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技术范例6篇

操作技术

操作技术范文1

【关键词】计算机 操作系统虚拟化 虚拟机 技术分析

1 虚拟机技术分析

1.1 虚拟机技术的起源

当今时代是智能化、数字化时代,虚拟化技术得到迅猛发展、推广,特别是在x86服务器上的应用引发了该技术的热潮,但是仅限于在大型主机上使用。从根源而言,可追溯至上世纪60-70年代,IBM公司研发了一种操作系统虚拟分区技术,允许用户在特定的主机上进行多系统操作,以便实现大型机资源的充分利用,同时也能降低使用成本。随后与虚拟机技术相关的新产品(例如IBM360/40,VM/370等)不断涌现,均具有虚拟机功能,可通过使用虚拟机监控器技术生成多种可独立运行的系统操作软件,实现虚拟功能的延伸使用。

1.2 虚拟机技术的发展

新世纪以来,IBM公司对虚拟机技术的研究步入了更深的层次,在不断的实`中,AIX5L v5.2问世,首先包括了IBM实现的动态逻辑分区。在动态逻辑分区中,能够允许机器在无需重启系统的情况下实现处理器、内存等各种组件在内的系统资源实时同步分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智能化,降低了系统管理难度,同时也因为资源使用效率不断提高而促使管理成本下降。然而这种虚拟化技术只能应用在大型机和小型机中,但是由于大型机和小型机普及程度较低,再加之不同型号产品与技术之间存在明显的兼容问题,导致该技术仍然得不到大众关注重视。现如今,虚拟化技术在x86服务器架构中得到推广应用,可以为技术的普及提供更为便宜、高性能以及稳定性高的服务器,首次向人们展示了该技术的广阔前景。此外一些用户已经将该技术投入使用于生产领域,通过虚拟化技术配置虚拟化的生产环境,这个过程中需要进行管理工具更新,因此为虚拟化技术的发展改进提供了必要的外部环境。

1.3 虚拟机技术的概念

虚拟机技术是虚拟化技术的一种,所谓虚拟化技术就是将事物从一种形式转变成另一种形式,具体而言即是在一个宿主计算机体系结构上进行客户机各种操作系统模拟运行,对宿主计算机、客户机体系结构无明确要求,例如可以在一个x86计算机上运行基于ARM体系结构的不需要做任何修改的系统。从这个角度来为虚拟机下定义,可知虚拟机主要是指虚拟技术运行的媒介,即通过软件模拟的具有完整硬件系统功能的、在一个完全隔离环境中运行的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

1.4 虚拟机技术的原理

虚拟化技术可应用的领域十分广泛,但是在不同的领域中应用原理存在着明显差异。具体而言,虚拟化技术主要是通过拆分、整合、迁移这三项内容得以实现。虚拟机技术的应用多采用拆分原理,当某台计算机性能较高但是工作负荷与其不相匹配时,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使用拆分虚拟技术即可将该计算机拆分为逻辑上的多台,实现了多名用户共同使用,在此情况下该计算机硬件资源利用程度将会明显提高。如图1所示。

1.5 虚拟机技术分类

1.5.1 虚拟硬件模式

该技术模式最为传统、常见,具有明显的特征:不同类型、型号的产品只要使用虚拟硬件模式,都能采用系统处理器获取执行CPU命令,无需涉及虚拟层;其次该技术能够真正将分区隔离落到实处(包括磁盘I/O、网络带宽),保证各部分系统资源能够各自运转,不互相干扰,保证了系统运行的整体性、安全性;再者如果使用高端的虚拟服务器产品无需使用宿主计算机操作系统,用户可直接在硬件上进行虚拟机,方便可行;另外通过管理软件,可减少对系统资源的管理成本,对于虚拟机小号的物理资源也能实现精确控制。

1.5.2 虚拟操作系统模式

虚拟操作系统模式即是在主机操作系统(利用虚拟机运行)创设了虚拟层,在这个层面中可根据自身的需要创建多个差异化的虚拟专用服务器(VPS),能够促使硬件、软件以及管理资源最大程度得以享用。另外该模式能够适应多种产品的使用需求,不同服务期之间均实现了安全隔离,相互不受干扰,可实现计算机资源的灵活控制、硬件抽象操作、强化管理功能等。

1.5.3 Xen

Xen是一种虚拟硬件虚拟机,相对其它技术模式而言,该技术模式特殊性强,是当前最受关注的虚拟化技术,能够实现系统管理程序的调整,可根据实际操控的需要选择性进行修改,且不会干扰系统中运行的应用程序。另外Xen具有虚拟硬件虚拟机的多数特性,但是也有明显的差异,即使用过程中需要修改操作系统内核。

1.6 虚拟机技术特点

虚拟机技术是将一个物理计算机划分为一个或多个完全孤立的虚拟机技术,这些虚拟机并非运行在物理硬件之上,而是运行在通过虚拟化软件来生成一个虚拟的物理硬件层之上。实际上对于操作系统来说就是运行在其之上的应用程序。但是虚拟机使用中会共享计算机的物理硬件,且具有明显的优势:资源共享和隔离。在虚拟机的状态下,各种资源可以根据需要分配,甚至可以不用重启虚拟机即可分配硬件资源;虚拟机环境能够实现隔离,即能够根据自身使用的需求在物理计算机上运行几个不同的操作系统,它们之间独立运行,但各自互不干扰。可以是同一种操作系统,也可以是不同的操作系统。这也是虚拟机技术和操作系统虚拟化技术的最大区别。

2 操作系统虚拟化技术分析

2.1 操作系统虚拟化技术的定义

操作系统虚拟化是虚拟化技术的第三种实现方式,SWsoft的Virutozzo和Sun的Solaris Container是这种技术的两种实现。例如VMware就是虚拟PC的一个代表企业,其产品能够使用户在一台机器上同时运行2个或更多Windows、DOS、LINUX系统,与“多启动”系统相比,VMWare采用了完全不同的概念,每个操作系统都可进行虚拟分区、配置且能够不影响真实硬盘的数据,用户甚至可以通过网卡将几台虚拟机连接为一个局域网,极其方便。从上述分析可知,操作系统虚拟化技术即是指基于共享的操作系统,能够允许多种不同的应用系统在一份操作系统拷贝的控制下实现独立运行。该技术达到的效果与虚拟机技术类似,通过分区实现不同资源的合理利用,当前在服务器整合、测试研发等场景中得到推广,实现了操作系统资源访问虚拟化。

2.2 操作系统虚拟化技术的原理

操作系统虚拟化技术也属于虚拟化技术,因此其原理也是属于三大原理――拆分、整合、迁移之中。操作系统虚拟化技术与虚拟机操作系统类似,同样是使用了拆分原理,但由于操作系统虚拟化技术的应用范围是在服务器上,是为云服务的。因此其同样也使用了迁移的原理:即将某台服务器中闲置的资源动态添加至另一台服务器中,便于另一方服务器性能的提高,或通过网络连接实现资源的远程共享。例如Windows下的共享目录,Linux下的NFS等,还包括远程桌面等。实现操作系统虚拟化的方法就是在操作系统层面增添虚拟服务器功能。针对操作系统层而言,其并没有相对独立的hypervisor层,主要负责多种虚拟服务器硬件资源的合理分配,同时能够保证不同服务器之间彼此相互独立。但明显存在差异的是,如果使用操作系统虚拟化技术需要所有正在运行的服务器必须采用同一操作系统。

2.3 操作系统虚拟化技术的特点

与虚拟机技术明显存在差异,即主要是指在宿主操作系统内核实例的基础上实现虚拟化。虚拟机技术可实现多种操作系统(例如hypervisor、VMM等)并行虚拟化,但是需要在虚拟的硬件层中根据需要安装Guest操作系统,然后应用程序才能得以运行。另外研究也可发现,两种虚拟化技术操作系统实例数量明显存在差异,以致造成了操作系统虚拟化技术存在明显的优劣势,使用中只能实现同一种操作系统的划分、衍生,与异种操作系统无法并行于一个服务器;另外虚拟环境与安全操作系统无法完全等同,造成了某些需要直接访问硬件层的应用系统无法在该种虚拟化技术中得到运行。

2.4 操作系统虚拟化的优劣

由于只有一个操作系统内核,且无需通过虚拟机和Guest操作系统实现虚拟操作,可有效减少管理资源消耗,因此操作系统虚拟化技术运行效率、运行性能、理论最大密度优势明显更为优化,在减少操作系统实例数量的同时也能保证在安装部署、效率管理、数据备份迁移等方面的优势。

但是操作系y虚拟化技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在当前虚拟化技术应用中要想全面取代虚拟机技术仍然存在难度。例如在用户需要在一个相对完整的虚拟环境中进行研发或者整合多种不同操作系统时,操作系统虚拟化技术是不符合要求的。另外虚拟机技术虽然运行效率、运行性能等方面不强,但是在灵活性方面,操作系统虚拟化技术却无法与其媲美。再者当前企业在引入虚拟化技术的过程时,均需要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测试,着重于为企业内部多种应用找到最为合适的虚拟化部署方案,由于两种技术更有其优势,从这个角度而言,两种虚拟化技术的并存存在必然性。在此种技术应用的环境下,为了满足未来物理+虚拟机+操作系统虚拟化的实际IT基础设施应用需求,管理工具更新和改变势在必行。

虽然操作系统层虚拟化的灵活性比较差,但本机速度性能比较高。此外,操作系统虚拟化技术具备虚拟机技术所不具备的特点就是其强大的迁移性,这种迁移性在云服务器上使用十分广泛。这种技术可以让操作系统在不同的服务器之间任意迁移,因为其服务器架构相同,操作系统也相同,迁移到其他服务器时不会出现问题。由于操作中所有服务器上操作系统单一、标准,管理难度以及耗费的成本相对较低。

3 虚拟化的实施步骤

虚拟化技术在数据中心管理中具有明显的特征优势:

(1)能够最大程度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了不同操作系统的运行成本;

(2)整合资源、安排部署、业务管理方便快捷。

正因如此,如何实现虚拟化技术在数据中心管理中的推广应用以及改良实施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成为技术人员共同关注的重点问题。简单而言,虚拟化技术实施主要从3个方面来进行:

3.1 创建阶段

由服务提供商、集成商合作完成该阶段,包括创建、、管理虚拟器件镜像以及迁移到虚拟化环境几个部分的内容。

3.2 部署阶段

提供商、集成商完成技术创建工作后,需要采用划部署环境、部署以及激活虚拟器件等步骤将技术引用部署至数据中心,方便于用户获取信息以及使用。

3.3 管理阶段

数据中心管理过程中需要资源合理调度、业务相关的智能操作系统,不均要实现独立业务之间的自动化管理,也需要一个把控全局的协调中心节点实现数据中心业务、资源的监控、管理。该阶段关键工作在于为数据中心管理和监控创设便利条件,最为常见的手段为集中监控、快捷管理、动态优化和高效备份。

4 小结

无论是操作系统虚拟化技术还是虚拟机技术,均具有虚拟化技术的共性,都需要在一台计算机上创建并运行操作系统。但是虚拟机可以创建不同操作系统,操作系统虚拟化只能够创建同一种操作系统。在实现方式上虚拟机是通过创建多个虚拟的硬件层,再在上安装多个Guest操作系统,然后实现应用程序再运行。然而操作系统虚拟化是在单一操作系统内核实例的基础上实现虚拟化,是没有虚拟机和Guess操作系统的。在运行效率上操作系统虚拟化技术是要强于虚拟机技术的,在迁移和管理上也要比虚拟机简单,但是虚拟机在灵活性上要更好一些。两种技术各有优劣,都是重要的计算机虚拟技术。

参考文献

操作技术范文2

【关键词】PPH;肛垫;手术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443-01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是近年来治疗痔病的重要进展之一。PPH虽然有诸多优点,但也有较多不足之处。 如何提高手术疗效越来越受到重视,PPH术后疗效的好坏往往取决于手术中操作细节的注意。笔者在大量PPH手术操作的基础上对其操作细节进行探讨研究。

1围手术期处理:前应常规行纤维结肠镜检查,排除大肠癌;术前严格控制局部炎症、水肿;加强术前肠道准备;术后无需使用镇痛泵,缩短恢复所需的时间;术后可早期进食,大便无需用药控制;外痔萎缩时间可长达3个月,部分患者可有萎缩的疤痕残存。

2 麻醉 充分的麻醉可以减少患者手术中诸多不适。笔者在临床上多采用腰俞穴麻醉或鞍部麻醉。腰俞穴麻醉根据手术时间的长短选择麻药,一般单纯PPH 手术患者可采用利多卡因,浓度可偏大,若手术时间长时(如需处理合并肛瘘,赘皮等)可加适量的布比卡因延长麻醉时间。鞍部麻醉时适当抬高麻醉平面,可有效预防因PPH操作中牵拉中、下段直肠黏膜而引起的腹痛、恶心、呕吐等迷走神经反射症状[1]。

3 扩肛 可采用CAD33内栓外涂液体石蜡扩肛,防止肛管损伤。扩肛应适度,能顺利导入CAD33即可,过度的扩肛可使括约肌弹性降低,增加失禁的风险。

4肛管扩张器(CAD33)的固定 CAD33固定良好可以充分暴露视野,显露齿线,方便荷包定位及下一步手术操作。

5荷包缝合

5.1缝线的选择 笔者在临床上选择强生2-0(带圆针(26 mm)薇桥线,确保有足够的强度和张力,粗细适合,可以减少术中对黏膜及黏膜下层的损伤,同时又可减少荷包缝合时黏膜下血肿的发生几率。

5.2荷包缝合的高度 荷包缝合的位置过高,手术所产生的对肛垫的向上牵拉和悬吊作用的减弱,手术效果差;荷包缝合位置过低,常将部分肛垫一起切除,虽然肛垫向上悬吊的效果明显,但术中吻合口部位出血较多,另外,如果肛垫切除过多,患者术后出现部不适,大便次数增多。笔者观察,以在齿线上约3~4cm处为宜,吻合后吻合口在齿线上约1~2 cm。既可达到理想的肛垫提吊又减少术中吻合口出血和不适。

5.3荷包缝合的深度 为防止内括约肌的损伤,严格控制荷包缝线深度于黏膜下层,防止深入肌层,尤其女性患者要防止贯穿阴道壁引起直肠阴道瘘。我们的体会是在此前提下,缝线的深度要尽量深。

5.4荷包缝合的密度 视具体情况决定缝合的针数,能密不疏。缝合针数太少对组织的作用不均匀,未有缝到组织容易因不受牵拉而脱漏。我们主张缝6~8针为宜,对于合并直肠黏膜脱垂者,缝合的针数更密集,以求能够切除尽可以多的黏膜组织。荷包缝针应尽量自出针点原位进针,直肠腔内跨针不可过大。

5.5荷包线的缝合平面 脱垂严重的地方,进针的位置相对较低、较深,脱垂较少或无脱垂的地方,进针位置相对较高、较浅,这样可以节约出空间来容纳脱垂严重的地方的组织。荷包缝合的起止点

5.6荷包缝合的方法 国内关于荷包缝合的方法 报告较多,有单荷包、双荷包、单荷包加对侧牵引、四点牵引等,也有报告缝线不在同一平面的方法。笔者认为:要根据痔的脱垂情况、黏膜松弛 的程度、疾病的不同而个体化选择荷包缝合方法,如单纯脱垂痔可选择单荷包,脱垂严重或黏膜松弛严 重者可选择双荷包或单荷包加对侧牵引,直肠前突患者可选择双荷包、单荷包加前侧半荷包、前侧错位单荷包等。

5.7荷包线打结的注意点 置入吻合器(HCS33)收紧荷包线时要注意不宜将荷包线打结太紧,要留有一定的空间能使荷包在HCS33中心杆上下滑动,牵拉荷包线时才能使更多的脱垂黏膜进入切割槽内,使切割黏膜更宽,达到更好的临床疗效。

5.8荷包黏膜的调节 打结后的荷包黏膜多有不均匀黏膜折叠现象,这样击发切除时将会出现黏膜切割不均匀,影响部 分上提效果,严重者可出现术后吻合口瘢痕形成不均匀,形成瘢痕张力带或吻合口狭窄,影响排便功能。笔者在荷包打结后采用弯钳在黏膜荷包内进行调节,使荷包内黏膜折叠尽可能均匀、平整,使其切除标本宽度更加均匀,达到满意的临床疗效。

6迷走神经反射的预防[2] 笔者预防迷走神经反射的方法有:①术前肌注安定,阿托品等镇静、解痉药;②选择鞍部麻时适当抬高麻醉平面;③术中配制1%利多卡因在设定吻合口上端黏膜下注射可以有效避免肠 道牵拉反应;④在闭合、击发时与患者交谈,嘱患者作深呼吸,缓解紧张情绪。

7闭合、击发时的细节 闭合前要将从HCS33侧孔中牵出的荷包尾线打结或钳夹方便牵拉,同时要保证HCS33置于CAD33中心位置。闭合时一手食指适度的牵拉,使脱垂的黏膜进入切割槽,一手旋紧吻合器。如为女性患者,在旋紧吻合器时助手要配合阴道指诊,防止损伤阴道壁。同时在旋紧吻合器时术者要注意观察HCS33的刻度指示窗,到达保险刻度后才可打开HCS33的保险装置进行击发。击发时要用力足够,确保切除吻合完全,用力不足时易出现切除吻合不 完全,HCS33很难从肛内移出。吻合后可听到清脆的“咔嚓”声。此时要保持吻合器关闭状态20-30s,可起到压迫止血作用。将HCS33逆转半圈后打开,取出吻合器。笔者认为由于吻合器钉合厚度上的设计缺陷,吻合器关闭20s只能减少渗血,对3个母痔位置的搏动性出血作用不大,甚至可造成暂不出血的假象,致使术后大出血休克。吻合器拔出后仔细检查吻合口部位有无出血,发现搏动性出血加以缝扎止血尤为重要。术后内填塞油纱,减少吻合口出血,便于观察有无大出血情况[3]。吻合口出血是PPH术最为严重的并发症,可危及生命,因此吻合器击发后应保持关闭状态30 s左右,退出吻合器后亦需仔细检查有无活动性出血,利于止血,且对出血点或渗血明显处亦应行“8”字缝扎止血。临床上常用有褥式缝扎和跨越吻合口的“8”字缝扎等多种方法,笔者较推崇跨越吻合口的“8”字缝扎方法,此种方法止血彻底,且可以减少过多缝扎后引起的吻合口狭窄的风险,还可起到加固吻合口的效果.

8肛内引流 止血后在肛内填塞自制空心凡士林明胶海绵烟卷引流条,前端明胶海绵部放置在吻合口上。空心引流卷可排气,缓解术后肠道积气、憋胀等不适,前端明胶海绵有压迫止血、保持吻合口张力及短期内避免吻合口受肠道分泌物污染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赵新生,王麒,倪量宏,等.两种麻醉方法行PPH手术的临床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7(12):1054-1056.

操作技术范文3

用于检查伤口,清除伤口分泌物,去除伤口内异物和坏死组织,通畅引流,控制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方法】

1.用手取下外层敷料(勿用镊子),再用镊子取下内层敷料。与伤口粘住的最里层敷料,应先用盐水浸湿后再揭去,以免损伤肉芽组织或引起创面出血。

2.用两把镊子操作,一把镊子接触伤口,另一把接触敷料。用酒精棉球清洁伤口周围皮肤,用盐水棉球清洁创面,轻沾吸去分泌物。清洗时由内向外,棉球的一面用过后,可翻过来用另一面,然后弃去。

3.分泌物较多且创面较深时,宜用生理盐水冲洗,如坏死组织较多,可用消毒溶液冲洗。

4.高出皮肤或不健康的肉芽组织,可用剪刀剪平,或先用硝酸银棒腐蚀,再用生理盐水中和;或先用纯石炭酸腐蚀,再用75%酒精中和。肉芽组织有较明显水肿时,可用高渗盐水湿敷。

5.一般创面可用消毒凡士林纱布覆盖,必要时用引流物,上面加盖纱布或棉垫,包扎固定。

【注意事项】

1.严格遵守无菌外科技术,换药者如已接触伤口的绷带和敷料,不应再接触换药车或无菌的换药碗。需要物件时可由护士供给或洗手后再取。各种无菌棉球、敷料从容器取出后,不得放回原容器内。污染的敷料须立即放污物盘或敷料桶内。

2.换药者应先换清洁的伤口,如拆线等;然后再换感染伤口,最后为严重感染的伤口换药。

3.换药时应注意取出伤口内的异物,如线头、死骨、弹片、腐肉等,并核对引流物的数目是否正确。

4.换药动作应轻柔,保护健康组织。

5.每次换药完毕,须将一切用具放回指定的位置,认真洗净双手后方可给另一患者换药。

深部静脉穿刺与注射

深部静脉穿刺常用者有股静脉、颈内静脉及锁骨下静脉等。多用于采血化验或急需加压大量输液、输血而周围浅静脉穿刺又非常困难者。锁骨下静脉穿刺还可用于中心静脉压测定、肺动脉插管及心血管造影等。

【方法】

1.股静脉穿刺

病人仰卧,膝关节屈曲并略外展,股三角区局部常规消毒,医生带无菌手套或用碘酊、酒精常规消毒左手手指,以左手示指在股三角区触到股动脉搏动最明显部位,并加以固定。右手持注射器,从股动脉内缘垂直或与股静脉走向成30°~45°角斜行刺人股静脉,回抽注射器内栓观察有无回血,如有回血,即可抽血或注入药液。

2.颈内静脉穿刺

病人仰卧偏向对侧后仰,将一小枕垫于肩下,使穿刺部位肌肉松弛。颈内静脉位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内缘与乳突连线的外侧,多在其中段或下段穿刺。穿刺点局部常规消毒,医生戴无菌手套,右手持注射器。针尖向近心端稍偏向外方,与皮

肤成30°~40°角刺入皮下,穿过胸锁乳突肌,刺破颈深筋膜,刺入颈内静脉则可见回血。

3.锁骨下静脉穿刺

病人仰卧并抬高床尾约30cm,穿刺侧肩部略上提并外展,使肩锁关节前侧膨出部展平以利穿刺。锁骨下静脉穿刺一般多选用右侧(左侧靠近胸导管且胸膜顶位置较高易误伤),因其较直,易于插导管,亦较安全。穿刺部位多取锁骨中点内侧1~2cm,锁骨下0.5~1.0cm处。局部用碘酊、酒精严格消毒,医生戴无菌手套并行局部麻醉。将5ml注射器吸满生理盐水后接于穿刺针头,并排净空气。在选定的穿刺点进行穿刺,针尖向头与胸骨纵轴约成45°角,与胸壁平面约成15°角,以恰能穿过锁骨与第一肋骨的间隙为准。紧贴锁骨背面缓缓刺入,当刺入3~4cm后有穿透感,继续进针,当有第二次减压穿透感时抽动活塞,如有静脉血流入注射器,说明已刺入锁骨下静脉。从皮肤至锁骨下静脉,成人4~7cm,儿童l~3cm。若需输液应在病人呼气时取下注射器,并迅速接上输液管之玻璃管接头。

【注意事项】

1.局部应严格消毒,医生要戴无菌手套或消毒手指。术中必须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2.股静脉穿刺时不可过深或过浅,若过深则可穿透静脉,应在逐渐退针的同时抽吸注射器内栓,若见有回血应固定针头进行抽血;若仍无回血,则应改变方向再行试穿。需要向股静脉内注入药液时,穿刺针头不应垂直而应与皮肤成45°斜刺,以免穿破血管,回血后必须将针头固定好方可推药。若穿入股动脉则回血鲜红应另换注射器,加压止血后重新穿刺。

3.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穿刺并发症较多,如气胸、血胸、损伤神经、感染等,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必须准确选定穿刺点及进针方向。

4.锁骨下静脉压力较低,吸气时可为负压。为了防止吸入空气形成气栓,在更换接头、注射进行插管时,必须在病人呼气或处于呼气后屏气的状态下进行。另外胶管与玻璃管接头等连接处亦应紧密或用线扎紧,以免漏气。若用于输液时绝对不可等输液瓶内的液体输完后才换瓶或拔针。

5.穿刺或注射完毕,局部应用无菌纱布加压止血。

动脉穿刺

动脉穿刺是取血作动脉血气分析,采血作细菌培养,或进行动脉冲击性注射治疗及作有关介入检查等。常选用的动脉有桡动脉、锁骨下动脉、肱动脉、股动脉。

【方法】

1.充分暴露穿刺部位,确定动脉走向,扪及搏动最明显处。

2.常规作广泛性皮肤消毒及左手食指及中指消毒。

3.术者以左手示指及中指固定欲穿刺的动脉,右手持注射器,在两指间垂直穿人动脉,穿刺成功后,以右手固定针头,保持针头方向及深度,左

手以最大速度注射药液或采血。

4.操作完毕迅速拔针,局部用无菌纱布加压不少于5分钟。

【注意事项】

1.穿刺应选择动脉搏动最明显处,消毒面积较静脉穿刺广。

2.做血氧分析时,空针内绝对不能进入空气。

3.操作完毕,局部必须加压5分钟,甚至无出血为止。

环甲膜穿刺术

适用于急性喉阻塞,尤其是声门区阻塞,严重呼吸困难,来不及行气管切开的;需行气管切开,但缺乏必要器械的。

【禁忌症】

1.无绝对禁忌症。

2.已明确呼吸道阻塞发生在环甲膜水平以下时,不宜行环甲膜穿刺术。

【方法】

1.体位:如果病情充许,病人应尽量取仰卧位,垫肩,头后仰。不能耐受上述体位者,可取半卧位。

2.穿刺点:颈中线甲状软骨下缘与环状软骨弓上缘之间的环甲膜空刺点(或称环甲韧带)。

3.用碘酒、乙醇进行常规解决消毒。

4.戴无菌手套,检查穿刺针是否通畅。

5.穿刺部位局部用2%普鲁卡因麻醉危急情下可不用麻醉。

6.术者以消毒的左手示指及拇指触按穿刺部位,并将皮肤固定,右手持18号穿刺针垂直刺入,注意勿用力过猛,出现落空感即表示针尖已进入喉腔,患者可有反射性咳嗽。接10ml注射器,回抽应有空气;或用棉花纤维在穿刺针尾测试,应可见纤维随呼吸摆动,确定无疑后,适当固定穿刺针。

7.术后处理:①可以穿刺针接氧气答给病人输氧。②病人情况稳定后,尽早行普通气管切开。

【注意事项】

1.穿刺时,不要损伤喉部,必须肯定刺入喉腔时,才能注射麻醉药或治疗药物。

2.注入药液应以等渗盐水配制,PH适宜,以减少对气管粘膜的刺激。

3.如发生皮下气肿或少量咯血可予以对症处理。

气管插管术

用于全身麻醉,心跳骤停及呼吸衰竭,呼吸肌麻痹或呼吸抑制需机械导气者。

【方法】

1.明视经口气管内插管法:患者仰卧,用软枕使病人头位垫高10cm,使经口、经咽、经喉三轴线接近重叠。

2.术者立于患者头端(不宜在床头操作者,可立于患者头部旁侧),用右手推病人前额,使头部在寰枕关节处极度后伸。如未张口,应用右手推下颌并用示指拨开下唇,避免喉镜置人时下唇被卷入挤伤。

3.置人喉镜:左手持麻醉喉镜自病人右侧口角置人,将舌体挡向左侧,再把镜片移至正中,见到悬雍垂。沿舌背弧度将镜片再稍向前置入咽部,即可见到会厌。

4.如用直喉镜片,将其置于会厌的喉面挑起会厌,以显露声门;如用弯喉镜片,只需将其远端伸人舌根与会厌咽面间的会厌谷,再上提喉镜,使会厌向上翘起,紧贴镜片而显露声门。

5.以1%地卡因或2%利多卡因喷雾喉头表面。

6.

右手以握笔状持导管从右侧弧形斜插口中,将导管前端对准声门后,轻柔地插入气管内,拔出导管管芯。

7.压迫胸壁,查得导管口有出气气流,即可置牙垫于磨牙间,退出喉镜,用胶布将气管导管和牙垫妥善固定。

8.导管接麻醉机或呼吸器,套囊内充气,同时听两侧呼吸音,再次确认导管插入气管内。

【注意事项】

1.根据解剖标志循序推进喉镜片以显露声门,并防止推进过深或过浅。

2.对咽喉反射存在的,适当喷雾作表面麻醉。

3.应将喉镜着力点始终放在喉镜片的顶端,并采用上提喉镜的手法,严禁将上门齿作为支点,否则极易碰落门齿。

4.导管插入声门必须轻柔,避免使用暴力。

5.根据年龄、男女、体格选择合适的气管导管。

6.完成插管后,要核对导管插入的深度,并要判断有否误插入食管的可能性和确认导管在气管内。

静脉压测定

用于右心衰竭、心包积液或缩窄性心包炎等疾病时,了解静脉压增加情况。

【方法】

1.患者平卧或取半卧位,脱下衣袖,肌肉放松,使上肢静脉不受任何压迫,保持血流通畅。

2.病员上肢外展伸直,使上肢与躯体成45°~60°角,置穿刺静脉于腋中线水平,半卧位时相当于第4肋软骨水平。

3.解开无菌包,向测压管内注人生理盐水或3%枸橼酸钠溶液,使测压管充满溶液,用止血钳夹紧备用。

4.取肘前静脉作为穿刺部位,常规消毒皮肤。

5.用附有18号针头之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l~2ml,行肘前静脉穿刺,确定针头在静脉内后,注入少量生理盐水,观察静脉是否通畅。取下注射器,将测压管连接于针头上,待测压管内液体稳定不再下降时,记下压力表上水柱的高度,即为肘静脉压。若有三通活栓接头,可将注射器接上三通接头,穿刺前将活栓转动,使注射器与针头相通。穿刺成功后,再转动活栓,使测压管与静脉相通,进行测压。

【注意事项】

1.病人应安静放松,静脉近心端回流必须通畅,不能有任何回流受压。

2.接测压管时,应避免血液回流到测压管内。

3.穿刺时选用18号针头,以保证血流通畅。

腹膜腔穿刺术

腹膜腔穿刺术常用于检查腹腔积液的性质,协助确定病因,或行腹腔内给药,当有大量腹水致呼吸困难或腹部胀痛时,可穿刺放液减轻症状。

【方法】

1.术前须排尿以防穿刺损伤膀胱。

2.体位:平卧位或斜坡卧位,如放腹水,背部先垫好腹带。

3.穿刺点选择:①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外l/3交点,为穿刺点,放腹水时通常选用左侧穿刺点此处不易损伤腹壁动脉;②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上方1.0cm、偏左或偏右1.5cm处;③若行诊断性腹腔灌洗术,在

腹中线上取穿刺点;④少量积液,尤其有包裹性分隔时,须有B超指导下定位穿刺。

4.常规消毒,戴无菌手套,盖消毒洞巾,自皮肤至壁层腹膜以2%利多卡因作局部麻醉。

5.术者左手固定穿刺皮肤,右手持针经麻醉处垂直刺入腹壁,待针尖已穿过壁层腹膜,即可抽取腹水,并留样送检。作诊断性抽液时,可用17-18号长针头连接注射器,直接由穿刺点自上向下斜行刺入。

6.放液后拔出穿刺针,覆盖消毒纱布,以手指压迫数分钟,再用胶布固定。大量放液后,需束以多头腹带,以防腹压骤降、内脏血管扩张引起血压下降或休克。

【注意事项】

1.术中应密切观察患者,如有头晕、心悸、恶心、气短、脉搏增快及面色苍白等,应立即停止操作,并作适当处理。

2.放液不宜过快、过多,肝硬化患者一次放液一般不超过3000mL,过多放液可诱发肝性脑病和电解质紊乱;但在维持大量输入白蛋白基础上,也可大量放液。

3.放腹水时若流出不畅,可将穿刺针稍作移动或稍变换体位。

4.术后嘱患者平卧,并使穿刺针孔位于上方,以免腹水继续漏出;对腹水量较多者,为防止漏出,在穿刺时即应注意勿使自皮肤到壁层腹膜的针眼位于一条直线上;方法是当针尖通过皮肤到达皮下后,即在另一手协助下,稍向周围移动一下穿刺针头,尔后再向腹腔刺人。如仍有漏出,可用蝶形胶布粘贴。

5.放液前、后均应测量腹围、脉搏、血压,检查腹部体征,以观察病情变化。

6.有肝性脑病先兆、结核性腹膜炎粘连包块、包虫病及卵巢囊肿者禁忌穿刺。

胸膜腔穿刺术

胸膜腔穿刺术常用于查胸腔积液的性质,抽液减压或通过穿刺给药等。

【方法】

1.病人体位:属患者取坐位面向椅背,两前臂置于椅背上,前额伏于前臂上。不能起床者可取半坐卧位,患侧前臂上置于枕部。

2.穿刺点定位:穿刺点选在胸部叩诊实音最明显部位进行,一般常选择①肩胛下角线7~9肋间;②腋后线第7~8肋间;③腋中线第6~7肋间;④腋前线第5肋间穿刺点。

气胸抽气减压:穿刺部位一般选取患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或腋中线第4~5肋间;包裹性积液,可结合X线或超声定位进行穿刺。

3.消毒:分别用碘酒,酒精在穿刺点部位,自内向外进行皮肤消毒,消毒范围直径为15cm。解开穿刺包,戴无菌手套,检查穿刺器械,注意穿刺针是否通畅,铺盖消毒孔巾。

4.局部麻醉:用2%普鲁卡因在穿刺点肋骨上缘作自皮肤到胸膜壁层的局部麻醉,注药前应回抽,观察无气体、血液、胸水后方可推注麻醉药。

5.穿刺:术者以左手示指与中指固定穿刺部位的皮肤,右手将穿刺针的三通活栓转

到与胸腔关闭处,再将穿刺针在麻醉处经肋骨上缘缓缓刺人,当针锋抵抗感突然消失时,转动三通活栓使其与胸腔相通,进行抽液。助手用止血钳协助固定穿刺针,以防刺人过深损伤肺组织。注射器抽满后,转动三通活栓使其与外界相通,排出液体。如用较粗的长穿刺针代替胸腔穿刺针时,应先将针座后连续的胶皮管用血管钳夹住然后进行穿刺,进入胸腔后再接上注射器,松开止血钳,抽吸胸腔内积液,抽满后再次用血管钳夹闭胶管,尔后取下注射器,将液体注人弯盘,记量或送检。

6.抽液结束拔出穿刺针,覆盖无菌纱布,稍用力压迫片刻,用胶布固定后嘱患者静卧。

【注意事项】

1.操作前应向患者说明穿刺目的,消除顾虑;对精神紧张者,可于术前半小时给地西泮10mg或可待因0.03g,以镇静止痛。

2.操作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头晕、面色苍白、出汗、心悸、胸部压迫感或剧痛、昏厥等胸膜过敏反应;或出现连续性咳嗽、气短、咳泡沫痰等现象时,立即停止抽液,并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3~

0.5ml,或进行其他对症处理。

3.一次抽液不应过多、过快,诊断性抽液50~100ml即可;减压抽液,首次不超过600ml,以后每次不超过1000ml;如为脓胸,每次尽量抽净。疑为化脓性感染时,助手用无菌试管留取标本,行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检查瘤细胞,至少需l00ml。并应立即送检,以免细胞自溶。

4.严格无菌操作,操作中要防止空气进入胸腔,始终保持胸腔负压。

5.应避免在第9肋间以下穿刺,以免穿透膈肌损伤腹腔脏器。

6.恶性胸腔积液:可注射抗肿瘤药或硬化剂诱发化学性胸膜炎,使脏层与壁层胸膜粘连,闭合胸腔,防止胸液重新积聚。注入药物刺激性强可致胸痛,在注药前给强痛定等镇痛剂。

心包腔穿刺术

心包腔穿刺术常用于判定积液的性质与病原;有心包填塞时,穿刺抽液可减轻症状;化脓性心包炎时,穿刺排脓、注药。

【方法】

1.患者取半卧位,可任选下述三个部位之一穿刺:(1)在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外心浊音界内1~2cm处,沿第6肋骨上缘向背部并稍向正中线刺入,如膈肌较低,可以从第6肋间刺入,此法最常用。(2)在剑突与肋弓缘所形成夹角内,穿刺针与胸臂成30°角,向上穿刺可进入心腔下部与后部夹角处。(3)如心浊音或心影向右扩大较显著,可于胸骨右缘第4肋间刺入,此法有伤及乳房内动脉之危险,故需特别谨慎。

2.用碘酒、乙醇常规消毒局部皮肤,术者及助手均戴无菌手套,并检查穿刺包内器械(注意穿刺针是否通畅),铺孔巾。

3.在心尖部进针时,应使针自

下而上,向脊柱方向缓慢刺入;剑突下进针时,应使针体与腹壁成30°~40°角,向上、向后并稍向左刺人心包腔后下部。待针尖抵抗感突然消失时,示针已穿过心包壁层,同时感到心脏搏动,此时应稍退针少许,以免划伤心脏。助手立即用血管钳夹住针体固定其深度,术者将注射器接于橡皮管上,尔后放松橡皮管上止血钳。缓慢抽吸,记取液量,留标本送检。

4.术毕拔出针后,盖消毒纱布、压迫数分钟,用胶布固定。

【注意事项】

1.严格掌握适应证。因此术会有一定危险性,应由有经验医师操作或指导。并应在心电图监护下进行穿刺较为安全。

2.术前须进行心脏超声检查,确定液平段大小与穿刺部位。选液平段最大、距体表最近点作为穿刺部位,或在超声指导下进行穿刺抽液更为准确、安全。

3.术前应向患者作好解释,消除顾虑,并嘱其在穿刺过程中切勿咳嗽或深呼吸。术前半小时可服地西泮10mg或可待因0.03g。

4.麻醉要完善,以免因疼痛引起神经源性休克。

5.抽液量第一次不宜超过100~200ml,以后再渐增到300~500ml。抽液速度要慢,过快、过多,使大量血液回心可导致肺水肿。

6.如抽出鲜血,应立即停止抽吸,并严密观察有无心包压塞症状出现。

7.取下空针前夹闭橡皮管,以防空气进入。

8.术中、术后均需要密切观察呼吸、血压、脉搏等的变化。

腰椎穿刺术

腰椎穿刺术常用于检查脑脊液的性质,对诊断脑膜炎、脑炎、脑血管病变、脑瘤等神经系统疾病有重要意义。有时也用于鞘内注射药物,以及测定颅内压力和了解蛛网膜下腔是否阻塞等。

【方法】

1.嘱患者侧卧于硬板床上,背部与床面垂直,头向前胸屈曲,两手抱膝紧贴腹部,使躯干呈弓形;或由助手在术者对面用一手挽患者头部,另手挽双下肢胭窝处并用力抱紧,使脊柱尽量后凸以增宽椎间隙,便于进针。

2.确定穿刺点,以髂后上棘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会处为穿刺点并做好标记,此处相当于第3~4腰椎棘突间隙,有时也可在上一或下一腰椎间隙进行。

3.自中线向两侧进行常规消毒,打开穿刺包,戴无菌手套,并检查穿刺包内器械,铺无菌孔巾,用2%普鲁卡因自皮肤到椎间韧带作做局部麻醉。

4.术者用左手拇指紧紧按住两个棘突间隙,皮肤凹陷,右手持穿刺针以垂直背部的方向缓慢刺入,针尖稍斜向头部,成人进针深度为4~6cm,儿童为2~4cm。当针头穿过韧带与硬脑膜时,有阻力突然消失落空感。此时可将针芯慢慢拔出(以防脑脊液迅速流出造成脑疝),即可见脑脊液流出。

5.放液前先接上测压管测量压力,让病人双腿慢慢伸直,可见脑脊液在

测压表内随呼吸波动,记录脑脊液压力。正常侧卧位脑脊液压力为70~180mmH20或40~50滴/分钟。可继续作Queckenstedt试验,了解蛛网膜下腔有无阻塞。

6.取下测压管,收集脑脊液2~5mL送检;如需作培养时,用无菌操作法留标本。

7.术毕,将针芯插入后一起拔出穿刺针,碘酒消毒之后,覆盖消毒纱布,用胶布固定。

8.去枕平卧4~6小时,以免引起术后低颅压头痛。

【注意事项】

1.严格掌握禁忌证,凡疑有颅内压升高者必须先做眼底检查,如有明显视乳头水肿或有脑疝先兆者,禁忌穿刺。凡患者处于休克、衰竭或濒危状态以及局部皮肤有炎症、颅后窝有占位性病变者均列为禁忌。

2.穿刺时患者如出现呼吸、脉搏、面色异常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并作相应处理。

3.鞘内给药时,应先放出等量脑脊液,然后再予等量置换性药液注入。

骨髓穿刺术

骨髓穿刺术是采取骨髓液的一种常用诊断技术,其检查内容包括细胞学、原虫和细菌学等几个方面。

【方法】

1.选择穿刺部位:①髂前上棘穿刺点,位于骼前上棘后l~2cm,该部骨面较平,易于固定,操作方便,无危险性;②髂后上棘穿刺点,位于骶椎两侧,臀部上方突出的部位;③胸骨穿刺点,胸骨柄或胸骨体相当于第1、2肋间隙的位置,胸骨较薄(约1.0cm左右),其后方为心房和大血管,严防穿通胸骨发生意外;但由于胸骨骨髓液含量丰富,当其他部位穿刺失败时,仍需作胸骨穿刺;④腰椎棘突穿刺点,位于腰椎棘突突出处。

2.体位:胸骨或髂前上棘穿刺时,病人取仰卧位,棘突穿刺时取坐位或侧卧位。

3.常规消毒局部皮肤,术者戴无菌手套。铺无菌孔巾。用1%普鲁卡因作局部皮肤、皮下及骨膜麻醉。

4.将骨髓穿刺针固定器固定在适当的长度上(胸骨穿刺约1.0cm、髂骨穿刺约1.5cm),用左手的拇指和示指固定穿刺部位,以右手持针向骨面垂直刺入(若为胸骨穿刺,则应保持针体与骨面成30°~40°角),当针尖接触骨质后则将穿刺针围绕针体长轴左右旋转,缓缓钻刺骨质,当感到阻力消失,且穿刺针已固定在骨内时,表示已进入骨髓腔;若穿刺针未固定,则应再钻人少许达到能固定为止。

5.拔出针芯,放于无菌盘内,接上干燥的10ml或20ml注射器,用适当力量抽吸,若针头确在骨髓腔内,抽吸时病人感到一种轻微锐痛,随即有少量红色骨髓液进入注射器中。骨髓吸取量以0.1~0.2ml为宜。

6.将抽取的骨髓液滴于载玻上,急速作有核细胞计数及涂片数张备作形态学及细胞化学染色检查。

7.如未能抽出骨髓液,则可能是针腔被皮肤或皮下组织块堵塞或干抽,此时应重新插上针

芯,稍加旋转或再钻入少许或退出少许,拔出针芯,如见针芯带有血迹时,再行抽吸即可取得骨髓液。

8.抽吸完毕,将针芯重新插入;左手取无菌纱布置于针孔处,右手将穿刺针连同针芯一起拔出,随即将纱布盖于针孔上,并按压l~2分钟,再用胶布将纱布加压固定。

【注意事项】

1.术前应作出、凝血时间检查,有出血倾向患者操作时应特别注意,对血友病患者禁止作骨髓穿刺。

2.注射器与穿刺针必须干燥,以免发生溶血。

3.穿刺针头进入骨质后避免摆动过大,以免折断;胸骨穿刺不可用力过猛,以防穿透内侧骨板。

4.抽吸液量如为作细胞形态学检查不宜过多,以免影响有核细胞增生度判断、细胞计数及分类结果。如临床疑有败血症,则于骨髓涂片后,再接上注射器抽取骨髓液1.0ml,送骨髓培养。

5.骨髓液取出后应立即涂片,否则会很快发生凝固,使涂片失败。

膝关节腔穿刺术

膝关节腔穿刺术常用于检查关节腔内积液的性质,或抽液后向关节腔内注药。

【方法】

1.患者仰卧于床或操作台上,两下肢伸直。

2.穿刺部位按常规进行皮肤消毒,医师戴无菌手套,铺消毒孔巾,用2%利多卡因作局部麻醉。

3.自髌骨上缘外侧,向内下方穿刺,即可从髌骨后面进入膝关节腔。

4.抽液完毕后,如需注人药物,则应另换无菌注射器。

5.术后用消毒纱布覆盖穿刺部位,再用胶布固定。

【注意事项】

1.穿刺器械及手术操作均需严格消毒,以防无菌的关节腔渗液继发感染。

2.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关节软骨。

3.如关节腔积液过多,于抽吸后应适当加压固定。

耻骨上膀胱穿刺术

用于急性尿潴留、导尿未成功或无导尿条件者,需穿刺法置管建立膀胱造瘘者。

【方法】

1.仰卧位,可不剃毛,常规皮肤消毒,术者戴无菌手套,铺无菌孔巾,检查器械用物。

2.在耻骨联合上2横指中线处作局部麻醉达膀胱壁。

3.用普通腰椎穿刺针于麻醉点刺入皮肤,使与腹壁成45°倾斜向下、向后刺向膀胱。在刺入3~4cm时,拔出针芯,用50mL注射器试行吸尿。如无尿,在维持空针抽吸的情况下,继续向深处推进,至有尿抽出时,将穿刺针再缓缓送入1~2cm.抽出首次尿液送常规检查及培养。固定穿刺针,防止摆动,并保持深度。反复抽吸,将尿抽尽后把针拔出。穿刺部位用碘酒消毒后,覆盖无菌辅料,用胶布固定。

4.需穿刺置管引流者,应在穿刺点用尖刀作皮肤小切口,用套管针刺入膀胱,拔出针芯,将相应粗细之导管放入膀胱,然后拔出套管针,缝合切口,固定导管,将引流管接无菌瓶及一次性引流袋。

【注意事项】

1.严

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穿刺前必须确定膀胱已极度充盈。

2.穿刺点切忌过高,以免误刺入腹腔。

3.穿刺针方向必须斜向下、向后,且不宜过深,以免伤及肠管。

4.抽吸尿液时,应固定好穿刺针,防止摆动并保持深度,以减少膀胱损伤,并保证抽吸效果。

5.

膀胱穿刺后,应及时安排下尿路梗阻的进一步处理,防止膀胱充盈时针眼处尿外渗。

6.尽量避免反复膀胱穿刺。过多穿刺可致膀胱出血及膀胱内感染。

7.膀胱穿刺术后,应适当使用尿路抗炎药物。

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法

用于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大出血者。

【方法】

1.检查气囊有无漏气。抽尽双囊内气体,将三腔管之前端及气囊表面涂以液体石蜡。将三腔管从病人鼻腔送入,达咽部时嘱病人吞咽,使三腔管顺利送入至65%标记处,如能由胃管腔抽出胃内容物,表示管端已至幽门。

2.用注射器先向胃气囊注入空气250~300ml(囊内压40~50mmHg),使胃气囊充气,用血管钳将此管腔钳住,然后将三腔管向外牵拉,感觉有中等度弹性阻力时,表示胃气囊已压于胃底部。再以0.5kg重砂袋通过滑车持续牵引三腔管,以达到充分压迫之目的。

3.经观察仍未能压迫止血者,再向食管囊内注入空气100~200ml(囊内压30~40mmHg),然后钳住此管腔,以直接压迫食管下段的曲张静脉。

4.定时自胃管内抽吸内容物,以观察有否继续出血,并可自胃管进行鼻饲和有关治疗。

5.每2~3小时检查气囊内压力一次,如压力不足应及时注气增压。每8~12小时食管囊放气并放松牵引一次,同时将三腔管再稍深人,使胃囊与胃底粘膜分离,同时口服液体石蜡15~20ml,以防胃底粘膜与气囊粘连或坏死。30分钟后再使气囊充气加压。

6.出血停止24小时后,取下牵引砂袋并将食管气囊和胃气囊放气,继续留置于胃内观察24小时,如未再出血,可嘱病人口服液体石蜡15~20ml,然后抽尽双囊气体,缓慢将三腔管拔出。

【注意事项】

1.冠心病、高血压及心功能不全者慎用。

2.术前检查三腔二囊管是否好用。

3.注意三腔二囊管插人位置及气囊的压力。

4.气囊放气、放松牵引要及时,以免不良损伤。

现场心肺复苏术

心肺复苏技术,是用于呼吸和心跳突然停止,意识丧失病人的一种现场急救方法。适用于各种原因所造成的循环骤停(包括心搏骤停、心室纤颤及心搏极弱)。

【禁忌症】

1.胸壁开放性损伤。

2.肋骨骨折。

3.胸廓畸形或心包填塞。

4.凡已明确心、肺、脑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无法逆转者,可不必进行复苏术。如晚期癌症等。

【方法】

心肺复苏(CPR)是一个连贯、系统的急救技术,各个环节应紧

密配合不间断地进行。

1.证实:迅速用各种方法刺激病人,确定是否意识丧失,心跳、呼吸停止。主要采取:一看:“看形态、面色、瞳孔;”二摸:“摸股动脉、颈动脉搏动;”三听:听心音、证实病人心跳停止后应立即进行抢救。

2.体位:去枕平卧,将病人置于地上或硬板床上。

3.畅通呼吸道:采用仰额举颌法,一手置于前额使头部后仰,另一手的示指与中指置于下颏处抬起下颏。有假牙托者应取出。清理口腔异物,用手钩出固体异物。

4.人工呼吸一般可采用口对口呼吸、口对鼻呼吸、口对口鼻呼吸(婴幼儿)。

人工呼吸方法是:

(1)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位置下进行。

(2)用按于前额之手的拇指和示指,捏在病人的鼻翼下端。

(3)术者深吸一口气后,张开口贴紧病人的嘴,把病人的口部完全包住,均匀吹气一次,看到病人胸廓抬起,持续1~2秒。

(4)一次吹气完毕后,立即与病人口部脱离,同时松开捏鼻的的手,轻轻抬起头部,面向病人胸部,吸入新鲜空气,以便作下一次人工呼吸。

(5)吹气频率:10~12次/分,或心脏按压

30

次,吹气2次(30:2)进行。吹气时应停止胸外按压。

(6)吹气量:按7~10

ml/kg计算,一般不超过1200ml/次,以免引起肺泡破裂。

4.拳击心前区为心脏骤停者第一步采取的抢救措施,要先于胸外心脏按压。方法是从20~30cm高度向胸骨中下1/3段交界处用于捶击1~2次。部分患者可瞬即复律。

5.胸外心脏按压在人工呼吸的同时,进行人工心脏按压。

(1)按压部位:胸骨中、下l/3交界处的正中线上或剑突上2.5~5cm处(简单确定方法是两乳头间)。

(2)按压方法:①抢救者一手的掌根部紧放在按压部位,另一手掌放在此手背上,两手平行重叠且手指交叉互握抬起,使手指脱离胸壁。②抢救者双臂应绷直,双肩中点垂直于按压部位,利用上半身体重和肩、臂部肌肉力量垂直向下按压,使胸骨下陷4~5cm(5~13岁3cm,婴幼儿2cm)。③按压应平稳、有规律地进行,不能间断;下压与向上放松时间相等;按压至最低点处,应有一明显的停顿,不能冲击式的猛压或跳跃式按压;放松时定位的手掌根部不要离开胸骨定位点,但应尽量放松,务使胸骨不受任何压力。④按压频率:80~l00次/分。

(3)按压有效的主要指标:①按压时能扪及大动脉搏动,收缩压>8.0kPa;②患者面色、口唇、指甲及皮肤等色泽再度转红;③扩大的瞳孔再度缩小;④出现自主呼吸;⑤神志逐渐恢复,可有眼球活动,睫毛反射对光反射出现,甚至手脚抽动,肌张力增加。

(4)在胸外按压的同时要进行人工呼吸,更不要为了观察脉搏和心率而频频中断心

肺复苏,按压停歇时间一般不要超过10秒,以免干扰复苏成功。

【注意事项】

1.发现病人,立即抢救,人工呼吸和人工循环要同时进行。

2.人工呼吸注意气道通畅,口对口应堵鼻,口对鼻应堵口,防止漏气。

3.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不能中断,按比例进行。

4.胸外心脏按压选好部位,避免损伤肋骨和肝脏。

5.一般情况下,不要搬动病人。

6.检查生命体征必须在5个30:2循环之后,检查时间不超过10秒。

急救止血法

适用于周围血管创伤性出血;某些特殊部位创伤或病理血管破裂出血;减少手术区域内的出血。

【方法】

1.手压止血法:用手指、手掌或拳头压迫出血区域近侧动脉干,暂时性控制出血。压迫点应放在易于找到的动脉径路上,压向骨骼方能有效,例如,头、颈部出血,可指压颞动脉、颌动脉、椎动脉;上肢出血,可指压锁骨下动脉、肱动脉、肘动脉、尺、桡动脉;下肢出血,可指压股动脉、腘动脉、胫动脉。

2.加压包扎止血法:用厚敷料覆盖伤口后,外加绷带缠绕,略施加压力,以能适度控制出血而不影响伤部血运为度。四肢的小动脉或静脉出血、头皮下出血多数患者均可获得止血目的。

3.强屈关节止血法:前臂和小腿动脉出血不能制止,如无合并骨折或脱位时,立即强屈肘关节或膝关节,并用绷带固定,即可控制出血,以利迅速转送医院。

4.填塞止血法:广泛而深层软组织创伤,腹股沟或腋窝等部位活动性出血以及内脏实质性脏器破裂,如肝粉碎性破裂出血。可用灭菌纱布或子宫垫填塞伤口,外加包扎固定。在做好彻底止血的准备之前,不得将填入的纱布抽出,以免发生大出血措手不及。

5.止血带法:止血带的使用,一般适用于四肢大动脉的出血,并常常在采用加压包扎不能有效止血的情况下,才选用止血带。常用的止血带有以下类型:

(1)橡皮管止血带:常用弹性较大的橡皮管,便于急救时使用。

(2)弹性橡皮带:用宽约5cm的弹性橡皮带,抬高患肢,在肢体上重叠加压,包绕几圈,以达到止血目的。

(3)充气止血带:压迫面宽而软,压力均匀,还有压力表测定压力,比较安全,常用于四肢活动性大出血或四肢手术时采用。

【注意事项】

1.止血带绕扎部位:扎止血带的标准位置在上肢为上臂上1/3,下肢为股中、下1/3交界处。上臂中、下1/3部扎止血带容易损伤桡神经,应视为禁区。

2.上止血带的松紧度要合适:压力是使用止血带的关键问题之一。止血带的松紧,应该以出血停止,远端以不能摸到脉搏为度。过松时常只压住静脉,使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反而加重出血。

3.持续时间:原则上应

尽量缩短使用上止血带的时间,通常可允许1小时左右,最长不超过3小时。

4.止血带的解除:要在输液、输血和准备好有效的止血手段后,在密切观察下放松止血带。若止血带缠扎过久,组织已发生明显广泛坏死时,在截肢前不宜放松止血带。

5.止血带不可直接缠在皮肤上,上止血带的相应部位要有衬垫,如三角巾、毛巾、衣服等均可。

6.要求有明显标志,说明上止血带的时间和部位。

常用切开技术

一、气管切开术

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喉梗阻,造成呼吸困难;各种原因引起下呼吸道分泌物阻塞;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或呼吸停止,需进行人工呼吸;某些头颈部手术,因口腔插管影响手术操作。

【方法】

1.体位:①患者取仰卧位,肩下垫高,头向后仰,颈部伸直并保持正中位,使气管向前突出。②不能仰卧位者,取半坐或坐位,但肩下仍需垫高,头向后仰伸。若头后仰伸使呼吸困难加重,可将头稍前屈,作切口后再后仰。

2.用碘酒、酒精进行常规皮肤消毒,消毒范围直径约20cm。打开气管切开包,戴无菌手套,检查切开包内器械,选择适当大小的气管套管,并将内管取出,套入通管芯,检查套管系带是否结实。铺无菌巾。

3.用2%普鲁卡因自甲状软骨下缘至胸骨上切迹作颈前正中皮下浸润麻醉,气管两侧也可注射少量麻醉剂。若病人已昏迷或紧急情况下,可不予麻醉。

4.切口:术者用左手拇指、中指固定喉部,示指按喉结以定中线。自环状软骨下缘至胸骨上切迹稍上作颈前正中切口,切开皮肤、皮下及颈浅筋膜。

5.分离气管前软组织:用止血钳自白线处分离两侧胸骨舌骨肌及胸骨甲状肌,并将肌肉均匀地拉向两侧,暴露气管。

甲状腺峡部通常位于第2、3气管环前壁,若甲状腺峡部较大,影响手术操作,则沿甲状腺峡部下缘与气管前筋膜之间分离,然后用甲状腺拉钩,将甲状腺峡部向上牵引,即暴露气管。将气管前筋膜稍加分离,气管环即清晰可见(注意分离过程中始终保持气管居中,且经常用手指触及气管位置,以免损伤邻近重要组织)。

6.确认气管:①视诊:分离气管前筋膜后可见到白色的气管环。②触诊:手指可触及有弹性的气管环。③穿刺:用空针穿刺可抽到气体。

7.切开气管:切开气管前,气管内可注入1%地卡因O.5ml,以防切开气管后出现剧烈咳嗽。用尖刀于第2~3环正中自下向上挑开前壁。注意刀刃不宜插入太深,以免损伤气管后壁及食道壁。

8.插人套管:气管切开后,立即用气管撑开器或中弯血管钳撑开,插入气管套管,迅速取出通管芯,套入内管。暂用手指固定套管。若分泌物较多,立即

用接有抽吸器的导尿管自套管内抽吸。

9.切口处理:①分别检查气管前壁两侧切口缘是否内翻,尤其是小孩。若内翻应用蚊齿钳向外挑起。②仔细检查伤口有无活动性出血,并予以妥善处理。③固定气管套管,系带打死结。④皮肤切口上端缝合1~2针。⑤正中剪开一块纱布,垫衬于气管套管底板下,以保护切口。

10.术后注意病人呼吸情况及有无皮下气肿、气胸、纵隔气肿等,若发生并发症应作相应处理。

【注意事项】

1.手术过程中要经常以手指判定气管位置,以免手术入路偏离中线。

2.手术中注意不要过分向下分离颈前肌群,以免伤及胸膜顶。

3.儿童的胸膜顶一般较高,气管切开时宜特别注意。

4.以尖刀挑开气管软骨环不宜过大(不超过周径的2/5),以免术后气管塌陷。

二、静脉切开术

适用于急需输液、输血,而静脉穿刺有困难;需要长时间输液,估计静脉穿刺不能维持过久;作某些特殊检查,如心导管、中心静脉压测定以及静脉高营养治疗等。

【方法】

1.病人仰卧,选好切开部位。临床上,多采用内踝上方的大隐静脉。

2.用碘酒、酒精消毒局部皮肤;打开静脉切开包,戴无菌手套;检查包内器械;铺无菌巾。

3.以2%普鲁卡因2ml作局部浸润麻醉,在所选择的静脉切开处作横形皮肤切口约1.5~2cm。用小弯钳沿血管方向分离皮下组织,将静脉分离显露l~2cm。用小弯钳在静脉下面引两根丝线,并将静脉远端丝线结扎静脉,而近端丝线暂不结扎。牵引提起远端结扎线,用小剪刀在结扎线上方将静脉剪一小斜口,将已接好注射器(内有注射盐水)、排净空气的塑料管或平针头插入静脉切口,回抽见血后,再缓慢注入盐水;后结扎静脉近端丝线,并固定在插入的塑料管或针头上;观察输液是否通畅,局部有无肿胀及血管有无穿破等现象,如有漏液,应加线结扎。切口用丝线缝合,并将缝合线固定在插入的塑料管上,防止拉脱。覆盖无菌纱布,胶布固定,必要时用绷带及夹板固定肢体。

【注意事项】

1.切口不宜过深,以免切断血管。

2.剪开静脉时斜面应向近心端,小于45°角,剪开1/2管壁。

3.插入的塑料管口应剪成斜面,但不能过于锐利,以免刺破静脉。

4.静脉切开一般保留3~5天,硅胶管可保留10天,时问太长易发生静脉炎或形成血栓。

三、动脉切开与动脉输血术

用于严重的急性失血性休克;心脏骤停患者,动脉切开输血,配合复苏术,以恢复正常血液循环和呼吸功能;血液透析治疗;动脉造影术;休克经各种药物治疗无效,或伴有中心静脉压升高,左心衰竭而需要输血者;经动脉注入凝血药物或栓塞剂

以达到区域性止血或治疗癌症。

【方法】

视需要可选用桡动脉、股动脉或颈动脉等。临床最常选用左侧桡动脉。

1.患者仰卧,术侧上肢外展90°,掌面向上,桡动脉处常规碘酒、酒精消毒.

2.术者戴无菌手套,铺巾,局麻。

3.在桡骨茎突以上2cm处,沿桡动脉方向作一长2~3cm的直切口,亦可采用与桡动脉垂直的横切口。

4.用蚊式钳沿动脉鞘膜钝性分离出桡动脉约1~2cm,切勿损伤伴行之静脉。若单纯行动脉输血,则用穿插针直接向桡动脉穿刺,成功后,接上动脉输血装置(若无此设备,可将血液装于多个50ml注射器内),行加压输血或输注药液,一般输入速度为80~l00ml/分,通常1次输入量为300~800ml。若施行插管术者,应在桡动脉下穿两根“4”号线和胶布条一根。切开桡动脉后,立即将导管迅速插入,并用胶布条止血。

5.输血与检查操作完毕后,拔桡动脉内针头或导管。切开桡动脉者,应间断缝合动脉切口。

6.术毕观察桡动脉搏动情况及远端组织血运情况。

7.缝合伤口,盖无菌纱布,胶布固定。

【注意事项】

1.动脉输血适用于严重休克或急救复苏,但使用动脉输血的时机不宜过迟,当收缩压低于60mmHg时,即应考虑动脉输血。

2.动脉输血或液体,主要是通过神经反射作用使血压增高。一般在2

~3分钟内可以注人100~200ml血液,总量通常约400ml。如超过1000ml而血压仍无改善者,应改用其他方法。

四、脓肿切开引流术

用于浅表脓肿已有明显波动;深部脓肿经穿刺证实有脓液;口底蜂窝织炎、手部感染及其他特殊部位的脓肿,应于脓液尚未聚集成明显脓肿前施行手术。

【方法】

局部皮肤常规消毒、戴手套、铺无菌巾。

浅表脓肿切开引流

1.用1%普鲁卡因沿切口作局部麻醉。

2.用尖刀刺入脓腔中央,向两端延长切口,如脓肿不大,切口最好达脓腔边缘。

3.切开脓腔后,以手指伸入其中,如有间隔组织,可轻轻地将其分开,使成单一的空腔,以利排脓。如脓腔不大,可在脓肿两侧处切开作对口引流。

4.松松填入湿盐水纱布或碘仿纱布,或凡士林纱布,并用干纱布或棉垫包扎。

深部脓肿切开引流

1.选用适当的有效麻醉。

2.切开之前先用针穿刺抽吸,找到脓腔后,将针头留在原处,作为切开的标志。

3.先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然后顺针头的方向,用止血钳钝性分开肌层,到达脓腔后,将其充分打开,并以手指伸入脓腔内检查。

4.手术后置入干纱布条,一端留在外面,或置入有侧孔的橡皮引流管。

5.若脓肿切开后,腔内有多量出血时,可用干纱布按顺序紧紧地填塞整个脓腔,以压迫止血,术后2天,用无菌盐水浸湿全部填塞

之辅料后,轻轻取出,改换烟卷或凡士林纱布引流。

6.术后做好手术记录,特别应注明引流物的数量。

【注意事项】

1.结核性冷脓肿无混合性感染时,一般不作切开引流。

2.为保证脓腔引流通畅,切口须作在脓腔的最低部位,且切口必须够大,也可作1~2个对口引流。

3.切开时不能损坏重要血管、神经,颜面部的切开引流应注意尽可能不损坏面容。

4.切口部位的选择,应注意愈合的瘢痕不影响该处的功能,尤其是手指的触觉,手的握力,足的负重及关节的运动功能。

5.引流物的选择必须恰当,一般浅表的脓肿可用凡士林纱布或橡皮条引流,而深部脓肿或脓腔较大、脓液较多者,可用橡皮管引流。

清创术

各种创伤伤口均由不同成度的污染,经过处理,使之成为较清洁或清洁伤口,可能达到一器期愈合的方法称为清创术。

(一)

操作步骤

1.

先以无菌纱布覆盖伤口,用汽油擦净油污,再以肥皂水清洗伤口周围皮肤,必要时可用软刷。剃去毛发。拿开伤口覆盖纱布,以无菌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内污物、血块和异物。

2.

洗手、戴无菌手套。常规消毒,铺无菌巾。检查伤口,清除血块及异物,有活动出血予以止血。

3.

将污染、切缘参差不齐和失去活力的组织予以切除,一般切除1~2mm创缘。如伤口较深、口小,克适当扩大创口使清创完全。清创时随时以生理盐水冲洗。检查创面组织色泽是否正常,止血是否彻底。

4.

更换手套、器械等。再次消毒、铺无菌巾,缝合伤口。注意要按层次缝合,不存留死腔。

(二)

注意事项

1.

伤后8小时以内伤口清创后可一期缝合。伤后8~12小时,污染不严重、清创彻底、已给予抗生素者可以考虑一期缝合,术后勤差伤口。

2.

头面、颈部伤口及有血管、神经外露或与关节相通者也可一期缝合,术后应用抗生素。

3.

超过12小时在清创,或者伤口严重污染者,不宜一期缝合,或仅缝合深层,皮下、皮肤放引流,观察2~3天,如无感染现象则延期缝合。

4.

经过10~14天,伤口又新鲜肉芽组织填满者也可考虑二期缝合。

5.

面部创缘要少切或不切,一面瘢痕过大影响面容,要尽量保留和修复重要血管、神经、肌和关节囊,与软组织相连的骨片应予以保留。已游离的的大骨片清洁后放回原处,以免骨质缺损。

6.

所有清创均应肌注破伤风抗毒素1500U,注射前先做过敏试验,阳性者采用脱敏注射法。

皮肤肿物切除术

适应症:

皮肤良性或恶性小肿物、皮肤活组织取材等。

操作步骤

1.主要器械。消毒切开包。

2.常规消毒皮肤、铺巾、局部浸润或区域阻滞麻醉。

3.皮肤切口设计、切开方法、止血、

缝合等同美容外科学部分。

注意事项

1.皮肤良性肿物,可仅切除肿物。皮肤恶性肿物,则须多切5~10mm肿物周边正常皮肤,或在冷冻切片指导下切除。必要时术前还需X线或超声等检查以判断肿瘤侵犯深度。

2.耳前、颊部皮肤肿物切除,由于接近面神经,尽量不要深入到面颊浅筋膜以下,以免损伤面神经。

3.皮肤囊肿的切除应完全切除,保持囊壁完整,以免复发。

4.治疗过程中力求保护自然解剖位置,减少瘢痕及色素沉着形成。

操作技术范文4

[关键词]中学信息技术上机操作考试技巧问题

根据全国中小学工作会议和闽教[2001]基45号文精神,今年,我省率先将中学信息技术课列入高中会考科目,这是省教育厅为普及我省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新举措,同时也充分体现了省教育厅对我省基础教育信息化的重视。由于信息技术课在不同中学的开设程度不一样,如何充分做好中学信息技术课会考前的准备工作,将是中学广大考生和机教师面临的问题!

信息技术课在中学称为计算机课,信息技术课会考内容、命题范围仍执行原省教委实施的福建省中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2001年是福建省中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Windows)开考的第二年,对大多数考生来说,在考试中比较头疼的是上机考试的技巧问题。一般说来,上机考试技巧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考试内容本身要求的知识和技巧,二是考试软件的使用技巧,如果考生能够掌握这些技巧,则他们在上机考试时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出现失误或错误,争取考出较好成绩;而科任教师若能透切地分析、这些技巧问题,则他们在教学中则能更好地抓住教学的关键,在有限的课时内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提高会考的及格率和优秀率。因此,结合两年来福建省中学生计算等级考试(限于篇幅本文仅介绍一级Windows)上机考试的情况,作者把主要问题分两个方面作个介绍。

一、考试基本问题

在上机考试中应注意的基本问题较多,但主要应抓住下列4个问题:

1.有关考生文件夹问题

考生登录考试系统后,考试系统将根据考生的登录用户名和准考证号形成一个唯一的考生文件夹,该文件夹是在服务器的C:\K_driver文件夹内,例如:K:\KS01\22000101,其中K:是服务器的C:\K_driver文件夹映射在工作站上的驱动器,KS01为用户名,22000101为考生准考证号,也就是说考生必须明确考生文件夹的位置,并能快速准确地找到自己的考生文件夹,这是上机考试时非常关键的一点,因为考生的大部分操作是在该文件夹内完成的,而考试评分系统将根据该文件夹的内容变化进行评分的。同时必须告诫考生不得随意删除或移动该文件夹的内容,否则可能会导致考试系统对该考生评不出分数。

2.有关存盘问题

考试系统共分三种题型,即Windows基本操作题,文字录入题和Word97字处理题。操作题共5小题,考生在答题时当场即完成存盘,所以不必也无法再进行存盘;对录入题,考生一进入录入题后,考试系统将自动在考生文件夹内建立一个TYPE02.TXT的文本文件,并能在考生录入文字时完成即时存盘,因此考生也无需再进行存盘。考试中需要存盘的是字处理题,该题分两小题,考生做完后按题目要求进行存盘便可以,需要提醒考生注意的是应保存在考生文件夹内,如K:\KS01\22000101。同时应特别强调,考生在考试时间到时若字处理题未存盘,考试系统就会自动"死机"(假死),此时,考生应要求监考人员采用延时口令帮助存盘。

3.考试期间不得重新启动

考试系统一般有十套题组合,有的考生抽到难题后想重新抽取简单的题,于是就自行重新启动,然后重新登录(注意:也可能不是该考生的准考证号),这是考务规则所不允许的。考试系统只允许考生登录一次,若重新登录需二次登录口令,但题目还是原来的题目,并且系统将返回到退出考试系统前的状态。因此当考生明白这一点后,就会明白重新启动捞不到什么好处,不仅会浪费重新登录考试系统的时间,反而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4.有关时间分配

上机时间30分钟,考生登录考试系统后系统自动进入倒计时,除文字录入题限时12分钟外,操作题与字处理题没有时间限定。从考生考试情况看,由于大部分考生打字速度较慢,因此建议不要把录入题留到最后做,这样就可以避免在录入文字时系统的总时间已到,而录入题在总分占了20分。同时,如有可能要求考生应留有一定的时间来验证答题情况。

二、考试技巧问题

由于不同的考生在操作机时有各自的习惯,或者说考生对考试系统的训练时间较少,熟练程度不够,因此若能掌握住考试时的关键问题,便可最大限度地避免一些失误或错误,同时也可提高答题的速度和效率。

1.系统资源的使用

在Windows95中有两个管理系统资源的程序组,它们是"我的电脑"和"资源管理器",这两者的主要区别是"资源管理器"的左部能显示出系统的树形文件夹结构。在登录考试系统后,当前窗口是考试窗口,操作题题目显示在窗口内,这时打开"资源管理器"(右击"开始"按钮),则当前窗口为"资源管理器",同时考试题目恰好能全部出现在屏幕上(在当前窗口背部);而如果打开"我的电脑",则当前窗口为"我的电脑",但考试题目却看不到,因为考试窗口已经最小化。因此做操作题时,建议考生使用"资源管理器",而不要采用"我的电脑"。但考生如果习惯使用"我的电脑",则可下一点技巧,也可达到答题时能同时在屏幕显示考试题目。

2."横向平铺窗口"的使用

使用"横向平铺窗口"的目的同样是为了答题时能在屏幕上显示出考试题目。此功能主要是针对字处理第二题W02.DOC而言,因为该题是一道制表及填表题,考生必须边看题边做答,(注:字处理第一道W01.DOC题目已在该文档中,答题时不必看考试窗口),使用"横向平铺窗口"前应只保留考试窗口和W02.DOC文档两个窗口,其余窗口必须关闭,然后在任务栏空白处右击,选择"横向平铺窗口",通过适当调整W02.DOC窗口高度后,则两个窗口则一上一下出现在屏幕上,考生便可边看题边作答,并随意地在两窗口切换。

3.备份考生文件夹

考生由于考试时过于紧张或者把题目作错、搞乱,甚至误删了考生文件夹的重要,这种情况在考试中时常发生,其结果轻者导致该道题目得零分,重者导致系统无法对该考生进行评分,严重地了考生的成绩。而考试系统由于没有备份考生文件夹的重要内容和考题,因此建议考生在进行考试之前在自己的工作站作个备份,以防万一急需时便可快速恢复,具体操作这里不做详细介绍。

操作技术范文5

【关键词】基础护理;操作;技术;改革;实践

基础护理操作技术包括无菌操作,隔离衣的穿脱,皮下、皮内、肌肉注射、静脉穿刺、输液、输血、输氧、监测生命体征、吸痰、鼻饲、灌肠、导尿、铺床、口腔护理、洗胃、采集生物样本、备皮、雾化吸入等众多操作[1]。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卫生服务和护理工作也发生一些改变,对护理人员综合能力的要求更高,传统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已经不能适应医学发展的研究[2]。为了适应护理技术的发展,切实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力,笔者对护理学基础护理操作在方法和技术进行了改革,并结合实践经验进行总结,

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3年工资在册的护理人员共82人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1-50岁,平均年龄(36.8±9.0)岁。职称情况:护士名,护师26名,主管护师12名,副主任护师1名。将护理人员分为两组,第一组为传统护理组41人,第二组为改革试验组41人,两组护理人员的年龄、工龄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改革方法

对试验组护士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进行改革,改革的内容有:(1)人文礼仪培训:通过培训、进修等多种途径,让护理人员参与到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学、人际关系学等人文关系学科的理论知识学习,增加护理人员的人文知识。(2)服务礼仪培训:邀请礼仪公司专业人员对护士的自身形象、语言技巧、人际沟通技巧进行实际培训,帮助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能正确有效的运用。传统护理组按照常规的护理模式和方法,只注意对护理技术操作的培训,不单独对护理礼仪进行专门的培训。

1.3 考核方法

由于基础护理操作技术有诸多项目,本研究根据国内外研究及相关文献报道,考虑选择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操作、静脉采血及血培养、无菌技术操作这三个项目共50个操作作为考核指标进行基础护理操作技术的考核。每个项目的考核程序包括仪表素质的主观评分(满分为10分)、操作前准备(满分为10分)、操作流程(满分为60分)、操作过程评价及全程用时(满分为20分),总满分为100分。护师在选取到项目后,在模拟人身上完成操作。由护士长负责每批护士的考核,由专人负责计分和分数的数据录入。

1.4 统计学分析方法

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表示,改革试验组和传统护理组的考核得分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

2 结果

试验组的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操作考核得分为(81.3±4.2)分,静脉采血及血培养考核得分为(86.9±3.8)分,无菌技术操作得分为(90.5±4.6)分。两组护理人员的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操作、静脉采血及血培养、无菌技术操作等基础护理操作技术考核的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考核得分

组别 人数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操作 静脉采血及血培养 无菌技术操作

试验组 41 81.3±4.2 86.9±3.8 90.5±4.6

对照组 41 75.9±3.7 74.2±5.6 77.9±5.3

3 讨论

传统护理模式的优点是按照操作流程标准进行,对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技术有一定的作用,尤其适用于对护理基础操作不熟练的护士。但传统护理模式的最大缺陷在于过于注重技术,而忽视了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使护士在培训后只记得按照标准操作步骤去工作,缺乏人际沟通技巧的训练,无法适应现代护理学的发展和社会对护理人员的要求[3]。

因此我们对基础护理操作技术改革的目标,是将传统的以技术为中心的理念,切实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化护理理念,因此在基础护理操作技术考核的时候,除了传统的技术考核指标,还优先纳入了仪表素质的主观评分作为考核指标[4]。这是由于在如今医患矛盾不断的医疗环境中,护士与患者之间的言语沟通和护士的仪表姿态,代表了医院的形象。若不注意对仪表素质进行加强和考核,则不能把患者作为一个社会、心理、生理的有机整体,也就使护理人员不会重视与患者之间的心理沟通。本研究通过对护理技术的操作技术改革,让护理人员改变了护理操作的生硬和冷漠,使护理人员在实践操作时更加重视仪表和患者的心理,能够主动去了解患者的情绪、社会关系、病情,有助于增加与患者之间的交流,提升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同时护理人员的个人素质修养也得到了提高[5]。

综上所述,基础护理操作技术的培训和考核改革中应更加强护患沟通技巧的训练,以满足现代化护理理念的研究,更好的达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目的。

参考文献

1. 陈雪霞,任海燕.基础护理技术考核模式的改革和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2,10:156-157.

2. 杨琴,李萍,何英,等.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农垦医学,2009,31(2):177-178.

3. 周翠娥.对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方法改革的探讨[J].护理研究,2008,22(239):260-261.

操作技术范文6

关键词:信息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操作系统;教学

文章编号:1672-5913(2013)03-0097-04

中图分类号:G642

1 背景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量大和社会需求面宽的现实,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了《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鼓励办学单位对毕业生进行4个方向的分类培养,即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软件工程以及信息技术。文献1构建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4个方向的公共核心课程,其中操作系统是8个知识领域之一。近20年来,随着网络技术、嵌入式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新技术的兴起,各高校新增不少对应课程,但是操作系统作为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依然是一门重要课程。

信息技术是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与计算机关系紧密。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最重要的软件,而近年来以Linux为代表的开源软件和嵌入式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操作系统的发展有较为明显的影响。

2 信息技术与操作系统课程教学

信息技术内容较为丰富,但我们不是探讨信息技术的发展,而是分析信息技术与操作系统课程教学的关系。我们主要关注2个方面:1)教与学过程中涉及的信息技术;2)专业培养计划中相关的课程。另外,操作系统课程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程序设计与实践能力,以及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认知、分析、设计与应用能力的重要课程,因此我们仍然认为操作系统课程教学要以“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操作系统的目标、作用和模型,从资源管理的角度领会操作系统的功能和实现过程”为主线索完成课程教学。

2.1对教与学的影响

通过微软中国和Linux中国等网站,教师可以了解与操作系统相关的新闻、技术和技巧,提高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他们有较多的时间花在网络上,因此教师布置一些需要通过搜索信息或者访问一些课程相关网站才能完成的作业,既有利于引导学生合理利用课余时间学习该课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

2.2软件开发平台对教学内容的影响

操作系统课程具有理论与实践并重、系统与模块并重、设计与应用并重和内容广泛且知识更新快等特点。对于一部分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软件开发可能是他们将来的就业方向,因此学生从软件开发平台的角度理解操作系统课程是有必要的。在Windows NT之前,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平台多是Turbo C,之后是Visual Studio 6.0,现在是.NET框架。在计算机软件工程师眼里,操作系统是一个提供一系列系统调用(或API)的基础性软件,因此教师在相应的章节教学中注意这些变化是可以提高教学效果的。

2.3开源软件对教学的影响

随着开源软件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日益增强,Linux在服务器、桌面、行业定制等领域获得长足发展,尤其在服务器领域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作为较早开放源代码的软件,Linux将引领未来软件发展的方向。基于Linux开放源码的特性,越来越多大中型企业及政府投入更多的资源开发Linux。Linux是一个类UNIX操作系统;由于UNIX是世界上使用最普遍和发展最成熟的操作系统之一,Linux作为UNIX的克隆版本使得Linux用户可以从很多方面得到支持和帮助。

考虑到Linux在不同领域中应用得越来越广泛,因此我们培养学生在Linux环境下编写程序的能力,是一项面向就业市场和对广大计算机相关专业本科生有着重要现实意义的工作。如果实践教学平台是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那么一个不足就是Windows的集成开发环境屏蔽了细节的实现,它不利于学生对程序代码编译和调试的理解,即不利于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而Linux编程环境则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个不足。此外,我们可以从各种途径找到Linux的内核和应用软件的源代码,对这些代码进行分析与运用也是培养程序设计能力的途径之一。

2.4嵌入式技术对教学的影响

嵌入式系统是一类特殊的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其中操作系统是最重要的软件。分析嵌入式系统和嵌入式开发过程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思考操作系统课程教学。智能手机是一种较为典型的嵌入式技术,而智能手机软件开发则随着智能手机越来越广泛地被使用而得到关注。因此,在各个章节的教学过程中,如在内存管理这一章,教师可以对比通用型操作系统与嵌入式操作系统中相应内容的不同点,运用对比教学法提高教学效果。

3 操作系统课程的理论教学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程,一般来说,其后续课程有嵌入式系统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Linux环境编程、.NET等。因此,研究操作系统与其他专业课程的结合点,完成操作系统作为其他专业课程背景知识和基础知识的教学内容组织,对于后续课程教学及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有重要意义。

3.1突出原理,加强理解

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要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基本原理,适当了解该课程涉及的前沿知识和技术。对于教学来说,学以致用是最重要的。搜索引擎使得信息获取相对容易,因此教学过程的侧重点将由强调对知识点的记忆转向对知识点的理解,即由传统的先记忆而后理解,转变到信息时代的先理解而后记忆(如果忘了知识点的内容,凭借无处不在的搜索引擎,可以根据记忆碎片查找到知识点),并将内容分成原理性知识和具体实践2类。对于前者,要抓住其内容本身变化不大的特点,不断精炼教学内容,使其通俗易懂。

由问题出发讲授相关原理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比如,由“多任务并发执行如何完成”这个问题,可以引出中断和进程等概念。换个角度说,这是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提出方案,营造一个“学习型”教学氛围的方法。突出原理,也是突出原理所解决的问题。有了学习上的“问题”,那么引导学生使用搜索引擎提高对原理的理解,则是信息技术影响下理论课教学的一种新方式。

3.2围绕课程间的结合点,提高学习兴趣

“纸上得来终觉浅”,理论教学要结合实践教学才能加强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操作系统的理论内容较为丰富,因此实践教学的课时相对较少。操作系统后续课程偏向应用实践,如果教师能够对课程间有联系的知识点有意识地理清并讲透,那么在进行相应课程授课时就可以使学生对这个知识点加深理解。

与实践教学联系紧密的知识点能够引起学生较大的学习兴趣。对于嵌入式系统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等后续课程,教师如果能在操作系统课程教学中回答操作系统为网络通信提供了什么、为数据库系统提供了什么功能模块、操作系统与嵌入式软件系统是什么关系等问题,则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与其他专业课程的结合点出发,相关知识点的讲述要有详细及概要之分,如对后续课程中的核心内容可概要讲述,而对后续课程中与操作系统原理相关的内容可详细讲述。

3.3设计平时作业,改进考核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考核方式对于引导学生学好相应课程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可以改进考核内容,减少对记忆性知识的考核,加大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在检验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过去的考核方式大多以期末笔试为主,适当考查实验报告和平时课堂表现。我们尝试改革“重期末、轻平时”的课程评价模式,将课程考核贯穿教学全过程,增加平时作业在考核中的比重,把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提高到50%~60%;根据课堂进度布置相应作业,以让学生了解相应的前沿知识和一些扩展知识。

改进考核的方式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①布置与课程进度相关的作业;②利用网上的资源如源代码资源,布置一些功能实现复杂的作业;③在有网络共享资源的前提下避免学生抄袭,即定义考核标准。另外,建立相应的教学辅助资源库,有助于制订更合适的考核标准。

布置平时作业是引导学生拓展知识面的一种表现。课程教师在这个环节上的角色是“指路人”。比如,借助信息技术,通过布置作业引导学生了解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尤其是Linux和Windows的发展历史;操作系统与编译原理、软件开发平台的关系;操作系统与数据库系统的关系;通用型操作系统与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区别。

4 操作系统课程的实践教学

计算机专业规范提出3种类型:科学型、工程型和应用型。操作系统领域对科学型、工程型和应用型3个认知层次有不同要求。操作系统实践教学内容的安排,首先得服务于相应专业的培养计划,我们就是在这个前提下讨论教学。对于实践教学的研究,我们应该根据专业定位,结合当代信息技术的特点,合理设计实践教学辅导材料,以加强实践教学效果。

4.1从应用角度考虑实践教学

教师从实际的应用软件开发出发改进实践教学内容,可包括2个方面的内容:①实际软件开发过程中,操作系统很多功能都是以各种各样API形式出现的,因此操作系统课程的理论在实际应用中往往表现为一个个的函数名,用户通过设置这些函数的具体参数使用操作系统的功能模块,但这会导致学生误认为操作系统理论不重要;②在系统架构的层次上,很难说明是操作系统的哪个知识点产生了作用,但必须要有对操作系统较为准确和透彻的理解才能完成系统架构。

4.2作好前后课程的衔接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开发分为2个层次:①对于层次较低的实验项目,学生需要在前期课程如程序设计基础和数据结构的知识基础上,结合自身对本课程中算法的理解并参考网络上的一些资源和代码,进而完成实验内容;②对于层次较高的实验项目,根据教师从实际生产项目中提出的问题,如教师自己的项目及大学生创新训练平台提供的项目,学生有针对性地分析问题、建立模型、设计算法并完成实验。

教师需从与其他专业课程的结合点出发,作好操作系统课程实践教学与后续课程的衔接。一方面,本课程实践教学以加强学生对操作系统原理的理解为主;另一方面,后续课程既要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性实验,又要适当地复习前面操作系统课程知识点和重复一些重要的知识内容。

4.3Linux程序开发平台

Linux程序开发平台在操作系统实践教学中是辅助手段,不是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学生需要在2个层次上进行学习:1)根据实践教学辅导材料自学Linux的一些简单字符操作,了解Linux下集成开发环境的搭建、程序设计语言的运行流程、程序设计语言的编译等;2)利用Linux自带的一些共享代码,有选择地学习Linux初始化过程分析、Linux文件系统分析等。

总之,操作系统实践教学内容要分层次,既要保证大部分学生对于原理的理解,又要兼顾热爱积极探索的学生的需求。

5 结语

操作系统课程具有自身的特点,与编译原理、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等专业核心课程相比较,操作系统课程有概念解释相对繁琐、缺乏严密的数学模型(与编译原理相比)、难以设计与课程联系紧密的程序设计作业(与数据结构课程相比)、与实际工作直接联系少等特点。操作系统课程的这些特点使得它显得晦涩难懂。结合新技术,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内容;考虑前后课程的衔接,有层次地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合理布置平时课堂作业,改进旧的考核方式等,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当然教学是一个实践的过程,需要在实际教学中逐步完善,因此有待我们进一步努力。

参考文献:

[1]蒋宗礼,王志英,李晓明,等,构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公共核心课程[J],中国大学教育,2007(11):45-47。

[2]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实施方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73-277。

[3]盘点Linux现状及未来发展[EB/OL],(2010-01-14)[2012-08-06],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10-01/14/content_12808302,htm。

[4]王俊伟,吴俊海,Linux标准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9-10。

[5]阮越,Linux教学实验系统的一种构建方法[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9(3):227-231。

上一篇毕业毕业

下一篇大四学年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