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环境污染问题范例6篇

近期环境污染问题

近期环境污染问题范文1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保护环境

在市政工程施工中容易产生各种类型的污染,比如:大气污染、噪音污染以及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等。因此,为了可以实现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市政工程施工单位必须要针对各类环境污染,以采取适合的环境保护措施,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1市政工程施工中存在的环境问题

市政工程对附近环境产生的影响体现在很多方面,许多市政工程施工单位为了获取更多的积极效益,经常不重视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进而破坏附近的水资源以及大气等等。通常,市政工程施工中存在的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1大气污染

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很有可能出现环境问题,最常见的是大气污染问题,这在市政工程施工中是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在施工过程中使用各种类型的施工机械设备,这些设备都必须要将柴油当做燃料,不可避免排放出很多废气[1]。若设备使用时间长了,就容易导致附近的大气环境中存在很多废气,影响空气质量。而附近居民和施工人员长时间吸入这些已经受污染的空气,就会直接威胁他们的生命安全,甚至产生疾病。并且在有些市政工程施工中也需要使用一些特殊的材料,比如:在市政道路施工中必须要使用油漆以及涂料等等,对路面指示标和斑马线进行绘制,而在柏油马路铺设过程中必须要使用很多沥青。这些材料往往会散发出有毒的气体,伤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降低附近的空气质量,导致大气环境污染的情况出现。除此之外,在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地面开挖是在所难免的。而地面开挖中若堆积的泥土和裸露的地面处在干燥的环境下,一旦出现大风的天气,就很有可能形成扬尘。而在空气中扬尘是主要的悬浮颗粒物之一,是普遍存在的大气污染物。在施工过程中若缺乏有效的预防,就容易影响附近居民的身体健康。

1.2噪声污染

在市政工程施工中存在的环境问题也包括噪声污染。就是在工程施工来讲,各种类型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往往会产生很大的声响,有些施工作业,比如:混凝土搅拌以及开挖路面等等,都会产生很大的噪音。在施工过程中噪音具有显著的特点,比如:没有规律性、时间波动性较大以及声源稳定等等。噪声污染直接危害人们的身体,其除了使人们的心情变得烦躁,还会对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影响。长时间处在噪音的环境,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也会影响人们的听力,而且会出现记忆力减退以及头痛等等神经衰弱症状,以诱发各种类型的疾病。若在人们休息中出现噪声污染,人们就不能正常休息,降低睡眠质量,不利于促进人们的身体健康[2]。因此,在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噪音污染是必须要重视的环境问题。

1.3固体废弃物污染

相信大家都知道,建筑工程在施工中往往会出现很多施工废弃物,如果不能科学处理这些废弃物,就容易影响附近环境。并且因为很多废弃物的特性造成,无法迅速分解土壤,也会污染附近污染以及水资源质量,而且对周围居民生活造成影响,一些有害气体的挥发容易造成空气质量降低,对附近环境保护是非常不利的。

2市政工程施工中保护环境的有效措施

2.1大气污染的防治

就市政工程施工来讲,大气污染的来源途径是以车辆以及施工机械设备排放的废气为主,还有施工过程中的扬尘和特殊材料挥发的有害气体。车辆和施工机械设备排放的废气,在施工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只可以在选择燃料时选用与国家有关标准要求相符的燃料,让尾气符合排放标准。同时需要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以及维护,防止由于设备的性能问题而导致燃料不能完全燃烧,加大废气的排放量。对于一些特殊材料运用产生的有害气体,必须在选购材料时多加注意,防止劣质的材料进入到工程施工现场中,加大有害物质的散发,而且在施工中最好选择环保材料。对市政工程的大气污染进行防治时,最关键的是避免扬尘产生的污染。要想避免扬尘,必须要针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采取封闭隔离处理措施,利用有关设备和附近环境进行分析[3]。而裸露的地表面,必须要覆盖施工雨布,而处在干燥的天气下需要科学的洒水,进而防止尘土在风的影响下在空气中漂浮产生扬尘。就施工路段来讲,也必须要迅速清扫以及洒水,以避免出现更多的扬尘。在施工材料运输中,必须要将雨布覆盖在上面,这样也可以降低其因为抖落而产生的扬尘。并且需要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施工现场,通过分段施工的方式,迅速对挖出的泥土进行回填,减少土壤露天搁置的时间。

2.2噪声污染的防治

在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噪声污染防治必须要从不同的方面为切入点:①对于环保部门来说,需要加强施工单位环保施工的监管。经常检查施工现场,一旦发现施工单位的噪声污染严重,需要对其给予适当的惩罚,以确保施工单位可以科学防治噪声污染。并且需要积极宣传噪声污染,科学引导施工单位在施工中有效防治噪声。②施工单位必须要重视施工人员的文明施工管理。定期对施工人员开展专业的培训,使其了解有效的施工作业方式,进而降低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很多碰撞而出现噪音,严格控制噪音,降低其对附近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③尽可能在人们非休息的时间开展施工作业,不能在晚上施工,进而导致指噪声污染对附近居民的生活造成不利影响[4]。在很多特殊的地段,比如:学校等等,尽可能在学生放假期间施工,以防止施工作业造成的噪声污染影响学生的学习。同时,在施工现场的附近,也必须要设立隔音设备,重视减少噪声防尘绿化带的建设,尽可能将噪音和附近环境隔开。

2.3固体废弃物污染的防治

在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防治固体废弃物污染需要构建在合理分类的的前提下,在经过科学分类后回收利用各种类型的废弃物。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固体废弃物,需要认真分析和调查,确定其出现的原因。并且需要分类处理有毒的固体废弃物和无毒固体废弃物[5]。并且需要对二次运用的废弃材料进行科学划分。对于有些固体废弃物仍旧可以运用的,必须要掌握固体废物的用途,将其科学应用。就纸质废弃物来讲,可以将其集中出售,获取资金;就废弃的土石来讲,可以将其当做回填的材料来使用;就生活垃圾来讲,可以将其当做肥料进行使用;就不可和对手的固体废弃物来讲,必须要分类放置,而且正确处理,避免在施工现场附近堆积很多固体废物,产生很多环境污染问题。

近期环境污染问题范文2

关键词:经济现状;环境现状;环境观念

我国自建立环境保护制度以来,环境污染防治的重点一直是工业污染和城市污染,农村环境保护有意无意地被忽视或轻视。随着乡镇工业污染的长期积累增加,农业面临的污染居高不下,

城市工业、生活污染向农村大量转移,致使农村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日显突出,农村环境保护的重担义不容辞地落在了农村社区

肩上。

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崛起,大量污染源已经从城市向农村转移,农村环境承受着自身和城市发展的双重压力。现在的农村已失去了当初田园风光的美好画面,随处可见的是生活垃圾堆积、污河横流、山体千疮百孔、土地塌陷等严重的环境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大约有9亿人口居住在农村,农村环境的破坏显然直接影响了整个中国人民的生存环境,也会严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

要解决目前和今后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需要了解掌握基层农民的经济现状、农民的经济观、环保观,以便为决策的实用性提供科学的依据。

一、农民的经济现状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农民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对中西部地区来说,实际上主要是前十几年的变化,近十几年农村的变化不大。普遍的变化主要是:吃得饱,穿得暖,房子贴上瓷片片。农民的收入渠道离不开种地、打工,个别人做买卖(好听点叫经商)。近年来的变化是种地成了捎带,收入以打工为主,种地管肚子,打工管票子。打工人数比例,以本地或就近为主,外出人数较少,冬天三四个月不少人没事干。

目前农村富起来的人还是少数,维持基本生活的还是多数,仍然有个别农户因为疾病、结婚、意外事故、子女上学等生活在贫困线上。特别是近十几年来农民收入的增加和支出不成比例,支出的步子要快得多。

“低保政策”解决了一些人的基本生活,由于农村干部的意识,农民的观念,低保失去了基本的意义,成了关系的优惠,成了有关系的荣耀,而且被大多数人认可。

二、农村的环境现状

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总体上来说,农村环境污染的速度远远超过了经济增长的速度,已经失去了三十多年前基本上自然净化的生态平衡状态,农村环境污染已经逐步成为主要的问题。

1.主要的环境问题

(1)生活污水随意泼洒,无收集管网和处理设施。

(2)生活垃圾随意倾倒,无集中填埋或无害化处理。

(3)养殖无序,特别是家庭式小养殖,没有规划区域,分散于居民居住区。

(4)滥用农药、化肥、地膜。

(5)原煤散烧,特别是冬季。

(6)污染企业向农村转移,特别是重污染企业。

(7)春季农田秸秆焚烧。

(8)夏季雨水集积,污水横流。

2.造成农村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1)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挣钱最重要。

(2)思想观念相对落后,对环境危害的认识不足。

(3)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没有取暖、排水、垃圾处理设施。

(4)缺乏规划,街道硬化,没有设计排水管道等。

(5)种植相对原始,缺乏科学方法。

三、农民的环保观念与经济观念

总体上讲,农民的环保观念和农村环境污染基本上是同步的,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但在对待污染的做法和态度上,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仍然摆脱不了个人、现实、面子、无奈、认可等实际情况。主要表现在:

1.为快速致富或生计参与污染

从20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是以烟筒代表经济的时代,烟筒就是发达,就是富裕,农民基本上不知环保为何物,或者以为环保就是打扫卫生。所以,那个时代人们几乎不考虑环境污染,更没有环境保护意识,对冒烟、污水视而不见,也没听说过雾霾。20世纪90年代后期,经济以环境为代价快速发展,环保工作逐步重视,同时各种污染土小企业在部分地区几乎是遍地开花,一部分文化低、胆子大的人短时间发了财,不少人参与了土小企业,环保形势紧张后,仍有不少人为了挣钱或生活开办或参与土小污染企业。直至现在,仍有个别人在偏远地区或县域或省域交界地区,不惜冒着经济处罚乃至法律制裁的风险,开办一些政策明令禁止的污染企业。

2.为了生活到污染企业打工

有企业就要有工人,有人当老板就得有人打工,特别是近几年,青壮年农民基本以打工为生活主要经济来源,有知者吃知,无知者吃力,为了生活,有毒有害的污染企业也毕竟是一份工作,对身体健康的危害还看不到或者顾不上,眼前的生活是最主要的。调查中有这么一个典型案例:一个农民通过一点小关系到了个小化工厂当工人,一连做了十几年,老板赏识,自己在村里感觉也有点面子,直到有一天突然生病了,查出来是癌症,老板到家里带着礼品看望,一家人感动得不得了……

3.默认身边环境污染

农村的环境污染已经成了主要的污染问题,农村生态已经超出了自然净化和修复能力,然而不少人对身边的污染或视而不见、或默认、或无奈,垃圾随意倾倒,秸秆随意焚烧,河流灌溉污染农田无可奈何,企业老板后台很硬不敢反映,土小企业和自己关系不错,不好意思说……

四、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办法

1.提高经济收入,保障基本生活

“穷则思变”是两个方面的变法,一方面探求新的方式改变现有的生活条件,另一方面也可能不择方式甚至违反法律,做一些法律禁止的事情。土小污染企业就是一种,一些人为了发财,也有一部分为了基本生活铤而走险。发展农村经济,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仓实而知礼节,应该是提高农民环保观念、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前提或基础。

2.完善农村生活污染治理设施,解决生活污染问题

生活污水、垃圾、燃煤、畜禽粪便是目前农村最主要的污染。发展小城镇,推进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农村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对垃圾进行分类和无害化处理,实行集中供热减少原煤散烧,收集好畜禽粪便作为有机肥料,覆盖机械化收割,禁止秸秆焚烧,建设完善这些基础设施,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3.强化环保宣传,提高环保观念

普及环保知识,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特别是环境污染的危害的宣传教育,用现实的事例教育农民,使大家普遍提高环保意识,从自己做起,不污染环境,监督别人不得污染环境,是农村环境保护的关键所在。

4.调整产业结构,实行产业集聚和合理布局

近年来,污染企业有明显的由沿海向内陆、由城市向农村、由平川向山区转移的情况,经济发展的情况下污染平移,没有得到控制或减少,造成了农村环境污染的恶化,农村环境污染越来越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建设美丽乡村,环境污染问题将成为主要障碍,合理布局产业结构,防止企业简单向农村转移,是防止农村环境恶化的有效举措。

近期环境污染问题范文3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越来越多的人群向城市积聚,城市化率也呈现出逐年上升态势。但,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城市环境成为人们关注更多的话题之一。城市噪声污染、空气雾霾频率的不断增加等都已经深深地影响到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针对当前城市环境存在的问题,做好环境监测工作,为环境监管等相关部门作出相应的城市环境管理措施提供现实参考,从而进一步改善环境面貌,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等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城市环境;环境监测;治理措施

我国城市化发展与我国的工业化、现代化结合在一起,城市化对于我国具有更多的现实经济、政治和社会意义。但,城市作为人口和人类活动中心,必然消耗着来自不同渠道的自然资源,城市发展也会产生大量的废物,在发展过程中,在相当大的空间范围内造成了一定的环境问题,例如大气和水环境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城市生态环境被破坏等的环境问题。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国家对于城市环境防治方面也投入巨大,开展了大量工作。尤其是作为环境监测部门,切实需要在运用其自身技术优势,做好环境监测工作,为环境管理部门作出相应的管理措施提供决策参考,协调好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二者之间的关系,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1城市环境问题

城市作为人们生活的居住地,其环境质量如何直接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当前,城市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城市尾气和噪声以及工业污染等问题。并表现出特大、超大型城市的空气污染要明显重于中小城市的特点,其中尤其以规模在100~200万人的特大型城市空气污染尤为明显。

1.1城市机动车尾气、噪声问题

城市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便是机动车尾气和噪声。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大幅度增长。机动车辆每年由此排放的尾气和产生的噪声对城市的环境污染构成较大影响,例如噪声污染方面,随着城市道路的改善,每天大量机动车辆的行驶穿梭其间,城市主要交通线路周边的交通辆明显增加,由此产生的噪声污染问题不容忽视。据统计,通常车流量每增加1倍,噪声级会相应的增加3dB1[2]。此外,机动车对城市空气的影响也是较为明显的,机动车尾气中含有铅等重金属,以及未燃烧尽的燃料排放到空气中,会增加城市中的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因此,做好城市环境防治,首先就要把重点污染源作为监测对象。就机动车污染防治来说,可以在城市主要交通路口设置机动车尾气、噪声等监测。把城市主要交通干道、环路、高速公路十字路口等交通关键环节作为监测的重点,并做好重于监测指标的日常监测工作,例如针对城市机动车尾气排放问题,应加大对尾气中一氧化碳、含铅化合物以及碳铅化合物等相关指标的监测力度;而针对城市中的机动车噪声污染问题,则可以针对围绕城市交通敏感区域、拥堵路段设立相应的监测站点,及时掌握城市交通噪声污染状况。总之,针对城市机动车尾气及噪声污染等问题,在监测时应重点加强对机动车尾气和噪声污染的监测。

1.2城市“三产”噪声、油烟问题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中的餐厅、酒吧、建材加工厂以及机动车维修厂等周边的油烟、噪声振动、异味等污染扰民现象日趋严重。城市中,这些“三产”行业所产生的噪声、油烟等污染因素的存在,对人们居住环境产生的深深地影响,例如,城市中煎炒炸等小吃部,未经严格的环保报批手续,会产生油烟和噪声污染,当前普遍存在的房地产开发商业与居住功能相混合普遍存在,也是造成城市中污染投诉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因此,城市“三产”相对集中的相关区域也应成为环境监测的重点关注区域。

1.3城市工业污染源问题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保持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至关重要。城市是工业集中区域,工业生产过程中常见的污染类型有噪声、废气、废水、废渣等,对于工业污染的监测应重点加强对工业生产场所、设备等监测,例如对于该环境检测模式主要针对的是城市环境污染生产的场所、装备等进行环境监测。例如,对尚未搬迁出城区的工业企业、分散布置的汽车喷漆修车厂,饮用水取水点附近的污水排放口布点。一旦发现上述区域的环境监测到的相关指标超出了法律规定的数据,相关部门就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做好治理。

2当前城市环境监测问题分析

近年来,随着政府投入力度的加大,城市环境监测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监测技术明显提升,监测工作在服务于城市环境治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当前,城市环境监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检测结果不够全面,不能完全反应城市环境状况;检测的技术水平和检测人员的业务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2.1检测结果不具有全面性

目前,限于城市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相应的检测内容还难以完全覆盖其中,例如,针对城市交通污染进行的监测多选择在主要干道周边;针对生活污染经常把检测点位选择在居民小区附近,以及主要主要污染源检测模式等等的环境监测,这些监测都局限于一定的区域或指标范围内,没有能够更全面的覆盖城市各个方面的、翔实的监测内容,因此,所获取的监测数据常常不够全面,监测的数据与现实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出入,对于后期指导城市环境污染防治所要采取的应对措施有着负面的影响,常常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2.2检测水平比较低下

我国城市环境监测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监测技术还是监测人员的业务素能等方面,还难以满足当前环境监测的现实需要。城市监测中包含的监测指标复杂、多样,监测工作任务繁重,对监测软件和硬件条件要求较高,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使得城市环境监测尚未获得足够的物力、人力和财力支持,检测设备更新慢、技术落后。加之,环境监测属于专业性较强的行业,队伍素能直接影响到监测结果的客观、真实,长期以来,缺少对监测专业人员的引入、培训和再教育,难以满足当前城市环境监测的现实需要,面对纷繁复杂的环境工作,常常出现检测时束手无策,有的甚至对于新的技术标准和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用老标准或过时的旧标准现象也屡有发生,制约了城市环境监测工作,也不利于城市环境治理。

3加强城市环境监测及治理的对策

目前,我国城市环境问题众多,缺少科学合理的长期解决措施,这就更加需要做好环境监测工作,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现实参考,推动城市良性循环发展。

3.1完善法律法规

当前城市环境现状及监测、治理研究李琨(重庆资源与环境交易所重庆400020)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作为城市环境治理来说,也必须要走依法治理、依法监测之路,依托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来加大城市环境监测和治理工作向着更深层次推进。当前,应加强对城市环境监测和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提高法律法规在城市环境监测及治理中所发挥出的纲领性、指导性作用,增强环境监测和治理工作的可说服力和操作性,保障城市环境治理步入法治化轨道上来。例如,美国为了加强城市水污染的治理,在1970年便扩大了联邦政府控制水污染的环境管辖权,形成以联邦机构制定本州的水污染控制立法和标准,由各州负责实施的强制性管理制度,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

3.2明确有关标准

城市环境治理常常依靠环境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因此,应加强城市环境监测的相关标准的制定和完善,进一步明确监测工作的标准,为城市环境监测和治理提供可靠的标准作为依据。一旦检测发现某一指标超出了相应的标准,应及时予以记录下来,并联合相关部门采取合适措施予以防治,直至该项指标符合规定的要求范围内,此为,明确检测标准还可以为有效预防提供现实参考,一旦某项指标临近标准值时,就要提前督促做好防范,减少相应检测物质超标的出现,达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

3.3加大投入力度

当前,与我国城市发展所取得的成就相比,我国的城市环境监测水平发展的还相对滞后,水平也较低,制约了城市环境治理工作的深入推进。为此,应加大环境监测的投入力度,首先是加强专业人才队伍的引入和培训,积极招聘拥有监测专业背景、业务素能高的人员充实到一线监测工作中,对现有检测人员要加大后期的定期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此外,还应加大对监测设备等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只有好的设备才能够提高我国环境监测的准确度,为环境的治理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监测要做到全面,例如对于工业企业的环境监测,既要监测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内容,也要做好搬迁企业留下的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等项目的监测,不仅对已经熟知的几种污染因子进行检测,还要设置合理的监测因子,为城市的环境治理提供有效地参考指标。

3.4建立应急体系

随着城市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不断增强,城市中各种突发环境事件也常有发生,作为城市环境治理来说,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环境监测和治理应急体系。以应对因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采取相关的应对措施,防止污染物大量的蔓延,减轻突发环境事件对城市环境的污染,也极大地减少后期的环境治理成本。

3.5出台激励机制

明确的环境优惠政策以及良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推动环境治理工作的产业化发展,也有利于促进我国城市环境的治理。例如,政府对于污水处理行业加大政策性的补贴,这样既有利于促进污水处理行业的发展,同时也可以为污水处理行业带来经济效益,这样对于激烈的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污水处理行业的竞争优势就是很明显了,这样,城市的污水处理更加的方便、彻底,同时污水处理行业也获得了极大地经济效益,这是种双赢的场面。

3.6提高环保意识

环境就在我们的身边,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政府应该经常性地组织环保活动,宣传环保的知识,提高城市居民的环保意识,鼓励居民将环保立足于日常的生活实践中。例如,当城市拥堵时,鼓励居民选择绿色出行,当机动车长时间排队等候时,司机应关闭发动机。鼓励城市居民购买节能、环保型机动车,强化餐饮企业的环境责任意识,提升安装油烟净化设施的主动性,把环境保护工作融入到日常的生活各个环节中。

4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已深入人心,尤其是人们的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城市居民更加重视他们所生活的周边环境,更加注重生活质量。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此同时,城市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首先要对当前城市环境现状了解,并根据环境现状及时的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切实提升环境监测质量和水平,为城市环境防治提供决策参考,切实推动城市走上一条科学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万才超,焦月,李正伟.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检测方法研究现状[J].当代化工,2014(02):10-11.

近期环境污染问题范文4

【关键词】环境问题;生态环境;修复;发展

随着地球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工农业发展速度的日益加快,全球各地的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自从工业革命胜利以来,生产力的提高促使了人们对自然资源需求水平的提升、生产强度的增大。在这种基础上,有毒、有害物质不断的输入到环境之中,远远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而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为了有效解决人类面临的这种重大问题,有关工作人士对大气污染、地表水污染的研究不断深入,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绩。生态环境修复就是基于这种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一种环境修复新技术,在基于原有修复基础上延伸形成的生态修复手段。

1.生态环境修复概述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工农业发展的重要时期,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已成为党中央和政府高度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下,使得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全方位、全面性的工作模式,这也为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1生态环境修复概念

生态环境修复是基于生物修复基础上实施的一种修复新技术,是正在发展的一种新技术。生态环境修复技术也被广泛的称之为生态修复,在目前被广泛认同的一种生物修复定义主要指的是利用微生物的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从而使得修复被污染的环境或者消除环境中所含有的污染物问题,是一个受控或者自发性的过程,这也是目前我们常说的狭义定义。

1.2生态环境修复特点

从当前环境污染现状进行分析,环境污染问题是一个普遍性、隐蔽性、累积性、滞后性以及难以治理特点的问题,其修复周期与大气、地表水污染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问题截至目前已成为环境科学工作人员研究最多的课题之一,同时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虽然人们目前已经在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领域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是其中存在的问题还是较为普遍,这些修复方法在应用的同时往往会对地下水、土壤结构造成二次污染,不仅使得污染面积扩大,甚至是形成累积污染。为此,在近年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研究中,逐渐形成了生态修复这一新技术,这一技术的应用中除了微生物修复之外,还具备着植物修复、动植物修复乃至酶学修复等方式的出现,赋予了生物修复广泛的内涵,即生物修复是指利用细菌、真菌以及其他微生物进行分解,然后改变土壤、水质金属活性在环境中结合态,通过改变污染物的化学或者物理特性来改变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和降解速率,是目前使用最广、最多以及最有效的环境修复技术。

1.3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的构成

从修复原理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这一技术是一个集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为一体的环境修复技术,是在充分利用光、温、水、土、气、热等环境要素,根据污染物的理性性质,通过机械分离、蒸发、点解、磁化、冰冻、加热、凝固、氧化—还原、吸附—解吸、沉淀—溶解等物理怪和化学反应,使环境中污染物被清除或转化为无害物质。通常,为了节省环境治理的成本,物理修复或化学修复往作为生物修复的前处理阶段,近年来根式作为生态修复的构成要素。无论是环境要素或生态因子,还是工程措施,对于修复生物的生命活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影响要素。

物理与化学修复措施与生物修复的结合,是生态修复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其利用的是否直接关系到生态修复的有效性和成败。在实际的修复过程中,把物理修复、化学修复措施更好地与生物修复结合起来,才能形成有效的生态修复技术。

1.4植物修复—生态修复的基本形式

植物修复这一概念大约是1980年代前期提出来的,其最初的思想是利用超累积植物的的超量富集作用来去除污染环境中多余的重金属。

目前,植物修复这一技术已经涵盖了污染环境治理的各个方面,如城市树木、草坪乃至花卉植物对大气或室内空气的净化;池塘中水生植物通过对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利用而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污染土壤及水体中无机污染物的去除及有机污染物的讲解等。

在污染环境治理中,从形式上来看,似乎主要是植物在起作用,但实际上植物修复过程中,往往是植物、根系分泌物、根际圈微生物、根际圈土壤物理和化学因素(这些因素可以部分人为调控)等在共同起作用。因而,总的来说,植物修复几乎包括了生态修复的所有机制,是生态修复的基本形式。

1.5污染环境修复标准—生态修复评判基础

污染环境修复标准是指呗技术和法规所确定、确立的环境清洁水平,通过生态修复或利用各种清洁技术手段,使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降低到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不构成威胁的、技术和法规可接受的水平。

近年来,污染环境的修复一直是热点领域。然而,污染环境修复标准的制定远远落后于修复方法的研究,这就很难说清楚环境修复到什么程度才可以认为是清洁的。

在世界范围内,污染土壤修复标准是一个较新的领域,一些发达国家也是刚刚制定玩土壤修复标准。从总体上来看,各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建立工作,均大大滞后于其大气、水环境质量标准的建立工作;各国污染土壤修复标准的建立工作,又大大滞后于去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监理工作。

2.可持续发展途径的生态修复前景

目前,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是实现生态文明,因为在生态环境的基本思想中,生态文明就是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宗旨,强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共同发展,在维持自然界再生产的基础上进行经济再生产。国家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以物质体系为出发点,一定的物质体系基础,决定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纲领、战略与对策。在这种条件背景下,正是基于可持续发展观念以上的特点,生态环境修复理论主张把人的角色从自然共同体的征服者改变成共同体的普通一员,强调生态系统是一个由相互依赖的各个部分组成的统一体的,在修复的过程中充分的利用原有修复技术,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深入改造,并将它们有机的结合起来,使环境条件和生态因子在有利于生物生活的同时,也有利于污染物的去除或转化,将极大地提高生物修复或植物修复的效率,这一点对于生态修复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3.结束语

总而言之,人类赖以生存、生产的生态环境在现阶段虽然还面临着许多问题,而且也有部分问题是目前难以克服和解决的,但是作为社会活动的主体,人类势必在关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应该密切关注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使得生态环境修复的可持续发展能够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限度内合理运行,为合理、科学的解决环境问题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近期环境污染问题范文5

关键词:环保现状 生态新农村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problem of rur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as become another hot issue after the growth, promoting employm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ork in rural areas related to economic growth, improve people's livelihood, is a matter of social stability, is a comprehensive, complex, difficult, long-term task. Strengthen the rur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socialist new rural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of balancing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improving people's livelihood.

Key words: the new 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status

F323.22

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县域的农村环保工作基础薄弱,呈现出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交织的现象。探索新时期农村环保工作的道路,提高农村环境质量,构建生态型新农村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农村环保工作面临的现状

目前,我国部分县域农村中不惜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的一时繁荣的案例不胜枚举,小造纸、小化工、小石灰等“土小”企业“上山下乡” 的趋势明显,使农村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根据县域的环境容量分析报告,随着农业发展,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排放量,种植养殖业废弃物产生量逐年递增,化肥农药施用量居高不下。部分农村污染负荷占整体污染负荷的比重较大,农村的环保工作已成为制约邹平整体环境质量提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块“短板”,我国农村环保工作所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

(一)农业面源问题突出。从全国范围看,农业已经演变为立体交叉污染最为严重的产业,大量的化肥、农药及农用膜残留成为农业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据统计资料显示,近20年来,我国的化肥施用量居世界之首,地膜用量和覆盖面积也居世界首位。我县农业发展过程中,农药、化肥、农膜大量使用,大棚栽培等设施的不断扩大,使土地板结,有机质减少,土壤肥力下降,对县域的有机食品的开发与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秸秆综合利用率有待提高,少数村民焚烧秸秆或推入沟河,使空气质量下降,河流富营养化程度提高。

(二)农村点源污染严重。我县多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村庄建设缺乏规划,环境管理滞后,人畜粪便、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等废弃物大部分没有得到有效处理,随意堆放在田边、路旁、水塘、沟渠或直接排放到河流水体中。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成为一些农村环境的真实写照。

(三)农村畜禽养殖污染加重。畜牧业圈养的牛、羊、猪等的排泄物发酵释放大量甲烷,对大气造成严重污染。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废水大多没有经过妥善处理直接排放,造成周围水体严重污染,建设畜禽养殖场污水处理设施,建立畜禽粪便化粪池,事在必行。使畜禽场的固、液粪污得到有效处理,实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四)农村环保纠纷成为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新问题。城郊地区因垃圾占用或毁损农田引发污染纠纷、乡镇畜禽养殖废水流经鱼塘或农田造成死鱼和作物减产、欠收引发的民事纠纷呈逐年上升趋势。环保纠纷已成为继征地、拆迁之后又一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新问题。

二、农村环境问题所带来的危害

(一)化肥大量施用会导致化肥沉留在土壤中,在雨水的作用下随地表径流进入河流或渗透到地下,形成巨大的污染暗流,不仅污染农田土壤,还会造成水体的有机污染、富营养化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和空气污染。高毒、高残留农药给土壤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也造成了极大危害。据统计,农药残留造成了过去30年,帕金森病、早老性痴呆以及运动神经疾病等大脑功能紊乱性疾病的死亡人数大幅上升。近年来,因食用喷洒农药的蔬菜而中毒的事件亦时有发生。

(二)大棚农业的普及,使得地膜污染呈加剧上升态势。塑料既不受微生物侵蚀,也不能自行分解,降解周期一般为200-300年,而且降解过程中还会溶出有害物质,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造成土壤污染,并导致有害物质在农作物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发各种疾病,最终危害人体健康。土壤中的残膜量不断增加,造成土壤结构破坏,甚至土壤次生盐碱化,这已经成为粮食减产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研究表明,当每亩农田残膜达2.4公斤时,小麦可减产7%、玉米减产8%。

(三)大部分农村村庄建设缺乏科学的规划,大量的农村生活垃圾,几乎全部露天堆放,生活污水几乎全部直排,使农村聚居点周围的环境质量严重恶化,致使浅层地下水污染严重,对卫生和健康构成了威胁。有调查发现,居民聚集地的浅层地下水质明显劣于居民聚集地外的水质。

(四)近年来蓬勃发展的集约化畜禽养殖,随意排放的污染物会造成地表水的有机污染、富营养化污染,大气的恶臭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以及畜禽粪便中所含病原体直接威胁着人的健康。据统计,目前的养殖场,没有进行环评、没有上标准设施、随意排放污染物的占90%以上。另外,畜禽饲料中添加的微量元素和有机污染物未被畜禽完全吸收,随粪便排出体外后对土壤也构成了很大威胁。有研究表明,饲养一头牛产生并排放的污水量超过22个人生活产生的污水量,饲养一头猪产生的污水量相当于7个人生活产生的污水量。

三、积极解决农村环境问题,努力构建生态型新农村。

农村环保工作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县域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一项重要指标,努力破解农村环保治理瓶颈,努力构建生态型新农村,主要举措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狠抓乡村垃圾污水达标治理

根据污染普查数据显示,我国部分县城农村污染物排放比例逐年上升,每年有大部分的农村生活污水和农村生活垃圾得不到有效处理,严重威胁广大农村切身环境利益。

防治农村水污染是当前农村环保工作的中心任务之一,为保障农村污水达标处理,切实维护农村水环境安全,应对乡村人口相对集中区域计划兴建城镇污水处理厂,以解决乡镇企业暂时无法接入县域污水治理工程系统的农村污水。

(二)狠抓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我国部分县城畜禽规模养殖发展迅速,已形成了以规模养殖为主体的畜牧生产新格局。随着畜禽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由于部分养殖环保设施投入严重不足,畜禽粪尿处理不当,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面对这些突出问题,应该积极推广环保养殖新技术,采用生产沼气、制有机肥料、种养平衡、生物酶发酵“零排放”等技术方式,拓展农村循环经济空间,加强畜禽养殖废物资源化利用。同时,对新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严格规模畜禽养殖企业环保审批,责令超标排放规模养殖场建设污染处理设施并达标排放。按照县镇两级政府补贴、养殖户自筹的方式,建立畜牧小区,实行规模化生态养殖,以解决农村因畜禽养殖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三)狠抓农村环保资金渠道建设

长期以来,农村环保除各种示范试点和创建活动有少量资金投入外,几乎无其他资金投入,所以资金“空洞”成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最大瓶颈。2009年中央在推行“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政策中,确定了5亿元的农村环保专项治理资金。应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加大农村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保证农村环境污染治理顺利进行,并且加强监管力度,保证“钱用得好”。把农村环保作为对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把农村环境治理纳入县政府重大事项督察范围,对于农村环保工作效果显著的镇办,予以资金奖励,推动农村环保工作顺利开展。

(四)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在管理农村环境事务中的作用

近期环境污染问题范文6

2012年,环保部在北京召开了第二次全国环保科技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等党和国家领导高度重视大会的召开,分别专门作出重要批示,周生贤部长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通过科技手段创新管理理念。要继续深化对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让江河湖泊等重要生态系统休养生息、建设生态文明的认识,不断深化污染控制、环境质量改善和环境风险防控三者之间关系的认识,夯实环境保护的理论基础。“十二五”期间,广西的发展步入一个全新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富民强桂”新跨越的关键时期,也是广西环境保护科技发展的重要时期。广西印发了《广西环境保护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在“十二五”期间,重点实施生态保护与建设、环境管理、水污染防治、污染物减排技术与管理研究、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与化学品管理、大气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环境与健康、核与辐射安全、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战略性新兴环保产业培育十一个重点领域共计129项重点项目,详见图1。规划中的重点项目分布表明,广西“十二五”期间的环境科技发展的重心已经从单一污染物治理技术等方面向生态保护建设与环境管理支撑领域倾斜,这也与广西“十二五”环境保护的主调“生态立区,绿色发展”战略思路建设保持一致。一系列的转变表明“十二五”是广西环境科技从单一环境要素向生态系统整体转变,研究内容由环境污染控制支持转向环境质量管理支撑,单一因素向多元因素,研究范围由小尺度向区域的大尺度转变的跨越式发展时期。然而广西作为后发展区域,经济欠发达,科技投入产出不足,科学技术成果欠缺向环境保护领域应用的转化;现有环境科技体制机制和人才队伍难以适应科技创新需要;基础性研究薄弱,环境保护领域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尚不足以解决复杂、潜在和新型环境问题的现状同样不容忽视,种种问题表明仍应加强广西环境保护科技发展的支撑以及推进。

2广西环境保护科技近期发展方向

随着广西可持续发展的推进、广西党委政府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的决定等一系列举措表明,广西近期环境科技的研究领域重点为以生态保护建设、环境管理支撑领域为主,围绕解决全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而开展,迎合“十二五”全区主要污染物减排、固体废物管理等工作,结合国家以环保科技标准引领和支撑环境管理转型的总体部署,体现环保科学技术对环境管理战略转型引领和支撑作用。另一方面,随着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系列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群众重视,2014年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环保部周生贤部长提出,在全面深化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改革的同时,要着重做好深化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水体污染防治、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三项重点工作,表明三大污染物的污染防治技术也是广西环境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据统计,环保部2013年共计有83项新的环境标准新颁布或开始实施:其中水环境保护领域21项标准,实施18项新标准;大气环境领域颁布24项标准,实施20项新标准;土壤环境领域颁布6项标准,实施4项新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作为环境管理的一种手段,已成为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改善环境质量结果的主要措施,需要环境科技的支持与引领。可预测,在环境科研细分方面广西环境科技研究近期会在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海域污染物、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与修复、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这几个方面加大投入与研究力度。由于

3加强广西环境保护科技发展手段措施

3.1多方面加强环境科技创新能力从历史上看,每一次环境保护领域的重大理论创新和技术革新,总会引领环境保护意识、管理思路与污染治理水平的跨越发展。环保部周生贤部长指出,加快构建强大的科技支撑体系是探索环保新道路的必然要求,在探索环保新道路的征程上能够走多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创新能力有多强,支撑和引领的力度有多大。广西环境科技想要抓住十“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的历史机遇,更好地适应和推动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开创广西环境保护工作新局面,就离不开科技创新。一是要充分发挥环保系统直属单位具有的优势,积极组织申报公益性项目等各类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强化其为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撑的职能;二是充分发挥区内高校与科研院所在基础研究和人才资源方面的优势,强化战略协作与合作机制,避免重复研究现象,推动广西环境科技研究发展;三是要发挥各类环保社团组织特别是环境科学学会和环保产业协会等在学术研讨与技术交流等方面的作用,多方面共进,加强广西环境科技创新能力。

3.2加大环境科研投入力度与成果转化应用虽然近年来广西环境科技投入较往年有明显的上升,但是相对于其他环境科技发达省份仍有明显的差距。广西环境科研部门应积极争取国家层面、自治区层面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示范推广等方面的资金支持;同时管理部门应建立完善鼓励环保科技创新机制,设立自治区级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资金和环保先进技术示范推广专项资金,加大环保基础性、公益性科技研发力度,加快环保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结合的技术开发体系和以社会化服务为主的环境科技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