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调查报告范例6篇

基建调查报告

基建调查报告范文1

一、基本情况

全局共有基层党支部4个,局机关及下属单位均建立了基层党组织。共有党员61人,其中,女党员20人;退休党员5人。通过召开座谈会、对党员进行个别谈话、听取工作意见等方式,认真了解了我局党组织现状及工作开展情况。

通过调查摸底,在党组织作用发挥方面,党组织成员都明确分工,能及时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在带头工作方面,班子成员能发挥积极作用,有较强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同时有较强的履职能力,能胜任本职工作,在工作中起到带头作用。在党组织工作开展方面,党组织各成员能发挥积极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政治核心作用。各党员能发挥政治优势,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得以正确贯彻和落实;二是桥梁纽带作用。一方面保证党的宗旨和群众路线在我局的重大决策中得以体现,经常了解和反映群众对党员、党的工作和领导的批评和意见,另一方面维护群众利益,关心群众工作和生活状况,为群众表达愿望和要求提供反馈渠道,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三是保证监督作用。一方面在教育、管理党员、提高党员素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对党员进行党的方针政策、依法办事,以及思想作风、道德品质等方面起到教育和管理作用。四是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团结和带领党员和广大群众应对重大决策、人事任用等问题,起到领导和引导的作用。

二、存在问题

我局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扎实,成效明显,但也存在薄弱环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党委、支部组织活动不够丰富,建议结合工作,深入基层开展组织活动。

2、党委、支部党建方式方法创新不够,建议多加强与其他单位党建工作的交流学习,借鉴工作措施和方法。

3、组织生活开展尚待加强。局属基层党组织由于职能变化及业务工作繁重等原因,党委、支部党员的组织生活开展落实不够,影响了党组织职能作用的正常发挥。

三、下一步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局属各单位要切实加强对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组织领导,把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作为实施党的先进性建设工程,深入贯彻省、市、区党代会精神,全力攻坚,务求实效。局属各党总支、党支部书记和班子成员要切实履行好党建工作责任制,加强协作,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为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确保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顺利开展。

(二)注重宣传引导。局机关党委将适时召开经验交流会、工作推进会,学习交流并认真总结局属各部门各单位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好做法、好经验,利用宣传栏、工作简报、先锋网等宣传载体,调动一切宣传力量,及时宣传推广局属各部门各单位的典型经验,加强工作引导,着力营造创先争优、推进基层组织建设、迎接党的十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召开的良好氛围。

基建调查报告范文2

织建设调研工作。4月中下旬,市妇联的调研组,又深入到岳西、望江、枞阳等县的部分乡镇、村(居)及县直有关部门,通过问卷调查、现场参观、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和查阅工作资料等方式,对基层妇女组织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基层妇联组织建设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

主要做法:一是争取党委重视。全市各级妇联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夯实党的群众基础的政治高度,积极争取党委专门召开工、青、妇三个部门会议,专题研究中央有关会议精神,把社团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固本强基工作纳入党委工作的重要内容,各级党委定期听取妇联工作汇报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基层妇联组织建设的相关文件。二是健全基层妇女组织网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妇女的结构、层次发生了新的变化。面对新的形势,各级妇联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基层妇联的组织形式,根据不同行业特点,积极拓展横向基层妇女组织,成立了女知识分子联谊会、女企业家协会,在各类专业协会和新经济组织中建立妇代会。三是加强能力建设。各级妇联积极争取与多部门联合举办各类妇女干部、妇联主席、农村妇代会主任、女经纪人等培训班。通过培训,着力提高妇联领导班子整体素质和执政能力,着力提升妇联干部及女性人才应对形势的工作能力和政策理论水平。

二、基层妇联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调查的情况看,我市基层妇联组织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基层妇女干部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全市县级以上妇联干部95%为大专学历,乡镇妇联干部100%为高中以上学历。但有相当一部分的妇联干部带领妇女致富和带头致富的本领较差、服务妇女群众的本领较弱,与新形势的要求和广大妇女的愿望尚有一定的差距。一些村妇代会主任自身主动学习的意识不强,培训和学习不经常、不全面、不深入,工作中只能沿用惯性思维以及旧的工作方法,以不变应万变,难以适应新时期妇女工作的新要求,新任务,开展工作起来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特别是税费改革后,受经费制约,村妇代会主任外出学习、培训、交流机会受限,视野不开拓、思路拓不展,因此不能创造性地开展一些群众满意的活动。

2、兼职比例较高,开展工作力度不够。从调查情况来看,因机构改革领导职数受限因素,乡镇妇联主席兼两职以上的为60%,村(居)妇干兼职的达80%,专职比例很低,在专职妇联干部中要么年龄偏大没有工作热情,要么是刚参加工作不知如何工作。因兼职较多时间精力有限,投入到妇女工作上的精力就少,重视程度就不够,工作力度也就不大,村级妇代会主任职能明显弱化,村妇代会主任主动开展妇女活动很少,大部分把精力与时间都用在有严指标、硬任务,有工资待遇、经费支持的计生工作上,对软指标弹性大的妇女工作就大打折扣,从而使有些村妇女工作裹足不前、悄无声息。经费不足也是制约妇女工作开展的因素,据调查,全市乡镇妇联全年工作经费2000元-4000元不等,村级妇代会经费平均不足1000元,大部分经费仅够订阅妇女工作所用的报刊杂志,如若开展活动只能向政府,村委专题申请活动经费。

三、基层妇联组织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妇女占人口一半,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支伟大的生力军,妇女事业的发展是衡量社会发展和文明的重要尺度。只有充分调动她们的积极性,让她们在各项工作中发挥半边天作用,才能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1、各级党政领导要重视支持基层妇女组织的建设。各级党委重视妇女工作,把基层妇联组织建设纳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统一规划、同步研究、同步部署、同步实施、同步考核,是加强基层妇女组织建设的关键,推进村妇代会主任进两委,镇(区)妇联主席进党委,是加强基层妇女组织建设的保证。建议给基层妇女干部一些政策保护,如:修订和完善《村委会组织法》中不适应时展要求的条款,明确在换届选举中提高女代表的比例,强调妇代会主任应当作为村党组织成员或村委会成员候选人,为妇女参政、提高农村妇代会主任进两

委的提供政策支持。

2、创新组织体制和工作机制,为延伸妇联组织工作手臂,解决妇女工作覆盖和组织覆盖问题。建议在《中华妇女联合会章程》明确规定在各类专业协会、民营企业中建立妇委会,设专职妇委会主任,明确妇委会主任的政治、经济待遇。

3、建设一支精干高效的妇女干部队伍。妇联干部的水平决定着妇女工作的水平。建议:一是各级党委进一步加大培养选拔女领导干部的力度,在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工作过程中,坚持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拔任用女干部的原则;在推行竞争上岗、公选制度中要规定有女干部参与的比例;在适合女干部特点的岗位要优先安排女干部;在女性比较集中的部门和单位要优先选拔女干部;在应配未配女干部的领导班子中出现空缺时应优先配备女干部。二是加强妇联干部的转岗、交流和使用。结合干部轮岗交流,给妇联干部换位子、压担子,使她们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三是定期从应届优秀毕业生中录用一批妇联干部,以解决妇联干部来源问题;为兼职过多的乡(镇)、村妇联干部适当减负,使她们有更多的精力和相对独立的时间做好妇女工作。四是上级妇联要加大协管力度,认真落实任期不超过两年的规定。乡镇妇联干部主席、副主席任期未满时,不得随意调动其工作,工作需要调动时,须征得上一级妇联组织的同意。

4、改善妇联的工作条件和落实妇联干部的经济待遇。建议各级政府根据经济财政发展状况和妇联工作、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需要,在财政预算中按各地女性人口数每人每年一定标准硬性规定妇女工作经费,通过转移支付的形式拨补妇联及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经费,帮助改善基础设施和办公条件,为妇联开展业务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采取多种方式,确保村妇代会主任的报酬问题得到落实,享有同村主干相当的经济待遇。因村级妇代会主任也是为广大妇女、家庭服务,可推广村妇代会主任同时兼任计生管理员,既整合社会资源,又解决我市尚有20%既没有进两委又没有兼职的村妇代会主任的报酬问题。此外,由于现在进公务员队伍的渠道是定编选招,乡镇妇联干部严重不足,许多从事妇联工作的同志来源于事业单位,建议有关部门出台政策,对事编进入妇联工作的同志,工作满3-5年后,经考核合格,特别优秀的可录用为公务员。

基建调查报告范文3

1、党的领导方面

一是部分村、社区对妇联和妇女工作还存在熟悉上的偏差。对于“妇联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等问题熟悉不足,认为妇联和妇女工作可有可无、无足轻重,对妇女问题和妇女工作缺少关注和研究。二是妇联工作纳入党委工作的机制不够完善。镇党委政府在“三个文明建设”的年度考评体系中群团工作内容占的比例太少,所以,有的村、社区、单位领导对妇女工作没有量化的指标和要求,也不纳入目标考核治理,把妇女工作当成是软任务和虚的工作。

2、组织建设方面

(1)、妇联组织覆盖面不全。就目前来看,我镇妇联组织的设置远远达不到“哪里有妇女,哪里就有妇女组织”这一目标。非凡是部分镇属单位和大部分个体私营企业、其他城乡新经济组织中还没有设置妇女组织。

(2)、基层妇联组织无法保证独立设置。目前,就镇妇联工作来看,还基本上能正常运转,但也存在问题,妇联现有人员编制少,人手紧张而疲于应付,易造成协调、调研、督查、服务工作的不到位。同时身兼数职,使妇联工作退为次要位置,问题更大的是社区和村级妇女组织,多数只是挂起了妇女组织的牌子,根本无法保证妇女工作的开展;村妇代会主任80%以上的精力是抓计划生育工作,在考核妇代会主任的工作也主要是看计划生育指标完成情况。

3、干部队伍方面

(1)、部分妇联干部自我认同感较差。一是部分妇联干部熟悉不到自己所应承担的工作职责,认为妇联工作比较虚,不轻易出成绩,因而只埋头搞中心工作,不钻研妇女工作业务,对妇女工作得过且过,使妇女工作陷于被动局面。二是部分妇联干部由于资历浅,没有工作经验,接受系统学习培训少,因而虽有工作热情,但缺乏好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不知道从何处着手开展工作,只能被动地参与上级妇联组织开展的活动。三是部分妇联干部缺乏积极主动争取领导重视的意识,对于上级妇联安排的正常工作,不敢和领导讲,不敢协调,有好的意见和建议也不知如何得到领导的支持和采纳。

(2)、妇联干部流动渠道不畅通。妇联干部转岗困难,流动不畅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女干部流动缓慢,队伍结构老化,不利于妇女干部的培养选拔,更不利于妇女工作的创新和发展,这与中心提出的“把妇联建设成为培养输送女干部的重要基地”这一目标要求不相符。

(3)、基层妇联干部待遇较低。主要是村一级妇代会主任,由于受编制、工作性质和工作量的限制,没有兼村其他主干的妇代会主任没有固定工资报酬。村妇代会主任的工资补贴多年得不到兑现,严重影响了村级妇联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4、工作条件方面

主要表现在工作经费无保障。妇联要在提高妇女素质、维护妇女权益、参与三个文明建设等方面提供服务,创造条件,都需要有一定的经费作保障,我镇妇联虽然作了财政预算的,但开展活动基本上是一事一请钱,有的活动因无经费支持也只好放弃,绝大多数村、社区没有提供妇女工作经费,各种活动和培训都很难开展,使得妇女工作缺乏生气和活力。

5、工作运行方面

一是工作定位不清。致使工作内容界定不清,没完没了,工作中缺少权威性,工作效率和影响力也不高。二是工作内容主次不明。妇联组织在为党或全局利益负责与为妇女群众负责的关系处理方面存在一些矛盾和困惑。往往体现了中心(大局)意识,却忽略了妇女群众的非凡需要,沉没了妇联组织的非凡职能。三是工作方式缺少创新。开展活动时一般还是按老套路老办法行事,开拓创新意识不强,非凡是村一级妇女组织,往往是上级怎么做,我就怎么做,基本是敷衍了事。

四、对策及建议

1、加强领导,提高熟悉

各级党政领导要从妇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力军的高度熟悉妇女工作的重要性,带头学习与妇女工作相关的政策法规,进一步提高男女平等的国策意识,不断深化对妇女工作重要性的熟悉,做到思想上重视、经费上支持、工作上指导、政治上关心,为妇女工作提供有力保证。

2、争取支持,夯实基础

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它各类基层组织建设”的要求,积极主动地争取党建带妇建,促使妇联基层组织建设及各项工作上档次上水平。要争取把妇女工作经费纳入各级财政年度预算之中,切实解决好村、社区妇代会主任的经济待遇,落实好报酬,争取村、社区妇代会主任的误工补贴象其他村主干一样实行县财政统一打卡发放。把妇女工作纳入党政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定期研究妇女工作的例会制度,争取领导的关心、支持,使妇联组织能够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

3、加强培训,提升素质

当前,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要求妇女干部知识面要广,工作能力要强,而且群众越来越需要服务型、引导型、示范型的干部,因此,加大对各级妇联干部的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妇联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已成为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希望县妇联能积极与党校、组织部门联系,争取把妇联干部的培训纳入各级党校的培训计划,在培训过程中正确引导、教育基层妇联干部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作为求地位,同时要处理好专兼职工作的关系,明晰自身工作的主要职责,充分发挥兼职的优势。上级妇联也要积极提供条件,组织妇干参加妇联系统业务培训及外出学习考察。

4、创新工作,提高效能

面对新形势给妇联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各级妇联要自觉把妇女工作放到工作大局中把握,把党政所急、妇女所需、妇联所能的三维点作为妇女工作的切入点,把妇女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受益不受益作为履行妇联基本职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配合党委政府工作,调处婚姻家庭矛盾,整合社会资源,为弱势妇女儿童服务.配合学校、家庭、社会作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发挥妇联优势,抓好家庭教育工作。要从满足妇女群众求知、求富、求发展的愿望出发,有针对性地对农村妇女进行科学文化知识和种养殖等高新技术培训,促使妇女学有所长,学有所用。要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等方面发挥良好的组织服务和示范带动作用,帮助致富女能手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要帮助村妇代会主任带头致富,支持鼓励他们领办经济实体创建示范点并通过他们帮助周边姐妹学技术、创业绩、奔小康。要积极开展双学双比、美德进农家等各类创建活动,通过抓典型、抓示范,提高妇联组织的整体功能。同时,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发动社会力量,利用各种节日组织开展规模大、档次高、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活动,既提升妇联组织的影响力,增强凝聚力,解决各级妇联缺乏经费的问题

基建调查报告范文4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现实基础;调查报告

为落实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吉林省政府编制了《吉林省2006-2020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纲要》,并选择部分地区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试点。为对新农村建设试点情况进行跟踪研究,准确掌握新农村建设的现实情况,2006年下半年以来,我们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珲春市马川子乡、吉林市昌邑区桦皮厂镇、松原市长岭县永久镇等3个乡镇的6个行政村,选择了343个农户进行了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对其中部分行政村的村干部和村民进行走访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吉林省是在经济不发达的基础上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基层干部和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期望值过高,对新农村建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瓶颈制约严重,农业经济规模小且效益低。这些问题需出台有效的对策措施逐步解决。

一、调查结果

(一)农民最关心的是生产发展和生活宽裕

调查显示,80%-90%的农民对“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最感兴趣。虽然有的农户地处偏远山村,信息并不畅通,但在尚未接到上级“红头文件”的情况下,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在农民群体中传播,并引起强烈共鸣。农民关心生产发展,关注生活宽裕,既反映出中央这一重大战略决策合民心、顺民意,也说明发展生产、改善民生是农民最为热烈企盼的切身问题。近几年,由于国家加大投入,部分农户所在村屯整体面貌有了一定的改观。如,珲春市马川子乡的公路已100%通到各村,有80%以上的农民对此比较满意;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农户已喝上自来水;乡政府还准备建一个垃圾废物处理厂,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而地处吉林省西部地区的长岭县永久镇,由于地下地质构造所限,饮用水没有达到国家卫生标准。该镇永久村因位居镇政府所在地,已通了公路,但其他村尚未通公路,村民急切盼望公路通到村里。这部分村的农户对住房、周边环境、如厕条件、人畜用水、炊事用火的满意率不到半数。说明虽然农村的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有所改善,但村民对居住条件和周边环境还有许多意见,如,畜舍、禽舍离住房太近,垃圾、废水、废物缺少统一治理,一些住户房前屋后物品胡乱堆放,不但影响环境,且存在安全隐患。

(二)农民心态从传统封闭型向现代开放型转变

一是生活理念开始向高层次和多元化转变。尽管农民目前仍以种田为主,但吃穿不愁已不再是农民尤其是青年人的生活目标,农民需求呈现高层次和多元化倾向。调查表明,在40%以上的农户中有人常年在外打工,其中,离乡离土的人数逐渐增加,尤其在朝鲜族居民较多的延边地区,大批农民利用语言方面的优势到韩国打工。这些人从相对闭塞的农村涌向大城市,不仅获得较高的收入,改变了家庭生活的窘况,也增长了见识,或多或少具备了都市、城镇居民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起居谈论带有许多时尚特点,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其他村民。虽然村民喜欢田园式的生活方式,但有70%的人希望外出旅游,看看外面的世界,开阔自己的眼界。二是消费理念开始从生存型消费观向享受型消费观转化。在吃的方面,追求“食品多样化,还要讲营养”的农民占50%以上;在穿的方面,80%以上的农民意愿是“讲究款式,朴素大方”;50%以上的农民向往“现代家庭经济生活方式”,努力追求更高的生活水平。现在,农户几乎家家有了电视机,有的还有录放机、照相机甚至电脑,特别是朝鲜族家庭还购置了一些乐器,人均文化娱乐支出增加。过去农民添置家庭设施首先想的是耐用,现在农民无论自制或购置物品时,更多注意款式的考究,在一些新婚家庭中也有了像城市里的组合家具。当然,由于收入水平所限,80%以上的农民认为自己还属于温饱型家庭,积累起来的收入主要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基本需要,在生活消费方面还不能提出更高的要求。三是经营理念开始从“以农为主”型向亦农亦工亦商型转化。农民在发展商品经济过程中不断更新观念,正在与传统的小农意识告别。调查发现,70%的劳动力有兼业行为,在农闲季节到外地务工;家庭主妇也从事家畜家禽饲养、庭院作物种植等副业;一个仅有几十户的村子就有三四个小卖店。有40%的农民能阅读一些有关农业技术和管理的书籍,50%以上的农民参加过农业技术培训班,希望掌握科学种田和科学经营的新门路、新方法。随着经营理念的转变,农民的生活节奏加快,效率意识也在不断增强。“猫冬”的习俗已改变,有的农户甚至一冬天能赚一两千元钱。四是在子女教育理念上,重文化、重技术已成为主导。受调查的农户“当家人”文化程度大都不高,并深知由此带来的苦恼,他们对自己的职业非常不认可,把所有希望寄托在儿孙身上。50%以上的农民希望子女考上大学,30%的农民希望子女当工人,10%的农民希望子女自己创业,几乎没有愿意让子女继续当农民的。但他们对子女上大学所需的花费普遍感到难以承受。

(三)基层民主管理逐渐改善

马川子乡是珲春市基层组织建设的典型,所属9个村的村委会办公室等设施建设较好,各项规章制度建设也比较细致。村民代表大会、乡政府的现场办公会及农民的“说事日”都在村委会举行。70%的村民对村干部的工作基本满意,认为村干部办事比较公道;70%的村民对村政务公开的程度基本满意,认为“说事日”起到了很大的监督作用。永久镇、桦皮厂镇的村委会建设和村务民主管理近年来也在逐渐改善。当然,调查是在村委会帮助下进行的,有的村民难免会有所顾忌,因而对基层民主管理的改善程度不宜估计过高。

(四)农民生产和生活仍存在一些困难和矛盾

一是对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及粮食收购价格满意度不高。调查发现,对当前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不满意的农民占80%。国家虽然免除农业税,实行粮食补贴、良种补贴、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但种子、化肥、农药、柴油等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使农民得到的大部分实惠被抵消。从受调查农户的货币持有量来看,尽管国家实行较大额度的购置补贴,但绝大多数农户还是买不起大型农机具。农户对生活资料价格不满意的占70%~80%,如,对生活用煤不满意的占70%以上,原因是煤价太高用不起;对当前粮食收购价格不满意的占59%,认为收购方给的价格太低,挑剔太多。在农产品进入市场方面,农民反映农产品销售难、信息不畅、中介机构与经纪人缺乏诚信等问题比较突出。二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全面建立,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比较突出。目前,马川子乡已有95%的村民加入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桦皮厂镇和永久镇还未进入试点。调查发现,有90%以上的农民对看病问题不满意,普遍认为看病难、看病贵。原因在于,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看病的医疗负担,但大多数医疗费的补偿比例低,病人自付费用的比例依然很高,农民还是难以承受。至于那些没有实行新型合作医疗的地方,农民的境遇更困难,不可避免出现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 转贴于

二、几点思考

通过调查,我们对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条件有了一个初步认识。从总体上看,吉林省推进新农村建设有一些有利条件,但存在的共性问题也不容忽视,实现建设新农村的战略目标任重道远,需要各级政府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协调和指导,确保新农村建设扎实、有序的推进。

(一)基层干部和农民应深刻认识新农村建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调查发现,有的基层干部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存在“四种倾向”:一是焦躁,希望跑步实现新农村。二是偏颇,将新农村建设片面理解为盖新房、换村貌,主要精力投入到清街道、栽花草。三是趋同,规划强求统一,导致千村一面,有一刀切的倾向。四是等待,等政府拨款,等企业包点。按照中央的要求,新农村建设内容包括“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个方面,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领域,是一个重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地方各级政府应通过干部培训、报刊、广播、电视、电影、互联网、文艺演出团体等各种渠道和形式,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政策解读和宣传,使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逐步认识到新农村建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加强跟踪研究,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新农村建设,确保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防止一哄而起,急于求成,搞形式主义。明确新农村建设的五个方面目标之间的关系,突出重点,根据农民的愿望和要求,始终把生产发展和生活宽裕作为首要目标,以提高农民收入为中心,着力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带动新农村建设。

(二)新农村建设要始终坚持尊重和依靠广大农民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尽管地方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担负协调指导、提供公共服务、推进农村改革和制度创新等任务,但不能代替农民做出生产、生活、村务管理等方面的决策。因此,在建设新农村的目标选择、规划设计、阶段性任务、实现途径和具体措施等方面,要尊重农民自己的意愿;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改善村容村貌、加强民主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必须紧紧依靠广大农民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广大农民自身的活力,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推进新农村建设;要从农民普遍关心迫切需要解决的发展生产、改善居住条件、子女上大学、医疗保障等问题入手,根据不同乡镇和行政村的具体情况,选准突破口,推进新农村建设;把长期战略目标与现实的具体措施统一起来,尽可能让广大农民在较短的时间内看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效,从中得到实惠,不断增强信心,促进新农村建设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从调查所反映的最突出的共性问题来看,发展生产、提高农民收入将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吉林省农民收入水平普遍不高,2007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仅为4190元。调查选择样本的6个行政村人均纯收入水平虽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也不过六七千元,比国内东部发达地区农民收入水平低很多。这反映出吉林省新农村建设是以不发达的农村经济为现实基础的,因此,必须解决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这个根本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为新农村建设其他目标的实现打开通道。要通过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来带动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特别是要利用生态省的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优化农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三)要不断拓宽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的渠道

在走访调查中,很多基层干部和农民都反映,新农村建设需要做的事情很多,但资金投入不足。由于吉林省经济不发达,农民自身积累水平低,地方可支配财力弱,因此,新农村建设资金短缺问题将是今后较长时期必须面对的突出矛盾之一。从吉林省的省情看,政府投入和农民自身积累这两条渠道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新农村建设所需资金问题,必须寻求更为宽广的筹资渠道。一是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依托,建立主要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从而加大工业企业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带动农民收入增加。二是引导企业与农民采取股份制或其他合作形式,联手开发农业资源,使农业资源转化为资本并进入社会再生产过程。这一方面,可使农民通过实物资本投入取得一定的财产性收入,另一方面,可使农民从参与项目开发的各项劳动中取得一定的工资性收入,从而拓宽收入渠道,提高收入水平。三是鼓励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与农户合作,进行新的生产技术、科研项目的研究开发和推广的试验,开辟新的增加投入的渠道。四是鼓励机关干部、城镇居民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尤其要鼓励那些从农村出来的先富起来的企业家到农村引领和帮助农民创业,开辟新的生产门路。五是鼓励各类慈善机构积极向国内外企业和社会募集资金,同时探索建立支持新农村建设基金会的途径和办法,逐步形成社会各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援助机制。六是加大金融机构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新建住房、种植业和养殖业大户筹资等方面,充分发挥政府贴息等政策性贷款的积极作用。

(四)要积极探索农业规模经营的途径

基建调查报告范文5

某市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调查报告

某市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调查报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收入增加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如何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是我们急需研究并加以解决的重要课题。一、我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1、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得到加强。近年来,我市下大力气抓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河道整治等水利重点工程建设。先后完成了三义寨、柳园口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通许、尉氏县省级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和赵口引黄灌区骨干工程维修,对贾鲁河、涡河等流经市内的主要河道进行了清淤治理。据统计,全市共有机电井8.5万眼,井灌面积可达430万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为483.9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2%。旱涝保收面积35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59.3%。2、耕地质量不断提高。通过沃土工程的实施,一大批先进适用土壤肥料技术得到推广和普及,培肥了土壤,提升了地力,耕地质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善,有效提高了作物品质,粮食总产和单产都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以来,市属五县相继承担了国家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累计投入补贴资金890万元,完成了2万多个土样的采集与测试,落实万亩沃土工程综合示范基地建设10个,改造中低产田110万亩,提高土壤有机质0.02%,推广配方施肥面积689万亩次。通过项目实施,市县两级土肥队伍得到了加强,技术手段有了大幅提升。目前,市、县都建有土肥测试中心,都能独立为农民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3、农畜产品质检体系初步建立。目前,全市两级(市、县农产品质检中心)三层(市级农产品批发市场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质检体系已基本形成。共建成市级检测机构1个,县级监测中心5个,农产品批发市场监测站4个。市农产品质检中心被农业部授权为无公害农产品检测机构,被省中心授权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检测机构。同时,市级蔬菜、果品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已经启动。市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已通过省级验收,并投入运行,年承检能力可达到畜产品1000个指标、兽药和饲料产品1000批次以上,畜产品、兽药、饲料质量标准规定的检测项目可检率达到50%以上。农产品和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的投入使用,极大地提升我市的农畜产品的安全水平和竞争能力,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4、农业机械化水平有所提升。新增大型农机具867台,目前,全市共有大中型拖拉机6000多台,农机总动力达616万千瓦。在农业机械拥有量增加的同时,全市农业机械化作业面积进一步增加,主要粮食作物机械化率达到70%。全年完成机耕面积542万亩,机收面积426万亩,其中联合收割面积423.79万亩,完成机脱小麦占全市麦播总面积的96%以上。5、农村社会建设得到较快发展。一是加强了农村“水、气、路、电”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16.9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沼气池3.2万座,全市农村沼气池已达8万多座;实施“村村通”和电网改造工程,农村道路建设和电网建设深入推进,基本实现了所有行政村通路通电。二是农村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目前,我市已建成11个农业信息网站,32个信息服务平台,58个乡镇信息服务站,已实现了村村通电话,1628个村能够上网查找信息,约占全市行政村数的70%,电信、网络已成为农民获得农业信息和服务的重要途径。二、当前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近几年,我市在农业发展中投入巨大,农业基础设施得到较大的改善。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还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1、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在政策性投入上,虽然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资金在逐年增加,但相比我市农业经济发展对于基础设施的要求来说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在资金投入中要求地方配套的资金,由于市、县两级财政特别是县级财政相对困难,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专项投入明显不足。另一方面,国家投入的资金多用于大中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而对于伸入到田间地头的支渠、毛渠等排灌设施则投入较少。在金融性投资上,农行、农发行、农信社本应是农业基础设施投资的主体,但近年来受金融体制改革和商业效益的影响,银行主业已是“弃农经商”,加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多是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的公益项目,金融投入更是少之又少,融资难、信贷难问题较为突出。在农民自筹上,当前农村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千家万户经营,各自只管责任田,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两工”,对于周围排灌

渠系的简单管养、疏通、维修都成了问题,出现了管理缺位,加之我市村集体经济普遍薄弱,根本没有能力投资组织统一的维护,基层村组管理范围内的农田水利设施普遍年久失修,损毁严重,远远不能满足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对农田水利设施的要求。同时,由于资金欠缺,良种繁育体系难以健全,良种和技术的引进、繁育、推广力度不大;植物防治和检疫体系建设落后,仪器设备老化、落后;从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人员知识老化却又难以得到及时培训,素质偏低,许多科研课题无法展开,许多科研成果不能及时推广。总之,由于资金投入的严重不足,我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已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需要,甚至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2、传统生产方式占主要地位,现代农业发展滞后。受土地政策制约,农业难以形成规模经营,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方式,无法发展现代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生产手段相对落后,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较低,仅到70%,而山东、浙江等一些发达地区已经达到80%,甚至90%。设施农业发展严重落后,节水灌溉面积小。农业生产科技含量有待提高,由于长期重氮轻钾、重化肥轻有机肥的施肥不当和高毒农药的过度使用,造成化肥、农药利用率低,土壤碱化、硬结严重和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的现象普遍发生。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需要加强,农产品市场规模较小,连锁经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的新型营销体系还未建立,农村市场环境亟需改善。3、农业减灾抗灾能力不强。一是农田排水不畅。统计数字显示,全市目前有效灌溉面积为483.9万亩,旱涝保收面积350万亩。这就说明约有135万亩农田排水不畅,轻则形成田间积水,重则造成涝灾。实际情况也是如此,在我们的调研对象中,凡是土质较重的地方,几乎都是怕涝不怕旱,个别地方排灌渠道淤塞,不仅涝不能排,而且旱不能浇;凡是夏秋雨水较多的年份,棉花、玉米等秋作物都不同程度地减产,严重时甚至绝收。二是引水灌溉面积小。我市紧邻黄河,引黄灌溉应是我市的优势。然而我市的引灌覆盖面积却十分有限,管理不到位,运行成本较高,往往是下游掏钱,上游用水,农民群众难免产生抵触情绪。加上惠济河等内河污染严重,灌溉功效明显萎缩。多数地块只能靠井水灌溉,但随着地下水资源的日益短缺,井浇田受此限制影响较大。三是中低产田改造任务艰巨。我市耕地土壤沙化较为严重,水源涵养能力差,粮食单产在800斤以下的中低产田有424万亩,占到全市591万亩耕地的三分之二,大多还是“靠天吃饭”,产量低而不稳,综合生产能力较弱,如遇大的涝灾或旱情,将会对我市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影响。4、农业基础设施管理体制不顺,管护机制不活。我市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大部分是改革开放前或初期修建的,由于建设标准低和设施老化,年久失修等问题导致安全隐患多,抗灾能力差,加上近年来我市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一些地方因修筑道路、建设厂房等,导致公路两旁、厂房周围排灌渠系等基础设施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目前,我市农业基础设施的管理机制已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政出多门,职能交叉重叠,工作职责不清。由于农业基础设施管理体制不配套,管护机制不完善,相当一部分的农业基础设施工程建成后,由于管护的措施不到位,管护的责任不到人,管护的资金不落实等原因,造成“重建设、轻管理”,“有人建、无人管”,边建边毁、重复建设的问题较为突出。一些重点设施工程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如农村道路建设,在我市以前已完成的“村村通”公路中,由于排水设施的不完善和道路维护跟不上,才三年多时间,那时修建的柏油路,现在一些道路已是坑洼不平,损毁严重,部分农村又出现了新的“行路难”问题。农田水利设施也是如此:由于水源、供水、排水、治污节水等环节实行分割管理,难以建立、制定适应市场规律的、与相关的政策法规配套的规范管理措施,致使长期以来存在的重建轻管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已建成的农田水利设施管理不善,效益难以充分发挥,影响了农田水利资源的优化配置。三、加速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与对策农业基础牢则生产丰,生产丰则农民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而迫切的任务。必须尽快研究解决制约农业生产条件改善的瓶颈问题,加大力度,加快进度,结合实际,长抓不懈。1、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和农民负担监督查处力度加大,一些领导和行政管理部门对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搞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花钱多,效益不明显。因此,愿意大笔投资搞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或发展工业及第三产业,不愿投资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造成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不研究、不解决,能推则推,推不了则拖,在农民群众中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与声望。在市九次党代会上市委就明确提出了“三大跨越”,而要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关键就是必须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我市近期开展的“以思想大解放推动开封大发展大讨论活动”,建议有关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应带头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农村基础设施是农业和农村经济赖以发展的“先行资本”;认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应统筹城乡发展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工程”来抓;作为改变生产条件、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效工程”来抓;作为为农民办实事,为农民办好事的“民心工程”来抓,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突出位置,用科学发展观统筹解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真正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及时掌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与基层干部群众一道研究解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措施,具体部署,从而尽快改变我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现状。2、以政府为主体,千方百计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是解决投入问题。因此,应创新投资机制,建立长效机制,继续坚持并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真正做到县级以上财政每年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增长幅度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推动国民收入分配切实向“三农”倾斜,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两只手”的作用,建立以政府为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筹资渠道。一是向上级要一点。充分利用本次世界粮食危机带来的机遇,紧紧跟随国家在河南建立粮食核心区、并给予大规模资金扶持的政策取向,积极向上争取一部分资金;二是市县乡挤一点。地方财政,通过减压其它支出,挤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请农民集一点。可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在坚持效率与公平原则的基础上,广泛征求群众意愿,按照谁出资、谁受益的方式,制订优惠政策措施,引导和鼓励个人、村集体经济组织以独资或股份制形式投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这种方式增强农民维护基础设施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四是去银行贷一点。通过申请补贴或以村为单位向银行申请贷款的方式筹集部分资金,千方百计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五是向社会筹一点。要制定一些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将社会闲散资金转化为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探索多元化投资的新路子。同时,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整合现有各项支农投资,建立专门的资金帐户,进行专门管理,突出重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3、引入市场化管理机制,重视建后管护。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三分建、七分管”,必须高度重视项目建成后的管理维护工作。要创新和完善项目长效管护机制,在落实专门管护力量的同时,充分调动农民群众作为设施管护主体的作用,切实保护好、维护好农业项目设施,保证项目工程常年发挥效益。一是通过宣传,增强群众管护意识,发动群众参与项目管理。二是将项目的建后管护纳入各级主管部门的日常工作。制定项目管护计划和实施方案,指定专人负责,同时定期对各项目区管护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做到奖优罚劣。三是探索农业基础设施经营管理的新机制。对政府投资的基础设施,在确保安全、有效运行、发挥效能的前提下,探索引入竞争机制,推行市场化管理新模式,具体形式可灵活多样。如:对已建成的农村基础设施的产权进行卖断,所变卖资产由村委会集中起来就地专门用于农村公益基础设施建设,使其滚动发展。对容易管护和维修的基础设施有偿承包,由承包人定期对管护的基础设施进行维修,村委会按照目标责任管理合同书的规定予以监督,使之成为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4、以农田水利为重点,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增强农田灌溉条件。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对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起到重要的作用。一是对于大中型重点水利工程建设。要统筹兼顾,综合治理。整合国家对大型灌区续建配套项目资金,突出抓好赵口、黑岗口、柳园口、三义寨四大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加快内陆河治理步伐,提高防洪除涝标准,对贾鲁河、涡河、运粮河、惠济河等重点灌溉排涝河道进行彻底整治。二是对于用于灌溉排涝的支渠,目前是地方拿不出钱,农民不愿拿钱,堵塞较为严重,存在的问题也较大,要采取国家投资为主和各县乡辖区内谁收益谁治理的方式,明确责任,尽快疏通。三是对于伸入田间地头的小型沟渠,要对受益范围内的一村一组采取“一事一议”、民主决策的办法,筹工筹劳,进行清淤整治。5、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建设稳产高产基本农田。全面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从土地出让收入中增加对农业农村的投入,重点支持基本农田整理和耕地质量提高。加快建设一批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加强中低产田改造,扩大有效灌溉和节水灌溉面积,将项目区建成旱能灌、涝能排、旱涝保收的稳产高产基本农田。鼓励和引导发展设施农业,根据农业部《关于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设施农业建设,建立和完善设施农业标准化体系,示范和带动全市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加快沃土工程实施步伐,扩大测土配方施肥规模,推广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切实提高地力。扩大种子工程、植保工程实施范围,积极推广优质高产品种,提高品种优质率;加大病虫害防治力度,推广高效低毒农药,引导合理施药、安全用药,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和人工影响天气建设,提高突发气象灾害的预警时效和准确率,有效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6、以人为本,切实抓好有关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一是抓好农村道路建设。对全市农村已建、在建、续建道路进行认真排查,有针对性地进行逐个认真分析,对未毁道路,要完善排水设施,落实管护责任;在建道路,要严格监督管理,确保质量;损毁道路,要根据损坏情况,排出时间表,分类维修,切实解决农村道路的问题。二是抓好农民饮用水安全。饮水工程可因地制宜,采取打井取水和城市水厂管网延伸的办法,使广大农民群众都能喝上安全清洁放心的饮用水。三是抓好沼气建设。进一步加大沼气建设实施力度,争取加大补贴标准。同时,要继续实施乡村清洁工程,推进农村改厨、改圈、改厕,努力改善农村的人居环境。四是抓好绿化造林工作。以林业生态市建设为契机,大力开展村庄道路和庭园绿化,提高村庄和农田林网的建设水平。五是大力推进农村社区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超市和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六是加快促进信息化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机融合,加快推进农村广播电视、信息网络等体系建设,加强电子政务建设。7、要切实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发展新型农用工业。认真组织实施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和现代农机装备推进项目,努力提高我市农机装备水平。大力扶持发展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和农机专业服务公司。加快农机行业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重点发展大中型拖拉机、多功能通用型高效联合收割机及各种专用农机产品。要在继续稳定小麦生产全过程机械化水平的同时,结合我市农业生产实际,大力推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和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水稻联合收割和玉米联合收割、花生收获机,不断提高机械化技术含量。着力提高水稻、玉米、花生生产过程中机械化作业技术和农作物精量播种、免耕播种、秸秆还田等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新技术。

基建调查报告范文6

 

区委组织部:

    现将我院开展基层党建“大调研、大推进、大督查、大提升”全域强化“百日行动”情况报告如下:

一、行动开展基本情况

党的报告对新时代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摆在了非常突出的重要位置。《关于开展基层党建“大调研、大推进、大督查、大提升”全域强化“百日行动”的通知》(宿区党建办〔2019〕1号)下发后,我院党组高度重视,迅速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思想为指导,按照文件通知要求开展各项“规定动作”。排查出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真正存在的各方面问题,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问题得到初步解决。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巩固此次行动的成果,延续行动中积累的好经验、好做法,高质量开展我院党建工作。

二、行动开展目标任务

目标:全面提升我院基层党建工作水平,高质量建设我院两级党组织,为我院的全面发展夯实基础。

任务:深入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突出问题集中排查整改工作,一是对照文件要求,围绕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阵地、基本制度、基本保障“五个基本”,进行深入排查,结合市委、区委巡察反馈党建方面的问题,逐项列出问题清单;二是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确保排查出的各项问题能确实得到解决。

三、行动开展方法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全面动员部署。接到文件通知后,我院党组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传达学习市、区委有关要求,对机关党建突出问题集中排查整改工作进行研究部署,严格落实行动要求,突出重点难点,确保措施责任到位。

明确责任分工。进一步明确和强化院党组的主体责任和院党组书记、各党支部书记的第一责任。

加强督促指导。始终把排查解决问题贯穿始终,坚持边查边改、立行立改、即知即改,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院党组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对各支部行动开展情况进行动态督查,及时发现、反馈问题。对责任落实不到位、问题排查整改走过场的,及时批评提醒,要求整改。

注重舆论引导。大力培育、选树和推广先进典型,充分运用我院内网、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工作群宣传工作先进、做法有效的党支部,展示各先进党支部的良好形象,努力营造全院上下大抓党建、大抓基层、强化基本、筑牢基础的浓厚氛围。

(二)深入调研,排弱找差。对照文件要求,围绕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阵地、基本制度、基本保障“五个基本”,进行深入排查,结合市委、区委巡察反馈党建方面的问题认真对照,逐项列出问题清单。

(三)夯实基础,集中整改。针对排查出来的问题,各支部采取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形式,深入听取党员群众意见,针对存在问题研究整改措施。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明确责任分工、整改措施、时间节点,实行销号管理。对一些突出问题,党组织负责人亲自会办解决,跟踪推动落实,确保问题不整改不放过。

(四)规范建设,巩固提升。对我院“大调研、大推进、大督查、大提升”全域强化“百日行动”进行总结,形成“书记责任清单”等制度文件。积极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规范化,增强党员教育管理针对性、有效性。

(五)按照清单,严格查改。

1. 召开一次专题会议。院党组、机关党委、各支部分别召开一次专题会议,传达学习市、区委有关要求,对机关党建突出问题集中排查整改工作进行研究部署。

2.制定一份实施方案。按照明确责任分工、明确任务措施、明确时间节点“三个明确”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各支部分别制定了排查整改具体推进措施(计划)。

3. 填写基本情况表。围绕党组织换届、班子结构、阵地建设等内容,填写《党组织基本情况表》。

4. 开展一次全面排查。各支部重点围绕“基本队伍、基本阵地、基本活动、基本制度、基本保障”五个方面,深入排查机关党建突出问题。

5.落实一套整改措施。在全面排查的基础上,各支部结合中央和省市区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制定了具体实在、见人见事的《机关党建突出问题整改清单》并要求支部书记签字后报送至院机关党委。坚持对单查改、即知即改、边查边改,问题查改情况列入了2018年度组织生活会、支部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内容。

6. 开展一次机关党建“灯下黑”问题专项督查。结合机关党建考核,重点围绕书记履职尽责、书记项目实施、党的精神学习宣传、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员教育管理、机关作风建设和机关党建突出问题排查整改等七个方面,开展了一次机关党建“灯下黑”问题专项督查,确保了家家到、全覆盖。

7.下发一份问题反馈单。根据专项督查情况,机关党委向各支部下发一份问题反馈单。机关党委组织对照反馈问题,及时调整完善自身《机关党建突出问题整改清单》并抓好整改落实。

8. 重点查看是否开展一次回头看。2019年2月中旬,机关党委对整改工作进行了回头看,查漏补缺、提高整改成效。

9.撰写一份调研报告。围绕巩固机关党建问题整改成果,结合检察工作实际撰写了一份《推进党建工作与检察业务深度融合》调研报告。着力构建机关党建规范化建设长效机制,推动机关党建工作全面提升、全面过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