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的来历范例6篇

风筝的来历

风筝的来历范文1

三月,春暖花开的季节,春风荡漾,万物复苏,人们都从屋里走出来,室外运动变得炙手可热,而放风筝不失为最好的选择。不大不小的风,阳光明媚,看着漫天飞舞的风筝,人都会有一种飞翔的冲动。

谈起风筝,其实它来历甚久。风筝,古名“纸鸢”,又名“鹞子”,是普及于山东各地的一种玩具,尤以潍坊为盛。春季来临,万千鸢鹞舞翩跹,足以说明潍坊风筝的盛况。

风筝的造型模仿的自然事物、社会生活以及神话传说中的形象,都寄托着“吉祥”和“吉庆”,兴趣和理想。那绚丽多彩的颜色,与其说是所模仿事物的标志,毋宁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放风筝,是易做、经济、老少咸宜的娱乐、健身活动。

在阳光明媚的春天,人们手牵引线,或在春山,或在平原,或在白沙无际的海滩前后奔跑,臂、腿肌肉得到了锻炼,眼睛得到调整,气血为之畅达。

历史悠久的潍坊风筝

潍坊又称潍都,鸢都,制作风筝历史悠久,工艺精湛。用竹子扎制骨架,高档丝绢蒙面,手工绘画。工艺与美术的结合,体现了风筝的玩赏价值,随着国际风筝交流的逐渐频繁,风筝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在新形势下蓬勃发展,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品。

潍坊风筝经过历史演变和横向传播,逐渐形成了选材讲究、造型优美、扎糊精巧、形象生动、绘画艳丽、起飞灵活的传统风格与艺术特色,和京式风筝、津式风筝等交相辉映,鼎足而立。潍坊风筝的源头可以追溯到鲁国大思想家墨翟制作第一只“木鸢”,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据《潍县志稿》载:“本邑每逢寒食,东门外,沙滩上……板桥横亘,河水初泮,桃李葩吐,杨柳烟含,凌空纸鸢,高入云端。”“清明,小儿女作纸鸢、秋千之戏,纸鸢其制不一,于鹤、燕、蝶、蝉各类外,兼作种种人物,无不惟妙惟肖,奇巧百出。”曾做过七年潍县县令的大诗人兼书画家郑板桥曾写过这样的诗来怀念潍县:“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把潍县的风筝特点和放风筝的风俗描写的淋漓尽致。

从传统的中国风筝上到处可见吉祥寓意和吉祥图案的影子。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不仅创造出优美的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的文字和绘画,还创造了许多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寓意吉祥的图案。它通过图案形象,给人以喜庆、吉祥如意和祝福之意;它融合了群众的欣赏习惯,反映人们善良健康的思想感情,渗透着我国民族传统和民间习俗,因而在民间广泛流传,为人们喜闻乐见。

伴随着风筝的兴盛,现在的潍坊风筝,由于当地政府的重视和人民的钟爱,伴随着国际潍坊风筝节的连续举办,已成为当代潍坊人的文化象征物,它越洋过海。联结起了与世界人民的友谊,也成为潍坊市经济腾飞的巨大杠杆。潍坊风筝的制作,也走上了传统技法与现代新科技相结合的道路,进入了风筝发展的新时期。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潍坊风筝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四种技艺

潍坊风筝的独特个性是通过“扎、绘、糊、放”的四艺来具体表现的。

潍坊风筝的骨架一般用竹材扎成,扎骨架的工序有:

前辈艺人们在扎风筝中总结了丰富的经验,有的还编成了歌诀。例如扎硬翅胖沙燕的口诀是:胖燕四四法最新,一头一腹一尾根。―亡条平直须坚硬,下条扁软势随形。七段等分论条架,两膀对扎半圆形,中腹应按双分计,尾竹上端中线寻。下端长短如何定,横设架子首尾千.托纸中间方四块,两膀各四必相亭。头部迎风腹为主,冕竹要软好泻风。裆肥纸阔单面软,迎风不会左右慨。

糊风筝用纸,用矾绢,用薄绸等,可依风筝形式确定。

糊风筝时,先比着架子剪纸,纸比架子大些,边缘部分剪开一些口子,在边缘涂浆糊后,依次把剪开的边缘糊在纸条上。糊法有两种;一是把纸包贴在竹条的四个面上,此法叫“包边儿”,二是把纸包贴在竹条的两个面上,待浆糊干了之后,用刀把多余的纸裁下来,这种方法叫“裁边儿”。

风筝的绘画构图与设色最能体现地方特色。

潍坊的风筝吸取了潍县木版年画的技法,又博采京津画风筝之长,线条粗犷,色彩以红、黄、蓝三色为基础色,重笔浓抹,色调明快,浑朴,在对称中达到强烈的美的视角效果。潍坊的风筝艺人尽量少用色,以块色为主,非常鲜明地突出了民间艺术色彩单纯而浓郁的特点。

放风筝的工具有线、绕线工具和供游戏用的各种附加物。放风筝的线有“缝衣线”(适合放小风筝)、“小线”(三股棉线,民间最常用的风筝线)、“衣线”(真丝线,细的叫“丝线”,粗的叫“丝绳”)、“麻线”(从前民间用此线放大风筝)等等,绕线工具最普遍的是“线桄子”,这是一种穿在轴柄上的六角线线轴,可以自由地旋转着放线。

三大流派

潍坊风筝艺术品种繁多,由于风筝艺人和各行各业的风筝制做者不同的生活阅历、不同文化层次和不同的知识结构,形成了不同体系和流派,大体有如下三种:

一、传统民间派

潍坊民间风筝,从历史上看,是相对于宫廷风筝和艺匠风筝而言的:在现代,则是相对现代新式风筝而言的。其特点是:

(1)民间风筝的制作者,多数是农民和手工艺人,一般地说,在艺术上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他们按照自己对生活的直观感受和审美习惯,无拘无束地表达理想和愿望。他们的风筝,无论是造型、用料、色彩的配置和制作风格,都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2)民间风筝大都是结合清明、重阳节这些传统节令制作的,所以其主题是有选择的,形式讲究装饰性。

(3)民间风筝一般都是就地取材,蔑扎纸糊,不甚讲究,但风格粗犷,不矫揉造作。

(4)民间风筝受地域性文化、经济、风俗习惯的影响,而且在制作中往往相互观摩、磋商,加之祖传、世袭的因素,所以,民间风筝带有古老传统的色彩,实际上是一种集体创作。

二、传统艺匠派

潍坊由于出现了卖风筝的生意,专职风筝艺匠也就应运而生。在潍坊历史上,甚至有不少知名画家也参与风筝的绘制乃至设计制作,使潍坊风筝中出现了十分考究的精品。当然,这些精品,一般人玩不起也买不起,而买这些风筝的有钱人,往往提出要求,向艺人订做,这就是那句流传下来的谚语所说的情况“七分主人三分匠”。另外,在新旧朝代更换期间,一些宫廷风筝艺人流落民间,也促进了艺匠派风筝的发展和提高,使其带有宫廷风筝庄重、华贵的特点。传统艺匠派对潍坊风筝事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它使潍坊风筝从一般的玩具,上升为有价值的工艺品,成为潍坊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现代创新派

由于广大专业美术工作者、科技人员、工人、城镇居民踊跃参加风筝活动,充分发挥了现代工艺、现代科学技术的优势,在继承传统风筝的基础上,创造出了崭新的现代风筝。现代风筝的主要特点是重视新材料、新工艺的运用,造型简洁、明快、清新、巧妙,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六大类型

潍坊风筝按其形状又可以分为六大类,即串式、桶式、板子、硬翅、软翅和自由类。

潍坊串式:把数只相同或者不同的风筝像串糖葫芦似的拴在一根或多根线上放飞的风筝。例如龙头蜈蚣风筝,分头、身、尾三个部分,身子为主体,由若干个圆片形的单体组成,每个圆片就是一个风筝。

潍坊桶形:亦称立体风筝,一般采用折叠结构的骨架,由一个或多个圆桶或其他形状的桶组成,如宫灯、花瓶、火箭等。

潍坊板子:“就是平面板形风筝。升力片就是主体部分,四边有竹条支撑,形状多八角、菱形、正方形、四边形等。

潍坊硬翅:这种风筝的翅子是固定的形式,而翅子范围以外的部分造型与骨架结构,则因题材不同而各不相同。它的升力片用上下两根横竹条做成翅的形状,两侧边缘高,中间凹,形成通风道。翅的两端向后倾,使风从翅两端逸出。

潍坊软翅:它的升力片是用一根主翅条构成,翅子的下端是软性的,没有依附主条。骨架结构多作成浮雕式,适宜于禽鸟和昆虫风筝。如鹰、蜜蜂、燕子、仙鹤、凤凰、蜻蜓、螳螂、蝉等。

潍坊自由类:自由类包括跨种类,运用新技术,吸取外国风筝之长的风筝。跨种类的如“鹊桥会”,把串式、立体、板子等几种方法集于一体;运用新技术的如长120米的串式风筝“梁山一百单八将”、“百鸟朝凤”等,不仅能迎风转动,还能敲锣打鼓、喷烟冒火,“孙悟空”还能在放飞中七十二变。

国际风筝节

潍坊是风筝的发祥地。早在20世纪30年代,潍坊就曾举办过风筝会。解放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潍坊风筝又焕发了生机,多次应邀参加国内外风筝展览和放飞表演。1984年4月1日,在美国友人大卫・切克列的热心帮助和山东省旅游局的大力支持下,首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拉开帷幕。1988年4月1日,第五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召开主席团会议。会上与会代表一致通过,确定潍坊市为“世界风筝都”。1989年第六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期间,成立了由美国、日本、英国、意大利等16个国家和地区风筝组织参加的“国际风筝联合会”,并决定把总部设在潍坊。

潍坊国际风筝会是我国最早冠以“国际”,并有众多海外人士参与的大型地方节会。其创立的“风筝牵线、文体搭台、经贸唱戏”的模式,被全国各地广为借鉴。国际风筝会的举办,让世界了解了潍坊,也使潍坊更快地走向了世界,极大地促进了潍坊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为了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打好节会牌、唱好节会戏的新路子,从第16届开始,尝试市场化运作的办会模式,使风筝会越办越好,吸引了众多游客,风筝会期间还同时举办了鲁台贸洽会、寿光菜博会、潍坊工业产品展销会、昌乐珠宝展销订货会、临朐奇石展销会等经贸活动。据不完全统计,风筝会期间,前来潍坊进行体育比赛、文艺演出、经贸洽谈、观光旅游、对外交流、理论研讨、新闻报道、文化交流等活动的国内外宾客近60万人。

世界风筝之都

潍坊市被各国推崇为“世界风筝之都”,国际风筝联合会的总部就设在潍坊风筝博物馆。潍坊也是中国的风筝之乡,制作历史悠久,属中国三大风筝派系之一,与京、津风筝齐名鼎立,享誉中外。潍坊风筝题材多样,具有浓郁的乡土风味和民间生活气息。每年4月20日至25日举行,每年都有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参赛。节庆的活动内容包括:举办开幕式,放飞仪式,国际风筝比赛,国内风筝大奖赛,评选风筝十绝,参观风筝博物馆,观看杨家埠民间艺术表演,参观民俗旅游村,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娱乐等。

国际风筝联合会

在第六届风筝会上成立了国际风筝联合会,其总部设在潍坊。

隆重的开幕式,大型民间传统歌舞表演,变幻多姿,焰火礼花,绚丽多彩。在浮烟山或渤海滩举行国际风筝赛暨中国风筝精美比赛,中外风筝各以自己独特的造型、色彩和风格及放飞技巧吸引着数以万计的观赏者。

风筝的来历范文2

[关键词]古筝演奏;技法;乐感

古筝,其始于周,盛于秦,迄今已有近二千年的历史。这其间也产生了很多的流派,在各个流派中有许多演奏家技法令人钦佩,乐感令人动情,风格令人惊叹,使我们这些从事古筝教学的教育者深深地感受到在古筝演奏中技法、乐感、风格三个要素是必须具备的,不能孤立割裂地存在,必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三者是有机结合的统一体。

一、古筝演奏中的三要素的巧妙运用

(一)技法是乐感表现和风格形成的基础

“技法”包含演奏者扎实的基本功底和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能力,技法是乐感表现和风格形成的基础,一个成熟的古筝演奏者,必须掌握丰富多样的演奏技法。

1. 需要演奏者认真倾听乐谱,把乐谱的内容转化成个人内心音乐。古筝的演奏技法源远流长,已经形成了河南、山东、浙江、潮州及客家等五大流派。所以,对于不同时期及不同流派的筝乐作品,演奏者要尊重作品的历史地域特征、音乐创作的特点,从历史的角度把握住作品的风格,重现作品的历史风貌。这也是演奏者倾听乐谱之时必须经历的思考过程,并且在演奏中体现出不同的地域文化和时代风格。

2.需要演奏者巧用技法技巧,将乐谱的内容转化为作品的重现。在古筝的传统技法中有右手传统技法和左手传统技法:右手传统技法主要是指大、中、食三指的运用。左手传统技法是以吟揉滑按,以韵朴声为主要特色。随着时代的发展,筝的技法借鉴和吸取其他乐器的技巧来丰富其表现手段。从双手弹奏发展到特殊音响的表现,从五声和七声音阶的排列发展到特殊音阶的排列等,这些技巧都大大丰富了筝的表现能力。

演奏时,演奏者要根据自己掌握的技法进行调整、梳理,为表现作品的内涵服务,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根据作品的风格与特点恰到好处地运用技法,将乐谱的内容转化为作品的重现。

(二)乐感是艺术感染力的灵魂

1.乐感是古筝表演者必备素质。乐感指人对音乐的感知能力,简单地说也就是一种“悟性”。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感悟,把情感、知识结合起来,在情感的体验中培养乐感。演奏者首先要领会作品的内涵,了解其历史背景,掌握熟练的技法,就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并且融入演奏者的情感,展现演奏者的个性,也就会自然而然地体现作品中的喜、怒、哀、乐。

2.培养乐感要注意文化知识的积累。古筝音乐文化有着特定的历史因素,在流派纷纭的筝曲中,演奏者在演奏同一首作品时演奏的风格也不尽相同。虽然这些与演奏者的阅历、技巧掌握的熟练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也要求演奏者注意文化知识的积累,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才能更好地发挥音乐的表现力。

(三)风格是与众不同的个性特征

风格是古筝演奏的个性表现,也是演奏者与众不同的个性。在古筝发展的二千多年的历史中,已经流传到全国各地,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的地方风格。如山东筝朴实、潮州筝妩媚、河南筝粗犷、浙江筝明快、客家筝优美等。这些特征既与乐曲的地方风格有关,也与演奏技法有关。所以即使演奏同一曲目的筝曲,在左手的按、颤、揉、推等相同技法处理上会出现力度、幅度等不同,就会让筝曲在音色、旋律方面差异很大,形成不同的地方风格。对于古筝演奏者来说,对筝曲内涵的把握、对筝谱的剖析,再加上巧妙的技法结合起来,使演奏段落分明、节奏明确,在细节处理上有独到之处,形成个人独特的风格。

二、古筝演奏中三要素的有机结合

风筝的来历范文3

当然,风筝也给中国人带来诸多乐趣。唐宋时期,风筝传入民间,至明代,出现专门扎制风筝的艺人。而到清朝,放风筝渐成习俗,风筝艺术登峰造极。“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这是曾任潍县知县的郑板桥,在《怀潍县》所写的放风筝的场景。

风筝还是一种特殊的民俗意象。动物是风筝的重要题材。比如龙、凤、仙鹤、孔雀、鹰、燕子、鸳鸯、蝴蝶等都是风筝常用题材,这反映了古人的动物崇拜。神话传说是另外一种题材。比如麻姑献寿、八仙过海、哪吒闹海、天女散花、嫦娥奔月等,无不与信仰民俗紧密相关。这也体现了人们想通过风筝来祈福的意向。至于放风筝的动因,各有不同,潍坊人放风筝图个吉利太平,京津人放风筝则有“放晦气”的说法,南通人放风筝却是与生产生活紧密相连。

风筝与当地的绘画、雕塑等深深结缘。甚至于人们将印好的木版年画,剪贴在捆扎好的风筝骨架上,一只风筝便完成了。这是最好的嫁接,也是民间文化之魂的附体。

正是因为风筝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鲜明的娱乐功能、浓郁的趣味性和虔诚的祈求性,它才能穿越几千年的历史尘埃,传承不息、历久弥新。风筝集艺术美、自然美、寓意美和运动美等于一身,化为一种最鲜明的文化符号,在我们的童年记忆和日常生活中闪着温润的光,让人倍感亲切,无比渴慕。

北京风筝 绝品之最

北京永远是一夜入春,袅袅春风吹散了雾霾。北城黑蝴蝶,南城大沙燕,又到了放风筝的季节。漫步在地安门大街,从南锣鼓巷向西,我走进了三石斋风筝店,这是北京风筝的重要流派之一,结合了宫廷风筝和曹氏风筝的特点,以精,细,雅的设计理念,得以传承了上百年。

北京风筝原为专供朝廷命臣、达官贵人遣兴的,艺人通常按要求制作,精细华贵,结构精巧,不惜工本,造型与装饰均较侈糜和繁缛。三石斋是一家祖传的老店,店主刘宾是刘氏风筝的第三代传人,祖孙三代见证了风筝的百年变迁。起初风筝只是王公贵族的,后来逐渐形成了风筝文化。而三石斋的“刘氏风筝”区别于其他风筝流派的特点就是它延续了精致的手工艺和宫廷风筝的制作风格。

三石斋是京城里为数不多的风筝专卖店,不仅种类齐全,还可以定制心仪的风筝。顾客来这里不仅可以买到喜欢的风筝,你要是有信心挑战自己的勇气的话,还能DIY一把,制作只属于你自己的风筝。

刘宾的曾祖父是一位清末手工艺人,青年时被选入宫学习制作宫廷风筝,后将其毕生所学传其祖父刘汇仁。刘汇仁先生从事风筝制作70多年,一直沿用着中国宫廷风筝的制作工艺和制作材料。刘宾从小就学作风筝,拜师天津风筝大家唐锦昆,后又投入曹氏风筝孔家门下,跟随孔令民先生学习风筝。于2003年开办“三石斋”风筝店,使传统、神秘的宫廷风筝走向社会,使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和了解宫廷风筝,使它与现在的人们拉近了时空的上距离。

三石斋风筝品牌秉承宫廷风筝的三大个特点“精、细、雅”。“精”,即选料精。它选用上好的毛竹,阴干三年后才可以使用,这样可使风筝骨架永不变形。丝绢是选用南方的蚕丝织纺而成的,体轻、细腻且容易上色。颜色是遵循宫廷的古方自己调配,不掉色,不退色,可长时间保持鲜艳。“细”即做工细制,考究,讲究品质。“雅”是画面清雅、画面干净、工整、线条流畅,文化内涵丰富,图案设计严谨,追求变化,达到骨架于画面的统一。

刘宾现在运用电脑绘图设计风筝的样式,在自家作坊里亲力亲为制作,保证做出来的每一个风筝都是精品,都是艺术品。

天津风筝魏的传奇

天津风筝是很有特色的风筝流派之一。天津风筝的制作技术,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清代的杨柳青年画《十美图放风筝》即可证实有串灯、盘鹰、唐僧取经、蝴蝶等十种风筝。对天津风筝制作技术做出重大贡献的,是已故风筝艺人魏元泰。他从事风筝制作70余年,先后研制了平拍类、圆形立体类和软翅风筝,还创造了折翅风筝,他的作品在1914年巴拿马世界博览会获得了金牌,为天津风筝赢得了荣誉。

以“风筝魏”为代表的天津风筝,造型逼真,色彩典雅,做工精细。风筝面大多是用丝绸,轻而结实,骨架选用质地细密、节长、弹性大的福建毛竹,用料十分考究。天津风筝在继承传统制作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造型更加美观,彩绘更加精美,放飞晴空令人赏心悦目,又可放于室内以供观赏,是民间工艺的珍品。

风筝艺术 潍坊第一

潍坊古称潍县,是一文化名城,又是历史上著名的手工业之乡,这里所出产的泥塑、首饰、刺绣、杨家埠木版年画和风筝都是非常有名的,只要你到潍坊去一趟就能感受到作为国际风筝都的称号是当之无愧的。悠久的文化历史,形成了潍坊风筝特有的地方色彩。潍坊风筝自宋代开始流行民间,明代更加普及。到清乾嘉年间盛行乡里。曾在潍县任七年县令的杨州八怪之一郑板桥,在他《怀潍县》一诗中就形象地描绘了清明时节潍坊一带放飞风筝的情景:“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飞彩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同时期的潍县人郭麟也曾写过此类诗句:“纸鸢儿子秋千女,乱草新来春燕多。”记述了当地人民在风和日丽、草木竞发的清明佳节,争相到白浪河两岸踏青放风筝的热闹场面。

潍坊风筝艺人经过几代人苦心研究探索,他们把国画、杨家埠木版年画的技巧与风筝制作工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又形成了杨家埠风筝、国画风筝和象形风筝三个分支流派。在潍坊风筝中最具代表性的风筝分别为龙头蜈蚣风筝,硬翅人物类风筝等。

现在潍坊已成为国际风筝节的固定举办地。现代风筝在继承传统精华的基础上,不断花样翻新,赢得了“风筝艺术,潍坊第一”的美誉。

哨口板鹞 空中交响乐

南通位于黄海之滨,长江之北,古人谓之“潍南江北海西头”。原为沙洲,后沙滩与陆地相连,有着大片平坦的沙滩,为放风筝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从风的原理看,江海平原的风属于海风,风量、风速、风力相对匀称,对风筝上天后平衡性和稳定性起着决定性作用。

每年从农历正月直到清明,都是放风筝的好时光。南通风筝中最有特色的是“六角板鹞”,它是由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组合而成的有六个凸角的风筝,也有由几个这种风筝组合在一起的“七连星”、“九连星”等。这种“六角”大的有几米高,上面装有几百只大小不同的“口”、“哨”,放上天去这些口、哨发出不同的高低音,像一支大型乐队在空中合奏,有如机群掠空,震耳欲聋、又似江海怒涛,汹涌澎湃。声音可传到几里之外,十分雄伟。

从前,南通放鹞子在村民的生活中的是件大事,放前要供在堂屋里,香烛纸马,恭敬如仪。放飞时要由一个身强力壮,经验丰富的老手作“头把手”,带着几个、十几个人拉绳,还有一组人扶着风筝放飞,叫“丢”。风筝一飞冲天,人们则欢声雷动,认为这预示着新的一年丰收,万事如意。但鹞子如果断线,摔落或掉在别人的房子上则是大不吉,是“不顺遂”的事。这要烧利市,磕头上香,然后把鹞子撕碎丢入河滩或坟地去。

我国南鹞北鸢两大流派的风筝在世界上久负盛名,南通是南派风筝的主要产地,在品种纷繁的南通风筝中,哨口板鹞最具特色。它融合雕、扎、书、画、绣等多种工艺于一体,在放飞中稳定、优美,更有各种音调的哨口和谐而有节奏地震空齐鸣,好似一位空中丽人,以其无穷魅力伴随放飞者在天地之间。

板鹞风筝大者丈余,小者尺盈。经过风筝爱好者的筛选,外形美观,对称而稳定的七星鹞成为装备哨口的最佳选择,如一个三米余高的七星鹞,装有一百八十个大中型哨口,最大的哨口可容水六十公斤,鹞布上绘有龙凤、花卉、器皿及古代人物,其空中响声节奏清朗,音调悠长、音量巨大。又如一个九十厘米高,全重二百五十克的“七星鹞 ”,装中小型哨口一百一十一响,最小的仅黄豆大小。

风筝的来历范文4

关键词:风筝;潍坊;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推广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2-0046-01

潍坊风筝自宋代流行民间,明代更加普及,到清代已盛行乡里。悠久的文化历史,形成了潍坊风筝特有的地方色彩。

如今,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不断深入,特别是“潍坊国际风筝会”的召开,使民间风筝进一步得到普及、发展。把潍坊风筝作为旅游纪念品通过精美的包装推广出去,综上现状看来,还是有很大的潜力,在此机遇和形式面前,如何把潍坊风筝通过包装这种媒介,以旅游纪念品的形式推广出去,成为了我们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潍坊风筝概述

潍坊,旧称潍县是风筝的故乡,同时也是我国四大风筝流派之一。自鲁班制“木鹊”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千百年来,潍坊一带的人民一直保持着放风筝和赛风筝的习俗。曾在潍县任过七年县令的郑板桥,在他的《怀潍县》一诗中就形象的描绘了潍坊一带放风筝的情景:“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记述了潍坊人民在风和日丽、草木竞发的清明时节,争相到白浪河两岸放风筝的热闹场面。

潍坊风筝受到潍县民间艺术泥塑、刺绣、首饰、木版年画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以木板年画风格为主的杨家埠风筝和以潍县扎彩老艺人以及喜爱绘画的文人雅士为主的老潍县风筝。

二、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分析研究

我们必须明晰旅游纪念品的消费特征,从而为进行包装设计做好铺垫。旅游纪念品属于旅游商品的一个部分。旅游商品是指旅游行为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旅游交通、客房服务、景区、娱乐项目、劳务、旅游纪念品、旅游线路等等各种旅游经营活动的总和。而旅游纪念品是特指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所购买的特产、工艺品等可携带、可转赠的实物性质的商品。旅游者对旅游纪念品的消费与其它消费行为比较主要有2个方面的特征:

1、消费的主动性。指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对旅游纪念品的消费具有强烈的消费需求。一方面,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期望购买到有价值和特色的纪念品以延伸旅游的美好体验;另一方面,旅游者期望购买旅游纪念品馈赠亲友以获得情感的满足和人际关系的和谐。消费的主动性决定了旅游纪念品市场的广阔前景,是地方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

2、消费的情感期望值高。旅游者对旅游纪念品的消费主要用于自己纪念收藏和馈赠亲友两个方面。自己纪念收藏是为了延续对旅游经历的美好体验的回味,对旅游地异质文化的品位;馈赠亲友是为了在给予他人愉悦的过程中获得自身情感的满足。因此,旅游者对旅游纪念品的情感期望值高于其实用价值,商品的附加值高于其物质成本价值。这就要求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和包装设计要重视情感价值的内涵和传达。

三、潍坊风筝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原则

(一)潍坊风筝包装的图形设计原则

潍坊风筝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特色,在应用时要以切合设计主题为前提,借用某些具有传统相通寓意的图形来表达风筝特有的意义、情感和思想。对潍坊风筝装设计来讲,可以运用这些传统的约定俗成的特定形象或图形,使其脱离原有的迷信色彩,拓展其美好、祥和的思想内涵。在运用传统图形时摆脱其物化表面而深入到它们精神领域的内部。因为只有在深入领悟了传统图形的艺术精华之后,再在现代包装设计的基础上,兼收并蓄,融会贯通,找到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才能与当代消费者进行情感交流。

(二)潍坊风筝包装的色彩设计原则

色彩给人视觉上造成的视觉冲击力是最为直接和迅速的。包装上的色彩是影响视觉感受的最活跃的因素,它不但对商品的区别、识别、象征起着重要作用,对人的心理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潍坊风筝包装的色彩,是反映风筝包装整体情调的一大主要因素。在风筝包装设计中的色彩,首要的前提就是要给人以喜庆、吉祥的心理感觉。

根据风筝固有的色彩特征,采用形象化的色彩设计是用色的一种重要手段。这种利用风筝本身的色彩在包装用色上的再现方法,最能给人以物类同源的联想,从而使人容易对风筝寓意产生一个基本的心理感知。

四、潍坊风筝的包装推广设计未来展望

潍坊风筝的发展趋势还是非常好的,再加上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此基础上,笔者研究了此次课题的一些背景,比如,旅游纪念品的消费特征,包装对于旅游纪念品的作用等,在这样的情况下,笔者对潍坊风筝包装进行了设计,这样的情况下会更加理性,思考更加的多。这样在深入研究潍坊风筝,消费者心理的情况下,进行潍坊风筝包装设计的推广,相信肯定会有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风筝的来历范文5

我和王婷婷老早说好一起放风筝的,一到塑胶跑道,解散了。

我找到王婷婷,王婷婷先把风筝包装拆开,然后取出风筝,她再把铁棍插了进去,最后把线给接上去。接下来,我们跑到草坪上,我托着风筝的尾巴,王婷婷在前面跑,我把线一放,太好了!风筝迎风而起,成为最高的一只,跟其它的风筝比起来,我们的风筝简直是鹤立鸡群嘛!

“哎呀,王婷婷你别跑了,风筝要‘坠机’了!”我大喊。话音刚落,风筝光荣地殉职了!

天呀,一开始就给我们个下马威,可气呀!失败乃成功之母,再来一次!被我们命名为“小马宝莉”的风筝又“破土重飞”!我担心我们的风筝再次中了大奖,大喊:“王婷婷,小心一点,别再‘坠机’了!”“我知道!”此话出自王婷婷金口。

飞呀,飞,不知是如我所想还是因为我有张乌鸦嘴,“小马宝莉”再次over了。我的气泄了一半,王婷婷脸都气红了,气呼呼地说:“你这个不争气的风筝!我不放飞你我不姓王!”GOOD,有志气!

瞧,她又从草坪那一边开始跑,一阵风吹来,似乎助她一臂之力。“哗”地一声,“小马宝莉”在天空中找到了自己的天地。“耶,我成功了!”王婷婷高兴地大喊。

可是,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容易逝去,我看了看王婷婷,心里默默地念着:王婷婷,你的风筝又……想必你也知道了。

王婷婷两眼冒着火花,瞪着“小马宝莉”,仿佛要吃了它似的。王婷婷拜风筝所赐,又跑到草坪边,让我托着尾巴,跑着,她大喊:“让梦想再次远航!”我也大喊:“远航吧,我们的梦!”功夫不负有人心,“小马宝莉”终于腾空起飞,带着我们的梦,飞向蓝天!

我望着“小马宝莉”,不禁想起我们的生活。是啊!我们的生活难道不像是风筝吗?风筝经历过“坠机”,那我们的生活也一定会经历各种磕磕绊绊,才能像风筝一样飞向天空!

风筝的来历范文6

关键词:南通风筝;价值;保护; 开发

检 索:.cn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5)11-0126-03

Value and Protection of Nantong Kites

LU Jin-xia(Nantong Normal College, Nantong 226000, China)

Abstract :Nantong board harrier kite was included in the first batch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list, become a national level protection project, the Nantong board harrier kite’s protection,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to provide a more powerful safeguard. The important value ofNantong kite protection, the analysis of necessity and importance of protection of Nantong kites, protection strategies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of Nantongkites, the main methods and ways of protecting Nantong kite, and then discusses the Nantong kite’s innovativ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is the new application of new conditions of the times, to provide a basis and reference for Nantong kite protection and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work.

Key words :Nantong kite; value protect; develop

Internet :.cn

一、南通风筝保护的价值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

2004年7月,南通市启动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其中板鹞风筝被列为首批江苏省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项目。2006年5月,《南通板鹞风筝制作技艺》被收录为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南通市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板鹞风筝之乡”。2008年南通板鹞风筝制作技艺又被列入江苏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继郭承毅被文化部评为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后,王志清、王泽君、陆宝如被江苏省文化厅命名为江苏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其中,郭承毅、王志清二人还荣幸参加了江苏文化周活动。

(二)南通风筝的人文历史价值

南通风筝博物馆是长三角地区唯一的风筝主题博物馆,博物馆收藏了不少具有百年以上历史的“鹞子”“嗡声”等珍品,还有南通艺人独创的 “南通红星六角板鹞”、“七星板鹞”、“龙凤呈祥鹞”以及绘有“吉庆有余”、“五福捧桃”等式样的各种装饰风筝,这些作品都反映了南通当地的风土人情。这些精美的艺术珍品不仅凝聚着江海儿女的智慧文字和精美绘画,记载了南通的历史变迁,也反映了南通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同时这些艺术品也反映了南通广大群众的欣赏习惯,渗透着南通人民的传统文化和民间习俗。通过欣赏这些风筝艺术品我们就能感受到南通风筝文化的博大精深,每一个江海儿女都为之骄傲和自豪。

(三)南通风筝的艺术美学价值

南通板鹞风筝体型优美,做工复杂,其中包含扎裱造型、配色绘画、音律设计、“哨口”雕刻等多种艺术手法,充分展现了南通民间风筝艺人的精湛技艺和卓越才情,是民间工艺品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板鹞风筝的美主要体现在它特殊的造型和优美形态以及独具地方特色的彩绘。板鹞风筝的造型美主要体现在其骨架坚牢、比例协调、交接严密。板鹞风筝的形式美追求的是将事物的形态特征融入到风筝的形体之中。板鹞风筝的彩绘美强调的是大色块,强烈的颜色对比,力求鲜艳夺目。板鹞风筝最具独具魅力之处是风筝上安装了大小不等的“哨口”,按材质规格的变化而改变音律。飞上蓝天后其声随风抑扬,有“空中交响乐”之美誉,是民族民间传统特色艺术文化的珍贵遗产。在价值多元的今天,南通“哨口板鹞”这一古老而极具南通地域文化特色的传统艺术必将在世界风筝之林大放异彩。

(四)南通风筝的经济价值

风筝节在发展过程中,由风筝作为龙头逐步扩展到其他商贸门类。南通政府或私人成功组织、举办风筝节等有关活动或参与国内外相关交流活动。 2008年10月,由南通外事办组织的南通民俗文化参展团参加在南京奥体中心举行的“纪念江苏改革开放30周年”庆典活动,南通风筝博物馆展位上展示的独具南通地域风情的各类风筝作品和其他民俗文化展品赢得国内外与会者的交口称赞。我们要以“以筝招商,以筝促贸”为指导思想,以举办风筝节为抓手,将传统的南通风筝文化和南通的旅游经济向结合,通过制作风筝工艺品,开发风筝有关的礼品,使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活力,同时也能以此推动风筝扎制、销售、餐饮的相关行业经济的共同繁荣,使之成为南通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二、 南通风筝的保护策略

(一)建立民间艺人保护档案

南通风筝历史悠久,和其他传统手工艺一样,正遭受着现代工业发展的巨大冲击,现在也面临着技术、工艺等方面失传的窘境。现在的年轻人忽视了这一独具特色的民间工艺的价值,并且对传统文化不感兴趣,这种现象若任其发展下去,这一地域文化品种将逐渐流失。所以,文化部门应做好抢救工作,要积极展开调研,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起南通哨口板鹞民间艺人的详细档案,积极保护,给予其政策与资金扶植;对面临失传危险的制作工艺要登记造册,积极挽救并充分发挥其作用。要营造传承氛围,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来自觉继承和创新。

(二)承办国际国内风筝赛事

当今,中国的风筝放飞活动,已经很受欢迎,从风筝节的设置乃至于《风筝竞赛规则》、《风筝竞赛裁判法》的出台,都无可辩驳地表明这项古老的文化和艺术都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再次焕发青春。中国风筝在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增进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以及振兴中国旅游业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

国际风筝会和风筝精英赛,是一项独具魅力和特色的风筝赛事,其不仅能够弘扬传统风筝文化,交流手工制作技艺,而且也能有力促进传统文化和体育等事业的繁荣发展。我们要以港洽会为平台,采用静态展览和动态观摩等方式,让国际友人了解南通地方文化,了解南通板鹞风筝,让南通走出中国,面向世界。同时,可以创造条件组织或参与国内外风筝赛事,把举办赛事作为一个支点,推动群众性风筝运动的广泛开展,促进地方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三)发挥博物馆的保护和传承功能

南通的文博事业走在全国前列,中国第一家博物院在张謇的支持下在20世纪早期得以建立。目前,南通已建立两家规模较大的民营风筝博物馆,这两家博物馆对南通风筝的传承、普及和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如何最大程度发挥博物馆的作用?风筝博物馆可以做以下工作:

1.注意采集,扩大收藏,尤其要注意收藏精品。

2.召集本地制作大师,成立相关协会。

3.积极对外开放,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展馆功能,积极推广传统文化。

4.坚持以学校为主阵地,加强板鹞风筝文化的传承,使板鹞风筝文化深入青少年日常生活之中,让板鹞风筝文化后继有人。

5.定期开展学术讲座与研究,把南通风筝推向更高层次。

6.拓展对外交流,利用旅游节等时机,采用放飞风筝等节目,扩大对外影响力、辐射力,让板鹞风筝走出南通,走向全世界。

(四)实现风筝的现代化、产业化经营

目前南通风筝产业的发展还处于比较滞后的状态,缺乏市场竞争的意识,距离产业化发展还有很长的道路。与国内其他地方风筝的快速产业化发展相比,南通板鹞风筝面临市场狭小、认知度低等尴尬境地。2005年南通板鹞制作技艺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来自全国各地乃至东南亚等地的旅游团纷至沓来,这样的契机也使得南通风筝进入了朝阳产业行列。南通板鹞风筝如何走出困境,真正实现板鹞风筝的现代化、产业化?首要先板鹞风筝不能再以简单家庭作坊式生产,要整合产业资源,走合作经营的道路,尽早形成产业规模,才能创造经济效益;其次板鹞风筝应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其他产业化发展的风筝制作工艺,

重视运用新技术、新材料,在减轻哨口的重量的同时,努力降低制作成本,力争早日实现产业化生产经营。在实现板鹞风筝的产业化发展的同时,最终真正做到“让世界了解南通,让南通走向世界”,实现南通旅游业和风筝产业的双赢。南通风筝博物馆的产业基地――南通支云哨口风筝有限公司已经成功迈出了产业化的步伐,目前公司的风筝产品已包括五大系列30多个品种,生产能力也大步提升,月生产板鹞风筝100只,旅游产品500套,普通风筝2000套。通州市刘桥镇将板鹞风筝制作作为特色经济项目,大力发展板鹞风筝制作产业,目前制作板鹞风筝专业户近30家,能熟练制作风筝的技术人员112人,制作的板鹞风筝远销美国、日本、新加坡、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三、南通风筝的创新设计开发

南通风筝制作工艺复杂,不仅造型独特,外形优美,而且具有特殊的音响效果,集艺术性、娱乐性、装饰性、收藏性、体育性、广告性等多种性能于一身。加大对板鹞风筝的开发,必将使南通风筝文化得到保护与发展,也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一)新功能的拓展

在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经济全球化的新时代,已经列入国家非遗项目的南通板鹞,不仅是"放飞的文化",更是“文化的放飞”。其价值意义远远超越了固有的放飞功能,其收藏、欣赏价值已经日益得到广泛认同,也成为备受人们青睐的厅堂装饰、礼尚馈赠和文物收藏的工艺品之一。因此,适宜近距离欣赏的板鹞画,便成为人们选择风筝的亮点要素,随着风筝由娱乐、体育功能向交流比赛、展览收藏、厅堂装饰、礼尚馈赠等多功能、多用途、多领域、跨地域的延伸拓展,风筝已经成为文化"放飞"的一种载体:纵向的民族文化传承弘扬的放飞;横向的异地乃至国际性的文化交流、传播的放飞;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为现代文明建设服务的放飞;传统文化为现代经济建设服务的放飞。总而言之,应向多元价值兼备的广阔天空“放飞”,而这种文化放飞载体功能除了风筝造型、结构的美学、力学之外,更适合载重更多、更丰富文化蕴含的无限空间,则主要体现在风筝画的继承和创新上。风筝画要更有效地承载起文化“放飞”的使命,那就不只是工艺美术上要有超越前人、敢为人先的“放飞”,更需要适应人们审美价值取向多元化的需求,从用材到题材,从内容到形式等多方面,都必须向更高的层次、更深的厚度、更宽的领域、更大的空间不断地升级和拓展。依据南通板鹞的固定的造型特点,在其有限的框架内,升华立意,拓展选材,精心构思,刻意求新,坚持每一幅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原创。

(二)新设计的出现

伴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前进的步伐,中国风筝设计工艺在继承传统文化艺术的基础之上,出现了新的设计趋势和方法。新颖的风筝形象展现出新时代的文化特点和人文需求。当今的设计风格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同时更加注重通过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维感官设计融合的交互体验,这就使得当今的风筝产品从多维感的体验中,愉悦人们的精神满足人们的情感体验,从而实现它的功能和精神价值。南通板鹞风筝的未来方向应该集文化艺术、审美情趣与价值导向于一体,尤其是凸现审美观光的要求,这客观上要求风筝在设计、扎制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多维感。 南通板鹞风筝比较重视风筝的音响效果,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或忽视其视觉效果。风筝画面应考虑哨口的排列路径,不要让风筝的文化内涵被重重哨口所淹没。

(三)新元素的提取

为了顺应新时代的特点,现代的风筝设计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这也是基于新的装饰题材和设计元素在现代风筝设计中的运用,现代风筝展现了当代人们新的审美和文化追求,同时新的时代主题也促使传统风筝在新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潮流中,不断寻求变革创新。现代风筝作品寄托了大众新的愿望主题,反映出了新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和美好追求,进一步丰富了现代风筝的文化及艺术内涵。

1.新兴材料的运用

由于科技的飞速发展,新材料的应用,可以创造出更加新颖的风筝来。如在制作风筝中利用质地牢,分量轻的航空材料、碳纤维竿来取代竹条;哨口可浇注制造,打磨也可以变得更薄更轻;收鹞子现在改用机械收鹞机;采用新技术,制作出好放飞折叠式风筝,使大风筝也可拆卸,折叠成小体积,装人纸盒之中。传统鹞子的画布用工笔画,如果可以用印刷工艺,这样就能极大的降低成本。刘桥镇的王师傅制作了一批用蓝印花布做面料的板鹞,在降低制作成本的同时,将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品有机结合起来了,这样的风筝作品远远地超出了其本身的价值。这种板鹞既可以放飞,更加值得收藏。

2.造型与图案的创新

中国传统工笔画、壁画、瓷画工艺,京、津宫廷风筝扎制工艺融入板鹞工艺中,提升了板鹞的工艺品位。

风筝除了娱乐、体育等功能之外,在中国民俗文化中还视为驱邪、祈福、保人泰年丰的吉祥之物。传统的风筝画多以神仙道佛和吉祥图腾为题材,因此在绘画选材上,既要表达民意,也要立足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当今的风筝设计必须要用现代元素去继承传统文化内涵。如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福娃妮妮的设计,就成功的融合了中国的传统风筝与现代的图形元素,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另外在设计风筝的造型图案时,应该充分吸收和采纳现代的时尚生活元素,努力实现传统工艺和现代生活的有机融合。

(四)新材料的使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材料、新工艺层出不穷。例如发光材料,已广泛应用于生活中的许多细节,那么现代风筝是否也可以借用这种发光材料,从而丰富风筝的色彩和图案呢,如果在风筝的骨架中用到荧光棒的材料,就能打破了固有单一的骨架样式。再如,风筝离地面越远与地面温差就越大,这种温差的变化为感温变色材料在现代风筝的运用提供了变色基础,如果能将感温变色材料运用于现代风筝上,这就打破了传统风筝一成不变的图案与色彩模式,使风筝的外在形式更加的丰富多彩。南通板鹞风筝由于哨口数量多,使自身偏重,如果没有风力,风筝飞就不起来。这种自身缺陷就限制了板鹞风筝在其他地区的流行。如果能在板鹞风筝上增加一个动力引擎即一个类似的遥控飞机的板鹞风筝,那将大大拓展了板鹞风筝的市场营销力。

结语

对于南通风筝的价值内涵,需从多方面进行挖掘机认知,包括人文历史价值,南通板鹞风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地方人文特色,已被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艺术美学价值,南通风筝以其鲜明的艺术特色独树一帜;经济价值,南通风筝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可以作为旅游产业大力发展。正是基于南通风筝的多重价值所在,故有必要制定保护策略,对其进行保护开发,并注重其创新设计开发,使其紧跟时代步伐,适应时代要求及发展潮流。

参考文献:

[1]吴颖 凤鸣于天――南通板鹞风筝的艺术特点及其创新探索[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12).

[2]黄贵 苏永骏 常生 南通风筝文化的传承与开发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 2010.4.

[3]宋欢 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学术探讨,2006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