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哲理故事范例6篇

爱情哲理故事

爱情哲理故事范文1

对于哲学教学,纵观多年来高校和中学教师的经验探索,大家都无非是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笔者认为,这样的探讨意义不大。因为经过一年多的课题研究,笔者对这个问题又作了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和思考,自觉已经找到了这个疑惑多年的问题的答案:即哲学解决的是心的问题,所以哲学课的成功与否,主要还是取决于人的因素,也就是教师与学生双方的心灵状态,然后才是其他因素,反观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这个结论是经得起推敲的。下面就这个问题进行相关的探讨。

一、教师因素

哲学一词的本义是爱智慧,通俗地说,就是要活得明白。而要活得明白,就必须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世界和人生的根本问题。所以哲学在本质上讲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体验,或者说它是来自于体验的一种学问。而喜欢哲学的必定是对生活有较强感受力和好奇心的人,对世界惊奇,对人生困惑。因为只有这样的人才可能自觉地用自己的眼睛去“观”世界“观”人生、用自己的头脑去悟世界、悟人生。那么,如何“观”如何“悟”?从哲学家都是自学成才的这一事实来看,学习哲学即学习思考世界与人生的基本问题,最好的途径是自学、独立思考。但对于初学者来讲,入门最好有教师的指引。什么样的教师能够把学生引向哲学思考?是理论功底扎实哲学原理背得滚瓜烂熟的教师?是能很机灵地应对人情世故的教师?是讲故事生动有趣的教师?还是讲道理头头是道的教师?其实这些都不对。

哲学教师最本质的条件就是他必须是心智活泼且热爱智慧的人。唯有这样热爱真理、不断探寻规律性的东西、对生活有着深刻体验和独到见解的教师,才会有开放的心灵,才能在课堂上把自己如何感受生活、理解生活,如何探寻规律呈现给学生,给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直接感受到教师的头脑在思考什么问题,有些什么不同的思路,通过这样的学习,唤醒其对心中原本就存在的类似的问题的思考,从而学会如何去领悟生活的真谛。因为只有体验能够唤醒体验,唯有心灵能够触动心灵。这也是教育的一个小小奥秘。因此,哲学教师首先必须是自己思想的主人,并能把思想的乐趣传递给学生,引领他们初步领悟到哲学的魅力。他必须是一个内心丰富且有力的人,让学生接近他就相信哲学绝对不是枯燥乏味的东西;他也必须是一个淡定独立不随波逐流的人,不是记诵一些现成的原理,不是拿着别人编的现成教材来给学生上课,而是有自己的教学素材,那其中必然要贯穿他自己的独特见解和独立思考;他的授课不一定是要让学生接受他的见解,而是在于让学生受到他的感染,思想始终处于探索的状态,开始学会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生活。

那么,什么样的教师不适合上哲学课?首先是太年轻的教师。因为年轻,生活还没给他太多困惑的机会,也就没有了太多的生活体验,无法用自己的体验唤醒学生的体验,当然那些自小就会独立思考的例外。所以,跟目前许多学科呼唤创新型的年轻教师不同,哲学教学需要的正是有一定年龄、善于体验生活的教师;其次是太精明的人。这里的精明人是指善于投机取巧的人。因为哲学不只是方法论,它更重要的是对于世界人生根本问题的思考。而精明人往往撇开根本问题,只是琢磨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解决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所以精明人做事最终往往本末倒置,与哲学无缘,甚至背道而驰。大概还因为精明人对生活不感到困惑,只要对生活没有困惑,哲学就无从开始。所以越精明,其实离哲学就越远。再次,就是不会独立思考的人。哲学不是教条,无法人云亦云。哲学上的根本问题,比如世界的本质和人生的意义,原本不存在什么标准答案,哲学思辨的用处,是在于让人有一个比较好的心态,而不是获得一个最终答案。哲学本来就是要教人学会思考,而不会独立思考的教师只能给学生一种教条式的、照本宣科的哲学教学,这恰恰培养了学生一个不爱思考的习惯。

二、学生因素

有了合适的教师,成功的哲学课堂还离不开一群喜欢学哲学又适合学哲学的学生。唯有这样的学生的心灵,才能与教师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每个人活在世上,都需要哲学,因为生活中我们随时都面临选择和决定,也会遭遇困难和挫折,也都有疑惑,这些时候最需要的是自己内在力量的支持。这种力量来自于哲学思考,即对人生根本道理的思考。哪个年龄的学生会喜欢学习哲学?我国学者用问卷法调查研究的结果表明:个体人生观的发展过程是在少年期开始萌芽,到高中阶段的青年期得以迅速发展,在大学阶段达到形成的高峰,并逐步走向稳定和成熟。高中阶段即高中生和中职生中的大部分人已经会经常考虑人生问题,哲学课对于他们来讲是适时的精神食粮。

那么哪类学生群体最适合学哲学?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学习哲学的可能性。自古希腊中期始,哲学家们就一直称人为理性动物,或者说,人在本质上是倾向于哲学的动物。正如德国哲学家康德所说:“人在本质上是爱好哲学的。”另外因为哲学源于好奇(柏拉图曾言:哲学始于惊疑),而好奇心是人类的几乎与生俱来的天性。因此可以说,人类的天性中包含着哲学的潜能,人人都适合学哲学。那么什么年龄阶段的孩子可以开始学哲学?现代儿童心理学家们发现:青少年儿童是学习哲学的黄金时期,五至十岁的孩子已经具有初步的哲学思维能力,并具有强烈的哲学探究兴趣。有人对少儿的哲学探究兴趣和哲学思维能力做过专门考察(如现代美利坚哲学教授马修斯的《哲学与幼童》),发现孩子们哲学方面的兴趣和能力源于他们对万事万物的无时不有的和无处不在的好奇,因为他们面对一个全新的世界和人生,什么都要问,其中许多如“我从哪里来”、“为什么要学习”等问题都是真正哲学性质的。但是,由于年龄尚小,初中及以前阶段的孩子,好奇心虽然强烈,理性思维的能力毕竟还弱,不适合正式学习哲学。最适宜正式开始学习哲学的是高中和大学阶段的孩子,尤其是高中阶段的,因为他们的理性开始觉醒,生命的成长不断地让他们对人生有了新的发现,看世界有了新的视角,好奇心强烈,求知欲旺盛。于是他们困惑,也喜欢思考。也因为他们没有那么多的利欲和俗见遮蔽心智,不会那么急功近利,我们就比较容易回到本质来跟他们探讨世界与人生。但高中生为了应付考试任务,他们必须把哲学原理当做知识来学习和背诵,那是很枯燥的。因此很难领悟到真正的哲学,也无法从中享受思考的快乐。

这样看来,中职生似乎成了最适合学习哲学的群体,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也可以印证这一点,笔者没有把哲学课的概念原理当做知识要求学生背诵,在没有考试压力的情况下,学生快乐地体验着思考和解惑的乐趣。可惜有太多的教师误解了,认为中职生年龄小,文化基础和理解能力都不够领悟哲学,于是遗憾地错过了与学生一起思考讨论世界与人生真相的最佳机会,甚至挫伤了学生自发的哲学兴趣。

三、其他因素

有了合适的教与学的主体,我们才有必要讨论教学中的其他因素。首先是教学方法。现在许多教师为了追求创新,总是在教学形式的新颖、课堂气氛的活跃上下功夫,硬是采用各种如游戏、小品表演等跟哲学学习无关的教学方法,那是无法达到教学目的的。哲学是教人思考的,是对世界人生根本问题和基本规律的思考,思考是心的能力,那就必须排除其他活动的干扰专门训练这颗心,即是静思。那么如何让学生学会思考?激疑。就是说,无论是哲学原理本身的解释,还是故事情节的设计,都要处处激起学生的惊疑。因为哲学始于惊疑,没有惊疑,哲学体验无法开始。只有在解疑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体验到解惑和思考的乐趣,才真正地走向哲学。

教学实践中笔者用的比较多的激疑方法是启发式教学法。许多教师对启发式教学法是有误解的,认为多提问就是启发,其实不然。在哲学教学中,笔者一般讲完概念原理之后,会设计一些跟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让他们从刚才讲过的原理受启发,思考身边的事情,从而走向哲学思考,教学效果很好。

其次是教学内容。前面提到,教学中要设计好引起学生惊疑的故事情节,因此故事是笔者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内容,也是笔者课堂的一大特色。从某种意义上说,故事是一种理想的艺术,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是文学故事的目的,故故事都有哲学功能,经典的故事是作者对某一现象、事件、本质的看法在思想上的结晶和升华,它通过具体生动的情节或充满音乐美、意境美的语言,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清晰地向学生展示了某个哲学原理和概念,使学生在原有理解力水平的基础上,在趣味盎然、通俗易懂的讲解中,思想得以升华,情感受到激荡,观念得以转化。另外,故事也给学生一种文学美的享受,给哲学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笔者常用的故事有经典寓言故事、小说、历史故事,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多维视角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很自然地向学生展示了文、史、哲三者的逻辑关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融会贯通,深化了素质教育。

爱情哲理故事范文2

情节分析

不同的叙事性文学作品,其情节的处理各个不同,有的作品在意象和隐喻层面(或象征层面),有的作品在客体世界层面(如在写实性的、以情节取胜的作品中)。很显然,《纪念我的朋友金枝》这篇小说是属于后者。本文情节跌宕起伏,结构层层推进,其中作者还对情节进行了创新,即故事的高潮和转折――金枝在袁哲婚礼上高调示爱后,摆酒道歉时又与新娘聂盈盈硝烟四起大打出手,金枝被玻璃杯砸到脸破了相受了伤,之后彻彻底底消失了十八个月。这十八个月看似情节的断裂,但正因留白拓展了文本叙事结构的时空,使文本的内涵更加丰富,情节发展变化也有了一个过渡期不至于太突兀(如金枝外表形象大变样,袁哲婚姻走到崩溃边缘)。文本在叙事设计上除了第三人称的讲述,还穿插了金枝与“我”的对话,在体验主体的叙述线索中,使得情节描写更有了现场感,增强故事的真实感。

人物分析

韦勒克和沃伦的《文学理论》中提到“塑造人物最简单的方式是给人物命名。每一个‘称呼’都可以使人物变得生动活泼、栩栩如生和个性化”。首先我们不妨来谈谈“金枝”这一人物形象的“姓名符号”。金枝,小说文本中没有写她的家庭父母情况,提及聂盈盈时反而提到其先仕后商、人脉通天、财大气粗的父亲。这样的比较之下,聂盈盈这样的白富美千金小姐更适合“金枝”这一称呼。但是,金枝是完全凭借自己一套行之有效的推销手段在医药代表行业如鱼得水,让自己生活得很滋润;凭借自己热情、爽朗的人格魅力成为不能缺席的“饭局局长、朋友圈灵魂”;甚至整容,金枝也是“把所有这些女明星融化了,然后浇铸到‘金枝’这个模具里。”这些都似乎是在向读者表达,金枝是自己活成了“金枝”,人物鲜明的个性化一直都有体现。

人物塑造的方式有许多种,有静态型的,也有动态型或发展型。后者特别适用于长篇小说,但它不大适用于戏剧以及短篇小说,因为叙述时间是有限的。而这篇不到万字的短篇小说在塑造主人公金枝时没有以一段详细的描写来介绍体貌,而是通过情节的推展,在叙事的过程中将金枝的形象跃然纸上,正如亨利・詹姆斯在他的《小说的艺术》一文中所问的:“如果人物不是事件的决定者,那他会是什么呢?如果事件不能展现出人物来,那事件又是什么呢?”事件是刻画人物的基础,金枝这一人物形象塑造正是在一件件事件的表现上生成的。小说开头就是“金枝说她爱袁哲。她一直这么说,不断地说。”以及中间发生的整蛊婚礼、喝酒闹事、出国整容、聚会情乱等一串串故事(其实更像是事故),直至结尾“‘金枝说,她爱你!’我对袁哲说,‘她爱死你了。’”都能感受到金枝这个人物的热烈大方,乐于表达,敢爱敢恨,尤其是对袁哲那份坚决、执拗、肝肠寸断的爱,让我一下子联想起奥地利小说家斯台芬・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两位女主人公都是在毫无阅历,毫无准备时就一头栽进命运,就像跌进一个深渊……

曹霞在其《肝肠寸断的古典爱情――评金仁顺的〈纪念我的朋友金枝〉》说金枝是一个“爱的英雄”,爱得那么坚决、明艳、蓬勃、热烈、丝毫不给自己留后路。我们都知道那样的爱是灼人的、悲剧的,在日常生活中是没有活路的,但我们却不得不在它的烈度和光焰下凝视仰俯,因为那样的爱已经成了信念和信仰,不会消亡。

抛弃了自己主动性的爱,充满了迷乱的自我感动。男人和女人爱的不同在于,女人总是以彻底和决绝的姿态飞蛾扑火,太狭隘,太放纵。不过反过来思考,其实她的这种爱虽然很极端,然而纯粹!生活本身就是具有两面性的,人们可以这样选择,也可以那样地选择。在这个物质化的社会里,大家可能会更多地去追求一种“快餐”的感情生活,但是不能因为金枝追求了一种“变态”的爱就不算是爱,这或许就是人的灵魂深处的美好。

环境分析

最后从环境的角度来读这篇小说。《纪念我的朋友金枝》的写作背景就是我们当下的时代,写的是都市现代生活的种种,仔细读来能看到多种现存的社会现象,有医药行业的潜规则、两性观念的过于开放、韩国整容的受人追捧、“小三”现象的普遍以及结尾的医疗事故等等,虽这些只是一笔带过,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商业时代对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审美情趣的冲击与侵蚀。而小说的主线着眼于现实生活中年轻人的情感困境,他们学习顺利、工作稳定、生活有保障,却把情感生活处理得乱七八糟。

爱情哲理故事范文3

关键词:视觉呈现;音乐性把握;哲理隐喻

一、真情演绎,引人入胜的视觉呈现

朱狄在《当代西方美学》中说:“把电影从一种新技术转变为有艺术感染力的传播媒介,全靠用电影讲故事。”[1]用电影讲故事,故事的载体依靠人物角色的语言、动作和表情演绎,给观众制造一个可见情境,实现文本的进一步形象化。这种新技术是否能成为有艺术感染力的传播媒介,归根于故事本身的生动性、拍摄手法和技巧等等,而演员的表现力是一个关键性的影响因素。演员的表现力是指“运用形之于外的可见动作体现外部神态和心理活动的传情达意的能力。是演员表演素质的重要方面”[2]它对演员的动作、语言和表情有极高的要求,演员高超的表现力,能够增强电影的感染力,使观众和电影产生共鸣。而演员的表现力大部分依靠演员的真情度,真,才能打动人心,如庄子所云:“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父》观《夏洛特烦恼》每一个演员的表现力,皆可圈可点。饰演主人公夏洛的男主角沈腾,将一个中年男人起起落落的经历演绎得淋漓尽致,夏洛在梦离躺在病床上,即将离世时身边只有一个真爱马冬梅,演得跟真似的令人落泪、直指人心。马丽,饰演大大咧咧、敢爱敢恨得女汉子形象马冬梅,细节之处又不失温柔体贴,语言、动作和表情演绎掌控自如,可谓走心、不做作的真情演出。秋雅的扮演者王智,演技也非常到位,一个校花的气质在观众的眼中那么真实,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美感。

《夏洛特烦恼》表现了丰富的台词想象力和场景构造力,依靠演员对台词的熟练运用以及语言、动作和表情的密切配合,将一些令人怀念的校园生活场景以及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展现在观众面前。食堂、操场、教室、球场这些校园场景永远散发着打动人心的魅力,许多人都可能做过重返高中校园生活的美梦,因为青春最美好的回忆在那里,而重回青春、重回校园的美梦却是模糊的、碎片化的。《夏洛特烦恼》充分发挥了电影的技术手段和审美特质,将它变成可以看得见并且具有真实情感体验的场景和画面,这种梦的可视化效果,思维、幻想和情感的表达性,更随着现代电影科技特别是3D立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们能够在电影艺术作品中有如身临其境之感,这也是银幕的功能和魅力。

二、烘云托月,恰到好处的音乐性把握

音乐,具有抒情的功能,音乐,是感情的催化剂,电影音乐有助于观众感受角色的情感变化和内心起伏,使观众更好地融入故事情节,达到共鸣效果。《夏洛特烦恼》中,夏洛在四十平米小屋吃茴香打卤面时,他的眼泪情不自禁掉落,此时响起抒情的轻音乐,在这种舒缓的旋律伴奏下观众为之动容、潸然泪下。音乐可以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内心情感,如对经典老歌《一剪梅》的巧妙运用,使袁华这一角色烘托有戏剧性:袁华放下电话,《一剪梅》的旋律响起,配合袁华这个扮演者到位的微表情,加上经典的蒙太奇手法,大雪纷飞,增加了场景的戏剧化色彩。另外一个场景出乎观众的意料,堂堂的区长儿子出现在游艇上,失魂落魄的打扮和夏洛英姿飒爽的雄鸡装形成鲜明对比,此时经典老歌《一剪梅》旋律再起,形成完美搭配。这个《一剪梅》的标签,刺激了观众的笑点,增强了喜剧效果,也使袁华这一角色的思想感情巧妙的传达给观众。

《夏洛特烦恼》是一部青春题材的电影作品,正如《相约九八》歌词:“相约青春年华”使观众一起经历一场青春体验,在这首歌的旋律和歌词中,隐含着时间流逝的动态化表达。《夏洛特烦恼》对于音乐的把握恰到好处,音乐运用紧密配合场景呈现和画面展示,毫无违和感。如歌曲《公元一九九七年》的旋律,把观众引进了夏洛的梦境,观众不知道这个梦会发生什么,这个梦会以怎样的方式展开,会讲述怎样的故事,因此达到了吸引观众的目的。而且这首歌曲配合了一些片段,如香港回归、泰坦尼克号、NBA球员等场景,增强了时代感和画面效果。电影,同诗歌、绘画和雕塑等静态艺术一样,能带给人一种回忆和想象空间。而音乐元素,是这种追忆的催化,也成为这种追忆的一个想象性标志。如经典电影《泰坦尼克号》主题曲《我心永恒》的旋律一响,人们就会联想到那段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电影《夏洛特烦恼》,主题曲《一次就好》和由金志文献唱的《夏洛特烦恼》也必将成为观众的一个记忆点,成为这部电影在观众心目中留下的深刻情结。

三、主题升华,发人深省的哲理隐喻

《夏洛特烦恼》这部电影具有娱乐性的同时,将喜剧的情感升华成饱含哲理的动人艺术,通过视觉呈现与音乐烘托之中,现实挫折与梦境起伏,人生各种矛盾和冲突竞相演绎,从现实冲突到梦境冲突再回到现实重圆,达到人生的觉醒,富有戏剧性和哲理性。人生如梦,岁月蹉跎,我们应珍惜当下,珍惜曾经拥有现在拥有的,主题曲《有个爱你的人不容易》歌词深刻地诠释了这一哲理。影片在《夏洛特烦恼》的歌声“我会在你身边,你左右,绝不会放手……”中戛然而止,夏洛紧紧抱住马冬梅,抓住不放,永远拥抱幸福。这个主题的哲理隐喻,向我们展示了奢华与普通、明星与平凡、茴香打卤面与鲍鱼熊掌、四十平米小屋与豪华别墅、法拉利与货车之间的强烈对比。幸福,真的跟金钱和地位有关系吗?夏洛并不知道自己在现实中已然沉浸在幸福的海洋,在梦里他选择了校花秋雅并成功抱得美人,但她并不是真正爱他的人--“如果有一天我不会写歌了,你还会爱我吗?”这是一个人生选择的重大问题,正如哲学家苏格拉底和他的三个弟子的故事(摘麦穗的故事)隐含的哲理一样,也如美国著名诗人弗罗斯特作品《一条没有走的路》中:“树林中曾经有两条歧路,当初――我选择了其中人迹稀少的一途,这就造成了此后的全部差异。”[3]

电影,是时代的记忆和缩影,是针砭时弊的一面镜子,《夏洛特烦恼》隐含着许多深刻哲理和社会隐喻的优秀影片,是一部反映现实生活、揭露社会丑恶的接地气之作,它具有多重哲理可供解读。如王老师这一角色,在班上给同学排名这大傻子二傻子,引起了全班同学的憎恨,王被蒙上双眼,许多同学也参与到打老师的行列。王的另一个隐喻,向家长收礼成潜规则,也暗含着对一种社会现象的讽刺。又如张扬口中说出的那句话“袁叔叔好好的怎么就进去了呢”,暗示着《我的区长父亲》的可笑和当今拼爹的丑陋现实。再如同学聚会,本是青春岁月的好友叙旧和共同回忆的一个团聚,却成了显摆和比阔的一个平台,青春沦落为客套和面具的酒桌。袁华的诗:“只身赴宴雄鸡装,都是同学装鸡毛”和梦中的那句诗:“英姿飒爽雄鸡装,飞上枝头盖凤凰”形成强烈对比,造成反差效果,也更加鲜明的刻画了夏洛这个主人公,增强了电影的戏剧性和讽刺意义。

【参考文献】

[1]朱狄.当代西方美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498.

[2]许南明主编.电影艺术词典[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224.

爱情哲理故事范文4

先给学生讲两个小故事:

之一:一位母亲问她五岁的儿子:“如果妈妈和你一起出去玩,我们渴了,又没带水,而你的小书包里恰巧有两个苹果,你会怎么做呢?”儿子歪着脑袋想了一会儿,说:“我会把两个苹果都咬一口。”可想而知,那位母亲有多么的失望。她本想像别的父母一样,对孩子训斥一番,然后再教孩子怎样做,可就在话即将说出口那一刻,她忽然改变了主意。母亲摸摸儿子的小脸,温柔地问:“能告诉妈妈,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吗?”儿子眨眨眼睛,一脸的童真:“因为……因为我想把最甜的一个给妈妈!”霎时,母亲的眼里充满了泪花……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学会倾听是一种需要具备的素养。

之二:父亲在洗车, 儿子拿起小石头在车门上划起来。父亲见此大怒, 拿起扳手就打了下去,后来儿子被送到医院, 证实手指骨折。面对父亲, 儿子轻声说道: 爸爸, 手指会好的, 不要担心了。父亲内心无比自责。一怒之下,冲回去要把自己的汽车给砸了,他看见儿子划的痕迹:爸爸,我爱你!这则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事是否在看清楚、想明白之后再做决定更好呢?

目前,我们的学生经常能从各类书籍里看到这样的故事,这两个故事的共同特点是:内容虽然精彩,但结尾却都给出了固定的哲理,让人没有了思索的余地。人们习惯地把这类故事称为快餐文化。

快餐文化就是只求速度、不求内涵的一种现象。比如:看名著只看精简版,想学东西只想报速成班。快餐文化是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的产物,是人们对名利过多追逐的产物,是人们只求其名、不求其实的表现。

今天我要给学生传授的理念,就是在我们的作文课上,大家一定要学会用自己的脑子去思索问题,举一反三,不要像享用快餐一样,墨守成规,被那些“固定的”思想所束缚。争取做到每一天都不是带着问号来,带着句号离开。

这节课,我要让学生共同探讨以下三个问题:

一、为什么大家总是习惯到别人的故事里寻找哲理?――应该养成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哲理的习惯。

如果仔细观察,用心感悟,你会发现一株花、一棵草、一段话语、一个微笑……到处充满哲理。接着,要求大家比赛:看谁能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富有哲理的小故事。

二、在一则故事里,哲理真的只有一个吗?――如果你的心灵丰富,你会到处发现哲理。

哪怕是同一个故事,如果换一个角度,你也会在平庸中发现奇特,在俗气里发现高雅。

也听过这样一则故事:国外有一位家长,仅仅因为幼儿园老师告诉她的孩子,圆型代表字母O,就把这位老师告上法庭,理由是这位老师折断了她家孩子想象的翅膀,最后家长居然胜诉了,幼儿园赔了大量的钱。我希望这则故事是真实的。

三、能说出来的哲理,就真的是哲理吗?――与快餐文化相比,我们更加应该喜欢那些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触动心灵的故事。

没有结局的故事,反倒更能引发人的思索。如果认真思索,无声的地方也能听到音乐,荒芜的地方也能看到色彩。真正丰富的不在外,而在内,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灵里。

任何一个故事,都不可能只有一个答案,我们来作文班学习,一定要学会求疑,做到带着问号来,带着更大的问号离开。

接下来的时间,让学生以“身边的哲理”为话题,自拟题目撰写作文。

附:学生关于哲理的范文

一个鸡蛋

吉林省洮南市四小六年二班 杨子涵

我的爷爷是我家有名的“老学究”,他有许多关于养生的知识,每天都要向我们传达,这不,又开始了。

爷爷对我滔滔不绝地说道:“鸡蛋呀,是十分有营养的,但是要论最有营养的吃法,还是应该煮得半生不熟的时候才行。”这时,奶奶拿着收音机过来了,对爷爷说:“行了,你少误导孩子,刚才收音机里的讲座老师说了,鸡蛋一定要煮熟,否则消除不了细菌,尤其半生不熟的鸡蛋,最不健康。”爷爷听了,呆了一会儿,然后急忙把已经煮过的鸡蛋又扔进了锅里继续煮了起来。爷爷边等边看养生杂志,突然他看见有一页写着:不要吃鸡蛋,鸡蛋虽然有营养,但是无论蛋壳还是蛋黄里都有许多细菌消除不掉。爷爷看着看着脸色就变了,一会儿变红,一会儿变青,好像憋着什么说不出来似的。最后,爷爷合上杂志,扭过头来对我说:“你以后啊,还是别吃鸡蛋了。”说完,他把鸡蛋扔在桌子上,走了。

我看着桌子上仍在转动的鸡蛋,脑袋瓜子也像那个鸡蛋似的转了起来,久久无法停下。

教师评语:本文设计巧妙,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写得惟妙惟肖,对人物的刻画也十分到位,尤其是爷爷前后变化的对比。这样一来就很好地突出了本文的道理。真可谓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哲理是包子

吉林省洮南市一小五年一班 张智惠

你们能说出哲理是什么吗?不,没有一个人能。因为哲理是一个很神秘的东西,如果谁都不知道哲理是什么的话,那我就告诉你:其实,真正的哲理是包子。

凭什么说哲理是包子呢?我当然会滔滔不绝地说出一二三来了!但真正的道理还是说不出来的道理,大道无形嘛!

既然你们也都不说哲理是什么,反正我闲着也是闲着,那还是让我来说一说吧!当然你们既然都不说,就不可以评论我说的对或不对。但我也不能说我说的完全对。

我觉得哲理是包子,是因为包子的味道你只能用嘴去吃,你只有吃了才知道是不是好吃。但包子吃完了,你要是再完整地吐出来,就没有意思了。这也许就是我们老师所说的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吧?而且包子的样子也很像哲理,因为包子圆圆的,上面全是褶,里面还有馅,并且哲理的“哲”和“褶”读音很像,里面包含的东西当然也和包子馅一样韵味无穷吧。所以,我认为哲理是包子,是的,我越说越有自信。我敢打赌,你们谁都说不过我。

哲理是包子,总有一天,你会发现的。

教师评语:小作者别出心裁,把哲理比作包子,而且文中的观点也十分有道理,其中的哲理真的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要善于观察生活和善于联想,你也能像文中的小作者一样发现生活中各种各样有趣的哲理的。

我给爸爸妈妈上一堂课

这堂课,我们教学生给爸爸妈妈上一堂课。

地址:随意选择。可以在你家的饭桌边、床上,或客厅里。

形式:灵活多样。可以一对一,可以一对二,也可以邀请亲属、朋友、同学参加。

内容:因材施教。根据你父母的情况及你的教育理念,科学展开。

为了提高学生的讲课水平,下面,我给大家辅导一下,供大家参考:

爸爸、妈妈对孩子的爱,当然是世界上最无私的爱了,但爱也有用错的时候。我们给父母上课,就是要及时纠正爸爸和妈妈的错爱。

一、教育家说:“一流的父母做榜样,二流的父母做教练,三流的父母做保姆。”你赞成这一点吗?如果赞成,你得对号入座,看看你的父母属于哪种类型的。

姑且不讨论这句话的对与错,无论是怎样的父母,归根到底是情绪问题。父母的情绪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更为重要。父母的性格与脾气,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发育:父母性格温和,孩子性情也趋于平和,内心世界稳定;父母如果性格暴躁、喜怒无常,孩子也心浮气躁,遇事情绪化,做事诸多不成。所以,要让孩子告诉父母,控制情绪是做好父母的最重要一环。

二、告诉父母,我们不奢望父母有多优秀,只要能达到这三个字,我们就满意啦。

第一个字是“笨”。往往很笨的父母,才能真正“培养”出优秀的孩子。现在很多父母总是很精明,看出孩子有问题,很快就要指出来,其实这不是好父母的内涵。在看到自己孩子优缺点的时候,做父母的都不要立即评判出来。因为孩子需要空间去自己成长,过多的评判,往往使孩子丧失内在的动力,而更多在意父母的反应。有的家长很纳闷,孩子在别人面前都很好,一回到家,一看到自己的妈妈就变了另一个人似的,变得急躁又不可理解。为什么这样,可能就是这个“笨”没做好。

第二个字是:“弱”。面对强势的父母,总是事必躬亲,这样只能培养弱智的孩子,自信会在强势的状态里一点点削弱。能够在孩子面前示弱的母亲,实际上是通过示弱实现对孩子的托举,孩子的内心会因此逐渐自信而坚强。所以,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自信,就要学会在孩子面前示弱。凡是对孩子一直强势的父母,实际上是在压制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第三个字是:“柔”。越柔和的父母,有时候带动孩子的能力越强,越是扯着嗓门整天对孩子叫嚷的母亲,则往往难以胜任真正引导孩子的重担。

三、如果你的父母经常说:你的任务只有学习!你一定要对他们说:一个人真正的成功,可不仅仅凭学习,所以我不想成为学习的巨人、生活的矮子。

我个人认为:一个人的成功,心理素质占30%,身体素质占30%,文化素质占30%,还有10%靠运气。如果家长不重视其他素质,只重视学习素质,那这样的家长教育出来的孩子,也一定是畸形的,不适应社会的。现在家庭教育的现状是什么呢?就是家长爱孩子的时候爱得没边,连孩子的袜子都要给他穿、给他洗。这叫爱吗?正因为把学习看得高于一切,所以如果孩子学习成绩稍有下降,对孩子伤害最深的往往就是最“爱”他们的父母。

如何实现情绪的自我调控和管理,这是对家长提出的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只有平静的内心,才有可能沉淀和吸收教育的理性思考”。只有我们家长的内心平静下来,才能把教育者对教育的理性思考沉淀到内心里面,沉淀为自己的一种状态。

一流的家长靠放,不懂教育的家长靠管,管孩子是百分之百的失败,放孩子有百分之五十的成功。天天抓着孩子不放的家庭跳到错误的空间里来了,这个空间是每个孩子自己独立完成的,但是很多家长参与到这个空间里面盯着不放,拔不出来,不让他管不行,不让他管就没有别的事可管了。

“养鱼重在养水,养树重在养根,养人重在养心”。在教育上,方法的力量是有限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真正欠缺的是什么呢?真正欠缺的不是方法,是状态,是父母的教育状态。所以,有必要让我们的学生给家长们好好地上一堂课了。

接着,让学生以“如果换我作家长”为话题写作文。

父母是个好榜样吗

吉林省洮南市三小五年三班 李 莹

天渐渐黑了,云朵也渐渐散去了,西边的那束金光也黯然失色。脑袋已经一片浑浆的我勉强打起精神,支起胳膊写着期末自测卷。

大门“嘭,哗”地开了又关上。爸爸、妈妈相继从外面回来了。爸爸一进屋,就堂而皇之地坐到了电脑桌前,驾轻就熟地打开电脑,然后就将军似的呼朋唤友,兴致勃勃地聊了起来。只见爸爸手指如飞,键盘被他拍得噼里啪啦直响,他的脸上也神采飞扬的,时不时还会爆出一声大笑来。

妈妈仿佛和爸爸比赛似的,也在第一时间内快速地脱下了外衣,一屁股就坐在了床上,如痴如醉地翻动起手机来。只见她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手里的那个小机器,脸上时不时绽放一片灿烂的笑容。自己的孩子们早就被她忘到九霄云外了。不用想,此时的妈妈早就成了网络里的公主,正在那片虚幻里指点江山呢。

坐在他们隔壁的我,时不时会听到他们咯咯的笑声。

我再也忍不住了,猛地一声大喊:“还为人父母呢,成天就知道玩手机,玩电脑,还能有什么出息?都说龙生龙,凤生凤,你们这些只知道玩的父母,能给孩子做什么好榜样?!”

话刚说完,隔壁顿时鸦雀无声。

教师评语:文章开头气氛的渲染进行得非常好,把自己的心情用景物烘托了出来。小作者敢于说真话、说心里话,对自己父母的行为提出质疑。结尾引人思索,父母怎样成为孩子的好榜样。文章的亮点是接下来情节的发展,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衣冠不整,你干吗去了

吉林省洮南市三小五年三班 徐子翰

这一天,老师让我们给父母上一堂课,让他们放弃以往的强势,做个很笨、很弱、很柔的家长。于是我郑重其事地跟我的父母说了,却引来他们一阵坏笑。

“想让我们很笨、很弱、很柔吗?那很容易呀!那从今以后我们就不用管你了,洗衣服是你的事情,起床也是你的事情,学习当然更是你的事情。从现在开始什么事都是你自己做,与我们无关。”我一听,哈哈大笑说:“当然了,就这么办了,你们就等着瞧吧!”

可是到了第二天,麻烦事就来了。早上我还像往常一样想多睡一会儿懒觉,可是等我睁开眼睛一看,已经7:20了。不好,马上就要迟到了!我火速地穿上衣服,横七竖八地戴上红领巾,飞一般地向学校奔去。

终于到达目的地,可这里已经“荒无人烟”了。唉,命运已经注定,一定会迟到,一定会倒霉,一定会被老师骂。果不其然,数学老师已经开始上课了。我站在门口喊道:“报告!”同学们看着衣冠不整的我都哄堂大笑。老师头也不抬地问我:“怎么回事?怎么来得这么晚?”我小声说:“起晚了。”老师瞟了我一眼说:“怎么像俘虏兵似的这么衣冠不整,你干吗去了?”我叹了口气:“我妈今天早上没叫我,我起晚了,急忙穿上了衣服……”

唉,挨了一顿批后,我丢盔卸甲地走到座位,越想心里越堵,这堂课上的,真是失败,我这不是自己找抽吗?

爱情哲理故事范文5

哲学在古代称为“玄学”,被人为的披上了一层神秘面纱,有人说:哲学如同夜空中的星星,美丽但又遥不可及。对于初接触哲学的高中生来说,刚开始对哲学充满了好奇,可是由于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能力较弱,面对哲学抽象的概念、深邃的原理、理性化的观点,很多学生学习中慢慢地心有余而力不足,对哲学课产生了恐惧心理而望而却步。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教学中我不断学习别人经验,总结课堂教学,反思自身不足。经过多年的探索,结合学生实际,结合教材特点,结合个人教学风格,通过通俗易懂的故事、俗语、诗句、名言名句、日常生活的现象、时政热点、生活热点等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打造了趣味性、生活性、思辨性、历史性的“四性”哲学课堂。“四性”课堂化抽象为具体,课堂洋溢思辨的氛围,闪耀智慧的光芒,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达到了“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和哲学“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效果,让很多学生受益匪浅。

一、讲叙故事,引趣激思,打造趣味性哲学课堂

趣味故事孕育哲理,通俗易懂,回味无穷。心理学研究表明:爱听故事的高中生占85%以上。教师可以将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倾向引向课堂,结合《生活与哲学》教材内容精选一些趣味故事进行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兴趣,开拓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来创造教学佳境。

例如,在教学“矛盾的对立统一”时,可采取故事式设疑:传说孔子曾带领一班学生找老子请教,老子很老了,正在闭目养神,大概听到了响动,抬起眼皮看了看,孔子赶快请安说:“弟子孔丘特来候教。”过了很长时间,老子才张开嘴,用手指着自己的嘴问:“你看到我的牙怎么样?”孔子说:“已经全掉了”,又问:“我的舌头怎么样?”孔子说:“还好。”老子又合上眼皮,静养去了。孔子带领众弟子退了出来。在故事中,老子教了孔子及弟子们什么道理?刚开始学生会认为什么也没有教,让学生再思考讨论。待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总结,老子的意思是牙齿是刚强的,却是柔弱的,舌头是柔弱的,却是刚强的,看起来刚强的牙齿,敌不过柔弱的舌头。孔子向老子请教的故事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事物内部都存在着矛盾。世界上没有纯而又纯的东西,看问题要用矛盾的观点。

又比如在讲“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这个难点知识时,可以用古代的“白马非马”的故事导课,讲完之后,不忙着分析,可以再讲个幽默笑话:“黑马向白马求婚,说:如果咱俩结婚,一定能生出一个黑白相间的什么活也不用干的斑马。”学生一听肯定哄堂大笑,紧接着提问:“白马是马么?”“黑马和白马结婚后能生出一匹斑马来吗?”继续启发“为什么”,学生讨论回答后,由此得出,马是白马、黑马的共性,白马、黑马是马的个性。一个很难的知识点就在这个有趣的故事中解开了,而且学生的印象会很深。

总之,以寓言、笑话、典型故事、历史故事、哲理趣文等的讲述和分析来帮助学生理解哲学道理。这类材料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还可以逐步地吸引学生参与到材料的分析中来,使学生慢慢地改变学哲学难的认识,从而提高学习参与的积极性。

二、结合热点,联系实际,打造生活性哲学课堂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指出:“一切知识是从感官开始的”。学生需要生活化的哲学课,需要让学生用感官感触社会生活,通过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最终习得《生活与哲学》课的观点、技能、方法、

转贴于

态度、价值观。教师要努力创设情境,采用切实可行的方式、手段,引领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生活的实境中感悟。

例如在教学第一课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时,可以这样导入。电视剧《武林外传》热播以来,男女老少都爱看,影响面很广。播放视频《武林外传》第29回“吕圣人智斗姬无命”中那段吕秀才说死姬无命共3分钟的视频。学生看完了很兴奋,教师借机分析:为什么一个书生能把一个武林高手说死,用的是哲学思维,靠的是知识力量。视频中的经典名句“谁杀死了我”,“我杀死了我”,用到的哲学思维是人的个体人格是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构成……学生一听,太有意思了,从而很想了解哲学这门学科。哲学到底是什么?把学生引进来,让他们在兴趣中自己找答案。

哲学课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在哲学教学中,我们可以选择现实的时事素材作为背景,设置一定的情景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利于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时,播放10分钟视频呈现我国的探月进程,让学生自己结合理论来分析讨论,从而真正领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三、循序诱思、展开辩论,打造思辨性哲学课堂

哲学问题也需要在思辨、争鸣、对话和交流中加深理解。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母亲是个接生婆,他努力追随母亲的足迹,做一个精神助产士,帮助别人生产出他们自己的思想。苏格拉底通过盘问的方式向别人提出问题,诱导别人思考、回答,使被问者不断否定错误,从而不断接近真理,这个方法被称作“苏格拉底接生术”。如果我们能在哲学教学中学习苏格拉底的接生术,善于循序诱思,必将会为哲学课堂增色。

在“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中,播放《林黛玉进贾府》片段设置了三个问题:(1)唯物主义认为是存在决定思维还是思维决定存在?(2)但是林黛玉、贾宝玉从未谋面,却为何在他(她)们的心灵深入处先有了对方的影子?(3)那么倒底是先有我的观念,还是先有我看到的那个心灵之外的真实世界呢?这三个看似矛盾的三个问题,却非常好地引发了学生的讨论、争鸣,达到了教学目的。

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教学中,可以运用教材p67中的漫画《悬挂在山崖上的两个人》设置以下问题:(1)他敢烧断绳子吗?为什么?(2)他真的不敢烧断吗?在什么情况下他就敢烧断,而且非烧断不可?(3)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这种循序诱思打破传统,善于进行逆向思维,不仅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体现了哲学的魅力。

四、追寻历史,理清轨迹,打造历史性哲学课堂

学习哲学历史,就是要知道古今中外的哲学家是如何看宇宙,如何看人生,如何思考自己所面临的时代问题,并给出解答方案的。不学哲学历史,就很难真正讲授好哲学,也就谈不上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了。因此,我们有必要去认真学习哲学历史,去追随哲学大师的思维轨迹,去了解他们内心世界的真正所想。在《生活与哲学》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哲学家的介绍,让学生慢慢理清哲学发展的线索,唯如此,我们高中哲学课才有可能真正成为哲学课。

例如在教学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时,我通常先用2个课时给学生简单介绍西方哲学发展线索及代

转贴于

表性的哲学家。西方哲学发展史中,从古希腊哲学说起,早期的泰勒斯、赫拉克利特(我寻找我自己)、毕达哥拉斯(世界上最有趣而又最难理解的人),到中期的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柏拉图(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亚里士多德。中世纪基督教哲学(哲学被神学所奴役)。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代表人物但丁、哥白尼、伽利略、马丁路德等。近代西方哲学包括:17世纪英国经验论哲学,代表人物培根(知识就是力量)、笛卡尔、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休谟等;18世纪法国启蒙哲学,代表人物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代表人物康德、谢林、黑格尔、费尔巴哈等。然后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现代西方哲学,代表人物叔本华、尼采、罗素等。通过这种简单的介绍,能让学生明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绝不是偶然,它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变革。

爱情哲理故事范文6

当曾经的好友爱情日渐甜蜜,事业风生水起,他一想到自己的尴尬处境,愈发悲观,自甘沉沦,最终点燃了悲剧的导火索……

应聘时邂逅好友,因为爱情埋隐患

2011年8月5日,孙明接到昆明一家科技公司人力资源部打来的电话,让他7日上午9点去参加笔试。孙明高兴地一跃而起。

孙明出生于昆明,父亲在一家机械厂当工人,母亲是锅炉工。自孙明记事起,醉酒嗜赌的父亲就经常殴打母亲,家里战火不断。孙明读五年级时,母亲和父亲离了婚,他跟着母亲生活。在这样的家境中成长起来的孙明,内心孤独、自卑又敏感。但难能可贵的是,孙明智商颇高,学习刻苦。

2007年9月,孙明考入昆明一所大学。他努力学习,一心想以优异的成绩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毕业时,虽然孙明专业优秀,求职之路却颇为艰辛。由于缺乏人脉,再加上心气很高,直到8月份,他的工作仍未落实。面对着母亲的长吁短叹,他劝慰道:“妈妈,你别担心,我获得过这么多证书,专业成绩也很优秀,一定能遇到伯乐的。”

7日上午,孙明第一个赶到这家公司的会议室。上午8点50分左右,又来了一个年轻人,看着孙明紧张的表情,他说:“我一看就知道你是个学习高手,别紧张,你一定会发挥得很好的。我叫唐哲,很高兴认识你。”孙明这才打量起对方,唐哲长得仪表堂堂。笔试时,由于孙明准备充分,自我感觉很好。交卷出来后,孙明去上厕所,又碰见了唐哲,两人随即攀谈起来。

唐哲比孙明大4岁,父亲是一家单位的领导,母亲在医院工作,家境优越。唐哲大学毕业后去新加坡留学,取得硕士学位后回到昆明求职。父亲原本为唐哲安排了工作,但他一心想靠自己的努力去拼搏。面对主动、开朗的唐哲,孙明也觉得彼此挺投缘的,分手前,两人互留了联系方式。

经过笔试和面试,孙明和唐哲竟然都接到了录用电话。唐哲主动给孙明打电话:“兄弟,看来咱们是有缘啊,要知道,公司这次总共才录用了三个人,你看咱们多幸运吧。晚上我们出来聚聚,庆祝一下!”孙明被他的热情所感染,愉快地答应了。

经过公司培训后,孙明和唐哲都进入业务部工作,见习期一年。孙明非常清楚,要想出人头地,他只能靠自己打拼。他每天第一个来到公司,晚上最迟下班。

9月4日早晨,孙明去水房打开水时,遇见了一个身材高挑、皮肤白皙、容貌靓丽的女孩。从没谈过恋爱的孙明,顿时有一种触电的感觉。整个上午,孙明都魂不守舍,浮现在眼前的都是这个女孩的音容笑貌。

通过打听,孙明得知,女孩叫夏娜,是办公室的文员,出生在云南大理。为了引起女孩的注意,孙明每天很早就来到单位,经常躲在水房,故意制造和夏娜偶遇的场景。

认识之后,孙明经常去夏娜办公室嘘寒问暖,两人渐渐熟悉起来。孙明主动邀请夏娜吃饭,夏娜却以有事为由拒绝了。几天后,孙明再次邀请夏娜去看电影,还是遭到了她的拒绝。面对不冷不热的夏娜,孙明一筹莫展,却不知如何突围。

谁知,2012年2月的一个周末,在家无聊的孙明出去散心,却无意中碰见夏娜和唐哲手牵手地逛街,两人有说有笑,十分亲密。孙明一下子愣在了原地,半天没说出话来……

爱情受挫生罅隙,曾经的好兄弟在煎熬

孙明盯着唐哲的眼睛足足有5秒钟,唐哲为了避免气氛尴尬,松开夏娜的手,主动说:“想不到你也在逛街,要不我们一起去逛逛吧?”孙明气得脸通红,半天才说:“我把你当兄弟,你就是这样来回报我的吗,我真是瞎了眼了……”话没说完,他就头也不回地走了,留下唐哲和夏娜站在原地面面相觑。看着男友唯唯诺诺的样子,夏娜非常疑惑。唐哲叹了一口气说,说:“唉,我这回可是彻彻底底把孙明给得罪了。”

原来,孙明自从爱上夏娜后,情绪亢奋,他在第一时间将这些情况告诉了唐哲。最后,孙明说:“这是我的初恋,咱俩是兄弟,你可得给我出主意,帮帮我,让我能获得心爱女孩的芳心。”唐哲嘴上答应得好好的,可当他见到夏娜后,心如鹿撞,也被她的美貌和气质深深吸引,他反复地告诫自己,孙明已经爱上了她,自己必须要遏制这样的念头。此后,只要一有空,孙明就会将追爱受挫的事告诉唐哲,唐哲听了,内心喜忧参半。让唐哲意想不到的是,自从在单位和夏娜几次相遇并简短地交流后,夏娜竟然主动约他吃饭,逛街,看电影。面对主动的夏娜,唐哲再也无法控制住自己的情感,很快与夏娜成为了甜蜜的恋人。

确定关系后,唐哲担心被孙明发现会惹麻烦,便故意对夏娜说:“咱们在一个公司上班,要是恋爱的事情被同事知道了,对咱俩的职场发展不利,所以我们还是先隐蔽点,在单位还是像普通同事一样。”夏娜答应了。然而,不明就里的孙明仍然将追求夏娜的点滴经过告诉唐哲,唐哲只得含糊地敷衍。唐哲自认为做得天衣无缝,谁知他和夏娜手拉手逛街时,却被孙明撞了个正着。

面对唐哲的长吁短叹,夏娜说:“我们有恋爱的自由,没必要藏着掖着,这也不是个办法啊?”唐哲说:“我了解孙明,他性格偏执,爱钻牛角尖,这是个麻烦事。”整个晚上,唐哲都在思索该如何对孙明解释这件事,可想了一晚,也没想出好主意,这让他一筹莫展。

唐哲知道孙明每天去办公室很早,第二天早晨,他给孙明买了早点,早早地来到办公室,可意外的是,孙明并未出现。直到上班时间快到了,孙明才疲惫不堪地走进了办公室。唐哲发现他双眼通红,头发凌乱。好不容易熬到下班时间,唐哲走到孙明的旁边说:“对不起,这件事我也不知该如何跟你解释,但恋爱是两情相悦的事,一头热肯定不行。”孙明鼻子里轻蔑地哼道:“亏我还把你当兄弟,你想想你干的叫什么事?夺人之爱。如果不是你从中作梗,我是有把握把夏娜追到手的!不想说了,没意思……”说完,孙明趴在桌子上一动不动,唐哲只得讪讪地离开了。

因为夏娜,曾经亲密无间的好兄弟彻底反目。虽然唐哲一直努力修复两人的关系,但孙明怎么也咽不下这口气,他对唐哲的恨意与日俱增。

为了避免在一个办公室尴尬,唐哲找到分管副总提出去别的部门。副总说:“你现在本职岗位都没熟悉,入职时间短,这么快就提出调部门不太合适。再说了,你业务做得非常好,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唐哲当然不敢把和夏娜恋爱的事说出来,只得找个借口解释了一番。

部门换不成,唐哲想到了跳槽。夏娜得知后,嘲讽道:“你还像不像个男人,你没做错什么事,凭什么要跳槽?”被夏娜一说,唐哲思想上的障碍清除了,他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原本,孙明和唐哲都是被公司看好的人才,但孙明因为恋爱受挫,从此一蹶不振,他再也不像过去那样对工作充满热情,反而经常在办公室里骂骂咧咧。

2012年6月,孙明因一件琐事,和一个客户在电话里吵了起来。有同事将孙明的表现悄悄告诉了部门经理。经理很快将孙明叫到办公室,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教育。

孙明认为,肯定是唐哲告的状。当晚下班后,唐哲刚走出公司大门不远,孙明突然从路边跳出来说:“我和客户发生点争执,是不是你告的状?”唐哲说:“咱俩是兄弟,我怎可能出卖你?”孙明说:“兄弟?你什么时候把我当作兄弟?我警告你,凡事不能做得太绝,否则没有好下场。”说完,他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唐哲愣愣地站在原地,思绪万千。

爱情失败事业受挫,怎能一条道走到黑

孙明的偏执,让他在情感的漩涡中越陷越深。看着唐哲每天意气风发、春风得意的样子,再看看自己的爱情、事业都不顺利,孙明越想越悲观。虽然孙明也有改变命运的机会,但都被他亲手给葬送了。

原来,孙明的一个高中女同学王悦在昆明一家地产公司上班,对他颇有好感。王悦曾几次邀请孙明参加朋友聚会,但都被他拒绝了。聪明的孙明心知肚明,王悦对他有意思,但他的心思全在夏娜身上,无法自拔。

虽然夏娜和唐哲早就确定了恋爱关系,但不死心的孙明还是经常给她发短信,甚至邀请她看电影,不过都被拒绝了。唐哲得知孙明的言行后,内心也非常窝火,不再像过去那样觉得亏欠了孙明。

孙明知道单位规定同事间不能谈恋爱,否则一方必须离开公司。为了报复,2012年11月10日,孙明向公司老总反应了唐哲和夏娜恋爱一事。领导分别找到唐哲和夏娜谈话,此事最终以夏娜离职而告一段落。但从此,唐哲对孙明的态度发生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唐哲的家人在昆明颇有人脉,再加上他有留学背景,能力和为人都不错,很快就被提拔为部门经理。任命文件下发后,孙明呆若木鸡,他去卫生间用冷水洗了一把脸,怔怔发呆,他不知道自己在公司该如何待下去。

孙明也想到换部门,但以他在公司的表现,没有一个部门愿意接收他。唐哲新官上任三把火,给每个人都制定了超额的任务和严格的考核奖惩制度。孙明的危机来了。

第一个月,孙明就没完成任务。唐哲在部门会上点名批评了他,并按照制度扣发了他的奖金。孙明想发作,但想想又理亏,便忍住了。孙明悄悄去人才市场投简历,但没遇到待遇和前景比现在这家公司更好的单位。

夏娜离开公司后,和唐哲的恋情不再偷偷摸摸,经常下班后来公司等唐哲一起回去。这对孙明是个不小的刺激。孙明的情绪越发低落。就在这时,他听同事说,唐哲已经将婚房装修一新,很快就要举行婚礼了……那晚,孙明痛苦极了,一个人跑到楼下的饭店喝得酩酊大醉。

酒醒后,孙明觉得不能再因为夏娜,将自己弄得人不人鬼不鬼的,他想到了王悦,便主动给她打电话,谁知王悦竟然有了男朋友。挂断电话,孙明觉得命运对他太不公平了,无处发泄的他将心中苦闷都写成日志,发在QQ空间里。

国庆节那天,孙明从一个同事那里得知,唐哲和夏娜的婚礼将在次日举行。他在心里骂道:“同事们都邀请了,惟独不请我,唐哲你小子做得太绝了!”

2013年10月2日晚上6点,唐哲和夏娜的婚礼在昆明一家大酒店如期举行。一对新人郎才女貌,正在酒店门口接待宾客,孙明突然不请自到,说:“你也太不够意思了吧,结婚这么大的事也不通知我。”唐哲和夏娜愣了一下,但也只能强作欢笑。那天,孙明借酒浇愁,将自己灌得酩酊大醉,出尽了洋相。有爱开玩笑的同事故意说:“心上人成了别人的老婆,这滋味不好受吧……”听着同事们打趣,孙明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11月3日,孙明因为业绩连续垫底,人力资源部经理找他谈话,按照公司规定,他将被辞退。孙明认定,这都是唐哲在背后故意逼他干不下去,他决定对唐哲展开报复。

11月9日,唐哲被公司派往广州出差。那天下班后,孙明悄悄来到唐哲家楼下蹲守。晚上9点多,他看见夏娜开车进入小区。孙明观察了一会儿,确定夏娜一个人在家。10点多,一个住户打开门禁回家,孙明趁机跟着混了进去。

孙明敲响了唐哲家的门,夏娜问是谁,孙明不吱声,夏娜从猫眼里朝外看,没发现人影。可她刚一转身,敲门声再次响起,夏娜又从猫眼往外看,还是没有人。她生气地打开门想一看究竟,谁知躲在拐角的孙明迅速闪了进来,一把将门带上,用水果刀抵着夏娜的脖子,威胁道:“别出声,否则要你的命!”夏娜哪见过这架势,只得劝慰道:“咱们都认识这么长时间了,再说你还爱过我,求你别乱来。”孙明笑了笑:“我是深深地爱着你,可你们夫妻俩是怎么对我的?唐哲不仅抢了我的心上人,还整得我在公司无法立足,我马上就要被公司开除了,今天我也要让他尝尝被报复的滋味……”孙明将夏娜逼到卧室,一把将她推倒在床上,开始撕扯她的衣服。夏娜拼命反抗,撕扯中,孙明的水果刀刺中了夏娜的腹部。夏娜哀叫一声,瘫软在地上不停地抽搐,渐渐没了呼吸。孙明被眼前的一切吓呆了,他清理了现场,逃之夭夭。

在广州出差的唐哲给夏娜打电话,一连拨打了多次,都无人接听。第二天早晨8点,唐哲再次拨打夏娜的手机,依然没人接听。一种不祥之感顿时涌上心头,他立即给母亲打电话,让她赶紧去自己家里看看。当唐哲的母亲打开门后,发现夏娜早已没了呼吸……当天下午,孙明被警方捉拿归案。目前,此案仍在进一步审理之中。等待孙明的,将是法律的严惩。

现代职场中,“允许不认识的人发迹,却不能容忍身边的人高升”是一种并不少见的现象。同事、朋友之间往往对彼此更加敏感,如果发展轨迹背道而驰落差过大,更容易出现问题。本文中的孙明在职场和情场上全面溃败,心态发生扭曲,报复行为最终演变成惨剧。每个人都是社会人,如何看待与周围人的差距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个职场人,我们都会遭受挫折和伤害,也没有办法避免同事之间的比较压力,因此我们应更专注于自己的目标和成长,清楚地认识自己的水平和能力,不必总是与那些处在顶端的人相比。如果孙明能够及早认清这一点,跳出画地为牢的自我禁锢,也许内心就能海阔天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