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信息化管理范例6篇

推进信息化管理

推进信息化管理范文1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快推进农村管理信息化,加强农村基础党风廉政建设,以及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等政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要求,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优化政务环境,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实现“新*、新基地、新优势、新形象”的目标,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进政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对传统管理和服务模式进行变革,实施电子政务、农村管理信息化、视频会议、视频监控等为主要内容的政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利于促进政府转变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监管和服务能力,以在线服务为突破口,逐步实现网上审批;有利于形成信息共享,网络融合,便民服务的网络载体,形成市乡村三级电子网络互动;有利于市委政府以及市直各部门召开市、乡(镇)、村视频会议,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会议费用;有利于合理运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手段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多媒体触摸屏公开方式,及时、准确、真实地公开乡镇党务、政务、村务和各项政策信息,提高透明度,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把权力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进而从源头上预防腐败;有利于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强化监督力度,从根本上杜绝农村财务管理混乱的现象,规范农村基层组织管理行为,改善党群关系,化解基层矛盾,促进农村基础党风廉政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此,各级各部门要从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高度,认真做好政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切实抓细抓实,抓出成效。

二、推进政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一)推进政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开启新思想,打造新作风,树立新形象,以全面提高行政管理水平为核心,积极、稳妥、高效地推进政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为优化政务环境、加强廉政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提供有效服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政治保障。

(二)推进政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是统一规划,分级负责。政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全市统一规划,包括统一建设目标、统一开发软件、统一上岗资格、统一管理制度。以“四个统一”为基础,市、乡镇(办事处)、村明确职责,分级负责,共同担负政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

二是资源共享,避免重复。推进政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是集农村管理信息化、视频会议、电子政务(包括市、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建设)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工程,要立足于我市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条件,以电子政务中心为依托,充分利用市政务中心、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乡镇农村会计服务中心和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等现有资源,通过对现有硬件设备、软件条件和技术能力的整合、升级、改造,实现资源共享。

三、政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一是建一个综合网即*政务信息化综合网。

二是形成三个系统,即:1、农村管理信息化系统:能够实现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党务公开、强化农村三资管理、规范村帐乡管、农业科技信息推广、政策、网上办公等。2、视频会议系统:可以召开市、乡、村三级会议,也可以召开市、乡和乡、村两级会议,能够达到双向互动和视频监控的效果。3、电子政务系统:分为三个子系统,即行政审批系统,电子监察系统,政务公开系统。行政审批系统,将向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延伸,实现行政审批的“一窗口”、“一条龙”服务和网上申请,网上受理。电子监察系统,实现对全市行政审批事项和便民服务中心的所有服务事项办理情况的实时监察,以及对办公场所的视频监控。政务公开系统,实现政务公开、信息和查询,实现“外网受理、内网处理、外网反馈”的工作流程。

三是实现四个目标,即农村管理信息化功能,电子政务功能,市、乡、村三级视频会议功能、相关职能部门工作视频监控功能。

四、政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步骤

市农廉办、市电子政务中心、市农经办、市政务中心设立信息网点,各乡镇政府设立便民服务中心、农村会计服务中心两个网络管理站,各行政村设立信息点。今年第一批首先在城关乡、三佳乡、义安镇三个乡镇所有村以及我市2006年—2009年确定的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和推进村等共130个村开通运行,其它村逐步推进实施。

政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分两部分同步进行。第一部分为农村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从2009年8月1日开始至10月10日结束。第二部分包括电子政务建设、视频会议建设、视频监控建设,分网络建设、软件开发、硬件配置、业务培训等步骤,从工作2009年8月1日开始至10月30日结束(详见附表)。

五、有关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乡镇、各有关单位要充分认识搞好政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真负责,精心组织,广泛宣传发动,为此项工作顺利实施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推进信息化管理范文2

关键词:电网企业 信息化 营销 创新

        0 引言

        营销业务管理的信息化,是电网营销技术进步与创新的核心,是电网企业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集约化经营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是实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文化创新的重要载体和推动力,也是电网企业实现“一强三优”战略目标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长期以来,电力行业一直存有“以生产为驱动、以企业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即使在政企分开、转制成为企业后,也未能真正转变传统思维和价值观念,“老三电”(计划、节约、安全)的印痕还不时闪现于营销服务的不同环节。

        2002年,宁夏电力“厂网分开”后,轻装上阵的宁夏电力公司,实行了“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把提高服务水平作为公司核心竞争力来打造。在缺电的情况下,公司一方面加大电网建设和改造力度,强化安全管理、调度管理,另一方面千方百计挖掘潜力,优化资源配置,加强需求侧管理,在电力供需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实现了“限电不拉路、错峰不减产”的目标,为宁夏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了有力的电力保障。

        无论是“限电不拉路、错峰不减产”,还是“灯泡不灭”活动,都是基于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价值观,二者一脉相承。如今,“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观已经在宁夏电力公司上下根深蒂固。

        要做到服务质量好、水平高,运作成本低、效率高,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就必须进行持续的管理变革。持续管理变革的目的是实现优质、高效的流程化运作,确保从客户需求出发、到满足客户需求的所谓“端到端”的服务,才能实现营销服务的职业化、现代化。

        标准化的模式与流程是提高效率、节约人力的基础。信息越快捷、越准确,管理的层次就越少,成本就越低。采用信息化手段是推进管理创新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捷径。

        1 电网企业开展信息化工作的必要性

        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新经济时代,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不仅是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电力工业持续快速发展的需要,而且是电网企业应对国内外同业竞争的必然要求。电网企业的信息化应贯穿企业的整个价值链。日本的东京、关西电力通过对生产、营销、配电、调度等系统的全面整合,实现了供电可靠性99%以上到户的承诺,比没有实施信息化整合的其他电力公司成本降低了约50%。韩国电力公社通过对全国电力营销、配网、呼叫中心、物资供应等系统的整合,使得韩国电力物资采购、招投标60%以上的交易通过网上电子商务平台完成,极大地提高了效率,降低了采购、库存成本。

        2 电网企业推进营销信息化实现管理创新的实例

        在党的十六大上,曾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加快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党的十七大,又提出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把信息化提高到一个很高的战略高度。当今的社会已经逐步进入信息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的趋势更加明显。

        伴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经济时代,信息已经作为一种资源,与物质资源、能量资源一起构成现代经济社会和技术发展的三大支柱性资源,在社会活动的各个环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国网公司也将信息化建设与电网建设、人才建设并举,提出建设“数字化电网,信息化企业”的战略目标,以企业战略和业务需求驱动信息化发展。

      &nbs

[1] [2] 

p; 宁夏电力公司将各类营销自动化、信息化技术作为电力营销业务的重要支撑手段,在各地市局广泛应用,营销信息系统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经过多年的努力,宁夏电力公司已建立起了营销信息管理系统、负荷管理系统、客户服务系统、低压集抄系统等,覆盖下属个地市供电局、个县级供电局,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以营销信息化方式,实现了管理创新,并取得了销售业绩和服务质量大幅上升的好成绩。

        电网企业实现营销信息化的三个步骤

        营销信息资源的整合,将改变电网企业传统的以生产为导向的经营理念,将其转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架起企业与客户沟通的桥梁。电网企业实施营销信息化,通常有以下三个步骤:

        . 实现基础设施整合、信息资源整合和业务整合,聚合孤立与潜在的信息资源,形成知识凝聚效应。

        . 实现管理流程和组织机构整合优化,以技术创新促进管理创新、机制创新,乃至文化创新。

        . 实现公司战略资源的整合与增值,实现集团化运作,最终构建企业电子商务系统,这个系统包含合作伙伴、企业员工、企业客户、政府部门等。

        营销部作为最贴近市场、最贴近客户的部门,是推动公司流程优化和组织改进的原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讲,营销就如“龙头”,它始终追寻着客户的需求,整个企业机体随龙头摆动,机体内部的相互关系保持不变,使管理更加简捷、高效、优质、低耗,实现“全员营销”。

        以信息化推进电力营销管理创新的实现途径

        在世纪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电网企业想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营销中取胜,必须不断创新。对内借助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并具有较强应变能力的电力营销体系;对外通过现代化信息网络,实现营销服务的自动化、信息化,建立起与政府、客户信息交流的桥梁。这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对企业发展的要求。其主要实现途径有:

        . 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企业实现管理目标的必要的手段和工具。技术创新的关键是要贴近客户的实际需求,结合电力营销业务的特点。此外,电力企业应当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对于电网企业来说,客户的需要,社会、政府的要求,自身业务的特点,是决定技术创新成败的关键因素。

        . 管理创新。传统的管理变革,让企业效能提高比较困难,而通过信息化的方式相对较为容易。信息系统建设要采取自上而下,上下结合的策略与方法,对企业的核心流程进行深入的分析重组。信息系统归根到底只是工具和手段,其作用和目的是支撑企业管理创新和信息化目标的顺利实现。信息化的实施过程就是通过IT技术和管理软件,不断优化业务流程,从而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实现管理创新。

        . 服务创新。技术创新推进服务创新,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和手持终端的便利性,进行以客户为中心的全方位营销。以Internet为依托的电力营业厅是一个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多维营业厅,是更加个性化、人性化的客户界面。

推进信息化管理范文3

关键词:电网企业 信息化 营销 创新

        0 引言

        营销业务管理的信息化,是电网营销技术进步与创新的核心,是电网企业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集约化经营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是实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文化创新的重要载体和推动力,也是电网企业实现“一强三优”战略目标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长期以来,电力行业一直存有“以生产为驱动、以企业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即使在政企分开、转制成为企业后,也未能真正转变传统思维和价值观念,“老三电”(计划、节约、安全)的印痕还不时闪现于营销服务的不同环节。

        2002年,宁夏电力“厂网分开”后,轻装上阵的宁夏电力公司,实行了“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把提高服务水平作为公司核心竞争力来打造。在缺电的情况下,公司一方面加大电网建设和改造力度,强化安全管理、调度管理,另一方面千方百计挖掘潜力,优化资源配置,加强需求侧管理,在电力供需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实现了“限电不拉路、错峰不减产”的目标,为宁夏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了有力的电力保障。

        无论是“限电不拉路、错峰不减产”,还是“灯泡不灭”活动,都是基于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价值观,二者一脉相承。如今,“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观已经在宁夏电力公司上下根深蒂固。

        要做到服务质量好、水平高,运作成本低、效率高,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就必须进行持续的管理变革。持续管理变革的目的是实现优质、高效的流程化运作,确保从客户需求出发、到满足客户需求的所谓“端到端”的服务,才能实现营销服务的职业化、现代化。

        标准化的模式与流程是提高效率、节约人力的基础。信息越快捷、越准确,管理的层次就越少,成本就越低。采用信息化手段是推进管理创新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捷径。

        1 电网企业开展信息化工作的必要性

        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新经济时代,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不仅是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电力工业持续快速发展的需要,而且是电网企业应对国内外同业竞争的必然要求。电网企业的信息化应贯穿企业的整个价值链。日本的东京、关西电力通过对生产、营销、配电、调度等系统的全面整合,实现了供电可靠性99%以上到户的承诺,比没有实施信息化整合的其他电力公司成本降低了约50%。韩国电力公社通过对全国电力营销、配网、呼叫中心、物资供应等系统的整合,使得韩国电力物资采购、招投标60%以上的交易通过网上电子商务平台完成,极大地提高了效率,降低了采购、库存成本。

        2 电网企业推进营销信息化实现管理创新的实例

        在党的十六大上,曾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加快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党的十七大,又提出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把信息化提高到一个很高的战略高度。当今的社会已经逐步进入信息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的趋势更加明显。

推进信息化管理范文4

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运用信息管理理论与信息管理方法,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技术充分考虑外界变量和信息,组织和配置教学信息资源,进行信息化教学管理活动,从而高效率地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从教学管理内容看,信息化涉及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教学行政管理和教学建设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从教学管理手段看,就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在教学管理活动中的广泛应用。笔者试图从信息化的教学管理现状与问题出发,提出信息化的教学管理观,并对如何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一、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现状与问题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但是在信息化的理念、内涵、人员保证等方面还存在严重不足。当前高校教学管理在信息化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对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内涵认识不足

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教学管理的全过程、全方位。当前,在管理内容上着眼局部,缺乏整体规划;在管理投入上重硬件,轻软件。这些认识上的不足,往往导致工作主动性发挥不够,导致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处于被动、滞后的状态。在教学管理观上,人们依然习惯于传统的管理观念、理论和方法,习惯于运用传统的方式方法进行信息建设、管理和交换。某些高校即使使用了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但软件的应用并没有到达最佳效果,其各学院部门应用系统的程度参差不齐,少数学院更是沿用原有的传统教学管理方法,导致教学管理信息化流于形式。

2.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含量和程度不高

在教学管理的组织上,网络技术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教学行政管理手段上,网络化、智能化还远未普及,管理效率低下。目前,我校应用购买软件公司开发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在排课、考试、成绩、学生基本信息等管理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如下不足:一方面,存在软件重复开发,又中途搁置和废弃的现象,系统的二次开发的周期也较长;另一方面,目前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只是应用在教学质量科和教务科的日常工作,而教学研究科、实践教学科和教材科基本上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管理方式,而在这个方面信息化的应用是我校目前所要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关键,在于树立全面的信息化教学管理观

1.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必须确立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的教学管理创新理念

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变革传统的教育思想为先导和动力,实现管理创新。信息化的教学管理创新,要求教学管理主体对传统的教学管理理念、教学管理模式、教学管理方法和手段进行客观分析和取舍,根据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充分吸收借鉴国内外教学管理改革和实践的有益经验,探索与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相适应的教学管理新路子。

2.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必须强化五方面的教学管理观念

(1)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需要强化的观念是: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能创新的高素质人才;把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学问修养与人格修养并重,知识、能力与素质并重;针对不同教育对象因材施教,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必须落实到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管理方法等方面。

(2)在学科专业建设上需要强化的观念是: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中一项综合性、战略性的建设工作,是高校建设的龙头,是高起点的科学研究和高质量的人才培养的基础;学科建设水平反映高校的办学水平,没有一流的学科,就没有一流的大学;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使各类学科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学科之间交叉、融合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新世纪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

(3)在教学过程组织与管理上需要强化的观念是:制订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要努力体现以信息资源为基础的改革思想;课堂教学要积极引进现代教育技术(CAI、多媒体技术等),要实现网络进课堂,扩大课堂教学信息量,提高学时效益;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上,要积极创建实践基地,实现实践基地网络化。

(4)在教学行政管理上需要强化的观念是:管理出效益,科学的教学行政管理是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保证。在具体的行政管理中,要理顺教学行政管理运行机制,建立畅通的信息渠道,要树立“管理即服务”的观念,把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提高教学行政管理效率。

(5)在教学质量管理上需要强化的观念是:教学质量是高校办学水平的综合反映和集中体现,是高校的生命线。要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管理信息化体系,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教学质量管理。要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渠道,制定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做好教学评价工作,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三、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必须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信息处理系统

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涉及信息技术 和信息资源两方面的建设问题,是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两大要素的有机结合。信息化教学管理手段是教学管理适应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教学管理现代化的前提和关键。要让信息网络技术广泛渗透到教学管理的全过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先进、可靠、完善的技术平台,为实现教学管理的网络化和信息处理的智能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建设是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核心内容,也是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教学管理的信息资源主要有课程信息、学生信息、教师信息、教学条件信息、教学档案信息等。教学信息资源的建设必须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合理规划、统筹安排,做好教学信息的采集和管理软件的开发。信息数据的采集,要注意数据的科学性和标准性,通过教学信息资源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建立起科学的教学管理信息处理系统,提高管理质量与效率。

就我校而言,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还需要进一步优化配置和扩充内容,不断完善该系统的结构。应该说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是由物理结构和逻辑结构构成的,因此要完善系统的结构,就应该:

(1)完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物理结构。具体来说,运用最新的最具优势的信息传输装置、应用操作系统,以及适合教学管理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相关协议等改造原有支撑层。把各种数据信息(原始数据、公共数据、处理数据)以知识库(教学基本信息库、学生基本信息库、教学评教库、学期课程库)的形式分门别类地储存在数据层。

(2)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来完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各功能子系统开发和使用,使各类教务能够直接建立相应的功能子系统,并使这些信息高度网络化,以利于各子系统之间能够交换信息。从纵向来看,要进一步完善作业控制层、管理监控层和领导决策层的开发和使用。使作业控制层能确保教学管理过程的各项业务活动能充分有效地完成,支持日常业务数据处理、报表处理和查询处理。管理监督层能利用来自作业控制子系统的数据,实现对各学院和各部门的教学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和综合衡量,并产生信息为领导决策层使用。领导决策层能利用来自教学管理的内部作业控制层和管理监督层的信息与其他外部环境信息进行有效决策,以指导学校的教学工作。

四、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必须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和信息管理能力

信息化的教学管理环境对教学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必须懂得现代教育教学思想,掌握管理科学和信息科学,具有管理经验和创新能力,熟练掌握基于网络技术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成为技术型、复合型、创新型的高素质教学管理人员。只有提高教学管理人员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提高其获取、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才能适应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发展需要。

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要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重在培养的原则。一方面,要引进具有较高信息素养与信息能力的人才,充实教学管理队伍;另一方面,要着重培养提高现有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能力,通过培训提高其现代信息素养,提高应用和开发信息技术能力。同时,必须建立科学的信息管理规范,加强规范化管理制度的建设。管理人员应实行竞争上岗制(必须具备相应的信息应用能力,经考核合格,取得相应的上岗资格),同时要进一步完善考核制度,实施教学管理奖惩制。只有这样,才能构建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信息化教学管理队伍。

可以说在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方面,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管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管理人员的队伍的构成应具有综合性。也就是说,管理人员应该是既具有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了解高校教学管理理论,又懂得计算机、通讯技术掌握一定的系统操作技能,软件设计方法的人员。并能运用现代化的信息工具进行工作,完成与自己职责相关的任务。

五、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必须转变教学管理职能,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体制

教学管理信息化不仅涉及观念的更新、资金的投入、技术的变革和管理队伍水平的提高,而且还涉及到教学管理组织结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变革问题,需要建立一套与信息化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体制。在传统教学管理体制下,以教务处为主的教学管理职能部门作为教学管理的指挥中心和管理中心,陷入繁杂的日常事务性工作之中,无暇顾及教学信息的建设,没有畅通的信息渠道,缺乏信息反馈机制。而教学基层的学院缺乏教学管理的自主权和信息处理能力,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严重影响了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实施与建设,以致教学管理效率低下。通过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起以院系管理为主的教学管理体制,下放管理权,扩大院系办学和管理的自主权,成立教学指挥中心、教学信息中心、注册中心、教学质量评价中心等机构,出台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加强信息反馈功能,提高对日常教学活动的信息监控和反应能力,实现信息管理的分流。通过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可以实现教学管理职能的转变,教学管理职能部门从原来的全方位、全程式的计划管理转变到宏观调控和増强服务上来,从而使教学管理部门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教学管理信息化工作。

推进信息化管理范文5

国有企业三年改革脱困的两大工作目标基本完成后,如何进一步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推进企业管理创新,应对加入WTO面临的挑战,这是一个带有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课题。作为企业管理核心内容的财务资金管理,已成为当前企业管理工作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那么,现阶段企业财务资金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是什么?抓管理到底应该从哪里入手?

现阶段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随着企业集团的发展和母子公司体制的建立,财务资金管理中的问题愈加突出,财务风险日益显露,其表现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信息失真,难以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现代企业管理最根本的是信息的管理,企业必须及时掌握真实准确的信息来控制物流、资金流。然而,目前我国相当多企业的信息严重不透明、不对称和不集成。出于各自的利益,企业管理部门间不愿及时提供相关信息,人为制造信息孤岛,企业的高层决策者难以获取准确的财务信息,搞不清楚下面的情况。更为严重的是,企业各层面都在截留信息,甚至提供虚假信息,使得汇总起来的信息普遍失真,会计核算不准,报表不真实,有时合并的会计报表还掩盖了子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据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抽查证实,全国80%以上的企业会计信息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真。信息的不真实,不但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科学决策,也影响了政府宏观管理和社会监督的效果。

(二)监控不力,缺乏事前、事中的严格监督。目前国有企业中,所有者对企业、母公司对子公司、公司管理层对各资金运动环节普遍存在着监控不力甚至内部人为控制的现象,擅自挪用转移资金甚至侵吞国有资产等问题突出。尽管设置了一些监督职能,也制定了多种监督制度,但因监督者没有掌握企业财务资金全面情况的必要信息和手段,故而难以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相当多的企业在重大投资等问题上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决策约束机制,个人说了算,资金的流向与控制脱节。不少母公司难以及时掌握子公司的财务资金变动情况,企业资金入不敷出,依赖借新还旧来维持生产经营,财务风险极大。由于监督工作不是即时的而是滞后的,不出问题则已,一出问题则触目惊心。很多企业领导对自身家底财务状况不清,财务人员对经营情况又不甚了解,且处于从属地位,常常只能按领导的意图处理账务,造成“财务管理跟着会计核算走,会计核算跟着领导意志走”,使财务监督流于形式。

(三)资金散乱,使用效率低下。资金的节约是最大的节约,资金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在以货币为媒介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营运必须牢固树立以资金为核心的观念,最大限度地追求资金的使用效率。目前,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需要和内部多级法人资金分散占用的矛盾已成为现阶段企业财务资金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一是子公司多头开户的现象比较普遍,一些集团旗下各子公司设立的账户少则数百,多则逾千,资金管理严重失控。二是投资决策随意性大,有些企业不顾自身的能力和发展目标,盲目投资,热衷于铺新摊子,投资失误多,损失严重,使本来就十分紧张的资金状况雪上加霜。三是资金沉淀严重,占用不尽合理,货款拖欠居高不下,产成品资金有增无减,周转缓慢,企业信用和盈利能力下降。

大力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加强和改善财务管理

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要有新思路、新方法,要针对当前企业财务资金集中管理和监督控制中的主要问题,从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入手,把大力推广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作为现阶段加强和改善企业财务管理、促进管理创新的突破口。

(一)要以财务管理为中心推进企业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企业财务信息是各类信息的交汇点,也是支撑经营决策的基础。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的理念,已成为目前企业界的共识。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是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的有效载体,也是实施资金集中管理和有效监督控制的必然选择。财务管理软件的推广使用,不单纯是推广软件本身,更重要的是推广一种科学、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要借鉴国内外一些企业的成功经验,遵循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从财务管理、物流管理、营销管理、生产管理等由易到难的环节逐步推进。要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先易后难”的原则,依次开发运用财务、销售、采购、仓储、生产等管理子系统,做到开发一块,运用一块,见效一块,逐步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成。

(二)要从薄弱环节入手,首先建立起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内部信息管理系统。目前我国多数企业在采购、库存、分销、成本核算等环节的财务信息时效性差,会计信息质量特别是信息的真实性方面问题突出。通过采用计算机网络手段和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可以将过去繁琐的会计数据加工、分析及人工无法做到的基础性管理工作和“人盯人”的监控方式,借助计算机管理软件应用予以取代,使管理工作的“手”伸长,“眼”变亮,透明度增加,特别是规章制度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固化,减少人为因素,变成硬约束,从技术上解决信息不及时、不对称和监督乏力、滞后问题。中国

推进信息化管理范文6

在上级有关部门和学校校委会的领导下,依靠全校师生的大力配合,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与前两年有较大的进步,使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从以下几方面作以汇报。

一、领导高度重视,措施落实到位

学校始终坚持以“适用的才是最好、宁愿用坏也不闲置”为指导思想,根据学校特色和经济实力规划制定出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发展目标。学校领导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是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1、管理严格 职责明确

学校的领导班子坚持科学、严谨、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明确职责规范,定期督导反馈,注重工作实效,从而保证了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顺利、稳步推进。学校成立了以分管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的信息技术教育领导小组,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制定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规划,把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工作写进了我校每个年度工作计划中,真正放在实处去办。并建立从校长室到各处室、各教研组年级组直至各班级的信息教育管理网络;进一步加强信息中心的建设,加强对信息技术教师和网络管理员的培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与工作责任心,充分发挥他们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组织、指导和协调作用。

2、制度健全 注重实效

有了好的领导班子,还要制度规范来作保证。为此,学校通过全校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将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写进了学校的《教学工作制度》、《校本教研制度》、《铁锁关中学管理工作岗位职责书》、《铁锁关中学部室管理工作岗位职责书》、《宁强县铁锁关中学教职工工作综合考核办法》,为确保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健康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学校每学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中,还对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做了明确的说明;每学期初,学校的相关分管领导和信息技术人员要对教师、班级使用信息媒体进行检查、维护。每学期结束,校委会还要对各部门信息使用、维护情况进行考核,而各部门分别与教师信息设备使用情况进行考核。通过这些制度,使学校的信息化设施、设备能很好的利用、使用起来,达到效率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健全网络管理制度,重视网络安全教育。在充分享受网络给教育教学带来无限便利的同时,网络安全也是学校十分关注的问题。一方面,学校建立了健全的网络管理制度,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权限,定期对网络环境进行维护和监控,应用软件保证网络畅通、安全,严防有害信息危害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学校通过主题班会、心理辅导等方式积极宣传《网络文明公约》,对师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提高他们自觉维护网络安全,抑制不良信息的能力,在健康的网络环境中工作、学习。

为确保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长期、有效、健康地开展,学校还将教育信息化工作写进了学校的长期规划和近期计划之中,形成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教务处和信息技术教师管理网络,落实专人负责,建立网络管理制度,明确职责、权限,学校落实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加大软硬件设施的投入资金,学校修订、建立了一套激励机制,将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情况跟教师的评优树模、职称晋升挂钩,和学生的评优评先挂钩,从而有效地促进全体师生信息素养的提高,也为学校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提供有效保障。

二、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教育信息化的环境

1、增加加硬件投入 提高装备水平

学校十分重视在教育信息化设施上的投入,做到设备齐全,配置先进,并且得到了各级部门和其他兄弟学校的一致好评。2008年学校投入了近两万元接入了10兆光纤,网络覆盖到多媒体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和各办公室,各班级、各实验室。学校还整合学校的原有设备,建立了供学生课后学习、查阅资料的电子阅览室;近年,学校采取学校出一部分资金,教师个人自付一部分资金的方式,学校投入了近10万元,为我校的全部一线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为学校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搭建了有利的平台,使各位老师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时候更加便捷、高效。在各班的教室,做到班班通,每个班级都安装了转换器、VGA连接线、音频连接线和54寸液晶电视以及一台多媒体电脑,还有接入校园网,教师可以利用电脑加电视机的多媒体设备在教室进行多媒体教学,把每个教室都变成了多媒体电化教室。同时,学校为满足数字化教学的需要,学校还投入了近5万元配备了1台服务器,2部数码摄象机、5部数码照相机、扫描仪、打印机、刻录机、视频采集卡、视频展台等设备,为学校教师进行备课提供辅助支持。同时,学校为了便于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还先后安装了校园广播系统,电视直播系统,学校需要进行讲座的时候,学生只要打开教室的电视机就能收看同步的教师(专家)讲座。

2、加强软件建设,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

(1)开发信息技术课程。学校严格按照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开齐开好信息技术课,把信息技术课纳入正式课程,着力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了解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学生基本具备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2)构建信息化平台。一是建好学校门户网站。学校花费了近4万元会同汉中的博瑞网络科技公司开发改进了宁强县铁锁关中学的网站及学校办公平台,使用域名省略,栏目设置齐全,更新及时。办公室、教导处、总务处、工会、团委、教研室都有自己相关的网页。学校的工作计划、会议通知、章程制度、法规政策、获奖光荣榜等全部在网上,同时,教师的交流学习体会、上交总结、教学论文、课件制作等也都通过网络来传送和递交。二是构建校内教育资源库。为了更好地满足学校的教育教学需要,学校还自主开发切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教学资源库,建立了学校资源库网站、FTP站点,分学科、分栏目存放备课、试题、课件、论文等各种教学资源。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资源的收集开发,各种教学资源实行校内共享,教师可以便捷地进行在线上传、下载与管理,形成了一定的特色,有力地推动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目前学校的资源库里已经收集了各种优秀教案500余份、教育教学课件700余件、试题200余套、优秀的教育教学论文100余份、其他媒体资源100余件。

三、狠抓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适应教育现代化的师资队伍

培养教师现代化的教育观念,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工程的根本;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好学校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要实现教育现代化,要培养学生具有选择信息,理解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自身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这是带领学生走向现代化的保障,也是学校迈向成功的保障。所以,学校在推进软硬件建设的同时,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这不仅包括我信息技术专职教师,网管人员要定期参加培训,以提高网络运行安全和效率,而且对非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教师进行全员信息技术培训,立足校本进行教师的培训。把信息技术的使用和利用网络进行学习作为月工作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学校还通过学校的信息化平台,进行学校的校本研修,学校建立了QQ群,便于老师之间进行交流和信息共享,在学校教研室的号召下,每位老师都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学校还成立了教育行者博客圈子(q.blog.省略/huyangwx),全校的老师都可以在这里面写教学反思,教学日记,以及教育心得体会,同时还能和社会上其他地方的教师进行互动交流。以此来促进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升!

学校经常组织全校教师利用双休日、下班后、寒暑假的时间让教师对现代教学设备的使用进行技术学习培训,上网培训,学习操作程序,掌握使用方法。并对个别中老年教师进行补习,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软件制作的培训。此外,我校每学期信息技术老师都会联合教导处等部门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培训,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家的电脑应用水平和电化教育水平,我们又要求全校教师人人能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上课(普通教师每学期至少20次),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全体教师也尽可能多利用现有的教学软件进行辅助各科教学工作。学校规定骨干教师、教研组长每学期必须上30节多媒体课,多媒体学科覆盖率达100%,课时达40%以上。在优质资源的使用上,我校积极运用省市配套的教学光盘,鼓励教师学会使用。与此同时,学校行政一班人尝到甜头,满怀豪情地在学校掀起学先进、促使用的热潮。

我校有专兼职计算机教师3人(其中专职教师2人),这些教师坚持在校进行教研活动,集体备课交流,同时经常到校外听课、培训学习,吸取先进的理念、经验,全校已进行多次信息技术专业与网络基础的培训和考核,极大提高了教师掌握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本领。因此,我校在职教师95%以上能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为计算机网络资源与教育教学相整合,探索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提供了有力的师资保证。

四、注重课堂教学实效,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学校深刻认识到,推进教育信息化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本着“以育人为本”、“让每个学生得到最优发展”的办学思想,几年来我校努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师生信息素养,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和学科课堂教学整合的研究。学校积极创造条件鼓励老师使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多媒体教学,鼓励老师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实现电子备课,引导教师努力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有效途径,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逐步构建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形成了教学特色。学校要求每位中青年教师每学期至少要开一堂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校内公开课,并以各教研组为单位开展评课活动。通过活动,有效地提高了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能力。学校充分保证在业余时间向学生免费开放电子阅览室,向学生提供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保证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并安排专职辅导员值班,辅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收集、筛选、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很多学生利用网络收集信息,来解决学习中碰到的问题和困难。

学校十分重视信息技术教育的研究,努力探索学科整合,资源库建设,并及时总结。积极开展关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专项课题研究,鼓励教师撰写论文。信息技术教师协同学校的办公室建好学校主页,教导处建立教师档案系统、学生评教系统,学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教学质量、教学档案等目录,建好数据库,后勤实行电算化办公,实施学校管理网络化、自动化。教师普遍做到两会:会上网、会使用信息技术开展学科教学。我们建立月工作考核机制,把教师每月制作收集课件,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作为教学常规管理的要求纳入工作考核。做到有课件人人使用,制作好课件实行资源共享。每月考核、校内公开课、研究课必须使用多媒体。这些课大多是自制课件或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使课堂教学更直观、更有效。由此激发了全校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积极性,利用率达到了80%。教师在自制课件的同时注意与引进、购买现成的正版的教育资源和开发资源相结合。如今学校拥有教师自制课件几十个及上百篇优秀电子教案。还有部分教师利用外出听课学习的机会把特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优质课或者讲座摄录下来,刻录成光盘,在教育教学研究中也起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