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德育教育范例6篇

浅谈德育教育

浅谈德育教育范文1

关键词:中学生;德育;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1-0240-02

前不久,我所在的班级出了这样一件事,有位学生上课经常迟到,老师批评了她,结果这位学生怀恨在心,在老师的宿舍门前贴了一幅画谩骂老师,让老师很生气。联想到这一段网络上出现的许多校园事件,比如像殴打老师、校园暴力等,使我不仅对中学生的德育状况担忧起来。中学生是人才的摇篮、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肩负着祖国人民的重托和历史赋予的使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与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与党的事业能否后继有人,与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兴旺发达,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息息相关。90后的中学生,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对这一代中学生的德育教育显得尤其重要,如何对新形势下的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我们每个老师面临的重要工作,我想就这个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首先,我想先谈一下造成当代中学生道德缺失的原因:

一是来自家庭的影响。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父母的教育水平如何,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当今家庭对孩子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两个极端,一种是娇纵溺爱的家庭。在这种家庭成长的孩子,在家里有父母百般呵护,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中怕掉了,对子女是有求必应,不让孩子受一点挫折,养成了孩子娇纵任性的性格,不能受一点委屈。到学校唯我独尊,很难与其他学生相处,不能受一点的挫折,更不能忍受老师对他的教育和管理。第二是离异家庭的学生。现在由于受一些复杂因素的影响,离婚的家庭越来越多,这些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带来很大的伤害,造成了孩子孤僻、叛逆的性格,对社会充满了敌视,不再相信任何人,这样的孩子也最难相处和沟通。

二是社会的因素。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型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生活等环境对德育思想有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市场经济的弱点会不可避免的影响学生的道德观,养成了他们过分强调索取、以自我为中心,物质欲膨胀,金钱就是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导致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泛滥。 另一方面,由于全球化的浪潮,我们在学习国外一些先进的优秀文化同时,国外一些腐朽的东西也随之而来,对中学生也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再加上互联网的发展,它是把双刃剑,内容良莠不齐,很多不健康的信息影响着学生的成长,特别是一些学生沉迷于上网,在网上聊天、玩网络游戏等,不仅耽误了大量宝贵的学习时间,而且也使他们更容易脱离社会、自我封闭,严重的甚至可能出现人格障碍。

三是学校的因素。虽然现在素质教育提得很响,但只要有高考这个指挥棒,应试教育思想就不会消失。衡量一个学校的好坏,还是注重升学率,看考上重点大学的比率。在这种教育思潮的影响下,学校之间的竞争主要还是升学率的竞争。学校对德育的教育日趋弱化。“人的教育”从教育的“中心”退却为教育的“边缘”,德育教育变成了一种形式主义的教育。当我们面对学校弱化的德育教育,也真的是很无奈,为之心痛。

其次,针对上述中学生出现道德问题的原因,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是家长应该转变教育观念。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教育是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环节。家长应该转变教育观念,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爱护孩子固然没错,但要有正确的方法,一定不要溺爱孩子,让孩子学会面对挫折,面对困难,温室里的花朵是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的,也很难成才。家长应该有责任感,努力为国家培养出能够适应新形势的新一代的建设者。同时学校也要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学校应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会、家访等途径,让家长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健康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教育孩子的方式要得当,不能进行简单、粗暴的“棍棒教育”,也不能把孩子当成“掌上明珠”溺爱娇惯,教育方式一定要符合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对有问题家庭的学生要特别留心,帮助他们克服家庭的不良影响引起的心理问题。

第二是净化社会环境。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努力为我们后代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多进行一些积极健康的思想教育,净化网络,打击网络上的不健康的内容。另外要多开展积极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陶冶学生情操。在对外开放的同时,一定要抵制腐朽落后的东西对青少年的腐蚀,形成人人负责,共创良好社会环境的社会氛围。

三是加强学校教育。一方面,优化学校环境。学校是青少年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基地,学校环境的优化对青少年政治思想道德教育与培养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学校在这一方面应做到:一、校园环境要优美,让青少年在整洁、优美、富有教育意义和时代气息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二、加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提高青少年德育师资的整体素质,做到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三结合,使青少年德育工作渗透到青少年的生活、学习、活动的各个方面。三、形成正确的校园舆论。正确的校园舆论,能起到表扬、鞭策、扶正祛邪、激励进取的导向作用。四、形成优良的校风和培养优良的学风,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也是青少年积极进取的动力源。另一方面,利用主题班会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根据学生特点和需求,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和主题班会活动,寓教于乐,使学生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同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技能大赛、田径运动会、球赛、文化艺术节以及通过各种社团组织开展的日常活动)让学生增长才艺,陶冶情操,着力培养广大学生尊重人、关心人、宽容人的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广大学生养成高尚的品格和健康的人格。再次,提高教师素质。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老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这就要求执教者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高尚的道德情操,这样他的一言一行会无声的影响着身边的学生,给学生以良好的熏陶。

德育的基础就是要教学生学会做人,所以诸如公平、正直、诚实、勇敢、仁爱、热爱劳动、艰苦朴素等应当成为中小学德育的奠基。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是德育的最高目标,同时也是德育的基础工作。只有确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学生才可能有健康、自觉的价值生活,才能有真正合乎道德的行为,形成真正的文明行为习惯。

如果说学生是一艘刚刚起航的船,教师就是掌握引航的舵手,家长则是护航的水手,社会是航行的大海,几股力量有机地凝聚在一起,教育效果才能是加法,才能促使航船顺利的到达成功的彼岸。让我们架起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桥梁,让家、校、社形成合力,共同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个目标服务,达成共识,相互配合,促进每一位中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浅谈德育教育范文2

小学是孩子们人生中必要的一个学习阶段,对人的一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更应该做好育人工作。记得一位教育专家说过:人们在同一年龄对同一知识的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有早晚之分,也有快慢之分,从而形成自己的学习曲线,一个人如果在短时间内提高成绩,并不是件难事,但要想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则是难上加难。所以在我们对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在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并且方方面面、时时刻刻的贯穿在每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让德育工作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让我们的孩子迈好人生第一步,让未来的社会多一份安定和谐。

1、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1自主读书的习惯

阅读是文化积累和文化建构的重要途径,对人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要在小学阶段就养成边读边想、圈点勾画、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注重知识的积累。要乐于读书,愿意和书交朋友,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杜绝阅读不健康书籍、看不健康光盘、浏览不健康网站。

1.2认真书写的习惯

认真书写不仅能提高作业的准确率,而且对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负责的习惯有积极的意义。小学生读写姿势要端正,会正确执笔,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头,执笔处离笔尖一 寸。书写时要端正大方,保持卷面洁净,不乱用涂改液和修正纸。

1.3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认真、独立、按时完成作业,是进一步理解、巩固深化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环节。认真、独立、按时地完成作业,对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学习态度乃至成人以后的劳动态度都具有一定的潜在影响。要坚持复习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认真完成并细心检查作业:注意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自己的各种能力。

2、教育学生要有正确的行为习惯

2.1举止文明的习惯

举止是指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姿态。它包括站立、行走、就座、手势和表情等。文明的举止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财富。对小学生来讲,要养成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的习惯: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自觉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

2.2诚实守信的习惯

对一个人来说,“诚实守信”既是一种道德品质和道德信念,也是每个公民的道德责任,更是一种崇高的“人格力量”。对小学生来讲,诚实守信,就是要他们明白说了就要努力去做:答应的事确实难完成的,应向对方说明缘由,用诚挚的态度向对方表示歉意:借了别人的东西要按期归还,说话要算话。

2.3尊重他人的习惯

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与受人尊重一样,尊重他人是我们的需要。从小学阶段起,应该培养学生耐心听他人说话,不随便打断他人说话:听到别人的批评时,不要激动,平静地听他把话说完: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自己的家庭情况不能随便告诉别人等方面的意识和素养。

2.4守时惜时的习惯

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从小懂得“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率”,从而养成守时惜时的良好习惯。这就要小学生明白晚上按时睡觉,早上按时起床:放学后按时回家,不在马路上溜达玩耍。

2.5勤俭节约的习惯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目前培养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刻不容缓。小学生要养成爱惜学习用品,不在课本上乱写乱画,不随便撕扯作业本。不随便向家长要钱,不乱花钱买零食、玩具等;珍惜粮食,不挑食,不浪费饭菜;节约用电、用水,做到人走灯灭,水龙头用后随时关紧开关;对自己、他人、集体的财物要爱护,轻开关门窗,轻拿轻放物品;不

在桌子上凳子上乱写、乱画、乱贴等好习惯。

3、学会感恩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感恩优良传统的国家。“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历史上流传的许多孝敬父母的感人故事都是感恩文化的体现。孝敬长辈是一个人应有的良好品质。然而,如今的孩子徜徉在幸福里,不懂得体恤长辈的辛苦。《我从哪里来》、《家庭的亲情》等课,激活了学生心底曾经被忽视或漠视的美好情感,懂得父母对自己的悉心抚育体现了真挚的感情。作为晚辈要以纯真的感情和实际行动尊敬和热爱长辈,如进出家门主动招呼,结合“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给他们写一封信、为他们过个节等,以此报答家人对自己的辛勤付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都离不开老师的教诲,在教学《我们敬爱的老师》一课时,我们可以通过一组组镜头,让学生了解教师工作的繁忙,从心里感激老师为他们付出的劳动。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形式,学习表达自己对教师的感激之情。

4、严格管理,用心管理

应经常在班里讲解遵守校规校纪的重要性,不能放纵学生,要下一定力量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对生病的学生要从生活上给予关心,让他感到温暖。实践证明:这样做效果往往较好。此外,要知人,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教师了解学生、熟悉学生,学生也了解、熟悉教师,二者之间就能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如此,也就能为班级各项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一线教师,我明白:教育的真谛是爱,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最优化发展。我们必须遵循教育规律,认真教育好每一个学生,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材。

浅谈德育教育范文3

幼儿教育德育教学问题对策幼儿时期是个人发展的关键性阶段,对于这一阶段的教育也显得十分重要,作为一种启蒙性教育,对于未来发展定位有着重要影响。幼儿德育教育对幼儿的价值观念和个性品质有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做好幼儿的德育工作十分重要。目前在幼儿教育中,针对知识特长和兴趣爱好方面的教育较多,而在德育方面较为缺乏,因此加强对幼儿德育教学不仅是幼儿教育的重点,也是家长关注的重点,通过家庭、学校、教师三者的共同努力,做好幼儿的德育教学工作。

一、德育教学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幼儿时期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更是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德育作为一项以思想意识教育为重点的学科,对于幼儿的成长有着重要作用。首先,德育教学有助于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幼儿阶段,儿童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不加以正确的指导,就容易使儿童误入歧途,德育教学能够运用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幼儿进行指导。其次,德育教学有助于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与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样,幼儿的个性品质这一时期也尚未形成,德育能够运用中华文化传统中的优秀品质对幼儿进行感染,培养幼儿诚实、守信、认真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最后,德育教学符合幼儿阶段的认知水平和发展规律。幼儿阶段处在前运算水平,对符号信息有一定的理解能力,通过强化能够掌握一定的德育知识。

二、当前幼儿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幼儿教学在我国已经有较长的发展时间,其成果也比较理想,但是关于幼儿的德育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德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高。从当前幼儿教育的形势看,许多家长送孩子去参加兴趣班、特长班,注重培养孩子的特长,然而在德育方面比较欠缺,不注意培养孩子的思想道德和个性品质。同时幼儿园在这一方面做得也不够。二是教育目标不明确。德育主要是培养幼儿的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而在当前的幼儿教学之中,这一点体现得不明显。三是教学方法不恰当。与一般的教育方法不同,德育教学有其特殊性,针对幼儿阶段的德育教学就更有其特殊性了。幼儿的德育教学不仅要考虑到幼儿的接受水平,还要考虑到幼儿的兴趣爱好,引起幼儿的注意力,同时还要注重强化练习,才能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

三、加强幼儿德育教学的策略

针对幼儿教学的特点,综合考虑幼儿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接受水平等因素,结合我的教育经验,认为,做好幼儿的德育教学需要从家庭、学校、教师等方面着手:

1.创建良好的家庭德育氛围

家庭环境对幼儿的学习有较大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氛围能够为幼儿学习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更加利于幼儿的学习。尤其是对幼儿来说,家庭的氛围至关重要。幼儿阶段,幼儿的心智尚未成熟,对父母的依赖性较重,父母在幼儿心中有着较高的权威,幼儿的行为是对家长的一种模仿和学习。在家庭中,父母要以自己的实际言行做好表率,让幼儿接受良好的个性品质和道德的熏陶。同时,父母也要做好生活中的德育的渗透,通过一件小事让幼儿明白一个道理,如在吃饭过程中将饭菜吃干净,教导儿童粮食来之不易的道理,培养孩子爱惜粮食的习惯。

2.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幼儿教学有其特殊性,对幼儿的德育教学必须考虑到幼儿的兴趣爱好和接受水平。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考虑到什么样的方式才是幼儿感兴趣并且喜欢的。游戏是幼儿乐于接受的方式,如在一次教学中,德育的任务是要培养幼儿尊敬师长的品质,通过设计一个游戏来完成教学。教师先将游戏规则宣布出来,规定谁先完成相应的任务,谁就可以领到最多的糖果和玩具,通过游戏内容,幼儿懂得了尊重师长的重要性,在加上奖励的刺激和强化,这一品质逐渐在幼儿思想中成型。

3.加强幼儿园和家庭的联合

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事,也是家长的责任。鉴于幼儿教育的特殊性,为了巩固教学效果,可以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在学校教育中的成果通过家庭教育来强化。因此,就要加强幼儿园和家庭的联系。如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教导幼儿要热爱小动物,在放学时将这一内容告知家长,通过家长来观察教学的效果,如果幼儿在家中做到了关爱小动物(如关爱小狗),那么家长可以对孩子进行奖励;如没有做到,家长要进行指导。双方联合,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共同促进幼儿的成长。

参考文献:

浅谈德育教育范文4

【关键词】德育 信息技术教育 渗透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是以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的教育为主要内容,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与道德素质。德育是初中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只有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才能培育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在互联网时代,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十分重要。本文结合具体教育实践,对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德育渗透谈些粗浅的认识。

一、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

首先要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到道德对于个人修身与成长的重要意义,并以实际行动践行道德要求。良好的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将会使学生受益无穷。在讲解具体操作过程中,应该适当引入行为习惯教育。如在介绍有关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时,要特别强调在Windows中关机的步骤,使学生了解到这样做是为了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保护计算机内数据的安全,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其次是进行实践引导。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在做示范操作时要有良好、规范的操作方式。如,把用户文件建立在所用系统软件的子目录下就是一种不好的习惯,教师在课堂演示的时候要有意识地注意这类问题,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掌握正确的方式,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习惯。

三是注意方式。在信息技术课程教授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遵循机房规范,保护计算机设备。同时,在制订教学计划时,要针对学生心理和年龄特点,根据计算机课程要求,逐步将网络道德规范向学生传递。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品质

互联网时代,计算机已经成为生活的必备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也催生了法律和道德方面的诸多问题。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师应该在讲授课堂知识的同时向学生传播正确的互联网使用道德,培育他们的规则意识。

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包括这几方面的内容:①自觉遵守政府相关部门制定的关于维护计算机系统安全的政策与法规;②自觉遵守学校的关于计算机管理使用的章程与制度;③坚决不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④形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明确计算机使用规范;⑤支持正版软件,拒绝使用盗版软件等。

上述内容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都有所涉及,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心理承受能力,应选取最佳的讲授方式和时机。比如,在介绍有关计算机病毒的知识时,列举实例CIH病毒、蠕虫病毒等,使学生理解计算机病毒的危害,不仅可以破坏计算机硬件设施,更可怕的是能对存储数据造成毁坏,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要让学生明白,不论出于何种目的,设计、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都是非常不道德的,会受到法律的严惩。要逐步培养学生的版权意识。计算机软件是实现计算机价值的重要媒介,每一款软件都包含了研发人员的巨大心力与智慧。尊重研发人员心血,使用正版软件,是互联网时代最起码的网络道德。要教会学生识别盗版的方法,学习相关软件常识,使学生明白,未经软件著作人的同意,复制其软件的行为是侵权行为,侵权者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从而从小培养学生使用正版软件、不使用盗版软件的意识,促进计算机应用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正面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

随着互联网技术大面积普及,初中生接触计算机的机会越来越多,上网冲浪成了时尚,网上聊天、收发电子邮件成了时髦的话题,网络游戏吸引了不少学生,同时网络思潮也对学生尚未形成的是非观造成了冲击。比如,不少学生盲目崇拜“黑客”,只看到他们高超的技术,忽略了他们对网络秩序的破坏。所以,我们在信息技术教育中要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正确运用网络,而不是沉迷其中,浪费光阴。在实际课程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正确引导学生使用网络。网络可以带给学生更加丰富的信息资源,是初中生学习的好帮手,教师应该肯定网络的正面意义,不能随意限制学生不碰网络。同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上绿色网站,在保护学生思想的前提下,充分运用网络让学生学习更多知识。

第二,极大丰富学生业余生活。网络之所以吸引学生,更多的是因为当今学生缺少丰富的课外生活。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借助学科优势,开设兴趣小组,以设计网页、办学生网站、开发游戏程序等不断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又比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习更多的计算机发展知识,引导学生自己编写软件使用方式、编撰计算机小史等,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计算机知识,更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第三,扩展学生网络德育新空间。网络的德行依赖于使用者的德行。随着互联网飞速发展,强化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与网络德行养成,不仅是净化未来互联网环境的需要,更是保护学生、引导学生健康成才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区分网络与现实的不同,不能在网络中进行违法活动,更不能浏览不健康的色情、反动网站。

总之,互联网时代,网络是中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信息技术教师应该不断发挥学科优势,培育学生的网络道德,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马琰.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1):65-66.

浅谈德育教育范文5

关键词:情感教育 关爱 积极评价

德育课难上,中职学校的德育课更难上,这是德育课教师普遍反映并力求破解的一个大课题。那么,如何激活中职学校德育课并切实提高德育实效呢?本人认为对于职校学生来说,情感教学是关键。因为德育课本身就凝聚着情感并作用于情感,各种德育活动无不表现为情感活动,散发着情感的魅力。所以,无论从德育基础、手段还是目标来说,情感教学应该成为贯穿职校德育始终的一根红线。下面我就中职学生的情感特点、情感教学在中职德育课上的具体运用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一、中职学生的情感特点

心理学的规律告诉我们:情感是人对客观事件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和体验,有积极的和消极的两种。中职学生由于受学校、社会和家庭的教育及熏陶,积极的情感在他们身上有不同的表露,如道德情感中的爱祖国、爱集体、友谊、自尊、责任等情感,理智感中的兴趣、欲望、自信等情感。但因年龄的特点,他们的情感品质尚不成熟,大多停留在浅显、低级水平,又由于独生子女居多和历史的社会的因素消极情感在他们身上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表现为任性、固执、自私、虚荣、猜测、失落、猜疑、厌学等。把握中职生的这些情感特点,并在德育课教学中有针对的加以引导和教育,是中职生得以健康成长的保证。

二、情感教学在中职德育课上的具体运用

无数的教育实践证明,“情感教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它能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在愉悦和谐的学习状态中茁壮成长。“德育应是快乐的。要让学生感到德育亲切、可信、有用、愉快。让学生感到快乐的德育,实效才能高。”根据本人的教学经验,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情感教育的进行运用。

1、沟通与学生的情感,以情激学

爱是情感沟通的源泉。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说的就是学生对教师的感情越深,就会越喜欢这名教师的课。因此,作为教师就必须要尊重理解学生,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与沟通,把自己的爱心和耐心奉献给学生,对学生要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做到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受学生欢迎的德育课教师是与他们关系融洽、在人格、知识、教学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他们认可的教师,这就越发地要求德育教师要不断地全方位地提高自己,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能力去征服学生,使学生对教师所任教的德育课程产生爱屋及乌之情,从而认真地去学习这门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精神饱满、面带微笑,要充分运用目光、面部造型、手势和足部运动等情意性态势语来增强教学语言的生动性、激起学生的共鸣。一位教师说得好:“没有情感的语言是一杯水,而融进了情感后,奔流的则是鲜红的血液。它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情感的共鸣,具有震魄慑魂的效果。”

2、了解学生情感信息,用爱传情

了解和分析教育对象的情感信息,是对中职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前提条件。学生的情感特征是个性的差异,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途径加以个别培养,学生的情感共性方面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一般的情感可以通过批改作业、阅卷、谈心和座谈会等形式获得,必要时还要融入学生之中,与学生打成一片,具体感受和体验他们的情感信息。这样,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和备课时,可以把教学内容中思想的要求与学生的情感培养结合起来,做到有的放矢,切实可行。如,针对中职生中较为普遍的自卑心理和失落感,教师可以聘请在工作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的毕业生回校作报告,使学生明白中职学校也是成才者的摇篮,中职学生同样有大作为。同时,德育教师要对学生的缺点和失误尽可能地给予宽容和谅解,经常性的帮助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体验和感悟。实际上,我们经常要等待一个孩子的成长。因为即便是知识的获得,常常也是一个困难、缓慢的过程;人的成长更是曲折、艰难,有自己的规律,一点也勉强不得。每个人,哪怕是这些浑身是错的孩子,都有自尊心,都有他的需求,他的选择与价值观。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更多地关注、尊重和宽容学生。温情的理解、真挚的同情、诚意的鼓励、恰当的提醒,能使学生昂首挺胸,较好地发现自我,正视自我,有效地调控自我。

3、加强实践,以情导行

浅谈德育教育范文6

[关键词] 中学教师 德育教育 实践诚信榜样潜移默化

思想道德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精神品质和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标准。要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在学校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高尚风格,形成青少年求知学习成长修身养德的好风气,下面就德育教育谈几点看法。

一、重在实践,体验过程

思想道德教育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德育,把德育置于一个特殊的崇高地位,在德育教育的方式上,我们的做法是“重在实践,体验过程”。做到三个结合,即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校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学校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进感情获得友谊。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大家和谐共处,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谅解,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我们认为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最基本的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正确而深入的理解,但这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他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注入新的血液,使学生获得对“美与丑”、“善与恶”有更加鲜明的辨别力。

二、创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学习成绩的优劣,除了个人主观努力外,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帮助也是重要因素。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使班内形成浓厚的学习气氛,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全体学生相互切磋,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鼓励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互帮互学,除了课堂上相互切磋外,课余时间要提倡彼此为师,相互激励。为了搞好学习上的合作,课堂上,还要根据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座位,把优等生、中等生与学困生合理地安排在一起,让他们在学习上互相帮助;课下,根据自愿结合的原则,成立课余“学习互动小组”,相互质疑问答,答疑解惑,共同探讨。或在优等生和后进生之间开展“一帮一”活动,发挥优等生的传、帮、带作用,促进后进生在学习上的转化。在班会上举行学习经验交流会等措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强化合作行为,促使学生普遍提高学习水平。良好的学风,促进整体学生成绩的提高,形成了你追我赶奔优异的好风气,坏的习气逐渐减少的好局面。

三、营造诚信教育氛围,优化育人环境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开展诚信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从不同角度营造氛围,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1.通过现实生活中生动的事例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争论,引发学生产生内心震动。

2.充分利用黑板报、教室标语作为宣传阵地,着力营造诚信教育的氛围,感染学生,使学生关注诚信教育。如组织学生出版“诚信专刊”,阐述诚信的含义,列举诚信的事例,对涌现出来的诚信人物加以表扬。在班内张贴“诚实守信,立身之本”,“取信于民,方可得天下”,通过这些措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关注诚信教育。

3.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美德中有关诚信的格言、楷模、典故、故事等,通过诵读、故事会、表演等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先进任务,通过报告会、座谈会、广播等形式,给学生设置情景体验、角色扮演、行为训练使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诚信观念。

四、采用榜样教育法

树立榜样,让榜样的力量去影响学生,在树立榜样时,既要注重树立优等生榜样,又要特别注重树立中等生、学困生的榜样,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加以发扬他们的优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成为不同方面的榜样,可以是劳动方面的,可以是助人为乐的,可以是守纪律的,可以是文艺的,可以是体育的,等等。总之,要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引导每个学生学习做人的道理,让他们在互相学习中不断提高完善自己。

五、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教师从事的教育实践是一种道德实践。教育本身就具有深刻的道德内涵,教育这种以人为主体的教育实践活动,是以对人性善恶的认同为逻辑前提的。尽管古今中外教育家对人性善恶的缘起说法不同,但都坚持认为人在合理的教育环境中是可以弃恶从善的,教育是教人弃恶扬善的活动。教师的道德素质作为一种内在的精神品质,会全面地展现在他的专业活动中,全部显示在学生的面前,成为影响学生和教育学生的现实力量。教师可以在一举手、一投足之间就自然的、率真的表现自己的风范,不是靠说教和强制,而是在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中就产生了教育的效应,而且那些价值导向、情感陶冶、意志磨砺、自我示范,统统都融入“无言之教”中,这种人格魅力可以说是最珍贵的资源和最有用的手段。而这些要想在德育教育中发挥充分的作用,教师必须以身作则、模范言行、严于律己、作风正派、注意身教、无私奉献、廉洁从教、积极向上,才能为人师表。

总之,加强中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育人工作。他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精心策划,不断用生动的、贴切生活的实例来充实它,完善它。努力做好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