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收藏范例6篇

文物收藏

文物收藏范文1

>> 论民俗博物馆文物的分类 浅谈博物馆的文物管理 博物馆文物藏品的管理 博物馆与民俗文物的保护和利用之我见 浅谈博物馆文物保护与开发管理 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管理研究 浅析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管理趋势 浅析博物馆文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博物馆发展趋势 博物馆如何保护民族民俗文物 浅谈博物馆文物库房的管理措施 民族博物馆文物收藏职能及规范研究 博物馆文物管理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浅谈博物馆文物藏品的科学管理与保护 遗址类博物馆文物管理与利用的相关问题思考 浅议当今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管理的发展趋势 试论县级博物馆文物管理中的问题与思考 基层博物馆馆藏文物的管理保护与利用思考 浅谈免费开放形势下基层博物馆陈列文物的管理与保护 刍议博物馆文物的保护管理与开发利用 浅谈博物馆文物的环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4〕刘顺安.开封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P473;

〔5〕广东省博物馆.文物出版社,2011:P68-69;

〔6〕赵冬菊.民俗文物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联系.东南文化,2008(3):P59;

〔7〕蔡琴.论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原则.郑巨欣.民俗艺术研究.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P113-124;

〔8〕徐艺乙.中国民俗文物概论:民间物质文化的研究.上海文化出版社, 2010:P383-385;

文物收藏范文2

一、文物艺术品的定义

1.文物。目前,各个国家对文物的称谓并不一致,其所指涵义和范围也不尽相同,因而迄今尚未形成一个对文物共同确认的统一定义。文物是指具体的物质遗存,它的基本特征是:第一,必须是由人类创造的,或者是与人类活动有关的;第二,必须是已经成为历史的过去,不可能再重新创造的。当代中国根据文物的特征,结合中国保存文物的具体情况,把“文物”一词作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遗留下来的、由人类创造或者与人类活动有关的一切有价值的物质遗存的总称。

2.艺术品。艺术品是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商品。一件艺术品的价值是通过流通才得以体现。在流通中体现价值,提高价值,实现价值的巨大飞跃是艺术品的特性。艺术品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其审美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上,通过这些功能的实现来完成艺术品本身具有的文化意义。

3.艺术品的特点。原创性:艺术品不像普通的工业品那样批量生产,它是艺术家灵感与创造力的结晶。艺术品是不可复制的,每一件艺术品都有特定的制作者和鲜明的创作特点及艺术意义,是集精神、物质于一体的综合产品。具有艺术家风格的代表作是艺术品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值的条件。

艺术性:艺术品的原始用途是为审美而创造的作品,其艺术质量包含着文化质量、思想内容和制作工艺等,蕴涵其中的是高超的文化艺术性。

价值不确定性:艺术品的价值见仁见智,很多艺术家的作品面世之后若干年都无价值可言,但某些作品却一问世就价值连城。

历史性:艺术品成为后人了解历史进程的证物,凝结了某一个时期的一般人类劳动。以文物艺术品为例,其价值就体现在可供教育借鉴和科学研究。

二、艺术品收藏的现代意义

1.收藏品的经济价值。经常关注新闻媒体的朋友会经常听到或是看到,某某古代珍品被拍卖几百万几千万,甚至几个亿的,而其拍卖方在收藏之初的成交价却远低于当前拍卖价的新闻报道。不难看出,收藏行为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投资行为,且收藏珍品若是具有独特的价值,必是可以换取丰厚的财富回报。

2.培养艺术品收藏家的兴趣爱好与提升其自身的文化修养。艺术珍品如古玩、玉器、字画等都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尤其是距今年代越久可供收藏的珍品,其所具有的历史文化价值可谓是价值连城。诸如中国古代的一些出自名人之手的书画真品,收藏家将其收藏,不仅是表达收藏家对创作珍品名人的敬仰之情,还体现出收藏家的文化素养。或许,从其物质材料的角度来看,古代的石料、玉料等可能远不如当今高科技开发的材料,但其精神文化价值,却非同凡响。

3.纪念往事或是纪念历史。例如在2004年5月5日英国伦敦苏富比拍卖会上,以一亿四百万美金的天价成交的毕加索代表作《手拿烟斗的男孩》。如此高昂的拍卖价,刷新的世界名画拍卖史的最高记录名震一时。但直到后来,通过媒体的曝光,世人才看到天价成交幕后的“真相”――这幅画不仅是出自名家之手,其背后还深深隐藏着一个跨世纪的爱情故事。

三、文物鉴赏

1.鉴赏的定义。鉴赏是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人们对艺术形象进行感受,理解和评判的思维活动和过程。人们在鉴赏中的思维活动和感情活动一般都从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出发,实现由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的认识飞跃,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丰富。运用自己的视觉感知、过去已经有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

2.文物鉴赏的方法。赏析文物的方法很多,无论择何种方法,从何种角度来赏析,都能获得一定程度上的愉悦或满足。我们不仅要熟悉掌握赏析文物藏品外观和表象的方法,更要学会赏析文物藏品的深刻思想内涵和内在信息的技巧和手段。思维和联想是赏析文物的最基本方法。客观事物最早是经过人们的视觉而被人们感知的,这种感知直接作用于大脑,就会引发我们的思维和联想。我们就是要运用这一细致的思维和丰富的联想,形成对文物藏品的理性判断,从而给其下一个恰如其分的定义。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一器物的表象的观阅,来达到探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内在信息的目的。

3.文物鉴赏的意义。文物是和艺术相关的,从人类文明刚开始起步到现在,只要有文明存在,就有文物伴随而来。西方有西方的文明,东方有东方的文明,不同时期同一地域也会有不同的文明存在。文物就是对这些文明的一种具体的表述。我们通过文物,对文明慢慢地进行了认识。虽然认识的范围有限,但是鉴赏文物的心情是很复杂的。对于文物的鉴赏,有两方面的益处。一个是表象,一个是深层。在表象上,我们通过文物可以了解一个社会的形成,发展和没落,也可以更加深刻的明白很多伟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深层上,在情感上,文物给我们带来的不只是文化价值,还有情感上的升华。有的宏伟,有的亲切,有的感伤,有的自豪。面对着多种复杂的情感,以及对世界的进一步认识,也是我们鉴赏文物价值的又一层面。

文物收藏范文3

在常人看来,这是只有博物馆才有的景观。

但,这不是博物馆,这是一个人的家。

它的主人叫樊建川。在四川乃至全国的媒体中,樊建川这个名字一点儿也不陌生。从副市长职位弃官从商并很快成为资产雄厚的民营企业家;投入巨资收藏研究时期瓷器精品,所著《瓷器图鉴》奠定了其在时期瓷器研究的学术权威地位;所创办的成都建川房屋开发有限公司跻身四川省房地产经济效益十强……

然而,樊建川最吸引人们眼球的,不是他的公司,而是他这个抗战博物馆。这个国内规模最大的也是唯一的私人收藏抗战文物的博物馆就设在他自己的家里。

1993年,自幼喜欢文物收藏的樊建川辞去宜宾市副市长的职务,开始一边经商、一边收藏抗日战争文物。

收藏费钱。一个抗战脸盆要花七八千元,一个日军警报器要几千元,《抗战日记》花几万元才买到。经过许多年的不懈努力,樊建川耗资数百万元,收藏抗日文物1万多件。身为数家企业老板的樊建川,家中却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简陋得让人难以想像。他说:“收藏虽然要花费很多金钱、时间和精力,但我的目的是为了我们的民族不再做噩梦,不再受耻辱。我无意唤起经岁月冲刷已渐泯灭的民族仇恨,但对一个不懂得自省的民族,一个不敢直面历史、甚至歪曲历史的民族,我们必须加以警惕!”

樊建川的收藏不仅名扬全国,还传布于海外华人。2003年9月27日,原援华飞虎队陈纳德将军遗孀陈香梅自美进川了却夙愿,一睹《飞虎图》。1940年初,旅美画家张善子为飞虎队作画《飞虎图》。一幅送陈纳德将军,一幅义展。该年,张善子因身体不适携画回国,10月20日病逝重庆。1970年,四川省文物总店从张善子后人手中以20元一张价格买下一些字画。26年后,1996年的拍卖中,樊建川以8万元购得《飞虎图》。

樊建川为陈香梅布置了抗战美军物品展,大至军服小到纽扣。她一一浏览后,在复制的《飞虎图》上题诗:“中美合作八春秋,飞虎功业众人赏,二十一世纪博物馆,永留关爱在蜀山。”晚餐时,陈香梅突然起身,说:“我要唱《满江红》。”她表情肃穆、两拳紧握:“怒发冲冠……”唱罢解释,“我年轻时,在街头宣传抗日就唱这首歌。”她答应樊建川帮他在美收集他缺少的“软件”,保证“我会丰富你的收藏”。

陈香梅之前,陈纳德女儿罗丝・马丽及外孙女已在樊建川留言簿上留言:“博物馆对教育青年一代维护和平有重大意义。”她们对藏品连叹几个“没想到”。罗丝・马丽凝视《飞虎图》感慨:“没想到先父在中国的根扎得这么深,被中国人这么长久地尊重和记忆。父亲如果地下有知,会很高兴。”

2005年8月15日,抗战博物馆正式开馆。博物馆分为八馆

――共军馆、国军馆、川军馆、伪军馆、美军馆、俘虏馆、汉奸馆、全民抗战馆。

为被日军俘虏的中国军人建馆,违逆常人思维定势,但对樊建川,却是一个情结。他阅读过的国内外战争书籍中,国内对战役统计数字:战死人数,战伤人数,失踪人数,避写俘虏人数,而西方统计公开明确。樊建川分析有意的忽略源于文化,不仅中国,还有日本。著名的《与刀》作者将东方文化中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不成功,便成仁”概括为“耻感文化”。樊建川收藏的的中正剑上便刻有“不成功,便成仁”。战争后期,日本提出“一亿玉碎”总动员。日本对待俘虏政策是“相机处理”。盐谷保芳解释“相机处理”,“就是杀头”。

樊建川提出一个人们习惯否定或回避的观点,“俘虏也是英雄,无名英雄,只要他身俘心不俘。”既然是英雄,英雄纪念碑就应该有他们的位置。

俘虏馆,樊建川给了俘虏应有的位置。其意义,战场上,任何人都可能成俘虏。如果硝烟再起,玉碎心理是战场包袱,耻感文化是战后阴影。俘虏馆旨为提醒人们修正传统,重建现代俘虏观。

汉奸馆,樊建川是为防将来鬼子二次进村,中国少出汉奸或不出汉奸而建。在一个启蒙幼童“留取丹心照汗青”、“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国度里,八年抗战竟出百万汉奸,汉奸队伍、洲国汉奸队伍、华北伪政权汉奸队伍、维持会……其深层原因,樊建川至今在找答案。如果说俘虏是身不由己,汉奸予取予夺,全在自己。樊建川从中外报刊上翻拍数百张汉奸照片。如一些巨奸立场决定了其下场:殷汝耕、汪时Z、邹泉荪押解抵京,梁鸿志押赴刑场,陈公博饮弹陈尸。

樊建川的1万多件抗战文物中有14件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一级文物,这些藏品价值连城。在这些收藏品中,有一张《大东亚共荣圈民族分布图》,这是日本昭和 19年(1944年)版《大东亚南方圈地图帖》中的一张地图。地图册的硬皮外壳因年久已断裂成两半,外表十分破旧,但里面的图案内容却十分清晰。它把中国的地图涂成了7种颜色,使日本妄图分裂中国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长久以来,地域狭窄、资源匮乏的日本,总梦想着把中国这个地大物博的邻国当成自己的“大后方”。他们挖空心思,以“人种说”为幌子,把中国分割成7种不同的人种:满洲族、支那族、族、新疆族、印度支那族、蒙古族、台湾族,以便肢解中国,实现他们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的美梦,其用心是何等的险恶。《大东亚南方圈地图帖》出版的年代,正是李登辉在日本接受教育的年代,这与他后来提出的分裂中国的“七块论”是一脉相承的。

关于日本的侵略野心,还有一件不得不说的收藏品。这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制作的铜器,高约35厘米,大体形状呈樱花花瓣状。画面的主体为一日军士兵,头戴钢盔,右手持三盖步枪,左手叉在腰间。它的顶部有一个篆体的“赐”字,说明了天皇与其军队的亲密关系,只是这个字不知被谁划上了几刀,显得十分狰狞。作为一个国家的士兵,他的双脚应该站在自己的国土上。可是,这个日本士兵的铁蹄却踩在中国的长城上!而且如此耀武扬威。他难道不是强盗吗?他那锋利的枪刺上,沾满了中国人民的鲜血,他那长长的枪管击碎了多少个中国家庭的团圆与安宁……

2000年,樊建川将他数年的收藏结集出版。他谨慎而又深思熟虑地给自己新著起的名字是:《一个人的抗战》。他在这本书的序言中写道:

文物收藏范文4

从收藏的邮票、债券、“爱国奖券”中可以了解历史的背景及时代变迁。我虽然没有集邮的习惯,但是我可以从所收集的邮票中看出时代的变迁,也很有趣。其中,从邮票币值可以看出通货膨胀的幅度,同时代背景作比较,是经济财政涨缩的写照。可以想象,如果有一天我们上千万的存款一夜醒来缩水仅剩几块钱时,有多难过。

我的收藏中有一张台湾光复后发行的面额1万元的邮票,及其他高面额的邮票,可以比较当时币值的变化。我收集到的面额20万元的邮票,甚至200万元的邮票都有,现今来看它的币值真的是薄如纸;亦可从文字记载的日期及邮戳内容看出,光复初期仍然在用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邮票,这也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另外一张是1949年3月的报费收据(公卖局草屯配销会订阅“台湾民声日报”的收据),记载着两个月报费是14万元,到1949年7、8月时变为了3元,所以从币值的改变可以看到经济财政货币的演变。

早期发行的报纸不多,订阅是很不容易的,有一些是关于我自己的新闻报道内容的报纸我就整版留存着,因为我喜欢和当天发生的事作连结,可以知道当时还有哪些事情发生。

我还留存着上世纪60年代从大陆空飘过来的宣传单,在当时是不能留的,只要收到或捡到的宣传单就要上交给警察机构,或拿到学校还可以获嘉奖,否则是会被处罚的。

债券(储蓄)是日本统治时期因穷兵黩武之后已没有了经费,以债券发给当兵者代替薪水再去交换现金的产物。我有一张1950年4月13日台湾银行发行的第一期“爱国奖券”,价值不菲,上面还有记录文字,是当时的草屯消防局经费拮据,但为了买消防车,刚好向草屯邮局募款,而邮局也无经费可以捐助,就买了两张“爱国奖券”捐赠给了消防局,希望消防局可以中奖后买消防车,由于没有中奖而被留存下来的。

刺绣、衣服、家具等

我所收集的生活礼俗方面的文物,包括莲蕉盆、南投陶对枕、红眠床、太师椅等可说是嫁妆一牛车,其中的刺绣文物包括衣服、绣枕、肚兜等也都保存完整,状况良好,因为它很脆弱,保存不易,不适合做展览。衣物一般少有人会去收集,我收集的主要是用来欣赏它的做工与美感,看后可以让人赏心悦目。

在收集的家具中有菜厨,我把菜厨当作书厨在使用。它非常实用,尤其在南投所收集到的菜厨上有刻花,精雕细琢非常精致,内涵深远,是我在“九二一”震灾时买到的。

家中所放着的一对乌心石太师椅,原本是我们家族留下来的,当时是放在客厅,图案雕刻精致,从来没有想过要拥有,后因客厅屡遭偷窃,椅子部分已有松散状况,家族无力保存,家族中有人到我居处,看到我保存文物的场所,确认我可以担当保存工作,为保存家传文物,才送到我这里保存的,这些家具目前仍在使用。

“九二一”震灾后,草屯洪家“敦德堂”有一面墙倾倒了,墙面是彩绘的,主人打电话给我,让我去看看是否可保留下来。看后发现那面墙一整片已被人切掉了。早期的彩绘是一片一片用木钉组合的,可一片一片取下,这面墙是整片被切掉且散落一地,让人看了非常不舍。当天已是近傍晚时分,且下着小雨,我无意间发现散落一地用毛笔书写的纸张,内容是日本殖民统治台湾之初,日本人利用当地有代表性的士绅替他们做事治理台湾,包括征收税金、设立公学校等的往来文书,非常珍贵。当时,我联络了记者张小姐报道此事。

文物收藏范文5

【关键词】佛教造像 收藏

佛教自西汉哀帝永寿元年(公元前二年)传入中国,佛教雕塑随佛教东传而进入,开始了一段新的旅程。佛教雕塑的产生,使得佛教更加生动、更加形象、更加庄严、且具有推广佛教信仰的作用,使佛法普及社会,深入民间。

中国最早雕造的佛像,是在汉献帝时,官吏笮融大起浮屠寺,内有一金铜佛像,以铜为人,黄金涂身,衣以锦帛(《后汉书》)卷一百零三)。此时造像的形象和风格,出于对佛的敬慕和想象,总在模仿着印度传来的,或一般通行造像,一方面尽量保持外来风貌,一方面也结合当地人民乐见的形象艺术,以表显清净、慈悲、庄严、相好的佛的风度为特征。到东晋十六国时,随着佛教的流行,造像事业也渐次兴盛。此时的佛像,已不是印度佛像的单纯模仿,而是具有中国样式的独创。

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的日益发展,佛像的制造也极隆盛。为了更扩大佛教的影响,统治者除了兴建佛寺,铸造佛像外,还役使数以万计的工匠劈山削崖,开凿了大量的石窟,如龙门石窟、云门石窟、敦煌石窟等等。石窟中的早期造像,面相丰圆,肢体肥壮,神态温静。魏孝文帝亲政之后,大力推行汉化政策并迁都洛阳。这时的石窟造像出现一种面容清癯,褒衣博带,性格爽朗,风神飘逸的新形像,这就是以龙门石窟为代表的中国佛教造像艺术。此标志着具有民族特点的中国佛教造像艺术已经出现。但是,还仍带有浓重的印度艺术色彩。

隋王朝统一了南北朝,佛像的兴造复盛。在此时期佛像的最大特点,就是其雕塑的作风已渐变为纯中国式样,面貌柔和圆满,衣褶也趋于写实,流丽而妥帖,菩萨像则天衣璎珞,裙褶流畅,为唐代艺术高潮奠下了基础。

唐代的雕塑艺术,随着当时的经济文化美术工艺的发展而更臻于繁荣圆熟,在形象的表现上,则为面容温静、唇润颐丰、身躯健美、肌体丰腴、弯长的眉、明澈的眼、姿态妥帖、衣褶流丽,使人见了有虔敬和亲切感,其作风更近于写实。

唐代佛教雕塑在武则天时期达到了高潮,她大力提倡佛教造像,到唐玄宗时期,是中国佛教造像的黄金时期。此时的雕塑,圆润丰腴,宽妆高髻,充满生命的活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成熟与完美。而且此时,佛教已经相当普及,文人相互之间探讨义理,或在寺院苦读经书以应科举,或在空闲之余相邀游览佛寺建筑,观赏壁画雕塑,几乎成为唐人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北宋立国后佛教从汉化的造像开始朝世俗化发展。如飞来峰临溪的大弥勒造像,形体肥胖、坦胸露腹、圆头大耳、作开口嘻笑状,完全不同于唐代庄严肃穆的弥勒形象。相传这尊弥勒佛像的造型来自于民间传说的布袋和尚。这种世俗化的雕塑发展在元、明、清得以延续,又如流传于民间的济公和尚,正是世俗精神在佛教造像艺术中的集中反映。

佛教造像艺术的成就,不仅是中国佛教发展的骄傲,也是华夏文化傲然于世的资本。它犹如一座历史丰碑,为我们保留了大量值得回忆瞻顾的往事和形象,象征着中国各民族发展、融合的古老的过去,也标志着中国人民和西方各国人民不断交流的悠久历史,站在艺术的角度,佛教造像的价值举世公认。

清丰县文物所近年来非常重视流散文物的征集和收藏工作,通过几年的努力先后征集了北朝和唐代的石刻造像多尊,其中不乏精品,现择其重要者予以介绍。

一、北朝背屏式一佛二弟子石造像

所刻年代不详,但从造型特点及内容,经专家鉴定为北朝时期造像,整石由舟形大背光和长方形基座两部分组成。通高62厘米,宽32厘米,厚9.7厘米,下部基石高10.5厘米。汉白玉质地。正面刻高浮雕三尊像,本尊释迦牟尼面清癯,眉清目秀,嫣然含笑。泼发高髻,上饰旋纹,顶呈平面。脸呈椭圆形,眉间有毫相,弯眉,眼半睁,高鼻,短颈,两耳垂肩。圆项光,内浅浮雕二重莲瓣,外刻圆光,然后刻一周忍冬纹,顶部舟形上部边沿刻浅浮雕火焰纹。 右手施无畏印,左手微低拇指和食指向上自然舒展,掌心向外。身披双领下垂式袈裟,衣裾呈八字形左右外撇,跣足立于覆莲基座之上。左胁侍弟子,舟形浅浮雕火焰纹项光,桃形项圈,身披宽大的帔帛从双肩垂下,至膝部交叉再上卷到肘间。右手施无畏印,左手提莲蕾。跣足站立于覆莲座上。右胁弟子,舟形浅浮雕火焰纹项光,桃形项圈,身披宽大的帔帛从双肩垂下,至膝部交叉再上卷到肘间。左手施无畏印,右手于腹前,手提一净瓶。跣足站立在覆莲座上。二弟子面部表情同主尊佛一样,眉目清秀,面带微笑。下部长方形基石表面,雕供养人二身,均着宽袖衣,手持供养物礼佛,两边各一蹲狮护法。有多处磕伤。

1995年,在清丰县仙庄乡侦破文物倒卖案件中收缴,流传经过不祥。

二、大周证圣元年孟知礼造石雕弥勒像

造像已残缺,仅存臀部与长方形束腰须弥座,残高44.5厘米,座高34厘米,宽31.5厘米,厚27厘米。汉白玉质。从现存的部位看为善跏趺坐。台座上下均雕莲瓣两层,雕刻匀称,上前部被垂下的袈裟遮盖。束腰正面雕乐舞三人,一人翩翩而舞,二人跪姿分持琵琶、萧演奏;左侧一力士,左腿曲膝横置座上,左手撑座面,右腿跷于座上,右臂肘靠右膝上举托座,歪头,用力状;右侧一力士跪姿,双手上举托座。下部基石正面线刻缠枝花卉,背面有铭文:“大周证圣元年三月二十九日佛弟子孟知礼口及弟口等为亡父敬造弥勒像一躯口口供养”。

1980年,清丰县大屯乡炉里村农田出土。

三、大周万岁登封元年(696年)张德琰造石雕弥勒像:

弥勒像通高69厘米,宽30厘米,厚30厘米。汉白玉质。头像从颈部断裂,高肉髻,施螺发,圆脸稍长,较丰满,浓眉,细长眼,眼球凸显,半睁,鼻残,嘴角上翘呈微笑状,重额。上身袒露,胸微鼓,腰较细,身披搭肩右袒式袈裟,柔薄贴体,衣褶从左肩下垂,雕刻自然流畅。右手缺失。左手放在左腿上。跣足,左右足各踩一朵从方座上长出的仰莲。台座四角现仅存一力士,披着两裆铠甲,既在护法,又顶着方座,形象颇为生动。在台座下部右侧和背面,有铭文:“大周万岁登封元年三月十五日顿丘县佛弟子张德琰为已过父见(健)存母敬造弥勒像 一区(躯)合家供养”。

2002年,清丰县韩村乡杨韩村出土。

四、唐石雕菩萨像

通高57厘米,像高43.5厘米,宽16厘米,厚13.7厘米。汉白玉质。菩萨赤足立于束腰莲台之上,头戴花冠,两侧冠带顺肩垂下,脑后头巾披至双肩自然下垂。面相颊丰颐满,双眉舒展,双目微睁,鼻梁修长,小嘴,耳垂较长下落,整个面部圆润,面貌安祥庄重,慈善亲切,神情含蓄深长,流露出了救世的菩萨心肠。袒胸,佩桃尖形项圈,手腕佩有环钏,下着裳裙,宽大的帔帛 下垂至腿部,然后上卷至肘间,再飘然下垂到莲花座两侧,两侧 帔帛为透雕,整个造像服饰简繁得体。右手施无畏印,左手微微下垂,两手均执帔帛。

该造像园雕及透雕刀法纯熟,表面光滑圆润,从其雕刻风格及特征上看应属于唐中期之作。

1995年,在清丰县仙庄乡侦破文物倒卖案件中收缴,流传经过不详。

五、圆雕佛座像

文物收藏范文6

民间存在流散的大量文物是不争之事实,从解放初期全国各大博物馆、文物商店至故宫博物院来看,众多现存于各大馆藏中的精珍之品,部分也是来自于民间捐赠。虽然现今民间藏者手中的大多数藏品不珍不精,甚至来路不清,但根据文物政策及国家物权法的相关规定,对于现今国内流散在民间的文物藏品,只要符合年代标准,符合定级标准,符合相关物权法、文物法规定之文物类藏品,理应验明正身,建立一套完整权威的民间文物藏品保护类档案,利国利民更有利于文物保护与传承,只有这样民间文物类藏品才会真正得到保护,才会真正得到传承与弘扬,才会正确引导民间收藏品市场。文化底蕴决定传承弘扬的过程,收藏的初级阶段,是以经济利益的驱动及投入为代价,方法及过程的转变是传承延续民族文化结晶物体的又一高度。经济价值观与文化背景及收藏目的是不可同日而语。守法、合法名正言顺方可顺理成章,一旦入编确定为文物入编大典将是价值文化传承弘扬保护的真正体现,更是每个收藏者最高的追求。

不懂法,不守法,不按法规,不按经济规律文化传承过程办事的现象不应在我们新世纪新时代的大经济大文化背景下发生。史无前例的全民参与的传承弘扬中华民族5000年文化现象(收藏)是全民族知识及经济发展繁荣昌盛的表现,也是人们意识形态领域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以及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的结果。按照国家相关法律规定理应给予民间文物类藏品相应的肯定与强有力的支持。从而彻底避免各种不良现象的发生。

文物认定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对于民间收藏现象以及收藏界十分困惑的现象将从根本上彻底解决,全国几千万的藏者更是如鱼得水,收藏信心以及对收藏品文物保护的意识将会大大提高,同时对与弘杨民族文化,保护民间文物藏品提高全民族的文物保护意识也将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推动作用。

根据国家最新出台的文物认定管理暂行办法(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第六条规定,文物藏品所有权人要求认定文物的必须以书面要求申请认定,同时应提供填报藏品所有人姓名、住所、有效身份证号码或有效证照号码,以及认定物品(对象)的来源说明,经文物行政主管单位专家委员会审查确定为文物类的,藏品持有人或文物所有人应依法负有对文物藏品的保护责任,同时持有人对所填报提供的文字、图片、专家审批资料以及持有人的身份有保密要求的,认定机构以及国家法律规定的文物行政主管单位可以对其身份保密,相关个人及藏品资料将永久存档保存。

申请民间的文物藏品定级入编,需经过本人申请,提供原始照片资料,填报相关表格后将基本申报资料邮寄到《中国民间文物藏品定级大典》征集办公室,等待通知,每一类别文物类藏品经国家文物定级行政主管单位专家组审查,符合定级标准的给予办理定级。集中审定后最终确定是否属于文物范畴,是否符合申报资格。一经定级入编将意味着此件藏品将在国内有档案可查,更会引起各类商贾投资人士的极大关注,同时在适当时机将组织入编定级为文物类别的藏品进行专场展览,专项交易,定期推广宣传,以便吸引更多的资金进一步促进提高全民文物保护意识,更好的保护流散在民间的大批珍贵文物类藏品。此举将对收藏品市场的无序状态、混乱现象起到积极引导作用,树立正确的收藏与文物保护观念,让更多的收藏界人士爱惜文物,合法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