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审计专业知识技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审计专业知识技能范文1
一、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职能
原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将单位的内部审计定义为管理与效益的结合, 这句话明确的指出了内部审计的工作重心并不只是局限于单位内部的经济效益,单位的管理职能同样重要,甚至有时候其重要性还要超越经济效益。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内部审计的效益和管理职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加强了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单位财务管理是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单位内部的审计工作顺利开展,发挥审计职能,能够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账目清晰,避免出现坏账和账外账,维护了国家的财产安全,减少了国有资产外流的现象。
其二,加强内部审计,能够有效利用财政资金。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通过对单位内部财政管理的监督,有利于促进资金用在合理的地方,达到最大的利用率。另外,对单位内部进行工作监督,督促员工认真工作,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实现行政管理目标和最优社会、经济效益。
二、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的现状和突出问题
(一)审计人员的素质跟不上时展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审计工作涵盖多个方面,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核算、内部控制、投资效益、经济责任等,由于审计工作的涉及面广,对于审计人员的要求自然也就相应的比较高了。就目前情况来看,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像这种全能型人才比较缺乏,大多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具体表现为法律意识不强、政治道德素质低、知识结构不均衡、员工老龄化加剧等,甚至还出现专业的审计人员外出兼职的现象,造成两方面工作不能兼顾,给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多方面不利因素造成审计人员素质低下,严重影响工作质量,达不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具体标准。
(二)内部审计工作的技术水平低下
当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的完善,审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方法的改进成为各单位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现在审计人员的工作方法大多都是采用问询的手段,或者采用查阅资料的方法来了解现阶段单位内部的相关活动和财务状况,这样的工作方法比较单一,而且工作效率低,工作只是浮于表面,无法深入,不能准确的了解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具体工作情况和财务状况,对现实认识不清。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职能的转变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现在普遍常用的审计模式有两种,即管理导向模式和风险导向模式。
(一)管理导向模式
管理导向模式主要是通过内部控制机能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绩效和经济效益进行监督评估活动,然后根据得出的审计结论对审计工作做出具体的调整和改进。虽然管理导向模式能够从总体上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管理控制,加强自身建设,但是这种管理模式往往会因为太注重自身管理而忽略外部因素,不能够做到统筹兼顾;且在工作和活动中进行整体改进的话会使得工作过程愈加繁琐,降低工作效率;管理导向是单位内部整体工作上的管理和调整,用大方面的调整策略全面覆盖,不能根据实际情况重点改进,容易造成改进方法与真实情况不符,导致事倍功半的效果。
(二)风险导向模式
风险导向模式主要是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内外两方面情况的具体了解,然后检测单位内部各项工作、活动将要面临的各种风险,并制定最小风险的工作计划,做到尽最大可能减免损失。风险导向模式贯穿于行政事业单位活动中的方方面面,既能够在前期做好规划,又能够在工作中掌握具体情况降低风险程度,与其他的审计模式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三)审计职能的转变
鉴于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凸显的主要问题,如审计工作制度的不完善、审计人员的素质低下、审计工作的方法落后等,内部审计工作的计划和职能已经到了不能不改进的地步,当前最关键的就是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内部控制管理、转变审计职能,将审计职能逐步的向风险导向审计转变。
1.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工作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审计工作首先要结合管理工作的过程,对单位已形成的数据进行全方位的核实,并对各项制度和决策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分析其中利弊,提出科学、合理、可实行的意见;然后加大方针政策的推广力度,确保各部门顺利采用,督促行政事业和经济活动高效高质完成。行政事业单位可在对各项工作进行总结评估后,根据市场上的具体情况,考虑多方面意外因素,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和评估标准,规范单位内部的一切管理工作和经济活动。
2.提高风险意识
任何经济组织在进行内部工作或开展外部业务时,一帆风顺的时候很少,总是担着一定的风险,时刻在心理上保持警惕心和风险意识,能够有效帮助组织节省额外时间、减免损失。行政事业单位也是如此,要时刻谨记外部的不稳定因素,提高风险意识和自身的修正纠错能力,在单位内部加强风险性管理,用强烈的风险意识去规范工作行为和活动过程,降低决策的失误率和单位内部的财产损失。
3.内部审计职能向风险导向审计转变
内部审计职能想要向风险导向审计转变,需要从人员素质、规划分工、风险分析和应对对策等数方面入手,增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风险意识,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顺利进行。首先,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从员工培训开始就进行风险意识的教育,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和整体荣誉感,在工作中根据战略目标用内部控制机制对员工进行过程管理,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整体素质。其次,合理规划目标,正确分工。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或活动开展前,依据总目标和对本单位的实情了解进行前期规划,制定短期内的工作目标,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并划分明确的工作职责,最好将细节具体化,合理分工,将职责落实到人。再次,识别风险度。面对未知的风险,审计人员可通过查询、资料搜集等多种方法降低风险,然后将剩余未知部分进行测验,得出实质性的应对方法,减少风险因素,提高成功率。最后,根据审计工作得出的最终结论,分析具体问题的成因,发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重要缺陷和主要劣势,研究应对策略,从大方向进行设计和管理,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完善各部门的机构设置。
审计专业知识技能范文2
【关键词】职业能力 审计 独立学院
随着我国大学会计学专业本科教育专门化的发展,独立学院开设会计学专业旨在通过系统的学历教育为社会培养各类财会人员。审计课程作为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其课程教学应关注审计职业需求。下面通过对注册会计师职业胜任能力的解析,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分析高校学生应具备的知识、技能,以此来构建课程教学体系。
一、职业能力的基本理论观点
职业能力是完成特定职业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态度和经验,也称胜任能力。《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定义胜任能力,是指注册会计师能够在实务工作环境中按照设定的标准完成工作任务,胜任能力是以注册会计师的专业素质为基础的。
(一)职业能力的要素
《职业会计师国际教育准则》中认为:职业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价值、道德与态度三个基本要素。《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指出:胜任能力包括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价值观和道德等专业素质和实务经历。这些都从个体投入的角度对职业能力作了要求。
(二)职业能力的层次
1.职业特定技能:应包括从事特定职业、岗位必须或应当具备的技能。如医生会开处方,会计师会做账、审计师会查账,特定职业有特定的技能。
2.行业通用技能:在属性相同或相近的职业群中体现出共性的技能和知识要求。如会计学(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专业对应职业群有:会计、统计、内部审计、注册会计、评估等。审计职业群有: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审计机关的政府审计、企业的内部审计。作为属性相同的审计职业群,要求审计人员保持职业谨慎、具备职业怀疑思维方式、具备职业判断能力。
3.基本技能: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的最基本的技能,如沟通能力、软件操作能力等。
从个体纵向发展看,可以从事任何岗位工作,如科员、科长、助理、所长等,不同岗位对应职业能力层次要求会有差异,能力要素结构也有差异。下面通过实证调查进行分析。
二、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人员胜任能力要求的调查分析
2011年10月8日至2012年6月12日,收集了来自山西注册会计师协会网公开的招聘信息,对山西45所大中小会计师事务所招聘信息中不同岗位的基本要求进行了调查。有关调查结果与分析如下:
1.岗位调查情况。2011年19家 ,2012年26家,共45家。调查结果显示,会计师事务所对项目经理和审计助理岗位需求都处于高峰期,需求量相当大。这段时间学校可以为学生安排校外实习工作。
2.学历要求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审计助理岗位要求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招聘单位的95%。
3.专业背景要求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审计助理人员专业相关度要求较高,有明确要求的占66.14%。
4.职业资格。调查结果显示,在职业资格方面,项目经理要求具备注册会计师资质的达93%。助理人员需取得注册会计师考试所要求的科目中有3门成绩合格,或具备会计师职称者优先。
5.工作经验。调查结果显示,对项目经理的要求较高,量化工作年限的达67%以上,有的明确要求有大型企业或上市公司财务、审计工作经历。对审计助理要求2年以上经历的较多。
6.其他要求。其他方面的要求主要在职业道德层面和基本工作技能层面的要求。包括:掌握基本的电脑操作技术,能熟练操作使用word,excel等office应用软件;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责任心强,有上进心;善于沟通,有团结协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吃苦耐劳,能适应出差工作等。
可以看出,不同岗位所要求的知识结构与能力层次侧重点不同。对知识的要求,基层从业人员(助理审计)集中在审计与鉴证业务、相关法律法规、会计核算、成本会计、信息系统技术等。中层从业人员(项目负责人)集中在审计与鉴证、资产评估、内部控制、风险评估、人力资源管理、相关法律法规。高层从业人员(合伙人、主任会计师)对人力资源管理、内部控制、风险评估等方面要求较高。对能力的要求,助理人员侧重操作层面实务技能,中层以上侧重风险管理层面。因此,独立学院应重视职业相关度较高的基础课、核心课。
三、课程设计与职业能力的培养
(一)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框架要求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07年《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为培养职业后备人才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各高等院校开设会计学专业(注册会计师方向)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以《指南》为指导。《指南》明确了胜任能力是以注册会计师的专业素质为基础,注册会计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素应包括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价值观、实务经历。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是以专业素质为基础,而专业知识主要是通过学历教育方式获取,职业技能可以通过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实务经历等多种途径获取。构成注册会计师专业知识的主体有会计、审计、财务、税务,组织与企业知识,信息技术以及其他知识。专业知识涵盖的主要内容为课程设置提供理论指导。
(二)课程设计思路
1.课程目标设计应与职业岗位需求相一致。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岗位的调查可以看出,会计师事务所注重财会人员的执业能力,其职业晋升具有“阶梯式”特点,由审计助理、项目经理到高级项目经理、合伙人。高等院校毕业的学生一般先从审计助理岗位做起,工作2~3年后,可带领小组负责具体项目,就有机会晋升。因此,高校开设审计课程,其教学目的首先应重视培养助理审计人员基本知识和技能。不同层次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不同,重点院校应重视高层次职业技能的培养,独立院校侧重最基本的职业技能的培养。从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框架可以看出,本科阶段开设会计学(注册会计师方向)专业培养目标应是以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为主,并侧重职业技能的培养。开设会计学(注册会计师方向)专业的独立院校课程培养目标定位应以强化核心知识和基本工作能力为主。
2.课程体系设计应按照审计工作流程设计。
(1)课程内容设计。为使课程满足专业发展的需求,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坚持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技能,理论教学围绕与职业技能、执业能力紧密联系的知识点展开。独立学院根据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特点,不必刻意追求课程理论体系完整性,按照本专业相应岗位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更利于学生职业发展。在审计课程内容安排上,理论教学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基本审计概念、基本审计知识,包括审计目标、审计流程、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审计程序等,学习后明白审计是什么,怎么做审计。实践教学要求掌握审计程序怎么实施,审计工作底稿如何编写,审计意见如何确定和撰写等,主要是解决审计怎么做的问题。在整个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职业判断能力,如对各业务循环的具体审计事项进行判断,职业中面临的道德困惑应对思路等。
(2)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有效组织教学。为使教学能达到预期效果,必须有效地组织教学。审计课程按照审计工作流程,考虑各环节典型工作任务,分项目实施。如果说会计工作是按会计期间循环,那么审计工作是按其所承接的业务循环。从审计流程看,起点是承接业务、接下来风险评估、计划审计工作、实施审计工作,到完成审计。教学中不同环节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课内尝试案例式、讨论式教学,以提高学生对现实、真实业务事项的敏感度,促进其专业分析判断能力的形成与提高,激发对审计职业的热情。校内利用实验室手工模拟,利用电算化审计软件,掌握审计业务的流程以及基本技能,贯通相关会计、税法、财务知识的综合运用。
以下按审计流程分别说明职业能力中所涉及的知识性要点、技能性表现,并提出一些教学建议:
其一,业务承接环节:知悉业务约定书,判断是否承接业务,实物演示、案例教学。
其二,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应考虑的因素,判断重大错报可能性,讨论式、案例教学。
其三,计划审计工作:审计计划内容、要素,如何编写审计计划,模拟情景。
其四,实施工作:审计程序、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格式、要求,如何有效实施审计程序,审计工作底稿如何编写,用实训手段,教会学生怎么做。
其五, 完成审计:复核、整理、审计报告,审计意见决策,案例教学。
从职业能力层次看,业务承接、风险评估阶段对职业判断能力要求较高;知识层面要求综合应用学科知识;能力层面体现社会能力、方法能力方面较多;计划工作、实施工作对专业知识要求较高,专业能力要求突出;完成阶段体现综合素质,是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反映。
3.课程考核方式。考核内容与职业岗位要求相统一,注重过程评价。考核方式灵活,如实验报告分析、操作流程演示、计算机控制等。考核结果要能反映实践教学效果。考核项目与内容设置兼顾审计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操作,评价标准要考虑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成绩评定要分多档次,以激励学生动手操作。
综上所述,独立学院教学体系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基础上,专业建设应考虑毕业生就业职业定位、行业定位、用人单位定位、区域定位。课程建设应考虑从事职业要求具备的基本工作能力、核心知识、职业未来发展道路等因素。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应以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的知识架构为指导,将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真正为注册会计师行业培养合格人才。
(作者王卿丽为硕士、高级会计师、教师;陆迎霞为硕士、教研主任、高级会计师、)
参考文献
[1] AICPA.Core competence framework for entry into accounting profession[EB/OL].(1999).http://.
[2] IFAC.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tandards for professional accountants[EB/OL].(2003).http:///.
[3] 胡建波,汤伶俐.职业能力的内涵与要素分析[J].职教论坛,2008(2).
审计专业知识技能范文3
[关键词]审计 教学改革 困难 对策
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学校教育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匹配等问题,引起教育部及各院校的重视,并制定了促进教育改革的相关政策,提出高职院校的教育中,应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技术教育为目标,适当的理论课程与大量技能操作学习相结合,使学生在具备职业所需技能的基础上,有一定的理论知识。
为响应教育部号召和为学生服务的办学宗旨,各高职院校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上到各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下到教师教学模式的改变、教学设备的更新、教材编定等,都有所改革与创新,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经历了探索阶段后,已进入另一个新时期。文章作者立足于教学实践,结合国家相关文件精神及已有研究成果,针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所开课程《审计》在教学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加以分析,并提出其解决对策。
一、 教学改革中遇到的困难
1.学生专业知识掌握程度深浅不一
审计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必修课程,它具有专业性强,涉及知识面广的特点。通常审计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基础会计、工业企业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企业管理等课程后开设的一门课程,由于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程度深浅不一,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开展案例教学,还是开展模拟审计教学,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有资料为解决这一问题,建议在教学过程中,用到相关专业知识时可以对其加以回顾,这种建议在一定程序上解决了专业知识掌握不好的同学习审计的困难。但从整体来看,对专业知识加以回顾这种办法浪费了专业知识掌握较扎实学生的时间,也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效率下降,为学生提供的新信息量降低。
2.学生实践、参观学习难以实现
根据审计的特性,需要教师具备双师资格,不能单纯的讲授理论,实践性强。
有些教师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教学,没有实践经验,虽然大部分教师非常有责任感,为了不断加强自己的实践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利用寒暑假期或业余时间去注册会计事务所或企业实践,但短期实践取得的经验毕竟是有限的,为了弥补这种不足,提出让学生到注册会计师事务所或企业审计部门实践、参观学习,使其身临其境,通过注册会计师或内部审计人员实地讲解,加深了审计知识的理解,技能操作得到训练,增加学习兴趣,也更加直观。
这一方法有效解决了审计教师经验不足和教学不直观,缺乏操作性等难题,但注册会计师事务所有限,特别在中小型城市,而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业务又涉及企业内部重要会计信息,通常不愿接纳学生参观实践。因此,这种方法在实现上有一定的困难,实践单位是有限的。
3.案例补充费时费力
案例教学法是审计教学改革中最早实施的方法之一,这种教学法对比较抽象的概念和业务循环审计的教授是非常有帮助的,在现今的审计教学中已经非常普及。但经过教学实践发现,教师上课前精心准备的案例,在课堂上需要给学生补充大量的文字信息资料,采用多媒体教学,上课分析过的案例下课很快就印象模糊,不利于学生回顾;让学生抄下来费时费力;用移动存储设备拷贝给学生,由于教学资源有限,学生使用电脑的时间也有限;这样就降低了案例教学的效果。
二、教学改革中所遇困难的解决对策
1.分层次教学
文章作者在前面分析中提到,学生专业知识掌握程度深浅不一,而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对其专业知识加以回顾,就会导致新教学内容的效率下降,为学生提供新知识的信息量降低。
针对这一现象,可以采用分层次教学,具体步骤:将需要开设审计课程的年级所有班次按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主干课程的综合成绩排名为标准,分为几大类,专业基础较好的为一类,中等的为一类,较差的为一类,上课时按类别分班级进行授课,这样可以更有针对性的授课,对基础较为扎实的班级可以加大专业信息量,而接受程度较慢的可以更有针对性,教师讲授时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强调。这种方法可以解决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学习审计时因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不一致而导致的授课内容针对性不强,授课效率不高的情况。
2.聘请经验丰富的审计师
如上文作者分析,联系学生到注册会计师事务所或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实践、参观学习在实现上有困难。换位思考,由把学生派出去实践、学习,同样,可以把经验丰富的审计师或专家请到学校来,聘为实践指导教师,专职教师与其互相配合,同样可达到弥补专职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
3.编制校内教材
为了节约上课时间,提高授课效果,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时,可以把整门课程所需的案例,精心准备按章节或知识点整理成册,编定校内教材,印发给学生,这样学生可以在上课前对案例资料加以了解,课堂上有充分的时间讨论,课后回顾也有资料可查。
三、 结束语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对人才的需求也更加多元化,审计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一些困难阻碍了审计教学的发展,作者通过实际教学并结合对专业学术资料的研究,希望找到解决困难的对策,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真正做到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技术教育为目标,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勇.《应用型大学审计教学改革探微》,《当代教育论坛》2010年第06期,第81页
[2]许仕芳.《浅析案例教学法在审计教学中的运用》,《现代经济信息》2008年第103期,第42页
审计专业知识技能范文4
首先,利用计算机办公软件审计有两点优点,一是突出了审计重点,二是丰富了审计手段。运用计算机办公软件的自动筛选、汇总分析等功能,改变了过去手工分析的方式,使审计思路更加清晰,重点更加突出,更容易发现其中的错误问题。同时,计算机办公软件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使全面审计成为现实。另外,计算机办公软件审计还大大的提高了审计工作的效率。
2、当前计算机办公软件审计面临的问题
2.1计算机办公软件存在很多误区
计算机办公软件的误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审计准备工作不充分,审计方案的制定不合理,在审计工作的实际操作中发挥的指导性作用不强,造成审计重点不突出。第二,在计算机办公软件审计工作应用中,过分的重视计算机办公软件审计的开发建设,却忽视计算机审计软件的推广和应用;过分的重视计算机办公软件的审计形式,却轻视实际审计的效果。2.2审计业务水平不符合计算机信息化发展水平审计工作人员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的不同,还有很多人虽然有专业的财务审计知识并积累了丰富的相关经验,但计算机行业知识掌握不全面,只掌握一些基本的操作,而不能系统深入的应用。另外,企业曾试图聘用一些具有计算机办公软件专业知识的人才,但他们又对财务审计知识掌握的比较少。财务审计知识与计算计知识是两个领域两个专业的不同方面,因此难以达到既具备专业的审计水平,又熟练掌握计算机专业操作两者之间的平衡。
3、利用计算机办公软件提高审计效率的措施
3.1强化对审计人员的技能培养
审计工作人员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和财务审计知识的熟练程度,是影响计算机办公软件审计效果的重要原因。因此,为保证企业良好的审计效果,还要加强审计工作人员,计算机专业知识和审计知识两方面的培训,使他们充分掌握审计业务技能和计算机系统知识,尤其要加强计算机应用和计算机数据库处理技术的培养。另外还要确保培训的系统性,坚持业务培训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循序渐进,使整个培训过程有序进行。
3.2利用被审计企业的财务软件
在记录企业财务分析方面,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操作是大多数企业普遍的做法,现阶段,绝大部分企业使用的财务软件都能够直接转化成EXCEL格式。因此,在审计工作中直接利用被审计企业在软件内部存储的数据来进行分析,这样审计人员不但不用重新输入各种数据,还避免了输入数据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节约了大量时间,极大地提高了审计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3.3使用固定的电子模板
由于个人兴趣、爱好的不同,每个审计工作人员使用的电子模板也往往存在很大差别,所以不方便审计结果的查看。因此,使用规范化、统一的电子模板记录审计结果,能够方便审计结果查看,使大家一目了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审计工作的效率。
3.4加强数据分析软件的学习
审计人员应用计算机办公软件进行审计工作,必须要熟练掌握各种数据分析软件,如:AO、EXCELE、ACCESS等软件。因此审计工作人员应不断进行学习,熟练掌握它们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操作技巧。
4、结语
审计专业知识技能范文5
【关键词】审计人员 素质理念 对策
一、当前审计人员的素质现状
(一)审计人员的惯性思维难以破除,工作方式难有创新。当前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以前从事过会计方面工作的,由于会计工作的专业性和其单一、细致的特点,因此会计工作的惯性思维模式让部分人员在工作中往往只注重微观,导致在后来的审计工作中很难改变以往做会计工作时的单纯思维方式。
(二)部分审计人员专业知识缺乏,知识结构还不够丰富。在审计人员队伍中,总体上来说很多审计人员侧重于财务方面的专业知识,而对财政金融等现代经济专业知识了解不够深入和具体,一些审计人员缺乏良好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和一定的外语水平,虽然暂时能够完成眼下的财务收支审计工作,可一旦面对诸如绩效审计、计算机审计等较高层次的审计工作,就会因为自身知识结构单一而无法很好地完成审计任务,导致审计工作不能按时有效的开展。
(三)个别审计员工作态度不够积极,存在畏难情绪。作为监督部门,审计局是被审计单位的对立方,因此审计局与被审计单位处于一种矛盾对立的状态。审计员在工作过程中,常常会受到被审计单位的阻碍和干预,因此一些审计员存在着消极畏难的心态。这种心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愿意对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深入调查研究;二是对被审计单位的处罚措施和尺度各有差异。
二、审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一)基本素质
审计工作是一项得罪人的工作,经常会遭遇各种压力,作为审计工作者,首先应该具备职业道德,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正义心,要具备大局观念,勇于深入,敢于执法,主动捍卫国家财产和人民利益。其次还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对审计工作有关的法律要烂熟于心,最后还要具备较强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二)特别素质
审计人员的基本素质是保证审计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而只有同时具备基本素质和特别素质的审计员才能把审计工作推向更高的层次。第一是要具备职业敏感性,良好的职业敏感性能让审计人员在工作中更快地发现问题,能从细微的地方找到工作切入点;第二是要有一定的洞察力,洞察力让审计员在敏感性的基础上继续深入问题,抓住主要矛盾,从而正确的对问题进行判别;第三是要具备较强的判断力,审计员在工作中需要分析被审计对象的各种情况,由浅入深的对各个层面进行甄别,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要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第四是要有一定的沟通技巧,审计人员要面对各种被审计对象,与他们进行交流,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才能更好的让被审计人员配合工作,顺利完成审计项目。
三、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对策
要达到新时期下审计机关的职能要求,必须建立一支政治过硬、廉洁自律、业务优秀的审计队伍。
(一)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在县级基层审计部门中,审计人员数量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审计任务量,基层审计人员经常性的超负荷工作,而审计工作的高质量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责任感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因此基层审计部门要从敬业教育抓起,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同时采用树立先进典型的方式对全局审计人员进行思想教育,让先进的力量影响和感染其他审计人员,让全局员工都能够自觉做到敬业爱业,切实做好审计人员的思想工作。
(二)加强业务技能学习
作为学习型机关,审计局必须及时更新和充实知识技能。要有用于干部职工培训的经费。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讲座、会议、报告等培训活动,邀请专家进行培训教育,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工作水平,同时为审计员提供一个交流和沟通的平台,让大家相互学习,提高战斗力。
(三)加强廉政作风建设
廉政建设是保障审计工作质量的关键,在开展各项工作的同时,审计局要着重把廉政作风教育深入贯彻到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做到时时讲,事事讲,警钟长鸣。同时局领导要以身作则,在重大审计项目的处理过程中,坚决遵守国家相关规章制度,杜绝以私利交换原则,敢于接受群众和媒体监督,为广大员工树立好的榜样。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大形势下,审计机关履行的职能也随之深化,而审计工作者作为审计工作的核心和关键,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能否实现审计目标。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加强审计人员专业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建设,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审计人员,是当前审计工作发展和创新的基本要求。只有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审计队伍,审计部门才能在新时期的发展中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申承谊,申妍.浅谈绩效审计的难点与对策[J].审计月刊,2004(02).
审计专业知识技能范文6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明确指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把“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工作。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全面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那么,作为审计人才培养主力军的高校应如何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呢?
2审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在审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陈婕、曾晓虹(2011)从问卷调查以及对审计人才培养社会需求状况分析发现,我国审计人才培养教学中缺乏“案例教学”和具有实践经验的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杨东平(2011)论述了影响高职审计教育培养模式的相关因素,分析了目前我国高职审计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与高职高专教育目标相吻合的审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对策,包括国家政策法规的制定、审计职业能力的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引进、教学结构的完善等方面的措施途径,以提高高职审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唐善梅、李跃水(2011)通过工程审计实训实验室建设,积极探索信息化条件下新的审计方式,实施“预算跟踪+联网核查”审计模式,实现审计工作的“三个转变”。张薇(2012)提出根据市场需求定位培养目标、进而确定相应的审计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从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课程的创新、师资队伍的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方式的多元化入手,提升人才培养效果。已有的研究和实践为我们审计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然而,从一些学校的实践效果来看,“形而上学”的现象较为普遍,一些学校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实际运作并不理想。具体表现在:①人才培养模式不新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力度、深度和广度不够,而且真正落到实处并不多。②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过低或过高、定位过窄或过宽,前瞻性不够,不能满足学生“以就业为导向”的“个性化”需求。③课程体系不完整。课程设置偏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理论过多,实践过少,未能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④教学方式较传统。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学内容上以理论讲授为主,以实践操作为辅,案例分析少,或者集中讲授审计理论,然后集中进行实践操作,将理论与实践人为地割裂开来。⑤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师主要来源于高校,大多数没有行业企业经历,缺乏实际工作经验。⑥实践教学不完善。学校对实践教学硬件投入不足,功能不完善;校企合作很艰难,还是以校内模拟实习为主,学生不能真正顶岗。⑦考核评价方式单一。主要沿袭传统的“一考定终身”方式,不注重形成性(过程性)考核,不重视实践动手能力的考核,用人单位、社会中介等第三方参与考核评价人才培养质量比较少。我们认为,审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更需要与重庆市情以及企业行业环境相结合,与地方产业经济密切对接,与学校办学特色紧密关联。目前,经济仍处于较落后水平的重庆市,客观存在的校内外实训资源十分有限、仿真条件不够、顶岗实习难度大等事实,也决定了该专业迫切需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3审计专业人才需求的现状
3.1审计行业现状与发展前景
随着经济的改革纵深推进,数字经济时代下审计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化、云计算等新技术新方法被政府部门、行业企业不断采用,审计目标、审计内容、审计方法、审计对象等都正在发生巨大变化,IT审计、互联网审计、计算机审计、云审计、区块链审计等新形态审计已经出现,审计行业和审计人员都面临巨大的调整和机遇,审计的作用将越来越明显,同时审计也越来越重要。
3.2审计专业人才需求的现状
张志勇(2017)对审计行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的要求进行了调研,并将用人单位细分为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政府三类,从这三类用人单位对审计人员的知识要求、素质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目前市场上审计人才还存在大量缺口,尤其是即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又具备跨专业知识(如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法律知识、税收知识等)的复合型审计人才。
4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基于调研和分析,审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定位为:培养符合国家经济发展要求,适应管理、生产和服务一线需要,具有本专业岗位(群)所需的财务报表审计、企业内部经济业务审计、会计核算、纳税申报等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能够胜任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助理、出纳、会计核算、税收申报等工作岗位的高端技能复合型人才。鉴于此,改革创新审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就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重庆财经职业学院审计专业通过与合作企业进行调研、分析、交流等形式,逐步形成了校企共建的“柔性学制、渐进式”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即结合会计师事务所业务周期,探索在三个学年内实行“2学期+3学期+3学期”的“2+3+3”柔性学制,分三个阶段渐进式提高职业胜任能力的培养模式。在此模式下,通过重构课程体系、完善实践教学条件、提高教师队伍水平等措施达到培养具备专业胜任能力和跨界综合能力的高端技能型审计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志勇.对高职院校审计专业人才需求的调研与分析[J].管理咨询,2017(32).
[2]李耀威,杨琴.浅析数字经济时代下审计人员能力提升必要性[J].经营管理者,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