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行业市场报告范例6篇

冷链物流行业市场报告

冷链物流行业市场报告范文1

一、主要做法

(一)开展冷链食品疫情防控执法行动

1、制定方案,成立工作专班。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11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冷链物流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并研究制定了工作方案,细化工作措施,已组织召开7次专班联席会议,2次工作汇报会,2期冷链食品疫情防控监管业务培训会,联合执法检查4次。主动形成联动联防机制,确保各项防控举措落实到位。

2、强化源头管理,严控外输风险。一是将进口冷链食品作为重点管控对象,设置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专仓1处,实施库长责任制,对冷库实行属地管理、分级管理、分类管理,确保冷库全覆盖、监管无漏洞、责任无死角。二是将冷链从业人员、经营户作为重点管理对象,批准核发异地采购冷链食品市场主体10户,实行“卡点查验、凭证放行”,目前完成报备异地采购冷链食品66次(户),涉及冷链食品13915件,108.355吨(均为国产冷链食品)。常态化对冷链食品开展核酸检测,目前共检测冷链食品从业人员177人(次)、环境样130个、食品样120个(均为阴性)。优先保障冷链食品从业人员疫苗接种,现已接种疫苗19人,监管人员2人。三是切实履行进州首站查验责任。设立3个进州首站综合卡点,严格落实“24小时值守”“首卡负责制”“人、物、车同查”,对进州冷链食品进行查验。截至目前,共计排查非冷链车160743辆,冷链食品运输车辆108辆,其中进入我县的冷链车56辆,发现处置问题4个,排查寄递物流国内件479825件,无国际件。

3、实行台账管理,精准摸清底数。全面摸排、真实掌握辖区内从事冷链经营数据,建立台账实行动态管理。精准掌握冷链食品批发商2家,零售店105家,餐饮服务137家,冻库37个,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1个,在交通运输局报备冷链运输车辆8台相关信息。组织对全县冷链经营主体146户开展了“川冷链”业务培训,指导190户经营户进行“川冷链”注册登记并录入冷链食品信息。自集中监管仓设立后,我县冷链食品经营户均未采购进口冷链食品。

4、常态宣传造势,营造浓厚氛围。召开县应对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领导小组会议16次,指挥部会议31次,充分发挥结对认亲干部职工、驻村工作队、村两委等群防群控力量,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防控体系。累计发放告知书、承诺书21406份,通过“冷库信息排查统计助手”小程序进行填报冷库信息37户,在农贸市场和餐饮店推行应用“天府健康通”场所码886户,冷链疫情防控知识基本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5、严格执法检查,加大打击力度。组织公安、交通、综合执法等部门对辖区农贸市场、商超、餐饮单位、冻库、运输物流等开展全覆盖拉网式排查,出动执法人员256人次,检查经营主体412户次,责令停业整顿8家,查辑非法运输车辆7辆,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7份,立案查处违法行为4起,无害化处理查获违规购买及运输的国产及进口冷链食品0.412698吨。联合县融媒体中心对违法案件进行报道,制作新闻抖音小视频,以案说法,警示冷链食品经营者和消费者,不断提高冷链食品从业者、经营者思想认识。

(二)推进“春雷行动2021长江禁渔打非断链”专项行动

一是深入辖区乡镇开展长江禁渔,打非断链检查及宣传工作。检查过程中,重点对经营场所宣传标语和菜谱进行仔细审查,要求各经营单位对出现“长江野生鱼”、“野生河鲜”、“野生大渡河鱼”等禁用标语进行清除。共发放“县境内大渡河流域全年禁渔通告”54份,签订承诺书49份,清除含有禁用语的店招16处,没收含有禁用语的菜单13张,撤除“大河鱼”、“雅鱼”广告和菜单21处。同时处理网监线索1条,拆除含有“河鲜”字样的招牌1处,要求1户餐饮经营户变更带有“河鲜”字样的字号名称。二是联合县农牧农村局等相关部门,监督一违反禁渔通告捕鱼的个人放流大渡河鱼苗2000尾,鱼苗价值5200元。三是对县城区14户涉及水产品行业经营户开展“长江禁渔打非断链”专题行政约谈。针对经营户未严格履行进货查验记录制度的行为,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20份,要求立行立改、规范经营。

(三)深入开展特种设备和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执法行动

1、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一是以人员密集场所、重点施工领域为重点,开展各类特种设备安全检查8次,检查使用单位23家,完成现场检查app系统录入21户,下达监察指令书1份。对全县7家电梯维保单位开展节前安全约谈1次。二是开展长堤湾畔小区电梯安全隐患治理,加强对小区业主隐患告知和政府相关部门联动,张贴安全隐患通告及电梯检验通知各12份,责令停止使用电梯11台,并函告泸桥镇政府落实小区安全责任主体和电梯运行经费,做好小区维稳工作。

2、扎实开展产品质量专项检查行动。一是强化流通领域强制性认证产品质量监管。春节期间,重点对辖区的家用电暖器、暖风机、风暖浴霸等进行检查。要求经营者严格落实进货查验、购销台帐制度,严把3c认证产品市场准入关、流通关,坚决杜绝不合格3c认证产品流入市场,切实为消费者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二是严厉查处打击涉及冷光烟花和“钢丝棉烟花”生产销售等违法违规行为。通过摸排,我县境内无烟花爆竹生产企业,批发企业有1家,未发现该企业采购并销售有用于燃放的“钢丝棉烟花”、冷光烟花及装有冷光烟花的“电子烟花”。三是开展电暖宝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共抽查了1家经营户的1批次产品,经检验该批次产品不符合标准要求。对销售不符合标准要求产品的经营户已立案查处,处罚款人民币3000元,没收违法所得人民币861元。四是协同州计量检定测试所对城区眼镜验配行业在用强制检定计量器具开展检定工作。对县人民医院和5家眼镜验配店的验光仪(共计6台),验光镜片箱(共计7箱)进行现场检定。

(四)扎实开展冬春旅游农村假冒伪劣专项整治行动

一是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召开专题整治会议,结合各部门职能职责,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细化工作任务,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全力投入到打击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工作中来。二是采取张贴、发放宣传资料,向社会公布举报投诉电话等方式,积极向社会宣传,提高群众防范意识,鼓励群众举报违法行为,形成社会共治氛围。三是积极与抽检机构衔接开展食品和食用农产品抽检工作,共抽取城区农贸市场和商场超市等在售食品食用农产品30批次。其中蔬菜2批次、畜肉4批次、禽肉5批次、肉制品5批次、水果3批次、速冻食品(饺子、汤圆)3批次、饼干2批次、糖果2批次、菜籽油3批次、果蔬汁饮料1批次,结果待出。四是加大农村食品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制造销售假冒食品、侵权“山寨”食品、“三无”食品、劣质、超过保质期食品等违法行为,通过在日常监管中找线索、发动群众举报找线索、监督抽检查找线索、行刑衔接接收线索等方式方法,顺藤摸瓜、追根溯源、一查到底,有效打击违法分子的嚣张气焰,保障农村食品安全。

(五)开展疫情防控药戒质量安全执法行动

一是认真开展疫情防控用药安全行动。按照省、州、县指挥部要求,开展了7轮疫情防控药品重点检查,重点按照指挥部最新要求,强化药品经营企业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启用管控药品小程序监管。“安康码”小程序使用步入正轨,监管平台累计有10000余份管控药品销售数据,持续督导各药品经营企业及时审核销售数据,确保数据的实时性、有效性。二是以药品零售、医疗机构药械使用两大环节为主线,开展精麻药品、镇痛药品专项检查,重点检查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药店、诊所、医疗机构是否按照新修订《药品管理法》以及gsp要求对药品质量进行管控,精麻、镇痛类药品是否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进行实名制限量销售、台账记录等。三是随着2021年1月1日,《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正式实施。集中开展了化妆品专项检查,重点检查是否经营使用超过限用日期的化妆品、是否索证索票等,初步检查了辖区内各大型化妆品经营、使用单位,检查同时并积极开展法律法规宣传,力求做到经营户执法懂法守法经营。对辖区内每家企业,逐一开展检查,共出动检查人员200余人次,开展禁毒、重传疾病预防防控宣传各1次,检查药品经营零售企业及门店200余家次,检查医疗机构、诊所70余家,美容美发机构80余家次。此次检查,立案查处2起化妆品违法行为。

(六)开展价格行政约谈、规范价格行为净化消费环境

近日,陆续有消费者反映,在全省公务员招考期间,我县酒店、宾馆的住宿价格出现大幅上涨。接到反映后,立即对涉事酒店、宾馆进行检查,查看主体资质、明码标价等情况。经检查,投诉人反映属实,个别涨幅达302%。举行规范价格行为行政约谈会,对公务员考试期间涨价的5户市场主体进行约谈。一是通报投诉情况;二是组织学习价格处罚典型案例,签订《价格提醒告诫书》;三是要求与会市场主体经营中证照齐全有效、亮照亮证经营,落实明码标价规定,合理定价。执法人员从情、理、法的角度细致入微宣讲,帮助与会市场主体认识了自身的问题,表示知错即改,诚信守法文明经营,履行社会责任,为消费者营造放心舒心消费环境,共同为“红城绿谷康养”城市形象增光添彩。

二、工作成效

冷链物流行业市场报告范文2

关键词:广东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发展对策

一、广东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1.冷链物流发展环境持续改善

近年来,国家对冷链物流产业给予了高度关注,相继出台有关政策文件,加快部署冷链物流工作,要求推进以鲜活农产品、食品为主的冷链物流发展,构建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尤其是农产品流通全程冷链系统,为冷链物流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指引。为支持冷链物流发展,财政部、商务部联合了《关于中央财政支持冷链物流发展的工作通知》财建〔2016〕318号),将广东省列为全国冷链物流发展示范省,并对广东省冷链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全省冷链物流发展环境持续改善。

2.冷链物流规模快速增长

2016年,广东省果蔬、肉类、水产品产量分别达到5159万吨、415万吨、875万吨。按照冷链流通率达到30%标准计算,全省每年农产品冷链运输量近2000万吨,位居全国前列。目前,广东省冷链物流已从过去单一的肉食品、水产品向蔬菜、水果、花卉、熟食品、奶制品、快餐原料等多品种方向发展,服务范围由简单的冷冻储藏向“从田头到餐桌”全程冷链物流服务发展,冷链物流体系已见雏形。

3.冷链物流设施不断完善

广东省冷链物流设施设备门类较齐全,且在向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冷库、冷藏汽车等发展势头不错。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2月,广东省冷库容量超300万吨;大小冷库约1700多座,主要分布在广州、深圳、东莞、汕头、湛江、阳江等地,贮存种类涉及农产品、水产品、医药、冰淇淋、肉类等多个品种;冷藏车保有量达约10000辆。截至2015年3月,广东省进口肉类备案储存冷库的指定仓库47个,容量达到10万吨①。

4.冷链物流主体不断壮大

目前,广东省冷链物流行业已形成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以及民营企业多元化共同发展格局,冷链物流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15年,广东省具有一定规模的冷链物流相关企业约200余家,其中顺丰速运有限公司、佛山市粤泰冷库物业投资有限公司、深圳市盛辉达冷链物流有限公司、深圳小田冷链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等十多家企业被评为全国冷链物流企业百强;獐子岛锦达(珠海)鲜活冷藏运输有限公司被评为全国三星级冷链物流企业(第一批);顺丰速运有限公司被评为全国五星级冷链物流企业(第二批)。

5.冷链物流突破传统业务模式

我国冷链物流政策环境和市场前景的利好,给冷链物流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而互联网的崛起,给冷链物流业务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很好的载体和手段,“互联网+冷链”已经成为广东省冷链物流业发展的新方向。广东省大型知名冷链物流企业,充分利用“互联网+”,在生鲜电商、跨境电商、食材配送、餐饮外卖,以及O2O市场实现冷链物流行业模式不断创新,为传统的冷链物流发展格局带来生机,为全省冷链物流行业进一步快速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广东省冷链物流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冷链物流区域发展不平衡

近年来,广东省冷链物流总体取得较快发展,但是区域发展水平却相差较大。珠三角地区冷链物流发展水平较快,粤东西北地区相对落后。冷链物流资源和企业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以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为例,生鲜农产品冷库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而粤西地区每年的生鲜农产品产量很大,但是冷库建设跟不上,投入不足,导致大量生鲜农产品的浪费;粤东、粤北地区的农产品冷库建设更是落后。

广东省冷库和冷藏车平均增长速度在15%以上,但冷链设施发展速度远没有达到预期,不能满足广东省冷链物流发展的实际需求,

2.冷链物流业配套建设不足

由于广东省冷链物流业长期缺乏统一规划,造成全省冷链物流资源分散,难以有效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缺乏配套协调,存在“四重四轻”问题,重视肉类冷库建设,轻视果蔬类冷库建设;重视经营性冷库建设,轻视产地加工型冷库建设;重视低温冷库建设,轻视田头预冷库建设;重视大中型冷库建设,轻视批发零售冷库建设。

3.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缓慢

目前,广东省冷链物流中、小企业数量过多而规模以上的全国性企业数量偏少,大多数企业实力偏弱,存在“多、小、散、乱”的现象,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较为缓慢。这主要是受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建设需产生较高的成本,同时也要面临出现较高商品损耗率的风险,加上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令不少生产厂家担心冷藏业务外包产生的安全问题等问题影响,导致大多企业自行经营冷链物流,或是仅作区域性的部分外包。据初步统计,广东省自营的冷链物流运输的企业占冷链物流企业总量半数以上②,这一现状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制约了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

4.冷链物流行业标准亟待健全

尽管广东省在全国冷链市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广东省内冷链标准仍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与部分外省市及国际水平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例如,天津市出台了《冷链物流冷库技术规范》(DB12T557-2015)、《冷链物流运输车辆设备要求》(DB12T558-2015)、《冷链物流保温容器技术要求》(DB12T559-2015)、《冷链物流温度检测与要求规范》(DB12T560-2015)、《果蔬冷链物流操作规程》(DB12T561-2015)等十多项冷链物流储运销地方标准来加强冷链行业管理规范。而广东省冷链物流技术标准、服务标准、操作标准、质量标准等还不完备,加上冷链物流企业自律性差,不愿意执行相关标准,导致运输设备标准不统一、物流器具不配套、托盘标准化无法推行,生鲜农产品腐损率居高不下。

三、促进广东省冷链物流发展的建议

1.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鼓励和支持各类农产品生产加工、冷链物流、商贸流通企业等改造和建设一批适应现代流通和消费需求的冷冻、冷藏和保鲜仓库,完善产地预冷、销地冷藏和保鲜运输、保鲜加工等设施;引导和支持企业使用各种新型冷链物流装备和技术,完善产地预冷、销地冷藏和保鲜运输、保鲜加工等设施,解决冷链物流运输与其他环节的无缝衔接问题;鼓励企业购置节能环保的冷链运输车辆,推广全程温湿度自动监测系统和控制设备,提升企业的冷链运输服务能力;结合广东特色农产品、水产品产业分布情况,重点优化全省各地的冷链物流布局,形成产业集聚、布局合理的新格局。

2.加快冷链物流龙头企业培育

支持和鼓励经营水产品、农产品等的生产企业、批发市场、加工企业、经销商、消费终端等,将冷链物流非核心业务外包给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扩大冷链物流外包比例,促进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鼓励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重组、协作联盟等方式做大做强,加快形成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有效承接冷链物流外包服务,通过规模化经营提高冷链物流服盏囊惶寤、网络化水平。

3.加强冷链物流信息化应用

加快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北斗导航、地理位置服务、生物识别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冷链物流各环节的应用推广。加强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引导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加工企业、冷链物流企业等全产业链条相关主体信息资源的高效整合,将生产、收购、加工、贮藏、运输配送等各个节点信息联结起来,实现对货物和冷链运输车辆的全程监控和信息共享,实现产品从源头到餐桌全程质量追溯,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4.完善冷链物流标准体系

基于国家冷链物流标准体系,参考国外标准建设的先进经验,针对广东省区域及气候特点,结合互联网技术,制(修)订适应广东省省需求、与国际接轨的冷链物流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包括修改、完善冷链物流操作规范、冷链运输食品卫生安全标准、冷库环境温度、冷链能耗与效率标准、冷藏运输温度控制标准、商品包装标准等涵盖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冷链物流设备、冷链物流管理、冷链物流技术、冷链物流信息化等各层面的标准,推动冷链物流向标准化、专业化、规范化发展,促进多式联运和冷链物流信息共享、互联互通。

注释:

①数据来源:广东省冷链物流行业协会.

②数据来源:广东省冷链物流行业协会.

参考文献:

[1]广东省现代物流研究院.广东省物流业发展报告(2013-2014)[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4.

冷链物流行业市场报告范文3

[作者简介]宋斌(1968—),男,河南省电力公司物资部计划合同处处长,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电力物资合同管理和供应链管理;余向前(1973—)男,高级工程师,甘肃省电力公司营销部,研究方向:营销和信息系统;王琦(1989—),女,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工程项目管理、供应链管理。张洪青(1962—),男,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项目经济评价、供应链管理。

王彩霞,等:浅析湖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摘要]随着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对农产品的多样化、新鲜度和营养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任务。湖南省农产品资源丰富,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缓慢,出现了冷链脱节、损耗过大的局面。本文主要介绍了湖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关键词]湖南;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2-0021-02

1农产品冷链物流概述

11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含义

冷链物流,又称为低温物流,是一种特殊的物流形式,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储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目前冷链物流适用的范围包括:初级农产品(水果、蔬菜、肉、禽、蛋,水产品,花卉产品);加工食品(速冻食品,禽、肉、水产等包装熟食,冰激凌和奶制品,快餐原料);特殊商品(药品)等。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以水果、蔬菜、肉、禽、鱼、蛋等为代表的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购、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直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都处于低温环境中,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减少农产品的损耗,防止农产品的变质和污染。欧美国家果蔬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最为成熟,蔬菜从田间采收到消费始终处于所需的生理低温条件,形成一条田间采后预冷—气调冷藏—冷藏运输—冷藏批发—超市冷柜—消费者冰箱的冷链。

12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构成

农产品冷链物流主要包括冷冻加工、冷冻储藏、冷藏运输及配送、冷冻销售四个环节。

冷冻加工:包括肉类、禽类、鱼类、蛋类的冷却与冻结,以及在低温状态下的加工作业过程,也包括水果、蔬菜的预冷。这个环节上主要涉及的冷链装备是冷却、冻结和速冻装置。

冷冻储藏:包括农产品的冷却和冻结储藏,以及水果、蔬菜等的气调储藏。在此环节主要涉及各类冷藏库/加工间、冷藏柜、冷冻柜及家用冰箱等。

冷藏运输及配送:包括农产品的中、长途运输及短途配送等物流环节。此环节主要涉及铁路冷藏车、冷藏汽车、冷藏船、冷藏集装箱等低温运输工具。在冷藏运输过程中,温度波动是引起农产品品质下降的主要因素。所以运输工具应该具有良好的性能,在保持规定低温的同时,更要保持稳定的温度。这一点,在长途运输中尤其重要。

冷冻销售:包括各种冷链农产品进入批发零售环节的冷冻储藏和销售。此环节主要涉及冷藏/冷冻陈列柜和储藏柜。

2湖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

21湖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已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并呈现出规模

2008年,湖南省发展改革委核准湘北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项目,该项目开启了湖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业的发展。湘北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占地面积3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一期建设已完成投资5000多万元,建设了1万吨冷藏库、40吨结冻库、1500平方米精加工车间、50个农产品展示厅。中心集农产品加工、冷藏、批发、配送、检验检测和电子信息商务于一体,是全省最大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

2012年11月9日,湖南长沙农产品物流中心正式在长沙县黄兴镇打卦岭村举行奠基仪式。项目用地1009亩,规划总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总投资超过15个亿。项目将分两期开发建设,一期用地609亩,预计2013年年底建成;二期用地400亩,计划三年内建成使用。中心将建20000吨恒温冷库和20000吨低温冷库,减少农产品腐败变质风险。

以怀化市、衡阳市、南县、双峰县等为代表的各县市,根据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积极发展以鲜活农产品冷藏和低温仓储、运输为主的冷链物流系统,初步形成了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快速路。特别是近年来商务部实施的“万村千乡”工程,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发展,逐步形成了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快速路:“生产者或商—超市—农家店—消费者”。

22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不断涌现,冷链物流技术得到逐步推广

冷链物流龙头企业在长期的市场化运作当中已逐步摸索出了一些经济实用的冷链保鲜技术和方法,具备一定的辐射效应,为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进一步发展打造了良好的基础。

湖南长沙红星冷冻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现代化冷藏仓储的股份制民营企业,红星冷库首期工程已投入使用,建设总投资为13亿元,引进了国内一流的制冷设备和技术,投入使用的低温库房容量14000吨。为了顺应市场发展的需求,把“红星冷链”这个品牌做大、做强、做活,二期容量为14万吨的低温冷库已正式动工,三期工程容量为30000吨的低温冷库也已在筹划之中,工程全部建成后,将成为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冷冻产品批发市场。

伟鸿食品有限公司为了扩大生猪及农产品销售范围和辐射半径,公司着力打造冷链物流体系。2010年,公司新征用地205亩,计划投资21亿元,将建设容量为5万吨的冷藏库及与之配套的制冷控制机房、交易门面、冷库冷冻冷藏系统等为主要内容的冷链物流中心。

步步高商业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属大型零售连锁企业,预计投资5亿元建成生鲜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包括冷链配送、蔬果配送、生鲜加工配送、食品加工中心四大功能区,是湖南地区最大的低温物流配送中心。中心为步步高超市各门店提供蔬果、肉禽、水产、净菜等冷冻、冷藏生鲜食品。同时,以冷链系统为依托,开设“中央大厨房”,加工熟食及半成品,包装后上柜。从原材料到成品出库再到连锁超市门店上架销售,均实现全程冷链配送。

3湖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虽然湖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得到了一定发展,但产地预冷缺失、基础设施能力不足等问题仍然存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农产品物流市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规模不足

以马王堆和红星两家大型综合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例,存在冷藏仓库、冷藏运输车辆、停车场地等设备配置不足等问题。冷藏仓库容量过小,为了缓解库位压力,经常将高温仓库用作低温仓库使用;冷藏保温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极小,甚至不到05%,基本上采用常温物流运输。农产品物流终端零售环节,不少农贸市场仍然是简易或露天市场,“脏”、“乱”、“差”现象严重。

32尚未形成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

目前,湖南省农产品的产销模式基本上采用自产自销,订单交易的模式所占的比例很小,这就导致了冷链物流服务网点盲目自发建设,冷链物流设施与设备资源分布和发展不均衡,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缺乏统筹规划,完整的独立的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形成。目前,湖南从事食品冷冻冷藏的仓库主要集中在长沙,如五里牌冷库、上大垅冷库、黑石铺冷库和红星冷库,但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冷链食品配送公司基本上没有。

33专业化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缓慢

湖南省农产品第三方物流还处于起始阶段,现有的专门从事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的企业多以中小企业为主,规模小、技术落后、管理滞后、经营成本高。农产品物流是以常温物流形式为主,大部分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加工处理落后、分级简单、粗糙,极不规范,包装简陋,还未从根本上摆脱小农经济的状态。

34冷链物流法律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不健全

规范冷链物流各环节市场主体行为的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建立,冷链物流各环节的设施、设备、温度控制和操作规范等方面缺少统一标准,未制定农产品进入市场的质量、包装、标志标准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冷链物流各环节的信息资源难以实现有效衔接。

4湖南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

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是一个系统工程,应立足长远稳步推进。

41优化宏观环境,政府加强规划管理与支持力度

政府部门要在宏观政策上给予支持和保护,尽快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制定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推动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政府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引进知名物流企业,扶持发展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具有现代化设施设备和服务能力的冷链物流园、配送中心和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构建合理的能辐射一定区域的现代冷链物流体系。设立政府引导资金,对农产品冷链物流项目进行重点扶持。

42加强冷链物流技术与设备的创新与发展

加强对冷却冷冻、冷藏和信息化管理等冷链物流技术和设备的创新与研发,鼓励对农产品冷链物流新工艺、新技术、新型高效节能的大容量冷却冷冻机械、移动式冷却装置、大型冷藏运输设备、冷藏运输车辆专用保温厢和质量安全追溯装置等进行集中攻关与研制。建立有统一标准数据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交换系统,对各种冷藏车和冷库进行全面动态监控。针对当前国际冷链物流发展趋势,应积极发展小批量、多品种的小编组机冷车,满足市场对多品种、小批量货源运送的需要,同时积极发展机械冷板冷藏车和冷藏集装箱。对于低温仓库的建设,应根据冷藏食品对温度的不同要求而建设成冷藏库、冷冻库、特殊冷藏库。

43大力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

积极引导传统农业物流企业向现代第三方农产品物流企业转变,并以资产、资本为纽带实现企业间的联合、重组,发展出一批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建冷库,购买冷藏车,构建服务网络、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使用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引进专业化的农产品管理人才,这些投入巨大,因此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需要包括银行、保险、租赁、证券金融部门的支撑。要加强金融信贷支持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农业发展银行对龙头物流企业政策性贷款优势;积极引导其他金融机构对实力强、资信好的农产品物流企业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水灾、旱灾、病虫害等对农产品的危害及农产品运输途中造成意外事故损失,迫切需要保险业对农产品物流企业跟进,以分散和降低农产品物流企业的自然风险。

参考文献:

[1]岳塘区发展改革统计局关于岳塘区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调研报告[R]. http:wenkubaiducom,2010-12-27.

[2]中国民主建国会长沙市委员会专题调研组关于我市现代农产品物流的调研报告[R].http:wenkubaiducom,2010-12-27.

[3]叶海燕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分析及优化研究[J].商品储运与养护,2010(7).

冷链物流行业市场报告范文4

论文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国内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历程和冷链食品市场的发展现状,然后剖析了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最后从整体规划、体系建设和质量信息系统三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食品冷链是指易腐食品从产地收购或捕捞之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和零售直到消费者手中,其各个环节始终处于产品所必需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冷链技术的应用对于保证食品品质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与消费者的饮食安全息息相关。经过冷冻链运输的水果蔬菜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为1%至2%,能较大程度延长保鲜期。

冷链起源于19世纪上半叶冷冻机的发明,到了电冰箱的出现,各种保鲜和冷冻食品开始进入市场和消费者家庭。至20世纪30年代,欧洲和美国的食品冷链体系已经初步建立。40年代,欧洲的冷链在二战中被摧毁,但战后又很快重建。现在欧美发达国家已形成了完整的食品冷链体系。

一、中国食品冷链的发展现状

1.中国食品冷链的发展历程。新中国的冷链最早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肉食品外贸出口,并改装了一部分保温车辆。1982年,中国颁布《食品卫生法》,从而推动了食品冷链的发展起步。近20年来,中国的食品冷链不断发展,以一些食品加工行业的龙头企业为先导,已经不同程度地建立了以自身产品为核心的食品冷链体系,包括速冻食品行业、肉食品加工企业、冰淇淋和奶制品企业及大型快餐连锁企业,还有一些食品类外贸出口企业。

2.中国冷链食品市场发展状况。中国平均食物年产值约为3000亿美元,超过20%的食物由于没有很好地冷藏,在运输过程中浪费掉了。仅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损失率就达25%至30%,每年有总值约92.5亿美元的农产品在运输中损失掉,腐烂损耗的果蔬几乎可满足两亿人口的基本营养需求,损耗量占世界首位。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

由于缺乏完善的冷链,也造成了某些食品零售价高居不下。因为一些容易腐坏食品的售价其中七成是用来补贴在物流过程中弄坏货物的支出。而按照国际标准,易腐物品物流成本最高不超过其总成本的50%。与此同时,中国对高价值的冷冻和易变质食品的生产和消费都在增加,这更增加冷链市场的巨大缺口。据专家估算,目前中国已有冷藏容量仅占货物需求的20%至30%。

2006年我国各类易腐食品总产量近7亿吨;城镇居民的食品消费支出中,易腐食品的消费已占51%,全国年易腐类食品消费量约2.4亿吨。目前我国的肉类食品厂有2500多家,年产肉类6000万吨,产量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递增;速冻食品厂2000多家,年产量超过850万吨;冷饮业4000多家,其中具有一定规模的有194家,年产量150多万吨,产量以每年7%左右的速度递增;乳品业1500多家,产量800万吨,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水产品产量4400万吨,每年以4%的速度递增。

二、中国冷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完整独立的食品冷链体系尚未形成,损耗浪费惊人。在我国,虽然以食品加工行业的龙头企业为先导,包括速冻食品行业、肉食品加工企业、冰淇淋和奶制品企业和大型快餐连锁企业以及食品类外贸出口企业,已经不同程度地建立了以自身产品为核心的食品冷链体系,但更多的易腐食品加工生产企业却还远未认识到冷链工业为企业所带来的益处。食品冷链工业仍然是一片待发掘的“冻土”。

从整体冷链体系而言,中国的食品冷链还未形成体系,无论是从中国经济发展的消费内需来看,还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都十分明显。目前大约90%的肉类、80%的水产品、蔬菜水果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输销售,以蔬菜、水果为例,果蔬采后加工和流通设施落后,造成腐烂损失严重,物流成本提高,全国每年果品腐烂损失近1200万吨,蔬菜腐烂损失1.3亿吨,按1元/公斤计算,经济损失超过上千亿元。冷冻食品产销冷链情况稍好,但由于部分产品流入集贸市场拆零散卖,冷链存在中断现象。冷链发展的滞后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食品产业的发展。

2.食品冷链的市场化程度很低,第三方介入很少。我国的冷链物流业尚处于初级阶段,市场规模还不大,区域特性比较强,除了外贸出口的部门以外,大部分在国内流通的生鲜易腐农产品的物流配送业务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能提供的综合性全程服务还不足总体需求的5%,而专门针对生鲜易腐农产品的物流服务更是微乎其微。缺乏有影响力的、全国性的第三方冷链物流行业领袖,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准确性和时效性较差,冷链物流的成本和商品损耗很高,造成生鲜易腐农产品的区域性过剩,从而大大挫伤了生产商的积极性和市场的健康发展。

3.冷链物流的硬件设施陈旧落后,冷藏运输效率低。我国的冷冻冷藏运输行业与国际标准相差巨大。内地货运车辆约七成是敞篷式设计,只有约三成为密封式或厢式设计,而备有制冷机及保温箱的冷藏车辆连一成都不到。特别是我国的铁路冷藏运输设施非常陈旧,大多是机械式的速冻车皮,缺乏规范保温式的保鲜冷冻冷藏运输车厢,冷藏食品运量仅占总货物运量的1%。公路运输中,易腐保鲜食品的冷冻冷藏运输只占运输总量的20%,其余80%左右的禽肉、水产品、水果、蔬菜大多是用普通卡车运输。总体而言,发达国家预冷保鲜率为80%~100%、果蔬采后损失率5%,冷藏运输率80%~90%,冷藏保温汽车占货运汽车比率1%~3%,而我国分别为30%、20%~40%、10%、0.3%,在硬件设施和运输效率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

可见,中国目前的冷链设施和冷链物流装备不足,原有设施设备陈旧,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地提供低温保障。由此产生两个直接后果,一是易腐食品特别是初级农产品的大量损耗,由于运输过程中损耗高,整个物流费用占到易腐物品成本的70%,而按照国际标准,易腐物品物流成本最高不超过其总成本的50%。二是食品安全方面存在巨大隐患。

4.食品冷链缺乏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和整合。冷链物流的效率取决于冷链物流各节点的有效衔接。由于中国农业的产业化程度和产供销一体化水平不高,从农业的初级产品来看,虽然产销量巨大。但在初级农产品和生鲜易腐农产品供应链上,缺乏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整体规划与协调,因此,在一些局部发展中存在严重失衡和无法配套的现象,整体发展规划的欠缺影响了食品冷链的资源整合以及行业的推动。例如,在冷库建设中就存在着重视肉类冷库建设,轻视果蔬冷库建设;重视城市经营性冷库建设,轻视产地加工型冷库建设;重视大中型冷库建设,轻视批发零售冷库建设。整体发展规划的欠缺影响了食品冷链的资源整合,以及行业的推动。

三、中国食品冷链未来发展对策及思考

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完善和大力发展中国食品冷链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国食品冷链正面临着大发展的历史机遇。在未来的中国食品冷链发展建设过程中,以下几个方面应该有所明确和突破:

1.加强中国食品冷链的整体规划研究,建立政府、行业组织和相关企业联动机制。一个国家的食品冷链保障体系建设,单靠任何一方都是难以有效推进的,它需要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通力合作。应该结合中国国情,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完善技术管理手段和监管措施;政府应当制定食品冷链发展的政策环境和鼓励措施,加强行业规划的方向性引导;行业组织应发挥沟通协调作用,制定并落实行业整体规划和行业规范;相关企业应根据市场规则具体运作,合力推动中国食品冷链的逐步发展。

2.推动建立多种模式的食品冷链体系建设。目前国际上比较成形的食品冷链有两种模式:一是以企业为主体的食品冷链体系,这种模式在美国、日本和西欧比较普遍,日本是其中的代表;二是以保证大量食品的一般质量、降低在途损耗的价格与品质模式,这种模式一般为发展中国家采用。根据中国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应该推进多种冷链模式的发展,一方面依靠农业龙头企业和大型食品企业,发展以核心企业为轴心的食品冷链体系,串联供应链上下游,逐步形成覆盖分类食品产业的冷链保障体系;另一方面在建设农产品绿色大通道的基础上,建设连接农产品主产区和消费地的食品冷链物流主干网络,提高大批量食品物流的安全保障水平。

3.建立食品冷链的物流和质量信息系统。从食品冷链现代化和食品安全出发,通过食品冷链的物流信息系统为冷链有关方面提供准确的市场动态和信息沟通,同时也为食品安全核查提供可溯源性信息支持,对于问题食品可以追查到底。

参考文献:

1.于卫君.食品冷链:一片不容忽视的“冻土”[N].科技日报, 2007

2.豆豆.冷链物流需要解决的四大问题[N].现代物流报,2007

3.何静等.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13)

4.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发展报告2006—2007.2007

冷链物流行业市场报告范文5

关键词:超市;农产品;质量控制;体系

中图分类号:F203.9文献标识码:A

随着农产品经营模式的变化,农产品已经成为超市和大卖场中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各年《超市食品安全调查报告》,消费者在大卖场和超市两个主要的渠道中,选购了他们日常生活中大约70%的生鲜食品。同时,消费者一直都认为超市是最安全的购买场所,2009年通过对5,000名消费者的调查,消费者对超市的放心度、满意度都是最高的。但是,仍然有20.2%的城市消费者认为当前食品安全形势“问题太多,令人失望”。超市农产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超市农产品质量控制有重要意义。

一、超市农产品质量控制体系的构成

根据对北京市超市的走访调查,一般超市的农产品质量控制体系分为供应链的选择、采购环节的控制、加工、配送环节的控制、内部控制几个环节。

(一)超市农产品供应链模式的选择。超市的农产品质量控制是以供应链模式的选择为开端的。为提高进入超市的农产品整体质量水平,超市目前在选择供应商时,会借助一套考核标准体系和程序来对不同农产品供应商的质量保障水平进行评价。

以家乐福超市为例,在选择供应商时,家乐福设有三道关卡:“证照检查”、“现场审核”和“产品检测”。在双方谈判之前,供应商必须提供其有效的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组织机构代码证。所有的供应商都必须提供合格证件后才能进入真正意义上的谈判环节。家乐福在中国始终坚持供应商审核制度,在正式合作前都需要接受家乐福的第二方审核,由家乐福区域食品安全经理和相关产品的采购负责人共同完成审核。通过第二方审核的供应商还将面临家乐福邀请的专业第三方审核公司的审核。进入家乐福之前,供应商的产品还将接受抽样验货,家乐福分布于全国的10个专业实验室将对产品做出科学的检测,检验结果将直接影响到双方的合作。

(二)采购环节的质量控制。采购环节决定着超市农产品的质量水平,收、验货环节的严格把关更是成为超市农产品质量控制体系的核心。各超市在收货环节都有一整套的流程,一般包括收验货程序、收货标准,包括卫生质量要求、分类分级要求、修剪要求、包装要求、保存要求,另外还包括不同种类的农产品的具体验货要求。

家乐福向中国区的供货商采购农产品时,也严格遵守了其全球统一的农产品采购标准和程序要求:一是定期调研,研究竞争对手所售农产品的价格与质量,以作为采购谈判的依据;二是收货检验。根据家乐福严格的验收货制度,农产品在进入超市前就要接受全面的质量检验,并必须符合其统一的农产品收货标准。

(三)加工配送环节的质量控制。在农产品物流中,配送环节是保证农产品安全的关键一环,连锁超市销售的食品中,生鲜农产品是最复杂和最容易在物流过程中引起质量问题的产品。

家乐福超市要求对于采购的符合质量标准的农产品,配送中心必须遵照相关规章和流程在规定的期限内配送到超市的各个门店中,生鲜农产品还应迅速送入冷冻、冷藏库内保存。由于家乐福没有自己的物流系统,对于冷冻冷藏农产品等高危食品,只能走供应商渠道。为保障供货不出问题,家乐福除了做好冷冻农产品的门店快速接收外,还会对产品进行抽样检测,检测其中心温度,对达不到温度要求的产品,家乐福将拒收,并作为不良信息进行记录,反馈给供应商。对于采用第三方物流机构的供应商,家乐福也有相关的严格要求和进行相应的检测,并把检测结果反馈给供应商,从而为供应商选择第三方物流机构提供参考。此外,每隔两个月,家乐福中国区总部会派出专门的质检人员,对全国各分店包括采购环节在内的农产品质量控制进行全面检查并评分。

(四)内部控制。农产品配送到门店,在出售前有一定的储存时间,需要严格的内部控制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包括内部质量检测和库存控制。

1、内部质量控制。这一过程由6个环节组成:收货区质量控制(温度、新鲜度、产品证件)、冷链(温度控制)、清洁和消毒(专业清洁和消毒设备产品)、个人卫生(清洁的制服、干净的手、口罩和手套、健康证),标识(供应商信息、保存条件、保质期)、产品保质期(定期检查、及时将过期产品下架)。家乐福由接受过专业培训的工作人员在农产品质量和卫生方面做严格的控制和管理。同时,家乐福还通过外部的第三方公司加强农产品安全的监控和抽查。外部第三方公司会以“神秘顾客”等身份到各家店铺监测农产品安全,定期反馈给家乐福进行修正。

2、库存控制及缺货管理。库存控制和缺货管理均是超市农产品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两个环节的目标是保证超市的一次订货量、订货频率适当,以确保农产品的新鲜度,并减少在超市的损耗。为实现库存控制及缺货管理的目标,家乐福的做法是要求配送中心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结合历史销售量,确定不同类别农产品的库存量。其中,肉类食品的库存量控制在能保证l~2天的销售量之内;水果为保证2天;蔬菜保证l天;鱼科则要求做到无库存,即当天卖不出去的就必须扔掉。对于各个门店,则要求依据电脑反映的销量来定货,尽可能做到零库存;对门店当天没有销售完的生鲜农产品,只有达到家乐福存货标准的才可以在第二天继续销售,否则必须当天扔掉。

二、目前超市农产品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超市农产品供应链监控薄弱。2009年的超市食品安全调查显示,可能给超市食品带来危害的各项因素中,供应商和产品的管理是最重要的因素,是排在第一位的因素。据调查,消费者投诉主要集中在食品变质、有杂物异物、过期食品销售(包括赠品过期)、添加剂超标等,而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因为连锁超市在食品安全供应链控制方面存在薄弱环节。如上提到的农药超标、食品添加剂超标的农副产品和生鲜食品,之所以会流入超市,实质上是对供应商的监控不力。有的超市为了不降低自己的毛利率,往往一味压低供货商的进价,而忽视对供货商所提供食品的质量控制和安全检测,从而导致食品质量和安全问题。而对于农超对接,大规模企业能够从源头进行监控,但是很多中小超市企业没有足够资金,也没有相应的人员配备,根本无法实现对小规模农户生产过程的监控,也很难控制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

(二)超市联营和租赁经营的农产品质量管理存在明显漏洞。加盟店对农产品安全监管的力度不够。按照惯例,加盟店30%的货物由超市配送中心统一配送,另外70%可以自行采购。对于自购部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超市很难进行有效的监管,甚至可以说基本处下失控状态。联营和租赁部分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对于这部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超市也有待加强管理。其中,超市对承租者的货物销售一般会进行统一结算,但对其进货渠道却不可能进行有效控制。失去了对进货渠道的控制,也就失去了对农产品质量的控制权,从而难以保障消费者的利益。

(三)冷链体系不完整。目前在我国,完整独立的农产品冷链体系尚未形成。调查显示,29.67%的超市拥有自己的冷藏车,36.26%的超市是由供货商自己的冷藏车为超市配送生鲜食品,而13.19%的超市由生鲜供货商自己寻找第三方物流,而5.395%的超市自己寻找第三方物流。食品冷链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十分滞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大大影响了农产品物流的在途质量、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农产品冷链的成本和商品损耗很高。

三、完善超市农产品质量控制体系的思路

(一)强化供应链管理。在现阶段,超市要加强对农产品的质量控制、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必须强化供应链管理思想,构建符合现代物流思想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

农户是我国农产品生产的主体,个体商贩又是我国农产品流通的主体,以点多面广、分散经营为特征的小农户生产、小商贩经营,如果缺乏必要的约束制度和激励机制,就难以满足超市农产品质量控制的需要,因而要通过合理的契约设计来加强生产、流通环节的质量控制。近几年江苏苏果、福建永辉等超市农产品经营的成功经验证明,“超市+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农户”、“超市+专业合作组织+农户”、“超市+行业协会+生产基地+农户”等供应链模式,可以实现生产、流通、零售环节的有效连接,通过合理的契约设计可以使生产者、经营者等供应链主体的行为符合超市要求,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超市农产品质量控制目标的实现,利用契约加强生产、流通环节的质量控制。

(二)加强农产品安全检测体系建设。根据农产品种类不同,可将其分为储存型、中转型、直送型和加工型四种商品类型。针对不同的商品类型、不同的加工工艺和保存要求,对农产品的安全检测流程不同。(图1)

(三)构建生鲜农产品流通冷冻、冷藏保鲜链。超市要提高生鲜农产品经营的竞争力,必须着力建设生鲜农产品冷冻、冷藏保鲜供应链,使易腐、生鲜农产品从产地收购、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直到消费,即从田头到餐桌各个环节都处于低温环境之中,以保证生鲜农产品的自然属性不受损害,减少损耗,防止流通过程中变质和被污染。(图2)

生鲜农产品冷藏链由冷冻加工、冷冻贮藏、冷冻运输和冷冻销售四个方面构成,在相关设备的支持下构成了生鲜农产品的安全保障体系。冷链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仅靠超市企业很难完成,需要物流企业支持和政府的补贴。

总之,超市农产品质量控制需要社会各部门的协力。农产品质量控制是关联整个供应链的系统问题,涉及众多行业、主体和区域,并受一个国家整体的经济水平、农业生产力水平、农业生态环境等,以及消费者的购买能力、消费观念等条件制约,因此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作者单位:南阳理工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超市食品安全调查报告[R].2009.

[2]商务部.我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状况的调查报告[R].2008.

冷链物流行业市场报告范文6

“我以前是做第一方的物流经理,负责采购物流,城市配送采购很难,那时候物流是很稀缺的。物流在2001年左右刚提出的时候,大家还不是很懂物流,对物流真正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很多运输车队就直接改叫物流了,实际上并没有体现出物流的真正含义。2005年我自己出来做城市配送,经过调研筛选,最后选择了做城市配送的一个分支——冷链配送,就从2006年一直做到了现在。”张霁海认真地说。

物流发展不均衡

张霁海在做冷链配送的6年多时间里,对城市配送的发展深有体会。他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配送的发展也比较快,而且市场进行了专业细分。张霁海投身做冷链配送的时候,北京做冷链配送的企业还寥寥无几,而如今已经发展到80多家了,可见发展速度之快。谈到中国物流企业发展的特点时,张霁海认为目前中国物流企业发展趋于两头化,大的太大,小的太小,而成规模的中间的特别少,发展很不均衡。

“北京当时建货运城市保障绿色车队的时候,做农产品的企业当时批了13家,我们就在其中,但是当时做第三方物流的企业只有4到5家,而这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概念只是以具有10台车以上的标准来定的,可以想到企业的规模有多大,其实都很小。从物流发展的角度来讲物流的潜能特别大,但是真正做到专业化的企业并不是特别多。”张霁海感慨地说。

张霁海刚从DHL回来,此行的目的是希望能找到合作的机会,这次拜访让他有了更多的体会。北京市做冷链配送的80多家企业能达到DHL要求的不多,据了解,目前DHL对现在正在合作的冷链配送企业也不是十分满意。是DHL要求过于苛刻还是另有原因?张霁海认为,这并不是说物流企业本身不好,也不是DHL这样的外资企业要求高,而是中国的物流市场还不够成熟。物流占据18%的GDP,可以想见物流有多大的市场,但是容纳于其中的上亿规模的物流企业却没有多少。

企业城市配送困难多

说到目前做城市配送的困难,张霁海打开了话匣子。近年来宏观方面对物流的发展越来越重视,政府也对于“最后一公里”的城市配送给予可高度的关注,但城市配送的难题要解决却并不容易。对城市配送的企业而言,困难依然存在。张霁海认为目前对于企业而言有几个困难成为物流企业发展的障碍。

首先是税收政策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营业税改增值税以后,物流配送企业面临的困难非常大,原来只有3%的营业税,现在改成增值税后就达到了11%。对于物流配送企业来说,最大的物流成本是人工,而人工成本却是不能抵扣的,可以抵扣的就只有固定资产和购买运输车辆的不动产及油料费,剩下的就不能抵扣,而这个所占的比例非常小,物流企业的运营成本就会增加,对于正在发展中的一些民营企业来讲,这无疑是一项大的支出。

第二是竞争环境不公平阻碍了民营物流企业的发展。像北京傅瑞这样的民营城市配送企业面临的竞争企业大部分是国企。据张霁海介绍,城市配送的通行证是关系到企业业务量的重要因素,以北京为例,有通行证的城市配送车辆是可以在四环之内通行的,没有通行证的车辆就只能在四环之外跑,可谁都知道四环内的业务比四环外的业务多很多。“目前北京城市配送的企业中二商集团、东方友谊等大型国有企业都具备24小时通行证,而像我们这样的民营企业很难弄到可以进四环内做城市配送的车辆通行证,实际上我们与那些国企配送用的车辆是一样的,但是一个通行证就把我们难倒了。”张霁海无奈地说。

有了通行证车辆就能激活,可见这张通行证的重要性。张霁海说,“北京市政府对通行证的发放目前没有任何具体的要求,最近越来越难批,即使批也比较倾向于大型的企业,而民营企业则不得不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通过找关系找门路来解决。”

第三是标准化信息化发展缓慢阻碍了城市配送的发展。张霁海认为,中国的物流与国外的物流存在很大的差距。“我们也和DHL、百盛这样的大型外资公司打过交道。国外的金融环境特别好,他们用于货运的车辆是由融资租赁公司出钱购买,这些车辆就交给物流公司使用,用到5年以上,这些车辆就归物流公司所有,只需向融资租赁公司交纳车辆的利息。而且所有的托盘和站台也都是标准化的,托盘不用物流公司自己购买,托盘有托盘站,配送时在这里用完到那里就可以回收了。而在中国,融资租赁的发展还不够成熟,标准化和统一化方面我们国内做得很差,政府、行业标准化这方面做得不是很到位,托盘有大的有小的不融通,物流“流”起来就不顺畅。”张霁海还以自身企业的运营的项目为例作了比较,“我们做的是酸奶配送,如果配送酸奶托盘实现标准化后,从北京到上海就可以整托盘的使用,这个托盘上是什么产品,贴个码,只要是融通的,这头一扫码,所有的信息就会传输过去,我们就可以知道运输商品的任何信息。而现在我们是怎么做的呢?要把整盘货拆码,拆了垛放在车上,然后车到了目的地再码垛,之后再拆,如果你想知道产品的信息,就得一件一件的扫码,不能一盘一盘的扫码,因为这个托盘的信息没有。所以信息化水平低会造成物流人力、财力的极度浪费。”

第三是盲目上马导致恶性竞争。“近年来,很多人认为冷链比较火,在没有做好市场调研和预估的情况下,很多人都买车开始做冷链配送,可是做着却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那你又出不去,车买完了又不能卖掉,总得用一用啊,这样一来就造成了冷链配送的市场特别乱。”张霁海说。以目前北京冷链市场的容量来讲,80多家城市配送企业显然已经超出了可容纳的数量范围。张霁海认为,北京市场如果成熟,有7家可以容纳十几亿甚至上百亿市场冷链配送企业就足够了,而现在有80家,其中还有很多是不知名的,有一些还是经销商半路转成配送的,可以想象城市配送的竞争压力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