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病人护理措施范例6篇

危重病人护理措施

危重病人护理措施范文1

关键词:Rocall危险性积分;产妇产后出血;优化护理;危险组

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症状主要系分娩产妇在胎儿娩出之后的一天时间内失血过多,且失血量超过500ml的情况。由于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及自身身体状况均有所不同,产后出血的概率很高,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数据显示,每年全球有大量孕产妇由于产后出血死亡,其发生率占到孕产妇的比率约为2%~11%,是产科所面临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近年来,国内由于孕产妇观念的变化,选择剖宫产的妇女的比率也在随之上升,加重了相关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率的上升趋势,患者产后出血会对其身体造成很大的损害,甚至由于护理不得当而造成出血产妇的死亡。在产妇出血过程中,患者需要及时得当的护理恢复过程,如相应的护理措施不当,就有可能遗留术后后遗症。因此,对孕产妇的产后出血症状的护理工作及优化护理措施而言就显得尤为关键。经验表明,合理优化的护理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和降低产妇的产后出血量,保障孕产妇在产后恢复过程中身体和心理健康,更好的在临床上配合医疗人员的工作。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医疗护理工作人员应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并合理正确的判断其病情的严重程度,采取优化的护理措施应对产妇产后出血诊治。我们使用的Rockall危险性积分系统是Rockall等人基于不同年龄阶段、身体休克情形、近期出血症状等几个常规性指标判断产妇产后出血的危险程度的积分情况。本研究对本院168例产后出血的患者进行相应的Rockall危险性积分评估,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优化的护理干措施,分析不同分组危险性积分对优化护理措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孕产妇产后出血患者共计79例。年龄18~45岁,平均30岁,并依据患者病情的不同情况采取优化护理措施,并与常规产后出血患者进行对比,所有产后出血患者均通过Rockall危险性积分评估,在整个分析过程中,患者性别、年龄及积分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Rockall危险性积分评估方法:对于Rockall危险性积分系统而言,主要的评估指标有5个,对于医疗护理工作人员而言,应详细分析每例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并给出相应的发展趋势。孕产妇出血的诊断依据主要为在一定时间内的出血量,并辅带其他一些基本的生理性指标[1~4]。按照Rockall危险性积分的临床标准,对不同患者,可根据其即时的临床资料进行指标评分。这里的患者危险程度的等级评价标准为:0~2分的患者归为低度危险组;3~5分的患者归为中度危险组;≥6分的患者归为高度危险组。

2 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

2.1及时了解孕产妇出血人员的基本生理指标,及时掌握患者出血情况。对危险程度较高的孕产妇,相关的医疗护理人员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应密切观测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主要了解其余病情相关的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同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等临床表象要有一定的预先判识。考虑到不同患者具有不同的病情特征,需同时做好各项患者的详细记录,充分了解掌握孕产妇的病情发展情况,及时发现其出血症状及其并发症的早期表现。具体到实际的护理操作过程时,可事先建立两条静脉通道,有效对有出血征兆的孕产妇进行相应的救治护理工作,而且要考虑将其中一条通道作为患者的中心静脉压观察通道,实时观测孕产妇出血患者的具体循环情况。另一方面,部分产后出血患者会在出血症状出现期间表现出相应的临床表现,如出现恶心、欲吐、贫血面容、头晕等症状时,此时护理人员应预见性做好出血控制措施,同时安排专门的看护人员密切观察产妇有无心悸、多汗、皮肤黏膜苍白等临床表现。在病房的安排方面,护士站根据产妇出血的症状程度将以上患者安置离站点较近的区域,并调整好应急医用器材处于备用状态。准备床边内镜治疗物品,随时通知应急值班医护人员,防备患者病情突变。

2.2加强孕产妇产后出血高发时段的病情观察。一般而言,孕产妇产后出血症状会有一定的变化规律,但出现规律主要集中于产后2h内,在这个时间段内,产妇的实际测量出血量约占24h总出血量的75.5%。故此医疗人员应着重关注产妇产后2h时间段的产妇生理生化的各项指标,同时密切注意产妇的子宫收缩及脉搏呼吸等监测数据,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制订有效的防治及优化的护理措施。另外,对于晚间时段护理人员也应着重关注,考虑到在这一段时间内产妇情绪处于较大的波动状态,如护理措施不当,也较容易发生出血现象。具体到科室,应加强夜间病情巡视制度,同时密切观察高危组患者该时间段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争取抢救时间,降低出血死亡率。

2.3孕产妇产后出血诊疗后的心理预期护理。护理人员及时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产妇出血病症的医学常识,并配合医生在产妇诊疗后向产妇说明产后出血的处理措施,缓解其紧张焦虑的心情。孕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经常会因为生产时的阵痛而担心,继而表现为烦躁、焦虑等情绪变化,最终导致分娩不顺利,有可能进一步加重产后出血症状。因此,对自身Rock积分危险程度较高的产妇应密切观察其心理变化,并针对不同心理实施护理,避免引起产妇情绪变化。孕产妇在分娩或大量失血后,自身的免疫抵抗力下降,体质虚弱,身体处于各项指标下降的状态,生活自理有困难。医护人员应主动关爱产后出血的产妇,使其保持良好情绪,增强抵御疾病的信心,以主动式的态度配合医生的治疗。

3 小结

孕产妇在分娩过程及产后都有可能发生出血症状,如果医疗护理措施不得当,会加重产妇的产后出血症状。研究表明Rockall危险性评估对产妇出血症状程度有良好的预测功能,基于Rockall危险性积分的预见性临床护理方式,对孕产妇产后出血的高危患者采取优化的护理措施,采取了积极预防并治疗的原则,增强优化护理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产妇再出血率和再出血病死率。因此根据Rockall评估孕产妇出血危险性程度并合理采用优化护理措施可有效地减少或避免出血情况的发生,并相应降低该病的再出血病死率。

参考文献:

[1]王春波.综合护理干预在产妇产时及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8):194-195.

[2]丁小容,罗捷,廖花平,等.危重病人护理质量专人监控的效果评价[J].护理学报,2006,13(9):12-14.

危重病人护理措施范文2

abstract objective:to probe into the application of braden scoring table in prevention of pressure sores for patients in neurology department. methods:braden scoring table was taken as assessment tool.and patients of newly admitted in neurology department were assessed and different preventive measures were taken for them according to scoring values.results:assessment of the first quarter predicted 214 cases were in high-risk,among them,3 patients were with inevitably pressure sores in hospital.the actual incidence rate of prediction was 1.4%.assessment of the second quarter predicted 232 cases were in high-risk,and 8 patients were with inevitably pressure sores in hospital. the actual incidence rate of prediction was 3.44%.conclusion:braden scoring table applying in clinical prevention of pressure sores for patients in neurology department have the reliability and the validity.

key words braden scoring table; neurology department; pressure sores; prevention

压疮(pressure ulcer)是卧床和老年病人的常见并发症,以复杂、难以愈合的慢性伤口为临床特征。www.133229.CoM特别是在神经内科,压疮是一个常见的、花费很高的健康问题,如何在病人住院过程中采取有效预防措施,以预防和减少皮肤破溃及压疮的发生为目的的质量管理是护理研究的重点[1]。我科将braden计分表应用于神经内科临床预测和预防压疮监控中,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实施方法

我院神经内科于2008年10月搬入新楼,有普通床127张,重症监护病床(ncu)19张,采用国际通用的braden计分表为依据,设计修订预见难免压疮评价表,评估高危住院病人。其中包括卧床、截瘫、大小便失禁、营养不良、意识不清、病危和病重病人。计分表由6个因素指标组成,其中感知能力、活动能力和移动能力3个指标测量高强度和长期压力对压疮形成的危险程度;潮湿度、营养摄取能力、摩擦力和剪切力评估组织对压力的耐受性。根据分值采用不同的预防措施。

1.1 评估监控

1.1.1 测评频度 首次评估在入院后2 h内由责任护士完成,新入病人连续评估记录3 d,此后根据病情进行评估,ncu病人和评分结果≤12分者需每日评估记录;病情变化时要随时评估。

1.1.2 评估方法 采用询问、观察和检查的方法进行评估。①询问病人或家属其原发病持续时间及治疗结果,询问日常饮食结构、每日饮食量、每日二便排泄状况;②观察病人对疼痛刺激的反应,观察二便控制情况,观察意识和瞳孔变化,观察病人半卧位时或坐轮椅时有无下滑现象;③检查病人皮肤温度觉、痛觉及其弹性、潮湿度及肢体在平面上的移动能力和空间范围的活动能力[2]。

1.1.3 评分标准 braden计分表总分为23分,分数越低,发生压疮的危险性越高。评估结果判定标准:总分≤12分为高度危险的病人,应予高度重视,制订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总分在13分~14分属中度危险病人,需针对病人压疮危险因素制定具体的预防措施;总分在15分~16分,有轻度危险;年龄≥70岁者分值提升至15分~17分为轻度危险。

1.1.4 危险程度判断 根据braden的评分判断病人的危险程度,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评分12分以下填写高危病人上报表,并上报护理部,将评分值及所采取措施记录于护理记录单上。每周病区质量控制小组成员进行追踪评价,每2周护士长进行追踪评价,责任护士每周1次记录皮肤情况。

1.2 采取措施

1.2.1 告知病人或家属 轻度危险仅告知,中度危险和高度危险告知并家属签名,高度危险的24 h内报告护士长签字,24 h内上报病区质量控制小组。

1.2.2 加强基础护理 保持床单平整、干燥和皮肤清洁,每班床边交接皮肤的清洁性及完好性。

1.2.3 减压 减压是首要的预防措施,有不同的方法可以获得减压效果。主要的方法为病人制订详细的翻身计划,轻度危险2 h~4 h翻身1次,中度危险2 h翻身1次,高度危险1 h~2 h翻身1次.检查皮肤情况,如有潮红需增加翻身次数。另外,还可以使用气垫床或减压敷料。侧卧位时使用楔形海绵垫,保持30°侧卧姿势,增加受力面积。使用软枕保护足跟、肩胛骨、耳郭、骨突等受压部位。

1.2.4 潮湿管理 避免不良刺激,勤清洗皮肤,勤更换衣裤、被褥,避免潮湿刺激皮肤。并使用软质吸水垫吸收汗液,润肤露涂抹保护皮肤,会阴部使用油膏保护,形成保护膜增强皮肤抵抗力。

1.2.5 营养管理 有研究发现,摄入优质蛋白可免除某些压力的损害,因此确保病人摄取足够的热量以储备蛋白质也是有益的预防措施[3]。

1.2.6 摩擦力和剪切力的管理 半卧位≤30°,每次≤30 min。翻身时托起病人的尾骶部、肩部,以减少摩擦。

2 应用效果

2008年10月我科实施braden计分表以来,我科第1个季度评估预报高危病人214例,其中院内发生难免压疮3例,预测实际发生率为1.40%;第2个季度评估预报高危病人232例,其中院内发生难免压疮8例,预测实际发生率为3.44%。

3 讨论

病人一旦发生压疮后不仅造成疼痛和对生命威胁,并且耗费巨大的医疗卫生资源。因此,对于压疮的防治一直是医务人员关注的难点。长期以来,国内将压疮预防的重点放在加强护理管理,要求重视基础护理。国外护理者认为,积极评估病人情况是预防压疮关键的第一步[4,5]。科学、有效的护理管理制度和护理规范正确指导护理人员的行为,是护理人员的工作准则,是保证病人得到安全、高质量护理的前提。braden压疮预报评估表是科学有效的防治压疮的管理方法[6]。通过对病人的全面入院评估,提高了护士的风险预测能力,使护理人员动态的掌握危险因素,从而采取有效的有针对性防范措施,达到了科学预防目的。将护理工作重点从事后处理转移到事前预防,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和利用,提高预防压疮的有效性。

操作前科内进行了统一培训,使护士熟知计分表内容和评分标准,力求客观、准确。实事求是地对发生压疮地潜在危险进行科学性的评分上报,采取有效地监控手段,保证措施落实到位,减少压疮发生的客观因素,可使发生压疮的潜在危险缩小到最小范围[7,8]。

【参考文献】

 

[1] 胡宏鸯,马金娥,叶志弘.皮肤管理和压疮监控系统的建立和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2): 175.

[2] 蒋琪霞.成人压疮预测和预防实践指南[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6062.

[3] 蒋琪霞.伤口护理临床实践指南[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119.

[4] schoonhoven l,defloor t,vander tl,et al.risk indicators for pressure ulcers during surgery[j].appl nurs res,2002,16(2):163173.

危重病人护理措施范文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为二级甲等医院,内科现有2个病区,均为综合性病区,每科护理人员18名,日平均住院病人43人左右。由于内科是跌到病人多发病区,故我们从内科入手。2011年1—7月,2个病区住院病人发生意外跌倒13起,其中男性6例,女性7例,年龄53~95岁;发生于夜间(17:00—8:00)8例。病人独自下床无力跌倒7起;入厕时突发头晕跌倒3起;洗澡后体力不支跌倒1起;因床刹及护栏失灵导致跌倒2起。1例造成头部血肿形成,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挫伤,造成疼痛不适及心理恐惧。

1.2存在问题

①住院病人存在高危跌倒危险因素无警示标识;②医务人员意识淡薄宣教不到位;③无家属陪护病人护理人员未及时提供帮助;④病床安全使用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床刹松、床栏损坏未及时维修,床头铃损坏未及时维修;⑤保洁员清洁拖地或地面潮湿、易滑倒无警示标记;⑥夜间照明欠佳。

1.3 护理持续质量改进方法

1.3.1成立质量控制小组 ?2011年8月成立持续质量控制小组,护理部主任负责,内科护士长担任质控员,科室全体护士共同参与,实施持续质量改进。质控小组成员对发生的跌倒事件进行分析,查找跌倒的原因,共同商讨制定改进的方法及实施程序。

1.3.2 制订完善规章制度 ?完善跌倒/坠床防范、认定与报告制度;制订跌倒危险因素的评估标准、高危跌倒病人的预防措施、防止跌倒的宣教制度及高危病人的交接班制度等。

1.3.3增强安全护理意识 ?组织科室护理人员学习跌倒/坠床防认定与报告制度,并组织学习《侵权责任法》相关知识,对院内发生的跌倒事件进行分析并通报,以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及安全意识。

1.4实施程序

1.4.1护理人员培训 对科室护士进行跌倒预防相关知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跌倒风险因素的评估、跌倒预防措施的应用、跌倒预防的工作指流程、向病人或陪护做好针对性健康教育等,并通过书面考试强化护士掌握相关知识。

1.4.2完善各类警示标识 ?全院统一制定高危跌倒标识、防滑标识 ,并制定管理细则:① 临床护士须对每位住院病人进行坠床、跌倒危险因素评估,筛选出高危人群,填写住院病人意外事件危险因素评估表,并在病人住院一览卡右上角做好三角标识,床头卡上插警示牌,提醒全科护理人员加强对易坠床、易跌倒高危人群的安全管理。② 保洁员在进行清洁拖地时必须安放防滑警示牌,当地面潮湿时也需落实。

1.4.3 保障病房设施的完好 ?后勤人员定期下病房检测;终末消毒时护理人员必须检测呼叫铃、床头灯、床栏、床刹及陪客椅性能,发现故障在专册登记本上记录并申请维修,要求在24 h内完成修理工作。病人到达前再次检查,保证各类设施完好可用。对每位住院病人或其家属做好正确使用床栏床刹及呼叫铃的指导;床头交接班时,对床栏及床刹的性能进行检查,保证床刹处于锁住状态。

1.4.4 制定跌倒预防工作流程 ?设计了跌倒管理质控表,检查记录防跌倒措施落实情况。跌倒预防工作流程的实施,规范了护理人员的行为,使护理工作更科学、更有章可循,对跌倒预防起指导作用。

1.4.5 提高病人及陪护对跌倒的重视程度 在本组临床资料中,因病人自我感觉良好,对存在危险性认识不足,独自行动,陪护人员陪护不及时造成跌倒有10起,针对这一现象,制定了陪护制度及陪护人员自理能力评估表 ,规定陪护年龄大,生活自理能力低者应与家属沟通,调换陪护或请专业陪护照看。同时采取口头、书面等方式,对病人、家属及陪护进行跌倒危险因素、跌倒的危害性等的健康宣教。指导高危病人简单易行的预防措施,如起身、起床时动作宜缓慢,保持稳妥的坐姿、卧姿,勿单独外出活动等。

1.4.6医护人员共同参与 ?晨会交接班规定汇报高危人群,医生查房时有针对性的重点宣教,新入科人员必须进行制度培训、考核。加强医护沟通,合理用药,对降压药、镇静药能合理安排服用时间,并做好宣教工作,防药物不良反应引起病人跌倒。

1.4.7护理人员加强巡视 ??把防坠床、防跌倒措施纳入护理观察范畴,随时检查病人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资料表明,跌倒多发生于夜间,因此,在保证照明的基础上,针对部分病人无陪护的特殊情况,将这类病人作为巡视重点,严格床头交接告知,同时要求落实适时提醒并协助病人上卫生间的服务,减少了跌倒事件的发生。

1.5 完善监督考核机制

将安全保障工作列为保洁员及总务维修人员的日常工作考核内容,从而保障了环境安全措施的落实。建立护理部、护士长、责任护士三级监控制度,责任护士落实病人床边指导和教育;检查护理措施的落实情况,护士长随时深入病房检查宣教的落实情况、病人自我防范技巧的掌握情况等,对理论知识定时考核,做好收集资料,统计分析临床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定期在质量管理会议上汇报;护理部针对跌倒、坠床不良事件对科室进行整改指导,并分析系统管理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促进持续改进。

2 结果

实施持续质量控制6个月,通过对跌倒相关知识的学习,宣教内容的完善,预防措施的落实,跌倒次数明显减少。2011年8月—2012年1月发生跌倒2起,发生率由改进前的0.69‰下降至0.12‰,高危跌倒风险健康宣教覆盖率由改进前的57%上升至98%;病人防跌倒知晓率由37%上升至88%。 通过持续质量改进,取得了满意效果。

3讨论

通过持续质量管理办法,不断丰富护士的理论知识,使其掌握跌倒预防的相关知识,提高护理人员主动预防住院病人跌倒的意识和对跌倒风险的识别能力;正确及时对住院病人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取得病人及家属、陪护的配合,使病人及陪护人员及时防范[4 ];病人安全的住院环境,良好的沟通方式,使护患关系的得到良性发展,从而提高了病人对护士的依从性;通过不断的交流,也有利于及时了解病人的并且变化及心理需求,及时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保障了病人安全。

4参考文献

[1]夏雪中.新形势下护理质量管理模式与方法进展概述[J].中国护理管理,2004,4(2):39-40.

[2]韦莉.老年住院病人跌倒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1):73.

[3] 萧翠萍,曾丽群,叶琼瑄,等.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在消化内科住院患者跌倒护理中的应用 [J ] .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9 ,7 , (6) :62-64.

危重病人护理措施范文4

职业病预防控制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依法为职工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保障职工获得相应的职业卫生保护,依法为职工交纳工伤社会保险。积极推广、应用有利于职业病防治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限制使用或淘汰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公司安全管理科设专人负责各在建工程职业卫生、劳动保护情况监督,加强对职工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在各在建工程普及职业病防治的知识,提高职工的自我健康保护意识。对防治职业病成绩显著的科室和人员给予奖励。

各在建工程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所需费用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并与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加强职工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设置安全管理科为公司的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专职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公司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为职工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在各在建工程施工现场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情况。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设置警示标志,在施工现场配置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对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使用期间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一旦发现职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时,立即采取相应治理措施,职业病危害因素经治理后,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重新作业。对施工中所使用的材料,向施工人员提供相关的有害因素、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安全使用注意事项、职业病防护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信息。与职工订立劳动合同时,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职工,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隐瞒或欺骗。按“三级教育”的原则对职工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职工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指导职工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职工,公司按照有关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位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

一、接触各种粉尘,引起的尘肺病预防控制措施:

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加强水泥等易扬尘的材料的存放处、使用处的扬尘防护,任何人不得随意拆除,在易扬尘部位设置警示标志。

2、个人防护措施:落实相关岗位的持证上岗,给施工作业人员提供扬尘防护口罩,杜绝施工操作人员的超时工作。

3、检查措施:在检查项目工程安全的同时,检查工人作业场所的扬尘防护措施的落实,检查个人扬尘防护措施的落实,每月不少于一次,并指导施工作业人员减少扬尘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二、电焊工尘肺、眼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为电焊工提供通风良好的操作空间。2、个人防护措施:电焊工必须持证上岗,作业时佩戴有害

气体防护口罩、眼睛防护罩,杜绝违章作业,采取轮流作业,杜绝施工操作人员的超时工作。

3、检查措施:在检查项目工程安全的同时,检查落实工人作业场所的通风情况,个人防护用品的佩戴,8小时工作制,及时制止违章作业。

三、直接操作振动机械引起的手臂振动病 的预防控制措施:

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在作业区设置防职业病警示标志。2、个人防护措施:机械操作工要持证上岗,提供振动机械

防护手套,采取延长换班休息时间,杜绝作业人员的超时工作。

3、检查措施:在检查工程安全的同时,检查落实警示标志的悬挂,工人持证上岗,防震手套佩戴,工作时间不超时等情况。

四、油漆工、粉刷工接触有机材料散发不良气体引起的中毒预防控制措施:

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加强作业区的通风排气措施。

2、个人防护措施:相关工种持证上岗,给作业人员提供防护口罩,采取轮流作业,杜绝作业人员的超时工作。

3、检查措施:在检查工程安全的同时,检查落实作业场所的良好通风,工人持证上岗,佩戴口罩,工作时间不超时,并指导提高中毒事故中职工救人与自救的能力。

五、接触噪声引起的职业性耳聋的预防控制措施:

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在作业区设置防职业病警示标志,对噪音大的机械加强日常保养和维护,减少噪音污染。

2、个人防护措施:为施工操作人员提供劳动防护耳塞,采取轮流作业,杜绝施工操作人员的超时工作。

3、检查措施:在检查工程安全的同时,检查落实作业场所的降噪音措施,工人佩戴防护耳塞,工作时间不超时。

六、长期超时、超强度地工作,精神长期过度紧张造成相应职业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提高机械化施工程度,减小工人劳动强度,为职工提供良好的生活、休息、娱乐场所,加强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

2、个人防护措施:不盲目抢工期,即使抢工期也必须安排充足的人员能够按时换班作业,采取8小时作业换班制度,及时发放工人工资,

稳定工人情绪。

3、检查措施:工人劳动强度适宜,文明施工,工作时间不超时,工人工资发放情况。

七、高温中暑的预防控制措施:

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在高温期间,为职工备足饮用水或绿豆水、防中暑药品、器材。

危重病人护理措施范文5

【摘要】:跌倒/坠床在住院患者中是常见的护理不良事件。防范住院患者跌倒是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评价医院医疗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1]。笔者通过对所在医院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发生时间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得出,住院患者的跌倒/坠床不仅与年龄有关,也与患者意识情况、体能、视力、肢体状况、服用某些影响意识或活动的药物等有关。对跌倒/坠床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评估,得出分数,明确高危人群和重点对象并提出针对性防范措施,确保每一个住院患者安全,避免纠纷,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评估;防范措施

跌倒是患者突然或非故意的停顿,倒于地面或倒于比初始位置更低的地方[2]。坠床是患者突然或非故意的从床上或平车上地面或落于比初始位置更低的地方。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意外伤害可导致患者严重的身体损伤,加重原有疾病病情,造成功能丧失甚至死亡,引发医疗纠纷,延长住院时间,影响医院的社会效益,而且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预防住院患者跌倒已列为医院患者安全目标管理的质量标准,是老年护理重点问题之一。

1 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 跌倒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累积效应,跌倒的可能性随着危险因素的增加而增加[3]。

1.1 跌倒/坠床易患人群的评估 老年患者:年龄大于60周岁;体能虚弱患者;躁动患者;视力障碍;服用影响降压药或镇静安眠药;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活动障碍、肢体偏瘫;血液系统疾病患者:身体衰弱、营养不佳;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术后初次下床患者;慢性病长期反复住院,盲目自信,遵医行为差的患者。

1.2 跌倒/坠床危险程度评估

1.2.1 跌倒危险程度使用跌倒/坠床危险因子评估表。

住院病人跌倒/坠床危险因子评估表:

备注: 总分≥4分,需列为护理问题——高危性伤害/跌倒,并予认真宣教,采取制定相应护理措施。

1.2.2 动态评估环节:入院时;转入时;病情发生变化时;特殊用药/治疗后。

1.2.3 评估频次:病情稳定者入院/转入时;病情发生变化或接受特殊用药/治疗需每周评估二次;首次评估病人跌倒风险总分≥4分,需每周评估一次,待病情稳定,总分<4分,不再评估。

2  护理措施

2.1 加强防跌倒护理措施的实施

2.1.1 环境防范措施:病房内有充足的光线;地板干净、不潮湿;在病房墙壁上张贴预防跌倒与坠床告知书;危险环境有警示标识;有潜在危险的障碍物要移开;高危跌倒病人的的床头有醒目标识。

2.1.2 安全防范措施:锁好床、轮椅、便椅的轮子,教会病人使用合适的助行器具,确保其安全;呼叫器放于病人易取位置,及时回应病人的呼叫;病人避免穿大小不合适的鞋及长短不合适的裤子;引导病人熟悉病房环境,当病人运动、头晕时,需有人陪伴其左右;对有潜在跌倒/坠床危险的病人和家属进行教育并提供预防措施;依据身体约束要求对病人应用合适的身体约束,以使坠床的可能减至最小;提醒老年人上下楼要扶扶手,转身或从椅子中站起时动作应缓慢;生活起居做到3个30s,即醒后30s再起床、起床后30s再站立、站立后30s再行走,以防因性低血压而跌倒;上厕所用坐厕而不用蹲厕,晚上在床旁使用便器小便;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告知用药后的反应;在病房醒目位置张贴宣教材料。

以上每项措施与患者及家属认真详细讲解后,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积极配合,对高危跌倒患者列入重点交班内容,做好床头交接班。

2.2 加强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有效降低跌倒发生率的重要措施,有利于提高老年患者的依从性。健康教育方式因人而异,多种多样。根据住院老人的文化程度的不同,所采用的教育方法也有所不同。对于年龄较大、文化程度偏低的患者可采用形象生动的宣传画配合具体的动作示范,并不定期督查、评估患者对跌倒高危因素的认知情况,加强患者及家属对预防跌倒等意外事件的风险意识,减少住院老人的并发症。对文化程度较高,理解力、记忆力较好的患者则以入院宣教、防跌宣传手册、公休会等形式,指导预防跌倒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并不定期抽问防跌知识的掌握情况[4]。

3  加强护理管理

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可以使护理风险系数降到最低程度,保障患者与医务人员的安全。跌倒/坠床在住院患者中是较为常见的意外情况,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是很重要的一项护理工作[5]。跌倒/坠件发生后,病区护士及时登入院内网上报不良事件,并及时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和主管医生,并作出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4 小结

住院患者跌倒是可以预防的,预防跌倒是护理工作中需要重视的一个环节,应将预防患者跌倒纳入质量护制范畴,并定期检查,拟定相关的预防对策,确保执行,确保每一个住院患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程 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的探讨[J].上海护理,2007,7(3):21223.

[2] 张玉兰,马腾霄,王勇琴.老年血管病跌倒患者平衡与步态的评定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杂志,2006,23(5):29-31.

[3] 姜旭雯,陈影影.住院病人跌倒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

危重病人护理措施范文6

【关键词】 儿科;危重评分;护理

【关键词】 儿科;危重评分;护理

0引言

儿科病房尤其是重症病房危重患者多,病情变化快,护理工作量大,我们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采用生命体征、血气、血生化等20项指标,建立危重儿护理评分系统,对我科收治患儿进行护理评分,确定护理等级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200507/200606我科收治的患儿1052(男559,女493)例(不包括新生儿),年龄1 mo~14岁,平均31.8 mo.

1.2方法采用生命体征、血气、血生化共20项指标建立危重儿护理评分系统,每项有0, 1, 3和5分3~4个分度,按病情由重至轻依次加分,最高分值100分. 于入院时首次评分,此后在入院24, 48及72 h各评分1次,并于第7日及出院前再次进行评分[1]. 按评分值分组:Ⅰ 组为≤70分,Ⅱ 组为71~80分,Ⅲ组为81~100分,分别代表病情极危重、危重和非危重,并相应采取特别护理、重点护理及一级护理措施,尤其对评分值低于80分的患儿及时应用以设备为主的加强监护.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软件作F检验、 χ2检验和相关检验,对资料进行分析.

2结果

2.1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入院时首次评分值均偏低,1052例中≤70分42例,71~80分113例,81~100分937例;平均分值为85.0±10.8,中位数85分(表1).

表1各组危重评分值变化情况(略)

2.2小儿危重护理评分值与护理等级根据评分,≤70分为极危重组,采取以设备监护为主及时加强监护,密切观察病情,准备好抢救仪器和药品,随时准备抢救;71~80分为危重组,此组患儿也住入重症监护室,实施24 h监护,同时配合临床医生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促使病情转归;81~100分为非危重组,根据病种不同入住小儿病区,根据小儿年龄特点及病情,予以一级护理或二级护理,准确评估患儿健康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及时进行效果评价,按病情需要有针对性地实施护理,使其尽快适应医院环境,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转贴于

2.3小儿危重护理评分与预后小儿危重首次护理评分值均偏低,且与预后呈明显的相关性[2],评分值越低,死亡率或自动放弃治疗的发生率越高. 在本组病例中,极危重组42例患儿死亡13例,因病情恶化放弃治疗而自动出院20例,共占78.6%. 危重组113例死亡5例,因病情恶化放弃治疗21例,共占23%.

3讨论

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采用生命体征、血气、血生化等20项量化指标评估患儿疾病危重程度,它能排除出生体质量、性别、诊断等因素的干扰,指标获取方便,客观全面,可操作性强. 本结果显示:小儿危重护理评分>81分时,病死率为1.6%,而评分<80分时,病死率达到38%. 根据每个患儿不同时间的危重评分法的分值变化可以绘出曲线,清楚地显示每个患儿病情变化趋势,以指导护理人员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使患儿得到合理有效的救治. 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在ICU和非ICU均有推广价值. 一方面在ICU利用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可以筛选出不属于危重病的患儿,避免进行一些不必要的处理,造成护理资源的浪费. 在非ICU利用危重病护理评分,早期诊断识别危重患儿,及时转到ICU,对赢得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ICU的护理工作效率有更大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