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医学技术重点范例6篇

放射医学技术重点

放射医学技术重点范文1

[关键词] 放射科;专业技术水平;影响因素;措施

近年来随着医疗改革的逐渐进入,广大人民群众保健意识的增强,对医疗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对疾病的诊断需求也越来越来大。放射诊疗技术作为现代医学诊断中的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得到了较快的普及和提高。CT、DSA、MRI等先进的影像设备的使用,使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在防病治病和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避免医疗差错、事故、医疗纠纷的发生,如何提高放射科专业技术水平成为当前各医院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要想提高放射科的专业技术水平,就必须面对当前制约放射科发展的种种因素:

1、基础设施老化,设备更新换代慢

虽然放射科现已成为各医院的重点科室,但科室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个过程,很多医院是在原有的条件下进行部分改建,科室的基础设施老化,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新一代的先进设备对工作环境的要求。医院的发展是一个综合的过程,不可能仅仅只对放射投入,所以因资金的原因,放射科的设备存在老旧的现象,得不到更新或者换代很慢,先进的诊疗设备进入不到一些中、小型的医院,特别是一些乡镇卫生院目前还在使用一些简单的透视和摄片设备,CR、DR都很少见,更不要说CT、MRI等这些先进的设备了。

2、放射科医务人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不高

自身素质:部分放射科的医务人员服务态度生硬、冷漠,工作马虎,对病人的痛苦视而不见,不能耐心细致的为病人服务,这就使我们的放射工作的得不到患者的理解支持。

业务素质:少数放射科医务人员业务技术不精,对各种照片不能正确的分析,从而导致误诊、漏诊现象发生,这样不仅延误病情,而且极易引起医疗纠纷。近年来因国家重视和社会需求,虽有大批的放射专业技术人员进入医院工作,但这对中国这个庞大的医疗市场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在一些中小城市的放射科中很难看到高学历的人才。现在放射科也面临一个新的形势就是信息化和网络化,部分老资历的放射科人员对信息技术不了解,不能很好的应用,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制约因素。

3、管理模式落后,缺乏科学性

一个医院的发展虽取决于院领导的正确决策,但更依赖于科学的管理模式。放射科作为医院的一部分,也需要拥有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模式,才能相应的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但现在很多医院的放射科管理模式落后,缺乏科学性,甚至有些还没有明确的管理模式。在科研管理上缺乏科研带头人,新的放射诊疗技术不能引进。在人员管理上还存在吃大锅饭的现象,不能很好的调动其积极性。在设备管理上没有专业的操作及维护人员,造成了先进的设备在使用中无法发挥就有的作用,甚至有些设备还因操作及维护不利,明显缩短了使用寿命。

4、放射科人员待遇不高,安全保障不到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的消费水平日益提高,但放射科的医务人员的工资待遇却无明显的改善,另外众所周知。放射线对人体危害极大,它可诱发甲状腺癌、白血病、骨肿瘤等,也可能引起人体遗传物质发生染色体畸变等等。但放射科工作人员的年休制度和每天6小时工作制度基本实现不了,并且个人的防护措施也存在不到位的现象。这些导致了很大一部分人不愿从事放射医疗工作,制约了放射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二、针对以上种种制约因素,建议采取以下相应的改善措施:

首先,加大资金投入,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放射科要根据当地医疗卫生的需求,确定当前急需的设备和未来几年收益较好的设备,积极向医院提出申请,争取购进部分先进设备,努力改变目前设备老化的现象,提高科室的服务水平。

其次,加强自身的素质修养,提高专业技术水平。1、加强思想素质教育,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大力弘扬白求恩精神,加强职业道德和行业作风建设,发扬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优良传统。文明礼貌服务,时刻为病人着想,时刻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2、加强业务学习,积极参加院内.外的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要本着走出去引进来的思路,不断的外出学习上级医院的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定期邀请专家来院讲课,提升全科人员的技术水平。

再次,改变落后的管理观念,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医院的领导要重视放射科的管理工作,放射科应根据自身的优点和不足,从科研管理、人员管理、设备管理、医疗质量管理各方面都要进行改革,制定一套科学的合理的管理体制。1、新技术的科研工作要在科室主任的领导下积极进行,确立科研带头人,制定科研主线,带动全体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确保研究要出成果。2、设备管理,先进的放射仪器要由专业的技术人员来操作,保证规范的操作流程,深入发掘设备的先进性,提高疾病的诊断水平。另个要做好设备的保养维护工作降低设备的故障率,处长其使用寿命。3、医疗质量管理,建立医疗质量管理细则,每一张照片都要由上级医师审核,片子质量一定要过关;规范书写报告,减少漏诊率,制定报告审核制度,全部报告必须经科主任审核后才发放,确保放射报告的准确性。与临床医师建立密切的合作、沟通关系,必要时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对放射报告进行进一步的确认。

最后,作为医院应该重视放射科的发展,积极的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基础设施上适当投入,改善工作环境,提高放射科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切实做好个人的防护措施。全面落实特别行业休假制度和每天6小时工作制等等各项工作制度。让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无后顾之忧,全身心的投入工作,提高放射科的专业技术水平。

放射医学技术重点范文2

乳腺是女性哺育与性的符号,她象征着女性的阴柔,更是母爱的标志;她是女性美与爱、性感、自信的象征,是女性的“第二张脸”,更是生命的一部分;她决定着人们的婚姻、家庭幸福,决定着夫妻感情,决定着事业成功。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乳腺”已经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乳腺癌是全球影响女性健康最常见的疾病,它使乳腺癌患者的身心健康、家庭、社会经济状况受到严重的危害,严重地影响了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步。随着医学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转变的医学模式反映了人类的三重属性,本质是人类文明的进步。从哲学的高度看待人体与人类,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医学观,这对人们正确认识转变的医学模式意义更为重大。人是自然和社会的统一体,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对人生命价值的评价,不能只强调人的生命神圣,更为重要的是生命质量的价值,而生命质量是以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为基础,是人们对自己的身体状态、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个人综合状况的一种感觉体验。人生命的存在与生活质量是辩证统一的,既要讲生命的存在,还要讲生命质量并将两者统一起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乳腺癌的治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乳腺癌治疗的医学模式更加引起社会的关注。从心理学和社会学角度分析,乳腺癌根治术不仅使女性失去了乳腺,还失去了象征着女性阴柔和母爱的标志,失去了女性美与爱、性感、自信的象征,更是失去了生命的一部分,必然对女性的心理、家庭和社会生活形成负面影响。张超杰等曾比较分析保乳治疗和根治术治疗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显示:保乳治疗对Ⅰ~Ⅱ期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无差异,而保乳治疗乳腺美观满意度大多优良,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2放射治疗是乳腺癌保乳治疗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乳腺癌保乳治疗源于基础理论的研究。目前手术和放射治疗是治疗肿瘤原发病灶及其周围亚临床病灶有效的治疗技术。手术和放射治疗比较各有优势。手术是治疗原发病灶最有效的治疗手段;通过扩大局部手术范围切除原发病灶周围的亚临床病灶,结果是创伤大,并发症多,手术死亡率高,并且使人体的形体美容和功能受到严重的破坏,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放射治疗是消灭原发病灶周围亚临床病灶的有效治疗手段,是一种无创伤性治疗,治疗效果确切,治疗副作用少,痛苦小,可保留人体的形体美容和功能,对患者自身条件要求不高,易被患者接受;缺点是是对原发病灶的治疗疗效较手术差。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研究的迅速发展,人们认识到乳腺癌是一种全身疾病,早期就发生区域和血行转移,盲目扩大手术范围的局部治疗并不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由于放射治疗的优点弥补了手术的缺点,女性乳腺癌手术治疗经历了从小到大,再从大到小,最后到保乳手术的发展史,且手术治疗趋向小、快、精。大量前瞻性的临床对照研究证明: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加放射治疗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疗效相近。手术和放射治疗相结合,通过手术治疗乳腺癌原发灶和区域转移淋巴结,通过放射治疗治疗他们周围的亚临床病灶,既治疗了乳腺癌,又保留了乳腺的形体美容和功能,并减轻了患者的心理、社会压力,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乳腺癌保乳手术未做放射治疗的局部复发率是做放射治疗的3倍,乳腺癌专项病死率增加8.6%。乳腺癌保乳术后做放射治疗较未做放射治疗提高乳腺癌局部控制率,提高了乳腺癌的生存率,所以乳腺癌保乳术后必须做放射治疗。

3乳腺癌保乳治疗体现了放射治疗的文明

随着放射治疗技术的提高、放射治疗设备的改进、放射物理学与放射生物学深入的研究和乳腺癌生物学特性深入的研究,乳腺癌的放射治疗作用和策略越来越受重视。乳腺癌保乳放射治疗技术经历了常规放射治疗、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和部分乳腺放射治疗的发展史。常规放射治疗技术效果较好,但由于乳腺组织的不均一性,导致放射剂量分布不均一,影响乳腺的美容效果;部分肺组织和部分心脏(左乳癌)受到高剂量照射,导致少数患者肺和心脏并发严重的放射性损伤,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患者死亡。与常规放射治疗相比,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可以明显改善乳腺组织放射剂量分布的不均一性,并降低肺和心脏组织的放射剂量,减轻了肺和心脏组织的损伤。由于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技术达到更好的放射剂量分布,减少肺、心血管、胸壁等损伤,使长期存活的患者生活质量更好。常规放射治疗和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均为全乳腺放射治疗技术,均存在很多的缺点:①对于患侧乳腺其他部位的复发几率并没有明显的影响,可能存在过多的乳腺组织受到了照射。②对心脏、肺组织和胸壁组织产生影响,可能导致肺纤维化、心脏疾病(左乳癌)、肋骨骨折和继发恶性肿瘤等。③治疗时间长,给患者带来不便,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④导致急性放射性损伤,如乳腺皮肤脱落、肿胀、疼痛及身体疲劳等。⑤导致晚期放射性损伤,如色素沉着、皮肤纤维化、持续的乳腺水肿和疼痛。这些缺点给患者带来了痛苦,使患者形成了心理、社会压力,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了进一步提高乳腺癌保乳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人们开始探索保乳术后部分乳腺照射(PBI)。PBI的定义是对手术切除区域及其临近的乳腺组织进行照射。加速部分乳腺放射治疗(APBI)、多导管组织间放射治疗、腔内放射治疗、术中放射治疗、永久性粒子植入放射治疗等技术应用临床,并取得了满意的结果。APBI解决了放化疗的衔接问题,方便患者,减少对肺、心血管、胸壁的放射剂量。多项研究的初步结果显示,APBI对有适应证的患者而言,其疗效与全照射相同。随着PBI的不断发展,可以进一步降低正常组织的放射剂量,减轻放射性损伤,缩短治疗时间,提高美容效果和生活质量。

4小结

放射医学技术重点范文3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发展;热点

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Abstract: With progress of technology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makes consider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position in the medical field will be even more important .this paper shows the developing process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the achievement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accomplished during the recent years and discuss what will be the next hot area.

Key words: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develop;hot area

宇宙之万物,无不由分子组成。而组成分子的原子,则是由原子核和围绕原子核旋转的电子组成。人们通过对分子,原子的研究, 终于在1895年伦琴发现了X-ray,这是20世纪医学诊断学上最伟大的发现。X-RAY透视和摄影技术作为最早的医学影像技术,直到今天还是使用最普遍且有相当大的临床诊断价值的一种医学诊断方法。医学影像技术主要是应用工(程)学的概念及方法,并基于工(程)学原理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手段(包括原理、方法、装置及程序),其实医学影像技术还是医学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用物理学的概念和方法及物理原理发展起来的先进技术手段。医学影像信息包括传统X线、CT、MRI、超声、同位素、电子内窥镜和手术摄影等影像信息。它们是窥测人体内部各组织,脏器的形态,功能及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以胶片为主要方式的显示、存储、传递X-ray摄像技术已不能满足临床诊断和治疗发展的需求,医疗设备的数字化要求日益强烈,全数字化放射学、图像导引和远程放射医学将是放射医学影像发展的必然趋势。

1 传统摄影技术在摸索中进行

1.1 计算机X线摄影

X射线是发展最早的图像装置。它在医学上的应用使医生能观察到人体内部结构,这为医生进行疾病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在1895年后的几十年中,X射线摄影技术有不少的发展,包括使用影像增强管、增感屏、旋转阳极X射线管及断层摄影等。但是,由于这种常规X射线成像技术是将三维人体结构显示在二维平面上,加之其对软组织的诊断能力差,使整个成像系统的性能受到限制。从50年代开始,医学成像技术进入一个革命性的发展时期,新的成像系统相继出现。70年代早期,由于计算机断层技术的出现使飞速发展的医学成像技术达到了一个高峰。到整个80年代,除了X射线以外,超声、磁共振、单光子、正电子等的断层成像技术和系统大量出现。这些方法各有所长,互相补充,能为医生做出确切诊断,提供愈来愈详细和精确的信息。在医院全部图像中X射线图像占80%,是目前医院图像的主要来源。在本世纪50年代以前,X射线机的结构简单,图像分辨率也较低。在50年代以后, 分辨率与清晰度得到了改善,而病人受照射剂量却减小了。时至今日,各种专用X射线机不断出现,X光电视设备正在逐步代替常规的X射线透视设备,它既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病人的X线剂量;又为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创造了条件。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数字成像技术越来越广泛地代替传统的屏片摄影现阶段,用于数字摄影的探测系统有以下几种: (1)存储荧光体增感屏[计算机X射线摄影系统(computer Radiography.CR)]。(2)硒鼓探测器。(3)以电荷耦合技术(charge Coupled Derices.CCD)为基础的探测器 。(4)平板探测器(Flat panel Detector)a:直接转换(非晶体硒)b:非直接转换(闪烁晶体)。这些系统实现了自动化、遥控化和明室化,减少了操作者的辐射损伤。

1.2 X-CT

CT的问世被公认为伦琴发现X射线以来的重大突破,因为他标志了医学影像设备与计算机相结合的里程碑。这种技术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所谓“先到断层成像”(FAT),另一种模式是“光子迁移成像”(PMI)。

1.3 磁共振成像

核磁共振成像,现称为磁共振成像。它无放射线损害,无骨性伪影,能多方面、多参数成像,有高度的软组织分辨能力,不需使用对比剂即可显示血管结构等独特的优点。

1.4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它是利用计算机系统将造影部位注射造影剂的透视影像转换成数字形式贮存于记忆盘中,称作蒙片。然后将注入造影剂后的造影区的透视影像也转换成数字,并减去蒙片的数字,将剩余数字再转换成图像,即成为除去了注射造影剂前透视图像上所见的骨骼和软组织影像,剩下的只是清晰的纯血管造影像。

2 数字化摄影技术日臻完善

1981年6月在布鲁塞尔召开的第15届国际放射学会学术会议上,首次提出了数学化X线成像技术的物理概念及临床应用结果。使医学影像技术步入了数字化的新纪元。事实上,医学影像技术的数字化趋势在近10多年已渐趋明晰。时至1998年,体现国际医学影像技术最高水平的“北美放射学年会”,不论从学术报告及展览中均体现出医学影像设备的数字化是大势所趋。

数字X射线摄影的成像技术包括成像板技术、平行板检测技术和采用电荷耦合器或CMOS器件以及线扫描等技术。成像板技术是代替传统的胶片增感屏来照相,然后记录于胶片的一种方法。平行板检测技术又可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结构类型。直接FPT结构主要是由非品硒和薄膜半导体阵列构成的平板检测器。间接FPT结构主要是由闪烁体或荧光体层加具有光电二极管作用的非品硅层在加TFT阵列构成的平板检测器。电荷耦合器或CMOS器件以及线扫描等技术结构上包括可见光转换屏,光学系统和CCD或CMOS。

3 成像的快捷阅读

由于成像方法的改进,除了在成像质量方面有明显提高外,图像数量也急剧增加。例如随着多层CT的问世,每次CT检查的图像可多达千幅以上,因此,无法想象用传统方法能读取这些图像中蕴含的动态信息。这时在显示器上进行的“软阅读”正在逐渐显示出其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软拷贝阅读是指在工作站图像显示屏上观察影像,就X线摄影而言这种阅读方式能充分利用数字影像大得多的动态范围,获取丰富的诊断信息。 4 PACS的广阔发展空间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现有医学影像设备延续了几十年的数据采集和成像方式,已经远远无法满足现代医学的发展和临床医生的需求。PACS系统应运而生。PACS系统是图像的存储、传输和通讯系统,主要应用于医学影像图像和病人信息的实时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并且可以与医院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放射信息管理系统等系统相连,实现整个医院的无胶片化、无纸化和资源共享,还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实现远程会诊,或国际间的信息交流。PACS系统的产生标志着网络影像学和无胶片时代的到来。完整的PACS系统应包含影像采集系统,数据的存储、管理,数据传输系统,影像的分析和处理系统。数据采集系统是整个PACS系统的核心,是决定系统质量的关键部分,可将各种不同成像系统生成的图象采入计算机网络。由于医学图像的数据量非常大,数据存储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光盘塔、磁带库、磁盘陈列等都是目前较好的存储方法。数据传输主要用于院内的急救、会诊,还有可以通过互联网、微波等技术,以数据的远距离传输,实现远程诊断。影像的分析和处理系统是临床医生、放射科医生直接使用的工具,它的功能和质量对于医生利用临床影像资源的效率起了决定作用。综上所述,PACS技术可分为三个阶段,(1)用户查找数据库;(2)数据查找设备;(3)图像信息与文本信息主动寻找用户。

5 新型技术----分子影像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今天已具有显微分辨能力,其可视范围已扩展至细胞、分子水平,从而改变了传统医学影像学只能显示解剖学及病理学改变的形态显像能力。由于与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学科相互交叉融合,奠定了分子影像学的物质基础。Weissleder氏于1999年提出了分子影像学的概念:活体状态下在细胞及分子水平应用影像学对生物过程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

分子成像的出现,为新的医学影像时代到来带来曙光。基因表达、治疗则为彻底治愈某些疾病提供可能,因此目前全世界都在致力于研究、开创分子影像与基因治疗,这就是21世纪的影像学。 新的医学影像的观察要超出目前的解剖学、病理学概念,要深入到组织的分子、原子中去。其关键是借助神奇的探针--即分子探针。到目前为止,分子影像学的成像技术主要包括MRI、核医学及光学成像技术。一些有识之士认为;由于诊治兼备的介入放射学已深入至分子生物学的层面,因此,分子影像学应包括分子水平的介入放射学研究。

6 学科的交叉结合

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是当今科学发展的趋势。影像技术学最邻近的学科应为影像诊断学。前者致力于解决信息的获取、存储、传输、管理及研发新的技术方法;后者则将信息与知识、经验结合,着重于信息的内容,根据影像做出正常解剖结构的辨认及病变的诊断。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依托。所以,影像技术学的发展离不开影像诊断学更密切地沟通与结合将为提高、拓展原有成像方式及开辟新的成像方式做出有益的贡献。医用影像诊断装置用于详细地观察人体内部各器官的结构,找出病灶的位置毫克大小,有的还可以进行器官功能的判断 。还有医用影像诊断装备情况,已成了衡量医院现代化水平的标志。

7 浅谈医学影像技术的下一个热点

医疗保健事业在经济上的窘迫使得90年代以来,成为一个没有大规模推广一种新的影像技术的、相对沉寂的时期,延续了一些现有影像技术的发展,使得他们中至今还没有一种影像技术能对影像学产生巨大的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最近逐渐发展起来的一批有希望的影像技术。如:磁共振谱(MRS),正电子发射成像(PET)单光子发射成像(SPECT),阻抗成像(EIT)和光学成像(OCT或NRI)。他们有可能很快成为大规模应用的影像技术,将为脑、肺、乳房及其他部位的成像提供新的信息。

7.1 磁源成像

人体体内细胞膜内外的离子运动可形成生物电流。这种生物电流可产生磁现象,检测心脏或脑的生物电流产生的磁场可以得到心磁图或脑磁图。这类磁现象可反映出电子活动发生的深度,携带有人体组织和器官的大量信息。

7.2 PET和SPECT

单光子发射成像(SPECT)和正电子成像(PET)是核医学的两种CT技术。由于它们都是接受病人体内发射的射线成像,故统称为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ECT)。ECT依据核医学的放射性示踪原理进行体内诊断,要在人体中使用放射性核素。ECT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空间分辨率低。最近的技术发展可能促进推广ECT的应用。

7.3 阻抗成像(EIT)

EIT是通过对人体加电压,测量在电极间流动的电流,得到组织电导率变化的图像。 目的在于形成对体内某点阻抗的估计。这种技术的优点是,所采用的电流对人体是无害的,因而对成像对象无任何限制。这种技术的时间分辨率很好,因而可连续监测实际的应用,已实现以视频帧速的医用EIT的实验样机。

7.4 光学成像(OTC或NIR)

近期的一些实质性的进展表明,光学成像有可能在最近几年内发展成为一种能真正用于临床的影像设备。它的优点是:光波长的辐射是非离子化的,因而对人体是无伤害的,可重复曝光;它们可区分那些在光波长下具有不同吸收与散射,但不能由其它技术识别的软组织;天然色团所特有的吸收使得能够获得功能信息。它正在开辟它的临床领域。

7.5 MRS

MRS是一种无创研究人体组织生理化的极有用的工具。它所得到的生化信息可与人体组织代谢相关联,并表明它正常组织的方式有差别。目前MRS还没有常规用于临床,但已有大量技术正在进行正式适用。

上述的几个先进的技术,究竟哪一个能成为医学影像技术的热点,我们认为应要有最大效益、安全和经济是最为重要的。在逝去的20世纪,医学影像技术经历了从孕育、成长到发展的过程,回顾过去可以断言它在防治人类疾病及延长平均寿命方面是功不可没的。在一切“以人类为本”的21世纪中,人们将继续用医学影像技术来为人们的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 严汉民. 核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与临床应用[J]. 医疗设备信息,2003,18(8):1—2、12

[2] 杨秀琼. 医用图像诊断装置进展[J]. 世界医疗器械,1995,1(1):45—48、58

放射医学技术重点范文4

此次大会参会代表超过3000人,是迄今为止参会人数最多的一次。参会代表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港澳特区和台湾地区,同时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和印度等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出会并发言。

阵容豪华

作为国内医学影像领域最具权威、规模最大的学术会议,本次大会的参会嘉宾阵容堪称豪华。四川省卫生厅厅长沈骥,中华医学会党委书记饶克勤,中华医学会副会长戴建平,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以下简称“放射学分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副校长冯晓源,中国医科大学副校长兼盛京医院院长郭启勇,放射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徐克等出会。

出会的港澳台及海外专家还包括中华台北放射线分会理事长周宜宏、香港放射科医学院创院及前院长梁冯令仪、美国放射学会前任主席Joseph K.T. Lee、印度放射与影像学会候任主席Rajesh Kapur、《Radiology》主编Herbert Y. Kressel等。

本届放射学分会新任主任委员冯晓源在开幕词中首先对参会嘉宾表示欢迎,他说:“回顾影像学的发展历程,从普通的X线平片,到最新的后64排CT,从低场磁共振到超高场磁共振,影像设备不断改进和完善,检查技术和方法也不断创新,放射诊断也从单一依靠形态变化进行诊断,发展成为集形态、功能、代谢、改变为一体的综合诊断系统,我们每上一个台阶,都不仅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观念的更新。”

四川省卫生厅厅长沈骥在发言中表示,希望中国的医院和专家多多支持国产医疗设备的研发、生产和推广普及,希望中国的医疗设备制造业像电器、汽车行业一样,早日打一个翻身仗。

放射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盛京医院院长郭启勇代表学会,为美国南加州大学医学院前神经放射科主任、美国神经放射学会主席徐志诚教授颁发“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荣誉会员”证书,以表彰他多年来对中美学术交流和中国放射学人才培养方面所做的杰出贡献。

影像医学应参与整个医疗过程

大会主席冯晓源做了第一个主题发言,题目为《影像医学的发展和思考》。在演讲中,冯晓源首先回顾了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历程。

冯晓源说:“我预测十年以后的影像医学的发展会以预测和预防为先导,以早期诊断为重点,为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和康复医学提供一切与健康有关的,以影像为基础的生物学信息。它必须参与各种治疗计划的制订,是各种治疗计划制订的不可或缺的基础。是预防治疗和康复效果监测的重要手段。”

他同时还强调,目前影像医学只是参与治疗中的诊断这很小的一部分,事实上它应该参与整个治疗过程。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科才会壮大,才会真正成为整个临床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基石。”冯晓源说。

他最后总结:影像医学应更加贴近临床的需要,将影像医学的发展融入整个医疗过程;通过智能技术、图像融合、移动通讯技术、绿色环保技术等技术创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变组织架构,将安全放在重要的地位,建立以人为中心的诊疗组织;重视人才的全面发展,改革本学科医生的培训方式。

大会活动丰富多样

2012中国医学影像融合战略研究高峰论坛、医疗器械产业创新与科技金融论坛等五个论坛与大会同期举行。除了学术活动以外,本次大会还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比赛。

为对北美放射学会中稿论文作者进行鼓励,大会开设了“青年放射医师北美放射学会中稿论文英文演讲比赛”,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第六人民医院放射科的张佳胤博士获得特等奖。

放射医学技术重点范文5

参观地点:重庆市中山医院

带队老师:王平2月18日,星期三,天气晴好。

下午1点15分,我们生物医学工程级全体同学,共30名,在学校大门集合完毕。1点30分,我们在王平老师的带领下乘车前往本次实习的地点,重庆市中山医院。在路途中,王平老师为我们讲解了本次实习的目的及重点,并且提出了一些参观实习中需要注意的纪律和要求。我们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所学习的重点在于各种医疗仪器,医疗器械和设备,本次实习就是为了让我们能够对于我们所学过的各种仪器设备有一个感性的直观的认识,从而把书本上的理论和现实中的技术联系与结合起来。中山医院位于重庆市渝中区的中山路上,这家医院占地面积并不很大,但是它拥有的设备和仪器却在重庆乃至整个西南地区处于领先地位,尤其是心脑血管和放射治疗中心,具有其他医院所不具备的先进技术设备和治疗方法手段。因此,我们此次参观实习的对象选择了中山医院。由于医院是一个特殊人群聚集的地方,病人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因此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保持秩序,避免高声喧哗,以免对医院的正常工作造成影响。同时,在参观过程中,要随时留心,记录有价值的信息内容,而不是走马观花,一无所获。经过大约一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抵达中山医院。这是闹市中的一个并不十分显眼的大门,院落也不大,医院中心广场树立着孙中山先生的塑像,后面的幕墙上书写着中山医院的历史和现状。院内绿树成荫,间或有鲜花点缀其中,气氛祥和。三三两两的病患正在午后的阳光下散步或聊天。我们的到来显然引起了他们的注意,毕竟医院里是难得一下子看到这么多年轻人的。中山医院设备科的孙科长欢迎了我们的到来,并且向我们介绍了此次参观的安排。我们将依次参观放疗中心、心血管治疗中心、icu重症监护治疗病房、心脏电生理研究室、心脏影像研究室以及检验科等。在孙科长的带领安排下,我们开始了本次参观实习。

一、放疗中心放疗中心,即放射治疗中心,位于地下三层,中心建筑的墙体厚达1.8米,均是一次灌注,无缝隙。这样的建筑结构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放射线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放射治疗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指主要利用高能x射线、电子线及y射线等进行局部治疗而达到摧毁肿瘤病灶的目的。目前,恶性肿瘤仍然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一种疾病,可采取的治疗方法通常有三种,分别为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通过放射治疗可减缓控制的肿瘤占发病总数的85%,这样的高有效性使得放疗成为一种重要的恶性肿瘤治疗手段。随着科技的发展,以“适形调强”为主流的现代放疗,成为当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其特点为对于治疗部位的定位精确度高,副作用小,安全性高。放疗又可以分为内照式、外照式、三维适形放疗等方式。据中山医院放疗中心的黄主任介绍,目前全国范围内可以提供放疗的医院共有1200多家,而达到饱和则需要3000多家医院。这说明放疗在我国还需要进一步发展普及,具有广阔前景。中山医院的放疗中心由以下几部分构成:tps计划站、后装机室、加速器控制室、治疗室。病人首先要进行放疗定位,即确定放疗的针对范围,然后通过tps计划站进行计划,该过程是利用计算机进行治疗方案的优化组合,得到最适合的治疗方案。根据肿瘤部位的不同,相应采取内放或外放,内放即照射源发出射线,照射腔内管内肿瘤;外放是利用直线加速器产生x射线,进行治疗。放疗中心拥有的主要放疗设备如下:1)山东新华医疗器械厂sl—1型放射治疗模拟定位机通过x射线透视观察,定位肿瘤的大小和位置,是肿瘤患者在放疗前检查、制定、确认治疗计划的必备设备。特点:1、图像清晰:不论在低亮度,还是在高亮度条件下都能获得高质量图像。2、各种模拟参数,显示精度高,重复性好。3、可自动设置机架角度,源皮距sad。4、影像增强器的扫描范围大,并可与光阑同步移动。5、具有末帧图像锁存功能。操作方式:全部模拟检查均可通过电视监测隔室操作,控制台具有控制、显示数据等功能。必要时可用手控器近台操作。2)山东新华医疗器械厂xhdrl8高剂量率遥控后装治疗机后装技术最初只是应用于妇科肿瘤的治疗,后来发展到广泛应用于治疗鼻咽癌、食道癌等等腔内肿瘤,即作为内照式与外照式之间的填充。目前后装技术使放疗对于腔内肿瘤的治疗效果可达到手术水平,甚至优于手术治疗,因此成为治疗腔内肿瘤的首选方法。3)德国siemens公司primus6/15mv双光子医用直线加速器和多叶光栅(3—d)primus是西门子公司专为调强治疗而研制的最新型全数字化直线加速器。该机为全数字化处理,自动化程度高,精确可靠,可进行高质量放疗。primus意指productivity(高效),reliability(稳定可靠),intensitymodulation(调强)和unifiedstructure(结构统一)。新的固态化技术使primus的体积较之早期的mevatronk减少了76%。这意味着客户可以大大的节省机房面积,因而也就节省了机房造价。中山医院购进这台设备耗资70多万美金。该机可以发射两种射线(电子线和x射线)进行放疗。x射线可根据肿瘤深浅选择使用不同的档位,共分6档。4)南京东影公司angelplan-3000头部三维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简称x头刀)5)南京东影公司angelplan-3000体部三维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简称x体刀)angelplan-3000(a、b)系统是应用于头部,或体部的x射线三维立体定向精确放射治疗产品。独特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手段,使头部治疗和体部治疗一样精确,是真正意义上的x刀。头环及准直器6)南京东影公司angelplan-无框架三维立体激光定位系统(ct-sim)angelplan-ctsim模拟激光定位系统是东影公司在中国率先推出的适用于x-刀、适形放疗的无框架三维立体激光定位系统。该系统是angelplan三维立体定位床的可替代高端产品,主要用于大型专业肿瘤诊治机构、有实力的医疗单位,也使不适合彩三维立体定位床的医疗机构有了拥有x-刀、适形放疗手段的基本条件。系统特点:1.使用理解方便,效率更高2.采用光机电一体化技术,避免了机械误差3.精度高,重复定位误差极小ct成像效果很好4.可直观方便地验证定位精度5.tps结果更准确6.更专业、更科学,患者更舒适组成结构:1.三维立体激光定位系统2.检测校验装置3.校正精密量具4.定位支架与定位腹膜5.系统控制计算机6.软件系统7.windows操作系统性能指标:1.综合定位误差可实际控制在1.5mm之内2.激光线可调整聚焦,标识位置激光线宽小于1mm3.重合激光线吻合误差小于1mm4.步长误差小于0.3mm7)南京东影公司angelplan—型三维常规、适形放射治疗计划系统(3d—tps)系统特点:1.通过dicom接口,直接从ct、mri等主机上读取图像数据并解码成治疗计划系统所需要的图像格式,大大缩短图像预处理时间,利用图像的高保度进行窗口宽床位调整,使病灶的诊断和提取都相当方便2.提供适形野的自动设置功能,系统可根据病灶的投影形状自动给出适形野的形状,即可通过系统提供的挡块技术来实现,也可通过系统自动配置的多叶光栅来实现3.提供了实际尺寸的适形野和挡块设计图,直接用于适形铅块或挡块的制作和加工4.提供了射野的补偿调整设计,可用于多野适形调强放疗计划的制订5.提供了进行电子线和x线混合照射的治疗计划设计功能6.临床必备的质量保证系统

二、心血管治疗中心中山医院的心血管治疗中心拥有心脏导管工作站、心脏介入治疗室等科室。主要设备有:1)ge公司lcvplus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lcvplus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可以实现最先进的三轴系统设计是国际上唯一采用计算机控制的系统,具有独特的动态实时减影高效三维血管造影技术,独特的计算机最佳投影角度定位技术,独特的智能化手柄技术,配超强图像后处理工作站。2)心电导管工作站在线计算导管手术中获得的血流动力学数据,适合新生儿、儿童、成人。开放式结构,使得同步处理的用户数量不受限制。大容量存储能力,保存病人数据、波形和图形。开放式设计,自由输入或输出his系统和多种临床数据系统,带有血流动力学信息的图像存储和汇报功能,多种预置的分析软件,如:冠状动脉树报告软件,先天性心脏图片软件。dicom连接传输图像。3)心内电生理仪心内治疗时,此仪器可以实时现实当前心内指标,心内活动状况,便于手术进行。4)美国柯达公司directviewcr900型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cr)传统的普通放射学通过胶片获取与存贮信息,因此若胶片损坏,则图像消失。而cr是照片时信息存贮于影像板(ip板)上,经过计算机读取与转换形成数字化图像。因此,cr具有图像后处理功能,通过调整,不仅可最佳显示被观察部位,而且可观察不同的组织结构。可直接用激光相机记录信息于胶片上,不仅可提高胶片的图像质量,而且通过激光相机与自动洗片机连接,减少操作程序,节约时间及人力。此外,数字化信息可用磁带、磁盘、光盘等储存,有利于长期保存。该系统可在放射部门集中装载和处理多暗盒。只需在检查室或某个远程地点安装柯达directview远程操作面板,就可实现分散式工作流程。放射技师无需离开检查室就可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从而简化工作流程并向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使用远程操作面板就能够输入病人资料和检查数据,扫描条形码,把暗盒装到cr900系统,然后回到安装了面板的检查室。在这里可调整影像质量,对其添加左/右记号,对影像进行再处理,而后将其送到目的地供软拷贝检视、打印或存档。

三、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是近年来各大医院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现代化医疗护理管理模式,是对危重和重大手术病人进行集中强化抢救、治疗的场所。国际上已经把icu的建立、床位数及设备完美度、人员素质以及抢救效果等方面作为判断一个医院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山医院院icu设床位18张,两个中央监护系统、每张床旁都配备了多个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监护、治疗系统。一大批精通各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抢救治疗及丰富临床经验的专职医师及护士,对危重及重大手术病人进行24小时的连续、严密地监护处理,以保证病人各重要脏器功能的顺利恢复,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治愈率,有效地降低了病人的死亡率。icu病房的基本要求是每位病人配备一台监护仪、一台呼吸机,同时还配备输液泵、微量注射器等。监护仪联网,在护士工作站进行统一监护。将重点监护病人和一般监护病人的监护信息分屏显示。主要检测指标为:心电、血氧饱和度、血压。其中血压可分为无创血压和有创血压,对于术后病患,有创血压的检测十分重要。icu病室收治的对象为需要监测及脏器功能支持设备、随时有危及生命可能的病人。主要包括:(1)心肌梗塞(2)持续性或不稳定性心绞痛(3)重度房室传导阻滞、严重心律失常(4)各种类型休克、循环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5)呼吸功能衰竭、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急性肺水肿、肺梗塞、慢性阻塞性肺疾患(copd)、重症肌无力(6)肝、肾功能衰竭(7)消化道大出血(8)严重创伤、重大手术治疗后病人一般平均住icu时间3~5天,病情复杂者2~4周。

放射医学技术重点范文6

创新3D科技在医疗行业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提到3D打印,对于很多人来说已并不陌生。它是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液态、粉末或实心材料,通过逐层凝固、熔化等“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设计等领域。而提起数字化医疗3D打印技术却是鲜为人知的,该技术是将传统医疗与数字化设计制造相结合形成的一门新兴产业,与民生息息相关,必将在医疗行业掀起又一场革命性浪潮。

2013年,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全面推进北京市3D打印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的新要求,北京市科委提出《促进北京市增材制造(3D)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的工作意见》,为此,北京工业大学成立了3D打印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联合工作组,组建了“数字化医疗3D打印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中心”和“北京市数字化医疗3D打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研平台,均获得北京市科委正式批准。他们以建立国内首创和世界一流的“数字化医疗3D打印协同创新中心与服务平台”为目标,联合国药集团、京城控股、北大口腔医院等单位,牵头成立了北京市数字化医疗3D打印产业联盟,创新机制体制,加大投入,承担了市科委重大项目,围绕肿瘤靶标治疗、口腔种植、义齿、颅脑、颔面与各科手术,医疗辅具等5大应用目标开展工作。

为了给3D打印项目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2013年12月,北京工业大学专门将学校新建的教学科研楼四层作为“3D打印中心”用房,面积近2000平方米。为了加快数字化医疗3D打印平台建设,学校安排预算、购置设备,目前已经投入建设经费8000余万元,并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性成果,他们开发的数字化医疗3D打印模板导向技术在内蒙古自治区肿瘤医院微创介入中心成功地为一名上颔囊癌患者实施了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即组织间放疗,受到社会高度关注。

在2013年和2014年举办的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北京科技周活动中,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科技部长万钢,北京市长王安顺等领导,听取了北京工业大学校长郭广生、书记郑吉春关于3D打印项目的介绍,并给予了肯定。这让北京工业大学的课题研究团队成员更加充满信心。

数字化医疗3D打印技术的研究背景

关于数字化医疗3D打印技术的研究背景,北京市数字化医疗3D打印国际合作交流基地主任、北京工业大学3D打印专家组副总工陈继民教授给我们做了详细介绍,他说,目前治疗肿瘤的方法主要是放疗、化疗和手术治疗,但这些方法都存在着治疗效果不明显、痛苦大、副作用大等缺点。另外,在放化疗的过程中,除了杀死癌细胞,同时还会杀死好细胞,因为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方法来分辨细胞的好坏。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外曾经提出一个方案,即直接将放射性粒子植入到肿瘤体里面杀死癌细胞,而不是从外进行照射,这样能够准确的杀死坏细胞。于是,针对前列腺癌症这种相对来说比较规则的肿瘤体,国外主要采用的是一种叫做影像导航的方法将放射粒子植入肿瘤内部。所谓影像导航,就是通过超声影像或CT扫描影像等观察到肿瘤的位置,然后通过穿刺等方法一点点的将放射性粒子植入到肿瘤体里面去,从而达到杀死癌细胞的目的。这种方式最大的优点就是它的准确性,同时,由于前列腺的形状比较规则,肿瘤的形状一般也比较简单,因此,植入准确性也高。据了解,目前国外70%的前列腺癌都是采用这种方法治疗,这种方法又被称为“内放疗”。

但是,“内放疗”仍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每个放射性粒子杀死癌细胞的范围是有限的,比如说,如果用碘125的放射性粒子,这样的粒子只有芝麻粒大小,那么大一点点的粒子仅能够杀死周围大概一点几到两厘米之间的肿瘤;另外,每个人的肿瘤形状和大小都不一样,那到底需要多少颗这样的粒子、如何排布这些粒子才能把所有的肿瘤都杀死呢?这就需要有一套准确的计算方法,可以根据肿瘤的大小和形状,计算出来一颗肿瘤大概需要多少颗这样的放射性粒子,这样就能将放射性粒子分布到肿瘤体里面,从而杀死肿瘤,同时对周围正常的组织几乎不产生任何影响或者说将影响降到最小。虽然这种“内放疗”方案很早就提出过,但是由于肿瘤形状不规则,如何将粒子正好按照医生的设想分布到肿瘤体中仍是最大的难题,所以这种治疗方法提出来以后并没有得到大规模的推广。

为了打破这一技术瓶颈,2013年7月以来,北京工业大学与北京市科委、中国医药集团等企业和医院经过多次交流和探讨,提出运用3D打印这一创新技术,并共同形成了“数字化医疗3D打印关键技术与应用协同创新与产业化发展计划”,从而开始了数字化医疗3D打印技术的研究开发。

数字化医疗3D打印技术治疗肿瘤的原理及临床实践

陈继民教授介绍说,数字化医疗3D打印技术治疗肿瘤是将传统医疗与数字化设计制造相结合产生的,其治病原理和国外提出的方法是一样的,主要是通过计算得知杀死一个肿瘤需要多少颗放射性粒子,然后采用3D打印的方法打印出一个手术导板。所谓手术导板实际上类似一个辅助的医疗器械工具,这种辅助工具是按照病人肿瘤的形状和大小做出一个导向模,这样,当医生在做放射性粒子植入的时候,就可以按照这个导向模很准确地将放射性粒子植进去,这是最初的设想。

2014年,北京工业大学承担的“3D打印肿瘤医疗导板成型装备及检测设备工程样机研制”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将其开发的数字化医疗3D打印模板导向技术在内蒙古自治区肿瘤医院微创介入中心应用,成功为一名上颌面肿瘤患者实施了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即组织间放疗。陈继民说,所谓颌面肿瘤就是肿瘤长在脸部,如果用手术的方法把肿瘤挖掉,整个脸就会完全变形,而且那是一位女性患者,已经失去了手术的时机,其本人也不愿意做手术。因此,他们给这位患者实施了数字化医疗3D打印辅助“内放疗”技术治疗。他们首先用CT扫描了肿瘤的形状,扫描完后进行三维重建,这时头盖骨的形状就出来了,当时患者的肿瘤长在眼睛附近,长了肿瘤以后使脸部发生了很大的变形。因此,他们首先根据肿瘤大小和形状设计好医疗导板,然后通过3D打印技术将导板打印出来,再根据导板的形状进行模拟,根据计算结果运用穿刺手术的方法将一个很小的放射性粒子直接穿进去,并把它布置在肿瘤的范围里面。在手术期间,必须严格按照设计的方向一个个把放射性粒子植到肿瘤体里面,这整个过程都是用3D打印技术来完成的,他们用这种方式,真正实现了“靶标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于这次与内蒙古医院合作的临床实践已经有了相应的临床报告,如果想要进一步推广这一数字化医疗3D打印新技术,必须得到国家药监局的批准,取得注册医疗许可证。还需要在不同的医院做临床实验,临床实验后要把实验报告结果经过专家评估并认可后才能进行推广。目前,该技术的推广工作正在进行中,并不断和其他医院合作,在进行临床实验。陈继民表示,只有真正的将该技术推广出去,才能真正造福于民,并推动医疗事业的发展。

宣传推广创新医疗技术,利国利民

从理论上来说,除了可以治疗颌面肿瘤,这种数字化医疗3D打印技术对任何肿瘤都有效,而且这种手术并不是非常大的手术,属于微创手术,因为它是用穿刺的方法,即用很细的银针一点点的穿进去,然后把放射性粒子一点点的植入进去,同时在每根针上标记一个刻度,当银针进到五厘米或者三厘米深度时,也就是肿瘤的位置,这个针就把粒子固定在那里,从而杀死癌细胞,完成整个手术过程。

与传统治疗肿瘤的方法相比,数字化医疗3D打印技术简单易行,准确率高,没有副作用,患者痛苦小,经济压力小,是医学界的一大创新技术。说到3D打印,在医疗上早已有过应用,陈继民教授说,以前他们是将该技术应用到牙齿上,我们都知道,每个人的牙齿不一样,因此如果要做义齿就一定是个性化的。这就与治疗肿瘤一样,因为每个人的肿瘤也不太一样,也只能用这种个性化的方法来实现治疗目的,所以这种技术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陈继民教授还表示,北京工业大学目前开展的这一医疗项目得到了北京市科委的大力支持,他介绍说,北京市科委在3D打印方面目前主要专注于三个方向,一个方向是属于航空航天领域的,主要是做大型构件及零部件等,通过3D打印直接打印出来;一个方向是属于文化创意和个人消费,主要是3D设计和打印个性化时尚的产品,还有一个大的方向是医疗卫生和健康领域,这一领域由北京工业大学蒋毅坚教授领衔;目前已经正式启动了数字化医疗3D打印技术治疗肿瘤项目,这必将在医疗领域引起极大的关注。

与此同时,他们还瞄准医用导板3D打印设备市场,研发出了基于DLP技术的面曝光3D打印机――北思客BESK,陈继民教授解释说,北思客代表着北京工业大学的一群有理想、有信念的的研究人员,他们要做国内最好BEST的3D打印机,致力于发展我国数字化医疗3D打印事业,希望早日能将这一技术造福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