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调研报告范例6篇

毕业调研报告

毕业调研报告范文1

“逃离北上广”

毕业生人数增加

参与调研的52461名毕业生,包括大专、本科、硕士、博士应届毕业生,覆盖各地各级高校的各专业学生。在XX年应届生期望就业地中,41.3%希望到“北上广”就业,省会城市为54.2%,其他城市仅为4.5%。其中希望到“北上广”就业的毕业生数量比XX年有所下降,XX年的这一比例占到42.8%。这说明,随着“北上广”生活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逃离”。

实际上,“北上广”并非是多数云南毕业生的首选。近期,一场在昆明理工大学举行的XX年免费师范毕业生专场双向选择供需洽谈会,就吸引了许多毕业生前来应聘。洽谈会是专门为教育部直属6所师范大学的云南籍免费师范生举办的,但即便是毕业于名校的免费师范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多数学生还是感到了求职压力。为了能够应聘上一个岗位,不少学生都向三四个学校投了简历。

在应聘的师范生中,不少人也表达了想回家乡的意愿。就读于东北师范大学的高明媚老家在石林,所以她更倾向于留在昆明。“能离家近些,自己压力也小点。我们班有3个云南籍的免费师范生,一个已经签约,还有一个是保山的也打算回家。”高明媚说。

云南毕业生

月薪多在3000元

调查报告显示,XX年应届毕业生的期望月薪平均值为4357元,而实际签约工作的月薪平均值为3945元。而XX年应届毕业生的期望月薪为4467元,而实际签约月薪仅为3727元。

这份调查报告并未公布云南省的具体情况。但通过对部分在昆高校毕业生的走访了解到,虽已快到毕业季,但仍有不少学生并未找到满意的工作。“我学的是国际贸易专业,我们班有48个人,目前约有一半的学生与企业签约了,主要是保险销售、企业文职岗位,月薪多数在2500-3000元。”云南财经大学的毕业生小苏透露,自己找到了一份行政岗位的工作,月薪实习期是XX元、转正后3000元。这与调查报告公布的3945元月薪差距还是较大。

云南师范大学新闻学专业的小也称,班上的28个同学只有十几个找到工作,主要是广告公司文案、企业行政等,工资在3000元左右。在走访的其余多名毕业生中,其目前找到工作的月薪也集中在3000元左右。

客服销售生产加工

最不受待见

调查报告显示,应届毕业生最不愿意从事的岗位中,位居前三分别为客服、销售、生产加工,其中客服投票数达到了14.3%,销售为13.3%,生产加工为11.1%。客服类职位劳动强度大,报酬较低,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性要求也不高,很难受到大学毕业生的青睐。

毕业调研报告范文2

此次问卷调研的对象为今年的高校大专、本科、硕士、博士应届毕业生,覆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最终回收有效样本58996个。

创业不只为了挣钱

与XX年、XX年相比,XX年选择就业的学生比例有所降低,比例由XX年的76.3%降低至XX年的71.2%,而选择继续学习深造的学生比例整体变化不大。此外,选择创业的学生比例有所上升,比例由XX年的3.2%上升为XX年的6.3%,创业意愿比去年翻番。在社会整体的创业热潮影响下,大学生也受到这股洪流的影响,XX年毕业生的创业热潮开始兴起。

在选择创业的原因中,调查显示,27.4%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20.8%表示创业是自己的兴趣所在,此外,19.3%的毕业生选择创业是为了挣钱,工作自由也是大学毕业生选择创业的一个重要理由。理想、兴趣、财富、自由等,都凸显出新一代大学毕业生强烈的自我意识。此外,值得关注的是,仍有5.4%的大学生选择创业是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

人均获得2个工作机会

在综合比较近三年应届毕业生投递简历、获得面试机会、获得录取通知的数量后可以发现,今年应届毕业生投递简历平均24.9份,低于XX年;今年应届毕业生平均获得5.9个面试机会,高于XX和XX年;今年应届毕业生平均获得2.0个录取通知,高于XX年。这说明,尽管XX年毕业生的数量仍然在增加,但在经济发展平稳,劳动力市场职位供给充分的情况下,毕业生的求职难度并未显着增加。

毕业调研报告范文3

论文关键词:企业用工情况调查研究报告

一、2011年以来,企业人工成本呈持续上升的态势,并且企业经营者预计三季度人工成本上涨压力依然较大。调查发现,2011年以来,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企业人工成本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其中三成左右的企业二季度人工成本比一季度大幅上升。从企业工人的工资情况来看,目前超过四成的普通工人月工资高于2000元,超过两成的技术工人月工资高于4000元。与一季度相比,2011年二季度普通工人和技术工人的工资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二、2011年二季度企业缺工情况依然严峻,但比一季度有所缓解。调查显示,七成左右的企业2011年二季度有缺工情况,要低于一季度;多数企业缺工数量在100人以内,与一季度基本持平,超过六成的企业缺工程度在10%以内,比一季度有所提高;企业缺工岗位依然集中在生产岗位;二季度缺工持续时间平均为2个月,与一季度持平;企业缺工的原因主要是求职农民工人数少。调查还发现,缺工已经成为影响企业二季度生产(经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三季度企业招工人数有所上升,男性及18~30岁年龄段的劳动力更受企业欢迎。调查表面,近四分之三的企业今年三季度有招收新员工的计划,其中近三成的企业计划招工50人以上,高于一季度的调查结果;三季度企业招工计划中,大学毕业生占计划招工人数的近四分之一;近半数的企业三季度招工以男性为主,近六成的企业三季度计划招工的年龄在18~30岁之间;三季度企业招工的途径主要是通过老员工/熟人介绍和现场招聘会,企业选择招工途径是最看重的是能招到合适的人。

四、企业招工难问题依然突出,期待政府给予支持。调查发现,目前企业招工难问题依然突出,尤其是东部和东北地区企业、中小企业、IT企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及出口型企业的招工难度相对较大;企业经营者认为出现招工难的原因主要是新生代农民工的择业期望提高;近半数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即将实施的《社会保险法》对企业招工有利有弊,影响不明显;企业经营者期待政府通过“降税或帮助企业降低生产运营成本”和“稳定物价,降低生活成本,增加企业所在地生活,消费成本吸引力”等措施对企业给予支持。

五、建议减轻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税收负担,缓解人工成本持续大幅上升的压力;加快城市化的步伐,消除各种阻碍农民工流动的体制性障碍,让农民工更好的融入城市;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市场,妥善解决人力资源市场资源配置中的结构性矛盾,积极调控好人力资源市场。

本次调查以企业法人代表为主的企业经营者群体为调查对象,参考我国经济结构,按行业进行分层随机抽样。调查采用邮寄问卷的方式进行,于6月5日发放问卷2,000份,截止6月20日共回收问卷781份,其中有效问卷770份,有效回收率为38.5%(样本情况详见附件)。通过部分未填写问卷与填写问卷企业的对比分析,未发现存在系统偏差。为使调查分析更为全面和深入,本报告还采用了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以往的调查数据[①]。

一、企业用工状况

1、农民工在企业就业人员中的比重略有下降

从2011年二季度企业就业人数的情况来看,调查结果显示,参加本次调查的企业就业人数平均为810人,农民工占48.8%,比2011年一季度下降了1.5个百分点,与2010年基本持平。其中,东部地区企业、中小企业、出口型企业中农民工所占比重相对较高(见表1)。

Q24表 企业就业人员情况(均值,人)

  就业人员总数

农民工所占比重(%)

总体

2011年二季度

810

48.8

2011年一季度

711

50.3

2010年

905

48.2

东部地区企业

702

52.0

中部地区企业

1174

45.7

西部地区企业

727

42.3

东北地区企业

678

35.5

大型企业

8745

32.9

中型企业

885

47.2

小型企业

177

50.9

出口型企业

742

51.6

非出口型企业

878

46.9

表10 企业缺工岗位情况(%)

  管理岗位

技术岗位

生产岗位

其他岗位

总体

2011年二季度

25.6

51.8

85.3

4.7

2011年一季度

25.5

50.3

83.8

5.4

2010年

32.7

59.8

82.4

5.4

东部地区企业

24.8

50.0

85.4

3.2

中部地区企业

23.2

54.2

81.9

7.1

西部地区企业

33.7

54.2

86.7

4.8

东北地区企业

25.7

57.1

97.1

14.3

大型企业

25.0

57.1

92.9

  中型企业

25.6

53.2

88.3

4.7

小型企业

24.5

49.2

82.9

5.1

出口型企业

23.0

50.5

90.6

3.3

非出口型企业

26.7

52.3

80.8

6.0

表26 即将实施的《社会保险法》对企业“招工难”可能产生的影响(%)

  增加企业用工成本,

员工收入减少,

“招工难”问题

有所加剧

规范企业用工,

员工利益得到保障,

“招工难”问题

有所缓解

有利有弊,对招工

影响不明显

总体

32.2

21.0

46.7

东部地区企业

32.7

20.2

47.1

中部地区企业

27.9

21.1

51.0

西部地区企业

38.8

23.3

37.9

东北地区企业

33.3

29.2

37.5

大型企业

25.6

23.3

51.2

中型企业

29.6

22.3

48.1

小型企业

34.3

19.7

45.9

出口型企业

33.1

17.3

49.6

非出口型企业

31.7

毕业调研报告范文4

一、成长迅速,发展劲头喜人

广安市选拔的180名高校毕业生基本上来自农村,其中男性124名,女性56名,现平均年龄28岁,除2000年1名考生因意外事故去世未能转为公务员外,其他179名考生在两年考验期结束后全部按期转为公务员。后有1人考调到海南省,3人考上研究生辞职,目前仍在广安市内工作的毕业生有175名。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这些选拔到农村基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的现状呈现出四大变化。

变化之一:提高学历人数多。许多毕业生工作后积极参加成人继续教育,自身学历进一步提高。据2002年的统计,所有选拔的考生中,大专学历的有130人,本科学历的有50人,研究生学历的无一人。这些考生参加工作后,通过电大、党校、函授等各种在职教育取得了更高层次的学历,到2006年4月底,共有25人从大专学历升到本科学历,目前大专学历的有105人,本科学历的有75人,还有3人考上研究生,本科以上学历由过去的27.7%上升到现在的43.3%,提高了15.6个百分点(见表一)。

(表一)1999-2001年选拔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锻炼人员学历变化比较图

变化之二:要求进步人数多。许多毕业生政治上要求进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党员人数明显增加。据2002年的统计,当时全部选拔到基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中,只有11名党员,党员比例仅为6%;到2006年4月底,已有党员127名(不含已辞职的毕业生),党员比例达71%。在48名非党员中,还有许多人已经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部分人已被吸收为入党积极分子(见表二)。

(表二)1999-2001年选拔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锻炼人员党员干部人数变化比较图

变化之三:提拔任用人数多。大部分毕业生工作勤奋,表现出色,已成为各自单位的业务骨干,其别优秀者已得到组织提拔担任领导职务。如现已担任邻水县招商局副局长的李俊霏,为2000年选拔的毕业生,其在乡镇工作期间踏实肯干,尽职尽责,因工作业绩突出,2003年就公选为团县委副书记,并在团省委十一届二次会议上当选为全国团代表,出席了共青团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目前,175名仍在广安市内工作的高校毕业生中,已有1人担任科级领导职务,28人担任副科级领导职务,5人担任副科级非领导职务,已提拔人数占全部人数的20%。

变化之四:上调机关人数多。这些毕业生人年轻,文化高,思想活跃,虚心好学,工作勤奋,责任心强,部分人员在考验期内就被抽调至县级机关工作。统计数据显示,目前还在乡镇机关工作的考生有83人,上调到县级机关的有82人,上调至市级以上机关的有10人,上调县级以上机关人数占全部的52.6%。

二、成效渐显,现实意义突出

选拔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事关全局,意义深远。由于广安市上下对此项工作格外重视,有关工作开展得也比较扎实,目前其成效已经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缓解了严峻的就业压力。广安市每年都有不少原籍高校毕业生回乡就业,由于广安市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每年提供的劳动就业机会极为有限,大量回乡就业的广安籍高校毕业生因找不到工作在家待业,人才闲置现象比较突出。面向高校毕业生选拔一部分优秀人才到农村基层工作,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但是进一步拓宽了就业渠道,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市严峻的社会就业压力。

(二)优化了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前几年,广安市乡镇公务员队伍未补充新生力量,存在着学历偏低、年龄老化、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选拔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后,一是降低了乡镇基层干部的平均年龄,使整个乡镇基层干部队伍更加年轻化,更加富有朝气和活力,也解决了部分乡镇机关因人员老化导致的农村基层工作后继乏人的问题;二是整体上提高了乡镇基层干部队伍的文化结构,同时也利于将高校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同乡镇基层干部的农村工作经验结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从而更好地为开展农村基层工作提供了人才支撑。

(三)培养了优秀的党政后备干部。选拔到乡镇基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在农村基层经过几年的磨练,已有相当一部分人既熟悉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又对农村基层工作比较熟悉,表现出出色的领导才能,34人已被提拔为科级(含副科级)干部就是对他们工作能力和业绩的证明。这部分优秀人才将为今后我市各级党政领导班子队伍建设提供坚实的后备力量。

三、喜中带忧,问题不容忽视

(一)部分人员农村工作经验不足。大部分高校毕业生虽然文化知识水平高,理论功底深厚,但是农村基层工作经验明显欠缺,有的毕业生尽管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但是同样对基层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缺乏足够的了解,还有的毕业生来自城市,在城里长大,对农村生活更是陌生,因而当他们面对农村基层群众开展工作时,难免产生认识上的盲目性,有时还会造成工作上的失误。

(二)农学专业人才相对不足。广安市选拔的高校毕业生所属专业涉及面比较广,有工商、医学、文秘、计算机等10余个专业,但是农村工作对口专业人才相对匮乏,尤其是水产、园林、种植、畜牧等直接为农村基层群众提供科技指导和服务的专业人才极度缺乏,选拔到农村基层工作的毕业生基本是适合乡镇机关工作所需专业人才,这些专业人才虽然对于优化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具有实际意义,但是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农村、农业工作,实现科技助农、科技兴农,发展农村经济,则需要更多的、更为专业的农学及相关专业人才。

(三)部分人员锻炼时间过短。有一部分毕业生到乡镇工作两年考验期还未满,尚未熟悉农村基层工作,就被借用到县级机关工作。这一方面是由于近几年来,广安市较少组织大规模的公务员考录,人员补充相对不足,县级机关也存在人才紧缺的现象,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选拔到乡镇基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认可。但是在基层锻炼时间过短,一是不利于培养农村基层干部,某种意义上违背了选拔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的本意;二是会造成这些毕业生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影响基层工作经验的积累,过早过快地调到上级机关工作,会使其因基层工作经验不足,而不能最大限度地为基层服务,甚至在指导基层工作会出现某些失误。

(四)个别人员不适应农村基层工作。这些选拔到乡镇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刚刚走出大学校门,对于到农村基层工作,个别人员在思想准备上存在误区,他们不但将其视为“曲线返城”的跳板,而且缺乏扎根农村基层的决心和勇气,到乡镇工作后,对复杂、艰苦的乡镇工作生活环境难以适应,又缺少吃苦耐劳的工作干劲,从而在思想上放松了对自己的约束,做出违法违纪的事情,几年内共有8名高校毕业生因此而受到党纪处分。

四、强化措施,深入推进选拔工作

事实证明,选拔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正确的决策,随着这些高校毕业生逐渐成长起来,这项工作的积极作用正日益发挥出来。我们应该在总结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和机制,将此项工作长期开展下去。

(一)加大宣传力度,扩大选拔范围。要面向高校和社会,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高校毕业生认识到到农村基层工作是有前途的,是大有可为的,增强他们到农村基层工作的决心。在选拔时,应考虑增加招收农学专业的比例,同时对本科以上学历的高校毕业生可以放宽各种条件,鼓励高学历的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此外还应取消将选拔对象限制在当年或近几年应届毕业生范围内的要求,规定未就业的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只要符合公务员报考条件就有机会参加选拔进入乡镇机关工作。

毕业调研报告范文5

据有关部门统计,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559万,比2007年增加85万,2009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破纪录的611万,预计今后三年内高校毕业生人数还将以每年50万的数量递增,还有100多万历年没有就业的大学生和社会上庞大的失业人群,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加之金融危机导致部分企业发展不景气,据2009年2月16日新华网报道,仅广东就有7万家出口导向型企业倒闭,很多企业招聘岗位锐减,甚至开始裁员减压,给处于寒潮中的大学生就业雪上加霜。针对严峻的现状,到4月30日止,北京、上海、天津等23个省(区、市)陆续出台了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政府文件。6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重要措施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就业;各高等院校更是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宣传指导,力促学生就业。但是,各高校就业指导机构负责人普遍反映,求职人数的激增、经济增长的放缓,使得09应届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面临着不同以往的难题。

1、企业进校招聘明显萎缩,签约率大幅下降。

据了解,往年10月,各大企业都早早地启动了校园招聘计划,各大高校内也因此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而09届毕业生的校园招聘在启动期便寒意阵阵。在走访调查中,校方人员介绍,08年10-12月的校园招聘跟往年相比冷清了许多,部分往年的招聘大户和积极分子不见了身影,甚至有企业宣布取消了校园招聘计划。据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统计,截至2008年底,来校招聘的单位约有200家,需求人数不到1500人;上年同期,招聘单位有300多家,需求人数超过2000人,减幅分别为50%和33.33%。

09年4月以后,经济形势有所好转,企业进校招聘情况有所改善,加上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许多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学校也利用各种渠道,引进企业,积极推荐本校毕业生,招聘单位比09年1月之前要多。但是,尽管学校工作有所成效,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截至5月上旬,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正式签约的毕业生不到40%,比往年同比下降了40多个百分点;湘潭大学、湖南工程学院正式签约率约为20%,比往年大幅下滑。本次回收的五所高校调查问卷显示,应届毕业生正式签约比例仅为10.3%,达成就业意向但未签约的比例也只有29.4%,两者合计还不到40%,虽高于中国社会调查所2009年2月公布的电话调查结果35.6%的整体就业率,但与社会保障部公布的力争09年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70%的目标还相距甚远。

2、预期薪酬明显下降。

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昔日的“天之骄子”们显然在心理上已经完成了向普通劳动者的转变。调查显示,毕业生已经走出“要价”过高的误区,预期薪酬回归理性。湖南科技大学江主任反映,本校应届毕业生今年的薪酬定位在1000元左右,比去年降低了整整500元;湘潭大学、湖南工程学院等高校毕业生也出现薪酬大幅下降的明显趋势。

问卷调查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将底薪定位在“1000—1500”(45.6%)和“1500—2000”(28.7%),只有14%的大学生将底薪定位在2000元以上,甚至有2.2%的毕业生表示愿意接受“零工资”就业,这是以往没有出现过的情况。各大媒体也屡屡报道,就目前来说,房价在五至八千的城市,不到两千月薪的工作,也令大学生们求之不得。

3、结构性矛盾突出。

据调查,各专业大学生就业情况出现了明显的“冷热不均”现象。各高校均表示,工科专业就业比较紧俏,湖南科技大学的特色专业采矿、地质、路桥专业在5月签约率已达到90%以上;文科、经济管理类就业困难,以往的一些热门专业,由于高校盲目扩招,导致供需比例失调严重,就业困难,由“热门”变“冷门”,譬如外贸英语、计算机专业,尤其是学校知名度不高的毕业生就业困难。湘潭大学谢处长表示,由于金融海啸席卷全球,该校英语、国际金融贸易、证券等专业受到的冲击最大;往年房地产行业是招聘大户,但是今年受社会大环境影响,房地产相关专业就业情况严峻;而房地产部门表现不佳又直接导致了建筑、施工设计行业的不景气,导致这些专业的学生遭遇到以往没有的“冷遇”;法学、中文、数学等传统专业表现较差;生物、化学等专业就业情况相对稳定,最热门的专业是市场营销。

由于今年中央出台了文件,要求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大力改善农村卫生服务条件,到2011年,使全国每个县至少有一所县级医院和若干所中心乡镇卫生院基本达到标准化水平,县医院原则上要达到二甲医院水平,每个行政村都有村卫生室,所以今年医卫类专业就业比往年好很多。农村的医疗改革使许多医疗机构起死回生,因此医卫类专业就业不但没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反而有所好转,成为09届毕业生中的幸运者。湖南职业技术学院曾老师介绍,今年本校有医卫类毕业生2374人,已签约和达成就业意向的已有90%左右,令许多专业望尘莫及。

4、就业呈现性别差异。

除了专业差异,高校就业市场还呈现了明显的性别差异,女生的就业难度远远大于男生。调查问卷显示,男生的正式签约率为14.5%,已有意向但未签约的比例为35.5%;女生的正式签约率只有5%,有意向未签约的比例也只有21.7%。两相比较,可以发现女生的签约率和意向率都远远低于男生。面对残酷的就业市场,有15%的女生表示“不想马上就业”或者“继续考研”,有21.7%的女生认为用人单位选拔不公导致自己求职遇挫。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余老师介绍,虽然本校学生男女比例约为3∶1,但是建筑行业都倾向于要男生,女生就业成为学校的棘手问题。

5、专科、高职层次毕业生就业情况明显好于本科生。

据教育部的信息显示,2008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平均就业率达到95.77%,从2005年开始全国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四年达到95%以上。今年虽然受金融危机影响,但就目前调查的情况看,我们发现专科、高职层次的毕业生整体就业情况要明显好于本科毕业生,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的整体就业率高出湘潭大学、湖南工程学院近20个百分点。

专科、高职毕业生在对薪酬的心理预期和职业层次的要求都相对要低,而且很多专科、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本来就定位在实用型“蓝领”人才,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动手能力,很多院校采取联合办学、“订单式”培养等方式,使学生的就业成功率大大提高。譬如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是省建设厅的下属院校,其建筑类专业的学生很大一部分能在建设系统相关单位实现就业;湘潭教育学院对全日制学生实行订单式培养,与广东、江浙等地多家用人单位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为毕业生多方提供带薪顶岗实习与就业平台。

6、定位城市,不愿去西部、下基层。

虽然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很多大学生转变了观点,不再一窝蜂的涌向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孔雀东南飞”的景象也一去不复返,但是相当大比例的毕业生仍不愿去西部省份,不愿下基层工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7.2%的学生在求职时优先考虑个人发展机会,尽管有95.6%的毕业生表示赞成“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及政府新近出台的大学生到农村基层担任“村官”计划,但是只有35.3%的学生表示愿意去西部或农村寻求个人发展,有45.6%的学生认为这会限制个人未来的发展,而且有35.3%的学生对相关措施的配套优惠政策缺乏信心,湖南科技大学08年还有5名通过了村官考试的毕业生出于种种顾虑放弃了当村官的机会。

7、考研、“考公”热持续升温。

在“找工作难,找好工作更是难上加难”的情况下,很多大学生将目光锁定在考研究生、考公务员(或是参加选调生考试)上,于是出现了熙熙攘攘的考研大军和蔚为壮观的考公务员一族。湖南科技大学今年有500多人参加研究生考试,是去年考研人数的近5倍。湘潭大学今年有847人参加了选调生考试。从大范围来看,今年全国各地有77.5万人涌向国家公务员考场,争夺1.35万个职位;今年湖南省公务员考试也出现了12.7万人竞争4000岗位的情况;全国有124.6万考生奔赴研究生考试考场。湘潭市08年、09年公务员招考职位数分别为195、77,报考人数分别为3528人、3306人,考试录取率分别为5.53%和2.33%,竞争激烈程度逐年加剧。浩浩荡荡的考试大军中有相当大比例的人为应届大学毕业生和往年未就业或是就业不稳定的大学生。

8、就业难引发了明显的社会问题。

毕业调研报告范文6

[关键词]独立学院 机械制造 毕业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 G47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9-0070-04

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1]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许多独立学院也设置了机械制造专业。独立学院面临着诸多压力,一本、二本大学的办学优势是历史长、教学质量好、管理水平高,职业学院的优势是学生动手能力强。面对压力,独立学院必须走出一条适合生存、发展的道路来。当前独立学院都在积极探索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专业发展、师资队伍建设及实验室建设等问题。

一、调查目的

如何保证独立学院机械制造专业毕业生的教学质量?独立学院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学还存在哪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带着这样的问题,笔者重点调查了江汉大学文理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的学生就业状况及市场需求情况,目的是给独立学院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以帮助。

二、调查对象

2008年江汉大学文理学院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共有54名毕业生,2009年该专业共有144名毕业生,2010年共有90名毕业生,2011年共有153名毕业生。本次以2008、2009、2010、2011届毕业生为调查对象或抽取部分学生进行了调查。

三、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电话调查法、网络调查法,另外还用了现场调查法及文献调查法。问卷调查主要是通过制定一定的表格,把表格上传到班级群共享里,发到学生电子邮箱里,通过回收调查表格来获得学生就业信息。电话调查法是通过电话向学生了解工作情况。文献调查法主要通过文献库调查相类似的文献数据。网络谈心调查法主要通过网络聊天获得学生的就业情况。现场调查法是利用参加招聘会,带学生实习及去工厂加工零部件的时候了解学生就业情况。

四、调查与分析

(一)学生结构调查

对2004、2005、2006、2007级学生进行了统计,了解学生来源情况,性别比例情况,统计结果如表1。

从调查情况看,江汉大学文理学院是个典型的地方院校,省内学生比例高的可达90%以上。从性别来看,4年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女生特别少,比例分别是6%、8%、6%、9%。这是个不正常的比例。社会上相当多的人认为机械加工噪音大、油污重、体力活多,但是随着机械工业的发展,机械加工采用数控化加工、自动化加工手段的越来越多,有的工厂甚至采用自动化集中收集切屑,这样的加工油污少、噪音低,良好的工作环境适合更多的女性参与,独立学院应该鼓励更多女生学习机械制造专业。

(二)学生对薪水期望调查

对2008级学生发出了100份调查问卷,调查问卷采用无记名的方式,这样可以确保调查内容的真实性。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发现,33%的学生没有考虑到即将参加工作的薪酬问题,原因主要是这些学生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父母比较年轻,家庭收入好,他们不用担心生活问题,也不用考虑赡养父母的问题。有12.5%的学生把工资定位在2000~3000元/月,有32.5%的学生把工资定位在3000~4000元/月,这两个期望值段还是比较合理的,合理的期望值占了45%。武汉市统计局的数据表明,2011年武汉市城镇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3275.25元,2010年武汉市城镇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2776.7元,这样有45%的学生工资期望在较合理的范围内。有21.5%的学生把工资定位在4000元以上,这个期望值偏大,在工程实践不丰富的情况下期望得到高的薪酬是不切实际的。朱建华、刘博调查了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学生对薪水的期望,结果显示期望值偏高。[2]还有调查表明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学生参加工作的薪水期望比一般的本科略低。[3]不同的独立学院,学生对参加工作的薪水期望不同,这主要是学生对就业形式估计不足,对自身能力认识不足造成的。

(三)毕业去向调查

对江汉大学文理学院2008级学生发出了100份调查问卷,调查学生的就业去向。结果显示有34%的学生希望毕业以后到沿海地区工作,有23%的学生希望毕业以后留在武汉工作,有17%的学生对工作条件没有限制,有5%的学生希望毕业以后去湖北中小型城市工作。10%的学生希望毕业以后去湖北以外的内地工作,比如支边、支教。有9%的学生希望毕业以后回家乡工作。朱建华在调查得后出4%的学生愿意去基层,39%的学生愿意去沿海地区工作。[2]看来同一地区独立学院的学生就业心理比较相同。而宁波理工学院75%的学生愿意去农村工作。[3]

江汉大学文理学院的机械制造专业学生有34%想去沿海地区工作,这个数字比中南分校的39%低了5个百分点,在学生群中占的比例最大。这说明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适合刚毕业的学生。文理学院机械制造专业的学生有5%有去中小型城市发展的愿望,中南分校有4%的学生有去基层的意愿,这说明武汉的独立学院的毕业生愿意下基层的少。这一方面说明基层条件没有大城市好,生活水平没有大城市高,另一方面也说明学生缺乏吃苦奉献的精神。这一点与宁波理工学院大不一样,这主要是因为宁波的经济发达,城市与农村差距小。

(四)工作情况调查

对2004、2005、2006、2007级学生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毕业生去民营企业、国营企业及外资企业的比例分别为0.59:0.35:0.12。在外资企业工作感到满意的占了25%,而在国营和民营企业的学生对薪水感到不满意的分别占了72%、88%。通过调查发现,在国营企业里有20%和28%的学生分别在设计部门和管理部门工作,在民营企业里有55%和14%的学生分别在设计部门和管理部门工作。在外资企业里有46%和24%的学生分别在设计部门和管理部门工作。

从调查结果来看,民营企业、国营企业及外资企业是我校主要的用人单位,其中民营企业是最大的用人单位,这主要是由于民营企业数量多,用人量大,但是由于民营企业生产规模小、竞争能力弱、效益不好,所以学生对工资不满意的达到88%。外资企业管理水平高、产品市场大、效益好,25%的学生感到在外资企业待遇好,但是外资企业数量少,用人量小。

(五)市场需求及专业对口调查

机械制造是国家的基础产业,该专业的毕业生可以从事设计、设备维护、销售、采购等工作,因此机械制造专业毕业生就业容易,社会总需求量大。在招聘会上,机械制造专业是社会需求最大的专业,例如2007年金华市“工科会”综合性人才交流大会,山东17市人才中心联手统计出市场营销专业是季度岗位需求量最大的专业。[3]江汉大学文理学院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2004级、2005级、2006级、2007级学生首次就业率分别为90%、97%、95%、88%,在机械行业工作的分别占56%、48%、70%、66%。工作领域分布在机械、建筑、教育、商业服务领域,详细见表2。另有调查得出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2005年、2006年、2007年该专业学生签约率分别为87.26%、90.56%、90.83%,就业率分别为93.06%、92.15%、91.62%。[3]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探索多样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个性化教育。2011年该校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达到70%,考研录取率达到29.88%。

表2中反映了江汉大学文理学院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就业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毕业生在机械行业、建筑行业、教育行业、商业服务都能就业,也有少部分读研。总的看来机械制造专业就业不成问题,独立学院要重视就业的对口率。所谓的对口率主要是指学生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的相关性,相关性大说明对口率大,教学质量好。从表2分析得出我校机械制造专业对口就业率最高为70%,最低为48%。这与麦可思研究院的2010届、2009届、2008届工科毕业生就业时专业对口率分别为75%、 73%、 77%[4]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独立学院应该提高机制专业的学生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提高就业对口率,赢得更多的社会认可。

(六)市场对学生能力要求调查

众所周知企业对员工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专业技能及创新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为了解我校的毕业生对企业用人要求的感受,特对155名毕业生进行了回访,调查结果见表3。

被调查对象中有68人认为工作难找,占调查对象总数的43%;能够认识到应该加强学习、动手、创新等能力的只占27%,比例偏小,这说明学生对用人单位需求缺乏认识,因而在校期间缺乏努力,这是工作难找的原因;认为找工作较难的占了被调查对象总数的22%,这说明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付出了辛苦,认识到只有提升自我才能在职场上获取更多的就业机会,所以这一群体毕业生的人次和占了82%;认为找工作较容易的学生有53人,其中不乏优秀的学生。通过了解,我们发现相当多的学生通过亲戚、朋友等关系找工作。在这些被调查的毕业生中,认为学校应该加强四大能力教育的占96%,学生的实践验证了钱伟长先生倡导的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组织工作能力、创新能力的理论。[5]

(七)其他情况调查

通过对2004级至2007级毕业生的调查,发现有66%的学生认为专业知识对工作重要,有32%的学生认为专业知识作用一般。有51%学生认为学历对工作中的作用只是一般化的影响,认为有重要影响的占了49%。调查发现有79%的学生认为在学校拿的证书作用一般,认为重要只占的21%。

66%的学生认为专业知识对工作重要,因此独立学院的4年学习应该立足专业学习,学校应加强专业理论的学习,加强实践性环节的教育。调查中发现学生在大学期间形成了拿证风,一个学生往往持有驾驶证、CAD证、英语四六级证、普通话等级证等证件。学生认为大学期间多拿证书,就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就容易就业。实践证明其花了很多时间拿的证件对找工作没有什么太大的帮助,花钱多,耗时多,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专业学习,学校应该干预学生拿证。

五、建议

通过调查发现我校的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高,就业领域广泛,涉及机械、建筑、教育、商业服务等行业,总的来说就业形势良好。我校机械制造专业毕业生通过2年左右的努力,大部分成为企业一线的技术骨干,成为工程师的好助手,为我校在社会上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为了使我校机制专业的学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也为了给其他独立学院的一个参考,特向学校建议重视以下问题。

(一)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独立学院都是自筹经费办学,学费比公办院校的学费高出1倍多,因此上独立学院的学生大多数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习惯于依赖父母。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不刻苦,缺乏战胜惰性的能力,这是专业学习的主要障碍。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需要严格的纪律约束,特别是从严治理逃课、考试作弊等现象。只有纪律严明学生才不敢投机取巧,这样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就有了基础。在此基础上可多开展一些野营、登山、自炊、值厨、拉练、支农、学工、军训等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在学校腾出一些勤工俭学的岗位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