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网络安全建设的意义范例6篇

加强网络安全建设的意义

加强网络安全建设的意义范文1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科技时代,网络文化已成为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网络作为当今社会信息传播的重要工具已经渗透到工作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加强对网络文化进行监督管理,净化网络文化环境。本文从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网络文化建设中存的问题以及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的途径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试图引导人们正确看待网络文化,使网络文化建设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繁荣。

关键词:

网络;文化;思考

1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1网络文化建设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需要。文化建设越来越成为国家竞争的重要手段。当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网络文化已经成为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方面。因此,只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才能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使中国成为网络强国,在国际上掌握文化的话语权。才能塑造国民精神,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让西方国家企图用网络文化控制中国的美梦彻底破灭。1.2网络文化建设是占领思想文化阵地的需要。网络传播的快速性和广泛性,使互联网不仅成为一个技术平台,还能够使各种思潮在网络上涌现,在意识形态上表现出多元性。因此,加强网络文化建设,能够使主流文化占领网络思想阵地,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能够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强化主体意识和文化认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能够牢牢把握网络文化建设的主动权,使“互联网+”真正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社会变革的强大正能量。1.3网络文化建设是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此基础上,越来越多的人对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网络上丰富的文化内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比如网络阅读,现在大家都拿手机阅读,在图书馆也是用网络的方式阅读。网络上的游戏和娱乐方式也非常多,能够满足人们在闲暇时的消遣需要,通过网络人们可以进行交谈、沟通、发表自己的想法等,从而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1.4网络文化建设是保护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需要。当今社会网络已经走进千家万户,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都对网络有所迷恋,尤其是青少年。青少年的身心正处于发育期,他们对很多事物充满好奇。网络上有许多不健康的信息,对于青少年的成长非常不利。所以,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抵制低俗的网络文化,建设一些积极健康的网络平台,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让他们通过网络进行学习、交流,培养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2网络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网络文化信息真假难辨。任何一种文化都有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同样文化状态的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它给我们带来丰富文化知识的同时,一些不健康的信息也在网络上泛滥,网民无法区分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尤其是西方的价值观念,打着先进文化的旗号侵蚀着网民的思想,对人民意识形态造成很大冲击。还有一些色情、暴力、极端的信息,给国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带来负面影响。2.2网络文化管理存在漏洞。由于网络文化是一种新兴科技,其发展迅速。所以我国在网络文化管理方面的技术相对滞后,相关法律法规也不健全,在管理上存在着一些漏洞。导致网络上出现不道德的行为,有些不法分子利用法律的空白,做一些非法犯罪的事,损害群众的利益。还有一些国家利用网络大肆宣扬西方的价值观念,对中国历史和文化进行攻击和打压,企图对中国进行和平演变。2.3网络文化技术有待提高。当今,无所不在的互联网以及手机等高科技不断的更新发展,网络文化每天都在不断的更新,每天都会开发出许多新的网络产品,这些都需要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才能实现。然而,我国在网络文化技术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导致在网络文化创新方面动力不足,尤其是高端网络文化人才缺乏,对于网络上存在的不良信息不能及时处理,对于高科技犯罪分子不能很快的发现并制,网络文化技术不高不能适应网络文化快速发展的需要。

3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的途径

3.1强化网络文化宣传引导。网络文化的特点要求我们必须加大对其的宣传引导,使网强络文化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把保障人民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网络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多方面的宣传和引导精心打造一批宣传主流文化的网站论坛,让充满正能量的,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声音占领网络空间。充分发挥网络多媒体互动性强的特点,运用各种传播手段,大力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和谐理念、传递美好情感、守护道德良知。3.2加强网络文化队伍建设。加强网络文化建,必须要健全和完善网络文化队伍。要培养和选拔一批思想道德高、专业性强的网络人才,努力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干的良好环境,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网络文化建设事业。高等院校要设立网络文化相关学科、专业和研究方向,培养网络文化创意、技术、管理、营销等专业人才。领导干部做为网络文化的传播者,也要不断提升运用互联网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对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领导水平和驾驭能力。3.3完善网络文化法律法规。加强网络文化建设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对于网络文化中出现的危害国家安全的信息、色情的信息、侵权的信息都要有相关的法律条文来进行约束,真正做到网络文化建有法可依,避免有害信息泛滥既有无法可依的问题。同时,要做到有法必严,要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在依法管理网络文化中的职责,避免多头管理或推诿扯皮现象,确保每一项法律法规都能得到严格执行。从而确保网络文化能够健康发展。3.4严格网络文化监督管理。面对泥沙俱下的网络文化洪流,我们必须要加强监督管理才能于沙中淘到金。第一,要对网络内容进行监管,网络上的内容良莠不齐,真假难辨,相关部门要对网络上的信息进行管理,及时抑制违法违规现象的出现和有害信息的传播。第二,要对网络安全进行监管,公安部门应围绕网络用户安全意识提高、联网单位安全措施落实、网络安全环境改善、网民安全感增强等目标,扎实推进网络安全监管工作。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文化强国,从而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总之,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战略举措。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加强宣传引导、加强网络队伍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严格网络监督管理,使网络文化建设取得新的成效,让社会主义中国以一个繁荣、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形象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参考文献

[1]杨金运.关于网络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对策思考[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4).

[2]曲青山.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思考[J].攀登,2008(4).

加强网络安全建设的意义范文2

关键词:互联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36-0045-03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存在与发展,都需要有主导价值观的强力支撑。当今中国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同样需要倡导树立和建设核心价值体系。当前,我国处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历史时期,社会思潮空前活跃,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增强,价值取向呈现多样化趋势。针对当前新局势和新情况,只有立足现实,把握潮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1]。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命题。2007年10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共同愿望和普遍追求,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四个方面内容丰满、结构清晰、功能全面、主题突出,构成了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由思想到行为的完整的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体系[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现代人类文明发展趋势的反映,是人类和谐理念的根本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思想基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精神力量,当前必须加大建设力度。当然,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当前,我们正处于互联网时代,跨入网络化社会并走向新的文明。“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4]。因此,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探讨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利用网络媒体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不断内化为人民群众自身的自觉实践行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互联网时代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带来机遇

网络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科技发明之一,其影响之深远堪称人类发展史上一大新变革。短短十几年时间,互联网在世界乃至我国得到神速发展。联合国电信机构发表声明,截至2010年年底,全球互联网使用人数突破20亿人,十年前仅有2.5亿人。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北京了《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达4.85亿,位居全球第一[5]。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传播手段,互联网开辟了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如超越时空界限、快捷及时方便、大量的信息传输、强大的互动功能等,在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中越来越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载体和平台,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被称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它天然具有的公共信息传播功能,也正逐渐成为各种社会思潮、各种利益诉求的集散地以及社会舆论的风向标和放大器,是重要的思想文化宣传阵地。因而,它也为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带来了难得机遇。充分利用互联网传播优势,把它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和阵地,意义十分重大。

第一,互联网可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的时效性。我国网民众多,利用互联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受众覆盖面广量大,同时网络教育资源具有特殊性,网民能够反复下载学习,方便快捷,时效性大为增强。

第二,互联网可以增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的吸引力。网络通过文字、声音、图片、视频和动画等多种形式进行展现和传播,具有极强的生动性、趣味性和灵活性,可以使原本枯燥的说教变得灵活生动、丰富多样。可以使相关理论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更具说服力。而“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6]。人们在图文并茂、声影兼备具有身临其境之感的氛围和环境里,会不知不觉学习理解和领会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第三,互联网可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的主体性。利用互联网,网民可以超越时空限制,根据个人意图自主制订学习计划,自由浏览学习网站,自主选择教育信息,自由发表见解评价,主动进行自我教育。

第四,互联网可以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的互动性。网络的平等性、开放性特点使得网民可以在自由、宽松的“网际”关系中相互交流思想和心得、发表意见、畅所欲言。这种互动式交流讨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更加贴近生活,深入内心,更容易对网民产生潜移默化影响,使之自觉产生内化行为。

三、互联网时代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带来挑战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挑战。

第一,互联网使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加剧。互联网一经产生,就迅速成为各种意识形态、价值理念传播和纷争的新阵地。当前,网络不仅是一种大众信息传播媒体,更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进行其意识形态渗透的便捷工具。他们通过网络传播其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对社会主义制度进行言论攻击。这些都会影响网民的政治导向和文化信仰,给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带来负面影响。

第二,互联网弱化了我国传统意识形态的传播优势。互联网兴起前,传统意识形态传播载体主要是报纸、广播、电视等,主要采取集体学习、组织收看、辅导讲授等单向传播方法。这种传播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广大群众只能是信息的接受者,并且其传播还要受到一定时空因素制约,对于执政党来说很容易控制全国的主流意识形态。而网络作为一种双向互动的传播模式,使以往意识形态的传播方式方法发生根本变革。同时,越来越多的民众(尤其是青年学生)将网络作为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选择。很多人大大减少了阅报、读书的时间和次数,许多人几乎不再收听广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过去依靠组织的权威进行意识形态灌输的优势受到冲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功能和优势出现某种程度的弱化。

第三,互联网冲击了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在网络化、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的开放性造成意识形态领域多元化。当前多种社会思潮并存并相互激荡,互联网已成为各种思想文化、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竞逐的集中地。林林总总的意识形态中,有些是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良好补充,而有些却是反马克思主义、甚至是颓废堕落的。凡此种种,无不冲击着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

第四,互联网降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氛围引导的效果。当前互联网上信息良莠不齐,充斥着大量的低俗、色情、暴力内容,大量有害的黄色流毒、黑色信息、灰色文化在网上泛滥成灾,还有部分网民不和谐的发泄,甚至有很多虚假信息显现,并且网络非法活动日益猖獗,尤其以青少年居多。这些都大大降低 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氛围引导的效果。

四、互联网时代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对策

1.加快网络建设,提供保障支持

互联网时代,要想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人心,就要充分利用网络传播优势,因而加大网络建设力度成为首需。由于互联网在我国发展起步较迟,近年来网络建设虽有长足发展,但还远远不够,政府需加大网络建设力度。既要加强网络硬件设施投入,更要加强软件建设投入,不断提高软件系统开发设计和生产能力,掌握网络传播核心技术和关键环节,在制定网络传播规则方面取得充分发言权和主导权,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坚实的网络硬件保障和软件技术支持,尤其在有效防控西方不良网络文化渗透,抵制西方文化霸权方面发挥积极作用[7]。

2.整合网络资源,增强主流引领

当前我国网站普遍存在规模大小不一、内容良莠不分、参差不齐等状况,因此要进一步加强网络资源整合。通过整合,形成以一个以主流网站为龙头,网络信息资源共享、覆盖面广、影响力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阵地。主流网站能真正唱响主旋律,敢于坚持原则,勇于直面矛盾,加强正面引导,形成了包容多样的网上舆论场,人们对其有着极大的信赖感。目前以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网、求是网等国家网络媒体为骨干,北京千龙网、上海东方网等各省市网络及地方政府网站为支撑的主流网络媒体阵容已经形成,要通过主流网站积极引导和引领其余各类网站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科学精神,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8]。

3.加强网络宣传,改进宣教方式

在网络化和全球化迅猛发展的时代,任何社会政治理论和主流价值观念要想得到网民认同,必须借助网络媒体强大的舆情攻势和传播效应,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渗透力,才能使抽象的理论、观念在“润物细无声”中得到民众理性的接受和认可,并使之内存于心,外见于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充分运用网络传媒的独特优势,大张旗鼓广泛宣传, 使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和基本内容通过宣传做到人人皆知,家喻户晓,时刻感染熏陶,渐渐认同接受,最终内化为社会群体意识,外化为努力自觉践行[9]。

当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说教和灌输方式,要按照“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三贴近”原则,要以人为本,不断创新简洁明快和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宣教中无形无迹自然深入人心。如使用大众化语言,创办通俗易懂的网络电子刊物,制作富有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的网络视频等,使互联网真正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

4.加强网络监管,增强自律意识

伴随互联网产业的高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成为我们面临的一大挑战。网络上既有西方发达国家及国内反动势力的意识形态渗透,又有网络多元价值观的泛滥;既有各类黄色流毒和虚假信息,更有日益猖獗的网络犯罪活动。为此,加大网络监管,打造安全网络,加强文明办网和文明上网宣传教育,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安全的载体和阵地保障成为当前重要任务。我们要从三个方面做好这项工作:一是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大网络管理力度,实施网络综合治理。要构建安全高效的网络信息应急处置体系,建立网络信息传播问责制度,进一步完善网络立法制度。建立健全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机制,及时取缔和关闭各类非法网站,全力打击各类网络犯罪活动。二是网络媒体加强自律。网络媒体要积极响应《文明办网自律公约》倡议,坚决拒绝提供不良信息,正确引导公众舆论,及时消除负面影响,自觉抵制不良思想文化意识渗透。三是广大网民提高媒介素养。网民要积极响应文明上网倡议,自觉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上网习惯,自觉抵制有害信息和低俗之风,拒上低俗网站,主动监督和及时举报各类非法网站,共同营造一个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和和谐的网络环境。

互联网时代,网络媒体已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无法忽视的强大力量,我们必须坚持大力发展和积极利用,同时加强科学管理和规范引导,通过网络媒体在全社会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当中,融入到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当中,使之最终成为全体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支撑,为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翟成林,曹广庆,王秀云.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要性的认识[J].兰州学刊,2008,(6):6.

[2].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4.

[3]刘世文,张燕玲,胡映雪.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考[J].西安社会科学,2008,(3):10.

[4].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8- 06-21.

[5]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B/OL].省略nic.省略/dtygg/dtgg/201107/t20110719_22132.

html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9.

[7]林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建设[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2):122.

加强网络安全建设的意义范文3

关键词:加强;校园网;诚信;建设

2008年12月5日,“第八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在重庆隆重召开。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王晨为本次论坛做主旨报告。王晨在讲话中指出,切实加强网络诚信建设,是互联网新闻宣传战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确保网络媒体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

校园网以自由、灵活、开放、廉价的信息资源,开放式的运行模式等特点提高了广大师生的教学、科研、管理以及对外联络等方面的水平。方便了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但在校园网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不少诚信缺失的现象。各院校应抓住当前加强网络诚信建设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校园网诚信建设,有效地保证校园网稳定、健康发展,努力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为培养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一、校园网现状

近年来,伴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校园网建设也迅速发展,遍及学校的教学楼、办公大楼、学生宿舍、教职工宿舍、图书馆、计算机中心等,已经成为现代学校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等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设施。校园网以其丰富的信息资源、良好的开放性和运行的可靠性等特点为全校师生提供WWW、DNS、FTP、BBS、VPN、电子邮件、网络防病毒等Intemet资源共享和信息服务,为全校校务管理、教师办公、学生学习、教学科研等提供网络环境。全校师生利用校园网可以浏览查询学院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条件、办学成果、办学特色、招生就业以及校风、教风、学风等基本概况和动态新闻;可以实现对教学计划、教学资源、网上选课、课表编排、学生学籍、学生成绩、考试考务、教学考评、实践教学、教材管理、教学资源共享、精品课程展示等的综合教务管理:可以进行广泛的教学科研所需书目、期刊、论文、文献的检索,了解最新学术动态信息;可以实现对图书采购、编目、流通、查询、借阅等一体化、现代化的服务与管理: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各种论题,开设校园论坛,供大家畅所欲言;建立答疑室、校长信箱,及时了解师生员工普遍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有益于学校健康发展的合理化建议:可以将社团活动、学术研讨、专题报告和讲座等生动地再现于网络媒体……

然而随着校园网规模的逐渐扩大和系统应用的不断深入,网络系统在运行中由于网络环境自身的复杂性、虚拟性及隐藏性和校园网的开放性、师生诚信意识淡薄、网上自我约束力不强、网络安全技术的局限性等主客观原因,诚信缺失的现象时常存在,有时还十分突出,如利用校园网进行、游戏、娱乐、炒股等活动;浏览和下载不健康及法律所禁止的网上信息;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扩散小道消息;发送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恶意攻击信息:传播、色情等有害和低俗信息:宣扬封建迷信、、色情、暴力、凶杀、恐怖、教唆犯罪;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破坏民族团结,扰乱社会秩序,破坏国家统一:故意传播或制造计算机病毒,恶意进行网络攻击,威胁互联网技术安全等。这些诚信缺失现象毒化校园网络环境,严重危害在校师生的身心健康;干扰校园网上信息传播秩序,损害校园网的信誉和诚信环境,影响校园网健康发展。因此加强校园网诚信建设,有效地保证校园网稳定运行,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已经引起大家的广泛重视,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加强校园网诚信建设意义

诚信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深深地植根于民众之中并世代传承,长时间地塑造着各民族人民质朴诚实的优良品德,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强大的生命力。2006年总书记提出“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丰富了诚信的内涵,赋予了诚信鲜明的时代特色,为我们今天加强校园网诚信建设指明了方向。

结合2008年12月5日“第八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和全党正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切实加强校园网诚信建设,有效地保证校园网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校园网诚信建设是校园网自身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校园网的影响力、网络新技术新业务的快速发展、诚信缺失现象的存在都要求在校园网建设过程中应本着诚信的原则,提高管理人员的社会责任意识,不断增强辨别和抵制有害信息、维护网络诚信的能力。

(二)加强校园网诚信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需要

校园网集管理、控制、服务等功能于一体,摆脱了长期以来基于一本书、一支粉笔和一张嘴来工作的重复性劳动,逐步实现向依托计算机网络和电子数据的根本性转变。加强校园网诚信建设,可以实现全校网上文件传递、信息和通知公告等综合信息服务,可以实现高校教务管理、财务管理、后勤管理等系统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可以使参谋、协调、服务等职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使工作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同时还可以通过电子信箱收集校内师生员工对学校改革和发展提出的意见,集思广益,便于学校领导和本部门科学决策。

(三)加强校园网诚信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网络诚信是社会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用诚信引导和规范网络行为,培育良好网络风尚,以网络诚信促进社会诚信,以网络诚信建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这是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协调、与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相一致的社会诚信体系。

(四)加强校园网诚信建设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

当前,全党正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切实加强网络诚信建设,是互联网新闻宣传战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确保网络媒体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这也充分反映了网络媒体业界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自觉。

三、加强校园网诚信建设途径

各学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校园网诚信建设融于学校日常的教学、管理和发展中,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使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引导广大师生的思想和行为,在全校范围内形成诚信办网、诚信用网的浓厚氛围,有力

地促进校园网诚信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一)大力开展网络诚信教育

全校师生要接受校园网络的开放性和平等性,认清校园网络思想的多元化和复杂化,将诚信上升为做人的内在要求,成为自己行为的内在追求,端正其对网络的态度,自觉抵制各种不文明的行为和不健康的东西,做社会健康合格的网民。为此,要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开展正确网络观和网络诚信教育。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网络文明诚信新风。着力培养全校师生良好的诚信品格和道德修养,在全校范围内形成诚信办网、诚信用网的浓厚氛围,共创规范有序、安全诚信的校园网络空间。

(二)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

为了促进互联网的健康发展,我国制定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并在《刑法》中增加了对计算机犯罪的惩罚规定。校园网络服务更应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使命感,认真遵循诚实守信原则。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还应结合学校实际,建立健全网站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工作人员职业道德教育,规范信息制作流程,坚持开展自查、互查,遏制网络诚信缺失、道德失范现象,共创网络诚信文明新风。

(三)加强校园网刊发新闻信息管理

1、指定专人负责学校主页、二级网站(或栏目)、校内论坛、聊天室、BBS、留言板、网络日记等互动性栏目,实行实名登记,限制校外用户发帖。同时,普及网络知识,指导广大师生如何充分选择、利用和处理校园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进行教学、科研等,自觉不做有损网络诚信、有悖网络道德的事。

2、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建立健全一整套网站新闻信息收集、整理、制作、审核、的制度,不传播谣言和虚假信息,不链接不诚信网站,不登载不真实广告,不发送垃圾短信和垃圾邮件,不违反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有害信息,不提供不健康内容搜索。不运行带有暴力色情内容的违法游戏,坚决清除网上有害信息。共同抵制一切有悖于网络诚信、危害社会稳定、妨碍校园网络发展的行为。

3、严厉打击利用网络制造和传播不良信息、虚假信息的行为。在积极地引导正确的舆论趋向的同时,加大监督、监测、处理力度,不遗余力地防范和打击利用网络手段坑害师生、非法谋利的行为,建立一个健康、良好和积极向上的校园网络环境。

(四)加强校园网络诚信长效机制建设

提高网络安全技术。校园网的IP地址应由学校统一规划管理,既要有一定的冗余量,又不过分浪费IP地址资源。如果达到一人一机、一机一IP。就可以根据用户的IP地址准确锁定地址和人员信息,通过技术手段予以封堵违反诚信的网站和个人。此外,黑客、病毒攻击等带来的危害传播速度快、破坏性强、影响面广。因此,各学校要重视发挥防火墙技术、身份认证技术、信息加密技术、审计监控技术和电磁屏蔽等技术,有针对性地采取技术防范措施,健全和完善网络安全应急预案,不断提高网络安全应急处置能力和协调处理能力,不断创新网络安全保密理论,不断适应网络安全保密的技术要求。

发挥自律作用。许多学校都成立了学生自律委员会、网络管理中心等组织,要充分发挥这些组织在校园网诚信建设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引导学生健康上网,文明上网,理性上网。同时,利用校园网整合和开发网络教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素质教育,避免互联网的不良信息对师生员工的影响和侵蚀。

加强监督机制。各学校应设立部门专门应负责校园网络信息安全的监督检查工作,建立和完善杜绝虚假新闻、有偿新闻、低俗新闻和不良广告的制度保障,协调诚信校园网建设及运行中的有关问题。同时,校园网也要自觉接受公众监督,通过设立举报电话、举报邮箱等渠道,为公众举报虚假新闻、有偿新闻、低俗新闻和不良广告等提供便利。对诚实守信的单位和个人及时通过校园网进行广泛宣传,对违反诚信的单位和个人在网上给予曝光揭批。通过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地开展网上诚信教育,树立网上正气,加强社会监督。

参考文献:

1、王晨,强调加强网络诚信建设贯彻科学发展观(全文――第八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上讲话话[EB/OL]省略/policy/txt/2008-12/05/con-tent 16905550.hma,2008―12―05

2、王忠禹,加强诚信道德建设促进企业健康成长――第七届全国企业文化年会上讲话[EB/OL].finance.sina.con-gn/hy/20081221/18065665006.shtml,2008―12―21

加强网络安全建设的意义范文4

【关键词】网络文化;高校;校园文化;新媒体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以互联网和手机为载体,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络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等新技术,传播思想、文化、国情、社情和民情,表达观点,宣泄情绪,是校园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自党的十七大以来,安徽正在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意义重大。[1]作为知识份子聚集和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的高校,忽视网络文化建设,放松网络文化管理就有可能丧失对国家政权、经济命脉、传统文化和社会舆论的主导权,后果不堪设想。2000年,同志在共青团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上讲话时就曾强调:“特别要认真研究互联网对青年带来的影响,努力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打好网上宣传教育的主动仗。”2010年1月23日,他又就互联网建设和管理提出了“五项要求”,提出:“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

一、研究的方法

在开展调查之前,笔者进行以下三项研究假设:1.安徽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基础设施、领导机构相对完善;2.安徽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现状未能完全满足当代大学生群体成长的主观需要;3.新媒体平台建设成为安徽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新课题。

笔者通过登录安徽各高校校园网站进行访问调查,并对安徽省10所高校进行走访调研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其中选取有效样本为767份,男性398人,女性369人。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

二、研究的主要发现

(一)安徽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之“危”

校园网络占领着高校信息传播的主渠道,而安徽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仍面临一些困难与威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忽视师生关注度和吸引力,缺乏群众基础,教学、文化、服务功能发挥不足,网络浏览量不大,已经成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首要问题。第二,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具有独立性、开放性等鲜明性特点,良莠不齐、繁杂传播的网络信息会给大学生的造成严重冲击,甚至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第三,网上网下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格局初步形成,但影响力和实效性有待增强。第四,校园网优秀文化产品缺乏,供给能力不足,缺乏个性化、特色化、多元化的网络信息服务,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要求还有距离。第五,错综复杂的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影响较大,而高校的网络应对与疏导机制尚不够成熟完善,处理不当就容易触发“蝴蝶效应”,使校园突发事件中的矛盾不断蔓延、升级,影响校园和谐稳定。

(二)安徽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之“机”

安徽高校重视网络文化建设,积累的宝贵经验也蕴含着新的机遇,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近年来,安徽各高校在信息化投资方面基本保持平稳增加,千兆主干宽带已成为校园网主流,接入校园网的计算机数量已达到相当规模;校园网站建设成绩突出,校园网络公共服务体系和信息化平台建设初具规模。全省教育系统电子政务专网已建成了专用网络应用系统,形成了连通省市县三级和所有高校的电子政务网络体系。

第二,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的规章制度逐步健全。近年来,从国家有关部门到安徽各高校都在网络规范建设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2004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的意见》,2006年全国高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会议召开,2007年年初同志发表“以创新的精神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重要讲话。安徽各高校陆续建立健全了网络文化建设组织领导机制、校园网络舆情研判机制、应急处置机制、安全保护机制、网络监管机制等工作机制,明确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的部门、工作职责和制度,许多学校和二级学院都建立了承担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工作的专兼职人员队伍。比如:安徽理工大学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试行)》、《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实施意见》、《安徽理工大学校内优秀网站评比办法》、《安徽理工大学共青团组织微博使用与管理办法(试行)》等规章制度。

第三,新媒体平台建设成效显著。近年来,新媒体快速兴起,安徽各高校大力开发校园网络文化产品,丰富内容供应,形成了以“红色网站”为旗帜,以学术、新闻、服务类校园网站为主体,以BBS、QQ群、博客、微博等网络互动新媒体平台为补充的网络文化阵地。比如:安徽师范大学拥有近10万注册用户的蓝天BBS、总浏览量超过400万人次的“中国辅导员网”以及深受大学生喜爱、获得“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二等奖”的“丙辉漫谈”栏目。安徽理工大学建成了以新闻网、就业网、网上党校、网上团校、教学资源网为主的一批网络文化传播平台,以促进新生、家长、校友、师生交流沟通的共青团组织微博、QQ群、飞信群为补充的一批新媒体渠道,以及网络精品课程、电子图书资料资源、心理健康咨询、创业教育频道等一批特色鲜明、在师生中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特色栏目。安徽大学建设的“安青在线”网站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实现了精品校园文化的不断传承、延续和发展,两次被评选为“全国高校百佳网站”。安徽工程大学全校13个学院党委、党总支建成开通“红色博客”,集理论性、教育性、知识性、互动性为一体,根据时代特色和网络语言特点选登优秀博文,为广大党员提供了学习交流,资源共享的平台,平均阅读数在3000次以上,增强了网络党建与宣传思想工作的实效性。

三、结语

事实证明,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始终处于动态发展之中,要想将安徽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好,就必须深入研究其发展规律,掌握其发展趋势,才能变被动为主动。结合时展的新形势和学生学习成长的新需求,利用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推动校园网络文化内容形式、传播手段的创新,不断丰富校园网络文化产品,打造具有校园特色的网络文化品牌,是繁荣发展校园网络文化的关键所在。[2]今后,安徽高校应认真贯彻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发挥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安徽网络文化建设研究课题组.安徽网络文化建设研究[J].江淮论坛,2010(1):182-188.

[2]李卫红.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不断开创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新局面.思想理论教育导刊[J].2008(1):4-11.

加强网络安全建设的意义范文5

公民文明上网倡议书一:

全县广大团员和青少年朋友们:

为加强网络安全宣传教育,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增强市民网络安全意识,我县决定于9月19日-25日开展主题为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的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并将9月24日定为青少年主题活动日。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在带给人们快捷、方便的同时,也面临严峻挑战。网络上的色情低俗、血腥暴力等有害信息,严重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广大家长朋友忧心忡忡,社会各界关注度不断提高。在建设安全的网络环境,打造清朗的网络空间过程中,广大团员和青少年也有一份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团县委向全县广大团员和青少年朋友发出如下倡议:

让我们依法上网,严格自律,提高媒介素养。网络不能成为法外之地,人人在网上知法守法,网络秩序才有规范,网络才能健康发展。我们要严格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讲诚信、守底线、不信谣、不传谣,远离网络欺诈、网络暴力,用从自身做起的点滴努力,为法治网络、法治国家建设添砖加瓦。

让我们文明上网,传播美好,弘扬新风尚。网络不能成为文明荒原,与现实社会一样,需要坚守和传递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我们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崇尚奋斗、崇尚美德的思想观念,为励志进取点赞,为好人善举点赞,对假恶丑现象坚决说不,唱响网上孱陵好声音,让我们的网络空间风清气正、充满阳光。

让我们理性上网,明辨是非,释放正能量。网络上的思想探讨本是常态,但面对当前一些片面极端的思潮、别有用心的言论,我们要拿出青少年的正义感和担当精神,理直气壮地倡导正确思想、驳斥错误言论,不让网络成为消减国家发展信心、消解民族凝聚力、妨碍社会平安稳定、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负面舆论场。

网络安全事关国家安全、社会和谐,清朗网络空间的建设,广大团员和青少年不做置身事外的旁观者,而要做勇于担当的生力军。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坚持文明上网,携手共建绿色网络空间,奏响网络文明的和谐之音!

公民文明上网倡议书二:

为进一步规范上网行为,加强网络文化建设,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环境 ,让互联网世界真正成为人们获取真实信息、学习科学知识、提升生活质量的百花园、知识窗、服务台,特向全体干警发出如下倡议:

一、自觉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制作、不、不传播危害国家安全、危害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稳定、违公德的有害信息,抵制一切违法、违规行为。

二、崇尚先进文化、尊重科学精神、弘扬社会正气、陶冶美好心灵,大力推动文明使用互联网和互联网道德建设。

三、增强网络道德意识,知荣辱、辩是非、施美德,坚持文明上网,自觉抵制任何形式的虚假、低俗信息,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净化网络环境,营造共建共享的精神家园,建设一个和谐文明的互联网。

四、加强互联网有关政策法规的学习,的网络言论和提供的新闻信息来源合法、客观真实,导向正确。

加强网络安全建设的意义范文6

关键词:信息安全安全属性安全建设

我国信息化安全建设任务非常艰巨,主要包括各种业务的社会公网、行业专网、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运营、管理和服务的安全自主保障、安全监管、安全应急和打击信息犯罪为核心的威慑体系的建设,其内容包括网络系统安全建设、领域和企业的业务信息化安全建设、网络内容与行为的安全建设和用户关注的网络安全建设等方面。这些安全建设对于不同的领域和领导层面关注的内容、对象和程度各不相同。网络信息安全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概念。它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同时又是一个工程实践问题。由于互联网的开发性、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网络安全系统需要有一个完整的、严谨的体系结构来保证网络中信息的安全。

1 信息安全的定义及目标

信息的定义,从广义上讲,信息是任何一个事物的运动状态以及运动状态形式的变化,它是一种客观存在。狭义的信息的含义是指信息接受主体所感觉到并能理解的东西。ISO 13335《信息技术安全管理指南》定义:信息是通过在数据上施加某此约定而赋予这此数据的特殊含义。信息是无形的,借助于信息媒体以多种形式存在和传播,同时。信息也是一种重要资产,具有价值,需要保护。信息安全的目标是信息资产被泄露意味着保密性受到影响,被更改意味着完整性受到影响,被破坏意味着可用性受到影响。而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三个基本属性是信息安全的最终目标。信息安全的保护对象包括了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就本质而言,信息安全所针对的均是“信息”这种资源的“安全”,对信息安全的理解应从信息化背景出发,最终落实在信息的安全属性上。

2 构建网络信息化安全的意义

能否有效地保护信息资源,保护信息化进程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直接关乎国家安危,关乎民族兴亡,是国家、民族的头等大事。没有信息安全,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政治安全,就没有稳固的经济安全和军事安全,更没有完整意义上的国家安全。信息安全是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之中提出的课题,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被推上了历史舞台。信息安全不是最终目的,它只是服务于信息化的一种手段,其针对的是信息化这种战略资源的安全,其主旨在于为信息化保驾护航。

3 网络信息化的安全属性

信息安全的概念与信息的本质属性有着必然的联系,它是信息的本质属性所体现的安全意义。说安全属性研究首先要从安全定义讲起,安全定义分很多的层次,为什么分层次,我们随着它的演变来看的,信息安全最初目标,叫数据安全,它关心的是数据自身,所以是一个狭义的数据安全,是保护信息自身的安全。

3.1 保密性(Confidentiality)

在传统信息环境中,普通人通过邮政系统发信件时,为了个人隐私要装上信封。可是到了信息化时代,信息在网上传播时,如果没有这个“信封”,那么所有的信息都是“明信片”,不再有秘密可言,这便是信息安全中的保密性需求。保密性是指信息不被泄露给非授权的用户、实体或进程,或被其利用的特性。保密性不但包括信息内容的保密,还包括信息状态的保密。

3.2 完整性(Integrality)

完整性是指信息未经授权不能进行更改的特性。即信息在存储或传输过程中保持不被偶然或蓄意地删除、修改、伪造、乱序、重放、插入等破坏和丢失的特性。完整性与机密性不同,机密性要求信息不被泄露给未授权的人,而完整性则要求信息不致受到各种原因的破坏。

3.3 易用性(Availability)

易用性是信息可被授权实体访问并按需求使用的特性。在授权用户或实体需要信息服务时,信息服务应该可以使用,或者是信息系统部分受损或需要降级使用时,仍能为授权用户提供有效服务。易用性一般用系统正常使用时间和整个工作时间之比来度量。

4 构建网络信息化安全管理体系

在面向网络信息的安全系统中,安全管理是应得到高度重视的。这是因为,据相关部门统计,在所有的计算机安全事件中,约有52%是人为因素造成的,25%是由火灾、水灾等自然灾害引起的,技术错误占10%,组织内部人员作案占10%,仅有3%左右是由外部不法人员攻击造成的。简单归类,属于管理方面的原因比重高达70%以上,这正应了人们常说的“三分技术,七分管理”的笺言。因此,解决网络与信息安全问题,不仅应从技术方面着手,更应加强网络住所的管理工作。

好的网络信息化安全管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组织内部建立全面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强调信息安全是一个管理过程,而非技术过程;强调信息保密性、完整性、易用性三者在关键流程中运用的平衡;把信息提高到组织资产的高度,强调对组织信息资产进行价值及影响评估,对信息资产的脆弱性及其面临的威胁进行分析,运用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手段管理信息安全,使组织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从法律和最好的实践经验角度,实施全面的控制措施,使组织信息安全威胁的方方面面置于严密控制之下;强调领导在信息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强调信息安全方针在管理体系中的作用;强调对信息技术及工具的实时和有效管理;强调组织运作的连续性及业务连续性的管理;强调信息安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对流程的策划、实施、检查和改进的过程;信息安全应该是一个以“价值”为基础的过程,即信息安全管理应是一个有附加价值,并讲究投入产出比的过程。

5 关注信息化安全服务的综合性、高技术性和对策性特点

信息安全产业有其鲜明的特点,虽然产生于信息化和信息系统,依然与通常的IT服务有许多区别。信息化安全的基本特征是服务性的。这种服务性与一般软件的服务性是不同的。一般应用系统或产品的服务主要是维护和培训,通常服务是非对策性的、非动态的和比较固定的。信息化安全服务是对策性的、动态性的、不断产生新内容的和似乎永远不能成熟等特性。信息化安全服务范畴几乎包括了整个信息化所包括的所有产品和系统,其服务的综合性和复杂性是显而易见的。信息化安全服务是最高技术的服务,无论从设计角度和使用的角度都要求深入、熟练和非常专业。我们可以骄傲地说,信息化安全服务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服务业,也是最困难的服务业。信息化安全服务的复杂性、高成本特性要求信息化安全企业必须在安全服务的远程化和化的推进方面做出不懈努力,不断降低服务成本。

6 结语

网络信息安全不仅仅是一个纯技术层面的问题,单靠技术因素不足以保证网络中信息的安全。网络信息安全还涉及到法律、管理、标准等多方面的问题。因此,信息安全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只有协调好这些体系之间的关系,才能有效保证系统的安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