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本增效方案措施范例6篇

降本增效方案措施

降本增效方案措施范文1

关键词:老旧小区;改造;减碳;核算

2019年,中国的碳排放量达到92.29亿吨,超过了美国和欧盟的总和,占全球总排放量的近1/3,是世界上碳排放增量最大的国家[1]。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要求,我国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国家重大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在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承诺我国碳排放将于2030年达到峰值,2030年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2]。2020年9月,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我国提出,将努力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统计,建筑行业已成为全球三大温室气体排放源之一,排放了约40%的温室气体,且具有最大的节能潜力[3]。城市住宅建筑产生的碳排放占建筑行业碳排放的比例超过40%。2000年至2018年,中国城市住宅建筑产生的CO2排放量从2.891亿吨攀升至8.91亿吨[4]。目前已经有一些学者开展了社区层面的碳排放核算。例如,黄建等对苏州一个新建社区的碳排放进行核算,核算内容为建筑能耗、交通、废弃物处理、水资源四大系统在使用阶段所产生的碳排放,并且提出了一系列的碳减排方案[5]。陈莎等对北京既有社区的能源消耗(用电、用气、采暖)、交通出行、废弃物和绿地碳汇的碳排放进行了核算[6]。但是CarbonReductionPotentialAssessmentofOldResidentialTransformation老旧小区改造的减碳潜力评估较少有研究对老旧小区改造的减碳潜力进行量化评估。结合目前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推进,在改造中增加低碳化目标并评估其减碳潜力,将对城市低碳发展有重要意义。

1研究方法

本文分别对老旧小区既有使用阶段的碳排放和技术措施的减碳潜力进行核算,核算清单如图1所示。首先从景观绿化、建筑单体、水资源、固废物和基础配套五个方面对老旧小区阶段的碳足迹进行核算,掌握老旧小区的碳排放现状。接下来,根据现场调研提出适用于老旧小区低碳化改造的技术措施,并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对技术措施实施后可能实现的碳减排效益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施加减碳措施所增加的物化阶段碳排放(主要指新增建材生产、运输、施工)、拆除阶段所产生的碳排放(主要指新增建筑垃圾的处理)和所能降低的运行阶段碳排放量。核算采用排放因子法(Emission-FactorApproach)进行核算,排放因子法是IPCC提出的第一种碳排放方法,也是目前广泛应用的方法[7]。即温室气体排放量由排放源的活动水平与相对应的排放因子相乘得到。核算公式如下所示:E=∑Q×EF(1)其中,E为CO2排放量;Q为活动水平,活动水平数据量化了造成温室气体排放的活动,如居民生活电耗、气耗、水耗、绿地面积、焚烧处理的废弃物量等,该数据将通过实地调研进行采集;EF为排放因子,即每一单位活动水平所对应的CO2排放量,例如:kgCO2/kWh,kgCO2/m2草地面积等。各个阶段的具体核算公式和对应的碳排放因子主要参考住建部颁布的《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GB/T51366-2019[8];部分碳排放因子来源于相关文献[9-12]。

2案例计算

2.1案例概况

研究选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和睦新村作为研究对象。和睦新村建造于1988年,共有54幢住宅,现有3566户居民,建筑面积17万m2。以50年的设计使用年限为参照,该小区的剩余使用年限为16年。

2.2既有使用阶段的核算

本案例既有使用阶段的活动水平数据及其来源见表1。通过对住户进行抽样问卷调查获取居住建筑内部的电耗、气耗和水耗,共计咨询了64户;其他公共区域的活动水平数据通过总平面图、实地调研、咨询社区管理部门和参考行业统计值进行确定。按照所收集的活动水平数据进行核算,得到本案例改造前使用阶段的碳排放结果如图3所示。改造前使用阶段的碳排放为9721tCO2/年,单位建筑面积排放57.18kgCO2/(m2·年),人均碳排放为1155.1kgCO2/年。其中景观绿化碳汇抵消了-3.29%的排放;建筑单体耗能产生碳排放占比最高(84.17%),其次是固体废弃物处理(10.20%),水资源和基础配套的碳排放分别占8.62%和0.30%。从各活动水平的碳排放来看,最主要的碳排放源是居住建筑电耗、气耗和固体废弃物(大多数为生活垃圾)。

2.3减碳措施的核算

对该小区进行了实地调研,认为可以实施的改造措施包括建筑单体层面的节能灯具更换、太阳能光伏利用、屋面保温增设;水资源方面的雨污分流改造、雨水回收利用;固废物方面的垃圾回收处理和基础配套层面的节能路灯更换。2.3.1分项核算(1)建筑单体(a)更换节能灯具老旧小区内的单元楼道内灯具光源还存在白炽灯的使用,更换为LED节能高效光源能够降低能耗。假设原本为12W的灯具,日工作时长为8小时;更换为自动感应节能灯具,功率为6W,日工作时长缩短为6小时。则每年能够节约电耗34MWh。考虑灯具的生产和拆除所产生的排放,案例更换节能灯具的碳排放影响如表2所示,合计能够降低384.5tCO2,拆除阶段的碳减排来源于建材的回收利用。(b)太阳能光伏增设太阳能光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于建筑节能减排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在居住建筑中应用太阳能光伏系统,对于整个生态城市的建设有巨大价值[13]。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为推广建筑光伏系统提供了机遇[14]。假设屋面光伏可利用系数取0.5[15],铺设发电效率为15%的单晶硅发电组件,光伏发电系统的损失效率为25%[8],则使用阶段光伏系统的发电量可根据下式进行计算。(2)式中,Epv——光伏系统发电量(kWh);I——光伏电池表面的太阳辐射强度(kWh/m2);KE——光伏电池发电效率(%);ε——光伏系统损失效率(%);Ap——光伏系统面积(m2)。根据相关研究[16],1m2光伏组件在生产阶段和使用阶段分别产生160.86kgCO2和4.93kgCO2的碳排放,拆除阶段的碳排放为-9.88kgCO2。该小区的屋顶建筑面积合计为32684m2,经核算,案例增设屋面太阳能光伏的碳排放影响如表3所示。该项措施在物化阶段产生的碳排放比较高,但使用阶段的减碳效益也更加显著,能够降低小区生命周期碳排放量17867.9tCO2。(c)屋面保温增设既有建筑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较差,能耗损失严重。增设屋面保温将对住宅供暖、空调能耗产生较好的效益。根据相关研究,若既有住宅建筑的屋面增设40mm厚挤塑聚苯板(XPS),采暖制冷能耗能够降低12%左右[17,18]。基于此,若在案例小区的改造中,增设所有居住建筑的屋面保温,将能够取得很高的节能减排效果,核算结果如表4所示,实现生命周期碳减排4340.4tCO2。(2)水资源(a)雨污分流改造由于建设年代较早,老旧小区的排水系统大多为雨污合流系统,造成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低下,降低了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效率[19]。对排水管网进行雨污分流改造,能够减少合流至污水处理厂时雨水处理所消耗的能耗,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本案例需要改造管网9000m,开挖、移除土方4648m3,回填764m3,当地年降水量1378.5mm。改造施工工艺,即开挖、移除土方和填土碾压平整的碳排放因子分别为1.05kgCO2/m3和0.99kgCO2/m3。经核算,案例进行雨污分流改造后能够降低小区生命周期碳排放368.6tCO2,见表5。(b)屋面雨水回用浙江省降水量较为充沛,具备雨水回用条件。此外雨水资源化还能提高城市的雨洪调节功能,具有良好的节水效能和环境生态效益。小区屋面雨水不直接与地面接触,污染小,并且可借助檐沟、雨落管直接收集利用[20],在雨水路径的末端增设蓄水池、雨水处理设备收集回用雨水,可以用于小区内绿化及路面浇洒[21]。雨水回用的计算方法如下[22]:(3)式中,Wya为雨水年径流量(m3);Ψc为径流系数,下垫面为硬质屋面,取0.9;ha为常年降雨厚度(mm);F为计算汇水面积(hm3)。根据计算,案例的蓄水池容积为215m3,采用混凝土浇筑;年雨水回收利用量为23350m3。计算得到案例中增设雨水回用系统后的碳排放影响如表6所示,使用阶段的碳排放能够降低112.1tCO2,考虑物化阶段和拆除阶段,最终实现减碳量为84.5tCO2。(3)垃圾回收利用小区内垃圾收集较为杂乱,且垃圾收集点破旧,垃圾桶放在外面供居民投放,管理不佳。如果能够增加小区内垃圾分类宣传,严格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规范垃圾处理点,将能够提高小区内垃圾回收率,降低垃圾处理能耗。对案例小区内的23处垃圾分类收集设施进行更新,预计消耗主要建材包括混凝土12.7m3,混凝土砖7.3m3,页岩砖14.0m3。预计实施改造后,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能够提升14.53%。核算结果如表7所示,该措施在生命周期能够实现2294.3tCO2的减碳量。2.3.2综合碳减排效益六项技术措施在本案例小区产生的生命周期碳排放影响如图4所示。屋面太阳能光伏增设能实现非常可观的减碳效果,超过17000tCO2,其次是屋面保温增设和垃圾回收利用,实现减碳量超过2000tCO2,更换节能灯具和雨污分流改造的减碳量约400tCO2,屋顶雨水回用实现的减碳量相对较少。基于生命周期理论,案例小区在实施这六项减碳技术后共能实现碳排放降低25340.2tCO2,措施在物化阶段和拆除阶段产生了2518.6tCO2。碳减排效益主要来源于建筑单体的减碳(22592.8tCO2),其次是固废物,减少2294.3tCO2,水资源方面共实现了453.1tCO2的减碳量。案例小区实施这六项减碳措施后平均每年能够降低碳排放1563.8tCO2,减碳率能够达到16.3%。

结语

降本增效方案措施范文2

一、国内双酚A企业提起反倾销的过程

国内双酚A产业起步较晚,规模较小,技术落后,部分国外企业为占领中国市场以倾销方式进入国内市场,对国内双酚A产业造成实质损害,使国内企业蒙受巨大损失。2004年3月12日,蓝星化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代表中国双酚A产业依法向反倾销调查机关提起对原产于日本、俄罗斯、新加坡、韩国和台湾地区的进口双酚A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天津双孚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作为支持企业提供相关证据。2004年5月12日,商务部决定对从日本、俄罗斯、新加坡、韩国和台湾地区进口的双酚A进行反倾销调查。2005年9月28日,申请人蓝星化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向商务部提出撤消其双酚A反倾销调查申请,并请求终止双酚A反倾销调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商务部自2005年11月7日起终止反倾销调查。

2006年7月10日,商务部又收到蓝星化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代表国内双酚A产业提交的反倾销调查申请,请求对原产于日本、韩国、新加坡和台湾地区的进口双酚A进行反倾销调查。商务部于2006年8月30日决定对原产于日本、韩国、新加坡和台湾地区的进口双酚A进行反倾销调查。2007年3月21日,我国对原产于日本、韩国、新加坡和台湾地区的进口双酚A作出反倾销初裁,2007年8月29日作出终裁,决定对原产于日本、韩国、新加坡和台湾地区的进口双酚A征收反倾销税,实施期限为自2007年8月30日起5年,反倾销税率5.0%-37.1%。

在五年即将到期的时候,由于国内双酚A企业担心终止反倾销措施后,原产于日本、韩国、新加坡和台湾地区的进口双酚A对中国大陆的倾销行为可能继续发生,可能再度对国内双酚A产业造成损害,2012年6月国内双酚A企业申请反倾销措施期终复审,请求调查机关继续维持该反倾销措施。2013年,商务部公告,自2013年8月30日起,继续对原产于日本、韩国、新加坡和台湾地区的进口双酚A实施反倾销措施,实施期限为5年。

二、实施双酚A反倾销产生的影响

(一)进口双酚A数量依然保持了增长趋势

进口数量:双酚A作为生产原料,消费量随国内环氧树脂和聚碳酸酯产能大幅提高而快速上升。反倾销措施对双酚A进口有一定程度抑制作用,对国内产业也起到保护作用。2004年5月反倾销立案调查,受此影响,当年进口增速明显放缓,总体进口量下降,给国内双酚A企业赢得发展机会。2008年,受全球经济状况影响,全球环氧树脂总产量为185万吨,相比2007年产量(212万吨)下降很多,环氧树脂厂商采取减少库存、降低订货量等方式,双酚A作为原材料进口量有所下降。2009年,全球环氧树脂总产量开始复苏性增长,带动双酚A进口量增加。2010年,临近国家双酚A主要供应商韩国LG、韩国锦湖、日本三井化学等集中停车检修,导致市场供应量大幅减少,进口量当年减少。但整体来看,由于国内环氧树脂产能不断增加,国内产能不足导致双酚A进口依存度高,进口数量在实施反倾销措施前后整体依然保持增长趋势(图1)。

(二)进口双酚A价格有跌有涨

2004年5月商务部第一次对进口双酚A启动反倾销立案调查。在反倾销措施实施后,国内双酚A的价格从2004年初的9500元/吨,涨到年底22000元/吨,涨幅131.6%。国内下游产品环氧树脂价格伴随上涨,2004年初1.6万元/吨左右,年底2.6万元/吨,涨幅62.5%。反倾销措施在这一时期有效刺激国内双酚A及下游产业发展,市场秩序有所规范。但另一方面,粉末涂料、粘合剂等环氧树脂下游企业受当时国内外经济影响难以提价。国内外石油价格上涨,化工原料价格上升,继续采取反倾销措施会使双酚A价格进一步提高,下游环氧树脂生产厂家、环氧制造业将遭受巨大损失。考虑到下游厂商的利益以及当时已经取得的效果,申请人于2005年9月申请撤销调查。反倾销调查被延期至2005年9月终止,海关数据显示,双酚A进口价格2004年底2100美元/吨,2006年初降至1100美元/吨。

2006年8月,对来自日本、韩国、台湾和新加坡的双酚A进行反倾销调查,双酚A进口价格上涨,双酚A进口平均价格,2006年1月1100美元/吨,2007年7月涨到1970美元/吨。2007年8月底开始对对涉案国进口双酚A征收5%-37.1%反倾销税。受金融危机影响,世界范围内化工行业市场不景气,进口双酚A价格反复波动,且差价较大。2009年2月进口均价降至744美元/吨,2011年5月又涨至2423.98美元/吨。主要是受供求关系影响,2011年前半年国内双酚A主要生产厂家,如蓝星无锡、忠信惠州及拜耳上海等均停车检修,国内产量降低,世界市场苯酚、丙酮等双酚A原料产品价格上涨,进口双酚A价格因此大幅上涨。如图2所示,总体来看,由于国内产业对双酚A存在刚性需求,进口双酚A价格主要受下游产品供求和上游原料成本控制,反倾销措施对进口双酚A市场价格影响有限。

(三)进口双酚A的方式向加工贸易转移

受反倾销措施影响,2007年1月至7月,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7.1万吨,同比下降29.9%;加工贸易进口8.3万吨,同比增长124.8%,双酚A进口向加工贸易方式转移。2013年1月至7月,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12.83万吨,相较于2007年增幅80.7%,占进口量38.78%;加工贸易方式进口11万吨,相较于2007年增幅32.53%,占进口量33.25%。进口总量上加工贸易方式进口量增加,但增幅低于一般贸易方式,占比也低于一般贸易方式。由于反倾销主要涉案国家或地区化工企业为规避反倾销制裁到国内投资设厂,贸易方式转移,与国内企业成为竞争者,削弱反倾销实际效果。

(四)进口双酚A的原产地趋于分散

2004-2005年,第一次对日本、俄罗斯、新加坡、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进口双酚A进行反倾销调查,涉案国家和地区加大对国内双酚A出口量。从2005年进口量看,同2004年相比,自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4个国家或地区进口双酚A分别增长9.58%,236.7%,138.7%和87.8%,自俄罗斯进口量与2004年基本持平。2005年11月终止对原产于日本、俄罗斯、新加坡、韩国和台湾地区进口双酚A反倾销调查。

2006年,第二次对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和新加坡进口双酚A进行反倾销调查,2007年8月,商务部进行初裁并实施反倾销措施。受反倾销措施影响,2006-2007年,自日本、韩国和台湾进口双酚A占进口量比例下降,新加坡占比较为稳定。2007年自俄罗斯和美国供应量明显增长,进口量约各占12%,进口原产地发生转移。2011年日本地震、台塑发生火灾使双酚A装置受损,韩国主要厂商装置检修,其产量降低是对中国出口量减少的重要原因。

2012年6月,中国大陆双酚A产业请求调查机关继续维持反倾销措施。经过5年实施反倾销措施,现在中国进口双酚A原产国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反倾销措施导致未涉案国家或地区同类产品大量出口到中国,降低保护国内产业效果。2012年,与中国临近的泰国PTT15万吨/年双酚A装置运行,其本土双酚A消费有限,销往中国具有不含关税和反倾销税,运费低廉,成本优势明显。根据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海关进口统计数据整理,目前主要进口国或地区为台湾、泰国、韩国、新加坡、俄罗斯、美国等,来自这些国家或地区的进口双酚A约占90%,其中泰国所占比例已接近台湾,日本、韩国所占比例大幅下降(图3)。

(五)国内生产双酚A的规模有所扩大

国内企业抓紧时机,自主研发或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努力提高技术水平,扩大生产规模;受反倾销影响及国内供求关系影响,为规避反倾销措施制裁,国外化工企业采取合资合作方式竞相到中国大陆直接投资建厂。2007年,隶属于蓝星集团无锡树脂厂的南通星辰增产能9万吨/年的双酚A装置。2008年,中石化(上海三井)建年产12万吨双酚A装置。2009年,上海拜耳二期10万吨/年双酚A装置投产,总产能达21万吨/年,成为中国双酚A最大生产企业。2011年,中石化三菱化学聚碳酸酯(北京)有限公司产能15万吨/年双酚A装置投产。相关研究表明,2006-2008年,实施反倾销措施全面提升了企业劳动生产率、工业企业成本、利润率和资产负债率,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同时影响了工业企业成本、利润率和资产负债率的提升。总体而言,反倾销措施显著提升了“双酚A”所在化工业企业绩效,但国内双酚A产业依然脆弱,价格、数量受进口产品影响较大,对进口产品供给状况反应敏感,一旦终止反倾销措施,进口被调查产品依然有可能继续对中国大陆双酚A产业造成损害。这也是2013年8月商务部期终复审裁定继续实施反倾销措施的重要原因。

三、实施双酚A反倾销需要改进措施

(一)完善制度程序

立案时间方面,为避免延缓反倾销措施实施,立案期限规定不宜过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规定商务部应当自收到申请人提交的申请书及有关证据之日起60天内,决定是否立案调查;美国和欧盟对有关受理案件的期限规定分别为20天和45天;印度贸易救济政策关于正式立案的规定是:在申请人向反倾销总局提交符合法律要求的书面申请材料后的45日内,反倾销总局应当作出正式立案的公告,并通知出口国政府的外交代表。国内反倾销案件一般是大部分生产者已受到一定程度损害,并经过调查取证后才提起申诉,相关机构立案审查时间过长会加剧企业受损害程度,不利于保护国内相关产业发展。

调查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并未就答复调查问卷的具体期限做出规定,不利于调查效率的提高。印度贸易救济政策中规定“提交问卷和抗辩意见:单独被通知的应诉企业应在通知发出之日起40日之内,将调查问卷和抗辩意见提交给反倾销总局。没有被单独通知的应诉企业,应在正式立案公告之日起40日内将调查问卷和抗辩意见提交给反倾销总局。”

初裁时间期限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未规定作出初步裁决的期限。相比之下,2013年7月30日,巴西就有关反倾销调查中的程序和申请进行了修改。新法令使调查程序更严格,要求贸易救济署从立案起的120天内初裁报告,使临时反倾销税的实施期最长达6个月。新法令要求除特殊情况外,反倾销调查须在10个月内结束;此前法令的规定是12~15个月。初裁决定确定倾销成立,并由此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的,可以采取临时反倾销措施,因此临时反倾销措施可以有效遏制倾销对国内产业造成的不良影响。初裁期限长短与国内产业遭受损害程度关系密切,中国应及早做出明确规定。制定严格的时间表能有效提高贸易调查程序效率。国内聚酯薄膜反倾销案件中部分企业在案件调查过程中已经破产。

(二)全面考虑上下游产业发展

对外反倾销涉案化工类产品很多像双酚A一样是中间原料,且国内由于生产技术、产品质量等级及产能不足等原因导致供给不足,产品进口依存度高。反倾销措施从申诉、立案到初裁、终裁,是否征收反倾销税及税率高低,都将对国内同类产品及上下游供应商、消费者甚至其他产业的利益相关者产生诸多影响。对涉及倾销国家或地区实施反倾销措施后,短期将提高国内下游化工产品生产企业成本,降低产品竞争力,容易引起下游企业对反倾销立案的反对。2004年,双酚A反倾销调查期间,双酚A下游产业,中国化工学会涂料涂装专业委员会在涂料产业利益受损严重的情况下,向商务部递交了“关于撤消双酚A反倾销立案调查的陈情报告”,恳请国家能权衡产业整体利益,慎重处理双酚A反倾销立案,之后申请人在市场秩序有所规范,反倾销措施有一定效果的情况下向商务部提交撤消双酚A反倾销调查申请,并请求商务部依法终止双酚A反倾销调查。

申诉人和行业协会及政府相关部门必须权衡整个产业链利益,充分考虑产业长远发展目标,慎重做出决定。由政府制定相关产业政策予以调节,行业协会与企业协助实施,避免采取反倾销措施后,国内涉案产品借机肆意涨价,导致下游企业需求大幅下降,影响下游企业发展,易引发上下游产业之间继发性保护或损害传递效应。

(三)行业协会协调企业形成合力

法律规定,国内产业,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同类产品的全部生产者,或者其总产量占国内同类产品全部总产量的主要部分的生产者。一般认为合计产量至少占国内相似产品总产量50%的生产者才能代表国内产业。但是如果能占到70%-90%,将能更好地代表整个产业,有利于证明倾销造成的产业损害。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在信息传递、组织和协调企业的作用,增强企业间沟通,使企业间保持紧密联系,组织包括行业协会、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适时、有策略的提讼与撤销诉讼,有利于反倾销调查顺利进行,保护上下游企业利益。

(四)规范企业财务制度

反倾销案件中认定倾销与产业损害有具体指标,包括产能、产量、就业人数、开工率、市场份额、销售价格、销售收入、期末库存、劳动生产率等16项指标,很多小企业账目混乱,导致在反倾销调查过程中容易遇到企业间统计口径不一致、收集相关资料困难的情况,难以收集有效证据,降低采取反倾销措施效率,使企业在反倾销案件中处于不利地位。企业要规范企业财务制度,提高贸易救济意识,建立健全产业预警机制,及时收集产业数据,受到损害适时运用贸易救济相关法规,积极向有关部门投诉,把握好反倾销的时机,形成最好的保护效果,不能在损害到难以承受的程度才进行反倾销。

参考文献:

[1]苏振东,邵莹.对外反倾销措施能否改善中国企业绩效.[J].经济评论2013(04).

[2]胡心宇.我国对外反倾销调查存在的问题与改善途径.[J].对外经贸实务.2013(02).

[3]殷秀玲,范爱军.中国反倾销政策的内生性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9(05).

降本增效方案措施范文3

关键词:换泵措施;效果;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采油井、注水井的生产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产生矛盾、不断采取措施解决矛盾的过程。当地层压力升的较高时,就应当降低注水井的注水量;当层间矛盾大时,就应当及时调整层段注水量缓解矛盾;当采油井的供液能力大于或者小于泵的排液能力时,应当采取调整参数的相应措施等等。在日常生产管理工作中,应密切观察机械采油井的生产数据变化,并根据数据变化及时的做好抽油泵排液能力的参数调整工作。

1换泵措施效果分析

(1)从机泵井的工作方面进行分析,如机泵井的工作状况、工作参数、泵的排液能力等。

(2)从地质状况分析,包括注水效果的好坏、供液能力的大小、层间矛盾的变化等。做好这两方面的分析就要充分利用日常生产数据,通过对比换泵前后产液、产油、含水、沉没度以及示功图和机采井的生产参数等来判别换泵措施是否见效。

2 换泵措施见效情况分析

2.1 换大泵措施见效井的分析

抽油机井换大泵的基础是:注水效果好,供液能力强,液面比较高,具备换大泵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的换泵措施往往有较好的效果,措施见效后抽油机井的产液、产油都有较大的提高,沉没度会有相应的降低。换大泵增加了抽油机的排液能力,从而提高了油井的产量,同时降低了油井沉没度和井底流压,使一些压力相对较低的油层发挥作用,减小了层间矛盾。通过换大泵可以使油井供液能力和抽油泵的排液能力相匹配,保证抽油机在相对合理的情况下生产。

2.2 换小泵措施见效井的分析

有些抽油井由于地层条件差或者注水效果不好,使供液能力差,沉没度低,这样的井在长时间生产中机械磨损大,能耗大,检泵周期短,为了提高其系统效率,延长检泵周期,经常采用换小泵措施。在大泵生产时,由于液面低,泵的充满系数小,泵效低,所以产液量不高,在采取换小泵措施后:

(1)虽然液面仍然比较低,但是充满系数增大,泵效得以提高从而保证产液量不下降。

(2)在保持产量不下降的同时,由于泵径小,泵的充满系数高,泵的就比较好,这样,可以减小泵的机械磨损程度,延长抽油泵的使用寿命,减少检泵次数。

(3)换小泵生产可以减小电机负荷。由于泵径小,抽吸能力小,所需负荷也小,这样可以减小抽油机的电机负荷,节省电力。

3 换泵措施效果影响因素

换泵措施大部分都是有效的,但是,也有一小部分井,由于各种因素,造成措施后效果不好,或者没有效果,总结分析导致措施效果不好的因素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3.1 假液面

换大泵有两个条件:油井的沉没度较高,且沉没度在不断上升。因为沉没度直接反映了油井供液能力的大小;泵效较高。因为泵效反映了油井的排液能力。

只有满足这两个条件的井才能采取换大泵措施,否则换泵措施效果较差或者没有效果。有的井在换大泵措施前沉没度较高,但是换大泵措施后效果较差,通过分析大量换泵井资料发现,换泵前油井的液面很高,但是换泵后沉没度大幅度下降,这说明换泵油井的实际供液能力较差,只是换泵前的液面给人一个假象,误认为供液能力大。由于井的实际沉没度较低,换大泵后液面不够抽,从而导致换泵措施没有效果。因此,在换泵选井时不仅仅要看沉没度是否较高,而且要看井的泵效是否较高,如果在换泵前未审查清楚就实施换泵措施往往导致换大泵无效。

3.2 油管漏

抽油机在换泵措施后要落实井口生产数据,落实泵况、供液能力、油管是否漏失等。有时油管漏失也是换泵无效果的原因之一。在换泵措施效果分析时,有时会遇到换泵前各项生产数据都符合换大泵的条件,但是换泵后产量不升反而下降,换泵效果不好。在换泵措施无效的情况下,应首先对换泵井的生产数据、示功图、液面进行落实,落实井的泵况正常,然后对其进行憋泵,这时发现井口不起压力,在落实抽油机泵况没有问题的情况下,憋泵不起压就只有油管漏失使泵的排液能力降低,产液量下降,沉没度上升。油管漏失或者油管挂窜使油套之间连通,换大泵后排液能力增强,但是由于抽出的液体进入油套环空不能全部排到地面,导致换泵后产液下降,换泵措施无效。

3.3 泵况差

有些井换泵前后的液面资料反映井的沉没度较高,供液能力比较强,完全符合换泵的条件,但是由于换入的泵质量不好,或者换泵施工质量差,导致换泵措施后出现泵漏、凡尔漏、杆管断脱或漏失等问题,使换泵措施无效。

3.4 含水率上升

有些井换泵后产液大幅度增加,但是由于含水率上升,反而使产油下降,导致换泵效果不好。分析总结有两种情况导致换泵后含水大幅度上升:一种情况是措施前油井的产液剖面已经发生变化,使措施前含水已经上升,但是由于没有进行核实,措施后仍然直接采用该含水率进行效果对比,使措施效果无效,这种情况含水一般不能恢复到原来状态。另一种情况是措施过程改变了产出剖面,使含水上升,产油下降。高含水期采油地下情况比较复杂,流动系数高的油层都是高产液、高含水。当采取换大泵措施后,井底流压下降,流动状态随之发生改变,首先是流动系数较高、含水较高的油层产液量增加,使油井短期内含水上升,产油下降。这种情况一般经过一定时间的生产,慢慢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或有所下降。

3.5 录取井上资料不准确

有些措施井,由于人为的因素使本该有效的措施无效,如岗位员工录取井上资料不准确,为控制某些指标,更改生产数据等。对于换大泵井,措施后,如果对比沉没度下降就说明泵况正常,排液效率提高对应的井口液量应该增加,如果产液量不增加就要考虑是否是资料有问题了。

4不同换泵原因应采取的措施

4.1加强分析,减少异常井出现

(1)泵况管理的重点是做好异常井预防工作。通过强化资料分析和现场核实力度,提前预测机采井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制定相应措施。使异常井在可控范围内。提前做好热洗预防结蜡、参数调整预防杆断和偏磨等措施。

(2)准确判断异常情况。如果产量与功图、电流、电参、憋泵等数据出现矛盾,要核实回油管线、计量间闸门等部位是否存在漏失。技术员必须上现场核实异常井,把核实情况及时汇报到工艺队机采组。如存在诊断不准确的井,工艺队机采组与工程技术员一并到现场核实,避免发生无异常检泵井。

(3)加强重复作业井和低效井治理工作。重复作业井要及时分析原因,提出治理措施,避免再次出现。低效井要及时调整和治理,确保合理运行。

4.2采取的措施

(1)优化方案,个性化设计。加大方案优化力度,大泵井连续二次杆断全井更换抽油杆,抽油杆服役期大于7年井,只要发生杆断作业时全井更换抽油杆。机采组泵况管理岗和方案岗要密切配合,日常参数调整方案和措施方案要优化结合。所有异常井方案设计前必须与地质结合,做好维护性方案与补孔、压裂、堵水等措施结合,避免重复施工作业。个性化设计单井方案,真正做实“一口井工程”。强化重复作业井的治理分析。每月机采组要梳理当月重复作业井,分析原因,制定对策;要对特殊井进行分析,重点对高载荷、高交变载荷、低沉没度井制定整改措施。

(2)在方案中标明,井筒内全部管柱、前三次施工时间、鉴定原因以及本次作业异常原因的预判。

(3)杆断井方案设计要求。沉没度低于100米的严重供液不足井,方案设计中根据单井泵径、下泵深度、参数等设计如换小一级泵径、下调一级参数、加深泵挂等措施。频繁杆断井,要根据产液、含水、杆断次数、载荷、扭矩等情况,在方案上明确给出全井更换抽油杆及参数调整的要求,同时应考虑转变举升方式,对日产液大于80t且含水大于96%的异常井检泵同时设计堵水措施。

5结论及认识

(1)换大泵不仅能够提高排液能力,增加油井产量,还能减小层间矛盾。换小泵主要为了提高系统效率,延长检泵周期。

(2)高沉没度、低泵效,可能是液面资料有问题或者泵的工作状况不正常,换大泵选井时要核实资料和泵况,否则可导致换大泵无效。换大泵措施后,在液面资料和泵况没有问题的情况下,产量不升反而下降,可以考虑油管漏失导致换泵措施无效。

(3)换入的泵质量不好,或者换泵施工质量差可导致换泵措施无效,因此在换泵作业时要严把产品质量和施工质量,保证措施有效。在换泵前尽量测一次产液剖面,确保含水数据的准确,为换泵措施效果分析的准确性做保障。

(4)资料录取要准确无误,不能因为指标问题更改生产数据,间接影响换泵措施效果的分析。

降本增效方案措施范文4

关键词:措施 措施产量 经济评价 措施投入产出比 措施投入回收期 措施经济有效率

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措施产量已经成为油田原油生产的主要组成部分,措施产量占当年年产油的10%以上,同时受资金、地质认识等因素制约,措施工作量逐年压缩,侧钻、大修、压裂等高投入高风险的工作量明显增加,措施效益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采油厂的整体效益状况。

一、技术原理

增产措施是通过对老井实施井下作业改善产油效果,并利用油田原有资产和资源,以增量带动存量,以较小的新增投入取得较大的新增效益。因此,经济评价方法以增量分析为主,兼顾总量指标,原则上采用“改扩建”项目的“有无对比法”进行评价。正确区分和计算效益是增产措施评价的前提,在应用“有无对比法”进行增量分析时,尤其要认真核实哪些效益是措施项目真正带来的,确保费用与效益口径相一致。区块和油井的各种措施的效益是不一样的,应进行多方案比较,选出最优方案。

措施评价方法的研究包括单井方案评价和措施后评价两个方面:单井方案评价主要是根据措施实施的方案预测措施有效期内的增油量、增液量,再测算措施投入费用和增量操作成本,从而评价出措施方案的经济可行性。措施后评价主要针对特定评价目标(如油田、区块)的措施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二、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

1.措施评价指标体系

油田开发措施效益评价不能等同于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一般是在项目前期对项目进行经济可行性研究,包括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而油田开发措施评价主要是对措施投入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判断措施实施后是否会带来经济效益,以便改善油田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措施效益指标体系必须能够全面反映措施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应包括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两个方面。通过综合研究认为,措施效益指标体系主要应包括措施有效期、措施收益、措施增量投入产出比、措施投入回收期、最低(经济)增油量和措施有效率(分为措施有效率和措施经济有效率)6项[1]。

1.1措施有效期:是指措施实施后,油井产量降到措施前的日产水平所经历的时间。它是衡量措施效果的时间指标。

1.2措施收益:是指措施实施后,在有效期内,由措施增加的产量所带来的增量效益。它是考察措施经济效果的主要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qt-单项措施有效期内第t月的增油量,万吨

p-原油价格(不含税),元/吨

Tax-吨油税费(教育附加、城建税、资源税、矿场资源补偿费),元/吨

Ct-单项措施有效期内第t月的增量成本,万元

I-单项措施投入,万元

n-措施有效期,月

1.3措施增量投入产出比:是指措施投入与措施增量的产出比值。其中措施投入包括措施投资和增量成本。它是衡量措施经济效果的主要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1.4措施投入回收期:是指以措施的收益抵偿措施投入所需的时间。它是考察措施回收能力的主要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T-措施投入回收期,月。

1.5措施(经济)有效率:是指措施(经济)有效井次占措施总井次的比例。它是考察措施总体实施(经济)效果的主要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1.6措施最低(经济)增油量:是指抵偿措施投入的最低增油量。计算公式如下:

2.措施增产量预测方法

措施增油量和增液量是指在措施有效期内的累计增油量和累计增液量。措施有效期指措施后日产油降到措施前日产油水平时所经历的时间,并且措施前产量不考虑递减。措施增油增液计算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措施经济效益的评价程度。

按照不同的油藏类型、不同开发阶段及各类措施井生产的规律,确定递减曲线法进行增产量预测。递减曲线常见的有三种:指数递减、双曲递减、调和递减曲线。

2.1指数递减曲线

2.2双曲递减

2.3调和递减曲线

式中:qi-t=0时刻的产量,即产量开始递减时的产量

ai-产量为qi时的递减系数

n-递减指数,通常在0.1~1.0之间变化

t-预测措施有效天数,天

3.增量操作成本计算方法

根据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成本核算及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油气田开采成本是指油气田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消耗,主要包括油气田开采操作成本、折旧与折耗。而油气操作成本是指对油水井进行作业、维护及相关设备设施生产运行而发生的成本,也称为作业成本,它包括材料费、燃料费、动力费、生产人员工资、驱油物注入费、井下作业费、测井试井费、维护及修理费、稠油热采费、轻烃回收费、天然气净化费、油气处理费、运输费、其他直接费、厂矿管理费十五项[2]。根据成本和开发变量的关系,可以将操作成本分成四类(表1)。

表 1 操作成本分类表

增量成本是指措施作业增加产量时所增加的操作成本。

根据操作成本的上述分类可见,由于措施作业并不引起采油井数的变化,因此,与井数有关的费用不计入增量成本。同时,措施作业一般也不会引起注入量的变化,因此,与注入量有关的费用也不计入增量成本。

增加的操作成本主要由液量、产量增加所增加的费用构成。措施增量成本的具体表达式为:

增量成本=增液量×(燃料费+动力费+油气处理费+运输费)+增油量×(轻烃回收费+天然气净化)

4.措施优化配置方法和影响因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措施工作量的分配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在油价不变及增产油量固定不变的情况,销售收入也就确定了,要实现利润最大化就等同于成本最小化[3]。因此,增产措施工作量的分配(即增产量的分配),应当遵循等边际成本原理:即各增产措施区块的边际成本相等时,总成本达到最小。

边际成本是指每增加一个单位的产量使总成本产生的变化量,不同区块措施的边际成本互不相等,在增油量固定的前提下,可通过减少边际成本高的区块的措施工作量,增加边际成本低的区块的措施工作量来实现降低总成本。因此,只有当各增产措施区块的边际成本相等时,才能合理的分配,即等边际成本原理。不同区块如何分配增产措施工作量,这主要受增产措施的效果、含水、措施投入及成本的影响。

4.1措施效果

不同区块的地质条件不同,井况不同,增产措施的类型不同,措施的开发效果也就不同。在措施上述影响因素固定的情况下,措施效果好的,其经济效益也就相对好。

4.2措施潜力

由于地质状况、油井状况及作业能力的影响,不同区块不同措施的工作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在措施分配中既要考虑措施资源状况,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又要考虑作业能力,保证工作量顺利完成。

4.3措施含水

措施的含水影响产液量和注水量,直接影响到电力及集输处理设备承受能力。过高的含水要求增加地面处理能力,导致投资的增长,最终影响措施的经济效益。

4.4措施投入

不同区块不同类挖潜措施的投入各不相同,收回投入的时间不相同,导致不同措施经济效益各不相同。相同增油量的条件下,措施投入少,措施经济效益相对较好。

4.5措施成本

不同区块的不同类措施存在差异,导致不同区块的同一措施的成本不同,经济效益也各不相同,同等投入、效果及含水相同时,措施成本低,则经济效益相对较好。

三、实例应用及效果分析

2000年以来,在某采油厂实施的侧钻、大修、压裂、调补层和堵水5项措施共836井次,其中侧钻40井次、大修32井次、压裂46井次、调补层479井次和堵水239井次。从当年收益上看,调补层措施单井次收益最高,平均为44.32万元,其次为压裂措施38.00万元,大修措施为34.78万元,堵水措施为31.5万元,侧钻措施由于单井投资大,一般当年很难收回投资。

1.不同增产措施投资与最低经济增油量的关系

根据目前油厂各项增产措施的投资,按照现行的内部原油销售价格、生产成本、税金、期间费用,测算出了各项增产措施在目前的经济条件下收回投资的最低经济增油量。其中侧钻的最低经济增油量为881吨,压裂措施的最低经济增油量为339吨,大修措施的最低经济增油量为237吨,调补层的最低经济增油量为41吨,堵水的最低经济增油量为27吨。

2.措施投资敏感性分析

由于当前原油价格波动较大,必然会对措施效益指标产生较大影响,为了考察评价结果对油价变化的适应性,对不同油价下的各类措施最低经济增油量进行了敏感性分析。通过分析认为,当油价升高时,各项措施的最低经济增油量将迅速下降,从而将有一部分无效措施转化成有效措施,其中以投资较大的侧钻、压裂、大修措施反应明显。

3.不同油田相同措施的效果对比

随着老油田开发的逐渐深入,油水井井况逐年变差,需要侧钻和大修的井数逐年增多,但侧钻和大修均属高投入措施,所以难以规模性的开展。通过统计分析认为,2010年以来侧钻措施在Q油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建议逐步加大在该油田的实施力度;而N油田和C油田实施井次应减少并慎重实施;大修措施在N油田和K油田创造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建议在该油田加强地质研究,加大此项措施的力度;压裂措施在K油田和N油田的措施经济有效率达到82.6%,因此在当前有利油价条件下,可以增加实施井次。调补层和堵水措施属于常规措施,投资相对较低,历年实施的井次所占比重大,经济有效率达到86.3%,在各个油田都可以推广实施。

4.应用效果分析

在确定油井增产措施的投资和产量指标的前提下,对某油田2012年的各类增产措施进行了单井方案评价,对措施进行了优化配置,建议实施各类增产措施195井次,预计年增油5万吨,当年增创效益4105万元。其中侧钻15井次,补层55井次,堵水60井次,压裂40井次,大修25井次,侧钻措施主要在Q油田实施,压裂和大修措施主要在N、K油田实施,调补层和堵水在各个油田均实施。全年实际实施各类增产措施210井次,增油5.8万吨,创效5822.2万元。平均单井增油276吨,平均单井创效27.7万元。实施侧钻15井次,调补层55井次,堵水62井次,压裂29井次,大修25井次。

四、结论

1.通过在油田配产配注方案中的实际应用,本文提出的油井增产措施经济评价方法,符合实际,计算结果准确性高。

2.加强油井增产措施的经济评价工作,可以提高经济有效率,确保资金的有效投入。

3.在加强地质研究和资料录取的基础上,优化措施方案设计,严格按方案实施,努力提高措施经济有效率。

参考文献

[1] Q/SY LH 0187-2004.油井增产措施经济评价方法[S].

降本增效方案措施范文5

关键词:基坑施工;邻近地铁;影响;保护措施

引言:随着城市地铁建设的发展,基坑施工对于周围地铁正常的运作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对于地铁设施的保护问题也越来越被重视。基坑的开挖施工,会使地铁隧道上层土壤出现松软和裂缝,从而出现坍塌的状况。对隧道的安全性和地铁的行车安全构成严重地威胁,不仅会产生经济损失,还会危害社会公共安全。因此根据基坑施工对地铁的影响,研究保护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基坑施工对邻近地铁的影响

基坑施工过程中,常采用降水的方式。而降水的施工方式会冲走土壤中的细颗粒物质,使土壤中的承受能力降低,产生坍塌和变形的现象。而且基坑施工的过程,会对土壤的自然状态产生损坏。打破土壤结构中的应力平衡,出现地表沉降的状况。在自然状态遭到损害后,受施工的影响还不能进行回填处理,导致周围的土地发生形变和沉降,还会出现的下水下降,土壤物质不均衡的状况。这些问题会对邻近地铁隧道造成损害,给地铁行走过程带来安全隐患。

二、相应的保护措施

(一)完善施工过程,降低对附近土壤的损害

探究基坑施工对邻近地铁的影响及保护措施时,首先要对基坑施工过程进行了解。只有了解具体的施工过程,才能发现是什么因素导致对土壤的损害,进而对邻近地铁造成影响。大部分的基坑施工主要分顺作法,逆作法两种,还会采取两者结合的方式。顺作法:先建设周围的防护结构,采取从上到下的结合支撑的方式,挖至对应深度再采取从下到上建设主体机构;逆作法:使用地下结构作为支撑,采取从上到下和开挖工作交替进行的方式;基坑施工的过程具有非常大地风险,支撑和防护主要为临时的措施缺少长久性。因此可以根据基坑施工中降水,开挖和监测三个方面,对邻近地铁加设保护措施,降低地铁的安全隐患,避免经济损失。

例如对施工过程进行完善,降低对邻近土壤的损害。前期基坑降水阶段:基坑降水前制定好降水方案,使用间断性的降水方式,合理控制每次降水的数量。根据施工需要进行降水,水位控制在深度以下半米的高度;进行基坑降水时,要及时把积水排干,可以采取排水渠或水泵抽水等方式。及时排干积水,防止长期浸泡对土壤造成的损害;开挖前降水时,注意观察靠近地铁地段的水位情况做好记录。发现异常时,立即停止降水及时采取回灌的方式进行处理;基坑开挖阶段:开挖前制定完善的挖掘方案,采取顺作法的方式,使用三层支撑结构。一部分的支撑结构达到对应强度后,再进行施工。配合上混凝土浇筑保障质量。控制好下降高度,标准水位在坑底的一米左右。坚持分层之间对称的原则,不要出现超前挖掘的情况,保证支撑结构和挖掘交替进行。进行支撑结构构架时,选择合适的支撑结构,用多次振捣法进行支撑结构的构建。严格按照制定的方案,根据安全施工手册进行深处挖掘。避免挖掘中对土壤的损害,降低对邻近地铁的危害。施工中土体检测:制定检测方案时,要结合施工地段的土壤成分结构,经过相关专家论证的基础上进行制定。在邻近地铁的地段设置监测点,及时统计监测信息和数据。施工前提前和邻近地铁的负责部门进行沟通,寻找邻近地铁的相关资料,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施工方案。监测到异常数据及时和地铁部门沟通,做好应急处理预案,并进行提前演练。确保出现问题时,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预防。

(二)创新挖掘方案,避免对邻近地铁造成损害

传统的基坑挖掘方式是:根据基坑的范围要求,找到大致的施工范围。在施工范围内进行降水处理,降低土质的坚硬程度方便挖掘。开始挖掘时,根据预设的方案在设置支撑结构的基础上,开始基坑的挖掘工作。其中对土质结构危害最大的是,挖掘过程改变了土壤的自然状态。土壤虽然是固体状态,但大范围土壤的中间突然出现较大的坑洞,周围的土体就会随着水和惯性,流向坑洞方向。这样的特点,导致坑洞周围部分的土壤出现整体的下陷现象。而且因为土体的自然状态被改变,土体的坚硬度也大幅降低。因此在施工时,可以在传统的基坑挖掘基础上,创新挖掘方案。根据基坑所需面积和范围,在大坑的基础上,合理分化,加入隔墙和暗处支撑。从空间上减少周围土体的暴露面积,有效地降低地质变形的概率。从而达到对邻近地铁的保护作用。

例如创新挖掘方案,降低土体变形的概率保护邻近地铁。首先是整体方案的制定,改变传统的单坑模式,在单坑的基础上加入隔墙和暗处支撑。分两期进行施工,一期是整体基坑的施工,根据实际情况把基坑分割成三份,中间加入隔墙和支撑。二期是在邻近地铁一侧设置长条形的基坑,把地铁的走向设置为长条形基坑的长。加强支撑的传力作用,增加支撑时间。而且因为体积小的特点,方便施工,可以降低邻近地铁范围的土体暴露时间,避免出现土体变质。然后是如何进行隔墙和支撑,可以选取混凝土中搭配钢筋的材质进行构建,使用十字交叉的方式进行排列。材质选择是为了隔墙和支撑的质量,十字交叉的方式是为了提高稳定性,从而达到控制变形的效果。通过创新挖掘方案,采取隔墙和暗处支撑的方式分割基坑,增加受力面。达到控制土体变形降低变形概率的目的。

(三)采用的加固的方式,保护邻近地铁

探究基坑施工对邻近地铁的影响及保护措施时,在完善基坑施工程序的基础上,创新挖掘方案,而这些保护措施只是外在条件的防护。对邻近地铁进行保护时,还可以从地铁本身出发。在基坑施工前对地铁设施进行加固处理,增加地铁本身的防护强度,以达到保护的目的。让地铁本身的防护能力提升,降低安全隐患。还可以对基坑施工过程中的支撑和防护进行加固。全方位的加固措施,降低对地铁附近土体的损害。而且不同的基坑施工对于地铁设施的影响也都不同,所需要选择的保护措施也就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加固措施,因地制宜保护好地铁设施。

例如在对地铁本身进行加固处理方面,可以在基坑工作开始前,对邻近地铁进行加固处理。如对地铁高架承台及高架桩周边进行加固,使用混凝土和钢筋混合材质,采取注入的方式进行加固。基坑周围的被动土层使用抽条加固的方式,在被动区加固的方式,防止土壤自然状态损害后的土体流动。基坑周围每间隔一段距离,使用钢筋结构创设模板,在模板内浇灌混凝土或水泥,形成隔离桩,加强对土层扩张的抵御能力。在十字支撑结构的基础上给每个支撑结构截面增设板带,增加支撑结构的受力面积,提高支撑的使用时间加强结构稳定性。通过这样分层次的全方位加固,加强相互力作用,防止土层在损害自然状态下的土体流动,达到对地铁保护的目的。

(四)对施工路线进行全面评估,提升效率降低危险

基坑施工涉及的地域广,环节多,任何一个小的环节出了差错都可能引发不可预计的损失和危险。在基坑施工前,工程师要基于大量的基坑工程的实践经验,调查周边环境,并根据施工的现状,总结出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对施工的路线、细节等制定出较为全面的评估方案和数据分析,找出可能会影响地铁正常运作的影响因素,在理论上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降低对周边地铁的影响,提高安全性。此外,根据几何关系, 建立地铁隧道“总位移与曲率半径”、“曲率半径与管片张开量”的换算关系,在理论上做好预算。对于突发情况要有应急的解决方案,提前设计好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固的地方及需要的材料,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同时,要因地制宜,对周围环境的地质条件也要进行监测,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制定出不同的保护方案,避免没有重点的谨慎,浪费成本做无用功。

例如,在工作之前,要首先制定工作的简单规划,内容包括:先前的经验分析、同类型的工程之间的对比、定性分析、风险评估、对周边环境进行考察、对周围的地铁隧道的环境进行考察等等。设计师明确并预评估工作要点,详细的制定出基坑工程及周边地铁的空间关系图,明确基坑工程范围内的地铁的运行时间及服务性能,根据实际情况,要对基坑工程的具体实施、施工的工艺制定出详细的方案,如对于土质较为深厚松软的地区,要加强基坑的支撑强度,对于粉砂粉尘的地区,要控制土壤里含有的水分,降低降水量,避免塌陷。必要时可以找技术人员,对于整个施工过程中的细节进行仿真模拟,确保工程的万无一失。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及时的进行检测,检测在建工程的施工进度,记录施工过程,一旦偏离了施工计划,一定要及时的制定后续的施工安排,对于施工时对地铁正常运行和对地铁内部结构造成不可避免的影响,要及时采取加固措施以把这种影响降到最低。施工后要及时对这次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分析,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宝贵的经验。

(五)根据地铁的不同情况,进行加固

在基坑工程时,除了要在工程本身加以小心,确保安全外,也要在地铁的安全上去加强保护措施,进行加固。地铁保护一方面要保证地铁运营安全, 另一方面要保证地铁结构安全。在加固地铁和基坑方面,也要有详细的计划,根据基坑工程对于地铁的不同影响,制定不同的加固方案,针对于基坑的规模、基坑对地铁影响的大小、地铁对于基坑的位置、基坑的形状结构,制定针对性的加固措施。这样做避免对资源材料、人力物力的浪费,大大减少对周边地铁的影响。

例如,对于规模大、对地铁影响较大的基坑,采取“大坑化小坑”的措施。将基坑加固措施分两个阶段进行,有效减少靠近地铁的一侧基坑的暴露时间。分成小坑进行实施,每一小坑基坑规模小,可增加支撑传力,挖土拆撑快,对于主体的沉降结构也要进行合理的划分,支撑结构巧妙,不易塌陷,可靠性较高。对于较为狭长型、位置形状与地铁平行的基坑,可采取中隔墙或暗撑的加固措施,在被动区抽条加固。在基坑中部设置一道中隔墙,相当于加了一道刚度很大的暗撑,可以选取混凝土中搭配钢筋的材质进行构建,在其中用5个十字交叉的方式进行排列,可增强中隔墙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对于地铁位于基坑下方的情况,抗隆起是防控加固的关键,为了控制下卧地铁变形,可采用门型或M型加固,把隧道两侧及隧道与隧道之间的深处进行加固,分为左右两个区间,相邻两深层加固区顶端经盾构隧道上方的顶部加固区连接, 基坑范围内的其余区域为浅层加固区;深层加固区内间隔施工有钻孔灌注桩, 所有加固区的顶面整体浇筑有底板, 适用于城市地下空间建设与盾构隧道的节点处理。道路或河道开挖一般位于地铁上方, 充分利用开挖过程中“降水固结沉降”和“土体卸载隆起”的相互抵消作用, 可大大减少对下部地铁的影响。对于地铁先天条件不好,或被动防控措施不足的情况,进行地铁设施预加固,增加地铁自身的刚度。采用注浆加固的办法或刚换加固的办法,减少施工过程中对地铁安全运行的影响。对于较为常用的地铁,充分利用空间情况减少基坑对其的影响,要分块分层实施,加强对各个分层次的处理,防止水体流动造成塌陷。综上所述,结合不同的情况,设置不同的加固方案,制定相适应的保护措施。

三、增加施工工人的责任意识

  对于任何的基坑工程的施工工作而言,都是时间紧、任务重,有些工人专注于赶工期,有些工人只为了节约成本,而选用一些便宜的材料,或者偷工减料,这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这就要求基坑工程的管理人员提高自身的素质及思想觉悟,而且在明确施工的具体事项以后,对所有参与施工的工人进行培训,特别是要在思想上进行培训,要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应为了短期的利益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危害人们的生命安全。管理人员也应有所取舍,站在长远的发展角度上,将安全施工的理念传递给每一个工作人员,提高每一个人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并对工人的施工进行监管和监督。

例如,管理人员可以增加奖赏制度,若发现为了赶工期或者节约成本而偷工减料的工作人员,要对其进行罚款,严重者通报批评并辞退;对于那些严于律己,踏踏实实工作,积极地践行安全施工思想的工作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同时,也要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能力,让工人有娴熟的操作和技术,增加施工的质量,是在根本上保护基坑施工的顺利进行。

总结:根据基坑施工的过程和方式,找出实际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完善基坑施工中每个过程,创新施工方案。从基坑和地铁两个方面进行加固,实行多方位多方面的保护措施,达到保护邻近地铁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彭智勇, 杨秀仁. 基坑分块开挖参数对邻近地铁盾构隧道的变形影响分析[J]. 中外公路, 2019(2).

[2]刘彦坡, 于琪. 深基坑开挖对邻近地铁车站结构变形的影响研究[J]. 低温建筑技术, 2019(4):106-110.

降本增效方案措施范文6

工艺场站虽然存在多种噪声源,产生多种噪声,但是通过现场勘察监测发现,工艺管线、设备产生的气流噪声是场站的主要噪声源。特别是用气高峰期间,厂界噪声超过了GB12348-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的Ⅱ级标准,详细监测见表1,对场站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场站在非正常运行或清管作业时,噪声主要来自放空管、分离器调压时产生的瞬时噪声,噪声强度为90~105dB(A)[4]。但是由于非正常运行或清管作业出现的情况比较少,一般一年1~2次甚至更少,对周围环境产生很小的影响甚至不影响;再者放空排气筒一般设立在远离人群处,以减轻事故状态时天然气放空所产生的突发瞬时噪声的影响,所以可不考虑采取治理措施。

场站噪声治理方案

1治理方法及原理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工艺场站噪声主要集中在250Hz~4kHz的频率范围内,尤以中高频为甚。根据工艺场站的工作原理和噪声特性,采取增加管道及设备、增大管径等措施并利用外隔、内吸以及消声等声学原理方法进行综合治理,能够使受其影响的厂界噪声得到有效控制。

2噪声治理方案

为减轻工艺场站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在现有场站厂界范围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可通过调整工艺运行方案和更换部分设备降低噪音,治理方案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改单支路运行为双支路甚至三支路运行。原有工艺设计是按照用户当时气量需求设计,近几年气量增长较快,加之下游用户均未按照城镇燃气规范设置储气设施,致使瞬时最大供气量超限和均衡系数超标。因此造成场站噪声超标。从长远考虑,增加场站的工艺管线、设备,改原有单一支路运行为双支路甚至三支路运行。这样不仅可以根据用气量调整工艺运行方案,平稳供气,满足用户需求,而且有效降低了场站噪声,并为进一步扩大输量奠定了基础。

2)更换影响气流流速的工艺设备,比如增大管径,调整较大流量的调压阀等。对于下游用户有所增加但未来增加有限的工艺场站,不必采取增加管线和工艺设备的措施。可以通过更换影响气流流速的工艺设备,扩大管径等。比如B站通过更换一台4英寸RMG型调压阀为6英寸RMG型调压阀,噪声就得到了有效的降低,已达到GB12348-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的Ⅱ级标准。

3)1和2措施从根本上来说可以降低气流噪声,在此基础之上,可利用隔声、吸声、共振等声学原理,进一步采取措施,使用隔声材料(如超细玻璃纤维等),用隔音材料包裹调压阀阀体,降低气流冲击阀体产生的噪音辐射量。4)下游用户应按照城镇燃气规范设置储气设施,避免瞬时最大供气量超限和均衡系数超标。

工艺场站噪声治理效果

上述方案实施后,依据GB12349-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方法》进行监测,即监测点(即传声器位置)选在场站厂界外1m,高于厂界围墙1.2m以上的噪声敏感处进行监测;围绕厂界分布四个监测点,在每一测点分为昼、夜间两部分监测[5]。A、B、C3站治理后厂界噪声监测数据见表2。从表2监测数据可知,厂界噪声超标的场站在采取治理方案后,各项监测指标[6]已符合GB12348-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的Ⅱ级标准,降噪效果十分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