边坡安全监理细则范例6篇

边坡安全监理细则

边坡安全监理细则范文1

[关键词]深基坑;开挖;喷锚;监测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各个城市的大型和超高层建筑大量涌现。基坑工程呈现出紧(场地紧凑)、近(工程距离近)、深(越来越深)、大(规模和尺寸大)等特点,许多新工艺、新技术在深基坑工程施工中被广泛采纳运用。

喷锚网支护是目前深基坑支护工程中采用较多的一种支护方式。它是喷射混凝土、锚杆、钢筋网联合支护的简称,作为一种先进的支护加固技术,在岩土质高边坡和大跨度地下工程,特别是在不良地质条件下,国内外已进行了广泛而成功的应用。喷锚网支护,是通过在岩土体内施工一定长度和分布的锚杆,与岩土体共同作用形成复合体,弥补岩土体强度不足并发挥锚拉作用,使岩土体自身结构强度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保证边坡的稳定。坡面设置钢筋网喷射混凝土,起到约束坡面变形的作用,使整个坡面形成一个整体。其施工的工艺流程为:开挖土石方、修坡钻孔锚杆(索)安装压力注浆挂设钢筋网焊加强筋喷射混凝土(锚索预应力张拉、锚固)开挖下层。对不稳定土层,开挖修坡后,还应增加喷射第一次混凝土。

实际施工中,基坑支护单位要与挖土单位紧密配合。遵循时空效应原则,土方开挖的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工况相一致,并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减少开挖过程中土体的扰动范围,缩短基坑开挖卸荷后无支撑的暴露时间,对称开挖,均衡开挖,合理利用土体自身在开挖过程中控制位移的能力,每层开挖高度,随地质条件而定,一般为1.5m~2.5m。基坑开挖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碰撞支护结构、工程桩或挠动基底原状土。发生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挖土,并应立即查清原因和采取措施,方可继续挖土。基坑开挖过程中需要放炮时,监理工程师要审查施工单位的专项爆破施工资质,审查经专家评审的爆破施工方案,严格按方案控制装药量和每次放炮数量,防止爆破震动、飞石和冲击波破坏边坡的稳定性。

采用喷锚网支护的主要特点是:结构简单,承载力高,安全可靠:可用于多种土层,适应性强;施工机具简单、施工灵活,污染小,噪声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小;可与土方开挖同步进行,不占用绝对工期:本身不需要打桩,支护费用相对较低。

1.工程实例

重庆保利花园位于重庆北部新区高新园龙头寺片区,总建筑面积60余万平方米,其中C组团属二期工程,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本人担任总监代表一职。由于该组团基坑开挖地质均为疏松回填土,开挖深度最深达10m,设计边坡为1:1,四周边坡上口临近市政道路,尤其是开挖最深的东面紧邻火车北站景观大道。为确保现场安全生产及市政道路稳定,根据现场的环境及工程地质条件等综合因素,我向业主及施工单位提出采取必要的边坡支护措施的建议,经商议最终决定采取锚喷支护方案。

2.深基坑喷锚支护的方法

(1)根据现场环境以及边坡的临时性(地下车库挡土墙施工完即回填),编制该施工方案时充分考虑了安全、经济、工期、美观等综合因素,其主要特点为设备简单、占地少,施工要求的成本低、变形小、无噪音、无污染、工期短等等。

锚钉墙设计中,土钉杆材为Ⅱ级螺纹钢,钢筋直径不小于Φ14,长度不小于1.2m,间距1.5m按梅花状布置,均尽量采用现场边角料加工而成;现浇板内设单层Ф6.5@200双向钢筋网,板厚100mm;喷射砼配比为水泥:石粉:速凝剂=1:2:0.01;伸缩缝为每十五米设置一道,采用3cm泡沫板隔开;泄水孔采用Ф50PVC管,间距2.5m按梅花状布置。

施工工艺采用逆作法,自上而下分阶段开挖及支护,具体流程为:第一层土开挖坡面平整钻孔放入土钉杆注水泥浆挂钢筋网片连接筋焊接喷射砼面层第二层及以下各层土开挖及支护。

(2)施工过程中实施了严格监理,认真审查了施工方案并提出审查意见,编制了专项监理实施细则,明确了监理方法、措施、和控制要点,现将该细则简介如下:

1)基坑开挖要求按设计1:1放坡,坡面要求作简单压实处理,机械开挖后,辅以人工修整坡面,清除虚土及削整大块孤石,要求坡面平整度偏差为±20㎜。2)检查土钉直径及长度,要求土钉锚入角度为15°~20°;钢筋网间距允许偏差±20㎜,搭接长度大于300㎜;杆件连接使用帮条焊接方式,焊接长度要求不小于5d。3)材料进场要求检查出厂合格证,并对材料进行见证取样,材料经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4)现场严格抽查喷射砼配合比;采用钻孔法检查现浇板厚度。5)要求每天至少一次对喷射砼面层进行喷水养护。6)坡顶及坡面必须达到闭水效果,泄水孔要求排水畅通,坡脚要求完善排水带(沟)、积水坑等排水措施。7)锚钉工程竣工后,监测项目要求作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的“应测”项目,即“坡顶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观测”、“坡顶建筑物的变形观测”、“降雨与时间关系”,要求每周观测一次,并整理数据及监测数据结果评述。8)严格执行工序报验制度;严格执行市委关于切实加强紧急重大情况报告工作的通知精神。

经过严格监理以及参建各方的共同努力,该支护工程严格按施工方案执行并顺利完工,为该组团后续施工提供了安全保障,赢得北部新区质监站安监站的好评,并作为区内安全推广样板工程供各兄弟单位观摩学习。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深基坑喷锚工艺并不神秘、深奥,它是现今深基坑工程中实施简单效果明显且较为经济的支护方法,对后续施工提供了有效的安全保障。但很多业主单位和施工单位往往忽视边坡支护的重要性,诚然,施工单位和业主单位同为一个经济实体,在安全文明施工上的投入极可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阻力。所以,监理工作一定要坚持“原则问题不放过,枝节问题不纠缠”以及“原则性和灵活性有机结合”的原则,既要严格监理,又要热情服务。尤其在安全工作上一定要坚持原则性和预见性,针对安全隐患要向施工及业主单位作出口头或书面通知,提出合理的建议并要求及时消除,作为成熟、规范的业主及施工单位是能够听取并及时作出整改的。总之,喷锚支护是深基坑安全施工的一项最有效的保证措施,只要各方予以充分重视以及必要投入,严格按相关技术规范要求实施,相信每个工程都会成为安全文明施工的样板。

参考文献

1.彭振斌.锚固工程设计计算与施工[M],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7

2.余志成.深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3.中国岩土锚固技术编写组.岩土锚固新技术[M],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

边坡安全监理细则范文2

【关键词】PHC管桩;支护;围护;施工要求;应急措施

1 工程概述

北海某工程,总建筑面积约45000m2;采用PHC管桩围护结构的18#楼总建筑面积35551m2,其中,地下建筑面积:2880m2,地上建筑面积:32712m2,地上34层,地下1层,剪力墙结构;14#楼建筑面积9616m2,地上18层,框剪结构。14#楼与18#楼地下室剪力墙之间的距离最近处5.38米。

2 基坑和地质情况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和基坑施工安全,首先优选综合实力和信誉良好的地勘单位进行现场勘察工作,其次督促监理单位加强对现场勘察工作的监督和管理,确保现场地质情况的准确性。具体情况如下:

2.1 18#楼基坑综合情况

18#楼的地下室设计将北边的主楼基础为800mm厚筏板基础,南边非主楼部分设300mm厚的筏板作抗水板。主楼部分挖深为:-6.55 (垫层底标高),300mm厚的抗水板部分挖深至-5.65,局部挖深电梯井挖至-8.55m,其他局部挖深在6.55至8.55间。因场地为-2.00标高,所有挖深在实际开挖时应减去2 m的深度,本基坑为二级基坑。

2.2 基坑周边环境情况

东、西、北边最近点离18#楼地下室外墙为10.4 m,对基坑无影响。南边80 m与同一标段的14#楼主体较近,最近处5.38 m,与14#楼的电梯井基础边3.88 m,边坡必须要承受已先施工的14#楼共14层楼产生的侧压力。两栋楼基础高差 2.5m,此处两楼之间及中间的止水桩与防护桩关系复杂。场地确认开挖基坑范围内没有地下管线。

2.3 地质情况

2.3.1 地层土情况:

据地勘钻探表明,场地岩土层自上而下主要由素填土、含粘性土粗砂、含粘性土砾砂、粗砂以及粘土组成,根据土的成因类型和结构特征。

2.3.2 地下水位的测定

本工程14#楼塔吊基础及基坑先行开挖,开挖过程中测得周边地下水位为:-3.85 m。

2.3.3 勘察单位对护坡和止水的建议

根据地质资料所述,18号楼建议采用钻孔灌注桩支护,钻孔灌注桩既能护坡又起挡水作用。本场地对采用水泥搅拌桩止水方案有利,在基坑打1-2排水泥搅拌桩,桩长打至粘土层,该层土埋藏浅,隔水性好,这样把整个基坑封闭起来,达到止水目的。对护坡也起到一定作用,对周边建筑物无影响,应为首选方案。

3 止水围护方案的确定

根据地勘报告的内容和建议,要求设计单位详细对围护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并邀请专家参与全过程设计,对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提出宝贵的建议,并对最终确定的设计方案进行论证,确保围护施工时的安全性。具体设计方案内容如下:

3.1 止水桩采用φ600水泥搅拌桩,中间重叠交叉200mm不间断方案。支护部分与止水桩结合进行。

3.2 支护桩

3.2.1 本项目的支护桩模型设想采用钢筋砼灌注桩支护,主要考虑因素是:14#楼的有效防护、没有工作面开挖时进行垂直开挖的边坡支护、因在基坑的南边堆放钢材所产生的侧压力所需对基坑的支护。按照地勘单位的建议应优先采用桩径为φ800钢筋砼灌注桩保证支护安全;缺点是施工周期长。

3.2.2 确定方案:为了抢在北海雨季前完成地下室施工,必须缩短施工周期,在空间允许下调整采用PHC预应力管桩进行支护,满足围护安全下节约施工时间。管桩的选型由地勘单位按照周边因素重新建模计算,经验算后选择φ500预应力管桩替代φ800钢筋砼灌注桩,桩头采用800*600冠梁连接,在中部采用局部土钉锚杆加强,达到抗剪和抗弯要求。止水采用桩与桩之间打两排φ600水泥搅拌桩,形成前后排止水桩。

3.2.3 桩间土的护坡方法

垂直开挖后,支护桩之间的土在外,易受雨水的侵袭,为此,在桩间土(经过固化处理的)表面按打入土钉(间距1000mm的φ8钢筋,长约700一头打弯卡住钢丝网+挂钢丝网,规格为50mm×50mm×2mm+抹水泥砂浆50厚的做法。

3.3 排水沟的设置

基坑排水采用坑内和坑外集中排水的方式:在坡脚处和离边坡顶约1.2m沿坑四周均设置300X300断面的排水明沟,将水统一汇集到集水井后排入沿坡顶设置的PVC管,由管排入北面低洼处。 降水及排水用的排水总管采用φ300PVC管,沿基坑周边布设,统一排放。

3.4 监测措施

3.4.1 观测点的设置:有支护桩的按20 m设一个点,14#楼北面墙设三个观测点;基坑周边地表竖向位移观测设在转角处和中间部位。

3.4.2 监测的预警值设定为20mm或坑顶水平位移连续3d大于5mm/d。

3.5 止水支护方案的确定:

结合本工程实际特点,根据“安全、经济、快捷施工”的原则,选择采用东西北三侧自然放坡开挖;南侧PHC管桩支护,近14#楼处局部土钉锚杆加强围护,止水采用水泥搅拌桩的围护方案是比较经济合适的。

4 施工要求和现场监测

4.1 施工要求

施工准备阶段,组织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召开专题会议,要求施工单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应编制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专项施工方案和应急预案,并按方案的内容指导现场具体施工;要求监理单位认真审批专项施工方案,并确定方案的可行性,同时,要求监理单位应编制专项监理实施细则,并按细则的要求对现场的施工质量和安全进行控制。

施工阶段,采用的PHC管桩都是定长的,PHC管桩的控制确保按照预定间距和标高控制即可,管桩施工完成按照设计方案做端部冠梁施工。止水桩施工重点要求控制桩间间距和水泥含量保证止水桩在外部水压力较大的情况下能达到止水效果,避免局部搅拌桩强度不足出现大量、大面积渗漏。局部土钉墙围护是随着基坑开挖的进行逐步实施的,要求基坑土方开挖应结合土钉墙施工,分层、分段进行,每层开挖深度不超过1.5 m,长度不能超过25 m,开挖面宽度不能小于同层土钉长度,严禁超挖或在上一层未加固完毕就开挖下一层。做好现场和隐蔽工程验收。

4.2 现场安全监测

现场施工时,要求监理单位严把质量关,加强对现场的巡视、检查和平行检验等确保现场的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必要时,应采取旁站的方式对现场施工过程进行控制。由于与相临建筑物近,除了进行安全可靠的围护体系设计、施工外,应定期进行现场监测,做到信息化施工。

本基坑监测内容如下:

4.2.1 基坑开挖过程,基坑周边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监测;

4.2.2 基坑外土体的沉降观测;

4.2.3 周围环境监测:主要是14#楼沉降。

4.3 应急措施。

基坑开挖过程中,如出现边坡水平位移超过警戒值,可采用坡顶超前锚杆注浆,加长加密土钉处理办法,必要时采用基坑内回填措施等。在开挖过程中,确保场地内有一台挖掘机可以随时调用,便于采取应急措施。

5 结束语

边坡安全监理细则范文3

关键词:深基坑土石方工程施工监理控制要点

1引言

土方工程施工中,深基坑工程是工程安全生产重大危险源之一,本文从某特大桥深基坑土石方工程施工的基坑开挖准备阶段、开挖阶段、监控量测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深基坑安全监理控制要点,以保证深基坑施工安全。

2工程概况

某特大桥桥型设计为9×40m先简支后连续T梁+双塔单跨680m钢板桁结合梁悬索桥+5×40m先简支后连续T梁,桥梁全长1243.5m,桥面宽为24.5m,双向四车道,公路I级荷载。悬索桥两岸锚碇均采用重力式锚,一岸锚碇基坑里程范围K47+519.25~K47+580.6,边坡最大开挖高度35.7m,锚体基底高程707.473,散索鞍支墩基底高程711.863;另一岸锚碇基坑里程范围K48+607.0~K48+659.6,边坡最大开挖高度45m,锚体基底高程720.031,散索鞍支墩基底高程745.851;本项目两岸锚碇基坑均属于深基坑,采取控制爆破辅以机械开挖,重点要加强基坑边坡防护及稳定监测。

3深基坑土方施工监理准备

(1)认真研究设计图纸,理解掌握设计意图;组织学习施工规范及验收标准;做好各种施技术资料准备。(2)熟悉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掌握各地层地质状况。(3)有针对性地制定事故应急预案,保障在遇到突发情况时能妥善处理。(4)审核施工单位编制的深基坑开挖及防护专项施工方案,监督检查专项施工方案是否经专家评审论证完善,确保施工方案合理可靠。监理监督检查方案的施工交底情况,单独编制监理实施细则,明确施工过程中需要监理的重点和关键点,并进行监理工作交底。(5)测量人员进行导线点的复测、原地面标高的复核,根据施工要求适当加密导线及水准点,按设计要求布置好边坡稳定监测点并采集原始资料。(6)试验室做好钢筋、砂石、水泥、外加剂等材料的检测,确保合格,进行喷射混凝土、水泥砂浆、框格梁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优化,并通过审批。(7)组织进行钢筋焊接、试验锚杆、松动和光面爆破等工艺性试验,取得工艺参数。(8)设备是安全事故比较高发的因素,因此施工设备也是监理的重点之一,重点检查施工设备的参数和规格以及运行、维修、保养情况,确保挖土机械,降水设备试运转正常。监理人员要要求施工单位及时淘汰更换老化或者经常出故障的的施工设备,从而避免影响深基坑工程施工的进度,并确保深基坑工程的施工安全。

4深基坑施工方法及工艺

4.1测量放样

(1)建立平面及水准控制点。检查和复核测量基准点,根据基坑设计图纸,在场区周围增设导线和水准控制点,复测原地形。(2)开挖放样。根据己建立的平面、高程控制系统和设计图,放出基坑边界线。分别在横桥及顺桥方向间距5m放样断面,在高程存在突然变化处增加放样点,并保证开挖线顺接。

4.2清表

在红线用地边界,设置防护网及隔离设施,防止非施工人员进入施工场地。依据实际地形,自锚碇小里程较高位置开始清表,使用挖掘机和自卸汽车,将表层腐殖土运至指定碴场堆放。及时清除坡顶线内、外的松动岩石,防止因其下落、滑动,造成事故。

4.3截排水沟施工

基坑开挖前,必须在基坑坡顶边缘线外做好截水沟,防止雨水、地表水流入坑内。坑顶截水沟基槽采用机械开挖,M7.5浆砌片石砌筑。各级边坡平台开挖完成后,须直接在平台上施做截水沟。锚碇基坑底要设置临时排水沟、集水井及沉砂池,均用M7.5浆砌片石砌筑。截排水沟必须与周边既有排水沟渠顺接,避免锚碇基坑排水对周边农田等造成冲刷。

4.4锚碇基坑出碴通道

基坑底设计高程720.031,基坑底距边坡坡顶约16.2~45m,挖方约13万方。为保证能快速地将石碴从深坑内运出,选择采用坑内马道配合开槽进行出碴。出碴通道1起点接已有施工便道,起点标高为728.00,终点接入锚碇开挖区域,标高为748.00,宽度为4m,全长约176m,不设置截、排水沟,雨水通过路面纵坡散排,供标高748.00以上边坡开挖以及锚碇基坑内环形马道出碴。锚碇基坑内设置连接出碴通道1和出碴通道2的环形马道。该环形马道起点接通道1终点,标高748.000,终点接通道2终点,标高733.000,长93m,宽7m,坡度约为15%。基坑内环形马道由D点向C点按设计坡度开挖,开挖的石碴由通道1运至弃碴场;基坑内环形马道形成后,坑内剩余部分石碴由通道2外运。出碴通道2起点接出碴通道1标高729.000处,终点接锚碇右侧大里程角点处,宽度为4m,全长约29m,坡顶设置截水沟。通道2起点标高始终为729.000,终点标高开始为733.000,随着锚碇基坑不断下挖,最终降为725.000。通道2边坡坡率为1:0.75,每10m设置一级平台,平台宽2m。锚碇基坑开挖出碴通道布置见“图1”。

4.5基坑开挖

基坑开挖竖向共分6层,分层见“图2”,每层在具体开挖时,可结合地质情况分成不同厚度的小层,每级边坡开挖平距不大于5m后施做边坡防护。2基坑第一层开挖,施工平台截水沟第一层基坑边坡防护,强度满足要求基坑第二层开挖,施工平台截水沟第二层基坑边坡防护,强度满足要求循环至基坑底层开挖。开挖施工步骤如下。(1)修筑出渣通道1。(2)红线范围内清表。(3)从通道1终点处到锚碇基坑开挖范围内的最高点处设置马道,从上至下逐步挖除标高763.571以上坡顶及基坑内标高748.000以上土石,并通过通道1将碴土运至弃碴场。开挖至标高763.571后,施工锚碇基坑截水沟。在地下水位较深的位置设置井点,用井点降水的方法降低地下水位,同时增加抽水措施和抽水设备。表层土及部分强风化岩层采用机械开挖,中风化基岩采用松动爆破开挖,碴土由出碴通道一运出。(4)同步施工坡面防护及排水工程。(5)按设计坡度开挖基坑内环形马道以及锚碇基坑内碴土,碴土通过通道1外运至弃碴场。(6)出碴通道2拉槽施工。(7)挖除基坑内环形马道及标高733.000以上部分。(8)开挖标高733.000~725.000部分。过程中出碴通道2的坡度随锚碇基坑的开挖下沉不断调整,以满足出碴要求。(9)锚碇基坑标高725.000以下部分开挖;在基坑内设置上坡马道与通道二相接,待锚碇基坑挖至设计标高后(基坑内运碴马道除外),最后利用挖机后退挖除基坑内的运碴马道,完成锚碇基坑开挖。

4.6边坡防护

根据设计要求,基坑边坡防护主要是挂网喷锚及坡面大锚杆防护。防护工作在边坡开挖完成后进行,须遵循“逐级开挖、逐级防护”的原则。(1)搭建作业平台。钻孔作业平台采用Φ48×3.5mm扣件式钢管脚手架。脚手架与边坡平行布置,纵向水平杆基本间距1.2m,立杆纵向基本间距1.5m,横向间距1m,并设连墙件,脚手架在作业面处需设置双层钢管护栏,高度1.2m,层间距0.6m,护栏钢管使用与架体同型号材料,使用标准扣件连接。(2)坡面处理。坡面开挖完成后,经监理验收合格,方可进行测量放线,放样出锚杆孔及泄水孔点位,严禁边施工边放样。锚杆孔间距2m×2m,泄水孔间距3mx3m,均按梅花形布置。(3)钻孔施工。钻孔采用干钻,过程中作好锚固段始末两处的岩粉采集,如发现软弱岩层、出水、落钻等异常情况,应随时作好采样记录,报监理工程师核查。钻孔过程中,若因岩石软弱破碎而导致坍孔时,可进行灌浆固壁处理。钻孔结束,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才能够进行插锚、注浆等工序。(4)安装锚杆。锚杆入孔前,监理重新对钻孔进行检查,要求处理好塌孔、掉块等,不得欠深。安装前,需对锚杆体进行详细检查,核对锚杆编号与钻孔的孔号。推送锚杆时,用力要均匀一致,不得使杆体转动,防止损坏锚杆配件。将锚杆推送至预定深度后,检查注浆管是否畅通,否则应拔出锚杆,排除故障后重新安装。(5)锚杆孔注浆。采用M30水泥砂浆,浆液按试验配比执行,浆液须搅拌均匀,锚杆孔灌浆后,至少养护7天。(6)铺挂钢丝网:挂网前,先将坡面浮土碎石用高压水冲洗干净。边坡出露地下水时,要用PVC管引排开。钢筋网采用Ф3.0镀锌机编网,网孔的联结点采用三铰接,钢丝网与坡面固定除在锚杆端头固定外,其他部位采用U形钢筋钉入坡面,呈梅花形固定。(7)喷射混凝土:施工前,先确定湿式喷射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试喷,调整回弹量及施工程序,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方可大面积施工。喷射混凝土厚度为10cm,第一次喷射厚度为6cm,然后挂Φ3.0镀锌机编网,再喷射剩余的4cm。第二层喷射应在第一层喷射混凝土终凝后进行,若终凝1小时后再喷射,应先用风水清洗喷射混凝土表面。4.7基底处理基坑开挖至距基底标高0.5m时,进行原位承载力试验、钎探和物探。在基底试验检测满足设计要求且钎探和物探无问题后,采用机械人工配合突击开挖至设计标高,及时处理地基表面,清除松动岩石,吹除粉尘等,同时加强坑内排水,严防基底泡水,迅速浇筑30cm厚的C30垫层混凝土封闭,监理验收垫层顶面平整度、冲毛处理等各项指标。基底垫层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以上时,方可进行锚体施工。

4.8监测

监理人员要认真审核监测方案,对记录与工序管理进行经常检查,进而对监测资料的准确性与真实性进行有效的保证。尤其是在深基坑降水挖土的时候,一定要对支护结构以及周围的环境进行严密的监控。出现下列险情时,应加大监测频率,及时处理:第一,监测数据速率加快或变化较大;第二,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第三,存在勘察未发现的不良地质;第四,因长时间连续降雨出现大量积水;第五,超长、超深开挖不符合工程实际情况,违反施工设计;第六,基坑附近地面荷载超过设计限值;第七,周边地面严重开裂或发生大幅沉降;第八,支护结构出现开裂;第九,有流沙、渗漏以及管涌现象存在于基坑底部或侧壁。

边坡安全监理细则范文4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区域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场地地段类别为抗震不利地段。根据剪切波速测试结果,场地等效剪切波速为172m/s,场地类型为Ⅱ类。

2滑坡治理方案设计

2.1边坡稳定性评价

边坡目前处于不稳定状态,边坡东南角发育的小型滑坡仍在缓慢变形,滑坡长75m,宽35m,坡度约10°,滑坡体呈可塑-流塑状,滑坡体上发育迭瓦状裂缝,实测征地边界线处滑面埋深9~10m(高程49~48m),其后滑动面沿近水平方向发展直至坡脚。此外,边坡坡脚有成排泉水溢出且水质浑浊,表明边坡目前仍处于临界稳定状态。经选取边坡典型剖面,计算得到的边坡稳定安全系数Fs为0.98,说明该边坡处于临界稳定状态。

2.2边坡治理方案选取

由于边坡为Ⅱ级永久性工程,依据规范规定[]和“综合治理,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治理工程设计。

2.2.1排水根据边坡地形特征,在边坡上设置一截排水沟,以便及时将边坡上部的地表水导出。滑坡前缘设置孔径为110mm的深部排水孔,深25~30m,孔内下设塑笼式透水管,便于排除边坡体内地下水,提高抗滑能力。

2.2.2支挡方案对边坡治理的支挡措施提出三种对比方案,具体方案分述如下。(1)方案A:抗滑挡墙。在边坡前缘修建抗滑挡墙。挡墙高5~10m,挡墙顶宽1.5~2.0m。墙采用M10浆砌片石砌筑。(2)方案B:抗滑挡墙+桩。在边坡右侧修建抗滑挡墙。挡墙高5~6m,挡墙顶宽1.5~2.0m。墙采用M10浆砌片石砌筑。在边坡左侧修建抗滑桩,抗滑桩直径1m,长18m,锚固段长10m,桩中心距2m,共设20根。(3)方案C:抗滑桩。在边坡前缘设置直径1m,长20~35m的抗滑桩,桩中心距2~3m,共设39根。

2.2.3支挡方案对比边坡治理设计方案对比详见表2。由于边坡前期开挖已经产生小规模滑坡,为了确保治理措施安全有效,经综合对比,最终采用方案C进行支护。

2.3边坡治理方案设计

2.3.1抗滑桩设计方案依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整个边坡按安全等级划分为Ⅰ、Ⅱ两个区域,Ⅰ区安全等级为一级,Ⅱ区安全等级为二级。抗滑桩采用人工挖孔桩,桩端支承于残积砂质粘性土层。(1)桩体设计。桩体强度等级为C25,护壁砼为C25。桩内径1.2mm,外径1.6mm(包括护壁0.4m)。Ⅰ区采用两排桩、呈等腰三角形布置,前后排桩的桩间距均为3.6m,前排桩与后排桩垂直间距为3.1m,前排桩桩长12m,后排桩桩长13m,本区共布置18根桩。Ⅱ区采用单排桩,桩间距3.6m,桩长18m,本区共布置21根桩。Ⅰ区、Ⅱ区临坡面抗滑桩前均设计钢筋混凝土板墙,预埋拉结钢筋,预埋筋规格4Ф10@500,板墙后两桩中间设置0.8m厚砾石滤水层。(2)泄水孔布置。泄水孔采用Ф100-PVC管,间距2~3m上下交错布置,预埋挡墙后的土体内(L=0.2m),坡度5%,孔道底面及两侧用砂浆抹平。最低泄水孔底部高出地面30cm,孔眼进口处设置Ф3~7cm粒料堆石。

2.3.2抗滑桩补强措施设计施工过程由于部分人工挖孔桩桩长(特别是Ⅱ区)挖至场地下14m左右的地方遇到较大的孤石,无法继续下挖,造成抗滑桩未达到设计桩长,达不到设计抗滑要求,再加上被挡的土坡卸土放坡后,表面局部出现裂缝。决定对Ⅱ区抗滑桩采取补强措施,即在Ⅱ区每根桩顶部加1根锚索进行补强。(1)锚头固定。锚索头固定于抗滑桩顶部圈梁(冠梁)。锚索与水平面夹角为25°。设计锚索总长30m,自由段9m长,锚固段长21m,锚索采用2Ф15预应力钢绞线,钢绞线抗拉强度设计值fpy=1860MPa,采用M30砂浆。(2)锚索灌浆。锚索一次灌浆管距孔底0.5~1.0m,采用水灰比为0.4~0.5的水泥砂浆,灌浆压力0.6~0.8MPa,二次灌浆管与锚筋一起放入钻孔,采用水灰比为0.4~0.5的水泥砂浆,注浆压力2.5~5.0MPa,要求锚固体28d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不低于30MPa。(3)锚索张拉。当锚固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80%以上后,进行张拉锁定,张拉荷载应达到轴力设计值340kN,分2~3级加载,每级稳定5~10min,最后退到锁定荷载锁定,锁定荷载取轴力设计值的0.85倍。(4)锚索防锈防腐处理。自由段采取通长灌浆防锈处理。锚头锚具采用C25砼浇灌保护。

2.3.3其它临时处理措施(1)遇孤石处理方法。施工过程开挖至12m深时遇见巨大孤石,经现场勘探情况发现其石厚度达3~5m,对桩设计进行了更改,对孤石采用细石砼打孔注浆处理,细石砼直径75mm,两根并排,间距大等于150mm,砼深入孤石1.1m,纵向插入单根钢筋,钢筋进入孤石1.0m、出露孤石40d(d为桩身直径)并与桩钢筋笼纵筋搭接,细石砼强度等级C30。(2)锚锁端部砼加固措施。由于甲方工期要求紧,砼施工养护龄期比较短,在砼强度未达到规定值的情况下,进行挡土桩前卸土作业,由于土压力作用,造成锚锁端部锁具局部砼受压破坏,且坡体发生了较大位移,出现险情,故对其进行了加固措施处理。即对各桩桩头进行增设桩帽,桩帽尺寸为2.6m(横向)×1.8m(纵向),桩帽周边配筋1620,临坡处放置锚具承压钢板处布置8根,其他3边各布置4根,箍筋规格120@100。

2.4边坡治理方案施工工艺

2.4.1抗滑桩施工工艺(1)场地整平;(2)放线、定桩位;(3)挖第一节桩孔土方;(4)支模浇灌第一节砼护壁;(5)在护壁上二次投测标高及桩位十字轴线;(6)安装活动井盖,设置垂直运输架,安装电动葫芦或卷扬机,吊土桶、潜水泵、鼓风机,照明设施等;(7)第二节桩身挖土;(8)清理桩孔四壁、校核桩孔垂直直径;(9)拆上节模板、支第二节模板、浇灌第二节砼护壁;(10)重复挖土、支模、浇灌砼护壁工序,循环作业直至设计深度;(11)对桩孔直径、深度、尺寸、持力层进行全面检查验收;(12)清理虚土、排除孔底积水;(13)吊放钢筋笼就位;(14)浇灌桩身砼。

2.4.2锚索施工工艺预应力锚索采用XY-100型钻机成孔,成孔直径150mm。预应力锚索施工工艺为:(1)定位;(2)成孔;(3)锚索制作;(4)安放锚索;(5)洗孔;(6)一次注浆;(7)二次注浆;(8)张拉、锁定。

2.5质量保证措施

2.5.1抗滑桩质量保证措施(1)对挡土桩的垂直度和直径,应每段检查,发现偏差随时纠正,保证位置和尺寸准确。(2)护壁砼要达到一定强度后(一般为1MPa)才可拆除模板,开挖下一段的土方。(3)由于设计为双排交错布孔,施工时可采用多桩孔同时成孔,但应采取间隔挖孔方法,以减少水的渗透和防止土体滑移。(4)桩孔的挖掘深度应由设计人员根据现场土层实际情况决定。(5)在开挖过程中,如遇到特别松散的土层或流砂层时,为防止土壁塌落及流砂,可采用钢板护筒或预制砼沉井等作为护壁,待穿过松软层或流砂层后,再按一般方法边挖掘、边浇筑砼护壁,流砂现象严重时,可采用井点降水。

2.5.2锚索质量保证措施(1)钻孔时采用XY-100型钻机,成孔直径150mm,钻杆的倾斜角度应用角度尺校核,角度偏差不大于1.0°,高差不超过5cm。(2)锚索成孔中在容易塌孔的地段采用泥浆护壁或跟管钻进成孔,遇孤石和中风化岩层则采用F130金刚石钻头成孔。(3)钢绞线间用隔离架隔开。隔离架绑扎间距为锚索端部0.8m,中间及顶部2.0m,锚索中间二次注浆管。二次注浆管顶部为铁管,下部为黑塑管,自由段以下每隔1.5m开2个小孔,开孔后用橡皮圈或电工胶面密封,端部距锚索端部约0.5m。在自由段,钢绞线涂上黄油,用塑料管隔开。制作好的应在注浆管上进行通水试验,中间无渗漏现象方可置入锚孔。(4)注浆。注浆分两次进行,第一次为常压注浆,钻孔完成后,每一次注浆通过一次注浆管注入,从而将孔中的护壁泥浆置换掉,孔口大量冒浆即可停止,并抽出一次注浆管。第二次注浆在第一次注浆初凝后(24小时内)进行,注浆时观察周围土体是否冒浆上拱开裂,如有应停止注浆,采用相应技术措施。注浆浆液为水泥浆液,并加入外加剂和添加剂,水灰比为0.5,水泥强度为32.5R。(5)张拉、锁定。锚索张拉锁定在注浆体强度达到15MPa后进行,锚具为QM锚具,用YC-100型穿芯式千斤顶、电动油泵加荷锁定。为确保工程安全,每个锚索张拉到设计抗拨力的100%后,放松到70%设计抗拨力进行锁定。

3处理方案效果评价

3.1锚索验收试验对其中的P2、P4、P8三根锚索进行了验收试验,试验锚索总长均为28m,锚固段21m,自由段6m,抗拨力设计值为340kN。验收试验表明,三根锚索在最大试验荷载(374kN)作用下,锚头位移相对稳定,未出现异常现象,最大试验荷载作用下的总位移量大于该荷载下自由段长度变形计算值的80%,且小于自由段长度与1/2锚固段长度之和的弹性变形计算值。验收试验表明,三根锚索极限抗拨承载力值均不小于374kN,满足设计要求。

3.2边坡监测施工前,为了监控施工过程边坡变形位移,在坡体上布置了若干个监测点,包括滑坡深部位移监测点1个,抗滑桩结构变形监测点5个,地面位移监测点11个,斜坡裂缝观测点6个,土压力监测点9个,地下水位监测孔1个。从施工开挖开始对边坡移变形进行连续监测监控,并信息化指导施工和检验工程治理效果。监测结果表明,施工期间特别是桩前土体开挖时,边坡及抗滑桩桩体水平变形位移较为明显,且桩背土压力明显变小。此外,在强降雨之后,边坡体及抗滑桩桩移量也有明显增大。在开挖结束、桩前板墙及地坪浇捣完毕后,坡体及桩体水平位移明显变缓,桩背土压力逐步回升,并逐步趋于稳定。

4结论

边坡安全监理细则范文5

关键词:基坑工程工程施工边坡支护管理检测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high-rise buildings, high-rise building foundation pit support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will increasingly highlight its importance. The construction of foundation pit support is to ensure that the underground structure construction of foundation pit and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safety, the construction side of foundation pit and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by retaining, reinforcement and protection measures. During the excavation and supporting in foundation pit, on-site observation of the supporting structure, can keep track of soil and supporting structure changes. To take the necessary measures to ensure safety, ensure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Keywords: foundation pit engineering slope supporting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V551.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深基坑工程的施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施工单位应按先设计、后施工的程序进行,并尽量做到边施工、边监测,还要遵循“分层开挖,先撑后挖,随挖随撑,对称均衡,限时限量”的原则, 加强对整个深基坑施工过程的控制 。

深基坑工程施工有着较高的技术要求,虽然通过大量的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对于基坑边坡支护的研究有了一定突破性,但是基坑边坡支护的失稳问题仍亟需解决。失稳造成的坍塌、滑塌对周边设施以及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要重点分析造成失稳的原因,进行防范和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保证工程顺利、安全地完成。

一、深基坑支护的施工

1. 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流程一般包括:施工前准备、支护桩的施工、连系梁的施工、锚杆的施工、土方开挖。支护桩一般采用人工挖孔桩,然后用钢筋混凝土做护壁。连系梁施工时,先开挖基槽,经验收合格后,进行抗渗墙混凝土的浇筑,最后再对连系梁施工。基坑挖至锚杆标准高度后,开始进行钻孔、制作锚头、穿锚索、注浆,安装连系梁,穿外锚具,然后锚固,最后进行锚杆试验。土方开挖要采用分层开挖,对挖出的土方要随时挖出随时运走,把土清理干净。在施工整个流程中,需要对工程进行实时监测,随时掌握工程情况,确保安全并对后来工作提供决策指导。

2. 基坑支护施工要综合考虑工程所在地的地理条件、工程类型、基坑开挖规模、周边环境、支护结构等因素。基坑支护施工要注重支护结构的稳定,坑体变形,并根据周边环境条件,控制变形在一定的范围内。控制的关键是基坑的稳定性、地面变形及地下水的控制,并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地调整方案。

3. 深基坑工程的事故处理:当深基坑工程监测项目的监测结果超过预警限制,要及时进行事故病害处理,查明导致监测结果偏大,产生病害事故的原因,判断发展的状况和动态,正确制定处理方案,迅速组织力量进行技术处理,避免失去时机,酿成更严重的后果。处理措施要概念清晰,方法正确、迅速有效,尽量减少事故损失。

二、对边坡支护失稳的原因分析

1.部分墙段发生滑坡,影响整体边坡的稳定性。基坑边坡设计的不合理会造成排水性差、易淤堵等问题。施工不当就容易导致坡体的暴露,受雨水侵蚀严重,导致边坡支护失稳。

2.边坡周边环境的影响。处于下水道口的基坑易受到下水道流动污水的影响。当下水道的某处接口发生破裂时,水流会渗入坑内,腐蚀止水桩,导致坑体的位移倾斜。下水道如年久失修,对基坑的影响就会非常大,边坡支护的稳定性也就无法得以保证。

3.自然因素的不可抗拒性。以某处的基坑为例,施工人员已经做好了维修工作,但是当地的降水量过大,土层经雨水冲刷而变松软,边坡支护的稳定性也难以得到保证,并且对于后续的维修以及施工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三、如何减少支护失稳的发生

通过以上对边坡支护的失稳的原因分析,除自然因素无法解决外,还是可以通过对深基坑工程施工初期对边坡支护的细致设计,有效地减少支护失稳的发生。建筑工程在施工前必须进行实地考察,深基坑工程更应如此,要最大化的对施工方案进行仔细考究,设计出最佳的施工方案。

1.对施工现场周边的建筑进行考察,明确建筑物的建筑特点以及建筑位置。细致了解施工地下有无管道布设,对地下土层做地质分析,各基坑间要明确的分界标准。

2.分期施工,将整个施工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对基坑边坡的骨架进行设计,一般采用钢管桩作为边坡支护的主体;第二阶段为土方的挖掘以及边坡的混凝土保护层的施工,边坡支护的距离可以通过对施工现场的土质进行灵活安排。土层较坚硬处可以加大支护距离,如果土层松软,不仅要对土层进行加固处理,还需要调节支护间距,让支护距离尽量小些,保证边坡支护的稳定性。

3.工作面开挖出后要马上进行喷锚施工,避免坑体遭遇雨水冲击以及阳光暴晒等不利因素。支护要与开挖同时进行。

4.在进行分层施工时,要考虑不同材质的特性,锚杆按照工程要求的不同进行分类处理。每层普通锚杆的施工一般需要5天,而起支撑作用的预应力锚杆则需要9天左右。分层施工中,要等待水泥硬度达到一定标准时才可以进一步开挖,通常标准设定为70%。

5.采用专门的技术人员对施工进行监控,定期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在施工中查找疏漏,并进行反馈解决。

四、科学的深基坑边坡支护施工法

1.开挖土方

机械化挖掘,并由主管锚喷的技术施工人员进行清土处理。根据施工的要求开挖出操作面,并采用分层分段挖掘,挖掘工作与边坡工作相互配合。土方开挖出的土需要用车转运,装运地点在基坑内。

边坡安全监理细则范文6

关键词:高速公路高边坡病害 养护与管理

高边坡病害的危害

自1988年我国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建成以来,至今高速公路在我国的建设历史已有20多年,山区高速公路的建设也有10多个年头,但路堑高边坡的失稳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由于高速公路作为运输主干道,车流量大、行车速度快,一旦出现高边坡事故,将对交通运输和生命财产带来巨大威胁,并将造成很大的社会影响,它目前仍然是高速公路管理中最为严重和突出的问题之一。特别是在雨季,高速公路边坡的塌方、滑坡等地质灾害现象更为普遍:2004年4月,福建罗长高速公路发生了滑坡;2004年12月,浙江甬台温高速公路乐清段高边坡发生山体崩塌;2005年3月,上三高速公路发生了塌方;2005年5月,杭金衢高速公路发生了山体滑坡。这些事故严重威胁着通行车辆和人员的安全,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后果。总体来说,高速公路高边坡破坏造成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高边坡破坏带来系列的工程问题和环境问题,严重的中断交通,甚至造成人员伤亡,将对交通运输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威胁,并将造成很大的社会影响。

高边坡的表层破坏使水土流失,如不及时发现并治理,必将进一步诱发边坡的深层、浅层破坏。高边坡的浅层破坏造成边坡溜塌、落石,还危及行车安全,导致人员伤亡事故时有发生。

高边坡深层破坏带来的后果更加严重,除了在养护期间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进行处治外,还往往中断交通,且处治后发生病害的边坡再进行治理时,技术和施工难度增加。

路堤高边坡破坏往往导致路面断板、开裂,这种现象较为普遍,被称为难以解决的顽症,严重的情况是出现路堤整体滑动,中断交通,除给公路营运管理部门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外,还给用路者带来难以估量的间接损失。

二、高边坡常见病害类型及整治方法

由于高边坡所处的地质环境不同,失稳孕育条件各异,触发因素多样,因此,高边坡的变形破坏性质、规模和危害常常是各有特点和多种多样的。为了确定高边坡的变形破坏类型,首先需要从坡体的物质组成、坡体结构特征、不利结构面发育状态、地下水富存条件与运移规律、以及各种自然的或人为的诱发因素对其高边坡稳定性的作用和影响程度等条件出发,分析高边坡常发各种变形破坏现象的运动学特征,明确其相关病害现象描述的概念和意义。总结归纳常见高边坡变形破坏的运动学特征有剥、落、倒、崩、塌、错、滑、坍、溜、流等,如图1-1所示。

图1-1高边坡变形破坏运动特征

一般来说,基于山区高速公路的调查研究和相关既有研究成果,结合路堑高边坡工程病害的性质和规模,可总结归纳路堑高边坡常见病害包括坡面变形病害、坡体变形病害和防护加固工程结构变形病害等三个方面。

坡面变形病害一般包括:风化剥落、流石流泥(坡面冲刷)、掉块落石、溜坍等;坡体变形病害一般包括:崩塌、滑坡、坍塌、坍滑、倾倒、溃屈、错落等;防护加固工程结构变形破坏一般包括:坡面或地下排水工程设施损、坡面普通防护工程结构变形或破坏(如骨架、护墙、植草等)、桩墙等支挡工程变形或破坏、锚固工程变形和破坏(如锚喷、锚索或锚杆、钢筋混凝土梁或墩等)。

为了防止或避免路堑边坡发生上述工程病害,必须对有关路堑边坡进行防护加固工程设计。对于路堑边坡防护加固工程设计的一般性原则,主要是基于抑制路堑边坡各种变形和破坏的可能性设计防护加固工程措施,包括坡面变形防护、浅表层变形防护、块体变形防护、深部变形防护、坡脚应力集中防护和地表地下水的引排处理等措施。其常见病害类型的防护加固工程对策可总结如表1-1所示。

表1-1 路堑边坡常见病害类型的防护加固工程对策

常见病害类型 防护加固工程对策

风化剥落、流石流泥、溜坍 植被护坡、圬工防护、喷浆防护、截排水

掉块落石 锚喷防护、岩面植草、主被动网、明洞棚洞

崩塌、倾倒 刷坡放缓、锚固注浆、岩面植草、截排水

滑坡 减重刷方、抗滑支挡、锚固注浆、截排水、避让

坍塌、坍滑 刷坡放缓、坡脚支挡、锚固注浆、截排水

溃屈 坡脚支挡、锚固注浆、截排水

错落 减重刷方、坡脚支挡、锚固注浆、截排水

三、高边坡养护与管理工作的重点

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高速公路高边坡的特点及养护标准作出具体统一的规定,高速公路高边坡养护与管理工作各地都有不同的方法与措施。根据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实践经验,要做好高边坡的养护与管理工作应通过建立相应的制度和规范实施来提高相应的养护与管理水平,重点归纳如下:

1、调查研究,进行高边坡技术状况等级评价

高速公路在正常投入运行后,应及时委托具有资质的单位或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地质调查,收集高边坡设计、施工等方面的详细资料,并逐一进行现场调查核对后,根据调查所得有关情况进行稳定性分析评价,一般宜将高边坡划分为稳定性好、较好、较差和差几个等级。再根据其技术状况等级制定相应的养护与管理方案,采取不同的措施:对于稳定性好的高边坡进行正常养护;稳定较好的进行小修保养;稳定性较差的需进行专项检查,再确定维修方案进行维修;稳定性差的要组织专家或委托有资质和能力的单位进行专项检查,并制定具体的有针对性的维修方案。

2、落实制度,开展高边坡养护巡(检)查工作

由于高边坡病害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与多样性等特点,高速公路在投入营运后,针对高边坡应制定相应的巡(检)查制度,落实和明确相应的责任人,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高边坡巡(检)查工作,以便于及时发现病害,提前做好应对措施。高边坡的养护巡(检)查一般分为日常检查、定期检查、专项检查和位移监测四种,根据不同的检查类型确定相应的检查方法和频率:日常检查以直接目测为主,配合简单工具量测,每两个月至少进行一次,对锚索施工的边坡和地质情况较差的高边坡或高路堤检查频率应适当加密,遇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性气候,雨中加强巡查,雨过后1天内组织检查;定期检查以目测结合仪器检查为主,对高边坡各部位进行详细检查,一般安排在雨季或大暴雨后进行,每年检查二次;专项检查根据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所发现的问题视实际需要确定;位移监测以仪器监测和简易监测为主,按高边坡稳定性程度的不一致采用不同时间的监测工作,一般要求如下:(1)稳定性好或较好:每2个月监测1次,雨季或台风暴雨期加密监测;(2)稳定性差或较差:每1个月监测一次,雨季或强风暴雨期加密监测; (3)当发现高边坡变形加大或坡体出现不良地质现象时,应加密监测。

3、明确重点,注重高边坡排水设施的完善与维护

高速公路高边坡病害的发生与“水”有着密切的联系,地下水活动状态对路堑高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是非常活跃的。大气降雨引起的坡表径流与入渗以及地下水位升降常成为公路沿线地质灾害集中发生的诱导因素。地下水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潜在失稳面产生的静水压力、浮托力(或孔隙水压力)和渗透力,总体上增加了边坡失稳的下滑驱动力;另外地下水位的急剧升高将严重损伤近滑面区岩土的强度特性,同时地下水的浸润对坡体岩土和结构面夹层有很强的软化效应,总体上减小了边坡的抗滑能力,容易导致灾害的发生。所以在高边坡的养护管理中要十分注重对雨水的防范和处理,坚持高边坡日常防排水调查,并在雨季来临前对排水系统的完好情况、边坡冲刷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对于堵塞的排水设施及时进行清理与疏通,并定期对排水系统不够完善、甚至无排水设施的高边坡进行排水设施的完善,使地表地下水等能及时得到排除,减少水患对高边坡的不利影响。

4、加强预防,及时处治高边坡的各种早期病害

由于高边坡病害的破坏力和危害性极大,对于高边坡检查中发现的各种病害应采用“治早治小、一次根治,不留后患”的原则。一旦发现高边坡存在安全隐患,应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高边坡处治方案设计,当多处高边坡同时发现病害时,应根据病害的轻重缓急与经费情况分期分批有计划的进行整治处理。所谓治坡先治水,对发生病害的边坡首先修复或完善地表地下排水设施;对遭到破坏的各种防护措施则以修补和加强为主;对病害严重的则以强支挡结构为主。补强加固采取的工程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施设平台排水沟、截水天沟、支撑渗沟、平孔排水等疏排边坡地表地下水;修补植被或锚喷面,以保证边坡坡面防护形式的一致性;补强加固原有结构物;嵌补坡体坍滑、淘空较严重的边坡;施设SNS主、被动网,拦石墙和拦石网等防、拦边坡掉块落石;施设十字面板,锚索(杆)框架,地梁等锚固工程加强边坡的整体稳定性;检测原有锚固工程,监测边坡的变形情况等。

5、建立档案,做好高边坡内业资料的整理与完善工作

为了能够全面了解高边坡的情况,动态掌握高速公路高边坡的技术状况,对每处高边坡建立相应的专项档案,切实做到一坡一档。做好相应的日常档案记录,高边坡的档案内容应包括:高边坡基本数据表(包括高边坡的起讫桩号、防护类型、防护形式、结构高度、地质情况、防护高度、防护坡率、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坡面立面照片、技术状况评定等内容)、

高边坡日常、定期、专项检查记录表(包括检查时间、检查人员、天气情况、检查内容、现状描述、病害照片、养护意见、整改情况等内容)、高边坡位移监测数据表(包括监测时间、观测桩位置及编号、监测数据等内容)、高边坡维修记录表(包括维修日期、维修内容、维修方式、维修单位、维修费用等内容)。通过对高速公路高边坡档案资料的建立与不断积累完善,以便及时正确掌握高边坡的发展变化,了解其存在的隐患和病害情况,为科学的制定养护维修计划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积极开发和应用“高边坡养护管理系统”,对高边坡检查结果进行电子数据记录和图片保存,便于整体对比和查阅分析,对于不断提高高边坡的养护与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