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安全管理的内容范例6篇

妇产科安全管理的内容

妇产科安全管理的内容范文1

1乐于奉献的精神

1995年卫生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中明确要求,母婴保健服务人员要为孕妇提供营养及孕妇自我保健指导[1]。因此,产前教育是护士工作的服务内容。临产时,量血压、听胎音、观察产程是护士必须做好的工作。工作中既要细心、耐心,还要有体贴产妇的爱心和同情心。妇产科护士最辛苦,风险大是人们公认的,经常与尿液、羊水、血液等接触,如果怕脏、怕累是做不好这一行的。因此,妇产科护士应有奉献精神。

2勇于负责的精神

剖宫产术为产科常见手术,是解决难产和某些合并症及并发症,挽救产妇及围产儿生命的有效手段[2]。近年来,虽然手术的安全性大大提高,但随手术率的不断上升,并发症的发生率也不断增加,作为医务人员,特别是医生和助产士,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一方面告诉孕妇及家属有关分娩知识、剖宫产的优缺点,鼓励孕妇试产。另一方面,要有勇于负责的精神,向孕产妇负责,在分娩或剖宫产术时,一定严密观察生命体征,以免忽视意外情况的发生。妇产科护理人员要把质量、安全放在首位,要把握好全局、全方位,管理到位,服务到位。只有具备勇于负责的精神,才能及时发现各种潜在的危险因素及安全隐患。

3善于学习专业知识

妇产科有助产士和护士两部分群体,由于产科的特殊性,产科护士和助产士要有内科、急诊、危重患者抢救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患者的维权意识日益增加,要学习法律知识,懂得告知的义务。同时,孕产妇住院期间,除提供日常活动方面的照顾外,还应提供各种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3],因此需具备孕产妇保健知识。

4善于同患者及家属沟通

护士应该有一定的沟通能力,有一种职业特质,能够宽容并耐心地关怀孕产妇,体现出护理职业最具人性味的内涵[4]。妇产科护士在工作中一定要杜绝生、硬、顶及说话声调过高的现象,要主动与孕产妇沟通。孕产妇一进医院,就带她们去参观产房,让她们熟悉环境,消除恐惧心理,要做到主动征求产妇对分娩方式的选择,讲解正常分娩的好处。与孕产妇及家属沟通时,不仅要有同情心、怜悯心、母爱之心,而且要注意语言艺术,语言的好坏、语气的轻重、语速的快慢、语调的高低,这些直接影响沟通的效果[5]。

5善于处理影响产科安全的因素

现在的孕产妇大都是独生子女,比较娇气,新生儿是家庭的宝贝,护理管理有一定的难度。①高危因素的孕产妇增多:孕产妇的生育年龄多集中在28~35岁,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血小板减少等合并症的孕产妇增加。②新生儿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应加强对新生儿窒息、烫伤、摔伤、调包或被盗的防范。③新生儿新项目、新技术的开展,容易导致一些安全隐患的出现,必须加强规范性培训。因此,妇产科助产士、护士应具有处理不安全因素的能力。

妇产科安全管理的内容范文2

关键词:产科护理;不安全因素;护理管理

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护理安全问题,产科护理工作内容复杂、工作量大,其护理工作直接影响母婴健康及安全,责任重大,易因各种不安全隐患而导致不安全事件的发生[1]。本组研究中,通过对产科护理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其管理对策,旨在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2年间378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汇总分析,产妇年龄20~40岁,平均年龄(27.8±7.4)岁;其中,初产妇214例,经产妇164例;产妇中阴道分娩197例,剖宫产181例;孕次1~3次,平均孕次(1.2±0.4)次;产次0~3次,平均产次(1.1±0.3)次;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38.9±4.1)次。产妇中,大专及以上文化137例,高中(含中专)126例,初中及以下114例。

1.2方法:

筛选其中发生产科护理不安全事件的病例,对产生不安全事件的因素进行分析,将其归为管理因素、护士因素、环境因素、产妇因素四种,针对可能存在的护理不安全事件,加强对应的管理。

1.3判定标准。管理因素:

包括制定不完善,护理人员配置不到位;护士因素:护士本身业务不熟,责任心不够,护理记录不规范等;环境设备因素:硬件设备不完善、设备精确度不够、非患者护士因素而引起的院内感染;产妇因素:产妇负面情绪,产妇不配合等。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n或%表示,X2检验处理数据。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本组患者发生护理不安全事件共29例,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为7.7%,对所有发生的不安全事件进行分析发现,因护士因素引起的的不安全事件,占比最高,为48.3%,其次为产妇因素,再次为管理因素、环境设备因素等,详见下表。在给予相应处理后,未见严重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3讨论

3.1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因素分析:

产科护理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母婴健康与安全,受各种因素影响,易发生不安全事件,从而给患者健康及医院声誉带来一定影响[2]。本组研究中,将导致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因素分为护士因素、产妇因素、管理因素及环境设备因素等四种。观察发现,护士因素导致的不安全事件占比较高,表现为护士相关护理技能不熟练,在操作上,因责任心不强,工作不仔细等易出现管理漏洞而导致不安全事件的发生;从产妇的角度来看,部分产妇存在各类不良情绪,在护理过程中,表现为不配合、抵触等,易造成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管理因素多存在于管理环节疏漏,护士排班不合理,护士工作压力大、身心状态不佳,为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埋下隐患[3]。

3.2护理不安全事件管理对策:

针对产科护理存在的不安全事件隐患,分析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加强管理:

3.2.1护士培训:

对产科护士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不仅包括基础技能、专业知识的掌握,还包括如沟通技巧、心理干预、语言礼仪等方面的“软技能”,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实施上岗技能培训,不合格者不能上岗;鼓励护士的学习与自我学习,对于自学行为给予一定鼓励;适当组织参加外部培训,与兄弟医院产科同行进行交流与沟通,学习先进经验。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护士法律意识,注重护理记录的书写。

3.2.2合理排班:

根据护士自身情况,对工作排班进行合理规划,使护士得到充分的休息,在科室内设置护士休息室及心理咨询室,对护士因工作压力而产生的焦虑情绪进行疏导,使护士以良好、健康的身心状态投入工作中[4]。

3.2.3完善制度:

集思广益,通过意见与建议的征集,不断完善产科管理制度,加强细节管理,为产妇提供细致的护理服务;管理层加强护理知识的更新,转变思想观念,采用现代护理观念为产妇提供人性化的服务。

3.2.4加强沟通管理:

产妇入院后,主动与产妇及家属进行沟通,了解产妇情况及家庭情况,这是为产妇提供针对性护理服务的基础;在围产期主动到病房探视,与产妇进行沟通,指导产妇做好产前准备,产后哺乳等护理,与产妇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5]。在沟通过程中,应根据产妇的文化程度、家庭背景等因素,给予符合产妇性格心理的沟通,使沟通更加有效。给予本组产妇有针对性的护理管理,对发生的护理不安全事件进行及时纠正,积极的处理,本组共发生不安全事件29例,占比7.7%,未见严重事件的发生,整体效果较为良好。由此可见,加强产科护理管理,对产科护理存在的不安全事件进行分析,并给予针对性管理措施,以降低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阎成美,翁庐英,李妮.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3,07:55-57.

[2]武军芳,王利成.产科护理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调查及防范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2013,04:823.

[3]叶丽芬.分析产科护理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与管理对策[J].吉林医学,2013,26:5500-5501.

[4]王小梅,吴莹珠,汪荣姬,刘敏之.产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调查与防范对策[J].河北医学,2012,05:686-688.

妇产科安全管理的内容范文3

关键词:妇产科; 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254-01 护理质量是指护理人员表现出的专业形象是否具有特性,是否有助于护理对象生命质量的提高,以及护理工作的成效[1]。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由于女性的生理、心理等特点,个性化护理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充分了解每一位孕产妇的需求,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从而改变以往仅重视护理工作的完成及对疾病的护理,转向重视孕产妇的需求和提高对孕产妇全方位的护理质量[2]。

1 准确掌握孕产妇在产前、产时和产后的动态需求

1.1 产前进行孕期保健、高危妊娠的监护和母乳喂养等知识教育。护士可通过家庭医生电话平台与孕妇建立紧密联系,能够很快掌握她们需求变化的动态情况,通过打电话定时提醒她们服药、复诊和讲解健康教育知识,以调动孕妇的积极性,使其主动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孕期监测。同时,宣教母乳喂养知识及技巧,使孕妇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

1.2 产时产妇即将面临生产,心理生理受到很大压力,常处于焦急、紧张和忧虑状态。往往会影响顺利分娩或产生产后忧郁症。此时一般的治疗是不起任何作用的,需要的是护士以亲人般的关心去安慰和鼓舞患者。在生产过程中,尽管也用了镇痛药物,但这些都只是一般意义上的治疗,只是妇产科护理的体现。对于妇产科产妇和婴儿而言,他们最需要的是家人、护士的关心和照顾。

1.3 产后产妇生理心理经历着复杂微妙的变化,不注意产褥期保健,可能导致产褥期疾病和产褥期后遗症。严重的还会影响产妇哺乳和后期身心健康并影响到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有些产妇因为太紧张往往脾气暴躁,进而造成内分泌失调和情感性精神障碍,表现为喜怒无常、烦躁不安、胡乱猜忌等。为了避免产褥期后患, 妇产科护士应该十分了解产妇心理和生理变化,时常观察产妇情绪变化,多与产妇和家属交流沟通,进行母乳喂养知识的再宣教和技巧的再指导,使产妇掌握母乳喂养知识及母乳喂养技巧,并教会产妇产后保健操。根据健康教育计划和每位产妇的特点,进行健康教育和出院宣教,评估合格后即可出院。

2 妇产科护理质量问题的原因

2.1 护患间缺乏沟通: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最多。在与患者交往中,如果不注意自己的言行,态度冷漠,出现问题不主动与患者交流就易于出现护理质量缺陷而产生纠纷。如术前未嘱其禁食而造成麻醉后误吸;为了执行“发药到口”制度,命令病人立即服药;各项费用未能及时耐心解释等等。

2.2 服务对象对护理的期望值过高:妇产科尤其产科待产者,产妇及其家属很可能极其紧张,她们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期望值很高,若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出现意外如胎心异常等,这时如果护理人员不能和患者家属及时沟通与交流,患者及家属容易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产生怀疑;同时,由于期望与客观现实往往存在差距,患者及家属很容易产生纠纷。

2.3 妇产科护理质量的检查和安全控制流于形式。很多医院的护理人员把护理质量考核视为工作负担,不能从内心上热爱护理工作, 考核往往搞突击, 一些计划、记录、妇产科护理小结等也是随便乱抄应付过关,使考评流于形式,考评结果不能真实反映护理质量。

2.4 患者维权意识不断增强,若护理人员对相关法律、法规缺乏认识,也会造成护理质量缺陷。

3 提高妇产科护理质量的有效方法

3.1 完善妇产科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加强环节质控,由护理部主任、护士长及其他人员分别指派负责各级护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书、急救药械、病室管理、规范服务、临床教学、查对制度的环节质量控制与风险监控,每周自查一次;护士长坚持一日三查,抓环节质量。使用环节质控登记本,把发现的问题写在质控本上,护士在上班第一时间翻看质控登记本,针对自己的问题整改后签名,避免以后出现类似错误,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改进和提高,保证了妇产科护理工作高效、稳步的发展。

3.2 根据实际工作,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护理程序、护理操作规程和评价标准,建立健全了妇产科工作流程,提高妇产科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增强主动服务意识,满足不同病人的健康需求,病人的满意度及护理质量各项检查均明显提高。制度的完善,工作流程的建立,工作标准的制定,岗位职责的明确,使妇产科的工作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

3.3 加强妇产科护理业务知识、应急预案、规章制度、护理操作、专科知识、法律法规、急救知识与技能、围手术期护理和新技术等培训,根据培训内容制定培训方案、考核标准,做到全员培训,全员考核。同时引进竞争机制,充分发挥护士潜能,开展“星级护理服务”评比活动[3],把孕产妇对护士的综合评价与职称晋升、评先评优直接挂钩,通过综合能力考核择优上岗,充分调动护士为孕产妇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每一位护士能做到以病人为中心持续质量改进,杜绝护理纠纷。另外,根据病人享有的知情同意权,要求护士在为病人做各项护理操作时必须向病人解释操作的目的和意义,以取得病人的同意和合作,操作规程是护士执行护理操作正确与否的根据,也是护理质量的保障 [4]。

3.4 强化法制教育,增强妇产科护理工作者的法律意识。护理质量缺陷与法律法规的学习有密切关系,医院应该与时俱进,经常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院护理工作管理制度》、《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每位妇产科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要不断增强法律意识,同时不断提高护理病历书写质量,提高妇产科护理的安全性。每个医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妇产科护理人员进行每月一次护理质量自查,每季度一次护理部大检查。每个人都要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通过检查发现问题并努力解决,把自己的护理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4 小结

妇产科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与健康,关系到医院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这就要求妇产科护理人员和护理管理者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真正达到“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要求。妇产科护理人员一定要减少护理质量缺陷,真正体现出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 的服务宗旨。

参考文献

[1] 张春舫,任景坤.实用护理质量管理与护理记录书写示范[M].北京:海军出版社,2003.1

[2] 王玉玲,宣世英.“5s”护理模式的应用研究[J]. 护理管理杂志,2004.4(10):50-52

妇产科安全管理的内容范文4

关键词:医院评审; 护理工作; 妇产; 护理质量

医院评审不是评比,而是对医院保障质量、安全的条件和措施的认证。是以质量与安全为评审的核心目标,注重医疗技术与服务的适宜性[1]。今年我科认真对照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结合科室实际情况,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护理质量管理,通过学习医院评审细则,为妇产科的管理工作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使妇产科护理工作更加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1、全员培训,加深科室护理人员对妇产科评审标准的理解

医院和护理部高度重视评审工作,把迎接评审工作作为全院的年度重点工作。护士长带领全科护理人员认真学习、深化认识,通过传达护士长例会、专题讲座、经验交流等形式在全科护理人员中间积极营造迎接评审的氛围。首先,充分发挥科室副护士长、护理教学组长和护理带教老师的作用,组织不同层面人员的专题学习会,使其认识到各自在迎接评审工作中的责任和工作重点。其次,对下发《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中涉及妇产部分内容认真解读、梳理,使全科护理人员主动参与这项工作,知晓各标准条款的具体要求和在工作中如何落实。同时,还将评审内容与个人的考核紧密结合,不仅检验了全科护理人员的学习效果,而且促使迎接评审工作深入人心。

2、梳理条款,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

新的评审标准更加关注医院系统化和精细化管理,要求凡事都应有制度、流程、培训、执行、监管、反馈、整改和持续改进,凡事都应有明确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为此,科室按照护理部的要求,首先从完善科室护理工作各项制度、流程、标准和记录入手,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开展自查和互查,逐一分解条款,逐项落实。同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反馈、整改,并在每周五护理小组会上进行分析。通过护理部内审组深入科室、总护士长随机检查及护士长查房开展自评,在查找护理工作短板问题的同时,使全科护理人员对评审工作有了清晰的感性认识。

3、抓住重点,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推动优质护理服务持续进步

3.1责任制整体护理的中心思想是要体现出护理工作“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首先优化妇产入院流程及实施细则,根据护士的能力、职称、工作经历和学历,通过综合评价和考核,将责任护士分成4个层级,层级高的护士负责危重患者护理,层级低的护士负责病情较轻患者的护理。责任护士为患者提供全方位、全程化无缝隙护理工作,包括提供专业照顾、病情观察、治疗处置、心理支持、沟通和健康指导等,真正实现患者的扁平化管理,使患者得到全程、全面、连续性的护理服务。

3.2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展多样性的健康教育。在对患者进行抢救时,护理人员的心理和头脑要保持冷静镇定,并稳定好患者家属的情绪,降低患者因为疾病引起的负面情绪,促进患者康复,对患者不当的行为进行指导和纠正,促进患者对健康教育的认知。

3.3根据科室人流情况,确定健康教育展开的形式。妇产科门诊其人员流动性较大,是妇产患者到达医院的首站,所以科室利用板报、标语及墙报等方式进行教育工作的宣传,同时科室医护人员也通过口头宣传达到健康教育的目的。因此,妇产科的护理人员通过做到真正的快、稳、准地治病救人,充分发挥了良好的护患关系,将健康教育贯穿在全程的护理工作中,真正的将护理工作和健康教育工作相结合。使患者树立了良好的健康理念,掌握了自我保健方法,提高了生活质量和自护能力。

4、 加强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

护理评审工作的核心是护理管理与质量的持续改进[2]。护理质量管理必须坚持持续质量改进的原则,找出护理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制订持续改进的措施,并加以实施和评估实施的效果。妇产科成立了护理质量和安全管理小组,制订了相应的工作计划和标准,每周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追踪直到改正。同时护士长每月对护理部、总护士长、科室自查问题进行质量分析,制订整改措施,定期跟踪督导,推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避免时间和人力资源的浪费,确保护理安全。

5、 分层次培训模式是全面提升妇产科护理工作的前提。

人员的培训是各项工作落实的前提,医院评审标准中强调对人员的培训,包括内容、方式和记录。我科年轻护士比例大,按照分层次按需培训的原则。层次不同,侧重点不同,内容深度和广度不同,我们制订了培训方案、内容和考核标准,做到了全员培训、全员考核。

5.1 新入科护士培训:首先集中参加全院的岗前教育及脱产培训2周。入科后进行1周的入科培训,内容:①妇产科环境设施及规章制度;②妇科及产科急救流程应急预案;③妇产科各种仪器使用及保养;④急救药品;⑤护理文件书写;⑥计算机操作。培训结束后分区域由带班老师进行1对1的3个月带教,结束后进行理论操作考试和完成相应的夜班数,就可以独立胜任相应的岗位,再继续接受妇产科新护士1年培训。

5.2 3年内护龄护士培训: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和培训目标,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进行培训[3]。第1年注重培养爱岗敬业精神,加强基础理论和技能的培训,达到能基本胜任妇产科常规护理工作。第2年注重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培训,提高专业护理理论和技能,达到各项技能独立操作。第3年注重妇产专业素质培训,全面掌握专业护理理论和技能,达到对妇科及产科急危重症能力及时正确评估、判断和急救。

5.3 4~10年护龄护士培训:是妇产科整体护理工作的支柱,是科室各区域的业务骨干,培训侧重专科教学等内容。参与教学工作,组织护理业务查房、小组培训等。参加科内业务学习≥6次/年,专科操作≥8次/年,基础护理操作≥4次/年。

5.4 专业定向培训:分次分批安排业务骨干护士到全国各大知名医院妇产科进修学习,参加省内外学习班,有计划培养妇产专科护士。参加省内外各种学习班多人次,以全面提升妇产护士的专业素质。

5.5 建立参训学习记录[4]:由培训组长签字,科室建立学习记录,作为年底评先选优量化考核指标之一。

5.6 考核 理论每周护士长提问考核2~3次,要求提问考核达合格,对不合格者重复提问直到考核合格。试卷考试从培训的内容中选择试题,要求≥80分合格。技能本院65项基础护理操作及专科技能操作,要求≥85分合格。通过培训使不同年资的护士理论和操作成绩均明显的提高,从而达到了培训目的。通过培训患者及医生的满意度明显上升,通过培训拓展了护士的知识层面,提高了工作能力,同时激励了不同年资护士积极性,对促进妇产护理工作起到了决定作用。

6、 重视危机管理,建立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我们根据医院下发的应急预案,结合妇产科的工作特点,制订了有关妇产科的10项应急预案。使护士明确面对突发事件应如何应对,同时强调应对突发事件所需的医疗设备、药品、器械,功能到位。应急预案的制订是危机管理的具体应用,而危机管理则是一种针对危机情况所作的管理措施和应对策略[5]。危机管理的应用,使妇产科的护理质量安全得到了进一步保证。

随着等级医院评审工作的开展,对护理质量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护理质量控制需要与时俱进,在标准和方法制定上需更符合临床工作实际。护理培训考核还没有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特别是专科护士的培训和使用。对科室培训的监管等还是薄弱环节,需要将其充实并落到实处。因此,护理培训和考核体系需要进一步充实。

参考文献:

1.若谷.北京恢复医院评审.医院管理论坛,2004,11:97

2.李扬.医院评审工作中护理管理与质量持续改进的有益探索.中国护理管理,2004,4:15.

3.张连荣,谢少清,张小红等.分层次多元化培训模式在急诊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3):1175-1176.

妇产科安全管理的内容范文5

【关键词】孕产妇死亡 死亡原因分析 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4-351-02

母亲安全问题一直是我国及国际性关注的重要妇女健康问题,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是妇女保健关注重要内容,随着孕产妇死亡的原因变化,妇幼保健工作的重点也不同。该文对金牛区2006年-2008年三年的14例孕产妇死亡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运用现代医学管理技术,采取有效措施,以便有效地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高妇女保健水平。

1 一般资料

本文资料来源于三级妇幼保健网的年报表及对三年的调查结果。孕产妇死亡是指妇女从妊娠开始至分娩后42天死亡,不包括意外事故死亡者。

1.1 孕产妇死亡年龄 本组14例,最小24岁,最大44岁。其中24-29岁4例(占28.57%),30-35岁6例(占42.85%),36-44岁4例(占28.57%)。

1.2 死亡孕产妇文化程度及居住地 文盲1例(占7.14%),小学文化程度6例(占42.85%),初中文化程度4例(占28.57%),高中、中专文化程度1例(占7.14%),大学文化程度 2例(占14.28%);居住农村者12例(占85.71%),居住城市者2例(占14.28%)。

1.3 死亡孕产妇的胎产次及产前检查次数 生第一胎者3例(占21.43%),生第二胎者 10例(占71.43%),生产史不详者1例(占7.14%)。进行产前检查0-1次者 10例(占71.42%),产前检查2次者 2例(占14.28%),产前检查4次以上者2 例(占14.28%)。

1.4 孕产妇分娩地点及死亡地点 在家中分娩1例(7.14%),在县级医院分娩1例(7.14%),在市及省级医院分娩12例(85.71%)。

2 分析

2.1 三年的孕产妇死亡率 见附表。

附表 三年孕产妇死亡率统计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三年的孕产妇死亡率波动性较大,具体原因与产科出血及妊娠合并症有密切关系。

2.2 孕产妇的死亡原因 14例孕产妇死亡因素有:妊高症3例,产科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5例,妊娠合并心脏疾病4例,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1例,妊娠合并免疫系统疾病1例。由此看出:产科出血是造成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其次是妊娠合并症与妊高症。

3 讨论

3.1 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本区孕产妇死亡以产科出血为首要因素,针对这些影响孕产妇死亡的因素,提出了针对的干预措施,加大实施母婴安全工程力度,大力宣传产前检查及住院分娩的好处,提高群众的保健意识,使住院分娩率不断提高。并对基层医疗保健机构的产儿科医务人员进行适宜技术的培训,提高诊疗技术水平,确保产科急救绿色通道的畅通,使产科出血得到及时抢救,以保障母婴安全。

3.2 据资料显示,妊娠合并症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第二位因素。因此加强产前保健管理,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率,重视对高危孕产妇的筛查及管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及早控制病情发展,基层医疗保健机构及时将有妊娠合并症的孕产妇及时转入有条件的医疗保健机构,严格按照《成都市孕产期系统保健工作规范》,落实对高危孕产妇的管理。

综上所述,产科出血、妊娠合并症仍是值得我们重视的孕产妇死亡原因。孕产妇的死亡以农村和低收入家庭的居多,如要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加强基层尤其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孕产期保健的网底建设,各妇保医生应尽早掌握本辖区的怀孕妇女情况,及时建立《成都市孕产妇健康手册》,进行孕期的孕情管理与追踪,督促孕妇到产科机构进行系统孕期保健和住院分娩;还要保证基层妇幼保健队伍的稳定性及专业人员对口化,加强经济上、政策上的保障;加强《孕产期保健规范》的培训。提高住院分娩率,大力开展围生期保健宣传教育工作,动员全社会参与,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小册等一切舆论工具进行宣传教育,增强孕产妇的孕产期保健意识,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水平,建立急救服务的转诊系统,使危重孕产妇及时转诊到上级医疗保健机构救治。政府加大对基层医疗保健机构资金的投入,完善产科规范建设。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对危重孕产妇的急救能力。利用“妇幼保健一卡通”系统对高危孕产妇进行动态跟踪管理,采取多学科联合救治,使高危妊娠尤其是合并内科病症的孕产妇得到高质量的监护和治疗。有针对性、重点地进行保健管理,确保母婴安全,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参考文献

[1]邱小霞.孕产妇死亡主要因素变化的分析与对策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10.25.21.

妇产科安全管理的内容范文6

护理查房是评价护理实施效果,了解护士工作质量的一种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为适应专科发展,我院妇产科采取统一管理与分组学习、培训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组织妇产科护理查房,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妇产科护理特点

1.1学科发展的要求:面对妇科、产科要求各异的情况,多层次手术医生、护士的技术水平与手术数量、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1.2实践性强的特点:妇产科护理不仅要求护理人员具备全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护士的操作技能和配合水平直接与护理完成的效率、质量相关联。

1.3工作时间不确定:每例病人的个体差异造成手术及分娩时间长短不一,急救病人多成员的工作时间和安排的随机性,不适宜常规性的护理查房安排。

1.4妇产科护理人员多:妇产科现有的护理人员相当于3~4个护理单元的人数。为收到更佳的学习效应,按照管理学的理论,需要采用分级管理的形式和分组管理的模式,以充分发挥各级各类人员的作用和能量。

2妇产科护理人员结构与专科组设置

2.1分组方法:根据手术种类及数量,将妇产科护士按业务水平进行专科分组。全科护士分了3个专科配合小组:产房组、妇科组、手术组。负责承担了2个病区1个产房的临床配合任务。

2.2专科组设置:每个专科组设组长、副组长各1名,组员定期轮转,相对固定,原则上不轮换。每组有组员7~12名,小组成员尽量做到专科病人专人配合。在同一个小组中,每个护士又有不同的分工,做到人尽其才,增加护士实践机会,缩短专科业务培训周期,提高手术配合的效率和质量。

2.3分组要求和人员职责:各组长均在护士长的领导下进行工作,组长的主要任务有:负责制定本组的业务学习、护理查房计划并实施,新开展技术、疑难技术的组织配合工作,与病人及家属的沟通,特殊物品、器械管理。善于总结经验,持续改进管理质量,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检查组员业务学习笔记并指导,评估组员工作质量,担任科室实习临床教学,指导护师以上及进修生教学工作。各组长是科室护理管理的中间力量,既是各项工作的执行者也是管理者。

3妇产科分组分级护理查房的具体做法

3.1制定分组分级查房制度:查房制度的确定和落实是开展此项活动的基本保障,保证了查房按计划、按时间进行落实,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特别是组长的任务。

3.2制定计划:由各专科组长根据自己所在专科的疑难病例治疗进展、常见病例、特殊病例和组里的人员业务水平,制定年度查房计划。护士长将各组的计划汇总并协调修订,安排全年度护理查房计划,将其中由共性的查房内容和代表专科发展方向的计划列为全科性查房,由护士长或组长组织实施,其余内容由组长组织本组人员落实。

3.3实施:组长按照计划定期组织护理查房,也可根据治疗安排、调整查房内容。针对当天治疗进行的整体护理查房或针对急救病人的回顾性查房,以及新仪器使用的示范性查房。护士长定期参加组里查房,了解查房目的是否明确,组织是否严密,准备是否充分,护理措施是否落实及护理效果是否达到。发现不足之处给予必要的评价,同时定期组织全科的护理查房,使全科护理查房与分组、分级查房有机结合起来。既符合专科护理人才培养的要求,使年轻护士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本专业的配合技能,又能在全科范围内分享彼此的心得体会,共同进步。查房后根据查房中提出的建议修订计划,并组织实施,整理资料归档。

3.4评价:检查责任护士访问资料搜集是否齐全,护理诊断是否准确,护理计划有无针对性,对所预防的术后指导是否妥当等。对责任护士的工作姿态、服务态度和技术水平可做客观综合的评估。

4讨论

4.1发挥科室护理骨干作用:从制定计划到组织实施,组长承担了大部分的工作。组长在妇产科分级分组护理查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4.2锻炼护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分组分级的查房形式创造宽松的人文环境,加强了护士的自我管理能力。

4.3提高管理效率:分组后团队的凝聚力和亲和力上升,护士有更多的空间交流,通过查房采纳了护理改进措施和建议,提高了管理水平。

4.4积累专科护理资料:护理查房中不断积累资料,妇产科全体人员参与编写每年的护理专科题集、各诊疗配合常规、护理操作细则等,为规范妇产科护理积累了资料。

4.5进一步提高专科护理水平:实施专科分组,改变了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的思想,使护理质量的水平进一步提高,通过分级查房总结经验,为各项诊疗的规范配合及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4.6提高护士自身专业素质:专科知识在护理查房中不断深化,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