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炎治疗方案范例6篇

支气管炎治疗方案

支气管炎治疗方案范文1

黑龙江省黑河市锦河农场医院内科,黑龙江黑河 164326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运用中医内科治疗模式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治疗,意在提高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2月之间该院接收治疗的64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临床试验研究的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患者接收西医治疗方案;实验组32例患者给予中医治疗方案。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5 W,而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1.25%,经对比,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无任何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6%。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给予中医内科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提高其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中广泛应用。

[

关键词 ]中医内科;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西医治疗

[中图分类号]R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5)03(c)-0179-02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Chronic Bronchiti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LIU Suhong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Heihe C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Jin River Farm Hospital,Heihe,Heilongjiang Province, 16432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use of Chinese Medicine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analysis treatment mode for the treatment of the patients with chronic bronchitis, intended to improv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chronic bronchitis. Method Select 2013 December -2014 year in December between 64cases of chronic bronchitis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to receive treatment as the object of this clinical trial study,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 control group of 32 patients receiving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32 case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patients were given TCM treatment pla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continued treatment of 5W, and then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and adverse reaction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the incidence of. 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otal effectiveness is 100%,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1.25%, by contrast,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total efficiency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after treatmen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no patient had adverse reactions,adverse reaction rate 0%; the control group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 was 1.56%. The adverse reaction rate of the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obviously low,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Conclusion The chronic bronchitis patients given to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treatment scheme can increase the clinical efficac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 and is worthy of wide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Chronic bronchitis;Clinical curative effect;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作者简介]刘素红(1971.8-),女,山东莘县人,大专,主治中医师,主要从事社区医疗卫生工作。

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是临床中一种较为常见的内科疾病。该研究选择了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64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临床试验研究对象,并对其给予了中医内科治疗方案,探讨运用此方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64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临床试验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参照(第7版)《内科学》中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均主诉反复发作咳痰、气喘、咳嗽等临床症状,且已全部排除患有其他慢性气道系统疾病的可能,确诊为慢性支气管炎。其中,实验组32例患者,男性患者为17例,女性患者为15例。平均年龄为(52.68±8.64)岁,平均病程为(7.34±6.23)年;对照组32例患者,男性患者为16例,女性患者为16例。平均年龄为(63.07±7.15)岁,平均病程为(7.61±5.90)年。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例数、性别、年龄、临床表现、CT表现及平均病程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案

1.2.1 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案 对照组32例患者均给予西医治疗方案:主治医师为患者补充抗生素,给予糖皮质激素以及支气管舒张药物等常规西医治疗方式进行治疗。与此同时,主治医师需对患者辅助实施卧床休息、吸氧等常规手段。

1.2.2 实验组患者治疗方案 实验组32例患者均给予中医内科治疗方案:主治医师需将患者按照其临床征象分为四个证型,而后依照其各自的证型“对症下药”,实施相应的中医内科治疗方案。

①肺肾两虚型慢性支气管炎。肺肾两虚型患者的临床征象多为干咳无痰亦或者干咳少痰,患者的痰液呈现为粘稠状,似同盐粒,极难咳出;如若长期运动,则容易出现胸闷气短的症状;观其舌苔色样变化,患者的舌苔较为光剥亦或者舌苔较少,舌质发红;该证型患者容易出现潮热盗汗、五心烦躁、头晕眼花、腰肢酸软等症状。肺肾两虚型患者的治疗方案如下:麦冬15 g、太子参30 g、五味子6 g、茯苓6 g、陈皮6 g、半夏6 g、枇杷叶10 g、熟地黄12 g、甘草6 g。具体服用剂量可依照患者的实际症状进行适当增减[1-2]。

②肾虚型慢性支气管炎。肾虚型患者的临床征象多为稍有活动则胸闷气短,常伴发镇咳、痰液较多;观其舌苔色样变化,患者的舌苔呈淡白色样;脉搏细弱;该证型患者夜晚尿频而多,且常伴发腰酸腿软等症状。肾虚型患者的治疗方案如下:白术15 g、附子15 g、甘草10 g、熟地15 g、党参25 g、陈皮10 g、淮山药25 g、肉桂10 g、茯苓20 g、半夏15 g、泽泻15 g、茱萸10 g。具体服用剂量可依照患者的实际症状进行适当增减。

③肺虚型慢性支气管炎。肺虚型患者的临床征象多为脉搏细弱;痰液多呈现白色,且具有粘性,清晰可闻患者泡沫状的痰干啰音或者晓鸣音,观其舌苔色样变化,患者的舌苔呈薄白色样。肺虚型患者的治疗方案如下:白前6 g、半夏15 g、紫菀6 g、茯苓12 g、灸甘草6 g、苏子12 g、杏仁12 g、厚朴15 g、百部12 g、桔梗12 g、灸麻黄12 g。具体服用剂量可依照患者的实际症状进行适当增减[3-4]。

④脾虚型慢性支气管炎。脾虚型患者的临床征象多为连声咳嗽,夜晚加重,白日减轻;痰液多呈现粘稠状,且痰量偏多;观其舌苔色样变化,患者的舌苔发白;其脉象平缓或滑;多有食欲不振、饭后腹胀、大便溏软、面容虚肿等表现。脾虚型患者的治疗方案如下:五味子9 g、党参12 g、山药20 g、白术9 g、黄芪20 g、茯苓9 g、甘草3 g、防风6 g。具体服用剂量可依照患者的实际症状进行适当增减[5]。

以上四种中药内科治疗方案均以水煎服用,服用1剂/d,分为早晚2次,持续服用5 周后为一个疗程,进行临床疗效观察评定。

1.3 疗效评估标准

所有患者均依照国内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中对于慢性支气管炎所制订的相关评价标准。患者自身的咳痰、咳嗽以及喘息等临床征象得到明显缓解,其肺部功能系统检查恢复正常,并且肺部哮鸣音完全消失,则视为显效;患者其咳痰、咳嗽以及喘息等临床征象得到减轻,其肺部功能系统检查得到改善,其肺部哮鸣音略有减轻视为有效;患者其咳痰、咳嗽以及喘息等临床征象、肺部功能系统检查以及肺部哮鸣音情况均无改善或加重,则视为无效[6]。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该实验研究数据全部使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均使用n(%)进行表示,采用c2进行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1.25%,经对比,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实验组,c2值为6.62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无任何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0%;对照组有3例患者出现皮肤发痒、红肿,2例患者出现头晕呕吐的情况,经过对症治疗后均缓解,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6%。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明显较低,c2值为5.42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所谓慢性支气管炎指的是气管及支气管粘膜与其周围的诸多组织发炎而引起的非特异性炎症。该病的临床表现多为持续久发气喘、咳嗽或咳痰等症状,患病初期症状较为轻微,冬季易发作,待到春暖之后多有缓解;患病晚期其炎症会持续加重,症状不分季节气候,常年存在。当前临床中,针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医生多对其运用西医方案进行治疗,尽管临床疗效较好,但“治标不治本”,病情容易反复,容易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伴随着近几年来空气污染的日益恶化,我国的慢性支气管炎发病率也在随之不断提高,由此可见,尽早探讨分析出新的治疗方案对于提高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而言,具有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7]。

在杨艳华[8]的文献报告中明确表示,慢性支气管炎的病情为“发时治标,缓时治本”,唯有运用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案才可以彻底根除病根。与此同时,经该实验研究可知,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1.25%,经对比,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实验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无任何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0%;对照组有3例患者出现皮肤发痒、红肿,2例患者出现头晕呕吐的情况,经过对症治疗后均缓解,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6%。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明显较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相较于西医常规治疗方案,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应用中医内科治疗方案的疗效更为显著,且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给予中医内科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提高其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中广泛应用。

[

参考文献]

[1]王荣乐.慢性支气管炎呼吸内科治疗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26):153-155.

[2]许栋.慢性支气管炎呼吸内科治疗临床分析[J].北方药学,2013,10(10):79-80.

[3]金晓伟.康复护理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2,16(10):99-100.

[4]杨小燕.雷氏贝羚胶囊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肺部感染控制窗的影响[J].上海医药,2011,31(5):234-235.

[5]李云霞.养阴清肺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2,14(12):548-549.

支气管炎治疗方案范文2

支气管哮喘的诊断

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可行以下试验协助诊断。

支气管激发试验 是指通过吸入某些刺激物诱发气道收缩反应的方法,适用于肺通气功能正常或仅有轻度气流阻塞者(FEV1≥70%预计值)。激发试验阳性提示气道反应性增高,而后者正是支气管哮喘的一个重要特点。临床上多采用乙酰甲胆碱和组胺作为直接激发剂,也可采用运动、吸入冷空气、高渗盐水等间接激发气道收缩。激发后FEV1或呼气流量峰值(PEF)较基础值下降≥20%可以判断为激发试验阳性。激发试验阳性时还应记录FEV1下降20%时的累积吸入刺激物的浓度或累积剂量。需要注意的是,气道高反应性还可见于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心力衰竭患者及部分正常人,因此,支气管激发试验阴性有助于排除哮喘,结果为阳性时还应除外其他疾病。

支气管舒张试验应用一定剂量的舒张支气管药物使狭窄的支气管得以扩张,反映气流阻塞的可逆性。适用于基础FEV1

PEF变异率PEF是反映大气道阻塞程度的一项指标,与FEV1有良好相关性,患者可在家中应用便携式峰流速仪自行测定。因此,在无法行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舒张试验时,可监测PEF变异率,日内(或2周)昼夜变异率>20%( 2次/日监测,每次>10%)可诊断哮喘。

与此同时,为了直接监测和评估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多项无创检测技术也越来越多地用于临床。痰液中嗜酸粒细胞或中性粒细胞计数可评估与哮喘相关的气道炎症。呼出气成分,如NO分压(FeNO)也可作为哮喘时气道炎症的无创性标志物。痰液嗜酸粒细胞和FeNO检查有助于选择最佳哮喘治疗方案。变应原皮试或血清特异性IgE测定有助于证实哮喘患者的变态反应状态,以帮助了解导致个体哮喘发生和加重的危险因素,也可帮助确定特异性免疫治疗方案。

支气管哮喘的常用治疗药物

气道炎症是所有类型哮喘的共同病理特征,是临床症状和气道高反应性的基础,存在于哮喘的所有时段。因此,根据有无抗炎作用将哮喘治疗药物分为控制性药物和缓解性药物。

控制性药物 指需长期每天使用的药物,主要通过抗炎作用维持哮喘临床控制,代表性药物为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新型的吸入性激素局部抗炎作用强;吸入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全身性不良反应较少。其他抗炎药物还包括白三烯调节剂,适用于轻度哮喘、阿司匹林过敏性哮喘、运动性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及吸烟哮喘患者的治疗。茶碱具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作用,同时具有轻度抗炎作用。因其价格低廉在我国应用最为广泛。静脉应用时应监测其血药浓度,及时调整浓度和滴速。口服给药尽量选择控(缓)释型茶碱,维持平稳的血药浓度。

缓解性药物 指按需使用的药物,通过迅速解除支气管痉挛使症状缓解,代表性药物为吸入性速效受体激动剂。长期、单一应用β2受体激动剂可造成细胞膜β2受体下调,表现为临床耐药,故应按需间歇使用。抗胆碱能药物,如溴化氧托品和溴化泰乌托品等,扩张支气管的作用比β2受体激动剂弱,起效也较慢,但长期应用不易产生耐药,对有吸烟史的老年哮喘患者较为适宜,但对妊娠早期妇女和患有青光眼或前列腺肥大的患者应慎用。

支气管哮喘的长期管理

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哮喘目前尚不能根治,但规律应用抗炎药物可使将近80%患者病情得到良好控制,因此,哮喘的主要治疗目标为达到并维持哮喘控制(见表1)。

确定初始治疗方案GINA将长期治疗方案分为5级(见表2),初始治疗推荐从第2或第3级开始。但在我国初诊患者大多病情较重,应同时根据病情严重度采用相应的治疗分级。选择治疗方案时既要考虑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也要考虑患者实际状况,如经济收入和当地医疗资源等。

长期维持治疗制定初始治疗方案及防治计划后,必须规律随访,连续评估哮喘控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维持哮喘控制。可采用哮喘控制评估工具,如哮喘控制测试(ACT)、哮喘控制问卷(ACQ)、哮喘治疗评估问卷(ATAQ)等评估哮喘控制水平。ACT仅通过回答有关哮喘症状和生活质量的5个问题的评分进行综合判定,适合在基层医疗机构推广,也适用于患者自我评估哮喘控制。

当选用的方案不能控制病情时应升级治疗直至达到哮喘控制,当哮喘达到控制并维持至少3个月后,可考虑降级治疗。备选减量方案包括: ①对单独使用中、大剂量ICS者可减少50%剂量; ②对单独使用小剂量ICS者可改为1次/日用药; ③对联合使ICS与LABA者可将ICS量减少约50%,达到小剂量联合治疗时可改为1次/日联合用药或单用ICS治疗。若患者使用最小剂量药物控制哮喘达1年,可考虑停药。

哮喘教育与管理为真正达到哮喘的长期控制,必须实行有效的教育管理。具体到不同的哮喘患者,应制订个体化的书面管理计划,指导患者自我管理以达到并维持哮喘控制,还应尽可能避免接触过敏原和其他诱因,以预防哮喘发病和症状加重。

哮喘管理其基础及首要措施就是建立医患之间的合作关系,对患者进行哮喘教育是最基本的环节。可通过多种方式教育患者,具体内容应包括:①通过长期规范治疗能够有效控制哮喘;②避免触发、诱发因素方法;③哮喘的本质、发病机制;④哮喘长期治疗方法;⑤药物吸入装置及使用方法;⑥自我监测:如何测定、记录、解释,哮喘日记内容包括症状评分、应用药物、PEF,哮喘控制测试(ACT)变化;⑦哮喘先兆、哮喘发作征象和相应自我处理方法,如何、何时就医;⑧哮喘防治药物知识;⑨如何根据自我监测结果判定控制水平,选择治疗;⑩心理因素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

支气管炎治疗方案范文3

支气管肺炎是小儿最常见的肺炎,特别好发于6个月以内的小婴儿[1]。该病的发生与小儿呼吸系统的生理解剖和免疫特点等密切相关[2]。同时,该病的发生亦与气候变化,环境污染,患儿本身营养不良或者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等并发症有关[3]。致病病原体主要是细菌、病毒或者两者的混合感染[4]。6个月以内的小婴儿由于抵抗力相对较弱,咳嗽反射尚未完全建立,病情进展很快,如果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危及患儿的生命[5]。本院儿科医生在为了提高小婴儿支气管肺炎的治疗效果,提出在原有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病情危重程度评分”的综合治疗方案。为了验证该方案的实际临床效果,自2013年1月开始应用于临床,对比分析同一时期用与未用该方案时婴儿的疗效,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12月在本院儿科住院治疗的126例明确诊断为支气管肺炎的6个月以内患儿,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均为63例。A组患儿中男婴37例,女婴26例,年龄32~179 d,平均54.6 d,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儿9例,合并佝偻病患儿2例,贫血患儿6例;B组患儿中男婴38例,女婴25例,年龄31~177 d,平均55.2 d,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儿8例,合并佝偻病患儿2例,贫血患儿5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在住院24 h内、第3天、第7天和出院前对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价,在评价结果的指导下进行治疗;B组不对患儿的病情进行评估,按照常规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A组患儿比B组患儿增加病情危重程度评分并根据评分结果采取相应治疗方法,两组患儿的治疗原则与治疗措施一致。

1.2.1 病情危重程度评分法 常规检查血常规、尿常规、C-反应蛋白、肝肾功能、胸片等,监测患儿体温、血氧饱和度、血压等相关指标。以呼吸频率、氧合指数、血BUN、血钠、血钾、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体温、血压、是否合并其他疾病这10项指标进行评价,每项总分10分,2分为1个分阶,将所得分数乘以0.8为最终得分。小于56分为极危重;57~63分为危重;大于64分为非危重。

1.2.2 治疗措施

1.2.2.1 一般治疗措施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保证患儿营养充足,对于因病情严重进食困难的患儿,给予肠外营养支持;当患儿痰液难以排出时进行雾化,稀释痰液;嘱咐家长协助患儿翻身拍背,协助痰液排出;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及时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

1.2.2.2 抗感染治疗 (1)抗细菌:①常见细菌和敏感抗生素:肺炎链球菌:首选青霉素类,对青霉素过敏的患儿选择大环内酯类;金黄色葡萄球菌:甲氧西林敏感患儿首选苯唑西林钠/氯唑西林钠,耐甲氧西林患儿加用利福平或使用万古霉素;卡拉莫拉菌:首选阿莫西林联合克拉维酸;肺炎杆菌和大肠杆菌:首选三代头孢;绿脓杆菌:首选替卡西林加克拉维酸;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②用药时间:一般细菌感染应持续至体温正常后5~7 d,症状、体征消失后停药;特殊病原菌如葡萄球菌肺炎在体温正常2~3周后方可停药,支原体肺炎抗菌药物使用不得低于2周,一般2~3周。(2)抗病毒:利巴韦林:可以治多种DNA和RNA病毒,雾化吸入,肌注和静脉滴入均可,肌注和静脉滴入的剂量为10~15 mg/(kg?d);α-干扰素:静脉滴入为主,5~7 d为1个疗程。

1.2.2.3 改善呼吸功能 (1)气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嘱咐护理人员和患儿家属及时清除患儿鼻腔分泌物、鼻痂;每天早晚各做1次雾化,每次30 min,是分泌物容易排出;当分泌物位置较深或者患儿呼吸衰竭症状加重时(病情评估:极危重)及时进行插管吸痰,病情严重患儿短期使用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2)保证氧供:当患儿出现烦躁不安、口唇发绀等症状时及时面罩吸氧,调整氧流量为2~4 L/min,氧饱和度86%~94%。

1.2.2.4 对症治疗 腹胀:查明出现腹胀的原因,低钾血症造成者,及时补充钾,中毒性常麻痹造成者,禁食并胃肠减压;发热:物理降温为主,用35%的酒精为患儿擦浴,腋下、腹股沟和头部放置冰袋,物理降温效果不佳时,使用布洛芬;明显烦躁不安:使用异丙嗪和氯丙嗪各0.5~1.0 mg/(kg?次)。

1.2.2.5 并发症和并存症治疗(病情评估:危重-极危重) 合并中毒性脑病:脱水、改善通气、扩血管、止痉综合处理;合并心力衰竭:必须同时吸氧、利尿、静强心、扩血管等措施;脓胸和脓气胸患儿在和家长说明后及时穿刺引流。

1.3 疗效评价 显效:患儿7 d后肺部?音消失,胸片提示肺部病灶消失,体温恢复正常。有效:患儿7 d后肺部?音减轻,胸片提示肺部病灶减少,体温基本恢复正常。无效: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没有减轻甚至加重。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5.0对成绩进行记录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3 讨论

儿童的支气管较为短小、狭窄,柔韧性较差,因此当病原微生物侵入到患儿的支气管、肺泡等部位时,患者很容易出现支气管功能障碍,患上支气管肺炎[6]。对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来说,支气管肺炎的致病因素更为复杂[7]。除了常见的气温突变,空气污浊等是病原菌增多,解剖特点等原因外,往往还和婴儿的体质有关[8]。与健康的足月出生儿而相比,低出生体重儿,营养不良、贫血、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维生素D缺乏的佝偻病、免疫缺陷的婴儿发病率更高[9]。儿童,特别是婴儿,与成年人不同的是,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建立,抵抗力较差,易受外界和自身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10]。患儿本身表达能力较差,需依赖医护人员和家长来把握病情变化,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病情恶化[11]。病情较重的患儿会发生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导致患儿发生多个器官功能障碍,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健康[12]。

支气管炎治疗方案范文4

[关键词]复方异丙托溴铵:布地奈德:雾化吸入:症状:疗效

[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5)07(c)-0006-02

为了分析复方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和作用及临床效果,用分组的方法选取从2014年2月-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8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复方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的方法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而对照组采用的是盐酸丙卡特罗口服接受治疗,并且要观察两组的各项指数变化,对小儿的哮喘时间和咳嗽的缓解情况以及肺部体征好转进行观察,选择出最佳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最佳方案。通过数据分析后证明复方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是最好的治疗方案,能够有效的缓解病情,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复方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分析中,随机选取从2014年2月-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80例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选用症状相同的小儿患者各40例,治疗组男孩18例,女孩22例,对照组男孩16例,女孩24例,临床患者的平均年龄(1.5±1)岁,在分组过程中完全采用随机原则,每个患者都表现为咳嗽、气促、喘憋等症状,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组采用的是复方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观察其治疗效果及临床表现,而对照组采用的是盐酸丙卡特罗口服接受治疗。治疗组的治疗方法为采用异丙托溴铵(国药准字BX20000074)2.5 mL与布地奈德(国药准字J20110037)0.2mg,间断用药,随时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一疗程3~4d.而对照组采用的是盐酸丙卡特罗(国药准字H20003348)16ug口服接受治疗,对患者的体征,病症和胃肠道不良反应进行临床观察翻。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喘憋和咳嗽的发生频率变化和患者胃肠道出现恶心和呕吐的频率。

1.4 评价标准

显效:喘憋和咳嗽明显缓解,喘憋和咳嗽发生率低,胃肠道出现恶心和呕吐的频率低;有效:喘憋和咳嗽明显减轻,喘憋和咳嗽发生率较低,胃肠道出现恶心和呕吐的频率较低;无效:症状无好转,肠道恶心呕吐未减少。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X2检验。

2 结果

两组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者的主要症状的发生率和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如表1和表2所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支气管炎治疗方案范文5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临床特点;治疗

作者单位:467000平顶山,中平能化医疗集团总医院呼吸内科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特点表现为气道的慢性炎症、气道痉挛及气道反应性增加。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目前全球约有3亿哮喘患者,支气管哮喘并发过敏性鼻炎的发生率在60% ~90 %之间,过敏性鼻炎不仅可引发支气管哮喘,也常使哮喘难以控制。我科自2008~2010年收治了82例此类患者,现将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总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为我科自2008~2010年收治的合并过敏性鼻炎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共82例,过敏性鼻炎的诊断标准依照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过敏性鼻炎及其对哮喘的影响》(ARIA)。支气管哮喘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制定的《支气管哮喘患者防治指南》标准。排除妊娠、肺结核、心脏病及肝肾功能障碍等患者。

1.2方法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男18例,女23例,平均年龄(30.2±13.5)岁,轻度持续10例,中度持续16例,重度持续15例;观察组41例,男19例,女22例,平均年龄(30.2±12.5)岁,轻度持续10例,中度持续15例,重度持续16例。对照组治疗方法:根据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及我国哮喘防治指南推荐分级治疗方案给予吸入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干粉剂50/100 μg或50/250 μg, (商品名:舒利迭)1吸/次, 2次/d。观察组治疗方法:除给予吸入舒利迭治疗外,同时给予布地奈德鼻喷剂64 μg治疗(商品名:雷诺考特),每个鼻孔各1喷, 64 μg /喷, 2次/d,治疗时间为8周。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3观察指标

1.3.1哮喘控制测试采用2005年美国胸科学会(ATS)报告的25分制哮喘控制测试表(ACT)进行哮喘控制评价,25分为哮喘完全控制,20~24分为良好控制,20分以下为未控制。

1.3.2过敏性鼻炎评分下鼻甲与鼻底、鼻中隔紧靠,见不到中鼻甲,或中鼻甲黏膜息肉样变、息肉形成,记录为3分;下鼻甲与鼻中隔(或鼻底)紧靠,下鼻甲与鼻底(或鼻中隔)之间尚有小缝隙,记录为2分;鼻甲轻度肿胀,鼻中隔、中鼻甲尚可见,记录为1分。疗效评价指标: (用药前总积分-用药后总积分) /用药前总积分 100%,≥66%为显效, 65% ~26%为有效,≤25%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PEMS 3.1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和方差分析,P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情况两组患者治疗后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过敏性鼻炎症状评分情况治疗组经治疗后过敏性鼻炎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治疗前后ACT评分结果

组别例数(n)治疗前治疗后P值对照组4116.1±5.320.5±3.0P

组别例数(n)治疗前治疗后P值对照组411.71±0.861.58±0.59P>0.05观察组411.72±0.870.30±0.22P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BA) 和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呼吸道常见的过敏性疾病,除临床表现的部位不同外,两者在病因学、发病机制和病理学改变等方面均极为相似,许多患者常先后或同时罹患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1]。过敏性鼻炎患者中哮喘发病率较正常人高4~20倍。正常人群中哮喘病发病率约为2% ~5%,而过敏性鼻炎患者中哮喘的发病率则可高达20%~40%[2],甚至认为60%过敏性鼻炎可能发展成哮喘病。从整体医学的角度来看,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鼻炎是建立在相同病理改变基础之上,在不同病变部位的不同临床症状。因此,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鼻炎支持 “同一气道,同一疾病”的概念: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鼻炎是同一类疾病在上、下呼吸道的不同临床表现[3]。布地奈德喷鼻剂与舒利迭吸入剂联合治疗比单用舒利迭吸入剂治疗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而单用舒利迭吸入剂不能改善患者的鼻炎症状指数,因此,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需要对上下呼吸道同时进行联合治疗,才能更好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和管理方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8, 31(3):177-185.

支气管炎治疗方案范文6

[关键词] 细辛脑;小儿毛细支气管炎

[中图分类号] R72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1(2009)01(b)-071-01

毛细支气管炎(简称毛支),是婴幼儿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由呼吸合胞病毒所致,常见于2岁以内婴幼儿,以2~6个月婴儿多见,反复发作者可演变为支气管哮喘。病变特点为广泛毛细支气管炎症,渗出及黏膜水肿,导致气道狭窄。主要表现为突起喘憋,低氧血症,肺部可闻及哮鸣音,呼气性喘鸣,肺基底部可闻及细湿音。喘憋严重时可合并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明显的毛细支气管阻塞现象。解除呼吸道阻塞,改善通气,控制喘憋,是提高毛细支气管炎疗效的关键。近年研制的α-细辛脑具有抗炎、解痉、平喘、抗惊厥等作用,对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生长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我们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细辛脑辅佐治疗毛细支气管炎8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我科于2007年11月~2008年7月收治的确诊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60例,均符合小儿肺炎防治方案中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治疗组80例。两组患儿均无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并除外结核感染及支气管异物、急性喉炎等疾病。观察组男50例,女30例;对照组男52例,女28例。两组年龄为40 d~18个月。两组间病例数、年龄、性别、病情轻重、病程长短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采用相同的综合治疗,包括抗感染、镇静、吸氧、平喘、止咳化痰、纠正酸中毒、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细辛脑注射液0.5 mg/kg加入5%葡萄糖液中配成细辛脑浓度为1.00%~0.02%倍液,静脉点滴1~2 次/d,连用7 d。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治疗7 d体温恢复正常,咳嗽喘憋停止,肺部音消失,X线肺部阴影消失;好转:7 d内体温恢复正常,咳嗽明显好转,肺部音减少,X线肺部阴影部分消失;无效:治疗7 d后病情改变不明显,X线肺部阴影无改变。

2 结果

治疗组80例,显效70例(88%),好转8例(10%),无效2例(2%),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80例,显效55例(69%),好转18例(23%),无效7例(8%),总有效率为92%。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平均退热时间较对照组缩短2.5 d,镇咳时间平均减少1.53 d,平喘时间平均缩短0.94 d,肺部音消失时间平均缩短3.44 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无不良反应。

3讨论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下呼吸道气道阻塞性疾病,主要病原为呼吸道病毒,尤其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最为常见。病毒感染引起毛细支气管的炎症部位产生大量黏稠分泌物及部分平滑肌痉挛,造成管腔狭窄。由于小儿呼吸系统的解剖特点,纤毛运动差,肺的弹力纤维发育不完善,当出现呼吸道炎症,分泌物增多时,极易造成呼吸道阻塞和间质性炎症。人工合成的细辛脑,化学名称为2,4,5-三甲氧基-1-丙烯基苯,是中药石菖蒲主要有效成分,祖国医学认为它具有平喘、去痰、止咳、消炎、解痉、镇静等功效。其药理作用为对抗组胺、乙酰胆碱,缓解支气管痉挛,有类似氨茶碱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的功能,起到平喘作用,可引起呼吸道分泌物增加,使浓痰变稀,降低痰液黏滞,使气管支气管恢复弹性,有效帮助痰液排除,使呼吸道通畅。并能刺激表面活性物质形成及分泌,对呼吸道黏膜起保护作用,同时促进气道分泌物排除。有改善气管纤毛运动能力,减少纤毛与黏液的黏合、吸附,降低痰液的黏稠度,有利于化痰、排痰,同时对咳嗽中枢延髓孤束核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有助于咳嗽机制转化,减少咳嗽。加之能提高大脑皮层电刺激阈,抑制电刺激突触传导及癫痫性电的扩散,发挥其镇静、抗惊厥作用[2]。临床观察结果显示,细辛脑辅佐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效果明显,与抗生素联合应用可较快地改善症状和体征,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同时无任何不良反应,避免了因喘息使用氨茶碱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引起的不良反应。加之其有镇静作用,可降低氧耗量,缓解氧供需矛盾,是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有效辅助药物,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小儿肺炎防治方案[J].中华儿科杂志,1987,25(1):47.

[2]蔡玉敏.最新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