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工匠人精神范例6篇

木工匠人精神

木工匠人精神范文1

关键词:教师;工匠精神;学生

“工匠精神”就是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不惜花费时间和精力,孜孜不倦。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更要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成就工匠精神。

职业无贵贱,除了身份的外壳不同,其内在的核心气质是一样的:大家都是“匠人”。中国古代匠人,是指巧手的手工艺人,他们传承手艺,他们独具匠心,用精湛的技艺和追求极致的精神成为一种卓越的社会贡献。我们教师是“匠人”,工匠精神在教师身上表现为对教育的专业和敬业,工匠精神的精髓:追求完美和极致、孜孜不倦,在教师身上更加具体,更加细腻地展现出来。

一、工匠精神,要求教师有一颗善于创造的心

老师这个职业,看似重复劳动,其实重复中充满了各种可能与变化,这种可能与变化决定了做老师是一项创造性极强的劳动。师者,只有心中有“源头活水”,才能实现师生之间的“天光云影”。可为了心中的“源头活水”,每一位老师付出了艰辛劳动,行者无疆,作为教育路上的行者,我们的追求是无止境的,这也正是工匠精神所在。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平凡永远是人生的常态。但平凡能孕育伟大,平凡的工作成就崇高的事业,平凡的岗位铸就人生的辉煌。在工作中,我们要以恪尽职守的意识、热情服务的态度、严于律己的精神,时刻发扬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的工匠精神,踏实工作、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只要你不甘平庸,就一定能在平凡岗位上演绎精彩的人生!就一定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匠!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更应该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注重积累,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使自己的教学效果达到更高的水平。

二、工匠精神,要求教师有一颗臻于至善的心

作为匠人,最典型的气质,是追求完美和极致,但求臻于至善。教育,是长期的培养,但这背后隐藏着的是专注和对完美的追求,一丝不苟,苦心孤诣。师者,也需要像工匠一样热爱自己做的事,并追求完美,将自己的理解和美学价值赋予其中,自成境界。我们教育工作者更应在教育中不断完善,从实践中总结经验以及方法方式探索。比如有经验的老师,在教学中都有自己的独特教学风格,在对待学生问题上,在课堂问题处理上,在课堂结构设置与课堂内容的组织上,都有自己的经验,在教学中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三、工匠精神,要求教师有一颗大爱情怀的心

对于匠人,所有精工制作的对象,最珍贵、最不能替代的只有一个字“人”,人有情怀、有信念、有态度。所以,一个真正的匠人,必定独具情怀,面对大自然赠予的素材,得先成就它,它才有可能成就自己。比如一个真正的花匠,他对待花草,不只是一株株的植物,而是能看到花儿绽放、草儿依依的美,看到生命的时序。再比如一个真正的木匠,在他眼里,每块木头都是有用的――平整的木头可以做椅面,较长的可以做椅腿,短木可以做横档,连一块小木头,也可以做加固的木楔。俗语讲,大匠眼中无弃材。倘若教育中,教师对孩子也是这般的珍视,以对待孤品的心对待每一个孩子,定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柔情,唤起学生对美好的追慕和期待。特别是老师在教学中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面对学习成绩参差不齐的学生,开发他们学习以外的兴趣爱好,从而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更大进步,达到一个教育的最终目的。

作为一个人民教师,在教学中应有强烈的责任心,对全体学生负责。新的教学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教师教书育人应是面对全体学生,对每一位学生负责任,必须有极强的创新精神,臻于至善的心,关爱学生。其实教育工作就是一种修行,在修炼的道路上我们应该披荆斩棘,为人师者,展“工匠”魂。作为教师,我们要发扬工匠精神,在专业领域追求更大的进步。

木工匠人精神范文2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9-0033-02

2016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开幕式于5月8日在天津举行。今年“活动周”的主题是“弘扬工匠精神 打造技能强国”,全国共有近500万名职业院校学生报名参加本届技能大赛。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出席仪式时强调,要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策部署,更加注重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办好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充足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继总理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之后,2016年的职业教育活动周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再次号召全社会“弘扬工匠精神 打造技能强国”,这无疑是国家层面进一步推动“工匠精神”回归的务实之举,将对中国制造向中高端迈进、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产生积极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与现实意义。

从2015年“五一”央视播出《大国工匠》至今,“工匠精神”已成占据各类媒体重要版面的高频词汇,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笔者曾在上一期撰文纠正人们对“工匠精神”内涵与外延认识的偏颇。随着对“工匠精神”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以及国家对重塑“工匠精神”的越来越重视,笔者深切感到,要想在“重塑”实践中事半功倍,避免多走弯路,我们首先必须要搞清楚我们曾经引以为豪的“工匠精神”是如何“丢失”的。

之所以说“工匠精神”是“丢失”的,是为了强调我们国家不是没有“工匠精神”,而是曾经有过,并且非常辉煌。众所周知,我国古代的黄道婆、鲁班等都是优秀的工匠,他们的身上都包含着令人敬佩的“工匠精神”。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些精神如今已经几近消失。而且,这种“消失”不是偶然的“丢失”,而是混杂着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弄丢”。相比不小心的被动“丢失”,主观上不当回事地“弄丢”之后,要想“找回”的难度自然要大很多。所以,系统地搞清“工匠精神”怎么“弄丢”的,非常必要。

追根溯源,“匠”是个会意字。其外框“匚”是口朝右可以装木工用具的方口箱子,其中的“斤”就是木工所用的斧头,所以在上古只有木工才叫“匠”。后来,凡是具有专门技术的人都可以称为“匠”,只不过一般“匠”只能叫作“手艺人”,而只有具备工艺专长的“匠”才能称得上“工匠”,即优秀的手艺人。古代的工匠受人尊敬,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再后来,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匠人逐渐从农业劳动中分离出来,成为专门以手工技艺谋生的特定人群,而且门类齐全,覆盖面广。古有“九佬十八匠”之说,这其中的“佬”指成年男子,暗含贬义,类似于“乡巴佬”这样的不敬称呼。“九佬”主要指阉猪、杀猪、骟牛、打墙、打榨、剃头、补锅、修脚、吹鼓手九行,而“十八匠”则包含金匠、银匠、铜匠、铁匠、锡匠、木匠、雕匠,画匠,弹匠、篾匠、瓦匠、垒匠,鼓匠、椅匠、伞匠、漆匠、皮匠、织布匠、绒匠、染布匠、弹花匠、铸造匠、磨剪铲刀匠、窑匠等,已不限于18种,更多的是虚指。“匠”所从事工作的技术含量相对较高,而“佬”所做的则多是体力活、非体面活。因为工匠之活只要花钱就能买到,处于被人使唤地位,因而此时工匠的社会地位已逐步降低。

不管怎么说,虽然各个历史时期工匠的社会地位高低不等,但其确实是百姓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服务群体,他们为繁荣地方经济、服务人民生活、解决劳动就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了提供优质服务争取到更多的客户,也就是挣到更多的服务收入,“工匠”们无不自发地钻研业务,努力淬炼独门绝活、独家秘籍,“工匠精神”形成的最原始动力正在于此,而非我们今天所讲的追求理想与享受人生。

“工匠精神”养成很难,而要走向衰败却非常容易。就当代中国而言,十年浩劫,损失惨重。新中国成立至改革之前的近三十年间,我国社会百废待兴,物资极度匮乏,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只求温饱,完全没有闲情逸致和能力去追求“工匠精神”。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农林牧渔的发展和工业生产能力被激发,社会物资渐趋丰富,人民生活得到改善,但这一改善完全是建立在“短平快”生产的基础之上,此时,人们有能力、也乐意购买的大都是“简易”的便宜货,在这样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显然无法培植“工匠精神”。

再后来,“海南精神”和“深圳速度”推动的深化改革,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发财机会。20世纪80年代下海当个体户能发财,90年代股票兴起又能投资,本世纪初房地产暴涨又“养育”了一大批暴发户。房子还没焐热,互联网时代又来了,遍地都是发财机会,大家自然不愿意将宝贵的时间浪费在一件产出低、又随时可能被替代的事情或物品之上。这段时期,我们强调的是紧紧把握机会快速赚钱,而不是打造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更为严重的是,这期间,不仅“工匠精神”没能得到弘扬,反倒是急功近利的“差不多”文化逆风生长,制假卖假的犯罪成本很低,山寨产品因利润巨大而打而不死、死而不僵,偷工减料因权力寻租而得到保护和纵容,这些歪风邪气的盛行成为压制“工匠精神”的重重桎梏,甚至还引发了“读书无用论”的重新抬头。

本意是为了防范而建立的集中采购制度,在执行“走偏”、“潜规则”横行的情况下,却无意中让产品的生产供应商钻了空子,他们热衷于把精力花在搞好关系上,而非致力于提高产品质量。这种由供货方决定利润,而非消费者至上的变态“流通”规则,使“工匠精神”的生存土壤出现严重退化。

现行的分配制度也是“工匠精神”难以为继的重要原因。不管是机关事业单位,还是各类国有集体企业,都是行政体系一统天下,行政人员实行级别制,其待遇普遍高于专业技术人员。在“干优则仕、仕优则贵则富”的现实语境下,还会有谁自甘寂寞、安贫乐道追求“工匠精神”?

此外,“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固然推动了规模化营销,改变了消费方式,修正了产品利润的分配去向,但却也在无形中弱化了生产环节,在利润为王、营销聚财的理念下,产品的数量被强化,而质量却逐渐被淡化,“工匠精神”也就失去了生存土壤。

另一个层面,当前学校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重知识传授而轻技能培养,重智力提升而轻素养培育,客观上导致年轻一代普遍缺乏“工匠精神”的基因;而家庭对劳动教育的忽视,家长对子女择业观、人生观的影响,也导致孩子不愿选择“工匠”作为终身职业;而且,前几代人的财富积累足以为下一代提供优越生活条件,让他们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逍遥日子,更推动了许多年轻人对“工匠精神”的敬而远之。

木工匠人精神范文3

木匠的小屋子,自然是木头做的。在小镇的中央大街上,有几十座这样的屋子,它们紧紧地排布在一起,彼此做了许多年的邻居。

这个木匠已经上了年纪,头发花白,脸皱得像个核桃,牙齿虽然都在,但咬起牛肉干来也大不如从前了。他现在偶尔接些零活,譬如给隔壁的太太修理家具,或者替邻街的小孩子装上木偶的脑袋。最最重要的,是一年一度的万圣节,他每年都要给小镇的教堂做十二个崭新的提线木偶,好拿来演舞台剧。

木匠的小屋只有两间房,一间是厨房兼工作间,另一间是卧室。卧室里摆着小床、柜子、桌椅,都是他自己做的。小床上铺着的蓝白格子的床单,还是妻子在世的时候缝的。木匠每天都要把放在工作台上的妻子的相片擦两遍。

想来,接骨木先生登门拜访的那一天,是个亮晃晃的八月末的午后。

“丁零”,挂在门上的风铃摇晃了一下,门被推开了。

木匠依然保持着弯腰的姿势。他在给一个提线木偶装上玻璃眼睛,快要完成了。

“请坐。”他头也不抬地说。然而来访者没有动弹的意思,就这么一声不吭地站在工作台前。这让木匠很不舒服,他抬起头。

是一个瘦长的青年,披着对这个时节来讲有些厚重的栗色长外套。即使里屋密不透风,他也好像十分怕冷似的,将半张脸用高高的竖领挡住,只露出一双蓝得惊人的眼睛。

“我是夏日的接骨木,”他突兀地说,“我想订做一个风向标,十四寸半长――”

“对不起,你是什么?”

“接骨木,老树,随便您怎么叫――”来访者不耐烦地摆了摆头,随后又从喉咙里发出一声咕哝,听起来像是咳痰的声音,“我的名字――是这个。不过这无关紧要。”

“好吧。”木匠不打算在名字上纠缠下去,他从抽屉里抽出一叠硬纸片,摸了一张扔给对方,让他登记货品的规格和取货时间。待填完之后,他拿过卡片扫了一眼。

“老树,夏天的,接骨木先生?对不起,可是咱这里不做风向标。”

听到这个,有着奇怪名字的青年急切地把头探了过来,“我打听过,您是镇上最好的木匠。”

“确实如此,但咱是做家具的。”木匠摇摇头,“风向标可是个精细活。你最好得进城问问,这里的房子都不用风向标。”

“我知道。可我走不了那么远……”

他说着,不知怎么,露出了难过的表情,接着慢慢把头转向窗外。阳光照在那张脸上,显得异常苍白。

“你怎么了?”

“我走不了那么远。”他说,“秋天已经来了。”

这又有什么关系呢?老木匠想,这家伙是生病了吗?可看起来又不像。最近的年轻人哪,真是喜欢浪费别人时间。现在正是制作万圣节人偶的季节,可不能由着他这么继续东拉西扯。

“要是你没有别的事,”老木匠慢悠悠地说着,准备送客,“那就这样吧。真抱歉帮不上什么。”

然而年轻人转过头来,语气坚决地说:“不,您能帮我。”他说,“我不要风向标,我只要一个摆设――像风向标那样的摆设,可以挂在房檐下或者树上。只要这样就行。”他望着他,蓝眼睛里流露出热切的期待。老木匠端详着他。那双眼睛像是七月的盛夏,并且还有一股淡淡的、浆果的酸涩气味弥漫其中。

“好吧,好吧……”他皱了皱眉头,抓起一张卡片草草写了几笔,“那么,规格?”

“燕子。”

“啊?”

“我想要一只木头做的燕子,”接骨木先生说,“一样的大小,要有覆盆子的眼睛,麦穗的羽毛,尾巴是一朵秋天的阳光。”

老木匠挖了挖耳朵。“你在开玩笑吗?”他不高兴地问。

“不完全是。”对方仿佛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话是多么脱离常识似的,继续说下去,“至于木材,我希望您使用广场喷泉旁的那棵老接骨木的枝干,你想砍多少都行,只要够用。”

木匠毫不犹豫地否决了。“那是犯法的。”他说。

“不,只要我允许。”

蓝眼睛的青年露出了高傲的神色,从颧骨到鼻尖的线条被阳光擦得发亮。浆果的涩味儿加重了,一层若有若无的、淡绿色的雾气从那件栗色外套的扣眼里浮起,很快就被微风吹散。

――这是一个树精啊。

木匠呆了一会儿,擦了擦眼镜,“接骨木?”他吃力地重复着他的名字。树精突然微笑了起来。“您记住了?真好。”他轻快地说道,“如果我允许的话,就不会有人看见您。现在,可以帮我做风向标了吗?”

并不是每个木匠都能遇上这样的订单,所以,老爷爷答应了。树精留下了一串紫色的浆果,说是定金,并且对小屋里的家具发表了意见,说从来没见过垒得这么难看的壁炉。他很挑剔,老木匠注意到。而广场里的那棵老接骨木树自从小镇还只有几栋茅草屋起就站在那儿了,他是如何毫无怨言地接受了那么多年的风吹雨打的呢?

“我喜欢下雨呀。”树精啜着热腾腾的蜂蜜茶说,“也喜欢下雪。不过积雪覆盖的时候我大多感觉不到,因为树叶已经掉光了。”

“为什么是燕子的形状呢?”木匠问,“这里已经到处是燕子了。”

这话不假。他的屋顶上就有一个燕子的巢,鸟粪总是落进烟囱里。

“可是没有我的那只燕子呀。”树精睁着大眼睛说,“从海的对岸飞来的。它说,它飞过一整个蓝色的海峡,飞过小岛和奇形怪状的礁石……它已经两年没有回来了。”

老木匠又往蜂蜜茶里加了两块糖,他发现自己很喜欢和这个安静的年轻人聊聊天。“所以才想要那样的风向标吗?”

“是的。”

“你认为,这样就能找回它了?”

“是的。”

“这可不一定啊。”他嘟囔着。

树精垂下了眼睫,“可是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过了一会儿他又说:“我是那样地想念它。”

老木匠往茶里加了第三块糖。他什么也没有说。

丰收的季节。连续好几天,阳光都像小麦一样,充满了饱涨的金色。

木匠决定用十二个月份来命名这十二个提线木偶。每个木偶的名字都刻在黄铜的装饰牌上,钉在背后。他正在做五月的人偶。这是一个有着柔软头发的女孩子,穿着亚麻布的裙子,还有一双刨花做的小靴子。它的眼睛是两颗紫色的玻璃纽扣,像夏日的丁香花一样。

“梅。”他语声轻柔地对人偶说,“亲爱的。来点咖啡吗?”

就好像它能听见似的。

树精偶尔来做客,喝甜甜的茶,顺便瞧瞧风向标的进度。自从老木匠在一个傍晚挑了两段不带疤眼的枝干砍了之后,树精似乎就缠上他了。

他说,要覆盆子的眼睛,麦穗的羽毛……这些都好办。可去哪里摘一朵阳光装点在尾巴上呢?木匠最后决定用很多块碎掉的镜子拼凑起尾羽,这样看来,简直好像整个天空都在尾随这只木头燕子。

不过事实上,风向标完成得很慢。接骨木先生第三次去的时候,他还没有刻完它的脑袋。十二个木偶的活占用了老木匠大部分时间,工作台上到处是散落的木头胳膊和玻璃眼睛。

树精捧着茶,将一块烤得发硬的曲奇塞进嘴巴,他管这种人类的食物叫“熔岩”。壁炉里烧着旺火,一层薄而透明的雾气凝结在玻璃窗上。在那些昼短夜长的阴霾时节里,秋天像影子一般地滑了进来。冷风将街角刮得干干净净,然后是阴雨绵绵,落叶阵阵,树精像块长满青苔的大石头那样越来越安静。

“我觉得,”他细细打量着在窗台上一字排开的八个人偶,“它们长着同一张脸。”

老木匠过了一会儿才说:“不完全是。”他偷偷把工作台上的妻子的相片压了下去。他可不希望树精发现他的秘密。

不过瘦瘦的年轻人将鼻尖凑了近去。这些人偶有男有女,穿着各式各样的衣服,譬如“三月”是棕黄的毛毡外套,“九月”戴着纸杯蛋糕似的贝雷帽,“十二月”登着一双小巧的细高跟鞋,浑身裹在冬青树叶的裙装里――可它们都有着丁香花那样的瞳孔,长着一张比秋日傍晚还要沉寂的脸。

“这一个最漂亮。”最后他指着梅说。

老木匠已经站起身,声音远远地从厨房那头飘来。“随你怎么认为吧。咖啡喝完了吗?我去拿。”

他们重新在壁炉前坐下。树精晃了晃脑袋,一股新鲜叶子揉碎的味道从他的衣领里散发出来。他的蓝眼睛沉默而忧郁。

“今年是不会来了吧,燕子。”

“已经入秋了。”

老木匠端详着窗外的街景,漫不经心地说。他想起屋顶上那只由秸秆和枯叶垒成的鸟巢,最近是空了。

树精的视线也随他一起,固定在人行道上那棵孤独的鹅掌楸木上。裹着围巾的女学生们从它光秃秃的枝桠下走过。寒冷变得那么地迫近。

“再过几天,等树叶全都掉光,我就不能走路了,也不能像这样,和您说话了。”他说。

“真遗憾哪。”

老木匠呷了一口热气腾腾的咖啡,听树精絮絮地说下去,一字一句都是凋零的盼望。

“……我就在树里睡着,然后做一个冬天的梦。”

“梦见什么呢?”

“……不告诉您。”

他安静地注视着窗外。

半个月过去了。人偶已经完成了十一个,离万圣节还有两星期。门前的积雪堆到膝盖,这还不算最厚的。最后一个人偶是“一月”,它将会戴上桦木条做的王冠,并且成为戏里的国王。老木匠给它准备了镶满银色珍珠的礼服和高跟靴子,还有一根李子糖手杖。它看上去骄傲而神气。

十月底,霜花在窗台上结成了灰白的冰晶。老木匠在木头燕子的尾巴上镶了最后一块玻璃。他完成了。燕子是褐色的,翅膀伸展在半空,双眸直视前方,剪刀似的尾羽娴静地低垂在底座上。阳光照在表面的清漆上面闪闪发亮。这是一件非常漂亮的工艺品。

然后他才想起,似乎是很久没有见过树精了。

“我要告诉他,他可以见到他的燕子了。”他想。

他把风向标装进一只大纸箱里,然后戴上手套和围巾,慢慢关上门。许多个星期以来他的心情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轻松过,连走起路来膝关节咔嗒咔嗒作响的声音都不那么可怕了。雪暂时停了,天空被洗得湛蓝,小孩子们蹬着雪橇跑来跑去。广场中央,教堂的塔楼屹立在积雪之下。空气中弥漫着湿润而新鲜的气息。树丛被一层细细的雪末覆盖,它们睡着了绿,像一个人睡着了老。

那棵接骨木的叶子,已经落完了。

风向标被原封不动地扛了回来。木匠把它放在壁炉架上。它待在那儿,一声不吭地凝视着他,就像一座忧郁的摆设。

“别这样,”他嘟囔道,“雪一化我就把你挂上去,好吗?”

万圣节的狂欢游行已经开始。从广场那一边远远传来欢呼的喧哗,伴着明亮的烟火在夜幕下此起彼伏。他知道他的木偶们今晚将出演《一年的故事》,这是当地教堂的保留剧目。“当燕子回来的时候,春天就来了。”他最喜欢的,也是唯一记得的台词。

可这些现在看上去跟他都没有关系。木匠早早地拉上了门板,关了窗,壁炉里的火苗摇曳着,喷出了最后一口热气。墙壁和天花板暗下去,暗下去,直到屋里变成漆黑一片。

接着,有什么东西,开始散发出轻柔的银光。

老木匠躺在床上,他弄不清此刻的自己究竟是睡着了还是醒着。光芒来自风向标的尾羽。那只木头鸟儿,拍了拍翅膀,就那么轻巧地朝他飞来――和活生生的燕子没有什么不同。它停在床头,用一只覆盆子做的眼睛若有所思地注视着他。

“啊,你还是树精,对吗?”

鸟儿偏了偏头,像是在说“是”又像在说“不是”。它尾巴上的每一块镜子都在发出强烈的光,照得小屋比白昼还要明亮。接骨木花和李子的香味从外面飘了进来。窗外弥漫着一片黄昏般的淡粉色迷雾。

老木匠跌跌撞撞地爬下床,推开窗户,然后呆立在原地。

原本是积雪覆盖的夜晚的街道,现在开满了五月的苹果花。空气暖融融的,叫人忘记方才这还是凛冽的冬日。木匠想要伸手揉揉眼睛,却发现眼前出现了一对漆黑的羽翼。

……他变成了一只燕子。

这下他可是吃惊不小,几乎快要翻下窗去。然而宽大的翅膀托住了他。乘着湿润而芬芳的气流,木匠朝广场中央飞去。阳光此刻充满了整个天空,连地面也被镀上了一片辉煌的金色。

在那里,他看见树精坐在教堂的塔顶,长长的青绿色袍子垂在屋檐上。他神色倨傲地俯瞰着整座小镇,就像是一位夏天的王子。

“你来了。”他对燕子点点头――于是老木匠明白了,他现在是在那只鸟儿的身体里。他顺从地飞过去,停在他的肩膀上。满鼻子都是淡淡的花香。

“我开花了。”年轻的树精突然羞赧地微笑起来。这是木匠从来没有见过的神色啊。

风从南方吹来,他们静静地坐在五月的阳光下。老木匠忽然想知道,这是树精的哪一段记忆呢?

“看。”

树精指向身下。两个熟悉得惊人的身影映入他们眼帘。

“是木匠和他的妻子呢。”

老木匠的心脏快要从喉咙里跳出来了。他看见年轻的自己――起码比现在年轻三十岁,穿着最干净、最好的一套衣服,他们要去做礼拜。他的新婚妻子跟在他身旁,圆圆的脸,柔软的金发,眼睛是淡紫色的,犹如散发着香气的紫藤花。

她看上去真年轻啊,脸上一条皱纹也没有,然而那双花朵一样的眼睛,从过去到现在一直没有变过。

他飞了下去,一个转弯,翅膀尖儿轻轻拍打了女孩子一下。他的妻子愣住了,然后对这只陌生的鸟儿微微一笑。

一如他们初次见面。

老木匠睁开眼,很久之后才意识到自己是在做梦。他翻身起床,清晨的阳光透过墨绿的窗帘,朦胧地映在屋里,那只风向标依旧静静地立在壁炉上,无辜得像是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他呆坐了一会儿,然后下床,去厨房倒水。

妻子的照片立在桌子上,在清晨的阳光里微笑。照这张照片的时候她已经有皱纹了,头发泛起了斑斑银丝,也不像年轻时那样化妆了,可那微笑,和梦里年轻时候的她,一模一样。

他揩了揩上面的灰尘,接着,揩起了眼睛。

十二个木偶被锁进了教堂的顶楼,预备在新年再演一场。这让老木匠稍微感到有点孤单。

白昼越来越短,像一个转瞬即逝的盹儿。大雪封路,寒风呼号,北方原野上空最司空见惯的湿冷气旋席卷大地。道路泥泞而滑腻。每年有两个月,小镇的这些店铺会因为冬季的残酷天气而关门停业。木匠的小屋也不例外。低温让人束手束脚,并且无事可干。十二月里,他把墙缝的破洞都堵住了,这样冷风就不会灌进来;他还把最喜欢的小说看了两遍,准备在下一个阴雨绵绵的季度里看第三遍。

老木匠在这个冬季温习了所有感伤的过往,而温暖的梦不是每晚都降临的。他看见了树精记忆中的过去的自己,有时候妻子陪在身边,有时候只是没有人物的晴天白日。每一个温暖的梦境都让他在清醒时更加痛恨寒冷的冬季。他发现自己已经舍不得离开这只风向标了。它拥有那么神奇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让独居的生活不再那么可怕。

如果有一天,树精来要回风向标了……他摇摇头,努力不去想孤零零的日子会怎么样。也许树精忘了呢……不管怎样,能做梦,总是好的。那么就做一个算一个吧。

有一次他梦见怒涛汹涌,乌云密布,一个灰蒙蒙的梦。他发现自己伸展羽翼在黑色的海面上飞翔,浪花溅起飞沫,拍打在礁石上,震耳欲聋的回声从海平面的尽头升起。在他周围,大群白色的候鸟正在列队飞翔。

“你们见过燕子吗?就是那只,在接骨木上筑巢的燕子!”他喊道。

“死了!死了!”于是整个天空都回荡着信天翁的声音,“死了!死了!”

“它被人捉走了!”一只鸟这么唱着。接下去是一片叽叽喳喳的齐声合唱,老木匠没有听清楚。因为整个梦境开始灌进铅蓝色的海水,他被迫坠落,金色的阳光透过厚厚云层反复折射,使这一切充满诗的端庄和华丽。

醒来的时候窗外一如既往的阴沉,老木匠躺在床上,一动不动。

怎么办呢,那只鸟儿已经死了啊。可是树精还不知道。

他觉得很难受。

年轻人带着一身的绿芽气味出现在木匠铺子里的时候,老木匠一时间没有认出来。

“风向标已经可以挂起来了,是吗?”

老木匠感到胃一下子紧缩起来。可我还没有和梅告别啊。昨天他刚刚梦到他们在一起做草莓果酱。妻子穿着亚麻布的裙子,他记得,她最喜欢这条白色的裙子,总是舍不得穿。

树精比起夏天见面的时候又瘦了不少。冬眠嘛,总是要掉肉的。今年的新芽在枝头绽放,气温离回暖还有段日子,不过已经不那么冷了。

“我在树里睡着,做一个冬天的梦。”木匠看着他的眼睛,想起最后一次告别的时候他说的话。

――啊啊,请让我自私一回吧。

老木匠决定撒谎。

“还差一点。”他说,“有两块玻璃没拼对地方,还有,眼睛得换一换,覆盆子都干了……明天再给你挂上,好吗?”

――让我最后再对她说一次再见吧。

“是这样啊。”

树精露出了失望的表情,但还是点点头。木匠知道自己成功了……晚一天或者早一天挂上去已经变得没有什么区别。而对他来讲,那个上一场梦的影子,他还没有告别。那不是在现实中就能完成的事情。

“其实有没有风向标也不是那么重要了。”树精突然说道。木匠抬起头。他是知道燕子的事了吗?

“至少整整一个冬天,我都做着,夏天的梦。”他的浅蓝色眼睛在阳光下,像海水一样散发着沉郁的光。

那天晚上老木匠毫无睡意。他没有梦见妻子――接近午夜的时候明亮的焰火降临了他的小屋。十二个木偶手拉手从壁炉里跳出来,它们唱着去年新年的歌,戴着亮晶晶的发饰,每一个都长着同一张紫丁香花一样的脸。

木匠听见音乐从风向标的嘴里唱出来,从屋子的地板上升起。木偶们转着圈,跳着整整齐齐的踢踏舞。梅在它们中央,显得容光焕发,精神抖擞。她的影子落在墙上,在炉火的照映下越拉越长,越变越大。一股甜甜的、树枝腐朽的气味飘散其中。

“阿乔。”

木偶的影子突然开口说道。老木匠瞪着熏黑的墙,说不出一句话。

――啊,他多久没有听到这个声音了呢?多久没有被这样叫了呢?

只见那道影子像是具有生命一般,轻轻一挣,便从墙上落下,朝他走来。每前进一步,深浓的黑暗便加深一些。他看不见光了,可影子的呼吸慢慢萦绕上来。

“我也想你。”她拉住他的手。梅的手掌柔软得像云朵,老木匠觉得自己正在被黑暗包围,可他一点都不在乎。

“真好……”

他拥抱着妻子的影子,说不出一句话。

然而影子一动不动。

“……再陪我一会儿,好吗?”他恳求道。

妻子蹲下来抚摸他的脸颊。“别哭呀……”她说着,不停地吻着他的鼻尖,“我也想你,我也想你……”

木匠的眼泪滚落下来。

“可是,我得走了……你要好好的才行啊……”

他从梦中惊醒,眼前一片耀眼的火光――他以为他的梦境烧起来了――而事实也正是如此。滚滚黑烟不断地从窗子里飘进来,四周响起一片乱糟糟的叫喊。木匠光着脚跑出去了。出大事了,广场起火了,整条大街被明亮的火光笼罩,天空被映得通红,半个镇子的人都跑出来看热闹了。

他跌跌撞撞跑到广场,才发现火焰来自那座尖顶的木头教堂,每一扇窗子里都正在不断地喷出浓烟,远远望去像一条发怒的龙。消防警察们试图搭起水桥接近它,但却徒劳无功。伴随着“咔嗒”一声巨响,教堂门口的那棵老接骨木树倒下了,随即蹿起二十多尺高的火焰。人群里发出惊呼。

木匠远远站着,从脚趾到头发都被滚水般的热浪吹拂着。他的眼睛被烟熏得只想流泪。“那十二个木偶烧起来了。”他听见邻居的胖女人对另一个人这么说,脑海里却是一片空白。树精呢,树精在哪里呢?

突然间一群红色的鸟出现在漆黑的夜空下。那是来自倒在火海里的接骨木,它的每一寸树干上都冒出了火苗,树身开始、移动,裂解成一只一只火鸟,它们像烧红的煤块那样哔剥作响。炙热的气流卷过烧焦蜷曲的树叶,引起一片低沉的叹息。在宏大而模糊的风的低吟声中,红色的鸟群如同一朵巨大的火烧云,朝着天际开始迁徙。

啊啊,他终于去找他的鸟儿了。

木匠失神落魄地站在人潮涌动的大街上,时钟停摆了,有人关掉了声音,周围的喧嚣被吞没了所有动静。仿佛过了一个世纪之后,他慢慢往回走。

他回到大门敞开的自己的屋子,从壁炉架上抱起那个已经没有了主人的风向标,然后回到广场。燕子望着他,覆盆子的眼睛里满含着月光般皎洁的神色。

“你也一起去吧。”

他说着,高高扬起手,于是接骨木做的鸟儿飞了出去,滑翔一般落进了火海,很快被吞噬得看不见了。

木工匠人精神范文4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些大国工匠给我们以财富,这就是要深植“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观念,继承中国源远流长的工匠精神、精湛手艺,让“中国制造”、“中国创造”释放出更为夺目的光彩。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工匠精神心得体会范文,感谢您的欣赏。

学习工匠精神心得体会范文1有一种精神,叫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更加完美的一种精神。

在我的家乡泉州的丰泽广场上有一座“鲤鱼化龙”的石刻球体城雕。整个球体由一百二十一块花岗石榫接拼成。上面雕刻了五条腾飞盘绕的蛟龙、三条正在演化的龙首鲤鱼和十一条跳跃波涛的鲤鱼,每一个细节都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鲤鱼化龙”因此得名。

妈妈告诉我,这尊“鲤鱼化龙”的雕塑作品是我校杰出校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卢思立的作品。一听是我所在学校的校友的杰作,我顿时兴奋起来,心中油然生起对卢思立校友的敬仰之情。

我通过“百度”认识了这位杰出的校友。卢思立大师从事木雕设计和制作50多年,他留给人的印象非常朴实,但每一张记录他创作时的照片都让人感受到他平时工作的那种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勇于实践、敢于探索的精神。

你瞧,他在雕刻创作时那专注的神情,那是艺术大师用心在与作品交流对话。欣赏着卢大师一件又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作品,我深深地为他高超的绝活所折服。这一定必须是有着对木刻多么深厚的炽热感情,以及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才能造出如此有灵感有创意的作品啊!

妈妈告诉我,我们学校有许多像卢思立大师这样优秀的校友,如有世界体操冠军蔡焕宗,有上海复旦大学首席教授苏东水,有将中国艺术瑰宝木偶艺术传到世界各国的泉州市木偶剧团团长王景贤等等。

这些校友在各行各业的岗位上,以一种热爱与创造性劳动推动了家乡的建设、祖国的发展。妈妈给我讲了一个又一个杰出校友的故事,包括我们学校的创建发展之路和取得的辉煌成绩,我深深地被感动着。从故事中,我理解了什么是劳动之美、创造之美,那就是在劳动中创造美丽,在劳动中实现价值,在劳动中成就梦想!

妈妈告诉我,工匠精神是时代进步所需要的精神,是一代又一代人所必须传承、发扬的优良传统!我想,那就是从我们少年儿童开始,就必须学习工匠精神,并且把这种工匠精神带到学习中,积极上进、刻苦努力……

学习工匠精神心得体会范文2工匠,早先是指从事手工活动的群体。为工匠者,必静其心,细其意,专于行,略于身外,乃成事业也。如今,工匠早已不局限于手工业群体,他们散布于各行各业,但他们身上,无不散发着浓厚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专注,是细心,是认真。更是一种忽略身外事物而把工作求精求秒的精神。正如钳工高级技师宁展允,手工研磨精度极高,结构复杂的零件,十年如一日,从未出现任何差错。亦或是十万丝中挑一的四川蜀锦,美轮美奂令人叹浑然天成。没有十几位匠人共同“发扬蜀锦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的精神,蜀锦这般美妙复杂的技艺恐怕早不流传于世。这一刻,他们不再是身怀绝技的伟大技师,他们只是文化的工匠。

工匠精神是自古传承的。“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鬓脚兵法修列……”纵然他们面对人生种种绝难却没有消沉坠落。他们只是心怀孤愤,倾全部心血于作品。一代宗师,功成名就,而已矣。工匠精神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之一,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生不息,昌盛繁荣的精神根基。守住工匠精神,守住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守住人民的精神纽带和精神根基,守住一代文明古国!

守住工匠精神,首先要“定平内外之分。”就是无论身外发生什么困难阻碍,都不能放弃工匠传统,坚持,恒久。毕加索生前未名,没有金钱,没有爱情的日子几乎贯穿了他的一生。穷愁潦倒,极度困难之境,他没有放弃作画,他以自己作鲜血,尽情挥洒在镀着光辉的画布上,他的坚持与努力,如向日葵一般明亮和倔强,终于照亮了欧洲花坛成为至今难以企及的现代派明星。正如他所说的“我无穷的`作画,是在追求无穷的美。”他以画作,充分展现了典型的坚持的工匠精神。守住工匠精神,其次要静心,专注做事。絮絮松烟雾,经过静心的,专注的工匠锤炼研磨,终成一代墨宝。乌亮的是墨汁,更是不朽的工匠精神。

静下心来,克服外物喧嚣,专注的,仔细的做好工职工作,也可谓“工匠”。当今时代的喧闹沉浮之中,太需要如此一种沉静的“工匠精神”了,做一个工匠,就如同在繁华红尘中做一颗最自然质朴的大树,扎根于地,顶立于天,默然生长,把中华民族精神发扬光大。

学习工匠精神心得体会范文3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庖丁之语,解答了自己解牛何以神乎其技,道出了一个工匠追求技艺的价值所在。从历史的维度来看,工匠是现代社会之前的一个群体,他们的工作和劳动,主要依靠手工完成。工业革命之后,机器化大生产代替了手工作坊的生产,工匠逐渐受到了冷落。然而,在机器化大生产的时代,更注重产品的精度和品质,更需要工匠精神。

给火箭焊心脏的高凤林,在35年里焊接的发动机将130多枚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送上太空;潜水器装配首席钳工顾秋亮,组装的我国首个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观察窗密封级别达到头发丝的50分之一;80后海上液化天然气超级冷冻运输船焊接高级技师张冬伟,4个小时连续不断在薄如纸片的殷瓦钢上焊接,没有一个漏点。科学家钱学森曾说过,在飞船发射的整个过程中,电焊工比自己重要的多。因为一个小小焊点的脱落,都可能是一场巨大灾难的开始。苹果如今风靡世界,除了得益于创意、创新外,与乔布斯等人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休戚相关。

然而,在儒家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理念下,读圣贤书才是正途,当工匠不能出人头地。这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而今天的情况也并不乐观,人们趋之若鹜的是当官、做老板、成为大明星,热衷于创新创业。另外,在中国教育机构中,依然在崇尚所谓精英教育,似乎唯有培养能干一番轰轰烈烈大事业的人才算是成功教育。当下中国对工匠以及工匠精神的理解,从知识精英阶层到普通百姓,都缺乏客观公正的认识。

当前,中国正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培育工匠精神迫在眉睫。学校要大力加强实践教育,让心灵手巧成为衡量人才的标准,尤其在职业教育与应用技术教育中要予以体现。企业要有奖励工匠的体制机制,技艺精湛的工匠,应该在企业内部受到应有的重视,多注重从政策上对工匠倾斜。工匠和简单从事体力劳动的群体不同,他们的劳动中闪耀着智慧的灵光,具有创造性和开拓性,社会各方对他们理应有足够的予人文关怀。

不管是工业4.0,还是中国制造2025,都提出了雄心勃勃的愿景,再加上最近热得烫手的互联网+概念,也为制造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我们迫切需要的创客理念和工匠精神齐头并进,让工匠精神成为时代共识,来引领中国成为创新者的国度。

学习工匠精神心得体会范文4在追求短平快的今天,我们更要拥有工匠精神,拥有它,相信未来,我们将会走得更平坦。

工匠精神,是对于完美的不懈追求。有多少人体验过,因为一个铁蹄,一个渺小的标点符号,一根小小的签字笔,就不幸因此亡国,就仔细思考了一天,连至交好友的到来也丝毫不觉,就去调查,一个个的数据小心排列,计算每个礼拜最多可能用多少根。在许多人们的眼中,工匠精神,更像是一种吹毛求眦,但事实上,正是这种精神,造就了多少人的伟业,影响了多少人,如瑞典的手表,德国的制造业,日本的丰田汽车。也许有人会对此不懈一顾,念叨着所谓的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却不知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是的,正是因为小节的一点点的,如沙般的聚集,才造就了平地而起的万丈高楼。细节,是工匠精神的四肢。

如果说细节,是工匠精神的四肢,那么,创新,就是工匠精神的心脏。

工匠精神,是对于创新的不断努力。多少人体验过,为了一个知识,一个问题,一次小小的知识上的突破,就拼尽全力,只为明白,就注足思考,草稿遍桌,就欣喜若狂,哈哈大笑。在许多人的眼中,工匠精神,更像是一种学者的怪癖。但事实上,正是这种精神,影响了多少人的世界,造就了多少人的伟业,如爱因斯坦,爱迪生。是的,创新,是工匠精神的灵魂。

工匠精神,它如同辰星,高悬无垠,影响的人,数不胜数。所以,我们更应该去继承,去弘扬。

工匠精神,其实就是由细节和创新糅合的产物,它活在我们的心中。有人倡导去国外,学习他们的管理方法,凭此来继承工匠精神。但其实,这种行为是错误的。

工匠精神更像是一种对于职业本身的要求,是一种追求完美,追求创新的责任感,它活在每一个人的心里。要学习的不是国外的管理方法也不是什么神秘的知识,它就在人们的心中,我们要做的是叩问自己,是否可以时时刻刻的保持这种不断追求完美,追求创新的精神,凭此去完成每一件事,并且热爱它,是的,工匠精神不是管理方法,不是一种工具,不是一种神秘的知识。它是一种心态,一种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态度,它是工匠精神的灵魂。

细节是工匠精神的四肢,创新是工匠精神的心脏,而态度则是工匠精神的灵魂。是的,态度,将引领细节,创新,去做每一件事,师说由云: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让我们从小事作起,从细小的每一件事情开始,一点点的积淀。

将来回首时,看到的将是彩虹。

学习工匠精神心得体会范文5梦的背后,是一张保护网大国工匠,匠心筑梦。但梦的背后,有太多辛酸,有太多不为人知的血与泪。一个人太渺小,生活能轻而易举地将他击倒,一个工匠形单影只,聚不起社会的力量,中国制造跟不上工业4.0的步子,大国工匠梦的背后,工匠精神的背后,需要我们用网来保护。

墨子·尚贤中语云:“古之圣王为政,列德而尚贤。国之贤者,髙与之爵,厚与之禄,重之以令。”是也,工匠亦然,倘若以全社会之力而形成一张梦的保护网,梦不会碎。

髙与之爵。德国有许多蓝领工人却是比白领经理更令人尊敬的存在,他们靠自己的`劳动和技术为生,虽是工人却也体面得像个绅士。这是社会给予他们的肯定给予他们那双劳动后布满老茧的手以崇高的敬意。

大国工匠,需要这样一张来自社会的保护网,不受人白眼,深爱着自己的职业。

厚与之禄。梦也是需要金钱为代价的,当商人等不及一个个精细打磨的手工瓷器,市场上流动的就只能是统一形态的碗和盆。何不多给工匠们一些时间,一些支持助他们圆梦?他们圆梦的时候,中国才能真正走入工业4.0,这张金钱锻造的网,少不了。

木工匠人精神范文5

关键词: 工匠精神 职业教育 人文价值

工匠是我国传统技术人员的总称,在古代被称为“百工”。工匠精神是手工业者在制造与生产的过程中形成的道德标准、精神品质与工作态度。我国的物质文明在先秦时期已经非常发达,技术文明的发达程度在《考工记》、《天工开物》、《齐民要术》等古籍中均有详细的记载。但是由于历史及社会制度变迁等因素,中国的制造业技术在随后的几百年中逐步落后于西方国家。因此,对中国传统工匠精神的人文价值的探讨,对于我国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以善为美:中国传统工匠精神的价值理想

自人类社会形成以来,物质文明的发展最初是为了满足人类族群后代的繁衍要求。最早在氏族社会,我国就有以姓氏命名的从事专门职业的人群,如筑氏(建筑)、屠(屠宰)、甄氏(陶器)、钟氏(铸钟)、弈氏(制棋)、韦氏(皮匠)等。这些手工业者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与氏族发展、繁衍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先秦时期,孔子创立了儒家学说,中国社会由此开始了“崇德尚贤”的圣人文化,祭祀的祖先、圣人无不以品德高尚而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中国传统社会中原始教化的道德特征的精神走向逐步形成,传统文化的“崇德”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人文精神的核心价值,传统工匠精神的价值追求由此而萌生。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是一种“善”与“美”的文化。“善”是“善人”的文化,即有利于人的生存与发展的文化,其体现的是一种人本主义的道德观。在封建王朝中,孔子的儒家学说广为盛行,“善”被诠释成为人处世的标准,“止于至善”是儒家所奉行的行为准则。道德品行的高尚是“为善”的基础,也是其精神实质。我国传统工匠艺人的实践活动最根本的是道德实践,最高的艺术作品必须以“至善”为前提,从而形成“以善为美”的崇高的价值追求。

二、正德厚生:中国传统工匠精神所内化的职业要求

先秦典籍《左传・文公七年》记载:“六府三事,谓之九功。水、火、金、木、土、谷,谓之六府。正德、利用、厚生,谓之三事。义而行之,谓之德礼。”“六府”范畴涵盖人类技术活动的所有方面。而“正德、利用、厚生”三事则阐述了在实践技术活动中的道德要求,是工匠技术师徒制教育方式所沿袭下来的教育方法。“正德”居于三事之首,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标准的重要性;“利用”指的是技术活动的实用性;“厚生”指的是人类的生产活动要满足利国利民的要求。“正德厚生”是工匠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道德价值标准上内化而成的职业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执著坚定”的职业取向

在我国先秦时期,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其学派主张“仁爱兼利”的思想,墨者多以从事技术工作的人员为主,重视实践与技术生产的实用性。墨子提出“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指出坚定志向是成功的关键,只有拥有坚定意志的人,其智慧才能得到充分发掘,否则即使有超人的智慧,也难以有所作为。然而,意志品德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历长期的实践活动,通过不断的意志锻炼才能逐步加强,从而形成稳定的、坚强的意志品质。墨家注重躬行实践,注重在行为活动中道德品质的锻造,他提出,“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修身》),强调“身体力行”,指出学习是为了用于指导个人的实践行动,学以致用、以行为为本是墨家所极力主张的。墨家倡导教育者应主动行教育之事,以教人为己任。所谓“行说人者,其功善亦多,何故不行说人也?”就是这个意思。除此之外,墨家提倡创新,认为对于传统的技术文明要善以继承,并在其基础上挖掘出更多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新的技术,更好地为社会生产服务。“吾以为古之善者则述之,今之善者则作之,欲善之益多也”(《墨子・耕柱》)。墨家的积极思考求变创新的意识是工匠职业精神的显著表现。

2.“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

勤学苦练、精益求精是中国传统工匠精神的职业态度的体现。《诗经・卫风・淇奥》载:“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原意是形容工匠艺人在打磨、雕刻玉石、骨头用来制器时认真细致的工作过程,后用来比喻圣人、君子修德的过程。工匠通过日常工作中的勤学苦练,逐步形成“精益求精”的高尚的职业态度,同时在精神上锻造出属于这个职业所特有的坚强的意志品质。他们严谨的职业伦理规范,在古籍中也有详细的记载。《考工记》是我国目前所见的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其中记载了制造的器物的总体技术要求、标准尺寸等。比如车辆的制造,需要哪些工种的协作,《考工记》从车的规格要求、材料选用、每个零部件的制造工艺,到成品车的检验与使用,皆记述详细。中国古代技术文明始于秦汉时期,当时的手工制造业发展迅猛,为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中国的传统手工业技术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认可,手工业产品远销世界各国,慕名而来的购买和学习中国传统手工业技术的人群,络绎不绝。唐宋时期,制茶、印染、织造、制酒、桥梁等手工业技术已远超世界平均水平,先后诞生了如《陶记》、《木经》、《营造法式》等说工业技术文献。此外,手工业生产的制度规范也逐步建立起来,开始实行“物勒工名”的管理制度,同时还制定了《均工》、《工律》、《工人程》、《效律》等一系列法律与管理档案。工匠的技术规范非常严格,为保证产品的生产质量,考核要求也十分严苛。因此,工匠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不仅仅造就了举世瞩目的技术辉煌,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更是其职业行为得以延续的根本。

三、行知一体:中国传统工匠精神的职业伦理规范

中国自国以来就有礼仪之邦之称,在传统文化与社会生活中,道德修养的标准是行事的准则也是做人的最高标准。中国传统工匠的职业伦理规范是建立在道德价值观之上的,与儒家伦理道德相通。在生产技术发展中,大概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具备比较明确的伦理道德规范,“行知一体”是其典型的特征,即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统一。在社会生产实践中长期居正统地位的儒家技术规范,侧重点在于技术生产价值及产生的社会效应。儒家在技术活动中强调“六府三事”,“水、火、金、木、土、谷”谓之六府,指的是当时社会生活所需的基本技术活动,“正德、利用、厚生”谓之三事,指的是个人的道德修为与社会发展的统一,既有利于百姓与社稷,又具备道德教化的功能。儒家学说所不齿的“奇技淫巧”,指的是迷惑人心,乱人心智的技术与技术产品,是受到社会所鄙视的手工技艺。这类生产活动在我国各个朝代都有具体指向,对于此类活动的鄙视与抨击,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工匠精神的道德标准,对于不正当的技术行为也起到了有效的遏制作用。中国传统工匠伦理的墨家技术规范,则侧重于技术的社会实用性及产品的社会价值。墨家学派主张“兼利天下”,“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如在《墨子・鲁问》中写道,公输班刻削竹木做了一个喜鹊,做成后让它飞翔,竟三天不落。公输班认为自己最巧。墨子对公输班说:你做喜鹊,不如我做辖木。我一会儿就刻削完三寸的木料,把它安在车上,就能载五十石的重量。因此,对人有利是谓巧,对人不利是谓拙。墨子的主张直接规范了工匠艺人的品行,强调在技术工作中实用性是其设计的根本,一切有利于人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的设计与技术才是值得推崇与大力发展的技术。春秋战国之后,在中国传统技术制造业逐步形成了具体而稳定的职业伦理规范,即要求技术技艺的应用必须做到有利于国家和人自身的发展,从而延伸出工匠艺人勤学苦练、精益求精、吃苦耐劳、匀讨粗等高尚的道德品质与职业情操。后来不论官匠还是民匠大都以师徒制传授技艺,生产技术与道德文化一并被传承下去。《宋史・职官制》记载了严格的官匠训练制度,“庀其工徒(治理工匠师徒),察其程课、作止劳逸及寒暑早晚之节(考察工作程序、时间、劳动强度),视将作匠法(按照对工匠的基本要求),物勒工名(在产品上刻工匠的名字),以法式(法规)察其良窳(好坏)”。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工匠职业伦理基本上是儒家伦理准则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化。它在强化工匠职业道德、品德情操、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德行高尚的技术大师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厚德载物”、“兼利天下”传统观念下产生的职业伦理规范,强调以民为本、以人的发展及社会的发展为根本目的,最终,中国传统职业伦理中“行知一体”的要求被人们世代沿用,深入人心。

中国传统工匠精神是一种“道德之上的人文精神”,通过道德教化及日常的实践活动,培养和提升人的道德修养,最终达到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目的。中国传统文化对工匠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它就像血液一样,渗入中国职业教育的脉络中,影响中国近百年来的职业技术行业的发展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中国职业教育传承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工匠精神在“道德精神”的指引下,创造了伟大的古代技术文明,必将指引中国制造走向更辉煌璀璨的明天。

参考文献:

[1]路宝利.中国古代职业教育[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17.

[2]钱穆.民族与文化[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2:151.

[3]汤一介.论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真、善、美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1984:73-83.

[4]徐少锦.中国传统工匠伦理初探[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1(4):14-17.

木工匠人精神范文6

工匠精神有如下内涵:一是匠心。二是专注。三是精益求精。四是卓越的品质。工匠精神跟产品的质量与创新有关。做好的产品,需要发挥工匠精神。在假冒伪劣产品泛滥成灾的地区,更应该把工匠精神奉为圭臬。

内涵之一的匠心。匠心就是讲企业员工要有能工巧匠的心思。做产品不但要精雕细琢,而且还要有心思。例如,古代木匠的祖师爷鲁班,他匠心独具发明过锯子、曲尺、墨斗、云梯等等。“科圣”张衡匠心独具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瑞轮荚、指南车、计里鼓车、独木飞雕等。天才科学家达芬奇匠心独具发明了机关枪、武装坦克车、子母弹、军用降低伞、潜水装、潜水艇、机器人等。匠心不是墨守成规,而是创造性的构思。匠心需要的是独具一格,与众不同。没有匠心,就没有创造力,没有创造力,就没有创新。匠心需要人专心、真心、细心、耐心、恒心、用心、精心、信心、虛心、全心。没有心,就只剩躯壳。没有心,就没有灵魂。没有灵魂的作品与产品,是死物,是难以引起他人共鸣的,是难以让人喜爱的。匠心就是你要全心全意把心思投入产品,投入你的创作中,把产品做成活的。

内涵之二是专注。专注就是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专心致志。专注不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专注是需要你集中所有精力,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专心致志地把一件产品做好,做完美。今天想干这个,明天想干那个,那么什么事情都干不好,更别提做出什么好产品出来。专注不是一分一秒,专注有时需要一年、十年、二十年、五十年,十年如一日地把一件事情做好,把一件产品做完美。专注是集中了时间、集中了精力、集中了资源、集合了智慧做好一件事,做完美一件产品。正因为专注了,所以才能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创造出最好的产品。 内涵之三精益求精。精益求精是好了还不够,还要更好。产品已经让客户满意了,还要在满意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让客户更加满意。精益求精需要人们对产品精雕细琢、精雕细镂。精益求精,是要求自己对产品质量的追求永不知足,永远在改进。永远只认为自己还在路上,离终点还有距离。精益求精是要求人的心态与行为,做得好,还要更加做好。

内涵之四是卓越的品质。为什么要讲工匠精神,因为工匠精神归根结底就是制造最完美的产品,来服务顾客,来超越顾客的预期,让顾客从满意到喜欢,从喜欢到偏爱,从偏爱到至爱。至爱是什么概念?至爱是一种将所爱之物几近神圣化的情感感受,是一种绝对的概念,其他所有已经存在的还是将要存在的爱都要处于其次。至爱比最爱还要高一个等级。客户把你制造的产品当成至爱了,你就真的具有工匠精神了。顾客购买产品,无非是因为:一是产品的功能,二是产品美观,三是产品质量非常好,四是产品让顾客很有面子,五是产品让顾客省钱。而顾客最看重是产品的卓越质量。产品的功能与质量是里子,其它的都是面子。工匠精神要求制造方既要让顾客得到里子,又要让顾客有面子。要让顾客鱼与熊掌都要兼得。有卓越的品质的产品,必能获得卓越的品牌效应。有卓越的品质的产品,必定有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人们在一丝不苟地工作,他们在打造完美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