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冬天雪景的诗句范例6篇

赞美冬天雪景的诗句

赞美冬天雪景的诗句范文1

严寒的冬天、无情的北风,衬托出了冬天的无情和干燥,我却最爱冬天。冬天,虽然没有春天的百花争艳,没有夏天的绿树成荫,也没有秋天的果实累累。冬天,虽然带给大地只有干燥和无味,带给人们只有厌恶,但是,冬天的背后却孕育着春天。只有严冬过后,才会有春的到来!

我记得英国诗人雪莱说过:“冬天已经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对呀!一年春夏秋冬,只有有冬的到来,才会迎来春天,才会看到一年的希望。虽然它比不上春的温柔、夏的炎热、秋的凉爽,它可能是一年四季中最令人讨厌、烦倦的季节和光阴,但是,阳光总在风雨后。同样的道理,我们成长的过程是苦涩的,但我们实在无须害怕。因为在每一次哀伤的背后,都会有一份成长的喜悦,就如同松柏凌霜雪而祢劲,春天总是伴随在严冬之后!

许多名人、诗人、作家都写了很多赞美春、夏、秋的文章和诗句,但是赞美冬的文章和诗句却很少。也许冬是那么的干燥和无味,但是冬也可以带给我们无限的乐趣,也带给了我们很多的快乐!在冬天,我们可以堆雪人、打雪仗,还可以收到很多圣诞节、春节的礼物。

每当严冬过后,带给我们的就是喜悦和希望!同样,在我们学习中,虽然会遇到各种困难,但是当我们克服了困难后,带给我们的不正是成功的喜悦吗?只有经历磨难,才会有所收获。因为,每一次失败的背后都有一份成功的喜悦!

我爱冬天,但我更爱寒冬背后的风景!

赞美冬天雪景的诗句范文2

冬的象征就是雪了。那鹅毛般的雪纷纷扬扬的飘落,像千万只洁白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落在地上,给大地披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向远处望去,山坡上已是银装素裹;山野里也已是洁白无瑕。树叶片片的飘落,最后只剩下一棵光秃秃的树身了,但雪花却挂满枝头。风轻轻吹着,摇曳着光秃秃的树身,雪花也从树上片片飘落,不由让我想起一句诗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它不正是一棵开满雪花傲然屹立在冬天的树吗?树上的雪花虽不及鲜花的香,但他比鲜花更纯洁。树下,小孩子们也高兴的堆雪人,打雪仗……仿佛忘记了寒冷,个个都发出银铃般的笑声,飘向远处,飘满整个银白的世界。到了黄昏,在夕阳的衬托下,山坡上的雪就会被夕阳映红,像小姑娘害羞的脸,颜色渐变,由深到浅,远远地望去,美极了。晚上,行走在道路上,就会发现雪是多么的亮,多么的美,发出淡淡的银光,为人们照路。在冬天的夜里,寂静而明亮,凄凉而美丽。

在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里,许多人都喜爱春季,从古到今,赞美春的诗句很多,例如:春暖花开,鸟语花香,春意盎然……但我还是忠爱于朴素而含蓄的冬。

江苏省扬州市霍桥中学六年级:李远

赞美冬天雪景的诗句范文3

春天的风是绿色的,是小草刚破土而出的绿,是杨柳初吐新蕊的绿。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伐,吹着那绿色的,温暖的风,来到了人间。她吹绿了树木,吹出了小草,吹开了花朵,吹醒了世间万物。正如《春夜喜雨》中所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她为大地母亲披上了美丽的绿装之后,她让花儿绽开了笑脸之后,便悄然离去,留下满世界的青翠。让人觉得,这妙不可言的春风是绿色的,因为她是那样地美丽,那样地无私,只有那淡雅而美丽的绿,才配得上她那美丽的心灵。

夏天的风是蓝色的,是蓝天无边无际的广阔的蓝,是净水清澈见底的明亮的蓝。唐代诗人杜牧一句“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便把夏天特有的景物:菱叶、浮萍、黄莺、蔷薇描写得那么美丽。在炎热的太阳下,一缕风吹过,带给人清凉,送来麦子成熟的清香,沁人心脾,舒服!让人觉得,这风是蓝色的,这是一种,莫名的感觉,让人觉得舒服极了。

秋天的风是黄色的,是稻穗成熟的黄,是秋叶飘零的黄。当一阵秋风吹过,金黄的叶子从树上悄然落下,纷纷扬扬。在果园里,苹果、橘子、鸭梨。。。。。。全都熟了,发出阵阵诱人的清香。在花园里,花儿都凋零了,只有那金黄的菊花,在阵阵秋风中,摇摇摆摆,散发出淡淡的芬芳。是秋风,吹开了可爱的菊花,是秋风吹熟了香甜的果子,是秋风吹红了美丽的枫叶。所以,有这么一句诗“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秋天的风是黄色的,是美丽的,是无私的,是妙不可言的!

赞美冬天雪景的诗句范文4

一、 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好的写景作文,往往不取决于你在文章中写了多少个景物,也不在于你选择的景物能否引起读者的兴趣,关键在于文章中要有重点描写的景物,而每个景物都非蜻蜓点水般地描写。

二、 角度选好,印象深刻

写景,就要突出景物的特征,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所谓“静观默察,烂熟于心”。在此基础上,还要选好描写景物的角度。描写景物的感官角度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内心感受等;描写景物的视角有仰视、俯视、平视、正视、侧视、远视、近视等。

一旦将自己融入对象,我们的感官和意识就会灵动起来,描写也就水到渠成了。恰如叶圣陶先生所讲,眼睛怎样看就怎样写,耳朵怎样听就怎样写,内心有怎样的感悟就怎样写。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运用了视觉描写;“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运用了听觉描写;“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运用了嗅觉描写;“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写出了内心感悟。写出了清雅幽僻、宁静迷蒙的画面。这与只用“美丽”、“壮观”等空洞的词比起来,效果有天壤之别。

总之,要做多角度、多侧面的描写。

三、手法恰当,魅力无穷

确定所写的景物后,为了使笔下的景物具有独特的魅力,我们要运用恰当的表现手法,对于写景常用的表现手法有白描、细节、想象、联想、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移步换景、化用诗词文等。

运用白描,最著名的莫过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短短二十八字,一连推出九幅画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刻画出一幅非常真实生动的秋郊夕照图。

运用细节,细节描写就是对文章中细小的环节或情节进行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细节描写在文章描写中的地位看似闲笔或赘笔,信手拈来,无关紧要,可有可无,但都是作者精心的设置和安排,不能随意取代。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如《想北平》:“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果子不少是从西山与北山运来……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一枝一叶总关情,正是这样的叙述与描写表明了作者与北京的亲密关系,他真正地融入了它的生活,深入到了它的血肉肌肤之中。如果老舍是个观光客,即使再喜欢北京,也不可能有如此细致入微的体验,当然更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字。郁达夫描写微雨寒村“说不出的悠闲境界”,先写有了“河流边三五人家聚在一个小村子里”的场景,再“点些精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这些细节使“悠闲”具体而生动,真是“活像”。

运用想象,如《沁园春·雪》中想象雪后美景: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虚实结合,“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像、实事、实境,“虚”是联想、想象或梦中的情景。二者互相联系,互相渗透转化,可以达到虚实相生的境界,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就是想象中美好的仙境,属于“虚”的内容。再如《江南的冬景》:“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马上会来。暮雨潇潇江上村。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五彩的文字:灰云、霜白、红叶、雪白的桕子、赭色的草根边带绿意、青天碧落、白雨、淡墨背景、乌篷小船、红黄的垂暮天。作者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用意在于巧借诗句意境,并通过自己的品评将这个意境推到一个新的境界;虽则语句简省洗练,但所包容的意象十分丰富。这是郁达夫散文常用的笔法,他常在散文中插入一些旧诗,以弥补散文里没有说尽的余意,没有抒发的情愫,使文章在整个行文上显得跌宕多姿,也增加了文章的诗情画意。

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如《沁园春·雪》中“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又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第三句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这一句是静景描写,第四句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这一句是动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移步换景,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抓住特点,准确描画,再如《小石潭记》中第一段中发现小石潭就是移步换景。

四、修辞润色,文辞优美

描写景物需要绘形、绘色、绘声,仿佛使人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这就需要尽可能选用那些生动形象的语言。所以,我们要对自己平淡的语言进行加工润色。通常使用的方法就是恰当地运用我们熟悉的修辞手法、成语、形容词等。如许俊文的《乡村的风》:“每次从城里回到老家豆村,第一个迎接我的便是风。我们虽然好多年没见面了,但它一点儿也不生分,先是用顽皮的小手,把我服服帖帖的头发弄乱,再在净的皮鞋和西服上,随意撒些尘土与细碎的草屑。要是春天,风就像一只摇头摆尾的小花狗,当我刚从汽车上走下来,视觉还没来得及舒展开,它就从我的身上嗅出了豆村的气味,亲亲热热地扑过来,伸出温软的小舌头,一下一下舔我的手与脚踝,你赶也赶不走。如果是秋天,风里便有了果实发酵的味道,那幽微的醇意,好像一个去镇上打酒的孩子,不小心把酒洒了一路,惹人隐隐地有些陶醉。”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乡村的风的可爱、温馨。

五、巧用对比,突出景物

在《江南的冬景》中,作者将北方冬景、江南秋景、闽粤地区的冬景与江南的冬景对比,写了江南的屋外,写了植被,写了江南的雨、雪,无雨无雪时冬郊的闲步。在比较中写出了江南的温润晴暖优美。又如《想北平》,在文章中,作者声称自己“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又联系自己丰富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将北京和欧洲四大历史都城相比较,从城市整体结构、建筑格局、环境气氛、生活情趣等方面历数北京的好处。

巴黎热闹?摇?摇?摇?摇北平安静

巴黎的布局“比起北平来还差点儿”

美国的橘子?摇?摇?摇?摇北京的玉李

伦敦成天冒烟的工厂?摇?摇?摇?摇北平接近自然

六、情景交融,诗味悠然

赞美冬天雪景的诗句范文5

1、窗外的雪,不停地落在我的纸上,我突然感到了生命的虚度,春花秋月,没有使我止步,这场雪却使我迷路了,我相信,天使的羽翼就隐在雪中,用科学的显微镜只能探到一片虚无,肉质的眼雪地跋涉过久,会导致雪盲,只有暂回红泥火炉的小屋,温上一壶酒

2、雪地的回声,没有比这更纯净的诗句了,那些趾高气扬的汽车,飞机,此时却犯愁了,雪始终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或者说,不理喻它们,但雪地的孩子们是如此兴奋,他们是如此自由地与一个原初的世界相嬉,甚至引得大人们也纷纷放下了世故。

3、大雪整整下了一夜,今天早晨,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推开门一看,荷!好大的雪啊!山川,河流,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而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上,则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美丽的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4、雪下起来了。多么美丽的雪花呀。在初冬刚来到的时候,雪花就及时地报告了冬天的来临。下课的时候,同学们跑到操场上,有的在欢呼,有的在跳跃,有的张开双手去接那飞舞的雪花。看哪,快看哪,雪把大地盖上了。天上,地上,到处是雪。白色的大地,白色的房屋,白色的树林。

5、那雪花洁白如玉,它是天宫派下的小天将,还是月宫桂树上落下的玉叶呢?雪花像美丽的玉色蝴蝶,似舞如醉;像吹落的蒲公英;似飘如飞;像天使赏赠的小白花儿;忽散忽聚,飘飘悠悠,轻轻盈盈,无愧是大地的杰作!只见眼前的雪花像蝴蝶一样调皮,一会儿落在屋檐下,一会落在树枝上,还不时飘在行人的脸上。

6、大雪纷纷扬扬落下,那一片雪花在空中舞动着各种姿势,或飞翔,或盘旋,或直直地快速坠落,铺落在地上。

7、雪让人的感觉只有一个字--冷。大地一片银白,一片洁净,而雪花仍如柳絮,如棉花,如鹅毛从天空飘飘洒洒。

8、只见天地之间白茫茫的一片,雪花纷纷扬扬的从天上飘落下来,四周像拉起了白色的帐篷,()大地立刻变得银装素裹。我不禁想起一句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真美呀!

9、洁白的雪,我爱你,我爱你的纯洁。你把大地装饰得一片银白,你把大地打扮得多么美丽。

10、雪仙子在尽情地挥舞着衣袖;在飘飘洒洒的弹奏中,天、地、河、山,清纯洁净,没有泥潭。

11、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

12、雪,盖满了屋顶,马路,压断了树枝,隐没了种种物体的外表,阻塞了道路与交通,漫天飞舞的雪片,使天地溶成了白色的一体。

13、傍晚,大片大片的雪花,从昏暗的天空中纷纷扬地飘落下来。霎时间,山川、田野、村庄,全都笼罩在白蒙蒙的大雪之中。

14、一年有四个季节,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景色,而我最喜欢冬天下雪时的壮丽景色。冬天,大雪纷飞人们好象来到了一个幽雅恬静的境界,来到了一个晶莹透剔的童话般的世界。松的那清香,白雪的那冰香,给人一种凉莹莹的抚慰。一切都在过滤,一切都在升华,连我的心灵也在净化,变得纯洁而又美好。

赞美冬天雪景的诗句范文6

一、善于倾听,发现生成

课堂上的亮点,源于学生精彩的发言。倾听能及时发现课堂生成,能使学生感受到关注。课堂上教师善于倾听,往往能使教学得以升华,这样的课堂才会有生命的活力。如我在教学《跟踪台风的卫星》时有一个环节,让学生用“谈笑风生”练习说话。前面一两个学生都是举类似这样的句子:放学了,我和同学们一路上谈笑风生。第三个学生的句子是这样了:中秋节到了,我们全家坐在院子里一边欣赏着美丽的月色,一边谈笑风生。很显然,这个同学的句子有了意境,相对之前学生的句子,这句话就生动多了。我及时发现,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在造句时也要讲求句子的生动性。

二、尊重差异,激发生成

生命的美丽在于它的独特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生命个体间的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语文课堂就是要将这种差异视为一种教学资源,努力创造条件展现学生丰富多彩的个人世界。教学柳宗元的《江雪》时,一位老师提了这么一个问题:“这么冷的天,这位老人真的是在钓鱼吗?”一石击起千层浪,是啊,不在钓鱼又是在干什么呢?老师用期待的目光望着学生。有的说:“老人是在独自欣赏雪景。”有的说:“老人内心十分孤独、寂寞,这首诗每一行的第一个字连起来就是‘千万孤独’。”多妙的发现啊!有的说:“这位老人与众不同,看起来很清高。诗人那种不愿同流合污的心迹不正隐含其中吗?”最后有一位学生说:“他是在钓一个春天!”一语双关!是啊,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诗人在遭受重重打击之下仍然孜孜以求,不正是等待“春天”的到来吗?学生的诠释独具慧眼、精彩至极。课堂打开了学生思维和想象的空间,使他们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这样的语文课,充满了活力与魅力,展现出生命多姿多彩的美丽!

三、弹性设计,把握生成

1.空间可以伸缩

新课程呼唤生成的课堂,但是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我们在设计时往往喜欢环环相扣。教师怎么问,学生如何答;怎样总结,如何过渡;学生谈到哪里出示图片,读至第几遍播放音乐等等,考虑得甚是周到。这样步步为营的设计,形成一种“线性序列”,殊不知却在不知不觉间给自己和学生来了个五花大绑!试想,教师在课堂上还有什么激情、灵感可言?这样的课堂又能生成些什么?在教学设计时切忌作茧自缚。只有将线性设计柔化为弹性设计,老师的头脑才能卸下重重负累,从而运转自如;学生的个性才能摆脱层层束缚,得以恣意张扬。课堂才有可能因此而激情荡漾,灵感迸发,诗意盎然。

2.目标可以升降

所谓目标的升降,指的是在课堂推进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随机采取应对措施,升降目标的水平。《小露珠》这篇课文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是学生感受露珠的美,体会小动物和植物赞美小露珠。在课堂推进过程中,有些学生举手说:“老师,我觉得小露珠太可爱了,大地万物都会喜欢小露珠的。”教师敢于接纳这一始料未及的信息,放手让学生进行想象,还有谁也会赞美小露珠?怎样赞美?学生说:“天上的云朵也来赞美小露珠,她说:‘小露珠,你多纯洁呀。’连太阳公公都来赞美小露珠,说:‘你晶莹剔透,美丽极了!’”预设目标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添入了灵活、创新的成分,提升了目标的水平,及时生成、丰满了目标。当然,目标的水平也可以降低。如本来预设目标是:正确流利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课堂学情发现学生们在正确流利的朗读上有困难,于是果断降低目标水平,将“有感情地朗读”这一目标水平置后。

3.环节可以增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