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设计的构成要素范例6篇

海报设计的构成要素

海报设计的构成要素范文1

关键词:张家口;地域文化;冬奥海报

参与举办第24届冬奥会项目,对张家口来说是一个向全世界展示本市地域文化的窗口,是扩大全球知名度的绝佳平台。张家口地域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历史特征,为冬奥海报设计者提供了丰富的设计素材。

1张家口地域文化的构成元素

张家口市是河北省下辖地级市,位于中国河北省西北部,位于京、冀、晋、蒙四省(市)区交界处。在冬季,以崇礼、赤城为代表的坝上与坝下过渡地带,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天然滑雪场,被誉为东方“达沃斯”,具备举办大型雪上赛事的能力。张家口地域文化内容极为丰富,有较大影响的文化类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泥河湾文化

泥河湾是张家口市阳原县东部的一个小村庄,在此发现了距今200万年前、可以复原的远古人类的进食场景,从而在东非澳杜威峡谷之外找到了地球上第二个200万年前的古人类活动遗迹,从而首次向“非洲唯一人类起源论”提出了挑战――人类不仅从东非奥杜威峡谷走来,也从中国河北的泥河湾走来。这一遗址群直接改写了世界关于人类起源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成为人类寻根问祖的圣地。

1.2三祖文化

黄帝、炎帝、蚩尤是中华民族的三大人文始祖。五千年前他们汇聚桑干河南岸的张家口市涿鹿县,发生了“涿鹿之战”和“阪泉之战”,合符釜山,中华民族第一次大融合得以实现,实现了不同文化的撞击与交汇,使中国社会从游牧进入农耕,从荒蛮走入文明,开启了中华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

1.3商旅文化

张库商道是纵贯大漠的“北方丝绸之路”,是一条源远流长的文化古道。张库大道是从张家口出发,通往蒙古草原腹地城市乌兰巴托(当时叫库伦),并延伸到俄罗斯恰克图的贸易运销线,全长1400多公里,是有着“北方丝绸之路”之称的古商道。张库大道历史悠久,被誉为“草原丝绸之路”和“草原茶叶之路”,在国内外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影响以及历史地位。张库商道走出了一段载入史册的传奇,也演绎出多民族交流融合、团结和谐的和平主题。

1.4剪纸文化

蔚县被誉为中国剪纸艺术之乡。蔚县剪纸以薄薄的宣纸为原料,用小巧锐利的雕刀手工刻制,再点染明快绚丽的色彩而成,其构图造型生动、朴实饱满、优真,色彩对比强烈,刀韵玲珑剔透,其题材涉及极为广泛,并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蔚县剪纸已成为具有欣赏、收藏价值的民间艺术精品、部级馈赠礼品。

1.5节庆文化

张家口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多民族聚集交融,通婚繁衍,各地的节庆方式在此汇聚,形成了具有自身独特地域气息的节庆体系。辖内蔚县是中国北方年节文化之都,被称为“中国十大最具年味的地方”之一。春节期间,民间社火表演,打树花,拜登山,民俗灯会等活动轮流上演。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冬奥会举办期间正值中国传统的农历新年,可以让国内外游客感受独特的节日气氛。

1.6低碳奥运文化

张家口地区风能和太阳能资源丰富,具备建设世界级大型风电场和太阳能发电场的良好条件。2015年,国家发改委宣布同意设立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提出了在张家口建设国际领先的“低碳奥运专区”:到2020年,张家口示范区55%的电力消费来自可再生能源,全部城市公共交通、40%的城镇居民生活用能、50%的商业及公共建筑用能来自可再生能源,40%的工业企业实现零碳排放。该规划注入了低碳奥运理念,必将形成一股低碳热。

2海报在冬奥宣传中的作用

海报是极为常见的一种招贴形式,是一种信息传递艺术,是一种大众化的宣传工具。它由文字、图形、色彩构成,通过印刷制作,主要被投放在户外的公共场所,其功能为传播商业、文化或其他信息,并具有装饰美化作用。

奥运会海报设计就是艺术设计渗透于奥林匹克运动的产物,是奥林匹克文化和艺术的组成部分。奥运会海报设计是奥运会历史上最早、最便捷和普及的奥林匹克视觉形式,担负着传达赛事信息、烘托比赛气氛、构建奥林匹克视觉形象、宣扬奥运理念的重任,同时也是展示各主办国家民族文化、历史、风俗以及科技发展成果、艺术设计水平的国际大舞台。因此,融入本土文化的奥运会海报设计是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内在要求。

3冬奥海报必备的价值体系

3.1审美价值

审美价值即对美学价值的审视。美学价值所体现的是对真、善、美的综合,是对所有美好事物的总称。审美追求是一切艺术的追求和终极目标,所以视觉传达设计的目的也是传播和发现美的事物。以海报为代表的视觉传达设计中,审美价值的体现尤为强烈。与其他价值形态相比,它具有超功利的精神性、强烈的情感性等特征。

3.2社会价值

社会价值是指个人及社会组织通过自身的自我实践活动发现、创造社会或他人物质或精神的发展规律及内在矛盾的贡献。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视觉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与传播,各个领域相互之间的交往和联系日益频繁,但是在精神层面赋予强烈情感性的美学追求是恒久不变的。

3.3文化价值

由于视觉传达设计这种以媒介作为载体的传播方式,造成了社会广泛的、巨大的传播效果并对受众产生了普遍而深刻的影响。所以人们对视觉传达上的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视觉文化技术层面上,而应进一步研究视觉文化的深层内涵,甚至是在哲学的层面上审视视觉传达设计带来的审美背后所隐含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念问题。

4冬奥海报的总体设计方案原则

海报设计必须有相当的号召力与艺术感染力,要调动形象、色彩、构图、形式感等因素形成强烈的视觉效果。设计一张具有感染力的海报,使观看的人能够直接接触最重要的信息,这是海报设计的基本目的。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必须对整个流程有一个清晰的顺序并逐一落实。所有的设计元素必须以适当的方式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为此,海报的设计应当遵从以下原则:

4.1关联原则

海报设计师可以有多种途径实现这个关联原则。首先,对人物、物品及文字分组能够提高信息的传达效果。第二,各个部分放在一起比单独松散的结构能够产生更强的冲击力。如果在海报中各个物品都非常相似,将它们组成一组的构图会令海报更能吸引别人的注意,而其他的元素则会被观众当作是次要的。

4.2重复原则

另一个使作品具有一致性的方法就是对形状、颜色或某些数值进行重复。当一个设计元素在一个平面里,其不同部分被反复应用,但我们的视觉仍会将它们视作是一个整体。人的视觉对重复具有非常强烈的感觉,甚至有时在图中的对象没有重复时我们也会将它们看作是重复的。

4.3延续性原则

应用延续的方式设计,可以使作品中的对象组成一起,引导观众去到另一个位置上。这个方法一般采用线性效果来达到,即当人的眼睛看到一条线时,眼睛就会本能地就会跟随着它,想看看这条线会去到哪里。这个方法可以使海报中的图片引导观众的眼睛去到我们所要传达的信息或品牌上。

4.4协调原则

无论是协调的构图或不协调的构图都能够使海报的版面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因为打破均衡会产生一种紧张的氛围。要摒弃简单机械的图像拼凑,实现传统文化在当代体育主题平面设计作品的灵魂的融入。那种符号化和表面化的文化元素并不能完全体现出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也未必能带给产品真正的“灵魂”。

5冬奥海报的基本构成元素

海报设计应当是一种富有意义的行为,即使是纯粹观念形态的表达,也应当做到能够与观众进行信息和情感的顺利沟通。忽略信息传达的设计必然无法吸引大众的关注。一张成功的海报设计无疑应该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艺术性,这也是设计师进行艺术创作的本能追求,然而过度追求视觉上的新鲜和个性表现,忽略了海报的思想、信息交流本质,就成为矫饰、空洞、不知所云的设计。因此,必须注意海报基本元素的整体把握。

图形、色彩、版式是构成冬奥海报的三大基本元素。合理布局和融会贯通地运用图形、色彩、版式能增加作品的韵律感和节奏感,优化海报的构成形式。图形的具象或抽象,色彩的冷暖和搭配,版式的集中或对称,在这些搭配与协调中,我们需要遵循的最基本的法则就是均衡统一。统一是避免杂乱无序,是整体感官上的统一,而不是一成不变。这样的构图是受众范围最广,受众面积最大的审美价值观。而均衡整个画面,有重点地突出主题,保持整个画面的完整性和平衡性,使每个元素都能合理合适地出现在画面中。注重比例的分配和元素的分配,从全局的观念出发,重视律动和和谐,成为构成冬奥海报的关键。

6张家口地域文化在冬奥海报中的应用

冬奥海报设计应该担负起本土文化再生的历史责任。张家口拥有丰富的地域文化,为冬奥海报的设计者提供了丰富的取材资源,蔚县剪纸和泥河湾文化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6.1蔚县剪纸元素在冬奥海报中的应用

剪纸元素在海报中的现实意义体现传统绘画艺术、民间美术都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无不蕴涵着民族文化的情结,成为我们现代设计取之不尽的文化资源。在众多奥运题材的海报设计中,运用剪纸元素进行设计的不在少数,而如何将剪纸元素加人设计中,将东方的剪纸艺术和文化积淀与世界范围的体育盛事结合,对设计进行再创作并力图达到审美和思想高度的统一,这是我们在再创作过程中需要思考的。

在将剪纸元素融入冬奥海报的设计过程中,可以根据主体形象,如某项运动的视觉形象,进行剪纸风格的转化,设计为剪纸纹样的构图。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到形象的视觉化、择优化和典型化,使同构的基本特征明显,恰到好处,并富有代表性,对人们具有最大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给予受众丰富的心理感受。

6.2泥河湾文化元素在冬奥海报中的应用

与剪纸艺术的产生源于劳动人民对自身精神生活的需求,通过实物承担表现某种寓意不同,泥河湾文化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是可见的实物,似乎只能选取动植物化石、石器等实物来作为代表,表面上看而很难将其与海报进行结合,因此很难通过颜色、线条等视觉符号对其进行描述。因此,如果要把泥河湾文化元素融入冬奥海报设计中的话,必须要超脱简单的实物形象,通过抽象来表现抽象,抓住“人类起源”与“冬季运动”两个关键特征进行联想,再结合冬奥海报总体设计方案原则进行总体设计。

海报设计的构成要素范文2

[关键词]海报设计 课程设计 课程要素 纵向关系 横向关系

1 《海报设计》课程的地位

海报作为户外广告的一种,常分布于街道社区、商业闹区、车站码头、剧院公园等公共场所,其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海报设计》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通过该课程60至70学时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海报的各个设计要素,学会运用文字、摄影、图形色块、漫画等图形语言及相关的平面设计艺术语言,围绕主题,使抽象观念转化为可视形象。《海报设计》课程基本反映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意水平,是评价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重要内容。

2 《海报设计》教学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2.1《海报设计》教学课程设计的目的

随着文化产业步随经济的起飞,近20年来,我们的艺术学教育有了不少的更新和变革,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的教师,还是学生与家长,都看到课程的重要性。学生来到学校,是以学习为根本目的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机是与生俱来的,学校所提供的学习经验,处处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因此,课程设计尤为重要,课程设计是《海报设计》课程的重要元素,借此,海报设计的知识结构得以发展和充实,《海报设计》的各要素得以紧密相联,课程的目的得以实现,使视觉传达专业课程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中能有清晰的发展方向,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2.2《海报设计》课程设计的意义

课程设计能使《海报设计》课程各要素得到妥善、和谐的安排,对学生的学习能产生累积的作用,因为教育的效果并非一朝一夕可达致,而是长期累积的结果,而课程能否有效地进行,很大程度上在于课程能否有效地组织安排。因此,课程设计的功能在于把不同的线索和零散的课程要素化零为整,使课程的整体能有效地呈现出来。从学校教务管理的角度来考虑,是把课程的各种不同元素如教学计划和资源作出安排、联系和排序,重点在于如何利用不同的组织方法,使课程的进行过程更流畅、顺利,以利于学习者达到较理想的效果。

在具体执行上,《海报设计》课常因院系普适的管理安排与该课程注重艺术感染力的设计结果而产生的较为特殊的教学活动之间交织着诸多矛盾。对此,《海报设计》课程设计需要考虑两层意义,一是指本课程教学活动的组织安排,二是指学校的管理安排,如上课时间表、课次及不同班级的课时决定等,二者是相互影响的。《海报设计》课程深受到课程设计者的价值取向所影响,要考虑课程内容的视觉表现语言的创造性、社会的文化传统、学生的特质等,更要了解实施的可能性。由于这些考虑因素千变万化,因此,课程的组织设定有一定的复杂性,如果不深入思考,只是凭一己的喜好来组织课程,往往会影响课程的完成,间接地阻碍学生的学习。

3 《海报设计》课程的要素

《海报设计》的课程设计就是要把各个课程要素做恰当的安排,使学生可以学习得最好。因此,我们要弄清楚《海报设计》课程组织有哪些共同要素,它们有什么样的原则和标准,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

3.1《海报设计》课程的广度

《海报设计》课程广度的性质是横向性的。教师教案里的时间表表明学生做些什么和要花多少时间,正是对《海报设计》课程广度的典型描述。《海报设计》教学大纲订立的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就是对学生在该课程中所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的清晰界定。通常《海报设计》课程为72学时,讲课36学时,实践36学时。其中海报概论8学时。文化、公益类海报的特点与设计讲课8学时、市场调查8学时;海报的创意与表现形式讲课10学时、方案设计10学时。海报设计的构思方法与制作讲课10学时,海报的设计制作18学时。

当《海报设计》课程教师正在犹豫不决地为不同的知识、技能、态度决定其深浅和所需的课时的时候,他们也就在考虑课程的广度,什么是最值得学习的,什么样的课时安排才能反映所学习内容的重要性。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中,《海报设计》教学大纲订立的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时刻受到冲击和考验,因为学时是有限的,但社会的变化却产生不少新的海报表现形式、方法值得学生学习,如何决定课程的广度是《海报设计》课程设计的一项重要挑战。

3.2延续性

延续性就是对于视觉传达课程群中所包含的基本内容,《海报设计》给予直线式的重复叙述。在视觉传达专业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根据文字、图像、图形、色彩、尺度等元素按照美感原则和人的视认阅读特性进行组织构成便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因此在不同的学习时段中重复这种组织构成技能的学习,使这种技能在一段时间内有继续操作和练习的机会,便是延续性的体现。

我们认为延续性是把学习的重要主题或技能在课程中重现,这和下文所述的次序性都是课程的垂直组织,两者的最大不同是延续性在于专业基本重心的辨认和重复,而次序性则在于深化所学的内容。

3.3次序性

《海报设计》课程的次序性侧重于学习经验的逐层深入,某些学习经验必须在另一些学习经验之先。如学习《图形创意》的基本元素和形的视觉训练先于《海报设计》的创意表达,《海报设计》的构成要素课题先于《海报设计》的合成设计课题。因此,次序性是指内容表达的次序,可以是课题的次序,也可以是长期的学习内容序列。在已实施普及个性化教育的社会里,艺术学科学习者的个别差异越来越受到重视,要完全以学科内容和逻辑为主要考虑的次序性已是不切实际的做法。因此,《海报设计》课程建议采取折中的做法,就是在学科知识的次序性和学习者认知的次序性二者的基础上做考虑,使课程更能切合实际的需要。

3.4关联性

关联性是指《海报设计》课程的水平联系,能把《海报设计》的学习应用到其它科目的学习领域上。如学生学习素描速写技能的同时。能够应用这些技能于图形表达、创意草图和其他有关的科目上,使学习者把不同层面的学习作有联系、有意义的统一和连贯。关联性是把《海报设计》课程中的不同概念、技能、价值等做水平的有意义的联系,虽说最终关联的工作南学生自己负责,但课程的联系作用能促进学习的过程,从而提升学习的效能。

一般来说,视觉传达专业课程的关联性较易于在第一学年至第二学年的学习阶段中进行,第蔓学年至第四学年阶段的实施会视分科教师之间合作的可能性而定,弄小好的结果是时间和精力的虚耗多于实质的教学回报。

简单来说,《海报设计》课程的关联性有两大考虑,一是不同科目内容的结合,《海报设计》是图形设计、字体设计、编排设计的结合;二是学习者的共通能力的培养,重点在高层次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而后者需要关联课程之间的学习,在共通能力的层面上做组织工作,更要教师之间紧密合作。

3.5平衡性

在平衡性的《海报设计》课程里,学生有机会掌握知识,并内化及应用这些知识以适于他们的个人、社会发展的学习目的。所谓的平衡性,就《海报设计》课程的发展而言,只是相对的。当我们致力于《海报设计》课程的内容和经验的本土化和个人化的同时,却又同时计划一个以大多数学生为对象的课程大纲,这实在陷入了困境之中。今天的《海报设计》课程平衡性未必等于明天的课程平衡性,而时代的转变及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都是对课程平衡性的意义产生不同的理解。

有关《海报设计》课程的平衡性确实不容易有清晰的标准,但在课程实践中有三点是肯定的:①《海报设计》课程应是整体性的、开放的而非零碎的拼合;②课程应从多元共生的角度去考虑,而不必只是考虑一时一地的权威而绝对的经验和知识,也应从学生就业、社会发展等角度去考虑所应包括的学习范畴;③要保持灵活而具弹性的宽容度,让不同的教师、学生等有相对的自由度去讨论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学习经验并结合不同的观点以规划课程。

3.6学理的组织

不同的课程组织,便有相应的学习脉络以供学生学习。《海报设计》课程如何从实际的教学处境考虑以达到课程的目标是重要的一环。在学术味道较浓的《海报设计》课程中,《海报设计》学理顺序性占了很重要的位置,教材的编排、学习的进度、课程的深度等,都要利用学科本身的内在知识及逻辑发展来组织课程:辩证法美学原则,格式塔完形心理学,弗洛伊德潜意识精神分析与想象创意,荣格集体无意识与象征。让学生由浅而深地学习。在以学理顺序性为主进行课程设计的同时,必须注意学习内容的先备知识,注意学习者的智性和感性的累积性发展,这样的《海报设计》课程才会有效。若仅以辩证法美学原则等学理展开,很容易令课程的运作脱离教学的现实需要。

4 《海报设计》课程要素之间的关系

《海报设计》课程的广度、延续性、次序性、关联性、平衡性、学理的组织等,是我们设计该课程不能不考虑的要素,其中以延续性、次序性和关联性的概念发展得最早。《海报设计》课程设计兼从学科的内在逻辑和学习者的创作心理发展程序二者去考虑,因此强调次序性、关联性和平衡性在《海报设计》课程里的重要性。

南于《海报设计》课程设计不断被完善充实,课程组织的要素考虑得更为合理。除了以上沿用的要素之外,从课程设计的维度或者课程内容的组织来考虑,还有课程的广度和平衡性。

就具体而深入的学与教而言,学理脉络的组织则是相当重要的要素。如果从微观教学层面来考虑,则《海报设计》课程广度、延续性、次序性、关联性、平衡性要素更多是从教学资源配置的层次出发来组织课程;如果从学科的层面来考虑的话,则要规划不同的学理脉络以供学生进一步深入展开研究。

在《海报设计》课程设计的范畴里,有两个组织方向,就是纵向关系、横向关系。如果把广度、延续性、次序性、关联性、平衡性、学理的组织这六项要素纳入课程组织之内以呈现其相互关系的话,可以用图1概括。

《海报设计》课程的纵向组织是指学习经验做层次上的有序组织,使学习者能层层深入地学习,而学科知识也有它的逻辑演进序列,因此,垂直组织重视的是学习经验的次序性和延续性。横向组织是指对学习者的学习经验做有组织的联系,组织而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不同的课程组织要素,有它们各自的重要性,而它们之间也有不同的交互影响,为所设计的课程组成新的组织架构。

海报设计的构成要素范文3

[关键词] 电影海报 艺术表现特征 文化内涵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09.010

电影海报是现代宣传电影的一种重要宣传手段。它围绕电影的主题思想来传达电影的核心信息。通过电影海报来吸引观众,刺激电影的收视率,从而提升电影的收入。海报与电影的深层关系,应该具有文化内涵的一致性、同一性,应该是“珠联璧合”的。因此,电影海报自然也被称之为电影的“名片”。电影海报设计同时也是与时俱进的载体,它体现着社会政治思想、民族精神、文化内涵、艺术特点及科技发展等诸多方面的时代特征。电影海报的设计,比一般意义上的绘画在图形、色彩、形象、结构上更有突破性表现。电影海报,既是一种文化信息的艺术传递,又是一种文化现象的具体表现。海报设计必须赋有艺术感染力和号召力,画面应有较强的视觉中心;而电影海报多有表达时空交错的概念,善于突出描绘或真实表达电影主人公情绪特征的故事性。所以,电影海报设计更须具备情节特征和文化内涵的个性表现。

1895年法国电影《火车到站》在巴黎公开放映,标志着全世界电影海报的开始,第一张题为《卢米埃电影》的电影海报出现在世人面前。在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1905年在北京前门大观楼公映,海报也随之出现。早期电影海报是中国电影文化的时代表现。例如:解放前具有代表性的电影海报《再升花》(图1)用简单的红黑蓝等强烈色彩,结合中国字画的绘画手法,形成了具有中国年画风格的电影海报表现形式。但是,这一阶段的电影海报绘画设计应用的元素比较单一,书法流于市井。整体背景采用了黑色,画面色彩过于厚重,给人压抑之感。海报中心是演员胡蝶的人物画像,形象不生动。整体构图缺乏美感,没有视觉冲击力,并且海报没有做到精确地表现与反映影片所涉及的内容,缺乏现代绘画的设计创意,还处于较低的艺术水平。

(图1)

(图2)

新中国成立之后,电影及电影海报成为文化宣传的重要手段,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时尚娱乐文化与政治宣传的生活方式。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电影海报的设计及绘画元素应用艺术出现了突破性的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艺术形势。例如上世纪的港台电影《花样年华》(图2)为中国电影海报带来了新的活力与冲击。首先,整个画面表现出了浓郁而绮丽无比的东方之美,整体采用暖色系中的红色和黄调,色彩艳丽,画面美轮美奂。寓意着青春亮丽的美好年华。画面主体是两位主角拥抱在一起,采用写实的个性化表现手法,生动的体现出了电影情节中凄美浪漫的爱情故事。美术色彩如梦如幻,加上现代技术的渲染和运用,整体感觉有一种紧张、神秘、凄美的调子,如梦境般的朦胧柔美,让人回味无穷。其次,海报采用了字体式和摄影相结合的艺术形式,把美好人生如诗如画地体现出来。海报的创新性绘画设计与艺术渲染的信息传播影响力得以相辅相成。体现出设计的灵魂,做到了艺术形式与文化内涵的高度统一

电影海报设计元素的艺术形式。改革开放带来了艺术的繁荣,个性化写实主义绘画风格有突破性表现,人物个性与情态表现生动,绘画手法与摄影、摄像艺术手段相结合;其次,设计及绘画元素应用技术手段逐步趋于丰富,注重书法艺术与电影主题的结合,色彩应用与电影主题艺术色调相互吻合,构图及图形主题得到突出,整体电影海报的绘画设计元素比较贴切电影的主题。

海报设计的构成要素范文4

关键字 海报设计 文字图形化 艺术表现手法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当今世界,很多的招贴海报在设计时,不仅把文字作为画面的组成部分之一,而且还出现了很多纯文字形式的招贴海报作品,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文字――这一画面构成要素在平面海报设计中的重要性是越来越突显了。另外,文字在海报设计中除了表意的功能之外,文字图形化的创意设计越来越受到设计师们的青睐,而且这类文字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海报版面的整体视觉传达效果,因此,本文就平面海报画面中文字图形化的特性与艺术表现手法谈点看法。

一、文字的图形化的概念阐述

要研究平面海报画面中文字图形化的特性与艺术表现手法的问题,首先要明确相关概念。

1.文字图形化设计

什么是文字图形化设计?有人认为。文字图形化设计就是将“语言文字”转换为视觉图形语言,将文字的表意转化为图形的意象表达。。也有人在《文字图形化设计在中国的发展与演变》中认为:所谓文字图形化设计,就是以文字为主要元素进行创意设计的图形式样,是以“图形”面貌出现的整体。笔者认为,“文字图形化”就是将文字笔画做合理的变形搭配,使之产生类似有机或无机图形的趣味,从而强调字体本身的结构美和笔画美,使受众更能理解海报设计的意图。

2.对文字图形化设计理解应强调的几点

首先,它强调文字设计中字与图结合,形成新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文字的图形化设计是要在文字设计中结合相关的图形元素,形成意象化的图形文字,要把文字与图形元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重新构成文字的新的概念。缩小了文字本身的内涵,赋予它特定的含义,或重新来诠释它的字面意义。把文字进行图形化处理。

其次,它强调“形”与“意”是拓展与限制的关系。文字的图形化设计不是设计者可以天马行空任意夸大或缩小文字的本意,随意排列和组合文字的结构,而是要求设计者将文字的“形”予以“图形化”,将文字的“意”作为创意的根本,以“形”变的方式来拓展“意”,以“意”来限制“形”的蜕变,它使文字的内涵在“形”变中显得既不失本意,又更耐人寻味;它使文字的内涵在“形”变中揭示得更充分、表达得更丰富。

再次,它强调要让文字符号具有“阅读”和“欣赏”的双重功能。文字的图形化设计最直白的解释是将文字这个“读的符号”变为具有视觉传达效果的“看的形体”,使文字符号具有双重功能:一是具有信息传递、阅读的功能。二是具有图形魅力、满足视觉审美的欣赏功能,从而创造出一种新的视觉语言,拓宽文字的表现空间。

总之,汉字图形化设计就同我们现在常见的汉字意象化图形创意的思想是源于图形创意的思想而发展一样,就是把文字本身当作一种图形来对待,再根据文字本身的内涵进行图形变化的延伸的创意设计。汉字的意象化创意就是利用现代社会高科技,现代化的元素符号在汉字结构上的再图形化、再创意化,让人们树立对已有的汉字熟悉的基础上进行形象变化后的另一种含义,这就是“旧字新意”。

二、平面海报中文字的图形化特征

1.海报中文字图形化应具有视觉接受的可读性

(1)可读出文字的本意

在做海报的文字设计时要做到通俗易懂,使人易认、好记;不能为设计而设计,忘记了文字的最根本特征――表“意”,受众只有在看得懂这是什么字,读得懂文字的“意”的前提下,才能更好的理解文字图形化的新视觉艺术效果。

(2)可看出文字的图形化视觉艺术

文字图形化设计的整体视觉艺术效果要给人以清晰的视觉印象,从而才能达到广告宣传的最终目的。如果一个文字经过图形化设计,文字变形后图案变得错综复杂,画面眼花缭乱,没有重点,就会使画面失去美感,失去海报设计应有的艺术性。

2.海报中文字图形化应具有产品需求的鲜明个性

个性化的设计是海报的生命。海报中的文字设计要服从广告所宣传内容的要求,要能与其风格特性吻合,不能相互脱离。更不能相互冲突,破坏了文字的诉求效果。

根据文字字体的特性和海报文字图形化的类型,笔者认为常见的产品大致有以下几种鲜明个性风格:

(1)端庄典雅。字体优美清新+格调高雅,此种个性的字体,适用于女用化妆品、女用饰品等广告主题。

(2)坚固挺拔。字体造型富于力度,给人以简洁爽朗的现代感。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这种个性的字体,适合于家用电器、仪表、摄影器材等广告主题。

(3)深沉厚重。字体造型规整,具有重量感,庄严雄伟,给人以不可动摇的感受,这种个性的字体,适用于工程机械、大型运载车辆等广告主题。

(4)欢快轻盈。字体生动活泼,跳跃明快,有鲜明的节奏韵律感,给人以生机盎然的感受,这种个性的字体适用于儿童用品、旅游产品等广告主题。

(5)苍劲古朴。字体朴素无华,饱含古时之风韵,能给人一种对逝去时光的回味体验,这种个性的字体适用于传统产品,如生产历史悠久的名酒等广告主题。

(6)新颖奇特。字体造型设计奇妙,不同一般,个性特别突出,给人一种强烈的独特印象和刺激感,这种个性的字体适用于创新产品或流行产品的广告主题。

3.海报中文字图形化应具有视觉形式的美感性

文字在视觉传达中,作为画面的形象要素之一,具有传达感情的功能,一组字形设计良好、组合巧妙的文字图形化的画面,能使观众看后感到愉快,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获得美感。相反,字形设计丑陋粗俗、组合零乱的文字,使人看后心里感到不愉快,视觉上也难以产生美感。

4.海报中文字图形化应具有设计作品的独创性

我们在做海报时应根据广告主题的要求,文字图形化应极力突出文字设计的个性色彩,创造与众不同的独具特色的字体,给人以别开生面的视觉感受。在设计时要避免与现有的字体相同或相似,更不能有意摹仿或抄袭。在设计特定字体时,一定要从字的形态特征与组合编排上进行探求,反复琢磨,这样才能创造富有个性的文字,使其外部形态和设计格调都能唤起人们的审美愉悦感受。

三、在海报设计中文字图形化的视觉艺术魅力的表现手法

对平面海报文字的创设来说,关键是探究海报中的文字除了准确的把握海报内容的思想外,应如何来表现这些文字的特性;探究哪些方法的视觉艺术表现力比较强。哪种艺术表现手法适合于哪类海报内容。

1.笔画替换法

笔画是文字构成的基本元素,根据笔画的结构走势,把文字的部分笔画或全部笔画用相关的、有代表性的图像或图形来代替,使其字中见画,画中有字,使画的生动与文字的概括相结合,使具象与抽象相结合。在设计时应注意文字笔画与图形结合的艺术性、整体性、和谐性。(如图1)

2.文罕重构法

文字重构法根据海报的主题意义。将文字打散、重组,夸

张文字本身的图像性来组成图形,使文字的形式具有强烈的“表现性”,极富视觉情趣,让人印象深刻。如图2中作者在海报中将“0”和“1”两个数字重新组合排列,乍看似乎丈二和尚摸不着头,但退之远观,整体是一个张嘴开怀大笑的形象,结合标题,让人明白,创设者是用文字重构的方法,生动展现人们迈人2l世纪时那种兴高采烈、踌躇满志、自信愉悦的情怀。这种趣味生动的数字重构,极富视觉魅力。

3.字形同构创意法

字形同构是通过将相同的或不同的但相互间有联系的文字笔画与形的共生、形的渐变组合,而相互沟通、相互转换,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构成新的文字图形化视觉效果和新的形象的创意方法。这种同构是一种共生同构,笔画与笔画之间相互成为对方的一部分,彼此相互借用、相互衬托、相互依存,使文字的图形化得到一种超越。同构文字的奥妙往往潜藏于字形中,不易被人察觉。我们设计的时候会对文字的字形笔画进行重叠、交错、共生同构,形成一种新的文字图形创意。这种不同寻常的文字设计语言,独特的表现手法,已经成为设计师正研究的一种新的视觉创意手法。(如图3)

4.文字解构法

海报设计中的文字的解构是根据设计的需要,对文字笔画、结构整体性的否定,对其进行破坏、肢解,然后重新组合,形成一种所谓“完整”的视觉形态,从而减弱文字的阅读功能,强化文字图形化的视觉魅力。但这种解构设计不是对文字随心所欲的破坏和肢解,而是经过精心设计,打破传统的设计原则和形式,创造一种新的设计视觉表现。

5.笔画减少

在抓住文字的主要的字形、结构特征的基础上,减少部分笔画,破坏字形的完整性、结构的严谨性,强调对文字笔画结构局部特征的表现,创造一种文字图形化视觉的残缺美。但这种笔画的减少,不能影响字形的存在。要使其结构不散,令文字仍然具有一定的识别性。(如图4)

6.笔画拆解

汉字本身的组合构成点线结构间力的相互牵扯,形成了完整统一的有机体。而笔画的拆解则是对这种有机体的破坏,对汉字的点、横、撇、捺,一笔一画进行了彻底的肢解和结构的打散,再对拆解后的文字笔画进行新的组合排列。(如图5、图6)

7.再造“新”字

海报设计的构成要素范文5

一、 理念传递基础解析

(一)视觉流程式理念传递

纵览国内外优秀的电影海报平面设计,不难发现这些优秀电影海报平面设计有着一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均能够以平面设计技法统御各层次、各视角、各区块的视觉元素,使之能够在深度融合、深度协同、深度交互的过程中形成一种创作者主观理念对于观众意识的被动传递。这种理念传递在电影海报平面设计出现之初,显然已经属于电影海报平面设计的进阶技法,而随着现代电影海报平面设计的与时俱进,这种技法事实上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电影海报平面设计者的一种基本技能,这种技能所依赖的最重要的手段就是视觉流程。透过对视觉流程的梳理可知,视觉流程主要可分为线性视觉流程、中心往复视觉流程、导向散构视觉流程等。其中,最为简单也最为锐利的就是线性视觉流程,中心往复视觉流程则更具视觉连续性,导向散构视觉流程则较好地融汇了上述二者的特质,呈现出一种多线性与中心往复性并行的特征,可见,电影海报平面设计的视觉流程是理念传递的架构基石。

(二)视觉影响式理念传递

电影海报平面设计的视觉流程,为理念传递提供了一种不可或缺的架构基石,电影海报平面设计的理念传递,首先必须遵循视觉流程,在视觉流程的恰当选择与架构之上,方能进行视觉影响的进阶式研究。在电影海报平面设计作品中,无论是色彩还是图形,甚至即便是文字也必然会对观众产生由视觉所感知到的影响,这种影响显然来源于人类视觉感知的应激或激发而造成的心理反应。恰是人类的视觉存在着的这种基于各种视觉效应的,在心理反射作用之下的心理反应机制,才为电影平面设计视觉影响理念传递提供了最基本的理论支撑。视觉影响式的理念传递,其实是一种横跨视觉、审美、艺术、心理等诸多领域的多重交叉的一门科学,将视觉影响代入电影海报平面设计可以透过视觉更佳地传达信息,借以实现以设计视觉艺术传递理念的意图。[1]比如,特殊年代下的特殊电影海报设计,就充分地体现了电影海报平面设计的理念传递的视觉影响的不可或缺性。

(三)视觉唤醒式理念传递

电影海报平面设计虽然从视觉艺术上来看,首先表现为一种技术性质,但是,从艺术理论视角而言,电影海报平面设计其实更是一种感性工学,而且是一种将观众的意向加以预测并以设计美学形诸于设计形态而令观众获得预期的视觉感受,同时,能将这种视觉感受更多地转化为观影行动的一种感性认知。视觉技术传递理念至观众之后,必然会由观众的主观因素,及其主观心理视角深度发掘观众的被动观感与主动需求,由这种被观感与主动需求之中获得基于视觉的设计特质,再由这种基于视觉的设计特质以技术加以实施。在具体的视觉唤醒式理念传递的建构过程中,首先应着手建构本能理念的视觉初接触的传递,然后再由这种视觉最初接触的本能跃升至视觉行为传递层面,最后再由视觉行为传递层面演进至视觉反思层面,以形成针对观众观感与需求双重体验的视觉唤醒式理念传递,从而完成电影海报平面设计针对视觉功能的最初的与最基础的理念传递。

二、 理念传递进阶诠解

(一)视觉情感式的理念传递

电影海报平面设计作为一种视觉表现技术,其显性地必然需要在视觉呈现的支撑之下,在视觉流程、视觉影响、视觉唤醒等的理念传递过程中,实现其形诸于技术之上的艺术价值。从电影海报平面设计来看,这种基础的理念传递既符合绝大多数电影海报的设计主旨,同时,也为绝大多数电影海报的理念传递完成了其基础性的价值链的生产过程。但是,从未来电影海报平面设计发展的趋向观察,融入视觉情感性已经成为一种大势所趋,传递情感已经成为一种来源于观众的对于创作者而言被动式的需求。电影海报设计从其诞生之日起,即与视觉情感产生了一种无法割舍的联系,只不过最初的电影海报平面设计的情感,更具隐性的潜意识性的被动特质。为实现电影海报平面设计的视觉情感性,就必须由设计心理学、色彩心理学、视觉美学等理论入手,透过电影海报平面设计中的视觉传达要素,来实现视觉情感的理念传递。

(二)视觉浸润式的理念传递

视觉情感的理念传递,最大限度地拉近了电影海报平面设计与观众之间的相对心理距离,使得观众由视觉情感,产生了一种由视觉升格了的情感上的精神满足。而这种附带了情感的电影海报平面设计作品,进而透过视浸润更能够带给观众一种情感升华了的精神快感与精神享受。从电影海报平面设计而言,相对于平面设计技法,情感仅仅只是一种形诸于视觉要素的潜意识牵系。由视觉情感而视觉浸润,还需要围绕着情感这一核心进行更加深度的挖掘提炼,使得各视觉要素之间能够协同表达,从而形成一种由视觉创意、视觉图示、视觉图景、视觉语言等,统一建构起来的一种由渐进式视觉表达所进行的视觉渗透,并在视觉渗透的不断强化、不断延展、不断演进的过程之中,并在传播学与社会学的深度融合之下,方能形成一种视觉浸润的理念传递。

(三)视觉启迪式的理念传递

视觉情感与视觉浸润分别为视觉理念传递提供了情感依托与浸润延展,这两种进阶式的由外而内的理念传递为进一步的视觉启迪建构了最基本的视觉美学依托与视觉审美基础,当电影海报平面设计的视觉,由此开始侵入观众的视界之后,就将开启电影海报平面设计视觉,对思想情感与思维意识的这样或那样的干预,从实现技法上,可以使用电影海报平面设计的视觉冲击、视觉对比、视觉矛盾、视觉反衬、视觉异构、视觉异质等等技法,形成一种视觉技术所承托的,视觉文化所浸染的,视觉艺术所渲染的,从创作者心灵放射而出,又能够直入观众心灵的那种视觉艺术感染之下的视觉启迪。视觉启迪以其直指人心、震撼心灵的视觉力量,为电影海报平面设计作品带来了迷人的艺术魅力,同时,也进而完成了电影海报平面设计针对视觉意识的进阶的与较为高级的理念传递。[2]

三、 理念传递高级阐释

(一)视觉表象式的理念传递

视觉表象会形成一种十分微妙的,只可意会却无法言传的差异,这种差异其实也象征着针对电影海报平面设计的研究,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更加精细的微观层面。同时,视觉表象也预示着电影海报平面设计创作者将在创作过程之中,更应将较多的精力与艺术工作重心,放置在研究视觉表象式的理念传递上来。现代平面设计理念传递的进阶诠解,仅仅表达了一种表层视觉的通感,而更高级的平面设计理念显然需要透过高级平面设计视觉语言,方能实现更深度的视觉沉浸传递,这种电影海报平面设计视觉语言的细节化与精细化的运用就是开启视觉表象理念传递的一把金钥匙。而无论是视觉流程、视觉影响、视觉唤醒,抑或是视觉情感、视觉浸润、视觉启迪等等都仅仅只是一种基于视觉表象式的理念传递,更深层次的视觉艺术显然需要透过视觉表象升华为视觉意象方能更加隐性且持久地加以传递。[3]

(二)视觉意象式的理念传递

相对于视觉表象的意识影响,视觉意象其实更像是一种基于潜意识的艺术影响。视觉表象的意识影响,虽然更具主观性、主动性、主导性,但是视觉意象的潜意识却更具自发性、自主性、自动性,当然,孰优孰劣是显而易见的。形诸于视觉意象的先声夺人,就其视觉效果而言,反而比表象化的直白对观众的影响更隐性、更深入、更持久,由此可见,意象显然是优于表象的一种最佳式的电影海报平面设计表达。抛却表象理念传递的准确、清晰、醒目,视觉意象理念传递,显然更着重于电影海报平面设计作品中深层次的气质、风格、审美等,隐性的更具意蕴的艺术化表达,而这些更具意蕴的艺术化表达显然才是真正能够触动观众心灵的真正的能动因子。由电影海报平面设计艺术的表象进入到电影海报平面设计的艺术心理意象层面完成了形而上的基于视觉意象的理念传递。

(三)视觉沉浸式的理念传递

针对电影海报平面设计的视觉表象与视觉意象,分别代表了视觉理念传递的像与象、形与神,同时,亦分别代表了全貌与概括、具体与抽象。显然,表象更具现实质感,而意象则更具有较为强烈的超现实的感受力、感染力、感召力。从这种意义上而言,意象反而更能够透过形而上的精神境界层面对观众产生更强烈、更深刻、更可持续的潜意识影响。并且这种潜意识的影响不仅无法估量,而且无法抑制与掩盖,而这也是世界各大电影公司不惜血本着力于电影海报平面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因所在。这些电影公司显然旨在打造出一份能够令观众在欣赏到电影海报这一平面设计作品之后即产生一种挥之不去的视觉沉浸。可见,情感固然能够打动人心,但意象升华后的沉浸却反而更能够触及心灵,视觉沉浸式的理念传递最终完成了电影海报平面设计,针对视觉意象的更加进阶的与最为高级的理念传递。[4]

海报设计的构成要素范文6

[关键词] 电影海报设计;视觉;叙事;王家卫

电影海报常常被人们称之为电影作品的“名片”,通过这张名片向世界各国来展示与宣传电影作品,如今电影海报更是成为制造噱头、推广影片时不可忽略的重要途径之一。一张成功的电影海报设计需要考虑诸多元素,传递影片的主要内容、故事信息是对电影海报设计的最基本要求,而电影海报要想突出设计中的故事性,则需要合理运用好包括图形、色彩、艺术字体等设计元素。其次,再通过创意的构思与编排协调好这些设计元素之间的关系,从而令电影海报设计达到视觉与叙事的双赢,既在视觉上给观众带来夺人眼球的审美张力,又在叙事上为观众营造触动内心的情感氛围。如此看来,电影海报不仅是提前为电影作品造势的一种营销手段,而且还是向观众展现电影风格、传达影片内涵的视觉与叙事渲染,设计师在熟知了影片剧情以及各种人物关系之后,通过平面美术设计手段向观众传递特殊的视觉语言,以达到预期理想的叙事效果,最终成功吸引观众观看电影的兴趣。

一、王家卫的电影海报特点

对于电影,王家卫有着深入的洞悉与理解,熟知艺术性及商业性是电影的两个基本特征。因而,无论是在电影拍摄上,还是在电影海报宣传造势上,王家卫都技高一筹地将艺术性与商业性完美融为一体,毫无保留地传递着其蕴涵在电影作品中的艺术思考以及渲染着影片及电影海报设计的视觉感受。于是乎,王家卫的电影海报逐渐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风格特色,形成了其标志化的象征,对此可以总结出王家卫电影海报的两大特点:一是独特的视觉性,王家卫的电影海报往往通过画面结构、色彩渲染来表达平面视觉语言,善于利用设计元素来营造与渲染情感氛围,给观众耳目一新的视觉审美感受,在第一印象中就能让观众对其念念不忘;二是极富感染力的叙事性,为了在叙事上达到渲染的效果,王家卫的电影海报常常从细节入手,通过合理的取舍、创意的组织来表现影片最吸引人之处,从而准确抓住观众的好奇心理。

因而,王家卫的电影海报与其电影作品一样充满了浓浓的艺术气息,同时也不忘满足电影的商业性特征,可以说王家卫的电影海报真实达到了视觉与叙事的双赢。纵观王家卫的电影海报会发现,他极擅长在空间上大做文章,尤其深谙“方向”这一空间设计元素的使用之道,在海报空间组织结构上利用海报人物中的不同方向为观众营造不同的视觉与心理感受,从而达到视觉上的冲击。同时,色彩处理也是王家卫电影海报中的一大亮点,通过色调的明暗处理、色彩的合理搭配,从而营造出一种朦胧、迷离、虚焦的视觉效果,此外再加上各种不同效果的美术字体,通过诗意的文字来传达影片的内容,发挥文字的联想叙事,进而增强了海报视觉与叙事的艺术审美魅力。而这些电影海报设计特点共同构建了王家卫电影的风格特色,将其电影事业推得更高更远,成就与巩固了王家卫在中国电影界的地位。

二、视觉与叙事双赢的王家卫电影海报设计

(一)直白的视觉与叙事表现力

电影海报作为一种宣传方式,其所具有的商业性不言而喻,王家卫的电影海报也是如此。与其他电影海报设计一样,王家卫也懂得利用明星效应来为自己的电影作良好的宣传,因而其电影海报设计中呈现出直白的视觉与叙事表现力。观众对于此种电影海报设计往往非常喜爱,以电影中主要人物的明星扮演者为主要的海报设计元素,通过海报上的电影明星能够很好抓住观众的眼球,而后吸引观众进一步仔细查看海报上的其他信息内容,包括片名、导演、演员等。当然,这种直白的电影海报设计也需要注意利用明星来拉近观众与影片的距离,从视觉上营造出电影明星与观众交流的遐想,以加深观众对电影的印象,利用平面视觉语言向观众展开独特的叙事,进而为电影带来良好的宣传效益。

如在《阿飞正传》(1990年)的电影海报设计中,海报里都是主要演员的不同人物造型,可以说是一个明星大集合的海报画面,其他演员都是独立个体的形态,唯独梁朝伟与刘德华两人好似一对联系体,只见他们相向而坐好似存在眼神或语言的交流,不得不说这些演员阵容对观众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又如《东邪西毒》(1994年)中的电影海报设计,同样以主要演员为海报的主体,所有明星演员在海报中围绕成一个圆形,将演员在影片中的造型以特写镜头的方式展现而出。再如影片《堕落天使》(1995年)的电影海报设计,演员黎明戴着墨镜手中持枪表情严肃的瞬间画面占据了整个海报的左上角,而海报的右下角又是黎明特写镜头的回眸,左下角是李嘉欣低头略带微笑的画面,整个海报画面显示出直白的演员阵容,同时其图片结构秩序又富含深意叙事,极易勾起观众的观看欲望。由此看来,王家卫对观众的审美心理了如指掌,直白地使用明星效应来设计电影海报,重点突出演员造型,同时通过匠心独运的图形秩序规划以达到视觉与叙事的双重表达,并且还能有效实现对电影作品的宣传。

(二)朦胧的色彩视觉与文字叙事

在电影海报设计中,色彩是其中重要的元素,能够为电影海报设计渲染出不同的视觉效果,从而达到吸引观众的目的。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朦胧感、神秘性的图片能够很好地勾起人们的好奇与探寻心理,因而在进行电影海报设计时,设计师抓住了观众的这一心理,通过朦胧的色彩处理来营造出神秘意境,同时利用模糊的文字表达来深化影片的主题,以此来激发观众的观看兴趣。为了使电影海报能够达到较好的传播效果,设计者在准确把握了影片内涵之后,在视觉图像中运用朦胧色彩处理来渲染整体的电影海报设计,并从艺术视角出发创意性进行构图,从而使图片元素与色彩达到融合、衬托的艺术效果,以刺激观众的审美感官,微妙地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事实上这种设计手法看似简洁、干练,但却能达到最佳的宣传效果,很好引起观众注意。

而王家卫的许多电影海报都具有朦胧的色彩视觉与文字叙事效果,彰显了其电影海报设计的艺术风格特色。如《旺角卡门》(1988年)这部电影的海报设计,以暗红色为整个海报的主色调,在一个红色的电话亭中身着白色T恤的刘德华与身着黑色连衣纱裙的张曼玉深情拥吻,此时电话亭中的金色质感、红色背景与演员衣服颜色完美融合,营造出一种朦胧的、兴奋的视觉体验。而在海报的下方,同样出现了暗红色的“as tears go by”字体,令这部影片的英文标题也具有朦胧叙事感。又如《花样年华》(2000年),其中的电影海报在色彩设计上呈现出复古的色调,只见张曼玉穿着暗蓝色的旗袍低头轻靠在被金黄阳光笼罩中的墙壁上,而在她对面站着身穿黑色西服的梁朝伟,他一手捏着嘴上的香烟,另一只手插在口袋中低头而站,墙壁上折射出他的倒影给观众营造出一种孤独之感。而海报下方是白色的“In the mood for love”英文片名与中文字体“花样年华”,此时海报上的色彩处理具有一种迷离、黯淡、朦胧的视觉与文字表达效果。

(三)醒目的视觉氛围与联想叙事

常规的电影海报设计以突出影片故事剧情为主,通过创意性构图与人物关系表现来达到醒目的视觉效果,以激发观众的无限联想与想象。于是,设计者会将海报中的平面视觉语言与影片中的内容情感相结合,挖掘极具艺术感染力的视觉元素,通过构图、色彩等传递出影片中的人物情感,同时通过相关的文字介绍将视觉元素与情感元素实现相互交接与契合,以发挥艺术性与技术性的共同作用,实现视觉氛围与联想叙事的营造与渲染。因而设计者在进行海报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树立人文观点,考虑观众的视觉心理,以醒目的视觉氛围与联想叙事来满足观众不断变化与提升的审美需求。而对电影故事剧情的把握能够为设计者提供更多的创作灵感,设计者可以在影片中提取富有吸引力、独特性的演员人物造型,而后通过创意思维将其融入海报设计中,以达到视觉上的醒目与叙事上的联想。

营造视觉氛围,激发观众联想,这是王家卫电影海报中最令观众赞不绝口的地方。王家卫往往通过巧妙的色彩处理、出人意料的人物关系表现为海报设计营造出醒目的视觉氛围,同时通过简短却诗意的文字来叙述影片的剧情或人物的内心,进而引起观众想要一探究竟的冲动。因而,王家卫的电影海报设计空间效果非常理想,往往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从而让影片中的人与人、人与事产生一定的关联性,触发观众在现实生活中的情感体验,让观众进入更为广阔的联想当中。如在影片《春光乍泄》中,整幅海报的二分之一都被张国荣与梁朝伟所占据,只见在昏黄的色调背景下张国荣自然而平静地靠在梁朝伟肩上,而梁朝伟的脸上则表现出思考的神情,呈现出一种沧桑之感,营造出一种醒目的视觉氛围。而海报的其他空间则被影片的英文标题与英文内容介绍所填满,通过简单的文字叙事观众对影片剧情有大概的了解,因而容易产生丰富的联想,猜想两人之间的关系以及故事剧情的演变。

三、结 语

现如今电影海报仍是一种重要的宣传与造势手段,许多电影人更加注重提升这张“名片”的质感,以此来达到吸引与冲击观众视觉及心理的目的。而通过分析王家卫的电影海报,可以发现其很好把握了艺术性与商业性的设计准则,突破了常规电影海报设计中剧情式的风格,树立了美术与摄影艺术相结合的设计理念,注重视觉与叙事的双重表现。因而,王家卫的电影海报设计往往给观众一种时代新鲜感以及独特性,通过直白的视觉与叙事表现力为电影带来良好的宣传效益;利用朦胧的色彩视觉与文字叙事来勾起人们的好奇与探寻心理;同时通过醒目的视觉氛围与联想叙事来引起观众想要一探究竟的冲动。所以王家卫的电影海报设计总是会让观众印象深刻,而视觉与叙事双赢的电影海报设计也助推了王家卫电影作品的声誉。

[参考文献]

[1] 王佳.解读当代华语电影海报设计中的视觉修辞语言[J].装饰,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