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装备论文范例6篇

地质装备论文

地质装备论文范文1

武器装备作战需求论证质量评估系统主要辅助需求质量评估,使用本系统的人员主要包括需求分析人员、系统开发者、技术人员、装备使用人员、项目管理者、质量评估人员和决策者。在装备作战需求分析过程中,需求论证人员通过对作战活动和作战过程及其相关的业务流程仔细研究,从中提取武器装备系统的作战需求,或通过与军事人员的交流获得作战需求,管理人员与评估人员则要对项目的进展及质量进行信息收集,了解、掌握论证的进展情况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并采用合适的模型进行论证质量评估。对应于作战需求论证质量评估系统的主要工作过程,可得出其主要功能需求如下:

1)需求分析数据管理需求

包括装备作战需求分析中的各类需求模型及其元模型数据,这些数据主要是以图形、表格、文字等形式表示,必须以某种形式将这些数据存储并管理起来,以方便评估人员在质量评估过程中提取各类需求数据,进行质量评估。

2)质量评估模型管理需求

实现对论证质量评估模型的管理,包括模型的表示、模型的存储组织结构、模型的查询和维护及模型的调用。

3) 需求质量评估文档管理需求

评估系统需要提供各种评估模板,以便于要求论证人员按一定的格式编制文档以及评估人员按固定的模型开展评估,另外对一些与图形相关的文档,也可根据图形的描述内容直接生成,再由使用人员完善。

4) 研讨功能

在论证质量评估过程中,有很多问题需要专家通过研讨方式确定,如关键控制点的选取,系统需要提供研讨支持功能辅助分布在不同地方的专家进行研讨。

2 系统框架与功能模块

2. 1 系统总体框架

系统总体框架,质量评估系统由项目管理模块、需求过程质量评估模块、需求方案质量评估模块、需求数据管理模块、质量评估模型管理模块、研讨模块和人员管理模块组成。该系统以装备需求分析过程模型和质量评估模型库为核心,在研讨厅系统支持下,通过模型的组合使用实现装备需求论证过程和需求方案的评估。

2. 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武器装备作战需求论证质量评估系统以系统工程、军事运筹学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数据库、研讨厅、质量评估模型为手段,实现从定性到定量的人机交互系统,系统具有如下功能:

1)装备需求论证过程质量评估模块

该模块采用关键控制点思想,将需求论证过程分为作战任务分析、能力需求分析、非装备途径分析、装备途径分析四个关键控制点,通过建立这四个关键过程质量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模型,能够进行论证过程质量评估。论证过程质量评估结果可以由量化数据或图表的形式显示,以帮助管理者和开发者分析作战需求开发状况,及时对项目做出调整,改进论证过程,最终保证论证质量。

2) 装备需求方案质量评估模块

该模块从多视点角度出发,通过建立需求方案质量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基于多视点的质量评估方法,能够进行装备需求方案质量评估。

3) 项目管理功能

该模块实现对质量评估项目整体信息的记录,包括新增项目、修改项目、删除项目等功能。

4) 数据管理模块

在需求论证质量评估过程中,需要对相关数据以一定的方式进行存储和管理。主要包括以下数据:

① 需求分析模型数据,包括作战任务分析模型数据、能力需求分析模型数据、非装备途径分析模型数据、装备途径分析模型数据,这部分数据是质量评估的基础数据;

② 评估指标数据,包括论证过程质量评估指标和需求方案评估指标数据;

③ 质量评估模板数据,主要指事先设定好的评估模板文档;

④ 质量评估过程数据,包括评估指标量化数据、评估数据、结果数据;

⑤ 质量评估进展数据,包括质量评估进展及达到的阶段;

⑥ 需求方案数据,包括质量评估生成的作战任务清单、能力需求清单、非装备解决方案、装备需求方案。

5)模型管理模块

目前常用的质量评估模型包括神经网络、层次分析法、模糊评判法等,专用的论证质量评估方法包括基于关键控制点的需求质量评估方法、基于多视点的需求质量评估方法、基于作战实验推演的装备作战需求方案质量评估方法等,模型管理模块实现评估模型的表示、存储、查询、调用及模型的组合。

6)研讨模块

论证质量评估问题极具复杂性,需要多领域、多学科的人员共同协作完成,研讨是必要的研究步骤和手段,研讨功能是解决复杂问题支持系统必备的重要功能。7)用户管理模块。用户管理实现了用户登录、注销、用户和用户组的增加、删除和修改。用户组是一组用户的集合,比如选定的一组评估专家。所有系统角色都使用用户登录和注销功能,系统管理员使用用户和用户组的增加、删除、修改功能。

3 武器装备作战需求论证质量 评估系统流程

质量评估系统的工作流程主要包括需求论证过程质量评估和需求方案质量评估,其中,需求论证过程质量评估主要采用基于关键控制点的评估方法,对作战任务分析、能力需求分析、非装备途径分析、装备途径分析过程进行质量评估,过程评估的结果是生成作战需求方案。然后,采用面向多视点的评估方法对需求方案进行质量评估,得到质量评估结果。系统工作流程所示。

4 基于多 Agent 的需求论证质量评估模型管理设计

在需求论证质量评估过程中涉及到很多评估模型,任何一个环节的评估可能需要多个模型组合使用,因此,在系统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如何实现这些质量评估模型的管理。本文采用基于多 Agent 的模型动态管理方法,通过一个管理 Agent 和不同质量评估模型Agent 之间的协商来解决论证质量评估问题。其中,每个质量评估 Agent 代表一种评估模型,它不仅封装评估模型,还包括事先设定的知识库,用于和外界进行交流,管理 Agent 负责协调各质量评估模型组合完成一个评估任务。基于多 Agent 的质量评估问题求解过程所示。对于一个待评估问题,首先判断是否存在求解模型,如果没有,将问题进行分解后继续判断;如果有求解模型,将问题发送给此模型,进一步判断是否能够独立求解,如果不能,需要寻找合作模型,此时需要借助管理 Agent 模型进行协调,直到得到结果。

5 武器装备作战需求论证质量评 估系统实现

为了使整个系统体系架构具有良好的跨平台性和较强的扩展性,为今后系统功能的扩展留有余地,本系统使用基于 J2EE 软件架构的 MVC 模式开发,系统开发工具是 Visual Studio2010。下面以基于关键控制点的装备作战需求论证过程质量评估方法实现为例进行说明。对于某次装备作战需求论证活动,采用层析分析法建立基于关键控制点 A、B、C、D 的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然后对指标进行两两判断矩阵比较,得出需求评价方案 1、方案 2、方案 3 的 4 个关键控制点的过程质量评估值。

6 结束语

地质装备论文范文2

关键词:装备试验;项目管理;培训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一、在装备试验领域开展项目管理培训的必要性

(一)装备试验特点

1 技术复杂、涉及面宽

装备试验对象和试验手段采用了大量的现代科技成果和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科研比重大,技术含量高,涉及到尖端科学领域以及各有关工业系统的先进技术。装备试验不仅需要各行各业的专业技术人员,而且更要对这些技术有全面了解的各级管理人员。

2 规模庞大,协同面广

装备试验所达到的地域、海域和空域非常宽广,参试的单位、人员和动用装备繁多,因此装备试验管理人员要有全局观念,在组织管理上必须高度集中统一、协调一致工作,即要有统一的时间、统一的程序、统一的口令和统一的行动。一切人员要一切行动听指挥,保证步调一致。

3 危险性高,风险性大

装备试验项目具有科学探索的性质,试验面临着技术风险、时间风险、费用风险、人力风险、管理风险、环境风险等诸多风险因素。在装备试验中必须做到组织严密、指挥准确、操作无误、万无一失。

4 程序严密,时限严格

装备试验是严格按照程序进行的项目,对试验中每一过程、需完成的每一项任务都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否则将无法使庞大的试验系统协调起来。这就要求各个分系统都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预定的动作。如果其中某个系统未能做到这一点,就可能影响整个试验的进程,甚至导致试验失败。

(二)装备试验项目管理特点

1 高度集中统一性

我国的装备试验大多由试验部队组织实施,因此具有军队作战指挥的特性——高度的集中统一性。同时,装备试验的技术复杂、规模庞大、时限强的特点也决定了装备试验必须实施高度集中的指挥,才能协调一致地行动。

2 组织结构复杂性

随着装备试验任务性质、规模的变化,参试单位不同,因而形成的指挥主体也要发生变化,一般以试验指挥部、试验领导小组的形式出现,其构成方式、人员性质、人数规模等都将随着任务的不同而有差别。指挥主体中不仅有军事指挥员,还有研制、使用等部门的领导和总工程师。不同的任务,试验指挥部的人数也不相同,从几人到十几人不等。对于大型试验任务,试验场区广阔、参试人员多,且成分复杂,按层级或工作性质不同可以划分为军官、士官、士兵和职工;也可以按照发射试验任务中的职能划分为指挥管理型、试验保障型、工程技术型和研究型人员;还可以按照专业性质划为政治工作保障、后勤工作保障、装备工作保障、勤务保障、通信保障等。为了保证各项试验任务的完成,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试验指挥方式。

3 管理手段的先进性

由装备试验的特点可知,试验产品技术先进,测试、测控设备精度高,试验本身对时间要求严格。没有先进的管理手段难以保证指挥信息畅通、及时准确,从而使产品、设备的先进性失去了意义。随着装备体系试验的开展,指挥要求更加迅速、准确,管理手段的先进性将更充分地体现出来。这就要求管理人员不仅懂技术,更要懂管理。

4 指挥决策的技术民主性

现代条件下的作战指挥也需要科学指挥,但作战指挥的发展趋势表明,指挥更需要高超的指挥艺术。战场瞬息万变,它要求指挥员迅速、果断地定下决心,民主讨论的时间少,而装备试验中涉及专业极多,指挥员不可能面面精通。只有充分发扬技术民主,广泛听取各专业技术人员的意见,才能制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决策,减少失误,才能保证试验成功。然而,在重大问题上做不出结论时,也要求指挥员有胆有识,果断地定下决心。

(三)装备试验采用项目管理方式的必要性

1 装备试验环境变化的要求

目前,与装备试验相关的资源保障和协作单位已经在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运作机制转变,试验不仅要追求成功率,而且要追求综合效益。因此,应积极采用现代项目管理模式,提高试验的效益。

2 装备试验密度增加的要求

随着我军装备建设的迅猛发展,装备试验任务越来越频繁,试验任务种类多样,试验任务已经进入高密度状态。高密度的试验任务对优化试验流程、缩短试验准备时间、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工作质量等试验任务管理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除需要不断发展新的试验技术外,也需要发展创新组织指挥与管理的方法和技术,从组织、人员和方法等方面为未来装备试验的发展作准备。

3 装备试验项目特点的要求

装备试验是一种耗资巨大的系统工程,其涉及面广、风险大、准备周期长、技术难度大、单位时间物耗大,是其他项目难以比拟的。特别是在多任务并行或交叉的情况下,需要强有力的统一管理和灵活的快速协调机制,需要新的管理技术和工具快速解决多任务带来的资源竞争,保证所有任务目标的实现。

4 装备试验协同一致的要求

参与装备试验项目的研究院所、工程研制单位都已经普遍采用了现代管理模式。在与参试单位的合作中,采用一致的术语才能达到快速地沟通和理解,与合作单位管理机制的接轨对我们实施项目管理模式提出了要求。

二、在装备试验领域人员特点分析

(一)技术成分较大

装备试验部队人员学历层次较高,平均学历层次高于全军平均水平,且大部分毕业于工程技术院校。装备试验管理工作需要复合型人才,要具有知识、技能和能力所组成的多序列、多要素和多层次的动态综合能力结构。但是,目前多数管理人员在调入机关前一直从事技术工作,知识结构单一。走上管理岗位的技术人员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都是优秀人才,走上管理工作岗位后,知识结构已不能适应工作需要,又不能及时得到相应的知识补充,致使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工作任务繁重

我军大部分是全训部队。而装备试验部队则不同于其他部队,工作任务繁重。装备试验任务种类多、间隔时间短、多项目并行,这就造成了装备试验部队培训难集中,时间难保证,训练难组织,计划难落实。工学矛盾突出是制约培训工作开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人员流动较快

装备试验部队人员任职时限较短,变动频繁。一大批高学历的专业技术干部进入了管理岗位,发挥了指技合一的重要作用。他们富有朝气,工作主动性、积极性较高。但是,由于部队性质决定了人员必须较快流动,尤其是装备试验部队大多驻地偏僻,远离城市,生活条件艰苦。因此,高水平、高素质的管理人员选拔难,保留难,使培训需求持续不断。

(四)培训欲望强烈

装备试验人员对项目管理培训的欲望非常强烈。特别是装备试验管理人员和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在装备试验过程中,经常要用到项目管理知识和技术,在组织指挥模式的构建、资源优化与调配、质量与风险的管理和试验流程优化等方面,急需先进的项目管理理念和技术方法做支撑。

三、装备试验项目管理培训模式设计

(一)组训方式

1 项目管理专题培训

高密度装备试验任务对试验组织指挥模式、资源调配、风险管理、流程优化等试验任务管理问题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适应高密度试验任务的需要,全面提高装备试验人员的项目管理能力,可结合高密度试验任务下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和项目管理知识领域,设置装备试验组织指挥、装备试验资源管理、装备试验质量管理、装备试验风险管理、装备试验多项目管理等专题培训。

2 项目管理认证培训

在装备试验部队,有些精通项目管理的同志希望通过PMP认证考试获得项目管理职业资质来全面提升自身的价值,参加短期项目管理认证培训班是他们在繁忙工作之余的重要选择。举办项目管理认证培训班,按照PMP认证考试的要求,帮助学员系统地复习备考,达到考前冲刺提高的目的。

3 任职教育项目管理课程培训

由于项目管理是一种特别适用于责任重大、关系复杂、时间紧迫、资源有限、创新性的一次性任务的管理方法,完全适合于装备试验任务的管理。不论对装备试验部队决策层(领导)、管理层(中层管理干部)还是执行层(技术干部、士官),掌握一点项目管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是完全必要的。对于前来院校参加任职教育培训的装备试验人员,应在任职教育培养方案中设置项目管理课程,普及项目管理基本理念和技能。

4 开展项目管理工程硕士培训

(1)脱产培训

脱产培训采取院校集中授课,论文分散撰写的方式进行。每学期由院校统一安排课程,学员集中到院校进行面授,通过课程考试,取得规定的学分后,可回原单位在双导师指导下进行论文撰写,并统一到院校进行论文答辩。

(2)集中培训

当某一试验部队参训人数达到一定数额,形成培训规模可采取集中培训的模式。集中培训的时间在保证总课时不变的情况下,根据装备试验任务的间隙时间灵活确定,培养院校采用送教上门的方式进行面授。学员通过课程考试,取得规定的学分后,在双导师指导下进行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的时间可利用装备试验任务的间隙,在答辩人员相对集中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地点进行。

(3)假日培训

利用假日进行课程培训,对于无法脱离工作岗位的人员来说,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授课地点可以在培养院校也可以在人员集中的部队进行。学员通过课程考试,取得规定的学分后,在双导师指导下进行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的时间可利假日在答辩人员相对集中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地点进行。

(4)课程培训

在装备试验任务间隙,采取单科独进的方式进行。学员通过课程考试,取得规定的学分后,在双导师指导下进行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的时间可利用装备试验任务的间隙,在答辩人员相对集中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地点进行。

(二)教学方式

1 理论课程以精讲为主

理论课程采取精讲的方式,一是在理论上提炼精华。针对学员实践经验丰富、理解能力强的特点,在理论教学方面主要讲授经过提炼的精华部分,以思路、计算、应用等方法为主,突出课程的系统性、针对性、启发性和操作性。二是在讲授中引入实例。把学员置于一定的实际情景之中,使他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这些原理、概念在实际工作中的用处、表现,增进其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也会恰当地掌握它所具有的特定含义和意义。三是在授课中穿插练习。将课堂练习穿插于授课之中,讲授过的一些方法,马上进行运用练习,可加深学员对理论的理解、对方法的运用,并可及时发现问题,把问题消灭在课堂上。

2 典型案例贯穿于教学之中

我国应用项目管理比较早的行业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聘请我国著名的大、中型项目总指挥前来讲学,介绍本项目的管理过程,传授如何运用现代项目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并加以改革和创新形成的项目管理的经验,特别是广泛推广运用项目管理的方法,提高了效率、缩短了工期、保证了质量、降低了造价、节约了投资,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实例,会对大家学习和运用项目管理知识有很大的帮助。

3 模拟演练将理论融合与实际

地质装备论文范文3

Abstract: 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military equipment science is an important symbol of the found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basic theory of military equipment science. The basic theory of military equipment science is expatiated through analyzing existed research achievement in military equipment science. The main problems in military equipment science are analyzed and the innovation developing consideration is proposed, which provides an method and developing approach for the basic theory research of military equipment science.

关键词: 装备装备学;基础理论;创新

Key words: military equipment science;basic theory;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E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4-0003-03

0 引言

军事装备学学科的创建与发展是军事装备学基础理论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标志。军事装备学是我军在长期的军事装备工作实践中,从军事后勤学等学科中逐步分化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的知识体系。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将军事装备科学纳入军事后勤科学当中来研究。上世纪90年代,我军装备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军事装备的种类日益繁多、结构日趋复杂、技术密集程度越来越高,更新换代的周期不断缩短,全寿命费用不断增多,管理、使用和保障难度增大。为适应大量高技术装备进入战场和诸军兵种合成作战需要,我军成立了中国人民总装备部。总装备部的成立,结束了我军装备建设长期分散管理的体制,形成了上下衔接、相对独立的军事装备管理组织系统,实现了武器装备全系统、全寿命管理。装备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为军事装备理论研究及军事装备学科快速发展提供了空前机遇,使长期处于分散状态的装备理论建设,逐步形成一个涵盖军事装备全系统、全寿命的理论体系。应当说,总装备部成立后,军事装备学在我国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军内相关院校与科研院所以此为契机,不断推动着军事装备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为军事装备学创造了空前的繁荣局面。

1 军事装备学基础理论定位

关于军事装备学基础理论的研究范围,军事装备学界主要通过两种形式来表达:一是在数量有限的军事装备学专著或教科书中表现为“总论”。二是在论文中直接指出,这种形式只是个别。“军事装备学学科若干问题研究”一文认为“军事装备学基础理论是关于军事装备及装备工作一般规律的研究,是从总体和宏观的角度,对军事装备及装备工作理论和实践进行抽象和概括所得到的共同规律,对军事装备各种实践活动和各分支学科理论研究具有普遍指导作用。基础理论主要包括军事装备学基本理论、军事装备史学理论和学科建设理论等。”“军事装备学基本理论主要研究:军事装备的概念、分类,军事装备的地位、作用,装备思想,军事装备与科学技术、经济基础的关系,装备工作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指导思想。”“军事装备学史学理论主要研究:军事装备发展历史过程、特点及一般规律、装备发展趋势和装备思想史等。”“军事装备学学科建设理论主要研究:学科的定义、研究对象和任务,学科特征和地位作用;学科理论的历史发展;学科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本学科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学科研究的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和方法要求;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和任务等。”这些归纳虽然都还有待斟酌,但大体上说出了军事装备学基础理论的主要范畴。本文并不追求我国军事装备学基础理论的体系定势,只是想通过若干基础理论问题的具体探讨,相对地勾勒出我国军事装备学研究的大致范围。我们认为,军事装备学作为军事学中的一级学科,其基础理论要以军事学的基础理论为依据和基本框架,在这一框架的基础上揭示军事装备学研究的特殊性,从而得出军事装备学的基础理论。同时,由于军事后勤学发展相对成熟,也可将其做横向参照。

地质装备论文范文4

关键词:士官;任职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6-0217-02

目前我军排以下建制单位的骨干和武器装备重要操作岗位正在逐步改由士官担任,士官岗位覆盖了绝大多数通用和特种装备操作类专业技术岗位以及基层指挥管理类岗位。广大士官已成为部队战备训练、教育管理和武器装备操作维修的主体,成为生成、储备和提高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军队院校如果没有忧患意识和前瞻眼光,士官任职教育就可能跟不上军队建设转型的步伐,跟不上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需要,就会逐渐成为影响和制约部队建设科学发展的短板和瓶颈。

一、士官任职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士官院校专业设置与武器装备专业技术培训需求衔接不够紧密。近些年,我军新武器装备发展迅速,一是很多新研制武器装备在部队配备后,军队院校对从事相关专业岗位的士官培训方面未能紧跟发展,培训的内容、方式和目标与实际需要衔接不够紧密,致使士官学无所用、培训效果不理想,浪费了很多培训资源;二是我军武器装备涉及专业种类繁多,各军种装备所属专业无统一划分标准,造成军队院校列入士官培训范围的部分专业与实际专业不匹配或者没有涵盖,如雷达探测、数据交换等与实际不符;特种燃料、武器测试、导弹发射等部分特殊专业还没有制定出针对士官的统一培训教材和考核标准;三是我军新武器装备具有科技含量较高、操作训练难度大的特点,军队院校教员在传授新装备知识和解决新装备技术难题方面也无经验可循,甚至没有接触过新武器装备,要想尽快使教员自身掌握新装备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培养出能够熟练驾驭新装备的专业技术人才,在教学方面难以实现。

2.部队在选拔、送训和使用士官人才方面与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存在脱节现象。目前,一些基层领导还存在着模糊认识和错误观念。比如,有的对士官专业技术复杂程度认知不够,认为在岗位上练练就行,没有必要专门送训学习;有的忽视士官任职期间的继续培养,往往重使用轻培养;有的对士官队伍发展趋势把握不准,仍依赖于“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方法,不能形成系统全面的培训机制。这些观点缺乏对我军新军事变革的深刻认识和对士官未来发展的长远考虑,造成一些基层部队长期以来在低层次培养士官,难以实现高素质士官人才的跨越式发展。在现实工作中,每年根据上级训练主管部门的培训计划,要求基层部队选送一批志愿献身国防、文化素质高、动手能力强的士官苗子参加军队院校培训,但是有些送训士兵的文化层次低,有的送训专业不对口,因此造成军队院校招收的一些士官学员(学兵)没有能力学习或者不愿意学习,培训效果达不到要求;有的士官在学习毕业(结业)归队后未能安排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有的不被基层领导重视,甚至在当年就被复员或转业,有的在士官选取晋升时,把军队院校毕业的、参加过任职培训的士官没有真正作为重点留用对象,造成士官人才的极大浪费。

3.教员在教学能力素质和创新教学手段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当前,士官任职教育的职业性、实用性和高技术性对院校教员队伍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是要具有全面的职业素质,如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教师道德素质、专业理论素质、基本技能素质,能够教育并影响士官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使其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锻炼他们勇于实践、积极进取的良好品质。二是既要能从事专业理论课或文化课教学又能从事专业技能训练的教学、指导,而有的教员只有从事教学工作的理论经验,缺乏在部队实践或装备实操的能力,在新装备教学手段的研究、创新及应用方面明显不足。三是有的教员对学历教育和任职教育的概念认识不够清楚,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没有突出特点和主次,士官任职教育要突出面向岗位的应用特色,即不同的任职岗位必须采取或实施不同的教育方式,而有的教员对士官任职岗位面临的实际问题没有进行系统梳理、分类归纳,造成“一锅煮”的现象,很难提高专业课的教学水平。因此建设一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装备的高素质教员队伍,也是士官任职教育发展与成败的关键。

二、加强士官任职教育的对策

1.健全士官培训专业,科学设置课程体系,培养专业技术过硬的士官人才。首先,要遵循“主动适应、超前发展”的建设思路,紧跟装备发展趋势,有效整合军队院校士官培训专业,区分通用装备专业和特种装备专业的学科划分,及时论证开设新专业,改造传统专业,形成以新装备为主体、多学科专业相融合,覆盖全军士官岗位的专业体系。比如,在装甲、导弹、通信、雷达和舰艇、战机等新装备研制生产阶段,军队院校就可以开展跟踪研究,培育教学能力,在列装初期就能为部队输送新装备操作和保障人才。其次,要紧贴部队需求,从士官任职的职业性、实用性、技能性三个方面,加强士官任职培训的总体设计,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研究和探索新技能的训练方法,使学员掌握相关岗位的新知识、新设备、新技术,培养较强的装备操作能力和分析、处理、解决故障的能力。最后,要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践教学,在打牢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大实践性教学的学时比例,形成科学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把培养学员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培养“双证”(毕业或结业证、职业资格证)士官人才。比如,依照部队职业分类标准及任职岗位需要,把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将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使士官学员(学兵)在获得毕业证的同时,顺利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强岗位任职能力。

2.健全士官人才培养的选拔、培训、使用等环节的跟踪问效机制。一是部队在士官学员(学兵)的送训选拔时,要严格选拔标准和程序,确保生源质量。注重从思想政治、专业特长、学历水平、作风纪律等方面考察,在思想政治上,要优先考虑思想纯洁、立场坚定、热爱国防、志愿长期在部队服役的士兵;在专业特长上,要优先考虑能够熟练掌握手中武器装备,苦练过硬本领,勇于实践,争当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排头兵;在学历水平上,要优先考虑高中以上文化学历,能够主动学习,有创新精神,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全面发展的士兵;在作风纪律上,要优先考虑能够吃苦耐劳,能够自觉强化战斗精神、磨砺革命意志、培育顽强作风、严守组织纪律的士兵。二是在士官学员(学兵)的培训方面,要注重分层次培养。部队要分别按照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储备培养士官人才,统一规范士官资格的门槛,制定不同等级士官的任职标准,从入口把住质量关,先培训后上岗,健全升级培训机制,杜绝“级长技不长”的现象;军队院校要充分发挥培训主渠道的作用,针对士官任职专业和目标,深入分析士官的岗位能力和具体任务,形成资格培训、升级培训和轮训短训相结合的多元化士官人才培训体系;地方院校作为部队和军队院校在士官培训渠道的重要补充,主要抓好特色专业培训或直招士官入伍前学历教育,也可成为部队委托培养士官人才的重要基地。三是良好的用人制度是士官人才队伍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部队和院校必须不断完善士官人才使用制度,严格实施士官考核淘汰制度,严格执行士官选取晋升标准,确保把经过军队或地方院校培训,能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具备相应技能等级资格,在本职岗位或学习中取得突出成绩的优秀士官人才留下来,发挥好他们的骨干作用,树立良好的用人导向;军队院校应建立一套完整的士官学员(学兵)电子档案,对他们的入学、培训、使用、发展和退役等情况跟踪问效,形成一个良好的反馈机制,从而不断改进士官人才培养体系。

地质装备论文范文5

关键词:新装备教学;四位一体,联教联训,教学模式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海军战略转型和信息化建设的快速推进,一大批新装备陆续装备到部队。新装备结构原理复杂,技术含量高,操作使用、维修保障难度大,为使新装备快速形成作战能力和保障能力,必须为部队培养大批熟练掌握新装备操作使用和维护保养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军队院校是新装备教学的主阵地,但由于多方面原因,院校新装备教学却存在教学资源不足、教学力量薄弱等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联教联训是解决上述问题、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如何充分发挥院校理论基础雄厚、装备研制和生产单位对新装备的原理结构及功能清楚、部队熟悉学员的岗位任职需求和装备训练方法等四方各自优势,开展“学研产部”(院校、装备研制单位、生产厂家和部队)四位一体联教联训,对于有效提高新装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新装备战斗力的生成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四位一体”联教联训教学模式改革的内涵特征及必要性分析

(一)“四位一体”联教联训的内涵特征

新装备教学是将与新装备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员,使其形成岗位任职能力的过程。其目的是使学员毕业后能够满足岗位任职需求。这就要求教员不仅向学员传授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学员的操作使用和维护保养技能。但由于院校因新装备教学资源不足、教学力量薄弱等使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无法实现,影响了教学效果。为了解决院校新装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整合院校、装备研制单位、生产单位和部队四方的优势资源,提出新装备教学“学研产部”四位一体联教联训教学模式改革。其基本内涵特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以学员毕业到部队的岗位任职为基本指向,融“部需求”和“个人发展”于一体,符合军队转型建设和“能打胜仗”标准对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二是以学员毕业即可上岗为基本目标,融“知识”和“技能”于一体,符合部队“两成两力”建设的根本要求。三是以新装备理论知识和操作使用及维护保养技能为基本内容,融“理论学习”、“实践技能”于一体,符合部队任职岗位对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四是以充分发挥军队院校、新装备研制单位、生产单位以及部队的各自优势为基本途径,融“装备教学”“教员队伍建设”和“服务部队”于一体,符合新时期对军队院校办学和育人的根本要求。

(二)“四位一体”联教联训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1.“四位一体”联教联训教学模式改革是解决当前军队院校新装备教学资源不足的需要

通过“四位一体”联教联训教学模式改革,院校不仅可请装备研制和生产单位的专家到院校授课,讲解装备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使教员与学员共同学习,还可带领学员到已经列装新装备的部队组织实装训练,请装备研制和生产单位的专家到部队共同对学员进行装备的维修检测和故障排除等方面训练。可以充分发挥院校、装备研制和生产单位以及部队的各自优势,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使学员所学理论知识得到强化,操作技能得到培养,岗位任职能力得到提升。在当前院校新装备教学资源不足难以短时有效解决的情况下,积极开展“四位一体”联教联训教学模式改革十分必要。

2.“四位一体”联教联训教学模式改革是解决当前军队院校新装备教学与培训对象岗位任职需求结合不紧密的需要

新装备教学是军队院校任职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当前军队院校教员队伍中存在部分教员无部队任职经历、部队代职质量不高、到部队调研不经常等问题,导致教员对部队情况不熟悉,特别是对新装备列装部队的训练、管理及保障等情况不了解。这种情况使教员课堂教学中往往只能照本宣科,“不接地气”“说话没底气”。通过“四位一体”联教联训,院校教员可以更多地走进新装备列装部队,熟悉部队,熟悉装备,密切与部队官兵的关系,从而准确把握学员的岗位任职需求,从而使装备教学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等能更好地贴近部队、贴近装备、贴近岗位。因此,“四位一体”联教联训教学模式改革对于新装备教学与学员的岗位任职需求有机衔接很有必要。

3.“四位一体”联教联训教学模式改革是解决当前军队院校新装备教学师资力量薄弱的需要

教员是实施新装备教学的组织者和执行者。教员自身的能力素质直接决定了新装备教学的能力和水平。目前,军队院校教员的知识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大部分青年教员具有硕士、博士学位,基础理扎实论。但新装备结构原理复杂、信息化程度高,涉及大量新技术和新器件。这要求教员必须提前熟悉新装备,及时补充相关专业知识,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使教员不仅懂理论,还应会操作、会维修检测和故障排除。通过“四位一体”联教联训,教员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装备,与学员一起向装备研制和生产单位的专家学习,向新装备部队的优秀官兵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新装备教学能力和服务部队的水平。因此,“四位一体”联教联训教学模式改革对于培养新装备教员队伍、锻造优秀师资力量十分必要。

二、“四位一体” 联教联训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一)主要做法

1.到部队调研,摸清学员的岗位任职需求

摸清部队的岗位任职需求是保证新装备教学质量的前提。近年来,在上级领导和机关的支持下,笔者所在教研室先后派2名教员到新装备部队代职,6次组织教员到相关部队调研,2次派教员参加部队的演习研练任务。期间与部队基层官兵进行广泛的沟通交流,学习部队的《军事与训练考核大纲》,了解了毕业学员的工作情况,摸清了学员的岗位任职需求和能力标准,为新装备教学的组织实施提供了依据。

2.确定“四位一体”的联教联训教学改革组训模式

新型装备结构复杂,技术密集,信息化程度高。院校无实装、配套模拟器材不完善以及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等问题制约了新装备教学质量的提升。通过对部队的调研,教研室教员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在学习装备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开展模拟训练和实装教学,才会将学员所学知识转化为岗位任职能力。因此,根据上级机关指示精神,在借鉴地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经验的基础上,教研室确定了“学产研部”四位一体的联教联训教学改革组训模式,整合院校、装备研制和生产单位及部队的优势,提高新装备的教学质量,实现学员毕业即可上岗的目标。

3.优化教学内容,形成“理实一体”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是新装备教学的核心。为了使学员更好地掌握新装备的理论知识,促进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教学施训过程采取“理论教学+模拟训练+实装训练”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一是理论教学。每名教员按照“三贴近”(贴近部队、贴近装备、贴近岗位)的原则,更新优化了教材、教案和多媒体课件,注重学员对装备基础知识的学习。二是模拟训练。按照讲解示范、分组练习、分组考核的方式实施。理论教学与模拟训练交叉进行,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强化对理论的消化吸收。三是实装训练。教员带领学员到新装备部队开展联教联训。实装训练过程中,理论学习与实装训练同步展开,授课教员与部队教官共同组织学员的训练。针对教学中的难点问题,还请装备研制和生产厂家的专家来院校或与教员一起到部队进行授课,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4.通过“四位一体”联教联训,推动新装备教员队伍建设

在“四位一体”联教联训过程中,教研室通过请装备研制生产单位的专家授课、组织学员到部队开展实装训练等形式,有效解决了学院教学无模拟器材和实装、教员实践教学能力不高等问题,不仅让学员学习了理论知识、掌握了操作技能,达到了岗位任职需求。同时,还让教员有机会与学员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目前,教研室教员的新装备教学能力和服务部队的水平不断提升,锤炼了一支教学骨干队伍,还与新装备研制生产单位的专家、新装备部队的官兵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这些对于提升新装备教学质量,推动教员队伍建设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目前教研室9名新装备任课教员,已全部由单一的理论讲授型转化为既懂理论又会操作的双师型教员。

5.基于岗位任职能力,改革考核模式

为了加强对学员学习过程的控制,督促学员学习,强化学员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岗位任职能力的培养,实现由掌握装备知识向装备操作实践能力的转化,基于学员的岗位任职能力需求,制定了基于学习过程的一体化考核改革方案。一是理论教学考核。采用平时成绩+课程终结考核(笔试或口试)相结合的方式,平时成绩40%(平时作业及课堂表现10%,单元测试30%),笔试(或口试)60%;二是模拟训练考核。平时训练40%,实操考核60%;三是实装训练考核。由部队人员担任考官,按《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要求统一组织实操考核。三者结合,形成新装备课程的最终成绩。其中,理论考核30%,模拟训练30%,实操考核40%。考核模式的改革,不仅调动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有效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

(二)教学改革成效

“四位一体”联教联训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有效地解决了学院新装备教学无实装、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学员毕业不能满足部队岗位任职需求等问题,提高了新装备的课堂教学、课程建设、教员队伍建设和为部队服务的水平,实现了学员毕业即可上岗的培训目标,受到了上级领导机关、学员和部队的一致好评。获院校级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在2015级初级预选士官毕业学员分配到部队后,有5名学员当月就代表单位参加上级组织的装备比武考核,并取得了好成绩;有4名任课教员担任部队装备比武考核裁判,5人次应邀到部队为基层官兵讲授新装备的理论知识;编写教材6部,发表教学研究论文3篇,建立试题库1套。

三、“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改革的体会

(一)准确把握学员的需求是关键

新装备教学直接面向列装或即将列装的部队官兵,包括军官、士官和士兵等多个层次。由于教学对象从事的岗位、所处的阶段不同,对新装备知识的需求不同,关注内容的程度和接收能力也不一样。因此,院校教员只有准确把握培训对象的需求,才能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组织形式上做到有的放矢,从而达到培训目的,实现培训目标。

(二)实现学员毕业即可上岗是根本

新装备教学是属于军事职业教育的范畴,目的是提高培训人员的岗位任职能力。虽然院校在新装备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制约着新装备教学质量的提升,但作为新装备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军队院校应想方设法、克服各种困难,勇于探索实践,使学员学到岗位任职需要的知识,掌握岗位任职需要的技能,培养“能打胜仗”的岗位任职能力,才能实现学员毕业即可上岗,才能让学员满意,部队满意,领导机关放心。

(三)培养高素质的教员队伍是核心

教员自身的能力素质直接决定了新装备教学的能力和水平。军队院校各级机关和领导,应消除对教员“重使用、轻培B”的现象,通过让教员及时参加新装备的接装培训,协调研制生产部门的相关专家到院校授课,到新装备列装部队的调研、代职等多种形式,让教员有更多机会学习新装备、熟悉新装备、操作使用装备,才能不断提高教员队伍的新装备教学能力和水平。“学高为师,身正师范”。教员队伍的能力素质高了,教学水平自然提高。

(四)严密组织、密切协调是保证

“四位一体”联教联训教学组训模式涉及面广并且装备研制和生产单位属于地方机构,分布地域广,沟通交流缺少便捷、有效的工具。因此,在“四位一体”联教联训组织实施过程中,要严密组织、密切协调,加强沟通交流,才能把装备研制和生产单位以及部队的优势力量整合在一起,保证院校的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实现学员毕业即可上岗的目标。

四、结语

“四位一体” 联教联训教学模式改革能有效整合军队院校、装备研制和生产单位以及部队的优势力量和资源,有效解决军队院校在新装备教学中存在的无实装、无配套模拟器材、教学力量相对薄弱等问题。虽然在开始实施教学改革过程中,可能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但只要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定会使“四位一体”联教联训教学模式改革成为提高院校新装备教学质量、推进部队“两成两力”建设的一把“利器”。

参考文献

[1]王成学,朱四华,戢治洪.军队院校新装备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海军院校教育,2014(4).

[2]谭伟平.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深入推进“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怀化学院学报,2010(10).

[3]秦建华,曹雨平.高职教育“三位一体”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7(4).

地质装备论文范文6

摘 要:信息化的发展促使现代战争成为体系之间的对抗,体系对抗的基本要求是武器装备成体系发展。本文首先对我军装备试验的作用和地位进行了论述,并指出我军装备试验体系建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随后提出了我军装备试验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和主要内容。

关键词:装备;试验体系;建设思路;主要内容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一、装备试验的作用和地位

随着新军事变革的不断推进和发展,现代战争已经成为体系之间的对抗,体系对抗的基本要求是武器装备成体系发展,基于这一认识,我军加快了基于信息系统的武器装备体系建设步伐,随着这一进程的推进,我军武器装备体系将不断完善。

我国实行装备定型制度,即新型装备必须经过定型试验考核并达到战术技术指标要求,才能装备部队。装备试验既是履行试验鉴定的一项职能活动,同时又是武器装备战术技术融合的场所,是装备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国装备试验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为我军装备建设做出了应有贡献。但是随着我军基于信息系统的武器装备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传统的以型号产品为对象,以单项装备技术性能指标考核为主的试验模式,难以满足体系对抗对武器装备整体作战能力的要求。

二、我军装备试验体系建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体系即系统之系统,装备试验体系是国家根据武器装备建设发展需要而建立的专门用于武器装备试验鉴定的系统组合。

为适应我军装备体系建设与部队作战使用要求,装备试验必须改变传统的试验模式,向基于体系、基于作战能力的试验模式转变。而实现这一转变的客观要求是,装备试验必须成体系化发展。

装备试验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5点:

(一)缺少总体规划,体系建设不完善

一是体系不健全,特别是现代战争对武器装备体系作战能力的要求以及我军武器装备体系建设的不断发展,基于标准条件下的单体、单系统的性能试验模式与体系化的作战使用要求差距较大等。二是试验靶场建设不完善,许多试验做不了。我军武器装备试验鉴定与作战训练大都截然分开,不同类型的武器装备在各自独立的试验靶场进行,靶场资源还没有得到整合,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如何整合各试验靶场、训练靶场、实验室、仿真设施乃至作战部队的资源,建立满足现代战争需要的试验鉴定与作战训练一体化的联合靶场,是一项迫在眉睫的课题。三是试验方法手段与武器装备试验的要求不相适应。现代高技术武器装备在向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在装备试验建设发展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武器装备的战技性能指标不断提高,试验鉴定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要求试验目的和试验手段更加多样化、复杂化。但目前,我们对武器装备鉴定的某些共用基础技术和基础设施建设所给予的重视和关注程度远不及装备本身,以至于装备研制出来了,还没有相应的试验方法和手段,试验技术手段跟不上武器装备发展,落后于武器装备。

(二)装备试验的基本理论研究比较薄弱

装备试验理论长期侧重于由各军兵种和各有关部门按职能分工进行分散研究,对基础理论的系统性研究重视不够;对武器装备试验的科学性、发展的模式、科学管理等问题缺乏较深人的研究;现有部分理论比较陈旧,在某些领域缺乏超前的预测性研究,难以适应时代的需要。特别是现代战争对武器装备体系作战能力的要求以及我军武器装备体系建设的不断发展,装备体系试验的理论还未形成,装备体系试验目前仍无法开展,试验的内容与部队作战使用要求差距较大等。

(三)试验标准化建设滞后于武器装备的研制和发展

一是标准体系中单项(考核)标准较多,综合指标(考核)较少,技术性能指标考核方面的标准较多,作战效能评估方面的标准较少,部分标准相互之间不配套,有重复、交叉、前后不一致的地方;二是军用标准修订和补充不及时,不能及时跟踪国内外武器装备试验标准的技术信息,与武器装备的发展结合不紧密,部分标准落后于武器装备的技术水平,不利于标准制定和技术创新之间能动作用的发挥;三是标准化概念没有深人宣传贯彻,在标准化文件实施过程中,标准化工作浮于表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重规范、轻标准”现象。

(四)高素质人才的匮乏制约了武器装备试验的发展

装备试验是一个技术性强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装备种类繁多,试验支撑平台复杂,特别是高技术的不断运用以及装备体系试验的开展,试验组织实施难度越来越大,对参试人员的知识与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未来装备试验要求不仅要能够对单体、单系统武器装备进行性能考核鉴定,也要能对装备体系进行试验与鉴定,从满足部队使用需要角度,还要能够对装备作战能力进行评价,因而试验部队必须是一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队伍。

三、我军装备试验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

为适应武器装备体系化发展的要求,装备试验鉴定必须改变传统的单体、单性能试验鉴定的模式,向体系试验鉴定化方向转变,而实现这一转变的重要条件就是装备试验必须成体系建设与发展。装备试验体系建设同样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根据我军装备体系建设与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

(一)完善标准,建立科学合理的标准化体系框架

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协调配套的装备试验军用标准体系,首先要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由主管部门领导、专业标准化技术人员和标准化委员会的专家为核心组成武器装备标准化工作领导机构,由承担武器装备攻关的技术专家组成各专业技术支撑组,组成一支高素质的标准化专家队伍。要开展广泛的调查研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和具体装备的需求,对标准中涉及到的有关内容进行深入的论证和研讨,以形成对武器装备的现实需求和发展趋势的充分认识,确保标准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要及时跟踪研究国外武器装备试验标准的发展趋势及特点,科学预见标准编制的技术水平,结合我国现行军用标准在试验中的实施情况和数据积累,总结实施标准的经验,做好对已应用的标准体系的补充和修订,使标准体系在动态中不断地优化和完善。

(二)理论先行,加强装备试验理论研究

近年来,装备试验任务呈现批次多、间隔短、技术新、难度大等特点,对装备试验组织与运用、试验的方法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这种形式,要做到理论先行,加强装备试验理论研究,完善装备试验理论体系。一是要理论创新。要正确认识和预见新军事变革的发展阶段,不断适应新的武器装备体制,深人分析我军装备试验的特点和规律,对新的历史条件下装备试验的思路、目标、内容、步骤和措施进行探索,解决武器装备试验发展与组织运用中存在的缺乏理论推动和长远后劲的问题。二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要把解决装备试验中的组织运用和现有试验方法的革新改造,作为装备试验理论研究的出发点,从而切实增强理论研究的针对性,力避脱离实际的从理论到理论的研究。另一方面,要把理论研究成果及时拿到实际工作中去运用和检验,在实际应用中及时发现问题,进行再研究再探索,使理论成果不断地贴近实际,在实践中不断地充实完善。三是借鉴外军武器装备试验理论与立足我军实际相结合。研究武器装备试验理论应注意研究和借鉴外军,特别是发达国家具有普遍指导作用的共性理论,同时又必须立足我国的国情和军情,从我军装备试验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并形成具有我军特色的装备试验理论体系。

(三)依靠科技,加强试验基础设施和技术手段建设

试验技术的发展概括起来就是需求牵引和技术推动,要立足装备的更新换代和长远发展,引入信息化手段,加强试验基础设施和试验技术手段建设,提高试验的质量和效率。①建立数据库,整合信息资源。②与自动化技术相结合,提高科学试验水平。③采用内外场相结合的试验模式,形成综合试验能力。④统筹规划,建立责权清晰的组织领导机制。⑤强化管理,建立规范化的试验管理工作流程。

(四)科研创新,走“中国特色”的道路

与其他科研单位相比,试验基地接触到的大多是我军最新型、最先进的武器装备,掌握资料充分、完备,且拥有完善的试验环境和先进的试验设备,具备进行科研活动的有利条件和独特优势。要改变以往只注重日常试验,忽视科研创新的观念,正确解决科研和试验工作之间的矛盾,坚持走“以试验带科研,以科研促试验”的路子,逐步完善科研试验系统。广泛开展装备试验领域相关新课题的研究,基于试验工作的需要选择主攻方向,积极开展试验技术手段的创新,结合工作实际,在如何提高试验效率和试验质量上做文章,提高装备试验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要建立一套激励机制,对于在科研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和重大创新的技术人员给予适当的奖励,并赋予他们充分的科研自和一定的人员、设备和经费支配权,努力营造在实践中进行科研创新的良好氛围。

(五)以人为本,加速培养高素质装备试验人才队伍

人才是兴军之本,装备试验离不开大量技术人才。由于装备试验工作具有极强的专业综合性,随着试验技术手段的不断提高,对人员的知识、能力、经验和决策水平的要求也必将越来越高。因此,必须实施人才战略,抢占新军事变革的人才制高点,坚持“宁可让人才等装备,也不能让装备等人才”的人才队伍建设原则,用跨越式的思路培养人才,用超前的知识造就人才,用有效的机制保留人才,形成一支拥有高新技术、能够驾驭高新装备、善于组织指挥和管理的复合型试验人才队伍。

四、加强我军装备试验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试验理论体系

近年来,装备试验任务呈现批次多、间隔短、技术新、难度大等特点,对装备试验组织与运用、试验的方法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这种形式,要做到理论先行,加强装备试验理论研究,完善装备试验理论体系。一是要理论创新。要正确认识和预见新军事变革的发展阶段,不断适应新的武器装备体制,深人分析我军装备试验的特点和规律,对新的历史条件下装备试验的思路、目标、内容、步骤和措施进行探索,解决武器装备试验发展与组织运用中存在的缺乏理论推动和长远后劲的问题。二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要把解决装备试验中的组织运用和现有试验方法的革新改造,作为装备试验理论研究的出发点,从而切实增强理论研究的针对性,力避脱离实际的从理论到理论的研究。三是借鉴外军武器装备试验理论与立足我军实际相结合。

(二)试验法规体系

试验法规体系,是规范试验行为的基本准则,是组织试验的根本依据,是建立正规试验秩序的可靠保证。

随着军事装备发展的高技术化,装备试验工作日趋系统化、综合化、一体化和规范化。因此,必须有切实可行的工作制度和管理法规作依据,有完整适用的条令、条例和管理规章作规范,有科学统一的工作程序和技术规程作标准,作为进行军事装备试验的依据,以保证试验目标的实现。

(三)试验管理体系

装备试验管理体系,是国家和军队对装备试验实施组织、领导和决策的组织制度。采用科学、统一的试验管理程序和工作流程是圆满完成各项试验任务的先决条件。目前,装备试验涉及到的参试单位多,参试人员类型与层次复杂,如果各方面的要素在试验中不能够很好地衔接和协调,就会降低试验的效率。要解决好这一问题,不仅要从试验理论和试验技术上加以研究,更要从管理机制上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

(四)试验指挥体系

装备试验指挥体系是装备试验指挥员及其指挥机关为完成装备试验任务所进行的组织领导活动。其目的是正确部署和合理的使用试验力量,协调一致地完成各项装备试验任务。装备试验指挥体系对试验任务的完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五)试验技术体系

装备试验技术体系,即装备试验与鉴定活动中使用的手段和方法体系,是装备试验与发展的主要内容。装备试验技术体系的发展必须适应信息化军事装备对试验发展的需求,也必须依赖以信息化为主导的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其在装备试验与鉴定领域的开发应用。新型军事装备集中体现了现代高新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具有类型多、技术新、功能强、精度高、威力大等突出特点,实用和先进的装备试验技术将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六)试验靶场体系

为适应未来装备试验需求,应对试验靶场体系做好建设与发展规划,本着“综合利用、信息主导、改建结合、稳步提升”的建设思想,建设以信息化为主导、地域分布合理、功能相对完善的现代化试验靶场体系,走有中国特色的靶场体系建设道路。

参考文献

[1]赵定海,黄辉,邓智昌,闰耀东.装备体系整体性能试验基本原理[J].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2011,(3).

[2]朱学文,马晓蕾.深化综合试验方法研究,改进国家靶场试验模式[J].靶场试验与管理,2005,(4).

[3]宋琳,贺荣国,杨榜林.海军武器装备一体化试验初探[J].靶场试验与管理,2007,(6).

[4]武小悦,刘琦.装备试验与评价[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