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计算与管理范例6篇

成本计算与管理

成本计算与管理范文1

二、核算与管理的对象及关系

(一)核算与管理的对象

工业企业成本会计的核算对象大致可以分为五类:

1、行政部门,行政部门需要掌握企业各类产品的成本金额以及构成结构来作为分析企业经营状况的主要参考,另外还需要了解期间费用、管理费用等信息来做出管理决策等。

2、生产管理部门,具体又分为工程、车间等。生产管理部门处于企业经营管理过程的最基层,构成了工业企业成本的核心,是生产管理部门的主要任务对象,因此也是管理人员关注的核心之一。3、工段、班组等生产单位,这些单位是发生材料费、人工费的中心,也是企业的责任成本核心。

4、员工,现今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是责任制制度,员工为保障自己的利益也会关注生产成本情况。

5、其他,对于企业的半成品、在产品,企业的成本决策、控制等都需要成本会计提供相应的会计数据。因此,成本会计需要为这些部门、单位、员工等以上对象提供相应的会计数据。

(二)核算与管理的关系

核算与管理之间构成了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这是因为只有成本会计核算工作完成的好,才能够实现成本会计管理的高效实施,而成本会计管理的高效有直接促进力核算的进行。工业成本会计核算为管理提供了一系列的准确数据参考,辅助了管理决策的制定,是管理可以更加切合实际。而对成本会计的管理能够及时规范核算行为,发现不足不断改善,使核算得以顺利实行。核算与管理之间的这种相互作用关系,使得工业企业会计的核算工作做得更加的起到好处。

三、针对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及管理中相关问题的改善方案

(一)通过内部模拟进一步减少生产成本

通过对成本管理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例如通过内部市场模拟的方式来降低生产成本。该方法是指在具体的生产部门,把市场作为主导,利用行业内先进单位的最优业绩水平作为参考,以原材料以及产成品的价格为相应的核算依据,得到当前产品在企业内部的价格以及成本。将内部各具体生产部门模拟成相应的买卖关系,并根据内部价格和成本推算出利润然后做出相应的决策来降低工业企业的生产成本。

(二)改善收款速度的成功比率及速率减少资金成本

开展新型的成本管理方案,将工业企业内部的订单数据进行市场链分解的方式,可以形成多个专人专职的子订单。这就是说,对于应收账款的相应子订单也会被分配给会计部门所属的专人负责。这种责任制制度能够促使员工有效地实施,如果加以适当的机理及时,便可以极大地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任务的实现也就得到了保障,进一步使得收款的成功比率和速度得到提高。其次,一些有实力的工业企业完全有能力削弱甚至消除应收账款。一些工业企业可以通过完善企业形象,成立一个标志性的、独立的品牌,提升企业的信誉,可以在销售产品的同时就完成款项的收回。此外,对于那些实力雄厚的工业企业还可以通过负营运的方式,即在得到订单而未销售产品前便取得账款(预售账款),这可以帮助企业进一步压缩资金成本。

(三)通过逆向拉动式生产减少库存成本

逆向拉动式又成为适时制,企业所运用这种形式的生产系统的核心是通过将客户订单的相关参数(例如对产品的规格、型号、质量等)要求作为主要参考依据来组织生产活动的进行。关于加强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这种以顾客需求为中心,由后向前组织生产,可以保证与各项工序相邻的上一工序严格依照标准实施。这种逆向拉动式的生产系统,可以有效保证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采购、生产、销售的环节的紧密结合,减少甚至消除企业的存货和缺陷。因为各个控制环节都有明确的订单数据作为参看,无积压的原材料、产成品等库存,进一步减少了企业的库存成本。

另外我们还可以在传统的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以及管理的基础上进行理念创新,来实现降低成本的目标,例如技术改进、员工综合素质提高、生产环节流畅化等。

成本计算与管理范文2

一、当前企业在成本核算与控制上存在的问题

1.会计成本管理理念滞后。我国虽然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进行了转变,然而有些企业在成 本管理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变。对会计成本核算管理与控制没有完全从事后控制转为事前控制,只注重对所有经济业务发生的日常支出进行审核把关,而发生经济业务的事前分析和预测、计算以及事中的趋势管理、事后的整体研究分析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合理科学的管理方案。

2.缺之成本核算管理的意识。目前来说,在成本管理过程中,由于实际的生产经营成本与核算时使用的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就会造成企业在成本掌控上的被动。如有些企业的成本核算范围并没有包括进所有的成本因素,有些企业则只关注一个角度下的生产成本。如部分企业对于生产经营中的销售成本不甚在意,而对于技术与研发方面的投入成本非常敏感。这样的核算方法对于当下的市场竞争要求并不适应,也无法为企业提供正确而全面的决策数据。再如有些企业在成本核算方面并没有一个系统性的会计管理制度,成本核算与管理工作在执行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并轨而行,职能重叠的情况,甚至出现成本控制项目混乱的现象。这样不仅造成成本核算不准确,甚至会造成不必要的内耗。还有一些企业在成本核算方面的管理是兼职性质的,并没有专人负责管理这一块,这也就造成了会计信息的有效性存疑。

3.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方法落后。在部分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与控制中,企业财务部在统计和控制企业内部经济流动时往往会按照传统老旧的办事形式,进而发生了很多困境。比如在开展成本管理阶段时,由于企业对成本核算与控制的不重视,没有专业人员对整体和局部的项目开展进行专业系统的指导、跟踪与统计,进而造成项目预算账目不清、颠三倒四,在无形中丧失了成本管理体系的参考价值。

二、加强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与管理控制的具体对策

1.提高成本核算与管理的水平。在整个成本核算与管理过程中,管理者的管理水平,管理制度的有效性都决定着最终的效果。为了实现最佳性价比的成本管理,就要对成本管理制度进行优化。一方面作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要对自身企业的发展阶段,发展优势,问题与不足有着全面的了解;另一方面还要了解企业所在的市场经济发展情况,只有对市场需求有着最为敏感的反馈,才能根据市场大势生产最为畅销的产品,提高成本的利用率。

2.严格规范成本核对方式,提高预算目柘的灵活性。从企业的经济行为入手,经济活动是为了实现企业盈利而进行的,有一定程度的社会效益,所以在企业日常的成本规划统筹中,要把经济费用与经济价值进行均衡对比分析,并在考核企业业绩的同时,要进行适当程度的思维转变,把重点从经济效率中转移,学会挖掘企业内部自身业务的潜在优势,通过多种合理方式与途径增加收入、节约开支,进而建立一套更具有实用性、适用性的成本管理与控制机制。

3.提高核算措施有效性。为了提高企业成本核算的效率,提高企业管理的有效性,就要通过完善成本核算与管理来达到控制成本的目标。当然,不同类型的企业其管理的特征不同。所有的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与管理时都要综合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企业的产品特征,以满足产品质量为前提进行管理与技术方面的改进。考虑到企业生产流程复杂,产品生产的环节众多,而且每个环节里都会产生不同的费用。那么落实到财务部门的成本核算工作中时,就需要财务部门及时记录下生产过程中每一项产生的费用,并以作业成本法为依据,逐项对企业的成本费用进行清算。当然不是每个企业都适合使用作业成本法核算成本,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可以选用分批法,品种法进行核算,综合各种核算方法的利弊来选择最为合适的核算方法。

4.加强成本核算执行过程的管理。通常情况下,企业负责财务管理的工作人员都应在年初确定为期一年的各个项目的预算和方案明细,并在年度执行过程中严格按照预算方案控制各项支出,对市场部的采购项目进行多角度审查与监督,并制成一份调研、评估、测算一体的报告。注重经济效益的增长,按照项目当前的主次矛盾进行安排采购,建立健全投入与产出比例的函数关系。提倡先执行安排投资小、成效快的项目,在对支出成本和所创效益分析的基础上,把成本核算控制到最低,这样才能加大结余,实现资本积累。

成本计算与管理范文3

关键词:物流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作业成本法

中图分类号:F234;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6-100-02

一、我国物流企业成本构成与特点分析

(一)物流企业成本的构成

物流成本是指企业在整个物流服务过程中所消耗的全部资源。目前,物流服务有运输、拣货、流通加工、交付、仓库管理以及财务结算等。物流企业成本的分类可以参考工业的划分从而分为营运成本和非营运成本两类。其中,营运成本是与提供的物流服务或产品直接相关的成本。它主要是由直接人工、直接材料以及间接费用这三个部分组成。而非营运成本主要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以及其他费用。

(二)物流企业成本的特点

物流成本具有瞬时性、无形性、多样性、与服务水平之间存在效益背反、间接费用占总成本比例较大等特点。这是因为物流服务本身就具有瞬时性、无形性和多样性。另外根据物流企业运营的相关特点,提升服务质量必然会增加企业的业务量和相关收入,但同时也会增加企业的相关成本,降低了企业的利润。

二、我国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成本的核算内容没有被规定

由于物流企业的物流成本没有被确切地定义或规定。所以物流成本在会计核算时只涉及物流费用的一部分,因此物流成本在会计核算时内容和范围都是有缺失的,这就导致了物流企业中的大量成本被隐藏,物流企业的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并且丧失了寻找新的利润源泉的能力,最终影响企业决策的正确性。

(二)物流成本的披露没有被规定

因为物流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过程中,物流成本经常与企业的其他成本一起核算,所以物流成本信息出现在企业其他成本信息中的情况屡见不鲜,致使企业所需要的物流成本信息要从其他的生产成本费用信息中寻找。因此物流成本的会计信息失去了应有的完整性,并且在寻找信息的过程中,业务处理也会变得繁琐而费时,这对物流企业的业务管理和绩效评价都产生了不利影响。

(三)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的目的不明确

目前,大部分物流企业计算物流成本仅仅停留在获得物流成本信息,尚不能充分利用物流成本信息寻找降低成本的途径。这就导致了财务部门和物流部门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所获得的物流成本信息的用途却非常有限,违反了效益成本的原则,最终使企业对物流成本核算的积极性不高。此外,我国物流成本管理还存在缺乏懂得物流知识的会计和管理人员,以及领导层对企业物流成本缺乏管理的问题。而这些缺陷必然会导致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不准确,并对企业自身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基于上述情况,为能合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找到一种新的成本核算方法———作业成本法。

三、作业成本法的引入

(一)引入作业成本法的原因

因为以上种种原因,收集物流成本信息极为困难,物流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却无法解决,物流企业在发展中遇到前所未有的瓶颈,所以笔者在不断分析各国的物流企业的发展状况和控制物流成本的方法时,发现从经营业绩以及对物流成本的控制上来看,日本居于绝对领先的地位。从学术界对物流成本核算的实务探索以及政策规定上来看,美国更是世界之首。而它们大部分物流企业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应用作业成本法获得了精确的物流成本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决策。尽管各国国情、经营状况有所不同,但是就物流企业所提供的物流服务来说,各国的物流企业都属于间接费用占总成本比例较高的企业;物流企业的产品或者服务也往往都是属于小批次而且是可分解的。而作业成本法正适用于这样的企业。

(二)作业成本法对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的贡献

1.作业成本法规定了物流成本的定义。作业成本法确切的规定了物流服务或产品导致发生的各项作业所消耗的资源与物流服务的直接人工以及直接材料之和为物流成本。所以运用作业成本法首先能够解决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没有对企业物流成本做出明确的规定的问题。2.作业成本法可以解决物流成本核算不规范的问题。作业成本法可根据作业性质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成本动因。并通过公式准确计算出各项作业所消耗的成本,最后加上物流服务消耗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就可以计算出每项物流服务所消耗成本。所以可以解决物流成本核算不规范的问题。3.作业成本法可以解决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其他问题。作业成本法能够取得准确的物流成本信息,揭示成本发生的原因,扩大成本核算范围,完善物流成本控制,帮助企业定价,最终帮助企业做出合理决策,降低资源耗费,帮助企业盈利。一旦企业运用作业成本法,便能了解物流成本信息的巨大作用,进而改变核算目的不明确的现状,并能引起企业自身以及社会大众对物流行业更多地关注和重视,最终能解决企业决策层对物流成本缺乏管理,社会缺乏物流会计管理综合人才等问题。

(三)物流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可行性

1.作业成本法适用于间接费用在总成本中比例较高的企业。物流企业在进行服务的时候,发生的间接费用不仅占总成本的比例很高,而且种类繁多、范围也很广泛。例如物流企业的运输流程中,其运输作业如果以客户或者是服务合同为成本计算对象时,驾驶员的工资以及车辆消耗的燃油、轮胎等属于营运间接费用。其实在生产物流产品或服务时,属于间接费用的支出和耗费不仅仅是这些。像机器设备的折旧,运输车辆的维修和保养,站点的租赁或建立,以及电、网、保安等都属于间接费用。2.物流企业的产品或者服务往往都是属于小批次,而且各批次都不同。因为物流企业提供的一般都是无形的物流服务而不是有形的产品,所以通常将其提供的物流服务作为物流企业的产品。因为物流企业一般将客户或者合同订单作为成本核算对象。而合同规定的物流服务不仅主要由间接费用构成,而且不同的合同所规定的服务必然不同,所以每个批次的物流服务都具有很强的个性。这样当结构越是复杂、工艺越是多变、调节生产作业的次数越是频繁的情况下,作业成本法的优点就越可以得到显现。3.物流服务的过程是能够被分解的。尽管物流服务的流程很繁琐且极具个性,但是通过作业成本法能够将其拆分为几个大类,进而分为多个单独的作业。基于上述原因,物流企业运用作业成本法不仅非常必要,而且是相当可行的。

参考文献:

[1]鲍新中,崔巍.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101-116

[2]陈克勤.我国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的困惑和对策[J].科技创业,2007(6):61-72.

[3]邓凤祥.现代物流成本管理[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111-123

成本计算与管理范文4

关键词:工业企业会计 成本 核算与管理控制

新形势下,工业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对企业的快速发展具有战略性的作用。企业会计成本核算能够对工业产品进行有效地管理和监督,从而控制企业产品的成本支出,保证企业的效益,还对因制定不当的销售价格而造成的企业亏本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有所避免。因此,企业产品核算是在现代经济市场发展下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的最有效的方法。此外,加强会计成本核算和管理控制,有利于企业根据核算内容作出对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和质量提高;有利于对企业经营成果进行合理的分配;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整体实力,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1、工业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与管理控制存在的问题

1.1、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具有独断性和局限性

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主要在原材料采购和生产管理方面存在独断和局限。第一、当前社会是经济信息社会,信息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广泛地重视。企业取得一定的信息,也是耗费了一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但是在成本核算上,并没有把信息核算到成本内。这导致了成本核算少了信息这一方面。第二、在成本的核算中,没有做好人工成本方面。企业对这方面的核算只是局限到一线的生产工人上,而没有对其他岗位上的职工进行核算,大大减少了对人工成本的核算。第三、在对企业的其他资源上面,成本核算也没有做到面面俱到。由于资产比较多,在核算过程中没有进行科学的计算,对于特殊的资产和土地资源等,没有明确的核算出来。第四、没有对无形资产进行核算。企业的无形资产主要表现在企业的文化和服务。良好的企业文化和服务对企业的发展和生存有着重大的作用。第五,核算方式和方法相对落后。企业大都采用品种法和分步法的成本核算方法,忽视了对会计成本的管理,直接影响了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1.2、缺乏严格的成本核算和管理控制的监督体系

不少企业存在对会计成本核算和管理的监督体系的缺失问题。由于大多数企业还未能实现彻底的数据化和标准化作业,而数据本身也需要进行人工输入,这样就容易发生数据输入和计算的失准、工作人员的弄虚作假等问题。同时,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加剧了上述问题的发生,导致企业的成本大大提高。

1.3、管理控制方面存在严重漏洞

成本管理控制方面的漏洞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工业原料采购紧张。由于我国工业原料供应市场非常大,部分企业为了降低产品的成本,而大大降低了采购的价格,导致了供应商寻求新的买方,不再给原来的合作企业提供原料,这加大了工业原料的供应压力。第二,采用廉价的原材料。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部分企业通常采购廉价的工业原料来降低成本,但这直接导致了产品质量的降低,不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

2、加强工业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与管理控制的措施

2.1、加强思想重视,建立健全会计成本核算和管理制度

加强对成本核算和管理控制工作的思想重视,建立健全会计成本核算和管理制度,使其能够合理科学、及时有效地完成。该制度包括对成本核算范围、核算流程、核算方法、核算复查等方面的具体规定,促使工作人员能够遵照制度上面的要求,对企业成本进行有序、全面和准确的核算,保证核算工作的及时有效完成,为企业测评产品市场效益和制定发展规划提供准确可靠的资料。建立以销定产的生产管理制度,根据客户的需求来决定产量,尽量减少企业原材料和产品库存,从而促进企业的库存成本大大降低。

2.2、抓快对成本管控体系的建设

由于企业部门较多和比较复杂,导致了成本核算和管理控制工作量比较大,更增加了成本。这就需要企业的各个部门进行有效的合作和管理,促进成本管控体系的建设,从而促进企业成本核算和管理控制的有效进行。同时,要加强对各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和管理,减少因部门间的合作的成本代价。

2.3、建立企业人才队伍和文化

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吸收,是未来企业适应新时期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培训、技术竞赛等形式,加强对现有工作人员的相关知识的提高,促使其工作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得到提高,从而降低产品的成本,提高企业的效益。加强对企业的文化建设,形成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提高领导和职工的综合素质和协作能力,不仅能加强了对企业成本的管理控制,还能为企业打造道德形象,推动企业的良好发展。

2.4、建立企业会计部门的监督体系,加强对成本核算的监督

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合理的建立会计部门的监督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督制度,确保在维护企业与职工的合法权益的情况下,对会计职工的工作进行严格监管。设立监督管理部门,对成本核算工作进行审核,对企业资金的流动、资金使用的具体情况进行监督,提升对资金的有效利用。

3、结语

由上可知,加强对工业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和管理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一项需要长期进行的工作。企业管理者不仅要提高其会计成本核算与管理控制知识,而且要了解把握成本核算与管理的现实情况,同时要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和措施,落实好核算与管理控制工作,真正地核算和管理好企业的成本。

参考文献:

[1]李金华.关于企业成本控制方面的几个问题探讨[J].中国外资(上月刊),2011(9):60.

[2]丁丽.当前企业成本核算改革的必要性及改革对策探析[J].商场现代化,2011,(21):91-92.

成本计算与管理范文5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 事业单位 成本核算 管理

我国的事业单位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机遇,事业单位要实现良好的发展就需要加强财务管理的工作,做好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与管理工作,减少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的成本浪费,促进事业单位实现良好的改革与发展,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进行成本核算与管理的意义

当前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事业单位也处于改革发展的重要时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时事业单位加强成本核算与管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事业单位是中的部分工作是一种生产性的内容,是一种无形的服务,需要继续被改进。[1]加强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也满足事业单位管理的需要,事业单位中的很多工作是有偿服务,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事业单位的工作成绩,进行成本核算能够为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提供科学、可靠的费用支出依据,为事业单位各个部门制定预算目标提供指导,从而更加有效地控制事业单位的成本支出。此外,通过成本核算还能够对内部的费用支出进行监督管理,避免浪费现象的出现。

随着事业单位的改革与发展,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模式逐渐向企业管理贴近。在事业单位改革之前,事业单位进行成本核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明确相关的收费标准,统计业务成绩。由于是政府向事业单位进行财政拨款,事业单位就没有必要进行各项经济效益的考核和核算,将更多地精力放在实现社会效益上。而事业单位改革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事业单位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有足够的物质保证,资金的来源也日渐广泛,债权人需要对事业单位进行资金收益的索取,所以事业单位需要加强成本核算,了解资金的使用以及流向,更好的推动事业单位改革。

除此之外,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不仅要实现经济效益,还需要注重社会效益的实现,进行财务管理就是为了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和预算,成本核算恰好帮助事业单位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提升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实现良好的发展。

二、新会计制度下的事业单位成本核算与管理

(一)逐渐引入权责发生制

新会计制度背景下,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工作不仅需要利用收付实现制,还应逐步引入权责发生制,对于事业单位的各项收支来讲,应该将各项工作活动责任人的权利和责任真实的反映出来,这就需要事业单位有相应的应收票据、应付账款等,保证权责发生制落到实处。权责发生制不仅满足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需要,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权责一致。

权责发生制相对于收付实现制来讲具有一定的优势,权责发生制能够有效地评价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为事业单位提供真实的成本信息,使事业单位的决策更加合理、科学。但是权责发生制相比与收付实现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工作中引入权责发生制应是分阶段、分步骤进行。[2]

(二)做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工作

事业单位要做好固定资产的核算工作,就需要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精力固定资产预算管理制度,充分考虑成本效益,不盲目或重复投资,固定资产的购置应经过严格的审批,纳入到政府的预算范围内,购置过程中,做好预算的监督管理工作,保证固定资产的合理购置。对固定资产进行日常管理,做好采购、验收、保管、使用等工作,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定期的清查,更全面的了解固定资产的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整改。同时,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对事业单位的领导、财务人员以及资产管理人员的责任进行划分,对固定资产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管理,保证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对监督管理中出现各种违规行为进行严格的惩处。

(三)处理好事业单位的所得税

新会计制度中规定,将事业单位的所得税当作结余分配的内容进行处理,新会计制度下的支出不仅包括事业单位工作活动的资金消耗,也包括事业单位基础设施建设的费用支出,这种情况下的事业单位所得税就不能作为结余分配的内容进行处理,而是一种支出的费用,在费用支出中应加入所得税这一内容,对事业单位缴纳的各种所得税进行核算。事业单位还需要对结余分配的内容中消除所得税的内容,将事业结余与经济结余统一成一个内容,保证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以及成本核算工作的进行。[3]

(四)转变财务报告体系

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信息应满足不同事业单位投资者的需要,对事业单位的经营成绩进行考核,向资金投资者反映事业单位的经营情况,作为资金筹集以及决策的依据,事业单位应真实的体现单位的经营成果,变革财务报告体系,使用企业的财务报告体系。由于事业单位相对于企业的发展环境比较特殊,事业单位需要严格控制单位的投资以及债务情况,避免出现财务危机,国家政府也应根据法律规定事业单位的举债和资金投资比例,使审批程序更加规范化。

三、结束语

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的财务情况、经营情况、成本信息等都得到了真实的反映,有助于促进事业单位的管理与发展。但是目前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事业单位的成本控制与改革发展,事业单位必须在新会计制度的指导下,积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做好成本核算管理工作,实现事业单位的顺利转型,也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田晓明.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成本核算与管理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5(22):157-158.

[2]张惠玲.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问题的探讨[J].交通财会.2014.4(11):44-45.

成本计算与管理范文6

关键词:科研纵向课题 经费预算科目 事业单位财务制度 审计

中图分类号:F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2(a)-0235-02

随着科研事业的蓬勃发展,科研投入不断增加,科研课题数量及经费类型也种类日益增多。如何使科研纵向课题经费预算与会计成本核算科目合理有效的结合,即做好科研经费的合理有效执行又在实际运作中符合《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成为在编制科研预算、执行科研预算、完成财务决算、达到项目验收审计合格的重要环节,给纵向科研课题经费管理和核算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

1 科研纵向课题经费管理与会计核算管理协调中存在的问题

1.1 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弱化

近年来国家国力的提高,国家对科研的投入日益加强。每年申报各类科研项目、项目立项、获批科研经费是科研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有创新、有热点、有前景成为申报项目的重要关注点,相应的项目经费预算编制的合理、执行中符合会计核算制度投入的精力和思考不足;在获得立项批复,得到经费后的项目执行过程中,经费执行的合理、符合会计核算科目的要求时常常遇到问题,出现项目预算没有列支的项目,在实际科研实验过程又必须开支,产生计划与保障、监督与控制脱节,降低了经费整体使用效益。

1.2 科研纵向课题执行过程中各部门之间协调力度不足

各职能部门之间的“隧道视野”影响对科研经费全面管理的效率。在项目申报、立项中科研管理部门和课题组更关注的是课题选择、资源开发、项目设计,重视申报、立项的成功率,课题的技术质量;在经费执行过程中财务部门及核算人员并不了解项目申报的过程、课题技术指标,只能按部门从各自的角度来管理,只照财务政策规定的原则和会计科目进行会计核算。形成了:科研项目组、科研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靠核算人员进行整体理顺和协调力度不足。

1.3 科研纵向项目预算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难点

第一,科研纵向课题和经费预算,主要是科研管理部门与科研课题组人员根据科研实验条件资源的配置及课题需要,预测、估算的基础上编制,财务人员及核算人员并没有参与编制,使项目经费与会计核算科目从项目预算开始就存在差异;第二,科研工作存在着不确定性强,不能像其他工程和生产产品一样有规范遵照,能比较准确地预测进度和制定预算;第三,有些科研项目批复经费时,不会完全批复申报的预算经费,需要有自筹资金配套。

会计成本核算:经费到位后,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财务部门和核算人员按照会计制度和会计科目对每一笔发生费用的合法性与合规性进行审核,在满足会计科目要求的情况下与科研项目预算相符的达到执行项目预算的目的。

科研纵向课题在运作管理过程中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财务决算、审计验收、申报成果、专利等环节。在预算环节,课题组科研人员按照预算科目体系申报经费支出项目;在预算执行环节,财务人员使用的是《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会计核算科目体系;在财务决算环节,财务核算人员与课题组科研人员协同从《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会计核算科目体系中按照科研预算体系将支出成本分类;在审计环节,审计人员为了弄清楚科研预算科目与会计核算科目的详细内容及符合法律法规性,掌握科研预算、决算与实际支出的差异,就要在科研预算科目体系与会计核算科目体系之间困惑地反复切换。

2 改进科研纵向课题经费管理与会计核算科目管理与协调措施

纵向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是从项目立项、项目执行到项目结题、验收全过程的管理。项目申报时按照相应的项目经费申报政策指导制定项目预算;再根据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准则与项目批准计划书监督科研项目的经费执行过程;在项目验收结题时对项目经费进行合理规范的处理。

2.1 创新科研管理体系,加强科研纵向课题管理

针对科研项目多,纵向科研经费来源不一,预算科目不同的特点,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协同项目课题组及核算人员共同组成纵向课题经费管理架构体系,从项目申报、立项源头开始,编制既符合科研项目预算要求,又不违反财务管理制度的、合理可行的预算。

2.2 规范项目预算的编制

科学的编制科研项目预算在科研经费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构成科研纵向课题经费管理体系的基础。为了充分解决科研项目技术管理与科研经费管理相对脱节的问题,在项目立项时就加强项目经费预算的管理,使经费预算更加合理化、科学化。科研管理部门在指导项目组科研人员填报项目申请、将立项思路表达出来的同时编写科研预算科目过程中能有财务或核算人员参与一起制定。首先科研项目课题组成员从专业技术角度上建立科研项目的任务及目标,根据历史数据分析,设置环境假设,确定限制因素,协调限制因素,最后产生项目的基本预算;其次财务部门或核算人员根据国家的财务相关法律、法规,从财务管理制度的角度为项目基本预算提出指导和修改建议,特别是项目预算支出中的支出类别及额度的合理控制。在考虑到项目研发不确定性、专业性留有适当的调整和追加范围。

2.3 科研纵向课题经费管理与会计核算科目管理体系的具体比较探索协调办法

(1)科研纵向项目预算科目。

目前在研发中的纵项科研项目可以分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973、863)及科研支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院所技术开发项目;重点新产品项目;省院省校科技合作项目;技术攻关项目;社会发展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军品配套项目;省部产学研项目;重大科技专项;科技创新基金项目;青年基金项目[1]等仅项目分类就多达十多种,经费来源也各不相同。在做项目预算时的要求也有区别,那么如何掌握好政策法规,合理编制科研项目预算就愈发显得重要。

中央财政科研项目预算科目规定支出预算十二个科目,名称及反映内容为: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交流与合作、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管理费、其他等。

(2)会计核算科目。

国家对科研项目的预算科目进行了规范,对科研项目支出的会计核算科目还没有严格统一的规定,承担国家项目的单位会计核算管理级次或管理模式不同,执行的会计核算科目的设置也就会与科研项目预算科目产生差异,在项目执行、项目财务决算、项目验收和审计过程中就要反复进行不同科目的切换。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科目,按会计准则规定:基本工资、补助工资、材料费、水电燃料费、设备购置费、差旅费、修缮费、养老保险、业务招待费、其他业务费、劳保用品等。

(3)比较与协调。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科研纵向课题国家项目的预算科目与会计核算科目的名称及其所反映的内容,可以看出某些对应关系:①国家项目预算科目的名称与会计核算科目完全相符(相同关系)差旅费、材料费;②名称不同内容相符(基本相符)燃料动力费;③一个会计核算科目对应多个预算科目:设备购置费对应设备费、设备管理使用费、租赁费、修缮费;其他业务费对应劳务费、研究生培养费、国际交流与合作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会议费、专家咨询费等。

可见,在科研项目预算执行过程中,预算科目与会计核算科目之间既有相同可以完全对应的科目,又有基本相同,名称有别,内容基本一致的科目以及包含多项目的科目。在执行科研项目预算过程中有效地区分好预算科目与会计核算科目的关系和内在联系,合理地将会计核算科目中的“其他业务费”项拆分合理,对应上科研预算科目的要求,才能在科研项目财务决算、审计验收中顺利通过。尽可能地减少审计师审计过程中的困惑切换。

(4)发挥三级核算会计优势,合理设置科研项目执行科目。

针对科研项目预算科目体系与会计核算科目体系的区别,结合各类纵向科研项目预算科目的特点编制有针对性的科研成本核算科目,每月根据会计核算科目总账,统计汇总编制符合科研预算科目的要求的专题成本帐,跟踪科研预算执行进度,根据经费执行进度情况,提醒科研人员在下一步科研预算执行过程中经费支出的针对方向,做到科研预算执行进度与科研项目试验进度保持一定的同步,使的科研预算科目有效地与会计核算科目相结合。尽可能地提高预算管理有效性和科研效率,特别是在科研项目预算执行及中期审计检查过程中极大地方便了按照科研预算科目进行经费支出的统计,提高了科研效率和财务数据统计的准确性。

(5)借助现代科技,开发利用计算机网络为科研预算执行服务。

在高科技浪潮席卷全球的时代,人类迈入了全球信息化和知识经济,以软件、硬件、网络、通信、多媒体等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管理、生活的各个领域,将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与科研预算科目、会计核算科目有效结合,共建一个高效平台使得两种核算科目得到相符、相容,实现既满足科研项目预算执行的要求,又符合会计核算科目、会计制度的法规、制度实现双赢是势在必行的发展道路。

3 结论

(1)科研纵向课题课题种类多,渠道多、经费类型多,科研预算科目各不同,在执行预算中如何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科目有效衔接存在差异。

(2)合理认识差异,掌握国家科研纵向课题经费预算支出规则,运用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法律法规,探寻有效解决途径,减少项目计划执行、中期检查、审计、财务决算的困惑。

(3)发挥三级核算优势,建立科研纵向课题经费预算支出与会计核算科目有效结合平台实现科研项目经费执行与科研开发进度紧密结合。

参考文献

[1] 蔡斯.运营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