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妇女总结范例6篇

留守妇女总结

留守妇女总结范文1

____x市位于____x省东南部,总面积为5513平方公里,全市辖有21个乡镇区,____x个行政村,总人口58万人,其中妇女28.4万人,留守妇女16742人,儿童12万人,留守儿童2911人。

根据调查情况,目前我市留守妇女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是在年龄特征。参与问卷调查的21个乡镇440名妇女中,30岁以下的大多因生育、照顾年幼子女很少外出务工,60岁以上的一般因年龄较大、男性外出较少,留守比例较低。二是在文化程度上,留守妇女大多文化偏低,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者居多,高中文化程度只占18%。三是在留守原因上,客观因素是需要在家务农、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主观因素是本人不想外出务工或家人不支持。

从此次留守儿童情况调研来看,目前____x市共有2911名留守儿童,主要集中在东汤、石城等乡镇;留守儿童父母在本省务工的占总数60%,在外省务工的占总数40%。留守儿童中有53%由单亲监护,有35%由祖辈监护,有12%由其它人监护。留守儿童父母三个月回家一次的仅占46%,半年回家一次的占31%,一年一次的占23%,与儿童沟通经常的家长占66%,偶尔的占19%,不沟通的占到15%,在外务工父母与子女的亲子关系维系松散。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优秀的占15%;良好的占50%;一般的占35%;

(一)留守妇女

1、农村留守妇女成为家庭生产生活中的顶梁柱,劳动强度大,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留守家庭中男性外出务工后,以前男性承担的一些责任转落到留守妇女的肩上,使得妇女在原有社会责任的基础上新增了一些责任。她们上有老下有小,在家中需要照顾老人和小孩,还要担负起家中农活,在家庭生产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家中主要的青壮年劳动力和顶梁柱。被调查的留守妇女除农闲季节外,劳动强度大幅增加,劳动时间明显变长,大约有三分之二的留守妇女表示自己身体状况下降,体力大幅度透支。

2、大部分农村留守妇女文化水平偏低,参政议政热情亟待提高

调查显示,农村留守妇女当中初中以下文化的约占八成,高中或中专文化的不到两成。其中,初中以下文化的大部分只上过小学,少部分小学都未毕业。总体来说,大部分农村留守妇女文化程度不高,思想观念、认知水平低,接受新理念、新技术的能力较差,在处理婆媳关系、邻里关系以及子女教育问题上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尤其是一些新的农村生产实用技术接受起来也有一定难度。由于文化水平低,思想僵化,参政议政热情亟待提高。她们普遍认为参政议政是男人们的事,有的即使认识到了自己的民利,也仅仅停留在参与选举层面上,有的即使因为政策优势当上了候选人,也是抱着选上选不上无所谓的态度。

3、大部分农村留守妇女具有与男子平等的经济地位

调查显示,农村留守妇女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两部分,一是丈夫外出务工收入,其次是农村妇女在家务农收入。家庭总收入中,虽然丈夫外出务工能增加一部分收入,但农村妇女在家的务农收入也在家庭收入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在经济支配方面,有80%的家庭收入主要由夫妻双方共同支配或留守妇女支配。

4、业余生活单调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留守妇女平时基本没有娱乐活动,社会交际圈狭窄,精神文化生活单调。劳动之余的文化生活主要是看电视、聊天、串门,而极少读书看报、补习知识。在有烦恼时,跟丈夫、朋友、父母、公婆及其他人倾诉很少。大多数农村留守妇女由于平时忙于农活和家务活等,没有时间参加娱乐活动,加上生活范围较小等因素,造成了农村留守妇女精神压力大,不能从参加文体活动中让自己减压。

(二)留守儿童

1、生活水平较低。据调查,在全市2911名留守儿童中,683名留守儿童家庭生活条件困难,占留守儿童总数的23%,所在家庭人均收入低于6000元。留守儿童的每周生活费人均30元,除去吃饭花销,留守儿童几乎没有零花钱。

2、家庭教育缺失。

调查发现,留守儿童主要都是母亲或祖辈进行隔代抚养,由于受到自身文化水平限制,无法对留守儿童的知识学习进行适当的辅导,无法担负起抚育儿童健康全面成长的重责。

3、亲情关怀缺失。多数留守儿童每年和父亲生活在一起的时间屈指可数,打电话成为留守儿童与父母联系的主要方式。由于缺乏有效沟通,导致留守儿童与其父亲之间的亲子关系淡漠,他们无法得到足够的来自父母的关爱。据学校老师反映,学习不认真的往往是留守儿童,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家长的监管力度不够,他们的学习就无人过问,很容易成为差等生。

4、安全问题有待解决。留守儿童由于监护人对儿童监管不利,或顾不过来,或无人照管,而儿童又缺乏应变和自我保护能力,更容易遭受伤害或侵害。

市妇联一直把留守妇女儿童的生存、生活、教育和发展问题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予以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各级妇联组织的职能作用,以“关爱留守妇女儿童行动”为重点,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完善服务方式,使留守妇女儿童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一)关爱留守妇女

1、开展“巾帼信贷帮扶工程”和“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资金问题一直是影响妇女创业发展的瓶颈。市妇联针对广大农村妇女特别是留守妇女想致富但缺少启动资金的实际情况,联合市农村信用联社深入开展“巾帼信贷帮扶工程”,为留守妇女增收致富提供

资金支持。从____x7年开始至今,全市共为1万农村妇女发放小额贷款1.2亿元,帮助1000多名留守妇女通过蔬菜种植、畜牧养殖、等脱贫致富,使留守妇女树立了“四自”精神和新的经营理念,开辟了增收致富的门路。____x1年,市妇联认真贯彻落实省、丹东市妇联有关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的文件精神,协调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中国人民银行____x市支行,联合实施妇女创业就业小额贷款工作。两年来共为全市城乡妇女及留守妇女发放小额担保贷款____x多万元。获贷妇女主要从事暖棚蔬菜、蛋肉鸡养殖、花卉等十余种产业,有力助推全市妇女特别是农村妇女的增收致富。2、开展以增收致富为目的的科技培训活动。市妇联在深入基层调查了解广大留守妇女所想、所需的基础上,广泛开展以增收致富为目的的科技活动。依托农村妇女培训学校、指导中心、示范基地,采取举办讲座、现场咨询、进棚入户指导等多种形式,开展农林等新技术、实用技术培训,提高留守妇女的致富能力。

3、关爱留守妇女身心健康。重点抓好妇女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广泛动员全市妇女和家庭参与妇女健康行动,增强自我保健意识。今年三八节期间,在全市开展了关爱女性健康活动,为全市近4万农村妇女发放体检优惠卡。

4、加强培训,促进留守妇女就地就业。市妇联努力拓展渠道,加大培训力度,对留守妇女进行技术、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妇女创业就业。充分利用“无围墙工厂”、就业培训中心、翰墨培训学校,入基层、进村镇,结合农时制定培训计划,举办手工编织、电脑技术、家政服务等技能培训班,帮助广大妇女及农村留守增长生产生活技能,创业就业。

(二)关爱留守儿童

我市各级妇联组织对留守儿童问题都很重视,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

1、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市妇联利用“六一”国际儿童节、“家庭道德教育宣传实践月”等契机,动员各级妇联组织采取多种形式向全社会宣传《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等文件、法规;宣传“以人为本”、“儿童优先”等理念,动员社会力量维护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宣传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及其监护人的法律职责;宣传农村留守儿童及家长的先进事迹。通过宣传形成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引起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广泛关注。

2、加强管理,健全档案。 全市各级妇联组织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组织机构,利用多方面多渠道的关爱的方式,切实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维权工作。市妇联还联合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团市委下发了关于建立农村“留守儿童之家”的通知,以“留守儿童活动之家”作为农村留守儿童开展活动的主要场所,建立一个家长及托管人家教能力培训的基地,使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上得到更多的照顾和关爱,帮助留守儿童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保护,培养留守儿童的自尊、自立和自强精神,提高素质,健康成长。完善了全市留守儿童档案,利用学校、镇村、家庭留守儿童活动情况反馈表健全留守儿童的监护联系,及时解决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形成了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和监护体系。

3、确立示范,强化督导。为了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市妇联在省妇联、丹东市妇联的支持下,____x7年,分别在白旗镇九年一贯制学校、通远堡镇营房小学建立了省农村“留守儿童之家”示范点、丹东市农村“留守儿童之家”示范点,举行了挂牌仪式,并向“留守儿童之家”赠送了电脑、电视、DVD、图书等电教设备及文具等。在挂牌当天,网通公司____x分公司为白旗镇留守儿童开通两部免费“亲情一线通”电话。两处“留守儿童之家”成立之后,镇妇联与学校密切配合,建立学校图书阅览室,定期向留守儿童开放,并因地制宜的开展留守儿童喜闻乐见的学习、娱乐活动。

4、创新活动载体,切实实施关爱行动。市妇联将每年8月作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活动月”,协调社会各界力量,通过开展巾帼志愿者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工作、“家长”活动,使留守儿童在巾帼家庭志愿者的关爱下树立了学习的信心和生活的勇气,德智体美劳得到健康发展,一些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和自立能力明显提高。目前,巾帼家庭志愿者已经成为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生活上、心里上信赖的“妈妈”(“爸爸”)。

____x9年,市妇联、市关工委联合在全市开展了“共享蓝天、共促成长”情感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组织全市关工委系统五老志愿者与乡镇(区)800名留守儿童一对一结成队子,对留守儿童开展经常性、个性化、实事化的情感关爱,解决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健康等方面的情感问题,促进他们健康快乐成长。仪式上市妇联向留守儿童赠送亲情电话卡及学习用品,五老家庭教育志愿者与留守儿童交换爱心联系卡,家庭教育志愿者曾庆龙就感恩教育、亲情沟通作报告。

____x2年5月份中旬,市妇联在全市启动了“爱心妈妈”牵手百名留守儿童活动,面向全社会征集首批爱心妈妈392人与留守儿童结成实名制帮扶对子。5月30日上午,____x市“爱心妈妈”牵手百名留守儿童结对仪式在丹东市农村示范留守儿童之家通远堡镇营房小学举行,结对仪式上,来自通远堡镇政府机关的20位“爱心妈妈”与留守儿童代表现场结对,交换爱心结对卡,并为留守儿童捐赠了书包和文具等学习用品。

5、开展形式多样关爱活动,救助贫困留守儿童。我们把救助贫困留守儿童与开展的各种关爱行动结合起来,把解决贫困留守儿童入学问题、生活问题作为救助工作的重点。____x0年以来,在全市开展的“恒爱行动——为孤残儿童编织爱心毛衣”、“百名女童午餐工程”等活动中,共募集

款物价值6万多元,救助贫困儿童500余名,其中留守儿童有150名。各级妇联组织在“六一”儿童节、“两节”等重大节日,深入到贫困留守儿童家中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为他们送上生活和学习用品。(一)针对留守妇女

1、发展本地经济,扶持本地创业。一是要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多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让青壮年劳动力能实现在本地就业,从根本上解决劳动力大量外出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二是要动员和鼓励外出务工青年回乡创业,推动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三是要大力扶持本地小型创业。劳动、妇联等部门要积极为留守妇女提供项目信息和致富门路,推广科技含量高、辐射面广、投资少见效快的增收致富项目。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鼓励、扶持农村留守妇女大胆创业,不断促进家庭收入的增长。

2、加强技能培训,提升整体素质。一是相关部门要制定好农村妇女教育培训计划,有步骤、分层次、有重点地进行各类知识、技术、技能培训,利用人口学校、妇女之家等阵地,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培养科技带头人。及时建立各乡镇留守妇女劳动力创业就业信息网络,逐步形成“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创业”的新机制。二是各部门要有针对性地组织留守妇女进行技能培训,使她们掌握一技之长,提高其在非农生产领域就业的能力,帮助她们向非农生产领域转移。鼓励农村妇女学文化、学科技,为有条件的妇女提供上农函大、农广校学习的机会。充分发挥农村图书室、阅报栏的作用,使有限的报刊进入农村妇女的视野。启动培训与提供小额贷款相配套的激励措施,以培训促进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通过培训,激励留守妇女自强自立,增强创业意识和开拓精神。三是妇联、计生等部门要积极组建留守妇女互助小组,为留守妇女搭建倾诉、交流、互助的平台,使她们共同面对生产、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共同发展建立相互支撑的人际关系网络,从而增强自信心,提高自助能力。

3、丰富文化生活,弘扬文明新风。健康丰富的文化体育生活是减轻留守妇女精神负担的一剂良药。一是政府部门要加大投入,在村组、社区建立健身场、文化站、阅览室、活动之家等文体场所,组织留守妇女参加腰鼓队、健身表演队等文艺组织,编演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丰富文化生活,为留守妇女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二是各级妇女组织要积极开展“文明家庭”、“平安家庭”等评选表彰活动,促进家庭、邻里生活和睦。三是要积极开展“亲情之旅”、“鹊桥会”等亲情互动活动,组织留守妇女与打工丈夫“零距离”相会,对留守妇女进行人文关怀。

4、强化农村治安,营造和谐环境。一是推动村组、社区建立完善的治安制度,推动平安家庭、平安社区(村、组)建设、平安小区建设,创造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增强留守妇女的安全感。二是公、检、法、司等部门要对留守妇女提供法律咨询、心理疏导、健康辅导、法律讲座、法律援助等服务,切实有效地维护她们的合法权益,形成强大的法律保护屏障,为留守妇女生存发展提供平安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三是根据新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涉及农民工利益的政策、措施、法律,依法制定农民工农忙假、探亲假、休假等制度,以增加农民工夫妇团聚和交流的时间。

(二)针对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既关系到农村人口素质问题,也关系到农村的下一代的成长问题,而家庭教育工作是解决农村儿童留守问题的重中之重。因此,作为妇联组织,我们把工作的着重点放在进一步加强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上,同时,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市妇联将结合自身职责,协调相关部门,形成工作合力,为留守儿童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1、整合资源,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相关部门要发挥职能优势,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同时各部门要通力合作,形成工作合力,从生活、学习、身心健康成长上关心、关爱留守儿童,为他们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留守妇女总结范文2

一、基本情况

1、文化程度。大部分留守妇女文化偏低。调查显示:初中及以下学历的留守妇女7844人,占99.24%;高中学历的40人,占5.06%;中专以上学历的20人,仅占2.53%。30岁以下的留守妇女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较多,31-40岁的具有初中和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较多,40岁以上的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较多。

2、年龄结构。留守妇女主要分布在30岁以上。30岁以下的留守妇女638人,占总数的8.07%左右,主要是因为生育、照顾幼小子女而暂时没有出门打工;30-39岁的1130人,占总数的14.29%;40岁以上的6162人,占77.96%;40岁以上的留守妇女是较为集中的年龄段。

3、留守原因。调查显示:家庭经济状况差,生活质量低的留守妇女有2280人,占28%左右;无就业技能,致富能力不强的有6408人,占81.07%。大部分的留守妇女因为家庭不支持其外出打工或者自身不愿意外出打工是其主要原因;需要她们留守家中照顾家庭、抚育孩子、照料农业生产是她们留守的客观原因,双重原因使得她们既向往外出打工又自我回避的矛盾心态,这一现象在35-40岁的留守妇女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

二、现状及问题

1、劳动强度大,身体健康受损。调查显示:身体状况差、身患疾病的留守妇女有835人,占10.56%;身体状况一般的7069人,占89.43%。她们既要承担繁重的农业生产劳动,又要料理家庭事物,有的还要照顾年迈的老人,教育未成年的孩子,劳动强度很大,严重损害身体健康。劳动强度大幅增加,劳动时间明显变长,留守妇女的体力大幅度透支。调查发现,大部分“留守妇女”每人需要独立承担将近2亩地左右的农业生产,而其中又有半数以上的妇女表示“难以独自承担农活”、“希望过上稳定的家庭生活”;而那些身体不好的留守妇女,遇到的困难则更大。

留守妇女总结范文3

关键词:留守妇女;婚姻质量;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C91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014(C)-0316-0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深刻变革,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由此在广大农村地区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妇女群体。农村留守妇女是指因丈夫长期(通常半年以上)离家进城务工、经商或从事其他生产经营活动,而留居家中的农村已婚妇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外出务工人员也越来越多,由此导致留守妇女的数量也在增加。因此关注留守妇女的生活现状及其困境非常重要,丈夫在婚姻家庭中角色的暂时缺失,让我们更应该关注留守妇女自身对于婚姻质量的看法和评价,了解她们内心的想法和意愿更为重要。了解留守妇女婚姻质量对于研究农村留守家庭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有很大帮助。本文通过分析影响留守妇女婚姻质量的各种因素,希望可以对提高她们的婚姻质量有所帮助。

一、概念界定

婚姻质量作为家庭质量的核心是当代婚姻家庭研究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术语,但目前尚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西方学者中对于婚姻质量的研究有两个基本的流派,一个是个体感觉学派,他们认为婚姻质量更倾向于从主观上来评价,所以从个体那里得到的婚姻质量评价是一种主观感知到的质量。与其相对的另一流派是调适学派,它们主要强调婚姻质量的客观性,他们认为已婚者在婚姻关系中所做出的实际行动及其后果是婚姻质量的基本内涵,所以调适学派所研究的婚姻质量可称之为调适质量(Glenn,1990)。本文所采用的婚姻质量的定义是前一种,即是一种与社会发展相一致条件下的人们对自身婚姻的主观感知和评价。本文分析的因素和得出的结论都是基于对冀南地区留守妇女的主观问卷调查和访谈,即使她们充分发挥自身态度对于婚姻质量的看法和评价。

二、调查对象基本情况统计

本次调查选取了农村劳动力较为集中的河北省南部某县进行实地调查,全县总人口37万(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外出打工人数约14万,因此农村留守妇女情况比较突出。本次调查随机抽取2个乡镇,在两个乡镇中随机抽取4个村,每村抽取25个留守妇女作为调查对象。本次调查的基本情况如下:(一)年龄构成。此次调查显示,农村地区留守妇女在年龄分布上主要以中青年为主,25―35岁年龄段的占45%,35―50岁的占35%,25岁以下者占13%。(二)文化结构。农村地区留守妇女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小学文化程度的占34%,初中文化程度占40%,文盲占2.5%。因此,农村留守妇女的普遍文化水平低下成为阻碍其自身发展的重要因素。(三)身体素质。大部分农村留守妇女身体健康状况良好,有足够的体力应付农活和家务活。但她们一般本着节省的原则,认为有些小病痛就忍着,实在支撑不住了就买点便宜的药来吃,由此看来她们的身体健康状况也是很令人担忧的。

三、影响农村留守妇女婚姻质量的因素分析

(一)留守妇女自身因素与婚姻质量的关系

1、年龄对农村留守妇女主观婚姻质量存在着显著的影响,30岁以上的农村留守妇女主观婚姻质量水平明显高于20―29岁的农村留守妇女主观婚姻质量水平。2、文化程度的高低对农村留守妇女主观婚姻质量的影响也比较显著,通过调查发现,小学或不识字的农村留守妇女主观婚姻质量水平明显高于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村留守妇女的主观婚姻质量水平。可能文化程度越高思维及想法越复杂对幸福指数的追求更高。3、农村留守妇女对主观婚姻质量在自评健康状况上存在着差异,自评健康状况良好的农村留守妇女主观婚姻质量水平高于自评健康状况一般的农村留守妇女。可能身体健康对家庭对丈夫的依赖没有身体欠佳的妇女依赖强烈,因此这方面不会影响自身对婚姻质量的评价的降低。

(二)因留守现象造成的各种因素对婚姻质量的影响

1、夫妻分居与婚姻质量。丈夫打工地区距离本地的远近是影响婚姻质量水平的重要因素,据调查如果丈夫在本市及以内的地区打工,那么留守妇女会觉得其婚姻是幸福的,相反,丈夫在本市以外地区打工的婚姻质量水平值严重下降。当这种空间距离在留守妻子的心里被认为是可接受的,她会倾向于认为丈夫并没有离自己太远,就好像夫妻仍然生活在一起一样,而当这个空间距离超出她内心可承受的范围之后,她可能更会倾向于认定丈夫离自己很远,由此导致其婚姻质量的负面评价。在被调查的留守妇女中,留守3年以下的人占总体的35%,留守4年至5年的占总体的13%,留守6年至9年的占总体的10%,留守10年以上的达37%。44.3%的外出务工丈夫每年回家一次,一般在春节期间回家,停留10天左右,最多一个月;近四分之一的丈夫每年回家两次,多数是在农忙时回来,少数在厂矿企业务工的人在“五一”或“十一”黄金周假期回家。所以这种长期分居的生活模式对留守妇女的婚姻质量有严重影响,空间的距离越远,归属感越差,失落感和不安全感越强烈;时间距离越长,沟通越少,距离感越强,感情会越来越淡薄。因此,由丈夫外出打工造成的这种长期的远距离的分居生活模式,严重影响留守妇女的婚姻质量。2、丈夫外出打工后,生活负担对婚姻质量的影响。在留守妇女家庭中通常留守妇女会承受更重的生活负担。而这种负担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即子女的抚育和老人的照料。如果留守妇女自身条件素质足够应付在丈夫缺席情况下对子女的教育,那么这种抚育子女的满足感可能会转化成对婚姻质量的肯定,至少我们的研究显示那些认为教育子女没有困难的留守妇女其感觉的婚姻质量的水平值是那些认为教育子女有困难的妇女的2倍,从这也可以看出抚育子女对于留守妇女的婚姻质量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对于老人的赡养,大致分为两种情况,一部分留守妇女认为有老人在家里,大家可以相互照应,不会觉得那么孤独,有事情的时候不会觉得那么无助,所以有这种想法的留守妇女对于赡养老人之一负担不认为是一种负担,所以也不会影响到她对婚姻质量的评价。另一部分留守妇女真的认为丈夫不在,与老人在一起相处是一种负担,包括婆媳关系的不和谐,或者对老人的照料太麻烦,似乎觉得老老小小都得靠自己照顾,所以,这样就会非常影响其对婚姻质量的评价。

结语:通过以上对留守妇女自身因素因和留守现象造成的各种因素的分析,长期分居的生活模式可以通过各种通讯方式的交流和互动来弥补,只要相互之间的互动做得较好,那么分居对于婚姻质量也不会有明显影响,而对于留守家庭来说,丈夫外出打工可以带来更多的经济收入,或者说可以改善以前的经济状况,得到生活物质的基本满足,所以丈夫选择外出打工是在家庭现有资源条件下做出的最佳选择。只要丈夫的务工收入能保证家庭正常运转,妻子在家能照顾好其他家庭成员,完成农业生产的工作,这个家庭就是幸福的,夫妻之间就是相互体谅与满意的,婚姻关系也是良性的,婚姻的质量是令她们满意的。

通过本次调查可以提出相关建议:1、城市用工单位尽量提高打工人员的工资,可以真正改善农村家庭的生活质量。从而使家里老人和孩子的照料能有物质保障,减轻留守妇女的物质和心理负担。2、城市的户籍制度能做出相应改变,在丈夫有能力的情况下,可以让全家移居城市,从根本上改变长期分居的生活模式。3、在加快乡镇建设的社会背景下,当地兴办乡镇或者村办的企业,让丈夫和自己可以就近打工,使他们在正常的家庭模式下生活。总之使留守家庭不再留守,使他们能生活在一起,无论是留在城市还是回归乡村,都可以是长久之计。

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留守妇女总结范文4

关键词 留守妇女;女性;农业化

AbstractMost of the rural men went to find jobs in the city, so the wives left at home to do the farming work. A new work pision is going to arise. The left-at-home wives contribute to the rural modernization but also support the urbanization. The number of left-at-home wives estimated is mostly 47 million.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life condition of them depended on media files and other professional research.

Key wordsLeft-at-home wives;Women;Agriculturalizing

一、国内相关媒体报道的综述

(一)负担沉重:农业生产、赡养老人、抚养子女

杜菊瑛家住定西市安定区李家堡镇芦马岔村,丈夫长年在外搞装潢,家中有3个孩子和两位80多岁的老人。杜菊瑛说,她家种了7亩半马铃薯,她一人犁地、播种,到了收获季节,她又一人挖、捡,然后用架子车一车一车拉回,一共收获近两万斤马铃薯。家中20多亩牧草也是她一人收割回来的。杜菊瑛深有感触地说:“说实在的,我现在就是家里的顶梁柱,没了我,这家就转不动了” [2]。

(二)文化水平较低:教育力不从心,致富无门

“不知道做什么能挣钱。只有看电视剧、打牌打发时光。”6月17日,记者在青神县罗波乡龙泉村采访时,丈夫在上海打工的欧明蓉这样说。欧明蓉今年33岁,丈夫每年回来一次,家中只有她和她的女儿。“丈夫寄回的钱,够女儿学费,家庭日常开支还得自己挣。”“我原来在棉织厂工作。就二三百元一个月,关键是三天两头没活儿做。”她辞了职。“看到别人养猪有得赚,我去年就喂了一只母猪,哪曾想猪价一路走低,饲料还贵。”说起刚下的15只仔猪,她又是心疼又是心伤,“真是不知道如何办”[3] 。

(三)安全无保障,心理负担沉重

由于“留守妇女”处于弱势地位,她们的合法权益相对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于是成为农村强奸案的主要侵犯对象。调查显示,农村性侵害案件中有70%的受害者是“留守妇女”4。

(四)婚姻安全受到威胁

“过年也不愿意回家,总是推说没有挣到钱。就是回来了,也拉着个脸,还常背着家人打电话。问他还死不承认。”丈夫在昆山打工的“留守妇女”肖红(化名)向记者述说时语气里充满了无奈。肖红不停地用一条毛巾擦眼泪,“我整晚睡不着觉,不是孩子我连死的心都有了!” [5]。

(五)文化生活匮乏

农村“留守妇女”精神文化生活比较匮乏,“留守妇女”们常常因为空虚而从事、迷信等活动[6] 。

二、国内相关学术研究的综述

(一)农村留守妇女的家庭地位

妇女的家庭地位界定为,妇女在家庭中享有的威望及拥有和控制家庭资源(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权力。

与传统意义上的农村主妇相比,劳动力外出务工后,妇女的权力空间扩大,增加了妇女公共事务参与的机会,为农村妇女提高自主意识、展示和锻炼自己提供了条件,而且收入边界清晰化使得妇女的重要性得以体现,留守妇女的价值得到了更多的体现。但是,留守妻子对于主要的收入来源的物质基础责任田只拥有使用权但是重大事务的控制权仍然由丈夫决策[7] 。再者,由于农业收入远远低于外出务工的收入,在家庭收入中的比重下降,其地位并没有因此提高[8] 。

朱梅等认为留守妇女日益加重的劳动带来的不是更多的现金收入而是更大的对家庭的隐形贡献,从而与外出就业的丈夫创造的相对较多的显性收益形成了巨大反差,妇女的经济地位反而有下降的趋势,如果政府不进行干预,从长期来看妇女的家庭地位将进一步下降[9]。

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留守妇女自己认为丈夫对家庭的贡献率高,还有一部分留守妇女在家庭日常生活中不能做主 [10]。留守妇女承担起家庭生活的重担,但是这些家庭责任并没有赋予她们对等的权利,留守妇女家庭还是遵循着丈夫的权利大于义务,而妻子的义务大于权利的不公平的处境。

(二)农村留守妇女的生活方式

农村留守妇女的生活方式仍属于传统型。安徽妇联通过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妇女承担起田间劳动和家务劳动,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访谈中,大部分女性反映由于劳动负担重,基本上没有什么时间照顾孩子,特别是在孩子的学习和教育上,没有精力去管,有疲于奔命的感觉,留守女性也反映出劳动之余的休闲娱乐活动内容单调无味,常感到寂寞。

安徽妇联调查发现,外出务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村家庭的经济状况。但是自1996年后,外出打工的主要工资呈下降趋势,加上现今消费品价格的普遍上涨和农产品价格的相对下滑,农民的实际收入减少,其消费水平仍然停留在以生存资料消费为主体的层次上[11] 。女性作为家庭生活的主要策划者,其消费更是在综合考虑的情况下进行,所以其消费水平很难提高。

农村留守妇女娱乐休闲方式单一落后,社会交往关系仍以血缘和地缘为主。

(三)农村留守妇女的心理状况

通过在河南省341名留守女性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量调查,利用心理学上SCL-90症状自评量表进行测量调查,结果表明由于受社会传统观念、教育程度、家庭经济状况以及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等因素的影响,多种角色的困扰以及多种标准的评判,农村“留守女性”心理上的压力加重,引发了各种心理问题[12] 。

(四)农村留守妇女的婚姻状况

男工女守分工的直接后果一是夫妻的长期分居引起夫妻共享时间的减少和夫妻的异质性增强,婚姻的稳定性受到威胁;二是农业效益比较低下造成的留守妇女在家庭中的经济功能的下降,使得留守妇女在婚姻中处于弱势地位。

(五)农村留守妇女与农业生产

大批男性农民外出打工,农村留守妇女日益成为农业生产和发展农村地方特色产业的主力军,学术界出现了关于从农业经济角度出发的农业女性化和从女性发展角度看的女性农业化的讨论。

1.关于女性农业化对妇女发展的影响,学术界大致有两种倾向性意见

(1)女性农业化对妇女地位改善有进步意义

丈夫的外出客观上赋予了留守妇女生产自主权和生活自由度,并且拓宽了发展自身潜能的空间。可能会给她们带来生产和生活的能力提出挑战但是无疑也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在国家倡导的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所实施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政策及农业结构调整的大趋向给农村“留守妇女”的发展提供了发挥的平台[13] 。

(2)女性的农业化对妇女地位的提高和生存状况的改善明显不利

男性的逐步非农化,农村妇女则正在逐步地农业化。这个过程将给农村妇女带来严重负面影响:比如农村妇女的收入边界虽然清晰了,但在家庭收入中的比重却下降了;虽然获得了更多农业生产的机会,但却加重了其劳动强度和生理负担;女性的农业化加重了她们对男性的依赖,固化了农村妇女的不利地位[14] 。

2.关于农业女性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由于女性的受教育程度普遍比男性要低,获得培训的机会少等原因使得农业女性化对农业生产产生不利影响:农业女性化将导致农业劳动力的结构性文化水平下降;导致农业劳动的结构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下降等不利影响 [15]。

三、总结

以上的研究给我很多启示,也存在如下一些不足:

(一)研究文献很少,描述性居多,深入分析少

与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相比,目前对于农村留守妇女的研究过于笼统、表面化,缺乏代表性研究成果。关于留守妇女的文献大多没有把留守妇女作为一个独特的群体来研究,无助于深入了解留守妇女群体。

(二)单一研究多,综合研究少

从研究视角来看,目前已有的文献大多数都是从社会学、经济学等单一的学科视角出发进行讨论,缺少从综合的角度进行的研究。

(三)主观判断多,实证研究少

涉及留守妇女问题研究的文献缺少实证分析,在为数不多的调查报告中也多为生存状况的描述,而且调查地区选取比较局限,样本量太小,容易忽略了各地的文化、地区资源等差异,以偏概全。对于农村留守妇女没有严格的分类,大多数学者都关注负担沉重的留守妇女,把她们看成弱势群体,可能还有部分赋闲在家属于剩余劳动力的留守妇女,由于缺乏实证研究,这些都还是未知。

(四)对于农村留守妇女的界定不够

留守妇女所出现的问题中比如消费方式低下、社会交往范围狭窄、心理状况差等可能不是留守妇女所独有,而是存在于广大农村妇女之中的普遍问题。另外,有的学者认为留守妇女的家庭地位需要提升,可能非留守的农村妇女付出的劳动和其家庭地位更不相称,所以需要相对于非留守妇女的视角来研究留守妇女,真正把留守妇女这个群体研究清楚。

农村留守妇女肩负着繁重的农业生产劳动、家务以及赡养抚养等家庭责任,她们似乎不再只是半边天。家庭生活 “单亲”化,使得农村出现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比如留守儿童的问题,妇女的人身安全、婚姻不稳定等等。农民工问题因关联着城市的稳定而引起了广大的关注,相对而言,农村留守妇女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却是双重的,她们被掩盖在农民工的背后,支撑着城市发展也维持着农业生产,然而她们在我们的视野里却是那么模糊。这种忽视违背了社会的公平,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也不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开展。

农业生产的女性化,给她们带来的是独立发展的机遇还是建立在传统分工基础上的再次不公平的倾斜?在政府大力倡导新农村建设、培育新农民的背景下,留守妇女会不会因为男性的缺席而获得更多的发展的机会,成为新一代农民?政府会不会给与留守妇女更多的政策支持和社会保护呢?这些问题的答案似乎都是模糊的,主要原因就是我们对这个群体没有给与充分关注和深入分析。

探讨农村留守妇女问题对于妇女的发展、新农村建设、社会的和谐以及农民工家庭和谐等等问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5-11/10/content_3759062.htm ,2005-10-30

[2]青神“留守妇女”说无奈,四川在线,2006.06.20http://www.scol.com.cn/nsichuan/msxw/20060620/200662085003.htm

[3]性骚扰七成指向农村留守妇女?新华网,2006.06.30 http://news.xinhuanet.com/legal/2006-06/30/content_4770673.htm

[4]苏北“留守妇女”:守住家庭 丢了爱情,新华网,2006.11.24

http://news.xinhuanet.com/society/2006-11/24/content_5369285.htm

[5]乡村“留守妇女”现状调查,河南报业网,2006.06.07

http://www.dahe.cn/xwzx/rdtj/jdt/t20060607_537124.htm

[6]孙琼如.农村留守妻子家庭地位的性别考察[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6(02)

[7]彭娟.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对留守妇女的影响分析[J].青海师专学报,2006(3)

[8]朱梅等.农村“留守妻子”家务劳动经济价值的社会学思考[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6)

[9]魏翠妮.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

[10]李洁.试论农村社区中留守女性生活方式的转变[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2)

[11]朱桂琴.农村“留守女性”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思考[J].天中学刊,2006(8)

[12,13]周全德等.论农村“留守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角色和作用[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6(10)

留守妇女总结范文5

关键词:留守妇女;留守类型;需求层次;应对策略

近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使农村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女性加入其中,但总体而言,男性劳动力依然占较大比重。农村男性劳动力转移,老人、妇女和孩子留在户籍地,农村出现了“386199”现象。其中,留守妇女承担教育子女、赡养老人、维系家庭等责任和义务,因而压力和责任最大。本文以陕西C村为例,结合农村发展,对留守妇女产生的原因、类型以及面临的问题作了进一步探索。

一、陕西C村留守妇女

(一)概念界定

留守妇女的概念界定,学界早已达成共识。对不同学者的概念综合后,本文将留守妇女界定为:农村地区丈夫长期(通常是半年以上)在城市务工、经商或从事其他生产经营活动[1],自己留居家乡年龄介于20-50周岁之间的已婚农村妇女。

(二)C村概况介绍

C村位于陕西扶风,地属关中平原的渭河流域,主要种植玉米和小麦。近年来,C村农业生产方式逐渐从传统粮食作物种植转变为经济作物种植。该村附近还有棉纺厂两个,食品加工厂、林场以及大棚蔬菜种植基地各一个。

C村共150户居民,共700余人,留守妇女约80余人。C村是中国现当代农村社会的代表,贺雪峰对中国一般农业地区的农户进行了四种划分:进城户、半工半耕户、中农、老弱病残户[2]。家庭是社会的“原子”,从家庭模式可以看出农村社会结构。C村家庭发展模式可分为三种:夫妻双方均外出务工,即“进城户”;夫妻双方均在村中,即“半工半耕户”与“中农”;夫妻一方外出务工,一般为男性外出,女性留守家庭。本文主要研究丈夫外出务工,妻子留守在家的情况。

(三)C村留守妇女类型

笔者结合实地观察及对C村留守妇女情况的了解,将留守妇女的生活现状分为三类:(1)不需外出者。此类留守妇女,家中男性外出务工的收入可以满足家庭的经济需要,物质生活较为富足,女性不需外出务工,可以全身心投入家庭照顾。她们平时主要负责子女的监护和教育、家庭老人的赡养和照顾,维护亲戚和邻里关系,其他时间可自行支配。较之以前,有更多私人空间和生活。(2)不愿外出者。这类留守妇女,家庭观念较重,主观上以家庭为重,在家中担任“顶梁柱”角色。平日不仅从事农业生产劳动,还需处理家中其他事物,是家中主要劳动力。她们农闲时在乡镇企业务工或在附近做临时工。照顾家庭的同时,通过自身劳动补贴家用。这类留守妇女相对而言,缺少个人生活空间和休闲时间,为家庭付出较多,精神压力和心理压力较大。(3)无法外出者。迫于家庭现实情况或个人自身因素无法外出务工,如需照顾家中生病或年事已高的老人、教育和监护子女。其中,有部分人本身有进城务工意愿,但因自身缺乏“资本”而被迫留守迫,如因自身能力不足而无法在城市立足。

二、留守妇女产生原因

留守妇女群体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是中国社会特殊经济发展模式的产物。

(一)宏观角度

从宏观层面讲,留守妇女的产生与新中国独特的现代化模式相关。在不具备工业化物质基础的社会条件下,中国选择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道路,由此人为造成了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制度[3]。走工业化道路,需要大量劳动力,城市劳动力不足,农村出现剩余劳动力,在城市“拉力”与农村“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下,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然而,附加在户籍制度上的各种资源和利益,如就业、就学、城市基础设施与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制度等,成为阻隔农民进城的最大障碍,这些障碍提高了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的成本。在难以承受高成本的情况下,大部分家庭只能选择一个人外出。

(二)中观角度

从中观层面出发,农村留守妇女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城乡二元分割结构。改革开放后,随着新思潮的涌入,越来越多的农民转变思想,投身城市建设,因而形成“民工潮”。同时,城市建设以男性为主,导致大部分男性外出务工。二是受传统分工模式与性别观念的影响。传统分工模式主张“男主外,女主内”[4]。三是女性自身在劳动力转移中处于相对劣势地位。首先,从生理结构来讲,男性比女性占优势。其次,女性具有与生俱来的持家优势,是劳动中的多面手[5]。此外,受“重男轻女”思想影响,农村女性文化水平和素质总体低于男性。种种因素的限制,使得女性在劳动力转移中缺乏竞争优势。

(三)微观角度

从微观角度出发,着眼较小分析单位――家庭。农村男性外出务工是实现家庭利益最大化的理性决策,留守妇女的形成是农民家庭追求生存理性与追求经济、社会理性的表现。C村妇女留守原因:一是经济原因。家中经济状况较好,女性不需外出务工,男性负责家庭经济支出;二是女性主观意识。女性重视家庭,不愿轻易离开家乡,选择在家乡的乡镇企业工作,既能赚钱又能顾家,一举两得;三是家庭现状限制。家中子女的监护和教育、老人的赡养等现实因素,导致女性不能外出务工。

三、留守妇女问题

留守妇女在丈夫长期外出打工的情况下,独自一人挑起了本应由夫妻双方共同承担的孝敬老人、抚养小孩、务农等生活生产重担,家中所有事务几乎全都压在她们的肩上。农村留守妇女已经由传统家庭中的“半边天”变成为现在家庭中的“顶梁柱”[6]。现代农村与传统农村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留守妇女的生活也发生了相应变化。较之传统农村社会,C村留守妇女从事农业劳动的工作量大大减少。但是,又面临着新的问题。

(一)需求层次发生变化

传统留守妇女的需求停留在物质层面,主要是衣食住行方面的需求,这与当时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有关。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说”,人的需求分为5个阶段,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随着社会发展及农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留守妇女的需求层次也逐步提升。经过打拼、勤俭节约的留守妇女有了一定的经济积累,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以精神需求为导向留守妇女更高层次的需求初露端倪,即追求自我发展以及个人价值的实现。但是,农村现阶段的发展现状与农村留守妇女的需求之间出现对接错位,农村的文化发展程度无法满足留守妇女更高层次的需求。

(二)生活压力大,心理负担重

留守妇女不仅要处理家中纷繁复杂的生活事务,还要从事生产劳动,这使得她们生活压力增大,精力不足则会对精神和心理产生不良影响。沉重的负担和压力让其难以坦然面对生活,主要表现为:一是担心自己及其家人身体状况。留守妇女作为家庭的主干,如果身体出状况,家中事务便不能得到很好的处理。二是担心子女教育。留守妇女自身文化水平有限,无法满足孩子的教育辅导需求。三是担心自身安全。近年来,农村的犯、性骚扰和盗窃案件中,留守妇女最容易成为受害对象[7]。因此留守妇女的身体及心理安全系数都随之降低。

(三)婚姻质量降低,业余生活单调

常年分居,导致夫妻关系疏远,留守妇女的生理和心理需求都难得到满足。长此的生理压抑,使其脾气暴躁,生活缺乏激情。[8]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没人陪在身边,缺少情感倾诉的对象,长久的心理压抑会导致心情抑郁。除此之外,枯燥的业余生活,贫乏的文化活动,一点点消磨掉留守妇女的生活热情。一般情况下,留守妇女的业余时间很少,在这很少的业余时间里,大多数留守妇女的消遣活动单调。最近兴起的广场舞没有调动起她们的积极性,大部分留守妇女的业余生活还是处于单调、枯燥之中。

四、对策讨论与反思

从留守妇女面临的问题中可以看到,目前我国的乡村建设面临着严重问题,突出表现为农村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基层落后的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差距在逐年扩大。随着新农村建设工程的不断推进,政府对农村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路灯、公交车、垃圾回收、运动场、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各种基础设施都迅速得到了完善。但与此相对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严重滞后,乡村文化站等机构难以发挥有效功能,农村文娱活动单调。精神文化活动匮乏不仅是留守妇女面临的问题,更是整个乡村建设中的老大难问题。面对留守妇女群体的问题,可以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实现留守妇女的跨越式发展。

(一)成立留守妇女互助小组

留守妇女的需求动向发生了新变化,在迎合新动向的基础上我们应借助乡邻亲密关系,发展创建农民协会组织,借助市场契约制度的规范,为留守妇女提供广泛参与市场、发展自身平台。农业生产活动的减少,使留守妇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自由从事其他活动,她们有自我发展的冲动,想要靠自己的能力开发出新的领域。一些地方,在妇联组织的号召下,由地方精英发起,组成留守妇女互助小组,主要从事女红活动,将其作为一种事业。这不仅提升了留守妇女的工作技能,也增加了她们的归属感和成就感,为留守妇女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平台,也是农村妇女发展的新契机。

(二)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缓解生活压力

C村留守妇女文化活动单调,精神压力难以得到有效缓解。可以发挥基层村委的作用,村委会和妇联等在征求大家意见的基础上,开展一些能吸引村民参加的文化娱乐活动,如广场舞比赛、庙会、农业技能比拼、农业知识有奖竞答等活动,调动留守妇女的热情和希望。现阶段C村成立的舞蹈队逐渐吸引了一部分留守妇女的加入,丰富了留守妇女的业余生活,激发她们对生活的积极向往。开展健康的文化活动不仅可以陶冶留守妇女在内的广大村民的情操,引导她们在良好的文化娱乐活动排解精神和心理压力,而且也是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三)推动城乡企业发展,吸引农民工返乡

农民工离乡外出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以改善家庭生活,是无奈之举。政府应在农村发展方面加大投入,完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出台招商引资政策,吸引外来资金及当地精英,吸引农民工回乡务工或者创办乡镇企业,为农民工回乡创业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此外,政府还可以组织农民工参加各种劳动技能和技术培训,鼓励留守妇女积极参加相关的技能技术培训,提高人力资本。这样不仅增加了家庭的收入来源,而且也减轻了丈夫外出务工的压力,使外出务工的推力逐渐减小。在增加家庭收入的同时,夫妻双方得到团聚,家中事务得到分担,不管是对于农民工还是留守妇女以及当地的经济发展都是有利的。

(四)反思

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的产生既有社会历史因素作用,也有现实的政策和经济利益因素的影响,是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作为农村中的特殊群体,留守妇女为子女的教育、老人的赡养以及家庭的发展牺牲了自己,繁重复杂的各种生产生活事物也给其身体和精神造成了双重压力。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的解决同样也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大力发展乡镇经济,增加就业岗位,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推力转化为本地就业的拉力,改变城乡的二元经济结构,这才是农村留守妇女问题解决的重要渠道。从现实情况看,这仍然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农村经济的改善,外出务工人口的增速放缓,已然表明了解决农村的留守妇女问题是有着光明的前景和希望的。(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

参考文献:

[1]丁金慧,赵庆波.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研究[J].社会学研究,2012(10).

[2]贺雪峰.农村社会结构已发生重要变化[J].焦点关注,2015(10).

[3]吕少卿.中国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研究综述[J].中国妇运,2009(4).

[4]郑真真,解振明.人口流动与农村妇女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5]张宏宏.留守女成因及其从业行为分析[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版),2002,(6).

[6]齐力,张伯艳.农村留守妇女问题调查研究[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4(2).

留守妇女总结范文6

一、排查对象

(一)留守儿童。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无监护能力是指留守在家的父亲或母亲因重病、重残等原因丧失监护能力),无法与父母正常共同生活的农村户籍未成年人。按照0—5周岁、6(含)—13周岁、14(含)—16周岁三个年龄阶段排查统计,不满16周岁的年龄计算时间截止2016年7月31日。

(二)留守妇女。丈夫外出务工,自己留在农村户籍所在地,20周岁以上,不满60周岁的妇女。按照20(含)—25周岁、25(含)—35周岁、35(含)—45周岁、45(含)—60周岁四个年龄阶段排查统计,年龄计算时间截止2016年7月31日。

(三)留守老人。子女外出务工,自己留在农村户籍所在地居住,60周岁以上的老人。按照60(含)—65周岁、65(含)—80周岁、80(含)周岁以上三个年龄阶段排查统计,年龄计算时间截止2016年7月31日。

二、排查内容

(一)留守儿童。采集出生日期、性别、民族、就学、户口登记、公民身份证号码、身体状况、居住地址、寄宿情况、家庭情况、父母务工地点、家庭主要经济来源、受委托监护人基本情况、村(居)联系人等信息。

(二)留守妇女。采集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登记、健康状况、丈夫外出务工情况,公婆情况、子女情况、家庭主要经济来源、获得生产生活帮扶情况。

(三)留守老人。采集年龄、夫妻情况、健康状况、文化程度、子女情况、子女外出务工情况、家庭主要经济来源。

三、任务分工

(一)民政办。负责统计本镇范围内的农村留守老人及不在校的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及其相关信息,督促指导村(居)开展农村留守老人及不在校的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负责全镇农村留守老人和不在校的农村留守儿童信息的汇总上报和动态管理。

(二)学校和幼儿园。雪枫学校负责统计上报本校内在校的农村留守儿童资料;雪北村负责指导蓝天幼儿园统计上报在校的农村留守儿童资料,安河口村负责指导忆香幼儿园统计上报在校的农村留守儿童资料。

(三)镇妇联。负责本镇范围内农村留守妇女的信息统计上报及动态管理工作。

(四)派出所。积极协助民政、教育、妇联等部门开展摸排工作,对民政、教育、妇联排查提供的农村“三留守”人员,逐一核实户口登记信息,并提供本地区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20周岁至60周岁妇女和60周岁以上老人户口数量。

四、实施步骤

(一)动员准备阶段

组织召开全镇农村“三留守”摸排工作动员大会。民政办牵头,制定工作实施方案,组织业务培训;各村(居)明确专人负责,确保摸排工作顺利开展。同时利用广播、标语、传单等形式,在全镇范围内宣传农村“三留守”人员摸底排查的目的和重要意义。

(二)摸底排查阶段

各村(居)、雪枫学校、幼儿园要逐户逐人排查,及时完成摸底排查信息的录入及统计工作,形成本村、本单位的农村“三留守”人员花名册及汇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