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

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范文1

关键词:高速公路;服务区;信息化建设

2015年,杨传堂提出的“四个交通”中智慧交通,高速公路服务区信息化建设也是智慧交通的一个方面。面对由交通拥堵、交通事故带来的诸多问题,国家交通主管部门花费大量人力、财力进行信息化建设研究,致力于利用电子智能化设备、网络通信将道路、车辆等与交通相关联的一切联系起来,促进交通智能化,以便公众出行。

1 高速公路服务区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1 ETC全国联网的逐步实现

实施全国ETC联网,是智慧交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2014年3月7日,交通运输部印发《交通运输部关于开展全国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联网工作的通知》,提出全国ETC联网的主要任务和实施步骤,并确定了年底实现14个省市ETC联网的阶段性工作目标。2014年12月26日,北京、天津、河北、山西、上海、浙江等14个省市ETC联网系统顺利开通,覆盖范围达到5.2万公里高速公路,接近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的一半。今年2月3日,在2015年全国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ETC)联网工作推进会上,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冯正霖表示,今年将新增15个联网省市,实现全国29个省份ETC基本联网。

1.2 网络通信实时化速度加快

高速公路服务区作为高速公路的附属设施及主要服务窗口,是塑造高速公路社会形象的重要窗口,是提高高速公路运行收入的重要支撑,高速公路服务区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在技术上完成监控网、通信网和收费网三网合一的综合通信。在满足高速公路运营和管理的需要上为用户提供交通通信服务。目前高速公路服务区正处于发展初期,从长远来看,服务区市场潜力巨大。而要挖掘出服务区的潜力、提升服务区的盈利能力,除了在经营方面要了解市场、分析市场、细分市场,寻找属于自己的立足点,充分发挥和运用高速公路得天独厚的车流客源优势,不断完善服务品种和提升服务水平外,还需要在管理方面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数字化,从而实现高速公路的多功能、高效率与高效益,要实现这样的管理目标,必须有先进的信息系统提供有力支持。

2 高速公路服务区信息化建设的问题

2.1 法律法规不足

我国高速公路服务区没有统一的法律法规,针对服务区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法律和政策缺乏。高速公路服务区投资的多元化,不同的利益机制,并且会出现一些地方保护主义现象,会导致各自为政,却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没有一定的法律和政策强化高速公路服务区信息化管理。

2.2 缺乏总体规划设计

高速公路服务区信息化建设不管是在地区或者全省,还是全国范围内缺乏总体规划设计。首先是目标没有明确。其次是没有一种统一规划和统一设计、控制的理念。因为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划层级,信息的传递会滞后,总部管理部门无法得到服务区及时的、真实的、全面的管理信息。所以,高速公路服务区在发展过程中,从运营监控、资源调配、业绩评估还有经营决策各方面,没有足够的数据来支撑。最终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监管不力、调配困难、评估偏差和决策盲目等等。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划,还会使信息系统功能变得薄弱。

2.3 信息化建设平台不足

目前,高速公路服务区没有一个统一的完整的信息平台。信息系统无法全面集中分散的信息。这样数据出现隔离,存在信息盲点,以及不同业务领域和不同管理层级之间出现“信息孤岛”,导致信息无法及时整合与共享,存在资源重复建设和浪费。比如,现有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各自独立,这样会信息不相通,即使中间出现了问题,也不能被及时进行追查;同时,因为数据重复录入,会造成人力资源浪费等等。

2.4 资金支持无法跟上

各个高速公路服务区的资金原因,会出现信息化建设发展的不均衡。有的地区资金经费充足,这样保障了最新的科学技术,科技人才,当然信息化建设会更加顺利。而有的地区资金不足,则设备单一,技术落后,无法满足高速公路服务区进一步发展。信息化建设这种扩展功能就会降低。资金投入不足会造成我国缺乏高素质的网络化管理专业人才和技术科研队伍。

2.5 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

高速公路服务区信息化建设外在环境因素重要,不过内在条件还是得靠服务区的管理人员,如果服务区管理人员足够重视信息化的建设,则会增强信息化建设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高速公路服务区信息化并不是简单的上网,而是全方位的全过程的信息化系统。

3 完善高速公路服务区信息化建设建议

3.1 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法规

十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治国。高速公路服务区的信息化管理也需要法律法规来进行保障。做到有法可依,依法办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国外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可以借鉴其经验。制定关于高速公路服务区管理法规,针对信息化建设,不管是信息化管理人员,还是使用者,都可以有法可依。一切以法律为标准。

3.2 合理统一规划信息化建设

高速公路服务区信息化建设应当制定科学规划,在明确信息化建设发展目标的基础上,整合信息平台,集中管理数据。在组织上,建立一个全国性的权威信息管理体系,并实行分级管理。信息管理体系应包括由国家中央高速公路服务区信息监控管理中心、省级信息监控管理中心、各运营公司信息监控管理中心、服务区各个系统组成。需要注意的是,整个系统必须是一个统一技术标准的系统。

3.3 建立服务区综合便民服务平台

建立高速公路服务区综合便民服务平台。加强公路出行信息服务,引导公众安全便捷出行。开通微博、微信等公共网络平台,实时公路出行相关信息,多渠道提供出行信息服务。建立服务区停车位剩余接待容量提示制度,通过高速公路交通广播、沿途可变情报板等多种载体,及时前方服务区相关信息,提示驾乘人员合理调整出行方案。加强高速公路服务区wiFi覆盖,信息查询系统建设,路网通讯信号和交通广播信号覆盖情况。

3.4 加大经费投入

高速公路服务区信息化建设离不开国家和高速公路服务区运营单位的共同努力。高速公路服务区运营单位对于信息化建设,应当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和扶持。同时国家也应加大投入,将信息化管理系统列入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和发展的必备项目中。保障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与运营中,不缺乏高新技术、先进的设备以及现代化的信息化人才。

3.5 信息市场化建设

高速公路服务区信息化建设不断发展,可以积极开拓市场。现在大数据时代来临,信息化建设是推进高速公路服务区管理创新和管理精细化的重要手段,是落实交通运输部“四个交通”的重要举措。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服务区信息化资源需要通过积极开拓市场,将高速公路服务区的信息资产和有形的资产相结合。将手机短信平台的增值服务功能尽力完善,并开拓市场化的定位导航服务。

4 结语

高速公路服务区信息化建设,贯彻落实“四个交通”,提高了服务区的服务水平。服务区信息化建设从以前的智能交通转变为现在的智慧交通。本文分析了高速公路服务区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进一步分析了高速公路服务区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得出自己的一些建议。当今大数据时代,高速公路服务区信息化建设是高速公路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王莉.高速公路服务区管理及其信息化建设[D].长安大学.2008

[2]韩金梅. 重庆高速公路服务区信息平台的建立及效益预测方法的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4

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范文2

1机电系统信息化管理模式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传统经济的增长点逐渐由基础建设行业向服务业和制造业转变,高速公路上开展项目建设工作的利润率被进一步压缩。在这样的背景下,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维护工作作为服务业和制造业的重点结合,开始成为交通运输领域的重要利润点。具体而言,在高速公路上开展机电系统信息化管理有以下几点优势:①整个高速公路的收费、监控和事故危机处理能力均取决于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因此加强机电系统的信息化管理能够提高这几项工作的效率;②保证高速公路的顺畅通行是相关运营企业的最终目的,而做好机电系统信息化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维护高速公路的交通环境,使整个高速公路更好地发挥其价值;③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做好机电系统的信息化管理工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提高公路的工作效率,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此可见,加强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的信息化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2机电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

“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弛则国乱国衰”,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也是如此,整个建设工作不仅需要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还要有明确的建设规划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整合整个机电工程管理系统,从而实现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信息化管理。下面对此进行简要阐述。

2.1维护管理

维护管理是整个机电工程管理系统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管理工作,无论是小型机电设备的跳闸、短路、过电压等常见故障,还是大型机电设备中难以处理的温度异常、电磁干扰等故障,都具有十分复杂、不易处理的特点。对此,相关维修人员要基于状态检修工作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维护规程,包括不同类型机电设备的维护重点、维护时间等,保证维护工作的有效开展;根据实际的机电设备故障制订实用性强的维护计划,从而正确地估计设备的使用寿命,避免不必要的维护工作,节省备用维护资金。

2.2设备管理

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的设备管理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①收集前期准备工作中获得的设备出厂原始数据(例如设备型号、设备性能等)、不同设备的具体运行数据(包括机电设备的运行日志、运行分析记录)等设备常态数据,然后利用企业的PMS系统将数据导入数据库,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后续的维修管理工作奠定基础。②对设备缺陷进行统计分析,做好预报警工作。例如对于发生过多次故障的设备易损部件,需要采用相关的整改措施排除设备安全隐患。

2.3维修管理

机电工程信息化建设中的维修管理工作主要有故障报表、故障预警、故障申报和故障分布预警图绘制等。以故障分布预警图绘制为例,这项工作是基于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完成的,工作内容主要是为不同设备的故障次数设定警戒值,并比较实际故障次数与警戒值。如果实际次数超出警戒值,则以红色闪烁预警的方式在高速公路故障设备动态预警分布图中标出,使相关管理人员能够通过点击鼠标的方式查看涉及到该站点的故障设备信息,促进故障维修与排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2.4考核管理

高效率的设备管理和维护管理能够保障车辆的正常通行,使高速公路更好地发挥作用。考核管理是维护质量的保障,相关考核管理人员可通过统计、分析各种设备的完好率等参数,结合平均设备完好率进行考核与评估,同时制订相关的考核标准,以激励的方式使各项管理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2.5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主要涉及到用户管理、日志查询和系统维护等方面,其功能是帮助用户根据不同权限完成相关的管理工作。系统管理人员可考虑在高速公路机电工程信息化网络中建立起机电设备的网络安全管理平台,采用SNMP技术实时检测不同区段的机电设备性能和状态信息,并写入数据库中交由信息化管理平台进行处理和分析;同时,赋予管理人员和用户不同的权限,使管理员能够利用管理日志实现登录记录、数据添加、数据删减等功能,便于用户浏览管理记录,有效实现系统的用户管理功能。

3结束语

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范文3

关键词公路隧道;信息化技术;动态设计

中图分类号U4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2)041-0172-02

随着隧道工程理论体系的不断丰富,我国公路隧道建设的前进步伐越来越快,同时也形成了以勘察、设计与施工为工程核心内容的主流思想,在传统模式下,地质勘察工作不直接参与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其作用仅仅是为设计工作提供大量的工程环境信息,这导致了工程的勘察、设计和施工三方面工作脱节,直接损害了工程的经济效益,甚至还因为质量安全问题引发了一系列的工程事故,对工程的顺利开展造成了极多不便。为此,现代的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在公路隧道建设中应该应用信息化的设计技术,在工程施工的全过程中时刻掌握监测工作的布置、工程资料的收集和更新,并在第一时间反映到设计当中,优化工程建设。

1信息化设计研究的意义

近几年来,由于国内经济发展需求以及交通需要,高速公路隧道工程的开展如火如荼,我国在针对公路隧道设计时,在套用规范的基础上,仍然依据加大设计安全系数的方法来实现对隧道受力与变形的控制,这就导致了隧道造价普遍过高的现象。公路隧道设计作为工程实施的基础条件,对整个公路隧道系统以及周边建筑环境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并在总体的规划目标、线状工程平面定位及竖向标高定位等方面给其他的专业设计提供了正确的引导。考虑到隧道围岩结构复杂性与多变性,因此在研究时不得不在施工工艺方面谨慎考虑,从而涉及到信息化设计的全部内容,在此方面,关于优化方案、现场监测与信息反馈等较为少见,这就间接体现了公路隧道建设在信息化技术上存在的

不足。

由于公路隧道工程的隐蔽性较强,修建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因素,导致隧道出现事故的情况时有发生。在理论上分析,由于公路隧道横断面在工程中所表现的特殊性,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信息化的设计给公路隧道工程带来了一定的时代挑战意义,而信息化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无疑决定着信息设计的优劣与否,它一方面对公路隧道的施工产生影响,另一方面也决定着隧道的设计方案。所以说,根据功力隧道工程的现场量测数据与资料,建立一套系统、方便实用的隧道围岩参数位移反演方法和围岩结构支护数值模拟分析方法,势必有利于公路隧道建设的技术经济效益,对公路隧道工程的设计将会有非常好的借鉴与指导意义。

2信息化设计的基本原理

高速公路隧道工程是国家建设的重点项目,直接关系到国民生计,社会责任不可谓不大,其建设规模大、投资多、周期长,参与建设单位间的关系复杂,给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工作带来了很多难题。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反馈是信息化设计的核心内容。在高速公路隧道建设过程中,工作人员结合最初的地质勘探资料,通过现场监测获取围岩力学、支护工作以及施工技术等相关信息,再利用数值模拟、理论计算等信息技术最终明确设计方案,并多方位地对获得的信息实施整理和分析,以此判断围岩和支护设施的工作状态以及稳定性能,再反馈到设计与施工内容中去,优化和改进隧道建设任务,并保证隧道在今后的运营使用中投入监控设备进行安全判定,以满足隧道安全运营的目标。

同其他的地面工程相比较,公路隧道工程的差异在于,它允许地质勘察、设计、施工等工作在工程设计与施工阶段交叉进行。在对施工场地地质调查工作结束后,它按照数值模拟分析或施工经验开展预设计工作,并初步确定支护系数;紧接着,再根据监测所得信息,对设计和预设施工计划实施调整和修正。与传统模式下的“新奥法”想必,信息化设计与施工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大量地使用了现代信息技术,比如电脑软件模拟、数据更新等信息化手段;而“新奥法”在反馈数据时,多数使用的是传统的量测工具。由此可见,在公路隧道建设中,信息化的设计无疑是新时代的一大趋势,也是未来工程所要采用的主要手段之一。

3信息化设计在施工中的应用

3.1数值模拟技术

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在全球范围内的使用越来越广,这也推动了工程数值模拟理论方法的迅猛发展,这一阶段,数值模拟技术也不断成熟,其优点是可以对施工环境下的复杂地质条件(介质的非均质特性、不连续性和各向异性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其应用步骤大抵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工程地质调研阶段、概念模型抽取阶段、力学模型建立阶段、数值计算以及结果检验阶段。数值模拟技术可以将工程结构同岩土整合起来并建立理论模型,通过“仿真试验”获取最佳设计方案。

当前工程领域研究岩土时基本上采用的方法是有限元法(Finite Element Method),这种方法对工程的适应能力强,不但可以处理理想模型,还能对非线性体、非均匀体以及复杂的边界问题进行建模求解,可以说是一种效率非常高的方法,在经历了将近六十年的发展,有限单元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在岩土工程的每个领域都获得了大量的使用。但不得不说的是,在针对工程岩体力学问题上,一般的数值模拟技术往往会比其他方法复杂很多,在这种情况下,研究一种新的简单可行的数值方法就成为了学术领域迫切要研究的重点课题。

在公路隧道施工阶段,对于岩土地质变形而导致土层规律发生变化时,及时修改施工方案无疑是重要手段之一,在这种土质变化的不确定性因素下,数值模拟技术远远不能仅靠简单的运算就能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它更多地是要进行野外地质调查,到室内试验研究、计算模拟、地质力学模型抽取以及野外验证的全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其准确性与可靠性都决定了工程对地质认识的正确性。

3.2监测技术

作为信息化设计的关键性内容,信息的获得无疑至关重要,而获得信息的主要手段就是监测技术。一般而言,通过地质勘察所得到的资料我们可以初步确定设计和施工方案,进而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工程地质、施工方法等内容,开展反馈分析等工作,修正初步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法,以保证工程按照最优的设计与施工方案进行。因此,监控工作的重要性也就显而易见了。

针对我国隧道建设中的一些不安全因素,如围岩变形致使衬砌开裂、隧道塌方、隧道渗水等不利于工程实施的一系列现象,对我国经济建设造成了重大损失。监测技术在工程施工上的应用能够很好的解决此类问题,它不但可以很好地掌握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工作状态,利用测量数据对设计进行整改,并指导施工作业;还可以预见事故风险,采取一系列的事前措施,给隧道的安全施工提供信息,将工程的事故突发率降至最低;在分析处理量测数据后,通过反馈上来的信息,可以很好地保障施工环境的安全与稳定;另外,通过积累相关的工程资料,也可以作为以后相似工程的实施的重点依据。

现场监测作为信息化设计的重要环节,直接左右着信息的来源渠道,可以毫不过分地说,监控量测技术和仪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信息化设计与施工的实施。它是监督设计施工的法眼,是监视围岩状态的有力手段,更是公路隧道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总而言之,现场监测内容涵盖了地质与支护的现状观察、位移监测、应力与应变监测、围岩扰动及弹性波测试、支护质量检查等等,至于具体的量测手段、工具和时间,要根据工程现场具体要求而设定。

3.3地质超前预报技术

地质超前预报在公路隧道建设中可以有很多种体现手法,比如说硐探、物探、钻探和地质综合判定等。地质超前预报技术是为了检查清楚已开挖的水文地质特征与前方地质构造特征,并适当地提出一些施工意见,用以保障隧道的施工环境安全,尽可能地减少因支护不当或地质问题而引发的塌方,更好地为公路隧道建设提供服务。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物探技术越来越成熟,尤其是物探仪器设备的小型化、便携化使得物探设备在隧道开挖有限的空间范围内进行工作更加快捷迅速,使得配合开挖施工进行实时超前预报成为可能。

4结束语

由上述可知,隧道工程本身具有一定特殊性和复杂性,因此,采取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无疑是必要的,这种施工思路既可做到安全施工,也可带来可观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需要声明的是,信息化设计与施工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理论和实践都需要更深一步的研究,通过数值模拟等技术进行实施,这是该信息化设计在未来时间里的重要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王建宇.隧道工程监测和信息化设计原理[M].中国铁道出版社,1990.

[2]张志刚,饵磊.隧道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方法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3,2:

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范文4

一、对高速工程文件资料管理现状分析

当前高速工程文件资料管理,存在着以下状况:第一,在高速公路工程建设资料管理过程中,所采用的管理方式是人工。使用人工管理,其人力和物力的消耗特别庞大。使用人工进行管理,在文件资料的收集以及分类和整理等各环节中,效率相当低。第二,在高速公路的工程文件资料管理中,其资料的载体还是以纸质的文件为主,资料信息化管理还很欠缺。比如有许多声像资料,还以照片为主。毕竟,在高速公路的建设过程中,所应用到的资料室??大,仅仅依靠纸质和照片等落后的手段进行管理,必然会影响到高速公路的建设效率和进度。第三,在高速公路的建设过程中,由于施工的环境比较恶劣,且施工的周期特别长,而施工环节存在的难度特别大。故而,关于高速公路的信息资料也就特别容易出现丢失的状况。第四,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采用档案信息化管理,无法对资料分散性进行有效避免,这跟高速公路工程特点有着紧密的关系。另外,在工程资料的整理和应用上,统一性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二、高速公路工程建设档案的特点剖析

因为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在技术要求上比较高,其施工的系统性尤其突出,综合性特别强,加之工程造价高、工程量大,且所涉及到的学科和领域相当广泛。

(一)资料形成的跨越时间特点。我们从高速公路的施工到竣工时间来算,每一项工程所耗费的时间都比较长,一般都需要六到七年的时间。仅仅是主体工程的施工也需要四到五年。从这些数据可以发现,高速公路工程的施工周期都比较长。在这么长的时间段里,跟工程相关的资料以及信息必须始终紧跟工程的进程。故而,高速公路资料的最初形成到具体的应用,其时间跨度特别大。时间愈长,那么就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出现。

(二)资料涉及范围特点分析。在高速公路的施工建设的各个环节里,都会随着施工进程的推移而形成一些全新的资料,在这些资料中,包括隧道内容、桥梁内容、路面内容、路基内容等。对于这些内容的积极施工,需要的资料包括水利资料、农业资料、土地资料等一些重要的相关资料。所以,对于高速公路中各项目的审批、项目的执行,包括贷款方面的文件资料,都属于管理信息的内容。从这一角度来看,高速公路建设资料涉及范围比较广泛,内容比较繁杂。

(三)资料整理工作量的特点分析。在高速公路的建设中,关于公路建设的施工资料数量特别多、内容繁杂。故而,对于这些资料需要一个系统数据库给予管理。在高速公路的实际建设过程中,对于高速公路施工中的各个环节都应该积极做好文字的记录,并将这些资料内容进行分类和收集,充分地按照档案特点实施有条理的治理。

三、工程建设文件资料管理信息化的设想和应用

在高速公路档案的管理中,其传统的档案管理的效率不高,耗时长,弊端多。鉴于此种状况,积极地采用先进的计算机通信技术和现代化网络技术,对文件信息实施管理,采用全新的管理方式,对项目管理工作中各种问题给予有效解决,真正加速工程建设资料管理的信息化进度。具体而言,有以下方面的体现。

一是对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实施研究和开发中,有必要充分以公路建设的自身特点为基础和依据,然后把专业化的管理充分地运用到实际管理的工作之中去,继而建立起一种集成化的管理系统。利用信息化档案管理可以对承包商、项目法人以及设计单位之间的众多业务实施疏通,还能够通过信息化实现高效的共享目的。当然这同样是档案信息化的重点。

二是工程建设文件资料管理信息化的实施,其要点必须充分地符合交通部门的相关要点。与此同时,还要跟国家建设工程中一些内容能够充分地协调,且依据标准化的工程建设充分地实现建设资料的科学性以及规范性。从这一点而言,将来的高速公路建设施工过程中,其档案管理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必将朝着管理信息化这一重要的方向发展。

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范文5

关键词:高速公路;收费系统;信息化技术;效益

经过“十五”期间的快速发展,中国综合交通体系在设施总量规模、运输能力供给和服务质量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交通运输已开始进入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能力扩张与质量提高并进,全面建设现代综合交通体系的新发展阶段。但从适应经济发展要求、促进社会进步和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来衡量,[文秘站:]仍有相当差距。在党的《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出“交通运输,要合理布局,做好各种运输方式相互衔接,发挥组合效率和整体优势,形成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要建设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要以科技应用自主创新为动力,加快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提升运输质量和服务水平。基于上述目标和要求,本文以高度信息化的收费系统为突破口,对实现一个集不停车收费、监控、通信、物流、救援为一体的高速公路智能化管理系统进行了初步探讨。

1.收费系统在智能化管理系统中的作用

经过17年的发展,我国高速公路已突破3万多千米,居世界第2位。信息采集方式可分为人工采集和自动采集。我国的高速公路收费系统是一个封闭式的收费系统,目前正向跨省市区域联网和电子收费的方向迈进。在国外,如美国90%以上的高速公路不收费,而且多为开放式的收费系统,潜在的交通信息远不够丰富。我国的高速公路收费系统具有专用的通信网络,能够实时地将每一辆车的车辆及载运信息、出人及路径信息、收费信息传递到结算中心,据此可以得到实时、准确的流量、行程时间、行程车速、OD、拥挤度、事件以及运营特征等常规方法不易获取的重要信息。从这个意义上讲,与其说是收费系统,不如说是先进的交通信息采集系统。因此,完善的收费系统是我国的一大特色,收费系统中具有宝贵的信息资源。可惜目前我们对收费系统的功能开发得不够[1]。

2.基于GPS的不停车收费系统的构建设想

高速公路目前的收费方式一般有人工收费、半自动收费和自动收费三种。人工或半自动收费方式不仅影响了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现金交易中还存在着一些其它弊病,以及导致环境污染、等一系列可持续发展问题。据资料统计,仅广州地区1996年因为停车等待交费而损失的车时就达数百万小时,由此导致的汽油浪费达亿元之多[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自动收费方式到了人们的重视。人们把不停车收费(NoStopElectronicTollCollectionSystem,简称NSETCS或ETC)系统作为智能交通系统(ITS)的重要研究内容。采用不停车收费系统,对使用高速公路这种“商品”的“用户”来讲,减少等候时间,节约了燃料,减少废气排放量,具有“友好环境”的特征[3]。

90年代起,我国交通部展开了一系列的电子收费项目组织和研究工作。目前多个示范点的工程己经开始了试运行。这些工程基本都是采用了国外的车辆识别技术和DSRC短程通讯手段,所以也称为ETCbasedonDSRC,即基于DSRC的不停车收费系统。这种技术方式经过国外的多个系统测试,并且已经形成相应的国际标准。但基于DSRC技术的收费站点建造昂贵,同时这种收费方式在我国随着区域性收费转向联网收费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我国至今还没有相应的技术标准。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交通系统(ITS)中运用无线通信技术进行车辆的调度、监控、防盗等各种服务。现在第三代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已付诸于商用,其高速率的数据通信能力在智能交通系统的有着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目前世界各国都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同时,全球定位技术(GPS)在交通系统中的使用也越来越普及,特别是在日本、美国和欧洲;我们国家也己经出现了比较成熟的商品,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各地的车载定位产品和导航装置也在逐渐增加。在这种情况,采用第三代无线移动通信系统和全球定位技术相结合的电子收费方式也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GPS是一种全天候的空基导航系统,用于精密定位、测速和提供精密时间,它可以看作一种卫星从空间已知位置发射信号,用户接收信号测定到达卫星距离的测距系统。GPS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广播信号的卫星组成的空间部分;控制整个系统运行的控制部分;各种类型的GPS接收机组成的用户部分。基于cPS-cu的不停车收费系统中,其基本设备包括车载设备(OBE,On-BoardEquipment)和中央设备(CE,CentralEquipment)两类。车载设备和中央设备的交互功能实现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进行实时的信息交换而得到的。

这种基于GPS-CN的不停车收费系统在理论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国际上也还处于实验阶段,没有什么成熟的标准可以遵循,国内对这一技术基本上持观望态度。我们在“十一五”期间对这种技术要“有所作为”,不能再向其它技术一样等国外开发好了在引进,始终在技术和标准上受别国的牵制。

3.基于GPS的不停车收费系统的增值效益

此种收费方式还可以提供其他由通信技术带来的一系列的增值服务功能。全球定位技术在车辆调度、监控和管理的优势也可以得到充分的应用。

1)可以对各种类型的道路进行任何形式的收费。DSRC技术只能在道路的入口和出口

处收费,在区域收费中,基于全球定位系统的不停车收费系统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可以按距离收费也可以按区域收费。也可以依据时间、空间或道路进行收费。这一优势在长距离的跨省市的联网收费中可以得到更好的体现。2)利用该系统可以按不同时间和不同路段收取不同的路费,以缓解交通拥挤状况。由卫星跟踪车辆的位置、在公路上行驶的时间以及所使用的道路种类等,这些资料将被传送到地面的中心站计算路费。这样可把路费和交通拥挤与否挂钩,而不是向车主征收统一路费,可以大大缓解国内大部分城市的交通拥挤的状况,同时降低尾气排放量,减少空气污染[4]。

3)与GPS结合还可以实现普通的车辆导航功能,配合系统自带的无线蜂窝移动网络,更可具有调度管理和监控的功能,能够完成智能交通系统中其他的一些服务功能。如:车辆跟踪、信息查询、交通指挥、紧急援助等。

4.信息化技术在高速公路管理系统的应用展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高速公路是以高科技为先导谋求发展的,在建设、运营、管理等各个环节中,无不体现出高科技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运营管理以人性化为根本,使整个系统始终在实践着管理现代化、运营自动化。以各省乃至全国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及不停车收费为代表的智能化交通建设势在必行。

高速公路科技仍面临着制约发展的以下几个问题,仍然要依托信息化技术来解决。(1)技术协调。联网收费涉及到的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及视频监控、银行结算等,在不同地域,对技术程度、水平、要求也不同,如何有机地集成应用到高速公路上,保证三大系统的统一性、整体性和有效性。(2)资源整合。高速公路电子通讯、骨干网建成之后,在收费监控、监控调配、紧急救助、应用通讯等方面,如何把所有资源进行整合,以提高高速公路通行能力为前提,以安全畅通为保障,实现人、车、路全天候无障碍沟通与对话。(3)技术拓展。在高速公路建设、管理、经营、服务等多方面如何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高速公路企业为主体的高速公路现代电子商务平台,拓展到交通征稽、公路运输、运输管理、交通管理等方面的管理领域,实现面向社会公众的交通全方位服务。

5.结语

总之,我国高速公路在十几年间的发展令人叹为观止,已成为世界上高速公路里程增长最快的国家。高速公路在交通乃至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可小窥,其管理和服务与经营虽正在逐步迈入良性发展轨道,但应该全方位地进行管理“提速”,切勿让低效率、低水平的制约因素和问题成为发展的羁绊。

参考文献:

[1].梁宇浩高速公路拥挤收费系统定性分析与实现[J]。大众科技,20__,84(10)116

[2]宋燕铭.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的发展前景和解决方案[J].湖南交通科技,20__,26(4):60-61

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范文6

关键词:高速公路,信息化管理;重要性;实践现状;存在问题;改进建议

前言: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社会发展需求的提高,高速公路的建设速度在不断增速,高速公路管理的工作范围在不断扩大,管理的程度也在不断细化。因此,提高对高速公路管理工作的质量,使其与高速公路和社会需求的提高保持同步,是摆在高速公路管理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且必要的任务。要想提高管理水平就要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所以此时将数字信息化技术应用在高速公路管理中就非常适宜。

1.高速公路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提高高速公路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实现高速公路管理模式现代化、电子化、信息化,从而提高高速公路管理和服务的质量,电子信息技术在高速公路管理中的应用是其必然的选择。高速公路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和可持续发展,是促进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群众出行便利的基础和重要保障。作为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应该紧紧把握住管理转型的关键机遇。提高服务质量,提升管理水平,树立良好形象,通过现代化管理技术的引进,推动高速公路管理事业和我国交通管理事业更上一层楼。通过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高速公路信息化管理系统,在提高高速公路使用效率的同时,为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保驾护航。

1.1信息化管理有利于调整高速公路的各项管理

科学有效的管理对于任何组织机构的发展都是关键,对于高速公路单位来说也是一样。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技术在高速公路管理中的应用,对于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系统的管理体系是必不可少的。而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对于高速公路各项管理中的信息处理能力、信息使用效率等都会有所提高。因此,对于提高高速公路管理的整体水平和高速公路的服务质量是大有裨益的。

1.2信息化管理有利于改善高速公路的布局和结构

对于加强基础建设以及提高基建资源的使用效率等工作,已经在我国十一五计划纲要中做出了明确指示。加强基础化设施的规划,并且逐步的将电子信息技术普及到基础建设管理中来。对于高速公路的建设与运营,必须以电子信息化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建立完善的电子信息共享平台,提高高速公路管理中各项工作者中的信息处理效率和信息使用率,在节省人工成本和管理成本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1.3信息化管理有利于提高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

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主要是基于收费体系、监测体系、通信体系建立的,对于全部高速公路建立统一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全面、系统的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建设,是高速公路信息化的主要目标。对于提高高速公路运营的现代化、信息化的程度,同时实现高速公路系统所有信息资源的共享提供技术保障,而且促进提高我国高速公路系统整体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2.高速公路信息化管理的实践和现状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建立已经取得了喜人的成果。并且高速公路管理团队在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方面在实践中摸索前进,不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逐步的完善我国各省以及全国的高速公路信息化管理系统。在高速公路信息化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受到了领导的高度重视,以及基层员工的积极响应,同时得到了人民群众的交口称赞,呈现出一片可喜的局面。现在,由于高速公路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应用,对于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各项工作信息化平台的建立都起到了功不可没的积极作用。

3.高速公路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信息化平台整体性和交叉性不强

现阶段,在高速公路管理系统中应用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存在各自为营、系统性和交叉性欠缺的弊端。由于是在摸索中前进,因此,对于高速公路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建立是针对其不同的业务,建立的独立的信息体系。由于各信息管理体系分别独立,导致交叉信息的共享,以及统一信息平台的建立设置了阻碍。

3.2信息化平台应用层次较低

目前已经投入使用的各信息化平台,普遍存在应用层次低、使用效率低的现象。一些平台的应用还仅限于公告的、单位形象的宣传、基础信息数据的上报和应用等。对于一个成熟的信息化平台应有的信息导入、查询,以及一些办公功能的开发和应用仍处于未被全面开发和使用的阶段。

3.3对外信息平台建设范围较窄

现在在高速公路管理系统中应用的信息平台,在适用范围上主要用于内部信息共享,对外的信息和共享的应用程度浅、范围窄。因此,因此导致目前应用的信息管理系统和信息平台的使用效率低、涉及信息内容少,整体系统和信息平台的利用率低。目前,难以满足社会和群众对于高速公路相关信息的需求。

4.改进高速公路信息化管理存在问题的几点建议

4.1制定科学规划,整合信息资源

对于高速公路管理相关信息资源给予有效的整合,并且针对高速公路现代化信息建设制定科学的规划,是目前改进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水平的前提和关键。首先要根据已经确定的高速公路信息化管理目标,科学的、完善的、全面的制定规划;其次要突破目前各业务各自为营的管理状态,建立统一的信息化共享平台。在提高信息使用效率的同时,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4.2统一规范标准,加强应用开发

提高高速公路信息化管理平台的使用效率,首先就是要制定统一的管理规范和标准。只有管理标准统一,才能保证信息质量、信息使用等方面的管理统一。另外就是要加强目前信息管理平台的应用范围和相关应用的开发。通过增加应用项目的开发和信息平台的使用范围,可以有效的提高高速公路信息化平台的统一性和实用性。

4.3加强人才建设,注重对外交流

高速公路信息化体系的建设、维护和使用都需要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因此只有加强高速公路系统掌握信息化技能的人才的建设,才能保障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的稳中求进。另外,注重为目前高速公路管理团队提供对外交流的机会,培养高速公路管理系统团队的信息化技术的掌握水平,不但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对于提高团队整体的综合素质也十分有益。

4.4延伸服务平台,打造高速品牌

提高高速公路管理水平和质量的终极目标,就是树立高速公路管理部门良好的社会形象和优质的高速品牌形象。因此,在开展高速公路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同时,提高对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形象和高速服务品牌的建设是高速公路管理的发展方向。首先,在公共场所设立可以提供高速公路综合信息查询功能的查询机器,方便群众利用设备查询所需信息;其次,充分利用利用公共通信资源,提供信息查询或咨询服务等;最后,是充分利用各类媒介资源,宣传、确立形象、提供网络服务等各种延伸服务的提供。

结束语: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在不同行业的应用和延伸,信息化产业的进程也在不同程度的推进。高速公路管理作为一项既关系着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也关系着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进程的工作。加强高速公路现代化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实践,对于提高高速公路管理水平和质量,以及提高我国交通行业的信息化体系的建设水平,甚至是对于提高人民群众和社会对于我国高速公路和交通行业的满意度,都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通过建立健全完善的高速公路信息平台及管理系统,在提高高速公路服务质量的同时,降低服务成本、提升服务质量。(作者单位:辽宁省高速公路管理局营口管理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