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课程总结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审计课程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审计课程总结

审计课程总结范文1

(一)内容抽象,专业性强

审计作为一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涉及较多的概念、专业术语,再加上目前使用的教材有关内容是从西方教材翻译过来的,可能会因翻译习惯造成理解上的偏差。例如“重要性”这一审计术语,它是基于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所做的职业判断,对于超出多少金额或者具有何种性质的错报对财务报表影响是重大的,就认定为具有重要性。所以对于重要性的理解和应用,离不开充分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职业经验。然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学习入门阶段,缺乏一定的专业知识储备,如果没有具体的实例加以解释的话,理解起来就会稍显吃力。

(二)课程综合性高,与其他课程联系密切

由于审计课程领域涉及到会计学、财务管理、税法、经济法、统计学、社会学、建筑学等多种学科知识,具备较高的学科综合性。例如审计抽样工作涉及到统计学中的抽样方法及其计算等内容;存货盘点过程中针对不同类别的存货,其盘点方法和要求也是千差万别,需要专业的测量工具盒方法等。因此要充分理解审计工作内容,要求教师要有足够的的专业知识积累,具备专业教学素质,同时学生也要积极配合教师教学工作,及时做好相关课程的预习和学习,为理解和掌握审计原理和理论打好基础。

(三)实务性要求高,紧密联系实际

审计的教学与实务操作密不可分,尤其是审计工作涉及到编制和填写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审计报告等具体实务操作。要胜任审计工作岗位,不仅需要牢固的基础理论知识,更需要对这些知识的应用,即在了解实务流程基础上,能够自己动手去熟练操作,在实践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二、案例教学在审计教学中应用意义

案例教学法最早起源于美国哈佛商学院,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引进使用。它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即通过事先的周密准备和策划,要求学生提前阅读有关案例内容,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就某些问题讨论分析,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有所收获,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案例教学法应用在审计教学中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实现审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审计是一门典型的实务性较强的课程,许多观点和结论都是从审计实务经验中累积形成。因此要理解和掌握审计理论知识,必然不能脱离对实务的了解和学习。而组织学生去会计师事务所实习又不是现实的选择,案例教学法恰好能一定程度上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对接,使学生在阅读和分析案例过程中接触有关术语,熟悉审计业务流程,进而逐步培养和锻炼审计思维,为以后从事审计工作适应环境提前做好功课。

(二)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案例教学法通过实现的准备和安排,让学生在课堂之外去搜索和查阅有关案例的资料,使他们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对审计知识的感性认识。然后在课堂上抛出问题引导他们积极思考,有利于深化他们对审计理论知识的理解,实现在潜移默化中他们对审计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升华,从而达到让学生领会教材知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最终也能培养他们对审计的全面认识和理解能力。

(三)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审计课程的抽象、枯燥,几乎已经成为高校师生的共识,从另一个角度讲,这种状况也为如何教好审计、学好审计提供了契机。而案例教学正好能够打破历来较为沉闷的教学常规,改变教师为主体的境况,为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提供平台。这种学生反客为主、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模式能够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逐步培养对审计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有利于培养和锻炼他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案例教学法在审计中的应用情况

(一)开展案例教学的条件不足。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没能做好审计知识与相关学科知识的关联。由于审计案例涉及的内容比较综合,包括会计、财税、统计、数学等多种学科知识,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更多的是与会计常识建立联系,而对于学生是否了解会计以外其他专业知识没有做太多考虑,忽视了学生会计以外知识的欠缺,也就造成学生在进行案例分析时往往对分析内容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的情况。另一方面,目前高校当中对于审计实训课程的开设情况参差不齐:有的没有将其设置在课程之列,有的即使设置也是形同虚设,没有得到落实,或者尝试之后又因各方面因素(例如试运行效果不理想)停止。这样一方面造成了资源的闲置与浪费,另一方面审计课程教与学的形式过于单调,长远看来不利于审计教学模式的改进和创新。

(二)选取的审计案例缺乏适当性。

目前教材中的案例有一部分取自国外,主要是联系当时的经济背景和案件始末,与我国经济环境相比具有明显国别差异,案例虽然经典但缺乏一定的针对性;而国内的案例介绍往往倾向于对账务处理的纠正和调整,认为学生只要会做正确的会计处理就算是学习达标了,教学思路太局限,没能很好地将审计理论的综合应用贯穿其中,缺乏一定的引导性和启发性。

(三)对案例教学的应用流于形式,实际效果欠佳。

大学生已经习惯于常规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模式,对于案例教学的应用缺乏主动性和适应性。由此导致该教学模式的实践得不到充分的参与和配合,尤其是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讲,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较差,学习目的主要为了应付考试,这种一味追逐高分的片面学习不利于他们发现学习的乐趣,也就无法推进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最终造成案例教学实践中大部分时间是老师在课堂上又开始充当主要角色,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久而久之学生永远无法发现审计的魅力和学习审计的乐趣。

(四)教师自身实践经验有限或缺乏。

目前高校的审计教师对于该门课程的讲授也是基于已有的教材和相关辅助资料,很大一部分存在实务经验相对缺乏、以实际案例来讲授的能力有限,在正确传达有关知识和原理方面存在一定困难,同时这种实务经验的欠缺对教师现身说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教法也提出了不小的挑战。

四、对策建议

审计是一门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课程,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效果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如何缩小审计教学与审计实务的差距,是摆在高校审计专业教师面前的一大挑战。结合对审计教学问题的分析,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一)注重对与审计相关课程知识的讲授,并配置和充分利用实训资源。

顺应经济发展的趋势,会计师事务所的收入来源已逐渐由传统鉴证业务扩展到管理咨询业务。这就对审计人员的综合知识技能提出了挑战。同时审计理论和实务并重的特点要求对相关知识有一定储备,包括会计、财管、统计、计算机、财政、法律等专业内容。教师应该在课堂上适当组织对这些相关知识的介绍,尤其是与审计内容紧密相关的部分更要具体展开分析,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快速准确领悟审计专业知识,也有助于他们实现对跨学科知识运用的融会贯通,同时培养和提高他们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其次,要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审计实训资源,包括审计实训实验室,要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审计软件的学习与应用,通过仿真模拟审计环境来让学生亲身感受审计的魅力,让他们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能逐步增强对审计学习的兴趣。为更好的开展审计实训课程,建议适当减少课堂讲授学时,相应增加实训课时量,为学生上机操作提供更多时间和可能,以此实现审计实训课程的逐步推广。

(二)挑选和整理典型审计案例,并对其教学实施有效控制。

目前大多数教材中使用的典型案例基本上引自国外,例如南海公司破产案件、麦克森罗宾斯案件、安然公司案件、世界通讯案件等,它们均是注册会计师审计发展历程中的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案例,教师应当要求学生对这些案件进行重点学习分析并进行归纳总结,在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对于国内的审计失败典型案例,如银广夏、郑百文等案件,涉及的欺诈手段与舞弊做法应该与国内经济现实更为贴近,因此教学过程中应加大对国内案例的分析总结。具体在课堂前准备阶段,教师要事先选好要分析讨论的案例,将案例中所覆盖的知识点概括提炼,并在教案中组织条理,为接下来的课堂讲授做好准备,同时学生也应提前了解案例内容,做好课前预习准备工作;在案例教学实施阶段,教师应当将课堂主动权教给学生,前提是教师必须结合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对案例内容进行简要介绍,并突出其中的关键点、焦点问题,以此提高学生讨论的兴趣,要求对焦点问题发表看法,鼓励他们持不同观点,拓宽他们的思路;讨论完毕,教师要对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将所得出的结论与课堂所讲述的理论知识进行有效对接,从而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

(三)通过多媒体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形式改善案例教学效果。

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节省大大了教学准备时间,同时提供了形式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了极大便利。具体可通过提供一些典型案例的视频影像资料,让学生观看以后就其中一点来展开讨论。这种将原来的单调板书粉笔字代之以图文并茂、栩栩如生的多媒体技术的做法,一方面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使他们在了解社会现实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审计思维,显著提高审计教学质量与效率。另外也可以作业形式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让他们来挑选整理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评价,在这种自主学习的模式中逐渐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资料检索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四)优化审计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充实吸纳审计实务人才。

审计课程总结范文2

【关键词】审计学;案例教学;方案设计

一、引言

审计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培养出具有良好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的人才。因此,“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理念在审计教育领域已经被广泛接受,案例教学、实践教学、体验教学等方法被广泛应用,目的在于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案例素材中发现并提出问题。[1]这种教学理念要求变革审计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考前背”的状况,优化教学过程、改善教学方法。

二、审计案例教学的模式

1、教学形式

案例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典型案例的讲解与分析,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使之养成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决策能力与实践能力。[3]多数研究者认为,案例的选择是审计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关键。[4]在设计审计案例教学方案时,应当考虑培养学生查找、阅读教辅材料,并对教辅材料作出分析、判断的能力,教学方案的实施能够调动学生的求知与求学的积极性。[5]审计案例的使用时机可以是审计理论学习之前,也可以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之后,前者主要是起到导引的作用,后者则主要是进行补充说明。案例的形式可以是视频、图片加解说,也可以是文本材料,或者几种形式的综合。

2、教学方法

(1)案例导入法。这种方法一般运用在理论教学之前。具体来讲,就是用一个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动力,案例素材可以是文本资料,也可以是视频、影视资料,展示这些素材时,学生会产生真实的体验。如在讲授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时,给同学们观看描绘南海公司泡沫事件的视频资料,使他们在学习理论知识之前,产生感官的认识。需要注意的是,视频案例只起到辅助说明的作用,不能因此而冲淡既定的教学内容。(2)案例说明法。这种方法通常运用在教学内容的讲授过程中,作为辅助手段,用于释义和说理,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案例可以选择真实发生过的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事件,也可以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模拟出来的虚构事件。比如,在讲授存货审计的方法时,可以用举例的方法来说明存货盘点结果的处理。(3)讨论式教学法。这种方法运用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准备,对课程的基本理论理解比较透彻,目的是通过讨论巩固基础知识,提升应用能力。这种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以及职业判断能力。用于讨论式教学的案例可以是从“经典案例”中提炼出来的,也可以是经济社会中新近发生的。

3、教学过程

(1)案例导引。为引导初学者,教师可以事先选择具有一定趣味性的案例,比如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文化娱乐领域的事件或是当前社会上还存在争议的一些重大事件,也可以是和同学们的生活比较贴近的经教师改造过的事件,以此为切入点,引发学生的思考。恰当的案例能够引发学生对审计课程的兴趣,引发他们的思考,提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一系列问题,以问题带动他们探究与学习的热情。(2)知识导图。审计理论抽象、晦涩,审计实务需要较多的职业判断。因此,如何对案例进行职业的分析并作出判断是比较困难的。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提前列出知识清单,清单中标明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然后再以一定的结构图将这些知识点串联起来,描绘出他们之间的关系,并配以文字说明。这样做既有助于教师梳理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也能帮助学生制定自主学习的计划。(3)课前预习。审计学课程知识点繁杂,真实的审计事件又总是与一国的法律、制度、规范等密切联系,审计事件往往是经济、技术、文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牵涉面非常广。因此,适当的课前预习能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明确问题所在。(4)课堂汇报与讨论。课堂上学生将通过自主学结出的结果进行汇报,汇报的内容可以是对案例背景、案情发展路线的揭示,也可以是对已有观点的汇总,还可以是自己对于案例的独特的认识和判断。汇报完以后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教师将学生汇报与讨论的情况与课前下发的清单进行对比,判断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最终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出相关的概念和原理。(5)课后讨论与总结。课堂教学的时间非常有限,而审计学科的知识异常广博,因此除了课前的自主预习,课后按小组进行讨论与总结依然必要。讨论的主题可以是任课教师在听取了汇报与课堂讨论之后指定的,也可以是学生在分析与讨论中自己提出来的。对于课下讨论的情况,要求学生做好记录,记录的内容包括讨论的问题、各自的观点、解决的方案、最后的结论,以及每位组员在讨论中分担的工作。

4、评分机制

如何控制教学过程是实施案例教学法的重要环节,适当的评分机制是控制教学过程、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6]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将一次性的期末考试变为多次平时考核,这样的评分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在课堂讨论过程中,记录下每位同学在材料准备过程中的分工,以及课上每一位同学的问答情况,作为最终的评分依据。评分环节则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即其他各组学生公开为讲解小组打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课堂讨论结束以后,每组需要提交总结报告,教师对总结报告进行打分。然后将每个小组的课堂讲解与讨论得分和总结报告得分加总,再将小组分分配至组内成员,分配的依据就是每位组员在回答问题和准备工作中的表现。

三、构建教学效果的保障机制

1、教师的讨论式教学能力

案例教学法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整个过程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在实施这种教学方案时,需要任课教师提前给学生布置讨论题目,并提出要求,学生按要求准备好以后在课堂上讨论,讨论过程中需要任课教师随时进行指导的纠偏,最后还需要教师进行总结和讲评。如何能在这个过程中做到既活跃课堂气氛又保证教学实效,这对任课教师的讨论式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案例教学法要求任课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开阔的胸怀,既能驾驭课堂讨论的过程,及时纠正偏差和不当,又能谦虚地聆听学生的发言,适时进行鼓励和指导,还能耐心梳理不同意见的分歧,随时接受来自学生的反驳或提问。[7]因此,切实提高教师的案例教学能力是高校师资培养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学校应当创造良好的氛围,为专业教师提供经常与其他学校教师进行交流的机会,以此来提高教师的讨论教学能力。

2、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审计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一方面,审计与会计、税务、战略与风险管理、法律等有着紧密的联系,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审计实务操作需要教师能为学生作出生动的讲解和演示,而这种能力是在实践中培养出来的。此外,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还应能针对案例资料作出判断,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评价和指导。这都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审计实践工作经验。因此,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非常必要,应当鼓励专业教师外出实践,到审计组织或审计机构参加审计实务,对教师与企事业单位合作研究项目给予奖励等等。

3、教学任务的考核

实施案例教学,一方面增加了教师备课、授课、批改作业、考试管理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大多数任课教师会产生抵触情绪。此时,就需要学校下大决心和力度健全教师教学任务的考核机制。比如,对老师付出的辛勤劳动给以课时认定,给予相应的补贴;鼓励教师以教学改革课题的形式开展案例教学研究与实践,给予经费支持;鼓励教师自行开发教学案例,并将其与职称评定相结合等。

四、结语

“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理念渗透在审计教学过程中,引发了广泛的教学方式改革的尝试,如何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积极性始终引导教学改革的方向。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使用,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技术支持。然而,当前案例教学的现状并非完美无瑕,教师竭尽全力为学生营造一种接近真实的氛围或是创造一个复杂的决策情境,但是实践经验的缺乏还是会减弱案例教学法的效果;学生的审计判断能力也无法仅仅依靠案例教学得以提升。所以,今后的教学活动中还应不断进行摸索与尝试,通过教学方式的变革来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韦霞.审计教学案例选择与问题设计[J].财会通讯(综合),2014.3.18-19.

[2]董丽英.审计课程教学范式改革研究[J].财会通讯,2014.8(下)23-25.

[3]张雪梅.高校开放式审计案例教学之我见[J].财会月刊,2010.2(下)111-112.

[4]黄溶冰,王丽艳.基于隐性知识流动的审计课程案例教学[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11).

[5]陈慧荣.案例教学的方法论基础——以公共管理教学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4(9)72-75.

[6]郝玉贵,娄季丽,陈丽君.审计案例教学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0.12.84-86.

审计课程总结范文3

【关键词】工程审计;项目式教学;审计模拟;教学改革

0引言

工程审计课程既是一门工程造价专业的主干课,也为有志于毕业后从事工程审计行业的学生提供基础的审计理论知识,在工程造价学科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EPC(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项目的快速增长,传统的“秋后算账”式的工程竣工结算审计,因为缺乏必要的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已经难以从根本上遏制建设工程的损失浪费,为适应新形势下的建设项目投资控制需求,工程审计必须实行从前期决策、设计、招投标、建设施工直至竣工投入使用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做到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实现“不等亡羊先补牢”,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由于上述工程审计环境的变化,审计人才的知识结构体系也面临新的挑战。本课程教学改革以能力本位为培养目标,实施以项目为驱动的产教融合应用于工程审计课程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建设工程审计课程的兴趣,通过对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基本理论及实际应用的讲解,使学生系统的掌握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务知识,并结合建设项目各阶段的审计实务案例培养学生基本的审计业务操作技能,以适应未来实际工作的需要,缩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

1我校工程审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工程审计课程教学过于侧重理论轻实践

工程审计课程是一门实操性非常强的课程,学习该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审计需要介入的环节以及审计需要承担的工作内容,让学生掌握全过程审计的流程。但是目前开设的工程审计课程或者案例课程过于侧重以教科书为主导灌输审计的基础知识和审计的技术方法,教学过于程序化,教学过程缺少实操项目支撑,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对审计知识的探索,也缺乏实战动手能力。同时由于学生尚未参加任何具体项目,对工程审计的了解仅限于书本,教授的审计知识难以和具体项目联系,学和用的分离导致对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体验度非常低,工程审计课程的教学最终沦为“纸上谈兵”。

1.2工程审计课程教学需与项目建设过程和造价行业准则结合

结合我校财经院校背景,工程审计课程兼具工程和财经交叉学科特色,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即培养既懂工程技术又懂造价经济的工程审计方向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工程审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与注册造价工程师的职业标准相符合,教学过程也应与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对接。注册造价工程师考试科目有《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建设工程计价》、《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建设工程造价案例分析》,该职业标准要求高校教育需在理论讲授基础上增加项目锻炼经历,而现有教学模式中理论课时偏重,实践课时较少,不能满足该要求。同时,建设项目全过程包括投资决策阶段、勘察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等环节,过去教学过程教师多是侧重在施工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讲述审计知识及操作细则,包括案例的使用也多处于该部分,缺少前期审计的项目案例储备,也没有一条主线来将上述环节联系起来。

1.3现有教学模式缺少学生实操和自主学习的平台

未来本科生的教学将由过去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学生为中心,逐步扩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权,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项目式、参与式教学。现在教学模式是老师利用PPT授课,学生参与度低,学生之间的合作少,不能满足学生把理论知识与实训练习相结合的需求,因此需要一个平台让学生和老师共同参与教学过程,学生可以通过项目式教学自主探索该专业课程的知识及操作细则。

1.4现有校企合作中学校处于被动地位,方式较为单一

目前学校主要以实习的方式与企业合作,且处于被动地位,企业主体合作意识不强。造价专业学生一般在大三升大四的暑假到校企合作单位实习,有些企业安排师傅带实习生,在专业技术方面予以指导,有些企业则流于形式。且这种教学安排形成理论学习在先,实践实习在后,期间间隔时间较长,可能导致部分学生没能把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为此,工程审计课程最好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同步进行。

2项目化教学在工程审计课程中的改革探讨

2.1制订课程改革方案的思路与步骤

第一阶段通过课堂实践、学生访谈以及走访兄弟院校等方式调研工程审计课程教学现状,发现其存在问题以及改革的切入点。收集和对比应用产教融合改善教学的课程案例,走访和学习国内工程审计类课程教学先进院校的好做法,联系校企合作单位开放项目案例资源。第二阶段总结以往工程审计课程教学的经验,在项目驱动的教学改革背景下重新制定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方案,逐步开发和拓展项目教学案例,利用项目驱动优化工程审计课程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审计项目模拟训练。总结在课程教学发现的问题,亟待改进的地方,教学过程中哪些方面存在困难,形成研究报告。第三阶段针对教学工作的需要,进一步搜集项目案例,结合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的特点,完善每一个阶段教学案例,精心设计学生参与项目模拟的场景,以及在该场景中应掌握的知识点。最终形成基于项目驱动工程审计课程教学改革方案。初步建立项目案例库,总结产教融合改革教学模式后工程审计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设计、教学重难点安排、课堂组织和师生互动等方面的好的做法,形成一套完整的工程实务类课程教学模式。

2.2基于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设计教学案例

本课程培养目标直接决定课程体系设置和课时分配等问题,教学实施方案又是指导学生参与项目案例“角色扮演”活动的直接指南。因此,首先需明确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构建引入以项目为驱动的产教融合教学改革后工程审计课程的教学框架,包括教学过程设计、课时安排、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考核机制等要点内容,围绕工程审计人员主要岗位能力的培养需求,将课程知识体系与实践项目相结合,根据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实施过程设计出综合系统的项目化课程教学内容。

2.3以单一子项目为例进行教学设计

设计每一个子项目的授课方案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具体体现。本课程以项目驱动为切入点,结合项目式情景教学,开展工程审计教学活动。首先,按照上课学生人数分成3~5人一组,学生自由组队,成立n个审计小组(n为偶数)。其次,教师从所建设的项目案例库中选取一个合适的案例讲解分析,提醒学生建设项目施工进度款审计的重点及注意事项。接着,教师再从案例库中抽取一个案例让学生进行审计项目模拟。学生团队之间轮流扮演审计方与被审计方的角色,进行审计资料交接、审计任务分配、制作审计底稿、现场勘查、出具初审报告、相互对数、确定最终审计报告等环节。通过组与组之间的交叉审计,让学生深刻体会站在不同利益相关方的立场对同一个项目的审计重点与审计心得的差异,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加深记忆审计要点。

3结语

本次工程审计课程项目式教学改革,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取得了一定成效,为今后工程实务类课程改革奠定基础。本课程改革在充足案例库资源的支撑下,工程审计课程将分阶段让学生分组进行审计项目模拟训练,极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互动性。由于本课程教学内容根据工程审计岗位能力培养而设定,教学方案依据建设项目各阶段审计要点而配以相应的审计实务案例,学生学完本课程,不仅对工程审计的知识体系有了初步了解,而且对未来从事审计工作的内容和环境有较深的认识,岗位能力基本形成,拓展学生的视野。基于项目驱动的教学改革,让学生在工程审计方面的综合实务能力得到跨越式提升,缩短从学校到企业的工作适应期。

参考文献

[1]张勇.基于能力本位的桥梁施工技术课程改革实践探讨[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7):78-81.

[2]王超.项目化教学在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中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科教文汇,2019(1)下:94-95.

[3]张恒,唐根丽,郑兵云.基于BIM的财经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8(12):140-143.

[4]黄倩倩,武永彩.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8(12):28-29.

审计课程总结范文4

1.以《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审计》为主线的实践课程体系。

在新的课程体系下也是按照“学习情境”设计教学内容,即:筹资业务、长期资产构建业务、存货采购与付款业务、生产活动业务、销售与收款业务、投资业务、利润及利润分配业务等;后续课程《审计》在实务中也是采用“业务循环”审计。因此,三门核心课程的实验教学体系应保持一致。《基础会计》与《财务会计》课程实验教学侧重于会计核算工作的实训。对企业进行资产核算、负债核算、所有者权益核算、收入核算、成本费用核算、利润核算等。

在此过程中具体项目包括:建立财务账、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审核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试算表、编制调整分录、调整后试算表、结账、报表编制、会计报告。建账、原始凭证的填制、记账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等工作严格遵守会计工作规范化要求。对已完成的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进行装订、整理存档。《审计》课程实验教学侧重于会计核算事后监督。设计八个实验项目:审计承接业务、安排审计工作、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存货与仓储循环审计、货币资金审计、审计报告的编写等。

2.以《税法》、《财务管理》为延伸的实践课程体系

(1)《税法》是为适应财务管理实践的需要而从企业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的相对独立的分支。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各税种的计算、账务处理及纳税申报,能进行纳税调整的相关会计处理。该课程具有较强的实务操作性,只有给学生提供更有效的实验机会,才能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缩短就业适应期。

(2)《财务管理》实验教学着重采用“案例教学法”,运用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分析筹资、投资、资本分配等一系列理财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提交完成分析报告。

二、实验教学方法改革

1.“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实验教学方法。

在“职业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下,以任务驱动引导教学的全过程。根据财务管理工作任务过程设立了实验情景后,每一个技能目标的实现,都以一个具体的学习任务驱动完成。具体教学步骤如下:任务描述与导入;任务分析;小组讨论找到完成任务的方法;实例练习实现技能目标;归纳总结,巩固所学知识与技能。

2.“角色扮演”实验教学方法。

通过设置仿真的学习情景,在完成每一个学习任务时,我们根据分工的要求,设计了对应的工作角色。通过让学生担任具体角色进行实训学习,从而更好地体会财务管理工作流程的要求,在具体的情境下促进学生执业行为的养成。

3.“多元化实践教学法”实验教学方法。

审计课程总结范文5

关键词:学堂云;BOPPPS模式;审计综合模拟实训

2021年全国教育大会提出,教育工作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而优化实训实践教学,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积极应变社会需求,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审计实训教学作为应用型审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对培养学生具备较强实践能力并胜任审计实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从现有审计实训教学模式来看,国内外高校都注重以虚拟仿真模拟等技术手段为基础,采用情景教学、案例教学、合作学习和混合式教学等方法,以提升审计实训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例如,郭傲霜针对审计实训中学生参与积极性不足的问题,提出采用模拟审计场景的手段来提升学生的参与度[1];邓洁提出“三维融合”的方法,将审计案例融入审计实训教学中,以解决审计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相脱节的问题[2];王卿丽提出为解决在实训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问题,提出将合作学习方式运用于审计实训教学中[3];彭俊英和陈艳芬针对审计实训中教学内容多、难度大、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难度高的问题,提出将混合式教学方法应用于审计实训教学中[4]。但是,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对审计学专业的冲击,审计实训教学中不断加入新的内容,实验项目数量不断增多,仅依靠教师演示加学生练习的传统实训教学方法,很难在有限的实训课时内,提升实训课程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及学生的参与度和投入度。

一、我国高校当前审计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训教学模式缺少“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导致学生的参与度和投入度不高。现有审计实训教学模式通常以“教”为中心进行设计,重知识轻实践,重学习轻思考,侧重于向学生灌输审计的知识结论、技巧和方法,而忽视了审计思维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和训练,减弱了学生参与实训课堂的积极性。现有审计实训的教学环节更多集中在操作演示、发布任务、学生练习等环节,缺少学生全方位参与实训教学环节的设计,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参与度和投入度较低。

(二)实训教学过程缺少实时管控,限制了实训课时的有效利用和实训效果的提升。现有审计实训教学通常以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的形式开展,由于学生小组数量较多,教师很难对所有实训小组的所有实训环节进行管控,不能有效掌握实训进度,可能导致部分进度慢的小组拖累整个班级的实训进度,影响实训课时的有效利用。或者部分自觉性差的小组不能完整执行整个实训的所有环节,影响实训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实训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导致实训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不足。现有审计实训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更多集中在课中环节,通常采用“教师演示+学生练习”的方法开展,而对课前的教学目标导入和理论知识巩固的关注不足,导致实训教学的理论知识巩固和实训练习之间缺少有机的融合,从而表现出深度不足的问题。现在审计实训教学更多集中在课中环节,向课前环节和课后环节的拓展不足,从而表现出广度不足的问题。

二、学堂云+BOPPPS模式的审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模式

(一)学堂云+BOPPPS模式的特点分析

基于学堂云+BOPPPS模式的审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改革通过将教学辅助技术平台——学堂云APP的教学资料共享功能、习题测试功能、教学互动功能、过程性激励和评价功能、学情信息统计功能,与BOPPPS模式的闭环教学过程(导入B、目标O、前测P、参与式学习P、后测P、总结S六个阶段)进行匹配,实现实训教学的全过程与APP功能平台的有机结合,从而呈现出以下特点。1.实现学生全方位参与实训教学的闭环管理。BOPPPS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全方位参与实训教学各环节,构建从实训导入B阶段、实训目标O阶段、实训前测P阶段、参与式学习P阶段、实训后测P阶段到实训总结S阶段的闭环管理,实现从实训前、实训中到实训后的有机衔接。2.实现实训教学过程的实时管理。学堂云APP能对各个实训任务完成进度进行数据统计和记录,教师可以根据小组或个人实训任务完成的情况及时发现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指导意见,实现对实训教学进度的有效管控,以提升实训课时的利用效率和实训课堂的教学效果。3.实现线上和线下教学资源的综合运用。通过学堂云APP与BOPPPS模式的融合,既可以有效利用学堂云APP的线上教学资源,又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线下教学的优势,综合利用线上线下教学资源,不断拓展实训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二)学堂云+BOPPPS模式的审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模式设计

通过将学堂云APP的多项功能与BOPPPS模式的六个环节融合起来,以审计综合模拟实训的五个实验(包括审计数据分析实验、风险评估实验、控制测试实验、实质性程序实验和审计完成阶段实验)为载体,构建基于学堂云+BOPPPS模式的审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模式。具体内容包括:

1.实训导入B阶段(Bridge-in)。该阶段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开展实训任务的兴趣。该阶段主要利用学堂云APP的教学资料共享功能,以视频和图文的形式上传与该阶段任务密切相关的审计舞弊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发学生的思考。

2.实训目标O阶段(Objective)。该阶段的主要目的是明确实训目标,并引导学生以实训目标为导向预习实训所需的理论知识。该阶段主要利用学堂云APP的教学资料共享功能,以图文等形式上传各实训任务的教学目标及知识点PPT供学生课前预习,以巩固各实训项目所需的理论知识。

3.实训前测P阶段(Pre-assessment)。该阶段的主要目的是检测学生对实训任务所需的理论知识的储备情况。该阶段主要利用学堂云APP的习题测试功能,在各个实训任务开始前,针对实训目标所需的理论知识进行预评价检测。根据学生检测得分情况,了解学生实训所需的理论知识的预习及储备情况,并对掌握较差的理论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

4.参与式学习P阶段(ParticipatoryLearning)。该阶段的主要目的是以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方式完成一个实训任务,让学生熟悉实训任务的构成与操作流程。该阶段主要通过学堂云的课堂活动互动功能,以教师作为引导者,与学生共同完成一个审计实训任务,重点让学生熟悉审计实训软件的操作流程与环节,掌握审计理论知识在实训任务中的运用方法。

5.实训后测P阶段(Postassessment)。该阶段的主要目的是检测学生实训目标的达成情况。该阶段主要通过学堂云APP的习题测试功能和过程性激励和评价功能,由教师向学生发布每一个审计实验项目的实训任务,对实训目标是否达成进行测试。

6.实训总结S阶段(Summary)。该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审计实训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并反思实训过程中的不足及改进方向。该阶段主要通过学堂云APP的学情信息数据统计功能,挑选实训得分较高和较低的小组和个人进行实训总结,教师进行实训过程回顾和点评,提出相关建议,指导学生进一步提升并完成实训报告。

(三)学堂云+BOPPPS模式的审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设计示例

根据以上教学模式,以审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中的“控制测试实验”为例,教学设计示例如下。在控制测试实验的实训导入B阶段,教师运用学堂云APP的教学资料共享功能上传并发布“M财务舞弊案例”的视频及图文资料,让学生课前观看并思考会计师事务所在为M公司提供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审核服务时违反了哪些业务规则,以及违反这些业务规则与M公司的财务舞弊之间有什么关系。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控制测试实验的积极性。在控制测试实验的实训目标O阶段,教师运用学堂云APP的教学资料共享功能上传并发布控制测试目标及知识点图文资料,其中控制测试目标包括:1.掌握控制测试工作底稿的编制,包括信息技术一般控制测试底稿的编制和业务流程层面控制测试底稿的编制;2.掌握控制测试缺陷的填制方法,包括控制测试抽样中加入内控缺陷,工作底稿加载项中添加内控缺陷,直接增加内控缺陷。其中控制测试知识点的图文资料内容主要包括:1.控制测试的基本理论;2.控制测试在各业务循环的应用;3.控制测试的抽样方法。以此让学生明确控制测试实验的实训目标,并以实训目标为导向预习控制测试的理论知识。在控制测试实验的实训前测P阶段,教师运用学堂云APP的习题测试功能上传并在实验开始时发布控制测试实验的前测试题,试题共计25道题,涵盖控制测试各业务循环的核心知识点。学生在20分钟内完成并提交控制测试前测试题。以此来检测学生对控制测试实验所需的理论知识的储备情况,并对学生掌握较差的控制测试理论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在控制测试实验的参与式学习P阶段,教师运用学堂云APP的课堂活动互动功能,由师生共同完成控制测试实验项目,包括信息技术一般控制测试底稿的编制、控制测试中统计抽样方法的运用、控制测试中非统计抽样方法的运用及控制缺陷的添加。以此让学生熟悉审计实训软件中控制测试的操作流程及控制测试理论知识在控制测试实验中的运用方法。在控制测试实验的实训后测P阶段,教师运用学堂云APP的习题测试功能及过程性激励和评价功能,由教师创建并发布控制测试实训任务,并开展实训答疑。具体发布的实训任务包括:1.信息技术一般控制测试底稿的编制;2.业务流程层面控制测试底稿的编制(包括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3.控制缺陷的添加。以此来检测学生对控制测试实验目标的达成情况。在控制测试实验的实训总结S阶段,教师运用学堂云APP的学情信息数据统计功能,挑选学生得分较高和得分较低的实训小组对控制测试实验进行汇报,再由教师对控制测试实训过程进行回顾、点评并提出相关建议,学生根据相关建议修改并提交控制测试实训报告。以此来总结并反思控制测试实验。

三、教学改革效果及相关建议

审计课程总结范文6

关键词:翻转课堂;案例教学;审计学课程

审计学课程是各高校会计学、财务管理以及审计学专业的主干课。审计学课程的特点是审计理论枯燥、晦涩难懂,而其应用性、实践性和操作性要求较高。翻转课堂模式是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改变以前由“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模型可以利用在线资源,实现学生在线自主学习,并通过课堂中的自主表达、提问及回答问题的过程,改变学生长期被动学习的学习习惯,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由“教”向“学”的转变,对日后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增加了学生参与度,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为学生进一步深造奠定基础。

一、审计学教学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不科学。高校在课程设置上,有的学校除了审计学以外,还安排了内部审计、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政府审计和管理审计等课程。很多高校在审计学理论课程结束后都配套了审计实训或实验课程。例如,某二本院校从校外购买了审计实训的实验软件,模拟了审计的全套流程。在教学安排上,有的高校安排了3个学分48个学时,有的高校则只安排了2个学分32个学时;有的高校将审计学作为核心课程,重点建设,而有的高校作为选修课程。在时间安排上,有些高校将审计学课程安排在了大四上学期。就课程本身而言,各高校对审计学课程的重视程度不一,课程安排的科学性也参差不齐。因此,审计学课程在有些高校并未得到重视;另一方面,大四学生基于自身考研、考“公”、出国等需求,导致学生无暇学习审计学课程,授课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下降,会进一步加剧审计学课程的教学难度。

(二)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虽然很多高校在审计理论教学后安排了审计实训或实验课程,但基于课时的限制,实验的效果未必达到教学要求。例如,某院校购买的审计实训软件,安排了16个学时的实训课程,利用软件模拟了对某企业实施审计的全过程,但从实验过程来看学生很难独立完成整套实验流程,理论课程的知识不能有效地应用于实训课程,几乎需要全程的参考答案才能完成,且完成的速度较慢。基于课时的限制,教师不能过多占用课时进行讲解。此外,审计软件的设计也有一定的缺陷,也是导致审计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主要原因。最后,有些高校的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相对滞后,审计学课程实验室尚未建成,不能满足实验需求,使得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三)师资力量短缺。由于审计课程的自身的特点,很多高校缺乏讲授审计学课程的教师,师资力量薄弱。比如,笔者所在学校,只有一位老师从事审计学课程的讲授,无法组成教学团队,课程建设相对落后。此外,大多数审计学课程的教师缺乏审计实务经验,学校也无相关制度鼓励教师去事务所挂职学习,这导致很难将审计原理与审计实务紧密联系。有的高校专业课程教师承担的课程量较大,需要应付繁重的教学任务,忽视对审计学教学改革的研究,讲授较为空洞、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不强。

(四)考核方式陈旧。审计理论课的考核方式,各院校大致相同,一般采用的是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的传统方式。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题型多采用单选,多选,判断,简答,论述等传统常规题型。考试的知识点局限于一些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导致很多学生只是在考前进行死记硬背,且考试成绩良好。而审计实训或实践课程,限于课时及实训方式的限制,采取的往往是过程管理,审计实训软件自行给分的方式,无法进行最终的考核。但是,对实践操作较强的审计学课程来说,目前的这些考核方式不利于学生对审计理论和方法的掌握和运用。学生应用理论对问题进行分析、合理的运用审计程序完成审计工作的能力没有得到有效提升,不利于对学生审计专业胜任能力的培养和难以为事务所提供所需的专业审计人才。

二、翻转课堂在审计学案例教学中的优势

(一)有助于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采用翻转课堂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课前学习时间,节省课堂讲授时间,只对重点和难点进行答疑解惑,辩论讨论,有助于学生“全员”参与,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以更好地掌握审计学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方法。

(二)有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对审计学案例教学采用翻转课堂,使得学生参与到课程的学习和案例的分析研究中,提升学生资料文献的查找能力和分析归纳总结能力,有助于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为培养创新性人才奠定基础。

(三)转变教师职能。翻转课堂形式改变以往由教师对案例进行讲解、分析和应用总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案例的分析研究中,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由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课堂的组织者和课程的开发者,实现了教学模式的创新。

三、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审计学案例教学改革建议

(一)案例的选取。在审计学课程案例的选择上,应选取上市公司真实案例作为审计学案例教学的素材。一方面,上市公司真实案例具有“新闻”的关注度,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关于上市公司的资料容易获取,信息来源也较为广泛。对案例的讨论具有开放性,能促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案例进行分析,不拘泥于“正确答案”的约束,有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将审计学理论讲授视频化。将审计学理论的课程录制成视频资料。教师可以将审计理论的讲授利用录频软件录制下来,后期可以采用剪辑等方式进行加工处理,或者将讲授的内容录像,形成讲授的录像资料。也可以采取其他手段如慕课的形式。将审计学理论部分的讲授视频化,为翻转课堂的实施做好准备工作。

(三)使用网络在线平台。1.翻转课堂的形式应使用网络在线平台,采用在线课堂方式。一方面,教师可以将课程PPT,课程需要的各学科书籍,文献,资料整合上传,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在线课堂的功能,设置课程的任务点和作业,监督和督促学生参与审计课程的理论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率,减少学生不学习的现象。此外,在线课堂的形式较为新颖,学生可以使用在线平台进行相互的留言,提问交流,也可以增加教师和学生的交流,解决一部分学生羞于和同学、教师交流的情况,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参与面。2.将课程的案例资料通过在线平台,传递给学生。可以利用在线资源,进行案例的课前讨论。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案例相关资料的充分收集和阅读,提示学生案例应结合的审计理论,不再拘泥于课堂的教学形式,丰富教学的手段。

(四)结合课后在线学习的内容,采用课堂讨论的形式。对审计课程采用翻转课堂的案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可以节省课堂教学时间,通过上市公司真实的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通过课堂上对案例的讨论,学生各抒己见,老师答疑解惑并对案例进行深度总结,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审计理论的理解,并掌握理论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提升学生从事审计工作的专业技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改变被动学习的现状,增加审计学教学的趣味性。

参考文献:

[1]赵晗诺.审计学课程教学设计———翻转课堂和案例教学相结合[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8):307-307.

审计课程总结范文7

审计案例教学的总体思路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案例的展示,教师可以通过口头陈述或多媒体的形式将案例展示给学生,先将学生带入案例情景,让学生认真观察案例细节,自己发现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其次是案例分析,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以改变传统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学生讨论出结果后通过提问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案例中所蕴含的知识点,学生的分析可能存在不全面或不具体的地方,此时,教师在进行引导性的提问,启发审计逻辑思维的形成。最后是案例的总结判断,虽然通过此前的展示和分析,学生对案例相关知识点已经基本掌握,但是仍需要教师对相关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归纳,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对审计结果进行逐条总结,形成完整的审计报告,通过课后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组织者的身份,让学生自主讨论、自主判断,当学生形成讨论结果后,教师再进行点评。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既能发现实务中的问题,也能找到自己出现偏差的原因。

二、审计案例教学的设计

(一)审计案例的选取

审计案例的选取尽量来源于实务,但是注册会计师在审计的过程中多数要与企业签订保密协议,从而导致公开的审计实务案例较少。这样的现实给审计案例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教师在选取案例时应遵从以下原则。首先,案例的选取应真实、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学生熟悉或了解的,必要时,可以适当虚构一些情节,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案例的选取要针对各章节所要讲授的内容。选取的审计案例是围绕着课堂教学内容的,案例中应蕴含相关知识点,不能只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案例却使相关概念和理论浮离于案例之外。设计案例要求或问题时,要环环相扣,还要体现相应章节的重难点。从而达到案例教学的整体效果,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发现具体审计实务中的相关问题。

(二)审计案例教学的组织

审计案例教学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首先是案例或情景的引入,教师可以通过口头叙述、PPT的演示、视频的播放等多种形式,将案例循序渐进的进行介绍,介绍的过程中要把有困惑的细节或存在矛盾的焦点突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案例介绍完后,要使案例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让学生分组讨论是必不可少的。该阶段对老师的要求较高,如果老师课堂控制力不足,可能导致两种情形,要么课堂像菜市场一样混乱,要么学生不配合教学。在讨论环节,老师首先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可将学生分组,以小组讨论情况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依据。讨论小组建立后,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案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再进行小组讨论,各小组最终要形成一个统一意见。老师可以对各小组进行提问,回答不完整的地方可以让其他小组补充。学生通过自己的讨论总结,即能够概括出课程设计中所包含的知识点。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组织领导作用,关注不同类型的学生,尤其是发言较少的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发言,消除自卑感。当学生意见出现分歧时,老师要抓住分歧,对产生分歧的知识点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自己判断正误。

(三)案例的总结

案例教学最终是要学生通过讨论形成趋同的审计意见,在案例的讨论过程中,学生基本可以掌握案例中所蕴含的知识点,但能否对知识点的概括总结却因人而异。因此,学生讨论结束后,老师再结合案例对相关章节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三、审计案例教学的意义

审计课程总结范文8

关键词:民生;绩效审计;审计方法

一、引言

“十三五”规划通过以来,民生绩效审计越来越受到政府审计部门的重视。香港的绩效审计发展位于我国前列,所以我们选择研究香港绩效审计,并将民生绩效审计中包含的环境效益审计作为一个单独的部分来研究,因此本文在研究香港民生绩效审计时主要针对社会福利、康乐、文化及设施、教育以及就业及劳工四大范畴。其借鉴的主要是《中国特色绩效审计方法体系探讨》中总结出的绩效审计方法体系以及绩效审计5E理论。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审计方法体系的研究属于热点问题;第二、未有大量研究民生绩效审计方法体系的文献;第三、香港作为我国绩效审计发展的前列,研究香港绩效审计方法体系能够为其他审计局提供一定的建议。

二、案例背景介绍

本文以我国十三五规划“建立综合型绩效审计模式”为主要背景,浏览了香港2016年至2020年审计署署长报告书中社会福利、康乐、文化及设施、教育以及就业及劳工四大范畴而体现的香港民生绩效审计方法体系。因本文发现每篇案例中所用到的绩效审计方法相类似,所以在该四个范畴中各选择一篇典型案例进行详细分析。

1.社会福利:儿童发展基金。

儿童发展基金旨在:(1)支援弱势社群儿童的长远发展;(2)鼓励规划未来和培养正面积极的人生观;(3)提供更多个人发展机会;(4)协助订立和实践个人发展规划,养成建立资产的习惯,并同时累积财政和非财政资产。

2.康乐、文化及设施。

艺术及体育发展基金是香港体育发展的主要经费来源。艺术及体育发展基金资助:(1)中国香港体育协会暨奥林匹克委员会及体育总会协调的项目;(2)体育总会及体育机构在本地举办的国际体育活动项目;(3)发展本地足球的计划等。

3.教育:特殊教育。

特殊教育需要是指学生因各类残疾而引致的需要。2019年4月,审计署就教育局推行特殊教育的工作和社署有关特殊教育的工作进行审查。审查工作集中于下列范畴:(1)学位和宿位的提供和管理;(2)特殊学校的人手;(3)为特殊教育提供的津贴和支援。4.就业及劳工。1992年,雇员再培训局根据《雇员再培训条例》成立为法定组织。根据该条例,再培训局具多项职能,包括研究提供再培训课程及附属培训计划,以协助合资格雇员掌握新的职业技能或提高其职业技能从而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

三、香港民生绩效审计方法体系

本文借鉴《中国特色绩效审计方法体系探讨》中总结的绩效审计方法体系为主要模式以及绩效审计5E理论来研究香港民生绩效审计方法体系。同时,根据2013年总结的中国特色绩效审计方法体系模式划分的实施方法体系与评价方法体系,本文主要研究实施方法体系。实施方法体系主要关注的是“怎么审”的问题。根据中国特色绩效审计实施方法体系,可以分为三步:第一、明确绩效审计的目标,分为微观子目标和宏观子目标;第二、针对绩效审计的微观子目标开展绩效审计;第三、以微观子目标的绩效审计结果为基础来分析宏观子目标。针对香港民生绩效审计而言,可以看出:香港民生绩效审计涉及到社会福利、康乐、文化及设施、教育以及就业及劳工等。结合绩效审计5E理论,本文将民生审计中涉及到的环境保护审计作为一项单独的绩效审计进行分开。因此,本文的研究思路如图1所示。1.微观层面目标构建方法。构建微观层面目标要结合香港民生绩效审计对象类别进行,从社会福利、康乐、文化及设施、教育以及就业及劳工这四个方面进行。这四个方面都会涉及到项目资金、项目筹划、推行以及管理等;具体子目标和审计方法如表1所示。2.微观层面目标的审计方法。根据香港民生绩效审计对象的四个类别中涉及到的项目资金、筹划、推行以及管理,将香港民生绩效审计微观层面目标的审计方法对应分为四个方面。审计人员针对这四个不同侧重点及其目标的不同选取适合恰当的审计方法。

(1)项目资金:对比法:康乐、文化及设施的审计中,审计署收集预算收入与实际收入,并进行差异对比分析来判断项目资金的运营情况,以及资助情况等。财务分析法:社会福利中“儿童发展基金”的审计中,审计署通过对未拨用结余款项所含内容的分析,认为:为加强向公众负责,劳福局需要继续向立法会汇报基金推行情况和计划推出进度的最新相关资料。

(2)项目筹划:问题解析法:就业与劳工中“雇员再培训局”的审计中,审计署通过对再培训课程中出现的少数族裔人士人次下降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再培训局需要审慎研究少数族裔人士的入读人次下降和少数族裔人士课程计划学额的使用率偏低的原因,加强工作来提高少数族裔人士培训服务的吸引力。可行性评价分析法:例如社会福利中“儿童发展基金”项目下的审计中,审计署对委托安排中的两个计划进行了可行性评价分析,发现部分地区的申请数目超额;同时发现计划申请的质素评估中并没有设定相关及格分数;这说明相关计划存在一定的缺陷。

(3)项目推行:关联分析法:教育中“特殊教育”项目的审计中,审计署对教师培训从三个角度进行关联分析:教师培训方面的达标情况;特殊学校教师培训课程的培训名额;具备特殊教育训练资历的特殊学校教师的百分比。通过对这三个方面的关联分析,审计署能够得出特殊学校教师提供的专业培训在哪些方面仍有不足之处。问题追溯法:社会福利中“儿童发展基金”的审计中,审计署对营办机构的做法所作的分析显示,在5间营办机构中,有3间已把目标储蓄馀款悉数交还参加者,因此在计划期后并无再监察参加者使用目标储蓄的情况。

(4)项目管理:管理分析法:康乐、文化及设施的审计中,审计署通过对项目申请的汇报表现的审查中,针对受资助人的表现绩效进行指标与管理分析,发现受资助者并未对未达绩效目标进行解释;同时民政局及康文署也并未采取措施进行跟进。因此,审计署认为受资助者在汇报绩效方面做法有所不足。案例研究法:康乐、文化及设施的审计中,审计署分析了在2014~2015至2018~2019年度期间受资助者把未用结余退还给政府所需时间,同时针对一位受资助者退还未用结余的案例进行详细的案例分析,得出相关问题点。

3.民生绩效审计取证方法。

以上的分析主要是针对香港民生绩效审计中具体项目目标是如何进行绩效审计的,但在进行目标审计方法时,必然会涉及到一定的审计取证方法。因此,本节主要分析香港民生绩效审计的取证方法,具体分为以下几种:

(1)检查法:对于本文中民生绩效审计的取证方法,检查法的范围有了进一步的延申。例如,康乐、文化及设施的审计中,审计署检查了2017~2018及2018~2019年度举办的10项国际体育活动,留意到其中一项本地举行的大型国际活动的申请未获妥善评估。审计署建议,康文署需确保在评估艺术及体育发展基金的资助申请时,遵守民政局的指引。

(2)记录分析法:在对香港审计署署长报告书的研究中发现,审计署对民生绩效审计四个范畴的审计大多通过对相关记录的分析,得出相关的审计结论。例如,就业与劳工中“雇员再培训局”项目下的审计中,审计署对再培训局中的16项课程记录进行了分析,发现再培训局和培训机构开发新课程的建议书须包括的资料并不一致。

(3)观察法:观察法属于传统审计取证方法的一种。在香港教育中“特殊教育”项目下的“为应付家具及设备经常开支而提供的资助”审计中,审计署通过走访特殊学校发现安装的家居设备与一般学校设备有所不同,因此审计署建议对以不同经费来源购买的家具及设备的资助应采取不一致的方法。

(4)实地调查法:实地调查法:这种方法获取的数据资料具备一定的真实可靠性。例如,康乐、文化及设施中“通过艺术及体育发展基金(体育部分)为体育发展提供资助的管理”的审计中,审计署曾到访2个民政处审查地区足球资助计划的情况,发现地区足球资助计划下地区足球队在汇报绩效方面有可改善空间。

五、结论

通过研究发现:香港民生绩效审计目标审计方法主要包括:对比法、财务分析法、可行性评价分析法、问题解析法、关联分析法、问题追溯法、管理分析法、案例研究法等;民生绩效审计取证方法包括:检查法、记录分析法、观察法、实地调查法等。本文的不足在于:第一、实施方法体系中的宏观子目标构建的方法并未详细研究;第二、绩效审计方法体系中的评价方法体系的研究也并未涉及到。这两个方面也是日后对香港民生绩效审计方法体系研究的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施青军.政府绩效审计方法论析[J].中国行政管理,2008(2):30-32.

[2]宋常.中国特色绩效审计制度体系探索[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0,25(6):3-9.

[3]周国彪,黄小忠.绩效审计方法体系的构建[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0(6):116-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