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分诊方法范例6篇

急诊分诊方法

急诊分诊方法范文1

【摘要】 急诊医学在维持人类健康事业中拥有重要地位,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急诊科护士长期坚守在抢救生命的第一线,是患者病情突变的第一承受者,在工作中承担着巨大的精神、心理压力,不公平的待遇,护士的辛勤付出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肯定,从而使护士对工作和患者失去热情。通过对急诊科护士压力源的分析探讨,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不但有利于护士的身心健康,还有利于护理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急诊科护士;压力源;应对

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也是各种危、急、重症患者抢救及治疗的首要场所。急诊科护士承担着繁重的工作和巨大的心理压力,护士出现职业疲倦,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必将造成护理质量下降、护患纠纷增加,甚至严重影响医院的效益。

1 压力源分析

1.1 护理人员配置不足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法制观念及自我保护意识不断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医疗护理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的不足与患者高质量护理要求存在着矛盾,特别是急诊科工作繁重,患者流动性大,病种复杂,这种矛盾更加容易激化,给急诊科护士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

1.2 睡眠紊乱 护士工作三班倒,频繁的夜班使护士的生物钟紊乱,有时连续抢救、护理患者数小时,精神高度紧张,因工作原因而疏于对家人照顾,产生焦虑情绪和内疚心理,严重影响睡眠质量,睡眠质量差影响护士身心健康,从而产生对职业不满意甚至厌恶的负性情绪反应,直接影响治疗护理质量。

1.3 行业风险大 急诊科是一个多学科的科室,随机性大、可控性小、医疗纠纷好发。由于急诊患者的病情危急多变、突发性强,急诊科护士工作强度大,专业技术要求高,知识面要广,急诊护士在临床职业性接触存在潜在的传染性,一不小心造成职业性暴露,使护士缺乏安全感,久而久之应激能力相对低。

1.4 不公平待遇 护士为患者的康复付出辛勤的劳动,有时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承认,社会地位低。工资及褔利待遇相对较低,晋升及继续深造的机会较少,护理工作在医疗活动中不被认可,也增加了护士的心理压力。

2 应对方法

2.1 重视人力资源管理 合理安排人员,适当增加科内人员编制,以人为本,管理者要善于发现每个护士的特长,激发护士的潜能,提升护士的自信心和满足感。护士是“关怀者”,同时也是“被关怀者”。护士长要关心和了解护士的困难,及时地解决护士工作上、生活上的难题。培养护士的团队精神,加强同事间紧密合作,营造温馨愉快的工作环境,增强护士的归属感。

2.2 科学排班 由于护士三班倒,尤其夜班时人员少,突发事件多,尤其遇到大抢救且患者因抢救无效死亡时,容易造成护士精神压力大、急躁不安、焦虑等。护士长在排班时对于工作强度大的班次应给予当班护士充分的倒休,使其身心得到充分的休整,以减轻压力。创造有序的工作环境,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放松心情,倾听音乐、参加朋友聚会、瑜伽静坐、健身等均可减轻精神负担。乐观面对生活,适当的压力可转变成进步的动力。

2.3 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参加院内、外的各种护士继续教育讲座;科内的特殊病历讨论;基础护理操作培训;积极参加护理专科或本科教育,不断更新知识。工作中严格遵守查对制度,熟练掌握抢救的各种仪器、技术及程序,提高应急能力,提高护士的自信心成就感。在急诊科工作应做到忙而不乱、有条不紊地进行。被锐器损伤,应立即做局部3%碘酒消毒。怀疑有乙肝病毒感染时,即应肌注高价免疫球蛋白。工作中应勤戴口罩、手套。有体液污染时应及时更换。危重患者尽量在病情稳定后送射线检查,检查中护士应暂时离开,需监护在旁时,应穿上防护服。

急诊分诊方法范文2

【关键词】急诊输液护理;常见问题;防范方法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396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896-02

急诊科作为医疗单位抢救任务最重、病种最多、重危急症患者最多、患者抢救量最大的科室之一,在患者的整个临床治疗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一旦出现任何差错,就会造成灾难性的危害,进而产生医疗纠纷和医疗差错等事故。所以,针对急诊输液护理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实施相应的临床护理,有助于医院护理质量的提高,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保证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有效的治疗。本次临床研究对急诊输液护理过程中常见问题及防范方法进行了分析,现将本次临床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本次临床研究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之间收治的500例急诊输液患者为观察对象,男性329例,女性171例,患者年龄在18岁至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5±23.4岁。

1.2护理过程常见问题

第一,护理人员技术水平较低。一方面,护理人员穿刺操作熟练程度较差,血管选择不合理,操作前准备不足,无法一次穿刺成功,易造成皮下疼痛、肿胀,穿刺过深或是过浅。另一方面,护理人员对输液注意事项、药物配伍和药学性质不了解,易造成输液操作,造成药液变色或是浑浊,导致医疗事故。

第二,服务流程不规范。首先,患者完成输液后,护理人员未以正规方法按压穿刺点,导致穿刺点出现。其次,护理人员在用药前,未遵循消毒和无菌操作规范。再次,输液前护理人员未详细核对患者资料,造成输液错误。最后,护理和就诊程序不规范,护理人员存在严重的早退迟到问题,未能坚守岗位,未能准确详细记录患者护理和就诊情况,无法查对有关资料,导致患者家属来回奔波划价、拿药。

第三,护患之间存在严重的沟通障碍。由于急诊科室工作量和工作强度较大,护理人员穿刺和配药工作量较大,因而未能有效、及时地与患者交流,不了解患者基本需要以及身心状况,患者随意自行调节输液速度和位置,进而造成输错液体、渗漏、回血堵塞等问题,引发患者家属易怒情绪,最终增加护患纠纷发生率。

第四,护理人员服务态度较差。部分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未能遵循以患者为核心的服务理念,解答患者疑问时过度急躁,与其生硬,漠视患者的各项需要,服务不热情,害怕麻烦,进而激发患者及其家属的不良情绪。

第五,输液环境较差。急诊科室患者通常为老年人或是儿童,年龄跨度较大,且陪护探视人员数量较多,加之输液室面积较小,导致输液环境嘈杂、混乱、拥挤。同时,各种传染病、外伤和发热等基本患者同处一室,易造成院内感染问题。一般情况下,输液高峰时段,急诊输液室患者数量较多,但急诊科护理人员数量较少,这就会导致较为严重的拥挤排队现象,导致患者及其家属发生不满心理,进而降低医疗质量。

2结果

所有500例观察对象中,450例患者对急诊输液护理过程满意,护理满意度达到90%,25例患者投诉护理服务,约占5%,整体护理效果较为理想。

3讨论

3.1防范措施

第一,规范输液护理流程。医院急诊输液室应建立和实施系统、一致的输液管理流程,由专人配置液体和药物。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以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护理操作前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和无菌操作规范,对各种药品的数量和类型进行仔细检查,并严格查对患者各项临床资料[1]。

第二,提高护理人员服务意识。医院管理人员应注重培养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能力,通过培训等方式,提高护理人员的倾听和表达能力,整体提高护理人员在形象、专业技能和语言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指导护理人员主动、及时、耐心地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从而提高患者的配合度[2]。

第三,提高护理人员专业能力。首先,护理人员应定时巡视输液室,对患者病情进行及时准确的观察和判断。其次,护理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穿刺成功率,由临床经验丰富护理人员为老人和儿童提供服务。拔针时做到一轻、二快、三按压。最后,针对护理人员学历、工作经验的不同,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和教育,定期组织技能培训和专业知识讲座,提高其业务熟练程度[3]。

第四,为患者创造良好的输液环境。首先,对输液室护理人员进行弹性排班,适当增加输液高峰时的护士数量,避免患者等待时间过长,进而错过最佳治疗时间,产生不良情绪。其次,输液室应设置可调节式输液椅,从而提高患者输液过程中的舒适度。最后,保持输液室环境的干净整洁,增强输液室空气流通性,并配置传呼系统、健康宣教图片、报纸及电视等设施[4]。

4总结

急诊输液室是医院工作量最大、任务最为紧急的科室之一,能够直接反应医院整体的医疗质量,输液治疗是急诊室较为常用的一种治疗技术,并会对患者生命产生直接影响,一旦输液过程出现错误,则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所以,急诊输液室护理人员应提高自身服务质量和综合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加良好的输液环境,提高一次穿刺的成功率,从而改善医疗护理服务质量以及患者的满意度[5]。

参考文献

[1]蒋丽娟,崔秋霞,崔杨红.门急诊输液护理投诉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9,9(6:57-58.

[2]张玲,叶文琴,席惠琴等.门急诊输液室现状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5:63-64.

急诊分诊方法范文3

【关键词】静脉血糖;快速血糖仪;生化分析仪;急诊危重患者

【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545-02

基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低血糖昏迷的高发以及糖尿病患者的增多,测定即刻血糖目前已纳入急诊危重患者处置的首要护理措施中。生化分析仪测定静脉血浆血糖是公认的测定方法[1] ,但采血量大,测量时间长,不适用于急诊危重患者的即刻评估。近年来,各种毛细血管血糖测定仪及试纸不断应运而生,可适用于糖尿病的筛选、普查、患者床旁监测或家庭使用,也可用于急诊诊断[2]。而急诊危重患者是否可以使用快速血糖仪测定静脉血血糖以替代毛细血管血糖?本文对急诊危重患者使用快速血糖仪和生化仪测定静脉血糖所得到的数值进行比较分析,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2年10月―12月,随机抽取急诊抢救室危重患者100例,其中男71例,女29例。年龄20~89岁,平均年龄(56.70±9.84)岁。

1.2 材料

快速血糖仪为强生稳步型(LifeScan surestep)血糖仪,使用同厂血糖试纸,每周由强生公司进行检测校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为雅培(Abbott C16000)生化分析仪,由门急诊化验室及雅培公司定期检测校准。

1.3 方法

3 讨论

目前对使用快速血糖仪测定毛细血管血糖的准确性业内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杨少娜等人《指尖及手臂部位测定毛细血管血糖和静脉血浆血糖的对比研究》[3]和韩云等人的《血糖仪测量值与实验室结果差异影响因素的研究》[4]均说明在标准化操作下,快速血糖仪测定毛细血管血糖法和化验室采用生化分析仪法获得的血糖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上的研究,都是基于化验室的生化分析仪测定静脉血浆血糖为准。而处置急诊危重患者时往往要求护理人员动作迅速、流程简化,在第一时间开通静脉通路的同时,还要进行指测血糖的操作,无疑不仅使患者又受一次痛苦,还拖延了护理措施实施的步伐,尤其在危重患者指端水肿、末梢缺血的情况下,更无法快速准确地进行血糖采集。鉴于以上的因素,本研究直接采取静脉血进行快速血糖的测定,所得的数值也与化验室生化仪的测定值相较,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危重患者可以在开通静脉采集静脉血的同时进行血糖的快速测定,避免再一次有创操作。而在静脉血采集的过程中,因为抽取的是肘正中大静脉,只要以静脉采血的标准操作,即可获得满意的血标本。而快速血糖的常规测定方法有严格的质控要求,如采血部位、方法、量、深度[5]。相较于后者,开通静脉时顺带采集静脉血更省时省力,在急诊危重患者的处置中操作性强。当然,在遇到静脉条件差的不明原因昏迷病人时,需要适时调整测量方法,使用快速血糖仪测量毛细血管血糖是此时的首要选择。

但由于采血量多、测定时间长,不适于糖尿病病人一日多次的血糖监测;小型血糖仪特点是价格低廉,操作简单易行,随时可进行人体血糖检测,目前已广泛用于临床和家庭。

参考文献:

[1] 施保华.不同检测方法测定血糖在临床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 2011,17(9):63.

[2] 杜春兰,王秀丽,董解菊.血糖监测仪性能评价及相关影响因素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5(23):1426-1429.

[3] 杨少娜,高晓丽,龚丽新,等.指尖及手臂部位测定毛细血管血糖和静脉血浆血糖的对比研究[J].护理与康复, 2008,7(4):243-244.

急诊分诊方法范文4

急诊医学临床决策是指针对急诊临床问题,利用有限的资料,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做出决策,它是急诊医学主要专业特点之一[1],也是影响急诊医师临床工作时效的关键因素。然而,与其它临床专业相比,急诊医学临床决策方法的研究起步晚、训练少[2]。这种情况,对于我们这个先后来自不同专业、主要靠以老带新和零散的继续教育边干边学的急诊医师团队来说,感触尤深。为了提高急诊医师的临床决策水平,促进医师的角色转换和学科建设,从2009年10月至2010年12月,我们首先通过集体研习有关文献,掌握常用急诊医学临床决策方法的概念和实施要领;在此基础上,我们在接诊、抢救、晨会、病例讨论会等日常工作环节,强化临床决策方法的运用和总结,取得了初步成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与研究者急诊科固定的15名医师既是研究对象,也是研究者。其中,男10名,女5名;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8名,初级医师3名;来急诊科工作以前从事其它临床专业3年~18年,到急诊科工作已1年~16年。研究分工:由科主任、病历质控员、教学干事共3人组成“研究小组”,负责研究方案的总体设计、日常督导、全科性研讨和汇总分析;4名二线医师负责本班组的组织实施。

1.2研究步骤与分组(1)利用2009年10月~12月共3个月时间,组织急诊科医师反思、归纳急诊临床工作的特点,探寻这些特点对急诊临床决策提出的客观要求。进而研习有关临床决策方法的文献,掌握适合急诊临床需要的决策方法。(2)在2010年1月~12月历时1年的日常工作中,强化急诊医学临床决策方法的训练和运用。(3)对比2009年11月~12月(训练前组)和2010年11月~12月(训练后组)急诊抢救病例在决策方法上的差异。入选病历经APACHEII评分均≥15分、且最终有确定性诊断。

1.3急诊临床的特点和对策急诊科医师通过对急诊患者、急诊科的设施条件和技术能力、急诊工作的任务目标等因素的综合分析,在与门诊和病房工作的比较中,形成了对于急诊工作特点的下列认识:

1.3.1患者轻重混杂:多数患者认为“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伤病是最重、最急的”。如何根据伤、病的轻重缓急给予患者及时适当的治疗呢?首先需要“独特的急诊医学临床决策———优先分拣”[3]。先由分诊护士参照《急诊科分诊标准》进行分诊,再由急诊医师敏锐甄别、妥善处置———分拣决策的复杂性。

1.3.2急性病患者多:不少患者病情急迫,多数家属心情急躁。如何应对?“急诊三快”———快接诊、快诊断、快处置———临床决策要积极、快捷、果断。

1.3.3患者的信息不充足:(1)患者突如其来,陌生面孔多,对既往病史常常全然不知;(2)急性病患者发病突然,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就诊,尚未展示出疾病的全貌;(3)生命垂危或“病感”强烈或合作性差,使问诊受到很大限制;(4)由于“时间早”和“时间短”,又限制了辅助检查的实施和信息的获取。凡此种种,使得患者的信息不充足。医师的认识过程,“直行速获而可以永终”几无可能,而是充满曲折、变化和自我否定的过程———临床决策的艰难、多变和频繁。

1.3.4病种繁多:据统计,当前已知的人类疾病达1万种以上,临床症状达10万种以上。我科奉行“任何公众认为需要紧急处理的伤病状态”来者不拒的原则———认识对象和临床决策内容的多样性。

1.3.5患者随机性大:时有“急诊风暴”———几个危重患者接踵而至,诊室内一片、呼救声。应力求做到一个医生能够同时处理5个~7个患者[2]———善于“注意”的分配和转移,熟练、清晰地做出决策。

1.3.6急诊科的诊疗活动处于开放状态,急诊医师承受着来自患者病情和患者家属的双重压力,甚至随时有受辱被殴的危险。应努力做到“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临床决策在高压下、在干扰中进行。

1.3.7急诊工作目标的有限性:对于非急症和急性轻症患者,诊治不求完备无缺,但求应对确当;对于大多数急性危重症患者来说,急诊科是首诊科室而非终端科室,基本任务(目标)是:危重症的早期识别,初始救治(抢救生命、缓解症状、稳定病情),形成初步诊断和妥善安置———临床决策有所为、有所不为。如果说每一个患者都是一道待解的“题”,那么,门诊和病房医师通常是在“做作业”,环境较安静,时间较从容;而急诊医师宛如在考场上“答卷”,情势之急迫和时空之局限又如在索道上的缆车里抢险,局促而危险,其临床决策理应快捷、优化并能顺势修正。

1.4研习文献,掌握急诊临床决策的常用方法基于急诊临床的特点,集体研习有关文献。其中下列3种为必读文献:(1)徐腾达、马遂:急诊医学临床决策[2],藉以掌握急诊临床决策方法的概念和实施要领;(2)沈洪主编:《急诊医学》[4],据以编制用于诊疗决策的“信息模块”和“流程图”;(3)李春盛主编:《急诊科疾病临床诊疗思维》[5],研读其中部分病例,分析其决策方法。工作中,我们主要强化了下列4种决策方法的训练和运用。

1.4.1模式识别法(patternrecognition):医师的记忆库中有相关病症的“信息包”,通过整合患者资料能即刻做出病症识别。此法简捷、迅速,便于急症的快诊断、快处置,但需经过“复查”以避免“锚定”偏倚和“确定”偏倚。为了配合此法的实施,我们参照《急诊医学》[4],编制了10个症状单元的“信息模块”:心脏骤停,急性胸痛,急性头痛,急性腹痛,呼吸困难,消化道出血,头昏与眩晕,急性意识障碍,抽搐,急性过敏反应。每个“信息模块”由若干体现疾病特征的“信息包”组成。例如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信息包”被概括为“2/3”,意指在缺血性胸痛、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和心肌坏死标记物升高3项中具备2项即可诊断为AMI,但须注意下列特殊情况:疼痛部位不典型者;无痛性AMI;以下列各组症状起病者:原因不明的胸闷、呕吐、出汗,突发急性左心衰或严重心律失常,原有高血压病者突然出现血压显著下降或休克,突然出现抽搐、意识障碍等。#p#分页标题#e#

1.4.2运用规则法(rule-usingalgorithm):医师对面临的临床问题虽不能马上识别,但对此类问题有较深入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运用已有的规则(流程图、临床路径、启发式方法)循序进行诊疗处理。适用于不典型、少见症群的识别,尤适用于经典病症的处理。为了配合此法的实施,我们参照《急诊医学》[4],编制了20组“流程图”:心肺复苏,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心房纤颤,宽QRS心动过速,心动过缓,高血压危象,急性呼吸困难,急性肺水肿,可疑急性肺栓塞,上消化道出血,晕厥,昏迷,脑卒中,抽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有机磷中毒,一氧化碳中毒,休克,多发伤,妇产科急腹痛。

1.4.3假设-演绎法(hypothetico-deductive):根据有限的临床资料,迅速产生诊断性假设→进一步搜集资料,评价假设→修正假设→假设得到验证→临床处理。此法严谨,但费时过长,仅适用于病情复杂又不甚紧急的情况。我们参考《急诊科疾病临床诊疗思维》[5]中的部分病例资料,分析其思维过程,探求其决策路径,习练之用。

1.4.驱动法(eventdriven):在初步诊断建立前即给予患者的症状和体征针对性治疗,力求尽快稳定病情,尽快排除可能存在的最坏情况,为进一步完善诊察以明确诊断争取时间和条件。此法最适于病情危急又一时难以明确诊断的患者。至于“排除可能存在的最坏情况”,我们主要采用“危急值”判读、“降阶梯”排查凶险性疾病(如AMI、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致命性心律失常、重度中毒、严重闭合性创伤、妇产科急症)等方法。

1.5临床决策方法的运用与评判(1)通过经常性复习,熟记上述四种决策方法和相关的“信息模块”和“信息包”,达到“复现”水平。将“流程图”的部分内容“上墙”、全部内容装订成册,起码达到“熟悉”水平。(2)在每一份抢救病历的小结部分,增写分诊、诊断、治疗、安置诸环节使用了何种决策方法,有何新的体会。(3)在每日的晨会上,交班医师介绍有借鉴价值病例的决策方法并现场交流。(4)在每次主任查房时,梳理决策过程,比较不同病例间在决策方法上的异同。(5)在每周的病例讨论会上,把决策方法的运用和得失作为一项重点内容深入讨论。

1.6观察指标“研究小组”仔细分析进入急诊抢救室后最初2h内的诊治流程,参照主持抢救医师当时标记的决策方法,明确其实际采用的主要决策方法及有无决策失误。比较4种主要决策方法在“训练前组”和“训练后组”的应用比例,并比较两组决策失误的发生情况。

1.7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训练前、后两组临床决策方法总体概率分布的比较采用2×C列联表卡方检验,训练前、后两组失误率比较采用四格表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可见,经过1年余的临床决策方法的强化训练,模式识别法和运用规则法的使用比例明显提高,假设-演绎法的使用比例明显降低,而事件驱动法则无明显变化,意味着决策效率有了提高。另外,在进入抢救室后的最初2h内的诊疗中存在明显失误者,在“训练前组”为16例(6.5%),“训练后组”为15例(5.9%),χ2=0.773,P>0.05。意味着在提高决策速度的同时,决策质量无明显变化。

3讨论

医学是一门问题解决型学科。急诊医学要解决的问题急缓错综、难易混杂,通常是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接诊、诊断、处置以及患者安置的“速度”和“质量”是衡量急诊临床工作优劣的两个核心指标。如何提高急诊工作的“速度”和“质量”?有学者指出:“在急诊科最重要的临床工作不是诊断性检查或药物处方、急诊操作,而是急诊医学临床决策”[2]。我们在实践中也意识到:临床决策存在于从接诊到患者安置整个流程的每一个“节点”、每一个“环节”,是决定诊疗方向正确与否和其效率高低的关键因素。鉴于此,我们通过在日常工作中强化急诊医学临床决策方法的训练和实践,优化了决策模式,提高了诊疗“速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急诊医学临床决策是充满风险的“不确定型决策”,其临床思维侧重系统性[6]而非还原性、侧重功能而非解剖结构、侧重逆向思维和“时间窗”概念[4]。其决策方法亦应体现出相应的特点。

急诊分诊方法范文5

作者单位:100191 北京,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

通信作者:郑亚安,Email:.cn

【摘要】目的 探讨急诊患者节假日就诊的时间分布规律,为医院管理和合理调配人力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0年12月至2014年2月冬季期间节假日(双休日、元旦小长假及春节七天长假期间)与正常工作日(周一至周五)急诊患者就诊的人次和时间特点, 应用圆形分布法分析急诊患者的就诊时间规律,比较节假日与正常工作日患者就诊人次、高峰时段的差异性。结果 节假日期间急诊患者以50~79岁人群最多,男性居多;急诊流量在节假日明显高于平时, 其中春节7天日均流量最高(P

【关键词】节假日;急诊;就诊规律;圆形分布法

Research on regularity of emergency patients visiting doctors during holidays and festival days

Wang Bin, Guo Zhiguo,Zheng Yaan. Department of Emergency,Peking University Third Hospital,Beijing 100191,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Zheng Yaan,Email:.cn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gularity of variation in number of emergency patients visiting doctors within each 24 h during holidays and festival days, so as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hospital administration and the rational allocation of human resources. Methods Based on the hospital’s statistical data of emergency patients visiting doctors during winters from December 2010 to February 2014,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for the number and the visiting time of emergency patients on holidays (weekends, the minor long holiday of 3 days for New Year and the major long holiday of 7 days for spring festival) and on general working days (Monday to Friday), respectively. The variation in number of patients and peak time of visiting doctors were analyzed by using circular distribution method, and compared the differences in the number of emergency patients visiting doctors and peak time period between holidays and working days. Results Most of emergency patient visitors were 50-79 years old males; the number of emergency patients on holiday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n general working days, especially during the seven-day spring festival (P

【Key words】Holiday;Emergency;Regularity of visiting doctors;Circular distribution

自2008年起,我国实行了春节和国庆7天长假和元旦、劳动节等3天“小长假”以及周末“双休日”等新型休假制度,“假日医疗”也逐渐受到关注。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又是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一体的卫生部部管三级甲等医院,现有床位1600张,其中急诊科额定床位120余张,近年来年急诊流量20余万人次,连续多年位居北京市各大医院前列,有利于开展急诊患者就诊规律研究。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近4年来急诊患者节假日就诊情况,探讨节假日急诊患者就诊的规律。考虑到急诊患者就诊存在季节性分布特点[1],本研究将时间集中在冬季,避免季节因素的干扰。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临床资料

利用本院建立的急诊挂号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数据,收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0年12月至2014年2月每年冬季时间段(本年12月至次年2月)急诊患者“双休日”、元旦“小长假”及春节7天“长假”期间与正常工作日(周一至周五)就诊情况,节假日时间以法定日期0点至24点计时,统计单位时间内就诊的人次及患者的年龄、性别及具体就诊时间。

1.2 研究方法

1.2.1 一般对比研究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来诊日期、就诊时间等项目进行调查统计,用EXCEL建立数据库,并导入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比较正常工作日、双休日、小长假及长假期间这四组急诊就诊患者的特点及就诊规律。考虑到医院节假日期间有时存在半天门诊的情况(本院节假日除春节大年初一和元旦无门诊外,其他节假日均有半天门诊),考查急诊患者节假日就诊时间昼夜分布特点时,本研究将节假日半天门诊、无门诊两种状态与正常工作日(全天门诊)对比来分析。

1.2.2 急诊流量计算 以平均诊疗人次数计算,计算不同时间周期平均诊疗人次数, 以反映患者急诊流量的平均数:(1)日平均诊疗人次数, 如计算2010年12月至2011年2月期间正常工作日(周一至周五)的急诊日平均诊疗人次反映该冬季正常工作日的日均急诊流量;计算该冬季双休日、元旦小长假(或春节长假)期间的日均急诊诊疗人次数,则分别反映该冬季双休日、元旦小长假(或春节长假)期间的日均急诊流量。(2)就诊时间昼夜分布的急诊流量以每小时平均诊疗人次数计算,如计算2011―2014年冬季所有正常工作日13:00―14:00到2点的急诊诊疗人次平均数反映2011―2014年冬季正常工作日(全天门诊)该时段的急诊流量。(3)节前、节日、节后急诊流量比较的计算以该时间段内4年累计量的日平均流量计算。如计算2011―2014年累计4年的春节前七天的急诊人次的日平均数反映春节前七天的急诊流量。

1.3 统计学方法

不同时间段内急诊平均流量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而春节七天长假期间每日之间的日平均急诊人次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患者就诊时间昼夜分布的急诊流量做圆形分布分析法,将时间化为角度, 以午夜24点为0°,按每小时等于15°( 360°/24)计算。在处理数据时,将患者就诊时间换算成角度, 分别计算出对应的正弦和余弦值, 并乘以该组段的频数。然后计算出角度均数α及标准差s,对集中向量r做显著性检验。以P

2 结果

2.1 急诊患者节假日就诊人群的人口学特征

2010年12月至2014年2月共累计4个冬季,其正常工作日期间急诊患者108 721人次,其中男性60 090人次,女性48 631人次,男女比例为1.24∶1,以60~69岁人群最多(21.68%),其次是70~79岁、10~19岁的人群;节假日(双休日、元旦及春节)则接诊43 280人次,男女比例为1.38∶1,其中以50~59、60~69、70~79岁人群最多,而且分布较为均匀,其次是40~49岁的人群,见表1。

2.3 急诊患者节日期间及节假日前、后相同时间段急诊流量比较

元旦小长假节前或节后相同时间段是指元旦放假前或放假后3 d的时间段,元旦小长假节日(3 d)指从法定放假日0时开始计算,72 h假日的时间段;春节长假节前或节后相同时间段是指春节长假放假前或放假后7 d的时间段,春节长假假日(7 d)指从法定放假日0时开始计算,至第七日假日24时为止的时间段。元旦小长假节前、节日期间和节后的日均诊疗人次分别为(443±54.58)、(537±67.25)及(437±48.75)人次,而春节长假节前、节日期间和节后的日均诊疗人次分别为(451±58.45)、(579±48.23)及(441±52.72)人次。与节前相比,无论是元旦3天小长假还是春节7天长假,节假日期间日均急诊流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急诊患者春节长假期间每日流量分布特点

2011―2014年春节七天长假期间,每日急诊流量随休假时间的延长逐日上升,各日均就诊人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5.73,P=0.00),其中长假第6天的急诊诊疗人次最高,达(738±19.85)人次,而节日第1天最低,仅(528±13.74)人次,但该日较节前一天的诊疗人次(432±13.45)增加近22%,见图1。

2.5 急诊患者节假日期间在不同门诊状态下就诊时间分布

正常工作日全天门诊状态下,急诊流量高峰平台期在13:05―0:28, 最高峰在20:00―22:30;而半天门诊时,急诊流量高峰提前在10:05出现,持续到21:05,最高峰在14:00―17:30;没有门诊的情况下,急诊流量高峰进一步提前在9:16出现,持续到21:26,最高峰在11:30―14:00,见表4和图2。

3 讨论

近年来,国内急诊医学发展很快,但针对目前急诊流行病学尤其是国内节假日急诊患者就诊规律的研究报道非常有限[1,3]。在当前“以患者为中心”指导思想下,随着人口老龄化及节假日门诊的出现,急诊流行病学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本院是市区内一家集医教研、预防保健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近年来年急诊量均位于北京市之首。急诊患者来自全国各地,但以本地居民为主,尤其城区西北方向的附近居民居多,该地区旅游景点也相对较多,外地患者节假日在此地旅游发生急症时多来本院急诊就诊,有利于开展节假日期间的急诊流行病学研究。

研究显示,冬季节假日期间的急诊就诊人群和正常工作日一样,以男性居多,尤其以60~79岁人群为著,但40~59岁的人群较正常工作日明显增加。其原因可能与当前人口老龄化及中年人就业压力大不愿在工作时间就诊有关。假日期间无论是双休日、3天“小长假”还是7天长假,其日均急诊流量均显著性增加,与阮海林等[4]报道相似;但这种增加并非均匀性的,主要体现在随着假日时间的延长,急诊流量明显上升。节后则迅速降低,回归到正常工作日状态。可能的原因一方面与人们节日期间不健康的生活及饮食习惯(如熬夜、酗酒或加班等)或旅游外伤、在职人员选择节假日就诊相关,另一方面与假日期间门诊开放时间过少,一部分只需要门诊诊疗的患者进入急诊就诊相关。这些都使急诊工作量及工作强度明显加大。

目前,很多医院在节假日期间开放了部分时间门诊,但元旦和春节大年初一门诊依然罕见,于是节假日期间存在半天门诊和无门诊两种状态,其对节日期间的急诊也有一定的影响。研究发现,本院节日期间,半天门诊时,急诊流量高峰提在10:05出现,持续到21:05,最高峰在14:00―17:30,没有门诊的情况下,急诊流量高峰进一步提前在9:16出现,持续到21:26,最高峰在11:30―14:00,而正常工作日全天门诊时,急诊流量高峰时段在13:05―0:28, 最高峰在21:00―22:30。这体现出不同门诊状态对急诊患者就诊时间昼夜分布的调节作用,尤其是门诊挂号结束时段急诊流量则迎来高峰。此外,也与当地气候(北方地区冬季低温)有一定关系[5],因此同一地区不同季节及不同地区的急诊流量高峰可能会有一些差异,需要进一步研究。重视这种不同时间段急诊流量的变化,对合理安排人员值班具有很现实的意义。

本研究是本院急诊患者节假日就诊的流行病学特点,因研究范围较局限,不具有普遍性,对类似本院的医疗机构有一定参考意义,但对于不同地区、不同环境或地理位置、不同等级的医疗机构,尤其是专科医院,其节假日急诊流行病学会具有各自的特点,有待卫生主管机构进一步研究。

针对节日期间新形势下的急诊特点,为方便老年患者就诊,医院可在接诊门口设立导医服务员接诊[6],协助分诊护士做好接诊分诊工作,积极重视急诊流行病学的调查和研究[7],根据不同的门诊状况和急诊流量高峰的差异性,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最大限度地保障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王荣欣,秦俭,魏岚.北京某医院2004―2007年急诊就诊患者规律分析[J].重庆医学,2009,38(12):1541-1543.

[2]郭祖超. 医用数理统计方法[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8:122-138.

[3]廖清高,隋敏生,陈纪平,等.近3年国庆假日前后急诊流行病学的特征[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9(6):348-350.

[4]阮海林,冯小梅,杨春旭,等.综合性医院急诊患者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6,15(2):144-147.

[5]刘利群,潘小川,郑亚安,等. 气象因素与心脑血管疾病急诊人次的时间序列分析[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8,25(7):578-582.

[6]汤晓丹.香港医院急诊护理工作现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2,11(8):354-355.

[7]李春盛.重视急诊流行病学的调查和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4,13(11):727-728.

急诊分诊方法范文6

关键词:急腹症;分诊流程

急腹症是急性腹痛疾病的总称[1],它包括外科、内科和妇产科等急腹症。急腹症是急诊科常见疾病之一,它以发病急、变化快、病情重为其特征。急诊护士如何及时做出正确的分诊,分诊是否正确是关系到抢救是否成功的因素之一[2],因此护士必须掌握正确的分诊方法,才能配合各科医生进行快速诊断治疗。我科根据急腹症的特点,制定出分诊流程:一望、二问、三体查、四分诊,能够提高急诊科急腹症患者的分诊准确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从2012年2月~2013年2月于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急诊科就诊的急腹症患者1592例,其中外科急腹症926例(其中胆结石246例,胆囊炎208例,急性阑尾炎50例、急性腹膜炎20例、泌尿道结石306例、肠梗阻86例、胃穿孔10例),内科急腹症621例(其中急性胃肠炎409例、急性胰腺炎30例、急性心肌梗死34例、泌尿系感染148例),妇科急腹症45例(其中宫外孕11例、急性盆腔炎29例、不全性流产致大出血5例)。

1.2方法 我科根据急腹症的特点,制定出分诊流程:一望、二问、三体查、四分诊。

一望:用眼睛全面细致地观察病情,以患者的入院方式、神态、面色、表情、行为来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如患者是躺在转运车上送来的,出现意识不清者表明病情严重;患者有急性痛苦面容,腹肌紧张甚至板状腹,提示疼痛严重可能出现消化道穿孔;患者烦躁、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皮肤湿冷、脉搏细弱,可能是休克表现;患者出现特有的姿势和(如辗转),提示泌尿系结石腹痛可能。

二问:急腹症的患者询问病史应"简、快、有重点"。"简"体现在了解主诉、现病史要简洁,"快"体现在迅速问道重点,简洁而迅速问出腹痛部位、性质以分诊,如在右下腹需考虑阑尾炎可能,如女性腹痛在下腹需考虑妇科腹痛;根据腹痛特点分析判断再"有重点"询问患者起病时间、腹痛性质(如是隐痛、钝痛、绞痛、阵发性痛、还是胀痛等)、每次疼痛持续的时间、是否可自行缓解、是否伴有放射痛(急性胆囊结石胆囊炎发作时,可向右肩及右肩胛下角区放射;急性胰腺炎发作时可放射至左腰背部;输尿管结石引起的疼痛可向下腹及会放射等)、疼痛部位是否固定等。女性患者应简要询问月经史,是否有排除黄体破裂或异位妊娠。

三查:问诊时可同时进行护理查体。一接诊应马上做好患者的体温、吸呼、脉搏、血压监测,以判断患者生命体征是否稳定。然后进行腹部查体,重点检查腹肌是否紧张,有无压痛及反跳痛,以了解是否出现急腹症。应用深压手法针对常见部位进行压痛及反跳痛检查,如:麦氏点有压痛及反跳痛,提示急性阑尾炎可能;墨菲氏征阳性,是急性胆囊炎发作表现;出现急性腹膜炎时,可有全腹压痛、腹肌肌紧张甚至板状腹等;消化道穿孔时腹痛多在先出现上腹痛并逐渐累及全腹,伴腹膜刺激征阳性。

四分诊:通过"一望、二问、三查体"所得到的初步资料,综合分析,分清病情轻重缓急,初步判断内外科腹痛,然后分诊或优先分诊至相应的专科进行处理或抢救治疗。

2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分诊1592例急腹症患者,其中外科926例,分诊正确896例(97%);内科621例,分诊正确603例(97%);妇科45例,分诊正确42例(93%)。全部病例确诊依据经B超、X线、CT提供、手术证实及查体确诊,患者均在短期内得以控制症状、诊断明确和及时治疗。

3 讨论

急腹症是急诊科常见疾患之一,正确的预检分诊是急腹症患者得到快速诊断防止延误抢救时机的关键所在。我科根据急腹症的特点,制定出"一望、二问、三体查、四分诊"的接诊流程能够提高急诊科急腹症患者的分诊准确率。

腹痛患者大多存在心理焦虑情况,作为急诊接诊分诊区护士应掌握急腹症临床表现,熟悉急腹症的病理特点[3],不断深化总结临床经验,培养具备快速、准确各种急腹症的鉴别判断能力,掌握急腹症分诊技巧,认真实施分诊工作,对分诊失误病例及时分析原因,不断提高对急性腹痛疾病的鉴别、分诊能力,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参考文献:

[1]叶舜宾.外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