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范例6篇

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

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范文1

深化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是审计事业发展的迫切要求,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加强审计质量控制的迫切需要,更是审计人员岗位要求,职责所在。总体来看,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审计信息化建设有了一定的发展。比如,我省率先在全国审计机关部署应用了基于国产化操作系统、数据库和中间件产品的审计管理系统;完成了金审工程二期建设,取得了投资少、成效好的效果,获得了审计署专家组的好评,并使我厅在全国第5家通过金审工程二期验收。但是,在审计信息化应用上,我们还有很大差距。比如,在应用程度上,AO的使用普及程度和应用深度还很不够,AO与OA基本未实现交互,联网审计刚刚开了头,信息系统审计在全省还是空白;在应用成果上,AO应用实例和计算机审计方法报送少、获奖的更少,有的外省审计机关在审计署获奖的AO应用实例有上千篇,而我省仅有60余篇,入选审计署计算机专家经验库的审计方法也只有10余篇;在人才培养上,还有较大差距。目前,全省只有45人取得审计署计算机中级证书,有的设区市局为零,而外省审计机关有的上百、上千人取得审计署计算机审计中级证书,等等。对此,各级审计机关一定要审时度势,居安思危,坚决克服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畏难情绪、懈怠情绪、无所谓情绪和“等靠要”情绪,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快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为审计事业的科学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务必要从推进审计事业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快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重要性。这些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对审计工作给予了有力领导和支持,全社会对审计工作寄予厚望,希望审计监督在惩治腐败、推动改革、确保政令畅通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在信息化已经成为经济社会活动中重要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管理手段的情况下,审计工作要适应党和国家的新要求,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出路只能是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靠人才兴审、科技强审,通过信息化、数字化,大力提升信息化条件下的审计监督能力。要深刻体会到审计信息化建设是提升审计效能、丰富审计手段、推动审计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如果稍有停滞,不但会影响审计在国家治理中作用的发挥,更会影响到审计事业科学发展的进程。因此,不管是从被审计单位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信息化建设发展程度来看;还是从审计事业自身发展的要求来看,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都是一项时不我待,并需强力推进的重要举措。

二是务必要从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快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必要性。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审计监督范围越来越广,审计人员不足与审计任务日益繁重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解决这一矛盾,单纯依靠增人增编是不现实的。要做到应审必审,减少监督盲区,除了加强组织管理、科学安排项目、整合审计资源外,积极应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把人力解放出来,把潜能挖掘出来,从根本上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必由之路。在去年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审计中,我们能在短短5个多月时间完成对全省地方政府涉及债务的1万多个相关部门单位的清查,靠的就是信息化;今年的社会保障资金审计能够圆满完成对2005年以来的3类18项资金的审计任务,如果没有信息化技术作为支撑,我们的能力、效率就要大打折扣。因此,必须积极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方式,实现审计方式现代化,从而有效地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是务必要从事关审计人员职业资格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快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紧迫性。近年来审计领域不断扩大,被审计单位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一些单位如地税系统、社保系统、公安系统及财政系统的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出现大型化、超容量特征,也出现了一些电子化条件下的新型犯罪手段,使我们的审计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如果我们的审计人员不掌握与之相适应的审计手段,不具备与之相适应的审计能力,就无法应对主流操作系统和主流数据库,无法应对各类会计核算软件的结构和数据接口,就不知怎样采集处理数据,从而进不了被审计单位的门、打不开被审计单位的账,陷于被动甚至丧失审计资格,逐渐被时代淘汰。因此,只有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提高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监督能力,才能更好地履行好审计监督职责。

突出工作重点,扎实有效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

审计信息化是审计工作的根本出路。今后一段时间,我们一定要举全省之力,突出工作重点,扎实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不断提升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监督和管理水平,为推动江西审计事业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和能力支撑。

(一)坚持适用为先,进一步推进审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在审计信息化建设中,我们一定要坚持科学规划,以适用为主导,紧密结合江西实际,进一步完善硬件设施建设,构建安全稳定的系统运行环境。

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范文2

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是市委、市政府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立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是“数字”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刚才,夏市长就如何加快实施信息化建设工作作出了重要安排,省信息产业厅的汤厅长也对我市的信息化建设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意见,希望各级部门认真抓好落实。希望大家要认真总结交流,深入探讨研究,一定要将信息化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认清形势,增强加快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感、责任感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关系着现代化建设全局,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及其重要作用。同志曾多次指出:“四个现代化,哪一个也离不开信息化。”据世界银行测算,一个规模百万人口城市的数字化建设,当其达到应用程度时,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经济总量将会增加2.5至3倍,相当于传统城市状态下的3.5至4倍,这意味着信息化城市可以促进经济水平翻两番,实现“四倍跃进”。因此,对于科技水平不高、产业层次较低、创新能力较弱的我市来讲,要实现经济社会大发展、快发展,就必须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信息化推动现代化的发展之路。

面对信息化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国家和省政府都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信息化发展的政策,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特别是近两年,省财政设立了信息化和信息产业专项资金,安排了2000-3000万元支持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而且资金量还将逐年增加。这些都为我们推进全市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当前,我市正处于一个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各地都已意识到信息资源的重要性,都在全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抢占发展先机,工作已经走在了我们前面。信息化建设不能领先,我们中心城市的地位就不可能确立!如果我们再不重视起来,行动起来,积极出台新的举措,实施大的动作,与其他地区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因此,推进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是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是我们加快发展的动力所在,活力所在,潜力所在。全市上下一定要认清形势,切实把推进信息化建设作为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大发展、快发展的重要举措,抓住机遇,乘势快上,全力开创我市信息化发展新的工作局面。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着力解决信息化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一直十分重视信息化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推进,全市信息化工作在起点低、起步晚的情况下有了很大进展。全市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电子政务建设取得初步成果,农村信息化发展势头良好,特别是获得国家信息产业部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市以后,夏市长立了汗马功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倍增长。但与全省其他城市相比,我们差距还很大,工作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信息化建设人才严重短缺,信息产业薄弱,信息资源共享性差,开发利用水平不高,网络整合缺乏统一规划等等,工作任务还相当艰巨。当前,要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全力推进信息化大发展、快发展。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要加强宣传,提高人们对信息化的认识。从刚才同志们的发言中,不少同志都提到了对信息化的认识问题。从我市这几年推进信息化的实践来看,我想,推进信息化,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十分重要。可以说,推进信息化,思想认识是基础,也是关键。只有大家都认识到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了,信息化工作才能有效推进,我们的各项工作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近几年来,我市各界对信息化的认识在不断深入。这是我市信息化建设中可喜的一面。但实事求是地说,对信息化缺乏认识或认识不到位的情况还是比较突出。有相当一部分市职单位连个网站也没有,有的单位网站和信息系统建立起来后,也没有落实专人进行管理和维护,信息量少、更新缓慢、点击率低。在一些人眼中,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启蒙阶段,“太超前了”、“没什么用”等想法仍占主导地位,即使信息化主管部门上门宣传指导,给予政策支持,推进工作也是困难重重。针对这些情况,我想今年我们要把解决人们对信息化的认识问题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刚才夏市长提出了加强宣传的一些措施,我都赞成。我们也希望在座的同志,也能及时把你们单位、你们系统在信息化建设中的好做法、好经验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出去。我想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在全市营造信息化建设的浓厚氛围。这样,经过几年的努力,我想我市信息化建设肯定会有新的面貌。在信息化宣传工作上,我们尤其需要新闻媒体的大力支持。

二是要抓住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信息化工作。我省近几年来,全面展开信息化建设工作,提出“数字”、“电子政务”、“农村农业信息化”、“平安”等大大信息工程,在今日都有很大影响。推进信息化工作,要有重点、有步骤、有针对性地积极推进。关于政务信息化,根据我市电子政务工作已经有较好基础的实际,我想,下步工作的重点主要是要加强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工作。另外,我市农村信息化工作由于成绩突出,又是国家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市,通过农业信息化信息服务点的建设完善,激发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要适应农民渴求致富的愿望,搞好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让农民开拓视野,经常接受新技术,及时了解新信息,为其致富搭建平台。这也是把农村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也是持续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力量源泉。关于企业信息化。目前,我市有一些企业已经从信息化中尝到了甜头,正在逐步深入推进信息化。但从全市总体情况来看,企业信息化的推进工作还是任重道远。我想推进企业信息化,必须遵循信息化的工作规律,做到既积极主动,加大力度,力求突破常规,加快发展;同时,也要面对现实,科学谋划,努力在推进力度、发展速度和模式选择上与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信息化意识水平相对应,与企业发展的需求相适应,与企业员工队伍的状况相协调。

三是要优化环境,为加快推进信息化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信息化建设的推进,我想除了刚才讲到的要有良好的宣传舆论环境外,还要创造良好的人才环境、政策环境和体制环境。推进信息化,需要有力的人才支撑。机关部门的信息化人才问题,现在看来,可能主要要依靠内部挖潜,靠我们对现有人才的培养。今后,我们肯定要引进和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企业人信息化人才。今天,市人事局的同志也在,希望今后能在人才引进方面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推进信息化,要有完善的政策措施。从我市信息化所处的阶段来看,还需要政府强有力的政策引导和支持。这方面,相关的部门要共同研究,要研究提出一个好的政策来。推进信息化,必须理顺管理体制。这方面,主要是市里协调落实的问题。会后,我们将抓紧时间,积极予以推动,以建立起顺畅、有力的管理体制。这是我们推进信息化的基本保证。

三、加强领导,协调推进,为信息化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推进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带有全局性的重要战略举措。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把信息化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采取得力措施,将我市的信息化建设不断引向深入。

一是要强化领导。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调整、充实、完善信息化建设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整合工作职能,明确工作职责,理顺管理体制,为我市信息化建设及信息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各县区都要成立由政府“一把手”任组长的信息化领导小组,建立专门的工作机构,加强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切实负起责任。市职各部门的信息化工作也要由主要领导负责,并明确相应的工作机构,专人负责,加大工作力度,抓好工作落实。

二是要严格按照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的规定,规范信息化建设项目投资。对信息化建设项目进行统一管理、科学规划是避免信息化建设资金多部门、多渠道申报与审批,避免资金分散投入、分散使用、分散管理,避免重复建设的有效手段。各地各部门要严格按照管理办法的要求认真执行,各级财政部门要抓好落实,要按照规定的项目立项审批制度安排各单位申报的信息化建设资金,科学的管理规划信息化建设项目,避免重复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资源的作用。

三是要上下联动。信息化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推进信息化建设,不是一两个部门能够承担的,也不是通过实施一两项工作就可以大见成效的,必须通过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各级各部门的协调联动才能完成。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树立全局意识,打破地域、部门、单位之间的界限,建立协调、协作、协同的工作机制,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共建共享、互补互利。工作中,要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分工合作,上下协调联动,形成信息化建设的整体优势。

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范文3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农业信息化发展;农业发展;陕西省

随着全球范围内信息技术创新不断加快,农业信息化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化是通向农业现代化的“云梯”,农业现代化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改革发展[1]。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农业信息化代表着信息经济与知识经济时代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最新要求,既是我国信息的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以农业信息化助推农业发展,是当前破解“三农”难题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在此背景下,对加快陕西农业信息化发展进行研究探索,以更好地服务于陕西农业信息化建设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陕西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状况

近年来,陕西省农业信息化了得了一定进展,为农业增长、农民增收、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随着全国农业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和“金农”工程的实施,陕西省农业信息化快速发展,成为支撑陕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同时,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当前陕西农业信息化发展势头良好。一是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通讯水平稳步提升。二是农业信息“进村入户”逐步实现。三是涉农信息服务平台和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四是农业信息服务能力再上新台阶。五是各具特色的农业信息服务模式初步形成。

陕西农业信息化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1农业信息化整体水平不高

当前陕西农业信息化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整体推进与实际的需求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尚不能适应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与东部发达省份相比,陕西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还相对落后。另外,陕西农业信息化发展也很不平衡,关中地区的西安、宝鸡、咸阳等地区的农业信息化水平相对较高,而陕南、陕北地区发展水平相对比较低。

1.2农业信息化资金投入不足

陕西农业信息化资金短缺,难以满足发展农业信息化的需要。陕西的大部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财政收入困难,一部分区县往往依靠中央转移支付的资金支持工作运转,在农业信息化建设投入方面与东部发达区县相比,差距较大。陕西地方财政对农业信息化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农业信息化发展。因此,解决好投入问题是解决陕西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问题。

1.3农业信息资源缺乏有效的整合共享

陕西农业信息资源建设“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现象存在,缺少有效地统筹和协调。农业信息的共享率低,信息重复建设严重。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造成农业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很难形成合力,导致了人力、财力、物力的多重浪费,这将是阻碍陕西农业信息化发展的一大瓶颈。

2.加快陕西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2.1以农业信息化助推农业发展,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

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助推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先进的农业信息技术有助于农业产前预测,避免因对市场不了解而出现盲目生产,最后无法实现销售的情况;先进的信息技术能够帮助农民实施现场管理和监控,为农民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有效信息;先进的信息技术还能帮助农民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尽快实现产品销售。以农业信息化助推农业发展,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需要建设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网络信息平台,包括农业科技新知识、新方法,农业市场供求信息等;需要增强农民信息意识,通过对农业信息的掌握来计划和实施农业生产经营。同时,还要对广大农民进行信息知识使用培训,让农民能熟练掌握,运用信息技术,使农业进一步增收增产。

2.2加大对农业信息化资金投入力度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求,突出政府对“三农”的支持与保护,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要完善以政府投入引导、社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农业信息化融资体制,不断加大农业科技研究、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员培训等投入。尤其是对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各级政府要安排一定资金,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给予重点扶持。政府财政应每年安排必要的试点专项经费和工作经费,要建立多元的投入机制,加大对农业信息化资金的投入,全方位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进度,通过农业信息化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2.3加强农业信息资源建设与整合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要通过组织制度安排的管理运作协调,开发利用各类农业信息资源。要在网上逐步建立省、市、县三级农业信息中心,收集、分析、信息资源加大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建立多层次信息资源开发体系;要开发及整合农业信息化资源。加强农业信息资源的战略性规划,加强信息资源与涉农平台的整合,加强各类涉农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加快涉农信息资源整合,全面构筑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2.4进一步深化农业信息化技术应用

加强信息技术在现代农业、农业生产经营等方面的应用。一要加快信息技术武装现代农业步伐。推广应用农业精准化生产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农情监测、农产品质检测、农产品市场预警监测、生产管理和经营决策中的应用。二要不断强化农业电子政务建设。加大推广使用力度,带动和推进全省农业系统电子政务建设;搭建平台,推进乡村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推协电子政务向乡村延伸。三要用农业信息化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形成。利用信息技术促进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改造提升传统农业,加强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过程的信息化水平。

3.结语

农业信息化既是农业现代化的助推器,也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发展现代农业为信息化发展带来了契机。“十二五”时期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机遇期。加快陕西农业信息化,助推现代农业发展是促进陕西农业现代化的根本要求。本文通过对陕西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问题的分析,提出加快推进陕西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对策,以期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参考文献】

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范文4

同志们,在环境保护事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深入分析环境信息化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环境信息化建设工作,进一步提高环境信息化服务水平,为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提供重要支撑。刚才会议表彰了全国环境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我代表环境保护部向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希望受表彰的单位和个人谦虚谨慎、再接再励,不断提高,希望各单位认真学习、借鉴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努力推动环境信息化建设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充分认识当前形势下深入推进环境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有利条件。

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基础,开发应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共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或改进决策管理的历史性进程。随着信息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化日益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促进生产关系变革的重要力量。充分认识深入推进环境信息化建设,在加强环境保护、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当中的重要作用,对驾驭信息化,以信息化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深入推进环境信息化建设,是全球信息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当前,信息化正在全球范围内向更深的层次、更广泛深入推进,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作为生产的要素,进入再生产的全过程,给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推动传统经济向新兴经济的转型,信息化水平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发达国家充分把信息化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深入推进,并取得显著成效,美国实现从“笼子上的国家”到“网络上的国家”的重大转变,欧盟完成从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的整体转型,日本实施从工业化赶超到信息化赶超的战略转化。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非常重视信息化工作,把信息化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作为促进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作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部署。环境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主动顺应信息化发展的潮流,采取有力的措施,深入加以推进,对环境保护充分发挥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阵地作用,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

(二)深入推进环境信息化建设,是建设服务型机关的重要手段。建设服务型政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健全政府的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电子政务作为环境信息的重要领域之一,承担着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能,通过电子政务这个载体推行网上办事和政务公开、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提高环境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水平,既开辟了新的为社会服务的途径,也便于广大人民群众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目前环境部门政务公开等领域还不够广泛,网上办事的能力还不够强,服务相对滞后,不能完全适应环保工作和人民群众的需要,深入推进环境信息化建设,对推行电子政务创造更好的条件,有利于提高环境服务网络化办事便捷化程度,有利于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有利于建设更加高效、规范、廉洁的服务型政府。

(三)深入推进环境信息化建设,是实现环境管理、科学决策和提升监管效能的基本保证。环境问题是世界问题的复杂体,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经济与环境利益冲突、矛盾冲突的结果,是一个多层次、多纬度、多视角的复杂问题。从经济角度看,涉及三次产业的各行各业和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各个环节;从社会角度看,涉及行政机关、学校教育、科研院所和家庭生活的多个方面;从技术角度看,涉及自然、物理、化学、生物、地质等学科领域;从业务管理角度看,涉及到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环境质量、环境监测、总量控制、环境影响评价、执法监督等业务的管理;从人文角度看,涉及生态文化和伦理道德;从国际角度看,涉及国际政治、国际贸易、国家外交和国家安全等等。环境信息种类繁多,数量巨大,任凭原有的人工模式势必捉襟见肘,难以为继,只有通过深入推进环境信息化建设,实现环境信息的采集、传输和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才能从大量繁杂的信息中发现趋势、把握重点,使环境管理决策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赋予创造性,提高环境管理决策的水平和能力,推动各类环境问题的有效解决。实践证明,环境信息化是环境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覆盖环 境各个领域的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是环境管理决策的基本保障。离开环境信息化,势必影响环境管理决策的科学化,制约环境监管的效能和水平。

(四)深入推进环境信息化建设的时机成熟,条件具备。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把环境保护摆上了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推进历史性转变、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等一系列崭新的理念,把环境保护工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和根本措施,进一步明确了新世纪环境保护的战略定位,给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环境信息化建设带来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经过多年的努力,环境信息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发展规划和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先后制定了“九五”、“十五”、“十一五”环境信息化建设的规划、指导意见和管理办法等文件;二是组织管理体系不断健全,基本形成了国家、省、市三级环境信息机构;三是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有较大的发展,已经初步建成涵盖31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环境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保局和五个计划单列市的环保局,广域网络性,除西藏以外的各省、市、自治区环保厅和多数地级市环保局都已建立门户网站和局域网办公系统;四是环境管理业务应用系统形成一定的规模,组织开发了环评质量的监测、污染源的监控、环境应急管理、排污收费、污染投诉、建设项目的审批、核与辐射管理等一批业务应用系统。

所有这一切为深入推进环境信息化建设创造了有力条件,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环境信息化建设还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一些部门和地方的领导不够重视,环境信息化工作还存在着边缘化的倾向,工作机制不顺,统筹协调不够,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低水平重复建设突出,数据资源不能共享,基础能力薄弱,网络覆盖面不足,传输能力偏低,机构队伍不够健全,全国还有三分之二的市级环保局、环保部门没有信息中心,整个系统的人员不足千人,对这些问题必须立足现有基础,创造条件,尽快加以解决。 

二,进一步明确环境信息化建设的工作定位和目标任务。

环境信息化建设要始终紧紧围绕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服务和推动环保事业的科学化发展,为环保优化经济增长、改善民生提供更好的平台。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环境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环境保护的中心工作,实施信息强环保的战略,加快推进信息化与环境保护业务工作相融合,以信息网络设施和能力建设为基础,以环境保护电子政务和业务应用系统建设为重点,以提高信息服务质量和应用效能为核心,坚持统一规划,统一规范,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原则,全面整合、广泛共享和充分运用环境信息资源,提升环境保护监管系统的信息化水平,构建先进完备的数字环保体系,为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提供坚实的保障。

环境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建立适应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需要的环境信息化管理体制,形成合理顺畅的工作机制,环境信息网络覆盖全国,环境信息基础设施整体完善,环境信息化与环境业务紧密融合,重点核心业务全面信息化,环境信息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广泛共享,环境信息服务覆盖环保业务的全流程,实现环境业务管理信息化、管理信息资源化、信息服务规范化,基本构建数字环保的体系。

要实现上述目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环境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紧紧围绕实现环境信息化的四个转变,着力强化“三种能力”,完善“三个体系”,抓好“一个重点工程”。 

第一,实现四个转变,继续深化和环境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一是从重环境管理业务建设、轻环境管理信息化向环境管理业务建设与环境管理业务信息化建设并重转变。在这样一个先进的监测体系和完备的执法体系的同时,建立全面的信息化支撑体系;二是从环境管理业务与环境信息化脱节分离向环境管理业务和环境信息化有机融合转变,加快实现环境管理业务信息化;三是从各业务板块支撑体系向整体推进和业务协同转变,在统一规划的原则下,更好地兼顾和统筹环境管理核心业务信息化建设;四是从数据重复采集不能共享向环境信息一数一源、一源多用、数据共享转移,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强化三种能力,进一步提高推进环境信息化的水平。一是强化统筹规划的能力,即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既突出重点又兼顾全局,确保环境信息化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行性,使信息化建设有序推进;二是强化基础能力建设,完善网络设施,扩大网络覆盖的范围,提高信息化的传输能力,丰富采集内容,增强采集的实效,提高系统利用效果,满足环境管理业务应用的信息需要和需求;三是强化资源开发利用的能力,建设环境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互通平台,形成统一管理、分布储存、合作共建、资源共享的工作布局。

第三,完善三个体系,不断健全环境信息化服务的保障机制。一是完善业务应用信息体系,实施环境管理业务信息化工程,促进信息化与环境管理核心业务的融合,推进各业务应用板块的优化和协同,提高环境管理的效率;二是完善标准规范体系,加强标准规范的先导和基础作用、基础地位,将环境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纳入环保科技标准体系,按急用先行、全面推进的原则,尽快建立健全;三是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研究建立有效的环境信息安全等级保障制度,积极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建设网络信任体系,制定环境信息安全应急处置预案。

第四,抓好一个重点工程,夯实环境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国家环境信息的统计能力建设项目是环境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大的基础工程,将为国家、省、市、县四级环保部门的信息化基础网络和部门应用系统服务,不仅是完成污染减排目标的重要基础,也是今后信息化整体推进的重要支撑。在环境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项目的实施是深入推进环境信息化建设的突破口,将对环境信息化水平的全面提升产生重要的影响,各级环保部门要切实加强与项目实施的领导,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资金到位、措施到位、监管到位,注重廉洁自律,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如期完成。 

三、切实加强环境信息建设的组织领导和保障工作。 

环境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也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各级环保部门要高度重视,强化保障措施,扎实加以推进。

(一)加强组织保障,环境信息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各级环保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和业务司局的主要负责同志都要高度重视,环境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要切实加强与信息化建设的领导和指导,加大组织协调的力度,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二)健全工作机制。一是坚持统一规划、统一规范、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原则,完善管理机制。环境信息化工作由环境信息化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办公厅统一协调,业务部门提供需求,信息中心具体实施。贯彻这个会议,一项紧迫的任务就是要在现在的基础上,对现有的这些基础设施、这些系统进行有效的整合,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成本,节约开支,反对铺张浪费,使国家有效的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二是健全运行机制,建立信息维护分析负责制,明确各业务部门的职责,保证环境与信息的统一管理;三是完善信息共享交换的机制,在统一共享管理的模式下,建立合理的环境信息内容,外部信息资源共享的交换机制,保障环境信息的共有和利用。同时,在不影响泄密的条件下,大部分环境信息都要公开,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提供给各有关部门使用。

(三)加大资金投入。环境信息化周期长,投入高,各级环保部门要重视资金投入,理顺投入的渠道,建立稳定的专项资金,积极争取对国家和地方环境信息化建设分别纳入国家和地方信息化的总体规划,取得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和资金的支持。

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范文5

一,充分认识当前形势下深入推进环境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有利条件。

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基础,开发应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共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或改进决策管理的历史性进程。随着信息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化日益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促进生产关系变革的重要力量。充分认识深入推进环境信息化建设,在加强环境保护、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当中的重要作用,对驾驭信息化,以信息化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深入推进环境信息化建设,是全球信息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当前,信息化正在全球范围内向更深的层次、更广泛深入推进,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作为生产的要素,进入再生产的全过程,给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推动传统经济向新兴经济的转型,信息化水平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发达国家充分把信息化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深入推进,并取得显著成效,美国实现从“笼子上的国家”到“网络上的国家”的重大转变,欧盟完成从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的整体转型,日本实施从工业化赶超到信息化赶超的战略转化。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非常重视信息化工作,把信息化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作为促进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作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部署。环境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主动顺应信息化发展的潮流,采取有力的措施,深入加以推进,对环境保护充分发挥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阵地作用,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

(二)深入推进环境信息化建设,是建设服务型机关的重要手段。建设服务型政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健全政府的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电子政务作为环境信息的重要领域之一,承担着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能,通过电子政务这个载体推行网上办事和政务公开、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提高环境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水平,既开辟了新的为社会服务的途径,也便于广大人民群众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目前环境部门政务公开等领域还不够广泛,网上办事的能力还不够强,服务相对滞后,不能完全适应环保工作和人民群众的需要,深入推进环境信息化建设,对推行电子政务创造更好的条件,有利于提高环境服务网络化办事便捷化程度,有利于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有利于建设更加高效、规范、廉洁的服务型政府。

(三)深入推进环境信息化建设,是实现环境管理、科学决策和提升监管效能的基本保证。环境问题是世界问题的复杂体,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经济与环境利益冲突、矛盾冲突的结果,是一个多层次、多纬度、多视角的复杂问题。从经济角度看,涉及三次产业的各行各业和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各个环节;从社会角度看,涉及行政机关、学校教育、科研院所和家庭生活的多个方面;从技术角度看,涉及自然、物理、化学、生物、地质等学科领域;从业务管理角度看,涉及到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环境质量、环境监测、总量控制、环境影响评价、执法监督等业务的管理;从人文角度看,涉及生态文化和伦理道德;从国际角度看,涉及国际政治、国际贸易、国家外交和国家安全等等。环境信息种类繁多,数量巨大,任凭原有的人工模式势必捉襟见肘,难以为继,只有通过深入推进环境信息化建设,实现环境信息的采集、传输和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才能从大量繁杂的信息中发现趋势、把握重点,使环境管理决策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赋予创造性,提高环境管理决策的水平和能力,推动各类环境问题的有效解决。实践证明,环境信息化是环境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覆盖环境各个领域的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是环境管理决策的基本保障。离开环境信息化,势必影响环境管理决策的科学化,制约环境监管的效能和水平。

(四)深入推进环境信息化建设的时机成熟,条件具备。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把环境保护摆上了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推进历史性转变、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等一系列崭新的理念,把环境保护工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和根本措施,进一步明确了新世纪环境保护的战略定位,给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环境信息化建设带来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经过多年的努力,环境信息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发展规划和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先后制定了“九五”、“十五”、“十一五”环境信息化建设的规划、指导意见和管理办法等文件;二是组织管理体系不断健全,基本形成了国家、省、市三级环境信息机构;三是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有较大的发展,已经初步建成涵盖31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环境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保局和五个计划单列市的环保局,广域网络性,除以外的各省、市、自治区环保厅和多数地级市环保局都已建立门户网站和局域网办公系统;四是环境管理业务应用系统形成一定的规模,组织开发了环评质量的监测、污染源的监控、环境应急管理、排污收费、污染投诉、建设项目的审批、核与辐射管理等一批业务应用系统。

所有这一切为深入推进环境信息化建设创造了有力条件,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环境信息化建设还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一些部门和地方的领导不够重视,环境信息化工作还存在着边缘化的倾向,工作机制不顺,统筹协调不够,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低水平重复建设突出,数据资源不能共享,基础能力薄弱,网络覆盖面不足,传输能力偏低,机构队伍不够健全,全国还有三分之二的市级环保局、环保部门没有信息中心,整个系统的人员不足千人,对这些问题必须立足现有基础,创造条件,尽快加以解决。

二,进一步明确环境信息化建设的工作定位和目标任务。

环境信息化建设要始终紧紧围绕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服务和推动环保事业的科学化发展,为环保优化经济增长、改善民生提供更好的平台。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环境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环境保护的中心工作,实施信息强环保的战略,加快推进信息化与环境保护业务工作相融合,以信息网络设施和能力建设为基础,以环境保护电子政务和业务应用系统建设为重点,以提高信息服务质量和应用效能为核心,坚持统一规划,统一规范,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原则,全面整合、广泛共享和充分运用环境信息资源,提升环境保护监管系统的信息化水平,构建先进完备的数字环保体系,为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提供坚实的保障。

环境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建立适应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需要的环境信息化管理体制,形成合理顺畅的工作机制,环境信息网络覆盖全国,环境信息基础设施整体完善,环境信息化与环境业务紧密融合,重点核心业务全面信息化,环境信息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广泛共享,环境信息服务覆盖环保业务的全流程,实现环境业务管理信息化、管理信息资源化、信息服务规范化,基本构建数字环保的体系。

要实现上述目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环境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紧紧围绕实现环境信息化的四个转变,着力强化“三种能力”,完善“三个体系”,抓好“一个重点工程”。

第一,实现四个转变,继续深化和环境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一是从重环境管理业务建设、轻环境管理信息化向环境管理业务建设与环境管理业务信息化建设并重转变。在这样一个先进的监测体系和完备的执法体系的同时,建立全面的信息化支撑体系;二是从环境管理业务与环境信息化脱节分离向环境管理业务和环境信息化有机融合转变,加快实现环境管理业务信息化;三是从各业务板块支撑体系向整体推进和业务协同转变,在统一规划的原则下,更好地兼顾和统筹环境管理核心业务信息化建设;四是从数据重复采集不能共享向环境信息一数一源、一源多用、数据共享转移,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强化三种能力,进一步提高推进环境信息化的水平。一是强化统筹规划的能力,即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既突出重点又兼顾全局,确保环境信息化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行性,使信息化建设有序推进;二是强化基础能力建设,完善网络设施,扩大网络覆盖的范围,提高信息化的传输能力,丰富采集内容,增强采集的实效,提高系统利用效果,满足环境管理业务应用的信息需要和需求;三是强化资源开发利用的能力,建设环境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互通平台,形成统一管理、分布储存、合作共建、资源共享的工作布局。

第三,完善三个体系,不断健全环境信息化服务的保障机制。一是完善业务应用信息体系,实施环境管理业务信息化工程,促进信息化与环境管理核心业务的融合,推进各业务应用板块的优化和协同,提高环境管理的效率;二是完善标准规范体系,加强标准规范的先导和基础作用、基础地位,将环境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纳入环保科技标准体系,按急用先行、全面推进的原则,尽快建立健全;三是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研究建立有效的环境信息安全等级保障制度,积极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建设网络信任体系,制定环境信息安全应急处置预案。

第四,抓好一个重点工程,夯实环境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国家环境信息的统计能力建设项目是环境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大的基础工程,将为国家、省、市、县四级环保部门的信息化基础网络和部门应用系统服务,不仅是完成污染减排目标的重要基础,也是今后信息化整体推进的重要支撑。在环境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项目的实施是深入推进环境信息化建设的突破口,将对环境信息化水平的全面提升产生重要的影响,各级环保部门要切实加强与项目实施的领导,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资金到位、措施到位、监管到位,注重廉洁自律,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如期完成。

三、切实加强环境信息建设的组织领导和保障工作。

环境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也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各级环保部门要高度重视,强化保障措施,扎实加以推进。

(一)加强组织保障,环境信息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各级环保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和业务司局的主要负责同志都要高度重视,环境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要切实加强与信息化建设的领导和指导,加大组织协调的力度,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二)健全工作机制。一是坚持统一规划、统一规范、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原则,完善管理机制。环境信息化工作由环境信息化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办公厅统一协调,业务部门提供需求,信息中心具体实施。贯彻这个会议,一项紧迫的任务就是要在现在的基础上,对现有的这些基础设施、这些系统进行有效的整合,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成本,节约开支,反对铺张浪费,使国家有效的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二是健全运行机制,建立信息维护分析负责制,明确各业务部门的职责,保证环境与信息的统一管理;三是完善信息共享交换的机制,在统一共享管理的模式下,建立合理的环境信息内容,外部信息资源共享的交换机制,保障环境信息的共有和利用。同时,在不影响泄密的条件下,大部分环境信息都要公开,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提供给各有关部门使用。

(三)加大资金投入。环境信息化周期长,投入高,各级环保部门要重视资金投入,理顺投入的渠道,建立稳定的专项资金,积极争取对国家和地方环境信息化建设分别纳入国家和地方信息化的总体规划,取得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和资金的支持。

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范文6

一、以统一全局认识为出发点,着力更新传统观念,实现“三个统一”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信息化建设推进过程中,部分民警甚至个别领导思想认识不到位,存在畏难情绪和排斥心理。为此,该局把思想观念的转变作为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通过会议、培训、考察等途径,自上而下进行广泛地宣传动员,切实把全体民警的思想认识统一到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上来。

主要做到了“三个统一”:

一是统一党委班子的思想认识。局党委班子始终把信息化建设置于突出位置,经常在党委会、办公会等重大会议上专题讨论信息化建设情况,开展了大量的理论调研活动,在思想上已经达成了共识:向科技要警力,信息化建设必须强力推进。

二是统一中层领导的思想认识。为了推动信息化建设的迅速开展,局党委响亮地提出了“不会计算机的领导将会失去指挥权,不会计算机的民警将会失去工作岗位”的口号,要求中层领带头学习信息化知识,带头应用信息系统,带头参与信息系统的优化完善。

三是统一广大民警的思想认识。县局以集中培训、会议座谈等方式和手段,积极引导广大民警充分认识公安信息化是公安工作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教育和鼓励民警积极接受新事物。

二、以信息化建设为切入点,全力夯实基层基础,狠抓“三项工作”

一是狠抓基础硬件建设。硬件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缺少硬件,信息化只能是无米之炊、无本之源。因此,该局大力加强了对基础硬件的建设,在经济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先后新购电脑60台,下发到基层科所队。目前,该局百名民警的计算机占有率达到了90%以上。

二是狠抓信息采集录入。信息质量是信息化建设的生命力,也是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根本。该局按照“准确采集,录入规范”的原则,狠抓各单位在新刑侦综合系统、网络执法与监督系统的录入,落实信息录入责任,确保做到全警采集、全警录入、全警共享、全警应用。与此同时,oa办公系统也广泛的在全局民警中使用,除了发文和收发电子邮件外,还不少民警开始通过oa撰写工作日志。

三是狠抓系统软件研发。为了迅速构建信息化软件平台,该局隆古派出所、环城派出所通过聘请专门的技术人员,结合工作实际,研发出“派出所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和“人口综合信息管理平台”,逐步实现了责任区民警人口管理、档案管理电子化、信息化,全面实现资源共享,突破了困扰公安多年的人口管理瓶颈,走出了一条具有信息化建设的新路子。

三、以开展全警培训为着力点,努力提高应用能力,做到“三个增强”

推进信息化,应用是灵魂,也是动力。为了提高全体民警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该局以“三基”建设为契机,按照“五会”的要求,大力加强民警计算机操作的基本功训练。主要实现了“三个增强”:

一是因势利导,增强民警学习的自觉性。

该局通过采取集中培训和日常实战应用考核、组织信息化应用比武竞赛等办法,将信息化应用学习培训融入日常警务工作中去。与此同时,该局还规定将计算机考核结果直接与年终的评先评优挂钩,引导和促使全局民警在日常工作中自觉地去学电脑用电脑,切实提高民警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促进信息化建设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

二是因地制宜,增强民警学习的便捷性。为了便于民警学习,县局信息化建设办公室将白天用于培训的信息化应用技能培训中心,在每周一至周五的夜晚19时至21日对民警开放,以发挥信息化培训中心的最大效益。

三是因材施教,增强民警操作的熟练性。信息办根据市局信息化考核细则和信息化实际操作应用,组织专人编写了《信息化建设操作详解》、《oa办公系统应用手册》等教材,通过媒体教学指导民警学习操作。通过此举极大的提高了民警的信息化应用操作技能。在4月17日的市局抽考中,该局民警取得了十分优异的成绩。截止目前,该局已经完成了10期的培训工作,实现了民警的全员培训。接下来,该局将针对民警的计算机水平再举办几期不同类型的培训班。

四、以完善警务保障为支撑点,规范日常工作制度,落实“三个保障”

信息化建设旨在促进公安工作,提升公安工作管理水平,没有强有力的保障,信息化建设或停滞不前,功能弱化;或半途而废,前功尽弃。为确保信息化建设的顺利推进,该局主要落实了“三个保障”: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组织保障。局党委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副政委、信息化建设办公室主任武景成经常深入培训现场察看、询问、指导工作。所有党委成员都把主要精力放在信息化建设工作中,遇事必想,逢会必讲,下基层必问,主动与信息化建设办公室沟通,协调解决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了建设进程的平稳推进。

二是跟踪督导,落实制度保障。为了保障信息化建设的有序进行,县局从信息采集、录入、维护、使用、管理等环节入手,制定出台相应的制度,并通过加强日常应用情况的跟踪检查督导,强势推进,强行入轨,督促广大民警共同维护好,运用好平台。

三是强化维护,落实技术保障。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诸如系统冲突、网络不畅等技术性瓶颈,信息化建设办公室建立了信息化建设技术保障体系,通过网上释疑解惑,为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展铺平了道路。公安信息化建设是公安工作现代化的突破口,是新形势下推动公安工作发展进步的直接动力,是解决警力不足,提升警务效能的有效途径,是推动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县公安局自全面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以来,进行了大胆地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以统一全局认识为出发点,着力更新传统观念,实现“三个统一”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信息化建设推进过程中,部分民警甚至个别领导思想认识不到位,存在畏难情绪和排斥心理。为此,该局把思想观念的转变作为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通过会议、培训、考察等途径,自上而下进行广泛地宣传动员,切实把全体民警的思想认识统一到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上来。

主要做到了“三个统一”:

一是统一党委班子的思想认识。局党委班子始终把信息化建设置于突出位置,经常在党委会、办公会等重大会议上专题讨论信息化建设情况,开展了大量的理论调研活动,在思想上已经达成了共识:向科技要警力,信息化建设必须强力推进。

二是统一中层领导的思想认识。为了推动信息化建设的迅速开展,局党委响亮地提出了“不会计算机的领导将会失去指挥权,不会计算机的民警将会失去工作岗位”的口号,要求中层领带头学习信息化知识,带头应用信息系统,带头参与信息系统的优化完善。

三是统一广大民警的思想认识。县局以集中培训、会议座谈等方式和手段,积极引导广大民警充分认识公安信息化是公安工作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教育和鼓励民警积极接受新事物。

二、以信息化建设为切入点,全力夯实基层基础,狠抓“三项工作”

一是狠抓基础硬件建设。硬件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缺少硬件,信息化只能是无米之炊、无本之源。因此,该局大力加强了对基础硬件的建设,在经济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先后新购电脑60台,下发到基层科所队。目前,该局百名民警的计算机占有率达到了90%以上。

二是狠抓信息采集录入。信息质量是信息化建设的生命力,也是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根本。该局按照“准确采集,录入规范”的原则,狠抓各单位在新刑侦综合系统、网络执法与监督系统的录入,落实信息录入责任,确保做到全警采集、全警录入、全警共享、全警应用。与此同时,oa办公系统也广泛的在全局民警中使用,除了发文和收发电子邮件外,还不少民警开始通过oa撰写工作日志。

三是狠抓系统软件研发。为了迅速构建信息化软件平台,该局隆古派出所、环城派出所通过聘请专门的技术人员,结合工作实际,研发出“派出所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和“人口综合信息管理平台”,逐步实现了责任区民警人口管理、档案管理电子化、信息化,全面实现资源共享,突破了困扰公安多年的人口管理瓶颈,走出了一条具有信息化建设的新路子。

三、以开展全警培训为着力点,努力提高应用能力,做到“三个增强”

推进信息化,应用是灵魂,也是动力。为了提高全体民警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该局以“三基”建设为契机,按照“五会”的要求,大力加强民警计算机操作的基本功训练。主要实现了“三个增强”:

一是因势利导,增强民警学习的自觉性。

该局通过采取集中培训和日常实战应用考核、组织信息化应用比武竞赛等办法,将信息化应用学习培训融入日常警务工作中去。与此同时,该局还规定将计算机考核结果直接与年终的评先评优挂钩,引导和促使全局民警在日常工作中自觉地去学电脑用电脑,切实提高民警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促进信息化建设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

二是因地制宜,增强民警学习的便捷性。为了便于民警学习,县局信息化建设办公室将白天用于培训的信息化应用技能培训中心,在每周一至周五的夜晚19时至21日对民警开放,以发挥信息化培训中心的最大效益。

三是因材施教,增强民警操作的熟练性。信息办根据市局信息化考核细则和信息化实际操作应用,组织专人编写了《信息化建设操作详解》、《oa办公系统应用手册》等教材,通过媒体教学指导民警学习操作。通过此举极大的提高了民警的信息化应用操作技能。在4月17日的市局抽考中,该局民警取得了十分优异的成绩。截止目前,该局已经完成了10期的培训工作,实现了民警的全员培训。接下来,该局将针对民警的计算机水平再举办几期不同类型的培训班。

四、以完善警务保障为支撑点,规范日常工作制度,落实“三个保障”

信息化建设旨在促进公安工作,提升公安工作管理水平,没有强有力的保障,信息化建设或停滞不前,功能弱化;或半途而废,前功尽弃。为确保信息化建设的顺利推进,该局主要落实了“三个保障”: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组织保障。局党委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副政委、信息化建设办公室主任武景成经常深入培训现场察看、询问、指导工作。所有党委成员都把主要精力放在信息化建设工作中,遇事必想,逢会必讲,下基层必问,主动与信息化建设办公室沟通,协调解决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了建设进程的平稳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