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贷款利率范例6篇

私人贷款利率

私人贷款利率范文1

关键词:金融管理 私贷企用 调查思考

1.抚州市中小企业“私贷企用”基本情况

1.1总体情况简介

(1)“私贷企用”贷款增长速度较快。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末,7个样本县全部中小企业贷款余额114189万元,较上年末增长28%,其中“私贷企用”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211%。从时间上看,2011年四季度“私贷企用”现象最为突出,当年四季度“私贷企用”累放额是一季度的2.12倍。

(2)“私贷企用”多以抵押方式发放贷款。7个样本县全面调查结果为,当地农信社均存在“私贷企用”现象。崇仁县农信社要求以承兑汇票贴现方式,或者以厂房、土地作抵押发放贷款,月利率在8‰-9‰之间,承兑汇票敞口利率在3‰-4‰之间。广昌县农信社要求以企业房产、土地、厂房、林权为抵押发放贷款,月利率在5.4‰-9‰之间。金溪县农信社要求以土地、厂房及设备为抵押物,月利率为7.11‰,期限为36个月。

(3)“私贷企用”贷款不良率各地不一。调查数据显示,“私贷企用”贷款不良率在0.03%至0.06%之间。广昌县2011年末“私贷企用”贷款逾期金额441万元,逾期率9.90%,较上年末增加2.2个百分点;金溪县2011年末“私贷企用”贷款逾期金额20万元,逾期率0.87%,较上年末减少6.82个百分点。由此可见,“私贷企用”贷款业务的信贷风险与该项业务本身并无直接关系。

(4)“私贷企用”现象与金融宏观政策相关。据辖内黎川县调查资料显示,从2001年起由于各金融机构贷款管理工作逐步规范,“私贷企用”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但从2011年四季度开始,“私贷企用”现象再次抬头,其深层原因和现实影响不容忽视。

1.2主要融资模式。调查发现,中小企业“私贷企用”现象主要以法人代表、内部股东、配偶家属等私人名义融资企用。

(1)以法人代表名义融资企用。江西省南城县某锅业制造厂,以企业法人代表名义在2010年6月24日贷款300万元,以机械设备、厂房及土地总价值667万元抵押,用于购买铁锅生产原料。该厂经营生铁锅制造十五年,信誉良好,是农信社的优质客户。南城县某切片厂是一家从事木材加工的私营企业,2011年1月18日,该厂法人代表用住房抵押,以私人名义申请贷款150万元,用于购买木材。该厂生产的木材边角料切片广销全国各地,主要用于造纸、培植菌菇等,而且工厂经营效益较好,2010年产值852万元,税后利润近百万元。

(2)以内部股东名义融资企用。江西省广昌县某钢厂向当地银行申请2000万元贷款,但当地银行只有500万元的贷款权限,而且受各商业银行上级行信贷规模限制,以企业名义申报贷款项目难以得到上级行的批复。为满足钢厂贷款需求,当地银行信贷部门采取“化整为零、私贷企用”的方式,以钢厂4位股东名义,每位分别申报私人贷款500万元实现融资意图。江西省金溪县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大股东以私人车辆、房产等抵押获得贷款500万元信贷资金投入于房地产开发项目。

(3)以配偶家属名义融资企用。江西省黎川县某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卫浴洁具的陶瓷生产厂家,2011年四季度,由于周转资金紧张向当地农信社申请贷款80万元。但农信社受省联社信贷规模控制,无法满足其贷款需求。后经协商,以该公司主要负责人配偶名义向农信社申请住房抵押贷款获批。

2.原因分析

2.1为规避国家宏观调控政策。2010年一季度,央行当时实施的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到2010年四季度货币政策开始转向稳健,从此法人金融机构的贷款增量受到严格控制。特别是农信社等小型法人机构,由于受区域、规模限制,信贷管理周旋余地小,导致包括市县两级工业园区在内的大部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较难满足。同时由政府部门招商引资进园区的新企业、新项目、新技术改造等方面的融资需求,以及需要增加授信额度时,银行和企业只能以变通方式满足融资需求。2011年四季度,调查的辖内黎川县金融机构共发放“私贷企用”贷款5笔共49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85万元、增长367%。

2.2为逃避“环评”监控。以企业名义申请贷款时,商业银行对企业环评要求较高,达不到环评要求的企业贷款无法批复。但是,企业可以通过虚构贷款用途以“私贷企用”方式获得信贷资金,投向土地、房地产等预期收益较高的非主营业务领域,或者直接从事“两高一低”行业。

2.3私人贷款业务手续简便、审批快捷、风险程度低。一是手续简便。企业申请贷款前需要获得信用评级并申办贷款卡,而目前私人贷款业务暂无此要求。同时以私人名义申请贷款无需企业其它股东授权或同意,以属于私人的股权资产办理抵押贷款即可。二是审批快捷。当企业授信额度不够时,增加授信额度须由银行信贷部门层层上报、层层审批,时间长、资料多、手续繁,多数企业认为在时间和精力上都难以承受。而以私人名义申请贷款时,审批相对快捷。三是银行信贷部门认为私人贷款业务风险小。据了解,近八成县域小企业存在内部管理不规范、财务数据不完整、信息披露不真实等问题,致使银行信贷部门难以准确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尤其是一些新设立的企业,由于开工、投产时间短,企业财务信息有限。银行信贷部门为了降低贷款风险,认为以私人名义或私人资产抵押贷款,让借款人承担“无限责任”的私人贷款业务,比公司贷款业务安全系数更高。

2.4私人贷款业务抵押方便、费用优惠、利率低。部分中小企业缺乏有效抵押资产,或用于抵押的土地审批手续不齐全、厂房尚在建设中、生产设备价值难评估等问题,难于获得银行信贷支持。而公司法人代表或内部股东,则通过与银行协商,以私人房产、车辆等资产作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用于企业生产经营。同时私人贷款业务的抵押评估费用,可以通过私人关系降低10%-20%。而且相同期限的私人贷款利率,也可以通过协商降低近1个百分点左右。

3.主要影响

3.1容易导致金融数据失真。企业以私人名义申办贷款,一方面导致大量的生产经营性贷款资金体外循环,脱离金融调控和监管视线。另一方面可能导致地方经济主管部门、金融机构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资产负债状况等财务数据的误读,致使区域经济金融形势分析数据失真。

3.2容易损害健康银企关系。银行信贷部门放任或纵容企业以“私贷企用”方式获得贷款,一定程度上误导了企业对征信体系建设和信用约束力的认识。如果其他企业争相效仿,则容易助长逃避征信监管的不良风气,容易弱化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内部管理和规范财务制度的积极性。

3.3影响央行征信系统效能和权威。“私贷企用”使央行征信系统不能准确反映用贷企业真实信用记录,央行征信中心无法向金融机构和企业信用记录的查询者提供真实、准确的企业信用报告,从而影响征信系统的效能和权威。

4.政策建议

4.1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执行情况监测制度。加大国家宏观调控效果在基层的监测和反馈力度,建立对大额自然人贷款流向的监测制度,为基层人民银行监督金融机构贯彻执行国家宏观货币政策提供必要的手段,确保国家宏观调控的有效实施。

私人贷款利率范文2

一、宁波农村民间借贷的现状

农村民间借贷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民间借贷是各种民间金融的总称,狭义的民间借贷是民间ac个人之间的借贷活动,民间金融活动总体上是无组织的金融活动。按利率高低分,宁波民间借贷有三种形式:友情借贷(白色借贷)、灰色借贷(中等利率水平借贷)和黑色借贷(高利贷)。这些借贷一般较分散、隐蔽,借款形式不规范,管理难度大,特别是黑色借贷风险较大。宁波农村民间借贷的形式主要有:一是口头约定型。这种形式主要在亲戚朋友、同事、邻居等熟人之间进行。他们完全依靠个人间的感情及信用行事,无任何手续,一般数额较小,而且双方关系密切。二是简单契约型,这种借贷较为常见,一般凭一张借条或一个中间人即可成交,一般数额不太小或双方关系不十分密切;借款期限有长有短,借款利率或高或低,凭双方关系的深浅而定;三是高利贷型。个别富裕农户将资金以高于银行利率借给需资金的农户或企业,从而获取高额回报。民间借贷的资金筹集是多方面的。一般来说,一贯民间放贷人是本人有一笔余款,还有就是放贷人的信誉比较好,亲友或者其他人把钱放到这里,可以获得高于银行存款利息的利息收入。放贷人把这些钱贷出去,获得利差。宁波的很多民间金融都需要一种信任机制,大家都比较熟,互相相信,是一个熟人社会,流动性比较差。如果出现问题,有非正规的制裁机构,也就是社会排斥,大家谁也不理你了,这种感觉是很难受的。在农村,农民大量的金融需求,通过民间借贷来解决,有些非金融需求如生病、婚嫁、盖房子等事情也需要借贷,也通过民间借款解决。民间借款这种古老的融资方式,在宁波农村地区仍然有着巨大的市场。

二、宁波农村民间借贷存在的原因

宁波农村的民间借贷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消费和生产的需求,促进了宁波地方经济的发展。

随着宁波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金融需求旺盛。民间借贷手续简便,期限灵活,很符合个体经营者和农民对资金的使用特点,个体经营者和农民也乐于从亲朋好友处借款。

民营企业在创业初期,由于信用、担保等方面的原因,往往得不到银行资金的支持,资金缺口绝大部分都是通过亲朋好友的支持或者通过中间人等从民间高息借贷而来,使企业能够得以生存和发展。民营企业扩大生产时的流动资金缺口,主要靠自己的积累和诚信,通过民间借贷渠道筹集的。民间借贷成了民营企业创业和发展的融资主渠道。

农民在建造房屋、购买耐用消费品、子女教育、婚丧嫁娶等方面需要资金时,往往很难通过正规的金融部门取得贷款,这迫使农民将目光转向民间借贷,从而也进一步推动了民间借贷市场的发展。

同时,由于商业银行实行信贷集中管理,基层网点大量撤并,严格的贷款责任制度,农村的信贷投放受到限制,信贷满足率低。尽管农村信用社实行了小额信用贷款等形式,也加大了支农贷款的力度,但仍然不能满足农村的金融需求。因此金融机构农村信贷支持的弱化和农村农民及个私企业巨大的资金需求,为民间融资的活跃提供了广阔的需求空间。现在的宏观调控,商业银行受政策制约,实行信贷紧缩,进一步压缩了正规的金融供应,促进了民间信贷的活跃。

三、宁波农村民间借贷存在的问题

1.风险大。民间信贷缺乏必要的法律约束,多属私人交易行为,更无跟踪监控机制,一旦遇有不测,交易双方常常处于尴尬境地。

2.利率失控。民间借贷的利率是市场化的。民间借贷的历史敏感点也就是利率,但现在民间借贷的利率常常无管制而导致市场混乱,从而引发社会问题。如过高的利率使那些迫于生计的借贷者承受着巨大的高利贷利息,甚至愈陷愈深,无法摆脱贫困。

3.影响金融秩序。由于民间借贷利率一般高于银行利率,吸引了大批投资者,同时人们受投资利益的驱使,对投资选择又存有侥幸心理,致使一部分社会资金被高利贷所分流,影响了金融秩序。

4.民间借贷削弱了宏观调控的效果。由于民间借贷资金活动相当随意,给国家的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形成冲击,影响了国家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的执行效果。往往一些用途不好、效益不好、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投资项目被银行卡住的,通过民间借贷融通资金,使国家的宏观调控手段大打折扣。

四、促进宁波农村民间金融规范发展的对策

1.合理引导规范民间金融活动。民间金融的市场空间实际上取决于正规金融的市场空间,正规金融无法满足的需求,必然转向民间金融。因此必须认识到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互补作用,合理引导、规范民间金融活动。积极鼓励正常的农村民间金融活动,给民间金融以合法的空间。时机成熟可以出台《民间借贷管理条例》,将民间借贷纳入法制化轨道,从而纳入金融监管范围,为规范民间借贷构筑一个合法的活动平台,如民间借贷契约的票据化和取缔不正常的农村民间金融活动等。

2.加大信贷投资力度,拓宽个私企业融资渠道。金融机构要采取有效措施,在控制信贷风险的同时,加大对个私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在保障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尽量满足有市场、有效益、守信用的个私企业合理的资金需求,对符合贷款要求的个私企业简化贷款手续,及时给予信贷支持。同时应该鼓励个私企业以入股方式吸收民间闲散资金,拓宽民间投资渠道,减少民间融资。

私人贷款利率范文3

[关键词]中日高校 教育经费 贷款融资 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2-0091-07

我国高等教育自1999年开始大规模“扩招”以来,各高校的教育资源全面紧张。在政府投入不足及我国高校市场筹资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向银行贷款也就成为严峻形势下的必然选择。目前,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有贷款,向银行贷款已经成为许多高校解决教育经费不足的一条途径,“负债经营”也成为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特点。而早在我国之前,主要发达国家就已开始通过向资本市场实施借贷融资的方式来筹措其发展过程中所必需的部分经费,日本就是其中之一。在日本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国立大学还是私立大学,除了获得国家财政拨款、学费、附属医院收入以及其他竞争性外部资金外,通过贷款方式融资也是其资金筹措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中日高校贷款融资的历史

从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变化情况来看(图1),日本高等教育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至今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20世纪60年代初期年到70年代中期,日本高等教育进入第一次规模扩张期;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的大约15年是其高等教育规模控制期;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后则进入第二次规模扩张期。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是日本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的发展时期。我国高等教育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到2002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迈入了大众化阶段。可以说,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到21世纪初期是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到大众化的过渡阶段。

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奉行“收支平衡”的财政原则,各高校大体都是“给多少钱,就办多大的事”经营策略,向市场筹措资金的行为鲜有发生。因此,直到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大扩张之前,高校不存在大规模银行贷款。虽然,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有少量世界银行高等教育专项贷款项目,20世纪90年代初中期也出现了高校校办产业贷款和少量基建贷款的融资行为。但由于世界银行贷款主要是政府主导借贷并负责偿还,且政府对贷款项目的管理比较规范,贷款资金也得到良性运作。再加上这一期间的银行贷款总体规模很小,高校覆盖面也小,因此没有引起社会各方的关注。随着“扩招”政策的实施,高等教育规模快速增加,我国开始进入由精英教育跨入大众化教育的转变阶段,同时教育资源与规模扩张之间的矛盾也突显出来。在当时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推动下,我国高校通过“银校合作”的方式掀起了向商业银行贷款的热潮,一股“高校贷款热”迅速席卷全国,高校贷款融资的诸多问题也随之出现。

日本高等教育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进入了以新制大学制度建设为基础的转变阶段。二战结束前后日本第一次生育高峰期所出生的人口,至1965年前后已经达到18岁,其结果直接导致大学入学需求增加。加上这一历史时期技术革命和高速经济成长背景下对理工科人才的需求及女子入学率的提高,政府逐渐降低了对大学设置标准的要求以吸收更多的青年入学,日本高等教育由此进入20世纪60年代初期至70年代中期的第一次规模扩张期。

从表1中的数据来看,从1960年到1975年日本高等教育由精英到大众化教育的转变过程中,学生总数由62.6万人增加到173.4万人,增加了约110.8万。其中,国、公立大学学生数增加了18.6万,私立大学的学生规模增加了92.2万人。而私立大学学生数占总在籍学生数的比例也从1955年的59.7%上升到1975年的76.4%,超过3/4的学生被私立大学接收。日本战后在高等教育由精英到大众化教育阶段的转变过程中毛入学率的提高,主要由私立大学学生数量的快速增加来实现。也就是说,日本高等教育在其大众化发展阶段的规模扩张中,本应由政府来承担的高等教育规模扩大的成本,却由主要依靠学费收入来运行的私立大学承担了。日本高校通过贷款方式筹措经费的历史也因此发端于私立大学。

随着学生规模的快速增加,日本私立大学的教育资源开始全面紧张,对新的基础设施及教学设备的需求不断扩大,各私立大学面临资本支出快速增加的压力。单从1960年至1963年来看,日本私立大学就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扩大校园面积的土地购买及校园基础设施建设(表2)。1960年用于土地购买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总额为46.9亿日元,占当年总支出的比例为15.2%。而仅仅经过三年的扩张,到1963年日本私立大学用于土地购买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总额已达到了240.2亿日元,是1960年的5.1倍,占当年总支出的比例也上升至27.5%。

私人贷款利率范文4

[关键词]私有企业 融资途径 融资方式

一、私有企业的融资方式

据被调查的企业表明,不同资金来源的相对重要性一般因企业规模不同而异。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内部资金的重要性下降。对小企业来说,非正式渠道是最主要的资金来源。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这部分份额趋于下降,而商业银行贷款增加。对大企业来说,商业银行贷款是第二重要的资金来源,仅次于企业留存收益。这似乎表明银行更支持那些相对成功的规模较大的私有企业。但就整体水平而言,中国的银行在私有企业融资方面扮演的是一个小角色。

二、私有企业融资途径的因素

中国私有企业所面临融资方面的困难,一方面在于金融体系内部,另一方面在于私有企业本身的特点。

1.银行激励

对银行需要增加贷款给私企的激励。其中之一是使其能获得较高的回报。但大部分中国银行是国有的,利润激励的成效不明显。而且,金融部门的改革集中在减少不能按时偿还的贷款的累积上。银行只顾避免损失,对这种虽然有高回报但又要承担高风险的方案不太感兴趣。另外,现在对贷款利率和手续费也有限制。尽管政府对其中的某些东西已逐渐放宽。但为鼓励他们向私有企业放贷,利率需更灵活一些。期望政府进一步放宽限制,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做准备。

2.银行程序

中国的银行经常抱怨那些寻求融资的项目质量低劣。他们认为在某种程度上“银行能接受的项目”依赖于银行所使用的筛选程序。这些程序,包括正式的和非正式的,主要看抵押和私人关系而不是项目评价。且部分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些程序对那些典型的国有企业不太灵活又过于简单。

据接受调查的企业反映,申请贷款是严重、代价昂贵的过程,约70%的企业说申请正式贷款的文案工作是主要障碍。担保条件、申请过程所付出的代价以及与银行的关系使得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特别困难。

3.抵押条件

这些企业获得贷款最主要的原因是不能满足抵押条件。尽管在理论上,许多资产符合抵押条件。但实际在许多情况下,不动产好像是最常见甚至是唯一的能被接受的抵押物。然而,因为土地是国家。集体所有的,许多私有企业没有土地使用权或可作抵押的建筑物。而且,还需先评估企业资产的价值后,这些资产才能作抵押。而评估资产所需费用不菲,这项费用可以达到资产总值的1%。

4.信息问题

在中国的私有企业中金融市场特有的信息问题表现得很严重。直到最近才把私企放到同国企同等的地位。在这种不利的政治、经济环境下发展,使得私有企业的透明度很低。许多私企只有以集体或外资企业的身份出现,以被允许经营或从职权部门获得更好的待遇。结果,他们因缺乏清晰的产权和经营结构而对贷款造成了明显的约束。对这个问题,银行不能、也缺乏激励机制去收集、处理有关信息。目前,金融机构和私企双方的交互影响使企业不愿使用透明的财务和会计制度。因企业不使用正式会计制度或保有几套账本,审查他们是不可能的。银行自然不愿接受财务状况不能信任的企业。

三、金融部门政策的实施

改善私有企业融资情况需要各方协调努力。在企业方面,通过加强透明度、清晰产权以提高他们的“银行可贷性”。在政府方面,要建立和维持一个平等的竞争环境,为私企贷款和私企投资创造激励机制。

1.激励、鼓励银行向私企放贷

重要的一步是通过私有制和竞争来加强利润激励。目前,中国在产业部门和金融部门的所有制结构不对称。在金融领域,实际上私有制并不存在。政府应当允许国内新的私人金融机构进入该领域。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国有大银行可能对国内金融发展仍起支配作用。因此,对他们加强利润激励对改善私企获得银行贷款情况将产生很大影响。

2.进一步放宽利率限制

证据表明必须放宽利率限制,改善私企获得银行贷款的情况。这种措施不会对这些企业的贷款成本产生重大影响。实际上大部分能贷到款的私有企业已经付出了比中央银行规定高得多的利息。

3.允许银行收交易费

银行发现借款给那些规模较小、比国企信息透明度更差的私有企业需要承担更多的交易成本。如果银行不能在某方面收回这些成本,他们就可能歧视这些小私有企业,不愿贷款给他们。

4.积极发展贷款以外其他的业务种类,例如融资租赁和融通

融资租赁和融通在中国还不发达,然而他们在处理抵押不足时是很有用的。在中国发展融资租赁面临的障碍主要是:拖欠租金;会计标准不明确;不规范的环境;不能提供其与其他金融投资资本平等的待遇。一个令人欣喜的进步是融资租赁合同的条款出现在中国新的《合同法》中。这在国家和地区立法中第一次阐述了财产租赁的基本原则。流动性和欠账问题在中国私企望是很常见的。融通,即把企业的应收账款出售给金融机构――融通公司,其有责任为企业付款。这是一种用账面负债代替现金差额、改善企业流动性的一种方式。

5.创建私人股权市场框架

中国的私人股权市场正处于萌芽阶段。目前,在用于建立私人股权基金的组织结构方面还没有立法。中国只有“工业投资基金”。结果,基金发起人通常创立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投资媒介。这些公司必须遵守公司法,而公司法不允许超过一般的资本总额投入到子公司或其他合法实体。

有些法律手段在私人股权市场发展起来以前必须就位。最重要的一些涉及到诸如基金的合法组织、基金经理人的使用、保护投资者免遭基金经理人的侵害、税务处理以避免双重收税等。私人股权市场的发展也依赖于投资人使用各种金融工具进行组合投资的能力。

6.改善进入公共股权市场的途径

发展私人股权市场的关键条件是保证退出机制的有效性。在这种条件下,中国私人股票市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公共股权市场的状况。进一步改善私有企业进入公共股权市场的两条途径是:一是对投资者放宽有效退出机制的范围;二是放宽上市条件。

预计在2001年成立的二板市场因加强前面提及的投资者的退出机制,将对私人股权市场产生深刻影响。二板市场提出的上市规定将使新企业上市更容易。

参考文献:

[1]于久洪.会计报表分析.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音像出版社,企业管理出版社.2005,1.

私人贷款利率范文5

最近,全球著名私募机构黑石集团宣布:开始发放房地产按揭贷款,以此作为其房地产业务的一部分。同为全球大型私募机构的KKR(全称Kohlberg Kravis Roberts)在信贷领域的投资甚至高达其资产比重的四分之一。而美国阿波罗资产管理公司的信贷组合业务规模达1000亿美元以上,已超过一家中型银行的放贷规模。

曾几何时,私募机构在传统金融机构眼中,一直无法与银行相提并论,被称为另类资产,划属非银行金融机构(下称非银机构)。对于企业而言,私募投资也被看做排在银行贷款和IPO等之后的辅助融资手段。

如今,凯雷投资、KKR等私募机构已成为金融市场中的巨无霸,它们正逐渐蚕食银行的市场,与银行争抢信贷业务,作为一支全新的信贷力量崛起。

转机

私募机构发展到今天,能与比其古老近七百年的银行体系相媲美,2008年发生的金融危机功不可没,金融危机在对银行系统造成巨大冲击的同时,也给了大型私募机构投资抄底的机会。

2007年,美国房地产市场爆发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风暴。彼时,美国大量银行倒闭,投资银行巨头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等旗下的房地产基金也陷入崩盘边缘,而黑石等私募机构的相关业务却并无大碍。

此后,美国大型私募机构趁机寻找投资机会,低迷的房地产市场成为新的投资重点。金融危机后,黑石在地产市场投资超过750亿美元。

2014年初,黑石集团公布的财报显示,2013年黑石实现了创纪录的盈利业绩。受益于房地产业务和买断交易的贡献,2013财年第四季度中的净利润有超过五倍的同比增长,其中房地产业务部贡献约60%的净利润,房地产业务同期的经济净收入是21亿美元,相比2012年增长107%。

现今,黑石已是全球最大的房地产买家,黑石正悄无声息的侵蚀银行业务。黑石集团利用银行对房地产收缩信贷之际,向其行业提供融资。除美国外,黑石已将此计划目光锁定欧洲及亚洲。据黑石商业抵押贷款房地产投资信托的发行备忘录称:“大量银行的破产和收缩、更为保守的放贷行为、不断上升的债务成本、以及监管导致的房地产贷款资本费用升高,为(私募机构)创造了巨大的机遇。”

如今,银行家已不能忽视这些私募机构的扩张规模。2010年,黑石集团就已超过中国央行所管理的资产规模。到2014年,黑石集团管理的资产总额更高达2658亿美元。1987年凯雷投资成立时,还只是一个仅有一项投资产品并只投资于美国的小型PE投资机构,资产管理规模不过500万美元,而仅仅过了25年,到2012年凯雷在纳斯达克上市时,其管理的资产规模达1470亿美元。

私募机构能够快速扩张,得益于它们灵活的管理机制及宽松的监管环境;另外它们不受银行存贷期限限制,不吸纳散户存款,而只吸引长期资金,这些都能降低机构的系统性风险,这也是私募基金能够进军银行信贷业务的重要因素之一。

这些大型私募机构的业务已扩展到银行地盘―信贷和房地产。“他们应该是通过旗下控股银行、贷款公司、债券基金、夹层基金、信托机构来做此事,而并非直接操作。”信中利投资集团董事长汪潮涌告诉《环球企业家》。

“其实早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国外的私募机构就已有放贷业务了。”投中集团分析师李鑫告诉《环球企业家》。

过去十年,私募机构的投资回报越来越惹人瞩目。在此期间,高盛的平均股本回报率曾达到40%的峰值,但2013年平均回报率却只有11%。彼时,国际私募巨头KKR的平均股本回报率却达到27.4%。

虽拥有颇高的收益率,但私募机构的资金使用成本要远高于银行,如何控制风险似乎成为私募机构的头等大事。“假设这些大型私募机构不进入放贷业务,他们依然有夹层基金,夹层基金的收益率一般为10%。这些基金会有债权、股权、夹层等不同资产的配置组合,从而来控制风险。”李鑫说,因为银行无法为高风险客户提供足够信贷,所以私募股权投资机构通过向这些客户发放信贷从而获得高额收益。

落地

在国内,私募机构充当放贷人的角色并不少见,但往往都是以非公开方式进行,或会以签署“债股选择权”之类协议。对此,汪潮涌表示,“债股选择权”协议是私募机构为保护自己的一种协议行为,前期以可转让债券形式出现,上市后转为普通股,这是国际惯例。

在私募股权基金界有一种说法,今天的私募股权公司看起来就像100年前的商业银行,“私募基金进军房地产,其实是属于债务投资,与传统银行业并不冲突。在国外,银行对于房地产放贷业务是越来越严格的,私募基金看到银行正在逐渐退出房贷业务,从而大举进入,而并不是说私募基金刚好抢了传统银行的业务。”李鑫说。

近段时间,众多国内银行的季报中均显示,新增不良贷款和不良贷款率都出现上涨,资产质量堪忧。银行开始收缩额度,调高贷款审批的门槛。由此,民间借贷利率水涨船高,年利率高达40%至50%,这些都为私募基金的放贷融资模式提供了充分的市场空间。

私人贷款利率范文6

利率市场化是指国家政府放开对存贷款利率的直接行政管控,将利率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主体根据市场供求决定。它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2013年7月央行宣布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这是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的关键一步。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将对我国经济的各个方面都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对于我国数以亿计的中小企业而言,利率市场化使得银行开始关注他们的资金需求,国家金融体系也更会加完善,这给中小企业带来了福音,但同时也伴随着一些不利因素,比如贷款融资的成本上升,利率波动变大,因此需要我们中小企业做出相应调整,在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中获得最大收益。

二、利率市场化对中小企业的冲击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进步,让人们开始憧憬着中小企业将获得更多的融资机会。但是实际情况却不一定如此美好,因为利率市场化对中小企业的不利影响同样十分重大。

1.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增加

利率市场化之后,作为市场主体的银行将会获得利率的自主定价权,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将大幅增加,面对高昂的贷款成本,中小企业也只能望而却步。

在利率管制时期,银行利率由央行严格控制,不同银行对不同贷款企业的贷款利率相差不大。但是在利率市场化之后,拥有了利率定价权的银行可以针对不同企业的不同风险水平去调整贷款收益。对于大部分中小企业而言,流动资金并不充足,偿债能力很弱。同时这些企业没有足够的贷款抵押物,没有信用良好的担保,也没有优良的信用记录,加之银行更无法十分明确地判断中小企业的风险以及未来的发展空间,因此这类贷款,显然属于银行危险等级很高的一类。银行为了使其获得收益与承受风险相匹配,会大幅度地提高这类贷款的利率,这也就造成了中小企业的贷款成本激增,严重降低了一部分中小企业贷款融资的积极性。

2.中小企业将面临更大的利率风险

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以及利率放开初期,市场利率将面临明显波动,不利于中小企业对利率风险的管理。

企业利率风险是指企业在从事经营活动时,由于利率的不利变化而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在利率市场化情况下,利率随市场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化。根据国外发达国家利率市场化经验,许多利率改革的国家从利率市场化改革一直到利率市场化完成后的初期,利率在一段时期内,都有较大幅度的波动,需要经过一定的时期后才能得到稳定。

面对利率的波动,企业现阶段用于降低利率风险的方法主要是匹配法(使具有共同利率的资产和负债相匹配)、远期利率协议、现金余额集中、利率期货、利率期权、利率互换。但是这些方法很明显大都只合适大企业的使用。中小企业资金不足,无法积累出应对风险所需的资金。同时,中小企业受限于自身实力,很少主动进入期权、期货市场,无法利用证券、金融市场减小自身利率风险。加之,中小企业人才短缺,其中熟悉金融市场方面的财务人才更是寥寥无几,所以企业缺乏对利率市场的必要了解、缺乏对利率波动的预测以及缺乏对风险的防范应对措施。因此,当企业处于利率波动较大时期时,往往很难正确处理利率风险,而造成企业在贷款等方面的重大财务损失。这种损失的风险是在利率管控时期不存在的。

3.利率浮动不改变银行的贷款决策

由于借款人与贷款人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我国银行等金融机构现阶段的贷款选择更看重的是贷款企业的固定资产,如果这种选择机制不转变,那么资产不够透明、不够充分的中小企业依旧得不到利率浮动带来的融资机会。

我国的中小企业,大多数是非上市公司,这些中小企业,没有经过审计的财务报表,也没有充足的抵押资产,这都使得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无法很好的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同时也将造成了企业与银行之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银行作为资金的提供者,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决策不得不依赖于企业家经营能力与个人品质、企业所处市场环境等难以量化的“软”信息。而相对于这些“软”信息,固定资产的价值评估起来却要方便许多。因此,银行等金融机构尽管能从中小企业身上得到更高的利率作为资金使用的报酬,但还是会更愿意将钱贷给固定资产充足的大企业。这样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如果一直得不到解决,中小企业也将难以真正享受到利率市场化带来的融资机遇。

三、中小企业的应对策略

1.中小企业应该加强与地方商业银行的合作

利率市场化后,银行间的竞争加剧,银行更渴望与中小企业开展长期稳定的合作,这给了中小企业更多与银行合作的可能,企业要把握机会,加强与地方商业银行的合作。

地方商业银行的主要功能是为本地区经济的发展融通资金,而且地方商业银行在争夺大项目、大企业贷款方面与国有商业银行和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优势较小,所以为了吸收充足的资金,这些地方银行的业务重点就放在为城市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金融服务上。随着利率化改革的发展,地方商业银行已经开始不断推出自己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业务以及逐渐改革运营模式,比如宁波银行推出了“贷易融”产品,向中小企业提供房地产抵押项下的公开授信额度,一次授信的有效期为两年,循环授信额度可以随借随还;重庆银行针对中小企业具有数量多、涉及领域广、生产周期化突出、抵质押不足、贷款需求“小、频、急”的特点,逐步摸索出以产品带动模式、集群开发的业务发展管理方式,走出了一条对中小企业业务实行集群开发、集中管理、批发的新路子。

2.加强股权融资、扩大私募融资

中小企业大多属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导入期或者成长期。企业处在导入期以及成长期阶段,经营风险特别高,随时都有经营失败、破产倒闭的可能。面对这类型的企业,银行以及投资人不愿意把资金借贷给企业,然后期待着与高风险完全无法匹配的利息收益。最常见的作法是,投资人将资金以股权投资的资本形式投入中小企业当中,如果被投资企业发展良好,那么投资人将得到企业发展带来的股权收益,这部分收益将远远高于贷款的利息收入。中小企业在导入期和成长期时,面对极大的经营风险,因此自身也需要减少企业的财务风险,以降低企业的综合风险水平。同时当利率市场化后,银行会针对不同贷款的风险大小不同,调整个别贷款利率。所以面对贷款利率上升的压力,自身的综合风险,中小企业应该注重合法合理地使用股权融资方法筹集资金。

私募融资是一种采用非公开方式,通过私下与特定的投资人或债务人商谈,以银行贷款、风险投资等多种形式筹集资金的融资方式。经过多年的成长,中国私募投资基金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私募投资基金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中小企业正好可以利用私募基金快速发展的契机,更广泛与私募基金合作,进行私募融资。私募融资对于企业而言,需要付出的权益收益相比得到风险投资付出的收益要低,同时也不会明显提高企业的负债比例,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一言以概之,风险资金和私募基金可以让企业避免高昂的贷款利率,也可以减小企业承受的利率风险,是导入期和成长期中小企业融资的首选,是现阶段中国中小企业需要认识并合理利用的重要融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