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展当地经济范例6篇

如何发展当地经济

如何发展当地经济范文1

关键词:县级质监局 地方经济 优势服务

县级质监局是质监事业的基础组织,县级质监局发展的快慢与整个质监事业整体水平的高低息息相关。在现有的国情下,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当地的质监事业把好关,站好岗。而我们质监局如何围绕经济发展,深入分析,突出当地优势,发展质监事业,是每个质监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增强自身实力,完善管理体制

坚持以人为本,我们要从提高本部门人员的自身素质做起,才能在质监事业的发展中迈出坚实而稳定的一步。因此,我们要充分理解质量技术监督事业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深刻认识自己本职工作的重要性,以身作则,做好工作计划,并确保计划的准确性,负责好本县相关的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对于国家现行的规范性文件坚决贯彻执行,承担监管职能。

对于基层干部职工来说,工作的执行力是重中之重,再好的方针决策也需要有好的人员来执行,首先需要整顿不良行风纪律,使每个质监人都能以发展质监事业为己任,树立对质监事业的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其次就是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对于具体的做法,我认为,新晋的干部通过“公平、公开、公正、德才兼备”的原则择优录取,严格杜绝“通人情,走后门”的现象,新晋干部是质监部门的新鲜血液,我们一定要保证“血液”的质量;而在职的干部系统培训讲解,外出考察学习,和其他基层干部交流任职经验等方式来树立基层干部职工的正确质量技术监督的思想,规范语言文明程度和衣着举止,培养基层干部的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监管能力,自身影响力和社会满意率等。并且对基层干部实行相应的奖惩制度和激励制度,以提高人员的积极性和岗位认同感,便于更好的领导和管理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高效有序进行。

二、紧抓质量工作,发挥质监职能

我们质监部门的本职工作就是做好质量技术监督工作,所以要以紧抓质量工作为本。相关领导和责任人要做好对质监事业发展规划的制定执行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并指导和监督各地区各部门的实行情况,宣传普及力度要做到位。

首要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对医院、学校、小区、游乐场等人员密集单位重点监督管理,保证各种高危设施不会危及人民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其次,对于质量、计量方面,要配合各个部门进行管理监督,我们尤其要对食品安全方面做好监督工作,依法查处质量不合格及假冒伪劣的产品和商品,严禁生产加工,流出和销售。同时规范市场秩序,发动群众力量,检举不法商家,对不法商家的店大欺客、缺斤短两情况进行严格审查和惩处,解决相关问题,为人民群众保驾护航。。

三、提升企业形象,整顿消费环境

我们质监部门是服务于企业,服务于人民的,想要整顿消费环境就要先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因此我们要增强企业的产品品质意识,引导各类企业规范化管理,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改善产品质量,使企业以质量为先,以诚信为本,提升企业形象,然后要提升企业的产业支撑能力,引导企业制定先进的生产技术,保持产品的高品质以及市场竞争力,加大宣传,突出品牌效应,提升产品的品牌竞争力,指导企业完善能源计量设置工作,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使企业运用节能增效的生产工艺,为市场提供必要的贸易公平计量和改善民生计量。

在企业有良好的经营环境的基础上,我们才能为消费者整顿出良好的消费环境。发挥质监部门的作用,整顿和规范市场,对企业进行抽查,通过抽查来判定企业的相关证件是否齐全和相关产品是否有质量、计量问题等,对在此过程中有严重质量、计量问题的企业进行整顿,吊销营业执照,注销许可证并重点监管,加大对“无证生产”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让消费者放心。

四、融合本地经济,发展质监事业

我们想要发展质监事业,就要立足于本质,从现实着手,结合当地的经济产业结构,紧扣经济脉搏,才能推进地方经济发展,通过质监部门、企业和消费者三方共同努力,确保市场秩序的规范,使质监局有正规化的基层干部,企业有良好的经营环境和企业形象,消费者有放心的消费环境,使质监事业与地方经济融合发展。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具体论述了县级质监局的具体职责,分析了县级质监局为壮大发展质监事业而需做的具体措施,简单总结了经济发展与企业形象、消费环境以及质监事业的发展之间的关系。在社会经济水平不断进步的今天,我们应立足于本职工作,做好质量监督,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发展质监事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 张晨. 服务型政府建设视角下顾客满意度提高的策略[J]. 经济研究导刊, 2007, 11(18): 158-160.

如何发展当地经济范文2

>> 如何看待当前的经济形势 如何看待当前的经济增速放缓 如何看待当前的世界经济 如何看待奥运经济 如何看待市场经济中政策金融的发展 如何看待新时期市场经济的发展 “淡定”的朝鲜经济 难民眼中的朝鲜经济 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形势 如何看待市场经济地位 如何看待当前北京经济形势 如何看待当前经济走低与“互联网+”对经济的作用 如何看待当下的行情 如何看待孩子的智商 如何看待孩子的玩 如何看待日本的天皇 如何看待学生的“惰性” 如何看待当前的经济学国际化现象 如何看待通货紧缩与日元升值下的日本经济 如何看待我国股市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背离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如何看待朝鲜近期的经济改善 如何看待朝鲜近期的经济改善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鸣鹤")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近年来,朝鲜大力推进农业发展,大量生产拖拉机和化肥。 经济领域出现了好转迹象

前不久,朝鲜国内隆重纪念了前最高领导人逝世三周年。过去三年来,朝鲜方方面面出现了不少新变化,尤其是经济领域在不同层面出现了好转迹象。在消费层面,多位资深朝鲜问题专家近期访朝时,都注意到平壤、罗先等地的餐馆有大量朝鲜居民前往就餐,农贸市场交易相当活跃,多种朝鲜本国生产的日用品不断面世。在生产层面,朝鲜农产品的产量稳中有升,粮食缺口连年缩小。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其缺口已从2011年的108.6万吨缩减至2014年预期的34万吨。该组织驻朝代表近日表示,朝鲜粮食产量有望在今后3~4年内实现自给。另据报道,朝鲜今年的轻工业展销会上有多种新品参展,2014年外贸数据显示,朝鲜的成衣加工等制成品出口额同比大幅增加,此前完全依赖初级产品的出口结构得到了一定改善。 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依旧孤立

朝鲜经济的好转迹象,与其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的孤立处境形成了鲜明对比。2013年3月,联合国安理会在朝鲜第三次核试后不久,从外汇金融、外贸品目和禁运检查等方面扩大了对朝制裁的范围和力度,各主要国家都在大力执行。国际社会的对朝援助也大幅缩减,仅维持在基本的人道主义层面。中、俄等国的民间对朝贸易和投资虽在继续,但规模受政治局势的影响而上下波动。也就是说,朝鲜在外汇、外援、外贸、外资等要素投入上没有明显的新增量,不少方面反有缩减,可以说,外部因素上并无足以扭转经济颓势的新动力。 经济出现好转的主要动力来源于国内

在这种情况下,朝鲜经济仍能出现好转,应该说主要动力在于国内因素,尤其是执政以来推行的一系列经济改善措施。接任朝鲜最高领导人后不久,便宣布把经济指挥权重新集中于内阁,并责成以内阁为中心,组织各经济相关部门研究制定和完善“朝鲜式经济管理方法”。2012年中期以来,朝鲜开始以试点的方式,逐步探索和推行新型经济管理方法,其核心在于下放经济权力。具体来讲,朝鲜在农村试行“圃田担当制”,进一步缩小基层农业生产单位,从相当于我国生产小队规模的“分组”缩小到4~5人,已基本相当于家庭规模;在工厂企业中则强化企业自,从生产、经营、贸易、人事和剩余产品分配等各方面扩大企业负责人自主决策的权限。在此基础上,据称2014年5月30日发表了重要讲话,宣布全面铺开和深化朝鲜式经济管理方法,预计还将推出若干新经济政策,如在农村全面推行“家庭承包制”和在工厂企业统一实行“厂长负责制”。此后朝鲜媒体也陆续刊登了一些相关提法,如朝党报《劳动新闻》在2013年9月3日的社论中引用了的原话,强调要“决定性地改善对经济工作的指导和管理”;朝《经济研究》杂志也引述讲话,指出朝鲜式经济管理方法应在坚持社会主义所有制和国家统一指导的前提下,允许企业“自主而创造性地开展经营活动”。应该指出,类似措施在朝鲜并非首创,可以追溯到2002年提出的“7.1经济管理改善措施”,但主政后的推行力度和深化程度大大强于以往,可以说新经济管理方法成了推动朝鲜经济发展的新变量。这些放权政策为资源流动和激励机制创造了空间,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和经济行为者的积极性,使某些此前受到扭曲或压抑的经济潜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释放,从而促成了朝鲜经济的好转。 如何评判朝鲜的经济改善措施

朝鲜的经济改善措施及其初步成果,向国际社会抛出了新课题,以下三个方面尤其值得正视和深入思考:第一,如何定位朝鲜当前的经济好转;第二,朝鲜经济改善的前景如何;第三,中国是否有必要对此予以重视和应对。

首先,研判和定位本轮经济好转究竟只是暂时现象,还是结构性的根本改善,是进行其他政策讨论的基础。从历史经验来看,朝鲜经济此前也出现过一些相对好转期,但无论是朝鲜官方自上而下推行的经济管理改善措施,还是综合市场里自下而上兴起的市场经济元素,都会在好转期不久便受挫甚至倒退,没能发展成持续趋势。即便如此,如能跳出个别起伏而以长期视角看待2000年代初以来的朝鲜经济,便可看出,虽然收放程度有所反复,但市场经济因素逐步扩张的总体趋势是明确的,虽然其实际扩张过程比其他前计划经济国家更为审慎曲折。再看当前的经济现实,经过十余年的多次尝试,市场经济因素在资源配置方面,已对计划经济和配给制起到了重要的补充、替代作用,在朝鲜民众日常生活中也已深入人心。此外,鉴于几次主要经济改善措施都由朝鲜最高领导人牵头提出,无论是出于主动还是迫于经济困难或市场压力,至少说明作为放权主体的朝鲜政府有意愿在维持自身主导的前提下,探索经济改善的可能。目前朝鲜内阁仍在领导各经济部门继续研究完善朝鲜式经济管理方法,如果“5.30讲话”的精神能在农村和企业得以广泛落实并取得相应成果,市场经济因素的扩张趋势必将更加难以逆转。

第二,朝鲜若要维持经济好转势头,除了内部制度改善以外,也有扩大引进资本、技术和原料设备等对外部经济要素的需求,为此便难以继续绕开核问题。由于朝鲜经济规模较小,基础薄弱,内部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空间有限,长期来讲要想突破内能释放的瓶颈,显然需要注入外部资源。当然,客观上的对外需求并不代表朝鲜必然会努力改善外部经济环境,这要取决于领导人的认知和意愿,以及与其他政策需求之间的优先排序等因素。事实上,朝鲜在过去几年试点推行朝鲜式经济管理方法的过程中,已经遇到了物资、设备和配套软硬件短缺的制约,为此放缓了试点速度并进行了相应的政策研究和调整。此外,朝鲜近期的一系列举动,包括在内阁新设对外经济省,增设经济开发区,推动基础设施国际共建,以及外相李洙墉在出访欧洲、东南亚等地时不忘招商引资,崔龙海特使访俄期间力图提升朝俄经贸合作等等,都可以理解为争取外部资源的姿态和尝试。

如何发展当地经济范文3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宏观经济管理理念;继承与发展

经济全球化指的是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引起了社会分工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正是通过这种分工与协作实现了国家经济发展快速化要求。宏观经济作为国家整体经济的体现,不可避免会受到全球化的影响,如何坚守适合本国国情的宏观经济管理理念是每一个国家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所需要深刻研究的内容。

1、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影响

参与经济全球化,以政府为主体的宏观经济管理必然会受到巨大的影响,宏观经济的运行有着自己的准则,总体上看去,全球化对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理念的影响有三大方面。

(1)影响我国经济主权问题决策

作为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含义即指技术与生产力目前都还属于较低水平,因此在参与全球化合作时,我国必然会处于产品链的最低端,受到发达国家经济的制约。

(2)对管理规则的影响

加入WTO后,意味着我国在经济领域实行全方位、全行业的对外开放,从宏观经济管理理念方面来看,这预示着我国之前的宏观经济管理模式与管理理念都将重新洗牌,为了适应WTO环境下的经济政策,我们的宏观经济管理理念必须得按照国际化的经济标准来制定,同时还需要为国际间的经济接轨而作出适当的政策贡献。是对过去封闭经济管理理念的全盘抛弃还是审时度势,将其中有价值的证明成功的管理理念进行保留继承,需要通盘考虑。而一旦继承之后,我们又要面临如何将这些理念进行发展的问题。必竟任何理念与模式在社会发展的趋势下都会显得过时,因此这方面的影响不容小视。

(3)影响我国经济运行的稳定性

经济全球化是在世界各方力量处于相互制约、向均衡化发展,从而最终使世界经济格局处于相对缓和,众多国家参与进来,但各国又将注意力集中于本国在生产技术方面所取得的巨大进步、促使社会分工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细。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发地紧密,那么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一旦某一个国家的经济出现混乱,其它国家也势发受到影响,当这种影响全面曼延开来时,就会造成整体局面的失控,从而影响了各国的经济秩序。当稳定性受到影响时,宏观经济的管理就会变得俞发地困难,也俞发地重要。要想抑止衰退的扩大化,那么就必须经济职能部门采取有效地宏观经济政策来调节本国的宏观经济,从局部改善,进而改善整体世界的宏观经济局面。

2、 全球化背景下,发展宏观经济管理理念

(1)宏观经济管理的转型

历史上,我国宏观经济管理已经历经了两个主要阶段与一次转型,目前正在面临着第二次大的转型,加入WTO意味着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客体又将迎来一次实质性的变化,这必然要求我国的宏观经济管理进行第二次转型。宏观经济管理的模式的转型将会是这次转型的主体内容,舍弃掉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管理理念,取而代之的是以市场调节为主,国家宏观政策有力引导为辅的新型经济管理模式。

(2)宏观经济管理手段创新

宏观经济管理手段是政府进行宏观经济管理时所采用的有助于实现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一切手段。经济全球化的加剧,促使国家政府必须创造出适应新经济环境下的管理手段。其中包括软件方法,如经济方法、行政方法、法律方法同时也涵盖了各种硬件,如不同的传媒与网络。利用信息化的高速飞展,政府已在着手建设数字信息化管理手段,即所谓的地进行电子化政府建设。中国政府的庞大,管理起来必然有着非常大的难度,但是通过建设电子化政府网络,实现了垂直化的管理反应速度,对于国家的经济层面进行统筹,任何地方的经济信息可以上网查询,而一个经济行政命令的下达后产生的效果,都可以尽快了解到。实行现代化与网络化的经济管理模式,政府构建了覆盖全国的“政府网”体系,这正是新经济形势下,政府将经济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发展,及时应对新环境下宏观经济有可能面临的来自世界和国内的挑战,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

(3)求发展应对突发事件

所谓的突发事件,对于宏观经济管理而言,实际就是发生之前并没有太多的前兆,而对于经济活动越来越频繁的世界经济体来说,突发事件似乎都是合情合理的。随着经济的发展越迅速,突发事件来之迅猛,影响巨大,比如之前的美国信贷危机,虽然开始仅限于美国,但不久就曼延至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我国作为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在美国出现次贷危机之后,也不能独善其身,美国经济一下滑,我国的制造业受到重挫,最终问题都会反映到宏观层面而来。那么如何应对这种形势下的经济突发事件,是我国对宏观经济进行良性管理不可逃避的问题。面对这场危机,我国集所有力量,通过4万亿的建设资金来救市,而后各个职能部门在统筹规划下进行充分配合,这就是一种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及机制的培养。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必须要时刻要作好应对措施,也就在制定相关制度,调节我国经济社会的运行,面对突发事件,常用的宏观经济管理政策一定程度上会有过时的可能性,那么根据新经济体系来发展这些管理政策符合了时代的要求。比如存款准备金率、贷款利率、存储基本利率,这些措施一般是遇到经济事件时,国家常采用的一般经济调控手段,但是现在的突发事件所带来的影响比以往都要大,因此如何在这些固有手段内容上再继续发展,将它们的内容涵盖的范围更加广,解决的矛盾更加彻底,是当代宏观经济管理理念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经济手段的不断创新,加强国家自身应对危机的准备基础。

3、总结

宏观经济始终是一个国家正常运转的基石,它的变动影响到国家发展建设的方方面面,不论在哪个时期,加强对宏观经济的管理是国家职能部门发挥作用的工作重点,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建立自己的经济管理体系是目前国家经济改革的首要任务。

如何发展当地经济范文4

关 键 词:拉让尼克;市场经济;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01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892(2006)12-0005-03

一、引言

最近拜读了2004年第16期《经济管理文摘》,封面上一行醒目的标题映入眼帘:《市场经济理论批判》。该期刊发了美国麻省大学经济学教授威廉・拉让尼克的《重新理解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经验及其理论――市场经济理论的解构与创新企业理论的建构》(以下简称为《重新理解》)[1],同期的“卷首评论”的标题为《经济发展的“因”与“果”》,通篇评价的都是“拉让尼克的思想”,并直呼“他必定是划时代的”。该刊为什么给予他如此之高的评价?该刊为什么要给本期冠名为《市场经济理论批判》?我们应如何看待这些批判?

二、《重新理解》有启发性的一面

拉让尼克教授《重新理解》一文思想深刻,它有利于我们从多种角度观察市场经济理论,也有利于我们理解创新企业理论的重要性,富有很强的启发性。

首先,发展中国家从发达国家汲取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切不可照搬照套;即便同属发展中国家,由于地理、文化、人口、资源禀赋的不一,彼此之间也不能生搬硬套。然而,由此认为理解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的经历及其理论变得毫无价值则又走向了另一种极端,同样是错误的,也许是更大的错误。

第二,任何理论都不是完美或完善的,换言之,任何理论都是有瑕疵的,市场经济理论也不例外。拉让尼克所说的“市场经济理论”,即那种认为市场制度是所有可能的世界中最佳资源配置机制的理论,亦称为“新古典经济理论”,是需要发展和改进的,它是发展中的理论。综观拉让尼克一文,他也是在努力改进之,而不是全盘否定之、摧毁之。我们还注意到了,《重新理解》一文并没有对“市场经济理论”使用“批判”一词。

第三,不要把“市场经济”神话化。市场经济不是灵丹妙药,不可能解决某一经济体中的所有问题。市场经济本身也会产生波动,导致不稳定以及收入分配不均等种种社会经济问题。市场经济本身就会因为垄断、公共产品、外部性、信息不对性等产生“市场失败”。因此,切不可天真地以为,只要某国走上了市场经济之路,该国便一定会出现经济增长。然而,以此为借口反对一国经济走上市场经济的改革之路也是错误的,也许是更大的错误。当然,我们应当避免坏的市场经济,走向好的市场经济(钱颖一,2004)[2]。

第四,拉让尼克似乎在创新着一种理论。他对公司治理、产业组织、市场经济和经济发展颇有研究,而且有意义的是他在综合之。发展经济学家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更为关注宏观层面的经济发展问题。而拉让尼克却在微观层面(创新企业组织)上讨论经济发展,我们可以将此定义为“经济发展的微观方法”,沿着这条思路,我们还可以做很多有意义的研究。这使我们联想起了2002年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主办的一次主题为“经济全球化与市场制度” (国际)学术研讨论。国内学者几乎清一色地站在整个国家的角度(人人都是总理似的),大谈经济全球化以及中国政府的对策。而我们特邀的一位英国管理学教授则从微观的角度探讨“经济全球化与中小型企业的战略管理”,颇受启发。应该说,多种视角观察同一事物总比单一视角更好、更准确,当然也更复杂。

第五,培育“创新型企业”有利于经济发展。因此,如何创造制度条件、产业条件、社会条件、组织条件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来说,创新会导致超额利润的产生。或者说,市场对创新是有回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完善市场机制与培养“创新型企业”是异曲同工。然而,这也不总是如此,当市场对创新没有激励甚至构成威胁时,政府又如何行之有效地鼓励企业创新就值得我们去研究了。但是,这里依然要坚持市场公平竞争之原则。

三、与拉让尼克商榷

第一,拉让尼克认为:“市场经济学家倾向于将劳动、资本和产品市场看作是经济发展的原因,而不是其结果,这在历史经验中是因果倒置的。”他的这一观点在本文以及卷首评论中频频出现。笔者认为,拉让尼克的这一观点是不符合辩证法的。假定某一国家处于非常原始的经济发展水平E0和非常落后的市场制度水平M0。此时,是经济发展推动了市场制度的初步完善,还是市场制度的完善推动了经济发展?经济学中还有许多“因果”之争,比如说究竟是先有分工还是先有交换?是先有企业还是先有市场?它们谁为因果?这有点像“鸡生蛋,蛋生鸡”。我们认为,在原始水平E0和M0时,经济发展推动市场制度的完善至M1,而市场制度的完善M1又推动了经济发展至E1。因此它们是一个互动的进程。所以,一方面,劳动、资本和产品市场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即结果),但同时又促进下一轮经济的繁荣发展(即原因),它们是互为因果的。如果《重新理解》就此因果关系仅仅停留在字面之争,倒也无伤大雅。拉让尼克以及《经济管理文摘》卷首评论员再三强调:“功能完善的劳动市场是经济发展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功能完善的资本市场是经济发展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可供消费者配置其收入的多姿多彩的货物和服务之存在是经济发展的结果,而不是其原因。”他们似乎想得到一个推论:完善劳动、资本、产品市场制度的努力是徒劳无益的。如果他们真是这样认为,那就大错特错了。这种观点会导致经济转型国家经济改革成果萎缩,导致经济转型国家市场制度建设放缓。我想,这一点是我们和拉让尼克及其评论员不大一样的地方。

第二,拉让尼克反复强调的也令他颇为得意的另一个观点是:“在富有经济中,是组织,而不是市场,才是导致经济发展的资源配置主角”;“是组织,而非市场将资源配置到生产过程,从而催发了经济发展。”从表面上看,这些观点并没有什么问题。其实不然,这里所说的组织应该包括企业和政府,我们同意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是组织,而非市场将资源配置到生产过程”。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表面上是组织在配置着资源,但实质上,是市场中的资源的相对价格,或者价格机制,或者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着企业、家庭和政府配置着稀缺资源。这一观点是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对经济学的重大贡献之一,是经济学的常识。拉让尼克为什么会犯如此之错误呢?他想强调组织很重要,这没什么不对的。但他把组织凌驾于市场之上,认为组织可以不受市场所支配则是一种明显的错误。这一错误的病根同样是这种观点――市场制度是否完善并不重要。而我们认为,市场制度的完善非常重要。我们应当尽力健全和完善市场经济制度,而不是简单地批判它,甚至抛弃它。至于拉让尼克担心的执掌资源配置大权的经理人和政治精英不受约束以及大多数群体处于一种易受伤害的弱势地位则只能通过完善市场机制以及相应的法律制度得以克服或限制。

第三,拉让尼克教授另一个得意的观点是,市场经济中的厂商理论的主要问题在于它排除了对“创新”的有效分析。这种说法似于有些武断。我们应当承认,拉让尼克对创新的分析有独到之处,但他不宜以“完全竞争模型”不能解释“创新”而否认一切新古典经济学家为“创新”所进行的有益探讨。

四、读“卷首评论”有感

首先,该评论员对经济发展的“因”和“果”论述是不妥的,这分析已在第三部分做了论证,此处不再赘述。

其次,该评论员写道:“‘市场’只不过提供了财富增长的前提、保障或者可能,但‘市场’绝不会创造财富。”这似乎很精辟、很有见地。但他究竟想说什么?想不要市场?想重新回到“无市场”的经济之中去?可能不会是这样。如果是这样,让我们想像一下,在“无市场”的环境中所创造财富的总量是“有市场”的环境中所创造财富的总量的几倍还是几分之几、几百分之几呢?这样,“市场不创造财富”又有什么学术价值呢?

第三,该评论员指出:“‘市场’已经深入到一些地方政府的日常工作之中,圈地卖地吃子孙饭和大办公司‘与民争利’的经营型政府在一些媒体上成为成功的标杆,依靠行政垄断获取高额利润亦成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典范和经济发展的功臣”。我们和该评论员一样,都很痛恨此类事件。这是有良知者的一种正确反应。然而,这是“市场”的错?或者说是“市场经济”的错?这是我们难以理解的。要像“痛说革命家史”一样,痛说“市场”或“市场经济”的错误三天三夜都说不完。你可以痛诉“市场”如何逼迫一位天真烂漫的少女推向的火炕;痛诉“市场”如何逼迫一个健康的人为子女读书而出售自己的肾脏;痛诉“市场”如何诱导张屠夫无羞耻地在猪肉中注水;痛诉“市场”如何诱使一些农药贩子推销自饮也不会毒死人的农药;痛诉“市场”如何诱使一个廉洁的政府官员最终走上之路……这一切都想说明什么问题?想证明“市场”或“市场经济”有原罪?想证明“市场经济理论”错误以至于要大批特批?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市场经济是一种主要以市场的供求力量决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的经济。因此,它是一种配置稀缺资源的机制或制度。如果市场制度越完善,稀缺资源就能得到更有效的配置。在中国现阶段,哪些地区市场制度愈完善,哪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愈高,人均收入也愈高。伴随市场经济出现的种种问题可以通过人大的立法、执法以及政府有效干预来加以克服。

五、结束语

我们一向认为,市场经济制度的确是一种不太好的制度,它有种种弊端,但是整体而言,我们找不到比它更好的制度来替代。所以,我们只好选择市场经济制度。一旦选择了市场经济制度,就应该尽力避免坏的市场经济。经济发展与市场制度的完善是一个互动的进程。完善劳动、资本、产品市场制度的努力是重要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市场而非组织担当资源配置主角,从而催生了经济发展。市场本身不会创造财富,但没有市场的经济总量会小得多。因此,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制度任重而道远。与走计划经济之路相比,我们坚信中国的市场经济之路将是人民走向富裕、国家走向繁荣之路。

正是从上述意义出发,人们批判市场经济都是为了完善它,而不应是诋毁、抛弃它。

参考文献:

[1]威廉・拉让尼克. 重新理解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经验及其理论[J]. 经济管理文摘,2004,(16).

[2]钱颖一. 避免坏的市场经济,走向好的市场经济[N]. 经济观察报,2004-12-26.

责任编校:封明

A Review ofCriticism ofthe Theory of Market Economy

WANG Qiu-shi

(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Nanchang330013)

Abstract:This article introduces some viewpoints of William Lazonick on the market economy and offers the writer’s opinion on them. The article holds that the system of market economy isnot a desirable one, but there being no better alternative,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make it operate well once it is chosen. Therefore, it is an important task to improve the market system

如何发展当地经济范文5

据报道,《纲要》将明确区域整体定位及三省市定位,还将确定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近、中、远期目标。既有顶层设计纲要,也有实施方案细则和路线图,包括交通一体化细则、环保一体化细则和产业一体化细则。

“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经济共同体”的口号已经提出了很多年,但一直进展不大,缺少顶层设计和最高层的强力推进是主要原因之一。这次出台规划纲要可说是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但如何落实规划纲要仍然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

京津冀发展目标有冲突

京津冀一体化的难点之一是目标的多重性。从目前公布的文件看,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至少包括了如下目标:疏解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改善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促进产业转移、转型和升级;拉动整个社会经济增长;协同三地经济发展和经济定位。

从上面所列几个目标看,实现其中任何一项都是相当艰巨的任务,何况是多重目标共同实现。而且有些目标可能有冲突性。如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在我国目前还处在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加重这样一个正相关过程,尚未出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中的拐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即经济增长,污染加重。当经济增长到一定阶段时,会出现拐点,即经济增长,环境改善),在实施一体化过程中,是环境压力更大,还是拐点出现?

各自利益为重

二是如何实现软硬结合。过去提出京津冀协同一体化发展效果不彰,其主要原因并非财力不济,而是现有行政体制的束缚。各行政主体总要先从自己的利益考虑问题,很难站到整个地区的高度看全局。这次由国家出面提出三地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是一次难得的契机,据说已经有了顶层设计。但此规划涉及两个直辖市和一个省,还需要各行政主体再根据总纲要求编制各地区的计划。如果仍然将大量的精力、时间用在各行政主体间的协调会商上,规划纲要实施的效率就会大减。进行大规模经济投入时,在现有行政体制下如何有效协同是个难题。

市场与市长的力量博弈

如何发展当地经济范文6

一、西藏经济学的功能

西藏经济学同其他经济学科一样,也有其自身的特殊功能。由西藏经济学特殊的研究对象所决定,使其基本功能主要表现在如下两方面。

(一)西藏经济学承担着西藏 社会 经济发展 蓝图设计者的重任

西藏在我国属欠发达地区,这是指以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发育程度为基础的国民经济的整体落后性。如,劳动者 文化 素质普遍偏低及观念较为保守,现代 产业发育不健全及相互关联度低,产品价值含量低及竞争力不强,资源——特别是自然 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低,对外经济交流的范围较窄及力度较弱,对与 市场 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一些现代经济观念接纳及认同的速度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国民经济的自我造血功能太弱,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严重不足等等,以上这些问题的最终解决,仅有良好的愿望和勃勃雄心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是根据西藏的具体情况,运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及科学 的方法,制定出科学的发展规划——设计、制定出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可行性方案(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资源配置方向及经济发展速度等),以及实现这些蓝图规划的行为准则、原则和实施步骤等。

(二)西藏经济学承担着社会启蒙 教育 的重任

社会启蒙教育,就是 指导 人们利用科学知识,特别是现代经济理论知识在经济建设活动中,进行是非判断、优化选择、趋利避害、扬长避短,进而明白哪些是可行的,哪些是不可行的等。就西藏而言,如果人们光懂得必须加快西藏经济的发展步伐及如何加速发展西藏经济等,是远远不够的,同时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什么是西藏社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应当选择的模式及前进的方向;什么是值得争取发展的目标;西藏产业结构的调整应当遵循什么原则及其调整优化的方向是什么;如何开辟西藏的 财政 收入来源及如何正确处理西藏地方财政与中央财政的关系;西藏在开发当地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应坚持什么样的原则和模式;西藏各 民族 在保持和继承传统饮食文化的同时如何不断调整和优化消费结构;宗教感情与科学精神及 政治 原则的关系如何处理;西藏各民族应如何确立自己在西藏社会经济振兴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对待和认识像西藏这样的一个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 人口 数量与质量的关系等等。

西藏经济学的社会经济设计与启蒙教育功能,二者在实质上是一致的。就其作为社会设计者的功能而言,如若不能在明辨西藏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是非与价值取向的前提下进行设计和构建,不能充分地说明一种方案、一个规划、一种经济行为是否会有利于西藏人民,是否有利于西藏产业结构的调整及是否有利于西藏的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那么,该设计将不可能起到推动西藏国民经济沿着持续、健康、快速的方向发展。同样,尽管西藏经济学作为社会启蒙教育的功能,会告诉人们如何评价及选择一个目标、一种方案、一种模式,但如果不发挥其作为设计者的功能,那么,即便是多么美好的目标及诱人的前景,也会因为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而成为海市蜃楼。

二、西藏经济学的内容与任务

西藏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创的经济类学科,它的特殊功能便决定了它的研究内容与任务也必然有其特殊性。

(一)西藏经济学的内容

西藏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的四个方面。

1、西藏 社会主义 经济奠立于其上的社会生产力前提与自然 环境 。 历史 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一个特定时期的生产力性质及状况,都是对在此以前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直接继承和发展,社会革命可以砸碎旧的“社会机器”,但却不能拒绝旧的社会生产力。西藏的社会革命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也一样,是在接受和吸纳该地区原有生产力状况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和营造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及经济基础的。所以,我们在研究西藏现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 的时候,就必须从西藏的历史着手。同时,人们的经济活动过程,从原本意义讲就是人与自然的物质交流和结合的过程,不同的自然环境决定着这一交流和结合过程的不同特点与内容。这一性质便决定了在探讨和研究西藏经济的运行规律时,必须认真、客观、详细地分析 和认识西藏的自然环境,全面和准确地把握这个特定的环境对西藏社会经济运行过程所产生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