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工手工雕刻技术范例6篇

木工手工雕刻技术

木工手工雕刻技术范文1

1历史概述

木雕作为雕塑艺术诸多形式中的一种,因它特殊质材及独特的表现形式,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雕刻的历史几乎和人类的历史同样的古老,人类成为高等动物重要的一步是制造工具,但更重要的是创造形象。人类先制造工具,后创造形象,许多世纪中人类用石头或较软材料,如木、骨、角等制造工具供实用,实际上,任何削制的石头、木、角质的工具已是一种雕塑形式的雏形。中国木雕的历史非常悠久,在距今7000余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就有木雕鱼出土,这是我国木雕史上最早的实物。木雕工艺兴起于奴隶社会,成熟于封建社会。当人类历史有了木器业,可以说,也就真正有了木雕工艺,因为木雕主要是装饰木器具的,如建筑中的木结构装饰部件与实用木器具等。早期没有专业的木雕工,雕刻是由木工进行操作。那时的木工在制作木器具的同时,逐步向美的装饰方面发展,譬如一些线型的制作,起初没有线刨,而是用凿子凿出来的。进而由单一的直型线条发展为曲型线条。在掌握了刻线条这一基本的雕刻技艺之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们对美的不断追求和木雕器具的逐渐普及,专业的木雕工匠应运而生。河南信阳战国大墓出土的木雕镇木兽,湖北云梦汉墓出土的彩雕木佣均为我国封建社会早期木雕作品。两宋时期木雕作品较为多见,这时的木雕已采用组织细密的木材为载体进行制作,这就有利于木雕作品的传世。元明时由于海外贸易的急速发展,木材种类有所增加,许多由海外进口的硬质木材,使木雕工艺得到长足发展。明清期间是木雕艺术的一个辉煌时期,涌现出大量有史可考的名家、艺人及其作品,是古代木雕艺术的一个高峰。清末至明国年间由于政府的腐败,国力的衰退,外强的侵略,民不聊生,木雕艺术从此衰落,艺人、名家也只能沦为匠人糊口度日。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民间工艺得到了保护及挖掘,木雕也重新焕发出生命,涌现出一批部级、省级木雕工艺美术大师。他们的作品工艺精湛、秉承传统、立意深远、讴歌时代,体现了大师们立足传统、锐意创新、直抒重获新生的胸怀和报效国家知遇之恩的深情。

2红木雕刻的工艺手法及作品分析

2.1工艺程序

结合当前国内原材料实际情况,笔者在制作作品时更加慎重,这也是对社会的一种负责,把有限的资源利用的更加合理。一件优秀红木雕刻作品的问世,需要以下几个步骤:

(1)设计构思,构思成熟后就开始设计图纸,画好效果图经过反复修改后定稿,再画整体结构图、局部小图以及制作样板等。

(2)定稿出来以后,将经过自然风干或蒸煮等工艺处理过的原材料,根据图纸、样板的需要取料,再进行框架、榫卯结构等工艺流程的加工。

(3)把图纸贴在取好的材料上,然后根据作品需要选择不同的雕刻技法进行雕刻。木雕创作表现形式多样,具体可分锼空雕刻、浮雕、浅雕、立体圆雕、锼空贴花等。①浮雕。浮雕是在古建筑中运用得最广的一种木雕艺术形式,如门窗、厅堂隔扇的裙板、天花板以及梁柱等。浮雕是在木料上将所要表现的图案凸起,与浅雕相反,雕刻技法上属于“阳文”。它的操作原理与篆刻艺术中的“朱文印”相同,所不同的是篆刻是单线条的,而浮雕则要分层次,要表现题材的立体感。从某种程度上讲,要胜于其他任何一种木雕表现形式,尤其深浮雕,能表现复杂而生动的场面,具有诗情画意,引人入胜。②锼空、镂空雕刻。锼空、镂空雕刻在古建筑的木雕装饰中,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锼空雕刻,习惯上又称透雕和镂空雕刻(镂空是用凿子雕凿),是在木板上用钢丝锯条锼刻空洞,并施以平面雕刻的一种工艺技术,一般要经绘图、锼空、凿粗坯、修光、细润等一系列操作工序而成。因为它有比较匀称的空洞,能使人醒目的看到雕刻的图案,视线不受障碍,玲珑剔透,并有强烈的雕刻艺术风格,极富装饰性。我国大多数的古建筑都饰以锼空、镂空雕刻艺术。③立体圆雕。立体圆雕最适宜表现专供欣赏的小件陈设品和大型的具象和抽象的木雕艺术作品。立体圆雕又称圆雕,是木雕艺术中一个突出的表现形式。圆雕分装饰性即“规格型”和独立性即“自然形”两种。④浅雕。浅雕是在木板上雕刻出较浅的简洁明快的线条。在雕刻技法上属于“阳刻”其工艺性质又如篆刻艺术中的“白文印”相同,具有典雅古朴的艺术效果。它具有工具少,操作方便,表现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图案设计不受规格制约等特色。适合于装饰大面积板面,如橱门板、屏风、挂屏、隔堂板、大型室内壁画等。⑤锼空贴花工艺。贴花是一种新型的工艺,属于木雕艺术范畴的装饰工艺。具有代表性的贴花工艺是西式家具上的木雕装饰,被称为“西式花”。方式是图案被雕刻成型以后用粘合剂粘贴在家具上,所以称为贴花。锼空贴花工艺最大的艺术特色是利用锼空这种雕刻技艺。将要表现的装饰题材锼刻出来。这种式样飘洒自如的图案花纹贴到器物上后,有浮雕一样的艺术效果,却不需要浮雕那么大的制作时间与材料,是一种经济实惠、美观大方的装饰工艺。在我国的装饰、装潢工艺中,锼空贴花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主要装饰手法之一。

(4)把雕刻好的作品用不同规格的砂皮及工具打磨出理想的效果,最后进行传统大漆工艺或抛光。在制做的每一个过程中都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把木当作黄金想,力求全面体现雕刻的典雅的外在形式和深厚沉重的文化内涵(见彩图9)。

2.2作品分析

社会的进步,经济文化的发展,带给无数家庭优越的物质和精神享受。和谐社会的形成促使笔者充满激情地创作了《家》这一作品。没料到她的出炉,与当前国家所提出的创建和谐社会这一主题不谋而合。《家》作品采用点睛之笔,以点代面,以一座徽派建筑的门楼,把艺术家内心的表述全盘托出,使人既懂得其深刻的寓意,又遐想无穷。老房子凝聚了太多的感情和岁月痕迹,它本身就是一段历史,当我第一眼看见徽州民居时,那种久别重逢的亲近感油然而生。因为那些古村落,那些粉墙黛瓦和家乡的老房子是那么像,一样的格局,一样的风格,朴实无华,同样拥有岁月的痕迹,而如今在南通这样密集的建筑群已经不多见了。但是,徽州的历史和社会环境所给予它本身的意义和内容却太具有地方特点了。一样地美人靠,在徽州,它深藏于深宅大院,在南通却能沿河面而建;一样的天井,在南通它平和而绵延,在徽州它是那样地高不可攀;一样的宗祠,在徽州,它是让人敬畏而崇高无上的,而南通却显得那么亲切温和。所以,那些看似相同的老房子,却在不同地方向人述说不同的历史。可是,它们又是相互影响、密不可分。在明清时期,大量的徽商聚集于江南一带,附庸风雅,以儒饰贾。在江苏无锡的惠山至今还有当初他们留下的徽商会馆,而且“薛家花园”也是由徽州人建成的,整个宅邸是典型的江南宅院风格,格局却又是徽派建筑的风格,在徽州也是处处能见江南的影子。在深邃的天井里藏着的是缩小的江南园林,在窗格门板上雕刻的是江南的传说戏曲,画卷中描绘的也多是江南的山山水水,更有甚者在徽州唐楼村竟有一排江南骑楼景观,两地民居有如此深厚的渊源,这就是笔者选择徽派民居作为创作题材的动因。安徽民居建筑的工艺特点就是三雕(砖雕、石雕、木雕)。雕刻多以镂雕、透雕、立体圆雕和深浮雕为主。从作品中反应出徽派建筑的基本面貌,为我提供了这样的一个空间。木工中的榫卯对接、房檐下的斗拱构造、门沿上方的剔地浮雕花卉文饰、镂雕人物走兽、门口嬉戏的主体圆雕童子等,众多雕刻技法成熟、严谨、细致入微的表述,使一件作品形神并貌地出现在大家面前。此作品力求给读者以心灵上地冲击力,采用繁简对比地手法,精雕细刻的部分都浓缩在门楼这一范围内,向外延伸的是平整高大不雕文饰的防火墙,给人以无限的张力,似乎感觉到了连绵的建筑,把人带入了联想,这也正是好的艺术品所具备的特征及意境。所以好的艺术家必定是一个胸有成竹的造境大师,能引导读者以视觉及心灵上的享受。画面再一次展开:新春伊始,家家张灯结彩,家门口两个童子正在欢快、忘情地燃放爆竹,门后的影壁墙上一只富贵牡丹纹花瓶映入眼帘,像是为读者道一声平安的祝福。

3红木雕刻的生存现状

(1)原材料的匮乏。随着当前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消费群体的增加,一些不可再生或再生周期很长的珍贵原材料即将消耗殆尽,致使其出产地国家不得不限制开采或零开采,导制了原材料紧张,价格一路上扬,红木类原料更是如此。我国是红木制品的消费大国,红木材料自古就依赖进口,现在随着全世界对温室效应环保问题及物种保护的重视,多数国家已不轻易开采山林、出口珍贵木材。这对红木加工业的影响极其深远,促使红木行业内不得不重新洗牌,一些资金匮乏、技术力量薄弱的作坊或小型企业将被逐个淘汰,红木制作将迎来精品化的时代,只有资金雄厚、制作精益求精的企业和个人,才能成为市场的主流,引领行业队伍。红木雕刻行业以及整个工艺美术行业的制作者,能够客观认真地对待原料问题,因为,在行业中做到不出次品、劣品就是在保护资源,要有精品意识,通过做减法将优美的中国传统木雕文化清晰地展示给大众。

木工手工雕刻技术范文2

所谓“新东阳木雕”,是较之传统的东阳木雕而言的,其新何在?就在于一是观念,二是技法。

黄小明在继承东阳木雕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以其独有的理念,开拓创新,将东阳木雕的观赏性和实用性有机相融,不断地丰富了东阳木雕的创作内容,创新东阳木雕的表现形式,使东阳木雕在全国工艺美术领域脱颖而出。

新――不断更新创作理念,致力木雕创作的求异突破。

地处浙江中部的东阳,是名闻遐迩的“中国木雕之乡”,有着1800多年的历史,文化底蕴十分深厚。东阳木雕以其精湛的雕刻技法和表现手法,名列中国四大木雕之首。

如果停留在继承东阳木雕的传统工艺上,那东阳木雕就不可能突破框框,更谈不上创新与发展。要创新东阳木雕艺术,不仅需要大量的知识和技艺积累,还需要足够的艺术胆识。为此,他从传统工艺中总结东阳木雕的共性,以独特的视角来审视、挖掘、发现、展示东阳木雕的个性。东阳木雕虽是“减字文章”,但“减法”不同,其艺术效果和社会价值也大不相同。东阳木雕只有融入现代风格,结合当今观念,才有生机和活力,才能彰显其生命力。黄小明从艺20多年,在创作理念上一次次地加以提升,不断完善,从而将传统木雕与时代特色融为一体,获得了木雕艺术创作和“新东阳木雕”创办的成功,实现了两者的互补共赢。

新――努力丰富创作内容,力求实现木雕创作的主题多元。

东阳木雕始于唐,到元明,取材广泛,内容较为丰富,山水人物、飞禽走兽、帝王将相、古典文学、神话传说、戏文曲艺等,凡是能上画的,基本上都可以用木雕加以表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现代人生活观念的转变,迫切需要具有时代特色的表现内容。但东阳木雕要在创作内容上获得突破难度很大,要表现当今时尚、现代都市、全新视点,受到很大的制约和束缚。

黄小明爱好学习,不断吸取创作的养份,他从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中获取大量的知识,这就不断地丰富了他的创作内容。与此同时,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四处游历名山大川,足迹遍布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凡是能上镜的,他用相机一一拍下;能用速写记的,则一笔一笔地画下来。到、新疆一游后,他出版了一本《高原行旅》的摄影作品集。这丰富的阅历,极大地开阔了他的视野,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于是,他采用象征、寓意的手法,把一些几何图案、文物造型、传世名画、少数民族、佛教、天主教、基督教等题材引进到东阳木雕创作领域。如他到云南旅游后,一下子被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秀丽的自然风光所吸引,灵感大发,即兴构思了《情归自然》《云南印象》《翠英旭升》《天籁胜境》《春夏秋冬》等作品。回来后,他马上付之创作。雨林蔽天,气根垂悬,群象嬉戏,竹楼掩映,集中表现出了傣族人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悠闲自乐。他从大自然中汲取营养,触发灵感,这种师法自然的方法突破了传统东阳木雕那种按照固定模式、套路、技法陈陈相袭的作法。

黄小明木雕创作内容上的主题多元,不仅体现在其现代题材上,而且展示于与现代画作的渗透之中。国画采用的是一种笔墨方式,而木雕是工艺性极强的艺术,两者之间存在很大差异。黄小明则寻求国画的表现性和木雕的工艺性,即在木雕雕刻中大胆地运用夸张、简繁、疏密等绘画语言,终于成功地将著名画家宋浩霖的国画《九龙图》创作成大型木雕壁挂,并~一举获得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精品博览会银奖。诸如此类的创作,丰富了东阳木雕的内容,表现范围也变得更为广阔。

新――综合运用雕刻技法,多载体展示东阳木雕特色,表现形式达到新的高度。

首先,突破传统的雕刻手法,讲究点与线的完美结合。数百年来,东阳木雕艺人在长期的雕刻生涯中,巧妙地运用圆雕、浮雕、深雕、浅雕、镂空雕等众多雕刻技法,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作工艺。但一味地继承传统雕法,就无法超越自我。因此,黄小明在雕刻技法点与线的结合上下了番苦功夫。他将十多种富有变化的雕刻技法加以综合运用,尽量做到虚实结合,使粗细、强弱、大小、高低、深浅等的对比更为明显,把缜密的构思、丰富的想象和总体布局的设计能力,一一体现在每件作品上。这使得传统的东阳雕刻技艺得以长足发展。

其次,将观赏性与实用性有机结合,使室内装饰成为重要的展示载体。注重观赏性与实用性的有机结合是东阳木雕区别于其他木雕的根本所在。在以往,东阳木雕大多应用于建筑构配件和花床、厨柜等家具装饰。随着时代的大步向前,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实用性与木雕装饰更需要和谐而有机地统一。随着对木雕艺术的深入研究,木雕艺术可以脱离于它的使用性,而成为纯审美需求的艺术作品。为此,黄小明和他的“新东阳木雕”,不断吸收古代艺术、西方艺术、现代艺术流派,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往北京饭店、昆明翠湖宾馆、杭州雷峰塔、江苏宜兴绿漪园大酒店、宁波海远集团等的室内装饰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既富有民族传统情结,又具有现代人文气息,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第三,大胆尝试,独创木雕速写新风格。东阳木雕长期存在作品拼接后开裂的难题,这是因为,一方面木雕作品的面积较大,不可能用整块的木头加以雕刻,需要多块木头拼接而成;另一方面,如果作品安装在北方,气候干燥,时间一长,就会明显收缩,故整体效果不尽人意。为此,不少木雕艺人在这方面作了大量尝试,均收效不大。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东阳木雕艺人们,早在五年前就大胆创新,尝试着把浅浮雕、深浮雕、镂空雕、半圆雕、圆雕等多种技法加以综合运用,少则两层,最多的达七层。他们在创作大型木雕屏风《香山九老图》时,就开始尝试分块雕刻,并留有一定的收缩空间。雕刻完毕后,再根据总体设计的,把它们安装于同一个平面,讲究色彩与内容的和谐与融洽,富有韵律与节奏,从而形成了由近及远、由高到低的多层次画面,达到了典雅庄重、古朴大方的艺术效果。这种叠雕表现手法一问世,就得到众多行家的赞赏和广泛运用。

木工手工雕刻技术范文3

河北涞水,红木手工雕刻堪称一绝,素有北方红木雕刻之乡之美名。

涞水红木雕刻家具,造型古朴典雅,雕刻精致,形象逼真,打磨光滑,有独特的地方风格。红木雕刻家具选用名贵的酸枝、花梨为材料,以手工雕刻为主,采用通雕、浮雕等技艺,制作成各款欣赏与实用相结合的东方厅堂套装家具、博古柜、书架、炕几、台凳、花几等工艺产品。纯手工雕刻的图案多以云龙、彩凤、麒麟、古狮等为题材,造型独特,栩栩如生。

郑长涛,1983年7月16日出生在东文山乡西长堤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98年,年仅15岁的郑长涛师从当地著名红木手工雕刻大师,学习“京作”(从古代宫廷传出,要求最严格,作品也大气)红木雕刻,主攻宫廷传统手工雕刻。从打磨砂纸等基础开始,他一学就是七年。师傅的严格要求,自己严谨细腻又敢于创新的性格,逐渐形成了自己“入刀准确,线条流畅,刀工细腻”的雕刻风格。2005年,郑长涛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件成功作品:手工笔筒。这支笔筒,构图严,刀工细,堪称上品。

欣赏郑长涛雕刻的红木古典家具,也是一种享受。他的作品,一点,一线,一刀,绝不马虎。整件作品无论大件还是小件,形如流水,美轮美奂。

2008年春,25岁的郑长涛受聘于北京几家老牌大型生产企业,负责雕刻技术。2009年,在江苏一家高档礼品生产公司跟随陈洪生大师,学习 “苏作”,深受南方细腻的雕工影响。2010年8月,他回到家乡涞水,开始筹备自己的红木事业。10月19日,“涛艺居红木家具礼品”加工生产基地在涞水县城北环红木一条街正式开业。除了自产自销外,主要承揽来料加工业务。

“涛艺居”秉承了郑长涛严谨诚信的为人原则,从开业至今,得到了各界朋友的关注与支持。

“做事业,就是做人;卖产品,是在弘扬自己的人格。”这是郑经理的座右铭,也是 “涛艺居”的经营理念。

“手工雕刻红木,费料费工费神。制作一个云龙大屏风,从开料、烤料、木工设计制作、雕刻设计制作,十个人需要纯手工雕刻一年多的时间;雕刻制作一个驱邪避福麒麟床,需要五个人手工雕刻六个月。成本虽然高,但收藏价值也高,增值潜力也最大。”郑经理对记者说。

原来机雕技术现在已经在多数红木企业中运用,确实在生产时间和效率上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机器雕刻始终未能解决艺术性的问题,做出来的作品僵直、机械,缺乏生气和美感。而手工雕刻贯注的是雕刻师傅的全部心神,精力集中,心意凝聚,每一刀、每一笔都是浑然天成地将心中的构图、走刀、立意涌现出来。手工雕刻的作品,特别是工艺精湛的大师作品,线条柔腻,立体感强,浮凸错落有致,明暗相映,虚实相生,在灯光映托下,画面人物、花果、山石层次分明,呼之欲出,传神灵动,生气勃然。

当然,由于手工雕刻费时耗力,在现在讲求速度的社会,似乎显得格格不入,不合时宜,但郑长涛却一直坚持着手工雕刻的工艺。他始终认为,真正喜欢红木家具的人,是有一定的审美能力的,对这些机雕作品的家具也是避而远之的。一件以酸枝木为主要用材的家具,必须配合手工雕刻的工艺,方能让这件红木家具的价值得以体现。相反,如果红木家具上的雕刻是机雕作品,则会破坏整件家具的美感,价值也因此降低,实际上是浪费了大红酸枝这样的珍贵木材。

“我不会选择机雕这种路,我会一直坚持手工雕刻的宗旨,做好每一件家具,让红木家具与雕刻艺术共享荣光。”郑经理指着自己纯手工雕刻的两排红酸枝笔筒对记者说。

木工手工雕刻技术范文4

[论文摘要]剑川木雕应用于建筑、家具、工艺品等诸多领域,其传承与发展对保护文化、改善生活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剑川木雕现状的考察与研究,阐述分不清川木雕的历史、应用范围、创作题材、创作过程等。剑川木雕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浓郁的民族风格,其题材广泛,造型优美,形象生动逼真,构图严谨统一,工艺精美细腻。

我们知道,木雕是形体雕刻的艺术,木头的体积就是木雕雕刻的语言。因此,木雕作品的内涵和情趣是意念的产物,就是作品技巧形式上的处理,并且通过不同的创作表现形式来形成自己独特有的艺术魅力。对于剑川木雕的创作来讲,要做到疏与密、轻与重、动与静的交替变化,同时还要保证形体上的完美,并能体现作者所达的精神内涵。剑川木雕工匠们在雕刻时应做到繁而不乱、简而不空、密而不乱、疏而有致,并使其穿插变化,才能独具魅力。对于剑川木雕而言,其创作表现形式是指木雕作品是如何被创造出来及如何来表示的。剑川木雕的创作表现形式主要是从其应用范围、创作题材、艺术语言、创作过程、造型等几方面来表达的。

一、剑川木雕的历史简况

剑川木雕起源于大唐天宝、贞元之际,即公元8世纪。当时强大的南诏政权,从四川、贵州掳来(或招聘)工匠大规模地建筑宫殿、城楼。土著白族工匠受到先进汉文化的影响。遂使白族木工成为地区性的首要职业,剑川还成了“木雕之乡”,“剑川木匠到处有”。据清朝张泓《滇南新语》中说:“剑川硗瘠,食众生寡,民俱世业木工;滇之七十余州,县及邻滇之黔、川等省,善规矩斧凿者,随地皆剑民也。”为了谋生,促使“长于技艺”。在长期的精雕细刻中,雕出了高超的木雕技艺术,涌现出了一批手艺超群的木匠,一代传一代,直到如今。剑川白族人民吸收了汉族和各族人民文化生产技术,逐步发展形成了它独特精湛的技艺。剑川木雕,有着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浓郁的民族风格,题材广泛,造型优美,形象生动逼真;而且构图严谨统一,工艺精美细腻,山水花鸟人物尽入画图,有呼之欲出的真实美感,因而深受各族人民喜爱。

二、剑川木雕的创作特征

剑川木雕是白族人民在吸收了汉族和各族人民文化生产技术,逐步发展形成了它独特的精湛的技艺。在剑川木雕中,有实用美观、玲珑剔透的雕花门窗;有古典雅致的精美家具,还有造型别致的精美工艺品,让众人真正体会到剑川木雕的特点。

(一)剑川木雕的应用范围

我们知道剑川木雕是因其产地、选材或工艺特色而得名,其历史悠久,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和传统特色,随着时间不断地向前推移,现如今的剑川木雕技艺日趋精湛,造型也日臻完美,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剑川木雕产品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房屋建筑(见图1),主要有白族民居中常使用的格子门,拱斗翘角的各式楼、台、亭、阁、榭等。格子门多为浮雕,图案有花、鸟、虫、鱼、龙、风、狮、象、渔、耕、樵、读,如“喜鹊登海”、“鸳鸯戏水”、“狮子滚绣球”等。二是家具(见图2),主要有桌、椅、茶几、屏风、衣柜、写字台等。而用青皮木为原料制作的云木大理石家具,堪称家具中之上乘,这类家具专供出口和观列,包括坐椅、茶几、花几、横桌等20多个品种。

现在的剑川木雕还用于创作工艺品上(见图3,图4),属于艺术木雕的范畴。剑川工艺品所形成的艺术木雕现如今已发展为纯观赏性和实用性二类。观赏性木雕是陈列、摆设于橱、窗、台、几、案、架之上,供人观赏的小型的、单独的工艺艺术品。它是利用立体圆雕工艺技术雕制,表现的题材、内容广泛,有花卉、飞禽、走兽、人物等。这些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白族人民的现实生活,有着深刻的思想意义,而且作品的造型风格和线条,刀法纯朴圆润、结构虚实相生,有诗情画意的特色。实用性工艺品艺术木雕是指利用木雕工艺装饰的、实用与艺术相结合的艺术品,如屏风、佛龛以及建筑部件、家具雕饰等。对于建筑部件以及家具这些既具有实用性又具有艺术性的物品配以木雕装饰,不但烘托了主体,而且丰富了整体,并增加了艺术欣赏价值。

(二)剑川木雕创作题材和艺术语言

剑川木雕的主题多以人物、动物、花卉这三大类作为图案来进行创作。孔雀开屏、双风朝阳木雕中的各种动物展翅欲飞,呼之欲出;牡丹、荷花、山茶花等图案制成的装饰品,高贵典雅,别具一格。剑川木雕真可谓把木头给雕活了。

其人物多为神话传说、神仙圣人,有财神送宝、八仙庆寿、寿星献桃、福禄寿喜、二十四孝、牧牛图等等,这些神仙、罗汉、圣人们在寿星献桃、福禄寿喜和罗汉图中无不显得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动物题材的既有孔雀开屏、喜鹊登梅、白鹤盘松、鲤鱼、跳龙门,也有双凤朝阳、麒麟送子、飞龙揽云、百鸟朝凤等等。而花卉题材的图案,有的写实,如云岭群芳图,就是打乱花序节令把云南名花和谐地雕刻在一起;使之形神兼备,雕得“繁花四时香”;也有的图案是含蓄抽象的,如木雕工匠们常常把奇花异草跟动物联系在一起,使其图案别具风格。这些图案的主题表现的内容即是剑川白族民间生活的真实反映,也表达了白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我们能从剑川木雕的题材中发现其艺术语言,它的艺术语言有两个特点:一种是用意象式表现,这是形成他们作品独特语言风格的根本原因。将基于直觉感悟的情感体验和心灵意象用图象的方式即兴地表现出来,如强烈的主观意味、浓厚的感彩、奇异的想象力、无拘束的表现手法、简洁而粗拙的雕刻技法等等,因而与一切既成艺术有着本质的区别。二是原创性语言,剑川木雕作品充满了神秘、朴拙的形象和图案,具有浓厚的神秘感,并对许多既成艺术语言进行了借用。

(三)剑川木雕的造型形式

剑川木雕与其他的木雕一样,木雕的形式大致可分为二种:一种是“独立式”,一种是“依附式”。前者是指可以用来自由放置,并且从任何方向、任何角度都能看见的所谓三维空间艺术的圆雕而言,通常是被作为室内的陈设品或案头摆件,这些作品多是家具木雕和工艺美术品。后者是指用于装饰建筑物室内墙面或门窗等固定空问的浮雕而言。这类浮雕通常采用高、低、镂、透、通等多种手法来表现。雕像略微突出的称作低浮雕;雕像在底面上十分突出的称作高浮雕;浮雕的周围被镂空使雕像如剪纸般显出清晰的影像效果被称为镂空雕;雕像的构图层次多,一层一层雕进去,除了最后的背景,前面部分与底面没有关系的又被称为透通雕。透通雕特点主要融合各种雕法在一个画面上,是表现多层次的立体型的全面镂空雕刻,作品有玲珑剔透的艺术效果,主要用于传统的白族民居建筑木雕装饰上,就是把人物山水、翎毛花卉、走兽虫鱼和各种图案集中在一个画面上,层次丰富,立体感强,在狭小的面积上,表现出广阔的空间。也有一些浮雕本身就是独立的艺术品,可根据环境需要自由配置,亦属装饰性的壁挂或屏风等。

(四)剑川木雕的创作过程

剑川白族木雕的创作过程分为设计与雕刻两个阶段,白族木雕艺人根据木料的形状、疤结、纹路,一般用画稿或泥稿的方式,依形设计,雕刻时根据设计稿来按步下刀。有的白族木雕老艺人经验丰富,直接下刀,这并不是说他们行事鲁莽,而是在他们心中早已有了成形的腹稿。

雕刻分为放样、打坯、细雕、修光、磨光、打蜡上光等几道工序:放样就是在雕刻前把已经构思成熟的设计稿样画在木雕上,浮雕时要把稿子用复写纸复写在木材上,复写时一定要注意把稿子、复写纸与木材固定好,以防止描绘出的图形有偏差;而工艺品类的圆雕只需用铅笔画下各个形体的大致部位即可雕刻。

打坯是木雕创作十分关键的工序。艺人根据设计稿,先锯掉木料多余部分,再用斧头将作品的大体造型劈出块面,谓之“头过坯”也就是打粗坯,然后将木坯置于玛上,逐步凿出形体结构,谓之“三过坯”即戳坯。雕实坯就是所称的“三过坯”,则是将作品进一步凿实。打坯要求比例准确、虚实得体,要掌握相纹运刀,打虚留实,先整体后局部,先前面再后面等要领。

细雕是更深一步进行刻画,将刀痕和刀脚依照木纹的顺茬予以清除。

修光是雕刻过程的最后一道精加工,行话道“坯光五五对四五”,可见修光的重要性。打坯过程中出现的不足或缺陷,可由修光来补救,谓之“打坯不足修光补”。修光时,首先用修光刀将木坯不实部分修除,接着精细刻划形体的各个部位,如人物的面部五官、衣裙、饰品等,表现出质感与神韵。修光要领是“灵、纯、飘、薄、松、软、柔、顺”。

磨光工序,一般首先是用玻璃片顺木纹遍刮作品,再用粗砂纸打磨,最后用细砂纸顺木茬擦,不能横磨,以此来增强成品的光洁度。

打蜡上光是白族木雕独特之处,因为白族人民崇尚白色,所以在这道工序上就分为素色打蜡上光和染色打蜡上光。素色打蜡上光适用于质地细腻、色泽明快、纹理优美的木雕成品,而染色打蜡上光是为了仿某种木材效果而用的方法,可用色刷涂染,也可将雕刻作品直接浸入染液中染色。上蜡时用火加热木雕成品表面,使蜡溶化侵入表层然后再擦拭。

(五)剑川禾雕的创作方法

剑川木雕的创作方法大体上有两种:第一种就是面对一块比较普通,没有什么特殊形状的圆木、方木或是有规格的板材时(即经过人为的去绺去脏,将木料加工成有规则的料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木雕工匠可以比较自由地去选择雕刻的内容与主题,然后再用大量的切削雕凿去实现最终的艺术效果。第二种方法是随形就像,既“顺其自然”地依据材料本身特有的天然形状或纹理方向,凭感觉和想象赋予这块材料以特定的形象,巧加雕凿后便使其形象释放出来。

在剑川木雕艺术中,建筑木雕和家具木雕虽然是根据其所需要来实施的某种装饰,但却是雕刻艺术中的精华部分。这两种木雕一般是由经验丰富、技艺精湛的老木雕工匠艺人来雕制,再由工艺娴熟的木雕工匠大量雕刻复制的。因此在题材上表现形式上就有一定的规范和程式。而对于工艺品木雕而言通常是它的构思比较精巧,内涵也是相当的深刻,有独创性,能反映创作者的审美观、艺术方法和艺术技巧。工艺品木雕一般都是由创作者一手设计制作完成的,所以他能始终贯穿并把握创作的意念与追求。工艺品木雕的创作方法除了与其它木雕材料一样是用形体来表现客观世界的人和物,或写实、或夸张、或抽象,还要结合利用木材的特性,从原始材料的形态属性中挖掘美的要素,以充分体现木雕艺术的趣味和材质美。工艺品木雕的题材内容及表现形式一方面取决于作者的艺术素养及兴趣爱好,另一方面也是取决于木材的天然造型和自然纹理。

当然木雕作品的成功与否常常取决于雕刻人的一念之差,真正体现了剑川木雕工艺的特点,那就是“千刀万凿雕出来,一处不顺付东流。”而且这所有的一切叉常常与作者在创作木雕工艺时所具有的艺术修养和艺术技巧分不开的。

(六)剑川木雕的艺术意韵

剑川木雕在民间流传,有悠久的历史和强烈的民族传统色彩,讲究精雕细镂、巧夺天工、玲珑剔透。剑川白族的能工巧匠们在创作木雕的时候不以材料或表现内容以及所需构件等不同而放弃追求刀法的细腻与层次的丰富,在淡薄的心境中追求精巧和典雅,他们能够在各种各样的木材上创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效果。他们把雕刻技法与中国绘画技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讲究刀法和层次的同时还注重构图的章法,白族木雕工匠们在虚与实之间总能够达到最完美的组合。剑川白族木雕不论是表现世俗生活还是儒家文化或别的什么内容都能给欣赏者一种亲切感,欣赏那树的枝叶、人物的一笑一颦、曲曲折折的流水、重重叠叠的山峦都能使观赏者产生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观赏者无论从那个角度用什么样的思维眼光去欣赏,它都能给你一种强烈的艺术震撼力。

三、剑川木雕的基本特性

剑川木雕之所以能够历经漫长的历史演进,这与白族稳固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以及它自身存在过程中所具有的互为矛盾,又互为统一的不同特性。

(一)依附性与独立性的统一

剑川木雕是附合白族民间习俗的必不可少的一种艺术活动。它的存在,就必定依附于民间特定的文化背景与生活环境。这使得白族木雕作品受到其存在目的作用制约的依附性特征,表现在具体作品的构图处理上,也就是作品的装饰性特征。诸多的限制,也形成了艺术上的独特语言,显示着自身存在过程中的独立性——即美的特眭。剑川白族木雕不论它用于建筑方面还是家具上,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必然贯注自己的审美感情,只要人们以美的标准肯定了它,它也就有了存在中的审美价值。

(二)变异性与稳定性的统一

毕竟不是每个剑川木雕工匠都能获得艺术上的成熟,但是人们都有权力按照自己的理想和审美爱好来进行设计,以及对其他人所设计的原稿有一定的改动。如此,作品的最初形态必然会发生不可避免的变化。这种传承中的变异现象,也不断地调节着剑川白族木雕与其流传的时代、民族、地区、习俗之间的差异。

木工手工雕刻技术范文5

关键词:徽派木雕;空间设计;应用

一徽州木雕艺术的形成

徽派建筑以高大的马头墙和白墙黑瓦为特色,以三雕闻名于世。在明清时期民间的建筑制度相当严格,虽然徽商富甲一方可是鉴于规定都不敢有所逾越,正因如此富商们便将自己的宅院营造得小而精,注重内饰的雕刻,将徽州民居成为三雕的瑰丽载体。三雕中又以木雕为主,现存的数量多且艺术价值高。徽商的经济勃兴和徽州文化昌盛的现实基础造就了徽州木雕连续几个世纪的辉煌,徽商的“贾而好儒”的文化精神成就了徽派木雕艺术的独立性格。宋元以后,大批的徽人外出经商,在长江以南一带形成了“无徽不成镇”之谚。大部分徽商都是亦商亦儒,拥有较高的文化层次。他们仰仗官府的势力让徽商的经济迅速崛起。到明清时期,徽州商人已形成势力较大的商圈。为了光宗耀祖纷纷回乡一掷千金地修建宅邸、祠堂。碍于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徽商不敢越礼,因此修建宅邸的争奇斗艳不在于规模的大小而在于雕刻是否精致,追求工艺的典雅。这样促使徽州木雕工艺在竞争的机制下越来越趋于成熟和完善。黄山宏村的承志堂建于清末。由二十多个工匠历时四年雕刻而成。在“程朱阙里”自称的徽州,徽商的崇儒思想让徽州木雕成为儒家礼教思想的文化载体。经济的富裕促进徽文化的全面发展,作为代表之一的新安画派对木雕的工艺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清朝后,徽州宫刻、坊刻、家刻继续独占鳌头,戏曲插图及砚谱和画谱中更是产生了许多传世佳作。徽州刻工的高手均是技艺高超,无论是人物故事还是山水宫室都栩然如真。工匠们的高超技艺和徽州版画的艺术成就更是完善丰富了徽州木雕的工艺技巧。

二徽派木雕的艺术价值

1.艺术题材与文化载体。

徽派木雕的艺术形式多样,常见于建筑的架梁、楼层栏板、窗户、栏杆、梁托等处。[1]天井四周的架梁上以及宅邸中的屏风、桌椅、床栏上都体现着木雕的风采。徽派木雕的题材丰富、技艺娴熟,通过线刻、圆雕、浮雕、透雕的综合应用表现画面的内容、雕刻工艺和构图的完美。木雕的题材主要来源于文学故事和民间传说以及徽州的山水风光。徽州木雕的图案多数表达着吉祥和人们的美好愿望。图案的表现形式朴实大方、一目了然,主题围绕着“福、禄、寿、喜、财”展开。

2.徽派木雕的艺术特征。

(1)鲜明的区域特征和时代特点。在明清时期,由于自然及人文环境的不同,经济基础的发达,徽州木雕已经成为了木雕艺术的重要流派之一。徽州地区经济文化的发达和富裕更是成就了徽派木雕的热情饱满进取向上的基调。在宋代之后,人物画开始走下坡路,直到明清更甚,画作的人物塑造能力很弱并受当时戏曲与小说中弱不禁风的病态美影响。徽派木雕却不受其干扰依旧是凸显着健康洋溢的审美情调。时至民国之后,徽州木雕中自信的艺术感觉也伴随着徽商的日渐没落而逐渐消失了。

(2)构思与布局的精妙。徽州木雕有着十分高超的总体设计规划,每栋民居的内容与风格都有着明确的创作倾向。每栋民居中的雕刻都透漏着宅邸主人的气节。在绩溪县胡适的故居中,厅堂门壁上刻着的《兰花图》和平板上雕凿的“兰为王者冠,不与众草伍”的诗句体现出主人清丽脱俗的君子气节。大部分读书人的住宅都会选择在天井的隔扇雕刻上以诗教为内容的唐诗选刻木雕组画,东西雀替上大都雕刻着蟾宫折桂和魁星点斗,窗户的栏板上分别雕刻着府学、社学、书院和私塾。木雕匠人们设计的布局十分巧妙,直奔主题,用简约的手法就能扎住人物或事件的特征。木雕在情节处理的方面继承了汉代壁画的整体风格,选择具有戏剧性的事件为素材,构图布局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可以在一副木雕作品中展示多个故事情节,出现多个故事人物。

(3)丰富的雕刻工艺与材质。木雕艺术区别于绘画艺术,它要求匠人们用所掌握的工艺围绕一个“雕”字将平面设计与空间构造相结合。木雕工艺中有圆雕、浅浮雕、深浮雕、镂空雕、镶嵌雕和多层雕刻。其中常见的是多层雕刻,雕刻的技艺也各有千秋粗放的、精细的、严密的。[2]徽州木雕在材质的选择上也不像潮州木雕和湘雕那样挑剔,既不追求木材的名贵也不在乎木材的质地,甚至还能运用有些木材的肌理纹路来造型。[3]徽派木雕的因材施艺使得它在众多木雕流派中能够源远流长并脱颖而出。(4)形式美与装饰美的结合。徽州木雕受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讲究营造意境美。从明代到清代,木雕的风格从粗放到细腻繁复。徽州木雕也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形式语言,比如,有时运用夸张的手法将花朵雕刻得比人都大;有时,也会运用暗喻的手法,用仙桃暗喻长寿,用石榴喻示多子。[4]为了与徽派民居的白墙黑瓦相结合,徽州木雕更是在题材和工艺上追求装饰美。这种装饰美体现在徽州木雕对线的运用上,用线的造型巧妙地处理单一的画面边框,用线的长短粗细展示木雕作品的律动。在木雕的色彩上,为了凸显材质的肌理或纹路很少施以重彩,一般常用红色、黑色和金色。

3.徽派木雕艺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徽派木雕艺术也可以说是传统民间艺术门类中最“中国化”的艺术形式之一。西方人对中国木雕匠人的工艺所惊叹叫绝,称他们为“艺术魔术师”。木雕艺术在中国传统装饰设计构成形式中,也是最具有现代设计语感的艺术表现形式。当中所包含的现代艺术的许多特征,非常值得我们在现代设计中使用、借鉴。

三木雕艺术在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1.中式风格的典型特征。

在徽州明清时期的民居中,木雕大多用来表现建筑装饰,根据所处建筑的不同位置刻绘不同的内容和布局。出现最多的地方是梁架、梁托、雀替、门窗和栏杆上。虽然在建筑中的木雕处于装饰位置,但是也要和建筑型制保持一致符合其所处位置,比如梁托和雀替就不易采用多层雕刻手法。建筑围护体系中的门窗也是徽州木雕艺术存在的一部分。一些实力雄厚的徽商讲厅堂门窗的棂花和下半部分的裙板也做成木雕的形式,甚至还进行多层雕刻。徽商们在内部装修上的争奇斗富也是心思用尽,室内的隔断也成为一个很好的媒介。罩和博古架是隔断的两种具体形式,罩通常采用浮雕和透雕的雕刻手法,上面的图案也内容丰富,几何纹、动植物、人物像精美绝伦。[5]在徽派民居的家居中木雕的应用也相当广泛,虽然没有太多的繁复纹样又朴实无奇却是暗藏着微妙的雕刻手法,在这些木雕纹样中蕴含着儒商的思想和信仰。木雕的楹联也是徽派古民居中的一个重要装饰,“楹联”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其特点是用简练的语言说明深刻的道理,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引导。[6]楹联以木雕的形式出现在徽派古民居中,这不仅仅是木雕文化与徽州人民思想文化的结合,也是完好地保存了木雕原有的本质,应将其完美地呈现出来。

2.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木雕艺术在封建时期由于礼制只是为少数富有的商人及贵族所用,沿袭至今,徽派木雕艺术已经被现代家居设计所借鉴,在现代兴起的中式风格的家居装饰中,将徽派木雕艺术与现代家居紧密结合,完美地表现在室内背景墙、隔断、家具、吊顶以及门窗上。这样的古今结合,使得现代家居设计既现代简约又透漏着古色古香的韵味。现代家居设计中将木雕艺术与人体工程学相结合,剔除木雕的冷硬,融入现代生活的实际需要。中式风格的家居装饰中要在过去风格的基础上增添新的元素,雕刻家具的造型和色彩给人的感觉比较醒目,所以在整体布局上可与现代家具按7:3的比例来摆放。这样的格局既能在居室中增添古典韵味又能保持现代感。木雕艺术还应用在家居的陈设品上,例如室内的壁挂、屏风以及摆件上。可根据居室的墙面大小选择壁挂的尺寸,壁挂的内容一般多是古典名著或神话故事。屏风属于室内隔断的一种,在室内雕刻上可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镂空雕或浮雕。一些精致的小摆件也可选择木雕作品,将实用和观赏相结合。在室内装修中,徽派木雕艺术在窗户的装饰中也很受欢迎。例如雕花窗,造型为方形、圆形或是菱形,不但装饰了墙面还隔断了空间。现代中式风格的家居设计中可以在吊顶、隔断、墙面布置、门套窗套的设计中糅合木雕元素,将传统木雕的刻板用现代的极简风格所取代。

3.在商业空间中的应用。

木雕艺术近几十年来在商业空间的应用方面越来越多,大量的酒楼、茶馆在设计装修时也广泛采用。多采用中国传统的木构架构筑室内藻井、天棚、隔扇、隔断、窗棂以及传统的木雕桌椅等;并运用对称的空间方式,以营建雅致宁静、古色古香的氛围。在中式餐饮空间设计中,木雕艺术体现在具体的家具上。如分隔空间的屏风,大多采用镂空雕花设计,不但整体效果上起到了装饰作用,也在视觉上产生了开阔、通透的效果。餐桌的选用上也大多采用木雕的大八仙桌与太师椅,这与随处可见的木雕家具相得益彰,营造了高雅、宁静的中式餐饮空间环境。

四结语

徽州木雕之所以能在所有的木雕流派中源远流长,这与它在作品中展现出的与时俱进、反应徽州社会生活的题材有关。木雕的图案都寄存着人们美好的祝愿和精神追求,不管是祈福的还是吉祥的或是喜庆的都蕴藏着徽州文化的传统文化内涵。木雕的艺术魅力不仅体现在其精致唯美的造型上,而且也体现在其对历史和文化的提炼和凝聚力上,尤其是中国传统的儒家精神。通过对徽派木雕的艺术语言及装饰特点在空间设计中的应用做了较深入的研究,现代空间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不但符合大众的审美心理还能增强现代空间的文化艺术氛围。

参考文献

[1]曾芳萍,何建波.小议徽州木雕[J].艺术研究,2012(3):64-65.

[2]杜文超.传统木雕文化艺术研究及其在室内设计的应用[D].南京林业大学,2008.

[3]孟卫东.徽商对徽州木雕性格的影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1(3).

[4]孙丽莎.木雕“百子闹元宵”及明清徽州木雕兴盛原因初探[D].安徽大学,2010.

[5]许艳敏.建筑装饰-徽州木雕艺术探索[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2002(3).

木工手工雕刻技术范文6

关键词:东阳木雕;文化内涵;探析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11/12-368-2

东阳木雕,因地而名,源于浙江省东阳市。自唐宋至今有1300多年,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工艺美术之一。东阳木雕装饰结合实用,寓教育于木作,聚艺术于刀锋,作品鬼设神施,巧夺天工,响誉海内外,不愧为国之瑰宝。东阳木雕不仅仅用于东阳古民居和现代建筑的木雕装饰,还有用于木雕家具、陈设欣赏、宗教用品等几大类中的上千个品种,从而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工艺美术品种。东阳木雕融会了历代东阳木雕艺人的智慧和技能,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高超的技艺、绚丽的图案,精美的雕饰,是中华民间艺术中一朵绚丽的艺苑奇葩。它包含着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经济价值等丰富的文化内涵,文章对东阳木雕的文化内涵作一探析。

一、东阳木雕历史的文化内涵

东阳木雕溯源于唐代,经宋元至明,渐臻纯熟。到清代嘉庆、道光年间,艺攀高峰。清末民初,渐趋商品化。解放后至今,沃土滋甘露,得到全面崭新的发展。历经千年锤炼的东阳木雕,有化木头为神奇的厚实根基。其多层次浮雕、散点透视构图、保留平面的装饰,具有鲜明的特色。其设计之巧、雕刻之精、艺饰之美,在木雕行业中绽放异彩、独树一帜、久负盛名。东阳木雕,就历史积淀而言,以它在建筑中的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庙宇最为著名;以及家具的花床、花橱、花轿、屏案、巾架等家具饰品。自唐代开始,东阳木雕逐步应用于雕板印书,到南宋时期,金华(婺州)成为全国四大雕版印书中心之一,操刀者大多为东阳木雕高手。东阳木雕在现存的古民居中形式多样,内容之广、雕刻之美,在中国明清木雕雕刻史上堪称一奇,它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保存和传承木雕技艺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东阳木雕到明代已初具规模,早期的东阳木雕,雕风拙朴粗犷,在雕刻技法上形成了主要以浅浮雕、深浮雕、镂空雕为主的平面浮雕的风格。明代东阳木雕造型粗犷奔放、构图简洁明快、风格粗放大气、格调神形兼备。可以说,唐宋时期东阳木雕已经初具雏形,到明代东阳木雕已经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到明末木雕艺术逐渐向精雕细刻过渡,更加追求精致细腻。清代的东阳木雕在雕刻技法上开始向精雕细刻的方向发展,追求精致、细腻、典雅的艺术风格。清末民初,国势衰微,木雕萧条,木雕艺人们流向城市谋生,开始了商品化、工业化生产,在对木雕装饰美感的追求上更强、工艺更精、穷极华丽,在雕刻技法上更加讲究精工细作,形成了精雕细刻的艺术特色。新中国成立后,东阳木雕千年古树逢甘露,重放异彩,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走向世界,迈向市场。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欣逢盛世,东阳木雕迎来了再度的辉煌。在艺术风格上,形成了装饰风格更浓厚、实用与装饰结合更和谐、题材内容更丰富、格调清秀淡雅、图像写实传神、层次分明、雕刻细腻、构图饱满、做工精细、实用性与欣赏性完美结合、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

二、东阳木雕题材内容的文化内涵

东阳木雕题材内容表现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和广泛,主要题材内容有:历史事件、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古典文学、吉祥动物、寄情花木、风流人物、抽象图案、山水人物、鱼虫走兽、宗教佛像等等。作品的象征、寓意是用动物、花卉表示吉祥幸福、延年益寿、夫妻恩爱等,如以蝙蝠、鹿兽、寿桃、喜鹊为谐音的“福”“禄”“寿”“喜”,以石榴、麒麟寓意多子多福。以神话故事和民众所称道、所供奉、所敬重的具有人格力量的历史人物来表示借古喻今、尊敬喜爱等;人物故事有《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水浒传》中的人物、《红楼梦》中的人物、《西厢记》的人物、《西游记》的人物、包公、岳飞、杨家将、郑成功、李白、竹林七贤、四大美女、花木兰、穆桂英等等;现代人物有刘胡兰、雷锋、等英雄人物,还有领袖人物等。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题材的作品也在不断地出现,如:表现新农村改革开放新面貌的,新农村经济建设和新农村文化建设景象的,新农村农业丰收果实的,歌颂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歌颂社会主义祖国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等题材内容的木雕作品。各种题材内容的作品刻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人物作品姿态各异,山水作品意境深远,花鸟作品造型精致,使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三、东阳木雕雕刻用材的文化内涵

东阳木雕的载体是木头,它是依附在木头上的工艺美术品,即在木头上的雕塑作品,是以木头为材料创作的工艺品。东阳木雕是以散点透视的平面浮雕,其雕刻材料应用广泛,因精雕细刻,一般很少漆色,突出表现原木的原汁原味,又称为“白木雕”。运用雕刻材料创作是木雕的基础,东阳木雕的选用材料主要是分为:题材内容雕刻的用材和边框制作的用材。其题材内容雕刻的用材要求木纹细腻,能耐久、无油脂、不易变形、不易开裂,如樟木、椴木、白杨木、白桦木、白木、白桃木、银杏木、楠木、榉木等色彩较淡的木材,适合东阳木雕的精雕细刻,而且色彩较淡,使木雕作品雕刻后更加细腻生动、艺术韵味感人;对于边框用材来说,要求木质坚韧、硬性好、质材重、不易损坏,起到加固和衬托作用,如黑檀木、酸枝木、红木、花梨木、铁梨木等。选用材料要利用木材的天然色彩和质感,使作品的结构内容与外框造型完美融合。

近年来,为了提升木雕作品的经济价值,东阳木雕在选用雕刻材料上,不管是边框还是题材内容的部分,全部都选用高档材料进行雕刻制作,例如选用小叶紫檀木、大叶紫檀木、大红酸枝木、花梨木、金丝楠木、红豆杉等高档木材进行雕刻制作,这些名贵材料的运用,提高了东阳木雕作品的经济价值。

四、东阳木雕雕刻技法的文化内涵

东阳木雕以其构图饱满、层次丰富、既大气又细腻、图像写实传神、做工精雕细刻、格调清秀淡雅、实用与欣赏完美结合的艺术风格,别具特色,这种艺术风格以其独特的平面浮雕技艺为基础。其雕刻技法有:薄浮雕、浅浮雕、深浮雕、透空雕、透空双面雕、镂空雕、锯空雕、半圆雕、圆雕、圆柱浮雕、阴雕、深镂空雕、镂圆雕、镂空贴片雕等十多种。

东阳木雕雕刻技法上,根据雕刻物件的需要和可能,运用上述雕刻技法的一种、两种、或多种来完成木雕作品的雕刻创作,以达到一定的木雕艺术效果。整件作品只有一种雕刻技法的有:阴雕作品、薄浮雕作品等;两种以上的有:深浮雕作品、锯空雕与镂空雕结合的作品、透空雕作品、镂空雕结合浅浮雕作品、高浮雕作品、多层叠雕作品、镂圆雕作品等。东阳木雕集中表现为层次的丰富性,运用各种雕刻技法的多样化,作品雕工精致、洗练、玲珑剔透而不伤整体和牢固,达到了精雕细刻,突出了木雕作品的三维立体效果,层次感、立体感既丰富又强烈,使人感到趣味盎然,美不胜收。

五、东阳木雕艺术表现的文化内涵

东阳木雕以其丰富的题材内容和精湛的雕刻技艺,逐渐形成了平面浮雕艺术别具特色的效果。东阳木雕艺术表现的文化内涵有:运用雕刻技法、运用雕刻材料、运用色彩和运用粘贴技术等形式。

(一)运用雕刻技法的表现法

东阳木雕以平面浮雕为主,多层次浮雕、散点透视构图、保留平面的装饰,形成了极为鲜明的雕琢艺术特色。东阳木雕的传统艺术蕴含着东阳木雕艺人博大的智慧和精深的木雕技艺,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文化结晶。运用雕刻技法表现,就是在整件木雕作品中,运用东阳木雕上述雕刻技法的一种、两种或多种组合,对木雕作品的雕刻创作,以达到一定的艺术表现效果。其表现法有:阴雕表现法、薄浮雕表现法、深浮雕表现法、锯空雕与镂空雕结合表现法、透空雕表现法、镂空雕结合浅浮雕表现法、高浮雕表现法、多层叠雕表现法、镂圆雕表现法、多种雕刻技法结合表现法等。

(二)运用雕刻材料的表现法

运用雕刻材料表现法,就是在整件木雕作品中,运用各种材料通过雕刻和组合,来达到表现艺术效果的木雕作品。如运用色彩较淡的木材樟木、椴木、白杨木、白桦木、白木、楠木、榉木等和运用色彩较深的木材红木、黑檀木、酸枝木、花梨木、铁梨木、荫沉木等雕刻后,组合成木雕艺术作品。例如彩木镶嵌表现法、彩木雕刻组合表现法等,具体表现为木质材料色彩的丰富,雕刻技法运用多种多样,从而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效果。

(三)运用色彩处理的表现法

东阳木雕因采用颜色较淡材料雕刻,又不上颜色,被称为“白木雕”。有些木雕作品为了艺术表现的需要,运用色彩处理来增强艺术效果。运用色彩处理表现法,就是运用各种色彩在雕刻的木雕上面着色处理,使其更具有层次感和立体感的艺术效果,通过对白木雕进行着色处理,来达到艺术神韵。此表现形式有:浅绛山色表现法、淡彩表现法和贴金表现法等。

(四)运用粘贴技术的表现法

运用粘贴技术表现法,就是将木雕作品单独雕刻后,进行粘贴或者镶嵌到底板上组合而成的一种表现方法,从而达到木雕作品的装饰效果。此表现法有:贴片技术表现法、竹丝镶嵌贴片表现法和锯空雕粘贴表现法等。

六、结语

东阳木雕根植于东阳地域文化的沃土中,在明清时期就有很大的发展和深远的影响力。东阳木雕不仅是东阳古民居中的一种装饰物件,而且在木雕家具、宗教用品、陈设欣赏等方面都有雕刻艺术的优秀作品,其风格朴素简洁、淡雅清丽、工整细腻,体现了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设计理念,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中的精品。东阳木雕蕴涵着东阳人的耕读文化,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东阳人民,形成了东阳特有的民风纯朴、文化浓郁的特点和内涵。它既有深厚的民间艺术色彩,又有丰富的文化韵味,给人们带来了美的艺术熏陶和审美的启迪。如今,精美的东阳木雕已经成为东阳文化产业的一张金名片,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引领东阳木雕产业不断向前发展,并将载入世界文化史册。

参考文献:

[1]华德韩.东阳木雕[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0.

[2]金柏松.东阳木雕教程[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1.

[3]郭贤彬.论东阳木雕艺术特色[J].课程教育研究,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