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之下的语文教学范例6篇

双减之下的语文教学

双减之下的语文教学范文1

摘要:称呼语是语言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对于日常交际具有重要的影响。在语言上,它具有封闭性和开放性特点。在语用功能方面,它除了能表示交际双方彼此的关系外,还可以表示礼貌、情感和策略;在实际使用中,它既具有规约性,又具有灵活性。因此,要恰当使用和正确理解英语的称呼语,必须对交际双方的关系,称呼人对称呼对象的态度,称呼时的语境等因素加以综合考虑。

作为语言最重要的层面之一,称呼语是社会语言学以及语用层面极具吸引力的研究领域之一。由于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称呼语以及称呼系统,正确的使用称呼语就成为了Et常交往以及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交际技能。

一、语用距离理论

交际双方不同称呼语的使用,是他们彼此间的语用距离进行推测,商洽,确认之后进行称呼选择的结果。

所谓语用距离(pragmaticdistance),是指“交际双方在特定的交际环境下所感知和确认的彼此之间的关系和密切程度。语用距离可分为初始语用距离(initialpragmaticdistance)和交际语用距离(ongoingpragmaticdistance)。”(王建华,2001:25—31)

初始语用距离是交际行为发出之前,交际双方所推测的语用距离。交际语用距离是指在推定了彼此间的初始语用距离 的基础上,在交际过程中确认的语用距离。语用距离包括交际双方由于地位权势差别而产生的纵向语用距离,即“纵向的权势差别”,也包括由他们问交际亲密程度而产生的横向语用距离,即“横向的亲密程度”。语用距离的度量是与二者密切相关的。交际双方的语用距离与他们间的地位权势差别成正比,与双方的亲疏程度成反比,对双方语用距离的确认直接影响到称呼语及交际形式的使用。

二、礼貌原则理论

1.策略原则(tactmaxim),即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尽量增加对他人的益处。这一原则较为适用于当我们在向别人发出动作时。根据这一原则可以得出以下两个结论:首先,通过祈使句来看,提供(offer)比要求(request)要礼貌一些。其次,在表示请求时,不直接比直接要礼貌一些。

2.慷慨原则(generositymaxim),即尽量减少对自己的益处,尽量增加自己付出的代价。这一原则较为适用于当我们自己要发出动作时。当发出提供性的动作时,直接比不直接礼貌,当发出请求时,不直接比直接礼貌。

3.称赞原则(praisemaxim),即尽量减小对听者的批评,尽量增加对听者的赞扬。这一原则一般分为两类,一是否定式称赞,就是说,不直接的批评别人反尔说好话,另外是夸大式称赞,一般出现在比较正式的场合。

4.谦虚原则(modestymaxim),即尽量减小对自己的赞扬,尽量增大对自己的贬低。同称赞原则一样,谦虚原则也分为否定式和夸大式。

5.同意原则(agreementmaxim),即尽量减小对听者的不同意,尽力增加对听者的赞同。

6.同情原则(sympathymaxim),即尽量多地表示积极的感情,尽量少地表示消极的感情。这一原则主要适用于祝贺,哀悔等场合(Leech,G.1983)。

顾日国结合Leech的理论,根据汉语的文化源与流提HJ了汉语文化中礼貌规范的四大特点:尊重、谦逊、态度热情、文雅。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与汉语文化有关的五大礼貌准则:(1)贬己尊人准则:指称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人或事物时要“贬”,要“谦”;称听者或与听者有关联的事物时要“抬”,要“尊”。(2)称呼准则:指人们出于礼貌,在称呼上按“上下”、“贵贱”、“长幼”有别的传统来体现人际交往中的社会关系。(3)文雅准则:出言高雅,文质彬彬往往被认为是“有礼貌”,“有教养”。(4)求同准则:就是注意与人的身份和社会地位保持相称,说话双方要力求和谐一致。(5)德、言、行准则:指在行为动机上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尽量增大他人的益处,在言辞上尽量夸大别人给自己的好处。尽量缩小自己付出的代价。

其中,“贬己尊人准则”是最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如在指代自己时。中国人常用“鄙人”、“晚生”、“在下”等;而指代他人时。则常用“您”、“贤弟”、“贵公子”等。称呼方式与礼貌有关,代表着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也折射出说话者与听话者的思想感情。如亲呢、喜爱、威胁、警告、讽刺、戏谑等。汉语的称呼一般需要说明彼此之间的关系:亲属、同事、师生:上下级之间要体现出职务、头衔。

三、违反语用距离和礼貌原则的称呼语的分析

称呼语是英语交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恰当而礼貌的称呼是成功交际的钥匙。有时由于说话人违反了语用距离和礼貌原则,从而导致称呼语的运用出现失误。

通常,一路人匆匆拦下一辆的士,只会简短的说,“airpot,please.”如果说“Mr.,wouldyouliketotakemetotheairpot,D1ease?”司机就会感到费解甚至怀疑说话者的动机,这么客气,是不是没带钱。

Example 1:

(。Asenseonarestroom incontemporaryUS)

A:Linda,thiscoatisvery beautiful,isn’tit?

B:Yes,Iagreewithyou.

.

A:W hataboutthatone Iboughtlastmonth in the shop—

pingmall?

B:Ibegyourpardon? 在密友之间的谈话中,Ibegyourpardon?会显得很不相宜,因为它太礼貌。像What这样简短随意的话语反而会更好些。

然而,有时对语用距离和礼貌原则的冲突是因为交际主体刻意所为,其传递的信息故意偏离受话人的希冀,从而导致洽商失败。

Example2:

(。Asenseonapublicstreetincontemporary US)

Police:W hat’syourname?

Poussaint:Dr.Poussaint.I’m aphysician.

Police:W hat’syourifrstname.boy?

Poussaint:Avin.

在美国,医生的地位相当高,对他们应该使用相应尊重的称呼语,这也是黑人医生Poussaint对他与警察间初始距离的确认和交际语用距离的希冀。所以,在被对方无礼盘问姓名时,他回答,“Dr.Poussaint.I’maphysician.”通过提供头衔和姓,并强调自己是医生的方式以提醒对方修正自己的不当语用距离。然而,警察由于心存顽固的种族歧视思拒绝医生的语用距离洽商要求,继续我行我素,再次使呼小孩子,小青年和奴仆的“boy”一词来盘查他的名字,刻 意不与交际双方进行语用距离洽商的言语行为,一般产生负面效应,在这里,达到了侮辱医生的目的。

四、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第一,充分利用教材。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教材是他习英语的主要渠道。随着我国英语教学不断改革,新教从着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转向语用能力的培养,教材的语逐渐成为地地道道的英语,在今后的教学中,老师要充挥教材的优势,鼓励学生多讲多练,在实际运用中提高能力。第二,加强文化导入,加大语用教学的分量。老师要依靠教材,还应该多参考其他的语言学系列的教材,反复在课堂上强调英汉之间的差异,加强语言文化教学最地道的英语传授给学生,把最生动有趣的课堂展示们。第三,培养学生对英语和英语文化的感情。学生只有语文化产生浓厚的感情才会积极的学习英语,进而产生效果。老师要当学生的良师益友,做到“少批评,多表扬力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大声讲英语英语。第四,广泛利用多媒体,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原语。引导学生听录音和阅读文学作品、杂志等。电影是了解国文化特点,风俗习惯和社会关系的有效途径之一。网络视,广播也给现代外语教学提供了手段。

双减之下的语文教学范文2

[关键词] 药理学;案例式教学;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 R642.42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6(a)-0160-03

药理学是联系医学与药学、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基础的桥梁学科,在医学和药学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当今社会需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的高水平医药科技人才,要求其必须掌握医药领域的国际前沿信息及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和世界顶级的医疗技术。而这些知识的获取大多来自英文报道,英文授课在高等医药院校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因此,传统的药理学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需要。近年来,我校药理学教研室在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理念,以案例为先导、问题为基础、疾病为中心,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英文案例,全面加强双语教学和英文案例式教学的有机结合。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案例中提出的问题[1-2]。使学生的英语专业水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有效提升。

1 案例式双语教学的作用

1.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

通过鲜活的临床用药案例,可把理论中学习中遇到的抽象的原理具体化、形象化。例如:量效关系,其定义是指“药物的效应和剂量在一定的范围内成比例关系”,但两者之间到底是什么样的比例关系?该关系与临床用药之间有什么联系?对于没有接触到临床知识的医学生来说很难理解,也就只能死记硬背定义,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真正遇到患者甚至是自己生病时也完全不知道该如何用药。而通过鲜活的临床用药案例(如以阿司匹林的退热作用为例)来解释,学生会恍然大悟,原来临床用药中确定的用药剂量就是依据“量效关系”而来的,亦即在一定的剂量范围之内,药物的效应随着剂量的增大而增强,当达到最大效应时再加大剂量则效应不会再增强;超出这个范围要么不起作用,要么会出现毒性反应。通过该案例不仅使学生理解了“量效关系”及其临床意义,同时又把药物的不良反应问题牵涉进来,使得学生能够前后联系、融会贯通,极大地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达到学以致用。在教学中适时适量采用案例式双语教学,既可以提高学生对所应用案例的兴趣,在分析案例的同时学习掌握大量的英语术语,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为查阅英文文献、了解世界医药科技发展的前沿打好基础。

1.2 提高双语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师在案例式双语教学中,必须能够熟练利用英语进行课堂教学。既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又要精心准备典型的英文临床用药案例组织学生讨论。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具备宽厚的理论基础,又要具有较高的英文表达水平,更好地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力求达到理论和实践的贯通融合。

1.3 促进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双向互动关系,使得“教学相长、师生互补”成为可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主体参与能促进这种关系的形成。案例式双语教学法使教师和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来,并且在互动中提高各自的英语水平,为进一步了解前沿药理学知识及国内外的最新动态奠定良好的基础。

2 案例式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典型的英文案例缺乏或陈旧

案例式双语教学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要有合适的典型英文案例,这是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否能够学到知识和提高水平的关键。好的英文案例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药理学知识系统的掌握并且可以挺高自己的英语水平。但现实的状况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缺乏这样的英文典型案例,如果我们自己翻译中文案例,由于水平的限制又达不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2.2 教师英语水平的限制

所谓双语教学,应该是不同语言的自由转换和利用,在这个过程中达到与母语同等的教学效果。但事实上教师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很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教学。其中,不能自如的运用英语表达和交流是关键,再加上表达不准确,造成学生理解错误甚至难以理解。因为专业英语不同于日常口语,正如在日常生活中即便是用母语交流,非医学专业人员都很难理解的医学术语,如果再用蹩脚的英语表达出来,结果可想而知。

2.3 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学生素质是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我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各地区教学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学生的英语水平也存在的不同程度的差距,有的学生英语水平较高,双语教学对于他们来说较易接受,然而有的同学来自教育水平较低的地区,双语教学不能对他们能力的提高起到好的效果,反而会使他们对药理学的学习产生畏惧情绪。

3 我校药理学案例式双语教学采取的措施

药理学双语教学的目的是讲授药理学专业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学习并提高药理学相关内容英语的听、说、读、写以及运用等综合能力。笔者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进行了强化:

3.1 案例的选择和案例库的创建

3.1.1 英文病例的选择

3.1.1.1 选择典型案例 案例教学不同于简单的举例子,要选择症状典型,诊断明确,药物作用显著并且案例中所使用的英语术语正规、逻辑性强的英文案例。这样可提高学生讨论的可操作性,减少学生在分析案例时的语言困难。

3.1.1.2 选择案例的难易要与学生的能力相适应 所选案例难易程度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案例太简单,达不到理想教学效果会还会降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若所选案例太难且复杂、英语术语及英文俗语太多,由于学生知识背景不够而无从下手讨论,只有消极等待课堂上的被动灌输,丧失了主动参与的兴趣[3]。

3.1.1.3 选择的案例要与教学目的相一致 选择用于教学的案例要有一定的教学目的[4]。也就是教师在选择某一个案例时,想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该案例的分析与讨论达到什么样的目的?需要学生运用哪一些药理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在选择案例时要做到心中有数。

3.1.2 双语案例库的建立

3.1.2.1 建立系统的药理学双语案例库 搜集典型的药理学双语案例,要求中英文格式表达都比较典型,所用术语是我国通行的药理学术语,不能掺杂太多英文药品俗语,否则容易使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产生混淆,削弱案例式双语教学的效果。将搜集的案例按照学生的课程进度编排,建立一个系统的具有明确分类的案例库。

3.1.2.2 实现双语案例教学的网络化 将建立的案例库放到学校的网站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到学校网站上浏览相关内容的案例,并且要附有与案例相对应的案例分析,以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安排药理学的优秀教师,每周定期在线回答学生在自学时所遇到的问题,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英文水平。

3.1.2.3 与国内外各大高校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采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手段,将课程内容、教案在网上以中文和英文形式再现,使国内外学生和教师共享最优秀的教学资源,及时地与教师交流沟通,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借鉴,为远程教学提供资源,促进国际交流。同时不断维护、充实和完善网络资源数据库,改进浏览方式,改进各类网上资源的表达方式,完善网站建设,建立师生互动平台。

3.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双语教学水平

与传统的母语教学相比,双语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缺乏高素质的教师是限制双语教学开展的瓶颈。双语教学对教师的外语能力要求很高,不但要有较强的听、说、读、写及灵活应用能力,更要具有较强的对外语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及表达能力;同时还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药理学专业知识和宽厚的相关知识背景,又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5]。这样,教师在授课时,才能做到以外语为媒介,将药理学专业知识游刃有余地传授给学生。为此,我们经常组织教师参加各种英语口语培训;教师对每次课堂教学内容全程录音,课后回放并反复琢磨每句话更准确地英语表达方式,同时充分利用集体备课时间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在探索双语教学的实践中共同提高;聘请山东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较早开设医学专业全英文授课的知名教授来校上课,校本部教师全程听课;定期派年轻教师去美国、瑞典等知名医学院校和实验室进行学术访问,使双语教师尽可能在短时间内明显提高英语授课能力等;以保证案例式双语教学顺利开展。

3.3 针对学生的英语水平,制定双语教学目标

药理学作为我校双语教学改革试点课程,已经连续针对四届学生进行案例式双语教学,教学过程中发现:双语内容过少则达不到双语教学的真正目的,而实施全英文授课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符[6]。为此,我们首先以中文教材为主,参阅英文原版药理学教材和书籍,如Mary J. Mycek等主编的美国医药院校药理学教材《Lippincott′s Illustrated Reviews: Pharmacology》、Jeanne CS等主编的《Introductory Clinical Pharmacology》等为依据,有选择性地摘录部分内容,结合症状典型、诊断明确、药物作用显著且案例中所使用的英语术语正规、逻辑性强的英文案例,制作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药理学英文教案和多媒体课件,力求英文授课内容达到30%左右;同时又定期组织尼泊尔、印度等来本校学习的留学生和校内本科生进行案例讨论,交叉组合上药理实验课。这不仅强化了学生流利、准确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专业英语能力;同时也极大地开拓了同学们的视野,对外国文化和医疗科技水平有了初步了解,也大大提高了查阅英文文献的能力。在期末考核时,试题中包含20%~30%的英文试题(包含英文药品名和全英文的选择题和简答题目)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试卷分析发现,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答对英文题的百分率高,而一些不常见的英文药品名称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7]。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英语教学内容所占比例逐渐加大。

4 案例式双语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①为了保证教学的质量,在确定能够达到预期教学目标之前,不应该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应该先在各年级中选出几个班级进行试点,在2~3个月后进行效果考核,看看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果能够达到,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推广。②注意双语课件的科学制作,课件的内容不应全为英文,在某些重难点的地方应标记中文注释,让学生通过课件明白哪些是重点、难点,使学习更有方向性。不必花费太多的时间在一些不重要的知识点上。③为确保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可考虑提前把英文案例提供给学生,并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基本了解案例内容、并熟悉专业术语的拼写和表达,尽量扫清课堂讨论时的语言障碍。教师注意控制课堂教学节奏, 循序渐进地展示教学内容,以确保交代给学生与案例讨论内容相关的足够的知识背景,然后适时引入案例,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上课的语言尽量简练, 对关键术语及疑难句子进行翻译和讲解。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将抽象的语言描述结合形象、一目了然的图片表达,给学生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又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利于理解。注意根据学生的反应随时调整中英文的使用比例,如果过于强调英文的使用比例和频率而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就会被语言障碍所干扰,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8]。④及时进行教学效果评估,以便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改正和完善,不断推进药理学双语教学方面的改革创新。

总之,我校将继续以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和精品课程的要求和指标为依据,借鉴国内外一流大学药理学的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积极探讨和实践以问题为先导(PBL)和以疾病为中心(DBL)的教学模式[9],适时地更新课程内容,努力建立医药院校药理学案例式双语教学模式,为各级各类医药院校药理学双语教学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参考文献]

[1] 康白,王金红,戴功,等.PBL教育理念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2).

[2] 金剑.浅谈高校双语教学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探讨[J].科技信息,2010,3:194.

[3] 谭安雄.案例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应用的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08,3(28):203-204.

[4] 来丽娜,郑王巧,郭春花.案例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及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2):149-151.

[5] 吴达龙,刘伟侠,张成文,等.一般院校药理学双语教学的探索[J].嘉兴学院学报,2008,20(5):105-106.

[6] 戴长荣,罗来源.我校药理学教学改革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06,5(10):919-920.

[7] 张梅,田卉,马建慧.关于药理学双语教学实践的体会与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8,7(12):1173-1175.

[8] 陈小平,邓汉武,李元建,等.药理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8,7(7):752-754.

[9] 王玲,孙平,杜智敏,等.药理学教学中以病例为中心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26(5):56-57.

(收稿日期:2011-12-27 本文编辑:郝明明)

体(PPAR)的相互作用,是FGF21作用调控机制的关键。

甲状腺功能亢进和减退症是甲状腺本身发生病变,从而引发甲状腺激素合成、储存及分泌障碍,在人体能量代谢的平衡上发挥重要作用,其介导的代谢变化与FGF21有相似性。Adams等[10]推测FGF21的表达可能受到甲状腺素的调控,他们发现对小鼠腹腔注射T3,在外周T3干预下,血清FGF21表达反应强烈,在注射6 h后达高峰。本研究对甲亢患者血清FGF21进行检测,发现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血清FGF21明显降低,与Adams等[10]的动物试验结果相反,原因可能是与本研究对象患者的病程长有关。甲亢患者体内新陈代谢旺盛,能量动员作用强,笔者推测患者体内血清FGF21降低,是对体内能量代谢旺盛的一种代偿。在对甲减患者的研究中发现其体内血清FGF21明显升高。甲减患者由于甲状腺激素水平不足,代谢率减低,心动过缓,心排出量下降,肾血流量减少,从而使肾小球路过滤减低,可能会导致FGF21清除率下降。血清TSH浓度是判断甲状腺机能的重要指标,其控制腺体的功能活动及生长,加强碘的摄取和甲状腺球蛋白(TG)的碘化,增加T4和T3的合成。在相关性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笔者发现年龄与TSH是甲亢患者体内FGF21的独立影响因素;TSH是甲减患者体内FGF21的独立影响因素。在对甲亢及甲减患者研究中均未发现甲状腺激素与FGF21的关联。本文样本量局限,不能解释血清FGF21是甲状腺功能改变的一种适应性反应,还是甲状腺功能改变的继发性改变。甲状腺功能与FGF21的关系尚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证实。

[参考文献]

[1] 吕呁,柳景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参与代谢调节的细胞因子[J].生理科学进展,2011,42(3):234-236.

[2] Nishimura T,Nakatake Y,Konishi M,et al. Identification of a novel FGF,FGF21,preferentially expressed in the liver [J]. Biochim Biophys Acta,2000,1492(1):203-206.

[3] Muise ES,Azzolina B,Kuo DW,et al. Adipose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1 is up-regulated by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 and altered metabolic states [J]. Mol Pharmacol,2008,74:402-412.

[4] Coskun T,Holly AB,Michael AS,et al.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1 corrects obesity in mice [J]. Ercorcrine,2008,149(2):6018-6025.

[5] Chen WW,Li L,Yang GY,et al. Circulating FGF-21 levels in normal subjects and in newly diagnose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J]. Exp Clin Endocrinol Diabetes,2008,116(1):65-68.

[6] Gorar S,Culha C. Serum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1 levers in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J]. Gynecol Endocrinol,2010,26(11):819-826.

[7] Stein S,Bachmann A,Lossner U,et al. Serum levels of the adipokine FGF21depend on renal function [J]. Diabetes Care,2009,32(1):126-128.

[8] Dostálová I,Kaválková P,Haluzíková D,et al. Plasma concentration of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s 19 and 21 in patients with anorexia nervosa [J]. 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08,93(9):3627-3632.

[9] Moyers JS,Shiyanova TL,Mehrbod F,et al. Molecular determinants of FGF-21 activity-synergy and cross-talk with PPAR-gamma signaling [J]. J Cell Physiol,2007,210:1-10.

双减之下的语文教学范文3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泰中文化差异 语用偏误

一.引言

随着中泰在教育、经济、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泰国学生来到中国学习汉语。但是,泰国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问题,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语言语用偏误。很多泰国学生会不自觉地将泰语的使用习惯带到汉语的使用中,从而造成交际混乱,影响人际交往。

跨文化交际中经常会出现误解,不是听话人听不懂说话人的发音,也不是听话人不理解某些词的词义,而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双方不能及时、准确有效地理解和使用对方的语言,所以会产生误解,使交际不能实现预期目标,即说话人没能让听话人理解自己的说话内容。而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能否成功对交际双方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若交际双方没有达到预期的交际效果,则意味着交际失败,双方无法继续交流,严重的甚至可能引发国家或人民之间的矛盾冲突。因此,减少或避免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语用偏误就显得十分必要而且紧迫了。

根据Thomas(1983)的观点,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失误可大致分为两类:一是说话者使用目的语的表达方式不符合听话者的语言习惯;二是说话者将母语的语义和结构不适当地套用到听话者语言中来。这说明,交际中话语意义的形成过程与说话人和听话人所遵循的本族语的语用规则是有密切联系的。若交际双方缺乏这种意识,就很有可能导致语言语用偏误。

泰国学生在中国学习汉语也是如此,经常为此而感到困惑。那应该如何解决?我们认为,首先要弄清楚偏误现象产生的原因,然后根据原因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目前,泰国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较少,只提出了问题成因而少有相应的对策。下面,本文将先分析泰国学生学习汉语的过程中造成偏误的原因,然后探索减少或避免语用偏误的对策。

二.学习汉语语用偏误的主要成因

1.缺乏语言意识和语用意识的学习者

跨文化背景下,语言知识不足,语用能力薄弱,特别是缺乏跨文化交际意识,是造成语言语用偏误、阻碍人们有效交际的重要因素。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双方对对方的社会文化传统缺乏一定的了解,双方各持不同的文化观点参与跨文化交际,各人从自己的文化角度去揣度对方的语义表达,就经常会导致语用偏误现象的出现。

【例子】一位泰国人要跟一位中国人做生意,名叫张德义,双方要商量一下。一见面时,泰国人就向张德义打招呼:“你好,先生德义!”这是问候语中的误用。

汉语中,在称呼他人时会连姓氏带先生、小姐,或者连姓氏带职业、职位一起叫。中国人习惯用“姓氏+先生/小姐”的方式来称呼别人,比如张先生、张小姐;若知道对方的职位或职称,则可以用 “姓氏+职位/职称”的方式来称呼,比如张经理、张秘书;若对方是年轻的同事,可以用“小+姓氏”来称呼,如小张;用“老+姓氏”来称呼年长的同事,如老张;还会用“姓氏+老”来称呼表示尊重,比如张老。

相反,泰语中,在称呼他人时,平时会叫他人的名字。泰国人的名字有两个名字,第一是实名;二是绰号。若双方都是陌生人,习惯用“实名”,若双方都是亲人和老相识,习惯用“绰号”。另外,当有礼貌地向对方示意,可以用 这个词放在名字的前面,(即 男女都可以用,意为先生/小姐);若知道对方的职位或职称,可以用“职位/职称+名字”的方式来称呼,比如 ,

;若对方是年长的人,可以用

这个词的意思跟“老”汉语词的差不多),用 来称呼年轻的人,如 这个词的意思跟“小”汉语词的差不多)。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并没有突出强调这一点,学生也没有形成这样的意识,这必然不利于学生正确的习得汉泰语中的社会称谓。

2.有迁徙的文化或生活习性

外语或第二语言的学习与习得都易受本族文化或生活习惯的影响,而脚本的文化心理表征有异,都有可能造成语用的文化迁移。在交际的过程中,说话人本来是用目的语表达交际意图的,却常常不自觉地将本民族的语言应用于交际。

【例子】在正式的场合,一位班上的学生向老师们介绍一位新来的女学生:

在中国的文化中,习惯(1)先问好;(2)介绍她的名字、年龄、国籍;(3)介绍她的教育背景和经历;(4)介绍她的性格;(5)说说她以后的目标和期望。

相反,泰文的正式介绍习惯(1)先问好;(2)介绍她的名字、年龄、国籍;(3)介绍她的教育背景和经历;(4)说说她在这儿的过程中的任务和任期;(5)请老师们给予指导。

上面来看,我们会发现,在泰国文化中不需要介绍性格,对泰国人来说介绍“性格”是带了主观评价,语言显得过分殷勤,很不得体.也容易让对方尴尬。另外,介绍结束时,要问大家是否还有其他的问题需要解释,并且请老师们给予指导,即老师和学生之间是一种上级与下级的关系,比如在私生活方面,在私事方面、在人际交往方面等等。不过,中国人却总喜欢赞扬别人,他们认为当对方听到别人对自己赞扬,会产生亲切感,从而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双方的融洽关系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3.汉泰词语等同

汉泰词语等同也会造成语言语用偏误。

【例子】一个泰国留学生小李问她的中国同学小白关于上课的地点:

小李:小白,今天在哪儿上课?

小白:五楼,501室。

上课前10分钟,小李到那个教室,但没有人来。同时,小白给小李打电话说:“小李你在哪儿?为什么没来上课?”小李迷惑地说:“我在教室!”

上面来看,这其中原因就是他们对“楼”有不同理解,在实际运用中,汉语“楼”和泰语“楼”不是对应的意思,其区别在于汉语和泰语明白的意思较差。汉语里说“楼”表示楼房,楼宇――层 等。而泰国人听“楼”这个词起来就想到泰语词语 。在实际上,小白说到“楼”那个词就是楼宇――层 的意思。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小李还没到教室,这就是一种语言语用失误。

4.汉泰词用意表达的存在着差异

从说话者的角度来看,泰国人说“对不起”的时候,就是表示中国人的一般道歉情况“不好意思”。由于泰国人非常注意社会文化等级,下级若不小心冒犯了上级,一定会一边双手合十一边道歉说 。泰国人无论任何道歉情况,都立刻说 是最常挂在嘴边词语。相反,中国人在正式的重要场合道歉时才会说“我很抱歉”、“对不起”,中国人轻易不说“对不起”,因为这样是很没有面子的,如果说了那就表示了很深的歉意,是放下了自己的面子以求别人了原谅。一般情况下,道歉时更多使用的是“不好意思”、“请您见谅”这样的说法,既表达了歉意,也保全了面子。

5.文化负载词汉泰互译的影响

在语言系统中,最能体现语言承载的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的社会生活的词汇就是文化负载词(胡超,2006)。词感包括语言意义和文化意义。词语的文化意义是具有同一种文化背景的人对事物的联想意义或者认知。如果两种文化的思维是不一样,有效沟通会受到干扰语。

【例子】汉语动物词“牛”及泰语动物词“ ”这两个词是含义相同,在汉泰语中也是一种符号。可它们的内涵却完全不同的。中国人经常用“很牛”这个词为赞人,是指厉害的意思。相反,在泰国人眼睛里这个词“牛”( )是指不好的意思,表示为骂人。

因此,从词汇的学习和教学中,学生该注意文化意义,并重视文化负载词,如:动物、颜色、鲜花、禁忌等方面。

三.如何减少或避免语用语言偏误的问题

减少或避免语言语用偏误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改进培养材料,转变教师观念

由于学习者不敢和外国人说话的人数居多,缺乏真实的交际语境,就会造成这样或那样的语用偏误。教师应把最新的国内外文化资料以及语用原则纳入教学内容当中,让学生在实际的语言交流中得体地运用目的语,并且要努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逐渐培养语言学习者的语用意识。另外,教师的观念也应该有所转变,各级教育部门应该组织各类培养训班、讲座会议等,帮助教师提高理论水平。最后,汉语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结构,帮助加深对语用文化层次的理解。

(二)培养学习者的文化移情能力,注意文化传播

1.影视鉴赏

通过观看泰中文电影可以更真实的了解泰中国的文化风俗、社会生活、谈话的语音语调等。利用多媒体传播,比如新闻、电影、电视剧,尤其是电影和电视剧,更容易引起学习者的兴趣并引导学习者注意观察两国社会文化各方面的情况,如衣、食、住、行、话的各个方面。

2.文学作品的多重解读

多读文学作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习者加深对泰中文化的了解。很多文学作品中都有对社会文化状况的描写,所以学习者应该更多地阅读文学作品, 扩展知识面,培养敏锐的观察力,提升自己的分析能力和接受能力。对于现代的文学作品如小说、杂志和报纸等等,要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概括其中的故事情节。

3.重视实践

为了从多种形式中得到练习,学习者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各种讲座活动。也可以从日常生活中提升自己的泰汉语文化移情能力, 如学唱泰中文歌曲、与两国朋友网上聊天等, 感受丰富多彩的泰中文化。另外,在和两国朋友交往的过程中,学习者可以经常向他们询问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并了解都他们是如何庆祝这些节日的。从中可以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也在潜意识中培养了其文化移情能力。

(三)运用对比分析教学,加强学生语用能力

两国语言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比分析汉泰语言结构、语言习惯以及话语规则,帮助加强学生的语用能力,也要提醒学生在学习汉太语的过程中要不断重视语用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各种语境中灵活地运用语言和准确地理解语言,这样可以有效减少或避免言语交际中的语用偏误。

四.结语

语言与文化是形影相随的统一体,文化是语言的基本内容,语言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学习某种语言时,同时要深入地了解该种语言和本族人民的思想方法、价值观念。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需要预先了解某些在对方文化背景下具有特定含义的语言材料,在准确恰当地理解他国文化中的信仰、习俗审美价值观等方面的同时,忠实地传达本国文化的精髓与灵魂。这样才能准确理解对方所表达的内容从而进行有效的沟通,让交际更简单、更成功,防止引起不必要的误解。

参考文献

[1]陈二春,袁志明.文化移情能力与跨文化意识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008(3):138-140.

[2]胡超.跨文化交际实用教程[M].北京:外语教研出版社,2006(6).

[3]期刊序号:倪虹.跨文化交际视野下的中泰体态语研究[J].2012(4):61-62.

[4]冉永平.语用学:现象与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

[5]吴锋针,翟燕语.提高语言意识减少语用失误[J].2004(2):146-148.

[6]熊学亮.简明语用学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5).

[7]俞东明.什么是语用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双减之下的语文教学范文4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双教材融合;特色课程建设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是每个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文,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在语文学习中,阅读教W一直伴随其始终,在近几年兴起的“群文阅读”教学中,阅读更是重中之重,我校引进了北京景山教材,学生语文课进行双教材融合授课,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减轻学生双教材学习的负担,因此,我们把“群文阅读”教学,引入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师在把握语文课程改革和发展趋势的情况下,还要各方面进行试验、调整,让“群文阅读”在我校小学语文双教材教学中发挥它的作用。

一、“群文阅读”概述

“群文阅读”是近几年出现在语文教育中的新词语,“群文”一词最早由台湾学者赵镜中提出的,“群文阅读”指的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可以围绕一个或多个主题选择一组文章,进行集中阅读、学习,最后教师和学生通过学习探讨,达成共同认识的语文教学形式。“群文阅读”既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尝试,也可以说是一种阅读方法的总结。由于之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以单篇文章教学为主,而“群文阅读”则是同一题材或同一类型文章的教学,课堂教学比较集中,也具有概括性[1]。

二、“群文阅读”课程建设的价值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两大主题,信息的繁多与杂乱让人们在信息群里无法找到主要的信息线索,在信息化的时代,教育也要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2]。“群文阅读”课程的运用,有利于改变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少、费、差、慢”等问题,同时,它从阅读材料和阅读策略两方面着手,对语文教学进行了一次改革。小学语文运用“群文阅读”课程教学,一方面,有利于突显学校的特色文化课程,提高校园整体文化水平;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文化水平,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同时也能增加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学校小学语文“群文阅读”课程建设的途径

“群文阅读”是在语文学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本着学校双教材授课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研究:

1、建立一支高专业技能的师资队伍:由于“群文阅读”是近几年提出的新的课堂教学方法,同时,它是一个开放性的课堂,内容包含量非常大,需要教师有开阔的眼界、丰厚的文化知识储备、以及深邃的思想和深厚的人文素养,在教学过程中要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师自身的能力和对教师对课堂内容的呈现质量密切相关,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思想,除了运用传统的单篇教学方法之外,还要与学生沟通、交流,采用自主阅读教学和指导阅读教学等多种教学法,增加教学经验,提升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和对课堂的掌控能力。

2、加强教学内容建设:“群文阅读”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多文本”,即教师和学生围绕一个或几个主题,选择组成一组文章进行研究,选择的文章之间主题相同,写作手法相近,文章表达相似,在教师和学生的讨论下,最终对同一题材的文章形成共识,获得概括性的总结,从而促进了“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在此同时,教师在采用“群文阅读”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选择与学生贴近的话题进行准备教学题材,由于学生比较熟悉,所以,在阅读大量文章后,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话题内涵,也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

学校双教材“群文阅读”教学还在不断的尝试完善中,为了让学生在“群文阅读”教学中能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要求语文教师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增加知识储备量。在教学中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经验,为学校全面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做准备。

参考文献:

[1]江斌.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微[J].教师,2015,13

双减之下的语文教学范文5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烟台大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1-0231-02

近年来,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跨国公司纷至沓来,国内企业踏出国门,国内外经济互相关联,对涉外企事业单位的影响前所未有,从而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烟台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式为例,以求探索新的外向型人才培养思路。

1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定位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定位是:面向21世纪,适应国际贸易学科迅速发展的需要,为外向型经济发展服务,培养有扎实的经济理论基础和宽广的知识面,有较强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在政府机构、涉外经济部门、外资公司从事涉外经济、国际贸易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该专业的学科定位应该是理论与实务并重,侧重应用能力培养;服务定位则是涉外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构。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主要培养系统地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2 烟台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外向型人才培养方式

烟台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应烟台、青岛、威海等开放城市的需求而设立的,十多年来,为国家、特别是山东省培养输送了大批外向型、复合型外经贸人才。我们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以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为重点,强化特色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本专业及时把握国际贸易学科的发展趋势,以市场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坚持多途径培养高素质外向型人才的专业特色。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特点是:注重素质、培养能力、强化基础、严格管理、提高质量。注重素质就是要使学生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培养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强化基础就是要加强学生的“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严格管理就是要使教学管理规范化、系统化、制度化,严格规定,严格执行;提高质置就是要狠抓教学质量提高,以保证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作为专业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宗旨。对学生的基本要求:突出质量要求与综合素质要求;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把知识、能力与素质融为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摆到突出位置。在知识方面,强调基础知识;在素质方面,强调思想道德素质与文化素质;在能力方面,强调创新能力与适应能力。

2.1 基于市场需要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改革

为了使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更符合市场需要,突出人才培养特色和优势,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我们对人才培养方案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了改革:

2.1.1 拓宽基础强化素质教育

强调对学生进行综合性和整体性的素质教育,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减少课时,引导学生自学,使学生具备创造思维、自我开拓、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能力。为此,在不影响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减少部分课程的学时。如会计学由3学时减至2学时;统计学由3学时减至2学时;国际商务英语由4学时减至3学时;现代物流由4学时减至3学时。

2.1.2 加强专业基础理论教育

尽管国际经济与贸易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为使学生能够应对未来专业知识迅速更新的挑战,也必须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对于不少打算的考研学生而言,夯实理论基础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保留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会计学等作为学科基础课。高等数学课首次根据学生基础差异分层次设置。经济学系列课还另外设置了中级经济学,供准备考研的学生选修。

2.1.3 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1)外语教学:除基础外语外,在三、四年级每学期都安排专业外语课,加大双语授课力度,加强学生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2)实践环节教育:除课内实验外,每学期都分别安排认识实习、社会调查、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加大对实践条件的建设。

(3)取消部分课程,如外贸会计(不合实际需要)、金融英语(建议教师在讲授《国际金融》时适当补充有关的英语专业词汇);根据市场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情况考虑增设新课程,如报关实务、经贸英文报刊选读、商务礼仪、金融市场学等。

2.1.4 加大学生选课的自由度,为个性化培养提供一定的条件

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时,减少专业基础课的数量,增加专业方向课,为此调整了部分课程性质。如世界经济概论由专业基础课调为专业方向课。学生可从9门课中选修12学分,为学生自主选择所修课程提供更大的空间。为了使学生能对自己的未来有更好的规划并做出准备,特别对课程授课时间进行调整,改变“大一、大二闲、大三累”的状况。我们制定了以学生为本的弹性教学计划与方案。如在第六学期同步开设《现代物流》汉语和双语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和需求在双语授课和汉语授课之间做出选择。这种弹性机制的设立,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化需求,也大大地保证和提高了双语教学质量。

2.1.5 教学大纲的制定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路

从加强基础、考虑学生个性差异的教育理念出发,参考专业规范的教育内容与知识体系,设计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并根据实际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2.2 加强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

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本专业的双语课、专业外语课比重不断提高。继续以双语教学为重要支撑,增加双语精品课的数量,在三、四年级每学期都安排专业外语课,继续加强学生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课堂上,鼓励学生参与英语课件制作和发表报告,用英语进行专业问题的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使课堂中心、教师中心和教材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不再出现。课后,为学生参加报关员考试、商务英语证书考试、英语演讲比赛提供专门辅导,以增强其未来就业竞争力。教师们还积极指导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从事学术研究及课外活动作品竞赛活动,提升其自主创新的能力。实践环节,加强国际经济与贸易模拟实

验室建设,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熟悉贸易流程;建立了稳定的包括海关、港务局、国际贸易公司、外经贸局等在内的实习基地。

2.3 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自2004年开始,学院与韩国仁荷大学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师生连年成功接待仁荷大学国际通商学部师生访问团,并于2007年起每年都赴韩回访,成功实现了学术和文化方面的互动交流。在韩期间,经管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师生参观了首尔东大门流通市场、GM大宇科技园区、仁川自由经济区,进行中国特色小商品展卖活动,双方教授和学生举行学术讲座。与韩国仁荷大学的系列交流活动为我们实现跨国合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学院还与澳大利亚Edith Cowan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在四年级时可以参加合作培养班的学习,通过考试的课程可以免学分,第二年在澳大利亚学习其他专业课程,通过后获得澳大利亚Edith Cowan大学颁发的学位证书。已有多位国际贸易专业的毕业生踏上了赴澳洲留学之路。此外,本专业还与美国佛罗里达湾岸大学、台湾东华大学订立交换生计划,使人才培养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

2.4 以双语教学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烟台大学最早实施双语教学,至今有4门课程采用双语授课,其中“现代物流"2009年被评为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每门双语课都形成了教学团队,课程负责人具有很高的教学和学术水平,并积累了丰富的双语教学经验。双语课主要采用原版外文教材,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自编了高质量的辅助教材。双语教学采用图文并茂的全英文电子课件,统一用英语命题试卷,并要求学生必须使用英语答题和提交英语作业,做到所有书面文字表达100%使用英语(个别图表除外),课堂讲授和讨论要求使用英语的比例不低于50%。主讲教师按照专业知识结构授课,而不停留在语言点的教学上。课程组还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建设课程网站,教学内容、阅读材料(课外阅读文献及案例资料)、习题等全部上网,供学生下载阅读,促使学生养成用英文思考的习惯,强化用英语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这些条件都为我们培养出高素质的外向型人才提供了重要支撑。

3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外向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

我国对外经贸迅速发展,对高质量的经贸人才需求十分旺盛。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主要培养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为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育工作者学习、研究与领会当前高等教育发展要求,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力求体现时代要求与专业特色,全面规划,探索新的人才培养途径。基于烟台大学的经验,笔者认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要坚持以下基本思路:

首先,要加深认识,准确定位,全面把握专业培养目标,进一步强化“国际化、全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第二,要夯实基础,更好地实施核心课程双语化,突出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第三,围绕“经济、贸易、商务”的知识结构,加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相关课程的交叉与渗透,增强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双减之下的语文教学范文6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烟台大学

近年来,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跨国公司纷至沓来,国内企业踏出国门,国内外经济互相关联,对涉外企事业单位的影响前所未有,从而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烟台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式为例,以求探索新的外向型人才培养思路。

1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定位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定位是:面向21世纪,适应国际贸易学科迅速发展的需要,为外向型经济发展服务,培养有扎实的经济理论基础和宽广的知识面,有较强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在政府机构、涉外经济部门、外资公司从事涉外经济、国际贸易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该专业的学科定位应该是理论与实务并重,侧重应用能力培养;服务定位则是涉外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构。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主要培养系统地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2 烟台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外向型人才培养方式

烟台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应烟台、青岛、威海等开放城市的需求而设立的,十多年来,为国家、特别是山东省培养输送了大批外向型、复合型外经贸人才。我们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以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为重点,强化特色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本专业及时把握国际贸易学科的发展趋势,以市场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坚持多途径培养高素质外向型人才的专业特色。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特点是:注重素质、培养能力、强化基础、严格管理、提高质量。注重素质就是要使学生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培养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强化基础就是要加强学生的“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严格管理就是要使教学管理规范化、系统化、制度化,严格规定,严格执行;提高质置就是要狠抓教学质量提高,以保证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作为专业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宗旨。对学生的基本要求:突出质量要求与综合素质要求;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把知识、能力与素质融为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摆到突出位置。在知识方面,强调基础知识;在素质方面,强调思想道德素质与文化素质;在能力方面,强调创新能力与适应能力。

2.1 基于市场需要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改革

为了使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更符合市场需要,突出人才培养特色和优势,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我们对人才培养方案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了改革:

2.1.1 拓宽基础强化素质教育

强调对学生进行综合性和整体性的素质教育,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减少课时,引导学生自学,使学生具备创造思维、自我开拓、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能力。为此,在不影响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减少部分课程的学时。如会计学由3学时减至2学时;统计学由3学时减至2学时;国际商务英语由4学时减至3学时;现代物流由4学时减至3学时。

2.1.2 加强专业基础理论教育

尽管国际经济与贸易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为使学生能够应对未来专业知识迅速更新的挑战,也必须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对于不少打算的考研学生而言,夯实理论基础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保留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会计学等作为学科基础课。高等数学课首次根据学 生基础差异分层次设置。经济学系列课还另外设置了中级经济学,供准备考研的学生选修。

2.1.3 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1)外语教学:除基础外语外,在三、四年级每学期都安排专业外语课,加大双语授课力度,加强学生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2)实践环节教育:除课内实验外,每学期都分别安排认识实习、社会调查、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加大对实践条件的建设。

(3)取消部分课程,如外贸会计(不合实际需要)、金融英语(建议教师在讲授《国际金融》时适当补充有关的英语专业词汇);根据市场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情况考虑增设新课程,如报关实务、经贸英文报刊选读、商务礼仪、金融市场学等。

2.1.4 加大学生选课的自由度,为个性化培养提供一定的条件

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时,减少专业基础课的数量,增加专业方向课,为此调整了部分课程性质。如世界经济概论由专业基础课调为专业方向课。学生可从9门课中选修12学分,为学生自主选择所修课程提供更大的空间。为了使学生能对自己的未来有更好的规划并做出准备,特别对课程授课时间进行调整,改变“大一、大二闲、大三累”的状况。我们制定了以学生为本的弹性教学计划与方案。如在第六学期同步开设《现代物流》汉语和双语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和需求在双语授课和汉语授课之间做出选择。这种弹性机制的设立,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化需求,也大大地保证和提高了双语教学质量。

2.1.5 教学大纲的制定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路

从加强基础、考虑学生个性差异的教育理念出发,参考专业规范的教育内容与知识体系,设计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并根据实际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2.2 加强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

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本专业的双语课、专业外语课比重不断提高。继续以双语教学为重要支撑,增加双语精品课的数量,在三、四年级每学期都安排专业外语课,继续加强学生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课堂上,鼓励学生参与英语课件制作和发表报告,用英语进行专业问题的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使课堂中心、教师中心和教材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不再出现。课后,为学生参加报关员考试、商务英语证书考试、英语演讲比赛提供专门辅导,以增强其未来就业竞争力。教师们还积极指导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从事学术研究及课外活动作品竞赛活动,提升其自主创新的能力。实践环节,加强国际经济与贸易模拟实验室建设,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熟悉贸易流程;建立了稳定的包括海关、港务局、国际贸易公司、外经贸局等在内的实习基地。

2.3 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自2004年开始,学院与韩国仁荷大学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师生连年成功接待仁荷大学国际通商学部师生访问团,并于2007年起每年都赴韩回访,成功实现了学术和文化方面的互动交流。在韩期间,经管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师生参观了首尔东大门流通市场、GM大宇科技园区、仁川自由经济区,进行中国特色小商品展卖活动,双方教授和学生举行学术讲座。与韩国仁荷大学的系列交流活动为我们实现跨国合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学院还与澳大利亚Edith Cowan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在四年级时可以参加合作培养班的学习,通过考试的课程可以免学分,第二年在澳大利亚学习其他专业课程,通过后获得澳大利亚Edith Cowan大学颁发的学位证书。已有多位国际贸易专业的毕业生踏上了赴澳洲留学之路。此外,本专业还与美国佛罗里达湾岸大学、台湾东华大学订立交换生计划,使人才培养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

2.4 以双语教学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烟台大学最早实施双语教学,至今有4门课程采用双语授课,其中“现代物流"2009年被评为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每门双语课都形成了教学团队,课程负责人具有很高的教学和学术水平,并积累了丰富的双语教学经验。双语课主要采用原版外文教材,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自编了高质量的辅助教材。双语教学采用图文并茂的全英文电子课件,统一用英语命题试卷,并要求学生必须使用英语答题和提交英语作业,做到所有书面文字表达100%使用英语(个别图表除外),课堂讲授和讨论要求使用英语的比例不低于50%。主讲教师按照专业知识结构授课,而不停留在语言点的教学上。课程组还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建设课程网站,教学内容、阅读材料(课外阅读文献及案例资料)、习题等全部上网,供学生下载阅读,促使学生养成用英文思考的习惯,强化用英语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这些条件都为我们培养出高素质的外向型人才提供了重要支撑。

3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外向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

我国对外经贸迅速发展,对高质量的经贸人才需求十分旺盛。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主要培养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为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育工作者学习、研究与领会当前高等教育发展要求,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力求体现时代要求与专业特色,全面规划,探索新的人才培养途径。基于烟台大学的经验,笔者认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要坚持以下基本思路:

首先,要加深认识,准确定位,全面把握专业培养目标,进一步强化“国际化、全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第二,要夯实基础,更好地实施核心课程双语化,突出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第三,围绕“经济、贸易、商务”的知识结构,加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相关课程的交叉与渗透,增强学生就业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