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画教学案例范例6篇

科幻画教学案例

科幻画教学案例范文1

Abstract: At present, micro-lecture is being widely concerned by the educators. As a new educational concept, micro-lecture can provide learners with no space and time limit of the personalized teaching. This paper takes the "Idol is comming" as the teaching case, and uses the task driven method to carry out the micro-lecture design of PPT trigger. This design not only mobilize the students' subjective initiative, cultivate their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but also have a positive emotional education for students. It is a useful attempt in the micro teaching of computer basic course.

Key words: micro-lecture; computer application Basics; task driven

1教学背景

1.1微课

教育部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定义“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1]。微课具有主题突出,指向明确;资源多样,情境真实;短小精悍,使用方便等特点[2]。一般,微课教学视频为5-8分钟,符合视觉停驻规律和学生认知特点[3]。

1.2 设计思路

《计算机基础》作为一门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其目标是培养学习者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立足于学习者的直接经验,崇尚“做中学”。

PPT是常用的文稿演示编辑软件,触发器属于ppt多媒体和动画设置的拓展知识。通过设置触发器,能改善演示文稿界面的交互性和友好性,是ppt在日常生活中的有效应用。

课程的教学对象是文科生,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强。考虑到这个因素,本次微课采用了贴近学生生活的“偶像来了”事件来构建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关注,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ppt触发器属于示范操作类的微课,此次课程学生可在“做中学”的情境中积极思考,对知识进行有意义的建构,从而完成知识的内化。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ppt触发器的概念和制作流程,为制作友好交互界面的演示文稿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

依据教学大纲和本次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2.1知识和技能

理解触发器的功能;掌握触发器的制作流程。

2.2过程和方法

通过制作“偶像来了”幻灯片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偶像来了”幻灯片的设计制作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其中,触发器的制作流程是教学重点,同时也是教学难点。

3教学方法

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师示范,结合讲解法帮助学习者有效接受知识。

4教学过程

4.1创设情境

向学生展示已做好的“偶像来了”幻灯片, “偶像来了”的主题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融合了音频、视频和动画多种元素的幻灯片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给学生带来任务的直观感受。

4.2学习准备

4.2.1触发器的概念

教师用问答的形式,提出触发器的概念:PPT触发器是PowerPoint中的一项功能,它可以是一个图片、文字、段落、文本框等,相当于是一个按钮,通过按钮点击控制PPT页面中已设定动画的执行。

4.2.2演示触发器实例

教师通过演示触发器控制音频、点击放大图片和播放视频三个实例来帮助学生建立对触发器的感性认识。

4.2.3触发器制作流程

教师用讲解法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触发器的制作流程:首先,准备相关素材并导入演示文稿中;其次,制作触发器对象(图像、图形、按钮、文本等);最后,在动画窗口中将触发器和需设置动画的对象关联起来,设置动画效果。

4.3任务实施

设计思想:教师首先展示幻灯片,引导学生分析任务的构成,然后层层递进完成任务的实施。

教师创建情境引入 “偶像来了”幻灯片,其实施步骤如下:

4.3.1素材准备

将事先准备好的音频和视频素材放入演示文稿所在的文件夹中便于后续操作。

4.3.2新建幻灯片

在“开始”菜单中选择“新建幻灯片”“主题”“空白”,保存取名为“偶像来了.pptx”。

4.3.3制作标题

在“插入”菜单中选择“文本”“艺术字”,选择样式,输入文字“偶像来了”。根据个人喜好,调整好标题的大小后放在幻灯片左上部。

4.3.4制作音频播放和停止触发器

制作音频播放触发器对象,插入艺术字“闻其声”。在“插入”菜单中选择“媒体”“音频”“文件中的音频”“稻香.mp3”“插入”。选择“动画”“动画窗格”,选中音频喇叭图标“计时”“触发器”“单击下列对象时启动效果”“矩形5:闻其声” “确定”。从感官上考虑,尽量减小喇叭的大小。

制作音频停止触发器对象,单击“插入”菜单“形状”“下箭头”,放置到幻灯片左上部并拖动到合适大小。选中音频喇叭图标,单击“动画”菜单“添加动画”“媒体”“停止”“计时”“触发器”“单击下列对象时启动效果”“下箭头1”确定。

4.3.5制作视频播放、暂停和停止触发器

插入“电视机”图片用来存放视频。单击“插入”菜单“剪贴画”“电视机”“搜索”,选中“电视机”图片“插入”。将“电视机”图片放至箭头正下方,拖动其合适大小。

在幻灯片中插入视频:在“插入”菜单中选择“媒体”“视频”“文件中的视频”“稻香.mp4” “插入”。将视拖至合适的大小,并放置在电视机图片正中。

选中视频文件,单击“动画”菜单“添加动画”“进入”“出现”“计时”“触发器”“单击下列对象时启动效果” “picture2”“确定”。

制作视频播放触发器对象,单击“插入”菜单“形状”“圆角矩形”输入文字:播放。单击视频文件,单击“动画”菜单“添加动画”“媒体”“播放”“计时”“触发器”“单击下列对象时启动效果” “圆角矩形4:播放”“确定”。

制作视频暂停触发器对象,复制圆角矩形“播放”,修改文字为:暂停。单击视频文件,单击“动画”菜单“添加动画”“媒体”“暂停”“计时”“触发器”“单击下列对象时启动效果” “圆角矩形8:暂停”“确定”。

同理制作视频停止触发器对象圆角矩形“停止”按钮。

4.3.6保存制作好的幻灯片

单击“文件”“保存”。

教师以文本的形式总结触发器制作流程,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

4.4课外拓展

教师演示已制作好的点击放大图片和选择题两个触发器的实例,请学生思考如何实现。教师进行简单提示后,将该任务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

5 教学小结

1)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选取PPT触发器作为教学内容开展微课教学,教学时间在10分钟以内,符合视觉停驻规律和学生认知特点;知识点属于拓展学习内容,对于初学者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将其制作成微课能帮助学生有效开展探究式学习。

2)设计有吸引力的教学案例

在设计教学实例时,教师注意了学生情感体验方面的需求,考虑到文科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的特点,特意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来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好奇与兴趣,达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3)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了任务驱动作为教学方法。首先用制作好的幻灯片吸引学生的注意,然后通过简单实例来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最后通过案例的分析和实施达到固化学生知识点的目的。

4)贯穿积极向上的情感教育

本次教学在帮助学生掌握触发器制作流程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鼓励学生正确看待成败,珍惜自己的拥有,不要害怕失败,勇敢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科幻画教学案例范文2

[关键词] 科学小课题;自主探究;方案

科学小课题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个体有针对性的指导,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动手做”,亲身经历“动手做”的活动,提高自身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希望通过对学生进行过程性的指导,从不同类型的小课题以及不同层次的学生中找出一些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切实提高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六年级学生的自主意识逐渐强烈,自主探究能力、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也得到了充分发展,初步形成了独特的性格以及对人生和世界的基本看法。通过对全年级学生的小课题研究调查发现,80%的学生很乐意去挑战自我,动手研究感兴趣的问题。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给予学生自我研究的机会,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一、课题方案设计

科学小课题研究可以按照现行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的一般模式,进行方案的设计指导。流程分别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收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

提出问题就是让学生明确要研究的课题。科学小课题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学生感兴趣的,愿意动手探究的;二是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现实条件下的可操作性;三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结构,具有独立研究的可能。

根据调查分析将从以下三种类型指导六年级学生科学小课题方案的设计:

1.科学实验类

科学实验类是科学小课题研究的主流方向,可直接按照科学探究的七步法进行课题研究。从问题出发,先对问题提出疑惑或假设可能的结果,根据假设制订行之有效的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从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以学生小课题“人一天中身高和脚长变化的研究”为例进行说明。根据学生发现的“人一天中身高和脚长是否有变化”这个问题,确定研究的课题,设计课题方案。可采用最简单的方式,每天利用身高贴量出身高,用画脚步轮廓图找出脚趾和脚后跟的直线长度,持续研究至少半个月以上,进行实验观察,记录数据。

2.科学幻想类

如果说科学实验是科学小课题的主流方向,那么科学幻想绝对属于偏门,但是不可否认,很多以前的科学幻想在现在都变成现实,比如说电话诞生之后,从有线到无线,从体型硕大到小巧玲珑,从功能单一到智能手机;再比如说电脑,从刚诞生的埃尼阿克占据几间房,到微机,到笔记本电脑,到掌上电脑。纵观科学发展史可以发现,很多时候都是思想在先,然后在此基础上考虑实现的可能性。科技创新大赛中的科学幻想画类也许就是想从孩子们的想象力中发掘未来可能变成现实的想法。

教师应要求学生按照创造发明的方式进行课题研究。首先,“画出一幅蓝图”――幻想达到的效果,这个可以用画笔绘出,也可以用语言描述,最好是图文并茂;其次,进行“结构设计”――如果是实物幻想发明,则需要说明内部结构特点;如果是未来展望,则需要全面介绍需要哪些条件才能实现幻想的效果。

3.资料整理类

这种类型的小课题,主要涉及学生感兴趣的地球与宇宙范畴,现阶段很难有条件去进行实验观察。经调查发现,六年级近50%的学生感兴趣,教师应让学生用资料搜集整理的形式进行类似文献综述类型的课题研究。

例如,《阿波罗登月真伪》从网络中发现对阿波罗登月的怀疑出发,搜集各种类型的资料进行分析,去寻找证据来认证阿波罗登月的真假。可利用网络搜索关于阿波罗登月的争议话题,登陆谷歌月球,寻找登月第一手资料,从双方辨识的焦点寻找证据证明自己的结论。

二、课题实践研究,数据记录

确定研究方案,进行课题研究。对于时间较长的实验研究来说,坚持不懈、认真实验是比较难的,可以称为长周期实验的课题研究。此时教师需要不时通过各种方法督促学生进行实验研究,鼓励学生的研究过程,这样可以激励学生持续研究。例如,“人一天中身高和脚长变化的研究”要求至少研究半个月以上才具备一定的代表意义,因此这个课题重点就是要让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培养完成长周期任务的能力。

科学幻想类的课题,就需要教师给予学生最大的肯定,不怕学生天马行空,只要能圆满解释,那么就是成功。学生最怕的就是别人笑话他异想天开,这种情绪有时会扼杀学生的想象力,而想象力是科学课课标里明确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一种能力。

资料搜集类课题,就是让学生利用多种渠道尽可能多地搜集相关资料,再进行分析,最后得出合理的结论。

三、分析总结,撰写科学小论文

科学小课题以科学小论文的形式表达研究的内容。教师指导学生在分析自身的观察结果、实验数据、搜集的资料等基础上表达课题研究的成果。学生在分析实验数据时,教师应强调原始数据的重要性:哪怕是错误的数据,也不可以更改。有时错误的数据也能引发重大发现。

以“人一天中身高和脚长变化的研究”小课题为例,出示研究的科学小论文。

人一天中身高和脚长变化的研究

我针对身边的小疑问:人一天中身高和脚长是否有变化?从自身感到困惑的地方出发来设计实验:每天在早上8点、中午12点、晚上20点先通过身高墙贴测量身高;再通过画脚部轮廓图,测量脚长。最后通过比较早中晚的数据,从而得出结论。

经过17天连续不断地测量,分析数据发现:一天中晚上的身高比早上要矮将近1.5厘米,脚长却是晚上要比早上长1厘米左右。

通过资料搜索,人一天中身高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变化和职业特征有着直接的关系,那些肩担、背扛的重体力劳动者和运动员,尤其是举重运动员,一日之内的身高变化更为明显,早晨起床时要比晚上睡觉前高出2~3厘米。

而一日之内的身高变化又是评定生理负荷大小和疲劳程度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某一个体而言,早晨起床时最高,晚上睡觉前最矮。脊柱这一生理增减,仅是一日之内的变化,经过一夜睡眠,肌肉得到充分休息,疲劳消除后,身高也随之恢复。

通过观察和资料搜索发现:一天中脚长的变化原因是人活动了一天之后,脚的血液循环慢,发生了肿胀,脚部就会增大;而当晚上睡觉时,脚和心脏的位置在同一水平线,血液循环加快,所以早上脚部就会小。

根据不同课题类型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指导,让学生在小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记录、整理数据的能力,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科幻画教学案例范文3

关键词:PowerPoint;课件制作;交互技术

一、引言

PowerPoint是微软公司出品的office办公系列软件之一,操作简单,制作课件效率高。本文介绍 PowerPoint课件制作中可以利用的几种交互技术,让课件变“静态”为“动态”。

二、 超级链接技术

超级链接是一种内容跳转技术,可以将幻灯片上的文字、图形、图像以及其它各种对象转换为超链接,实现课件中任一点内容与其它对象、幻灯片、文件或网络资源建立链接,实现页面的跳转及内容的转换,可以对课件内容重新进行组织,使得整个课件交互性更强,方便用户的使用和学习。

1.超链接命令

PowerPoint 中包含一个所有 Office 应用程序所共享的超级链接对话框,可以方便的对幻灯片中的对象插入超级链接。一般步骤:单击鼠标选中要添加超链接的对象,单击菜单“插入”颉俺链接”命令,或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超链接”命令,打开“插入超链接”对话框;在对话框的“链接到:”选项中,单击选择拟链接到的对象的类型,然后根据需要设置或浏览选择具体的链接跳转目标即可。

2.动作设置

PowerPoint 中也可以通过动作设置来建立超链接。使用超链接命令建立的超级链接是通过鼠标单击来进行链接的跳转,而动作设置可以通过单击操作或鼠标移过操作来实现超级链接。在幻灯片中使用动作设置的一般步骤:单击选中要添加动作设置的对象,在菜单栏中选择“幻灯片放映”|“动作设置”命令,或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动作设置”命令,在弹出的动作设置对话框中,有“单击鼠标”和“鼠标移过”两个标签,一个是鼠标单击添加链接的对象实现链接的跳转,一个是鼠标移过添加链接的对象实现链接的跳转。

三、触发器

所谓的触发器实际是一个触发条件,可以用来控制幻灯片中的自定义动画、视频和声音等的播放。在 PowerPoint中,文本、图形图像、按钮、自选图形等各种对象都可以作为触发器。

下面以“图片的显示与隐藏”来介绍触发器的使用。

(1)在幻灯片中添加文本框,输入文本“小狗”,插入图片“狗.JPEG”,设置好对象的位置。选中图片,按以下步骤进行操作:菜单“动画”|“动画窗格”,选择“添加效果”|“进入”|“出现”,为图片添加出现效果。

(2)单击“出现”效果右侧下拉菜单中的计时标签,打开计时对话框。在弹出的计时器对话框中,单击触发器按钮,选择“单击下列对象时启动效果”,在其右侧的下拉菜单中找到触发器的控制对象,在本例中,是形状1:小狗,即在幻灯片中输入的文本。单击确定按钮,就设置好了单击文本出现图片的效果,此时,图片的左上角会出现一个触发标志 。

(3)按照同样的方法,对图片设置“退出”效果中的“棋盘”效果,也是通过单击文字“小狗”来进行控制。

(4)最终的显示效果:播放时,幻灯片中仅有文字“小狗”,点击文本“小狗”,图片出现,再次单击文本,图片以“棋盘”效果退出,幻灯片上仅有文本。

自定义动画中“进入”、“强调”、“退出”、“动作路径”的各种效果,都可以通过添加触发器来为其制定动画播放的控制对象,可以利用这些效果来实现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连线题等各种交互题型的设计。

四、VBA 技术

VBA(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s)是新一代标准宏语言,可以进行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在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其制作出多种习题,交互效果出众,操作方便快捷。以填空题的制作为例,介绍 VBA 技术的使用。

(1)在幻灯片中添加一个文本框,输入题目“白居易是我国______代的著名诗人”。

(2)选择“视图”|“工具栏”|“控件工具箱”,弹出控件工具箱。单击“文本框”按钮,然后在题目的空格处拖拉出一个控件文本框。调节文本框的大小和位置,使其适合填空题的空格大小位置。

(3)单击工具箱“命令按钮”按钮,然后在幻灯片合适位置上拖拉出一个按钮来。选中此按钮,单击工具条上的“属性”按钮,展开“命令按钮”属性对话框。其中的 Caption 可以改变标签上的文字,将其中“Caption”选项后面的内容修改为“查看答案”,此时按钮上的文本变为“查看答案”。

(4)双击“查看答案”命令按钮,进入 VBA 编辑窗口。

在“Private Sub Command Button 1_Click()”和“End Sub”语句之间,输入下述代码:

If Text Box1.Text=“唐”Then

Wb = MsgBox(“回答正确”,vbOKCancel,“结果”)

Else

Wb = MsgBox(“回答错误”,vbOKCancel,“结果”)

End If

注:Msgbox 是 Visual Basic 中的函数,可实现弹出窗口。在弹出对话框中显示消息,等待用户单击按钮。

(5)制作完毕后关闭VBA编辑窗口,回到幻灯片编辑窗口,

科幻画教学案例范文4

快速制作课件的基本思想

1. 元件思想

元件是模块化思想中的最小单位。在Flash中,元件是构成动画的基本元素,Flash元件库相当于一个“演员库”,拥有并管理着多个“演员”,这些“演员”(元件)在场景舞台中变成一个个“角色”(实例),通过对其设置不同的属性可使其“表演”多变的“剧情”,例如缩放、旋转、变色、透明度变化、位置变化等。Flash元件库的好处,一是通过对元件的重复利用可以缩小文件的存储空间,二是可以与其他Flash文件共享,减少重复开发。采用元件思想可使课件框架更清晰,层次更分明。在这种层次分明、管理有序的环境下,制作人员可以直接在设计界面或通过编程来调用和控制元件,从而提升课件制作的效率。

Flash元件包括图形元件、影片剪辑元件和按钮元件3种。其中,图形元件是可反复使用的图形,它可以是影片剪辑元件或场景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它不能添加交互行为和声音控制。影片剪辑元件是构成Flas的一个片段,能独立于主动画时间轴进行播放。影片剪辑可以是主动画的一个组成部分,当播放主动画时,其中的影片剪辑实例也会随之循环播放。按钮元件含有“弹起”、“指针滑过”、“按下”和“点击”四种状态,对应于四个关键帧,可创建响应鼠标点击、滑过或其他交互性动作。按钮元件可以作为影片剪辑元件或场景的一个组成部分被反复使用。

2. 组件思想

组件(component)是一类特殊的对象,是对数据和方法的简单封装。Flash 组件是带有参数的电影剪辑,这些参数可以用来修改组件的外观和行为。每个组件都有预定义的参数,并且它们可以被设置。每个组件还有一组属于自己的方法、属性和事件,它们被称为应用程序程接口(API)。使用组件,可以使程序设计与软件界面设计分离,提高代码的可复用性,实现拖放式编程、快速的属性处理以及真正的面向对象的设计。在Flash MX 2004中,SWC 是用于组件的 Macromedia 文件格式。将 SWC 文件拷贝到 First Run\Components目录后,该组件便会出现在“组件”面板中。在Visual BASIC和PowerPoint内置VBA中,组件被称为控件。在PowerPoint2003及以上版本中,课件制作者可以通过调出控件工具箱,将控件对象拖放到幻灯片中,然后右击该对象,选快捷菜单命令“属性”,打开“属性”对话框,设置某些参数,即可使用控件对象的功能。例如,利用CheckBox(复选框)制作多选题,利用OptionButton(单选框)制作是非判断题,利用TextBox(文本框)制作填空题,利用CommandButton(命令按钮)制作选择题。双击控件对象,可为其编写VBA代码,从而实现即时交互反馈。此外,课件制作者还可以利用“Windows Media Player”控件在幻灯片中插入带播放器的声音或视频,从而实现对声音或视频的播放控制,利用“Shockwave Flash Object”控件对象插入Flas,利用“Microsoft Web 浏览器”控件对象在幻灯片中插入网页,等等。

3. 积件思想

“积件是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自己组合运用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的教学软件系统。”[1]积件思想给课件快速制作的启示是“分工合作,充分发挥团队力量”。例如,在制作大型Flash课件时,制作者如果将整个课件的所有模块内容都制作在一个文件中,那么这个文件必定包含很多场景、图层、帧和元件,这样大大增加了课件制作的复杂程度,不利于分工合作。而如果利用“积件”思想,将一个大课件依据内容或功能模块划分为若干个小课件,然后将每个小课件依据知识点或子功能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个子课件(积件)。最后通过Flash的外部调用loadMovie(url, target [,method])将这些小课件和子课件整合到大课件中。如此,可依据课件制作团队中的个人特长进行分工合作,发挥团队优势,提高课件制作的效率。

4. 模板思想

在课件快速制作中,各式各样的课件模板是必不可少的。iebook、PowerPoint、Dreamweaver等课件制作软件内置了大量的电子书类、PPT类和网页类模板。这些模板搭好了课件所需的基本框架,当忙碌的一线教师需要制作课件时,只要选择适合自己教学内容的模板,并往里面填入内容和根据实际情况做相应调整,便可快速完成课件的制作。学科教师平时应注重课件模板的制作和收集。例如,PowerPoint模板包括设计模板和内容模板两大类,每一大类又提供大量不同风格的模板供选用,并且可以进行网上更新,还支持自定义模板和母版。课件制作者要善用PowerPoint2007的主母版、版式母版、模板和主题。主母版是演示文稿的共性设置,影响所有的版式母版,如有统一的内容(例如永久性导航面板)、图片、背景和格式,可直接在“主母版”中统一设置,版式母版会自动与之一致。而版式母版可用于标题版式、标题和内容版式、节标题版式、两栏版式、比较版式等十种幻灯片版式的个性化设置。

5. 工具软件思想

目前,支持课件快速制作的工具软件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强,越来越简单易学。学科教师除了精通PowerPoint之外,还要善用如下三类工具软件:第一类是诸如iebook、Adobe Captivate、Articulate、A4Proinstall、Creator quiz之类的课件快速制作工具。第二类是专门为解决某个学科专业的某些问题而设计开发的学科工具软件。例如,化学工具软件有ChemOffice、ChemWindow、ChemDraw、ChemSketch、WebLab Viewer、Corel ChemLab、Model ChemLab 等;数学工具软件有MathCAD、MathLab、Mathematic、几何画板等。[2]学科教师可到华军软件园“教育教学”频道下载包括文科工具、理科工具、外语工具等在内的众多学科工具软件。第三类是多媒体素材快速制作工具。例如,Flas快速制作工具Swish、SWFText、Flash Slideshow Maker、Flash Gallery Factory Deluxe等。这些工具软件能够满足学科教师快速制作课件及其素材的需求,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自身信息技术能力不强的不足。

快速制作课件的案例

基于以上快速制作课件的基本思想,笔者进行了快速制作课件的实践探索,下面介绍几个课件快速制作的案例。

案例一:《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该Flash课件综合运用了元件、积件、组件和模板思想,将大课件依据内容模块划分为6个小课件,然后将每个小课件依据知识点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个子课件(积件),最后用主课件将各小课件和子课件串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课件,如图1~4所示。

案例二:《奇妙的二氧化碳》

该课件综合运用了模块化、模板和工具软件思想,以A4Proinstall5.90内置的Flash 模板为基础,将课件内容输入到模板的相应位置,辅以Articulate中的quizmaker软件制作交互性课堂练习,而后将制作完成的课堂练习导入到A4Proinstall5.90相应模块中。A4Proinstall5.90能帮助学科教师进行课件快速制作,导出swf格式,具有空间小、运行流程、交互性强等特点。图5为课件导入部分效果图。

案例三:课件模板制作

为方便学科教师快速制作PPT课件,笔者设计开发了多个学科的PPT课件模板。图6~9为语文课件模板的部分效果图。

学科教师只需根据课件模板中的具体提示,插入相应的内容即可完成课件制作。课件模板中的自定义动画和超链接都已设置好,制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相应的修改、调整。每个课件模板的课堂练习也已设置了交互,制作者只要根据课件模板中的提示进行相应内容的替换,即可快速制作出符合自己教学设计的课件,从而达到快速制作课件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彭绍东.积件思想的形成与理论基础[J].

科幻画教学案例范文5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多媒体 运用策略

一、引言

现代教育处于网络媒体时代,以计算机为主的现代教学媒体是为教学服务的,科学、合理地发挥这种媒体的作用,可以优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观察、思考、理解、掌握相关知识,形成学科能力,最终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二、盲目使用现代教学媒体,剥夺了学生想象的权利

关于现代教学媒体的使用,如果走入“误区”,一味滥用,刻意体现课堂教学的现代意识,则无疑会给课堂教学带来负面效果。比如,在指导学生“作杠杆的力臂”教学过程中,一教师借助课件呈现建筑工人运用钢筋撬棍撬动水泥板的两幅图片,引导学生得出杠杆的定义,指出杠杆的五要素。然后用幻灯片展示生活中的杠杆,如理发剪刀、瓶起子、筷子、铡刀等,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杠杆及杠杆的五要素。为了让学生对力臂有感性认识,掌握“力臂”这个概念,教师利用幻灯片自定义动画的功能示范作力臂的过程,并呈现出多个杠杆的示意题,学生练习作图。教师巡视,大部分学生完成之后,教师在幻灯片上公布正确做法。应该说这是一节对“杠杆的力臂”的研究课,此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杠杆力臂的做法。可是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多次运用投影,从实物图片到示意图再到动画运用……尽管该教师花了一番工夫,然而效果不尽如人意。开始的图片导入可以很形象地让学生认识杠杆,这是符合认知规律的,但接下来指导学生作力臂,教师仍过多地借助动画演示,而没有使用常规的板演,这样做有悖于“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心理,让学生不由自主地把注意力集中在动画上,而对动画所蕴含的教学内容可能不大专注。由此看出,很多学生并没有真正达到知识目标。

笔者认为,引发学生的思考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但课堂上过多的媒体演示往往会剥夺学生想象的权利,占据他们的想象时空,压抑他们的想象自由,使他们无暇思考或者懒于思考。

三、正确发挥媒体作用,增强物理课堂教学实效

1.处理好“辅”与“主体性”之间的关系,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多媒体是一种特殊的“教具”,其“辅”作用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但它仍代替不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教师仍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采取优化的教学策略。初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理解力与记忆力,如果教师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仔细研读教材文本,制作出易于接受、便于记忆的教学课件,那么他们就能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比如,在“测量液体的密度”的教学中,首先笔者带领学生复习“密度”这一概念和计算公式,然后呈现问题,让学生思考:根据密度的计算公式ρ=m/V,要测量液体的密度必须知道哪些物理量?需要哪些器材?学生思考后回答:液体的质量和体积,需要托盘天平和量筒。教师指名学生上台操作如何使用托盘天平,然后介绍量筒的使用方法,为后面的实验打下基础。学生分组讨论确定实验方案并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设计完成后,请一组学生交流方案,并将表格运用媒体呈现出来,教师给予鼓励,学生点评。接下来,根据讨论确定实验方案,学生分组实验并将相关数据写在表格中。最后,评价交流:教师将实验步骤以图片形式在幻灯片上呈现:用托盘天平测空烧杯的质量记为m1,将被测液体(盐水)倒入烧杯中,测出总质量记为m2,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读出其体积为V,则ρ=(m2-m1)/V。教师引导学生寻找该实验方案中存在的误差,并提问:若将被测液体换成食用油,则该方案是否可取?学生思考、讨论,逐渐认识到液体的残留问题,并寻求解决的方案和需要记录的数据。

上述教学过程中,笔者并没有一开始就用幻灯片将实验方案呈现,而是创造机会让学生摸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探究精神。而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时候利用了投影,这样的交流与口述形式不同,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教师让学生自己投影,使其真正融入现代媒体教学中,成为学习的主人,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

2.遵循科学性与实用性原则,发挥现代媒体重要作用。

在媒体选择与制作的准备工作中,教师首先要态度严谨,保证知识的准确性,做到不出现知识性错误,所选文本、图片、影像都必须准确无误;其次,要追求“资源少而过程优、效率高”;最后,要注重实用,不求花哨,以免分散学生注意力。比如,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复习课教学活动中,笔者播放凸透镜成像的FLASH动画,依次调节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让学生观察像的大小、正倒和虚实,帮助学生回忆凸透镜成像规律,加深印象。根据现有经验,进行现代媒体教学成败的关键不仅在于媒体的正确使用上,还在于前期的教学课件的选材和制作上。上述案例中,教师都没有烦琐华丽的多媒体演示,只是在适当的时候引用多媒体技术,但有效解决了学生的可视性问题,提高了复习效率,达到了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

3.运用媒体再现几何模型或进行动画演示,降低知识的理解难度。

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新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掌握得不透彻往往会阻碍学生探究学习活动的深入推进。有些难点概念学生并不能通过一两堂课的学习就掌握得很好,因此在探究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利用现代教学技术,选准视角和切入点突破难点。比如,在“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中,笔者利用几何画板精确形象地再现了力臂的几何模型,加上自由的动画操作效果,使学生深入了解了力臂的变化规律,为下面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又如,在“比热容”教学过程中,在实验探究之后面对“比热容”这一新概念学生并不能很快接受,而此时利用幻灯片的动画功能进行类比解说,就可以加深学生对“比热容”的形象理解,为后面的应用分析做好铺垫。

四、结语

教师要认真做好教材文本的研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探究媒体应用的不同形式,科学、合理地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只有将先进的教育理论与现代教学媒体技术进行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增强课堂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科幻画教学案例范文6

[关键词]教学活动;幻灯片设计;误区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2-0225-01

当前人类社会是一个信息时代,作为信息社会重要基础的电脑应用于现代教育中,给教育改革注入了极大活力,其中,电脑多媒体教学以其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构建起新型的教学模式。

虽然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涵盖了文本、图形、动画、静态视频、动态视频和声音等多种媒体效果,但对大多数教师而言,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到的是微软公司生产的具有放映效果和演示功能的PowerPoint软件。本文仅以PowerPoint(以下称幻灯片)软件为例,介绍幻灯片在教学设计中的误区和解决方法。

一、使用幻灯片教学的误区

长期以来,我们对幻灯片的认识主要来自于个人的摸索,所以我们常常拿着问题百出的作品沾沾自喜。我们时常会听见这样的声音:幻灯片不过是文字的复制、粘贴;幻灯片根本不需要设计;幻灯片不用做动画效果……真是这样吗?

(一)伪幻灯片课件

换句话说,就是WORD搬家,即把文稿内容,不做或少做修改,直接复制粘贴在幻灯片中,一屏放不下就转移到下一屏。这是幻灯片教学中最常见的错误之一。

微软推出OFFICE系列软件,功用目的各有不同,Word是文字排版工具,PowerPoint是演讲展示助手,“Word搬家”实际上是拿幻灯片当Word使用,有点关公战秦琼的意思。Word的主体通常由文字叙述构成,有标题、有段落;有论点,有论据;有陈述、有案例。作为阅读资料,这样的形式非常合适,读者可以完全自主控制,根据自己的需要,或快速浏览、或重点精读。

但如果用Word做演讲展示用(或者说把Word搬到幻灯片中),大段的文字或图表就会出现在投影屏幕上。于是,当学生看到幻灯片塞满密密麻麻的文字和图表时,立刻开始自顾自地读起来。他们一开始阅读,就停止倾听。图表成为注意焦点,教师反而成了配角,充其量只是图表的配音员或者读稿机器而已。当教师变成读稿机时,学生们就会在心里想:“我又不是三岁小孩!我自己会读!”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但没能达成沟通的目的,更无法完成教学目标。

(二)幻灯片内容喧宾夺主

制作幻灯片课件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首先明确教学目的、要求和教材的重点、难点。例如:设计课件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还是为了帮助理解、加深印象、促进记忆;还是为了培养某方面的技能等等。幻灯片设计内容的选取则要以教材为蓝本,从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出发。

但在许多课堂实践中,一些课件却或多或少地偏离了教学目标。如:在一堂数学课上,一位教师想让学生计算一道微积分题,幻灯片上呈现出一副迷宫内配合算式的画面,然后问:“你能计算这些题吗?”没有学生回答。因为学生被迷宫吸引住了,根本没看那几道算式。

(三)幻灯片课件全能化

有时我们会误认为幻灯片是一种“全能媒体”。整堂课不论是课题、例题,还是概念等等,一切由电脑完成,一堂课下来,黑板上不留一点痕迹,电脑成了供学生观看的“课本”。其实幻灯片教学软件虽有诸多优点,却难以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情况和不同学生的反应及时、灵活地调整教学进度和恰当的教学方法。而且由于所有教学内容都是以动画、视频、图片和文字的形式出现的,学生在如此连续流畅的教学进程中很难保证足够的笔记时间,会丧失由此产生的记忆功能和复习巩固功能。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将幻灯片定位在“辅助”上,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教师才是课堂的引导者,而不是简单的操作者。

既然幻灯片为课堂教学服务,课件好坏应体现在其使用效果上,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幻灯片的教学效果呢?

二、提高幻灯片教学效果的建议

(一)备课是核心

备课,就是教师在上课之前所做的各项准备工作。它是教师职业中最习以为常、最为重要的工作。只有在上课前做认真准备,拟好实施教学的计划,才能保证在上课时达到教学目标。因此,在既定的教师水平、学生基础和教材内容的条件下,教师能否认真备好课是能否上好课的前提与保证。

(二)制作课件是基础

虽然教师可直接选择市场上已制作成熟的各学科的幻灯片课件使用,但课件和教案一样,应该充分体现教师自己的教学思想,而且应能适应不同的教学对象。因此,幻灯片课件并不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常常需要教师自己动手制作,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精力进行最新软件和技术的学习。

(三)课堂把握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