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床病人护理步骤范例6篇

卧床病人护理步骤

卧床病人护理步骤范文1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排便 安全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3-202-02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早期需绝对卧床休息,以减轻心肌负荷及并发症的发生机会,而绝对卧床休息不仅改变了患者正常的生活方式,亦对身体机能造成不利影响,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心肌梗死病人492例,2例在排便过程中心跳骤停死亡。通过探讨心肌梗死患者排便活动的安全性,提出正确指导心肌梗死患者排便的方法,避免用力排便,导致心肌梗死心跳骤停并发症的发生。现探讨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心肌梗死病人492例,2例在排便过程中心跳骤停死亡。1例老年男性,81岁,急性广泛性前壁心肌梗死,住院期间无心力衰竭、休克、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入院后间断出现胸闷、心前区不适、心绞痛发作,病情不稳定住院第四日晨起5时在床上排便出现心脏骤停,经抢救无效死亡。另1例老年女性73岁,住院期间无心力衰竭,休克,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心肌酶趋向好转,入院后无持续或反复心绞痛,病情较稳定,住院第七日晨起八时,在床旁排便过程中,出现心脏骤停,经抢救无效死亡。

2 讨论

大便增加AMI患者心肌耗氧量,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由于卧床休息,激烈疼痛,过度紧张,恐惧感,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因素可诱发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胃肠平滑肌和腺体分泌受到抑制,从而引起肠蠕动减弱,导致排便活动受抑制而AMI患者往往因大便秘结而用力排便,常可产生一种被称为瓦萨瓦的动作(即深吸气后凭气)此动作不仅使右心室压力增高,造成舒张期血流速度下降,增加心肌负荷,同时可引起直肠充气,及腹胀致使膈肌抬高,心脏被迫上移,影响心律及冠状动脉血流量,进一步增加心脏负荷,是心脏耗氧量骤增,从而诱发心衰及严重心律失常,晕厥,猝死等严重并发症,因此,有必要研究更适合心肌梗死患者大便的护理援助措施,以保证AMI患者排便的安全性。

2.1 心肌梗死患者本身由于药物,疼痛,卧床等原因易发生排便困难而绝对卧床,床上排便又彻底改变了患者的排便习惯及排便环境,患者不习惯床上排便,延长了排便时间,加重了便秘,腹胀及腹压的增加,从而导致排便时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较静息状态下显著增加,加重心脏负担,易诱发各种严重并发症,在急性心肌梗死后,护士在密切观察心电监护的情况下,根据患者的需要鼓励患者床边轮椅坐位大便,避免用力,有利于降低患者排便风险,增加患者的排便舒适度。

2.2 患者由于不习惯卧床排便,延长排便时间,使粪便在大肠停留时间长变硬发生便秘,急性心肌梗死影响体内的神经体液系统,结肠动力降低,从而容易发生便秘,剧烈的腹痛,对疾病的恐惧等往往使患者情绪紧张,进食减少,膳食结构变化,影响肠的蠕动而引起便秘,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药物如吗啡,钙离子拮抗剂等,有抑制肠道蠕动的不良反应,容易导致便秘的发生,由于上述各种因素的存在,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常发生便秘,而发生便秘后,患者在有便意时常常用力排便,这种动作急剧增加心脏的负荷,极易诱发心脏泵功能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和严重的心绞痛等严重的影响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和愈后,并且导致患者发生猝死,因此防止便秘,正确指导心肌梗死患者排便尤为重要,护理措施如下:

2.2.1 加强宣教与告知,使病人深刻认识到便秘用力排便的危险性,高度重视正确排便的重要性,向患者和家属讲明饮食与排便,饮食与疾病康复的关系,正确饮食防止便秘,配合医护人员治疗。

2.2.2 采取舒适的排便方式,床边使用坐便器或床上使用坐便器较为舒适,提供隐蔽条件,保护病人的隐私,消除焦虑心理。

2.2.3 饮食易低脂肪,低胆固醇,清淡易消化,每天不宜过饱,及时增加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和水果蔬菜的摄入,保持正常通便。无糖尿病患者每天清晨给予蜂蜜加20ml温开水同饮,适当腹部按摩以促进肠蠕动,无腹泻情况下常规应用缓泻剂,可使用开塞露或低压盐水灌肠,保证患者每日或隔日排便一次。

2.2.4 心理护理,做好心理疏导,消除病人担心焦虑的发生,消除因心理因素引起的便秘,消除病人的恐惧心理,在排便过程中避免过度用力,采取舒适的排便方式。

2.2.5 在排便过程中,严密观察心电监护,生命体征及患者是否出现心绞痛发作,呼吸困难,明显疲劳,面色苍白等上述症状,应停止排便活动,并做好抢救准备。

卧床病人护理步骤范文2

1 脑出血的早期诊断

脑出血的治疗依赖于早期临床诊断,确定出血部位,出血量和发病类型,然后根据诊断结果,进行分型治疗,并根据不同的脑出血类型选择合适的早期康复治疗方法。目前诊断脑出血主要通过物理检测方法,如CT检查、MRl检查,然后根据临床医生的鉴别诊断对脑出血进行分型。

根据脑出血的发病原因可分为:高血压性脑出血、出血性疾病引起的脑出血、抗凝药物性脑出血和血管畸形造成的脑出血。而根据不同的颅内发病部位可分为:丘脑、小脑、脑干、枕叶、额叶、颞顶叶、基底节区。根据血肿形成部位的不同,其中基底节又可分为尾状核头型、壳核外侧、壳核内侧型、混合型。壳核外侧型的血肿位于内外囊之间;壳核内侧型的血肿位于内囊前肢、膝部和尾状核头部,混合型的血肿位于内囊内外。由于大脑的结构和功能非常复杂,所以一定要把影像学的表现与临床症状进行结合诊断,从而为治疗提供正确合适的方式。

2 脑出血早期康复治疗的方法

康复治疗进行得越早获得的治疗效果越好,病程超过一年以上进行康复治疗的效果和肢体功能恢复的速度效果较差。早期患者神志清楚,生命体征稳定即可进行康复治疗,一般脑出血7天左右,发病后3个月是黄金康复期,6个月是有效康复期,目前脑出血的早期康复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基础护理、保持抗痉挛、变换、肢体被动运动、床上翻身训练、桥式运动、坐位训练、站位训练、步行训练、日常生活功能训练(ADL训练)、语言功能的康复训练、心理康复治疗等。

2.1 基础护理。脑出血患者病后的肢体活动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所以在前期康复治疗过程中必须根据病人的肢体活动程度进行合适到位的基础护理。基础护理一般包括帮助病人做好的口腔、脸部、四肢、皮肤和头发的护理工作、床铺的清洁、室内通风和光线的调节等。

2.2 肢体功能位的保持。脑出血患者一般具有典型的痉挛姿势,主要表现为上肢的肩下沉后缩,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前、腕关节掌手指屈曲;下肢外旋、髋关节伸直、足下重内翻。所以首先要保持患者的正确,使其处于肢体功能位置,抗痉挛主要分侧卧位和仰卧位,侧卧位又可分为患侧卧位和健侧卧位。患侧侧卧位时,用枕头枕着头部、背部垫枕头,使躯干稍后仰。患肩要避免被压,患肘伸展,前臂旋后,手自然地呈背屈位。患髋伸展,膝轻度屈曲,健侧上肢置身体上或稍后方,健腿屈曲置于前面的枕头上。采用侧侧卧位时同样用枕头支撑头部并不使头部向后扭转,躯干成垂直姿势,患侧肩胛带充分前伸,肩屈曲90—130度,肘和腕伸展,上肢置于前面枕头上;患侧髋、膝屈伸似踏出一步置于身体前面枕头上,脚不要悬空。采用仰卧位时,头上枕枕头,不要过伸,过屈和侧屈:患肩垫起,防止肩后缩,患侧上肢屈伸稍外展,前壁旋后,拇指指向外方,患髋垫起的防止后缩,患腿股外侧垫枕头以防患腿外旋。通常采用患侧侧卧位,由于患侧卧位增加了对患侧的知觉刺激输入,并使整个患侧被拉长,厌而减少痉挛,而且健手能自由活动,但是采用健侧侧卧位可以防止患侧肩关节受压损伤。

2.3 变换。因为三种不同的卧式各有优势,患侧侧卧位可以强化患侧伸肌并抗痉挛,健侧侧卧位可以强化患侧屈肌并防止患侧肩关节受压损坏,仰卧位可强化伸肌,不管变换可使肢体的伸屈肌强力达到平衡,而且不断变换可以预防压疮和肺部感染。

2.4 肢体被动——主动运动。当患者肢体肌力尚不足以主动运动时,各肢体和关节的被动运动有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和增加感觉恢复的作用,被动运动是由医护人员或家属帮助患者活动瘫痪肢体,活动需要根据患者情况循序渐进,运动幅度由小到大逐渐增加,不易超过90°,肢体顺序由上到下,先大关节后小关节进行屈伸、旋前、旋后、内收、外展等运动,以屈伸挛缩的肌肉、肌腱和关节周围的组织,活动时要注意保护关节,以不引起疼痛为度。

2.5 日常生活活动功能训练(ADL训练)。在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同时对患者进行ADL训练,包括穿衣服、进餐、入厕、洗浴、刷牙、梳头、拧毛巾等,每次训练45min,1-2次/天,每周训练5天,连续治疗一个月。

2.6 语言康复训练,对于有语言障碍的患者,需要根据失语类型进行看、说、读的康复训练,首先进行面部按摩和喉按摩,面部按摩包括叩齿、搅舌、鼓腮、吹气等,1小时/天,进行语言训练前先进行3分钟的言语肌放松练习和喉部按摩。然后进行呼吸功能的训练,用鼻吸气,逐渐增加呼气时间,然后做发声的动作练习。

2.7 心理康复治疗,护理人员应该通过与患者家人沟通,使其了解康复护理的重要性和相关的知识,然后与患者家人一起为患者营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康复环境,心理康复治疗要根据患者早期的心理特点,采取恰当的方式使患者了解脑血管疾病的基本知识,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通过安慰和鼓励使患者消除消极悲观的情绪,达到顺利开展早期康复治疗的目的。

3 讨论

脑出血是在脑部血管硬化变性基础上由于血压骤然升高致使脑实质血管破裂引起,脑部出血灶压迫脑组织,使其周围发生脑水肿,严重者可引起脑移位、脑疝等。如不及时治疗,可以导致偏瘫、失语、痴呆、甚至死亡。脑出血是破坏力最大的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其中急性脑出血发病急骤,恢复慢且容易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故必须及早康复治疗,以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防止复发的目的。

参考文献

卧床病人护理步骤范文3

急性肺动脉栓塞是各种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引起急性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肺血栓栓塞症为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的疾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和病理生理特征它是临床危重症之一病死率极高。我院于2011年9月成功抢救1例右侧股骨颈骨折,行股骨头置换术后发生急性肺动脉栓塞,并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如下

患者,女60岁因车祸至骨盆骨折,右侧股骨颈粉碎性骨折收住院,在全麻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手术顺利安返ICU给予心电、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监测。术后第二天8点护士在协助患者翻身时患者突发头晕心悸、呼吸困难、胸痛继而出现呼吸心跳骤停。通过心电图等检查考虑为急性肺动脉栓塞,在医护人员的配合下进行心肺复苏,同时给予溶栓治疗,60分钟后复苏成功。

2 护理

2.1 术后一般护理 术后患者平车返ICU,意识清楚、生命体征监测示T 36℃,P68次/min,R 20次/min,BP 126/80 mm Hg,血氧96%。术后常规给予活血抗感染支持对症治疗以及床边多功能心电监护备好抢救物品、药品去枕平卧6H后生命体征平稳,局部切口无渗血肢体末梢学运好。

2.2 急性肺动脉栓塞并呼吸心跳骤停的护理观察及处理 8AM护士在协助患者翻身时患者突发头晕 心悸 呼吸困难 胸痛 大汗。护士立即让患者平卧面罩呼吸告知医生。心电监护示患者呈右束支阻滞,I导联S波加深Ⅱ导联Q波形成和T波倒置5 min后出现躁动、口唇发绀、全身湿冷,随即出现意识不清,颈动脉搏动消失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考虑肺动脉栓塞呼吸心跳骤停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通畅气道,人工呼吸遵医嘱给予多巴胺 肾上腺素 ,异丙肾上腺素静脉注射。10 min后患者血压回升至110/80 mm Hg血氧98% 瞳孔缩小,光反射存在,自主呼吸恢复,呼之能应,心肺复苏成功。

2.3 溶栓治疗的护理 在患者心肺复苏成功后,立即遵医嘱给尿激酶150万单位ivgtt20 min滴完,低分子肝素钠2500单位皮下注射2次/d,抗血栓治疗。同时检查血常规, 出凝血时间等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意识瞳孔变化,注意有无颅内出血,切口出血情况,每2小时观察血管穿刺部位, 皮肤、齿龈等部位有无渗血出血,观察有无血尿、血便, 严密观察有无新发的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发现异常及时汇报。

2.4 基础护理 使用气垫床预防压疮。预防口腔感染,每日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2次。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及半流质饮食,指导患者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预防便秘,保持大便通畅。

2.5 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多与患者沟通,体贴患者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保持乐观心态。正确指导患者在床上大小便,以逐步功能锻炼利于疾病康复。

卧床病人护理步骤范文4

关键词:脑卒中;循证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6-0151-01

循证护理(EBN)作为新兴的临床护理模式以持续改进护理质量为目的,是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出发点,通过权威的资料来源收集实证资料,考虑当时临床环境,根据个人经验,以最佳证据对病人实施最佳护理,将护理差错降到最低的护理方法[1]。目前,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循证护理如同整体护理一样正逐渐渗入到护理的各个领域。我院应用循证护理的概念与实施步骤,对2010年2月~2012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34例脑卒中病患进行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先将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2月~2012年2月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8例,其中男43例,女25例;年龄36~92岁,平均69.5岁。脑梗死46例,脑出血22例。入院时昏迷13例,神志清楚55例,语言障碍27例,尿失禁9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一侧肢体偏瘫。卧床时间7~60d,平均30.5d。本组68例患者中除7例患者因急性期脑疝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均病情稳定,但多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脑卒中类型、病程、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治疗结果等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4例应用循证护理的概念与实施步骤,由护士收集真实、可靠、最好的科学研究证据,结合自身的专业技能与临床经验,综合考虑患者的实际、价值及意愿,将三者完美结合,制定出完整的护理方案。

1.2.1寻找问题:①由于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偏瘫,生活自理能力缺乏,可能有意外损失的危险;②患者以中老人居多,疾病知识较为缺乏;③负性心理问题;④受患者肢体偏瘫、长期卧床及机体免疫功能障碍等因素的影响,易发生多种潜在并发症;⑤出院后患者的康复指导问题[2]。

1.2.2系统查询文献:通过查寻相关文献数据库,如Medline、CINAHL、Cochranelibray,系统寻找国内外关于脑卒中病患护理方面的文献。

1.2.3评审相关实证:对所查询的相关脑卒中病患护理文献报道进行评审,如科研设计的严谨性、结论的有效性、科研的局限性等,选择其中设计严谨的科研结论。

1.2.4制定护理方案:将上述获得的实证和临床知识、经验及患者需求相结合,制定具体护理方案。

1.2.5实施护理方案:①做好基础护理工作:保持患者床单位整洁舒适,每天进行仔细的面部清洁、梳头及夜间足部清洁护理,并协助患者进餐、翻身、有效咳嗽等工作;②通过“一对一”教育、小组教育、对媒体教育与配合板报、挂图等教育形式,采取语言教育、书面教育和示范教育向结合的方法,加强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促进其合理用药;③护理人员应主动关心体贴患者及家属,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感受,引导其正确认识疾病,消除恐惧和焦虑心理,树立疾病治愈信心。同时,应向患者强调此病的危害性,防治后遗症的发生;④加强对患者并发症的护理,对神志清醒的患者,在其口腔分泌物滞留时,应鼓励尽量把痰咳出体外。对出现昏迷的患者,应及时吸痰,防止其痰液与呕吐物阻塞呼吸道,防止出现肺部感染[2-3];对出现尿潴留或尿失禁的患者,应给予留置导尿管,期间并进行2次/d的膀胱冲洗。同时每天应更换一次引流袋,并采用碘伏棉球擦洗会阴,预防泌尿系感染;此外,患者因长期卧床,胃肠蠕动减慢,易发生便秘,护理人员应引导患者定时排便习惯,并使其熟练于床上排便,排便时应注意用屏风遮挡;⑤加强饮食和出院指导 培养患者合理的饮食习惯,饮食宜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多食蔬菜、水果,避免暴饮暴食,引导其戒除烟酒,规律作息,并督促适当体育锻炼,保持良好心态。同时提高其服药依从性,定期到医院复查。

2结果

一个疗程后,观察组治愈18例(52.9%),显效11例(324%),有效4例(11.8%),无效1例(2.9%),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治愈10例(29.4%),显效7例(17.6%),有效11例(32.4%),无效7例(20.6%),总有效率为79.4%。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是由颅内血管病变所引起的局灶性脑血液循环障碍。典型症状为语言障碍及运动障碍,严重者可出现偏袒、失语等后遗症。本病由于脑组织受损严重,病死率和致残率极高。针对患者的发病部位、范围大小、合并症及并发症给予及时治疗,改善症状[3],并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实施有效护理,是提高脑卒中病患预后生存质量的关键。本文应用循证护理的概念与实施步骤,对2010年2月~2012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34例脑卒中病患进行护理干预,有效率为97.1%,明显高于同期采取常规护理的79.4%,P

参考文献

[1]熊丽芳.循证护理在脑卒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0,08(14):365-368

卧床病人护理步骤范文5

心肌梗塞是心血管的常见病,起病急,病势凶险,死亡率较高,要多加强临床观察,及时确诊治疗,合理用药和正确护理是病情恢复和稳定的关键,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心理护理

病情发作期应观察和分析患者的心理变化,向家属了解发病时患者的表现,根据具体情况解除患者的紧张情绪,避免焦虑及不良刺激,使患者情绪稳定,便于配合治疗和护理。此时护理人员的各种操作应准确、有序、熟练,态度和蔼,这是对患者及家属最好的安慰。另外,房间的光线、温湿度对患者的心理、治疗护理等方面也很重要,在患者神志清楚时,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治疗步骤、护理措施,减轻思想负担,特别是心肌梗塞发作时的疼痛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担心病情愈后复发等心理变化,需要一个较慢的护理过程,因此,护理人员要有耐心,千方百计的帮助患者度过难关。

2 卧床休息

入院后第一周应绝对卧床休息,日常生活如吃饭、大小便、翻身均有护理人员协助,尽量减少患者用力活动。在10到14天左右病情好转的情况下,可在床上做肢体活动,如看报、吃饭、轻翻身,但大便时必须有护理人员在旁,20天以后,护理人员协助患者下床站立或在室内缓步行走,但时间不能过长,一般每次10分钟,病情较重者卧床时间适当延长,3-5周后再根据病情下地活动。

3 病情观察

心肌梗塞患者的病情观察仔细与否直接影响整个护理过程,因此,应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及时记录,并做出护理计划,制定护理措施,心肌梗塞时胸痛类似心绞痛,但更剧烈,持续时间更长,多在15分钟左右,使患者疼痛难忍,此时应及时报告医生,作紧急处理。如心源性休克,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冰冷,紫绀,脉细数,皮肤湿冷,提示冠脉灌注不足,血溶量降低,应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准备扩溶并给以升压药,如右旋糖酐,多巴胺等。每2小时测量血压一次,若血压持续下降,应改为半小时,并做好一切准备,保持血压平稳,同时观察每小时尿量。如出现呼吸困难、紫绀、咯血或粉红色疾,两肺布满粗大罗音,心率增快或出现奔马律时,提示左心衰竭,应立即协助患者采取端坐卧位,双腿下垂,以减轻心脏负担,减少回心血量,并给高流量吸氧,用25%酒精湿化,应用利尿药,正确使用洋地黄及其它血管扩张药,记录24小时液体出入量。对心率失常患者,护士应熟悉各种心率失常心电图表现,在心电监护过程中如出现室性心率失常,房性心率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等心电图变化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备齐抢救器械,做好一切抢救准备,护士应掌握最新心肺复苏术。

4 吸氧

急性期4-6L/分,一般鼻导管效果最佳,或面罩吸氧,待病情平稳后改为1-3 L/分,或间断吸氧。

5 饮食护理

心肌梗塞患者饮食尤为重要,应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不宜过饱,少食多餐,进低盐、低脂、高维生素食物,防止便秘,适量饮蜂蜜水,少食蔬菜、水果,对便秘严重者可采取灌肠,以减轻心脏负担。

卧床病人护理步骤范文6

关键词:射频臭氧髓核消融术;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

中图分类号:R274.3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7-133-0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多见于25-50岁病人,男女之比为4-6:1[1],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腰4-5、腰5-骶1发病率最高,约占90-96%[2]。大多数患者可通过非手术治疗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病史6个月以上,经过系统的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可手术治疗。近年来,臭氧髓核消融术成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2012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经皮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4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5例患者,男性26例,女性21例,年龄19―81岁,平均53.24岁。

1.2 症状体征 所有病例均行MRI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腰3-4椎间盘突出症1例,腰3-4腰4-5椎间盘突出症2例,腰4-5椎间盘突出症31例,腰4-5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7例,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3例,腰痛7例,腰痛并左下肢放射性痛13例,腰痛并右下肢放射性痛17例,腰痛并双侧下肢放射性痛8例。

1.3 手术过程 C型臂机下正位透视体,外克氏针定位,并标示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巾,2%盐酸利多卡因5 mL穿刺点局部浸润麻醉,C型臂电视X线机引导下经侧后方或后路经椎管途径置入专用穿刺针,进入病变椎间盘中,注入50 μg/mL左右的臭氧10 mL~15 mL。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 责任护士热情接待患者,主动作自我介绍,态度要和蔼亲切,协助患者做好日常生活护理。由于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引起腰及腿部疼痛剧烈,强迫夜不能入眠,非常痛苦,病人常担心手术效果,非常紧张烦躁。有些病人因缺乏疾病方面的有关知识而认为手术有可能造成神经根的损伤,引起瘫痪等并发症,常有恐惧心理。因此,术前责任护士与手术医师要进行良好的沟通,掌握患者的病情、心理状况,在与患者交流沟通、讲解疾病治疗手术方式达成一致,以免由于说法不一引起患者紧张、焦虑情绪;宣教要耐心细致,术前详细向患者介绍臭氧髓核消融术的原理、疗效、可能出现的不适等,使患者能正确认识臭氧髓核消融术,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要根据患者年龄、文化程度、理解能力采用不同的方法讲解疾病知识,特别是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应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解;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安排在同一病室,将手术成功患者介绍给患者,以便于他们之间交流,缓解患者紧张焦虑心理。

2.1.2. 协助患者做好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心电图、X线、MRI等检查,慢性咳嗽及习惯性便秘要先治疗以免术后腹压增加。

2.1.3认真评估患者的病情,观察记录患者疼痛部位、程度,包括双下肢感觉、肌力,以备术后作对比观察。

2.1.4饮食指导 术前2 d不能进行消化道钡餐检查,以免降低术中图像质量而影响穿刺。为了使X线图像清晰以利于医生操作,嘱病人术前不能吃产气过多的食物,如豆制品、奶制品、含高淀粉的产气类食物,也不能进食过饱,入手术室前排尽二便。

2.1.5手术练习 手术是在俯卧位下进行,术中患者不能随意活动,长时间俯卧不动会使病人感到不适,甚至难以忍受,因此术前练习俯卧位非常重要,能提高患者术中的耐受性。方法:病人取俯卧位,头转向一侧,两臂上举,前屈置于头部两侧,头下垫一软枕,腹部垫一枕头,双下肢伸直。决定手术方式后就可指导患者练习,每日2次,每次30分钟以上直至能坚持60-90分钟。指导病人练习床上大小便,避免术后病人不适应床上大小便而导致便秘、尿储留。

2.1.6疼痛护理 多数患者以疼痛入院,疼痛导致患者坐卧不安,指导患者卧床休息,做好患者日常生活护理,遵医嘱给予消肿、活血化瘀治疗,必要时给予止痛治疗。

2.1.2.6预防感冒,防止术后咳嗽;术前一天沐浴更衣,预防穿刺点感染。

2.2术中护理

2.2.1 术中 配合医师手术步骤安置病人,向病人讲解手术的重要性、手术时间,告诉病人有任何不适或要求及时告诉医护人员,尽可能满足需要,解除病人心理顾虑,使其积极配合医师手术。

2.2.2 术中配合 根据手术步骤,配合医生在C臂X线机准确定位,准备射频包、射频针,常规消毒,协助医师进行局部麻醉、脉冲射频、臭氧注射,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和生命体征,知患者术中有麻、触电感应告诉医生,术毕按压针眼3~5min,敷帖覆盖针眼。

2.2.3.术中防护 X线为一种电离辐射,人体长时间连续或间断受超过个体限值的辐射可能引起人体损害。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要穿上铅防护衣服和铅颈围,在满足手术需要的前提下,尽量减少X线的照射次数,加强病人的防护,减少非手术部位的X线照射。

2.3术后护理

2..3.1搬运 术后生命体征平稳,采用两人法(一人托头、肩、腰部,一人托腰臂及窝部三人合力)将患者抱移平车上运回病房,途中注意安全,回病房后,仍用此法将患者搬运至床上。

2.3.2休息 术后去枕卧于硬板床休息,6小时后垫枕,协助患者左右翻身,翻身时注意保护腰部,保持患者肩、胸、腰、臀部的一致性,防止腰椎间盘损伤,1天后戴腰围下床活动,但一周内要多卧床休息,教会患者戴腰围正确方法:下床前在床上戴好腰围,上床睡下后取下腰围。

2.3.3饮食指导 宜进食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高维生素饮食,避免烟酒刺激,忌辛辣之品。

2.3.4 病情观察 术后常规Q2h监测脉搏、呼吸、血压三次至平稳,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肿胀,术中射频针有可能损伤邻近组织器官、血管和神经,注意观察患者腰痛、下肢放射痛恢复情况、双下肢感觉、运动、肌力情况,并与术前对比记录。术后24小时内可出现腰部酸、胀、单侧或双侧下肢不同部位酸胀,轻度腹胀,排尿困难等,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出,24小时后可自行缓解,如果不能排尿在无菌操作下行导尿。

2..3.5术后用药 遵医嘱给予消肿、神经营养等药物。

2.3.6功能锻炼 手术在局麻下进行的,患者术后双下肢活动不受影响,术后6小时指导和督促患者进行直腿抬高锻炼,防止神经根粘连,方法:患者平卧,将大腿、小腿完全伸直,下肢抬高至患者能耐受的高度,在这个姿势上保持3-5秒钟或自己感觉不能再坚持然后慢慢放下,如此是一个标准动作,一般每次10~20下,每天3-5次锻炼,也要根据患者情况适当推移至第二天进行。术后一周可进行腰背肌锻炼,以增加脊柱的稳定性,锻炼方法如下:“五点支撑”法,患者仰卧在床上去枕屈膝,双肘部及背部顶住床,腹部及臀部向上抬起,靠双肩、双肘部和双脚这五点支撑起整个身体的重量,持续3~5秒,然后放下臀部休息3~5秒为一个周期,此锻炼方法的次数和强度要因人而异,每天可练十余次至百余次,分3~5组完成。“燕飞”式: 俯卧床上,去枕,双手背后,用力挺胸抬头,使头胸离开床面,同时膝关节伸直,大腿用力向后离开床面,持续3~5秒,然后肌肉放松休息3~5秒为一个周期。锻炼要循序渐进,每天可逐渐增加锻炼量,如锻炼后次日感到腰部酸痛、发僵等不适,应适当地减少锻炼的强度和频度,以免加重症状;锻炼时也不要突然用力过猛,防止扭伤。通过上述的锻炼方法,患者可以得到强壮的肌肉来支撑保护腰椎,从而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

2.3.7 出院指导:臭氧髓核消融术术后一般5-7天可出院,但由于椎间盘突出症状复发率为60%~85% ,对即将出院的病人给予详细的出院指导,教会患者掌握自我保护腰椎方法和锻炼方法,有助于减少复发率,提高生活质量。日常生活中的自我保护方法,卧硬板床,平卧时腰部垫一个高约8-10cm的小枕头;告知患者除非躺下,无论是站或坐,都不要使腰椎保持一个姿势过久,要做一下向前挺腰的动作,动作要轻柔。尽量避免弯腰搬运、提拎重物、肩扛重物等工作,拾物时采取蹲下姿势。继续腰背肌功能锻炼,平常可做逆行散步、游泳等锻炼,但不要做剧烈运动。肥胖者应适当减肥,注意保暖,防止腰部受凉,腰部保护性活动3个月,避免劳累及腰部负重,一月后返院复查。

3 结果

本组45例病人均顺利手术,无一例出现术后感染、脊髓、神经根、大血管及腹腔脏器损伤等严重的并发症,治愈23例,好转21例,无效1例,有效率97.78%。

4 讨论

近年来,臭氧髓核消融术成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手术在局麻下进行,以创伤小、操作简单、手术中出血少、病人痛苦轻、恢复快、症状改善明显、费用低、无严重并发症为特点,越来越受到医师、患者的欢迎。本组45例患者均顺利手术,44例术后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1例无效,有效率97.78%,无一例出现术后感染、脊髓、神经根、大血管及腹腔脏器损伤等并发症。经皮腰椎间盘臭氧髓核消融术成功,与正确的护理方法密不可分,术前对患者的关爱、耐心的指导、充分准备帮助患者患者树立战胜疾病信心,解除紧张焦虑心理,积极配合手术护理,术后正确的康复指导,对减少并发症发生、患者的完全康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