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祖国的诗句范例6篇

赞美祖国的诗句

赞美祖国的诗句范文1

《我们爱你呀,中国》是一首极具抒彩的诗歌。作者胡景晖是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房地产商。他不是诗人,但特殊的职业经历使他有机会“行万里路,览古今书”。而当他把祖国的壮丽山河与所从事的事业结合起来,便自然而然地激发了他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豪情与决心,情之所感、发自胸臆,诗作便喷薄而出。再经过编者的手加以润色,这首诗歌就如打磨过的璞玉,与我们热爱祖国的玉壶冰心相撞击,发出清脆的鸣响。在整首诗中,作者用饱含激情的笔墨赞美了祖国的奇山秀水、精美特产、悠久历史、改革春潮和民族精神,抒发了对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全诗第一和第七节均以“我们爱你啊,中国”作结,首尾呼应,结构完整紧凑,感情强烈。

诗的第一节,用“跳出——依然”把东海与帕米尔高原在同一时间分处白天与黑夜的景象表现出来;用“还是——早已”写出了同一季节北国与南疆截然不同的情景,从而突出了祖国的幅员辽阔。作者有感于此,自然呼出“啊,我们爱你,中国!”于是第一节,为全诗定下了情感的基调:抒发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诗的二至六节,每一节第一句都以“我们爱你” 这一充满深情的句子作为开头,在情感的层层推进中,从不同的角度表达对祖国的爱。

第二节赞美壮丽山河,分别说到了桂林、西湖、黄山、庐山、长江、黄河。这些词语已经成为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意象。“桂林山水甲天下”“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读了这一节人们马上就能想起这些耳熟能详的语句,进而能够在眼前显现出祖国壮丽的山河风光,激起读者的自豪感。

第三节讲到了龙井茶、茅台酒、江南丝绸、景德镇的陶瓷,这四个意象是文明古国的象征。而茶中的极品,最具文化内涵的无疑就是龙井茶。红军长征到贵州在茅台镇痛饮茅台酒奋勇杀敌的故事和喝茅台酒的典故使茅台酒成为酒文化的代表。想想丝绸之路上的敦煌、安息和楼兰,又怎能让人不对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心弛神往呢?

第四节给读者列出了竹楼、布达拉宫、吐鲁番、哈密、大草原、戈壁滩,暗含了祖国是一个多民族大家庭。多元的文化、和谐的民族关系,这样的祖国怎么能不去歌颂?

第五节赞美历史新篇。编钟代表了古代人民的智慧,这编钟奏出的就是一曲文明古歌。改革开放谱写的新歌,是新时代的赞歌。改革开放使古老的中国焕发了青春。“神州万里涌动的滚滚春潮”一句中赞美之情几欲喷薄而出了。

第六节赞美民族精神。作者以物喻人,松树和梅花是古人用来表现高洁品质的象征。松树的刚且直,梅花的冰清玉洁,不正是共产党人和祖国的建设者们的品格吗?

由于有了二至六节充分的情感铺垫,祖国有了那么多让我们热爱的地方,自豪、骄傲充溢于心中,同时历史的使命感不断催我们奋进,去开拓新的未来。诗人此时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热爱祖国的情感达到了高潮,于是大声呼出:“我们爱你啊,中国!”

读万卷书,是同学们正在努力践行的事;行万里路,对于大家而言尚有距离。所以要感谢这些美好文字的存在,正是它引领我们神游万里,感受着祖国的壮丽山河!

赞美祖国的诗句范文2

1.认识“亦、妆”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和古诗的意境,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天,苏轼和他的朋友坐船游西湖,他们一边饮酒,一边欣赏西湖的美景,起初还是阳光明媚,后来突然下起了雨。苏轼被这奇妙的景象迷住了,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绝句。那就是――饮湖上初晴后雨。(生齐读课题)读诗题,也要读出节奏来。(师画节奏:饮/湖上/初晴后雨)按照节奏,再齐读一遍诗题(生再次齐读)。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诗人笔下的西湖又是怎样的呢?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抽读字词。(课件出示,指名认读,评价后齐读)

3.抽读诗句。(课件出示,指名读,评价后齐读)

4.师范读,划分节奏。(配乐范读)

一边听老师读,一边画出古诗的节奏。课件出示划分节奏的诗句,学生对照检查。

5.再次指名读古诗。师生评价后再读。(分小组或男女生赛读,再全班齐读)

6.同学们真不错!大家已经会读古诗了,接下来该做什么?(理解诗意)你知道哪些理解诗意的方法呢?(出示自学提示,学生一起读一读)读完了吗?接下来,请大家自由读古诗,用这些方法学习古诗,理解诗意,和同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三、吟诵品读,深入感悟

1.品读“水光潋滟晴方好”

(1)刚才读了诗题,我们就已经知道,诗人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的景色。那么诗中的哪一句是写西湖晴天的美景呢?(出示第一句诗)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诗?其余同学一边听,一边想:这句诗描写的是西湖的什么?(板书:水)

(2)晴天西湖的水怎么样?诗也用哪个词来描写此时西湖的水?(板书:潋滟)“潋滟”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知道的?孩子们拿起书,我们一起来读读注释。(出示潋滟图片)同学们,这就是波光闪动的样子,这就叫水光潋滟。

(3)晴天的西湖就是如此的美!假如你就是苏轼,在万里无云的晴空下,此刻你正在西湖之中的游船上,迎着徐徐微风,你惬意地举起酒杯。这时,除了波光闪闪的湖面,你还会看到哪些美景呢?(生自由想象说话,师随机点评)

2.品读第二行诗“山色空蒙雨亦奇”

(1)刚刚还是艳阳高照,突然间又下起雨来了。苏轼所见到的雨中的西湖又是怎样的呢?你从哪句诗知道的?(出示第二句诗)这里是写雨天的什么?(板书:山)(指名读,齐读)

(2)诗人用了一个什么词来描写此时的山?(板书:空蒙)“空蒙”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请拿起书,我们一起来读读注释。(指着空蒙图片)这就是云雾迷茫的样子,这就叫山色空蒙。我们张家界的天门山也经常是雨雾迷茫的样子,这也可以叫做“山色空蒙”。

(3)雨中的群山云雾迷茫,就像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若隐若现,恍如仙境一般,诗人不禁赞叹道:山色空蒙雨亦奇。(板书:奇)如此美丽的景色,诗人用一个“奇”字来概括了雨中西湖的特色。我们再一起来读读,读出它的美妙,读出它的神奇。(生齐读)

(4)引读前两句诗,品出韵味

其实,一句诗,你仔细品读,就会读出它的韵味。我们再来看这两句诗:晴天的西湖是――水光潋滟晴方好(生齐读),雨天的西湖是――山色空蒙雨亦奇(生齐读)

风和日丽,当我们漫步西湖边,我们会赞叹道――水光潋滟晴方好(男生读)

细雨蒙蒙,我们荡舟西湖中,我们也会赞叹道――山色空蒙雨亦奇(女生读)

3.品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一天之中,苏轼享受到了西湖晴天和雨天两种不同的美,见到如此美景,诗人情不自禁地联想到了谁?(板书:西子)你从哪儿知道的?(出示:欲把西湖比西子)

(2)知道西子是谁吗?(西施)西施又是什么人呢?(生自由答,师略作补充)

(3)诗人把西湖比作了西施,是因为他们都很――美!西施到底有多美?哪一句诗告诉了我们?(出示第四句诗,生齐读诗句)

(4)淡妆和浓抹,是两种不同的装扮,你知道各有什么特点吗?(学生自由谈,淡妆素雅,浓抹鲜艳明丽)

舞台上那些漂亮的演员们鲜艳亮丽的装扮是――浓抹,

生活中那些爱美的女孩子清新淡雅的装扮是――淡妆。

(5)那西施是着淡妆好呢还是浓抹好?诗人是怎样说的?(都好,总相宜)

(6)西施天生丽质,无论是化淡妆,还是化浓妆,都是那么的合适。这西湖就像西施一样,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不管是清晨还是黄昏,不管是春天还是秋天,不管是夏天还是冬天,都是那么奇妙无比,令人神往。想到这里,诗人不禁赞叹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出示三、四句,生齐读)。

四、拓展延伸,积累诗句

1.西湖美景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去观赏,留下了不少千古佳句。(出示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是诗人杨万里笔下夏天的西湖。

2.请大家自己读读古诗。(学生自由读)

3.全班齐读。

赞美祖国的诗句范文3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那么,作为蕴涵着丰富中华文化传统的古诗在教学中该从哪些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呢?

一、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

爱国主义情感维系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民族团结和经久不衰,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为浓郁,最为强烈的部分。爱国主义情感教育一直是学校德育的主旋律。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应做好以下几点:

l、热爱祖国的教育。“位卑不敢忘忧国”是南宋诗人陆游一生爱国忧民的真实写照,他在《示儿》-诗中写道:“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人临死之前,仍念念不忘祖国的和平统一,其爱国之心,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王昌龄的《出塞》、李清照的《夏日绝句》都抒写出了他们的爱国之情。教学时,我们要让学生在理解诗句意思和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教育学生学习古人热爱自己的祖国,长大后做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自己的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2、热爱家乡的教育。古人言:“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家乡人。”足见对家乡的热爱。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静夜思》中写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久别故乡的深深思念。宋代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一诗也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表现自己对家乡的恋恋不舍。教学时,我们可抓住这些千古吟唱的佳句,教育学生从小热爱自己的家乡。

3、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包括了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说过:“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可见人民群众在历史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他们身上闪烁着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光芒。热爱劳动人民是学生所应具有的道德品质。唐代李绅在《锄禾》一诗中写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重。教学时,我们应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深刻含义,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教育他们热爱劳动人民,热爱他们的劳动成果,做一个爱人民的好孩子。

二、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1、亲情教育。亲情是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亲情教育是传统伦理道德教育的一个重点。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道“每逢佳节倍思亲”,手足之情溢于言表,使人感动至极。孟郊的《游子吟》歌颂了伟大的母爱。魏朝曹植的《七步诗》则从反面教育我们亲人之间不可互相迫害,应和睦相处。教学时,要启发学生感受亲人对自己的关爱。努力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高尚品质,帮助学生维持良好的亲情关系,使学生有一个和谐的亲情网。

2、友情教育。孔子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对学生来说,与朋友的交往是他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没有朋友的学生,不仅会孤陋寡闻,而且心理是不健康的。因而友情教育是不容忽视的。古人一向重视朋友的间交情,如李白的《赠汪伦》,表现了诗人和汪伦之间纯朴而深厚的感情。高适的《别董大》、王昌龄的《芙蓉楼送别辛渐》、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等诗都是为朋友而作,表达了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深入感知,领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育他们要珍惜朋友之间的感情。

三、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熏陶。

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严峻课题。在注意环境保护的同时,我们可结合古诗教学,着重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1、热爱水资源。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教育学生节约用水十分必要。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中写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幅壮丽的瀑布图,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赞叹之余,我们不禁要反思:假如没有了水,还会有瀑布吗?大自然的许多与水相连的神奇景观还会存在吗?

2、热爱鸟类等动物。鸟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们是自然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动物的生存,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古诗中,涉及写鸟的比比皆是。如孟浩然在《春晓》中写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处处鸟语,使春天处处充满春的气息。杜甫在《绝句》中也写道:“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鹂的鸣唱和白鹭的飞翔,充满了一派生机,从侧面反映出自然环境的美好。此外,骆宾王的《咏鹅》,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等诗都是环境教育的良好素材。

3、热爱花草树木等植物。叶绍翁在《游园不值》中写道:“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以出墙来的一枝红杏赞美了满园春色。杨万里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写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以荷花的美来衬托西湖的美。白居易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仅描写出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而且表达了自己对小草的深切赞美。贺知章在《咏柳》中写道:“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两句将柳树、柳条描写得非常美,既写出动人的形态,又写了碧绿逗人的色彩。杜牧的《山行》、《江南春》、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等诗均有相关的描写。这些用来教育学生热爱花草树木等植物,不仅形象生

动,而且具体直观,具有很强的教育性。

4、热爱祖国大好河山。苏轼在《题西林壁》中描绘了庐山雄伟壮观的景象,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中赞美了西湖美丽宜人的风景。李白的《望天门山》写出了天门山的巍峨险峻;刘禹锡的《望洞庭》写出了秋夜月色下的洞庭美景;张继的《枫桥夜泊》则描绘了枫桥一带的夜景……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与神奇,强调了以自然为友,以山水为师。是向学生介绍祖国壮丽山河的生动、凝练的语言。它们不仅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而且能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观。

四、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赞美祖国的诗句范文4

知识目标:

1、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2、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能力目标: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教育目标: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重点、难点: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教学媒体:电脑课件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题解与背景:

毛泽东同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和领导者,他的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指挥才能被世人所公认,他的文学才华也同样被世人所称道,尤其是他的诗词更是表现出了很高的文学修养。

1936年2月,毛泽东同志率领长征部队到达陕北,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一次,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之后,写下了这首诗词。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这首词分上下两阕,各写什么?

上阕:描写北国雪景

下阕: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三、研究下列问题

1、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

2、作者以“望”统领下文,都望到了什么?

(长城、黄河、山脉、高原)

这些景观大势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是实写。

3、你认为以动写静的句子是哪些?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4、哪几句是虚景?

5、“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

6、作者用一个惜字统领全文、评价历史人物,包含着什么样的感情? (惋惜、委婉批评不足)

7、怎样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抒发了作者作为革命家的伟大抱负)

四、反复朗诵课文并能达到熟练成诵

五、作业:

1、查找资料。抄录一首毛泽东的诗词并谈谈你的理解

2、背诵抄录《沁园春 雪》

教学课后记:

学习中让学生分组讨论,理解较好。好学生一般都能当堂背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内容

1、背诵默写这首诗词

2、交流所抄录的另一首毛泽东诗词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3、学生评价

二、阅读课后诗《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并比较两首词的异同点

这两首诗共同点都是写雪景,都有雄壮的气势、豪放的风格。前者是借景抒怀之作,赞美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豪情壮志;后者是写景叙事之作,描写行军的一个场面,表现工农红军一往无前的战斗气概;前者上片写景下片议论,后者上片写景,下片叙事。

前者写的是北国雪景,壮阔而美好,并有诗人的想象,后者写的是南国雪景,虽有气势而难与前者相比,只是展现眼前的实景。

三、理解《沁园春雪》的艺术特色(小组讨论)

1、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

(上片写景大气磅礴,气象雄浑而有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下片议论,有上片之景而产生感情有祖国的壮丽山河想到无数英雄为之倾倒,并对历代英雄人物加以评说而寓情于议,蕴涵诗人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自信的情怀,最后一句由评论落到赞扬,点明主题,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2、这首词语言上有什麽特点?

这首词语言凝练、贴切、极富表现力

(望、看、惜——贯穿全文;飘、舞、驰——动词生动;运用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方法)

四、当堂进行练习或做《目标检测》

赞美祖国的诗句范文5

然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赏美的情趣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多年的探索,现把探索过程中的做法和体会简述如下,旨在抛砖引玉,使得语文教学工作做得更好、更有成效。

一、培养赏美情趣的范围

美的范围很宽很广,但概括起来是三个方面:自然美、社会美(人格美)、艺术美。

二、培养赏美情趣的途径

培养赏美情趣的途径:一是引导学生去发现。课本中开头的图画有美,课文中的插图有美,课文中的写景状物和叙事写人中有美,课文中的诗词和文章的结构、语言中有美,只要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地去引导,学生就会发现美。二是指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对美整体感知,在读中对美有所感悟,在读中对美增强语感。三是启发学生仔细欣赏,在欣赏中领悟美的魅力,在欣赏中认识美的真谛,在欣赏中陶冶美的情操,在欣赏中提高审美的能力,在欣赏中培养赏美的情操。

三、培养赏美情趣的方法

1.自然美

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课文中的景物描写,培养其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感情和高尚的赏美情趣。教材中不乏描绘自然景物的课文,如《春》《济南的冬天》《苏州园林》《江南春》等。我们可以从这些课文中去挖掘出美的因素,进行赏美教育。如《江南春》中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写出了江南雄伟壮阔、多姿多彩的春天美丽景色。《春》这篇散文为我们描绘如诗如画、生机勃勃的春天。《济南的冬天》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温情、可爱、梦幻般的济南,让不少同学心驰神往。《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他们根据艺术趣味和对美的追求,将大自然的景物概括、提炼,创造出富有诗情画意的园林,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总而言之,只要我们在作者这些妙笔生花描写自然景物之处,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欣赏,而后又多读多思,必然能让学生亲切地感受到自然之美和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从而受到美的熏陶,倍增爱自然、爱祖国豪情,提高赏美的能力。

2.社会美

社会美即人格美。记事写人的文章,都少不了展现人物的人格魅力,所以教学这类文章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欣赏人物的形象美、言行美、心灵美、性格美、理想美、情操美,来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其高尚的情操。如教学《邓稼先》就应好好引导学生去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和强烈的爱国感情,在国家最需要他的时候毅然回国报效。教学《蜡烛》时,就可引导学生深入领会南斯拉夫老妇人为了给苏联红军战士修一座墓而多次出入炮火连天的广场。她为什么不顾炮火,冒着生命危险为一个素不相识的红军战士修墓,并点上珍藏四十年的结婚喜烛?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是和平的愿望让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紧密地团结在一起,感受到反法西斯军民用血肉凝结成的情谊,感受到苏联红军战士勇敢、无私和南斯拉夫老妈妈善良、仁慈的心灵美。在教学《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列夫・托尔斯泰》时可以引导学生细致观察闻一多和托尔斯泰的肖像,再结合读课文,体会他们高尚的人格美。这样闻一多、托尔斯泰的伟大形象就会深深地扎根于学生的脑海中。总之,在教学人格美这方面,只要在备课时做到胸有成竹,教学时自然会得心应手、卓有成效。

3.艺术美

这方面可分为两类,一是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中的绘画和课文中描述的建筑、雕塑的艺术,从而获得美的感悟,受到美的熏陶;二是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作品中的结构美、语言美、意境美、风格美,从而提高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吸收,并从中获得美的享受。所编的初中课文,每册在开头部分都有绘画、摄影或木刻等图画。这些图画,有的描绘了人物的光辉形象,有的摄下了诗情画意的实景、雄伟壮观的建筑、雕塑及万紫千红的花卉,等等。这些图画实在是培养学生赏美情趣的好材料,由于其色彩鲜明,形象逼真,选材角度独到,艺术感染力强,只要老师稍加点拨,学生就可获得美的享受和受到美的熏陶,同时有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至于在课文中进行艺术美的教育,下面结合具体的课文来谈谈。如教学《春》,可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作品的结构美。《春》由“盼春”“绘春”“赞春”三个部分组成,在内容上层层深入,重点突出;在语言上文字精练,优美生动;在结构上,环环紧扣,浑然一体。“盼春”仿佛听到春天一步步走来的脚步声。“绘春”,春草的绿,春花的艳,清新雅丽,历历在目;春风的暖,春雨的柔,触摸得着,感受深刻。“赞春”,三个比喻形象新颖,栩栩如生,含意深刻,引人入胜。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天衣无缝,再加上文字浅显优美、形象生动,只要教师指导多读几遍,稍加分析,学生便可以完全领会文章的结构美。教学语言美,可抓住全篇文章去揣摩,也可抓住某些段落、句群或句子让学生琢磨。如教学《春》就可以从全篇着眼;教学《岳阳楼记》《故乡》《醉翁亭记》就可以从某些段落、句群、句子入手。如《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故乡》中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醉翁亭记》中的“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前者,语言凝练,对仗工整,反映了作者范仲淹的政治抱负;中者,言简意赅,富含哲理,反映了鲁迅洞察事物的深刻;后者,高度概括出琅琊山四时的美景特点,活灵活现,生动逼真,抒发了作者欧阳修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之情。在学生熟读成诵这些优美词句之后,引导学生进一步去探究,就会从中感受到祖国语言的优美,热爱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字。教学《使至塞上》《江南春》《渡荆门送别》等诗文,在学生反复吟诵后,引导学生深入领会每首诗的意境,就能更好地感悟诗的真谛,受到美的熏陶。在教学的《沁园春・雪》、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同是描写雪景的诗词,我们可以从感情基调这一方面来作比较:的词赞美祖国山河的多姿多娇,感情乐观豪迈,抒发了自己的壮志和抱负;而岑参的诗则极力渲染雪的奇寒,愁云的惨淡,“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抒发了因朋友返京而无限惆怅的感情。从风格上比较,前者豪放粗犷,后者清新细腻。这样一对比,学生就能领会到两首诗词的不同之处,从而也有利于对内容的深刻理解,提高学生对诗词美的鉴赏能力。

赞美祖国的诗句范文6

我国的山水文学比较发达,吟咏祖国山川美景的诗为后人留下了一幅幅优美的画卷。在教学时我们要引导学生从景物描写中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例如苏轼的就是一首有名的写景诗,描写出了西湖刚晴又雨时富有魅力的美景,杜牧的《山行》,就描写了深秋季节山中枫叶一片火红,顺着一条曲折的小路上得山来停步不前,是因为留恋着这美丽的枫林景色,画面鲜明优美;杨万里的《小池》一诗,就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荫、小荷、蜻蜓的描写,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具有无限生命的朴素、自然而又充满情趣的生动画面。诗人描摹物态时也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我们要从中体会诗人的情感。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是一首气势磅礴的山水诗,他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庐山香炉峰的峭拔雄伟,在阳光下的紫气蒸腾、烟雾缭绕、气势壮观的景象以及瀑布从山顶直泻而下、一落千丈的磅大气势,栩栩如生地再现于读者眼前。贺知章的中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一比喻多么新颖,想象多么奇特!“剪刀”,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它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赞美了大自然欣欣向荣、朝气蓬勃的景象。

二、从送别诗中体会朋友情

珍视朋友亲情,是我国传统思想里的一种认识。古诗中所反映的浓郁的友情,乃是一份可贵的精神财富。关于友情的抒写,多为送别之作。但同为送别诗,表达惜别之情的方式却有微妙的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仔细去领悟。例如,高适的《别董大》一诗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北风吹雁,长云暗日”,在高适的眼里似乎没有半点离愁之感,他反而劝董大不必担心今后再遇不到知己,天下之人谁不赏识像你这样的优秀人物呢?既表达了彼此之间的深厚情意,也是他对朋友品格才能的高度赞赏,对友人的未来的衷心祝福!还有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细雨霏霏,杨柳依依,在送别的宴席上,诗人劝好友多饮几杯,因为从渭城西行出了阳关,再不会遇到熟识的知心朋友了,何况此行的目的地,是比阳关更远的安西呢?字面上看似乎是在劝酒,实际上却是衷心祝愿好友,在遥远而陌生的地方多多保重,一切平安。教学时,品味这两首诗的细微差别,我们也就领悟到了它们的异曲同工之妙。

三、从边塞诗中体会爱国情

诗人忠于祖国的一腔爱国之情往往在对战争场面的描写中流露出来。这在一些边塞诗中表现尤为明显。例如曹植的《白马篇》中“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为祖国,在沙场上这种英勇战斗,不惜献身的爱国之情溢于诗中:王昌龄的《从军行》中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洋溢着浓浓的爱国之情。我们要抓住“黄沙百战穿金甲”的场面描写,让学生领悟.仅仅战场的风沙已经足以穿透将士的铠甲,而无数次的战斗,敌人的矛戈刀剑不是更严重地威胁着他们的生命吗?但他们“不破楼兰终不还”,奋不顾身,实践着不破顽敌决不回师的誓言;还有王昌龄的《出塞》一诗,前两句描写了皎洁的明月,雄伟的边关。既引起人们对历史上无数次反侵略战争的回忆,又是将士们驰骋万里、浴血奋战的历史见证。后两句用汉代名将李广比喻唐代出征戍边将士,歌颂他们决心奋勇杀敌、不惜为国捐躯的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这些正体现了将士们崇高的爱国之情。

四、从言志诗中体会人格情

上一篇职员考试

下一篇基础养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