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会计核算职能的理解范例6篇

对会计核算职能的理解

对会计核算职能的理解范文1

关键词:会计核算中心运行问题对策

1 概述

建立健全的会计核算中心,能提高对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收支的监督质量,保证财政预算的贯彻执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有利于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现象的产生。然而,会计核算中心在日常运行中却存在诸多问题,如果没能及时解决这些问题,会对会计核算基础工作带来严重影响,使会计核算中心的功能无法充分发挥出来。

2 会计核算中心对财政体制改革的作用

从实际的运行情况以及国家相关的文件、政策规定来看,会计核算中心的功能主要有财务核算以及财务监督,其在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2.1 会计核算中心是会计委派制的主要运行方式

会计核算中心是会计委派制的运行方式。由于会计核算中心的存在,预算单位一般都不再专门设立出纳及会计岗位,所有出纳以及会计的人事关系都要转移到会计中心,预算单位的资金结算以及会计核算业务均委托给会计核算中心进行集中办理。通过建立会计核算中心,相关会计工作人员在工资及人事关系上都脱离了被委派单位,工作上直接受会计核算中心领导,而不是被委派单位领导,会计工作人员的独立性因此而得到明显提高,这有利于会计人员监督作用的发挥。

2.2 会计核算中心是分户核算、集中管理的实施机构

会计核算中心是分户核算、集中管理的主要事实机构。设立会计核算中心后,预算单位原有的独立银行账户将会被取消,代之以会计核算中心申请办理的统一的基本账户,预算单位的每一项财务收支都要经过会计核算中心来办理,这样才能使预算单位的所有财务处于有效监控之下。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工作人员由于与被委派单位之间没有直接的行政领导关系,一般都敢于拒绝办理预算单位不合理、不合法的财务开支,也敢于拒绝受理预算单位不合规、不合法的原始凭证。在这样的管理环境下,预算单位中“小金库”的存在就失去了土壤,各种不合理、不合法的财务开支也会明显减少,从而有利于从源头上治理腐败,提高预算单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2.3 会计核算中心将会计职能与财务管理相分离

会计核算中心将会计职能与财务管理功能相分离。由于设立了会计核算中心,预算单位原有的出纳及会计职能被分离出来,不再设立相关的出纳机会计职位,只设有普通的报账员职位,预算单位的一切会计核算以及财务收支都必须要经过会计核算中心进行办理。由于出纳及会计独立于预算单位,其服务于预算单位的领导决策的功能被大大削弱,而其监督预算单位会计核算、财务收支等是否合法、合理的功能却明显增强。

3 当前会计核算中心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设立会计核算中心,对预算单位财务收支进行监督、核算,无论从理论角度还是从实际角度,都是一个大胆、行之有效的尝试。会计核算中心作为我国财政体制改革过程中的新生物,国家并没有专门的法律以及理论对其进行规制,因此其在运行中暴露出很多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3.1 会计核算中心指导理论与实际脱节严重

目前,会计核算中心指导理论与实际情况脱节严重。会计核算中心的指导理论主要基于以下假设而产生:①所有预算单位均遵循相同的会计核算制度;②所有进入会计核算中心工作的人员都深刻理解预算单位的管理模式;③会计工作者均熟练掌握会计核算中心相关的业务技能以及操作水平;④各预算单位的业务均相同或者相似。只有基于上述4个假设,会计核算中心才能确保会计电算化工作顺利开展以及帐务处理结果与预算单位的实际相符。但是在实践的操作过程中,要满足上述假设是几乎不可能的,例如,有的预算单位实行的是行业会计制度,部分预算单位则实行的是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而部分预算单位则实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同时,会计核算中心的工作人员主要是从社会招聘或者从预算单位抽调的,其认识新环境、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是有差别的。基于此,这种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最终都会反映到会计核算质量上,影响会计核算中心工作的开展。

3.2 会计核算中心严重削弱会计服务功能

会计核算中心的存在大大削弱了会计服务职能。会计工作人员的作用是为单位的领导层提供真实、可靠的决策信息及数据等,而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质量,主要取决于会计工作人员可否深入了解预算单位的实际经营管理情况。虽然预算单位与会计核算中心签订的《会计核算委托书》中均规定“会计核算中心的义务之一是为预算单位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及会计服务”,但是由于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工作人员远离预算单位的实际经营管理场所,无法确切掌握预算单位的实际经营活动;此外,一般一个会计工作人员需要同时负责多个预算单位的会计工作,工作量是进入会计核算中心之前的几倍,基于此,会计工作人员是很难为各个预算单位提供满意的会计服务的,大大削弱了会计服务功能。在现实中,很多预算单位之所以不希望将单位内原有的会计人员交与会计核算中心管理,就是认为会计核算中心无法提供高效、及时的会计服务而耽误单位正确决策的制定,

3.3 会计核算中心、预算单位及银行的关系未理顺

当前,会计核算中心、预算单位以及银行三者之间的管理未理顺。会计核算中心成立后,为了方便对预算单位各项财务收支的监督,预算单位原有的独立银行账户被取消,代之以会计核算中心申请办理统一的基本账户,预算单位的每一项财务收支都要经过会计核算中心来办理,这样才能使预算单位的所有财务处于有效监控之下。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会计核算中心、预算单位以及银行三者各自的职责权限没有明确,关系未理顺,使得三者的职责范围混乱,一旦出现问题,会计核算中心、预算单位以及银行会存在相互扯皮现象,三者之间的职责权限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做出进一步明确。

3.4 成立会计核算中心无法从源头上治理腐败

会计核算中心无法从源头上智力腐败。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后,虽然预算单位实行分户核算、集中管理,预算单位缺乏私设“小金库”的环境及条件,但是仍可以通过虚构单位财务收支报表以及虚构原始凭证等实现截留、挪用单位财政资金或者贪污的目的,如预算单位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关系户开出假票据、假发票,将个人私自使用的费用转变成单位的办公费用或者会议费用等必要支出。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工作者由于缺乏对预算单位实际情况的了解,缺乏相应的调查,因而会无法鉴别原始凭证的真伪,无法实现在源头上在遏制腐败。

3.5 会计核算中心导致会计资源的不合理配置

会计核算中心的存在使得会计资源配置不合理。会计核算中心的设立使得预算单位会计资源的不合理配置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原来在预算单位工作的业务精通、工作能力强、称职的会计工作人员由于被调到会计核算中心从事报账、记账等工作,其会计能力相当于被闲置起来,存在一定程度的大材小用。二是,预算单位现有的报账人员业务水平较低,无法胜任工作,预算单位急需精通会计业务并能单位的资金筹集、规划、使用以及管理等出谋划策的会计工作人员。由于会计核算中心的存在,使得预算单位的会计人员远离预算单位,这样会使得会计资源分配不合理,在会计核算中心工作的会计人员由于在重复对其来说十分简单的工作而厌倦,甚至是反感,而在预算单位中的报账人员则又无法胜任工作。久而久之,最终导致会计工作人员的才能得不到发挥,而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无法得到提高。

4 解决会计核算中心运行问题的对策

虽然会计核算中心在运行中存在诸多问题,但是这也不能否定会计核算中村对于财政体制改革的意义。为了充分发挥会计核算中心的积极作用,应树立正确的态度以寻找合理解决会计核算中心运行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的方法,对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4.1 调整会计核算中心的运行模式

调整会计核算中心的运行模式,能有效解决会计核算中心削弱会计职能的问题。中心对于业务对国家发展有重要作用以及业务量较大的预算单位,单位原有的会计工作人员人事以及工资关系等转移到会计核算中心的基础上,其原有的工作方式以及工作地点保持不变,可以在原有单位继续完成会计工作。对于业务比较重要,但是业务量不大的预算单位,会计核算中心可以向该预算单位委派一名或者数名业务精通的会计管理人员或者经验较为丰富的会计主管,为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活动出谋划策。对于业务相对不重要以及业务量较小的预算单位,会计核算中心对其财务收支以及会计核算工作进行统一办理及管理进。此外,对于远离会计核算中心的预算单位,经相关部门的批准,会计核算中心可以向其委派会计工作人员,以协助该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活动的开展。根据会计核算中心的特点,结合预算单位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会计核算中心的管理模式,可以有效解决会计服务职能被大大削弱的问题,提高预算单位整体的财务管理质量。

4.2 明确会计核算中心、预算单位与银行的职责权限

明确会计核算中心、预算单位以及银行三者之间的职责权限,有利于理顺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刚开始设立会计核算中心时,将所有事项均在协议中划分清楚或者规定清楚是不切实际也没有必要的,但是在实际的运行中,如果出现问题,会计核算中心、预算单位以及银行三者应积极协商,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以补充协议的形式不断完善及细化协议,对于职责不明确,责任出现模糊或者交叉的情形要进一步做出界定及说明,避免因相互扯皮、相互推诿而引发不必要的损失,这样不仅不利于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还会降低会计核算中心的公信力及权威性。

此外,还应不断改善会计核算中心、预算单位与银行三者之间的信息沟通。由于受到技术以及基础设施的限制,将三者的计算机进行联网目前是无法实现的,但是三者之间信息沟通的相对滞后,使得三者在处理问题时处处碰壁。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从以下途径实现:首先,不断提高财务处理以及会计核算的信息化水平、使得三方可以实现及时沟通;其次,在预算单位与会计核算中心之间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增加两个机构之间的交流、往来,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工作人员轮岗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使负责某个预算单位的会计工作人员能充分掌握该预算单位的业务特征,以便提供更为优质的会计服务,并提高会计核算中心与预算单位对彼此的信任。

4.3 提高会计核算中心会计工作人员待遇

提高会计核算中心会计工作人员的待遇能有效解决会计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从目前情况来看,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工作人员工作量日益增大,而待遇却没有得到同步提高,这是现阶段会计工作人员缺乏掌握各预算单位实际财务管理情况的时间,而无法为预算单位提供优质、满意的会计服务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会计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提不上来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此,应适当提高会计核算中心中会计工作人员的待遇,在不断充实会计工作队伍,解决会计人手紧缺问题的同时,通过提高工资待遇留住原有的会计工作人员,并招揽广大精通会计业务的会计精英。

4.4 实现会计业务的多样化及层次化

实现会计业务的多样化及层次化,能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使命感,提高工作效率。会计核算中心运行初期,预算单位原有的拥有中高级职称的、精通业务的会计工作人员职能从事单调、机械性的报账以及记账工作等,这大大地抑制了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其应有的才能无法发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会计资源不合理配置,甚至是严重浪费会计资源。基于此,应通过调整会计业务的工作安排来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从工作内容来看,可以按照预算单位的业务内容做一简要分工,业务精通领域不容的会计工作员可以自行组合成不同的工作团队,集体负责某一个或者多个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以及会计核算职能。另一方面,从工作层次来看,会计核算中心可以自上而下设置不同级别的岗位,如设立中心主任、副主任、主管会计、审核会计、基础会计等岗位级别,根据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以及工作能力进行提拔,给予基层会计人员成长的空间及动力。此外,会计核算中心应加大对会计工作人员的培养及培训力度,使会计工作人员能够胜任不同的岗位,将会计核算中心的有序运行与会计工作人员的个人发展结合起来。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会计核算中心在运行中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在实际的研究及管理中,应树立正确的观念,不应因运行问题而否定会计核算中心的作用,应根据运行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如通过调整会计核算中心的管理模式,明确会计核算中心、预算单位与银行之间的职责权限,提高会计工作者的待遇以及调整会计业务工作等,不断改进会计核算中心的管理,以便于为各预算中心提供优质的会计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文杰.加强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建设 促进事业单位财务水平的提高[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06).

[2]李清令.会计核算中心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思考[J].内蒙古财会.2010(09).

[3]熊英英.会计核算中心运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月刊. 2009(21).

[4]黄凯锋.会计核算中心的财务分析工作之我见[J].农业经济. 2009(06).

对会计核算职能的理解范文2

会计职能是会计在经济管理活动中所具有的功能和所起的作用。换句话说,会计职能就是对会计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起到的地位和作用的概括。在我国,关于会计职能的探讨是从六十年代开始的,并在八十年代达到高潮,从"一职能"学说、二职能"学说到"全职能"学说,各种观点都有,分歧很大,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景象。目前,在我国会计理论界,对会计职能的认识占主流地位的是"二职能"学说,即反映(核算)和控制(监督)这种观点主要是从马克思对会计是"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的论述中总结出来的。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管理的需要,这种观点已明显滞后于会计实践。为此,本文将站在会计传统理论的基础上,并结合会计在新时期的特点,对会计职能进行重新界定,以求人们对会计职能有一更完善的认识。 

一、对马克思关干会计基本职能论述的认识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簿记"有过这样一段描述:"过程越是按社会的规模进行,越是失去纯粹个人的性质,作为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的簿记就越是必要。"这段话深刻揭示了会计作为一个过程所具备的功能。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的认识角度不同,因此,对会计职能的理解也产生了不同的结果。 

首先,从"过程的控制"来看,对于"过程",有人狭义地将其看作"生产过程。而对于"控制",也有人理解为"监督"。我认为,这些都是不够完善的。其一,监督本身的含义为"监察"和"督促",而会计监督则是会计按照管理的目的和要求,审核经济业务的合理性、有效性,并对经济行为进行必要的干预,滞后性是它的显著特点。而现代意义上的会计更需要将会计传统的单一反馈功能转变为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考核分析功能,从而形成一种"前导型"会计。人为将"会计监督"概念贱予广泛的含义只会造成人们对会计监督职能理解上的误差。其二,会计监督的依据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界环境所制定的标准,这些标准具体表现为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各种法律、法规制度。因此,会计监督很大程度上是外部环境在施加于会计工作时所形成的功能,并非属于会计自身之中,它实际上只是构成会计管理过程的一个具体的分支职能而已。由上所述,我认为,会计本质上作为一种管理活动,其"过程的控制"应被理解为对广义的生产过程,即包含流通的再生产过程的事初、前中及事后的管理。简而言之,即管理职能。会计也只有作用于这种具体的再生产过程,它的具体职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另外,由于管理活动包括了事前、事中及事后整个过程,所以,管理职能又可分为预测、计划、决策、控制、分析、监督等具体职能。 

其次,在"观念总结"的理解问题上,也有不同意见。有人将其解释为"反映",也有人将其理解为"核算"。我认为,将"观念总结"理解为核算似乎比较合理。反映过程是会计把大量的数据转换成财务信息的过程,也就是说,反映不过是对客观经济活动事后的真实写照而已。因而,反映的内涵是消极和被动的。而会计核算则是一种能动的管理活动,从过程看,它可以包括事后核算,也可以包括事前、事中的核算;从内容来看,它既包括记录、计算和反映,又包括预测、控制、分析和考核。其二,从"观念总结"中的"总结"来看,德文原意是"合成"、"综合",因此,将"观念总结"理解为"反映"有过窄之嫌,因为,会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不仅对复杂的经济业务进行搜索、分类、整理、计算及反馈,还要对会计资料进行比较及分析,而这些又都属于会计核算的职能范围,所以,我们可以说,核算职能是会计的另一个基本职能。 

二、会计职能的定位 

要全面完整的理解和把握会计职能,需要对会计职能有如下认识: 

1、会计职能是会计本质的集中表现 

目前,在我日会计理论界,关于会计本质的认识最主要有两种观点:会计信息系统论和会计管理话动论。 

会计信息系统论的支持者认为:"会计是旨在提高企业及各单位的经济效益,加强经济管理而建立的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与以往的诸如强调会计是一种提供财务信息的规则和方法的会计工具论相比,会计信息论无疑有其先进之处。首先它认为会计是一个过程,从而否定了"工具论"。其次,它还扩大了会计信息的范围,从单纯的财务信息扩大为经济信息。但是,会计信息系统论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杨纪琬教授就曾指出,"以信息系统来概括会计的全部内容有以偏概全之嫌,即使抛开很难用信息系统来概括的管理会计的内容来说,企业财务会计中的内部控制制度、稽核监督制度、防弊措施等也随处可以显示会计的管理职能。 

我国最早提出会计管理活动论的会计学家是杨纪碗教授和阎达五教授,他们在1980年的<开展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几点意见-兼论会计学的科学属性>一文中指出:"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看,会计不仅是管理经济的工具,它本身具有管理职能,是人们从事管理的一种活动。"我是倾向于"会计管理活动论"的,因为,无论从微观的角度还是从宏观的角度看,会计在组织、综合经济信息方面和利用经济信息管理方面都是紧密结合的。近年来涌现出的宝钢、邯钢经验部已充分证明了会计在企业中的重要管理作用。 

会计既然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它就必然要求会计具备相应的职能去体现会计本质的要求,以充分保证会计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会计的核算和管理两大职能,正是在充分体现会计本质的基础上存在的。会计的本质表明,会计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产生于管理的需要,并以经济管理的形式出现。在实际工作中它通过其特有的方法,对经济信息进行核算处理,并依据自己处理的信息作出分析和判断,并进而作出决策,以实现管理的职能。虽然从表面上看,决策是由最高管理层作出的,但事实上,决策并非仅仅是拍板的一瞬间,它是一个过程,它包括有确定解决的问题、拟订各选方案和选定方案三个主要步骤,而会计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显然是最关键的,它实质上充当着管理者和决策者的角色。如果会计核算不正确、反映不真实、预测不准确、分析不透彻,都会导致决策的错误。所以,我认为会计的核算和管理职能是充分体现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的本质的。 

2、会计的管理职能是在会计实践的不断深化中发展起来的 

(1)会计职能的形成阶段 

当会计处于原始或者雏形阶段时,"单式记帐"会计的职能只有一个,那就是"计量",即人们通过头脑的或帐本上的简单计算来衡量其劳动成果。当会计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人们通常需要对这种计量进行必要的核查及比较,此时会计的管理职能就诞生了。马克思曾在(资本论)中指出:"在一切社会状态下,人们对生产生活资料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必然是关心的,虽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关心的程度不同。"我认为,计量这种最初的会计行为就是在人们"关心"的想法下产生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楚的看到:计量不仅体现了人类原始会计思想的产生,还体现了人们对生产活动的主观能动作用,使生产生活资料进行合理配置, 

虽然这种管理行为本身也是原始的,但它却是伴随着会计的产生而产生的。当然在这一阶段,会计的管理职能还远未成熟,会计的职能也主要体现在"计量"、"核查"、"比较"上。如果用一职能来描述时,"核算"应是这一阶段对会计职能较简明及准确的表述。 

(2)会计职能的发展阶段 

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产业革命给当时欧洲,特别是英国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由此引起了生产组织和经营形式的重大变革。适应资本主义大企业需要的经营形式-股份公司出现了。而此时,会计已经从原始的"单式记帐阶段"转变"复式记帐阶段",会计的管理职能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股份公司的出现,使资本向有良好效益的企业积聚,使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逐渐分离,由于股份公司的所有者分散于广泛的社会阶层中,其结果必然导致大多数所有者远离经营实体·失去支配能力。但作为所有者集团,他们又关心其投人资本的保全,以维护其利益的分配。在这种情况下会计的管理职能就逐渐显得重要起来。马克思在《资本论》申指出,管理工作最初是由财产所有者自已从事的,但他"一旦有了足够的财富,他就会把干这种操心事的‘荣誉'交给一个管家。"马克思的这段话是和会计的核算、管理职能思想相一致的,尽管在这一阶段,会计的对内管理职能尚未得到充分挖掘,但其本身所具备的核算及管理职能的事实已无可质疑了。 

3、会计职能的逐渐成熟阶段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泰勒的"科学管理法"逐渐渗入产业界,为现代意义上的经营管理打下了基础。科学管理的管理思想给经营管理带来了巨大冲击,而会计无论理论还是实践方面也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表现为管理会计地位的不断提高及"标准成本计算"和"预算管理"等会计管理方法的出现。另外,多种形式的会计分析方法也得到了较大发展,会计的管理职能逐渐开始得到重视。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黄金时期,由此产生了急剧的资本集中,许多大规模的投资活动不断出现。在这种情况下,会计的预测、计划、决策、控制、分析、监督等具体管理职能得到了充分发挥,便会计的管理职能开始被社会广大阶层普遍接受。 

4、对会计职能基本内涵的认识 

会计职能的基本内涵在会计发展的不同时期并没有发生改变,唯有其实现的深度、广度及精度等会因经济的发展及环境的变化而逐渐提到提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已成为我国企业发展的方向。在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下会计工作的服务对象、影响范围及信息质量要求方面出现了新的特点,会计由原来的主要服务于国家对国有企业管理的需要转向服务于包括国家在内的股东、债权人及社会的其他方面。另外,人理论、产权经济学等新兴经济学前沿理论也给企业会计管理提出了新的理论依据。会计也由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会计管理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中枢。 

5、小结 

根据上述认识,我认为会计的两大职能是核算和管理。核算职能是指通过一系列专门的技术方法,对经济业务进行完整地、连续地和系统地记录和计算,为经营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它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而管理职能是指会计为满足国家宏观调控、企业所有权人、企业经营管理当局等的需要,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功能。管理职能可具体分为预测、计划、决策、控制、分析、监督等具体职能。会计的核算职能和管理职能是相互渗透、紧密依存的。核算职能是管理职能的基础和前提,离开了核算职能,管理职能就失去了基石;同时,管理则是核算职能的目的和下一核算过程的出发点。离开了管理职能,核算职能将会失去目标和方向。虽然,核算职能、管理职能都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但是,会计作为管理活动的本质又决定了核算职能只是为管理职能提供铺垫和服务,管理职能才是会计工作最基本的职能。 

三、会计职能与会计目标、方法、作用之间的关系 

会计职能同会计目标、方法、作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辩证关系,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理顺人们对会计基本理论的理解。 

1、会计职能和会计目标的关系 

会计目标概括地讲就是设置会计的目的与要求。具体而言,会计目标就是对会计自身所提供经济信息的内容、种类、时间、方式及其质量等方面提出的要求。与会计职能相比会计目标所要解决的是会计应提供什么样的信息才能满足有关各方对会计信息的需要,而会计职能作为会计自身所具备的功能,它的内涵是会计能够提供什么样的信息;另外,会计目标是适应于特定经济环境的需要而产生的,这就使会计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变化性的特点,而会计职能则是相对稳定、单一的东西。因此,我们不难看出,会计目标与会计职能的最根本区别在于会计目标是人们的主观要求,而会计职能则一种客观存在。会计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必须同会计职能相吻合,如果脱离了会计职能,会计目标就会成为空中楼阁而无法得到实现。这好比一个人只能挑100斤的东西,你硬要他挑200斤,这是力不能及的。所以我认为,会计职能是会计所能达到目标的前提。职能在先,目标有后。 

2、会计职能和会计方法 

会计方法是指会计人员运用特定的技术作用会计对象行为的程序或方式。会计工作的进行是有具体的会计方法构成,并有会计人员的行为推动,因此,会计方法是会计职能由潜在的有用性转化为现实作用的关键。会计方法选择不正确或不科学,很可能导致会计职能窒息。要便会计职能得以良好发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会计方法。所以,我认为,会计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就是在于不断改递和完善会计方法,便之更好地实现人们管理经济活动的目的。 

3、会计职能与会计作用 

会计作用是指会计活动茬特定历史时期和特定经济环境下实际产生的效果。会计作用的发挥取决于两个重要因素:一是外部环境,即会计工作所处的特定历史时期和经济环境;二是会计活动本身,即会计职能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程度。由于会计的作用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会计作用可分为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两个方面。会计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会计无论在宏观经济管理还是在微观经济管理中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主要是在人们对会计职能的有效利用下实现的;会计的消极作用主要集中在会计信息的失真上,它不仅便会计的职能难以有效发挥,而且还会造成人们对会计正面作用的怀疑。所以,我认为,要使会计作用得到充分展现,我们必须在有效利用会计职能的基础上,结合不同时期的经济环境,找出当时会计工作实际运行效果和会计职能需求之间的距离,发现会计工作的薄弱环节,从而挖掘会计工作的潜力,从而逐步完善和加强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四、总结 

对会计核算职能的理解范文3

摘要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但存在较多问题,如财务人员缺乏、会计核算单位多、账务处理缺乏科学性等。欲提高提高乡镇会计职能作用,就要做到加强乡镇各单位领导的财务管理意识,转变思想,实现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化;加强会计监督,实现与财务管理的接轨;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启用更为专业的会计人才;加强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等,为基层老百姓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关键词基层 事业单位 会计核算

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相应的管理水平也要跟得上技术进步的速度,特别是财务管理,人们越来越重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而作为财务管理中重要组成部分的会计工作,更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相应的会计职能也向着更加实用的方向发展。在我国当前发展环境下,必须要最大程度的发挥会计职能作用,健全会计核算及监督体制,加强财务会计管理内部控制力度,从而全面提高会计核算及监督功能,以便更好的完成相关经济活动。特别是在基层单位的财务工作中,应更加注重会计职能作用的发挥,加强其核算及监督职能,从而更好的实现对基层单位的资金流向及使用情况的控制,使得基层单位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而随着基层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现有的会计核算模式不再适应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发展的需要。为了提高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整体质量,有必要进一步改进会计核算制度,强化资金使用效益,改革公共财政体制,提升会计监督水平。

一、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问题

基层总预算会计和经费会计都由财政局人员统一管理,但基层财务人员匮乏。受进人渠道限制,基层缺乏财会专业人才;基层会计核算混乱,甚至还存在总预算会计和经费会计混用一个帐套的现象;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帐外资产大量存在,造成大量国有资产流失。在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购置过程中,极少通过国资局集中采购,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大多直接通过借记其他支出贷记银行存款,而不计入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从几十万元的车辆到单价几千元的大宗办公用品都进行这样的账务处理;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滞留着大量的债权债务,多年未理的债权债务使的基层单位根本理不清行政事业单位的家底。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中,尤其经费会计,涉及事务繁多,各项债权债务极少进行登记。与有关单位往来计入账务,很少明确属债权债务或确认收支等,大多以实际支付的费用作为支出,而未按照权责发生制明确究竟有多少债权债务。这些无法清理的债权债务给社会稳定、政府的信誉造成了极大影响,基层政府对此极度困惑而又无从插手;基层工作具体而复杂“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所有的上级部门都会检查和考核涉及乡镇对其下属站所的投入,如教育投入、计生投入、党建投入和综合治理投入等。而乡镇仅靠县财政核拨的办公经费根本无法满足这些巨大的资金缺口,使得上级检查成了乡镇会计为迎查而进行造假账的集中活动。目前,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会计核算单位多

目前一些基层政府的工农商、财税银、公检法等机关应有尽有,十分完备。一些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核算与财务管理工作相互分离,会计岗位多是兼职,会计人员自行审批、自行做账,这使得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受到影响。因此,财务管理缺乏监督制约机制,会计核算的各种职能作用无法有效地落实。

(二)支出的账务处理缺乏科学性

由于在实际工作中单位负责人对会计核算重要性的认识不足,许多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执行的效果很不理想。一些管理人员思想上没有会计风险的意识,认为单位就应该有资金使用权。在支出报账制模式下,部分单位为支出记账编制连续多张的分数号记账凭证,所附原始凭证多达上百张,涉及明细科目较多,对应关系不明晰,这不便于会计人员进行统计和复核。一些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费用支出没有进行事前预算和事后控制,办公费、差旅费等费用项目控制乏力,甚至职工工资发放都出现借钱支出的现象,这些单位的会计集中核算缺少经费开支的统一且可行的标准规范,账务处理缺乏科学性。一些单位账目管理过滥,银行账户过多,挪用专项拨款、贪污公款、白条列支出、违规购置专控商品等收支违纪问题较为突出。

(三)会计人员综合素质较差

会计工作质量的高低、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否,与会计人员的素质密切相关。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人员除了掌握足够的会计知识外,还要充分了解税法、审计法、经济法、计算机等相关知识,更全面系统地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但是目前由于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编制有限,会计岗位人数较少,兼职现象很普遍。财务人员岗位责任约束、会计核算意识不强。单位规模较小可能影响财务控制的实际效果,使单位内部的日常监督、控制工作以及财务监督检查流于形式。

权力来源于服务,基层的会计监督职能也是一样。随着我国将三权下放到基层政府,所有会计人员的选择均由单位自行决定,基层单位的财、物等也由基层政府自行调配,这导致了会计成为了基层政府的舞弊工具,从而造成会计监督职能的缺失。基层政府以及基层的行政事业单位所花费的礼品费、执行费等违规支出,经过变通之后,都被编入了基层财务报表。会计缺乏监督的权力,甚至还会出现财务人员为弄虚作假而出谋划策的现象。因此,必须要正视这些问题,并对症下药,找到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

二、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完善

基层会计核算及监督职能普遍达不到应有的要求,要想提高乡镇会计职能作用,需要省、市、县各级政府财务部门的积极引导与帮助,并采取正确的方法与措施,才能更好的实现会计职能作用的提升。这就要做到:

(一)加强乡镇各单位领导的财务管理意识,转变思想,实现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化,构建科学的核算标准

基层行政事业要充分认识推进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规范基层会计核算的重要意义。要解决当前我国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首先应当转变思想,全面、透彻的了解会计核算制度,明确核算中心的职责范围,抓住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核算工作的重点,构建起健全的会计核算制度,为实现会计工作的集中处理奠定基础。

增加基层各单位领导的财务管理意识,实现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化基层单位领导要对单位债权的记录情况、上级与下级的财务往来情况等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领导对财务会计工作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财务人员对会计职能的运用,以及对相关基层单位债权等财务工作的记录和重视。因此,要想加强基层会计职能作用,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基层各单位领导的财务会计管理意识,对会计职能给予足够的重视,这样才能够保障会计管理规范的制定和实施。

(二)理顺基层会计管理体制,强化核算实效,加强会计职能的运用,突出管理职能

基层单位的财务人员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时,对单位领导的依附性很强,单位领导对基层财政权抓的非常牢,会计监督职能的独立性很差,监督效果更差,在基层会计管理中,真正能够做到监督独立的单位并不多。因此在进行财务会计管理时,会计人员要逐渐减弱对单位领导的依附,真正的独立起来,并建立会计人员垂直管理机制,理顺会计人员的管理体制,上级主管部门要积极的改革原有的会计管理体制,加大会计职能在整体工作中的比重,真正的实现会计管理体制改革。

鉴于基层各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均属财政资金,进行资金的支付之前,对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支付进行事前的管理与控制,这就要求核算中心的相关工作人员对该项资金是否能够支付、如何支付进行提前确认。要完善对行政事业经费支出的控制,统一固定资产账务管理,由基层会计核算中心统一办理会计核算。

(三)加强会计监督,实现与财务管理的接轨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要实现资金使用率的提高,在基本账务上对每一笔收支按财政拨款的项目和科目记账,实现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接轨。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应该设立专门的财务室,明确一名财务主管,配备专职会计人员,建立健全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按要求承担起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职责。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需要依照其集中核算制度的要求,在确保会计资料准确无误的同时,对各种会计资料的质量进行核查,对单位项目经费支出进行细化的功能核算、经济核算,推动会计核算工作的落实,满足核算单位和相关管理部门的需要。

(四)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启用更为专业的会计人才

从事会计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也是影响基层会计职能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基层中从事会计管理工作的人员普遍业务素质不高,业务水平高低不一,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是加强基层会计职能作用最基本的工作。上级财务部门要加强对基层财务人员的培养,鼓励会计工作人员自学。同时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及奖惩制度,更快的实现财务会计人员整体业务素质的提升。与此同时,也要加强高尖端会计人才的引进,为基层会计工作注入新鲜的高质量血液,充实会计人员队伍,从而更好的发挥基层会计职能作用。

要切实对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核算进行完善,以格式化、规范化、量化考核等方式,严格责任考核,建立岗位目标责任体系,加强与各核算单位之间联系,协调解决核算单位的实际问题。要立足现实,积极盘活现有人才资源,强化会计核算培训,加大财务管理软件应用及法律、法规培训力度,积极协助、指导单位做好会计核算。我们通过各种培训,为会计核算人员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建设业务精干的会计核算队伍,保证集中核算的整体质量。

(五)加强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

对会计核算职能的理解范文4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专业 职业核心能力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社会需求为目标”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然而,目前高职教育重专业技能、轻职业核心能力的传统惯性已成为制约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瓶颈。卡耐基曾说:“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85%靠人际关系、处事技能。”其中,人际关系与处事技能的关键就是会沟通、协调、合作、注重团队精神等。由此可见职业核心能力决定一个人生命的素质,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命运。对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而言,职业核心能力则是体现其职业素养、决定其职业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

一、会计电算化专业引入职业核心能力的必要性

会计电算化专业与扬子江投资发展集团、杨力集团等校外实训基地合作中,专业带头人与教学团队强烈感受到企业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期望远高于对专业技能的要求,对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实施江苏省十二五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提升工程的意见》精神,一致认为专业建设必须与职业核心能力接口、接点,这不仅是“职业性”原则的要求,也是学生设计自我价值、稳健快速成长,提升岗位适应力、迁移力的关键所在,更是校企合作“双赢”的重要基础。

(一)人才培养定位要求引入职业核心能力

高职院校承担培养生产、建设、管理等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社会任务。这一定位明确解析了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进入职场的工作岗位、工作性质和能力要求,也说明了应培养学生专业群对应岗位工作职业综合能力的体征。其中,职业核心能力作为职业综合能力固有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抓手。

(二)人才培养模式亟须引入职业核心能力

工学交替中,学生必须严格遵守企业与会计有关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需与企业财务部门工作任务、工作环境、工作机理融为一体。这就要求学生应按照企业会计工作理念、工作要求、工作流程、工作节点、工作标准去做事,按企业用人要求去做人。因此,职业核心能力引入和产生的正面影响,不但关乎学生完成学业,对学生在未来职场的生存与发展也有着重大影响。

(三)学生成长需要引入职业核心能力

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内在需求表现为努力使自己与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要求相一致,以获取好的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实现自我价值。职业核心能力作为弥补学校与社会现实之间真空的纽带,对帮助学生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目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企业希望重视学生职业核心能力

企业迫切要求高职院校输送能吃苦、讲奉献、会做事、勤思考、懂合作、晓协调、善沟通的人才,希望学生能理解和执行核心价值观、经营理念、创新精神、历史传统、工作作风、管理制度。这些都显示了企业希望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含有职业核心能力内涵与精髓,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行为,实现“量”向“质”转换。

二、围绕职业综合能力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按照“企业要求为主导,学生成长为根本”的原则,鉴于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具有由初始局部行为向连贯转移的学习与能力提高过程的特征,围绕职业能力制定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面向企业会计岗位群,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核心能力,具备良好的工作态度、团队精神、敬业精神,具有较高的继续学习能力与创新意识,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或助理会计师证书,成为胜任会计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会计电算化专业指导委员会在确立职业综合能力目标体系时,明确规定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3个一级指标和36个二级指标,形成培养学生优良职业道德、高度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工作态度;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继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会计制度解读能力、执行能力、经济业务处理能力、会计核算能力、审计监督能力、财务管理能力的体系,打造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

(一)专业能力

学生具备的专业能力指会计制度解读与执行能力,即各类业务的会计处理能力、经济问题处理能力及创新能力,具体分为基础能力、岗位能力和拓展能力。其中,基础能力为从事会计业务工作而具有共性的基本能力,表现为珠算、电算化运用、人民币鉴别与点钞、票据业务处理、执行财经制度;岗位工作能力表现为出纳的凭证审核、簿记、银行结算、购货和销售货币资金往来核算、产品成本核算、固定资产管理、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纳税计算及经济合同审核和财务分析;拓展能力表现为统计分析、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知识、交往礼仪、团队管理、经济业务调查、经济活动预测与决策、公共事务管理、财经应用文写作。

(二)方法能力

学生需要练就的方法能力指会计人员基于个人,有具体和明确的方式、手段的能力,即会计人员组织或完成岗位工作各项任务的能力。因此,重点训练学生思维能力、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计算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评价能力、自学能力、拓展能力、处理矛盾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等,就可以夯实职业发展基础,促进学生对职业的进一步认识和感悟。

(三)社会能力

学生应该掌握的社会能力一为会计工作适应性能力,即工作技能、体格发展、言语发展和学业能力;二为社会技能,即工作中接受管理、管理他人、谈话技巧、合作行为,情感表达、职业行为、工作态度,参与行为、任务解读、遵循指导、自我认知能力、社会认知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完成任务能力等。这些关联与他人交往、与自我有关或与任务有关的各种行为,均对学生职业生涯目标实现有着重要影响,体现了职业核心能力的具体作用。

三、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养成的探索

如果把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养成喻为植物的生长,那么,专业能力犹如土壤,方法能力则是阳光,社会能力就是水分,只有在三者合力作用下,才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一)第一课堂融入职业核心能力

会计电算化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训练方案时,通过换位思考,将企业要求作为主导,职场做人和做事规范作为标准;会计岗位群经济业务处理与工作流程作为载体;户外拓展与各类项目活动作为平台,全方位开展训练,让学生在感悟、归纳、评估三个环节中,将职业化行动内化为职业能力。

1.公共课程。将与人交流能力融入“大学语文”,数字应用能力融入“应用数学”,信息处理能力融入“计算机应用”,外语应用能力融入“大学英语”,与人合作和解决问题能力融入“就业指导”,培养学生形成符合企业要求的基本行为,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2.专业课程。在“财经法规”课程中融入企业的财经管理制度,让学生提高会计制度的解读能力与执行力。在岗位群技能课程体系中,把企业工作业务流程、工作标准、考核标准、与人交流、与人合作、信息处理、解决问题等列入其中。再借助学习小组学习方式,让学习小组成员自行判断、分析和把握完成任务的项目,提出观点和看法,使学生懂得完成任务不仅仅取决于自身因素,更重要的是依靠团队作用,逐步与职场情境吻合,达成学习领域与工作领域一致的教学要求。

3.实践课程。在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技能训练时,嵌入岗位工作沟通、团队合作精神、继续学习模式、创新理念等项目,让学生较充分理解企业管理制度和执行方案,领导布置工作任务的主题与用意,同事的性格、工作方式与方法,完成工作任务需要的必要条件和支撑条件,使学生清晰理解职业核心能力的作用,掌握应用职业核心能力的时机、环境与技巧,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第二课堂渗透职业核心能力

以各类项目活动为平台,通过各种强化训练,促使学生将掌握的方法应用于实践,提高职业核心能力应用技巧,组成横向打造学生专业技能,纵向打造学生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矢量推进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训练体系。

1.社团活动平台。引导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理解参加一个社团、发展一种兴趣、提高一种能力、增加一次机会的人生历练含义,踊跃参与社团活动,积极锻炼自己的组织、管理、决策、协调能力,主动与企业“坚持工作能力和文化融通、坚持思想单纯与思维复杂相结合、坚持有原则信任”的用人三大原则接轨,在社团中发挥掌握的职业核心能力,提升社团活动质量,为就业或创业创造先决条件。

2.户外拓展平台。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将一些户外小活动串联起来,整合成综合训练项目,并以体能活动为引导,引发他们认知、情感、意志和交往,并从行动层面提高沟通能力、凝聚力、领导力、决策力、竞争力、团队协作、改革创新、人际信任和心理素质,在参与、尝试、思考、碰撞、感悟后,在感受、分析、交流、讨论、合作后,主动去思考问题产生的原因,处理问题的方法,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案,及时发现平时意识不到的欠缺、盲点和潜力,并在非常态情景中,正迁移作用下,将潜力转化为能力,进一步推进职业核心能力的行为养成。

3.技能竞赛平台。组织学生参加中国商业协会举办的全国商科院校财务技能大赛、金蝶公司与教育部信息管理中心联合举办的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校内科技文化周、专业会计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财务技能竞赛等。通过一系列竞赛锻炼,使学生在团队合作、与人沟通、解决问题、创新思维等方面能力有显著提升,连续两年荣获中国商业协会财务技能大赛一等奖,进入金蝶杯华东区六省一市决赛,磨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强化了心理素质,提升了抗压和挫折承受能力,又提高了自信、行为规范、执行力和岗位适应力。

4.就业和创业平台。利用校企合作开发的会计岗位群技能课程体系及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考核方式,结合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和助理会计师证书获取的要求,让学生从人品正、素质优、潜能好的基本条件开始,体验和感悟岗位任职标准、做人态度、做事方法、思维方式、认知方式,养成善于与人协调、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好习惯。在校内大学生创业园和校外先锋广场创业基地里,按注册公司流程,公司生产、经营、财务、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进行针对性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应变能力、管理能力、挫折承受能力和意志力训练,让学生养成正确心态,诚实守信、团队精神、协作发展、创新精神,成为淡定自若、执行力强的有用人才。

四、落实ODPAE系统化实施步骤

会计电算化专业借助校企合作平台,以会计职业情景为前提,落实ODPAE教学实施步骤,系统化地强化学生职业核心能力。

(一)目标解读(Object)

让学生逐一理解与会计岗位群技能实务关联的职业核心能力和行为目标的一些基本内容,树立支持行为规范的个人心态和正确观念,并在出纳、成本核算、财务报表编制等循序渐进教学设计及“工学交替”环节过程中,接受职业核心能力目标及相关原理,认可企业会计制度规范下的各项管理章程,建立职业生涯发展总目标及阶段目标的自我目标管理体系,明确职业发展的方向。

(二)案例示范(Demonstration)

引用校外实训基地出纳岗、购货和销售资金往来岗、成本核算岗、财务报表岗等工作实际业务案例,让学生在感性层面上建立规范行为的映像,接受企业规范行为的熏陶。同时,教师通过案例展开的不同角度,一方面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的训练,另一方面了解学生在沟通、协调、理解等方面的个体差异,为学生行为风格测试和咨询创设条件。

(三)项目设计(Project)

依据企业会计不同岗位、不同工作的典型任务及完成任务标准,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设计出纳原始凭证审核、借用资金核销、账簿登记、银行往来、财经制度等系列化典型工作任务及活动项目,帮助学生分析支持企业岗位工作任务或项目活动所必需的职业核心能力点及行为目标,对照SMART要求,促进学生自身行为习惯的改变,以体会获取感悟。

(四)行为导向(Action)

学生在成本核算岗典型工作任务的项目化实践活动过程中,以国家会计制度相关规定及企业规范要求和行为引导自身行为,体验职业核心能力运用于企业规范执行行为层面上的感觉,并将教学目标解读中抽象的内涵与企业规范的行为目标融通,在自己的行为活动中予以重构,从而进一步强化规范的行为或习惯,顺利地完成设定的实践教学任务。

(五)过程考评(Evaluation)

教师或兼职教师与学习小组代表共同制订职业核心能力养成过程的考评计划,指导学习小组完成会计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各种原始资料搜集与积累工作,并对职业核心能力资料的逻辑关系和推理结论提供反馈意见,在感悟中遵循行为规范。同时,教师组织学习小组先进行互评(25%),然后由教学团队测评(25%),再综合企业财务部和人力资源部评价(50%),最终得出客观的考评成绩,体现实践出真知的基本原理。

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语言表达、意志、责任、沟通、协调、自我管理、团队精神、创新精神、职场适应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养成,必须在换位思考前提下,以“企业要求”为主导,“学生成长”为根本作顶层设计,需要将内化为能力的活动融入课堂,在职业化情境下落实ODPAE系统化实施步骤,只有这样才能与企业用人原则接轨,顺利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对会计核算职能的理解范文5

【关键词】会计审计 会计财务核算 问题 对策

会计审计与会计财务审核都是企业经济管理适应现代化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时代产物。科学合理的企业会计审计与会计财务审核工作,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控制能力和外部市场竞争力,有助于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减少企业经营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

一、有关会计审计与会计财务核算的基本理论解析

会计审计是企业通过会计工作,对会计记录、财务事项、财务报表等进行审查监督,检查核实相关工作的合法合理性,对各项工作的经济进展及效率进行评估的一种企业监督管理工作。企业审计监督是国家宏观法律制度调控的具体运用,能够有效遏制企业内出现的违法操作及损害企业经济发展的行为,保证了企业所有经营管理资金使用的合法性,维护了企业的发展管理秩序。同时,企业审计管理可以及时查漏补缺,针对企业可能存在的各种制度漏洞或会计现实工作中的缺陷,更好的完善自身的相关经营管理模式,提高经营效益。

会计财务审计是指为了真实反映企业现实经营状况,对企业所有资产、经营负债及损益情况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计监督,并对相关会计报表信息做出合法、客观、公正的评价,以避免企业财务管理中违法违规问题的出现的一种会计监督手段。企业会计财务核算遵循了相关性、客观性、及时性、明确性的核算原则,要求相关数据的确认与计量符合企业的划分利益性、资本性支出。

二、企业会计审计与会计财务核算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研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我国企业得到了跨越性发展,企业的经营规模不断壮大。但是,由于我国企业先天不足,内部会计管理机制不成熟,导致我国企业会计审计及会计财务核算工作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一)企业会计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我国会计审计的独立性得不到保证。会计审计是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手段之一,几乎所有企业的会计审计管理人员都是企业内部工作人员,会计监督工作的展开受到权利效力及各种利益关系的制约,审计的公平性、公正性难以保证,促进监督作用得不到发挥,会计审计工作对权利拥有者几乎形同虚设。其次,会计审计管理体制缺乏合理性。企业会计审计是保证被审计人员自觉履行职责,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实现企业自我约束的重要手段。但是,国家宏观与企业微观上却分别赋予了它差别的服务职能。国家要求会计审计的工作重点在于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进行监督和审查,防止企业危害结果的发生,侧重会计监督作用。而企业内部对会计审计的工作要求是为企业的经营发展做出综合性的谋划与建议,侧重于决策作用。在有限的人力与时间内,审计工作的侧重点不同必然产生程序及实践的冲突,难以发挥审计的理论优势。最后,企业领导对会计审计工作的重视不足,工作投入力度不大,会计审计人员专业素质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现代化企业管理。

(二)企业会计财务审核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首先,会计财务核算工作缺乏合理定位。绝大多数企业对会计核算工作的认识不足,往往将会计财务核算职能与其他审计工作相融合展开,会计财务核算界限不清晰,管理人员身兼数职,自身职业技能、专业化知识及工作精力都得不到保障,会计财务核算工作消极展开。其次,企业缺乏合理科学的会计财务核算监督机制。企业管理层权利制约、干预财务核算监督职能,难以保障企业经营活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滋生了企业内部经济腐败的土壤。最后,会计财务核算没有统一、科学的工作制度安排。在企业内部,会计财务核算以企业需要而展开,属于被动、附和性工作,因为没有进入企业发展决策战略规划,人为目的性操作问题十分突出,会计核算信息失真情况严重。

三、解决会计审计与会计财务核算问题的对策

(一)解决企业会计审计问题对策

首先,要切实保证会计审计部门的独立性。赋予会计审计部门较高的权利职能,减少企业管理领导层可能产生的权利干涉或利益影响,独立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全过程。只有审计部门独立性与权威性的提升,才能真正实现会计审计职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其次,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审计监督机制。企业要学习引进现代化企业管理监督理论,完善自我约束、监控职能,以经济效益的实现为主线,制定符合国家政策要求与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监督机制,创造良好的内外部会计审计监督环境。最后,加大企业的会计审计投入力度。加强对会计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的培训,提高专业化知识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实现现代化审计监督手段,推动及时跟踪与全程动态化管理,兼顾职能效率和风险控制,提升会计审计质量。

(二)解决会计财务核算问题对策

首先,明确会计财务核算的主体。有条理、分层次的区分会计核算主体,划分会计核算阶段,才能保证财务核算工作的有序细致展开,发挥监督职能。其次,完善财务会计核算规范管理机制。对会计财务核算中的会计分析、财务处理、成本核算等工作及程序进行制度性规范,帮助企业增强财务掌控及预测、决策能力,实现会计核算的体系化建设。最后,强化对企业财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完善对财务管理人员的思想教训及专业技能培训。

参考文献

[1]王书明.关于加强企业会计审计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1(09).

[2]蒲延峰.企业会计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10(07).

对会计核算职能的理解范文6

一、会计核算职能

对会计核算工作的抽象反映就是会计核算职能,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业、单位一定时期的经济活动进行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的记录、计算和报告。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是会计核算的显著特征。会计就是要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去记账、算账和报账,以便真实、完整、准确、及时地反映企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竞争会更加激烈。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私营企业和个体企业的大量涌现,市场经济的完善、规范,要求对会计核算的外延和内含应进一步加以认识。首先从广度上分析,应扩大会计核算的范围。现在,不少私营、个体企业尚未建立会计账簿,难以进行会计核算。这样,必然导致国家税收的大量流失,不利于企业自身的管理和发展。从会计的反映对象是能够用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看,只要有经济活动,只要有货币收付行动,就应当从会计上加以核算,大到拥有上百亿元资产的企业集团,小到每一个家庭。至于采用何种记账方法,建立何种账簿,是否进行报账,应视会计主体不同而定。能够采用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应尽量统一,保证核算的规范和指标可比。对于每一个家庭,通过建立简单的账簿核算日常收支,可以控制耗费的发生,掌握支出的流向,配比收入可以计算出结存,把握日常活动的规律,逐步培养起我国公民的经济核算意识。会计教育工作者应当担负起培养公民经济核算意识的职责。每一个公民经济核算意识的增强,必然使国家资源得到最优化利用。其次从深度和精度上分析,我国现有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和职业道德素质,客观地说,同企业走向国际市场这种现实需求还有较大差距,高水平的财务总监还是凤毛麟角,非常缺乏。因此,我国的大学本科教育,硕士、博士教育,应当抓紧培养一批具有高深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精、尖人才,以解燃眉之急。在企业内部,会计核算的方式上,应当恢复过去的优良传统,实行厂部核算下的车间核算和班组核算。划小核算单位,将成本、费用、收入、利润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大企业算小账,把经济效益一点一滴挤出来。

二、会计监督职能

会计监督按照与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可分为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事前监督指在经济业务发生之前,即审核其是否符合有关政策、法令和制度的要求,对于违法的经济活动,要坚决加以限制和制止。只有限制非法活动,才能鼓励正当经营;限制滥用、浪费,才能增产节约,增收节支。事前监督可收防患未然之效,使会计监督处于主动地位。事中、事后的会计监督是对会计所反映的经济活动情况及有关资料加以检查和分析。通过检查和分析可以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对已发现的问题,要拿出整改意见,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调整经济活动,实现规定要求的预期目标。

会计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的,核算职能是监督职能的基础和前提。监督职能的发挥能够更好地保证会计核算的质量。会计核算和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能使企业、单位的经营活动实现管理最优,效益最佳的目标。

1.于玉林。现代会计结构论。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陈国辉。会计理论体系研究。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