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银行发展趋势范例6篇

私人银行发展趋势

私人银行发展趋势范文1

招行的AUM独占鳌头。分机构来看,2015年,招行、工行、建行、中行和农行私人银行部的AUM加总为4.55万亿人民币,占所有样本AUM6.32万亿的72.01%。从表2可以看出,2014年以前,招行与工行的AUM位列第一或第二,其中2013年和2014年招行的AUM略高于工行的AUM,二者之差的奇异点发生在2015年,招行的AUM为1.25万亿,而工行的AUM仅为1.06万亿,这表明招行AUM超越工行AUM的幅度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为17.29%。招行的“异常”表现是昙花一现还是趋势性的嬗变,有待于接下来一段时间的持续观察。

国内家业治理和海外投资移民的两大战略定位。一个自然的问题是AUM前五名的私人银行为何能成为前五名?为此,我们想通过对前五名商业银行年报中关于私人银行的定位的文本分析来寻求答案。如表3所述,排名前两位的招行和工行以及在2015年增速较高的建设银行均聚焦于国内家业治理和海外投资移民两大定位,排名第三和第四的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虽然在其年报中都提高到国内家业治理和海外投资移民两项业务中的相关内容,但他们的缺陷则是不聚焦,而2013年起步的北京银行则深挖家族信托等国内家业治理业务,短短几年内也取得了不俗业绩。简言之,与国内的家业治理以及海外的投资移民相关的业务应是私人银行业务乃至国内财富管理市场的发展方向,也是下一波市场行情的主要推动力。如招商银行在家业治理方面的定位是“为高净值客户个人、家庭、企业三个层次在投资、税务、法务、并购、融资、清算等多元化需求提供专业、全面、私密的综合服务”,在海外投资移民方面的定位为“通过全权委托、税务筹划、境外股权信托、家族信托、并购融资和投行撮合等服务,推进私人银行业务全面升级,打造综合金融服务平台”。

建行的“双法人”资产监管业务模式。2015年,建行私人银行加强“私享环球”跨境产品服务联动业务的推动,与建行(亚洲)联合推出与私人银行客户境外资产配置的“私享建亚”业务,优化“私享联联”业务流程,将“私享联联”业务扩展到澳门、新加坡、悉尼和新西兰,如“私享澳门”、“私享狮城”等业务,创新丰富其他区域投资移民及留学、置业等配套产品服务。客户在办理业务时,只要提供内地建行人民币定期存单作为资金监管,即可向建行(亚洲)申请港币贷款,该公司提供的贷款金额最低为100万港币,上限为8000万港币。客户保留于建行(亚洲)认可资产的比例越多,贷款成数越高(最高达100%),享受的贷款利率也就越低。同时,建行(亚洲)发放的贷款为无抵押贷款,利息按季偿还,本金按年偿还,贷款结构设计灵活,贷款期限为1年,按年续期,业务流程简单、资金安全性高。建行“私享联联”的主要特点是建设银行和建行(亚洲)是两个不同的法律主体,境内是资产抵押,境外是信用贷款,目前看并不违背现有的外汇管理条例,同时,还非常有利于客户投资移民业务的发展。

私人银行发展趋势范文2

关键词:

一、引言

私人银行起源于16世纪的瑞士日内瓦。法国的一些经商的贵族由于宗教信仰原因被驱逐出境,形成了第一代瑞士的私人银行家,欧洲的皇室高官们迅即享受了这种私密性很强的卓越的金融服务。

私人银行从来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通俗的讲,它是一个从摇篮到坟墓的金融服务,是专门针对富人进行的一种私密性极强的服务,要根据客户需求量身定做投资理财产品,要对客户投资企业进行全方位投融资服务,要对富人及家人,孩子进行教育规划,移民计划,合理避税,信托计划的服务。

二、我国私人银行现状

2007年3月28日,中国银行私人银行部在北京开业,成为国内首家设立私人银行部的中资银行。经过5年的发展,中资私人银行已在中国财富管理市场中占据明显的优势地位,成为多元化理财客户的首选,并带动了其他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2007 年也成为中资银行私人银行业的行业肇始。

5年来,中资银行借鉴外资银行在私人银行成熟市场的运作经验,结合中国本土高净值客户的投资态度和行为特点,在客户积累、品牌推广、服务模式探索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积极成果。

   (一)行业蓬勃发展,业务规模增长迅速

1、开业概况

2007 年3 月28 日,中国银行私人银行部率先开业,此举引发了中资银行的连锁反应,同年8 月6 日,招商银行总行私人银行中心开业。两天之后的8 月8 日,中信银行私人银行中心开业。

截止2011年年底,我国主要中资商业银行中有8 家开设了私人银行业务,提供私人银行服务。此外,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等也纷纷设立私人银行部门,筹划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北京银行等城商行也在积极筹划推出私人银行业务。私人银行业务正显示出由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向城市商业银行扩张的趋势。

2、客户数量和资产规模

截止2011年年末,我国私人银行拥有的私人银行客户数量总数达8万位,管理总资产规模约16000亿元。经过5年的探索和发展,私人银行初步完成了私人银行客户的积累,实现了私人银行管理资产规模的跨越式发展。

   (二)品牌初步树立,服务理念日趋成熟

1、客户认知度大幅提高

5年来,我国私人银行致力于树立品牌,推广业务,以提高私人银行在潜在客户中的认知度和影响力。目前,约90%正在使用中资私人银行的服务,中资私人银行的接触度在各类财富管理机构中位居首位,中资私人银行吸引的高净值客户资金占比也呈现增加的趋势。

2、服务模式日趋成熟

目前我国私人银行的服务模式一是满足了客户一站式购齐不同类型的产品以实现特定的流动性和风险收益配置的需求,二是为客户提供诸如投资顾问、医疗保健、海外移民、子女教育留学、商务旅行、尊贵生活体验、奢侈品消费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和支持。

   (三)推动我国财富管理事业进一步发展

当前,中国财富管理机构除中资私人银行外,还包括外资私人银行、证券公司、信托公司、基金公司和第三方独立理财机构。各类机构为高净值客户提供财富管理服务的门槛和方式各不相同。而中资私人银行经过5年的发展,已在中国

财富管理市场中占据比较明显的优势地位,成为多元化理财客户的首选,并带动了信托、阳光私募、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行业的快速发展,有力的推动了中国财富管理业态进一步丰富。

三、我国私人银行发展面临的问题

历经5年多市场的竞争,在中资银行“群雄并起”,外资银行更多遭受金融危机冲击等因素的作用之下,中资银行已成为中国私人银行市场的主导者。但总体上,国内的私人银行市场尚处在客户、金融机构、监管和宏观金融业态之间互动磨合的过程之中,中国私人银行业既不会一帆风顺,也不会裹足不前。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一)体制受限制

目前,中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商业形态体现出明显的客户归集和渠道集成角色。受限于国内金融业分业经营的格局,中资商业银行在私人银行业务维度上更多扮演者集成中间商。私人银行具有充分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多局限于商业银行传统的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相关领域,银行体系内不具备独立的资产管理的资格,也欠缺相应的人才和技术准备,难以形成对超高净值客户的定制服务能力,私人银行服务依然留有传统零售银行业务的色彩。

   (二)业务受限制

我国私人银行业务范畴圉于为客理财,符合私人银行客户需求的授信融资服务尚未出现。各部门间协同性差、摩擦成本高,在客户资源共享﹑交叉产品设计与销售﹑资产管理以及其他合作共享不到位。

   (三)监管需升级

目前国内监管法规体系尚未就私人银行业务进行专门的规定。2009 年7 月,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投资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首度提及私人银行。

四、我国私人银行未来发展之路

   (一)我国私人银行未来发展趋势

1、产品和服务多样化

私人银行的财富管理业务只有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可供自由选择和组合管理的金融产品,才能获得高净值人士的青睐。

在为高净值客户提供财富管理服务方面,花旗银行可谓起到了领头作用,它一方面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做的各种完善的顶级服务,包括投资基金管理、客户交易活动、信托服务、结构性贷款、资产衍生外汇交易等,另一方面还提供许多市场上独特的服务,如通过家庭咨询服务帮助高收入客户解决资产管理问题、通过艺术品咨询服务帮助客户挑选、定价、谈判、融资、保管艺术品和股票。

因此,未来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应致力于产品创新,在金融市场发展的基础上增加在现金管理、资产组合、信托等领域的产品种类,通过这种产品创新又反过来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模式。

2、业务模式跨越式发展

私人银行经历了卖产品到卖组合的转变,再到未来将要实现的全权委托资产管理模式,定位已经很清晰。

所谓全权委托资产管理,是指私人银行业务在注重客户需求和个性化服务的基础上为单个客户单独订制投资产品。私人银行将更注重与客户建立长期密切的关系,除金融服务外,还涉及到法律税务咨询、不动产投资、艺术品投资、子女财富教育、慈善等非金融领域。随着财富管理需求的变化以及私人银行业务的日渐成熟,高净值人士也会越来越倾向于由“亲力亲为”转为适度选择专业财富管理机构进行管理,也就是说越来越多的私人银行客户愿意将他们的核心资产交到私人银 行手中,全权委托私人银行专业团队运作其资产,通过设计投资组合、管理资产等一系列的规划,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3、管理财富模式和理念发展

从私人银行业务起步以来,各家私人银行主要通过推销理财产品来吸引高净值人群将财富交给其专业化团队打理。经过5年发展,在这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无论是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还是信托、基金、PE等金融机构,都致力于服务形式的完善,但是这种财富管理却依然局限在仅仅是管理客户的净资产。

而未来随着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当资本市场日臻完善、私人银行从业人员专业素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时,完全有可能实现客户资产负债的同时管理,既通过各种投资组合的构造和整体的合理规划来实现风险收益均衡基础上的客户资产增值,又帮助客户经营负债,通过成本收益的权衡和比较来达到财富最大化。这也符合私人银行提供全方位服务体系的服务理念和宗旨。

   (二)我国私人银行发展的重要意义

经历5年的探索,中资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已在竞争与考验中发挥比较优势,占据境内高端财富管理市场并稳固了市场地位,为未来的稳步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展望未来,中国私人银行业的发展、模式的成熟还将对高端财富管理市场、银行业务和体制转型、金融业态的优化发挥更为广泛的积极作用。

1、加快商业银行业务转型

我国传统银行业的利润主要来源于存贷利差,但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银行在资产、负债领域均遇到了强有力的竞争者。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发展迅速,它以更低的融资成本吸引了众多客户,造成了银行资产业务客户的流失。负债业务方面,保险和证券业的发展为社会闲置资金提供了更多保值升值的机会,银行的负债业务客户大量减少。

由于体制和历史的原因,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大多是重视批发业务而轻视零售业务。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是改变我国商业银行以存贷利差为主要赢利模式的一个较为理想的选择,是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一个战略选择,是现代商业银行进行产品创新和拓展中间业务的基础和平台。

2、积极的探索银行体制创新

由于历史与体制原因,中国银行业仍然沿袭着类行政体制的“总分行制”、表现出明显的“部门银行”文化。私人银行其业务范围远远超出传统的零售银行范畴,由于其业务体系具有特殊性和独立性,可以称之为“银行中的银行”。

从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历史来看,把事业部制或者子公司制引入到我国商业银行再造中来,通过从根本上重新设计业务流程,实现“集中决策,分散经营”,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流程,可以使银行在成本质量、客户满意度和银行应变能力方面有质的突破,进而使其原来“以产品为中心”的银行文化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的文化。这一创新必将对中资银行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产生深远影响。

3、推动我国金融业态的整体转型

进入21 世纪以来,金融全球化以强劲的势头迅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并且继续改变着国际银行业的经营环境和运行方式。这种改变促使银行业向业务综合化、国际化和高科技化发展。金融创新和业务整合成为金融机构利润增长的新源泉,有关国家的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纷纷出台政策鼓励商业银行开展金融创新、拓展新业务。随着金融行业的发展,银行所面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各家银行大力开发多元化、个性化、具有吸引力的金融产品,业务范围涵盖财务咨询、委托理财、外汇、税收、代收工资费用等生活领域。同时利用网络的优势提供衣、食、住、行、游等增值服务。使得一些银行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金融百货公司”或“金融超市”。  

私人银行发展趋势范文3

林曼云:平安银行私人银行全面的资产配置是我们为高净值客户进行资产管理的核心手段,而不仅仅是在股市动荡的时候才进行资产配置。从投资管理的角度,我们认为高净值客户的资产配置应当和客户长期的金融规划和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且保持相对稳定的投资风格。

当然,我们的资产配置策略并非一成不变,在保持与客户需求相符的管理战略的前提下,当市场发生巨大变化,或者我们对中长期的趋势看法发生改变的时候,我们会在一定范围内对全球各资产的配置进行灵活的动态调整。根据最安银行零售及私行投资决策委员会对近期全球市场的看法,国内A股市场出现的恐慌性下跌,已改变此前上涨的趋势和逻辑,快牛行情结束,未来半年到一年将在区间内波动,个股走势预期分化,结构性行情为主;而国内债券市场下半年在市场总体风险情绪回落后有望增加需求,同时经济和政策环境也有利于国内债市投资环境。因此国内的资产配置上需要增加稳健类资产的配置比例,减少高波动风险资产的配置比例。海外市场方面,我们认为全球资产的波动性在上半年保持平稳,预计下半年美联储加息时间窗口附近还会出现震荡,而美元指数有望重新回到上涨趋势。

综合考虑我们对下半年全球资产的趋势判断,建议下半年在权益类资产上,标配H股、港股和A股,但低配创业板,同时建议投资采用CTA策略的对冲基金。海外则逢低买入美国股票;固定收益资产上,超配中国固定收益产品,低配新兴市场和发达国家固定收益资产。持有外币现金客户则建议标配美元,低配其他外币,并且建议客户更多配置一些美国地产项目,但减少黄金投资。平安银行私人银行已针对下半年市场,精选了国内外的投资标的,以帮助客户完成资产配置调整。我们希望通过在全市场不断挖掘和创新投资产品,使客户能够合理分散配置资产,不再将过多的风险集中在中国单一股票市场。

21CBR:能否介绍一下私人银行在家族信托服务上的最新进展?

林曼云:随着业务的开展,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客户需求推动,平安银行私人银行“私礼传家”家族信托服务近期主要有两方面的进展,即家族办公室和保险信托。组建家族办公室服务团队的前提,在于理清提供服务所需的专业基础。帮助客户有效设立并良好运行家族办公室,除一般管家式服务外,主要有赖于法律、税务以及资产管理三个领域的专业支持。为此,通过前期相关专业资源的整合,我们开始尝试为部分超高净值客户提供家族办公室服务。对于保险信托,尽管业界在前期已取得进展,但我们认为保险法与信托法中仍存在一定不明确之处;出于审慎原则,我们前期主要从法律框架角度,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试图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保险信托业务模式。而最近,这个模式也有了实质性进展,相信很快将与客户见面。

21CBR:平安银行私人银行在互联网金融方面有没有相关布局和计划?

私人银行发展趋势范文4

信贷危机下的金融业

当前来看,中国金融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大面积信贷危机的出现,在经历了2008年的信贷狂飙后,银行业在过去几年出现了大量非理性的盲目扩张,随着整体经济周期的下行,企业坏账率攀升的风险已传导到了整个信贷层面,银监会11月15日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第三季度,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升至184788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97%。这表明前三季度新增不良贷款达509亿元,其中,仅第三季度不良贷款新增224多亿元。16家上市银行中,2012年第三季度有10家银行不良贷款和不良贷款率环比第二季度“双升”。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数字是截至2012年6月末,商业银行关注类贷款(关注类贷款: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余额已达1.46万亿元,已环比连续三个季度上升。考虑到关注类贷款最有可能下行成为不良贷款,而且也存在人为数据调整的空间,所以实际的不良坏账可能会更高。

在银行体系之外,中国还存在极为庞大的影子银行,这个层面的信贷风险,也不容小觑。通俗地讲,“影子银行”是指没有传统银行以存款、贷款和结算为核心的业务组织形态,但却像传统银行一样提供融资、信用和流动性转换功能,直接或间接从事资金或信用中介的机构。在中国,“影子银行”基本可以归为三类:一类是商业银行的理财类产品,即通常所说的银行“资金池”业务;第二类是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如信托公司、小贷公司、财务公司和典当行等;第三类是民间融资。

“影子银行”并不是中国特色,但是中国的影子规模却极为庞大,截至2012年三季度末中国“影子银行”存量约为28.3万亿元,占银行业总资产规模的22%,与GDP的比例为55%。

从具体的市场分析来看,中国信托目前虽然规模号称6万亿元,但是实际的风险业务大概在2万亿元左右,由于大量信托都集中在房地产信托和基建类信托层面,所以,信托的风险质量整体不乐观,形成信贷风险的可能数字不会少,悲观点估计大概在3%-5%之间,大概在600亿元-1000亿元左右。

银行理财池业务规模大概在6万亿元左右,形成的实质风险较难估算。按照银行目前的通行坏账率标准计算,大概在600亿元左右,而除了信托、资金池之外,大量游走在灰色地带的民间借贷的总体规模,应该在5万亿元左右,随着经济下行,整体出现的流动性风险要远高于银行,而且缺乏有效的流动性支撑,该部分的金融危机爆发的危害,估计要远大于银行。2012年迄今为止,光河南省郑州市,已立案的案件涉及非法集资金额就超过了100亿元,江浙地区的数字可能更高。

此两方面的信贷危机最终将极大地冲击中国的金融市场的稳定,一旦过于集中和迅猛,将很容易形成系统性的金融崩盘,而导致金融危机的出现,从而反过来对于经济又形成极大的破坏性影响。放在当前的经济形势来看,如何妥善地处理信贷危机,构成了当前金融改革的一个重要的考量点。

信贷风险源于银行业的体制缺陷

金融业2012年的所谓信贷风险,并非中国特有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景气,尤其是欧债危机,一些欧洲国家的信贷危机也非常严重,西班牙银行2012年的信贷坏账率高达10%,创下15年来的新高。但从具体原因来看,中国金融业的信贷风险,很大程度上还是带有一定的特殊性,虽然都是为经济不景气所拖累,但从深层次的情况来看,中国的金融信贷危机更大程度上还是跟中国的金融业较为粗放的风险经营理念带来的金融管理能力不足有很大的关联。中国的整体经济形势,虽不乐观,但总体还趋向稳定,这种情况下,信贷危机的不断蔓延,跟中国银行业在过去几年里的式的贷款发放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从中国金融监管的历史逻辑上来看,由于中国采取的是较为严格的金融分业监管理念,主要体现为分牌证制的分业监管模式,使得中国的金融业呈现出了行业垄断的趋势,制度性的保护使得中国的金融市场缺乏有效的足够多的竞争交易对手,在这种垄断的体制下,无论是银行、券商、信托、保险都能实现全球罕见的高速增长,并且显现出巨大的盈利能力。

但这种分业监管带来的行业垄断问题,带来了两个负面问题,其中一个是分业的牌证制监管带来的过于严格的准入门槛,导致大量无法进入行业的游资,会脱离银行体系,自行形成庞大的地下金融体系,从而产生前面论述的影子银行出现。虽然国外也有影子银行的出现,但是国内的影子银行的规模之大和性质都跟国外有很大的区别,国内这种制度性催生的,畸形和不受监管金融业态规模逐年上行,极大威胁着中国的金融健康发展。

另外一个负面效应,也是最为关键的负面效应,就是制度性的垄断地位,使得中国的金融机构并未具备很好的风险管理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金融创新能力,沦落为大而不强的形态。这种形态的金融机构,其竞争策略带有极大的政策导向色彩,因为直接受到特定的监管,因此很容易为政策导向所牵引,缺乏独立的经营思维和经营逻辑,而且也欠缺较好的主动性,更多的在具体竞争中,带有极大的讨好监管层的倾向,因此容易陷入政府的政策性运动之中。这种缺乏独立性的经营策略,很容易在经济下行的周期里,不断地体现出其弊端;所以,历史上看中国的银行业每次集体性的大规模放贷之后都会引发大面积的信贷危机。

2012年改革动向之一:资产管理混业化

正因如此,金融改革成为经济形势扭转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没有金融制度的变革,大量从实体游离出来的资金,还将继续不断冲击金融体系;同时,因不能通过较好的金融手段来实现资金向实体的回归,会进一步加大产业空心化的过程。所以金融改革在未来的五到十年,成为重中之重,也可能是经济破局的一个支点。事实上,金融改革在2012年其实已经开启了步伐。

中国的金融市场由于是分业经营的监管模式,因此相互之间是割裂的,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和实业市场之间的纽带是横跨三大市场的信托,而除了信托之外的几大主体,银行、证券,基金、保险等都被限制在各自的行业范围内,很难进行跨行业的投资,所以,中国的资产管理业务某个意义上而言是缺乏有效的市场竞争的,在这种情况下,信托成为了这几大主体进行跨行业投资的工具,信托本身依靠这种制度性的保护制度,充当了通道的功能,不断快速地做大了业务规模,而且获利颇丰,却并没实现资产管理本来该有的职能。

而与此同时,由于中国的商业银行一枝独大,大量的储蓄沉淀于银行,却受限制于银行业的特性,资金的使用效率极为低下,迫切地需要寻找方向进行有效的资产管理,在信托不具备管理能力的情况下,大量的资金开始寻找各种各样的出路,形成了各种形式的资产管理模式。

有效引入更多的竞争对手,促成资产管理行业的大规模竞争,同时培育资产管理业务,打破信托通道化的现状,成为了资产管理领域金融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最终是实现更有效率和更充分的竞争,整体抬升中国的资产管理水平。因此,资产管理的混业改革悄然推进。2012年最大的金融改革亮点就在于资产管理行业的大变局,基本预示着中国在资产管理行业的金融混业经营的趋势开始出现。

期货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都打开了资产管理的大闸,原先为一个一个贯穿三大市场的信托功能就被极大地弱化。意味着过去内部存在壁垒的资产管理行业未来将面临充分的市场化的竞争。

资产管理行业的变局,也表明了中国金融混业经营的大趋势和金融脱媒化的大趋势。从目前的架构来看,资产管理行业的信托、保险、券商、基金等主体和银行的主要区别,就是不能吸收贷款。除此之外,双方之间的界限已经日益模糊,银行的强势地位得到了挑战。截至2011年,商业银行的贷款占到整个社会融资总量的比例已经从1995年的96%左右下降到了65%,并且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但是即使是这种情况的存在,银行还是占据了社会融资总量的近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银行还是保持着绝对的优势,中国的银行总体而言,事实上还是相对低效的,对利差的依赖度还是非常高,建立其较为完善的公平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的趋势必然要被坚持。而通过资产管理的混业化趋势,将进一步改变银行主导的融资格局,意味着,在未来金融脱媒化的大趋势下,将可能逐渐地过渡到利率市场化。

从这个角度来看,说2012年是资产管理的元年,并不为过。资管业务政策放开增加了市场选择的空间,对资管业务形成利好,各类金融机构可能会形成市场细分和特色化经营的竞争格局。

但是由于中国极度缺乏资产管理的专业型人才,以及分业经营模式下面,也缺乏培养专业人才的出现,虽然资产管理混业开始了进程,但是由于人才的培养,风险控制思维的沉淀,都是需要长时间的沉淀,所以,相信在短期内,资产管理要大有作为的可能性不大,而且不可否认的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银行业相对来说是中国各个金融业态对风险经营把握的最为透彻的金融机构,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建立起来的风控体系和风险理念都是优越于其他金融机构;而金融是风险性极高的行业,因此,可以相信在较长的―段时间内,资产管理行业,还将进行极为惨烈的混战和洗牌,最终逐步沉淀出一批合格的具备口碑和信用的资产管理机构,这个过程会是漫长而且血腥。

2012年改革动向之二:温州金改

2012年更加吸引媒体关注的是温州金融改革,温州作为民间资本极为聚集的一个地区,在2012年引发了全国关注,主要是因为温州率先引爆了民间的信贷危机。如果银行业信贷危机的本质可以理解成中国金融业的放贷冲动的话,那么影子银行的信贷危机的本质则可以理解成大量的民间资金到处寻找出路的冲动。

温州民间资本之雄厚,完全可以相抗衡一家国有银行的规模,这些资本到处寻找出路的过程中,因为温州的草根资本,欠缺较好的资产管理机构的引导和专业人才的运作,使得这个寻找出路的过程,极具草根资本的形态,成为市场的游资,充斥于房地产、矿业、农产品、二级市场、民间高利贷等极为高风险的区域之中,从而在经济下行的时候引发了极大的经济危机。再加上温州民间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引发了连锁性的经济危机,不但冲击了正规金融机构的信贷危机,也同时引发了实体的倒闭潮。

解决温州问题的核心,是解决温州民间资本的出路问题。所以,业内对温州金融改革很大一个期望就是希望金融业向民间资本开放,改变目前金融机构的相对国有的垄断性地位,让民间的草根资本得以升级成为正规金融机构,不要成为脱离监管的地下金融体系;所以,温州金改得到关注的很大一个原因,也是业内希望通过温州金改来看高层对中国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可行性的态度。

从温州金改的结果来看,温州金改的具体措施缺乏有效的可实施性,从某个意义上也反映国内暂时对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还持审慎态度,因此招来了较多的骂声。但是考虑到经济形势日趋不稳定的情况下,金融将极大地带来负面外部性,这种审慎态度其实很难说对错。从乐观的角度看,温州金改毕竟还是做了一些较为明确的金融措施,针对民间资本的参与,地方金融机构改革都做了较好的原则性表述,虽然涉及到权限问题能否实施是另外一个层面,但是在定性上来看,仍然有很大的突破。

从实践中来看,金融对民间资本开放,应该是迟早的事情,问题只是纠结在以什么方式进入,从什么机构开始的问题上,回顾中国金融体系的发展,基层金融改革有过许多惨痛的教训,虽然通过时间和经济的发展进行了较好的修复,但是也遗留了不少历史问题,审慎推进其实也是符合中国的现实状况,从这个角度看温州金改很难说一无是处。

2012年改革动向之三:建立私募债市场

2012年最大的亮点是中国私募债市场的建立和发展,这反映出中国的金融资源配置的直接化趋势,2000年,中国的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总量中的比重还不到10%,而到2011年底,这一比重已超过25%。

尽管近年来直接融资发展较快,但直接融资比重偏低仍是中国金融运行中一个主要的结构性矛盾,直接融资的工具结构、地区结构、市场结构等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从中美差异来看直接融资很大程度上是金融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2012年,金融市场建设领域不乏亮点,新三板市场,场外市场以及债券市场的发展,都在不断地建立和完善,但私募债可能是其中最大的亮点,亮点的核心在于取消审批制改为备案制。

私人银行发展趋势范文5

关键词:私人银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展望

由于受到金融危机影响,近年来全球富裕人群的数量和财富总额均大幅减少。与全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年来中国的富裕人群数量却在逆势增长。未来数年,中国的私人财富市场潜力巨大,中外资银行纷纷抢滩中国的私人银行业务。对于中资银行来说,金融危机为其带来了短期的机会窗口,未来两年是中资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关键时期。

一、私人银行业概览

私人银行是专门针对富人进行的一种私密性极强的服务,其会根据客户需求量身定做投资理财产品,对客户投资企业进行全方位的投融资服务,对富人及其家人、孩子进行教育规划、移民计划、合理避税、信托计划等服务。比较常见的私人银行服务包括离岸基金、环球财富保障计划、家族信托基金等。

二、全球私人银行市场分析

私人银行市场规模的计算主要是测算高资产净值人士(HNWI,也称富裕人群)的数量及其财富总额。所谓高资产净值人士,在国际上一般指可投资资产超过100万美元的人士,在中国一般是超过1000万人民币。这里的可投资资产包括个人的金融资产(现金、股票、银行理财产品等) 和投资性房产,不包括自住房产、非上市公司股权及耐用消费品等资产。

根据凯捷顾问公司与美林集团联合的《2009年世界财富报告》,由于受到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全球最富裕群体人数和财富总额均大幅减少,富豪人数的缩减创13年以来的最大降幅。2008年拥有100万美元以上的高资产净值人士的数量约为860万人,比2007年减少14.9%。他们的财富总额降至32.8万亿美元,比2007年40.7万亿美元减少约19.5%。名下"净值"至少3000万美元的"超高资产净值人士"受挫更重,这种超级富豪2008年人数比2007年减少24.6%降至7.8万人,他们的财富总额减少约23.9%。报告显示,这场空前的经济衰退抹去了2006年和2007年的增长,把高资产净值人士的数量和财富总额均拉至低于2005年的水平。

从国别人数分布排行榜上看,美国、日本、德国依然依次占据前三名位置,而中国内地继07年超越法国后08年进一步超过英国,首次名列第四为36.4万人,显示出了强劲的增长动力。

相对来说,亚太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要小于欧美,未来市场也能够保持一个相对较快的增长速度。预计在未来十年中,亚太区富裕人群的整体财富将以年均8.8%的速度攀升,高于7.1%的全球平均水平;而中国的财富成长率增速每年约12%,高于亚太区的平均水平。

IBM全球咨询部曾经根据金融市场成熟度和富于人群的专业化财富管理水平对主要国家的私人银行发展进行了研究。其中金融市场成熟度的评定是根据世界银行报告进行综合评估和排序,富裕人群的专业化管理水平则指通过专业化私人银行进行财富管理占总净值财富的比例。研究结果显示,虽然中国的高资产净值人士分布处于全球前列的地位,但是其金融市场成熟度和运用私人银行服务的比例还较低,拥有巨大的潜力发展私人银行业务。

事实上,从2008年起,许多全球财富管理公司已经纷纷入驻中国市场。由于中国的富裕人士相对年轻,47%介于46~55岁,只有4%中国富裕人士的财富是继承而得。这些特性导致中国富豪在追求最大回报率同时具备相对较高的风险承受能力,也具有惊人的成长潜力。

三、中国私人银行市场分析

在国内,贝恩咨询公司也对中国的私人银行市场进行过类似的分析,其运用贝恩公司的模型计算出个人可投资资产超过1千万人民币的富裕人群数量。从近三年的数据来看,中国的富裕人群的数量持续增长,已经从2006年的18.1万人增长到2008年的30.2万人,预计2009年将增长到32.1万人。

按照地域分布,2008年全国共有5个省市的富裕人群超过2万人,包括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北京;富裕人群数量处于1-2万人之间的有6个省市,包括河南、福建、山东、河北、辽宁、四川;其余省市的富裕人群数量少于1万人。广东省的富裕人群数量最多,其次是上海和北京。

此外,在贝恩公司针对富裕人群的调研中还发现了如下的市场特征:

第一,中国富裕人群中约80%投资态度趋向保守或中等风险;

第二,中国富裕人群中约60%选择由自己或家人进行日常理财,约20%采用商业银行的普通理财服务,仅有5%左右选择使用私人银行业务;

第三,职业和个人可投资资产规模是针对中国富裕人群细分时最有用的指标;

第四,中国富裕人群选择私人银行的重要标准包括:客户经理的服务和私人关系、品牌和信任度、理财顾问的专业性。

四、中外资银行的业务竞争力比较分析

巨大的市场潜力使得众多中外资银行纷纷抢滩中国的私人银行业务,从2007年中国银行建立第一家私人银行开始,在过去的两年中相继有近20家中外资银行陆续开展私人银行业务,市场明显地形成了中资和外资两大阵营,两者的竞争力也大不相同。

中资银行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本土化服务及客户关系、在岸产品市场、政策监管、网点覆盖、金融危机对中资品牌的提升。

在本土化服务及客户关系方面,中资行强调本土化服务的细致,能够与客户建立起良好的客户关系;外资银行的服务尚未完全本土化,令众多中国客户感觉疏远。

在岸产品方面,中资行凭借对本土客户的多年服务积累了良好的基础,外资行由于无法全面展开人民币业务产品设计的优势难以体现。

在政策监管方面,银监会对私人银行业务的规范虽然尚未出台,但预计对外资行的限制会大于中资行。

在网点覆盖方面,中资行通过多年的经营覆盖了大量的城市,而外资行所能够覆盖的城市极其有限。

在金融危机对品牌的影响上,外资银行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的糟糕表现令人失望,有70%中国客户表示对外资品牌的选择将更为谨慎,这对中资行的发展提供了阶段性的优势。

外资银行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投资建议的专业度、私人银行领域的品牌、离岸产品市场、银行资源整合能力。

在投资建议的专业度方面,外资银行的投资顾问经验和背景强大,享有声誉,客户经理的专业性也高于中资行。

在私人银行领域的品牌方面,外资行依靠其在全球市场上的悠久历史享有更高的私人银行品牌知名度,中资行在此处于劣势。

在离岸产品市场方面,外资行在境外的经验明显多于中资行,产品也比中资行丰富。

在银行资源整合能力方面,受企业文化和组织架构影响,外资行更加容易进行跨部门合作。例如,多数外资行有自己的投资银行部门,当客户对自己的企业有资本市场融资需求时,外资私人银行的客户经理会联系投资银行部门,帮助客户思考私募或是上市策略。这种跨部门合作不但为两个部门都创造了更多业务机会,而且提高了客户的忠诚度。

五、中国私人银行业的未来展望

对于未来私人银行业务在中国的发展前景,本文有如下观点:

第一,基于潜力巨大的中国私人财富市场,中国的私人银行业拥有极大的发展空间。正如市场分析部分所述,中国经济多年来持续快速的发展造就了大量的富余人群,私人财富市场潜力巨大。与此同时,由于私人银行的概念在中国尚未普及,私人银行服务在富裕人群中的市场渗透率还比较低,未来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第二,以客户为中心、建立咨询驱动的业务模式是未来成功的重要因素。私人银行区别于传统银行服务的特征在于其以客户为中心、高度细分的差异化服务,以咨询驱动的业务模式正能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国际经验也表明,咨询驱动的私人银行的业务模式要高于中介等其他模式。

第三,金融危机为本土银行带来了短期的机会窗口,未来两年是中资银行私人银行服务发展的关键时期。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外资金融机构屡屡破产或濒危的报道让本土的富裕阶层对外资银行的安全性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怀疑,很多中国的富裕人群相信中资行破产的可能性很小,并且在政策监管与支持等方面相对于外资行存在一定优势。但是长期而言,外资行在专业、品牌、离岸投资等领域仍然有众多的竞争优势,并且不会放弃中国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中资行的发展“窗口期”会在最近两年,需要抓紧时间、把握机会,积极占领并稳固市场。

参考文献:

[1]Capgemini & Merrill Lynch. World Wealth Report 2009.Jun,2009.

[2]PricewaterhouseCoopers (PWC).Global Private Banking and Wealth Management Survey 2009.July,2009.

[3]Wyman.The Future of Private Banking: A Wealth of Opportunity March,2008.

[4]招商银行&贝恩公司 2009中国私人财富报告――中国私人银行业:坐看风起云涌,2009.

[5]招商银行&贝恩公司 高资产净值人士调研分析,2009.

[6]IBM商业价值研究院.以客户为中心创新业务模式:建立咨询驱动的本土私人银行,2007.

[7]鲁彦,王晓鹏.对国内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探究[J].科技信息,2008,(6).

[8]延红梅.积极开展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访中信银行行长陈小宪[J].中国金融,2008,(1).

[9]连建辉,余小林.私人银行业务:国际经验及现实启示[J].中国金融,2008,(1).

[10]王元龙,罗军等.中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研究[J].学术研究,2007,(11).

[11]连建辉,孙焕民.走近私人银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12]施继元,杨月娟.中资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策略探讨[J].海南金融,2008,(12).

[13]王志军.当代国际私人银行业发展趋势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7,(11).

私人银行发展趋势范文6

国际私人银行业务的演变

私人银行业务是银行业务的起源。威尼斯第一银行专注管理富裕家庭的私人理财。现今,私人银行被称为“私人”从零售银行和储蓄银行区别出来的目的是针对新中产阶级。传统上,私人银行往往与与家族几代人有联系。他们经常为家庭建议和执行所有的金融与银行服务。历史上,私人银行发展于欧洲。在早期的欧洲,一些银行因管理一些皇室家族的资产而知名。在英格兰,私人银行建立于农业发展的17世纪,管理着皇室、贵族和乡绅的资产。1692年Coutts成立并管理着英国王室的资产。荷兰皇室的资产则是由MeesPierson(成立于1720年)管理的。1920年,列支敦士登王室家族的资产是由LGT集团(最初称为列支敦士登信托)。

虽然现在可以对拥有25万美元的小私人投资者开设私人银行账户。但历史上,私人银行被视为一个非常独特的利基,只迎合流动资金超过200万美元的高净值个人(富人)的财富管理需求。一个机构的私人银行部门为其客户提供如财富管理、储蓄、继承和税收筹划等服务。客户为私人银行服务支付基于交易的数量、年度投资组合表现或“固定费用”的费用,通常以每年投资总额的一定百分比来计算。“私人”也暗指银行保密制度和通过仔细分配资产(或通过对征税机关隐藏资产)最小化税收。瑞士和某些离岸银行已因与私人合作练习逃税而遭到过批评。尽管税务欺诈在瑞士是一个犯罪行为,但逃税仅是一项民事罪责,不需要银行通知征税机关。

在瑞士,有许多提供私人银行服务的银行。1815年维也纳会议以来,包括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瑞士保持中立直到现在。一战之后,前奥匈帝国贵族担心新政府没收其资产,将资产转移到瑞士。二战期间,许多富人,包括犹太家庭和机构,为保护他们的资产免收纳粹德国的侵害,也将其资产转入瑞士。然而,这次财富转移到瑞士的结果却是有争议的和喜忧参半的,因为战后受益人难于追索到他们的资产。二战后,在东欧,因为害怕共产主义政府的没收,资产再次被转移到瑞士。今天,瑞士仍然是最大的离岸中心,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统计,至2009年瑞士拥有约27%(2万亿美元)的全球离岸财富(离岸财富被定义为投资者投资于在一个没有法定住所或税收住所的国家的资产)。

一些美国银行专注于私人银行业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如美国信托(成立于1853年)和北方信托(成立于1889年)。至2010年,美国是世界上拥有最大的私人银行体系的国家之一,部分原因在于其有310万高资产净值人士,占到了全球高资产净值人士的28.6%(据凯捷和美林的联合研究)。

近现代以来,经济的国际化及互联网和手机等科技的发展使得银行不得不创新他们的价值定位,并寻找新的市场。例如,相较于百万富翁的数量已经增长到360万的亚洲,在传统私人银行市场,像欧洲,高净值人士的增长较慢。科技发展已经确保网上银行无需一个广泛的办公室网络就可以提供银行服务。对私人银行业务报酬的监管和银行危机后信心的恢复需要私人银行业务的透明度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并对其服务收费采取的不同方法。

国际私人银行业务经验

私人银行业务排名。综合考虑所管理资产规模(AUM),净利润和净新增资产等因素,2016年欧洲货币私人银行业务和财富管理规模年度排名结果如下(见表1):

截至2015年年底,全球管理资产规模最大的10大私人银行(或私人银行部门/大型银行控股公司的子公司)排名为:瑞银财富管理部、摩根斯坦利财富管理部、美国银行全球财富和投资管理部等(见表2)。

价值主题。大多数私人银行沿循一个或两个维度定义他们的价值主题,以依此主题区别于他行来满足客户的基本需求。私人银行的一些价值主张维度分别是:母公司品牌,全能银行方法,客观的建议,强大的研究和咨询团队以及一体化的平台。许多银行利用“母公司品牌”获得客户的信任和信心。这些银行在全球范围内有强大的业务,私人银行产品是母公司业务的一部分。“全能银行方法(One Bank Approach)”是私人银行提供的用以满足客户个人的和商业各方面的银行业务需求的集成方法主题。既然私人银行旨在关注理解客户的需要和风险偏好,并相应定制解决方案,那么,目前除了世界上最知名的私人银行-瑞银集团(UBS)采取这种价值主题之外,少有银行从这个维度定义它们的价值主题。大多数现代私人银行遵循开放的产品平台的价值主题,并因而宣称他们的建议是公正的。他们认为客户得到他们提供的最好的产品是主要的,没必要非得推出专有产品。一些银行宣称有一个“强大的顾问团队”,并从他们提供给客户的产品中反映出来。一些银行也定义他们的价值主题为:一体化的平台,依规无限制服务客户的能力等。

产品平台。一家私人银行具有的开放式结构产品平台并不局限于仅出售其专有产品,而提供所有第三方产品。具有封闭式结构产品平台的银行只销售其专有产品,不提供任何第三方产品。当今,客户的需求多样化,银行不可能仅提供迎合某种需求的专有产品。现今,客户需要品种最好的产品,大多数银行必须提供一个开放式的结构产品平台,在这个平台也贡献其他银行的产品以赚取佣金。提供给私人银行业务客户的产品包括股票、固定收益证券、结构性产品、外汇、大宗商品、存款和房地产投资等。

收费结构。不同的银行以不同的方式向客户收取费用。有的银行采取根本不向客户收取咨询费的交易性收费模式。这些银行以其分销第三方产品赚取的佣金得到发展。一些其他的私人银行以混合模式收费。在这种模式下,银行对某些产品收取确定的费用,而对余下的产品收取咨询费用。一些其他银行的收费采取完全咨询驱动模式,他们收取其所管理的客户资产的一定百分比(例如其所管理的整个资产的0.75%)作为咨询费。一些银行兼用交易费和咨询费模式收费。客户可以选择适合他们的收费模式的银行进行私人银行业务的操作。最近的行业趋势是向咨询费收费模式发展,因为边际交易费率在未来有下降的趋势。

榜样客户开发。榜样客户开发是私人银行业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银行以不同的方式去获得新客户。虽然一些银行严重依赖其批发银行推荐,也有一些银行严重依赖零售和企业银行业务部门。多数银行有一个适当的部门内收入共享机制,这一机制或者是对推荐客户的部门一次性支付费用,或者是对其发放部门年金。许多银行相信主要的榜样性客户资源一定是客户推荐的。当客户对私人银行提供的服务感到满意时,他们会将其推荐给他的朋友。通过客户推荐产生大数量的榜样性客户,显示了私人银行的健康。

国际私人银行业务对中国银行业的启示

私人银行业务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私人银行业务最初起源于富裕家族的私人理财,现已转为银行对拥有高收入和大规模投资资产的高净值个人提供的金融服务。随着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目前世界范围内拥有高收入和大规模投资资产的高净值个人越来越多,这意味着私人银行业务在未来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

当今私人银行业务机构或部门更好地发展私人银行业务,首先要据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明确界定私人银行业务的价值主题。当今,国际上大多数私人银行都沿循一个或两个维度定义了其私人银行业务藉以发展的价值主题,这可以使他们与其他的私人银行区别开来定位目标客户,并更好地为目标客户服务。这些价值主题分别是“母公司品牌”、“全能银行方法”、“开放性的产品平台”和“强大的研究咨询团队”等。而纵观使用这些不同的价值主题的私人银行机构和部门各有其自身不同的优势和特点,故当前私人银行业务机构或部门要更好地发展私人银行业务,要据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明确界定其私人银行业务的价值主题。

开放式的结构性产品平台可以为当今私人银行业务机构或部门满足多样化的客户需求,更好地开展私人银行业务提供有力的支持。当今,随着世界范围内高净值个人的日益增多,其对私人银行机构和部门提供的财富管理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趋向多样化和个性化。而单个的私人银行机构或部门仅能研发提供迎合某种需求的专有产品,这难以适应客户对财富管理产品产品的需求的需要。为解决这一问题,当今国际上大多数私人银行机构和部门建立了开放式的结构性产品平台,不仅出售其专有产品,而且提供所有第三方产品。

当今私人银行业务机构或部门要想更好地开展私人银行业务,还需注重通过其他部门向私人银行业务部门推荐客户,以开发“榜样客户”。私人银行的“榜样客户”指的是对私人银行提供的服务感到满意而为私人银行推荐新客户的客户。“榜样客户”通过其带动效应,可以促进私人银行业务的健康发展。而在当今,国际上私人银行“榜样客户”开发的现状给出启示,其他部门向私人银行业务部门推荐客户,对私人银行业务榜样客户的开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故当今私人银行业务的运作还需要注重做好通过其他部门向私人银行业务部门推荐客户,以开发“榜样客户”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