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支护施工总结范例6篇

边坡支护施工总结

边坡支护施工总结范文1

【关键词】:深基坑;土钉墙;边坡稳定;实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TV55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近年来,土钉墙在复杂深基坑支护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1-5],但20m深基坑采用土钉墙支护的施用土钉墙支护需精心设计和精心施工,需要针对边坡土层的特点,增加辅助支护措施,采用复合土钉墙支护。比如,为防止边坡变形过大,往往在边坡上增加预应力锚杆,减少其变形量。针对土钉墙边工实例并不多见,对于深度超过15m的深基坑,采坡失稳,国内同行也总结了许多经验,并提出了理论解释和优化设计的方法[6-8]。

本文通过深基坑土钉墙支护局部失稳的实例分析,向读者剖析了复合土钉墙支护设计和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为设计施工提供宝贵的经验。

2实例分析一

2.1工程概况工程位于聊城市城区核心地带,基坑东西长185m,南北宽151m,基底大部分深度为20m。场区为河冲洪积扇地层,由粘性土、粉土与砂土、碎石土交互沉积而成。影响本场地的地下水主要有两层:台地潜水埋深3.80~7.0m;层间潜水埋深15.80~16.90m。

2.2支护方案失稳部位位于基坑北侧,采用复合土钉墙支护形式。为控制边坡的位移量,在坡面中部设置两道预应力锚杆。由于基坑底位于粉土、粘土层,为了限制坡脚的侧向位移,在坡脚布置一排深度为5.m的保护桩以抵抗坡脚变形。边坡支护设计主要为放坡系数1:(0.2~0.35),斜插13根1Φ22钢筋,槽底设保护桩。

2.3边坡失稳情况根据监测资料,失稳部位边坡一直处于稳定状态 。20010年8月12日早15时,现场人员开始发现边坡裂缝突然增加,由原来宽度5mm左右增加到30~40m,约1h后,边坡突然出现垮塌。从发现边坡出现裂缝增加,到完全垮塌历时不到2h,发生得非常突然。

2.4原因分析(1)坡脚部位的层粉土和粘性土在开挖后,坡脚被浸泡变软。坡脚变软后,土压力集中在上部砂卵石层中,而砂卵石层的变形特点表现为脆性破坏。作者认为这是此次边坡塌方历时较短的原因之一。(2)原坡脚设计一排保护桩。由于施工顺序安排上的问题,保护桩尚未施工,土方就先挖到基底,从而造成坡底粘性土层变形较大。(3)上部土体含水量较大,垮塌体的上部和后部有3处渗漏水的位置,包括2处生活用水,1处地下人防,长期渗水造成该部位土体较湿。(4)土钉墙支护体系中,上部土钉长度和下部土钉长度都偏短,预应力锚杆的道数少。

2.5处理方法塌方后,对边坡沿破裂面进行削坡,并重新加密布置土钉支护,补打了坡脚的保护桩。

3实例分析二

3.1工程概况工程位于市区公园东侧,为一地下车库基坑工程,基坑深13.75m。2011年6月16日开挖到坑底,经监测边坡一直处于稳定状态,8月21日早晨,西侧边坡突然出现开裂,裂隙宽度达100mm,至下午18时突然塌落。经测量,滑动体后缘距边坡上口13.5m,在清理滑动体过程中,滑动面基本成45度。

3.2滑坡原因(1)平行边坡上口有多处废旧污水管线,因基坑排水和连续几天降水造成管线内充水,并开始浸泡坡体,使土体变软。(2)坡脚下开挖两个集水坑,坑深2.0m,长度16m,该处土层为粉细砂且含水量大,开挖过程中出现流砂,坡脚土体被严重扰动。这是边坡失稳的主要原因之一。

3.3处理方法沿滑动面顺势放坡,坡度约45度。面层用短土钉喷护。

4总结

(1)从以上两例看出,边坡塌方都与坡脚土体被严重扰动有关。

(2)深基坑边坡坡脚部位土压力较大,支护方案设计时须注意坡脚土层的强度是否满足上覆荷载的要求,基坑较深,坡脚土层较软时,应设置加强处理措施,施工时须保证坡脚土体不被扰动。

(3)深基坑土钉支护须结合预应力锚杆,控制边坡的位移量,增强边坡的整体稳定性。

(4)深基坑采用土钉墙支护须对管线渗漏高度重视,一定要将渗漏源彻底排除。边坡土体含水量大时要重新调整支护设计方案。

通过分析总结,作者认为,深基坑土钉墙设计应注意增加上部土钉长度,注重预应力锚杆的使用,注意坡脚的稳定性,严密注意边坡土体的含水量 。

参考文献

[1]万林海等.软土复台土钉支护结构参数优化设计[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19):346-347.

[2]薛田等.土钉墙支护技术在临近小高层建筑群深基坑中的成功应用[J].岩土工程界,2004,7:44-46.

[3]马公伟等.特殊土钉墙在徐州某基坑支护工程中的应用[J].岩土工程界,2004,7:42-44.

[4]张健.新型土钉墙技术在基坑支护工程中的应用[J].江苏地质,2002,4:221-224.

边坡支护施工总结范文2

【关键词】深基坑;边坡支护;分析

近几年来,随着工程建筑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种工程对于建筑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深基坑边坡支护施工技术要求施工简单,经济实惠,支护效果要好。笔者根据相关实际工程,对深基坑边坡支护施工技术做出相应分析。

1、实际工程概况简介

该工程建筑面积约16500m2,主楼高75m,主要为框剪结构,共有25层,以钻孔灌注桩基础为基础形式。侧面为裙楼共5层,设有地下室一层,基坑南北约70m,东西约60m,周长为260m。从自然地坪起算,深坑高度分别为7.2m,5.8m,和4.0m。内基坑高差为2.1m和1.0m。地下室基坑西侧为条基形式的6层建筑物,剩余南、北、东侧则临街。

该场区土质基地为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土薄层,地层成分较复杂,结构较松散,均匀性欠佳,总体来说,工程地质条件较差。现将具体介绍土层结构:

第一层:填土,该土层分布于全部场区,平均厚度为1.6m—4.9m,平均厚度为3.25m。可分为两个层次,杂填土呈灰褐色,湿度较饱和,土质松散,可见30%左右瓦砾结构;素填土也呈灰褐色,土质稍密,湿度饱和,局部土层有缺陷,含少量植物根系和有机腐殖质。

第二层:粘土,层厚0m—2m,平均厚度0.9m。也分为两个亚层,第一层粉质粘土为黄褐色,偏软可塑,并夹有薄层粉土,可见少量云母结构,及有机物质。第二层粘土呈灰色,偏软可塑,土质较软弱,强度也较低,含少量淤泥质。

第三层:粉质粘土夹杂淤泥质,层厚5m—6.5m灰色,湿度饱和,呈流塑结构,内含一定量的云母碎屑,有机腐殖质。

该场区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地表径流等补给,性质属第四系潜水。据地质报告检测结果,地下水静止位埋深约0.9m—1.4m,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

上述各土层厚度及性质见表1。

2、主要施工方法

2.1首先进行边坡开挖。首先要求测量人员要准确放样,继而由施工人员控制开挖坡度,主张采用反铲挖掘机顺应坡面开挖,且应首先挖至一6.5m高程之后,然后再进行边坡挂网喷砼以及搅拌桩的施工操作,其后再开挖余下部分边坡至—9.0m高程,并对一6.5一7.0m的标高范围边坡挂网喷砼。

2.2其次是挂网喷砼的施工。准备挖好的边坡要再度经过人工修整,然后间距10cm打入钢筋,并在钢筋上挂好铁丝网。继而可以进行喷砼作业,各项指标要严格控制。砂子应采用十净的中粗砂,粒径应≤15mm。可采用ZP—VⅡ型喷射机,喷射砼厚度应为10cm,喷头外水压力应>0.2MPa。选用9m‘空气压缩机输送混凝土干料,喷射混凝土可选用标号为32.5R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喷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此外还应严格控制水泥与砂石的重量比,最佳比值为1£2,而砂率宜控制在45%~55%,搅拌机应将混合料搅拌至均匀状态。喷射作业进行时,应采取分层分段的方法,喷射砼面也应设泄水孔,最佳间距20cm。喷射终凝后,还要进行喷水养护,时间约为一周左右。

2.3最后是搅拌桩的施工。搅拌桩机可选用GZB一600型桩机。测量放样后,标识具体桩位,用吊机将桩机悬吊至正确方位,启动搅拌机,预搅下沉。注意要开动灰浆泵预料下沉,以防止出现喷浆口阻塞现象。在搅拌机预搅下沉的同时,应选用425水泥拌制固化剂浆液,待压浆前将浆液注入集料斗中。钻机钻至设计深度时,还应把钻头提升,关闭水泥发送装置,使钻机原位旋转,以排空管道中的水泥浆。搅拌机喷浆的过程中,要采取重复搅拌的作业方式,但桩位顶部要预留1.0cm的空桩不喷水泥浆。最后将搅拌机移位,重复步骤进行其它桩位的施工。[1]

3、施工安全注意事项

施工前应对场区进行障碍物检查,并做好明确标识;场区四周应建立封闭设施,做好防护安全;边坡开挖一定要严格按照施工设计方案进行,以免发生坍塌事故;边坡开挖之前,应先做好排水工作,以免地表水冲刷边坡,造成危险;边坡开挖之后,要立即进行挂网喷砼工作,防止边坡滑坡现象;根据本地区本工程具体特点,制定有效的安全保障制度。[2]

4、支护工程总体效果分析

本场区基坑边坡支护工程,采取了经济,方便,耐用,安全的深层搅拌桩与边坡挂网喷砼的综合边坡支护施工方法,达到了边坡稳定的目的,同时基坑边坡也有效地阻止了地表水径流,保证了粘土不被冲刷浸泡。该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且经济实用,建议广泛推广。

5、施工安全要点总结

5.1不能根据原有经验生搬硬套,盲目选择各项施工数据和参数,在总体方案设计之前,应该因地制宜,详细了解施工现场的平面地质情况,尤其是水源及地表径流情况,这是造成深基坑护坡坍塌的主要原因。这就更加要求设计人员一定要根据施工现场具体实地情况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

5.2做好喷射终凝后的喷水养护工作,严格按照工程计划步骤进行操作,合理选择“二次支护”的时间。

5.3施工过程中,应重点考虑混凝土面层的隔水作用对新开基坑边坡的影响,所以在泄水孔的问题上应该严格要求。

5.4如果基坑出现险情时,最有效阻止险情发展的方法是坡顶土体卸载和坡底土方回填堆载。

5.5深基坑支护工程开始之前,一定要做好与工程业主及工程周边设施业主的沟通,同时参照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工程顺利进行。[3]

结论

结合该实际工程,笔者对深基坑边坡支护工程的施工要点以及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深基坑边坡支护技术是各项工程建筑的常用手段,而深层搅拌桩与边坡挂网喷砼的综合边坡支护施工方法,具有安全经济的特点,建议对其开展进一步的开发与探究,并予以推广。建筑安全就是生命,希望施工单位精确测绘,周密计划,严格施工,确保工程质量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吴其波.深基坑边坡支护施工技术[J].西部探矿工程,2003.15(11): 27-28

边坡支护施工总结范文3

摘 要:综合管廊众多优点是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的新方向,本文介绍了河南省第一条管廊,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管廊以后的发展现状,通过对综合管廊建设的安全方面分析,研究了目前我国城市综合管廊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以郑州经开区综合管廊工程为例,谈一点对于管廊深基坑降水及支护的心得体会。

关键词:地质;关于降排水施工;管廊的边坡加固防护;部分支护方案;排水方案

中图分类号: F407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管廊工程项目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区东南部,规划面积约22.73平方千米。

本工程施工范围为:东起四港联动路,西至南四环、机场高速,北起经南八路、潮河环路、经南八北一路,南至经南十五路、经南十四路,规划总用地面积为1047.74公顷。综合管廊布置在经开十二大街、经南九路、经开十街、经南十二路。总长5.555KM,断面尺寸主要以6.55*3.8米和6.35*3.5米为主,总延米为:3.633Km,端井、管线引出口、通风口、投料口、跨越地铁车站等特殊现浇段总长度为1.922Km。本工程基础底面土方开挖的一般开挖深度约为6~10m。为保证达到安全使用功能要求,项目部针对本项目的施工特点编制了深基坑开挖支护专项施工方案,经过业主、监理单位的审批,也请了相关的专家对此进行了专家论证,直到通过各单位的认证,才确保了这个方案的可行性,按照此方案进行现场施工,从各个细节方面做出了详尽的措施。以确保现场的施工安全。

一、地质特征

1、工程地质:

首先根据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的《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河国际新城综合管廊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来了解本工程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的土层。

2、水文地质:

本场地地下水位在自然地面以下埋深约7.0~9.6m,地下水位标高约90.56-93.31m,属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地下水位年变幅约1.0m,近五年最高地下水位埋深约6.0米左右(标高约93.0-95.0m左右),历史最高地下水位埋深约3.0m左右(标高约96.0-98.0m左右)。地下水的补给主要为大气降水,雨季地下水位上升3~4m.枯水季节明显下降。北部水位埋藏较浅(0.6~3.0m);南部由于风积沙丘缘故,埋藏较深(3.0~9.0m)。水位标高一般在82.0~105.6m。

一般地表下的地下水对混凝土、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有弱腐蚀性。

郑州抗震设防设计基本烈度为七度,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属可建设的一般场地。

二、设计关于降、排水要求

1、根据化工部郑州地质工程勘察院提供的《综合管廊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综合管廊场地地下水位在自然地面以下埋深约7.0-9.6米,地下水的补给主要为大气降水,雨季地下水位上升3~4m.

综合管廊底面开挖深度约6-10.1m(标高约87.8-89.2m),经南九路管廊基底面位于原地面下12~13m,已低于地下水位5-6m。

设计图纸做出以下要求:

1、综合管廊施工时应严格控制地下水位,并保持基坑干燥。基坑超过一定深度时,须采用管井降水。

2、综合管廊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时,应尽快组织施工验收,合格后尽快进行基坑回填,在综合管廊顶板覆土尚未达到设计要求之前,应严格控制水位,防止综合管廊上浮。

防止综合管廊上浮主要措施:1、对基坑进行降水处理,降低地下水位;2、

综合管廊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强度时,尽快进行台背回填

三、管廊的边坡加固防护分为:正常段和特殊段

1、正常段:

1.1土方开挖

根据本工程地质情况和施工顺序,采用机械沿路线走向开挖,并辅以人工辅助开挖(包括人工切边、修边)方式。基坑防护按照2~2.5m高一个台阶,开挖一级,防护一级,开挖和支护交替进行,分三次挖至基坑底部。

1.2基坑边坡加固

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3.1.1条和3.3.3之规定:

1.3建筑基坑支护应满足下列功能要求:

1、保证周边建(构)筑物、地下管线、道路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2、保证主体地下结构的施工空间。

1.4支护结构选型时,应综合考虑下列因素:

1、基坑深度;

2、土的性状和地下水情况;

3、基坑周边环境对基坑变形的承受能力及支护结构一旦失效可能产生的后果;

4、主体地下结构及其基础形式、基坑平面尺寸及形状;

5、支护结构施工工艺的可行性;

6、施工场地条件及施工季节;

7、经济指标、环保性能和施工工期。

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之规定,综合管廊特性如下:

1、综合管廊基坑深度为:6.5~10.1m

2、土质为砂性土质,透水性较好,地下水位较高,位于原地面向下7.0-9.6米左右,富水季节上升3米左右。

3、基坑为条状基坑。

基于以上原因,采用钢花管注浆对边坡进行加固。钢花管规格为Φ42*3.5mm钢管,钢花管注浆扩散半径一般为0.5~1m,本项目区域均为沙性土质,扩散半径取0.6m,钢花管行距与列距分别为1200mm、1200mm,呈梅花形布置,边坡布置三排或四排钢花管。注浆压力为0.5~1.5MPa。钢花管注浆采用水泥净浆,水灰比为1:1。

该支护形式特性如下:

1、不受季节、天气等影响。

2、施工较为便捷,无需大型设备进场。

3、费用较低。

4、通过注浆技术将水泥浆液渗透进边坡的砂性土中,有效改善砂性土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提高边坡自身的抗滑能力;注浆后钢管留在边坡内,给边坡提供一定的锚固或抗滑作用。

5、形成隔水墙,防止周围地表渗水渗入基坑。

1.5根据基坑开挖宽度、深度及坡度的不同,采用了四种不同的加固方式:

1、边坡为1:1和1:0.9段落,采用三排钢花管进行注浆加固,第一排采用4500mm长,第二排采用3000mm长,第三排采用2500mm。

2、边坡为1:0.85段落,采用三排钢花管进行注浆加固,第一排采用4500mm长,第二排采用3500mm长,第三排采用3000mm。

3、边坡为1:0.6和1:0.65段落,第一排采用4500mm长,第二排采用4000mm长,第三排采用3500mm长,第四排采用3000mm长。

4、边坡为1:0.3段落,第一排采用5000mm长,第二排采用4000mm。第三排采用3500mm,第四排采用3000mm长。

1.6 基坑边坡防护

考虑到本工程的特点和施工作业面的地质情况,土方开挖容易引起两侧坍塌,且不利于基坑围护,存在安全隐患,必须进行较大的土方开挖线放坡,正常现浇段初步定为1:1的坡度进行放坡。

根据设计结构总说明第五款第十条要求,综合管廊在施工过程中,不得使基坑暴晒或泡水,雨季施工应采取有效的防水措施。

根据综合管廊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考虑到以下三方面原因:

1、本施工区域均为砂性土质,砂性土失水后,自稳性极差,极易造成边坡垮塌;

2、考虑到雨季阶段,雨水对基坑边坡的冲刷,导致基坑垮塌。

3、基坑的汇水面积较大,容易使基坑处于浸泡状态。

从上述原因得知,采用钢筋网喷射混凝土对边坡进行防护, 钢筋网采用Φ8一级钢,钢筋网网格尺寸为250mm*250mm,钢筋网搭接为250mm,钢筋网挂于钢花管尾部,并与钢花管焊接牢固。喷射混凝土厚度为80mm,混凝土强度为25MPa。

2、特殊段

考虑到本段落的特点和施工作业面的地质情况,土方开挖容易引起两侧坍塌,且不利于基坑围护,存在安全隐患,必须进行较大的土方开挖线放坡,初步定为1:1和1:0.9的坡度进行放坡,基坑两侧加宽1.5米,基坑坡脚处设置排水沟,排水沟尺寸为300mm*300mm,底部排水沟设置在边坡坡脚处,左右各设置一个1000mm×1000mm×1000mm的集水井,用水泵抽至坡顶集水池,排入集水井排水系统。

2.1管线引出段(一)(二)(三)

考虑到本工程的特点和施工作业面的地质情况,土方开挖容易引起两侧坍塌,且不利于基坑围护,存在安全隐患,必须进行较大的土方开挖线放坡,初步分别定为1:0.6和1:0.65的坡度进行放坡、1:1和1:0.6的坡度进行放坡、1:0.65和1:1的坡度进行放坡,。

2.2通风口(一)(二)(三)开挖支护方案

2.2.1通风口(一)(二)(三)

考虑到本工程的特点和施工作业面的地质情况,土方开挖容易引起两侧坍塌,且不利于基坑围护,存在安全隐患,必须进行较大的土方开挖线放坡,通风口(一)(二)初步定为1:0.85的坡度进行放坡、通风口(三)初步定为1:0.85的坡度进行放坡。

2.2.2跨越地铁站特殊现浇段

考虑到本工程的特点和施工作业面的地质情况,土方开挖容易引起两侧坍塌,且不利于基坑围护,存在安全隐患,必须进行较大的土方开挖线放坡,初步定为1:1和1:0.6的坡度进行放坡。

2.3投料口(一)和投料口(二)

考虑到本特殊段的特点和施工作业面的地质情况,土方开挖容易引起两侧坍塌,且不利于基坑围护,存在安全隐患,必须进行较大的土方开挖线放坡,初步定为1:0.3的坡度进行放坡, 边坡为1:0.3段落,采取钢花管注浆结合挂钢筋网喷射混凝土对边坡进行防护,采取四排钢花管,边坡采用挂网喷射混凝土。

2.3.1投料口(三)

边坡为1:0.85段落,采取钢花管注浆结合挂钢筋网喷射混凝土对边坡进行防护,采取三排钢花管,边坡采用挂网喷射混凝土。

四、综合管廊±000以上部分支护方案

根据综合管廊基坑加固、支护方案,综合管廊基坑施工作业面宽度为36.15m,因此经南九路综合管廊±000以上部分,分以下两部分进行支护设计。

1、道路规划宽度为41m段落。

1.1、按照经南九路道路设计边坡坡度进行开挖,边坡预留200mm~300mm,超过3m高边坡,采用挂钢筋网结合喷射混凝土进行边坡防护。

1.2、按照经南九路道路设计边坡坡度进行开挖,边坡预留200mm~300mm,低于3m高边坡,采用喷射混凝土进行边坡防护。

2、道路规划宽度为35m段落。

2.1、经南九路超过3m高边坡,边坡坡度按照1:0.8坡度进行开挖,边坡预留200mm~300mm,超过3m高边坡,采用三排注浆钢花管、挂钢筋网结合喷射混凝土进行边坡防护。

2.2、经南九路低于3m高边坡,边坡坡度按照1:1坡度进行开挖,边坡防护采用一排注浆钢花管、挂钢筋网结合喷射混凝土进行边坡防护。

五、综合管廊±000以上排水方案。

为避免基坑内集水,上部边坡积水流入管廊基坑,在坡脚处设置排水沟,排水沟尺寸为300mm*300mm,底部排水沟设置在边坡坡脚处,每隔20m设置1000mm×1000mm×1000mm的集水井,用水泵抽至坡顶集水池,通过集水池排入原有水系。

边坡支护施工总结范文4

论文摘要:介绍了高速公路边坡的动态设计原理与实例

1动态设计原理与方法

对于边坡工程来说,设计往往具有超前性,而施工则直接体现了现实性。这样,二者之间不可避免地要产生矛盾,为解决矛盾就需要把施工中不断获得的新信息经处理后传递给设计,以此不断修改完善设计,直至最终解决矛盾。

对于重大的深挖方路堑边坡工程,在勘察和设计阶段对其认识是有限的。而随着施工开挖的逐步进行,真实的工程地质条件逐步摆在面前。在施工完成后,对勘察、设计、施工及监测获得的经验数据进行 总结 归纳,则可为相似工程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提高施工前的认识水平。因此,在深挖方路堑边坡工程设计施工过程中,应将勘察、设计、施工及施工监测、施工后分析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动态设计施工。针对近年来公路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公路工程特点,对于公路深挖路堑边坡工程,提出如下系统的动态设计方法(图1):

(1)进行详细的施工前地质调查和勘察,力求正确把握边坡工程地质条件。重视岩体结构特性的研究,在勘察中要查明边坡岩体结构特征,分析控制边坡稳定的主要结构面;

(2)运用工程地质类比分析、地质力学综合分析等方法对边坡的稳定性做出定性的判断,尤其是要判明边坡的整体稳定性问题;

(3)运用数值 计算 分析、极限平衡分析等对边坡的稳定性做出定量的判断;

(4)根据稳定性分析评判的结果,进行开挖和防护工程设计;

(5)针对边坡地质结构、薄弱环节和防护措施特点,进行施工期间施工监测设计,确定重点监测部位、监测方法、手段等;

(6)开展边坡工程开挖和防护工程施工,进行施工监测,获取开挖揭示的工程地质信息、变形信息、施工技术信息、防护结构应力信息等,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及时整理分析,据此以修改设计;

(7)施工完毕后,对监测资料进行综合整理分析,对施工后的稳定性作进一步的判定,对边坡的变形破坏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不足,总结经验,为其他工程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2赣大高速公路某段高边坡地质概况 3施工过程中的动态设计 (2)经现场设计复查,为减少大量的高边坡护墙施工的难度和护墙浆砌片石污工量,将挡墙顶以上的护墙改为挂网喷浆轻型防护。

(3)该路堑高边坡地段按以上修改的设计开挖。至2006年9月,路堑上部开挖基本达到设计形态,岩体的构造节理和风化带基本裸露,同时也出现了局部边坡岩体开裂或坍滑。根据实际开挖和岩体变形情况,经过进一步的地质工作,全面查明了岩体风化情况和结构面组合特征,发现岩体很破碎,风化强烈,且存在三组不利结构面,导致由其组合产生的楔体状坍滑。 (4)采用的设计方案如图2所示。底部片石混凝土挡墙高15m;中部两级边坡,预应力锚索加固和挂网喷浆防护,坡率1:0.75;上部边坡1:1,框架锚杆加固和挂网喷浆防护;顶部边坡1:1.25,植草护坡。设计对下一步施工方案做出了相应的规定,要求支护工程自上而下、边开挖边支护;边坡支护完成后,方能进行下部开挖;底部挡墙严格按跳槽开挖浇筑,墙背坡根据岩体情况,在开挖时采用随机锚杆和喷浆作为临时支护。

(5)后按照设计方案施工,中、上部开挖基本到位,中部边坡支护仍在施工,因几次降雨,出现一处岩体楔体开裂,范围约30m,另有一处在挡墙开挖部位产生楔体坍塌。裸露的岩体表面,可见节理很发育。故再次设计调整中部锚索布置,并按岩体破碎程度和风化程度,具体设计规定底部挡墙开挖支护方式和墙身尺寸调整范围。部分坡面加密锚索;部分地段加大墙身截面,规定跳槽开挖的槽口宽不大于6m;另有部分地段增加墙背锚杆挂网和钢轨临时支护,规定跳槽开挖的槽口宽不大于3m。按调整后的设计进行施工,直至竣工,未出现新的边坡变形。

边坡支护施工总结范文5

关键词:边坡治理;稳定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U21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我国的地域辽阔,地形形态比较复杂这就需要在很多建设项目中会用到边坡支护技术。尤其是就我市来讲,地处秦巴山区,不管是道路工程.房屋工程还是水利工程,应用到边坡支护技术的就是更多了。但是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以某边坡工程开挖为工程背景,对山体边坡的支护及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在未来的施工项目提供一些参考。

一、山体边坡设计原则

边坡治理技术更是一门实践性、经验性很强的学科,治理结构是一项永久性的工程,最少的投资获得边坡稳固长久的效果是建设单位追求的目标。既能保证达到预期的良好效果,又能保证边坡的稳固安全,设计人员可以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设计,以达到安全与经济的最佳平衡状态。

1、协调性原则

山体边坡的生态恢复应符合总体规划,与周围景观相协调。边坡上重建的植被应与其周围的植被在种类上相融合、景观上相协调、演替上更自然、养护管理上更容易。主要的物种应具有自我繁殖能力,易与当地植被融合,有利于保持长久并产生近自然修复效果,因此,优先选用乡土树种、适当结合驯化品种,对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2、生态性原则

山体边坡缺口由于其形态、颜色与周围环境形成强烈反差,属于生态脆弱带。山体边坡缺口破坏了原有植被,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因此,山体边坡缺口生态恢复必须以有效控制水土流失为前提。边坡治理工程中针对边坡的稳定性主要依靠工程地质的相关手段,后期的景观就需要靠植物的配置来得到满足。植物可遮盖的坡面,可以抵御暴风雨的溅蚀和面蚀。植物的深根深入坡体内部,一定程度上起到锚固坡体的作用,对边坡的稳定性起到一定作用。

3、复合性原则

现代城市应是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坚持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与统一,不能一味注重经济效益发展而忽略生态效益,甚至以牺牲生态效益为代价来追求经济效益的增长。山体边坡生态恢复应既恢复其生态功能,又能尽可能地发挥土地使用价值,在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方面发挥最大的综合效益。

二、边坡治理技术的目的

边坡治理工程主要包括护坡墙体结构、支撑系统、土体开挖以及加固、坡面水的疏导、工程监测和环境保护等组成。边坡治理是用于挡土、排水以及控制边坡变形的。其主要目的在于:保证边坡开挖和山体边坡的安全;保证环境的安全,如边坡临近地铁、管线、房屋建筑等,要保证其能够正常使用;使建筑工程正常使用,防止坡面出现坍塌等现象的出现,危及建(构)筑物的安全。

三、边坡治理工程的特点

1、边坡治理工程多是永久性的工程,因此,工作人员对其设计与施工必须高度重视,否则将增加它的风险性。

2、当今的建筑工程逐渐趋于高层化,基坑也随之向大而深的方向发展。基坑开挖深度最深已达到20米;这样的基坑开挖的面积大,这为支撑系统的正常运行带来困难。假若这样的基坑在较高山体边坡之下,既要保证永久性山体边坡的稳定,又要保证基坑临时性边坡的稳定,这样两种边坡的治理和支护就同样重要。

3、边坡支护的设计与施工难度较大,基坑工程事故频繁发生。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设计的质量不合格,方案选择不合理;二是施工管理不到位,施工中有偷偷更改或减少支护的现象;三是监理不够,监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强。

四、山体边坡治理工程方法

1、设计要做好地表水的疏排线路,在坡顶设置截水沟。截水沟需在雨季来临前和边坡开挖前做好,防止雨水冲刷坡体影响边坡稳定。坡面开挖及时进行挂网喷混凝土并按照一定间距设置泄水孔,在坡的中部平台设置泄洪沟,坡底设置沉砂池等节水排水设施。

2、采用动态的设计方法,结合设计和现场施工条件,边坡开挖及支护施工时,在坡顶设置一定数量的沉降和位移观测点,定期对边坡进行监测。结合暴漏出来的围岩情况以及监控测量数据不断优化设计。

3、自然植物的选用,山体边坡一般都是在工程开发建设过程中对自然山体破坏而形成,由于山体被人为开挖,遗留的多为岩质边坡,其水土流失程度十分严重,治理难度大、治理措施的技术含量高、治理投入大。植被极难恢复,严重影响生态景观。山体边坡对植被生长影响最大的特点就是土壤贫瘠和缺乏水分,致使绿化工作十分艰难。因此,植物选择与一般性绿化要求不同。选择的植物必须满足根系发达,耐干旱贫瘠,生长迅速,管理粗放等特性。根系发达的植被不但能够很好的固持土壤,保护边坡贫瘠的生长基质;还可以吸收岩石裂隙内深层水分,形成建植层和岩层根系交织的稳定结构,这有利于坡面的浅层防护。藤本植物的大量应用也对岩面起到一定的修复作用。

五、土坡稳定性分析

1、边坡稳定性现状

边坡失稳作为普遍存在的工程问题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对此课题的研究,国内外都经历了从实践积累到理论归纳,再实践,再归纳,并逐步总结提高的过程。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随着发达国家的大规模土木工程建设,大量边坡工程问题、特别是滑坡问题随之产生,并造成了很大损失,人们开始应用材料力 学和近代土力学的理论对边坡问题进行半经验、半理论的研究。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学者引进了前苏联的工程地质分析的体系,继承和发展了地质历史分析法,着重研究边坡的工程地质背景和边坡类型的划分,以此进行边坡的工程地质类比分析,在滑坡的分析和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边坡稳定性定性分析方法

(1)地质分析法

地质分析法又被称作自然( 成因) 历史分析法,它是根据边坡的地形地貌形态、地质条件和边坡变形破坏的基本规律, 追溯边坡演变的全过程, 预测边坡稳定性发展的总趋势及其破坏方式。它采用这种“将今论古”的方法追溯边坡演变过程, 常用于评价天然斜坡的稳定性。

(2)图解法

图解法是在考虑边坡的各种因素(岩性、地下水、边坡角等)的变化的前提下, 根据相应的公式制成图表, 使得边坡设 计计算变得简单、方便, 只需查相应的图表即可。图表法首次提出于20世纪30年代,随着研究者们深入的研究,对更多相关因素的考虑,图解法日趋成熟,因图解法简单、直接, 在工程界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3)工程数据库法

工程数据库法分为两种:边坡稳定专家系统和工程类比法。边坡稳定专家系统是一种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边坡稳定分析方法,它是通过收集 已有的多个自然边坡,人工边坡的实例而汇总成的计算机软件。工程地质领域最早研制出的专家系统是Propecter,它完成于70年代中期。随着工程实践 经验的积累,专家系统也随之得到完善,并在此基础上又衍生出了工程类比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开挖对边坡位移场的扰动较大,在工程开挖的过程中,山体边坡支护工艺措施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必须对山体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其次,必须针对山体边坡的特征和稳定性状况选取有效的支护技术或者工艺;再 次,在选取工艺方法之后,应该根据工艺方法切实的执行工艺流程。只有这样才能良好的控制山体边坡支护与稳定性。

参考文献

[1]黄耀宇.建筑项目山体边坡支护施工技术[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4).

边坡支护施工总结范文6

【关键词】路堑边坡;高边坡防护;锚杆防护

根据地形测量报告,对湖南新溆高速公路YK55+372~YK55+386右侧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稳定性分析的评价方法为规范推荐的简化bishop法。在保证边坡稳定,不危及高速公路的修建和运营前提下,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工程量,节省投资资金,经过反复比选优化,选择了分级削坡+框架锚杆(预应力锚索)的加固方案,优化开挖坡率如下分5级。

1. 削坡方案

以10m高为一级,按1:0.3坡比进行削坡,削坡后边坡典型断面剖面图如图1所示。

经计算削坡后边坡典型断面安全系数为1.147,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表3.7.4的要求:高速公路路堑边坡安全系数正常工况下的安全系数为1.20~1.30,安全不满足规范要求,应采取适当的支挡措施,提高边坡安全系数,增加边坡稳定性。

2. 边坡加固方案

(1)对于削坡的第一级,开挖后岩体主要为中风化板岩,岩体力学强度较高,稳定性较好,可采用短锚杆+框架梁的支护方式,锚杆采用Φ32螺纹钢全长粘结压力注浆型锚杆,锚杆长度为8m,间距为3m3m,框架梁尺寸为30cm30m。

(2)对于削坡的第二级,开挖后岩体表层为强风化板岩,深层为中风化板岩,采用锚杆支护时锚杆长度应穿过强风化层,因此,锚杆采用Φ32螺纹钢全长粘结压力注浆型锚杆,锚杆长度为12m,间距为3m3m;锚杆框架梁尺寸为30cm30m。

(3)对于削坡的第三、四级,边坡开挖后滑动面范围主要为强风化板岩层,且厚度较大,为使其稳定性满足要求可采用预应力锚索进行加固,采用7As15.2的预应力锚索,锚固段长度为10m,锚固力设计值为900kN,预应力为500kN,锚索间距为3m3m,钻孔直径130mm,第三级边坡锚索长度为25m,第四级边坡锚索长度为30m;锚索框架梁尺寸为50cm50m。

边坡典型断面加固防护剖面图如图5所示。经计算采用上述方法加固后边坡安全系数达到了1.31,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

3. 辅助措施方案

(1)边坡应做好截排水工作。坡顶与坡脚合理设置接排水沟,坡面设置一定数量的排水孔,以免由于大气降水等因素,造成雨水下渗,使岩石风化加剧,抗剪强度参数降低。

(2)边坡表面应植草绿化。选用的植物品种应以根系短小为宜,既能防止雨水对边坡表面的冲刷,又能防止植物根系对边坡的破坏。

4. 注意事项

本工程所处地区地质情况复杂,为确保工程质量,要求如下:

(1)施工时间:宜在旱季进行,应高度注意安全,严禁雨季施工。

(2)施工流程:上部截水沟施工――削坡――边坡防护。

(3)格构梁内植草时,应在底部铺设一层粘土,减小雨水对岩层的破坏。

(4)削坡与边坡防护同时进行,削坡一级,防护一级。避免因岩石时间过长,岩土体抗剪强度降低而诱发边坡垮塌、滑移等不良地质灾害。

(5)边坡开挖时严禁采用大剂量爆破,并加强现场检测与监测。

5. 经济效益

对YK55+800边坡典型断面进行支护方案优化前后经济性对比分析可知:

(1)对于支护材料:支护方案优化前,边坡支护共需9m长Φ32压力注浆锚杆6根,7As15.2的预应力锚索7根,总长为203m;支护方案优化后,边坡支护共需8m长Φ32压力注浆锚杆3根,12m长Φ32压力注浆锚杆3根,7As15.2的预应力锚索5根,总长为135m。对于典型断面,支护方案优化前后,支护材料消耗相差较大,特别是对于预应力锚索,沿边坡每延米可节约大约60余米。

(2)对于开挖土方:对于典型断面,方案优化前后开挖界线图如图3所示,优化后开挖土方明显减小,沿边坡每延米少挖土方约790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