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会计职业的认识范例6篇

对会计职业的认识

对会计职业的认识范文1

论文摘要:会计工作沙及社会经济生活各方面,经济与社会事业越发展,财会工作就越重要,作为“反映、监督与拉制”财务运行的主体—会计人员责任重大,因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建设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显得尤为重要。在我国,建立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工作还只是开始,实践不多,经验也有待积累。但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已经说明,开展这项工作非常必要,是整领会计工作秩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加快,不少财会人员在物质财富中失去了方向,贪污、滥用职权等行为大行其道,客观上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使其成为各行各业会计人员必须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自律标准,这是我国加人世贸组织后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有效治理各种贪污、腐败行为的有效措施之一。本人结合实际情况谈谈对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认识。

1.会计职业道德

会计职业道德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是一般社会公德在会计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引导、制约会计行为,调整会计人员与社会、会计人员与不同利益集团以及会计人员之间关系的社会规范。具体地说,是指会计职业人员在从事会计工作、履行会计行为时所应遵守的道德标准。

2.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表现为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是指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对会计职业行为及职业活动的系统要求或明文规定。它是职业道德在会计职业行为和会计职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根据我国的会计工作、会计人员的实际情况,结合会计职业道德的一般要求,笔者认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应包含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和强化服务等主要内容。

2.1会计人员爱岗敬业的表现之一是忠于职守,尽职尽责。这是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首要前提。它要求财会人员充分认识本职工作在整个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本职工作,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同时,还要求财会人员在工作中正确处理责、权、利三者关系;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技能,勇于革新,争做行家里手。

2.2诚实守信这是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不仅要求会计人员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弄虚作假,不欺上瞒下,讲信用,重信用;而且要求财会人员做到不为利益诱惑,保密守信;还要坚持做到执业谨慎,信誉至上。

2.3廉洁自律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它就是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加强世界观的改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反省、剖析、提高自己,同时要公私分明,不贪不占,遵纪守法,尽职尽责。

2.4客观公正。这是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灵魂。它首先要求会计人员的态度额观公正,其前提是以良好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前提;其次要求会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必须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准则和制度,依照法律规定进行核算,并做出额观的会计职业判断;再次,还应实事求是,不偏不倚,如会计人员在办理有关缴纳企业所得税的业务时,应依法纳税,不能以损害国家利益为前提而少交税款。

2.5坚持准则。这是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重中之重。它要求会计人员在处理业务过程中,严格按照会计法律制度办事,不为主观或他人意志左右。会计人员在进行核算和监督过程中,只有坚持准则,才能以准则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在发生道德冲突时,应坚持准则,以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公众利益和正常的经济秩序。为此,要求财会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牢固树立财经法制意识,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2.6提高技能。这是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时代要求。会计是一门不断发展变化、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它与经济发展有密切的联系。会计工作是一门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胜任会计工作,才能够勤勉、谨慎地运用其知识、技能经验,善于根据客观环境做出正确的职业判断,如选择恰当的会计政策、做出合理的会会计估计等。

2.7参与管理。简单地讲就是间接参加管理活动,为管理者当参谋,为管理活动服务。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努力钻研业务,熟悉财经法规和相关关制度,提高业务技能,熟悉服务对名胜的经营活动和业务流程,使参与管理的决策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不能消极被动地记账、算账和报账。

2.8强化服务。是要求会计人员具有文明的服务态度、强烈的服务意识和优良的服务质量。会计人员服务的态度直接关系到会计行业的声誉和全行业运作的效率,会计人员服务态度好、严格执法、服务周到就能提高会计职业的信誉,增强会计职业的生命力,反之,就会影响会计职业的声誉,甚至直接影响到全行业的生存和发展。

3.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特征

3.1原则性原则性是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典型特征。坚持原则能使财会工作者职业义务感和使命感得以加强,作为会计工作者,如果不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不坚持按原则办事,不仅会危害自身,也会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3.2无私性财务工作要求会计人员具有大公无私、公而忘私的思想和行为,以国家、集体的利益重于一切为最高原则。无私性集中体现在财务工作者的道德习惯行为上,廉洁奉公,不贪不沽,一尘不染,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传统作风。

3.3服务性财务工作贯穿于我国四化建设的各行、各业、各个部门。财务工作既不能独立于各行、各业、各部门而存在,又不能置于各行各业各部门之上。

3.4时代性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道德标准,所以说,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4.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作用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是对会计法律制度的重要补充。会计法律制度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最低要求,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对会计法律制度起到了重要的辅助和补充作用。

4.2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是规范会计行为的基础。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对会计的行为动机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从而起到规范会计行为的目的。

4.3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保证。能否为这些服务对象及时提供相关的、可靠的会计信息,取决于会计职业者能否严格履行职业行为准则。

对会计职业的认识范文2

一、审计职业判断研究现状回顾

(一)理论界的关注 西方的审计理论对审计职业判断的研究早于我国。追溯审计人员诉讼案件的增加、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的变化可以看出西方国家对审计职业判断的关注。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一些案件的审理中,法院的判决态度、公众对审计人员责任的期望、及公众对审计人员的责任开始发生了变化;到了20世纪80年代早期,随着审计责任的扩大,针对审计人员审计失败的诉讼案件急剧增加。这时,审计人员经过大量审计判断发表审计意见时,所包含了源于审计判断的固有风险引起了审计理论界的关注并开始对职业判断问题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人们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还很陌生,进入90年代,随着注册会计师制度的恢复重建,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逐步了解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作用,对审计责任的了解也在增加。审计人员的诉讼案件时有发生。近几年发生的一系列震惊行业乃至全社会的案件,更是让人们反思。研究如何避免法律诉讼,成为职业界非常关注的问题,行业内人士开始重新慎思审计职业,审计职业判断问题引起了我国审计理论界的高度关注,并进行了一些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审计判断的影响因素分析、审计判断与审计风险的关系方面。

(二)审计实务中执业准则的演进 审计执业准则作为审计人员执行鉴证业务及相关服务过程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是审计人员执业的权威性标准。从规范审计人员的职业行为,明确执业责任、维护社会公众利益角度出发,审计准则的演进体现了准则导向的基本理念。现代审计从制度基础审计逐步到风险导向审计,对审计职业判断的认识越来越清晰、越来越重视。当今世界,全球化和科学技术对经济的影响日益加深,经营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化,企业组织结构及其经营活动方式日趋复杂,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影响经济的各种因素的变化越来越大,会计准则要求的判断和估计难度加大,一些企业管理层出于筹资和业绩考虑进行舞弊的动机仍然存在,这使得注册会计师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全新的执业环境和执业风险。国际审计准则开发的审计风险模型,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将审计资源分配到最容易导致报表出现重大错报的领域,至此,风险导向审计对审计职业判断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我国2006年颁布的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已达到与国际准则趋同,并随国际审计准则的变化而不断修订与完善。如2010版修订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1101号—注册会计师总体目标和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第16条、22条更加明确地强调了审计职业判断的含义及其工作要求,体现了对审计职业判断的认识有了新的高度。

(三)审计教学中的认识 从职业需求对审计教学的影响分析,审计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与社会对审计职业的要求相吻合,不同层次的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虽有差异,但就审计课程而言,本科阶段教学中应知应会基本的、核心的知识与能力应该是相同的。从培养大学生思维方面,审计重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的训练有助于提高审计职业判断的能力。从技能方面,学校越来越注重学生实践性和胜任能力培养,强调在具体环境中分析判断,应用知识。各类高校纷纷开设校内审计实验室,开审计实训课,并改进了教学方法与手段。如采用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这些都表明在审计教学中对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训练有了较深的认识。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在2010年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时安排等方面都突出体现了教学最终目的是培养社会有用的人才。

从审计职业判断的研究可以看出,理论界和审计职业实务领域已有较多的研究,但教育与培训领域还相对滞后,从目前各院校审计课程教学现状看,还存在着许多不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因素,具体表现在:教学方法传统,多以课堂讲授教学为主;注重理论教学,教材内容过于关注准则条例、规章制度的条文,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处在认识阶段;实践教学缺乏相对统一有效的模式,实践教学效果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教育,而忽视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高校审计教师队伍素质差异性大,教师实践锻炼不足,难以在教学中传授价值较高的职业能力等。 所以,高校审计课程教学中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教学改革实践中不断创新。

二、审计职业判断理论基础

(一)心理学基础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判断的过程可以看做是一个心理过程。思维能力、判断能力是在认知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心理特征。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语言等。判断与知觉是人们做事的两种方式,心理学称“态度”。审计职业判断可以看做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对具体审计事项认知的心理过程。

(二)高等教育学基础 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促进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知识结构优化;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培养正确的世界观和道德观。高等教育阶段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应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特点。基于这样的认识,在教学中应注意建立与专业方向相符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基于上述理论认识认为,判断属于个体的心理活动过程,审计课程重在培养学生专业胜任能力。教学过程是胜任能力获取与保持的有效途径,审计教学中应侧重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提高学生对审计事项的职业判断能力。

三、审计职业判断影响因素

对会计职业的认识范文3

一、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重要性

会计职业判断就是会计人员在会计法律法规、会计准则及相关法律法规约束的范围内,根据企业会计环境和经营特点,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会计事项处理和财务会计报告编制应采取的原则、方法、程序等方面进行判断与选择的过程。会计职业判断反映了会计人员对某些特定情况下的不确定因素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营类型、规模各不相同,企业发展中充满着不确定性,会计准则不可能为各种类型的企业及它们各种情况下所可能发生的各种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都做出详尽的、具体的规定,而只能做出原则性的规定。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就在许多方面为同一经济业务的处理规定了多种方法。会计准则对会计处理留有选择空间是为了使企业各项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更符合实际,以便使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真实性、可靠性、有用性。但如何做出合理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判断力。因此,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力,即会计人员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合理选择会计原则和会计处理方法的能力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人员只有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广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做出恰当、正确的职业判断。

企业在会计政策应用上,职业判断与选择的空间很大。企业会计准则赋予企业的选择空间是强调企业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管理特点和市场情况来进行会计核算,充分利用“市场”这一看不见的手,达到优化配置资源的目的。这种灵活性运用得当,能够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反映会计信息。但如果会计人员职业判断不准确或者企图不良,这种会计政策选择可能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的工具。

会计职业判断是会计人员对会计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原则、程序、方法等所进行的判断和选择。它内生于会计事项的不确定性,贯穿于会计过程的始终,是财务会计系统运行的客观要求。培养和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力,构筑与完善支撑会计职业判断的环境,是保证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需要职业判断能力。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是由确认、计量、报告组成的。确认、计量是财务报表的关键步骤,只有正确地确认、可靠地计量,才能正确报告,才能产生对会计信息用户决策有用的信息。正确地确认、可靠地计量主要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二、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提高途径

(一)转变观念,加强自身会计修养

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会计人员必须转变观念,更新思维方式,提高对会计职业判断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认真领会准则和制度的基本内容及精神实质,深入持久地加强学习,不断更新和充实自己的业务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二)不断学习,恪守会计职业道德

职业判断应本着真实、公允的原则,其判断结果所产生的会计资料应能客观、公正地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受权势和偏见的影响。对于确定的经济事项,需要根据会计原始凭证加以确认,而不确定性经济交易或事项需要以最近可获得的信息为基础做出判断,并尽力确保信息来源的合法性。所以,会计人员要经常自觉地进行学习,不断地增强职业道德的理性认识和自律意识,牢固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职业道德风尚,保证会计政策的选择、经济事项的判断客观公正,不偏不倚。

(三)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充分发挥会计的职业意识作用

会计职业判断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只有具备较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做好。因此,会计职业判断必须以有关法规为限度。会计人员只有熟悉和掌握这些法规,在处理日常经济业务时,才会有高超的职业判断能力和足够的专业胜任能力。同时,会计人员做出高质量职业判断的前提必须具有较强的职业意识,良好的职业意识能够帮助其做出恰当的职业判断。例如:销售商品时收入确认的主要标准是已将商品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了买方。而对于“主要风险和报酬”,无论会计准则还是会计制度都没有给出具体的判断标准。因此,应否确认为收入、何时确认为收入都需要会计按照收入确认的规定,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查核交易的情况;通过会计的核算意识、求真意识和风险意识来确定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买方的时间。因此,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与会计的职业判断水平有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两者呈正相关关系。由于会计人员能力的局限性和经济交易的复杂性,会计的职业判断有可能与实际情况相背离,为此会计必须具备应有的职业谨慎。

(四)职业判断中会计人员还应注意反复权衡和选择

会计职业判断是一种经验判断,同时也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需要会计人员有若干年的从业经验和掌握一定的判断技巧。选择什么样的会计方法和会计政策更切合企业的实际,不仅要在准确把握会计政策和会计原则的基础上深入了解企业,而且要在多个会计原则下反复权衡和选择。这样,才能具备适应复杂多变的会计环境的能力,根据已经变化了的客观现实,运用会计基本原理解决新问题。

对会计职业的认识范文4

[关键词]高职教育 会计专业 培养目标 困难 建议

一、 高等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概念提法,有很多理解和定位的方式,本文不准备从内涵外延角度去做更多的探讨,但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及诸多高职院校办学实践方向定位,本文认为高职教育应当具备以下几点特征:

(一)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

(二)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

(三)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

(四)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二、 会计专业

会计的职业技能目标包括:对经济活动信息的初步控制、真实反映、准确计量和客观读解,以及对经济环境的认识和科学预测等;

对会计人员的能力要求包括:良好的道德素养、宏观形势的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职业判断能力、财务管理能力、内部控制能力、熟练掌握法律法规及会计标准的能力等。

会计专业高职教育以培养会计方向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应当适应上述会计工作职能对会计人员能力的需要,即应当在语言表达、逻辑推演、数理分析和科学计算等基本能力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具备其职业道德,良好掌握上述职业能力的毕业生。

具体地看,会计专业高职教育应当首先让毕业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同时掌握诸如现金及类现金管理、簿记等基本能力,能够进一步做到合理理解经济活动信息,科学计量、正确记录信息并准确及时地反映。也就是说,会计专业高职教育要培养的教学目标可以分设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职业道德显得尤为重要,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规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包括:敬业爱岗、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守秘密。

(二) 掌握现金及类现金管理基本技巧和方法,诸如点钞,验钞,票证使用、资料管理等;

(三) 掌握簿记基本方法和原理,包括填制凭证、登记账目、结算账目、编制报表等;

(四) 能够合理理解经济活动信息,科学计量、正确记录信息;

会计工作提供经济和经营相关的有用信息,对于会计人员来说,最基本的职业要求,就是正确地提供没有虚假成分的会计信息?

(五) 准确及时地反映信息,为决策者提供帮助和支持。

当学生达到了上述学习目标后,还应当进一步为其职业生涯发展打下更宽厚扎实的基础,即掌握更多思维方式和角度,学习理解更多方面的相关学科知识,当然,这一切,应当建立在良好完成前面的学习目标的基础上。

三、 高职教育会计专业中常见问题

根据实际工作与职业教学中的经验体会,本人对当前高职教育尤其是会计专业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有一定的体会和认识,这里谈几个比较普遍的方面。

(一) 高职教育普遍面临的生源和认同问题

我国的高职教育发展已有一段时间了,国家政策和舆论导向都是支持和鼓励的,但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同程度还很有限。这种有限在学生和家长的选择、企业单位的招聘、部分学校和老师的教学等诸多方面都有所感。

这种认知上的困难不能一蹴而就的去改变或者解决,甚至不方便直接评说和表述,但它带来了至少两个方面直接的后果:

其一,学生生源质量良莠不齐,学习习惯、接受能力等方面都有相当大的差异,影响最终培养目标的实现;

其二,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力的不足,感觉低人一筹,进而缺乏动力和积极性,变得消极或者偏激。

(二) 教学模式和侧重点问题

会计专业高职教育实践中,通常会有两种比较极端的情况存在:

其一,过分重视初级技能培养,流于形式,不注重甚至忽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基础理论知识适度并不代表轻视基础理论,缺乏必要的基础理论支持,会计专业高职教育所谓的技能培训就只能停留在比较初级的阶段,点钞验钞也好,电算化或者珠算也罢,包括填制凭证、登记账目、结算账目、编制报表等等,毕竟都不是会计专业技能的全部,缺乏必要理论的支持,会影响对经济活动信息和经济环境的认识和判断,这不符合高职教育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目标要求,对学生职业生命的发展也没有任何好处;

其二,完全套用普通高等教育模式,忽视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具体需要,大而全的课程设置,缺乏应用性和针对性,这种现象依然存在。由于前面所谈到的学生能力水平参差不齐,一些缺乏针对性的知识占用了较多资源,也不利于学生对应用性专业技能的掌握和提高。

四、 会计专业高职教育思路探讨

(一) 缺乏社会认知的困难原因是复杂而深远的,也是多方面的,本文不做更多讨论,但针对具体教学实践,建议做好教与学两方面的工作和努力。在教的方面,作为学校和老师,应当首先重视和鼓励每一个想学并愿意努力的学生,为其创造平等尊重的成长环境;在学的方面,应当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和正确的自我价值认同感,端正认识,包括对会计的认识、对道德的认识、对职业的认识乃至对人生的认识。只有培养出更多人格健全,能力良好的会计人才,才能逐步改变更多的问题,赢得社会的认同。

(二) 有针对性的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循序渐进,帮助学生不断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取得进步,让一个个有适当难度的成功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信心和学习兴趣;难易结合,深浅适度,既保证应用技能的充分掌握,又兼顾进一步提升和发展的基础积累,适当配合相关知识面的拓展,确保毕业生能够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

参考文献:

对会计职业的认识范文5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活动;职业教育;吸引力

近年来,我所指导的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作品,参加江苏省“文明风采”之“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比赛,获得了省一等奖的好成绩。学生的作品虽然只是“纸上谈兵”,但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构思、设计、修改与成型这一系列活动过程,学生能够“以小见大”,从认识自己开始,进而理解专业、了解社会,形成职业意识。这有利于在校生明确学习与发展的方向并付之于实际行动。与普通教育相比,以活动的形式带动学生成人意识与职业意识的形成与成才欲望的激发并付之于行动,这种活动必定会成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之一。

一、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何在

毋庸讳言,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绝大部分是因为没能考上高中而选择的职业学校,低分进入职业教育这种现象在全国而言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虽然近年来社会一再通过媒体宣传和渲染,报道某某大学生毕业后回技校职校“回炉再造”、某某职校毕业的学生由于一技之长而获得重用等事例,但依旧抵不过普通高中对初中毕业生和家长的吸引力,普通高中依旧是他们的首选考虑。这主要源于社会主导价值观崇尚学术教育和民众对于从事技能操作性工作的选择性回避所造成的。另外,金融危机的余威给中国所造成的企业倒闭潮,大批打工人员回乡潮给家长和学生造成对职业教育的负面认识,又加重了家长和学生对于接受职业教育能否给自身带来良好的发展前景的忧虑与怀疑。那么,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在哪呢?“最大的吸引力应该是进入职业教育学习的青年人自身可以得到充分的发展。”“职业教育不只是获取生存技能的途径,而且要成为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精神的‘一种方式’。”河北省教育厅副厅长在2009中国国际职业教育论坛提出,职业教育不能只是知识与技能的教育,更重要的是成才与成就的教育。笔者认为,给学生充分的发展,前提是给学生以希望,以信心,让他们能在职业教育的领域里认清自我,找回自信;培养兴趣,主动学习;明确方向,提高能力,能够按照相应的计划去逐步实现自己的事业理想,形成“就业有优势,创业有本领,深造有希望,终身发展有基础”这样一种职业教育积极向上的局面。总书记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

目前,职业学校已经开展并形成了固定的三大赛事来响应胡总书记的素质教育要求:技能大赛、创新大赛和文明风采大赛。这三个大赛分别在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创新意识与动手制作能力展现和培养学生积极兴趣、调整个人性格、提高自身素质等方面各有侧重与配合,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它们引导、帮助受到挫折的学生重获自信、认清自我、找准目标,脚踏实地实现人生梦想,通过活动的形式给予学生充分的发展,形成了符合“90后”学生个性特征与职业教育特色的吸引力之一。

二、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必要性

在“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目标下,部分职业学校的学生没有清晰地自我认知和正确了解社会,缺乏相应的职业意识与长远规划、打算,缺少社会实践经验,造成他们在步入社会的时候遇到种种不顺和困惑。但同时,又有许多职校毕业生能立足现实,从自身条件和社会需要出发,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一步一步地最终实现了自己的职业目标,成就了事业等,实现了职业学校的教育目标与宗旨。两者对比,我们可以清楚地得出结论,能否正确地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能否拥有正确的职业意识与成才观、就业观等,是一个毕业生能否起好步,顺利就业,奠定今后事业基础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所以,自我生存的需要,凸显出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设计的必要性,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引导学生开展好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过程,可以成为职业教育的育人特色与亮点。

三、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形成过程展现了学生自身充分发展的过程

我从“文明风采”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比赛的宗旨和要求得到启发,决定以参加设计活动的方式来带动全班学生认识自己、了解专业、树立职业认知、规划职业理想。全国性的“文明风采”系列活动中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比赛,出发点与落脚点是希望通过这项比赛,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成才观、就业、创业观的教育,引导学生以“成功者”的心态,形成提高自身素质、拼搏向上的动力。

而比赛的过程,就是指导学生能从“职业”的角度了解自己、了解社会,从现实出发,形成职业意识、培养三观的过程,树立“人职和谐发展”认识的过程。通过师生互相讨论、召开主题班会课、头脑风暴活动、观看纪实录像、走访参观人才市场、请家长和社会人士谈自己亲身经历、带领学生亲身体验招聘会等活动,大部分学生有了主动规划,调整自己在校学习行为的认识和行动,为未来的就业和增加社会阅历作准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对会计职业的认识范文6

关键词:会计专业;中职;岗位意识;路径

加强对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岗位意识教育十分重要,关于这一点无论从教学实践还是理论探讨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但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也促使笔者不断的在思考这样的问题,即如何针对中职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效地去实施岗位意识教育,以及中职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岗位意识教育时的角色定位又是怎样的。对于前一个问题而言,若是脱离中职学生的认知水平,那么岗位意识教育则可能陷入到“耳旁风”的尴尬境地。对于后一个问题而言,中职学校若是放大自己的教育责任,那么必将无限增大教师的教育压力和难度。然而,从梳理相关文献中却发现,上述问题并未得到同行的充分重视。由此,本文在对主题进行探究时,其出发点便在于需要遵循校本原则,并还要遵循生本原则。基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本文主题展开讨论。

1中职会计专业岗位意识的构成要件

具体而言,该岗位意识构成要件可归纳为以下两个部分:

1.1职业操守意识

众所周知,会计人员需要具备行业所要求的职业操守,所以岗位意识的构成要件之一便是职业操守意识。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起点一般为“出纳”,进而对于他们的职业操守意识便是合规完成出纳工作,并在工作中保持高度的自我约束能力,防止自身机会主义动机的出现,从而为中职会计专业岗位意识教育提供了着力点。

1.2岗位学习意识

关于“岗位学习意识”似乎并未被同行所重视,而笔者之所以提出其也应属于岗位意识的构成要件,归因于对中职学生职业发展的考虑。随着会计资格证制度的取消,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必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就业压力。而会计资格证制度取消的原因便是,我国基础性会计人员已经过剩。由此,培育他们的终身学习意识,则将助力他们的职业发展。

2中职学校在岗位意识

教育中的职能边界这里,就需要辩证的去界定中职学校岗位意识教育的职能边界:

2.1使学生形成基础的会计法规意识

在上文中已经指出,在对中职学生实施岗位意识教育时不能脱离他们的认知水平。遵循这一要求,在对他们进行职业操守意识教育时,就应避免以社会道德规范教育为主线,实践表明这将引起他们的腻烦心理。从中职学生的认知偏好出发,需强化对他们进行基础性的会计法律法规意识教育,进而从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的角度入手,逐步培育起他们的职业操守意识。

2.2使学生形成基本的专业自学意识

受到中职学生整体学习习惯的影响,对他们进行岗位学习意识的教育并不件容易的事情。若是教育方式方法处理不好,仍会导致他们出现腻烦心理。但中职学生大都拥有明确的就业目标,所以以危机意识教育作为推手来培养他们的专业自学意识,或许具有教育实践价值。

3岗位意识教育的路径构建

根据以上所述,岗位意识教育路径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构建:

3.1理清学校岗位意识

教育着力点上文已经就学校岗位意识教育的职能边界进行了分析,接下来就需要讨论教育的着力点问题了。笔者建议:(1)针对职业操守意识教育的着力点,可以从突出会计岗位在组织中的职能地位,以及强调现行会计法律法规对会计行为的规制等方面入手,明确告诉学生“什么可以做、什么坚决不能做”。(2)针对岗位学习意识教育的着力点,则可以从当前的就业形势和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以及优秀校友的工作近况入手,激励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愿。

3.2丰富岗位意识

教育的实施手段中职学生在思维上相对于普通中学学习而言要活跃些,而且从他们的行为特质中也可以看出,他们并不喜欢循规蹈矩的学习生活模式。因此,在对他们进行岗位意识教育时,也应避免出现单纯的说教形式,而可以通过班级主题活动、课堂大讨论、观看有关会计人员违规而被处罚的视频等方式,以具体、生动、催人反思的形态对他们进行岗位意识教育。

3.3以校园文化活动强化岗位意识

这里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校园社团的职能,以社会活动为平台来强化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操守意识和岗位学习意识。具体的做法为,由专业课教师作为社团的指导教师,以演讲、情景剧、岗位意识宣传图片展览等形式为主线,在会计专业学生意识中产生提升自身岗位意识的共鸣。综上所述,以上便是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本文尽管聚焦会计专业的岗位意识教育问题,但文中的对策仍适用于中职其它专业的岗位意识教育之需。

4结语

本文认为,当前需要回答两个问题,即如何针对中职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效的去实施岗位意识教育,以及中职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岗位意识教育时的角色定位又是怎样的。对于前一个问题而言,若是脱离中职学生的认知水平,那么岗位意识教育则可能陷入到“耳旁风”的尴尬境地。对于后一个问题而言,中职学校若是放大自己的教育责任,那么必将无限增大教师的教育压力和难度。在问题导向下,具体的岗位意识教育路径可围绕着:理清学校岗位意识教育着力点、丰富岗位意识教育的实施手段、以校园文化活动强化岗位意识等三个方面来构建。

参考文献:

[1]王再娅.浅谈如何指导中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意识,提高就业水平[J].职业,2015(14):143-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