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德育思想范例6篇

陶行知的德育思想

陶行知的德育思想范文1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师德建设;时效性;时代性

中图分类号:G40-092.6;G4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6-0008-02

陶行知是二十世纪我国杰出的爱国者,伟大的教育家,更是进步知识分子的楷模,卓越的共产主义战士。他在工作和生活中极其重视师德修养,对师德建设有很多深刻、精辟的论述,这些论述在当前构建和谐校园的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学习陶行知先生的师德观和教育思想尤为重要。

一、陶行知师德观所包含的主要思想

1.奉献精神

陶行知先生有诸多师德观的论述。例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捧着一颗心来”等,他的人格是高尚的,是为师者的典范。作为一名教师,为教育事业献身,对其用心忠诚,是其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同时也是职业行为、感情和道德的首要条件。这种献身精神被陶先生称之为“教育的命脉”。在他看来,教育者要时刻谨记:教育是没有尊荣无名无利的事情。此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一直是陶行知先生的行动准则,是他此生的不懈追求。

陶行知生活的年代是教育缺失的年代,他有着关于这方面的至高理想和抱负,也正因为这样,他的献身精神越加义无反顾。在这个背景下,陶行知先生在少年时代就立志要振兴民族。留学归来的他更是坚定了要使全国公民享受教育的这一理想。他深知教育不可贪求一时的成效,教育是大有可为、永久利世的。因此,陶行知将教育事业看作关系到民族兴衰的事业,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国家的教育事业,并为之奋斗一生。投身教育事业这一领域之后,陶行知先生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责任感。在他认准教育事业能够救国救民之后,先后拒绝了高校校长、教育厅长等职务,放弃了高标准待遇。无论条件多么艰苦,都毅然决然地要搞好民族教育。他倡导推行了利国利民的平民教育运动,创办晓庄师范、育才学校、社会大学、山海工学团等机构,培养出大批优秀人才,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师德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

2. 求真精神

一生追求真理的陶行知,也在教育着人民去追求真理,做一个求真的人。他在主持育才学校的工作时,提出教师应“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一理论,这句话可以高度概括他的育人理念。他所提倡的“真人”理论有以下五个条件:一是讲真话,追求真理,并为之献身;二是做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人中人”,不做凌驾于人民的官僚贵族;三是做一个有抱负,有理想和信仰的人;四是做敢于开辟、改革,并去创造、试验的人;五是做一个文化科学、思想品德、劳动美誉和健康卫生和谐发展的人。

不仅如此,陶行知强调塑造“真人”不能离开社会生活和实践。基于生活教育这一理论,他对优秀教师所具备的条件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合格的教师应宽厚、虚心,能够和学生共同学习,师生间要同甘共苦。而且这种精神要体现在学校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教学上面。只有这样,才能做一个好的教师,因材施教,使得学生乐学,从而诲人不倦。

3. 爱心精神

陶行知的一生,奉行“爱满天下”这一格言,他将自己对祖国人民的赤子之心全部献给了教育事业。在当时,少数人垄断了教育,平常人基本上无法接受教育,就是在这种极不合理的情况下,陶行知先生提出广开门路办教育的思想,意在实现让全国人民接受教育,这也是他的最大愿望。

身为教育学家,陶行知爱国爱民,对儿童更是呵护有加。在他看来,儿童是世界的未来,人类的历史也将由儿童改写和创造。所以他提倡热爱学生就应当如园丁爱护花草一样,依据特性,进行施肥,进而清除害虫,让其茁壮成长。事实上,陶行知身体力行地将这一点落实到行动上,处处播散“爱满天下”的宝贵精神。

4. 自律精神

“教人者,必须教己”“教师应当以身作则”,这些是陶行知先生的一贯主张。他以身作则,严格执行着“个人的举动、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师的地步”。要求教师都能做到自律,“做要求学生做到的事;学学生要学的知识;共守学生应当遵守的规矩”。进而要求教师做到“让学生做的事自己应当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要做的事情自己坚决不能做;真正达到言行一致、严于律己”。正是陶行知先生这样“自化化人”“以身作则”的教育思想,深刻地揭示出教育应具备的模仿性和直观性原则。也正因如此,陶行知先生担得起“万世师表”这一荣誉。

二、学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加强师德建设的措施

1. 培养创新精神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陶行知先生所追求的教育目标。在他看来,教师不要死教书,教学生做人才是更重要的责任;学生也不要死读书,最主要的还是学习做人。陶行知先生一生都将育人摆在第一位,他这种以人为本,正视学生德育的思想和我国当下的教育方针融会贯通。教师要有培育“真人”的素养和本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同时,陶行知在思想品德教育上提出明确要求,提倡学生应当健全人格长城,树立人格防线。

基于此,“创造教育”也就成为了陶行知先生在教育思想独具特色的一面。而且早在半个世纪以前,陶行知就在《第一流的教育》一文中明确提到,反对政客教育家,反对书生教育家,反对经验主义教育家。与此同时,陶行知先生特别强调教育工作者应当具备创新、开拓精神,要有做一流教育家的伟大理想。而他这种教人求真,开创创新教育的思想,是教师们应当着重培养和学习的。

2. 强化舍己精神

陶行知先生对于教育的伟大意义有着深入的了解,他认为教育关乎民生,是一个国家的头等大事。所以,陶行知很重视教师的作用和地位,他指出:“小学教师的好坏甚至能够影响到国家的存亡。”在上世纪的二十年代,陶行知先生为探索中国教育,探索新教育曙光,毅然舍弃月薪400银元的工作,谢绝大学校长、厅长及教育部长的职位,自愿来到穷乡僻壤创办乡村学校。那个时候,条件艰苦到只能睡草屋,住牛棚,可尽管如此,陶行知先生仍以苦作乐,对教育保持着一腔热情。

在他的著作《我们的信条》中有着这样一句话:我深信,假如全国教师都为儿童教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那我们就可以为民族创造伟大生命。这句话,无疑体现出陶行知先生为祖国教育献身的使命感以及强烈的责任心。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就应当首要学习他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强化自身无私的高尚情操,为教育事业献身。

3. 发扬博爱天下精神

陶行知先生具有一颗博爱之心,他热爱祖国,爱护人民,爱民主和真理,爱学生和朋友,他也一直将这份爱作为教育工作的支柱,他认为没有爱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十分热爱祖国和人民的陶行知先生无时无刻不在认真钻研教育,探求教育的真谛,这也是他为教育事业献身的动力和基础。恰恰因为这样,陶行知先生才做到了乐育英才,爱传天下之举。

在1915年陶行知获取美国政治硕士学位之后,又继续到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深入研究教育,立志为中国的教育事业献身,实施教育救国路线。在他学成后,拒绝美国的高薪职业,返回到祖国的怀抱实践和改革教育。他说:“国是大家的国,爱国应是每人的本分。凡是站在中国国土上,身穿中国衣服,嘴吃中国的五谷,无论男女,都要爱国。”这样炽热的爱国之心总是能在陶行知先生身上体现出来。事实上,在陶行知先生心中,祖国和人民,儿童及青年是最首要的,比什么都伟大。

4. 保持艰苦乐业精神

在陶行知先生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他艰苦奋斗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去效仿和学习。在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无权无钱,仅靠募捐办学的陶行知先生没有放弃教育事业,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他唤醒了千千万万人参与革命斗争。在这期间,他曾经被反动派通缉三次,但依然没有动摇他的革命意志。他坚持创办了晓庄师范,视困难如“铁钉”的他乐观地将困难“碰一根,化一根”。他的名言“失败是成功之母,奋斗是成功之父”一直鼓励着成千上万的人。陶行知先生一生对教育事业兢兢业业,自始至终都保持着艰苦乐业的精神,将埋头苦干比作是“抬头乐干”,将自己做教育的决心体现得淋漓尽致。

现今,办学条件较之以前有很大改变,可是在办学与教育改革方面,仍有着各种各样的困境。学习陶行知先生艰苦乐业的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应当以陶行知先生的事迹激励鼓舞自己,在教育事业的道路上艰苦奋斗,勇于开拓追求。

5. 树立为人师表的作风

在当代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中,“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是非常重要的。陶行知先生早就说过:“个人的举动言行,都应修养到不愧人师的境界。”他这种“自化化人”“以身作则”的教育主张,彰显出教师道德修养的内在品质。而且陶行知先生还主张教师应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做事,共同修养。只有师生之间有了同甘共苦的生活之后,才能逐渐彰显教育的意义,达成师生间融洽友好的关系。除此之外,他认为师生间要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在相处中消除彼此之间的隔阂,达到精神交融,这样才算是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人格教育。

陶行知先生就是这样一位言传身教的伟大教育家,在他的工作和生活中,也一直与朋友为善,对学生谆谆教诲,时时刻刻以身立教,处处为人师表,而这样的典范正是我们应该虚心学习的。作为教师,树立为人师表的优良作风大有必要。

三、结束语

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人格魅力,需要教师切实立足于本职工作,融会贯通地将陶行知先生诸多优秀的教育思想落实到实际的日常教学当中,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学生的热爱付诸到工作的点滴之中。只有严于律己,严格要求自己,才能使自身的修养、师德得到最大化的加强。

参考文献:

[1]柯益群.新建本科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10).

[2]田润华,畅肇沁.以陶为师加强和改进师范院校师德建设的理论研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5).

陶行知的德育思想范文2

摘 要:本文在系统概括陶行知生活德育思想的基础上,深入发掘陶行知生活德育思想指导当前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可行性,以期为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真正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提供助力。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德育思想;幼儿园;教育活动

陶行知毕生致力于中国学前教育现代化事业,鞠躬尽瘁,爱满天下,以其先进的教育理念、深刻的教育理论、丰富的教育实践为中国早期幼儿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论观点,不仅强调了幼儿教育的现实功能,而且始终关注幼儿教育的终极目的。陶行知生活德育思想历久弥新,对我国现阶段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开展具有深刻的启发与指导意义。

一、陶行知生活德育思想概述

“生活即教育”理论的形成不仅来源于陶行知对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批判性继承,也蕴含了陶行知对西方先进教育理论的思考感悟,在矛盾冲突与思想碰撞中,陶行知融合了抗日救亡、教育救国、教人做人等爱国教育思想,最终形成了生活德育理论,实现了道德情感修养与知行合一教育原则的共融共享。

陶行知生活德育思想离不开生活与德育的结合,即以生活为中心展开幼儿道德教育,引导并鼓励幼儿亲自参与、体验德育过程,以期塑造具有真善美人格的幼儿,将德育要求内化为幼儿自觉主动的认知认同,进而外化为做事求真、做人求善、人生求美的原则要求。

在不断修正与超越中,陶行知生活德育思想日趋完善,确立了重视家庭教育对幼儿人格与身体塑造的原则,并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幼儿园教育为重点,以社会教育为约束,以美育教育为补充的生活德育教育途径,使其具有实践性、大众性、发展性与适宜性等典型特征。

二、陶行知生活德育思想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指导

1.从幼儿园教育活动主体看,面向生活,关注幼儿

陶行知生活德育思想的中心是幼儿,并将幼儿视为具有独特价值的存在,明确了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幼儿的主体地位。因此,在开展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应面向生活,力求使全体幼儿都能获得关注,享受发展机会。只有尊重幼儿,了解差异,给予每位幼儿参与和表现的机会,才能真正实现幼儿园教育活动面向全体幼儿的目标。

2.从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看,立足生活,科学设计

课程是幼儿园开展教育活动的载体,幼儿园教育的课程设置关系到幼儿教育质量。以生活世界的回归为主旨的陶行知生活德育思想,要求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课程设置必须立足生活,科学设计。一方面,改变传统课程目标服务未来的价值取向,以幼儿当前实际生活需求为指向。以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为例,教师可以尝试从日常生活着手,使美术活动中的取材、构思、创作等均贯穿生活元素,实现美术教育与生活教育的完美融合。另一方面,依据陶行知生活德育思想,优化并改进现有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陶行知重视学前教育现实问题的解决,反对笼统的、泛泛而谈的幼儿教育形式。

3.挠锥园教育活动内容看,源于生活,精心选择

生活德育思想这一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应源于生活,精心选择符合幼儿生活需求的内容进行设计与构建。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必须符合当地、当时的生活实际。例如,西北干旱地区的幼儿园不适宜开展“大米的由来”教育课程,而应开设符合干旱地区实际的相应农作物生长的教育课程。同时,幼儿园教育活动还应符合当时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蕴藏的幼儿教育契机,立足幼儿当时的生活。例如,随着季节变化选取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内容,展开幼儿园自然与科学教育,将教育融入幼儿生活之中。

4.从幼儿园教育活动环境看,利用生活,拓展场所

陶行知认为,生活与社会是开展幼儿教育的良好媒介与场所。拓展幼儿园教育活动环境,利用生活资源,打破幼儿园与社会的界限,能够改变传统禁锢的教育模式,开拓幼儿视野。这要求:一要实现幼儿园教育活动与社会生活的结合;二要实现幼儿园教育活动与家庭生活的结合,鼓励幼儿与家长配合共同探究自然奥秘,促进幼儿成长;三要更新观念,打破界限,创设与生活结合的幼儿园教育活动环境。

5.从幼儿园教育活动方法看,依托生活,激发兴趣

陶行知在其生活德育思想中倡导灵活的幼儿园教育活动方式方法,强调教师应不断创新教育形式,在实践中提升幼儿教育质量。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理念指导幼儿园教育活动方法要立足实践,实事求是。这要求幼儿教师应在教育活动中引导幼儿主动探究,以幼儿身心发展水平为依据,采取幼儿喜爱的“玩”的方式设计教育活动,鼓励全体幼儿积极尝试,探索新知。

三、结语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我们应积极尝试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作为教育理论依据,鼓励幼儿以敏锐的眼光发现生活中的教育内容,去探究、去思考、去发现更为广阔的天地,从而构建幼儿园教育活动与幼儿实际生活的最佳结合模式,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陶行知的德育思想范文3

陶行知的道德教育思想横跨他的全部教育理论,但笔者认为,最重要的两部分别是:生活德育论、知行合一。

(一)生活德育论。

陶行知的道德教育理论的实质即是生活德育论,他认为,生活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其内容对每个人都无时不刻起着作用。他十分重视集体生活,认为集体生活能够培养人的集体精神。”因此,在办学中,他都要求学生通过集体生活接受政治教育。他还十分肯定生活对道德的形成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为“教育就是教人变。”

(二)知行合一道德教育思想。

陶行知对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强调应该在实践中获得真知,再通过真知来指导实践。他认为,行动产生理论,理论指导行动,因此,应该先行后知,做到知行合一。他还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自我管理的能力学生自治,使学生真正在生活中、实践中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进行自治。关于他对学生自治的而含义、范围、作用、缺陷的论述,可在他《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的专论中找到。他用育才、晓庄的实际例子证明,学生自治就是学生练习并提升自己道德行为的有效途径。

二、陶行知道德教育思想的特点

(一)先进的道德教育目标。

陶行知是从民族主义转变为共产主义的典型代表。1932年,他与蔡元培等100余人组织了马克思逝世50周年纪念大会,宣传马克思主义。1936年5月,又与宋庆龄、邹韬奋等代表在上海成立全国抗日救国联合会,并成为联合会的领导人之一。1936年10月,瞻仰马克思墓并为其作诗。陶行知的道德教育思想正确而坚定的的方向离不开一系列先进政治理论的基础。对于旧的传统思想,他抱着批判继承的态度。他认为“是的、好的,虽旧必存;非的、坏的,虽新必除。”他认为,应该培养“人中人”,而非“人上人”,要努力发展为劳苦大众服务的教育。他将“民贵群轻”、“天下为公”的思想运用到教育中,并丰富发展为“教育为公”、“文化为公”。“公”,即是指广大的人民。

(二)走群众路线的道德教育内容。

陶行知坚持在教育中培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人。这与当前我们中国共产党坚持走群众路线,“深入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观点是一致的。在《育才学习创办旨趣》中他提出:“我们的孩子们都从老百姓中来,他们还是要回到老百姓中去,以他们所学的东西贡献给百姓,为百姓造福利。”他认为,孩子们都受到国家与民族的教育,他们应该用自己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贡献给整个国家与民族,为国家与民族谋利益、谋幸福。他在《新大学》文章中提出,自己与人民应该互为亲人,应该与人民心连心,亲近人们,与人们并肩作战。他还强调,不但自己要深入老百姓中,将老百姓当作自己的亲人,同时,也要让老百姓发自内心地认为自己也是其亲人,要与老百姓同甘共苦。因此,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他要求教师与学生,都应该真正深入到群众中,向群众学习语言、情感、美德,真正彻底地了解群众的真正所需。这同我们党当前“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宗旨是一致的,而这在当时陶行知所处的年代,是十分难得的。

(三)注重知行合一的道德教育途径。

陶行知的道德教育思想,是其知行合一哲学思想的重要体现。他认为,学习必须与社会生活细细相关。他反对学生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他认为应该使学校与社会打成一片,即他的“社会即学校”的观念,他主张知情意合一、教训合一、智仁勇合一。他认为,应打破以往“知识与品行分家”的观念,因此,他强调要“在劳力上劳心”,这就是他“教学做合一”中,“做”的内涵,即应该注重行动、思想与新价值的产生。他认为,应该在培养知识分子的动手能力的同时,提升农民的知识涵养。这些观念都体现了陶行知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态度。陶行知不止创造出以上的道德教育思想,自身也做到言行一致,知行合一,身行示范。他提出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跟草“的无私奉献思想,至今值得广大人民教师学习。在他看来,教师最大的快乐,就是值得自己崇拜的、自豪的学生。

三、陶行知道德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

陶行知的德育思想范文4

  《陶行知教育文集》教师读书笔记1

  我个人对陶行知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接触、了解的时间很短。从2004年进入祝塘中学至今还不满四年。说实在的2004年之前我对“陶行知”三个字是十分陌生的更谈不上什么“学陶师陶”了。2004年进入祝塘中学后在罗维猛校长和邱立志副校长的引导下才慢慢的接触、了解陶行知和陶行知教育思想。我学陶师陶是从阅读杨应彬同志13岁时写的一本叫《小先生的游记》的书开始的。阅读《小先生的游记》时我认真做了笔记进而写出了读后感《陶行知亲手培养的学生——杨应彬》两年后拿到生活教育杂志发表。从阅读《小先生的游记》起我开始对祝塘中学上个世纪

  三、四十年代曾得到陶行知亲自指导推行生活教育运动的那段辉煌历史产生了兴趣。此后我就从不断了解“那段辉煌历史”走上漫漫行知路。2006年祝塘中学大埔祝塘中学学陶师陶成果——《行知路上》一书出版在协助学校编辑、出版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进一步了解了陶行知生平事迹和陶行知教育思想并在《侯中校友》、梅州教育城域网发表介绍该书出版的文章。

  在即将过去的2007年一年来我在行知路上是怎样走的呢主要是结合学校实际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今年张达文会长领导下的县陶研会把我评为学陶师陶先进个人这是县陶研会和学校领导对我这个初步接触陶行知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后学者”的鼓励。事实上距离“先进”两字还是有很大差距的。一年来我在学陶师陶方面做了什么主要是

  一、读陶书明校史挖掘、整理祝塘中学曾得到陶行知先生亲自指导开展生活教育运动的“宝藏”

  二、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领会其精髓用以推进学校素质教育铸造“陶”字特色学校品牌。

  读陶书明校史主要阅读包括《陶行知文集》和各种陶研读物查阅祝塘中学上个世纪

  三、四十年代曾得到陶行知亲自指导推行生活教育运动的那段辉煌历史的材料了解陶行知生平事迹。 祝塘中学是一所陶行知先生亲自指导开展生活教育实践的学校。民国廿二年一九三三年杨德昭先生为改革乡村教育聘请教育家陶行知推荐的潘一尘等一批生活教育社优秀骨干教师来侯中任教。是年秋潘一尘等到校后团结本地教育界和社会人士成立“百侯乡村教育促进会”推动侯南村分房、分姓办的小学合并建立百侯南中心小学作为侯中附小。此举有利于教育的普及和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提高使百侯的教育面貌为之一新。祝塘中学实行生活教育期间分设初中部、艺友制师范班、小学部附设幼稚园和民众教育馆。侯中作为全国第三个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生活教育基地生活教育内容丰富多彩并富有特色得到陶行知先生的高度评价称赞为“百侯精神”。此后生活教育之树在百侯茁壮成长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新中国成立后侯中一些骨干教师被派往县内中小学校任领导和骨干使生活教育的种子播撒各地。

  在读陶书、明校史的基础上挖掘、整理祝塘中学曾得到陶行知先生亲自指导开展生活教育运动的“宝藏”。2007年1月广东首个陶行知纪念馆---祝塘中学陶行知纪念馆竣工剪彩。祝塘中学陶行知纪念馆的兴建是祝塘中学和大埔县学陶师陶的一件振奋人心的大事是“行知路上”的一块闪光的里程碑。祝塘中学陶行知纪念馆的兴建不仅对祝塘中学实践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具有重大的意义而且对大埔县及粤东地区乃至更大范围的学陶师陶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和具有推动作用。祝塘中学陶行知纪念馆共有连成一体的三个图片文字展室占地面积180多平方米图片、文字面积共80多来方米展出大量的珍贵历史照片较为完整地介绍陶行知伟大的一生、陶行知教育思想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侯中的实践程以及对百侯镇、大埔县和粤东地区乃至更广范围的影响和辐射情况等等。在纪念馆布展大量的图片、文字的搜集、整理和编排方面我尽力配合做了一些工作为筹备纪念馆剪彩典礼我挖掘、整理祝塘中学曾得到陶行知先生亲自指导开展生活教育运动的“宝藏”结合新时期侯中陶研整理、编写了祝塘中学简介、祝塘中学陶行知纪念馆简介等各种剪彩典礼所需要的文字资料在文字准备方面做了

  大量的工作纪念馆剪彩典礼后为扩大祝塘中学陶行知纪念馆的宣传我写出《爱满天下行知路 侯中陶子写新篇》一文拿到中陶会主办的刊物----生活教育杂志2007年第4期发表。7月6日、7日广东教育学院闫德明教授和嘉应学院何尚武副教授到全国第三个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实践基地祝塘中学调研指导祝塘中学“陶”字特色学校品牌建设。7月6日下午闫德明教授给祝塘中学全体教师作了关于“学校品牌建设”的专题讲座。这次专题讲座题为《做一个像陶行知那样的老师》内容包括“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让爱心滋养学生心田”、“让学习成为一种自觉”和“让健康永远相随你我”四个方面。闫德明作为基础教育的专家紧密联系当前中小学基础教育的现状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师表、师德内容作了极为生动的解读对提升祝塘中学教师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7月7日上午侯中召开了“陶”字特色学校品牌建设的研讨会。在这次研讨会上闫德明教授给侯中领导作了如何建设侯中“陶”字特色学校品牌的指导讲话。闫教授说侯中以建设“陶”字特色学校品牌为目标是正确的是“抓到了点子上”。他说侯中得到陶行知亲自指导推行生活教育运动陶先生为侯中写了校歌陶先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举世闻名的名言诞生于侯中有如此特殊的学陶师陶历史资源的学校全国并不多见如果不打造“陶”字品牌是没有眼光的。闫德明对侯中学陶师陶和如何打造“陶”字特色学校品牌作了具体的指导。他说学陶首先是一个“学”字要求好陶行知著作和书籍师陶就是要“做一个像陶行知那样的老师。”关于如何打造“陶”字特色学校品牌他从学校管理、办学理念、学校制度、班级管理校本课程和品牌视角、传播等方面作了具体的指导。广东教育学院闫德明教授指导祝塘中学“陶”字特色学校品牌建设对我有很大的启发。我借此机会写了报道文章发表于《侯中校友》、大埔教育信息网等。

  此外我还在一些地方刊物和网站上发表有关祝塘中学上个世纪

  三、四十年代曾得到陶行知亲自指导推行生活教育运动的那段辉煌历史和今日侯中学陶师陶方面的文章。在读陶书、明校史的基础上挖掘、整理祝塘中学曾得到陶行知先生亲自指导开展生活教育运动的“宝藏”进而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力求领会其精髓用以推进学校素质教育为铸造“陶”字特色学校品牌作出自己应有的努力。总的说来在行知路上我还处在学习阶段还要加倍努力不断积累不丰富自己争取尽快进入“研究”的层次。

  《陶行知教育文集》教师读书笔记2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创造教育是核心,民主教育是目标。其红线是:万年大计,教育为本,师德为本,育人为本,即以人为本,教育为根,德育为先。

  读完《陶行知文集》一书,我顿觉获益匪浅。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

  要用爱心滋润学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朴实的语言蕴含着淳朴、真挚的师爱。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给我很大的启示:我要像陶先生那样,用伟大的爱心去滋润无数颗童心,培养出无数颗爱心。

  爱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一种情感。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自己很爱学生,爱成绩优秀的学生,爱乖巧听话的学生,爱漂亮、可爱的学生„„可是比比陶先生,觉得自己太渺小了。陶先生特别反对“纯以面貌美丑为取舍“的选拔法。他办育才学校施爱于所有难童,包括有生理缺陷或有病的难童,做到了“漂亮的孩子人人喜欢,只有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由此我想到,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稳定的师爱,它是高尚情感和科学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产物。

  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每个孩子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他可能在某个方面不如别人,但在另一方面却胜人一筹。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而好恶之褒贬之,把“差生”视为“朽木”,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例如我所教学的班级有个学生叫陈小东同学,他特别调皮,谁都不愿意和他同桌,但我知道这样的学生如果调皮就一顿呵斥,或者简单粗暴的教育或者挖苦只会适得其反,使他的逆反心理更强,而我在课堂中总是树立他的自尊心,让他知道自己也是有优点的同学并不是什么都是缺点,然后我注重鼓励他发扬优点逐步改正缺点,现在他比以前进步多了。

  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爱还表现在对学生学习思想、生活上全面关心爱护。即老师想到的,教师想到了,父母未想到的,教师也想到了。教师要做学生的“亲人、朋友和导师”。

  当然,爱里有严,爱里有教育。陶先生为学生竭力改善生活条件时,又嘱之以俭朴为美德,绝不可浪费,看到学生出现不良生活和思想倾向时,及时送上关怀与指导。作为现代的教师,更应多教给孩子一点谦让、宽容、仁爱;多灌输一点理想、道德、情操;多一份理智和引导,这样学生在承受师爱的过程种找到前进的路,学会爱父母、爱他人、爱家庭、爱学校、爱祖国,心中充满爱。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毕生从事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对后进生应有要有一颗爱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应擎在手上,高高举起,让

  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到。老师对后一进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在爱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爱的情感,用爱的情感帮助学生塑造人格。如开展“我与父母通信”活动,使学生们感受父母的爱,从而培养学生爱父母、爱他人的情感。情感是理智的基础,善良的心和爱他人、爱祖国的情操也是创新智慧的心理基础。

  《陶行知教育文集》教师读书笔记3

  利用假期时间,我拜读了《陶行知教育文集》。《陶行知教育文集》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文章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平民教育”、“学校观”、“创造的儿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通过反复体会,我深切感受到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的不足之处,开始认识到自己的确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

  首先,用爱心去对待学生,传递给学生一份爱心。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体现了真挚的师爱。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给我很大的启示:我们也要像陶先生那样,用伟大的爱心去滋润无数颗童心,培养出无数颗爱心。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他们可能在某个方面不如别人,但在另一方面却胜人一筹。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来判断一个学生,把“差生”视为“朽木”,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爱还表现在对学生学习思想、生活上全面关心爱护。即老师想到的,教师想到了,父母未想到的,教师也想到了。教师要做学生的“亲人、朋友和导师”关心学生的每一个部分。当然,爱里有严,爱里有教育。陶先生为学生竭力改善生活条件时,绝不可浪费,看到学生出现不良生活和思想倾向时,及时送上关怀与指导。作为现代的教师,更应多教给孩子一点谦让、宽容、仁爱;多灌输一点理想、道德、情操;多一份理智和引导,这样学生在承受师爱的过程种找到前进的路,学会爱父母、爱他人、爱家庭、爱学校、爱祖国,心中充满爱。

  其次,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让每个孩子受益!

陶行知的德育思想范文5

一、建设陶园文化,营造团结奋进的精神文化。

1、以陶园文化为起点,以铸行知品牌为目标,树立学校精神文化。

坚持以陶行知的伟大人格教育教师、感化学生,积极实践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整体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着力创建以“行知行”为核心的“陶园文化”,全力打造行知品牌。及时向师生征集并公布了更赋予时代气息、改革精神和行知特色的新校训、新校风表述语,设计以“行知行”为主标识的新校徽、新校旗,创作谱写了体现校训精神的新校歌。校训、校风、校歌、校徽、校旗、教风、学风共同构成学校的形象识别标志,高度凝结与充分展现学校的内在精神、办学理念、文化传统和外在形象,增强学校师生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2、以德育教育为中心,以培育求真品质为目的,凸显学校文化特色。

贯彻德育为本理念,教会学生做人成才,首先要求教师率先垂范,为人师表,铸师魂,炼师能,正师风,严格做到“教师十不准”,树立“爱满天下”、“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师德,满腔热忱地关爱每个学生。要求学生从改变生活习惯做起,过健康生活,受健康教育,走健康人生之路,提高以道德素养为核心的综合素质,适应就业与自身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展校本德育实践活动,努力探索职教德育创新之路。开辟“行知讲坛”,邀请德育专家、法制副校长、创业典型等开坛讲座;每日进行半小时时政教育;开展“校风整肃月”活动,规范学生言行;强化入学教育,开展军训、学习陶行知精神活动;建立大课间制度,完善班级考核,评选文明学生,着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3、以社团活动为主体,以行知教育为特色,打造学校文化品牌。

组建“行知研究会”社团,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师生共参与的社团组织,尝试开展了学陶、师陶、研陶实践活动,学习、践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

举办“行知文化艺术节”,要求师生活动和社团活动要有鲜明中职特色,要围绕“行知行”的教育思想开展一系列职业实践活动、科技作品制作活动和社会服务活动,在学生中,结合各系专业特色广泛开展专业技能比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同时增强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道德感。

4、以生利主义为基点,以市场为导向,实现优质创业工程。

“凡养成生利人物之教育,皆得谓之职业教育”,因此,生利主义应为陶行知职业教育理论的核心内容,为培养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的、以能力为本位的应用型人才,学校进一步扩大建设学生创业基地,创建新的“行知创业园”,同时积极开展创业教育,把创业教育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通过学习,使学生在校期间就树立起自主创业的意识,培养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和创业能力,为学生创业实践提供了平台,为毕业生自谋出路、学会经营管理打好基础。

二、建设机制合理,营造科学系统的管理文化。

建立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和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必要保障。学校将陶行知的教育管理思想同现代化办学理念相结合,通过对管理科学化、网络化、精细化的建设,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质量。

1、目标管理科学化。围绕发展规划,以教学管理和质量管理为载体,创新管理,优化管理。通过制度建设,逐步建成各种评价制度,培养学生的纪律观念和法律修养,形成规则面前人人平等的良好氛围。逐步建设和完善《教职工目标考核细则》、《教师评教考评细则》、《教师师德规范》、《班主任考核细则》、《文明班级评比细则》等健全的规章制度。按照规定严格考核,做到透明公开,接收师生的监督,进一步实现管理制度和过程的科学化。

2、管理系统网络化。逐步建全管理网络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德育管理系统、教学管理系统、后勤保障系统三大管理系统的建设。

3、管理过程精细化。根据学校规模扩大后,生源素质参差不齐的校情,提出“降低起点,放慢节奏,夯实技能,分层要求,整体优化”的教学策略,逐步构建符合生源实际和社会需求的教学管理体系。同时,针对学生年龄特点,扎实做好学生的心理调适工作,通过橱窗张贴心理健康知识图片、班主任定期找学生谈心、校长每学期召开学生代表会议、邀请技能专家和优秀毕业生来校讲座等措施,帮助学生调适心理,调整状态,挖掘学生学习潜能和非智力因素。

三、建设积极向上,充满行知人文气息的环境文化。

1、绿化环境的建设。从增加绿化面积入手,加大环境改造力度,用大面积的花草覆盖校园卫生死角,逐步达到花园式校园的标准,为进一步凸显陶园文化气息,重点着手进行:改建“师陶园”工程,即在原有绿化长廊的基础上建成融陶行知文化、陶行知职教思想、园林景点、绿化长廊为一体的“师陶园”;建设行知河绿化带工程,将校园内的小河命名为“行知河”,并重点建设两岸的绿化带,让每一棵植物、每一个景点都尽量闪耀出人性的光辉,富有特色的亭台、假山、树木,小河变成培育学生的第二课堂,不仅展示了大自然的光辉与圣洁,也展示了人性文化的和谐与美丽。

2、文化环境的建设。用历史育人,以陶行知文化影响人,让墙壁“说话”,是构筑独特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将建设“行知体育运动场”;建设“陶行知文化广场”,在广场中心显著位置建设富有行知特色的主体雕塑;用陶行知的思想文化精髓命名校园的桥梁、道路和建筑。通过这些措施,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收教育,陶冶情操,让校园的每一幢楼、每一处景、每一缕葱绿都在用行知的语言向学生述说着关于教育和爱的主题,给学生艺术的感染和美的享受,莘莘学子置身其中,潜移默化,获益匪浅。

陶行知的德育思想范文6

1 实施诗化教育的理论依据

诗化教育是指应用诗教这种方式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一种教育模式。用一种明快自然,内容健康活泼,情趣生动盎然的形式,从而开展对学生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育的一种德育教育方法,进而把德育的教育要求内化成学生自觉的行为,达到感染人、教育人的教育目的。实施诗化教育的理论依据是:

1.1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陶行知在中国第一次打破了陈腐的传统教育,创造出未曾有过的全新的生活教育理论,这其中自然也包含着他的教育美学思想。我们透过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表层,寻求其精神实质,我们便看到他的理论内核,追求的是真善美合一的诗化教育,这在他创办的晓庄师范表现得尤为突出。他曾自豪地写道:“充满晓庄的只是——诗的神,诗的人,诗的事,诗的物。晓庄是一部永远不会完稿的诗集……他所有的是‘诗生活’、‘生活诗’。除了这种诗以外,他别无长物。只有诗能说明晓庄生活的一切。”在陶行知看来,晓庄已达到了真善美统一的“诗境”,“在晓庄一切诗化:困难诗化,所以有趣;痛苦诗化,所以可乐;危险诗化,所以心安;生死关头诗化,所以无畏”。这种诗化的教育和教育的诗化,使教育美成为教育之魂,无处不在,这是陶行知孜孜以求的真善美高度统一的理想境界。这样的教育美学思想本身高度、充分体现了教育之创造魅力。

1.2 素质教育的理论。素质教育明确以德育为灵魂,不仅突出了德育的重要地位,而且强调了德育对其他各育的渗透、统摄,反映了素质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德育促进个体素质全面发展的功能。素质教育的内涵就是培养学生全面的发展,而诗教化研究正是思想学习以及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结合点。素质教育的要求与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学校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学校德育是将社会道德要求转化为学生自我要求,形成内在的道德认知和自觉的道德行为。德育的出发点是以人为本,创造条件发展人;德育的根本目的是构筑精神支柱,发掘创造潜能,因此,必须不断推进学校德育创新。

2 怎样做到“诗化教育”

2.1 张扬个性自由。自由不是为所欲为,不是说让学生随便地打打闹闹、迟到旷课,那不是自由。真正的自由的是思想的自由、心灵的自由、个性张扬的自由。在课堂里,孩子可以自由地思考、发言,老师允许不同声音的存在,甚至可以和老师辩驳。一个能够让孩子的心灵充分打开、让孩子的精神充分舒展的课堂,是最佳的课堂,因为只有在这样一种状态下,人的潜质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精神能够自由舒展的课堂里,学生的学习才可能达到高效。

2.2 充满情趣美。情趣对于语文教学重要,对于其他学科教学也同样重要。一个有学养、有书卷气、情趣高雅的老师,他无论教体育还是教美术、数学,都能教出诗意。体育教学,表现了人类的力量之美、竞技之美、体能之美;美术教学,让人学会用美的眼光欣赏世界,用色彩和线条表现世界;数学课堂,用逻辑的、思辨的、数理的概念来表达这个世界的理性之美、抽象之美、逻辑之美……所以说,没有情趣的课堂绝对不可能是诗化的课堂;没有情趣的老师不可能是诗意的老师,没有情趣的教育也不可能是一种诗意的教育。

2.3 和谐美好。这里的和谐就是学生和老师的和谐。师生关系和谐,对教育教学有积极的意义,对于教学的顺利进行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将产生直接的影响。试想有了这样的人际关系,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我们老师一定要记住,你与孩子的关系,决定你的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在以后的学校德育工作中,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并重新审视我们学校德育工作,把“诗化教育”作为自身的德育特色,构建一个以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为指导,以诗意校园建设为主的“诗化教育”办学特色的校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感受美的教育,同时使老师们通过指导和参与这些活动,密切与学生的关系,提高自己从事德育工作的能力和专业水平,不断落实我校“一切为了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向学生、向家长、向社会交一份合格的德育答卷。(河北省政研会2012年立项课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