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床病人护理计划范例6篇

卧床病人护理计划

卧床病人护理计划范文1

【关键词】循证护理;压疮;卧床老年患者;预防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8-0181-02

循证护理又称实证护理,是护理人员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将当前的科研结论、护理技能和临床经验与患者完美需求结合,提出问题,寻找实证,用实证制定护理计划,以对病人实施最佳的护理,它对促进护理研究的发展,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它包含了3个要素:①可利用的最适宜的护理研究依据;②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和临床经验;③病人的实际情况、价值观和愿望。这3个要素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树立以研究指导实践、以研究带动实践的观念,护理学科才能进步。同时,专业护理人员的经验积累也是护理实践不可缺少的财富。整体护理的中心理念就是要以病人为中心,从病人的实际情况出发,这同样也是循证护理的基本出发点,如果只注重统一化的所谓最佳行为。就会忽视个体化的护理。

压疮又名褥疮,是长期卧床病人容易发生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由于机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造成组织缺血缺氧,加之全身营养不良而致溃烂和坏死。形成的条件主要有压力、剪切力及摩擦力、局部潮湿等。压疮一旦发生,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加重病情,增加病人和家属负担,有的还会引起护理纠纷。因此,压疮的预防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至关重要,尤其在肿瘤科,由于病人病程长、长期卧床、营养不良、消瘦、低蛋白等易发生压疮。

我科为综合病房,每年收治的患者中有一大部分为卧床老年患者,为了探讨压疮的预防,减少患者住院日期和医疗费用,我们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的202名卧床老年患者运用了循证护理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04年1月~2005年12月我科收治的卧床老年患者118例,其中男65例,女53例,年龄65~81岁,平均年龄73岁,采用传统压疮护理方法,压疮发生了3例。收集2006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卧床老年患者202例为循证护理组,其中男120例,女82例,年龄64~90岁,平均年龄77岁,除入院时带入压疮2例,未发生压疮。

1.2 具体措施:①评估易患压疮的因素。积极评估患者身体情况是预防压疮的关键,对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性因素作定性、定量的综合分析,常用的为waterlow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进行评分[1],分值越大,压疮发生的危险性越高。对分值较大的(11~20)分患者,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通过使用评分法,对高危患者采取措施后,压疮的发生率明显下降[2]。②心理护理:对于心理压力大或有心理障碍的患者,做好心理疏导,教育陪护人员用亲情和爱心关照老年患者,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和护理。③减轻局部压力:压力是压疮发生的重要原因,使用糜子床垫,既有利于分解压力,消除摩擦力,又有利于受压部位保持清洁干燥。有研究发现,如果70mmHg的压力持续2h,可能引起细胞不可逆的变化。对于易发压疮的高危患者,每2h翻身左或右斜30°,注意保证躯体稳定及垫空骨突部位,并尽量采用水平,以避免剪切力及摩擦力,应避免90°翻身,并应保持床铺于身体呈45°,背部垫软枕,使一部分重心落在软枕上;使用轮椅的患者,椅垫为充气及交替充气垫。使用足跟及肘部保护器,要增进和鼓励患者活动。④加强营养:营养不良是导致压疮的重要内因之一,改善营养状况,合理补充营养成分,动态监测营养情况,为控制压疮演变及创面愈合提供条件,老年患者胃肠消化功能减弱,食量减少,容易造成营养不良。因此要改善老年患者的饮食,给以营养丰富、易消化、多维生素饮食,不能口服者,可给以静脉补充,昏迷患者给以鼻饲,以达到营养预防压疮的目的。⑤局部按摩:对体质差或卧床不能活动的患者,在压疮易发部位和受压部位,采取无损伤性轻按摩,避免拿捏按摩[3];对皮肤压红处禁按摩,避免继续受压,可局部置冰袋冷敷,也可涂红花油或乙醇[4]。⑥对带入压疮,创面外敷金因肽及胰岛素,每日一次,并用红外线照射,金因肽可加速创面肉芽组织生成和上皮细胞增殖,从而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是压疮治疗中的新药物;胰岛素具有增进骨骼、肌肉对糖的利用,降低蛋白酶活性,促进糖元合成,使蛋白、脂肪合成增加;红外线照射有助于组织吸收渗液,改善局部供血。⑦在做好压疮护理的同时,做好基础护理,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原发病,压疮的部位、大小及营养情况制订出最佳护理计划,做到局部护理与全身护理相结合。⑧清除创面坏死组织,表面有脓性物时,用0.9%氯化钠冲洗,无感染则不用抗生素。⑨积极处置原发病,如:稳定脊柱骨折、控制糖尿病血糖等,为压疮护理创造条件。

2 讨论

2.1 提出护理问题:压疮的产生:压力、剪切力、摩擦力、潮湿是压疮发生的主要因素;糖尿病、营养不良是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5]。在护理卧床老年患者时,每隔一定时间就要减轻压力。另一原因为温度升高[6],皮肤温度每升高1°C能增加组织代谢和氧需的10%。当持续压力引起组织缺血时,任何温度的升高都将增加组织产生压疮的易发性。压疮是卧床老年患者护理中极为棘手的并发症,有资料统计:71%的压疮出现在70岁以上的老人,卧床老年患者一旦发生压疮,不但影响疾病康复,还会给身心带来很大痛苦。因此,为了更好的制订预防压疮的最佳方案,我们采取了循证护理法,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结合临床经验,提出护理问题。如:①卧床老年患者易发生压疮的因素;②卧床老年患者易发生压疮的部位;③如何减轻局部压力并降低局部温度;④怎样做好心理护理。

2.2 完善护理制度,制定并实施护理计划:根据临床提出的护理问题和有关实证,评审有关资料,学习成熟经验,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并组织认真实施。在预防压疮的护理中做到入院评估常规化、难免压疮患者报告制度化。实施护理计划过程中,不断评估病征,随时修改计划,使压疮的发生率明显减少,减少了患者痛苦,提高了护理质量。

3 体会

用循证护理指导临床实践,需要丰富的理论资源及实践验证,强调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以护理问题为出发点,将科研结果、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与患者需求相结合,将理论优化综合应用于实践;同时注重护理评价和质量监测,并在实施过程中激发团队精神和协作气氛,同时它注重终末评价和质量保证,有效地提高了护理的整体水平和护理质量,节约了卫生资源。

参考文献

[1] Waterlow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7.11

[2] 张长惠.采用评分法针对危险因素预防压疮.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6.15(5).202

[3] 曹顺华,余小萍.老年人压疮的形成与防治措施的进展[J].上海护理,2005.5(4).52

[4] 李晓蓉.循证护理在骨科患者压疮预防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7.14

[5] 李伟,压疮护理新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1):20-21

卧床病人护理计划范文2

【关键词】骨折;健康教育

实施前的评估 通过与病人沟通收集资料分析病人状况、病情、病人实际情况,以便于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实施方式与时期 护患间开展健康教育的时间是入院后23天病人容易接受的方法是结合病情进展的不同时期进行教育而希望家属参与学习。

1实施内容

对疾病的认识 责任护士根据病人病情适时做好心理护理,消除病人一律,知道其了解疾病的转归(发展过程及预后知识)。介绍同种病例康复病例,可让康复者与病人直接交谈,消除不健康的意识,使其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

合理用药 对需要用药物治疗的病人,应该向病人讲解药物的用法、剂量及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等,合理用药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分布、排泄等,以达增效并减少不良反应的目的,同时用于房病人乱用土方、秘方,以免影响治疗计划,延长病情。

饮食指导 让病人明白合理饮食对疾病康复的重要作用,并根据病人不同的病情进行正确指导,经常知道病人做好饮食调整,减少卧床病人腹胀及便秘的发生,多饮白开水,减少输尿管和膀胱结石的可能。

2预防并发症

2.1预防压疮 骨折病人(如脊柱骨折、下肢骨折、骨盆骨折等)长期卧床、制动、卧硬板床、使用牵引架、石膏固定等,极易发生压疮,应建立皮肤护理卡,每2小时用红花酒精按摩受压处及骨隆突处,促进血循环,责任护士操作后签名,班班交接,保持连续性,避免物理性刺激,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无渣屑,防止便器损伤皮肤等,并教会病人及家属增强预防为主的意识。

2.2预防肺部感染 长期卧床病人尤其是老年人要定时叩背,叫会病人有效的咳嗽、排痰,以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2.3 预防泌尿系感染 骨折病人最易放生泌尿系感染,应嘱咐病人多饮水,不要因排便不方便而限制饮水,女病人每次便后用问谁清洗外阴,保持外阴洁净,减少细菌入侵机会。

2.4卧位 正确的卧位是骨科护理的基础,如股骨颈骨折的病人保守治疗时应平卧位,换肢行皮牵引(或骨牵引),外展15°中立位,不可外旋,为防止外旋,可穿“丁”字鞋固定,并做到不侧卧,不屈脚等。不正确的卧位如外旋可致“八字脚”侧卧使牵引无效,骨折处错位等,故卧位正确与否直接影响预后。

2.5 功能锻炼 分早期床上主动或被动功能锻炼,向家属及病人说明功能锻炼在疾病康复中的重要性,并教会其功能锻炼的方法、运动量、开始时间等,正确的功能锻炼能预防废用性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畸形等并发症,功能锻炼的关键是护士要教会病人锻炼的方法、运动量、开始时间、具体锻炼部位等,并鼓励病人要持之以恒。

卧床病人护理计划范文3

【关键词】水袋;褥疮;实验研究;护理

褥疮是皮肤组织长时间处于持续压迫状态形成的。其实质就是压迫性溃疡,是因神经营养功能紊乱及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营养不良而发生的一种软组织坏死现象,是长期卧床病人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骨折病人需要长时间的卧床休养,时间过长不注意翻身和护理骨突部位很容易就发生褥疮,由此给病人带来更大的痛苦。护理长时间卧床休息且易发生褥疮的骨折病人成为我们护理中的重点。临床中预防褥疮最常用的基本方法是定期翻身,使用气垫床。但气垫床舒适度差,病人不愿意配合。自2010年我科开始使用水袋预防褥疮,舒适度高,灵活度大,取得了护理计划的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10年1月11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骨折需卧床休息的病人100例,按住院先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男24例,女26,其中下肢骨折43例,脊柱骨折3例,骨盆骨折4例,平均年龄45岁,平均卧床时间14天;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其中下肢骨折40例,脊柱骨折5例,骨盆骨折5例,平均年龄43岁,平均卧床时间13天。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2方法

2.1分组方法: 将100例卧床病人按住院先后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气垫床组)50例,实验组(水袋组)50例,都进行常规的护理,观察时间都为两周。

2.2对照组病人给予气垫床预防褥疮,给以常规护理措施。

2.3实验组病人给予水袋预防褥疮。

方法一:将一次性乳胶手套装水大约至2/3满就行,水一定不能太多,易被压爆。水也不能太少,起不到支撑的作用。在手套颈部打上死结,一定要系紧避免水外渗。方法二:市面上也能买到水袋,将准备好的水袋分别由两个或者三个一起用毛巾或者中单包裹严密,做成大小不等的水袋垫子,将其放在骨突两侧。同时为了满足病人的舒适度,可以将准备好的水袋加热到成人体舒适的水温,放在骨突部位两侧,同时也应该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天气情况和室内温度等来调整水袋的温度,如果水袋的温度太高很容易把病人烫伤,而太凉则起不到促进局部组织的血运循环的作用,并且还有可能将病人的褥疮加重的后果。

2.4效果评价:按照褥疮评价标准进行观察两组病人褥疮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病人使用两种方法的舒适感体验,以010级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

2.5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t检验,以P

3结果

表1两组病人褥疮发生率及舒适感测评结果(n=100)

4讨论

4.1骨科卧床病人褥疮发生的原因及机理:长期卧床患者体力极度虚弱、气血亏虚,又因身体局部长期受压导致气血运行失畅,加之护理不当,致位于体表骨隆突和床褥之间的皮肤组织,甚至肌肉,因持续受压,局部缺氧,血管栓塞、组织坏死腐脱而形成的溃疡。骨折卧床病人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性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是临床常见并发症之一。褥疮本身不是原发疾病,大多是原发疾病未经良好的护理而造成的损伤,加重病情,延缓病程,严重者可一起败血症。褥疮好发于受压且缺乏脂肪组织保护、无肌肉包裹或肌层较薄的骨骼隆突处,以及皮肤皱褶处,同时与卧位有着密切关系。褥疮发生的原因与压力、剪切力、摩擦力、局部潮湿或者排泄物刺激、全身营养不良或者水肿、感觉与运动障碍或者受限制病情、医疗护理措施的使用不当和护理过程中的不正规操作和翻身过程中用力过大造成皮肤破溃等等有关。都是造成卧床的骨科病人发生褥疮的原因。

4.2基础护理:随时保持患者床单元清洁、干燥、平整,伤口渗液、渗血者应该及时跟换敷料。保持衣物干燥,保持气垫床气体的饱和,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应尽量使患者全身放松,减小心里压力,除患侧肢体制动外,指导患者如何在床上自动水平移动更换体位,增加肌力恢复,指导家属每隔1h2h为病人做背部按摩30分钟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4.3水袋及气垫床对预防褥疮的作用及护理:本次试验结果显示,水袋在预防骨科卧床病人发生褥疮的作用效果中与使用气垫床的效果比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水袋预防褥疮仍应注意加强观察护理。骨盆骨折、股骨干骨折、各种骨骼牵引、石膏托固定、夹板固定的病人只能处于平卧位,故骶尾部、足跟部、肩胛部等处,每两小时更换一次部位,将骨突出处悬空。在肢体与肢体之间的骨突也应高度重视,需要用水袋垫在其肢体的骨突部位两侧,以防褥疮的发生。大的水袋能代替软枕的效果,在使用的过程中应注意密切观察受压部位的血运情况外,还应注意水袋的质量,随时注意水袋有无渗漏现象或者其他的问题,防止水袋内的水流出影响病人的病情,增加并发症的发生。而气垫床对有些部位不能够提供更好的空隙空间,加上气垫床的材质是由防水性的材料制成,使用时特别是体虚或者肥胖患者长时间卧躺后容易出汗,由于气垫床的透气性较差而使汗液不能得到及时的排除,引起并发症的可能,同时也间接性的增加了护理时间和难度,使有的骨折病人的伤口、小关节或者石膏部位的皮肤组织得不到很好的休息和护理。在预防骨科卧床病人褥疮的作用中与使用水袋组的实验组进行对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的作用相似。但对照组病人对使用气垫床的舒适感体验与实验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5小结

综合来讲褥疮的好发部位与压力、剪切力、摩擦力、潮湿、营养不良、感觉与运动障碍、医源性有关。水袋灵活性大,自制水袋小巧,使用起来灵活性大,随着体位而变化,适用于各种骨折长时间卧床病人的不同部位,使组织皮肤能得到更好的空隙,促进组织血液循环加快、减少局部组织持续长期受压造成的缺血、缺氧、坏死现象,改善了骨科卧床患者由于长时间卧床皮肤长时间的受压,消耗大量的营养而引起软组织皮肤坏死溃烂,大大改善了护理的工作量和护理质量,适合于各种长时间卧床的骨折病人,患者感到舒适,愿意接受,患者易于配合等优点,适合各层次医院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卧床病人护理计划范文4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2008年6月-2009年6月,本组压疮高危患者96例,男64例,女32例。年龄9-81岁。其中截瘫15例,Braden表评分6-9分;不全瘫18例,Braden表评分7-9分;老年患者29例,Braden表评分10-12分;重度贫血4例,Braden表评分11-12分;全身多处骨折、石膏固定、限制翻身30例,Braden表评分10-12分,院外带来压疮4例,2-3期。

1.2方法:

1.2.1评估内容。①全身情况:意识状态,大小便控制,合并症;营养状况:饮食习惯,体质指数;实验室检查: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血糖等。②患者有无原发病,原发病名称及病情。③肌力、肌张力情况,皮肤感觉、质量等。④心理、经济状况:对疾病、压疮的认识,配合信心,经济状况,可作为选用材料的参考。⑤压疮状况:了解部位、大小、深度,有无窦道、创面色、气味、渗出量及性质、有无肉芽组织及生长情况,创面有无感染等。

1.2.2评估方法。应用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Braden表)评分,10-12分为高度危险,9分以下极度危险。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防治计划,对极高危和院前压疮的患者应立即报告,并填写压疮护理表格。

2.措施

2.1压疮高、中、危患者的预防措施。

2.1.1建立翻身卡:根据病情1次/1-2h,避免拖、拉、推等动作。患者侧卧位,背部与床铺的高度以30度为宜[2]。半卧位床头抬高小于30度,时间30min/次,脊柱骨折应禁用半卧位,康复期在颈托与腰围的固定下使用此方法。

2.1.2防止受压:应用气垫床、海绵垫、或冰晶凉爽垫减压,脊柱骨折不稳定不使用气垫床,酌情使用预防压疮的保护贴,不使用气圈、垫圈。制动患者使用减压贴,腰部、臀等部位垫软枕,有条件的使用悬浮床,定时按摩受压部位,禁止在皮肤受压发红的部位按摩。

2.1.3全身营养支持:给高蛋白、高糖、高维生素、高锌饮食。对能进食的病人,鼓励其进食,对不能进食的病人,给予鼻饲,必要时静脉输入新鲜血浆、白蛋白、氨基酸,以增加机体抵抗力。

2.1.4保持床铺清洁、干燥、无皱折、无渣屑。

2.2创面处理。①红色伤口(健康血流的肉芽组织伤口):处理的原则是保护伤口及其周围组织,保持伤口局部湿润清洁,创面可外敷利福平粉末或康复新换药,并用红外线烤灯照射,2-3次/d,30min/次。②黄色伤口(感染伤口):清洁伤口和消炎,清除脓性分泌物和控制局部感染。清创后,康复新换药红外线烤灯照射,2-3次/d,30min/次。③黑色伤口(缺乏血液供应而坏死并有干硬痂的伤口):清创后尽早清除坏死组织,康复新换药红外线烤灯照射。④混合性伤口(红色和黑色或黄色和黑色混合性伤口):清除黑色坏死组织去除黄色分沁物,控制局部感染,保护红色肉芽组织;清创后康复新换药红外线烤灯照射。⑤对大面积、深达骨质、保守治疗不佳的可应用外科手术修复缩短压疮的病程,减轻痛苦,提高治愈率。必要时给予暴露疗法。

2.3健康教育。要求患者、家属或照顾者共同参与。①压疮相关知识的教育;②全身营养的重要性及营养计划的执行;③皮肤清洁干燥的重要性及皮肤护理的要点;④卧位放置及翻身技巧、减压垫的作用;⑤药物、烤灯治疗的目的及注意事项等。

3.效果

我科96例压疮高危患者,发生2例I度及浅II度压疮,给予相应的措施积极处理,1周后完全治愈;院外带来的压疮4例,经过上述治疗措施,得到治愈;同比我科以住的压疮发生率显著下降、出院患者满意度调查也明显提高。

卧床病人护理计划范文5

【关键词】  下肢骨折;牵引;便秘;护理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亚洲地区约14%的人患有便秘[1]。而长期卧床、缺乏活动的病人,可因肌肉紧张减退而导致排便困难[2]。下肢骨牵引治疗的病人由于卧床时间长,日常活动受到严重限制,健康和饮食知识缺乏,情绪紧张、焦虑、恐惧等易发生便秘。为此,我们探讨采用持续仰卧位减压法、平静腹式深呼吸的护理措施来预防下肢骨牵引病人便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2月—2009年4月在本院骨科住院的56例下肢骨牵引病人,意识清楚,持续牵引时间为4周左右。其中男39例,女17例;年龄19岁~76岁。既往无消化系统疾病病史、无功能性便秘和器质性便秘病史。随机将56例持续下肢骨牵引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病情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预防便秘方法 对照组2 h翻身、叩背1次;②腹部环形按摩:即每天排便前用手自右沿结肠解剖位置向左环形按摩30 min~60 min。观察组持续仰卧位减压法的练习:病人双手支撑身体,挺胸抬臀,持续30 s~60 s为一组减压动作,10组为1次,次数和时间视病人的年龄、体质、病情及承受能力而逐渐增加[3]。在练习的整个过程中牵引患肢不能受力。指导病人进行平静腹式深呼吸:病人取平卧位,双目微闭,舌舐上腭,平静腹式深呼吸3 min~5 min,每分钟6次~8次,腹式呼吸幅度越大,效果越好[4],休息10 min再练习,每次练习30 min~60 min,每天练习2次或3次。

1.2.2 临床症状积分 分别对以下症状进行积分,并每天记录。①腹胀:无腹胀0分,轻度腹胀1分,腹胀较明显2分,腹胀明显3分。②排便不费力0分,排便稍费力1分,排便较费力2分,排便费力且需要使用简易通便剂、灌肠等3分。③自发性排便次数:排便次数正常0分,2 d或3 d排便1次1分,3 d~5 d排便1次2分,1周以上排便1次3分[5]。④粪便性状:按照bristol大便性状图谱[6],1型为分离的硬团,2型为团块状,3型为干裂的圆柱状,4型为柔软的圆柱状,5型为软的团块,6型为泥浆状,7型为水样便。其中1、2、3、6、7型为异常,4、5型为正常。

1.2.3 评估方法 ①每周进行临床症状积分评估1次,分值越高发生便秘的可能性越高;并进行粪便性状评估。②计算便秘的发生率;判断便秘的程度:轻型为大便轻度秘结能自行排出,无任何躯体不适感,排便次数每周2次或3次;中型为大便秘结,自行排出困难,有腹部不适感,排便次数每周1次或2次;重型为大便粪质硬,不能自行排出,同时伴有腹痛、腹胀、肛周肿痛,排便次数每周少于1次[7]。

1.2.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采用excel2000,采用spss 13.3软件。组间临床症状积分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便秘发生率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表1 两组病人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对照组临床症状积分随时间推移无明显变化,观察组的积分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少,由第2周开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2 两组病人便秘发生率及程度比较例注:两组便秘发生率比较,χ2=8.752, p<0.05。

3 讨论

3.1 便秘与原发疾病的关系 便秘是指正常的排便形态改变,排便次数减少,排出过干过硬的粪便,且排便不畅、困难[2]。长期卧床、强烈的情绪反应、饮食结构不合理、饮水量不足、排便习惯不良、排便时间或活动受限等均是引起便秘的常见因素。便秘反过来会加重病人的焦虑、恐惧心理,而焦虑、恐惧心理常常伴有胃肠功能障碍,从而更加剧了自主神经及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紊乱[8]。因肠道功能既受自主神经系统控制[9],也受神经内分泌的影响[10],造成腹痛、腹胀、排便费力,加上患肢疼痛,病人为减少排便,有意识地克制饮食,从而加重便秘。由此可见,由于伤病住院而至长期卧床、焦虑、恐惧,影响饮食,造成排便方式改变,出现便秘,便秘又加重病人的焦虑、恐惧,进一步影响饮食,加重便秘。这一恶性循环,不但会影响患肢的痊愈,还会出现一系列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并发症。

3.2 两种不同护理措施对便秘的影响 腹部肌肉活动可维持肌肉的张力,刺激胃肠道蠕动,有助于维持正常的排便功能[2]。而下肢骨牵引病人由于长期卧床、活动受限,导致胃肠道蠕动减弱,加之伤病及住院环境影响,造成病人情绪变化,极易引起便秘。有文献报道:①持续仰卧位减压法既可促使胃肠蠕动增加、消化液分泌增多、食欲增强,同时使人心情舒畅、情绪放松;又可预防压疮,有利于骨折愈合[3]。②平静腹式深呼吸可以锻炼腹肌和肛提肌,促进排便[5]。且持续仰卧位减压法和平静腹式深呼吸病人易掌握,护士只需及时督促检查即可。然而,腹部环形按摩的手法及力度不好掌握,病人自行按摩起不到其应有的作用,护士给予按摩既增加护理工作量,又不如观察组的护理措施所起的效果显著,统计结果表明,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与文献报道相近[4,5]。

1.2.2 护理

1.2.2.1 心理干预 ①经常巡视病人,主动进行护患沟通,耐心听取病人的倾诉,在取得病人信任和合作的基础上,鼓励、疏导病人,促使病人合理利用积极的社会支持因素。②采取措施帮助病人建立有效的控制焦虑、恐惧心理的能力,释放负性情绪,重建康复信心,消除因心理因素引起的便秘。③向病人和家属解释导致排便功能异常的机制及危害性,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保持正常排便的重要性,指导病人和家属参与制订饮食计划和锻炼计划,使病人积极主动配合,参与到护理干预计划中。

1.2.2.2 健康教育 ①正确的饮食指导。增加食物的种类、花样,嘱病人每日摄取膳食粗纤维丰富的粗粮、蔬菜和水果,如糙米、玉米、芹菜、香蕉等,以促进肠蠕动。鼓励多饮水,保证每日饮水2 000 ml以上,每日清晨空腹饮温开水300 ml~500 ml。②住院宣教:责任护士要充分了解病人的家庭、社会背景、文化背景、生活习惯以及对疾病认识的程度,并制订出相应的宣教计划和方法。③正确指导定时排便练习,指导病人晨起或早餐后无论有无便意,都应反复多次用力做排便动作,以便建立定时排便的习惯,平时有便意应立即排便,不要克制。④床上排便健康指导。排便前用屏风遮挡病人,保护个人隐私,然后嘱病人将裤子退至大腿中段,双手支撑身体,抬高臀部,将便盆置于臀下,同时用被子遮盖,并摇高床头60°左右,让病人呈半卧位,将其扶住,当确定病人坐入便盆后嘱其排便;便后嘱其双手支撑身体,抬高臀部,将便盆取出;在整个过程中牵引患肢不能受力。⑤指导病人保持个人卫生,穿宽松棉质内衣,勤换内裤,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床上排便后应立即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参考文献】

  [1] cheng c,chan ao,hui wm,et al.coping strategies,illness perception,anxiety,and depression of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constipation:a populationbased study[j].aliment pharmacol ther,2003,18:319326.

[2] 殷磊.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22.

[3] 王桂荣,张琴,冯晓敏,等.持续仰卧位减压法预防压疮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4,19(7):4243.

[4] 靳彦,姜明杰.健康指导在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2,16(1):3031.

[5] 朱芬芬,林征,林琳,等.护理干预对功能性便秘病人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5):424427.

[6] o'donnell ljd, virjee j,heaton kw.detection of pseudodiarrhea by simple clinical assessment of intestinal transit rate[j].brit med j,1990,300:439440.

卧床病人护理计划范文6

便秘是骨折后卧床患者常见的病症之一,一旦发生,将会对患者的生理、心理产生影响,严重时影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而老年人由于胃肠粘膜萎缩,分泌液减少,粪质容易干燥而排便困难等生理因素,加上骨折后需长期卧床,活动受限以及疼痛的刺激,发病率更高。

1 危险因素

1.1 创伤致神经、精神的变化 这种情况发生的便秘称为紧张性便秘。老年外伤的患者本身受伤,神经、精神受到很大打击,出现疼痛、紧张、焦虑、失眠等,加上手术的创伤,神经、精神的变化不可避免,导致便秘。

1.2 排便方式的改变 排便方式的改变也是老年骨折卧床患者发生便秘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床上排便只能依靠深吸气增加腹压,未能做床上排便的训练,加上术后制动时间长,排便方式改变,使多数人不习惯床上排便,有意抑制正常便意,整个结肠的活动受到抑制,引起排便反射的刺激减弱或消失而导致便秘。

1.3 卧床时间长 患者卧床时间长是导致便秘的主要原因,卧床患者便秘多属于因结肠或直肠的生理功能障碍而引起。骨科卧床患者多为下肢骨折、脊柱骨折、骨盆骨折,由于创伤和手术,卧床的时间长,活动受限。

1.4 饮食不合理及饮水量不足 老年骨折卧床患者,由于肠蠕动减少,食欲下降,摄入的食物较少,肠内容物不足以刺激正常的肠蠕动。有的患者又给予过量的高营养食物,加重胃肠道的负担,使消化功能减弱,粪便在结肠、乙状结肠和降结肠等处停留过长,水分被吸收过多,使大便干燥而发生便秘。

1.5 药物的使用 如钙剂、麻醉剂等;长期使用缓泻剂可使肠道失去自行排便的功能,加重便秘。使用镇痛泵,使患者肠黏膜应激性减退,肠蠕动反射功能障碍等,导致张力减退性便秘。

1.6 缺乏相关知识 便秘虽是一种病症,但人们缺乏足够的重视,老年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没有很及时,加上护士认为便秘是患者自身的问题,不是护理不当的问题,所以缺乏早期干预措施。

2 护理方法

2.1 调节情绪和改变环境 便秘与紧张、焦虑、失眠等心理因素有关,也与排便的环境有关。因此要疏导患者稳定情绪,放松思想,消除顾虑,在排便时,为患者提供隐蔽的环境,如拉上屏风,防止干扰,及时的通风换气。

2.2 指导患者各种促进排便的方法 对排便动力减弱的患者,以指导患者可按顺时针按摩腹部,并鼓励患者多做床上运动,以增加肠蠕动。

2.3 对长期卧床患者应针对病人,采取早预见性护理。术后注意观察有无腹胀,肠鸣音是否正常。肠蠕动减弱者要暂禁饮食。护士要把预防便秘的问题作为患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训练患者床上排便的方法,制定患者合理饮食、饮水计划,每日饮水量应在1500~2000ml。给予足量的维生素饮食,增加适量的水果和蔬菜。

2.4 加强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建立定期排便的习惯。长期卧床的病人即使没有便意,也要锻炼教会患者每天在床上练习腹部肌肉的紧张力,或屏气以增加腹压,轻压后部,以协助排便,对于长期的卧床病人更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