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医生对口支援工作计划范例6篇

放射医生对口支援工作计划

放射医生对口支援工作计划范文1

一、深入认识加快把建成第二大城市的重要意义

是我市规划建设的第二大城市,是北和工程库区的经济中心,是库区繁荣稳定的重要基石。近年来,认真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和国发3号文件精神,胜利完成移民搬迁安置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在北地区“一马当先”,城乡面貌和人民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但总体上看,目前经济规模还不够大、财政实力不够强、金融支撑较弱,综合交通枢纽尚未形成,集聚辐射能力亟待提升,与市委、市政府对的定位和应发挥的功能作用还有较大差距。

在新形势下,加快把建成全市第二大城市,有利于改变长期以来我市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构建起多级支撑建设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和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的城镇体系;有利于强化对周边地区的集聚辐射作用和综合服务功能,增强直辖市的区域影响力;有利于增强库区自我“造血”功能,带动库区移民安稳致富,加快建设和谐稳定新库区;有利于发挥发展基础较好、发展潜力较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的优势,进一步增强其人口和产业集聚能力,优化库区空间开发结构,减轻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地区的承载压力,从根本上保障库区生态环境安全。

市级各部门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把建成全市第二大城市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依靠广大干部群众自力更生、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努力把改革发展推向新阶段。

二、建成第二大城市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把建成全市第二大城市,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全市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和国发3号文件的重大战略机遇,以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为主线,以提升辐射带动能力为重点,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努力把建成全市城乡统筹发展的特大城市和加快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北地区及库区的经济中心和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和谐稳定新库区的示范区和库区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到年,努力建成特大中心城市框架,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6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85万人,地区生产总值超过7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一小时经济圈”平均水平。到年,基本建成库区特大中心城市,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8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100万人以上,地区生产总值迈上千亿元级台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接近主城区平均水平。到年,力争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20平方公里以上,城区人口达到150万人左右,综合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

围绕上述目标定位,切实抓好六大重点工作:

(一)高水平规划建设百万以上人口特大城市。做大城市规模,开展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研究,预留远期城市发展空间;深入论证城镇群规划建设,整体打造“半小时城镇群”,使地区成为北地区最具增长潜力的重要经济板块。做靓城市形象,突出地域特色,高水平、高标准、高质量搞好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独具特色的山水之城,精心打造具有山地建筑文化特色和体现历史文脉的滨江景观带,促进人与江河、山脉、森林、绿地和谐共生;建设城市地标,塑造特色鲜明的城市形象;强化城市整体打造,加快城市快速干道建设,促进各城市组团紧密联系。做优城市品质,加大旧城整治改造,有计划拆除危旧房和改造“城中村”;加快建设新区,做好环地区、依山地区、文物保护范围周边等重要片区城市设计,提高城市风貌整体水平;加快建设城市广场等公共设施,提高城市公共空间比重,提升城市绿化水平,创建全国生态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区和国家卫生区。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城市管理法制化、信息化建设,提升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

(二)突出特色建设库区现代产业高地。努力将建成“工业走廊”重要核心和长江上游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一是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延伸做大盐化工、天然气化工、煤化工、石化下游加工等产业链,着力打造西部盐气化工产业高地。积极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汽摩制造、重装设备、船舶制造、电子电器等产业。大力发展纺织、服装、食品药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到“十二五”期末,工业销售产值达到千亿元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600户,实现100亿级企业零的突破。二是打造千亿级工业园区。争取将工业园区升格为部级开发区,园区规模扩大到50平方公里,创建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先行先试移民生态工业园。政府主导项目优先布局到工业园区,加快实施氯碱化工、煤气化工、乙烯下游、机械制造及IT行业配套项目,建设棉纺及混纺染整中心,打造西部纺织城。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支持、引导国家和市属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或在设厂。三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建设现代商贸商务中心、中药材物流交易平台、物流产业园区、国际宝石饰品贸易园、库区农业综合物流基地、北汽车交易市场、北再生资源市场等重大项目,打造“西三角”地区物资集散地和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支持建设国际会展中心,办好中国中药博览会、库区经贸洽谈会等会展活动。把建成长江旅游的集散中心,结合市场需求,支持涉外五星级豪华游轮从主城和始发,加快推进青龙瀑布、锦绣等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游艇经济,支持承办“中国长江国际旅游节”。

(三)大力构筑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努力把建成成渝经济区及“西三角”地区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在已建成高速公路基础上,力争开工建设,加快公路前期工作。规划形成等4条铁路交汇的铁路枢纽,力争尽快完成铁路电气化改造;“十二五”期间际铁路实现通车;加强至涪陵、至奉节沿江铁路规划论证,争取纳入国家规划。围绕建成库区航运中心目标,建设作业区二期、一期等集装箱项目及重点货运码头,力争集装箱年吞吐能力达到100万标箱以上,货物年吞吐能力达到4000万吨以上。支持江南沱口、新田码头等“铁公水”联运港口建设,完善“一关三检”、船代、货代、仓储、加工等航运服务体系,建成库区航运口岸和服务中心。改扩建机场,力争到2015年旅客吞吐能力达到100万人次。加快建成绕城高速公路环线,形成部级公路枢纽。建设铁路站场与港口的铁路联络线,扩大“水铁”联运规模。建设港口与高速公路的连接通道。积极发展铁路、公路、水运多式联运,增强交通集散中心功能。

(四)着力提升区域性公共服务功能。强化教育、医疗卫生、科技等综合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作为全市第二大城市的集聚辐射功能。一是提升教育服务功能。继续支持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加快城区学校扩容,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教育资源,支持第一中学校等普通高中学校创建市级重点中学。支持加快建成库区职业教育暨移民技能培训基地,鼓励高等职业院校到办学。争取将学院升格为综合性大学,支持医专等具备条件的高职专科院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具备条件的中职学校升格为高职专科院校,支持建立旅游学院。二是提升医疗卫生服务功能。加快区级医院、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提高区域性医疗卫生、应急救治服务水平。将中心医院建成全市区域性医疗中心,将区人民医院、中医院建成地区性医疗中心,支持1—3个中心卫生院建成具有一定辐射范围的医疗中心,规划新增2所三甲医院,积极推进精神卫生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建设。三是提升科技服务功能。积极争取国家星火计划“科技促进移民专项”、农专资金项目、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向倾斜,设立区中小企业科技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建设一批重点科技项目,支持科研院所上档升级和科技企业上市,打造科技创新平台。支持中国科学院库区分院落户。四是提升文化服务功能。加快把建成北地区文化中心。推进建设移民纪念馆、科技馆、文化艺术中心、图书馆、体育场、游泳馆、水上运动基地等一批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加快建设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以及村(社区)文化室,在库区率先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护发展竹琴、乐鼓等民间文艺,发掘整理巴楚文化、移民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安排更多的全国性、区域性文化活动在举办,培育打造1—2个部级、市级文化活动品牌。五是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加快把建成库区综合应急中心,加强库区处置突发性事件分中心基地建设,搞好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医疗救援、救灾防病应急处理、消防特勤、刑事技术鉴定、突发性事件处置、反恐防暴、地质环境监测、抢险救灾等方面的能力。

(五)深入推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一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规划建设好小城镇,推进农民新村建设,吸纳农村人口就近就地转移居住。突出抓好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教育、医疗、文化、社保等公共服务水平,逐步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二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柑橘、中药材、竹笋、蔬菜、畜禽、水产业,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样板区。加快建设农业科技研发、农产品及农用物资物流、种苗种畜繁育、农产品质量监测中心,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加快发展循环农业、绿色农业,建设库区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样板区。实施农户“万元增收工程”,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支持发展林业经济,建设北地区林业要素交易中心和森林资源评估中心。三是加快统筹城乡制度改革。大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速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逐步缩小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深化农村,加快土地流转,推进集约经营。把分水镇、武陵镇列入全市统筹城乡改革示范中心镇,加强市级部门对口指导,引导高校和民营企业积极参与,重点围绕城乡一体规划、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民集中居住、公共服务设施标准化、农村资金互助社试点、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方面开展统筹城乡改革探索。

(六)加快建设库区对外开放门户。构建全方位开放格局,向北作为我市与陕西联系的重要节点,打造成为“西三角”区域重要中心城市;向西作为的中心城市,建成经济区的东北部经济中心;向东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充分发挥“黄金水道”作用,设立国家一级水运口岸和航运口岸,推进联运,实现便捷通关。打造重要开放载体,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对外开放标志性平台;办好库区对口支援及经贸洽谈会,使之成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积极争取国内对口支援省市加大库区对口支援力度,探索建设东西合作示范园区;完善保税仓库功能,积极争取在设立出口监管仓库,研究论证并争取条件成熟时在设立保税港区。建设开放口岸,推进港扩大开放申报工作,将江南作业区列入水运口岸扩大开放区域;允许至上海“五定”快班轮在港停泊加载,鼓励轮船公司开通至上海始发班轮;将机场列为航空开放口岸,支持机场开拓国际航线。扩大招商引资成果,积极组织参加渝洽会、等大型经贸活动。

三、加大对建成第二大城市的政策扶持力度

(一)切实加强领导。市委、市政府每年听取一次建设全市第二大城市情况汇报,专题研究解决自身难以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市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建设全市第二大城市的指导和服务,在项目、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主动解决发展中的难题。

(二)加大移民后续支持力度。移民后续规划实施过程中,投资总额占全市比例不少于淹没实物指标所占比例,重点支持移民安稳致富、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生态移民工业园建设、产业发展、城市功能完善等。继续在每年举办一次库区对口支援及经贸洽谈会。加大北部新区对的对口支援力度,协调争取中央企业对口支援。

(三)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大对区的均衡性财政转移支付和其他专项资金补助力度,力争本届政府任期内区财政供养人员人均财力超过“两翼”平均水平,逐步赶上全市平均水平。以年为基期年,年,对辖区市级税收收入增量由环比补助改为定比补助。此三年,在市财政现有每年4000万元经济社会发展资金补助基础上,每年再增加6000万元,设立第二大城市建设专项资金。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地方财力明显提升,地方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左右。

(四)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支持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支持银行作为后续工作资金主办行之一,支持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担保公司,支持金融单位在设立分支机构。选择部分乡镇作为统筹城乡金融服务创新示范点,开展土地流转承包经营权质押贷款、林权抵押贷款试点,探索宅基地使用权、农房所有权质押试点。支持优质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将保险业务创新试点优先安排在进行。力争到“十二五”期末,金融集聚辐射能力明显提升,银行存贷比接近全市平均水平。

(五)强化要素指标保障。在本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有条件建设区由19平方公里增加到80平方公里;到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中期,将纳入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试点;提高年开发强度指标1个百分点,充分保证科学发展用地需求;支持开展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改革试点、农民转市民农村集体土地退出和进城农民工住房保障改革试点,以及土地、房屋统一登记试点;支持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并在挂钩指标上予以倾斜。优先满足工业发展所需天然气,协调解决招商引资重大项目的天然气用气指标;支持天然气就地加工利用。加快推进大全新能源公司直供电试点,逐步扩大对大用户的直供电范围,对地方电网的电力下网予以支持;加快以为中心的库区电网建设。在不突破环境承载能力的前提下,支持产业发展,合理确定区主要污染物减排量。

(六)强化就业人才支持。加大干部输出及交流力度,在人才引进、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倾斜。坚持市级就业专项资金转移支付对予以倾斜,设立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分中心,支持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确保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消除。支持创建劳务品牌,大力推进与北部新区、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对口支援省市的劳务合作。将列为全市“创业型城市”,建立健全全民创业服务体系。

放射医生对口支援工作计划范文2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卫生的重要意义

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始终是党和国家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是保障群众公平享受经济社会发展和医疗卫生进步的成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市委、市政府对发展农村卫生事业,提高广大农民的健康水平一直高度重视,并出台和实施了一系列加强农村卫生体系建设的政策措施,大幅度增加了财政投入,用于扶持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卫生投入,仅去年,市财政拨款540余万元作为配套资金,完成了列入省“360工程”的36处乡镇卫生院房屋建设,对121名乡镇卫生院业务骨干进行定向培训,推动和促进了农村卫生事业的较快发展。2006年,市卫生局组织14家市直和省驻济医疗机构开展城市卫生对口支援农村卫生工作,对口支援了嘉祥、泗水、金乡、曲阜等14家列入360工程的乡镇卫生院,各县市区近40家医疗机构也参加了卫生支农工作。据统计,2006年,全市下乡医师410余人次,受援卫生院50余家。这项工程的实施,提高了基层医院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水平,为农村居民就近提供了质优、价廉、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缓解了农村居民“看病难”问题,促进了城乡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达到了预期目标。但是也应当看到,目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较为突出,农民缺医少药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农村卫生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不只表现在基础设施和设备条件上,更重要的是缺人才、缺技术。特别是高水平技术人才的匮乏,制约了农村卫生的发展,不少农民长途跋涉、异地就医,增加了经济负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仍然是影响农村脱贫致富的重要因素。“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目的是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保障农民身体健康,提高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和重大疾病的诊疗水平,方便农民就近获得较高水平、经济、便捷的医疗服务,缓解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通过实施这一惠民工程,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提高基层医院管理水平,努力做到派出一支队伍、带好一所医院、服务一方群众、培训一批人才。“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是国家确定的一项支持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基础性、制度性、长期性的工作,是调节城乡卫生资源流动,带动农村地区医疗服务整体能力提升,保障农民身体健康的一项重要举措。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要充分认识实施这一项目的重要意义,把它作为保障农民健康所作的一件实事、一件大事来抓,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统筹规划,精心部署,确保项目实施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以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为重点,把卫生支农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卫生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形式多样、要求细致,我们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整体安排、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地进行。目前卫生支农工作主要有医师下乡服务、城乡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和实行巡回医疗三种形式,我们要把各种做法有机结合起来,围绕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真抓实干,真正为农民群众办实事,让农民群众得实惠。参加对口支援项目工程的40余名医师都是医疗单位政治素质强、业务水平高的业务骨干,希望在座卫生部门的同志,经常到受援医院检查、指导、慰问,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决不能协议书一签,人往下一派,就万事大吉。要经常派工作人员下去了解情况,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沟通情况,了解他们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的困难,把思想工作做透、组织工作做实、后勤保障做好,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要及时帮助解决,确实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各受援单位要安排好下乡医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良好的住宿和工作环境,保证下乡医师的人身安全、财物安全和食品安全。下乡医师在受援单位要主动开展工作,承担起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诊疗服务工作,为农村群众健康做好医疗服务。市卫生局重点组织市属及省驻济医疗卫生单位支援列入360工程的乡镇卫生院和旅游区新农村建设重点卫生院。各县市区根据实际组织城镇医疗卫生单位支援当地卫生院,制定规划,每年重点支援扶持一批,2-3年基本支援一遍。同时,建立和完善下乡巡回医疗服务制度,定期到农村开展巡诊医疗活动,为农民送医送药,免费查体,宣传健康科普知识,真正实行人员、技术、卫生服务下沉,切忌搞形式主义和花架子,从基础设施、设备、技术和人才等方面进行综合扶持,让城市的医疗卫生资源充分发挥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切实做到雪中送炭,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

三、总结经验,探索建立卫生支农工作的长效机制

卫生支农是加强农村卫生工作,逐步缩小城乡卫生差距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一定要端正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建立卫生支农工作制度,定期研究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定期检查项目实施情况,推动工作进展。要及时进行总结评估,开展绩效考核,建立奖惩制度,对卫生支农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要大张旗鼓地给予表彰和奖励。并加强舆论宣传,弘扬卫生系统的良好职业道德风范,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援农村卫生事业发展。要积极研究在新形势下如何紧贴卫生重点工作和基层卫生需要,拓展“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和城乡对口支援工作的内涵,创造性的开展工作,通过开展卫生下乡活动,给农村带去新的医疗技术和方法,帮助受援单位扩大业务范围,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更好地保障农民健康,促进农村卫生事业加快发展。

放射医生对口支援工作计划范文3

一、“**”工作的回顾

“**”期间,**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坚持“立足大局、扩大开放、服务全国、互融共进”的指导方针,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积极开展合作交流与对口支援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市国内合作‘**’计划纲要》提出的主要目标任务已全面完成。

(一)对口支援工作成绩显著

“**”时期,我市努力探索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对口支援模式。在对口支援的日喀则地区、新疆阿克苏地区、云南文山、红河、思茅、迪庆四州市、三峡库区重庆万州和湖北宜昌夷陵等地,围绕扶贫开发、移民安置、援建社会公益项目、培训各类人才和开展经济技术合作等重点,共投入无偿援助资金11.27亿元,实施对口帮扶项目1490个,其中援建各类试点村、重点村884个。累计派出挂职干部、各类志愿者1800人,帮助培训了一大批各类人才。与有关方面签署经济技术合作项目924个,协议资金174.82亿元。其中,在日喀则地区,共投入资金4.13亿元,重点援建了日喀则扎什文化广场、**家园、**路、**体育场、日喀则地区中专教学楼等一批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及其他项目259个;在新疆阿克苏地区,共投入资金1.6亿元,重点援建了阿克苏地区教师培训中心、阿克苏地区少年宫、阿克苏地区图书馆、阿克苏地区医疗急救中心、阿克苏地区科技活动中心等科教文化医疗项目388个;在云南四州市,共投入资金4.29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625个,启动了帮扶人口较少民族德宏州德昂族和思茅市苦聪人的工作;在三峡库区重庆万州和湖北宜昌夷陵,共投入资金1.25亿元,实施种养植(殖)、旅游等特色产业和移民就业基地等重点援助项目218个。先后安置7519名三峡库区农村外迁移民。

**对口支援云南案例在全球扶贫大会上进行了交流,本市多次被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评为“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工作先进集体”,本市对口云南帮扶协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评为全国东西扶贫协作先进集体。

(二)跨地区合作蓬勃发展

贯彻中央区域发展战略的总体部署,市领导率团先后9批次出访兄弟省区市,积极推进跨地区合作。共达成合作项目1654个,总金额1841.7亿元。一是参与西部大开发成效明显。市财政设立参与西部开发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到中西部地区开展投资合作;积极组团参加重要区域性经贸展示洽谈,签订合作项目1507个,总金额达到1534.7亿元;开展各类智力帮扶和人才培训;完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配套工程。二是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取得新进展。签署粮食产销合作协议,组团参加重要经贸展示活动,引导**优势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制,签订合作项目147个,金额达307亿元。三是长三角区域合作扎实推进。区域各层次协商机制逐步建立;区域合作组织进一步发展完善;区域部门专题合作深入推进,在交通规划对接、科研设备共享、物流信息互通、产权交易(信息、统计口径、交易规则)“三统一”、主要旅游景点道路交通指引标志设置统一和区域通关改革试点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四是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形成共识。会同沿江中心城市完成专题研究;开展部省市合作,共同召开了“合力建设黄金水道,促进长江经济发展”座谈会和长江水运发展协调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三)城市集聚辐射服务功能不断增强

注重扩大对内开放,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服务功能。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服务全国加强**国内合作交流工作的若干意见》,多方位增强和落实服务措施,推荐在沪单位参与本市先进模范评选,积极为各地驻沪办事机构和各地来沪举办经贸活动搞好服务。发挥要素市场功能,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各地企业来沪投资并扩大投资领域。各地来沪投资平稳增长,落户企业数平均年增长近30%,注册资本平均年增长10%。

(四)地区间友好往来日益增进

坚持学各地之长,补**之短,创**之新,全面推进与兄弟省区市的合作交流。市合作交流与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加强本市公务接待工作的有关意见》,规范公务接待,共接待来沪地司级以上领导或团组8100余批。增设了**市政府驻、新疆办事处,各地在沪设立办事机构近900家。制定了**对兄弟省区市受灾的援助应急响应及兄弟省区市对本市慰问鸣谢应对响应的方案,向遭受重特大自然灾害的17个省区市受灾地区紧急援助资金和物资近6000万元,向多个省市及港澳地区提供了大批抗“非典”物资,在本市中心城区逐步建立了“方便群众、及时捐赠”的经常性社会捐助接收网络,每年组织全市群众性社会捐助活动,支援对口地区。

**服务全国与对口帮扶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整合资源、集中集聚,**企业向外地拓展还需要进一步组合集群、形成规模,区域合作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深化专题合作,对内开放还需要进一步优化环境、增强服务功能。

二、“**”工作的特点、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特点

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求**做好“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对**“**”期间做好服务全国和对口帮扶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东、中、西部地区互动发展,是中央交给**的任务,也是**应尽的历史责任。

区域经济一体化、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和国家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对**“**”期间加快自身发展,做好服务全国和对口帮扶工作提供了新机遇。要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转变发展模式,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实现产业优化升级,提升城市服务能级和水平,为做好服务全国和对口支援工作提供了保障。

国家编制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明确要加快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联动发展,形成我国最具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城市群。这对**“**”期间做好服务全国和对口帮扶工作提出了新任务。要立足于国家战略和长三角及沿江地区的整体利益,共建区域创新体系,完善区域合作机制,提升区域整体能级,使之成为代表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的战略平台。

加快**“四个中心”建设,浦东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办好**年**世博会,对**服务全国和对口帮扶工作开拓了新领域。要完善多层次市场体系,促进增强城市综合功能,创新区域发展合作机制,共同构建向世界展示的舞台,进一步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格局。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关于**做好“三个服务”的要求,认真完成对口支援任务,加强与各地的合作交流,积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加快实现“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三)基本原则

1、坚持“区域协调、统筹发展、东西联动、共同富裕”的国家战略。坚决贯彻中央要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共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坚持“立足大局、扩大开放、服务全国、互融互进”的工作方针,增进友好往来,促进要素流动,增强服务功能,实现跨地区联动发展。

3、坚持“优势互补、持续协调、开拓创新、合作共赢”的发展思路,创新合作模式,拓宽合作领域,健全合作机制,注重可持续发展。

4、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运作机制,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市场体系,营造各界参与的良好氛围和制度环境。

5、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注重实效”的推进方法,统筹规划协调指导,整合资源集中集聚,全面推进服务全国和对口帮扶工作取得新成效。

三、“**”工作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总体目标

1、进一步形成促进对口支援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帮扶工作新局面。稳步增加帮扶投入,扩大经济合作领域,加大智力和人才支持力度,增强对口支援地区的“造血”功能,积极促进对口支援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进一步完善区域联动发展的合作机制。拓展区域合作领域,增强区域组织功能,完善区域合作机制,促进区域要素流动,提升区域整体国际竞争力。

3、进一步发展与各地友好往来的互动格局。增进友好往来,扩大经贸交流,努力搞好政府公务接待,加强市政府驻外办事机构建设和服务各地驻沪办事机构工作,推进与兄弟省区市的全面合作。

4、进一步增强城市集聚辐射功能。构筑服务平台,拓展服务领域,延伸服务功能,提升服务内涵,推进政策落实,优化投资发展环境,促进各种资源要素的跨区域流动。

(二)主要任务

1、完成中央下达的对口支援任务。

按照中央关于做好对口支援工作的要求,坚持“动真情、办实事、求实效”方针,完善工作长效机制。结合受援地区的实际需求,帮扶工作要进一步做到“三个能”,即能让贫困人群直接受益,帮助改善贫困人口基本生活、基本生产、基本教育和基本医疗条件;能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推动对口支援地区“**”规划的实施,促进实现可持续发展;能让中央、对口支援地区和**“三满意”。

(1)对口支援日喀则地区。进一步贯彻中央“全国支援”的要求,围绕加强民族团结,巩固边疆稳定,实施帮扶项目向农牧区和农牧民倾斜,重点援建一批“安康工程”,帮助发展边疆经济。

——重点援建一批直接造福于贫困农牧民的安居温饱“安康工程”。同时,把实施“安康工程”与当地加强基层党组织和政权建设相结合,不断促进的社会稳定。

——继续援建一批中小学基本建设项目和妇幼保健院等群众急需的公益项目,积极推进“白玉兰”远程医学网建设,帮助改善当地教育、医疗条件。

——进一步推动旅游产业的合作,激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和民间资金投资当地旅游设施建设,共同开发旅游产品和旅游景点、帮助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2)对口支援新疆阿克苏地区。进一步贯彻中央提出的援疆工作的任务和要求,援疆项目逐步向农牧民、贫困县和乡村倾斜,重点建设一批“扶贫开发工程”和社会事业项目,帮助提高贫困农牧民生活水平,促进受援地区发展稳定。

——以整村推进为重点,援建一批“白玉兰扶贫开发重点村”、“抗震安居房”、基层村委会和村民服务社区用房,帮助改善贫困牧民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

——继续援建一批中小学基本建设项目和妇幼保健院等群众急需的公益项目,积极推进“白玉兰”远程医学网建设,帮助改善当地教育、医疗条件。

——援建地区博物馆,支持当地发展“龟兹文化、多浪文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和民间资金投资当地旅游业,帮助开发旅游产品和旅游景点,加快当地旅游设施建设。

——鼓励和引导**优势企业结合当地“6122”工程(建成新疆重要的石油化工、电力、煤产业、棉产业、优质果品基地、优质商品粮基地;“龟兹故地、西域精粹”旅游目的地;“龟兹文化”、“多浪文化”特色品牌;阿克苏市和库车县“龙头城市”),共同开发当地特色优势资源,深入开展经贸文化交流活动,加强两地经济社会合作。

(3)对口帮扶云南文山、红河、思茅、迪庆四州市。进一步贯彻国务院颁发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年)》,实施“一体两翼”扶贫开发战略,重点建设一批以“整村推进”为主的扶贫开发工程,继续推进劳动力培训转移和产业化扶贫,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援建一批新型的“白玉兰扶贫开发重点村”。以行政村为单位整体规划、以自然村为单位逐步推进,努力改善贫困农户的基本生产、基本生活、基本教育、基本医疗条件并使贫困农户增加收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好基础,创造条件。

——加大教育、卫生等社会公益事业的援助力度。新建或改建一批中小学,继续援建一批贫困村卫生室,改善贫困农户子女就学和贫困农户就医条件。

——共同探索开发特色产业的合作机制。进一步加强与对口四州市的经济合作,合作开发有特色资源优势、市场前景好、具有竞争力的养殖业、旅游业、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形成产业链,努力增加贫困群众的收入,巩固脱贫成果。

——建立劳务培训输出工作机制。援建“劳动技能培训中心”,通过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技能培训,不断提高贫困地区富余劳动力在全国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积极帮扶苦聪人和人口较少民族德昂族。援建一批“白玉兰扶贫开发重点村”以及农村基层社会事业项目,配合当地政府做好苦聪人异地安置,发展种养植(殖)业,增加贫困农户收入。

(4)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的重庆万州和湖北宜昌夷陵。进一步贯彻国家《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坚持“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移民工作方针,重点援建一批社会公益事业项目,扶持发展特色经济。继续帮助当地改善投资环境,动员和引导**企业到库区投资兴业,促进库区经济发展。

——继续扶持发展特色产业。重点扶持当地发展柑桔、水产、畜牧和旅游“四大特色产业”。援建优质柑桔、茶叶等种植基地,发展设施渔业、生猪等养殖基地,帮助开发库区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

——继续援建移民就业基地。重点帮助万州区、夷陵区建设移民就业基地,改善投资环境,援建一批标准厂房,吸引一批有规模、有效益的企业落户,为移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继续帮助库区加强对富余劳动力的岗位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帮助建立劳务培训输出服务机构,援建劳动技能培训设施,加大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其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提供劳动信息服务,不断拓展移民劳务输出渠道。

——继续引导**企业参与库区经济建设。组织**企业赴库区考察洽谈,鼓励和引导更多的**企业参加库区建设,推动库区产业发展,解决移民就业。继续帮助库区在**举办招商项目推介会、信息会和农副产品展销会等,不断拓展库区招商引资和农副产品销售渠道。

2、共同推进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综合经济带建设。

推进实施国家《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促进落实交通、科技创新、环保、能源等区域重点合作专题,拓宽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内容,完善协调机制,共同建设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在国家有关部门指导下,与沿江城市共同推进长江“黄金水道”功能开发,加快长江经济带建设。

——推进长三角城市间专题合作。深化现有信息、规划、科技、产权、旅游、协作等6个专题合作内容,建立共建共享机制,推进制度衔接。促进港口、通关、人才、交通“一卡通”互通、诚信制度协调建设、区域教育合作等6个新设专题取得实质性进展。

——推进长三角金融资源一体化进程。推进建立长三角地方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合作机制,促进区域共享金融发展成果,鼓励各地参与金融合作,共同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和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支持长三角区域性行业协会建设。加强政策支持和工作指导,积极推进在集成电路、软件行业、产权交易等领域建立一批区域性行业协会和团体,积极探索在行业标准、规范、规则、知识产权、企业诚信、市场管理、消除垄断等方面建立区域推进协商机制。协调规范企业行为,促进形成井然有序的区域合作竞争环境。

——共建现代化长江水运。以洋山港建设为契机,推进建设长江流域水运信息平台和区域通关改革试点,与沿江城市共同发展江、铁、海、陆联运及内河集装箱运输,共同带动国际物流和第三方物流等相关服务业和延伸产业的发展,促进沿江地区经济发展。

——以资产为纽带,推进沿江港航企业合作。发挥**资产运作、港机设备和人才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引导和鼓励**相关优势企业与沿江港航企业开展横向纵向整合,扩大经营网络和服务网络,形成集团化的规模经济。

——深化“合力推进长江‘黄金水道’建设”研究。进一步发挥区域合作组织作用,组织专家就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深入开展研究。召开“合力推进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促进流域经济全面协调发展高层论坛”,健全完善部省市合作机制。

3、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

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西开办《关于促进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意见》,继续推动**产业、技术、管理优势与西部地区资源等优势的结合,进一步参与西部大开发。

——加快实施“六个一批”跨地区产业合作项目。合建一批当地特色资源的开发及深加工项目,加强能源等资源方面的合作,建设特色资源基地;扩散一批支柱产业项目,促进当地经济结构调整,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进一批高新技术合作项目,在当地共建高科技孵化基地,促进科研成果的转让;实施一批名牌产品“销地产”项目,扩大生产规模,共同拓展市场;转移一批有市场与有效益的传统工业项目,帮助当地吸纳富余劳动力;培育一批“头脑”在沪而生产基地在西部的项目。

——支持发展特色农业和高效农业。发挥**“种源农业”、“设施农业”、“服务农业”的优势,积极推广**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优良种苗、种禽和种畜,在西部地区扶持一批种养植(殖)和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合作开发绿色农产品进入国内外市场。进一步构筑**农产品物流、展示展销、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和检测认证五大平台,帮助西部地区发展特色农业和高效农业,努力为西部地区“三农”服务。

——积极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利用**技术、管理、信息和体制等的优势,携手设计、建设、装备、监理等单位形成规模优势,参与当地基础设施建设。

——引导**现代服务业企业参与、服务西部大开发。鼓励金融、中介服务、连锁商业、连锁酒店、旅行社等企业和机构进入西部地区布设网点,发挥**金融、资本市场的功能,帮助西部优势企业进行资本运作,在拓展市场的同时促进共同发展。

4、积极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改造。

进一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共同探索推进两地合作协调发展的路子,实现优势互补,共进双赢。

——参与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积极推进**装备、汽车、化工、钢铁、能源、医药、科技、新材料等行业与东北地区国有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挥**各类要素市场和中介机构的功能,为当地改造传统制造业、发展现代服务业、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企业资产重组提供市场服务。

——继续加大农业合作与资源开发。注重发挥**作为粮食主销区和东北地区作为粮食主产区的独特功能,加强粮食和农副产品的产销合作,延长产业链。推进在东北地区建立一批粮食、乳业、肉类、木材等资源基地。

——继续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科技合作专项”。加强“产学研”跨地区联合,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名牌产品。建立**科技企业服务基地,促进增强企业自主开发能力。

——联合开展对外贸易。合作建立一批以轻工、电子、纺织品为主的出口加工基地,共同开拓东北亚市场。推进“中中外”合作,开发利用东北亚森林、矿产和能源等资源。

5、积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进一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充分发挥中部地区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积极拓展**城市服务半径,加强重点领域的合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加强在煤、电等能源方面的合作和原材料基地建设。探索多渠道融资、多形式合作的路子,建设一批市外能源基地和原材料基地。加强在能源技术、能源开发、能源装备等方面的合作,联合开展重大产业技术开发和装备技术研制。

——加强在汽车、纺织、连锁业等方面的产业合作。结合**国际汽车城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强与中部地区汽车集团的合作与互动,共同提升我国汽车产业能级。加强与产棉区的合作,有计划、有步骤的转移**纺织初级加工能力,共同打造新的纺织产业链。支持和鼓励**连锁商业、金融机构在中部地区扩大网点布局,输出先进业态,促进当地商业、服务业的结构调整。

——加强农业领域的合作。发挥比较优势,加大在农业特色产品开发、农业经济技术合作、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等方面的合作力度。加强农产品安全质量监控的合作,共同建立农产品和食品安全体系。

6、依托全国共同办好世博会。

按照“举办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的要求,主动服务,积极参与,努力做好依托全国共同办博工作,更好地展示我国的整体形象。

——积极参与筹办世博会论坛,配合协助兄弟省区市在世博会期间开展招商、展示、推介和论坛等项活动。

——积极推进落实《长三角区域信息化“**”合作规划》,加强区域信息化合作,为各地参与网上世博会搞好服务。

——积极做好各兄弟省区市在世博园区举办的省区市活动日、演出、巡游、节日活动等的协调服务,认真搞好接待。

——积极发挥区域合作组织作用,充分利用长三角地区的宾馆资源和交通资源,协力解决世博会期间国内外游客的住宿、交通问题。

7、做好人才开发服务全国工作。

认真落实中央关于西部地区人才开发十年规划、东北地区人才队伍建设等精神,按照《**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行动纲要》和《关于进一步做好本市人才开发服务全国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发挥**人才优势,认真做好人才开发服务全国工作。

——重点做好对口支援地区的人才开发合作。继续办好党政管理、企业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劳动技能、农村实用技术以及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各类培训班,提高人才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进一步加大远程教育网建设力度,扩大培训受益面。积极组织本市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青年志愿者、农村实用技术人员、留学回国人员、博士服务团、老科技人员等各类人才赴对口支援地区,从事技术咨询和智力扶贫等工作。同时,做好对口支援地区紧缺急需的干部、专业技术人员来沪短期挂职和专业进修的服务工作。

——加快推进长三角人才开发一体化进程。共同推进区域人事人才制度和政策的协调与衔接,逐步在人才流动、人事争议仲裁、人事考试、教育培训等制度政策方面实现对接。共同开发公共人事服务产品,互设人才服务窗口,开展人才委托招聘、异地人事,促进区域人才资源共享和自由流动。共同实施人才培训、继续教育、公务员短期挂职、高层次智力共享、海外智力共享等跨地区人才开发合作项目。共同建设长三角人才交流服务平台,组织开展网上人才交流和公益性专题人才交流活动。

——积极开展与中西部、东北等国内其它地区人才合作交流。推进高层次人才智力服务合作,加强区域间专家学者、博士后、留学回国人员的科技、学术交流,推动高层次人才与其他生产要素的有效结合。引导各类人才到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工作,搞好异地人事服务。引导和鼓励本市高校毕业生从事“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和到西部等地区就业,重点帮助西部地区提高基础教育和基本医疗水平。开展区域间人才流动合作,为西北、东北地区人事部门到长三角地区举办招聘活动提供便利。同时,与泛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区开展人才合作交流,学习区域人才开发合作的经验。

8、优化投资和发展环境。

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投资和发展环境,增强城市服务功能,促进**和各地联动发展、共同繁荣。

——进一步落实《关于进一步服务全国加强**国内合作交流工作的若干意见》,修改《关于进一步服务全国扩大对内开放若干政策的意见》。完善“一门式”服务机构,健全服务工作网络,提升服务内涵,提高服务质量。

——积极引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各类优势企业、现代服务业企业、金融机构、高新技术企业和集团总部向本市优势产业、重大产业基地和市级工业园区集聚,参与**经济社会建设。

——促进**证券、产权、期货等要素市场建设,建立投资项目库,进一步构建服务全国的市场载体,推进建设全国统一市场体系。

9、构建全方位服务平台网络体系。

充分发挥合作交流优势,加强本市现有各类服务平台的资源共享,延伸服务功能,拓展服务领域,促进形成服务全国的全方位服务平台网络体系,增强城市辐射集聚功能。

——推进人才服务平台建设,服务各地人才交流、人才培训,提供公共人事服务。

——推进农业服务平台建设,发挥**农业科技优势,更好地为全国“三农”服务。

——推进产权交易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推动各地资本参与**产业结构调整与国企改制。

——推进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实现科研设施、科技信息等资源共享,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公共服务。

——推进建设交通工程与设计服务平台建设,发挥**设计、监理、技术、质量的整体优势,为各地城市建设和发展服务。

——推进会展服务平台建设,让各地企业来沪“借台亮相、借会展示、借地发展”。

——推进旅游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城市旅游服务功能,完善区域旅游合作机制,联手拓展国内外市场。

——推进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建设,在专利申请、检索、信息资源共享和行政保护等方面,为各地提供优质服务。

——推进合作交流与对口支援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整合资源,实现信息共享,为**企业“走出去”和各地企业落户**提供项目信息服务。

——推进“白玉兰”远程教育网服务平台建设,利用先进技术,发挥**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领域的综合优势,更好地服务中西部地区。

10、加强与兄弟省区市政府间的友好往来。

按照中央关于“东中西互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要求,加强与各地合作交流。

——加强与各地的友好往来。每年组团出访兄弟省区市,增进合作交流。积极组织参加国内区域性的重要经贸活动,主动为各地来沪举办的各类展示、洽谈会议活动做好服务。进一步发挥友好地区在推进两地合作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认真搞好政府公务接待。按照中央关于进一步规范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工作的要求,抓紧研究制定本市贯彻落实意见,完善公务接待工作机制,加强公务接待工作基础建设,提高公务接待工作效率,形成节俭规范、简洁务实、安全有效、热情细致的公务接待特色。

——积极参与区域合作组织。推进“长江沿岸中心城市经济协调会”和“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两个区域性合作组织的建设,加强协商协调,共同推进合作。通过论坛举办、课题研究、友好交往、资料交换、信息交流等形式,加强与国内区域合作组织的联系,扩大合作领域。

——做好各地在沪办事机构服务工作。主动加强与驻沪机构信息的沟通与交流,进一步发挥各地驻沪办事机构在沟通两地、联络化解矛盾、促进稳定等方面的作用。

四、保障措施和主要政策

(一)健全完善合作交流组织体系和综合协调运作体制。

进一步增强市合作交流与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统筹、决策功能,加强市、区县两级政府合作交流办建设,成立市国内合作交流中心,健全工作网络,落实工作责任,增强协调能力,完善考核机制。进一步畅通信息交流渠道,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数据分析能力,提升信息工作质量。修订有关对内开放政策,制定相关实施细则,完善合作交流工作政策体系。

(二)强化市合作交流专项资金的管理和有效运作。

修订《**市国内合作交流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制定和完善市、区县对口支援资金统筹管理、合作项目投资补助、区域重要经贸会展资助、区域合作专题合作资助、服务平台建设等专项实施细则。加强合作交流专项资金援助和资助项目立项、实施、竣工验收的论证、监管和终期审计,建立委托社会中介组织和专家开展第三方评估项目制度,健全专项资金项目监管机制。

(三)加强驻外办建设形成市外支撑服务网络。

加强市政府驻外办事机构建设,完善市政府驻外办事处布局和功能。增强对两地间政府友好项目、商务合作项目、社会交流项目、人才流动项目、信息互通项目、灾情援助项目的服务功能。提高报送信息的质,注重深层次、综合性情况的分析与研究,编制两地合作交流年度专项报告,提供市领导决策与参考。增强为**在外单位和项目协调服务功能,探索依托市政府驻外办事处在**市外企业较集中的地区逐步建立“**商会”,进一步为当地的**企业服务。完成有关市政府驻外办事处办公用房的改造或新建。

(四)完善**对兄弟省区市遭受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应急援助机制。

认真实施**对兄弟省区市受灾的援助应急响应及兄弟省区市对本市慰问的鸣谢应对响应方案,根据灾害的不同情况,及时启动相关预案,提出有关援助方案,实施分级处理,及时开展相关援助,帮助当地抗灾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进一步完善本市单位或市民捐赠钱物接收网点。

(五)注重合作交流系统干部队伍建设。

建立和完善合作交流系统“三个机制”。一是干部队伍培训机制。通过多种学习培训方式,扩大干部视野,丰富知识面,树立全局意识,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二是干部交流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挂职锻炼,扩大干部交流面,提高干部的履职能力。三是干部队伍激励机制。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大力选拔任用优秀年轻干部,不断增强干部的服务、全局、合作、效率、敬业、创新的意识。

放射医生对口支援工作计划范文4

张春贤: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精神上来

11月19日上午,新疆自治区召开传达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就学习领会贯彻十精神作重要讲话。他强调,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十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全疆各级党组织要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部署和要求,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在全疆各地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十精神的热潮。要领会精神实质,把握总体要求,明确目标任务,特别是要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切实抓好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落实十和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上来。

张春贤指出,党的十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高举旗帜、继往开来、团结奋进的大会,对凝聚党心军心民心、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党的十报告主题鲜明、立意高远、思想深邃、富于创新,具有很强的方向性、理论性、战略性和可操作性;大会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程(修正案)》,体现了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成果,特别是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把握了历史潮流,顺应了党心民心;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以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兴旺、薪火相传、后继有人。

张春贤指出,要全面准确学习领会党的十精神。深刻领会党的十的主题,特别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旗帜问题、道路问题、奋斗目标问题和精神状态问题这四个核心问题;深刻领会过去5年和10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进一步增强自豪感和凝聚力;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和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深刻领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主要是实现“五项目标”和“五个加快”;深刻领会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重大部署;深刻领会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

张春贤强调,全疆各级领导干部要坚决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新一届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开拓进取、敢于担当、扎实工作,全面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为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而不懈奋斗。

张春贤指出,学习宣传贯彻十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要把学习贯彻十精神与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对那些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思路和做法不断进行总结、提炼和概括,坚定不移按照“五个始终”的要求,瞄准“五个明显、一个确保”的目标,咬定青山不放松,加快推进新疆跨越发展、后发赶超。要根据十的战略部署和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科学谋划推进各项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努力开创新疆改革发展稳定的新局面;要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进一步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团结和带领全疆各族人民振奋精神、凝聚力量,朝气蓬勃、充满信心,扎实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历史进程。

张春贤表示,我们的责任,就是要不断创造条件,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要坚定不移地改善民生。一方面认真总结两年多来民生建设实践的结果,以贯彻落实十和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为指针,结合新疆实际,以更大的力度,采取更多举措,加大扶持力度。另一方面,要使我们的人民群众在经过艰辛努力不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不断增强“我为国家作贡献”的意识,不断弘扬新疆精神,发挥主体作用,不断增强自我约束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坚持反暴力、讲法制、讲秩序;要切实抓好当前各项工作。现在离年底只剩下一个多月的时间,要结合学习贯彻十精神,统筹兼顾,以更加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扎实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确保今年各项任务全面完成。同时要尽早谋划明年的工作,深入研究一些重大问题,使发展思路和工作部署更好地体现十精神,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努尔·白克力传达了党的十召开盛况和主要精神。

自治区及兵团领导艾力更·依明巴海、艾斯海提·克里木拜、车俊、韩勇、黄卫、肖开提·依明、努尔兰·阿不都满金、宋爱荣、朱海仑、白志杰、库热西·买合苏提、尔肯江·吐拉洪、胡伟、熊选国、刘新齐等出会。

向西开放 科学跨越

奋力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兄弟省市大力支持下,全区各族人民在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十次全委(扩大)会议、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团结带领全区各族干部群众,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弘扬新疆精神,践行新疆效率,按照稳增长、控物价、惠民生、促和谐的要求,坚持变化变革创新,取得改革发展稳定的新成就。

“数读”经济实力

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发挥各族人民的主体作用,用发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实现了速度和效益的协调统一。在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增长10.6%的基础上,2011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6574.54亿元,比上年增加1137.07亿元,突破6000亿元大关;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712.77亿元,增长3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41.57亿元,增长17%;货物进出口总额228.2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3.2%;全口径财政收入1646.18亿元,增长38.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20.91亿元,增长44.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282.68亿元,增长34.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1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442元,分别增长13.7%和17.2%。

工业转型升级加快。仅2011年就完成工业投资2200亿元,建成投产一批现代煤化工、有色金属、电力、建材等重大项目......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2800亿元,增长11.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920亿元,增长15%。

现代农牧业有新发展。仅2011年就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74亿元,增长6.9%。粮食总产1225万吨,增长4.6%。棉花总产290万吨,增长17%。新增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3件、新疆名牌产品40个。内地重点城市特色农产品展会及巡回大巴扎行取得成功。京沪穗三大农产品展会交易额达480亿元。特色农产品销售网基本覆盖国内六大区域和港澳地区,及东南亚、东北亚市场。农产品电子商务单日销售刷新全国纪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快速发展。耕地和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耕地面积达7685万亩,基本农田面积稳定在5330万亩。

第三产业迅速发展。2010年,全年完成增加值1806.51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增速比上年加快1.7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疆GDP的比重为33.3%。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288.67亿元,增长8.8%。全区交通运输环境总体良好,发展较快。全年全社会完成旅客发送量175524.66万人;全年全区接待游客人数达到3144.37万人次,收入创历史新高。金融业务不断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完成增加值235.66亿元,增长13.4%。

加大民生建设

梳理2011年的工作可以看出,自治区继续加大民生工程建设力度,制定了包括安居富民、定居兴牧、天然气利民、廉租公租房、棚户区改造、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等22类80项重点民生工程,各项任务在规定时间全部兑现,民生建设力度之大、范围之广、速度之快、受益之多、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其中,30万户120多万农牧民喜迁新居。35.6万套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建成。9项定居兴牧水源工程、118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完工。120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和8.95万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得到解决。畅通富民工程超额完成。新增8万户沼气用户、4.53万户天然气用户。新增2496个通电话自然村、606个通宽带行政村。新增56.56万城镇就业人员。城镇“五项保险”参保1971万人(次)……投入5.15亿元、调拨3000万元物资,安置受灾群众243万人(次)。投入2.74亿元,实施488个兴边富民行动、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特色村寨保护项目。用于民生建设的财政资金1670.5亿元,占地方一般预算支出的73.2%,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安排12亿元扶贫资金,对441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066元,增收523元。农村低收入人口减少26万。投入15.3亿元,实施172项移民工程。发放1.24亿元补贴资金,帮助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共谋社会事业

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这在2011年成就显著。自治区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制定新型城镇化行动计划。以首届中国—亚欧博览会为契机,建成国际会展中心等地标性建筑,首府3条快速公交专线、27条交通干线建设全面完成,便捷50万居民出行。一批环境友好型城市、资源节约型数字化卫星城镇及中心乡镇加快建设,功能不断完善。城市供水普及率、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燃气普及率达97.5%、74%、41%和89%。城镇面貌焕然一新,产业聚集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特别是现代化小镇、村庄建设和现代生活方式的融入,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农牧民群众感恩爱国之情。

教育事业不断进步。从2011年的工作来看,自治区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育人为本,加大投入力度,增强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完成教育保障工程、学前双语教育工程、职教帮扶工程。启动10项国家、38项自治区教育改革试点项目。继续巩固提高“两基”工作,推进义务教育县域内均衡发展。续建双语幼儿园1558所,新增入园儿童4万多人。新招聘学前及中小学双语教师1.42万人,培训双语教师8000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66%,高中阶段、高等教育毛入学率70.5%、25.7%。高校学科专业不断优化,办学质量稳步提高。新增博士硕士点443个。用于教育的财政支出413.2亿元,增长31.6%。

医疗卫生水平明显提高。到2011年,自治区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全覆盖,药品销售价格下降35%。人均25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得到落实。开展了三轮儿童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和南疆四地州15—39岁人群两轮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工作,接种2165.7万剂次。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成效明显。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各级维吾尔医医疗机构建设稳步推进。

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到2011年,自治区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站)全部实现免费开放。第二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成功举办。西新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用于文化体育的财政支出47.7亿元,增长40.5%。

生态环境保护全面加强。从2011年的工作重点可以看出,自治区坚持环保优先、生态立区和“两个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全面制定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十二五”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取得实效,首次实现塔里木河自60年代以来连续20个月不断流,台特玛湖最大水面达340平方公里,塔河下游生态逐步恢复。博斯腾湖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全面启动……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逐步完善,落实补助奖励资金20亿元。国土整治取得新进展,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0平方公里。

喜看援疆工作

放射医生对口支援工作计划范文5

台海周边的水文争夺战 “达观”号海测船自1995年开始服役,由于装备日渐老旧和面临“消失性商源”问题,海测能力已经大不如前

由于海洋环境攸关海军作战成效,重要性不亚于空军对气象的依赖,陆军对地形地略的认知与运用。完整的海洋作战环境信息,包括海洋环境的地形与底质、海水水文数据、海况及空中气候与气流的变化。海洋作战环境不仅影响各种作战方式与战时的兵力调遣,小如海况、阵风会影响舰艇武器发射的精确度与人员士气,大如水文参数、地形与底质则严重影响战时战术运用,甚至作战计划的设计导向等。因此,中国海测船的频频活动并不令人意外。

中国潜艇要进出“第一岛链”,除了台湾北端的冲绳海域外,另一个通道就是台湾南方的巴士海域。近年来,岛内媒体多次报道大陆海测船出现在台湾南方或东部海域,显示意在搜集台湾周边海洋作战环境信息,台湾当局甚至担忧大陆潜艇已在自家后门“悠游”。

台湾海峡是浅水区,虽不太适合潜艇活动,但台湾西南海域水深多在200~800米之间,且环境噪音复杂,又是通往香港、南中国海与东南亚的主要航道之一,有利于各型潜艇活动。台湾东岸的太平洋是深水区,更适合潜艇作战,且东部水域离岸80~100海里处及巴士海峡附近,均为东南亚至东北亚及通往日本与北美洲的主要国际航线区。战时不仅是交战双方潜艇必至的要地和试图封锁的海域,平时也是美国、日本、中国大陆、韩国、印度等多国潜艇越境的必经之地,自然也是大陆海测船活跃之处。

一般所谓的“水文数据”,包括海洋温度、盐度、深度、海流、水文、重力、地貌地质等信息,其中最主要的是海水随深度不同的温度变化(即“盐温”),涉及某区域一年四季、一天24小时、大风大浪及风平浪静等情况下的海水温度变化。声音在水中行进时,会受温度和压力的影响而折射(即弯曲),因此声呐发出去的声波,在某些情况下,即使碰到目标,因受不同深度海水温度的变化,折射后而收不到回音。由于潜艇本身就是一个“大号温度计”,随时都可感知水温的变化,因此可以躲在声呐找不到的深度。反之,如果反潜舰艇能够掌握当地水温变化,就可利用拖曳式变深声呐来搜寻潜艇。因此,掌握水文资料详细与否,攸关反潜或水下作战的胜算,所以台海两岸军方都十分重视。 2014年10月11日沉没的台湾“海研五号”海洋研究船,也具备很强的海洋测量能力

根据台湾“国防部”公布的己方海军潜艇巡逻区,范围从台湾北部沿着东部南下,一直到南海国际航线分散成三条的交汇位置为止,大大卸油港的对外航线都在潜艇巡逻区内。潜艇作战兵力的运用区域北达渤海湾内的旅顺和大连,南至整个南海和东海,另外以上海、宁波、惠州三大卸油港为战时主要封锁目标。

过去,台湾“国防部长”李杰曾吹嘘,潜艇在南海光是不动手,大陆就会有如芒刺在背。不过能否有效掌握除台湾周边海域的详细水文资料等海洋战场情报资料,实在令人怀疑。潜艇所用的海图就是一般水面舰艇所用的海图,所有航海用图都标有水深,要潜航多深,就照图操作,必要时也可用艇上的测深仪测深,所以水深是潜艇潜航时的首要考虑因素,但很多潜艇意意外往往就是没有掌握水深资料而发生的。

2010年10月2日,台湾海军旗鱼级潜艇“海虎”号在左营外海深约150米处实施例行战术规避动作训练时,艇艏不慎撞到海底沙坝,事后军方仅表示“声呐保护罩受损”。其实,当时“海虎”号受损情况相当严重,不只是保护罩受损,声呐系统中的13组音棒被撞坏,对潜艇的侦察搜索能力影响甚大。此事还遭“监察院”调查,“监察委员”要求加强对台湾海域的海底地形与水文探测,尤其是航海用图的更新。“国防部”也要求针对潜艇水下操作环境、定位掌握不易的特性提出相关改进措施,并加强对地震、台风灾害与自然环境改变,搜集整理台湾海域各项水文及更新海底地形等数据,以确保航行安全。

另外,2005年1月8日,美军攻击核潜艇“旧金山”号在母港关岛以南563千米水域,水下150米深度,以30节的高速撞到海底山脉,造成艇艏声呐罩被撞碎,耐压壳严重受损,一名艇员死亡,60多人受伤,所幸核潜艇坚固的内层艇壳承受剧烈撞击,让艇员居住舱和工作舱免于受损,反应炉也未受损,“旧金山”号才得以紧急上浮,勉强返回关岛。事后,美军透露“旧金山”号使用的海图是1989年绘制的,没有标明出事地点五千米内的海底有危险地形,其后拍摄的卫星图像虽然显示海底山脉的尖锐外缘,但绘图机构却没有利用这些卫星图像数据更新海图。可见,海洋环境的不可确知性。

要了解海洋作战环境,需要长时间的监测。以吕宋海峡以西、台湾海峡以南的一片海域为例,那里洋流变化莫测,进而影响水文环境,也使得反潜环境变化复杂。该海域还有季节性变化,因为大范围的风场旋度变化,进而引发时而顺时针、时而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涡旋流场变化,其周期约为十余天。这种海洋环境意味着,要获得更为精确的海域战场信息,需要大范围、长期的海域环境调查与研究。

如果台海爆发战争,主战场就在台湾海域,那么谁对台湾附近海域作战环境了解愈透彻,谁就能占“地利之便”,主导战场,因此海测船就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达观”号海测船

台湾海军原有的“达观”号海测船于1993年6月由意大利造船厂建造,1995年9月26日服役。“达观”号系以北约的“联盟”号(Alliance)海测船为蓝本设计,船身长93米,宽15.5米,8层甲板到桅顶高37米,吃水5米,满载排水量3 200吨,柴油电动主机,双轴驱动,船艏船艉都装有辅助推进器,最高航速15.5节,最低3节(因电力推动才能达到如此慢的航速,这对海测船作业十分重要),12节巡航时的最大航程1.2万海里。

“达观”号装有先进的双频差分式卫星定位仪(DGPS),可提供海上高精度定位,可将定位误差降至厘米级。自动导航与驾驶仪器,可设定船身中的五点为轴心进行转向运动,还有遥控操舰与后驾驶台等特殊设计。“达观”号还装备各种精密的海洋测量仪器及水下遥控平台,自船艏起,分别配有EM1000多波束海底地形测绘系统,配合电罗经、船位姿态感应器及声速仪,除可大面积、快速测量探测海域的水深及测绘海底地形外,还可建立三维海底地形图。

该船可施放的水下定位系统共五具,接着是工作深度达700米的ADCP海流仪,还配备可监听水下声音的UT-2000水下通信系统。船艉甲板装有吊具,用来施放装有摄像机的水下遥控平台、可回收的系留系统、盐温深仪、侧扫声呐、底质采样、磁探仪等探测装备。“达观”号有一队海测专业人员,由一名少校编阶的测量长带领作业。

另外,“达观”号配备舰用式差分磁探仪系统,是先进的质子逆动式磁探仪。该系统可搜集地球全磁场和南北向磁场梯度资料,由主感应器和副感应器两个磁探仪组成。测量作业时,副感应器在前、主感应器在后两者相距150米,使用信号电缆连接,拖放于船艉后方约300米,以消除船本身对磁力的影响。将主感应器和副感应器的磁力读数相减,便可实时消除地球磁场每日变化的影响,计算出同一时间因两感应器拖带的地理位置不同而产生的磁力差异。通过掌握磁力变化,可实时比对识别敌潜艇或水下环境所造成的磁力异常,达到探测敌潜艇的目的。 “海虎”号潜艇曾于2001年在左营外海撞到海底沙坝,造成艇艏和声呐受损

简单来说,“达观”号的主要任务是通过高精度定位,执行海底水深探测、海底地形测绘、海底底质探测、海底磁力线绘制及海洋环境数据搜集等,任务范围上,主要以台湾专属经济区与南海诸岛的航道测量、水文资料搜集为主。“达观”号虽不像一般作战舰直接执行作战任务,但所测得的水文数据却是遂行反潜、反水雷封锁作战的关键,重要性不言可喻。

据悉,“达观”号上有好几个实验室与计算机设备,每天所测得的数据可高达3 200万批,目前以光盘储存方式交由台湾海军“大气海洋局”分析。根据“达观”号所测得的资料,“大气海洋局”已制作出台湾四周海域的战术电子海图与水底地图。不过因“达观”号功能强大,测得数据的解读与处理已超过台湾海军专业人员的能力与负担,因此海军也与民间学术单位合作,共同研究分析“达观”号测得的水文资料。

新型海洋测量船 台湾海军现役的“大屯”号救援船已经老旧

“达观”号服役已超过20年,船上设备日益老化,到了淘汰的时候,所以台湾海军将新型海洋测量船纳入新的12项建军规划中。根据台湾海军的简报资料,新型海洋测量船应配备新型测量装备、遥控无人平台、后甲板具备装载与执行多功能模块能力等。从简报资料中的俯视图可以发现,新型海洋测量船中段有直升机甲板,前后甲板上有多个不同型号的起重机。最值得注意的是,新型海洋测量船和“沱江”级导弹巡逻舰一样,都采用双船体设计。

美国“胜利”级海洋侦察船和日本“响滩”级音响测量船也采用双船体设计,主要是船上配备了美国AN/UQQ-2拖曳线列声呐监听系统。20世纪80年代,苏联新一代潜艇静音性能突飞猛进,大幅增加西方跟踪监视的难度,为此美国开始建造搭载新型低频声呐的海洋侦察船来获取苏联潜艇的声纹特征,提高反潜系统的作战效能。同时,日本也规划建造两艘搭载同型号低频声呐的“响滩”级音响测量船。AN/UQQ-2是一种施放长度很长的低频声呐,为能发挥监听作业时的最大效能,搭载舰必须十分稳定,因此美日舍弃传统船型,采用双船体构型。“胜利”级侦察船能在八级海况下安全航行,六到七级海况下都能顺利执行水下音响监听任务。另外,美日海洋侦察船都采用柴电动力,以柴油主机带动发电机产生电力,再带动两台交流电机驱动推进器,噪音比传统的齿轮-大轴传动更低。更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响滩”级能配上美国严控出口的AN/UQQ-2,凸显美日在反潜作战方面的密切合作,未来台湾海军新型海洋测量船也极有可能配置类似声呐。至于柴电推进系统,技术层次不高,且现役的“达观”号已采用,所以台湾海军新型海洋测量船也会继续沿用。

潜艇救援的“瑞豚计划” 采用双体船设计的美国“胜利”级海洋侦察船

2000年,俄罗斯北方舰队核潜艇“库尔斯克”号发生事故,百余名官兵遇难,这使得潜艇救援成为焦点。当年,台湾海军购入老旧的美国“海狮”、“海豹”两艘潜艇时,曾考虑到潜艇救难问题,当时台美尚有“共同防御条约”,因此台湾潜艇真的发生意外,美军可立刻驰援,不过1979年双方“废约断交”后,潜艇救援就再度成为的“心头之痛”。

台湾海军本身没有专门的潜艇救援船,更没有深潜救援平台(DSRV)、潜艇救援舱(SRC)或潜艇救援潜水重压系统(SRDRS)等完备救援装备,万一潜艇在水下发生意外,艇员受困,如果深度不大,可先用数艘救援船搭配水下作业大队的蛙人展开紧急救援。一旦潜艇失事深度过大,超过台湾海军既有施救能力,势必要向外求援。虽说台美已无“邦交”,但双方有一项不曾公开的合作救援计划――“瑞豚计划”。另外,日本海上自卫队的潜艇救援能力也很强,若台湾有需要,他们也会予以支援。

按照“瑞豚计划”的安排,一旦台方潜艇遇难时,美方会出动深潜大队(DSU),携带DSRV、SRC等相关装备协助救援,台方配合美方装备装卸和转运,并提供部分后勤与潜水方面的支援。整个作业程序(SOP)是当台方潜艇发生意外时,美军DSRV与操作员及空运支援设施会第一时间接到警报,立刻运至空运机场,由四架C-141(或一架C-141与一架C-5A运输机)运至靠近失事地点最近的机场。到达目的地后,DSRV卸载到运输平台(LTV)上,其它支援装备也同时卸下,立即转运至码头边。台湾海军在规划“瑞豚计划”时发现一大难题,就是DSRV太高,虽然其直径只有2.4米,但艇身下方却有一个用来与失事潜艇对接的接合口,因此放在运输平台上显得极为高耸。台湾全岛尽是人行天桥、涵洞与高架桥,成为在规划从机场到码头的运输路线时十分伤脑筋的问题。

在美军救援兵力抵达前,台方必须先进行搜索与探测,即设法完成遇难潜艇初步的勘察与准备,内容包括潜水员勘察搜集潜艇受损状况、坐底姿态、逃生舱口状况、潜艇倾斜角度、海底性质、流向流速、能见度等,以便向美军提出现实的救援需求,并确定台方所能提供的支援。如水深在50米以下,潮流及潜艇损伤条件许可下,台方应做好潜艇逃生人员的海面搜索作业,另外,还要向美方提供水下受困艇员维持生命的大致时间,以施救行动的时长,这意味着台湾海军本身也必须拥有一定的深海潜水能力,否则即便美国救援队来了,有回天乏术。

早年台湾海军的深海潜水能力受制于装备落后,一直停留在空气潜水(以空气作为呼吸气源的EXO-26浅海潜水系统),最大工作深度约60米。直至1988年配合“龙睛专案”,台湾海军救难大队依照美国军品商售方式引进了非饱和(Non-satura? tion)的17B氦氧混合气浅海潜水系统(以氦氧混合气作为呼吸气源)装备,再经过多年努力,现已建立100米深度的潜水能力。1992年4月17日,台湾海军救难大队首次在小琉球外海完成100米潜深。2002年,台湾海军参与华航CI-611班机残骸的打捞任务,这是他们首次将氦氧混合气潜水装备与用于实际作业,不过这样的深海潜水作业能力在深度和海底作业时间上的限制(包括下潜时间的10分钟海底吊挂作业,需4.5小时的减压时间),对于深度超过100米或需要较长海底时间的潜艇救援作业都无法执行。 台湾EXO-26浅海潜水系统。目前不具备潜艇深水救援能力

潜艇救援能否成功,深海潜水作业能力是关键指标,例如将岸台上的通气管与潜艇的高、低端“空气救难接头”相接合。所有美军潜艇在其每个舱间都提供两个空气救难接头:一在高处、一在低处。高处的空气救难接头用来供应水与流质食物给受困艇员,从舱间供气或排气,测量舱间的水位高度(计算积水量)以及舱壁水密情况,而低处的空气救难接头用于泵排水或空气排水时从舱间供气或排水。目前,台湾海军仅有两艘美制“淡水鲤”级潜艇有高、低端救难接头设计,而购自荷兰的“旗鱼”级潜艇则无此设计。此外,可将紧急救生钟(Emergency Life Support SystemPod,里面装载食物、医疗补给品、氧气瓶、二氧化碳吸收剂及氧气蜡烛等物资)经由逃生舱或空的鱼雷发射管送入潜艇内。由此可见,检查逃生舱、舱口并且清除舱口上的障碍物,取下舱口整流板以利深潜救援平台、潜艇救援舱、或是加压救援舱(PRM)与遇难潜艇接合,这些工作能否顺利进行,都与深海潜水作业能力有关。

如果拥有足够的深海潜水作业能力,也能在深潜救援平台与遇难潜艇逃生舱口接合时提供必要的协助,例如将潜艇救援舱的下拉钢缆与遇难潜艇接合,观察整个救援作业的进行并且适时提供支援,执行遇难潜艇艇体或机密物件的打捞等。当然,所有水下救援作业要有专业的救援船配合,才能事半功倍。

新型救援船

目前,台湾海军仅有两艘专业救援船,即“大湖”号(ARS-552)和“大屯”号(ARS-556),它们说是潜艇救援船,但仅有减压舱,并无水下遥控平台系统、潜水钟等专业救援装备,仅从事一般救援任务。随着台湾当局力推“潜舰国造”运动,未来潜艇救援势必成为面临的新课题,因此具备潜艇救援功能的新型救援船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装备。

早在2010年,为了配合海军“迅远专案”,台湾“经济部航太工业发展推动小组”就搞过岛内登陆舰、救援船生产能力评估,但后来无声无息,没想到“风水轮流转”,如今两型舰船都被列入台湾海军十二项建军规划。根据海军简报资料,新型救援船的装备性能需求包括:

双轴、双舵及可变距螺旋桨推进器,具有艏、艉辅助推进系统,可原地360度旋转与侧向机动;具有动态稳定系统(可在四级以下海况执行救难及水下打捞任务,并在海况五级、海流2.5节以下具有定位能力并执行救援任务);可拖带3万吨(含)以上船舶,最大负荷可满足至10万吨;具有海上消防喷洒作业及海洋污染基本处理能力;可视任务搭载水下遥控平台系统(ROV,作业深度200米以上)及水下救援装备(潜水钟);具有直升机起降平台及人员救难艇。

就简报资料内容看,台湾海军规划的是一种多功能救援船,综合性能应类似中国大陆交通运输部东海救助局“东海救-113号”(“湄洲岛”号)、“东海救-101号”或南海救助局“南海救-101号”一类具有拖带、救难、消防及协同海底打捞功能的多功能海洋救援船。

不过,规划的救援船仅配备水下遥控平台、潜水钟一类的水下救援装备,并无配备深潜救援平台(DSRV)、深度潜水支援系统(DDS)、潜艇救援潜水重压系统(SRDRS)等专业潜艇救援装备,因此仅具有部分潜艇救援能力,并非专业的潜艇救援船。因此,未来潜艇若发生严重水下意外,还要借助外力。 韩国“清海镇”级潜艇救援舰

未来“潜舰国造”如果获得落实,台湾海军会拥有6~8艘潜艇,因此也要考虑配套的救难能力,所以长久之计仍要建造专业的潜艇救援船。目前,日韩海军都拥有专业的潜艇救援船,像日本“千代田”号(ASR-405)潜艇救援母舰搭载有深潜救援平台(排水量40吨,可容纳12人)、潜水钟(采用球型结构,耐压壳直径2.2米,能容纳3人,可执行深度300米的潜水救援作业)等装备,舰上设有两个减压舱室(左右各一),每次能容纳6名潜水员或40名被救起的潜艇官兵,还有完善的医疗设施,能为遇难潜艇的生还官兵提供第一时间的紧急医疗。由于“千代田”号也是日本海自第一潜水队的旗舰,因此还可携带粮食、淡水、鱼雷、导弹及其它物资,为靠帮的潜艇提供补给和充电服务,舰上还有维修车间,能为靠帮潜艇提供一定程度的维修。此外,“千代田”号能为潜艇官兵提供额外的生活服务设施,包括起居、医疗、休息、娱乐等。至于韩国海军,自从20世纪90年代扩充潜艇部队后,也同步建立潜艇救援能力,1992年订购首艘国产潜艇救援船“清海镇”号(ASR-21),1996年入列服役,它配备自动导航定位系统,包括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定位声呐及传统测量绳,能自动控制螺旋桨与侧舷辅助推进器,抵销海流海浪影响,将船体维持在固定位置,以便顺利执行救援和打捞工作。“清海镇”号船艉装有两台大型起重机,用来施放潜水钟、深潜救援平台(DSRV)、水下遥控平台系统等专业设备。韩国版DSRV比美国货小得多,全长9.6米,重21.4吨,最大潜深457米,由两人操作,每趟最多能容纳10名受困艇员。2007年1月,韩国海军再为“清海镇”号购入一艘新型DSRV,每趟能搭载16名艇员。“清海镇”号还配备有深度潜水支援系统(DDS),由五个甲板减压舱组成,负责进行潜水员潜水前后的加/减压作业。“清海镇”号在2010年打捞爆炸沉没的“天安”号反潜巡逻舰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结语

台湾因实力有限,无法与“亲善”的美日相比,成为美日台针对大陆的“反潜铁三角”中最弱的一环。除了增购反潜机、潜艇外,如果没有强大水文资料搜集能力的新型海洋测量船也是白搭。另一方面,一旦潜艇遇难,没有救援船就只能望洋兴叹了。

放射医生对口支援工作计划范文6

一、2014年工作总结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1、扶贫解困工程。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和“四权分离”制度,兑现2013年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833人、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对象61人和计划生育“少生快富”奖励对象目标人群352户扶助及奖励金210.18万元。2014年确认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892人、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对象64人和计划生育“少生快富”奖励对象目标人群392户,12月份将兑现奖励金及扶助金。

2、民族地区帮扶工程。开展包虫病病情调查人数累计为8500人,完成率130.77%;开展免费药物治疗包虫病患者14人,完成率116.67%。

3、医疗卫生工程。一是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到95.75%。二是完成40个村卫生室建设项目,总投资200万元,该项目已与村级活动室合建目前已竣工并投入使用,完成率400%。三是免费向123对符合生育政策计划怀孕夫妇提供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其中农村114对,完成率103.64%,城镇9对,完成率112.50%。

4、民生实事。一是继续实行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县人民医院和县民族医院先后于2012年11月、2013年10月完成取消药品加成,除中草药、中药饮片外的药品全部零差价销售,严格控制药品金额占业务总收入的比重,实施以来让利患者金额达248.5万元,切实减轻了群众负担,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覆盖率100%。二是启动实施免费婚前体检项目,积极开展婚前体检宣传动员工作,在当事人完全自愿的前提下,免费为72对拟向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结婚登记的男女双方当事人进行婚前体检,完成率102.86%。三是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累计375人,住院分娩率94.75%,补助资金18.75万元;免费为农村孕产妇及准备怀孕和怀孕3个月内的农村妇女增补叶酸累计759人。四是协助州人民医院到各乡镇开展白内障筛查工作,完成筛查贫困白内障患者778人,其中符合手术指征70人。

(二)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1、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一是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新农合参合率99.01%;二是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村卫生室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三是逐步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强健康档案规范化管理,目前管理高血压患者5453人,管理糖尿病患者1422人,登记管理重性精神病患者29人,0-6岁儿童健康管理5597人,孕产妇健康管理535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12342人。四是实施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做好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重性精神病、重大地方病等严重危害群众健康的疾病防治。五是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进一步完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建立分级医疗诊治制度,积极推进双向转诊。

2、项目建设情况。一是县人民医院住院部大楼及附属工程建设项目,总投资2000.48万元,新建住院部大楼及附属楼9180.6平方米,该项目已主体完工进入内部装饰阶段。二是县民族医院建设项目,进入一层修建阶段;三是冷碛镇中心卫生院整体搬迁建设项目已进入基础施工阶段;四是德威乡卫生院、岚安乡卫生院、泸桥镇中心卫生院业务和生活用房建设项目已主体完工进入内部装饰阶段,预计2014年12月完工。五是县疾控中心包虫病实验室及业务用房建设项目进入地质勘查及初步设计阶段,今年7月县疾控中心通过实验室资质认定及食品机构资质认定现场评审工作。

3、人才工作。一是“阳光天使”招聘情况。2014年考核招聘人数6名,考试招聘人员5人,完成签订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协议1人。实施人才强化培养计划,选派74名专业人员分别参加省、州组织的专科团队、岗位培训、临床进修、岗前培训等人才培训。参加全科医生转岗培训4人。二是对口支援情况。今年我县接收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医务人员11人,干部8人,县人民医院选派1名医务人员对口支援冷碛镇中心卫生院。对口支援医师在基层累计诊治群众16871人次,开展示范手术44台次,开展新技术项目16项次,培训基层医务人员936人次,我县安排业务骨干医务人员到三级医院进修学习30人次。三是柔性流动服务情况。今年全县共组建医疗队73支、派出医务人员累计415人次、义诊患者8659人次,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17万余份,免费发放药品价值1.4万元,培训基层医务人员593人次。

4、继续实施人口计生“五大工程”。一是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巩固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成果,依法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全县计划生育定点免费机构开展计划生育科技服务7952人次,实施计划生育各类手术1145例,上门咨询7952人次,门诊咨询7952人次,发放避孕药具2800人次,“三查”7086人次,生殖道感染疾病检查860人次,随访6160人次,无引产、无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事故发生,开展计生服务巡回下乡45次。切实加大药具管理规范化建设,在全县各乡镇卫生院开展计划生育药具特色服务窗口建设工作。药具应用率达91.7%,有效率达100%,随访率达99%。二是推进人口文化建设。巩固生育文化大院、中心户等建设。抓好宣传品进村入户工作,共发放卫生和人口计生各类宣传资料近3万份。开展人口计生宣传活动6次,开展计生政策法规、生殖保健和优生、优育咨询服务宣传咨询11000人次。宣传品进村入户率达95%,群众知晓率达95%,避孕节育知情选择率达90%。三是完善利益导向机制。四是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启用“计生通”项目,全面完成人口计生计划。全年总人口68414人(10个乡镇),出生人数569人,出生率8.32‰,自然增长率为3.61‰,符合政策生育率95.96%,死亡率4.71‰,综合节育率为87.07%。全面核查清理人口数据,统计数据准确率和全员人口信息主要项目准确率均达到90%。五是构建基层群众自治机制。进一步加强对乡(镇)、村的指导,落实基层群众自治规范,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协会的作用,深入开展“阳光计生”行动,不断完善社会监督,努力提高人民群众对人口计生工作的满意度。

(三)特色亮点做法。

一是全面加强各医疗机构班子建设,对所有医疗机构班子进行了充实和调整。二是全面实行乡镇医务人员包村,主动上门服务。三是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开展医务人员技术大练兵活动。四是公共卫生健康体检整合资源,上门服务。五是对全县医疗机构设备进行清理,全面调剂,保证设备全面运行。六是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婚前检查。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医疗卫生机构收入明显减少,由于县财政拮据,根本无力全额承担配套的专项补助资金并承担兜底责任,再加之基本药物统一采购过程中存在部分中标药物厂家因无利润常常缺货和配送不及时,部分群众反映个别药品价格甚至高于药店销售价格,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制度的有序实施。

(二)人员编制不足。机构合并后,县卫生和人口计生局核定行政编制12名,工勤控制数1名,较机构改革前行政编制数减少5人,工勤编制减少2人;卫生执法监督大队现有编制6人,较机构改革前编制数减少3人;县属各医疗卫生单位按医院等级要求,事业编制严重不足,如县人民医院经州卫生局核定200张床位,按照床位和医技人员1:1.5的原则,应核定医技人员编制300名,目前县人民医院编制170人。

(三)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结构不合理,量少质弱。全县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不足,结构不够合理,高素质、高水平的卫生人才缺乏,特别是骨干人才、专科人才、学科带头人和既懂业务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较少。如县疾控中心上半年退休7人,现有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相对薄弱;乡镇卫生院具有执业医师资格人员较少,学科不配套;村医整体素质不高、普遍无资质,无法从事相关医疗卫生工作,这些已成为制约基层卫生事业跨越发展的瓶颈。

(四)县级公立医院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管办分开、政事分开、高效管理体制等方面配套政策不够完善,综合改革压力大。

(五)医疗设备设施总量不足,严重老化落后。各医疗卫生单位医疗设备设施严重不足,已有的医疗设备设施也非常落后,不能适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就医需求。如:县人民医院作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无放射医学工作站、国际听力电测仪等设备。县疾控中心无dr、离子色谱仪等设备。

(六)医疗废弃物和污水处理问题。全县医疗卫生单位无规范化的医疗废弃物处理,现仅作一般性的焚烧、掩埋处理。除冷碛中心卫生院原项目经费建有污水处理系统外,其余医疗卫生单位均无污水处理系统,影响环境保护,极易发生医疗废物污染事件。

(七)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尤其是县人民医院一线医务人员工作压力大、任务重、待遇不高,很难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八)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薄弱,违法生育处罚不到位。

(九)乡镇计生专干调整频繁,兼职过多,队伍不稳定。

三、2015年工作计划

(一)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医疗技术人员大练兵活动,通过“打造医院标杆服务窗口”培训、科技大练兵活动、业务能力培训及开展医德医风建设讲座等方式,提高医务人员综合素质。

(二)切实抓好卫生计生项目建设。实施烹坝、得妥、加郡、兴隆、杵坭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

(三)全面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步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强健康档案管理使群众受益率达100%。

(四)进一步清理各医疗机构的医疗设备使用情况,对闲置设备进行调剂使用,确保设备全面运行。

(五)进一步完善分级医疗诊治制度,积极推进双向转诊。

(六)坚持综合施治,完善人口计生统筹协调机制。

(七)突出宣传引导,强化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