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贸易和一般贸易范例6篇

跨境贸易和一般贸易

跨境贸易和一般贸易范文1

【关键词】保税监管区 贸易收支 非现场监测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环境的不断改善,享有更加便利外贸经营条件的保税监管区对外经济贸易发展迅速。但由于相关部门对保税货物实行特殊监管政策,外汇局对保税货物进出境采取“不核销”管理,难以通过现有业务系统对保税监管区跨境贸易收支的真实性进行有效监管。在当前严峻的国际收支形势和日益增加的监管压力下,整合利用现有的外汇监管数据信息,构建保税监管区跨境贸易收支非现场监测体系,对防范和打击异常资金通过保税监管区域非法流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保税监管区跨境贸易收支非现场监测体系构建的总体设想

目前,外汇局对非保税货物跨境贸易收支监管主要依托中国电子口岸执法系统和外汇金宏系统将货物流与资金流进行逐笔或总量比对,来判断跨境资金流动是否具有真实的贸易背景,如出口收汇核销、收结汇联网核查以及贸易收付汇核查等。由于海关对保税监管区管理执行的是“放开一线,管住二线”的原则,对保税货物实行进出境备案制度,且目前未将货物进出境备案清单电子底账纳入电子口岸执法系统。保税货物流相关监管信息的缺失,使外汇局对保税监管区贸易跨境收支监测不可能像一般贸易区企业那样以物流信息作为参照对象。

基于上述现状,当前条件下保税监管区跨境贸易收支非现场监测的总体思路是:以外汇金宏系统中的国际收支申报信息为主要数据来源,整合外汇账户系统中的外汇收支信息、贸易信贷登记系统中的预收、预付等数据信息,设置一定的非现场监测指标,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分析,确定观察期内需重点关注的异常收支项目和主体,有针对性地开展非现场和现场核查。

二、保税监管区跨境贸易收支非现场监测指标设置

(1)外汇登记指标。主要用于监测区内企业基本信息登记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外汇登记指标是开展保税区跨境贸易收支非现场监测的基础,它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其他指标的有效性,包括保税区企业外汇登记数和外汇账户开户数。具体监测方法:以外汇局区内企业实际登记和开户备案信息为基础,定期比对金宏系统及外汇账户系统中标识为“特殊经济区”的企业名单,及时清理漏登记和错登记企业基本信息,确保非现场监测主体的准确、完整。

(2)总量监测指标。包括区内全体企业跨境贸易收、支增长率,收、支总额占全辖跨境贸易收支的比率,以及贸易顺差占全辖贸易总顺差的比率,分别监测区内企业总体跨境贸易收、支变化及贸易顺差增长情况。其中收、支增长率采用环比计算,因为环比相对于同比更能体现企业逐期的发展变化,且数据主要来源的外汇金宏系统上线时间较短,同比数据代表性不够。通过纵向环比和横向占比指标的比较,对区内企业总体跨境收支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判断。

总体企业跨境贸易收入(支出)环比增长率=[观察期总体企业跨境贸易收入(支出)金额-上期总体企业跨境贸易收入(支出)金额]/上期总体企业跨境贸易收入(支出)金额

区内跨境贸易收入(支出)总额占全辖比率=[观察期全辖企业跨境贸易收入(支出)总额-观察期区内企业跨境贸易收入(支出)总额]/观察期全辖企业跨境贸易收入(支出)总额

区内跨境贸易顺差占全辖比率=[观察期区内企业跨境贸易收入总额-观察期区内企业跨境贸易支出总额]/ [观察期全辖企业跨境贸易收入总额-观察期全辖企业跨境贸易支出总额]

预警值设置:以一定时间内各期跨境贸易收入增长率、支出增长率和收、支总额占全辖收、支总额的比率,以及区内跨境贸易顺差占全辖比率作为样本数据,利用百分位法分别计算出不同关注区间(一般、重点及介于两者之间的适当关注)的上、下限监测指标为作预警值,将观察期指标与预警值进行比较,判断指标状态是否正常,并确定关注级别。

(3)主体监测指标。包括个体企业跨境贸易收入、支出以及预收、预付增长率,通过对这些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对区内单个企业跨境贸易收支及贸易信贷变化异常情况进行监测。由于延期收汇和延期付汇均以物流为基础,且现行的贸易信贷登记制度对其可以有效监控,因此对区内贸易信贷非现场监测的重点应为无实际交易背景的预收和预付货款。具体监测方法:从金宏系统中将区内企业观察期跨境贸易外汇收支数据及预收、预付数据导出,分别计算出各项指标的同比增长率,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筛选出前N位作为关注企业,对其异常变化指标进行有针对性地监测分析。其中,对预收、预付款占比增幅较大的关注企业,应将相关信息与贸易信贷登记系统进行比对,看企业是否及时全面地办理了贸易信贷登记手续。

(4)单项监测指标。反映企业跨境贸易收支异常的关键性指标,根据区内企业跨境贸易收支特点进行反向设置,根据指标的出现与否或波动大小,判断企业跨境贸易收支是否存在异常。

1)收支金额指标:包括单笔整数或大额。通过对区内跨境贸易收付款金额进行排序,按一定比例筛选出整数和大额收支。

2)关联交易指标:包括境外股东及关联企业收支。企业境外收付款人一般相对稳定,关联交易出现大幅波动则可能存在收支异常,如变相借用外债等。利用境外收付人筛选出关联交易金额,通过关联交易异常变化对重点收支进行关注。

3)异常主体指标:包括金融等特殊企业。由于跨境贸易收支主体一般为贸易或生产型企业,交易对方正常不会出现金融、运输等服务类企业。通过在企业境外收付人中检索“金融”、“运输”等关键词,看是否有非贸易项下资金混入贸易项下。

单笔整数和单笔大额指标可根据本地区企业规模大小及进出口方式灵活设置,对最终筛选出的大额收支应与外汇账户系统相关数据进行核对,防止企业申报差错;关联交易监测对象正常以境外股东为主,以上指标可以交叉使用,企业同时具有指标特征越多,则需关注程度越高。

三、提高保税监管区跨境贸易收支非现场监测效果的建议

(1)改进区内企业外汇登记制度,确保数据信息准确完整。统一区内企业外汇登记管理,明确唯一系统作为保税监管区域企业外汇登记管理系统,其它系统与之共享企业基本信息;另外,由于区分保税和非保税跨境收支的重要依据是国际收支申报是否为核销项下,建议将外汇金宏系统中的是否为核销项下定为必填项目,要求申报企业履行真实性义务,否则承担虚假提供外汇来源信息责任。

(2)对区内企业跨境收支实行专户管理。外汇账户系统虽然将区内企业进行了标识,可以对区内企业外汇账户收支及余额进行统计查询。但该系统并未对区内企业外汇收支进行细分,无法对跨境贸易外汇收支进行单独统计。建议对跨境贸易收支设立专户管理,包括外汇及人民币账户,便于对跨境贸易收支的资金划转、余额、结汇使用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其它业务系统进行数据交叉比对。

(3)完善保税区企业贸易信贷登记管理。目前,区内企业跨境贸易收支需办理贸易信贷登记手续,但系统并未对区内企业进行标识,也无相关的汇总查询功能;刚上线的数据综合利用平台虽然可以对区内企业进行贸易信贷专题分析,但并未区分跨境和非跨境交易,数据的综合利用性不高。建议在贸易信贷登记系统中对区内企业进行单独标识,对跨境和境内交易进行区隔,并增加统计分析功能,便于对区内企业跨境贸易信贷进行更有效的统计和分析监测。

(4)利用科技手段,提高保税监管区跨境收支非现场监测效率。利用手工计算相关指标开展保税区企业跨境贸易收支非现场监测,工作量大,涉及面小,总体效率不高。建议开发相关的应用程序,从外汇金宏系统、外汇账户系统和贸易信贷登记系统中采集相关数据信息,自动生成相关监测指标,并进行预警提示;同时,建立规范的保税监管区跨境贸易非现场监测制度,明确相关的分析监测要求,使保税监管区跨境贸易收支非现场监测系统化和规范化。

(5)加强与其它管理部门之间的协作,发挥监管合力。一方面要加强与保税监管区管理部门的联系,实现企业注册信息共享,提高企业外汇登记的全面性和及时性;另一方面,从长远看,要积极推动与海关的合作,对进出境备案清单数据实现联网共享,建立有效的信息交互平台,最终实现物流与资金流的匹配,提升保税区非现场统计监测水平。

跨境贸易和一般贸易范文2

关键词:跨境电商;人才需求;国际贸易

1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状况

跨境电子商务是指属于不同海关边界的交易实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完成交易,进行支付结算,通过跨境物流交付货物的对外商业活动。近年来,全球经济日趋一体化,对外贸易的模式出现了新的变化,跨境电子商务被广泛运用,中国的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经过多年的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对外贸易格局发生了改变。近年,跨境电子商务无论出口还是进口交易规模同比都有大幅度增长。

2跨境电商背景下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2.1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当前跨境电商迅速发展的需要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交易方式多样化,跨境电商快速发展,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大。通过整合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实现跨境电子商务,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开展进出口业务,由此对国际贸易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掌握传统外贸技能是国际贸易人才的基础,同时还应具备网络营销能力、跨境电商平台操作和管理的能力以及较高的外语水平。因此,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人才培养方式必须改变。

2.2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

目前,在全球经济总体经济形势极为严峻的情况下,中国的外贸进出口增长速度放缓,传统外贸企业变得越来越困难。但近年来出现的跨境电子商务发展速度极快,增长速度呈现爆发式,已成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与此同时国家还出台了鼓励和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相应政策,鼓励传统外贸企业进行转型,充分利用跨境电子商务,特别指出应向跨境电商转型的是我国的中小外贸企业。因此,高校务必与时俱进紧跟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适时进行修订和调整,使培养出的学生能很快的适应工作岗位,适应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3当前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3.1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不合理

第一,公共课比例较高。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依照国标,同时根据学校的要求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制定和修订,在对整个的人才培养方案执行的过程中发现,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学分和学时占比较多,以致专业课不得不减少学时学分。以对外交流所用的英语来说,沟通和表达是学习该课程应具备的最核心的能力。但在教学过程中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成为了该课程的教学基本导向,通过学习,学生拥有了比较夯实的写作和阅读能力,但是像口语这种应用能力却普遍较弱。同时由于学时和学分的总量限制,具有很强应用能力的国际经贸函电和商务英语由于学时所限却相当薄弱,以至于在步入社会面试和在岗位上实际工作时不能很好的用专业外语进行沟通和表达。第二,高校的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能紧跟时代步伐且具有滞后性。高校国际经济和贸易专业开设的课程一般包括国际金融、国际物流管理、报关实务等,对于传统国际贸易这些课程的开设可以满足,经过一系列的系统培训后业务员可以熟练完成外贸业务。但随着“互联网+”的运用和发展,对于跨境电商企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懂外贸基础知识,还应了解国际市场的动态,掌握跨境电商的技能和知识,才能在对外贸易中做业务时很好的利用互联网平台交易。因此为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务必深入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调整课程体系,深化基于市场需求的课程体系改革。

3.2教材内容陈旧

当前高校开展教育和教学改革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课程内容陈旧,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同样如此,面对种类繁多的国际贸易专业教材,我们发现一个问题,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缺点,立足于传统贸易方式编写教材内容,而没有及时地补充和更新跨境电商的相关内容,没有涉及的教材也不在少数。使得教师对跨境电商的相关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很难详细的讲解,授课内容也比较陈旧,以致教学不能紧跟形势,教学内容与当前形势脱节,不利于学生很快的适应工作岗位。

3.3教学方法缺乏创新且方式单一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一名高校老师,必须首先对自己的教学理念进行改变,改变传统的授课信息传递模式,由单向单元向多向多元的信息传递方式转变,以实现教学的多层次,多维度,多元化。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讲授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方式,此种方法比较单一。虽然现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也被教师运用,但是主要还是以教师的单向传授为主,学生是被动的学习,互动不足很难较好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能动性。

3.4实践教学严重滞后

首先是实践教学的师资缺乏。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一般是具有硕博学位的教师,从学校到学校进行任教,普遍缺乏在外贸企业工作的实践经验,授课时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其次是与跨境电商相关的实践环境不充分。校内模拟实训与校外实训基地结合是国际贸易专业实践的主要形式。校内以购买模拟软件教学为主,由于软件数据更新较慢且交易环境只是停留在软件模拟,缺乏真实性,不利于学生的能动性培养。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虽有建立,但一般企业不会同时接纳大量学生,即便有的企业同意接纳,也只是停留在学生从事日常的辅助工作,不能真正参与到国际贸易的具体业务中。

3.5专业课程评价考核方式过于强调期末成绩

为了提高我国的本科教育质量,加强和振兴本科教育,2018年,国家教育部提出“新时代高教40条”,其中第12条指出:加强学习过程管理。加强考试管理,严格过程考核,加大过程考核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健全能力与知识考核并重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学生学习过程监测、评估与反馈机制,综合应用笔试,口试、非标准答案考试等多种形式,全面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期末试卷测试方式目前仍然是各高校的主要考核评价方式,这种试卷的考核方式存在各种问题。其一是容易引发趋利主义,平时不用功,以期末的最后几天应付考试,没有扎实地掌握所学知识,因此知识薄弱不可避免。另外,以试卷方式考核,对实践能力的考核涉及较少,主要侧重理论知识。虽然学生的期末成绩很好,但是外贸业务技能也不一定能够较好掌握,工作时不能很快进入状态。因此,要想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国际贸易人才,必须认真深入学习领会“新时代高教40条”,强化过程考核。

4跨境电商背景下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路径

跨境电商涉及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两大领域,需要既懂市场,又会营销和运营的综合性人才。目前高校培养的国际贸易人才,不能及时满足企业的需要,一般都需要通过跨境电商企业内部培养或第三方培训机构的再次培养。因此,在跨境电商背景下,国际贸易专业有必要重新构建人才培养路径。

4.1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目前跨境电商已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发展方向,为了更好地满足企业对跨境电商人才的需要,国际贸易专业应紧跟这一发展趋势,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由于跨境电商在各个流程与环节方面都与传统外贸有着很大的不同,所以对人才的各项能力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需要国际贸易专业深入到跨境电商行业和工作岗位进行实地调研,进而明确企业对跨境电商人才素质和技能的需求,从而确定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通过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努力构建以岗位要求为职业能力目标,以职业能力目标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努力打造就业导向的应用型人才。

4.2课程体系与跨境电商职业岗位对接

国际贸易专业培养的跨境电商人才,主要在跨境电商企业里从事商务类的工作,如跨境电商运营专员、营销策划推广、网络客服等。通过调查发现,跨境电商不同岗位有各自独特的知识和技能要求,综合来看,跨境电商人才从业人员需要具备外贸、外语、营销、物流、客服、财务、计算机等综合性知识和技能,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为了更好地对接跨境电商职业岗位能力的这些要求,课程体系的改革应在传统外贸课程的基础上,删除不适应企业需要的一些理论课程,增设网络营销、产品拍摄与店铺装修、搜索引擎优化和跨境电商平台操作等跨境电商类实务课程,并增加实践教学学时,提高学生的跨境电商实操能力,以满足岗位技能需求。

4.3改革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必须符合实际业务流程,才能使得培养的人才无缝衔接跨境电商岗位。因此,实践教学可通过基础实训、专项实训和综合实训三个模块来完成对跨境电商岗位技能的训练。基础实训主要在大一阶段,主要培养学生诸如商务英语表达、计算机办公软件操作、跨境电商平台基本操作等基本技能。专项实训主要在大二阶段,根据比较有代表性的跨境电商平台的典型任务,总结出基于典型任务的教学模块,帮助学生熟悉各个平台的操作流程,根据教学模块和工作任务的需要开展专项实操训练。综合实训在大三和大四阶段,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与企业无缝对接。可以通过学生创业或与外贸企业合作的形式,引入真实项目作为实训任务,以任务为引领开展真实的跨境电商运营项目。按照真学真做掌握真技能的要求开展教学活动,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真实工作任务实操切实提高实践技能,从而实现从综合实训到就业或创业的无障碍过渡。

4.4组织参加跨境电子商务竞赛

竞赛是检验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职业技能竞赛更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目前面向大学生的跨境电商类竞赛有全国跨境电子商务技能竞赛、全国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大赛和OCALE跨境电商创新创业能力大赛等,这些比赛通过提供真实的跨境电商运营环境,检验大学生跨境电商运营、数据分析、营销策划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跨境电商的就业和创业打下基础。在跨境电商背景下,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国际贸易专业,有必要把参加此类竞赛作为专业立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一部分。

跨境贸易和一般贸易范文3

关键词:中国―东盟贸易区;跨境电子商务;贸易增长;互动关系

《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于2002 年签署,是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设发展的开端。在自由贸易区开启之后,中国与东盟之间的互动不断增进,经济合作不断发展,通过良性的互动关系促进了双方贸易水平的提升。如今中国―东盟的自由贸易区发展良好,在全球的自由贸易区中排行第三。国家在提高中国―东盟自贸区构建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对于东盟的经济提升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促进了国内的经济发展。

1 跨境电子商务概述

跨境电子商务在概念上包含不同国家的贸易主体,不同国家在电子商务平台上进行跨境交流,达成电子交易,并进行付费完成订单,再由跨境电商物流进行运送,最终完成交易。在这种新型的商业交易模式中,不同国家的人们通过网络替代传统的商业交易方式,在线上完成商品介绍、商业交流,从而达成付款交易。这种便捷的技术化交易手段使跨国贸易更加方便。在虚拟数字化的空间中,能够达成跨境电子交易,促进两国的经济交流及贸易增长,具有国际化、数字化、隐私化等特性。

1.1 交易国际化

跨境电子商务的交易具有国际化、全球化的特点,突破了地区的限制,通过线上进行交易,不限时间。不同国家的买卖双方能够通过互联网进行连接,卖家可以进行商品的,并进行相关服务,通过线上的沟通促使完成国际交易。而买家能够在线上进行跨国的商品挑选,双方能够有效达成协商,达成性价比高的服务或商品买卖。跨境电子商务国际化能够使双方达成商品信息共享的优势,促进双方交易达成。但同时跨境电子商务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在金钱交易中可能会出现一定的状况。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只需要一定的基础互联网知识,就能够通过网络与其他国家进行交易的构建。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能够将自己的产品与服务向各个国家进行销售,为不同国家的人们满足需求,增进了国际贸易的交流,促进了国家的经济进步。

1.2 交易数字化

传统的线下交易主要以实体为主,但随着如今互联网的进步,线上产品发生了巨大的改革,电子商务能够将电子书、影视剧资源等进行线上传输。基于网络发展,买方通过数据接收就可以进行交易,速度更快也更加方便。但数字化交易也为国家的税收带来了新的考验,相应的监管还不够完善,无法完成所有的税款统计。

1.3 交易隐私化

跨境电子商务交易能够在全球发生,同时具备线上交易的快捷性,双方主体在完成交易的过程中可以自由选择时间与方式,而在线上进行买卖时双方为了保护个人隐私,往往隐藏个人的真实姓名等,在进行虚拟化产品交易时,隐藏真实信息并不会影响交易的完成。这样的特性造成了一定程度上责任与义务不对等的状况,在虚拟交易中国家税务部门无法全面完成监督的责任,获取不到双方的真实信息,给税收带来了巨大麻烦。

1.4 交易便捷化

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上,人们可以通过线上进行快速地沟通,不需要过多的等待时间,双方在线即时交流,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的回答。同时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双方不用通过中间人进行转达,使销售方直接与消费者进行对接,对商品的阐述更加直接化,加快了交易速度。但这样的交易方式也存在一定危机,增加了跨境交易的随意性,监督部门无法真正获取最终的交易状况,影响税务征收。

2 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贸易的发展研究

2.1 中国―东盟跨境贸易的发展现状

中国与东盟通过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交易,能够完成主要的贸易合作。近年来,在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发展中,电子商务交易额有了稳步的提高,实现了贸易增长。在双方经济贸易规模发展的过程中,各种技术手段得到了迅速的提升,不管是在大数据方面还是云计算中都有了极大的进展。2019 年,“中国―东盟电子商务论坛”新闻吹风会在我国广西南宁举行,本届电商论坛以“丝路电商新机遇,数字经济新动能”为主题,聚焦跨境电商和农村电商的发展。中国是东盟贸易交流的重要伙伴,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利用跨境电子平台向东盟进行工业相关产品的出口,东盟对中国主要进行日常生活用品的售卖,以及菜蔬产品、化妆品等贸易出口。中国与东盟为对方提供各自不同的特色商品,增进了有效的贸易交流,促进了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友好往来。

2.2 中国―东盟跨境交易的特点

(1)中国―东盟跨境交易具有十分高的潜力,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在“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发展,通过与东盟的联系,提速建设,更快地建立起了自由贸易区,提高贸易的畅通速度、扩展经济带、提高交易相通性,使跨境电子商务贸易的环境得到了极大的优化,促进了双方的交流,在最快的速度内实现了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中国与东盟的跨境贸易合作时间开始较晚,但是筹建速度与发展速度极快,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开发,在短时间内促成了电子商务贸易环境的完善。贸易发展速度不断提升,具有极强的发展潜能,积极扩展发展空间,促进中国―东盟交易环境的可持续发展。(2)中国―东盟的电子商务往来得到了国内各企业的积极配合。依托不同企业在国际上的贸易交流,扩大了跨境电子商务贸易的合作,与东盟各个国家进入了重要的合作时期。通过在线购物的技术开发与合作交流,跨境电子商务贸易的促成更加便捷化,也使各个中小企业进入到了跨境电子商务贸易的发展历程中,使中国与东盟的电子商务贸易领域进一步得到拓展。(3)中国与东盟政府给予了跨境电子商务极大的支持。在中国―东盟电子商务贸易扩展的阶段内,国家政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国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带头人,为了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搭建起了相应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促使各国达成互信基础,完善交易机制。在不断的贸易往来中,东盟各国也进入到了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中,与越南在边境区域建立了四个跨境合作区,促进了跨境合作的友好互动。与缅甸在云南发展了第一个两国合作的产业园进行跨境电子商务交流。在吉隆坡搭建数字化的贸易合作区。中国与东盟各个国家政府的积极推进促进双方的电子商务发展,使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得到了新的突破,扩展了跨境电子商务交流的无限可能。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2019 年跨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突破了10 亿元,越来越多的商户和平台关注跨境电商领域,该行业也进入到了快速增长期。

2.3 发展的局限性

(1)贸易发展程度不一。东盟各个国家的发展程度不同,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往来存在着极大的差距,在进行数据统计时能够反映出两个不同地区之间贸易往来的次数及密切程度,进而对东盟国家的发展程度进行比较,各个国家发展不平均,存在了诸多差距。这样的状况容易造成人们出现心理落差,影响社会安定,不利于国家和谐发展。(2)跨境物流存在诸多问题。在进行跨境电子商务往来中,跨境物流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因素。跨境物流是电子商务的必经过程,如果不能进行跨境物流的完善,对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会出现极大的限制,从而出现经济损失。由于跨境商务贸易发生在不同国家之间,物流成本较高。在跨境电子商务贸易中,大部分交易产品一般是小包装、次数多,一般来说航空物流是双方最快捷的运输手段,但同时航空的物流成本也十分高昂。且国家距离较远,在不断中转的过程中,由于不同国家过关标准不同会发生许多额外的费用,不利于物流的及时运输,成本耗费大、物流时间较长。双方的物流交易距离远、耗时多,在出现商品质量问题时无法进行及时的更换,如需退货或者更换需要将通关流程再走一次,不利于及时退换货,时间成本高,产生过多的费用,造成跨境交易无法完全推广到人们日常生活中。(3)支付机制存在风险。在进行跨境电子商务贸易往来中,支付手段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因素,保证跨境支付过程的安全性在很大层面上对能否高效完成跨境电子商务交易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进行跨境电子商务贸易往来业务中,支付方式成为重要的一点。在进口交易中,中国利用第三方支付机构能够在交易中发挥较大的作用。通过人民币的支付方式,促进了不同国家对人民币的认知,对人民币的推广有着推动作用。但是在进行跨境电子商务出口贸易的过程中,多数利用国外的支付方式,与人民币的汇率波动容易导致国内的一些中小企业出现损失。在如今的电子商务平台交易中,双方在进行贸易交流时没有实现统一的支付方式,影响了大部分消费者交易的信心,降低了国际贸易的交流频次,影响跨境电子商务的进一步扩展。

3 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与贸易增长互动关系研究

3.1 双方互动机制

中国与东盟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在新时代的技术加持下,贸易发展迅速,交易额也在不断提升。由于贸易国际化的扩展,一般贸易更开放的国家在跨境电子商务贸易发展中也处于领先水平。跨境电子商务能够促进国家贸易的提升,而同样,对外贸易的发展也对跨境电子商务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1)跨境电子商务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由于跨境电子商务线上操作的特性,能够有效促使传统的工业企业向线上平台发展。在传统工业企业中,采取的经营模式主要面向线下,程序较为繁琐,在进行中间运输与人员调配上成本损耗更大。但是线下销售能够使消费者直接面向产品,进行产品试用。因此为了传统企业的成功转型,厂家可以进行线上线下的联合发展,使消费者能够通过线上进行快捷地浏览,也有利于线下销售的扩展,有效拉动贸易的提升。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能够对国家本地的物流进行提速,有效减少物流中转时间,减少物流成本,提高贸易发展进度。中国―东盟间的电子商务发展能够实现双方企业的共同增长,获得利益最大化;能够减少贸易中间的流程,使双方能够直接对接,降低中间商成本,提高利润,促进了对外贸易的有效提升。(2)贸易增长推动跨境电子商务中的发展。由于贸易不断增长,中国与东盟国家在交易过程中容易刺激人民币的需要,由于频繁的跨境交易往来,东盟国家在进行交易时增加了人民币的使用,更加便捷,使中国货币在跨境电子商务交流中得到了极大的推广,使用人民币支付成为了一种常规手段,进而促进了电子商务的业务需求。通过简化贸易运输手续、降低关税等手段能够提高中国市场的竞争力,使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更加高效,促进良好的发展业态。随着贸易的增长,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与经济消费能力,刺激了人们对跨境产品的需求,提升了跨境电子商务的业务发展。

3.2 中国―东盟贸易规则下的合作标准

国际贸易需要遵循一定准则才能促进跨境贸易的良性发展,是保证贸易合规化的基础。在跨境电子商务中,同样需要遵循相应的电子交易准则,可以起到规范双方的作用,最大程度上保护双方经济财产不受损失,提高增益,促进交易的良性循环。与传统贸易不同,跨境电子商务往往是少量多次,建立合规的跨境电子商务合作标准,有利于提高贸易合作效率与质量。同时海关检验也是对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良好关系的安全保证。在跨境电子商务中的海关检测流程中,要完成三步:首先要从企业源头进行产品抽检,其次在产品即将流入中国市场时也需要进行相应抽检,最后在产品销售过程中,需要进行检疫工作。通过三个步骤的完整检疫流程,避免产品出现状况,保证产品质量,才能有效推动跨境电子商务的进度,避免由于产品质量问题影响跨境电子交易的信任度。

4 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与贸易增长的发展策略

为了避免产品在跨境运输中出现问题,应当建立统一的仓库进行集中运输,避免物流的停滞而影响到产品体验。在贸易双方国家分别构建海外仓与保税仓,将需要进行派送的商品首先进入仓库集中存储,既能够在商品入仓之前进行检疫,提高质量保证,也能够在订单产生后直接从仓库进行发货,极大地缩短了物流时间,使消费者能够更快地接收商品,提高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完成的效率,也能促进退换货工作的完成,提高消费者满意度。

5 结语

为了促进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跨境电子商务贸易的发展,应当对与东盟各个国家的交易互动进行及时统计,针对不同国家的出口重点,营造和谐的贸易交易方式。通过对跨境电子商务的提升,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朝阳.中国―东盟跨境经济合作区发展成效与困境[J].人民论坛,2020(25):78-79.

[2]黄涛.面向东盟的广西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研究[J].广西教育,2020(31):51-55.

跨境贸易和一般贸易范文4

一、我区对外贸易发展情况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对外出口受到极大影响,广西也经受巨大考验。2012年我区进出口额294.7亿美元,仅占全国的0.8%,根据海关统计,2013年1-9月,全区外贸进出口229.4亿美元,同比增长18.8%。其中出口128.5亿美元,同比增长38.7%;进口100.8亿美元,同比增长0.4%。进出口总额在全国排第18位,在西部排第3位。进出口和出口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1和30.7个百分点。我区外贸总量较小、结构不优、效益不高的问题仍然突出。

(一)我区对外贸易存在主要问题

一是出口商品以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低。2012年广西对外贸易中,农产品、纺织品、矿产品占出口额的41.6%,原油、煤、矿石大豆等占进口总额的61.3%;工业制品进口额占总额40%,出口占总额41.17%,其中家电等电子产品仅占总额1.9%。可以看出,广西的出口商品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偏低,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低,而且出口增长仍旧主要依靠数量扩张。

二是进出口市场集中度高,存在较大风险。通过数据发现,广西对外贸易流向主要集中在东盟占60.4%、欧盟和美洲分别是5%、0.5%,而对东盟的贸易又严重依赖于越南占到了53.5%。这一方面增加了对外贸易的风险性,另一方面又削弱了其灵活性和竞争力。

三是对进出口集中于一般贸易,竞争力不强。在进口贸易中,一般贸易占进口总值68%,加工贸易占进口总值18.7 %,边境小额贸易占进口总值7%;在对外出口贸易中,一般贸易占出口总额32%,加工贸易占出口总额18.7%,边境小额贸易占出口总额46.9%。可以看出,一般贸易仍是我区进出口的主导方式;加工贸易所占有比例偏低,近年甚至出现降低趋势;进口比出口更集中于一般贸易,而在出口中,小额边境贸易占了较大一部分比例,说明边贸中零散户比较多。

四是对外贸易中的主体结构不合理。进口贸易中以国企、外资企业和私企为主分别是29.3%、43.4%、27.2%,出口贸易中以国企、外资企业和私企分别为15.5%、22.9%、61.6%。出口贸易极大的集中于私营小企业,这说明我区外贸上的结构不合理,易受到国际环境冲击,抵抗风险能力低。

(二)影响我区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原因

一是外资企业少推动加工贸易乏力。2012年,我区外资企业进出口占比仅32.7%,而全国外贸总值的一半是由外商投资企业创造,与全国差距相当大。我区引进的世界大企业项目少,这也是我区加工贸易、对欧美贸易难有大起色的重要原因。

二是缺乏强有力的国际市场开拓能力。我区对外贸易主要集中在东盟国家单一市场,东盟中又主要集中在越南、马来西亚等少数国家,对欧美日韩市场的组织化开拓力明显不够。

三是政策对外贸的支持引导力度不够。边境贸易能否稳定增长,很大程度取决于政策的稳定性、延续性。随着边境小额贸易出口占比越来越高,边贸支持政策所占用的资金也越来越大。由于广西外贸发展资金额度有限,扣除边贸资金后,可用于培育新增长点、优化贸易环境的已所剩无几。

二、我区跨境电子商务现状及存在问题

2012年我区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约为9.3亿美元,约占我区同期进出口额的6%(主要是我区进出口额低),略高于全国平均4%的水平。目前,我区应用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对外贸易的企业不到1000家,其中阿里巴巴广西专区约800家,诚商网广西平台约100家,选择其他平台100家。猫扑网总部(美丽传说有限公司)落户广西并于近期上线运行,美丽传说上线运行后将极大拉动广西与东盟商品贸易,与广东、浙江等发达地区相比,广西在电子商务应用、平台建设以及配套体系建设等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

影响我区应用电子商务开展对外贸易的主要原因:

一是企业对电子商务的意识差。大多数企业竞争意识不强,对电子商务认识不深刻,仍把竞争焦点定位于实体市场,部分中小企业领导缺乏网络知识,也不愿意尝试新的经营模式,是影响我区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主要原因。

二是物流成本高,投递周期长。物流是制约电子商务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目前我区国际物流配送体系相对落实,港口航班、航线少,口岸通关成本高、通关效率低、货物压港时间长等因素造成物流成本增加,投递周期过长,很多区内外贸企业选择舍近求远,通过别的口岸出口。没有发达的物流,就不能支撑高活跃的电子商务交易。

三是国际电子商务人才缺乏,需要具备专业的英语水平、丰富的国际贸易经验、以及熟练的电子商务应用能力。

四是支付结算周期长。从外贸电子商务实施流程上来看,因为外贸电子商务涉及到回款周期长的问题,部分中小企业资金周转紧张,银行不给信用证贷款无法满足买家付款条件,需要银行等金融机构支持。

三、应用电子商务对促进广西对外贸易具有重要作用

(一)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是推动我区对外贸易增长的新方式

由于金融危机及欧债危机等影响,客户的订单在减少,而网络订单便捷、低成本等优势明显,客户偏向于小批量多批次的采购模式;个性化的要求也尤为突出,产品在包装、图案、容量大小等方面要求也更加多。这就要求我们的生产企业对市场需求作出快速的反应,传统贸易方式通过中介拿订单后再交给生产企业生产,中间环节多、信息闭塞、反应慢、费用高。电子商务作为新兴的销售渠道和贸易形式,突破了展览、展销、现场对口洽谈等传统外贸营销模式所受的制约,有利于企业缩短贸易链条,建立自主营销渠道,能对市场和个性化需求作出快速反应,研发设计,形成新的外贸增长点,推动外贸发展方式转变。

(二)运用电子商务有利于开拓东盟市场,促进与东盟的开放合作

广西有中小企业十多万家,多数的中小企业处于初级的对外贸易阶段,贸易的市场小,成本高。其主要原因是我区企业缺乏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机会,缺乏开拓国际市场的手段。东盟博览会的成功举办为广西企业与东盟各国搭建了良好的贸易平台,10年来广西与东盟的贸易额增长了12倍,据预测今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将破4000亿美元。开展跨境电子商务,无疑为广西对外开放合作插上了最有力的翅膀,搭建永不落幕的东盟贸易博览会,形成广西销售东盟产品的主渠道,打造我国东盟电子商务的主门户。

(三)开展跨境电子商务能为我区企业带来更多的商机

应用电子商务开展对外贸易,摆脱原有对外贸易只局限于越南等东盟国家,避免高度集中的贸易风险。跨境电子商务凭借便捷而廉价的互联网络信息服务,在产品品种、市场范围等方面都提供无限大的空间,生产企业可以绕开传统中间商直接与世界各地的采购商洽谈业务,频繁地接触国内外的潜在客户,发现更多的潜在目标顾客群,获得更多的商机。据敦煌网统计,2012年国外小额订单数量高速增长,国内商户平均订单数增长40%,平均销售额增长30%,越来越多种类的中国制造产品通过在线外贸平台走向全球市场,是不逆转的发展态势。

(四)发展电子商务能有效发挥广西海关特殊监管区功能优势

钦州保税港区、凭详综保区、南宁保税物流中心等海关特殊监管区都具有保税物流功能,可以为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的商品提供仓储、配送、邮递等服务。针对跨境电子商务小批量、多次数出关的实际情况,利用海关特殊监管区有利监管条件,创新通关模式,先行先试,在原有海关特殊监管区的功能上与电子商务相结合充分发挥其功能优势。

(五)运用电子商务开展对外贸易有利于中小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电子商务将传统商务流程电子化、数字化,突破时空限制,能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一笔国际贸易业务中至少要产生46种不同的单证,连同正副本共有360份以上的单证资料。而且根据国际商会的统计,拒付的信用证中有50%是因为单证出了差错,报关文件的差错率也达到了30%。而电子商务中只有电子合同、电子单证和电子货币,整个过程都由电脑网络完成,从而实现了国际贸易的无纸化。无纸化贸易可以使文件传输速度提高81%,可节省大约90%左右的文件处理费用,因差错带来的损失减少40%,可以为外贸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六)开展电子商务有利于推进我区电子口岸建设

当前我区电子口岸建设相对滞后,没有支持“单一电子窗口”的公共信息平台,电子口岸的数据没得到很好的挖掘和应用,数据资源白白浪费。电子数据交换、单证传输、电子支付、远程物流监控等在国际贸易中已被普遍应用。要适应国际贸易发展新趋势,必须把电子口岸与跨境电子商务有机结合起来,两者相互促进发展。

四、加快电子商务在对外贸易运用的对策

(一)择优选择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

一是以“阿里巴巴、中国制造、诚商网、敦煌网”四家商务部推荐的对外贸易电子商务平台为主体,围绕我区对外贸易业务的特点,引导外贸企业应用综合类电子商务平台;二是依托我区特色资源优势,扶持壮大糖类、松香化工类、茧丝类等专业行业电子信息平台发展;三是依托广西与东盟区位优势,引进销售东盟产品以主的广西电子商务第三方平台,形成广西销售东盟产品的主渠道,打造我国东盟电子商务的主门户。

(二)培育壮大网商队伍

当前,我区外贸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比例较低,存在政府和企业对电子商务认识不足问题,大多数企业不了解跨境电子商务业务情况,电子商务人才十分缺乏。一是需要培养一批既懂电子商务又懂对外贸易的网商队伍,为我区企业提供跨境电子商务服务;二是培育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服务外包企业,专门为刚起步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提供服务,全面带动全区跨境电子商务发展。

(三)在保税区建设电子商务展示中心

充分利用钦州保税港区、凭详综保区的保税展示政策,在保税区建设电子商务展示中心,将东盟、欧美等国家的商品放在保税区进行保税展示,即节约展示成本又能体验实物的品质,将网上商品和网下实物相结合起来,创新电子商务的展示销售模式。

(四)为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对外贸易提供政策支持

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积极推动解决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对外贸易过程中的通关、退税、融资、信保等政策性问题;充分利用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等,支持重点平台对企业开展人员培训、品牌培育、宣传推介等服务;要结合实际情况,对优秀第三方平台和电子商务应用企业给予资金支持。重点平台所在地商务主管部门要将重点平台作为重点服务企业,协调解决其在开展对外贸易业务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认真落实培育目标和要求。

跨境贸易和一般贸易范文5

以全国千分之一的土地,占据了全国二十分之一的外贸份额――曾经是“海上丝绸之路”始发地的宁波,在互联网的时代,在中国的外贸之路上,又将扮演怎样的角色呢?

(小标)“东方鹿特丹”

宁波位于东海之滨,毗邻上海、杭州,常住人口已达760万,居浙江省首位。全市辖象山、宁海二个县,余姚、慈溪、奉化三个县级市。市区设海曙、江东、江北、镇海、北仑、鄞州六个区。

从宁波到上海、杭州、苏州的高速公路距离分别约为320公里、145公里、300公里。同三线沿海高速大通道往南宁波-台州-温州段已建成,可通往福建省。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大桥已于2008年5月正式通车,宁波到上海的距离缩短为170公里,车程在2小时以内。

201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128.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51.2亿元,比上年增长7.5%,

宁波的经济有两大突出的特点:其一是商业文化非常浓厚,其二是民营企业异常活跃。

自唐代起,宁波就是对外贸易三大重镇之一,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地。随着16世纪中叶大航海时代的开始,宁波开始跻身世界级的贸易港口,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由北仑港区、镇海港区、宁波港区、大榭港区、穿山港区组成的宁波港,被誉为“东方鹿特丹”,拥有万吨级以上泊位50座,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个港口直接通航,至欧、美、中东、日韩、东南亚均有定期集装箱航班。

2013年货物吞吐量完成4.96亿吨,同比增长9.5%,位居中国大陆港口第三 、世界前四位;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677.4万标准箱,同比增长7%,箱量排名大陆港口第三位、世界港口前六强。

因此,宁波当仁不让地成为中国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城市、计划单列市和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吸引着全世界投资者的目光。

(小标)外贸之都

2012年底开始运作的通关无纸化改革,给外贸企业带来了极大便利。商检方面,当前宁波已经实现变“多地、多次、多批”申报为一次申报,变“分地、分次、分批”查验为一次查验,“一站式通关”的宁波模式。2013年5月,宁波成为全国唯一开展非关联对外担保试点的地区。试点后,宁波出口商可以使用自身信用为海外进口商提供担保,帮助进口商获得境内银行融资。

去年底,宁波对外贸易总额突破千亿美元,口岸进出口总额2119.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3%。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成为浙江首个、长三角地区第三个外贸总额超千亿美元的城市,全年自营进出口总额1003.3亿美元,增长3.9%,其中出口657.1亿美元,增长7.0%;进口346.2亿美元,下降1.4%。

繁荣的对外贸易滋养了一批外贸型企业,宁波2013年新增对外贸易经营备案登记企业2843家,累计达22500家。有进出口实绩企业13898家。全年一般贸易出口占全市出口总额的比重为81.0%,进口占全市进口总额的比重为71.9%,比上年分别提高1.0和2.1个百分点。全年直接与宁波开展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达221个,其中欧盟、美国、东盟、拉丁美洲贸易额占比分别为20.1%、15.6%、8.2%和7.8%。

(小标)跨境电商进行时

随着近几年出口条件的恶化,宁波的传统外贸企业也开始面临转型的压力。探索一条适合宁波发展的转型之路,成了多方共同思索问题。

2013年9月2日,随着海关总署正式发文批复同意宁波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实施方案,宁波成为继郑州、杭州、上海之后,全国第4个获批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项目实施方案的城市。宁波的外贸企业向跨境电商转型的道路变得更加顺畅。

相比于一般贸易来说,进口电商可以省去关税、增值税等费用,成本能降低20%左右。而出口电子商务则有助于外贸企业将商品直接送到海外消费者手中。宁波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实施方案实行后,跨境电子商务能够向规范化发展,并且得以享受国家出口退税等政策优惠。

根据试点方案,保税区将成为进口业务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的试点区域,海曙区将成为出口业务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区域。

优越的港口条件奠定了宁波在外贸上的重要地位,这既给开放与活跃的甬商文化优厚的土壤,也为跨境电子商务的产业转型埋下了伏笔。

作为国内同类城市中电子商务的佼佼者,宁波市早在2000年就被确定为国家电子商务试点城市。2011年,宁波成为首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截至2010年年底,全市有各类电子交易市场35家,交易额2000多亿元,居沿海城市首位。同时,宁波还拥有中国文具网、宁波模具网、中国废品网、中国海商网等各类行业门户网站。阿里巴巴、慧聪网、中国制造网等在甬设立了分支机构,或建立外贸电子商务基地。

跨境贸易和一般贸易范文6

关键词:中哈;霍尔果斯口岸;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6月20日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人民币汇率的持续稳定,使得人民币国际化成为必然发展趋势。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可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从而扩大人民币的国际使用范围,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发展。本文以新疆霍尔果斯口岸为研究对象,指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在口岸贸易中受阻的原因,力求探索提高口岸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效率的对策,这对于加快新疆对外开放步伐、逐步融入中亚区域经济合作、促进新疆经济增长有重要意义。

一、霍尔果斯口岸跨境人民币结算现状

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在过货量方面仅次于同属对哈口岸的阿拉山口而居第二位,其拥有百年以上的历史。2013年新疆口岸进出口贸易额达276亿美元,其中霍尔果斯口岸进出口贸易额达105亿美元,占比38%;2014年前10个月,新疆口岸总体进出口贸易额达382亿美元,其中霍尔果斯口岸进出口贸易额占比38%,共达145亿美元。由此可见,霍尔果斯口岸贸易在新疆口岸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在霍尔果斯地区推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霍尔果斯口岸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已与多家银行进行合作。2013年8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批准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为跨境人民币创新试点中心,标志着合作中心成为全国首个“境内关外”的跨境人民币创新金融业务试验区,而且享有比深圳、上海自贸区更为优惠的政策。《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试点管理办法》(乌银发[2013]119号)提出霍尔果斯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主要包括:中心内银行可以直接到境外融资、发放贷款,且不占国内贷款规模;中心内企业可以在境外直接融资;境外企业在中心内银行开立的NRA账户可以开展定期存款、现金支取、融资和担保业务;在合作中心可开展人民币与中亚国家货币挂牌、计价、兑换及结算业务。

2013年11月建设银行作为首家银行入驻合作中心,其仅在试营业期间,就累计开立人民币NRA账户(即境外企业在境内银行开立的人民币结算账户)6户,外币NRA账户4户,吸收境外人民币单位存款2,700万元。之后,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与农行、工行等五大银行签署合作协议,在合作中心设立机构开展跨境人民币融资业务,与此同时,五大银行与8家企业签订83.1亿元人民币的融资协议。

然而,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作为比较年轻的经济开发区,其基础设施、投资等方面仍不太完善,故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进展过程中仍面临较大的挑战,同时也说明其发展潜力还是很大的。

二、霍尔果斯口岸跨境人民币结算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霍尔果斯边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与新疆一般贸易失衡。2013年,霍尔果斯口岸进出口贸易额为105亿美元,占新疆一般贸易额275.62亿美元的38%,由此可见,边境贸易人民币发展仍具潜力可言。

边境贸易中制约因素的存在不仅与中哈两国的基本国力、体制和习惯有关,也与两国边境口岸相关金融的发展有关。哈国的经济结构以资源型产品为主,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矿产等资源,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以制造业为主的国家,在能源和大宗商品进口贸易总量中居世界第一,然而交易中能源和大宗产品均以美元计价,致使我国的经济容易受到美国等国家货币政策的影响,汇率风险很大。同时,通过银行来企业及个人进行缴扣税的政策使得边境商户为规避税费而倾向于现钞结算。由于存在人民币现金结算监管,中哈边贸以美元现钞计价结算为主,致使人民币在边贸结算中占的比例很小。

(二)人民币跨境进出口结算严重失衡。霍尔果斯地区的对外贸易一直呈顺差进行,其进口贸易人民币结算也远大于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加剧了中方的汇兑风险。主要原因在于:中哈两国的贸易出口远大于进口,且中方主要以出口附加值比较低的轻工产品为主,主要是服装、鞋帽等。中方出口企业以从事业务为主,因其技术含量比较低,自主品牌较薄弱,因而缺乏垄断性,故受经济环境影响较大。而中方从哈方主要以进口石油、金属制品以及矿产资源等短缺的资源型产品,我国对哈原油进口属于刚性需求。近几年,人民币出现升值、美元贬值,且进入2014年后,坚戈贬值趋势延续,使哈方在出口时更倾向于选择人民币计价结算,以此来获得人民币升值的额外收益,而在哈方进口时更倾向于选择美元结算,以此来降低成本。同时,坚戈贬值使得哈客商为弥补汇率损失,要求我国出口产品降低价格,造成了我方出口利润空间缩小。而根据我国贸易顺差的状况与进口结算时支付人民币、出口结算时收取美元的现实,影响了霍尔果斯口岸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的增长与结构的优化,并积累了美元资产的汇率变动风险。

(三)人民币跨境流出入严重失衡。2012年,霍尔果斯口岸人民币跨境流出入总量约为110.01亿美元,其中流出量为85.96亿美元,流入量为24.05亿美元,流出量是流入量的3倍多。也就是说,中哈霍尔果斯口岸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所形成的是人民币在当地的沉淀,并未形成人民币的跨境流通。究其原因在于:随着跨境人民币投资及融资业务的发展,使得人民币通过直接投资或信贷渠道流入中亚国家的规模也在不断增加,但由于人民币与金融项目的自由兑换体系不完善,且合作中心内既缺乏相应的人民币金融投资产品,很难找到丰富的投资避险工具,又未建立跨境人民币回流的金融路径。哈方通过贸易及金融渠道获取的人民币,只有很少部分通过进口我国的商品和服务进行回流,并无其他合法运用的渠道,大部分仍存放在各自在银行开立的人民币账户中,从而无法形成人民币跨境的有效流通,这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初衷是不符的。

三、推进霍尔果斯口岸跨境人民币结算的建议

(一)完善人民币循环机制。首先,适当放宽金融账户与资本的管制,积极鼓励国内企业直接用人民币在霍尔果斯口岸内进行直接投资,并为哈国边贸商户和外贸企业提供相应的人民币跨境融资服务,鼓励哈国政府到霍尔果斯口岸发行人民币债券,扩展人民币的流出渠道规模;其次,创新人民币金融产品,推进人民币债券市场的发展,建立起覆盖零售业务、金融租赁、离岸金融、大宗商品融资、资产托管等众多领域的完整的跨境人民币产品体系,为境外人民币的投资回流提供更为有效的途径;再次,新疆可多鼓励企业走进霍尔果斯口岸,充分利用口岸内的资源和市场,带动人民币直接投资的快速增长,形成人民币离岸基础资产市场;最后,应当放宽人民币现钞进出境的准入资格,人民币现钞的大量使用才能使人民币结算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效果,现在一天内出入合作中心的人次达4万人次,每人每日一次携带物品免税额最高为8,000元人民币,这就涉及到现钞的调运问题。如果现钞调运不顺畅就会影响到合作中心内对人民币的正常需求,也不能保持人民币的正常回流,不利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开展。因此,应下放人民币现钞跨境调运审批权限,便于中心支行据经贸业务往来需要和现钞流动情况来确定现钞调运的机构及方式,以此减少不必要的审批环节及调运成本,提高哈方边贸商户对人民币的接受度,从而打通人民币回流的贸易通道,促进霍尔果斯口岸进出口人民币结算量逐渐走向均衡。

(二)建立统一的跨境人民币清算网络体系。由中国人民银行作为领头羊,利用各商业银行已有的境外人民币支付清算网络体系,加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建立起一个真正的与全球统一的人民币清算体系,避免了某个商业银行成为主清算行的弊端,并提高了体系的信息安全度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应与哈国在合作中心内构建跨境金融信息交流平台,完善人民币跨境结算的相关配套政策安排,建立统计信息的共享机制,积极引导人民币与坚戈的兑换牌价,以推动人民币跨境业务的全面展开。

(三)加快霍尔果斯国际金融港先行区建设。首先要提升出口企业竞争力。国家给予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特殊政策:可享受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政策;中央财政出资支持中哈合作中心基础设施资金缺口;中央财政对基础设施建设贷款贴息补助10年,重点建设“五通一平”基础设施等。霍尔果斯合作中心应利用这些优惠政策大力发展一般贸易,引导合作中心内企业重点发展加工贸易,由低附加值产业转向高附加值产业,以此来提高合作中心内企业自身的综合竞争力,提高企业的市场地位,使得计价结算货币选择的话语权增强,更多的境外企业会选择以人民币计价结算。出口企业人民币付汇会增多,逐渐平衡进出口人民币结算差距。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文翠,李翠花.新疆与中亚五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存在问题及建议[J].新疆财经,2013.1.

[2]郭琼.中国向西开放视角下的中哈关系[J].现代国际关系,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