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下的教学案例范例6篇

双减下的教学案例

双减下的教学案例范文1

【关键词】双语教学;医学;案例库

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事件,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思考、讨论、分析,使理论知识与实践巧妙结合,提高教学效果,逐渐成为当前热门的教学方法。案例是PBL、CBL等案例教学开展的基础[1],而案例库的建设则是案例教学有序开展的保障。

1 建设双语教学医学案例库的意义

素质教育是当前高校教育的目标,双语教学则是适应新形势要求,将素质教育推向新起点的教学方法。目前各高校都已逐步推广双语教学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双语教学相对于普通国语教学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因为其双语特点,可能降低某些英语水平偏低的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案例教学法以生动形象著称,它将具有代表性、典型性,能生动体现教学内容,作为可达到教学目的的载体和基石的案例融入教学当中,能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医学是对专业素质要求很高的学科,不仅要求医学生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还需要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能够将学习的医学基础知识转化成实践分析操作综合能力,因此案例教学法也非常适合医学生的培养。

将双语教学与案例教学法融合,既能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双语课堂效率,又能更灵活生动的理解、掌握医学知识,是一种积极的教学尝试。为了更好的开展教学,建立双语教学的医学案例库显得尤为重要。案例库将作为强大的支持系统保证案例教学的长期有效实施。

2 如何建设双语教学的医学案例库

2.1 明确教学对象

双语教学面对的是有一定英语基础的学生,是采用英语来为主、中文辅助的一种教学方式,同时,医学院校的学生主要学习任务是学习医学基础及相关临床知识。因此,双语教学的医学案例库的建设应当以英文形式编辑整理,以丰富生动的临床案例串联基础知识,充分体现双语与医学特点。

2.2 案例库建设原则

2.2.1 案例的分类

案例的选择上,应该根据其作用进行适当分类。依据案例所面向学生的知识层次、专业特点等循序渐进的设计编辑案例。分类方法包括(1)按教科书章节,全面而系统地分类;(2)按案例类型分类:教学型案例(课题引导案例、讨论案例、课后思考案例)、科学研究型案例(结合现代医学进展的案例)、素材型案例(描述型、问题型、综合型案例);(3)按案例的形式分类:可以是纸质形式,可以是flash形式,可以是录像形式,可以是MP3形式等等。

2.2.2 案例的选择和编写

案例的选择来源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开放式的。比如现有的医学兄弟院校的案例库,市面上的国内国外相关教材,学习网站、社区、微博等资源共享平台,学术杂志,或者是实际的教学互动、实践成果录制等等,将其转换成英文形式进行二次编辑,编写需掌握以下原则:(1)格式上:采用统一格式编写,比如都设置导入语、案例正文、相关问题、学生反馈、参考文献等几大块;(2)案例的甄选上避免单一重复,选取有全面性、代表性、准确性、针对性和连续性的案例;(3)英文表述要规范,准确和适合课堂使用。

3 案例库的维护

案例库建立应用后,首先对其系统和内容进行反馈评估。再根据评估结果,实施定期维护。维护包括对案例库系统的维护,以及对案例库内容的维护。案例库系统维护包括数据库系统、检索系统、目录更新等的维护;案例库内容的维护应当包括根据案例应用反馈而定期增加或删减案例。

4 双语教学案例库建设的几点建议

医学涵盖内容丰富、系统科学的各专业学科,在建立案例库的时候,可以将医学各学科案例资源整合,实现共享,使案例更加丰富,也使知识串联成系统。同时,也充分利用自己教学实践成果,制成音频录像等,扩充案例资源,与英语专业老师多沟通交流,协助修改定稿。为了案例库的良性运转,要注意知识产权的保护,另外可制定适当激励制度,鼓励教师学生来扩充案例库。

卡耐基教学专业工作组在《一个国家的准备:21世纪的教师》中提出,应把案例作为教学的主要关注点[2]。可见案例教学受到广泛关注。医学院校教师可依托双语教学的医学案例库的建立,来更好的展开案例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圆满完成培养具有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协作能力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的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双减下的教学案例范文2

1.观摩学习课堂教学,加强教师结对互动

要更好地开展结对数学教学工作,实现双方学校学生对网络教育资源的和谐有效共享,可以先请乡村学校教师前往结对城市学校旁听教师的讲课活动,观摩城市教师如何利用现代化教育资源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学习更多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在听课活动结束后,再将城乡双方教师聚集在一起,针对数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展开详细交流。首先由上课的教师对自己课堂教学方案的设计想法进行详细阐述,加深在场其他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再由乡村学校教师对讲课教师的课堂活动进行点评。经过对教学活动的观摩学习以及双方之间的交流互动,彼此能够更加了解对方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也能互相学习对方的优秀教学经验,调整教学形式,以确保结对课堂活动的顺利开展。例如,在小学二年级数学“搭配”的教学活动中,乡村学校教师通过观摩,可以了解到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会利用互联网设备设计开宝箱的游戏,且将学生喜爱的小猪佩奇卡通形象与游戏结合起来,瞬间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游戏展开深入思考,并踊跃回答多种数字排列方法。通过课堂观摩和教学研讨,乡村教师能够学会和掌握更多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也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以教师结对的方式来帮助和促进乡村教师更好地提升与发展。

2.打造数学同步课堂,共享课堂教学资源

城乡结对互动,除了教师之间的互动以外,还可以借助网络的神奇力量,打破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空间壁垒,让城乡学校的学生实现课堂同步学习和互动,真正做到教学共享。这种创新性的结对课堂,充分体现出了“互联网+”下教育的优越性和便利性,既能让乡村学校的学生体会到城市学生的课堂氛围与学习方式,也真正做到了课堂教学的零距离,两个学校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展开互动交流,乡村学校的学生还能回答城市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在这种趣味性的教学课堂中,也更有学习热情。例如,在开展“认识公顷”教学活动时,教师就可以借助互联网设备,打造数学同步课堂,乡村学校的学生可以通过大屏幕观看城市教师开展的教学活动,还能与教师进行对话,教师先询问两边的学生,都知道哪些面积单位,以及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1cm2、1dm2、1m2的物体分别有哪些呢?双方学生因为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会说出许多截然不同的答案,城乡学生也能通过对方的回答开阔自己的思维。随后,教师在课堂上开展认识1公顷的合作探究活动,乡村学生在观看城市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时,能够了解和学习到更多新颖的合作学习方法,在以后的数学课堂中,乡村学校学生也能更好地与教师展开互动交流,积极主动地开展合作探究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

3.结对进行教学研讨,提升合作课堂效果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城乡结对互动教学,要求学校和教师利用好手中的资源与设备,探索更加契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先进数学教学模式,真正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城乡双方义务教育事业的优质均衡发展。为此,城市学校和乡村学校,还要积极利用网络视频技术开展结对教研活动,提升同步教研工作的时效性,促进结对教研工作效率的有效提升。例如,在开展线上同步教研工作时,首先由双方分别介绍本校该年段数学备课组的日常工作,包括如何制订教学计划、如何分配集体备课任务、如何命制过关卷和单元卷、如何开展特色活动、如何共享优质资源这五个方面的内容,如此一来,结对教师就会对双方的备课工作了解得更加细致深入。这一环节结束后,结对双方备课组教师,再针对单元测试卷的磨卷内容展开交流探讨,包括对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主要内容的讨论。通过这种线上同步研讨的方式,双方学校教师能够在互相沟通的过程中,提出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研讨活动也真正做到了求真务实,契合教学新常规的工作要求,与会教师能够在研讨过程中,受到良好引领,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确保结对互动教学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网络视频技术为两校教师开展教研交流工作,构建了更加顺畅的渠道和平台,进一步缩小了城乡之间的数学课堂教学差距,真正实现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4.丰富同步课堂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为了确保城市学校能够为乡村学校提供更加优质的帮扶服务,提供支援的学校要从本校学生和被支援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开展同步数学课堂活动前,做好一课三磨工作。要组内进行磨课,其次教研单位内进行磨课,并借助互联网平台,实施高质量的同步数学教学活动。这样的互联网+数学同步课堂,能够为双方学校的学生提供更多互动的机会,大家在交流的过程中各抒己见,碰撞出更多的思维火花。例如,教师可以在数学同步课堂上,设计辩论式的两校学生互动任务。例如,在开展“观察物体”教学活动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计游乐园的生活情境,并在情境动画中融入加减法的问题,请两边的同学动脑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最后,双方学生可以列举出多种不同的解法,教师引导学生将这些算式列法进行归类,然后请两边的学生分别说说自己更喜欢哪种解法,这种解法叫什么,喜欢这种解法的理由。在双方的互动过程中,学生能够养成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与此同时,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还需要重视教学活动后的教学反馈工作。在同步课堂结束后,双方教师需要针对课堂教学的情况展开交流,在交流中反思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课堂教学互动情况。通过课后的交流与反思,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确保后续的同步课堂活动取得更好的成效。

5.拓展线上教学模式,拓展学生思维能力

为了更好地实现结对学校之间的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学校之间还可以利用天天智慧课堂进行网络直播教学,共享双方学校的优秀直播课例;还可以针对数学教学中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开展网络拓展课程共享活动。通过这两种结对互动的方式,能够确保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展开良好的互动,教师在一起观看直播课例的过程中,可以共同参与教学研讨工作,积极发表自己对课例的看法,并通过评论区进行留言互动,双方教师在评论留言互动的过程中,也做到了互相交流心得和经验,能够更好地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学生们在一起观看拓展课程的过程中,可以共同钻研和探讨教学内容中的实践部分,以合作的形式来完成拓展课程中的教学任务,实现两校学生之间的更好交流互动,令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和知识视野得到更好的拓展。

6.组织线上交换课堂,实现两校互利共赢

为了更好地实现城乡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让学生接触到更多教师的教学风格,城乡教师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线上数学交换课堂活动。这种新的线上教学模式,可以让两校教师不走出校门也能参与精彩的教学研讨工作,实现两所学校互利共赢的教学研修效果。例如,在开展六年级数学同步课堂活动时,城市学校教师先为学生讲解一堂关于圆的知识的复习整理课,以“圆形是最美的图形”引出问题,为什么圆形最美,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引导学生总结出圆形一中同长的特质,随后,教师为学生展示圆形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的照片,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圆形区别于其他图形的特质,通过这种授课方式,为乡村学生带来更多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紧接着,由乡村地区教师为学生们上一节“生活中的比”数学课,教师以生活中的照片为主线,串联起整堂课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实际场景中理解和掌握比不同部分的名称和比值的概念。在两校教师默契的配合下,不同学校的学生之间也能充分展开互动,学生们有了更多不同的学习体验,思路得到了更好的拓展,城乡学生携手,共享同一堂精彩的数学课。

7.城乡结对话“双减”,开启数学教育新篇章

在“双减”政策的倡导之下,如何更好地推进城乡结对现代化教育工作的有效实施,成了城乡学校教师首要思考的问题之一。在“双减”政策之下,城乡教师可以开展双减同步课堂,展示全新的数学教育风采,不断拓展“互联网+”背景下的数学教育新思路。以“双减”背景下的数学同步课堂“什么是周长”教学为例,双方学校的教师首先通过教学研讨,深入把握两校学生的具体学情,在此基础上,教师们围绕“周长的认识和测量”“化曲为直”数学思想的运用、“有序数、同边相加、平移线段”数学方法的运用等内容,设计趣味化的数学教学方案,学生们在由两校教师共同构建的双减同步课堂中,体会到了更多学习数学的乐趣,数学思维得到了有效拓展,积累了更加丰富的数学知识经验和数学学习方法,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减压力不减效率,减负担不减质量。基于“双减”之下的城乡结对教育活动,还要求教师设计更加有效的同步课堂作业管理模式。双方学校的数学教师,除了要做好前期的协同备课、中期的协同教学以及后期的协同反思以外,还要充分重视前置性作业、课堂作业以及课后作业的有效设计,并且充分落实和完善新的作业反馈策略,有效落实“双减”政策下的同步课堂作业设计。最后,教师还要在双减的政策背景下,做好数学教学“增”的工作,主要包括课前对学情差异的准确预见和深入分析、主教和辅教在协同备课时做好任务分配、准确预见同步课堂教学互动,只有做好以上“增”的工作,才能确保异地学校学生与教师“身在远,声相近”,体现出更加显著的线上同步课堂成效。

8.结语

城乡结对互动离不开双方的积极配合与共同努力,学校和教师应当从当前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利用网络设备和网络教学资源,打造空中课堂、线上课堂、牵手课堂,探索更加高效的结对互动教学模式,加快实现教育公平,让每个学生都能拥有更加光明灿烂的未来。

参考文献

双减下的教学案例范文3

关键词:多媒体;国际法;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6-0242-02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提出本科的部分专业课要进行双语教学。①在法学本科的17门主干课程中,国际法课程是学生掌握了基础法律理论和方法后为大三学生开设的课程。该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并理解和国内法不同的独立法律体系的存在,掌握国家间进行国际交往的基本准则。该课程先天具有很强的国际性,是开设法学双语教学的首选课程之一。国际法课程具有理论性和运用性强、涉及范围广和时代特色明显等特点,通过多媒体手段提高国际法双语教学的效果,提升学生对外语和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非常有效。充分运用多媒体的手段,不仅可以减少或降低双语教学中面临的困境,而且对于提高国际法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是强有力的帮助。

一、运用多媒体解决国际法双语教学中面临的困境

1.选择中英文教材的困境。在双语教学中,教材的选择一直是展开教学的困绕之处。首先,原汁原味的英文教材难度过大,且不能体现中国国际法的理念和需要。国际法双语课程的教学需要体现知识、技巧和价值的结合。和国内法不同,国内法体系下各门课程是在统一的意识形态和观念体系下构建的,价值冲突不明显。而国际法的英文教材基本都是英美和欧洲大陆学者编著的,存在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倾向,原版英文教材的选择不是最佳的方法。②其次,国内编著的中文国际法课程教材不能满足双语需求。实现中英文在何种程度上的结合是上课老师需要重点把握的问题。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精心制作双语课件将英文国际法的术语、原则和制度同国内的国际法教材有机结合,通过教师的把关和筛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避免受外国教材的观念和意识形态上不合理的影响和限制,从而实现为我所用的目的。多媒体教学能够更好地实现中英文的比照和参考,节省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有效避免了中文英文各自为阵和转换上的难题,达到通过两种语言掌握相关知识点的目的。例如,国际法中有很多拉丁语表述,Jus Cogens,Obligations erga omnes,双语幻灯片有利于正确理解这些内容的真正含义,避免汉语翻译上的局限。

2.学生积极性不高的困境。首先,国际法是一门理论性较强且和日常生活距离较远的课程。在学习和讲授的过程中,容易遇到理论枯燥、学生兴趣不高的情形。其次,本课程面向大三的学生开设,尽管这些学生大都通过了国家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的考试,但许多学生的听说能力并不高,加上公共外语和专业外语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上有一定的差异,会使学生在课堂上因为语言障碍而思维落后,往往跟不上教师的讲授进度而渐渐产生厌学情绪。灵活采用适当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国际时事政治紧密联系的教学内容可以通过一定的新闻、广播或其他方式作为开场,通过问题将学生引入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是非常有用的方式。互联网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直接、有效和快捷的信息。通过信息更新,将目前发生的国际问题适当的和国际法的讲授相结合,通过图文并茂的多媒体展示,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适当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在感兴趣问题上的深入学习,将使学生获得全面的提高。例如,2011年5月国际刑事法院对卡扎菲逮捕令的新闻,可以被用于解读对国际刑事法院的作用和局限,使得国际法双语教学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通过结合国际时事政治和新闻,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多媒体课件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某些英语水平较差的学生也能够基本跟上教师的讲授,保证教学效果的实现。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需要注意本课程和法律外语课程的区别。法律外语主要用于提高学生的专业外语水平,而国际法双语课程侧重于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因此需要教师根据知识点的难度选择适用中文或英文,而不是进行中英互译。在海牙国际法学会暑期班的培训中,常常有教授制作英法双语的幻灯片,以使得某些原汁原味的法言法语得到表述。概念或理论的名词解释用英文表达,困难之处用中文讲解。在掌握了核心概念和理论后,学生阅读英文材料或者捕捉国际新闻中的法律意义的能力都将得到大幅度提高。

二、运用多媒体提高国际法双语教学的效果

1.运用多媒体提高案例教学质量。案例教学是提高法学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对提高学生面临真实案例时的分析和决策能力具有很大帮助。案例是学习和研究国际法的重要内容。国际法双语案例教学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讨论,多角度、多方式地培养学生中英文的读、写、听、说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国际法有关原理的把握。双语案例教学运用于国际法中具有其本身的困难,多媒体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首先,国际法的讲授过程,案例分析必不可少。国际法的案例一般较复杂,判决原文少则数十页,多则数千页。③由于判决过长,法律背景的不同,国内的国际法教学大多忽视了案例的应有地位。但国际法院和其他国际司法机构的判决是国际法的渊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媒体对国际法案例教学有很大帮助。通过多媒体课件的精心制作,能通过较形象和集中的方式对申请方和被申请方的观点进行对比,明确争议焦点,放弃次要争议点,集中精力解决主要问题,并且把握判决的核心。多媒体的合理运用能在有限的时间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其次,多媒体教学能让学生对国际法庭审理案件的程序有感性认识。在国际法院、国际刑事法院等国际司法机构的官方网站上,有判决的原文,并有一定的视听资料,甚至有案件的庭审实录,适当精选素材,可以直接让学生了解国际法院的庭审程序。诸如《东京审判》、《卢旺达饭店》等电影可以作为课后资料让学生从国际法的角度来发掘电影里国际法的运用和对国际法理解得有误的地方。再次,在模拟法庭的法庭辩论中,学生自己制作和展示幻灯片,能确保讲述和辩论过程中观点明确、焦点集中,真正达到争论的效果。双语教学的实践,期望于学生尽量用英文进行案例的陈述和辩论,多媒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英语水平的有限,提高对控辩双方观点的理解。在现在有很多国际模拟法庭竞赛,利用这些竞赛中的各种英文资料,对国际法双语教学是很大的帮助。

2.运用多媒体提高讲授质量。制作教学课件是多媒体教学的重要环节,幻灯片在某些内容的讲授上具有很强的优势。在国际法的双语教学中体现得更为明显。首先,通过图形可以使有关内容的逻辑关系明确,层次清楚。例如,在讲授联合国的组成和职能时,通过结构图可以一目了然的了解该机构的构造和职能分工,逻辑清楚,容易掌握。其次,幻灯片的正确使用可以将知识点串起来,形成连贯的体系。例如,海洋法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内容,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海峡、公海、国际海底区域彼此相连,某些领域存在重叠,法律规定也有模糊之处,单纯用口述的方式讲授,学生容易混淆知识点,学习难度很大。这时,用幻灯片展示立体结构图,再具体讲述这些区域及其法律地位,学生将轻松而牢固的掌握知识点,包括像大陆架的定义这样的地理知识和法律知识相糅合的难点。在某些内容上多媒体的运用降低了讲课难度的同时,提高了理解的容易度,便于识记有关内容。④

3.运用多媒体演示资料查找,提高法学基本素质。通过互联网查找国内外的资料是学生急需的重要能力,迅速、准确地查找到权威的第一手资料,能保障知识的更新和观点的更新。国际法的渊源主要是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如何迅速准确地查找自己所需要的中英文法律文本,了解国际组织的工作动态,在面临需要解决的问题时及时找到原始资料是非常关键的。通过多媒体演示Westlaw、Lexisnexis、Heinonline等法学数据库的使用方式,演示国际组织和某些国家政府中法律文件的查找,多媒体教学是无法替代的方式,其简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学习效果,保障学生能很快地掌握教学内容。各国法律法规的透明度不仅是WTO的一项基本原则,而且是各国际组织宣传其工作的方式。政府间和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国家政府通过互联网了大量的信息,掌握了有关查找方法后,学生将拥有一项重要技能,使其在毕业论文的写作、工作难题的解决上受益。在信息社会的今天,迅速、快捷地找到所需材料,利用国际国内有关信息,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真正成为懂外语、懂法律的国际化的法学人才。

4.通过学生网络终端自行学习,丰富教学内容。在众多法学学科中,国际法具有与生俱来的国际性。与国内法不同,各国的法律传统和法律制度的差异使得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本国特色,学习内容和国际接轨存在难度。而国际法的理论和实践是共通的,外国法学院也开设同样的课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还可以了解并学习外国法学院的讲授内容。安排一定内容的网络终端自行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国外本课程的教学。例如,在联合国网站上的国际法视听数据库,有世界著名国际法学者、国际法院法官的演讲录像,是权威和前沿的对国际法理论和实践的讲解。⑤适当安排学生课后学习,利用课堂时间进行总结和概括,使学生受中外老师的熏陶、并和外国学生在同样的学习水平上,实现学习内容的国际化和交流标准的统一。

当然,多媒体运用也可能带来某些不利影响,例如,过多地依赖多媒体,可能减弱教学内容的体系性,过多的幻灯片、视频会带来逻辑的混乱;花过多精力去制作课件,影响教师对教学方法和内容的研究等。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但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教师和学生的法学和英语的基本素质才是国际法双语教学成功的关键。合理运用多媒体应当进一步探讨。最后,用联合国的口号来形容多媒体对国际法双语教学的作用很合适:“it is your word!”

注释:

①如2001年8月,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第8条规定“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并强调要在国际性相对较强的专业中率先实行双语教学。2005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和2007年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都强调鼓励开展双语教学工作。

②例如Thomas Buergenthal &. Sean D.Murphy,Public International Law,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明显体现了美国通过国际法来推行的外交政策。权威国际法教材伊恩.布朗利著的《国际公法原理》国别特色不强,但其英美法的特点明显,主要是西方国家的国际法观点。

③例如2006年WTO欧盟转基因产品案的判决正文有760页,并且有2500页的附件。Panel Report,European Communities-Measures Affecting the Approval and Marketing of Biotech Products,WT/DS291/R,WT/DS292/R,WT/DS293/R.

④国际模拟法庭竞赛主要有:空间法模拟法庭:http:/// 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http://.hk/moot/ 杰赛普模拟法庭:http:///jessup/ 国际刑事法院模拟法庭:http://icc-cpi.int.

双减下的教学案例范文4

【关键词】生物教学;发散思维;培养

引言

在现代生物教学中,我们需要今日教育完成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是我们每一位生物教师的责任和义务。下面是我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方面的一些做法。

1 发展观察力,强化好奇心

观察是人们全面、深入、正确地认识事物的一种过程,是学生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主要途径。常言说,善观察者,可以见常人所未见;不善观察者,入宝山空手而归。如遗传学奠基人孟德尔、生物学家达尔文等不仅具有惊人的观察力,而且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实验及多媒体等手段来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强化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观察时,教师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目的,避免学生观察的盲目性,让学生由看“热闹”的心态上升到要解决“为什么”,让他们带着积极的思维参与观察活动,寻找现象的原因。这样观察中细致性、持久性就得以加强,从而提高观察力,强化好奇心。

案例一:减数分裂过程的分析

减数分裂过程是特殊的有丝分裂,该过程比较抽象、复杂,学生难以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媒体动态演示减数分裂过程的方法,让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比较来解决这个较难的知识点。为了避免学生观察的盲目性,我设计了以下问题:(1)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几次,细胞连续分裂几次?(2)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有哪些变化?(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DNA 数目怎样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通过这样的引导式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有意识地观察,让最初的好奇心转化成探究的欲望,通过发展观察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 引导学生学会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从已有的信息出发,尽可能地向多个方向扩展,不受已知或现在的方式、方法、规则或范畴的约束,并且从这种扩展、辐射和求异式的思考中,求出多种不同的解决方式和结果。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部分。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机会很多,教师应善于把握。

2.1 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案例二:人类的白化病遗传,一对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求所生子女中正常孩子、患病孩子的概率。

方法一:用分离比直接计算

Aa×Aa1AA∶2Aa∶1aa,则杂合双亲生正常孩子的概率是3/4,生白化病孩子的概率为1/4

方法二:用配子的概率计算

父方Aa 产生A、a 配子的概率各是1/2,母方Aa 产生A、a 配子的概率也各是1/2,因此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AA+Aa=1/2×1/2+2×1/2×1/2=3/4,aa=1/2×1/2=1/4

通过一题多解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2 通过“一题多问”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案例三:在分析了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基础上,笔者设计了以下一系列提问:

2.2.1 若将实验中0.3g/ml的蔗糖溶液换成0.5g/l的蔗糖溶液,进行同样的实验,植物细胞能否质壁分离?再加入清水,能否复原?

2.2.2 若将实验中0.3g/ml的蔗糖溶液换成2mol/l的乙二醇溶液,实验结果将如何?为什么?

2.2.3 若将实验中0.3g/l的蔗糖溶液换成0.3g/ml的KCL溶液,实验结果将如何?为什么?通过一个连环设疑的问题链,使学生的思维层层发散开来,思考问题越来越深入,知识的掌握也更牢固、深刻,同时也减少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培养了学生勇于思考、探索知识的习惯。

2.3 通过“一题多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变通是发散思维更高的表现,学生要摆脱以前习惯思维的束缚、摆脱单单模仿教师的思路和方法,帮助他们实现对课本知识的融会贯通。案例四:豌豆叶肉细胞中的核酸,含有的碱基有几种?

在分析完这道题后,教师可以将该题进行变化:

2.3.1 豌豆叶肉细胞中的核酸,含有的核苷酸种类有几种?

2.3.2 豌豆叶肉细胞中的核酸,含有的五碳糖种类有几种?

2.3.3 豌豆叶肉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含有的碱基、核苷酸、五碳糖种类分别有几种?

一道题变化出多道题,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问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 教会学生学会逆向思维

所谓逆向思维,就是反常规思维,即从常规思维的反方向去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由于逆向思维善于与常规思维唱反调,所以具有很大的创造性。有些问题从正面往往很难突破,而反过来想一想,先解决对立面的问题,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案例五:假定等位基因A 和a,B 和b 是独立分配的,A 对a、B 对b 为显性,则基因型AaBb的亲本自交后代中双显性杂合子的概率是多少?

这道题学生很容易错解,一种常见错误是认为后代双显性杂合子就是AaBb,从而得出错误结论1/4;另一种常见错误是学生先把自交后代中双显性杂合子的基因型一个个写出来,求出每一种基因型的概率,然后再相加起来,但往往因为基因型写不完整而导致错误。如果采用逆向思维,要求双显性杂合子的概率,不妨先分别求出双显性个体、双显性纯合体的概率,然后相减,就很快得到了正确答案。这种逆向思维在生物学遗传规律方面的计算题中应用很广,要求杂合子的概率,不妨先从问题的对立面纯合体出发,因为纯合体较少,容易求解,这样既避免了上面学生容易犯的错误,提高正确率,又大大提高了解题速度。逆向思维,反其道而行之,往往会出其不意,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又一村,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

4 培养学生勇于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疑是思维的火花,有思有疑,才会有发现和创造。质疑就是要善于寻找事物产生的原因,探求事物发展的规律。

4.1 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设计出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疑难问题,尤其对教学难点和疑点以及比较含蓄和潜在的内容,启发学生思索探讨,逐步解疑,在探索中有所发现和创新。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对一些概念的阐述,特别是学生易模糊的概念有意识地多问几个为什么。“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为什么说是主要?”“同源染色体一般来说形态、大小相同,为什么说一般?”“减数分裂是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为什么是一种有丝分裂,特殊性又在哪里?”等等。通过教师有意识的提问,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加深了学生对模糊概念的理解,引导了学生质疑的方向。

4.2 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

教师要摒弃传统教育中“唯师是从”的专制型师生观,构建教学双重主体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关系。那种在教师心灵深处积淀起来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思想观念,极大地压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多向发散,堵塞了其回旋喷涌的思辨力。因此,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向教师提问、假设和陈述,其中包括虽不成熟完善、却闪烁着创新思维火花的一得之见。

案例六: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分析。

笔者在学生掌握了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形成多肽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并指出如果在肽链中,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则肽链的结构就千百万化,再加上多肽链形成后,往往要盘曲、折叠形成不同的空间结构,从而导致了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为了加深理解,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A、B、C 分别代表三种不同的氨基酸,那么这三种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可形成几种多肽?学生思考片刻后,大部分同学回答说是6种。我进一步追问“为什么?”,学生回答:“用数学的排列组合法来求解。”我点头表示同意,正打算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这时有位学生举手发言:“老师,我认为只有3 种,A-B-C 和C-B-A,B-C-A 和A-C-B,C-A-B 和B-A-C 是两两相同的。”这时有一部分学生也表示赞同后一位学生的观点,学生之间也开始小声争论。我首先表扬了后一位学生勇于质疑的精神,然后在黑板上画了一条肽链图,引导学生观察肽链两端的化学基团,学生通过比较后恍然大悟:如果肽链的一端是一个氨基,那么另一端一定是羧基,因此A-B-C 和C-B-A 不是同种多肽。

因为出现了这个“意外”的小插曲,学生的思维明显活跃起来,这节课不但没有耽误教学进度,而且还因为师生的多向交流与合作享受到了智慧碰撞带来的激情和乐趣。

5 引导学生善于合作,集智取长

一个人要有所发明、有所创造,除了个人要努力钻研和具有开拓精神外,还要具备与他人合作的协作能力,集众人之智慧取长补短。例如构建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两位年轻的科学家―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和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物理学家出生的克里克对衍射图谱的分析十分熟悉,能够帮助沃森理解晶体学的原理,而沃森可以帮助克里克理解生物学的内容,通过两人的合作,于1953 年摘取DNA 分子研究的桂冠。再如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和他的学生合作研究果蝇白眼的遗传,发现了伴性遗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常给学生讨论、分析的机会,让学生共同解决知识疑难,学习借鉴他人灵活的思维方法,优良的读书、学习习惯等,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完善自己,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大有好处。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当今教育的核心,也是国家振兴、发展强大的希望所在。我们每一位教师,要担负起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从每一节课做起,把创新教育落到实处。

双减下的教学案例范文5

[论文关键词]商贸类课程 学生主体 双语教学 实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商业环境的变化,商贸类课程成为当前发展变化最快的学习领域之一。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培养符合现代商业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商贸管理人才,推进高校“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发展,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市场营销专业从2008年起开始进行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在三年的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经验。

一、以翻译原版教材为抓手,积累优秀教学资源

师资和教材是开展双语教学的基础。使用国外原版教材是教育部对双语课程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对于商贸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还需要体现企业真实工作过程,这对双语课程的教材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践中,我们通过鼓励专业教师参与翻译国外mba经典教材,有机地将教师队伍建设和教材开发两项工作结合在一起。

教师参与翻译出版国外教材与单纯阅读原版教材在效果上有本质的差别。教师阅读原版教材,是基于自己思维去理解教材内容。教师翻译教材则要求从读者角度去思考,用读者能理解的语言和文化诠释原版教材的精华。教师通过翻译国外原版教材,一方面提高了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另一方面深刻把握了原版教材的全部内容,并形成了对国外教材本土化改造的思路。

目前,双语教学可以选择的原版教材都来自先进管理思想比较集中的欧美国家,他们所处国家的政治环境、经济发展状况、文化背景和历史发展过程等与我国社会发展状况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同时,也蕴涵着作者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对各种问题的认识。直接将原版教材作为学生双语教材并不合适。对此,我们组织教师改编双语校本教材,删减了一些不适合教学以及不符合我国国情的内容,但在体系结构和内容特色方面保持了原版教材的风貌。以“商务谈判”课程为例,作为一门应用性强的技能型课程,可讲授的内容很多,如果一个技能接一个技能讲,很难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完成。我们按照“原理—实践—技巧”框架设计每个教学项目,原理部分简单介绍商务谈判的目标、分析各种谈判情境、了解谈判对手的需求和兴趣、如何合理组织谈判内容等;在实践和技巧部分,主要列举能够反映商务谈判中具有代表性问题的经典案例来讲解,并以企业谈判实践为立足点,通过大量案例解释商务谈判的内在复杂性,挖掘知识本身的深刻内涵,使教材中的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既有分立又有融合,最终形成兼顾外国文化和本土国情,指导学生能按照企业真实工作要求开展学习的校本双语教材。

编写双语项目化教材,不仅有效解决了双语教材问题,而且为克服双语授课实践中出现的“词汇讲解过多、专业训练过少”等弊端做了准备,为开展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探索工学结合双语教学方法改革

目前,一些商贸类课程双语教学依然采用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尤其在学生专业知识空白、英语表达能力薄弱的状况下,双语课教师通过大量专业词汇讲解、语法解释、段落分析,向学生灌输英文版的专业理论知识。从反馈结果来看,学生负担过重,积极性受挫,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欧美国家很早就在人才培养方法上提出“以学生为主体”,即成功的学习应该体现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力以及学习内容的适用性。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人们并不是从他人传达的事实中来获取知识,也不是通过感觉和直觉来获得,知识是直接的运动行为的产物,也就是要通过“做”来学习。

商贸类课程双语教学改革要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尝试多种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法,包括案例分析、任务驱动、项目引领等。要起到强化学生外语应用水平和跨文化思维能力的作用,双语课程就不能依赖于教师过多的讲授,而要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高昂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双语教学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课堂参与不再局限为提问和回答,而是通过团队合作完成一个工作项目,摸索要如何行动,该学习什么。以商务谈判为例,教师通过若干个案例,启发学生能够策略性构建谈判方案。然后让学生按照不同的跨国商务谈判情境,分组设计谈判预案。最后,对学生提交预案的可行性、复杂度等给予评价。授课全过程采用英语沟通,情境任务书和学生预案(作业)也都是英文。对学生提交作品不要求长篇大论,但求专业术语准确、全面。教师不再花大量时间向学生讲解谈判策略,仅引导学生对谈判策略重要性的重视,然后指导各小组搜集资料和设计方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在双语教学中坚持工学结合思想,通过项目化教学,既实现了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的传授,又重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最终让学生在行动中掌握专业能力,领会跨文化差异。

三、采用多样化双语教学手段

板书加教材的传统教学手段,使双语课堂成为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忙于英文笔记,遏制了双语教学效果的发挥。尝试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是克服双语学习的畏惧心理、提高学习积极性的有力举措,也是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的重要支撑。

1.多媒体教学是常用的教学手段。配上图片的多媒体课件能使课堂氛围生动有趣,通过视觉审美减缓学习紧张感。为避免分散学生注意力,建议制作全英文课件,内容力求简明扼要,防止文字堆积。

2.网络课堂是学生课外开展双语学习的重要补充。可以将电子教案、授课计划、案例库、文献库、习题、中英文专业术语对照表等资源上网,让学生根据教学进度和任务,有计划开展自学。开发以客观题为主的网络题库,便于学生自我检测知识点掌握情况。要重视利用视频教学资源,尤其近年来许多国外一流大学通过网络向全世界了大量公开课视频,为开展双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在线收看欧美商学院教授的教学录像,在提高专业英语水平的同时,体验一流的高等教育。虚拟商贸是双语课程开展实践活动的有效手段。可以在实训室,通过借助英文版的商贸专业软件开展虚拟教学。例如,利用营销模拟教学软件、外贸模拟软件等,依托全英文界面,要求学生选择扮演不同商务角色,利用系统进行仿真操作,在互动中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双语教学在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方面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双语教师可以把要讲的内容通过各种平台,以立体化形式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外根据需要随时调用。课内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互动,使双语教学从专业英语讲读彻底转变为跨文化环境下的职业能力培养。

四、设计多元化双语教学课程评价体系

双语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要培养学生某种专业认知能力和职业行动能力,还要引导学生形成敢于迎接挑战态度。这种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对商贸类专业学生今后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相应的,双语课程的学习效果评价,不能围绕专业术语和理论知识的记忆效果展开,而应该侧重于预期的职业行动能力以及规范的职业态度。

商贸类课程双语教学评价要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要关注学习过程中学生工作能力的养成,尤其是语言沟通能力和跨文化思维能力的获得,逐步完善双语教学课程评价形式。过程性考核包括学生个人的平时作业、课堂讨论、发言、团队的设计方案、小组汇报等;终结性考核包括综合模拟、课程论文、网络或卷面考试等。

以商务谈判课程为例,我们设计的课程评价依次是“完整的行动方案——具体的行动步骤——依托的商务原理”三个层次。第一层是针对学生职业行动能力而设计,要求学生制作英文ppt汇报国际商务谈判方案,再分组开展模拟谈判对抗。在学生英语词汇量有限的前提下,力求能通过简明扼要的事实证据直接表达己方观点。第二层是围绕专业行动理论展开,通过问答或卷面形式,考核学生对商务谈判工作步骤的掌握。第三层是考查学生对面广量大的专业知识点记忆情况,可以采用网络或卷面考试。第一层比重最大,至少在50%以上,考核方式为活动过程。第二层对工作步骤的描述能力,比重应不超过30%,值得一提的是,要鼓励学生在互动中,大胆突破书本上的模式,尝试对工作流程的创新和改进。第三层仅仅是对专业知识的记忆性考核,比重在20%以下。如果完全忽视理论修养,也不符合高等教育的精神,但试卷反映的仅仅是学生的记忆能力,与应用型人才的综合能力要求还是相差甚远的。

双语教学既然是为突出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各种考核方式就应该都以英语为主。对于应用型商贸人才的培养,特别忌讳死记硬背,不苛求学生长篇累牍或演讲,淡化对理论性很强的原理的考核,但一定要能开展工作,并简单说出工作步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邀请欧美外籍教师或企业中有涉外管理经验的专家,由他们出演对抗性角色,共同参与学生综合项目的评价。

五、商贸类课程双语教学的经验与思考

在国际化经营环境中,各类企业都对商贸类专业人才的跨文化沟通能力有着突出且较高的需求,针对商贸类课程开展双语教学,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外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思维能力。但要真正体现双语教学的优越性,切实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必须以学生能否有效完成专业课程所对应岗位活动任务为考量。对此,我们在今后的双语教学改革道路上,要不断完善以下几项工作:

1.完善双语师资队伍建设。不仅要提高教师英语教学能力,还要提高教师现场工作能力。同时,邀请外教或企业管理专家,以各种形成参与课程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创新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尝试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要对学生未来职业能力发展给以更多的关心和重视,将优秀的双语教学能力转换为学生合格的岗位活动能力。

双减下的教学案例范文6

关键词 双语教学 国际结算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Bilingual Teaching Model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SHEN Ling

(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 Xinyang, He'nan 464000)

AbstractWith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 and the accelerating proces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China'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ternational Trade",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and other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bilingual education will help to develop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with the head of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the "compound, applied" international talent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takes bilingual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ocess of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course as an example, the process of trying to find bilingual education problems and to explore building bilingual teaching skills.

Key wordsbilingual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 teaching mode

我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和转型时期,已成为世界经济格局中颇具影响力的经济实体,面临空前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中国能否在未来抓住发展机遇,迎接挑战,客观上要求我国高等院校培养的经管类人才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和较强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能直接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合作,因此,对《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结算》等课程进行双语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通过双语教学,可以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熟悉国际通行的贸易规则,培养大批能熟练运用外语的专业技术人才,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1 国际结算课程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国际结算课程是国际贸易专业、金融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作为实务性和操作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国际结算与国际贸易紧密联系,具有很强的涉外性,多数贸易规则、贸易术语以及课程中涉及的各种单证、票据均是使用英文表示和制作,因此,开展双语教学有利于增强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可以使得教学内容和国际业务的规范相结合,让学生在更好地掌握国际结算的基本原理、理论和技能的同时,提高对国际结算业务文件的解读和制作单据的能力,这也是学生毕业以后顺利进行实际工作必不可少的知识和技能储备。

2 国际结算课程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提高双语教学的课堂效果,笔者以信阳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开设的国际结算课程的双语教学为例,通过调查问卷及与师生座谈的方式分析了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制约双语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课堂教学质量与授课进度之间的矛盾

双语课堂上要采用中英文两种语言或纯英语授课,和母语教学相比,同样的教学内容使用双语要求的学时更长,这主要是因为双语教学有一个接受和转换的过程,师生用外语交流不可能达到信息流直接传递的母语交流状态,同样的学时内,教学内容从量上打了折扣,为了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势必要减少课程容量,双语授课的信息量就会相对减少,在有限的学时内很难完成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授课进度,使得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2.2 师生英语水平的局限制约了课堂互动效果

由于师生的英语水平的双向限制,导致课堂上的互动效果并不理想,限制了课堂互动的灵活性。目前,在信阳师范学院经管类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中,课堂的讲授尽可能提高英文所占比例,使得师生之间的互动存在一定困难,因为母语对语言学习者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部分英语口语较差的学生,不愿也不敢在课堂上发言,使得互动式教学起不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效果,反而使得学生从心理上抵制双语课堂的发言,影响了专业知识的掌握。

2.3 外语交流阻碍了课堂探讨的深入

师生之间外语交流的困难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专业知识的深入探讨,也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据调查问卷显示:多数同学在课堂上仅仅是停留在“听懂” 阶段,能用英文表述自已观点的是学生少之又少,有些专业基础扎实、有独到见解、在母语教学中非常活跃的学生在双语课堂上却很难开口,制约了师生对教学内容的进一步探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效果。

3 构建国际结算课程双语教学模式的技巧

从某种意义上说,双语教学不仅仅是一次语言教学的改革,更是教学方法的改革,授课老师应该根据本学校、本专业的实际情况,努力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3.1 明确国际结算课程双语教学的目标

双语教学要实现的目标首先应该是学科教育的目标,其次才是提高学生的专业英文运用能力。具体到国际结算课程中,用英文讲授专业内容可以使教学内容和国际业务的规范相结合,更好地熟悉国际通行的贸易规则和惯例,所以我们把教学目标定义为:要求学生掌握大量的国际银行业业务术语,以国际惯例为准则,强调业务流程,注重实务操作,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2 精心选择授课内容

国际结算是一门具有较强实务性、操作性的课程,细节内容较多,双语教学又存在着语言问题,教师讲授和学生理解的速度都比母语教学慢,但如果为了保持进度而缩减课程内容或降低教材难度,则有悖于双语教学的目标,因此,课堂教学内容应适当精炼,突出重点和难点。

国际结算的各种票据和单证的英文样本,一般教材都会有所涉及,这部分做简单介绍即可,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学了解基本要式,教师通过在课堂上给出相关当事人让学生填制票据的方式来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关于汇款、托收、信用证等结算方式的流程,教材一般都有流程图,教师在课堂上加以总结即可,而在这一过程当中需要注意的细节,银行的具体业务做法教材则不会体现,教师应该就这一部分着重介绍,并通过相关案例的讲解来加深学生的印象;国际结算的难点是结算方式的应用以及在这过程中有可能遭遇的风险,这部分要根据国际通行的相关条款并结合大量案例来进行说明,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点。

3.3 在授课过程中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双语教学中多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即使英语水平比较好的学生在初期阶段面对大量的生词和专业术语也难以应付,所以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课程初期通常是一些概念的概述,这时就可以多用英语讲解,比如在讲到信用证的概念时,尽可能地将国际上通用的表述展示给学生,比如在介绍信用证的概念时,可以在引用UCP600给出定义的同时给出国际商会第 415号出版物的定义,让学生一开始就掌握英文表述,了解国际上对信用证的定义以及每一种定义的不同侧重点,以便更好地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课程中期,学生对专业术语熟悉以后,可以用英文讲述较为浅显的内容,用中文讲解复杂难以理解的内容,比如说信用证的审核要点、业务细节,可以适当增加中文的使用频率,否则会影响到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课程的后期,要着重锻炼学生的英文运用能力,案例分析可以中英文双语并用,鼓励多用英语,基本上形成用英文互动的环境,教师循序渐进地进行双语教学,让同学们都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解除学生畏难情绪。学生的英文应用能力是保证双语教学质量的基础,双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都要以增强学生的英文运用能力为重点,以便圆满完成专业教学任务。

3.4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双语教学模式

传统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优点是知识量大,便于组织,缺点是学生的参与性差,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上课容易走神,像《国际结算》这样的课程用英文来讲,长时间的英文讲授容易让学生感觉到疲劳,跟不上教师的速度,这就需要授课和互动交替进行。课堂中,教师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如对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精讲,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提问、分组案例讨论,增强师生间的互动,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最好要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尽可能扩大学生的发言范围;课后也可以通过布置作业的方式,让学生用英语进行案例分析来强化外语能力和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也可以设置英文陈述环节作为期末考核的一部分,锻炼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一定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听课和讨论,内在的动力和外在的压力结合到一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5 采用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模式

开设国际结算双语课程,实践性强,操作性强,教师除了讲述概念和业务流程之外,还应该应用大量的案例和单证练习,让学生多想多练,此外还应做到课堂和实验室的结合,结合实验室建设,引进全英文的教学软件,让学生进行模拟操作,主要是通过模拟实验来了解各种结算方式下各个当事人的责任,掌握各种结算单据的制作和审核,熟悉各种结算方式的灵活运用,这些实践操作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帮助学生在实验中获取知识,缩短了课堂和社会实务部门的距离。除了国际结算的实践教学以外,教师还应该注重课堂和网络的结合,引导学生合理有效利用互联网资源,鼓励学生加入外经贸专业人员的网上论坛,这些外贸论坛都是从事国际贸易一线的工作人员进行交流的场所,在具体的国际结算经办业务中,经常会碰到各种各样复杂的情况,通过和外贸一线人员的交流及大家对不同案例处理方法的探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掌握国际结算实务的技能,更加明确自已的学习目标和重点。

基金项目: 河南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 (2009SJGLX231)

参考文献

[1]韩淑伟,祝传臣,王小军.高校开展双语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兼谈对外经贸大学开展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大学学报,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