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精神病管理制度范例6篇

传染病精神病管理制度

传染病精神病管理制度范文1

[关键词] 精神科病房;暴发流行性感冒;原因分析;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R181.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8(b)-0187-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ause and measures for epidemic situation of influenza outbreak in the psychiatric ward. Methods 32 psychiatric patients hospitalized in the first psychiatric ward of our hospital during influenza outbreak were selected and assigned to the

[Key words] Psychiatric ward;Influenza outbreak;Cause analysis;Nursing measure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危害大。精神疾病是以精神活动紊乱为主要症状的疾病[1],患者对疾病一般缺乏自知力,无求治欲望,生活没有规律,自理能力下降,精神病专科医院多为封闭式管理,患者较集中,且精神病患者多长期住院,机体抵抗力低,一旦发生流行性感冒,极易引起暴发流行。本研究对本院住院精神病患者的暴发流行性感冒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本院一病区2012年6月22日住院治疗的205例精神障碍患者,诊断医师均为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和有5年以上临床经验,病历资料完整、可靠,符合ICD-10诊断标准。

1.2 方法

根据病历和检查进行筛查、诊断,确定流行性感冒患者,并登记患者的资料(年龄、住院时间、病程、诊断等)。将患者按年龄分为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发生流行性感冒32例,均为男性,年龄16~68岁,平均(38.6±11.53)岁;住院时间8~1046 d,平均(178±154.95)d;病程1~25(3±4.32)年;精神分裂症25例,其他精神障碍7例;职业:教师2例,学生2例,工人15例,农民13例。

3 讨论

精神障碍患者受精神症状所致生活自理下降、不合作,拒绝穿衣服,有的患者因幻觉、妄想支配,看见被死人穿过,嗅到衣服有化学物质、毒物、异味,担心损害健康,还有部分兴奋躁动的患者忙忙碌碌,无暇顾及冷暖。痴呆及严重功能衰退患者不知穿衣,行为紊乱患者不穿衣服或穿很少衣服,赤足乱窜,故意将衣被浇湿等。有些患者不脱衣服、不盖被子睡觉,气温下降未及时增加衣被,常时间吹空调或空调温度过低,洗澡时人员过多、水温过低等受凉,特别是年龄越大的患者更易引起呼吸道感染[2-3]。精神分裂症患者情感平淡、活动减少、缺乏主动性、饮食不当,特别是年老体弱的患者,由于精神症状反复发作,食欲下降或拒食或暴饮暴食,有的捡起地上的食品吃或翻捡垃圾篓内的杂物吃,吃生冷食物等造成营养状况改变[4]而致抵抗力下降容易被感染。

由于患者住院时间较长,精神病院实施特殊的管理模式――封闭式管理[5-6]。患者长期生活在封闭的环境中,生活起居相对集中,不少患者常年生活在光照少、活动范围小、活动量少的环境中,造成其免疫功能逐渐下降,病毒可通过患者咳嗽或喷嚏,以飞沫的形式进行交叉感染[7],极易造成传染病的流行和暴发。一旦发生传染病特别是呼吸道传染病很容易造成流行。

不少抗精神病药物有嗜睡的副作用,使正常的呼吸道防御能力下降[8],长期大量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易产生锥体外系反应、白细胞下降等不良反应,从而降低了患者的抗流感能力[9]。精神科病房暴发流行性感冒疫情的护理对策如下。

3.1 加强培训,提高认识

大力开展医护人员院内感染知识培训,以相关法律、法规为重点、以“手卫生、清洁、消毒、隔离、无菌技术”等医院感染控制技术为基础,以职业防护、标准预防、隔离预防为导向,以不良院内感染暴发事件为警示,提高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控制意识;加强对患者的卫生宣教,督促其清洁卫生工作,提高自我防病意识。

3.2 病房应经常开窗,保持空气流通

病房应设置隔离病室,发现疑似传染病患者须立即采取隔离措施,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

3.3 发生流行性感冒实施的措施

3.3.1 转变隔离观念,确保隔离实效 采取有效措施隔离患者,保护易感人群,将发热患者集中在隔离室内,限制活动范围,直至退烧3 d后解除隔离。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3 d,若出现症状,立即进行隔离。

3.3.2 加强病区及环境的消毒 添加病房通风设施,保持病房空气流通,每天开排气扇。病房空气用2%过氧乙酸喷雾消毒及用食醋煮沸消毒,地面每天用含氯消毒剂拖地,物表用1000 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控制传染源的传播。

3.3.3 严密观察病情 监测发热患者的体温,每4 小时测1次,加强辅助检查,随时注意其肺部情况及并发症等病情变化,有特殊情况及时向医生汇报。同时其他患者要预防性服用板蓝根冲剂和抗病毒冲剂,应对老年体弱者等易感人群重点预防[10]。

3.3.4 心理护理 因发病患者多,患者易产生恐慌、焦虑心理,且部分精神病患者不配合治疗,要耐心向患者解释,帮助患者控制焦虑和冲动,让患者安心接受治疗和护理。

3.4 加强患者的营养

鼓励患者进食,给予其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鼓励和组织患者参加工娱疗活动,以增强机体抵抗力。男性患者要劝其戒烟或少吸烟。加强对年老体弱患者的管理,督促其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培养患者自理能力,注意个人卫生[11]。

3.5 加强监控,务求实效

将隔离预防、手卫生、病室通风实施情况等均纳入目标管理范畴,定期、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及时反馈督导,定期行卫生学监测,以保障措施的切实落实。

在这次流行性感冒中工作人员均未受到感染。做好工作人员的防护工作,规定工作人员上班时必须戴12层纱布口罩,接触患者前后要洗手,同时预防性服药。

综上所述,针对发生在精神科病房的流行性感冒暴发,在立即采取紧急治疗及护理的同时,予以严密的消毒隔离,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经积极处理,患者均获痊愈。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改善环境,加强营养,合理饮食、及时治疗,积极控制和宣传防病意识等措施能有效减少精神病患者的流行性感冒暴发,保障患者的就医安全。医院近两年有效地控制了流行性感冒暴发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沈渔鄣.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53.

[2] 刘洁,张平文,晏强,等.老年患者医院感染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6):680.

[3] 花宝贺,石连仲,王新利,等.157例老年患者医院感染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5):520.

[4] 李小麟.精神科护理学[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1.

[5] 廖之明.浅谈精神科医院感染分析及护理对策[J].当代医学,2012,18(23):115.

[6] 曹玲珍,夏娟静.老年精神科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5):651-652.

[7] 刘军,虞洪.精神科医院感染的临床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1):44-46.

[8] 王志英,杨芳宁.精神病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08-209.

[9] 刘小康.29 277例神经与精神疾病患者的医院感染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3,2(4),38-40.

[10] 王静.中老年慢性精神病临床特点及护理[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2):287.

传染病精神病管理制度范文2

Abstract: The paper analyzes the benefit analysis of 2010 national 20 specialized subject hospitals. The specialized hospital exerts the social benefits in their respective field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public mental health,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occupational-disease-prevention, and cuts off leprosy infection, control the cost of public hospital, improve the level of management, strengthen the public hospital cost accounting and cost expenditure, develop good, not public, private hospital development mode. The infectious disease hospital will be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关键词: 专科医院;效益;分析

Key words: specialized hospital;benefit;analysis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1-0290-03

0 引言

2005-2009年数据显示,全国肿瘤、妇产(科)和传染病三类专科医院,对比发现肿瘤医院向800张及以上病床规模扩容以满足社会需求,妇产(科)医院中非国有机构迅速增多,传染病医院发展仍需依靠国家扶持[1];专科医院运用外部资金能力不强,存在医疗服务质量、医疗技术和管理问题,病床利用效益有待提高,有待加强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2]。本文拟研究2010年全国20家专科医院的发展情况,选取若干数据指标,分析各专科医院效益,以期找出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为全国各专科医院实施新一轮医改提供参考。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本文数据来源《2011中国卫生统计年鉴》,采用各数据采用SPSS数据预处理,运用比率分析法和时间序列分析法分析[3]。

2 结果

多项指标数据处理结果见图1-10。

3 分析与讨论

3.1 卫生机构规模

3.1.1 卫生机构数规模 从图1看,2010年20所专科医院的纵向比,①总体而言,精神病医院、妇产(科)和骨科医院机构数占专科医院机构数最多,依次为16.61%、10.06%和9.73%,血液病医院、职业病医院和胸科医院比例最小,分别占0.2%、0.46%和0.56%。②城市与农村机构数分布。在城市里,精神病医院、妇产(科)医院和口腔医院占比例高,分别是13.55%、10.7%和8.86%,低值是血液病医院、麻风病医院和职业病医院;在农村,精神病医院、骨科医院、妇产(科)医院占比例较高,分别为23.79%,16.16%和8.55%,低值是胸科医院、职业病医院和血液病医院,分别是0.08%、0.08%和0.17%。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中国精神病病人发病率较其他病种高;由于中国女性基数大,妇产(科)医院机构数也大,血液病医院和职业病医院分布都小。③公立与非公立机构数分布。公立医院比例较高的依次是精神病医院、口腔医院和传染病医院,比值分别是32.09%、9.17%和9%,比例较小的是美容医院、血液病医院、整形外科医院。非公立医院中,妇产(科)医院、骨科医院、眼科医院比例较高,分别占15.03%、13.61%和9.5%,而结核病医院、麻风病医院无非公立医院,职业病医院仅占0.05%。另外,政府办医与个人办医分布大致相同。从图2看,20所专科医院横向比,①城市与农村。84.21%的医院分布在城市,其中主要分布在城市的医院胸科医院、职业病医院和整形外科医院,分别占同级医院比例的95.45%、94.44%和89.47%;65.63%的麻风病医院分布在农村;骨科医院和精神病医院在城市、农村约各占一半。②公立与非公立。19所专科医院中52.63%的医院超过一半属于公立医院,其中100%的麻风病和结核病医院、96.95%的传染病医院是公立医院;92.11%的整形外科医院、82.66%的妇产(科)医院和79.09%的眼科医院是非公立医院。

3.1.2 按床位数分组的医院数 从图3看纵向比①总体而言,与医院机构数分布相同,由于精神病医院、妇产(科)医院和骨科医院机构数大,所以占床位也多,血液病、职业病和胸科医院比值较小。②精神病医院各组以床位数分组的医院数中比值都高;妇产(科)医院占99张以下和300-399张床位的医院比值高;骨科医院占299张以下病床医院比值高;康复医院占100-499张床位数医院比值高;传染病医院占200-799张床位数医院比值高;儿童医院占400张床位医院比值高。对应低比值医院,血液病医院无200张及以上床位医院;职业病医院没有300张及以上床位的医院;胸科医院从1-800张及以上床位医院都具备。从图4看横向比,精神病医院299张床位的医院占其医院的67.29%;妇产科以小型医院为主,64.33%医院设0-49张床位,22.36%医院设50-99张床位;54.03%骨科医院为0-49张床位,26.49%医院为50-99张,13.77%医院为100-199张;79.32%的血液病医院为199张及以下床位;88.88%职业病医院为299及以下床位;胸科医院100-299张、500-799张床位数医院分别占31.82%。

3.1.3 卫生人员数 从图5看20所专科医院卫生人员横向比,68.42%医院的卫技人员数超过卫生人员数的70%,其中肿瘤和儿童医院的卫技人员超过80%;美容医院卫技人员比值最低仅57.39%。管理人员分布上,精神病医院占其卫生人员的19.14%,其次是妇产(科)医院占10.05%。

3.1.4 医疗设备 从图6看19所专科医院医疗设备的分布。万元以上设备总价值及100万元及以上设备较多的是肿瘤、儿童和传染病医院,且肿瘤医院在前两者上几乎是儿童和传染病医院的总合,100万元以上设备占20所专科医院总设备的1/4;较低的是麻风病、血液病和整形外科医院。国家对传染病医院相当重视,仪器设备投入较大。

3.1.5 房屋建筑面积 从图7看,①房屋建筑面积。总体而言,精神病医院由于基数大,城市农村分布平衡,房屋建筑面积占总专科医院建筑面积比值最高达22.04%,肿瘤医院和传染病医院则分别占9.96%和9.68%,其中精神病73.45%的房屋建筑面积为业务用房,肿瘤和传染病的业务用户面积比为74.88%和77.3%。虽然血液病医院占20所专科医院总房屋建筑面积比最低为0.23%,但横向比上,血液病医院有77.58%的房屋建筑面积,且其中93.77%为业务用房,是专科医院中业务用房比值最高医院。②租房面积比。妇产(科)医院占总专科租房面积比最大为21.76%,与82.66%非公立妇产(科)医院相关,其次是眼科和骨科医院;其中有35.62%的妇产(科)医院需要租房。另外,33.43%整形外科医院也需要租房解决业务用房;27.4%眼科医院和15.78%的骨科医院也需要租房,仅有0.45%胸科医院和1.4%的结核病和传染病医院需要租房缓解业务用房紧张。

3.2 社会效益分析 从图8看,①职工平均住院床日,除美容医院和口腔医院分别为19和28日,其余医院在114日及以上,其中精神病医院达609日,肿瘤和康复医院分别为364和351日。另外,职工平均诊疗人数(人次),2010年专科医院的均值在110人次以上,其中皮肤病医院为991人次,儿童医院为970人次,麻风病医院为705人次。各医院在充分发挥社会效益的基础上,应关注如何降低麻风病、精神病的发病率。②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精神病医院值最高达14.4人次,其次是康复医院和结核病医院,分别为13.2和9.6人次;医师日均担负住院日,精神病医院最高为7.8日,其次是肿瘤和康复医院分别为4.1和4日;而口腔、美容和皮肤病医院在两指标上相对较低。③职工平均业务收入,5家医院超过33万元,其中肿瘤和血液病医院达46.51和45.28万元;低于10万元的有2家医院,康复和麻风病医院,分别为9.79和9.86万元,精神病医院为12.68万元。④医生平均年业务收入,5家医院超过100万元,其中血液病医院高达239.72万元,其次是肿瘤和胸科医院分别达174.32和142.08万元;仅麻风病医院低于40万元为31.2万元。基本各医院的人力资源都在发挥效益价值。

3.3 效率指标分析 从图8看,①病床使用率。3家医院超过90%,20家医院超过100%,儿童和肿瘤医院分别为104.2%和101.8%,精神病、胸科和职业病医院分别为96.4%、96.2%和90.3%;美容医院和麻风病医院病床使用率较低,分别为19.8%和27.4%,应重视职业病的防范。②病床周转次数,麻风病医院不足1次,4家医院超过30次,其中儿童医院达47次。儿童医院较充分发挥医院资源的效率。③出院者平均住院日,由于各医院收治病种不同,5家医院低于10日,其中美容医院和眼科医院分别为2.5和5.9日;11家医院均住院日超过15日,其中精神病医院为53.9日,职业病医院为31.7日,麻风病医院为26.8日。关注大众精神卫生,重视职业病防护,切断麻风病传染。

3.4 经济效益指标分析 从图9看,①业务收入结余率。2010年全国专科医院的业务收入结余率为-1.03%,即42%医院为正值58%医院为负值,其中眼科医院为14.99%,整形外科医院为9.1%,这两家医院以非公立医院为主;麻风病、传染病和精神病医院的业务收入结余率分别为-46.09%、-15.57%和-14.51%,这三家医院基本是公立医院。如何控制公立医院的成本费用、提升管理水平?②收入结余率,除2家医院为负值外,其余医院均为正值,其中传染病和血液病医院分别为-2.13%和-1.6%,由于病种特殊性,一次性耗材大,单位成本上升;眼科和整形外科医院分别为15.63%和11.56%,获利能力强。③经费自给率,58%医院比值小于1,其中麻风病医院值最低为68.44%,传染病和精神病医院比值不足0.9,也再次提示这三类型医院需要依靠国家的扶持才能正常发展;42%医院比值大于1,其中眼科和整形外科医院达117.64%和110.01%。非公立的、私营的医院经营模式值得探讨。④百元收入支出比。32%医院支出比小于97%,其中眼科医院为85.01%,提示每百元业务收入所产生的支出中,严格控制成本核算和成本支出;58%医院支出比大于100%,其中麻风病医院高达146.09%,其次是传染病和精神病医院分别为115.57%和114.51%,加强公立医院的成本核算与成本支出是有必要的。

3.5 发展能力指标分析 从图10看,各指标均为环比增长速度。①总资产,除骨科医院和传染病医院环比增长率为负值外,其余各家医院均为正值,其中骨科医院增长速度为-20.27%,是私营城市还是农村的骨科医院经营不善值得关注;美容医院则正增长最快达36.13%,其次是心血管病医院为33.14%,提示目前中国经济发展良好,生活富裕,注意膳食结构与平衡。②净资产,除传染病医院为负值外其余医院均为正值,环比增长速度为-14.27%,传染病医院未来的发展应引起医疗卫生行业管理者高度重视,除依靠政府、政策支持外,如何转型发展是首要考虑问题。③业务收入,除麻风病医院为负值外其余医院均为正值,环比增长速度为-30.32%,麻风病医院要加强的医院的运营能力,美容医院比值最高达130.07%,市场占有力强势,其次是耳鼻喉科医院和眼科医院,环比增长速度分别是40.31%和38.28%,再次提示发展良好的、非公立、私营的医院发展模式值得探讨与研究。

3.6 偿债能力指标分析 从图10看资产负债率。骨科医院和美容医院2009年资产负债率超过50%,分别为60.18%和50.55%,2010年负债率分别为40.09%和63.57%,投资风险较其他医院大;除妇产(科)医院和传染病医院2010年资产负债率较2009年提高8个百分点左右,其余医院2年资产负债率保持相对稳健变化值不大,其中2010年26.32%医院资产负债率小于20%,42.11%医院负债率在20-30%间,21.05%医院负债率在30-40%。相比,私营医院较公立医院敢于利用外部资金。

4 小结

综上所述,各专科医院在各自领域里发挥着社会效益。各专科医院机构数差距大,妇产(科)医院机构数多,血液病医院和职业病医院少,而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84.21%的医院分布在城市。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中国精神病病人发病率较其他病种高,应关注大众精神卫生,重视职业病防护,切断麻风病传染。控制公立医院的成本费用、提升管理水平,加强公立医院的成本核算与成本支出。发展良好的、非公立、私营的医院发展模式值得探讨与研究。麻风病医院、传染病和精神病医院需要依靠国家的扶持,其中国家对传染病医院相当重视,仪器设备投入较大,而传染病医院未来的发展应引起医疗卫生行业管理者高度重视,除依靠政府、政策支持外,如何转型发展是首要考虑问题。

参考文献:

[1]李敏,顾俊,李霞.中国医疗卫生事业效益分析之系列研究——2005-2009年全国肿瘤、妇产(科)和传染病三类专科医院效益分析.价值工程.2012,(27):287-289.

传染病精神病管理制度范文3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全县卫生计生工作会议精神,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树立公共卫生治未病的理念,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为抓手,进一步完善重点传染病和慢性病防控工作机制,加强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健康管理服务网络,加强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工作,加快推进卫生应急核心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增进人民健康福祉。

二、工作目标及措施

(一)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继续实施疾病预防控制“强基工程”。积极推进疾病防控体系建设,推动落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构编制标准指导意见、疾控中心岗位设置指导意见和传染病防治人员安全防护意见,健全完善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工作机制,切实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加快疾控信息系统建设,完善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健康危险因素监测信息系统。加强疾控机构实验室管理,强化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和干预,提高卫生检测社会化服务水平,县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样品量达到20486样次,较2015年增长15%以上。继续加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科规范化建设,提高公共卫生管理和服务能力。

二是继续加强妇幼健康服体系建设。贯彻落实省卫生计生委《妇幼健康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与规范化管理的指导意见》,加强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进一步提升妇幼健康信息化应用水平,创造条件全面推进“六个一批”工程、开展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工程创建活动和妇幼保健机构等级评审及重点专科创建活动,全面提升妇幼健康服务水平。完善县级急危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与转诊工作方案,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产科应急服务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分级负责、上下联动、应对有序、运转高效的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转诊、会诊网络和机制,畅通急救绿色通道,确保母婴健康安全。

三是继续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结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强人才更新与引进,继续开展公共卫生岗位练兵大比武活动,开展全员岗位培训。将专业培训和岗位继续教育相结合,实施多元化培养模式,重点培养现场流行病学、实验室检验、公共卫生管理等复合型人才,加强老年病、慢性病、精神卫生、中医药健康管理等专业培训,不断提高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继续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全科型公共卫生医师指导团队和责任团队能力建设,努力提高指导基层、服务大众的健康管理能力。定期开展妇幼健康服务人员培训,培养一批产、儿科及助产专业医护人员,切实提高急救能力。

(二)全面规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继续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质量提升年”活动,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健全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规范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和服务流程,完善服务模式和考核机制,提高服务质量,保质保量完成12大类45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确保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到75%以上,全面规范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六类重点人群管理,落实好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和老年人黑白B超等新增服务项目,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加强资金监管,逐步提高村级卫生人员待遇。

(三)深入推进疾病预防控制重点工作

一是加大艾滋病综合防治力度。全面推进“医防合作”艾滋病综合防治模式,落实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主动监测、分级诊疗、定点救治、全程管理”。做好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治疗和医学监护工作,提高抗病毒治疗等工作的可及性和规范化。探索阻断经性途径传播艾滋病的有效干预模式,强化青年学生、男男人群艾滋病综合干预,扩大艾滋病检测咨询覆盖面,努力降低新发感染。全面推进“五扩大六加强”和“四免一关怀措施”,进一步加大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生活救助力度。切实加强艾滋病感染者的早发现工作,落实首诊负责制,进一步加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的发现和管理力度。完成高危人群艾滋病检测850人,新发现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2人,符合治疗标准成人和儿童抗病毒治疗比例不低于85%(按照CD4计数小于500/ul的标准)。

二是加强结核病防治工作。结合深化医改,依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项目,进一步优化“医防合作、分级诊疗、定额支付、全程管理”的结核病综合防治模式,强化定点医院诊疗路径和一站式服务。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肺结核患者发现和转诊工作,进一步落实患者治疗管理、疫情监测和实验室工作,加强督导检查力度,全面提高工作质量。免费筛查疑似结核病病人540人,免费治疗肺结核病人190人。新涂阳肺结核病人数发现率保持在70%以上,肺结核患者治愈率保持在85%以上。

三是巩固免疫规划工作成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新修订的《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继续开展“三查三补”和“四项整顿”,巩固预防接种专项整治和规范管理年活动成果。落实一类疫苗免费接种政策,免费接种覆盖率达100%,完成2.9万剂次第一类疫苗接种任务,以乡镇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实施消除麻疹行动,调整脊灰疫苗免疫策略,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推进预防接种信息化建设,加强宣传教育,普及预防接种知识,规范接种行为。加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调查和诊断工作。严格落实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加强第二类疫苗使用管理的要求,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四是加强重点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进一步完善传染病联防联控机制,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手足口病、麻疹、流感、布病防治工作,严防寨卡病毒、埃博拉出血热、中东呼吸综合征、登革热、疟疾等输入性传染病在本地扩散蔓延。强化传染病疫情监测、预警和报告工作,针对重点传染病及时开展疫情研判与分析,提高法定传染病实验室诊断率。加强学校、托幼机构的呼吸道与肠道传染病突发疫情的预防控制与应急处置工作,指导督促教育部门落实托幼机构及小学晨午检制度。

五是加强地方病、寄生虫病、慢性病防治工作。强化地方病防治监测体系建设,有效落实防治干预措施,推进消除重点地方病危害的工作进程,巩固地方性碘缺乏病防治成果。加强库区血吸虫病监测工作,做好儿童、学生等重点人群的寄生虫病防治工作。落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规范管理高血压患者10103人、糖尿病患者4167万人,继续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六是加强精神卫生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精神卫生法》,落实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依法推进精神卫生工作。逐步完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联席会议制度,继续完善救治救助政策“一站式”服务。继续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排查和诊断工作,及时为辖区内诊断明确的患者建立健康档案,规范开展健康管理,规范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740人。积极参加精神科医生转岗培训,强化精神卫生人才培养,推动县级综合医院精神卫生科建设。探索常见精神障碍防治管理,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七是加强“四大卫生”工作。认真贯彻实施《职业病防治法》,进一步规范职业健康检查诊断与鉴定等工作。加强职业病监测和报告,提高监测方案的科学性和监测覆盖面。加强职业病防治机构能力建设,建立完善职业病防治网络。加强医疗机构医用辐射防护监测,逐步扩大监测范围,提高监测质量。加强职业卫生和放射卫生监测评价能力、学校卫生和环境卫生监测能力、水质检测能力建设。

(四)全面加强健康管理工作

一是完善健康管理运行机制。加强健康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健康服务业发展。加强健康管理中心能力建设,实现疾病管理向健康管理转变。争取医保部门支持,探索健联体基本医疗保险费用总额预付、费用前置制度,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健康管理服务。结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进一步增强新农合保障、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保障合力,加强农村贫困人口健康管理服务。

二是优化健康管理服务内涵。依托医改政策要求,在现有的以“医防结合”、“一主两专”为核心的健康管理联合服务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健康管理工作机制,构建“预防为主、医防结合、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模式。以糖尿病、高血压和结核病为切入点,推进以全程管理为核心、与分级诊疗相衔接的慢性病防控新模式。辖区居民户健康管理签约式服务覆盖率达到45%以上。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90%以上,糖尿病、高血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达50%以上。加强重点疾病及其它高危人群的监测、筛查、评估、干预和跟踪管理,加快建立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和俱乐部,不断优化健康管理服务内涵。

(五)全面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效处置能力

一是推进卫生应急核心能力建设。健全县、乡、村三级卫生应急组织管理体系,继续加强卫生应急“一案三制”建设,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下发的《全国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卫生应急工作规范(试行)》,在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设立卫生应急办公室,负责院内卫生应急日常管理,明确规范医院卫生应急职责,建立健全医院卫生应急组织体系,提升医院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做好各类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准备和处置以及重大活动卫生保障工作,深化卫生应急“五进”活动。

二是规范卫生应急队伍管理。按照省卫生应急队伍管理办法,加强全县卫生应急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开展卫生应急人员技术培训,规范应急物资储备,积极参加省市卫生应急技能竞赛,提升卫生应急队伍处置能力。

三是健全突发事件公共卫生监测预警体系。加强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监测预警、信息报告、风险评估等工作,并加强结果运用。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部门联动和风险隐患排查工作机制,继续联合教育、食药部门做好学校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从源头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加强网络舆情监测,进一步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沟通。

(六)加强食品安全保障工作

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哨点医院规范化建设,做到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全覆盖,省级哨点医院县人民医院全年完成100例食源性疾病监测上报任务。加强风险监测与评估结果应用,提升防范食品安全风险能力。加大食源性疾病流调队伍的培养力度,提高食源性疾病的应急处置和监测预警能力,逐步构建以流行病学调查为基础的食源性疾病防控体系。

(七)提升妇幼健康服务水平

一是抓好妇幼健康公共卫生服务,实现保健和临床有机融合。

实施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工程,加强孕产妇和0-6岁儿童健康管理,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达到85%以上,婴儿死亡率控制在7‰以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10‰以下;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到90%,住院分娩率100%,确保无孕产妇死亡。持续降低剖宫产率,推进爱婴医院创建,全县剖宫产率控制在55%以内。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三级预防措施的有效衔接,继续实施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农村免费婚前医学检查率达80%,农村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覆盖率达到80%,农村生育妇女补服叶酸服用率达到90%;启动实施贫困地区新生儿免费耳聋基因筛查项目,全年免费筛查新生儿500人;做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农村妇女宫颈癌检查、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等重大妇幼卫生项目,孕产妇艾滋病-梅毒-乙肝抗体检测率达95%以上。

二是抓好全面两孩对象再生育全程服务,落实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开设二胎咨询门诊和孕妇学校,针对全面两孩对象开展便民服务、主动服务、全程服务和个性化服务。开展生殖健康教育,加强避孕药具管理服务,支持育龄夫妻自主选择避孕节育措施,预防和减少非意愿妊娠;规范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严格执行计划生育实名登记制度,积极参与“两非”综合整治,实名登记录入率和及时率均达95%以上。

传染病精神病管理制度范文4

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

按照卫生部《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加强疾控中心的基础建设。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楼已经全面竣工投入使用,市人民医院传染病区已投入使用。通过硬件建设,大大改善了疾控机构的工作条件。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我们还结合本地区传染病发生流行特点,制定了《应对流感大流行应急预案》和《汉川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从人力、技术、设备、物资储备等方面加强了卫生应急工作,提高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处置能力。为提高疾控中心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素养,加大了培训力度,对市疾病控制中心的业务骨干进行了重点培训。认真做好计量认证工作,进一步规范了实验室的管理,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杜绝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急性传染病防治

1、紧急疫情处理:

2、网络直报:为了确保传染病疫情信息及时报告,程序规范,保证全市疫情报告网络的畅通。针对当前传染病信息报告不及时的问题,我们严格按照《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要求,全面对我市疫情网络直报情况进行整改,使我市传染病直报及时报告率较去年的有较大提高。进一步完善了市、乡两级疫情报告网络体系,对全市34名传染病信息管理员实行聘任制,责职到人,奖罚分明,实现了疫情报告定领导负责,疫情资料定责任人收集,疫情网络直报定人员操作。健全了以传染病病例个案报告为基础的医疗机构网络直报工作,解决了疫情及时报告与订正、常规监测与突发事件预警和流动人口疫情报告管理等诸多问题。我们现已能按月进行传染病疫情报告分析,并建立健全定期公布传染病疫情制度。32个疫情报告网络直报单位传染病疫情报告责任明确、程序规范、网络畅通。

二、寄生虫病防治

传染病精神病管理制度范文5

【关键词】 精神科护士 职业风险 防护措施

1 精神科护士的职业安全现状

为了解精神科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对护士造成侵害的程度,采用自制《职业危险调查表》对本院的护士进行了调查。

对象:抽取2010年8月泉州市第三医院从事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的100名护士为调查对象。其中女97名,男3名;年龄21~51a,平均28.15±8.46a;护龄1~35a,平均9.58±6.84年;职称:副主任护师6名,主管护师30名,护师31名,护士33名。本科生:8名,大专生:73名,19名中专生

职业危险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职业危险调查结果

调查内容 遭受 未遭受

是否受过不同原因的伤害 98.0% 2.0%

是否曾遭受过暴力袭击 67.7% 32.3%

是否遭病人或家属唾骂 96.8% 3.2%

是否经历突发危险事件 15.0% 85.0%

是否经受护患纠纷 0.2% 99.8%

职业防护的调查结果(见表2):80.4%的护士能正确处理针刺伤后的伤口,37.2%不知道或部分知道针剌伤后伤口的正确处理程序;45.3%不知道或部分知道针刺伤后应采取的预防血源性感染疾病的措施;62.5%的精神科护士认为服务对象是精神病人,传染疾病的机会非常小。

表2 职业防护调查结果

类别 正确处理 不正确处理

能否处理针刺伤后的伤口 80.4% 19.6%

是否知道伤口的正确处理程序 62.8% 37.2%

预防血源性感染疾病的措施 54.7% 45.3%

传染疾病的机会 37.5% 62.5%

2 影响精神科护士职业安全的因素

2.1生物性危害

精神病人与普通病人一样,可能携带或患有传染性疾病最常见的为血源性传播疾病和呼吸道传染病。在精神科的治疗护理中,护士同样也会进行一些侵入性操作,护士若不注意个人防护,会造成自身感染。但是调查显示护士有62.5%的精神科护士认为精神病人传染疾病的机会非常小,这种防护意识的薄弱会增加他们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几率。

2.2物理性危害

噪音

精神科护士的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的发生率较普通护士高,其中的原因之一是他们常常遭受噪音的危害。精神病人的某些症状如兴奋、烦躁等会表现莫名大声叫喊或大声叫骂,约束在床患者的叫骂声及用脚踢床板的击打声,使我们的工作环境非常嘈杂。相关研究表明,噪声引起人们最重要的反应是厌烦,因为噪声能引起大脑皮层功能紊乱,使抑制和兴奋过程平衡失调,出现头昏、失眠、易疲倦等神经衰弱表现。长期在厌烦的心理状态下会对人的健康产生一定的危害,尤其是引起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

2.3潜在的人身损害

精神科护士在工作中常受到暴力攻击的伤害,精神障碍患者在病态思维的支配下随时可能出现攻击行为。

患者突发冲动攻击:精神病患者受幻觉、妄想支配,会将护士作为攻击对象;不安心住院,想离开医院;提出的无理要求得不到满足等,有时为达目的,在值班人员少时突然攻击护士,甚至几个患者联合采取行动。护士在制止患者冲动行为时未注意自身防护或患者过度反抗;或几个人在制止极度兴奋躁动的病人时配合不好,护士在督促患者服药时,均会受到患者的人身伤害。

攻击行为是精神科中最常见的致伤致残因素之一。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发生率约为一般人的10倍,陆爱益等调查发现[1],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总发生率28.9%。患者精神症状出现的时间不确定,因此伤人具有突发性、随机性强等特点。在这样的高危人群集中的地方,杜绝意外事件是极为困难的,给医护人员会造成严重威胁。根据调查,精神科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受到病人的暴力攻击时有发生,约为67.7%。

除此之外,这种威胁还常常来自于病人家属。发生纠纷后,“家属”对医护人员地进行人身攻击,是精神科护士面临的重大威胁。

2.4心理性危害

2.4.1 精神和体力的疲溃

精神科科护士与其他专科的护士一样,需要轮换不同的班次,饮食起居不规律。而且,长期紧张的脑力劳动和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容易使护士产生烦躁、易怒、焦虑、抑郁,对工作产生疲溃感等心理问题。另外,精神科护士还要承受意外伤害的威胁带来的压力。蔡壮等研究表明,遭受过精神病病人暴力行为攻击的临床医护人员有明显的焦虑和抑郁倾向[5]。

2.4.2 消极悲观的心理

精神病医院内部重医轻护,护士继续学习和深造的机会较少。因此造成护士的心理不平衡,觉得前途渺茫,产生消极悲观的心理。

个人的应对能力差,患者和家属对护士的要求过高等均会使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压力增高,产生不良的应激反应,高强度的压力可使其产生工作疲溃感,甚至出现心身耗竭综合征。

2.5 护患、医务过失纠纷

随着法律制度的健全和公民法律维权意识的增强,人们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医疗纠纷问题越来越多。精神科的护理工作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如必要时应对病人进行约束的强势措施,常会造成病人及家属的不理解,从而引起护理投诉,进而导致医疗纠纷事件。

此外,精神科病人由于疾病的特殊性也较容易发生意外,而病人家属常常将这些意外的发生归咎于医护人员。据沈均等的调查显示[2],住院精神病人因自伤、自杀等引起的问题,86%的精神病人家属认为医院应该负全部责任。这些医疗纠纷常会给护士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2.6社会性危害

由于社会对精神卫生的认识不足,人们对精神病人普遍存在恐惧和排斥的心理,甚至对精神卫生工作者产生偏见,尤其是精神科护士,导致精神科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低,被人另眼相看,病人及家属对精神科护士的要求也较苛刻,护士的工作常不被认可,护士的自我价值得不到的肯定与尊重,从而产生自卑、无助的心理。而有些精神病人由于治疗效果差、易反复发作,常不易得到病人及家属的理解,护士工作缺乏成就感。

3 职业防护措施

3.1 增强职业防护意识培训

加强管理加强临床护士的防护培训,定期对护士进行多种形式医院感染和专科职业风险知识培训,培训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及抗风险能力,及时收集现在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信息,改变护士的不安全行为。

3.2提高自身的保护意识

对严重兴奋吵闹的患者应及时地隔离,住易观察的小病室内.必要时遵医嘱使用药物。

3.3 提高职业防护技能,加强对病人病情的评估,重视行为干预

3.3.1 提高防护技能。应针对精神科护理人员意外损伤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加强护士安全教育,定期进行专业防卫技能训练,灵活运用与患者沟通的技巧,从而提高护士的防护技能。掌握与患者的沟通技巧及适当的应对措施,主动与患者沟通,尊重、关心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掌握患者的心理动态,与同事相互配合,最大限度地做到既保护患者,又不伤害到自己。进行健康教育宣传,使患者获得更多的精神卫生知识。

3.3.2 对入院时不同症状的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对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患者等,应重点观察,加强安全检查,必要时隔离病房观察,尽快调整药物治疗,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避免精神刺激,最大限度地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减少安全隐患。而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及抑郁症患者的安全隐患措施应建议有专人陪护,防止其自杀、自伤、自残行为的发生。对极度兴奋躁动,发生伤人、自伤的患者,给予适当的约束,但约束时要严格执行约束带使用的护理操作规程。

3.3.3 有效的治疗是减少攻击行为的关键[3]。30%的病人是在精神症状的支配下发生攻击行为[4],护士应及时给医生反映病人的病情变化,以便正确调整药物,尽快控制病情。

3.3.4 重视行为干预。引导病人多参加集体活动和工娱疗活动,如下棋、打扑克、听音乐、整理卫生等,既能丰富住院生活,又能分散其注意力,消耗旺盛的精力,从而减少或避免暴力行为的发生。

3.3.5 病人家属危害因素的防护:定期做好健康宣教。家属因缺乏相关的疾病知识,对病人的某些治疗、护理往往不能理解。利用讲座、工休座谈的形式给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治疗和护理,以提高家属对疾病的认知水平。

3.4 科学安排工作,改善护士工作环境

3.4.1 科学安排工作。合理安排护士休假、进修、学习、工作等。适当调整责任护士的人数,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安排夜班和休息要合理,在上完夜班后应保证充分的休息时间,促进其体力和精神的恢复。学会自我调整,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及时调整心态,稳定情绪,保持健康的心身和平静的情绪。

3.4.2 改善护士工作环境,关心维护护士身心健康。医院尽量为护士提供空气清新、较舒适的工作环境;根据本科室的工作性质的特殊性,结合各个护士的工作能力和实际情况。机动地调节人员结构,灵活安排班次,使人力资源得以合理配置;同时注重护士良好心理素质的培育,鼓励护士参加积极有益的文娱、休闲活动,尽量保持有规律的牛活,调节自己的身心。

3.4.3 医院领导要支持护理工作。为护士提供多元发展机会,要建立激励机制,注重精神和物质奖励,调动工作积极性,发挥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减轻护士心理压力。护士外出进修机会较少,应尽量向院领导争取学习机会。

3.5 积极拓展知识领域,增强法律观念

3.5.1 在日常工作中,积极拓展自身的知识领域,经常分析不安全因素,对可能引起的护理纠纷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杜绝安全隐患,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3.5.2 加强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经常分析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隐患安全,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最大限度保护患者的安全,减少医疗事故和纠纷的发生。

3.6 建立健全社会支持系统,努力提高精神科护士社会地位

通过多种渠道宣传精神卫生知识, 采取多种形式宣传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促进社会各界对精神工作者的关注、理解、支持、尊重护士;医院管理者应实行人性化的管理,重视精神科护士的心理需求,征求护士的意见,缓解护士的心理压力,减少管理源性的身心疾病,并注重精神和物质奖励,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与患者家属多沟通,取得家属理解。

综上所述,精神科护士不仅要与其他专科护士一样面对工作强度的压力和职业暴露的威胁,还需要承受更多的来自于生物、物理、意外伤害和社会性的危害,需要护理工作者及其管理者通过培训,提高精神科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加强对病人病情的评估,及时发现及处理病人的暴力倾向,同时加强对社会的宣传,提高大众对精神科医护人员的理解和支持,缓解其心理压力。护士在平时必须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在工作中工自律、谨慎,才能降低职业性危害对自己的影响。

参 考 文 献

[1]陆爱益 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j].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27期.

[2]罗小年.关于住院精神病人损害事件责任讨论的几个问题[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2,28(3):223.

[3]张月香,刘桂霞.住院精神病人攻击行为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山东精神医学,2003,16(2):112.

传染病精神病管理制度范文6

摘要介绍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特点,总结了其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鉴别诊断方法,并提出防制对策,以期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防制对策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以破坏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为主要发病机制的病毒性传染病[1]。该病的危害不仅是鸡只死亡、淘汰率增加、影响增重等直接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病毒损伤法氏囊而导致免疫抑制,使病鸡对大肠杆菌、腺病毒、沙门氏菌、鸡球虫等病原更易感,对马立克疫苗、新城疫疫苗等免疫接种的免疫应答下降或丧失。

1流行特点

1.1发病日龄明显变宽,非典型病例增多且反复发病

第1次免疫后和第2次免疫之前仍然是发病最集中的时期,但近年来传染性法氏囊病发病日龄有增宽的趋势,最早有3日龄发病的报道,最长可延长到180多日龄的产蛋鸡。高日龄发病蛋鸡的临床症状和病变与传统毒株基本相同,但法氏囊与正常同龄鸡群随着性成熟而萎缩消失不同,表现为肿大出血,此时鸡群的死亡率较低且以腹泻症状为主。一方面典型传染性法氏囊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另一方面非典型传染性法氏囊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其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呈非典型性,无明显的尖峰式死亡现象,死亡率不高但病程延长、反复发病的鸡群增多,同批鸡多次发病,有的鸡群肌注卵黄抗体达2~3次,同一鸡场不同批鸡也先后发病。

1.2宿主范围扩大,出现变异毒株和超强毒株

过去多认为鸡是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但临床发现鸭、鹅也可自然感染法氏囊病毒,或成为病毒携带者。法氏囊病毒变异毒株的抗原性与血清ⅰ型存在明显差异,传统疫苗株对其交叉保护力仅为10%~30%,致病特性以出现亚临床型症状为主,没有经典毒株所导致的高死亡率及典型的腿肌出血等症状,不引起明显的炎症反应,感染鸡群死亡率不高,但可引起肝脏坏死和明显的脾脏肿大。最典型的病变是病鸡法氏囊迅速萎缩,并导致严重的免疫抑制。临床症状与经典毒株相同,病变却更严重,可使法氏囊、胸腺、脾脏和骨髓严重损伤,死亡率在50%以上。

1.3 并发症与继发症增多,免疫后仍发病,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法氏囊病毒可以造成法氏囊组织破坏,影响机体体液免疫应答,导致免疫抑制。发病鸡日龄越早,免疫抑制越严重,如果鸡群2周龄以前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会造成终身免疫抑制,从而降低机体对其他疾病的抵御能力,发病鸡群极容易继发或并发其他细菌性或病毒性疾病,如大肠杆菌病、鸡新城疫等,所造成的间接损失往往超过传染性法氏囊病造成的直接损失。造成免疫后仍然发病的主要原因有3个:免疫时鸡群正处于法氏囊病毒感染的潜伏期,此时免疫可加速该病的发生;免疫时苗毒被鸡群较高水平的法氏囊母源抗体中和,出现人为的免疫空白期;超强毒株和变异毒株感染。发病季节多在每年的6~7月。这一时期正是多雨季节,温度较高、湿度大,球虫病多发,往往鸡群在未免疫之前已经发生球虫病而造成严重的免疫抑制,而影响了法氏囊的免疫效果。另外,小粉壳甲虫可以传播法氏囊病毒,夏秋季昆虫传播疾病也增加了法氏囊病的感染机会。

2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为2~3d,易感鸡群感染后突然发病,病程一般在1周左右,典型发病鸡群的死亡曲线呈尖峰式。病初可见个别鸡突然发病,精神不振,1~2d内可波及全群,精神沉郁,食欲下降,羽毛蓬松,翅下垂,闭目打盹,腹泻,排出白色稀粪或蛋清样稀粪,内含有细石灰渣样物,干涸后呈石灰样,周围羽毛污染严重;畏寒、挤堆,严重者垂头、伏地,严重脱水,极度虚弱,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或消失,后期体温下降。发病后1~2d病鸡死亡率明显增多且呈直线上升,5~7d达到死亡高峰,其后迅速下降。

3病理变化

剖检病死鸡严重脱水,胸肌和腿肌常见刷状或线状出血,肾脏肿大,呈花斑肾,并有尿酸盐沉积;法氏囊的变化最为明显,感染后4~6d法氏囊肿大,可见出血或有淡黄色的胶冻样渗出液,感染后7~10d法氏囊萎缩。变异毒株只引起法氏囊迅速萎缩,超强毒株引起法氏囊严重出血、瘀血,呈“紫葡萄样”外观;肌胃和腺胃交界处常见出血点或出血斑。

4鉴别诊断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与硒和ve缺乏症都出现肌肉出血,但缺硒和缺ve时无法氏囊病变,饲料中补充硒和ve后,病症逐渐减轻或消失[2]。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与鸡新城疫都有可能出现腺胃及其他器官出血,但鸡新城疫病程长,有呼吸道和神经症状,无法氏囊特征性病理变化。鸡传染性贫血多发生于1~3周龄的雏鸡,病鸡骨髓黄染,翅膀或腹部皮下出血(又称蓝翅病),胸腺、法氏囊萎缩。发生住白细胞原虫病的鸡表现鸡冠苍白、精神沉郁、内脏器官和肾脏出血以及胸肌、心肌等部位有小白色结节或血肿,结肠上有小的囊肿。

5防制对策

5.1严格卫生消毒及管理措施,完善生物安全体系

鸡法氏囊病毒对各种理化因素有较强的抵抗力,患病鸡舍病毒可较长时间存在,因此如何清除饲养环境中的法氏囊病毒成为控制本病的关键措施。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科学处理病死鸡、鸡粪等排泄物[3]。加强日常消毒,所用消毒药以次氯酸钠、福尔马林和含碘制剂效果较好。

5.2选择正规厂家疫苗,实行科学免疫

疫苗的选择应根据传染性法氏囊的流行特点、鸡场法氏囊病毒的污染程度和鸡场的卫生状况、雏鸡母源抗体的水平及其均匀度、鸡的品种等来确定使用疫苗的种类。有母源抗体的鸡群可选用中等毒力疫苗,没有母源抗体或抗体水平偏低的鸡群可选用弱毒疫苗,二免时用中等毒力疫苗;对于法氏囊病毒污染程度较重的地区和鸡场,可以考虑使用中等偏强毒力的活疫苗,它们突破母源抗体的能力强,免疫效果较好。制订免疫程序时,应根据当地的疫情状况、饲养管理条件、疫苗毒株的特点、鸡群母源抗体水平等决定,以便选择适当的免疫时间,有效地发挥疫苗的保护作用。鸡群一般应在12~14日龄首免,23~28日龄二免。另一种方法是根据种鸡的免疫情况确定初免时间,种鸡开产前和产蛋期注射过灭活疫苗,其后代母源抗体一般比较高,雏鸡应在14~18日龄首免;种鸡没有注射灭活疫苗的,其后代母源抗体一般比较低或没有,雏鸡应在1~5日龄进行首免。

5.3加强日常管理,对发病鸡群进行治疗

提高鸡群体质,做好日常饲养管理,给鸡群创造适宜的小环境,尽量减少应激,同时要提供优质的全价饲料。对发病鸡可采用精制卵黄抗体肌肉注射,同时用抗病毒中药拌料,饮水中加肾肿解毒药[4];适当降低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减轻肾脏的负担;提高维生素含量,使用口服补液盐,缓解机体脱水,增加抵抗能力;使用抗菌药物、免疫增强药物,控制鸡群的继发感染。

6参考文献

[1] 达来,刘连发,温双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中药治疗[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30(2):163.

[2] 周兆炜,吴胜华,朱文明,等.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及防治[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7(6):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