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培训总结范例6篇

传染病培训总结

传染病培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传染病;特点;防控措施;社区

[中图分类号]R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100-01

传染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首先: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因为一些地区的经济还处于落后贫困状态,可能导致健康不良。其次:人口大量增长和流动等问题这也将增大流行性传染病发生、传播;再次:大城市过度拥挤和不良环境状况、生活方式等因素都会导致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社区2012至2014年辖区内各种传染病的发病数。

1.2方法

我社区负责对本辖区内常住人口4万人的所有传染病进行访视、流行病学调查、去患者家指导消毒、随访。集体单位学校、幼儿园的健康宣传培训,2014年做了7次传染病培训分别是疟疾防治知识培训、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和传染病防治方法培训、世界肝炎日培训、自然医源性疾病的培训、呼吸道疾病的培训、肠道传染病的培训、狂犬病防治知识培训。

2 结果

从这三年的传染病发病类型上看,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其次是肠道传染病、再次是血液传染病。见表1

从发病率上看,手足口除2013年有局部爆发以外,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麻疹、风疹的发病率逐年降低,肝炎、痢疾的发病率2013年高于2012年,但是2014的发病率明显低于2013年和2012年。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日常交往更加频繁、人员流动量增大,这样一来传染病的发现难度和控制难度就更大,苹果园社区的管辖范围常住人口4万人,处于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占总人口数的三分之一,传染病的发生需要三个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针对传染病的特点,制定了我社区的防控措施。

(1)广泛开展预防传染病的卫生健康教育,配合卫生局疾控中心普及人们群众传染病防治知识。

(2)建立健全消毒隔离制度,医疗垃圾的处理,杜绝医源性传播。

(3)做好本单位及所辖区的传染病管理工作,流行性调查及疫情处理,传染病人病原携带者及疑似病人的隔离。

(4)托幼机构与中小学校有专人负责,严格执行预防传染病传播的卫生保健制度。

(5)对外来人口聚集地及施工工地进行常规的检查宣传。

(6)平时要做好防控工作,勤晒被褥、勤洗手、勤换衣、不合用手帕等,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卫生习惯,咳嗽和打喷嚏时用手捂住嘴巴,使用一次性纸巾擦鼻涕,发病后或接触病人时要佩戴好口罩等。

(7)加强室内通风、换气,保持个人卫生,注意保持教室、宿舍、食堂等场所的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每天通风不少于2小时,课间课后教室通风。并注意将窗户全部打开,形成对流。

(8)今后我们继续做好传染病信息管理工作:

(9)信息管理微机化网络化,保证传染病信息快速传递收集和分析,保证疫情管理质量。

加强自身监督考核,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及时准确报告疫情,不得隐瞒慌报或授意他人隐瞒慌报疫情。

传染病培训总结范文2

1.1建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领导小组与医疗救治组,明确一名业务副院长负责预防保健工作(组织机构以文件形式发至各科室,至少每季度召开一次相关人员及科室主要负责人工作会议并做好会议记录)。

1.2规范设置预防保健科,专人负责,配有专用办公室,配齐电脑、办公桌椅、橱柜、空调等必须的办公条件。

1.3完善并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肠道门诊工作制度、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疫情报告管理制度及职责、院内感染控制制度、自查工作制度、学习培训工作制度、结核病转诊、报告工作制度及流程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报告制度等,部分制度按规定制作标牌上墙。

1.4统一规范使用卫计委监制的各种登记簿和各种统计报表。

二、健康教育

2.1建立健康教育宣传栏(二级以上医院至少2个,一级医院至少1个),及时开展传染病及其它疾病的预防控制宣传工作,至少每2月更换一次宣传内容(有每期图片资料和汇总登记表支撑)。

2.2在门诊大厅、输液室、病区设立音像播放设备(电视机或电子显示屏)定期播放疾病预防与健康保健知识,音像材料不少于6种,每周播放1次以上(有播放记录和播放现场图片)。

2.3开展健康咨询宣传与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结合国家各重大宣传日每年开展咨询宣传不少于6次,健康教育讲座不少于10次(有计划或方案、图片资料等;讲座主要指对病人或家属、社会大众等人群。县城医院自行开展,乡镇医院可与当地卫生院联合开展,资料齐全)。

2.4医疗单位在诊疗过程中开展针对各种慢性病与康复的个性化教育。

三、传染病管理

3.1及时、规范开展传染病诊断、报告与救治。建立健全门诊、病房、放射、检验相关科室登记薄,登记齐全,发现传染病及时报告。保健科每天到相关科室搜索疫情并做好记录,及时对各科室报告的传染病进行网络直报,每月对重点科室工作进行督查,且有督查记录。

3.2规范开展肠道门诊工作。切实做到有泻必登与及时采送样(按登记数10%采样送检),肠道门诊建设做到“六有”(登记簿、采样器材、消毒药品、纱门纱窗、污物桶、洗手设施)。保健科于4-10月每月对肠道门诊进行督查,且有督查记录,肠道门诊结束后有全年工作总结。

3.3临床医生对发热病人要开具疟原虫镜检单,血检病人应能够在门诊发热病人登记薄上找到,常年开展发热病人疟原虫镜检工作,其中5-10月份血检数占全年80%,镜检阳性病例采集滤纸血2张、5ml抗凝血2份。预防保健科对化验室疟原虫血检工作进行督导,每月1次。县直医院次月2日前将血检数报疾控中心,血片按月及时送疾控中心复检。

3.4做好结核病诊断、登记与报告。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正常开展痰涂片工作。预防保健科每天对院内肺结核和疑似肺结核患者的信息收集与网络上报,每月对放射、门诊、传染科等相关科室结核病登记、报告情况进行督查,有督查记录,转诊单及时递交县疾控中心。结核病转诊率100%,转诊到位率95%以上。配合做好疑似病人追踪、密切接触者体检工作。开展“3.24宣传”与结核病诊治培训。

3.5做好H7N9、伤寒、出血热、菌痢、麻疹、流脑、乙脑等病例标本采样送检工作,标本的采集送检做到规范、及时。

3.6二级医院做好伤寒、菌痢等疾病的菌株培养与报送工作,县医院4株、分金亭3株、中心医院2株、中医院1株。

3.7做好麻风病人的筛查与报告,二级医院每年至少上报3例疑似病人、一级医院每年至少上报1例疑似病人。

3.8麻风病宣传与培训:在医院门诊皮肤科、外科、神经科张贴《麻风病早知道》宣传画。每年至少组织培训一次,对象为皮肤科、外科、神经科医务人员,培训资料齐全(签到、讲稿、试卷、图片)。

四、艾滋病防治

4.1二级医院VCT门诊咨询检测任务数:县医院、分金亭各150人以上,中医院、中心医院各100人以上,数据按月上报专报系统;所有医院艾滋病实验室或检测点:手术病人、产妇、性病、透析、结核病病人等必查,全年检测率达总人口10%以上,同时完成卫计委下发的参考指标数。检测数据均按月上报专报系统,检测点查出的阳性病例将标本及时送县疾控中心(检测点实验室工作考核细则另发)。

4.2艾滋病病例报告数据一致性:报告病例传染病报告卡、艾滋病性病附卡的纸质信息与网络上报内容一致,全部信息填写无逻辑错误。

4.3每年至少开展一次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咨询,宣传栏要有相应的宣传内容。“12.1”世界艾滋病日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

五、慢性疾病管理与体检

5.1做好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冠心病、脑卒中等慢性病的诊治和登记,每月以电子登记表形式上报,没有病例也要进行0报告。

5.2做好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登记报告工作。

5.3积极配合卫生院开展65岁以上老年人、有关慢性病人每年一次体检工作,体检要做好登记与汇总统计。

5.4做好死因监测工作:有死亡登记册,死亡案例及时登记报告,死亡卡填写要完整,纸质报卡与网络报卡一致,年度的死亡卡原始存根要归档保存。医院每年开展临床医生的死亡证明书填写业务培训,每年开展一次院内死亡病例漏报调查。

六、重性精神病人管理

认真做好精神病人的诊断和治疗,落实登记、上报和卫生保健工作,配合做好重性精神病人访视、体检工作。

七、预防接种

7.1开展乙肝疫苗首针接种的单位:单独设置新生儿疫苗接种室并符合省卫计委11号文件有关规定要求,接种人员有《预防接种上岗证》,持证上岗。规范完整填写乙肝疫苗接种二(三)联单,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24小时内及时接种率达95%以上,规范使用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登记本,乙肝疫苗领、用有完整记录,疫苗存放符合要求。

7.2认真做好对医护人员预防接种副反应规范处置培训工作,积极配合疾控中心、乡镇卫生院对疑似预防接种副反应的规范治疗与及时报告。

八、放射防护卫生

8.1放射工作场所(侯诊场所)应有《小心电离辐射》标志、《儿童慎做X线检查》标志、《孕妇禁止入内》标志。

8.2放射场所卫生防护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每年至少接受县疾控中心监测一次。

8.3放射工作人员必须每2年体检1次,体检率100%,新上岗人员必须在上岗前进行1次岗前体检。个人剂量监测率100%,个人剂量元器件按要求及时送检。

九、消毒质量监测及中毒救治、报告

9.1开展消毒质量监测工作,二级医院每月至少自行开展一次全面监测,结果及时报县疾控中心,同时每年至少接受县疾控中心两次抽样检测;一级医院每年至少接受县疾控中心一次全面抽样检测,合格率100%。

9.2加强院内感染控制,治疗室、手术室、输液室、产房等按规范做好紫外线空气消毒工作,消毒记录完整。

9.3医院做好医院污水规范处理工作,每年至少接受县疾控对污水处理效果进行监测,二级医院两次,一级医院一次。

9.4每年进行消毒管理办法、院内感染控制培训一次,资料齐全(签到、讲稿、试卷、图片)

十、培训与督查.

传染病培训总结范文3

一、背景

2004年我市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上线运行,全市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进入崭新阶段。截至2008年底,我市疾病监测信息系统运行良好,疫情报告质量不断提高。全市疫情报告组织机构健全,管理制度完善,大部分县(区)硬件设施配置符合国家规范要求,疫情网络运行稳定,大疫情报告和各专病报告系统工作正常,并能对日常数据进行有效地分析与反馈。2008年,全市网络直报综合质量指标全面达标,居全省第一,其中网络直报报告及时率99.9%,审核及时率99.98%,江西省“零”报告系统日平均执行率99%,全年无重卡,网络直报单位运转率达100%。

2009年是我市传染病实现网络直报的第六年,为了进一步巩固成绩,及时发现网络直报工作各环节存在的问题,使全市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更加规范科学、及时有效,市卫生局拟组织开展全市范围内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质量督导检查,特制定本方案。

二、目的

通过现场督导检查,了解基层网络直报实际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进一步明确网络直报工作重点,为进一步提升我市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三、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年8月28日)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03年5月9日)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2003年11月7日卫生部第37号部长令)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06年6月2日)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2006年1月1日)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卫生部第41号部长令)

《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2005试行版)

《南昌市传染病监测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程序》(2009年修改版)

四、检查对象

全市各县(区)、开发区(新区)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五、检查方式及范围

(一)检查方式

由市卫生局组织市、县疾控中心有关专业人员对辖区各类机构进行抽查。

(二)检查范围

本次现场督导检查内容主要针对2009年开展,部分内容将涉及2008年(见本方案有关规定)。

被检查的单位主要有:各县(区)卫生行政部门、疾控机构、省级综合医院、市级医院、县(区)综合医院为必检单位,另随机抽取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每一县(区)总检查单位不少于4家。

六、检查内容

(一)卫生行政部门

1. 本辖区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建设和完善情况。

2. 是否为辖区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提高疫情报告质量提供必要经费保障条件。

是否下拨用于传染病网络直报、设备更新维护、传染病疫情报告相关技术培训、督导检查等专项工作经费(要求有拨付手续或正式文件)。

3. 2008年度是否组织开展对辖区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质量的督导检查,有无表彰奖励及处罚(要求有方案、记录及总结)。

4. 是否对辖区医疗机构诊疗记录登记进行统一要求与规范,包括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簿、放射科及检验科登记簿等登记项目统一设置及规范使用,发文并进行现场督导检查(要求制定下发的正式文件及现场督导检查记录)。

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检查结果均记录于附表1-1。

(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辖区传染病网络直报信息监测管理工作

1.1 建立对异常监控信息的快速反应流程

动态监视本辖区报告传染病疫情信息,及时完成报告卡的审核、查重等各项工作;重点建立对异常监控信息的快速反应流程,包括对异常信息快速确认、处理应对等环节,以书面监控记录及相关的检查核实报告为准。异常信息主要包括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疫情、可能的传染病暴发与流行、不明原因肺炎以及本地罕见传染病或其它不明原因发病、死亡等。

1.2 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管理

(1)定期或不定期对辖区传染病零缺报情况、报告及时性、审核及时性、重复报告等质量进行检查核实与综合评价,查找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文字资料为准)。

(2)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综合指数率,以传染病直报系统最近一个月的评价数据为准。

1.3 传染病监测资料分析利用与反馈

(1)是否开展传染病监测资料日、周、月、年周期分析;当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或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是否开展相关的流行病学分析或专题分析报告。

(2)是否及时将常规各项分析报告向辖区报告单位进行反馈(以实际可查的反馈形式为准,如正式发文或网络直报系统反馈)。

2. 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督导检查开展情况

2008年度是否开展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报告与管理工作检查与评估,对医院传染病报告管理质量进行督导检查。要求有方案、检查原始记录、发现的主要问题及提出改进措施与建议等总结文件。针对所发现的问题是否开展二次督导检查,以文字资料为准。

2008年度是否开展与传染病网络直报有关的专题调研,要求有调研方案及总结等文档记录。

2008年度是否对同级、下级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技术指导。对下级在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及时给予解决或答复,对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指出并督促整改。要求以电话或其它书面记录为准。

3. 培训下一级专业技术人员情况

培训下一级专业技术人员情况。本年度对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监测资料分析利用、网络直报系统数据统计规则等业务技术培训工作开展情况,包括对下一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及属地医疗机构相关人员。要求有相关资料和培训会议文档记录。请注重培训知识与内容的更新,要求及时将卫生部下发的有关文件进行培训落实。

4. 网络直报设备配置

网络直报专用台式电脑及笔记本电脑(带无线上网卡)各一台、激光打印机、疫情专用电话。

对各级疾控中心的检查结果均记录于附表1-2。

(三)医疗机构

1. 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1)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使用

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本设置及规范使用情况。根据卫生部1996年印发的《全市法定传染病医院报告管理检查与居民回顾性调查方案》相关要求以及医疗机构诊疗登记的有关规定,门诊日志至少要包括就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病名(初步诊断)、发病日期、初诊或复诊9项基本内容。门诊日志应由临床医生填写,病名项目应填写诊断的病名,不能填写症状;出入院登记至少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转归情况(是否死亡、死亡原因、死亡日期等)10项基本内容。

检查方法:现场查看感染科、急诊、内科、儿科、皮肤科、住院部等与诊疗传染病有关科室的门诊日志、出入院病人登记本,检查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本项目是否齐全、填写是否规范,有无漏登和缺项。

(2)检验科室、影像诊断科室登记及反馈机制

检验科室登记项目应包括送检科室或医生、病人姓名、年龄、检验结果、检验日期。

影像诊断科室(含放射科、B超室等)检查登记应包括开单科室、检查日期、病人姓名、年龄、检查结果。

检验科室、影像诊断科室是否建立了异常化验结果必须返回送检医生或科室的反馈机制(包括门诊和住院)。

检查方法:查阅检验科室、影像诊断科室登记(包括检验室、放射科、B超室电子登记系统),检查项目是否齐全、登记是否完整;反馈机制以反馈记录或医生签字为准。

(3)医院内传染病疫情分析、通报及处理机制

院内指定有关科室及专人负责本院传染病报告数据的常规分析,分析不同时期医院接诊的主要传染病,并将分析结果在院内及时通报。

院内应制定对可能的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的处理机制与流程。

检查方法:现场查阅相关分析文档及反馈记录、相关的机制与流程。

(4)开展传染病报告管理院内自查

确定医院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自查组成员(含分管院长及各临床科室主任等)、周期、自查内容(是否报告、及时报告率)及奖惩等。发现漏报、不及时报告等方面问题时,能够提出针对性处理及整改措施。

检查方法:现场查阅有关自查记录、整改文档及总结(自查组成员签字)。

(5)传染病报告设备

医院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科室拥有网络直报设备(包括网络直报专用计算机、上网设备、报告专用电话或传真机),操作系统齐全(有防病毒软件),并有专人负责管理网络直报密码。

检查方法:现场查看、查阅相关记录、直报人员进行现场操作。

2. 定期开展传染病报告管理专业培训与考核

医院应定期组织临床医生、新进人员开展关于《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的专业培训,注重培训内容的更新,及时学习卫生部下发有关传染病诊断、报告、防治管理方面的文件。并注意对培训结果进行考核。

检查方法:现场查看、查阅相关培训、考核文档。

3. 传染病报告质量抽查

评价指标包括:传染病报告率、传染病及时报告率、纸质报告卡填写信息准确率、完整率、纸质报告卡填写与网络报告信息一致率。

检查方法:查阅2008-2009年度检查当月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本记录,核实传染病报告情况;复印传染病报告卡,核实纸质报告卡填写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以及与网络直报信息的一致性。

要求:

①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从内、儿、感染等科的门诊日志及出入院登记本中随机抽查法定传染病病例15例(门诊病例10例,住院病例5例),乡镇级医疗机构抽取5例。若该单位本年度相关记录中,未查到1例法定传染病,请注明门诊量,并注意查明相关原因。

②病例分布应注意包括本年度不同月份的病例,抽查的相同病种不能超过50%。

③病种:仅抽查急性传染病,应注意抽查呼吸道、肠道、虫媒及自然疫源性、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等不同传播途径传染病,如麻疹、流脑、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疟疾、乙脑、流行性出血热、甲型肝炎、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等。不含肺结核、乙肝、梅毒、淋病、丙肝。

④住院病例需查阅病案资料,填写病例的发病日期、诊断日期。

⑤复印10份纸质传染病报告卡,从抽查的15例传染病中查找,不足则另行补充,对补充纸质卡片的要求同上。乡镇卫生院复印5份。

对医疗机构的检查结果分别记录于附表1-3、附表1-4。

七、组织与实施

(一)人员安排

本次督导检查分设3个组,每组3人,组长由市疾控中心有关人员担任,组员由市、县(区)疾控中心专家组成。

(二)日程安排

本次督导检查时间初步定于2009年4月13-17日,督导组成员统一培训时间为4月10日上午。各县(区)的行程安排如下表(可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检查日期检查单位检查人员

4月13日进贤县姜小仙、吴景文、李 芳、青山湖1人

安义县符 艳、胡茂红、东湖区1人

南昌县李 辉、涂正波、新建县1人

4月14日新建县姜小仙、吴景文、李 芳、青山湖1人

湾里区符 艳、胡茂红、东湖区1人

青云谱区李 辉、涂正波、新建县1人

4月15日东湖区姜小仙、吴景文、李 芳、青山湖1人

西湖区符 艳、胡茂红、东湖区1人

青山湖区李 辉、涂正波、新建县1人

4月16 -17日省一、省精、省肿瘤、省血站、市九院、

省中医院、高新区姜小仙、吴景文、李 芳、青山湖1人

省二、市一、省儿童、省人民、市血站、洪都中医院、红谷滩新区符 艳、胡茂红、东湖区1人

省四院、省妇保、省胸院、市二院、市三院、省皮院、市男科、经开区李 辉、涂正波、新建县1人

(三)工作程序

1、到达县(区)卫生局,简要介绍检查方案,明确检查任务及日程安排,听取自查工作汇报;

2、到有关医疗机构现场进行检查,并撰写意见书进行反馈;

3、到县(区)疾控机构进行检查,并就检查组对该区检查意见与建议集中反馈,由组长负责,分管传染病网络直报的领导、科室负责人参加。

(四)备查资料

1.卫生行政部门提供资料清单

(1)本年度用于传染病网络直报、培训、督导检查等相关工作专项经费的拨付手续或正式文件。

(2)本年度组织开展的辖区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监督检查正式文件、方案、表彰奖励及处罚记录。

(3)制定下发关于规范医疗机构各种临床诊疗登记的相关文件及督导记录。

(4)辖区部分传染病疫情原稿。

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提供资料清单

(1)对辖区传染病网络直报数据实时监控记录及异常监测事件反应处理记录。

(2)对辖区医疗机构开展传染病网络报告质量督导检查工作记录、总结。

(3)对辖区医疗机构开展传染病报告管理相关培训的工作记录、总结。

(4)各类传染病监测数据质量评价及分析利用报告。

3. 医疗机构检查

(1)院内关于传染病暴发或流行、可疑聚集性症候群、不明原因肺炎或不明原因疾病发病、死亡等异常事件的处理机制与流程的文档及相关记录。

(2)院内传染病疫情常规分析、通报有关记录。

(3)院内传染病报告管理自查工作记录。

(4)传染病报告管理专业技术培训考核等有关记录。

(5)本年度内、儿、感染等科的门诊日志及出入院登记本。

(6)走访检验科、放射科等临床辅助科室,检查登记本及结果反馈流程。

(7)抽查网络直报人员现场操作演示。

(8)调查内、儿、感染等科室医务人员5名传染病疫情报告知识知晓情况。见附件2。

(五)结果反馈

本次督导检查现场结果由督导组成员以《现场指导意见书》予以反馈;综合评估报告由市卫生局以书面督导评估报告形式予以通报。本次督导检查结果将纳入全市疾病控制工作年终考核评比内容。

附件1

南昌市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督导检查及评分表

表1-1 卫生行政部门工作督导检查用表

单位名称:

县(区)卫生局

单位级别:1地市级 2县区级

检查内容检查项目满分评分原则得分

1. 2009年度下拨用于法定传染病监测报告与管理的专项工作经费(要有拨付手续或正式文件)(40分)1.1 专项工作经费:①无 ②有20分①否:0分;②是:满分

1.2 如有,专项经费总额:【

】万元,占疾病预防控制经费总额的比例:【 】%20分①5%以下:(实际比例/5)*满分;②5%及以上:满分

2. 2008年度组织开展传染病报告监测报告与管理的专项工作经费(要有拨付手续或正式文件)(40分)2.1 检查方案:①无 ②有8分①无:0分;②有:满分

2.2 参与检查:①无 ②有8分①无:0分;②有:满分

2.3 检查总结:①无 ②有8分①无:0分;②有:满分

2.4 表彰和奖励:①无 ②有8分①无:0分;②有:满分

2.5 处罚:①无 ②有8分①无:0分;②有:满分

3. 统一规范辖区医疗机构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簿、放射科及检验科登记簿登记项目的设置及使用(20分)3.1 制定下发正式文件:①否 ②是10分①否:0分;②是:10分

3.2 组织开展对实际执行效果的督导检查:①否 ②是10分①否:0分;②是:10分

检查单位领导:

检查人:

检查时间:

表1-2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督导检查用表

被检查单位领导

检查人

检查时间

附表1-3 各级医疗机构工作督导检查用表

被检查单位领导

检查人

检查时间

表1-4

县/区

乡镇

医院/卫生院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检查登记表

序号科室

类型

(1)患者

姓名

(2)性别(3)年龄(4)职业(5)疾病

名称

(6)病例

分类

(7)发病日期

(8)诊断日期 (9)是否

录入(10)是否

及时

录入

(11)报告卡填写是否完整(12)报告卡填写是否准确(13)报告卡信息与网络报告信息是否一致(14)备注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注:①科室类型包括:①内科门诊 ②儿科门诊 ③感染科门诊 ④急诊 ⑤腹泻病门诊 ⑥肝炎门诊 ⑦住院部内科 ⑧住院部儿科 ⑨住院部传染科 ⑩其它,请注明(如呼内、消化内科)

②住院病例的发病日期、诊断日期的信息需查看患者住院病案

被检查单位负责人

检查员签名

检查日期:

年 月 日

附件2

医务人员传染病报告知识知晓情况调查表

单位名称:

县(区)

医院

单位级别:1地市级 2县区级

1、最新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修订通过后,于

月 日开始施行。(10分)

2、法定传染病分三类,其中甲类传染病

种,乙类传染病

种,丙类

种。(10分)

3、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 、

和乙类传染病中的

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 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 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 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 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 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30分)

4、手足口病为

传染病。(10分)

A、 甲类; B、 乙类; C、 丙类; D、 未纳入法定传染病

5、请列出以下传染病病种:(20分)

甲类(2种):

乙类(5种):

丙类(3种):

6、当一个患者同时患两种传染病时,应填写几张传染病报告卡?(10分)

A、1张 B、2张 C、两者皆可

传染病培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公共卫生医师;医院感染;规范化培训

在肺炎疫情防控中,我国医学教育培养的医务工作者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暴露出临床医学与公共卫生分离的危机[1]。这就是,长期以来我国临床医学与公共卫生各自独立发展,缺乏有效的联系与协作;既往公共卫生专业学生侧重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实习,而缺少在医院进行相关内容的实践及培训,不同程度地导致了与临床之间的脱节[2-3]。改变这一现状还需一个较长的时期,为此,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结合感染病学及医院感染管理的学科专业背景,就公共卫生医师在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规培”)中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教育教学等,进行了理论(培训方案)和实践探索。

1加强公共卫生医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化培训的重要意义

现代医学的目的既包括医治患病个体,又包括预防疾病和损伤、促进和维护健康,因此将临床医学与公共卫生进行整合,培养具有整体医学观念、能提供防治一体化服务的高素质人才,成为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是此次肺炎疫情的防控中更是体现了“防治结合”“医防融合”的重要性[4-6]。针对肺炎疫情,王辰院士曾指出“我们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上的一个最重大的问题,就是必须把临床和预防高度结合起来,这才是人间正道。世界上的经验、社会发展的经验都证实,概莫能外。重视什么就把什么独立出来的管理体系,容易变成一种画地为牢的局面,其结果就是独木难支”。然而,长期以来临床医学与公共卫生培养体系的平行状态,导致知识结构及观念差异,公共卫生医师对医院感染管理实际情况的了解不足和对于传染病/感染性疾病知识掌握的短板,使其在重大疫情出现时不能与临床医学真正交叉、融合协作。对此,一方面要以新定位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加快高水平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另一方面,要健全和加强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加快培养一批防治复合型公共卫生人才。面对现实,在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中充实医院感染管理等相关内容,并切实强化相应的教学培训,提升公共卫生医师对医院感染管理等实际工作的了解,增强公共卫生医师对传染病/感染性疾病知识的掌握,对于促进公共卫生医师在今后工作中与临床医学的合作交流,协同制定更符合医院实际的防控方案,完善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加强公共卫生医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化培训迫在眉睫。

2公共卫生医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化培训方案的建立

我院作为“加强疾病控制机构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的省内3个临床培训基地(试点单位)之一,是肺炎疫情期间唯一一个招生并开展相应培训的单位。我们以解决问题、服务需求为导向,围绕公共卫生医师在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岗位胜任力,研究构建了公共卫生医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公卫医师院感规培)方案。公卫医师院感规培方案的主要内容如下:

2.1培训内容与要求

结合医院感染管理科的工作实际和公共卫生医师岗位需求,确定以下培训内容及要求。

2.1.1医院感染管理相关规范、技术及方法

培训后要求掌握的内容包括:(1)医院感染的定义;(2)医院感染病例识别诊断、上报及监测;(3)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概念及预警;(4)手卫生时机及步骤;(5)标准预防的定义和内容;(6)不同传播途径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7)感染性疾病的隔离要求;(8)各种隔离措施的技术及方法;(9)常用消毒方法及监测;(10)医院环境微生物监测方法及要求;(11)医疗废物分类及管理;(12)耐药菌监测及隔离;(13)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措施;(14)导尿管相关感染的预防措施;(15)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措施;(16)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17)侵入性诊疗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控制;(18)重点人群、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预防;(19)职业防护及处置。

2.1.2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的基本操作

包括:(1)掌握正确戴脱防护口罩的基本操作;(2)掌握正确穿脱隔离衣/防护服的基本操作;(3)掌握正确的手卫生操作;(4)熟悉物表微生物监测的基本操作;(5)熟悉空气微生物检测的基本操作。

2.2培训形式

结合工作实际以及培训要求,开展多元化的培训。主要有:(1)现场查房培训。结合医院感染管理科对医院的日常巡查督导工作,让公共卫生医师一起参与其中,尤其是针对重点科室包括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消毒供应中心、内镜室等的巡查,将手卫生、医疗废物处置、耐药菌隔离措施落实、导管相关感染措施落实等内容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从而让学员有切实的体会和深入的了解;(2)理论培训。根据培训方案确定的培训内容,安排带教老师,进行以PPT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课后带教老师与学员互动,进行提问并答疑,确保知识的掌握;(3)技能带教。以带教老师亲自示范以及视频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于某些重要或有难度的操作,采用事先录制的视频进行培训,学员可以反复观看、提出问题,带教老师进行逐一讲解,确保掌握要点。对于防护用品方面,进行一对一防护用品穿脱示教讲解;(4)感控病例讨论。选择典型与不典型的院感案例,制作PPT,针对感染病例的诊断、病原学、感染危险因素、感控措施落实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讨论。

2.3培训时长与考核

2.3.1培训时长

系统完成上述公卫医师院感规培,一般需要2周。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根据两大类24项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医院感染管理科实际工作,采取类间和项目间交叉结合,现场查房、理论教学、技能训练和感控病例讨论相穿插的形式完成整个培训。按学时计算,现场查房培训约24学时、理论教学约17学时、技能带教约8学时、感控病例讨论约6学时,共计约55学时。

2.3.2培训考核

公卫医师院感规培的结业考核,主要分为平时表现(过程性评价)和医院感染控制相关专业知识及技能考核(终结性评价)两部分。具体考核内容、方法和标准如下:(1)平时表现考核。自编平时表现评价表,评价表包括职业素养、出勤情况和院感工作量3大方面。对院感工作量的评价,通过“医院感染病例识别审核数量是否达到要求;手卫生依从性调查数量是否达到要求;多重耐药菌定植/感染患者隔离落实率调查数量是否达到要求;是否积极主动辅助院感科完成临床科室日常巡查;是否按要求参加院级或科级感控相关培训;是否按要求参加感控病例讨论;是否按要求辅助院感科参加消毒供应中心、内镜中心等督查;是否按要求辅助院感科参加手术室等有创操作科室的督查”进行细化评定。考核由带教老师和医院感染管理科进行,满分为100分,60分以下需重新参加医院感染相关培训。(2)专业知识及技能考核。内容包括:医院感染病例的识别诊断;手卫生时机及操作;医用防护用品的穿脱;锐器伤的应急处理;医疗废物分类及管理;多重耐药菌的识别判断;多重耐药菌定植/感染患者隔离;感染性疾病的隔离;保护性隔离患者的识别及处理;含氯消毒剂的配置及监测;血液或体液溢出的处置;床单元的终末消毒处理;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措施;中央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措施;导尿管相关感染的预防措施;手术部位感染的防控;环境微生物监测方法。考核采取面上专业理论知识考试和重要操作项目现场操作考核的形式。其中,专业技能操作考核结果按“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进行等级评定,不合格者需重新补考,直至合格才能参加专业理论知识考试;专业理论知识考试满分为100分,60分以下需重新参加医院感染相关培训。(3)结业标准。平时表现考核60分及以上、专业技能操作考核等级为合格及以上、专业理论知识考试60分及以上,予以核准通过公卫医师院感规培。

3公卫医师院感规培方案的实施效果

按照上述公卫医师院感规培方案,2020年3月至11月,我院分13批次开展了公卫医师院感规培。来自省内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工作年限不超过2年的33名公共卫生医师,参加了培训并核准通过公卫医师院感规培。

3.1考核结果

平时表现考核成绩呈负偏态,X=86.21,S=5.59,M(Q)=90(10),最高分95,最低分70;专业技能操作考核成绩以良好为中心呈对称分布,合格5人(15.2%)、良好21人(63.6%)、优秀7人(21.2%),其中有3名学员在穿脱二级防护用品的操作考核中未能一次通过,经重新培训补考后通过;专业理论知识考试成绩呈正态分布(P=0.200),X=94.09,S=4.20,M(Q)=95(8),最高分100,最低分85。以上结果表明,公卫医师院感规培方案的实施,总体上达到了预期目标。

3.2各项考核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Spearman等级相关结果为:平时表现考核成绩与专业理论知识考试成绩r=0.743(P<0.001),平时表现考核成绩与专业技能操作考核成绩r=0.627(P<0.001),专业理论知识考试成绩与专业技能操作考核成绩r=0.683(P<0.001)。以上结果表明,3项考核成绩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公卫医师院感规培方案的考核具有较高的效度和信度。

3.3学员问卷调查结果

设计针对培训内容及形式方面的调查问卷,对每一位完成公卫医师院感规培的学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1)学员基本信息。年龄、性别、工作单位、工作年限等;(2)有无需要增加的培训内容;(3)培训时间是否需要增加或减少;(4)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建议;(5)公共卫生医师在医院感染管理方面如何具体发挥作用等开放性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所有学员对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培训均给予高度肯定,认为培训十分必要且有利于今后工作的开展;绝大多数学员认为目前的规培形式和规培内容能较好地满足规培要求;部分学员建议对培训要点做适当调整,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岗位的需求特点;有学员建议增加多重耐药菌监测及医院环境监测方面的内容。总之,学员对公卫医师院感规培方案及实施是满意的。

4公卫医师院感规培的完善

作为肺炎疫情期间唯一一个招生并开展公卫医师院感规培的试点单位,虽然圆满完成了试点,在实践探索中形成了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公卫医师院感规培方案,在方案实施中较好地达成了试点目标。但对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2020〕34号)的新要求,遵循问题导向和持续改进的理念,我们深感公卫医师院感规培方案还有诸多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之处。主要是:(1)坚持高度的原则性与高度的灵活性相统一,调整规培时长。如,鉴于医院感染管理内容丰富且专业性强,2周的培训时间相对较短。本轮培训考核中,个别学员对部分复杂医院感染病例的识别诊断力和对手术室、内镜中心等医院重点科室感控细节的掌握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我们计划在下一轮的培训中,根据学员基础,将培训时间设置成2~3周不等;(2)坚持为掌握而培训、为提升岗位胜任力而培训的原则,探索平台+模块的培训,从深度上进一步优化培训方案。我们计划在下一轮的培训中,从参训的公共卫生医师大多数已定岗,且其岗位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的实际出发,结合学员不同岗位特点,制定模块化的规培计划,使培训更具个性化;(3)从广度上进一步完善培训内容体系。如本轮培训考核中,标准预防及职业暴露应急处置成为大多数学员的主要扣分点,这就提示我们,今后应强化这方面内容的培训。我们计划在下一轮培训前,深入一线、回访学员,调查研究、健全内容,进一步提升培训方案的适用面。总之,作为疫情防控“哨点”的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其在岗公卫医师的应急处置能力,是传染源早发现和有效管控的关键,如何提升他们的医院感染管理能力是时代之问。我院的公卫医师院感规培方案与实践,仅是对这一时代之问的初浅答卷。虽然这一初浅答卷仍有诸多有待完善之处,但我院将通过坚持不懈的探索,在基层公卫医师院感规培上,为重要窗口提供更优样本,交出公卫医师院感规培方案的高分答卷。

参考文献

[1]段志光.肺炎疫情后的医学人才培养改革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20,(04):37-40.

[2]张爱华,肖婷婷,洪峰.医防结合培养实用性公共卫生人才[J].预防医学论坛,2007,13(10):954-955.

[3]史宏灿,龚卫娟,郑英,等."5+3"医学教育与执业医师资格分阶段考试改革背景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5,(5):661-663.

[4]王晓阳,刘军.紧密型医共体参与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短板及对策分析[J].现代医院,2021,21(2):185-187.

[5]刘文生.医防融合的"人间正道"[J].中国医院院长,2020,(06):52-57.

[6]张馨月.肺炎疫情背景下中国公共卫生教育政策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20,28(2):181-184,191.

[7]邢玉斌,季之欣,陈世平,等.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体会[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03):61-62.

传染病培训总结范文5

××××年上半年我区防病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结合本区实际情况,精心制订工作计划,认真组织落实,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以非典型肺炎和禽流感防治工作为重点,带动肠道传染病控制及计划免疫开展,全面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各项防病措施得到有效落实,传染病总发病率控制在万以下,无暴发疫情发生,防病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现将上半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科学管理,顺利通过计量认证复评审工作

为保证本单位出具检测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及公正性,减少和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根据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实施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评审准则》的通知,我们积极进行换证的各项准备工作,努力克服资金短缺、设备陈旧、人员少等种种困难,制订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原创: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制订了严密的控制措施,形成了五个方面的质量体系文件以及各种有关质量的规章制度,通过管理评审和内审表明,该质量体系的建立和有效运行能够对所有影响实验室质量的活动进行有效和连续的控制,于二月下旬申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对我区的计量认证进行复评审,通过艰苦卓越的不懈努力,于四月下旬顺利通过省计量认证复评审工作,确保卫生检测质量。

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人禽流感防制工作成效显著

为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非典疫情,我区制定下发了《××××年度全区卫生系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方案》和《贾汪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监测报告实施方案》,有效加强疫情报告的法制化管理。根据上级要求,我区于去年月份和今年月份两次启动了非典应急防控体系,加强人员业务知识培训,做好各项“防非”物资储备工作,坚持小时疫情值班和应急处理小组值班制度,实行非典疫情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开展了非典疫情、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及因病死亡病例网络直报工作。为了能够及时快速处理疫情,提高疫情处理质量,我们于月号假日期间组织了非典疫情处理模拟演练,并且顺利通过市卫生局组织的模拟演练,得到“反应快速,技术过硬”的高度评价。通过演练,有效地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能力。

今年年初,全国发生了数起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为预防人禽流感疫情的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我中心多次组织人员进行人禽流感知识的培训,并负责对全区各单位成立的应急处理大队进行业务技术培训,储备充足的消毒药械和防护用品,有效的预防了全区人禽流感疫情的发生。

三、依法加强了传染病管理的各项措施,有效控制了重点传染病

在抓好非典防治工作的同时,努力抓好以霍乱为主的肠道传染病及其它重点传染病的防制,全区目前无霍乱疫情和暴发疫情发生。

⒈疫情报告管理:为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卫生部号令)要求,我区依法健全了疫情管理组织,制定了疫情报告制度,加强了疫情报告人员的业务培训,共组织乡级人员培训期约余人,并组织了两次模拟疫情报告测试,全区家医疗机构于三月初如期实现了各种传染病疫情、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因病死亡病例和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直报工作,我中心还安排专人负责网络直报的卡片审核工作,确保疫情报出后小时内及时审核,截止月中旬,全区共报告乙类传染病种例,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其中病毒性肝炎例,淋病例,梅毒例,麻诊例,菌痢例、肺结核例,与去年同比上升的传染病有病肝、菌痢、淋病、肺结核上升幅度分别为、、、。

为发现和掌握急性传染病人就诊后未依法报告的数量,病种和其它信息,第一季度对区人民医院和家乡镇卫生院进行传染病漏报调查,共查出乙类传染病例,报告例,报告率为。

⒉传染病监测和预防控制

对某些重点防制的病种进行定期、定点的监督,研究掌握该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开展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全区目前共登记腹泻病人例,霍乱病原检索例,检索率为,占总人口的‰。霍乱外环境水检索份,海产品及凉拌菜检索份,均未检索到霍乱弧菌。通过每旬对区属三家医院(人民医院、大吴、青山泉)、麻诊、新生儿破伤风进行主动监测,全区共报告例,麻诊例,均已上报并进行了流调采样工作。

为做好今年霍乱防治工作,切实落实各项霍乱防制措施,我区印发了《贾汪区腹泻病防制工作预案》,各医疗机构做好了肠道门诊开诊前各项准备工作,包括房屋嗽薄⑸璞浮⒁┬档龋⒂×月×日准时开设肠道门诊,我中心及各医疗机构均成立了霍乱病防治领导小组、技术指导小组和疫情处理小组。各医疗机构在参加市疾控中心举办的肠道门诊培训班的基础上开展了全员培训工作,参培率以上。

四、加强计划免疫规范化门诊建设,做好预防接种

为进一步提高我区计划免疫工作质量,对照市局制定的计划免疫规范化接种门诊分级验收标准,积极准备,加强软、硬件建设,各接种点配备专题宣传画板,全区统一配备了微机,并完成了计划免疫软件系统的安装、培训及儿童接种信息的录入工作。目前全区已正常使用卡。为推进我区规范化门诊验收工作,选择了耿集镇作为计免甲等规范化门诊建设的示范点,召开全区计免甲等规范化门诊建设现场会,为各地门诊的建设提供了样板。我区自查的基础上,上报市局五家接种门诊作为首批甲等规范化门诊的复验单位,有四家通过市局验收。

为提高群众对计免知识的了解,我区于×月×日计免宣传周期间,利用版报、标语、宣传单等各种形式进行宣传,共发放宣传单千余份,解决群众咨询约余人。为提高全区计免人员业务素质,我中心于三月份组织全区计免人员约余人进行专题培训工作,并对考试合格人员发放培训合格证。

我区继续加强接种率月报制度,各接种门诊均能做到“五及时、四相符、三一致”,提高门诊接种率,上半年各疫苗接种率均超过。

五、结核病、性病、艾滋病防制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我区自去年月开始实行结核病归口管理工作,今年截至月底共登记结核病人人,其中菌阳例,菌阴例,结核性胸膜炎例,新发登记率为万,新发菌阳登记率为万,其中治疗管理例,菌阳例,菌阳病人检出率为。为加大结核病人发现力度,在“”“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全区围绕“控制结核病,让每一次呼吸更健康”为宣传主题,利用广播、报刊、标语、板报等多种形式开展了大张旗鼓的宣传活动,共发放宣传单余份,使群众了解到国家关于结核病治疗的各项优惠政策,促进了结核病归口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为控制学校结核病的发生和流行,有效发现青少年中的结核病人,在去年开展大中专院校、中学生检测工作的基础上,我中心继续组织专业人员对部分学生进行检测,上半年共接种人,强阳性人,阳性率为,未发现一例肺结核病人。对于强阳性学生均进行了免费胸透、肝功能检查及预防服药,并定期随访复查。

我区今年无艾滋病新发病例及感染者,对既往报告的病例均已进行流调和管理,并按有关程序进行了告知,目前全区的两例感染者均死亡。

六、开展寄地防常规工作,加大消毒与媒介控制力度

对“三热”病人进行血检是发现疟疾病人的一个最直接手段,自月份以来,全区共开展“三热”病人血检人,血检率为,上半年无疟疾疫情。消除碘缺乏病是地方病防制的一个重点,我中心每月都对居民用户食用盐碘含量进行监测。目前共对九个乡镇个村居民进行监测,共采样份,合格碘盐份,合格率为。

为掌握本区四害密度,为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提供根据,依照工作计划,我中心每月开展鼠密度调查。上半年共布夹介,有效夹个,鼠密度为,月每旬开展蚊、蝇密度监测,并及时上报报表。

为杜绝交叉感染,保证就医者安全就医,四月下旬,我中心组织开展了对家社会办医疗机构和个体诊所进行了消毒质量检测活动,原创:对使用中的消毒剂、空气、物体表面、人员手及器械等进行了消毒效果监测,同时对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索证登记、毁型、消毒进行了专项监督检查活动。共采样份,合格份,合格率为。

七、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分析

⒈存在问题:我区的防病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诸如:个别医疗单位腹泻病门诊建设标准不高,腹泻门诊流于形式,腹泻病人登记率、检索率偏低,距上级要求的检索率达到登记率的、总人总的‰的目标有一定差距;结核病人转诊率不高,个别单位受经济利益驱动,截留结核病人、痰检率低,痰检质量不高,治疗方案不正规;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相对薄弱,消毒质量监测工作有待加强,个别医疗单位传染病诊断不规范,误诊误报率偏高,疫点流调处理质量不高等问题。

传染病培训总结范文6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0.218

医院作为HIV感染者/AIDS患者就诊的首选机构,同时又为HIV易感人群的密集场所,医务人员是防治AIDS的重要人力资源,又是对所有个体实施健康防护,避免医源性感染的主要责任者。在AIDS传播途径中,除性接触与医护人员关系不大外,其他如血液接触、母婴传播等都与医护工作者关系密切。作为全国AIDS防治示范区所在地医院,如何扎实而有效的在医务工作中开展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全员培训就显得十分重要。我院在整个年度内,共进行艾滋病知识全员培训、考核各10余次,发放考卷万余份。千余职工得到了比较系统的艾滋病知识强化培训,使全院职工的AIDS健康防治水平大增。后经国家有关部门在艾滋病防治示范区的综合考核评估中,各项工作均得到了有关专家的肯定和赞赏。现将我院在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时的一些具体做法归纳如下,与同行商讨,不足之处敬请斧正。

领导重视、机构健全、职责明确

医院不断调整完善艾滋病防治结构,成立以院长为组长、分管院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艾滋病防治办公室;细化、量化工作任务;制定全员培训计划;落实培训措施、不断完善考核方案;下发艾滋病检测管理的若干规定,为孕产妇提供免费的VCT室服务等。

采用多种形式的培训学习方式

院长集训与科室分头培训相结合:①首先是一把手的全员培训:由院长组织各科全体员工,包括(行政、工勤、保洁、保安以及各临床科室)等学习艾滋病知识的有关政策法规条例以及职业暴露的防护等。②分管院长集中培训:由分管院长集中组织相关科室进行重点培训。如妇、产、儿、检验科,防保,VCT室,性病门诊等是集中培训的重点部门,有关AIDS防治的内容量要大,知识难度要高。重点放在母婴传播阻断等知识方面,掌握最新的健康教育方法,如怎样引导一些HIV疑似感染者和性病病人自愿接受咨询与检测等相关内容。③各科室分头进行培训:各科科主任根据各科临床特点和可能发生的情况结合科室的实际情况和工作时间重点学习有关内容。

职能部门的领导包干培训与科室自培相结合:每个职能科的领导,利用晨会时间到自己包干科室坚持每天学习艾滋病知识30分钟,督促艾滋病学习计划的实施。这也是完成艾滋病相关知识培训任务的重要举措之一。各科主任要安排业务能力强的学科带头人,在科室轮流讲解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在科室赢造出浓厚的艾滋病知识学习氛围。因为预防艾滋病医源性传播的关键是教育医务人员要树立人人均有可能是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观念,以便认真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派出去与请进来培训相结合:①医院选派业务能力强工作热情高的艾滋病管理人员参加国际红十字会、部级、省级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班,回院后结合医院工作实际对全员进行二级培训,从而促使每位员工对艾滋病防治知识都要有所掌握。②请省部级教授和艾滋病宣讲团来医院面授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是医院全体人员充分认识到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培训是当前我们所面临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从而促使医院职工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传播技巧和防治方法有更多的掌握。

通过各种媒体与自学相结合:带着问题通过相应网站、光盘、广播、医院有线电视等大众传媒以及下发的各种有关宣传资料自学。

岗前教育和继续教育相结合:①岗前教育:对新分配来的医生、护士、检验员、导医、清洁人员以及其他医技人员都要进行岗前培训,学习艾滋病防治的相关知识,经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②继续教育:将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内容纳入到医务人员的继续教育中,对医务人员进行在职培训,对相关专业人员要进行脱产培训,并授予相应的学分,在年终考核时必需达到一定的分值才能考评为合格。并做为进升职称必备条件。

考核

为了使学习的内容得到很好的巩固,我们制定了严格的考试制度,采用了形式多样的考试考核方法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其具体操作如下。

制定考核制度:①凡是医院职工(包括招聘工、临时工等)都必须参加艾滋病防治知识闭卷考试。②对考试不合格的人员在医院大屏幕上滚动公布,并限期补考达标。③对补考仍不合格者,除了要在大屏幕公布外,并给予一级警示。④对于因公和其他原因缺考者一律进行补考。⑤无故缺考者,给于二级警示,并补考。

采用灵活多样的考试方法:全院职工按大型分科(内、外、妇、儿、五官、检验等)考;对职能部门的领导重点考;各科室组织本科考;职能科室到包干科室随即抽查考。医院领导在医院内无论任何地方随即抽考(如:早操的大院、医院大厅、交接班晨会等)。

取得了良好的成绩:①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培训学习和考核,医院千余员工掌握了艾滋病传染源、传播途径、高危人群、危害性及预防方法等一般知识。能够正确地判断在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和途径会传播、感染艾滋病,那些行为和途径是安全的。从而有力的克服了以前对HIV/AIDS的恐惧与回避,并能有效地为病人及家属提供诊断治疗与健康咨询等服务。②掌握了预防艾滋病医源性传播知识,能认真做好消毒隔离工作。③掌握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传播技巧。如用自己所学知识对社区人群特别是高危人群的有关观念和行为等进行教育、改变。④掌握艾滋病三级预防知识。⑤熟练掌握了个人防护知识。如管好自己的手和广泛使用的一次性物品的管理等。⑥在职工中形成了一种身体上的自我保健;生活方式上的自我控制;人际关系上的自我调整。总之在职工中形成对艾滋病即不谈之色变,也不轻而视之之风。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