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教学设计范例

风筝教学设计

风筝教学设计范文1

在一些语文课堂上常常发现执教者不是立足文本,引领学生开展语言实践活动,而是任由学生天马行空地漫谈,游离于文本之外,偏离了教学重点。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对学生的思维发展状态缺乏准确的了解和分析。譬如,在我校举行的一次青年教师公开课展示活动中,一教师教学《鱼我所欲也》,疏通文意后,执教者将这样一个问题之球“踢”给了学生:如果让你在鱼与熊掌之间作出选择,你将会选择什么?请说出选择的原因。好多学生异口同声:“熊掌!”一学生陈述原因:因为熊掌属山珍海味,谁不想品尝一下它的美味?学生的答案在老师预设之中。老师正欲趁机进入下一个环节,没想到一男生站起来说道:“我选鱼!因为熊是珍稀动物,咱们要保护它们。”这一与众不同的观点引起了一些同学的赞同。此观点没在老师的预设之中,也让其感到似对非对——是呀,学生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应该增强,对动物存有的一颗爱心应该呵护,学生求异思维的积极性应该鼓励……基于这些想法,执教者不由自主地改变了预设教学路径,顺着学生的思维走,于是趁势让大家就该同学的选择发表看法,结果绝大多数同学赞同该生的回答有其合理性。反思此教学案例,执教者已经觉察到初中生的求异思维正处在比较活跃的阶段,教学中具有训练学生求异思维的意识,于是抛出了“假如让你在鱼与熊掌间选择,你会选择什么?为什么?”这样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求异思维活动。但这位老师没有意识到初中生的求异思维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不够成熟,他们的奇思妙想往往摆脱不了幼稚和谬误,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矫正。其实,课文中的“鱼”“熊掌”,不是实指现实生活中的鱼和熊掌,只是用来比喻珍贵的或值得珍视的东西。而那位学生由于对这个比喻的内涵理解得不够深入,把熊掌仅仅理解成“山珍海味”这类具体东西,所以从环保的角度提出“择鱼弃熊”的观点,这是思维出现偏差的主要原因。而这位执教者对学生思维中可能出现的偏差没有做好相应的预设,面对学生的错误思维方式,不但不能进行适时引导,反而步入认同行列,其结果是不但不能有效地训练和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反而把学生的思维引入误区。

二、全面了解、分析学生的思维状态,促进学生各种思维能力的发展

初中生对于求异和创新表现出很大的热情,思维的独立性、逆向性、发散性、创造性等思维品质也在不断优化,但他们的这些思维仍然处在发展中的初级阶段,有其特有的表现形式。教学中,教师既要关注到学生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还要关注到学生的求异思维、创新思维,而后两者的训练更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有些教师虽然已经关注到学生思维的发展状态,但往往忽视了对其他思维形式的了解和分析。比如,一教师教学鲁迅先生的《孔乙己》,在质疑环节学生提出: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是不是就是课文里的孔乙己啊?”学生有说是,有说不是,教师的回答也很简单:“这个问题没必要讨论,名字嘛,就是一个符号,正如同学们的名字一样,有些在家里父母还叫你们小狗、小猫呢。”显然,这位教师轻描淡写的回答,扼杀了学生有价值的创造性的发现。这也是教师不了解学生思维特点,没有根据学生思维流向适时改变教学预设的结果;而如果教师能够抓住这一生成性资源,顺势引导学生了解孔乙己没有名字的深刻性,课堂教学就会大大增色。相反,在《斑羚飞渡》的教学活动中,一教师利用三个提问导入新课:斑羚为什么要飞渡?是如何飞渡的?斑羚飞渡的壮烈场景将给人类以怎样的启示?该教师匠心独运,设计了这三个富有探究价值的问题,遵循了第四学段学生的思维规律——从感性到理性,从表层到深层。此案例表明,教师正确把握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提问恰当,设计合理,巧妙地帮助学生消化了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三、培养思维能力,既要关注学生共性的思维特点,也要关注个性思维差异

风筝教学设计范文2

一、生活化教学的基本内容

语文的生活化教学模式不是一句口号或空谈,教师要将这种教学方法真正融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使其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周边活动、巩固练习以及课后拓展上都加以利用,并保证教学内容不偏离教育原则。具体来说,要根据有效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和建构性原则来加以运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性,使其真正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让学生看到语文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具体关联,从而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感悟人生的真谛,并提升语文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为自己未来的良好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现语文生活化教学的途径

1.加强教师与学生的联系

想要保证生活化教学模式在语文课堂上的有效运用,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证做到因材施教,使教学设计、课堂讲解及课后练习都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具体来说,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在两者之间架设良好的对话桥梁。教师要明确学生的生活状态,了解他们对语文知识的实际诉求,并积极关注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从而做到教学内容有的放矢,更好地实现生活化教学。

2.营造语文生活化教学的良好氛围

良好氛围的营造是保证教育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它对学生的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源泉,只有将初中语文教学放到生活的大背景下,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在生活化情境中进行学习,教师要保证教学环境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例如,教师可以打造开放式校园,在学校的围墙上创建学生展示平台,并在走廊、班级墙壁等地方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或文艺作品,将学校下课以及放学的铃声进行改变,采用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的音乐伴随他们休息。这样一来,就能为学生打造一个温馨的环境,改变以往沉闷的校园氛围,让学生在更加生活化、更加宽松的空间里进行学习。

3.采用更具生活气息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教师教学的主要对策,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要根据教案的设计来实施课堂授课。为了使初中语文教学更具生活化气息,教师一定要改变教学方式,将生活化教学融入其中。

首先,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由于新课改的逐步推进,初中语文教学的知识也更加富有生活气息,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优势,将生活化教学融入其中。众所周知,语文教学大致分为几个内容,即词汇教学、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教师应努力将这些内容与学生生活进行紧密结合。例如,教师在讲解课文《我的母亲》的时候,就可以将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在课堂教学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心目中的母亲,并通过演讲的方式来进行表达。这样一来,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演讲能力,而且让他们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

其次,采用多媒体设施构建一个生活化教学的场景。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将计算机、互联网、液晶显示器、交互白板等新兴设备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它能够为学生创建一个有效学习的环境氛围,调动学生的感官系统,并改变以往的单一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教学手段,真正将生活化教学融入语文课堂中。例如,在讲解杜甫的诗歌时,就可以结合“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诗句,利用大屏幕来展示当时的萧条景象,进而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再次,活动教学法。初中生正处于成长的青春期,性格活泼好动,对新奇事物具有探索精神,教师要善于利用他们的特点,改变以往的单一讲解教学模式,将活动教学法引入其中,进而实现生活化教学。对此,教师可以采用讨论法、实践法、竞赛法、表演法等多种方式进行课堂教学。例如,教师对学生进行写景作文的练习,如果只让学生一味地进行空想,那么他们写出的文章一定没有新意。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实践法,带领学生到风景优美的地区,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美丽的情境,进而写出优美的文章。

最后,作业的布置要与生活化相连。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巩固教学内容的重要手段。以往的作业形式过于单一,只有导学案、补充习题、作业本,学生难免会产生厌倦心理,对语文作业产生抵触情绪。针对这样的现象,教师可以将作业形式和内容予以生活化,变单一模式为丰富样式。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撰写生活实践报告,将书面作业变为实验作业,并与家长多进行沟通,让他们也参与到其中。还可以增设自我打分和家长评判环节,从而将生活化教学融入作业之中。

三、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逐步完善,初中语文教学已经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为了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初中语文教学应该尽量采取生活化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作者:杨成钢 单位:江苏省启东市开发区中学

第二篇

一、在随笔生活化的素材教学中,应积极地激发学生对生活中事件的积累

写作素材一直是困扰学生写作的关键问题,随笔生活化就是要求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进行记录,并表达自己的个人感受,这种积累主要还是靠平时来进行。因此,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周写一次周记,以随笔的方式对这个星期内发生的印象最深刻的一件或者多件事情进行记叙,并表达自己的见闻感受。教师在对其进行批阅的时候,也应该以事件描述的生活性和真实性评价作为重点依据,并且可以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学生的周记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比如有的学生写妈妈因为爸爸偷偷将钱借给急需钱的叔叔而吵架、生气这件事情;有的学生写邻居家的叔叔、阿姨因为孩子应该上哪个幼儿园而争得不可开交的事情;有的学生写周末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郊游,度过了开心的一天;等等。这些事例都是非常具有生活气息的,也是学生在写作中可以应用的最好的素材,对其稍加加工和润色就可以写进随笔里,使自己的随笔成为一篇充满生活情趣和真情实感的好文章。这就能够为学生对生活中素材的可使用性进行把握,并且在生活中更加注重对周围动态的观察和事件的收集,在写随笔的时候就不会觉得困难了。

二、在随笔生活化的写作方法中应促进学生对事件丰满性的细节描写

初中时期的学生写作手法和写作技巧都还不成熟,因此在写作中对事例的描写往往很简单,就像一杯白开水一样,缺乏可读性。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在积累素材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学会如何用活灵活现的文字对具有现实性的素材进行丰富和再现,在写作中尽量要求学生用可以想到的词语尽可能地还原当时的情境。比如学生的随笔写作《妈妈买菜砍价》,在原文中是这样写的:星期天早上我和妈妈一起到菜市场买菜,妈妈在买五花肉的时候,老板走过来说:“要不来两斤?”“这肉多少钱?”妈妈问。“15一斤!”“15?太贵了”,妈妈转身拉着我就要走。“给你便宜1块钱,14一斤,要不要?”老板连忙说。“那来两斤吧!”妈妈说。最后妈妈给了老板28元钱。这段随笔的描写是典型的记流水账的写作,教师可以将其作为范例,在课堂上念给学生听,让他们对如何将这段描写丰富起来发表意见。如:我和妈妈一起到菜市场卖菜的时候,周围有熙熙攘攘的人群,卖菜的老板在大声地吆喝着,妈妈认为15块钱一斤贵了,别人都是卖14一斤的,以及老板在卖便宜了之后说您吃着好了再来,等等。

三、在随笔生活化的写作思想中应融入学生思考的智慧,升华对生活的哲思

随笔写作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找到写作的素材和写作的技巧,还要帮助学生从这些生活琐事中发现其中所蕴含的生活哲理和生活智慧,这对于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比如在妈妈因为爸爸偷偷将钱借给急需钱的叔叔而吵架、生气这件事情中,“我”是怎么看的,爸爸到底应不应该将钱借给叔叔,妈妈应不应该因为这件事情跟爸爸生气,以及爸爸、妈妈在处理这件事情上有什么正确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等,这些都是可以写进随笔中的。通过这种形式的写作,学生写出来的随笔一定是既具有生活气息,又具有生活哲理的好文章。

四、总结语

在以前的语文随笔写作教学中,教师往往将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而忽视了从学生的生活角度来进行写作的教学活动,这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心理压力。初中语文随笔生活化有利于帮助学生抒发对现实生活中所见所闻的具体感受,不仅使教学联系实际,更加贴近生活,对于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和写作兴趣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满足了新课改对语文素养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作者:张永红 单位:北京市大兴区第七中学

第三篇

一、初中语文教学生活化必要性

1.语文课程特征的必然要求

语文学科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对生活、事物的描述。初中语文知识,不仅对学生文字量积累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学生的文字描述能力也做出了明确规定。要提高学生的文字描述能力,就要锻炼学生对生活、事件、事物的观察能力,不断丰富自己的情感。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观察生活的过程。

2.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客观需求

通过生活化教学,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生活经验,增加与社会交流的机会,提高与人交往、体会生活的能力。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也不断增强集体意识,促进个性化发展,并从周围人的评价中学习、成长,获得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另外,生活化教学,让学生不断发现生活中的正能量,可以帮助学生逐渐调整自己情绪,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为未来发展打好基础。

二、对语文生活化教学途径的思考

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关心生活,说出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而是要引导学生通过课堂内容,发现教材中所蕴涵的生活哲理,然后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生活中的语文知识、生活中的人生哲理,进而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1.构建氛围,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

氛围构建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初中学生个人情感丰富,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引起学生兴趣的学习氛围,对课堂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通过让学生自身体会文字所描述的场景,产生新奇的体验,加深学生对课堂的印象,从而引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紫藤萝瀑布》一文时,笔者事先让家里有种植紫藤萝的学生拍摄各个角度的相片,并在学生活动课的时候带学生参观了本市的花卉市场。在上这节课的时候,笔者专门借了五盆紫藤萝,放置在教室中。学生刚一上课就被周围的紫藤萝吸引了,然后笔者又在多媒体上投影了学生自己拍摄的照片,并配合舒缓的音乐,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这样的环境中,笔者与学生共同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新奇感受,对语文学习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通过将生活中的事物与教材联系起来,将课文内容生活化,帮助学生体验到课文所描绘的氛围、环境、作者的感受,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发现生活的美好,培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2.注重生活,生活与语文相互影响

通过生活化教学,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并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悟。一般学生对写作都有一定的抵触心理。所以在语文课程开始之初,笔者就要求学生每天上交一篇“日记”,可以记录自己一天的生活,也可以描述所看到的或者想象的景色,字数不少于200字。通过每天看学生上交的文字,从中挑选出出彩的文字,以此鼓励学生写作。在这其中,给笔者印象较深的有这样一段:“今天早上爸妈又吵架了,爸爸很凶,家里的小猫都躲在我怀里瑟瑟发抖,我忽然觉得外面的阳光也不是那么明亮了,天就像要下雨一样压抑”。在这段文字里,对时间、事件、主人公心理的描述,手法都很老练,所表达出的情感细腻而丰富。在看到这段话后,笔者在下面评语处写到:“人们都说天气会影响人的心情,其实,气氛也是可以影响心情的。爸妈的争吵,固然让人心情压抑,但是老师相信,他们都是爱你的,为了你,他们总会平息争吵,要相信明天的阳光更加灿烂。而且,通过你的文字,老师发现,你的情感非常细腻,文字感很强,相信只要多加锻炼,你的作文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从此以后,笔者发现,这名学生由原来的内向逐渐变得开朗起来,“日记”中记录的内容,也逐渐变得轻快起来。像这样的例子很多,例如,有的学生情绪暴躁,笔者就要求学生在每周专门交两篇关于美景的描述,通过让学生静下心来观察生活中的事物,逐渐平复内心的烦躁。通过关心学生生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帮助学生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碍,通过语文,学生就会不断积累生活经验,发现生活的美好,使生活与语文融为一体。

3.动手操作,引发生活共鸣

让学生亲自动手,加深对课堂教学的印象,学生就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到生活场景的温馨和美好。例如,在学习《风筝》一文时,课前笔者准备了制作风筝的材料,在课上与学生一起做风筝,并让学生回忆放风筝的场景。学生们都兴趣十足,边做风筝边讲自己放风筝的过程,等学生大都做好了风筝,然后再找某个学生讲述一下自己放风筝的经过。毫无意外,无论风筝放起来了,还是没有放起来,学生们都是一脸的兴奋和幸福。然后,笔者让学生翻开课本,阅读《风筝》这一篇课文。课文内容与学生刚刚的心情相比较,产生了很大的反差,每个学生都有一种特别的体会。课文中对作者心情的描述,让学生想象那种遗憾、后悔、无奈的感觉,与刚刚学生制作风筝的兴奋、回忆放风筝时的快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这种情感的反差,学生加深了对课程的印象,同时,更意识到自己温馨生活的可贵。

三、总结

风筝教学设计范文3

(一)教学目标未明确

语文有效教学方法运用时需要认真考虑本堂课所言所讲的“教学目标”如何,或者如何进行“教学设计”。但有的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偏离主题,使学生体会不到老师讲课的重点,同时也使学生的课堂兴趣失去了教学应用价值。或者是有的老师在课堂上包得太多,统得太死,也限制了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自我主动性及个性养成,对于学生的思维创造性形成更为不利。

(二)教师授课脱离人文意识

目前评判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是否达到教学标准不仅在于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点或者基础知识是否牢固,同样也应关注学生的人文意识培养程度如何。比如关注学生的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如果不能和教学设计进行组合,其教学效果可能不尽人意。比如,一位教师在讲述《风筝》之后,告知学生们作者(鲁迅)小时候不许小兄弟放风筝,认为那是没出息的玩艺,长大后明白了儿童时期游戏的含义后,想起自己当年的行为是对小兄弟“精神上的虐杀”。事实上这也正是文章的主题思想,但老师应能注重教学设计,关注学生人文意识养成,要了解学生真实切身想法,掌握学生对作者与文章中小兄弟的“情绪”对比,进而向学生表达出作者因何而心情沉重,并非陈述性的总结,避免课堂教学单调与乏味。

(三)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不少教师追求的是合作学习的高效与教学快感,但对小组的学习目的及分组研讨设计却并无认真思考。甚至有些老师,对于学生稍有疑问就建立毫无价值性的小组讨论,不仅浪费课堂教学时间,同时也难以使学生了解到课堂主题。此外,有些老师只是把学生带入框架式的研讨模式中,对于学生之间是否真实研究问题或者小组小学生的想法等不予过多了缓,所以不少学困生的教学效率一直提升不上来,教师授课难以顾全整体。

二、优化机制探讨

(一)有效备课需要教师加强文本对话

新课改要求下的语文课非常注重多元解读,强调师生间的想法交流与老师对文本的个性解读,从而教师才能更好的掌握课堂主动,促进学生课堂学习成果提升。比如老师在备课朱自清先生的名作《背影》一课时,应能注重文章两次提到的“黑布小帽”、“黑布大马褂”等词语对父亲背影的修饰;同时老师应通过深切阅读文章体会到文章中关于父亲背影所要表达的父亲颓唐、亲切、颓唐的意境等。如此一来,老师才能引导学生在进行文本阅读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感悟力与想象空间,使整篇文章的领悟更有深度内涵。

(二)提高教学技能素质,做好学生的引领者

语文专业知识博大精深,教师需要不断强化专业知识技能,加强科研创新能力提升,目的是保障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能够在“乐于学”的教学氛围中收获良多。如此一来,教师必须对所言所讲的教学案例的背景知识有所了解,同时重点做好教学课堂设计,具备高度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从而才能发挥出传播知识作用的引导者角色作用,帮助各类学困生时做好解决教学难题的心理准备,为学生学习脱困提供重要保障作用。

(三)有效合作教学,激活学生思维

不少学生在面对一篇新篇章时,并不是自开始就对文章饶有兴致,这就需要老师可以主动专研教材文本,变被动为主动,把握机会,别有新意的为学生设置一些问题考点或障碍,使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走向思考模式,能够自觉探寻摸索文章所讲主题的重点与难点。比如,某位老师在讲解《郑人买履》一课时,一经上课时就抛给了学生几个有效问题,问题问出:你买鞋的情节是如何的?“脚”与“度”究竟谁更为重要?题目中关于两个“度”,你该如何理解?可以说,这几个问题思考并不难,但回答要有深度内涵,学生必须耗费脑力结合文章主题进行思考。另外,也能侧面看出讲授《郑人买履》的老师比较善于把握教学时机,进而能够通过富有技巧的有效问题引领学生主动联系实际予以思考,所以不少学生则会结合自身所学,并深思熟虑去思考问题,同时也能说明老师该堂课有效教学模式非常成功,利于学生思维水平提升。

三、结语

风筝教学设计范文4

[关键词]美术教学;色彩教学;运用策略

改善学生的就业状况是中职教育的核心目标,所以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从而让学生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保持核心竞争力。就中职美术教学而言,从市场需求来看,很多行业都需要有美术基础的专业型人才,如广告设计、插画设计等[1]。色彩是美术的基础,色彩的巧妙运用能够体现创作者的审美水平和专业能力,所以在中职美术教学中色彩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色彩教学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水平,提高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中职美术教学的核心内容。

一、中职美术教学中色彩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学生对色彩教学没有足够的认识。对于很多中职学生来说,接触美术的时间不长,在课堂教学中又缺少美术实践,对于色彩教学没有正确的认知。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缺乏系统的色彩教学训练,学生既没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没有熟练的色彩运用技巧,导致学生对色彩教学没有清晰的认识。

(二)部分美术教师的教学方法相对落后。部分中职教师的教学模式过于陈旧,在日常教学中理论大于实践,没有就色彩教学的实践方法进行针对性讲解和训练,学生空有理论知识不知道如何进行运用[2]。此外,部分学校教学设备落后。虽然各种多媒体教学设备已经深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但是仍然有部分学校对于多媒体教室的建设和完善不够重视,学生对网络上常用的绘图软件不熟悉,在课堂上只是看着教师操作,缺乏多媒体设备让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学生还是在用传统的手工调色,既浪费时间,又没有网络软件方便和准确,影响作品的整体效果。

二、中职美术教学中色彩教学的内涵

颜色的内涵包括色彩感觉、色彩感情和色彩想象力。色彩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开发人的色彩灵性,发现个性色彩的感觉形式,实现当代艺术家以色彩灵感带动的全面色彩本质。色彩的灵活运用能够实现自然物象明暗色调的完美再现,表达情感特色,捕捉自然物象的动态色彩变化等,当代色彩艺术已经进入了一个全面自由的色彩信息互动境界[3]。

三、中职美术教学中色彩教学的重要性

(一)色彩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色彩情感表达意识。在美术创作中,不同的色彩能够表达创作者不同的情感体验。在美术教学中,运用色彩教学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色彩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地位,通过艺术创作中的色彩表达来实现一种艺术情感的表达,提高学生的色彩表达能力。例如,一望无垠的蓝色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万里晴空或者辽阔蔚蓝的大海,继而产生一种清新惬意的艺术享受,橘红色能够让人感觉温暖等。不同的色彩表达都带有自身的感情色彩,所以在美术创作中要善于分析事物的情感色彩,从而根据这种情感色彩进行创作,让表达对象更加鲜活,充满生命力[4]。

(二)提升学生的色彩搭配能力。色彩的搭配方式是千变万化的,不同色彩的组合所展现出来的视觉效果和情感体验都是不一样的,在中职美术教学中色彩的运用教学能够给学生打开一扇通往色彩世界的大门,让学生充分了解美术教学中色彩的魅力,提升学生对色彩的敏感度,提高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5]。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绘画色彩与艺术创作有机结合起来,完善美术教学色彩设计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四、中职美术教学中色彩教学的运用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师本位”的教学模式是将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主要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座位上听,一味地“照本宣科”很难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起来很枯燥,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的教学要求,教师要将“师本位”的教学模式转变为“生本位”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说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通过适时的引导,帮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立足中职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和审美特点等来合理设置教学过程。安排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6]。例如,在进行《色彩的知觉与感觉》相关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互相合作,形成学习小组,共同开展实验,从学生对色彩的生活经验出发,调动他们对色彩的各种感官认识。通过多样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学习色彩的兴趣,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也加深对“色彩具有感情性”这个概念的理解。相比枯燥的理论知识讲解,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并运用小组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且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除此之外,重视借助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利用网络上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多媒体为载体,为学生带来一场视觉盛宴,让学生在品味经典的过程中加深对色彩运用的理解,体会色彩的运用玄妙,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在《色彩鉴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程进行之前准备好教学素材。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毕加索、梵高等世界名家的作品,让学生感受他们叹为观止的色彩运用技巧,在经典中汲取营养,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同时通过鉴赏名家的作品还能够激发学生的灵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通过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色彩意识。在当今社会,色彩已经成为视觉传达中的主要元素之一,合理应用色彩能够极大地影响人的心理感知和情感体验。在美术作品的创造过程中,恰当的色彩应用能够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给受众带来丰富的情感体验。生活中的色彩随处可见,我们本身处在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之中,除了生活中常见的色彩之外,漆画、陶艺和剪纸等民间艺术都与色彩有密切关系,并且这些都与美术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可以这些特点为契机,将民间的传统艺术引入课堂中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展现自己特长和优势的平台,同时提高学生的色彩意识,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此外,也是对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一种传承和发扬。从色彩搭配的层面来看,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原则是“软靠硬,色不愣”,所谓软色主要是指绿色、蓝色、黄色等,硬色是指红色、黑色、紫色等。这种色彩的搭配方式与美术教学中色彩的运用理念十分相似[7]。因此,教师在色彩教学中引入民间艺术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首先,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经典民间艺术资料,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选择合适的民间艺术类型。之后,在教师的带领下,与学生共同制作民间艺术作品集,呈现民间艺术的发展历史,增强学生的艺术底蕴。而且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还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制作过程中充分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培养色彩意识。例如,制作风筝,风筝作为一个传统的民间艺术作品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并且制作起来相对比较简单,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完成。除此之外,风筝在色彩上讲究“繁而不反、艳而不厌”的特点,要求在整体上能够给人欢快、艳丽的感觉,同时还要能够与蓝天、白云、鲜花、绿树之间相互映衬。面对如此复杂的颜色要求,更能激发学生“争强好胜”的心思,而且在给风筝上色的过程中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什么样的颜色既能够与蓝天、白云相配,又能和绿树、红花相互映衬?”通过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

风筝教学设计范文5

1.1教学目标不明确

高效的语文教学方法在应用的时候必须要明确课堂当中教师通过讲解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也应该充分的明确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怎样去执行教学设计和教学计划。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存在着跑题的现象,这样也就使得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完全感受不到课程中所坚持的重点到底在哪里,这样也就使得学生对课堂越来越厌烦,教学的功能和价值也得不到很好的体现。还有一些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灌输了很多的内容,这样就使得学生一直处在被动接受的状态当中,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一直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和提升。长此以往,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创新思维的培养都是十分不利的。

1.2教师在讲课时没有体现出人文思想

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对教学效果的评判标准不仅仅应该关注学生究竟在这一堂课当中掌握了多少语文知识以及基础知识掌握的是否牢固,比这些更重要的是学生人文意识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例如学生是否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等等,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将人文意识和教学设计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是很难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例如教师在讲述鲁迅先生的风筝一课程时告知学生作者小的时候不允许自己的兄弟放风筝,认为那是没有正事、没有出息的孩子才做的事情,但是当作者长大了,懂得了童年曾被自己认为是没出息的孩子才做的游戏的含义时,觉得自己对小兄弟精神上的伤害是非常后悔的。这也是文章主要阐述的中心思想。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精巧的去设计课堂,更加关注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要学生真正的去了解学生内心最为真实的观点,这样就使得学生内心的感受和文章中小兄弟的感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作者为什么会心情凝重,整个过程要体现出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1.3合作教学形式化

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加享受的是合作教学方式所带来的良好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效果也使得教师的内心产生了非常大的愉悦感,很多教师沉溺于其中无法自拔,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对分组学习的最终目标和分组探讨设计环节予以高度的重视和详细的分析,有些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一些很好解答的问题建立小组,对问题进行讨论,这种合作式的教学并没有真正的体现其价值和功能,这样没有锻炼学生的能力,没有解决非常关键性的问题,同时小组讨论还占用了很多课堂的时间。此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是给学生建立了一个合作教学的框架,对于小组之间所研究的实际问题或者是讨论当中学生的实际想法并没有予以充分的重视和了解,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都不是很好的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始终都无法得到显著的提升,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没有树立较强的大局观念。

2教学模式的优化

在新课改之后,语文课程更加重视对内容解读的多样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加重视的是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每个人对同一片文章的理解都是不同的,,教师要多和学生交流他们对课文的解读,这样才能真正的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使得学生的成绩和水平在这一过程中都能得以充分的实现。例如教师在讲解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时,应该对文章中提到了两次黑布小帽和黑布大马褂这一细节予以重视,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文章进行深入的阅读和理解,从而在文章的描写当中真切的感受到父亲背影当中所显示出的父亲颓唐和亲切的感受,这样教师就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积极的引导,从而使得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能够充分的发挥出自身的想象力,这样就可以更好的体会文章当中所要表达的情感,提升教学的效果。

2.1提高教学技能素质,做好学生的引领者

语文专业知识博大精深,教师需要不断强化专业知识技能,加强科研创新能力提升,目的是保障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能够在“乐于学”的教学氛围中收获良多。如此一来,教师必须对所言所讲的教学案例的背景知识有所了解,同时重点做好教学课堂设计,具备高度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从而才能发挥出传播知识作用的引导者角色作用,帮助各类学困生时做好解决教学难题的心理准备,为学生学习脱困提供重要保障作用。

2.2有效合作教学,激活学生思维

不少学生在面对一篇新篇章时,并不是自开始就对文章饶有兴致,这就需要老师可以主动专研教材文本,变被动为主动,把握机会,别有新意的为学生设置一些问题考点或障碍,使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走向思考模式,能够自觉探寻摸索文章所讲主题的重点与难点。比如,某位老师在讲解《郑人买履》一课时,一经上课时就抛给了学生几个有效问题,问题问出:你买鞋的情节是如何的?“脚”与“度”究竟谁更为重要?题目中关于两个“度”,你该如何理解?可以说,这几个问题思考并不难,但回答要有深度内涵,学生必须耗费脑力结合文章主题进行思考。另外,也能侧面看出讲授《郑人买履》的老师比较善于把握教学时机,进而能够通过富有技巧的有效问题引领学生主动联系实际予以思考,所以不少学生则会结合自身所学,并深思熟虑去思考问题,同时也能说明老师该堂课有效教学模式非常成功,利于学生思维水平提升。

3结语

风筝教学设计范文6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探讨

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优化教学设计,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运用能力。

1初中语文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第一,传授方法,揭示规律。语文课文中,除了知识性的短文外,都是文章。所以,课文都是例子,老师指导学生学习课文,不仅要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以及表现形式,还要向学生传授这篇文章所运用的知识,教给学生如何读写这种类型的课文。在讲解课文的时候,需要按照课文的具体情况,结合课文向学生讲授听说读写的方法。第二,讲疑解难,注重实效。在讲课文的时候,不应该从头到尾串讲,使得教学时间浪费掉,而是针对学生学习中的困难,集中力量处理难点。教学形式和方法的使用,是为了服务于教学的,若只是追求形式而不考虑教学的目的,是无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还会浪费时间。第三,主线鲜明,整体性强。讲课与作文一样,需要有着很好的衔接,要流畅,前后要照应起来,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把握住讲课的主要线索,用它把各个教学内容联系起来,使整堂课成为一个整体。若相反,把课讲得前后没有联系,彼此之间相互孤立,不仅理不出讲课的头绪,还没有整体感,就会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混乱,所以,主线鲜明、整体性强与学生的思维活动的引导有着重要的联系,所以,它和教学质量的关系紧密,是非常重要的。第四,化繁为简,变难为易。老师的目标是帮助学生解决不会的问题,使他们充分领会教材,学到知识,提高能力。而学生的难处主要是感到课文不好理解,理不出头绪,抓不住重点,所以,怎样使学生抓住重点,化繁为简,是教学设计应该考虑的问题[1]。

2初中语文教学设计的方法

2.1创设新的情境,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挥出来

老师在教学中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创设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导入,让学生发现语文的魅力,这种导入应该是一种情境,形式可以有很多种,老师在这个环节中需要很好地利用课程资源,通过形象化的方式,结合学生的知识构成和生活实践,恰当切入知识点,为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他们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2]。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的人物对话,老师可以让学生扮演角色来进行情境教学,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从课文语言出发,对教材语言进行落实,锻炼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还可以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初中语文课本中,其文章的时间和空间的跨度非常大,很多文章都是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不相关的,在教学中,如何把学生引入语文教材的情境中,减少学生和教材的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就需要老师对教材进行研究,掌握文章的写作环境,领会文章的情境,找出文章的情感闪光点,对写作环境进行介绍的时候需要把作者的感悟或文章的感人情境进行描述,把学生带到学习情境中[3]。我们在欣赏文章的时候,需要发挥想象力,通过语言来领会文章的美感。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老师需要强化情感教学,指导学生通过语言,了解作者的感受。例如在讲《风筝》这一课的时候,老师需要指导学生领会亲情,感受文章中的兄弟情谊,还要学习作者知错就改的优良品德。在文章中包含很多的情和意。情境教学的桥梁是情,通过老师的情对学生的情进行拨动。语文课本中的文章不管是叙事还是抒情,都包含着作者的情感,与以影视形式来表现的文学比较,语文课本是不形象的,这需要老师对学生加以点拨,渲染氛围,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所以,老师需要调动学生的想象,还要使用讲述的方法,把教材语言变成自己的话,声情并茂地进行表述,让学生从情感中接受语文的熏陶,提高文学素养。

2.2注重知识延伸,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语文不仅具有人文性,还有工具性。工具性是指,通过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并把语文知识的学习应用到别的学科中。这要求老师创设一个轻松、活泼的课堂,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老师需要指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拓宽学生的思考空间,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老师要把握语文课程的特点,找出语文教育的切入点,重视人文精神,人文教育需要老师重视学生的人生,需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建立和谐、相互尊重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老师要考虑全面,不仅要考虑教学的目的和内容,还要考虑学生的需求。人文教育有着很强的想象性,人文意义是不具体的。所以,人文语言充满隐喻。人文教育不应该只是进行概念分析,还需要一定的场景,通过联想,领会其中的道理。因此,老师需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加强领悟,把知识进行延伸。语文教学和社会实践联系密切,其目标是丰富学生的知识,启发学生进行思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方式,所以,老师需要把语文教学延伸到社会生活中,让学生在生活中提升人文素养,提高实践水平。

2.3加强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交流

教学并不只是老师讲学生听,还应该加强师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在教学中需要指导学生进行探究以及合作,使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加以处理,老师需要创造性地使用课本,设计有意义的问题,指导他们在实践中学习,提出的问题不仅要有探究性,还需要促进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交流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例如,可以是师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或分组进行讨论。同时老师需要多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使它们获得自信,从而让他们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结语

语文教学是别的学科的语言基础,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学设计是相当关键的,所以,老师要以科学的设计思想为指导,针对教学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特点对教学设计进行研究,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使他们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光国.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探讨[J].成功(教育),2013,(22):109.

[2]梁雪.关于初中语文教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策略的探讨[J].赤子(上中旬),2015,(19):336.

风筝教学设计范文7

摘要:在中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正方体透视原理是其最重要的基本方法,它可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其中的规律。透视原理的存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来组织画面的构图和塑造形体,从而更加全方位地把握相关空间的关系,目前是中学美术教学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本文主要就中学美术教学中正方体透视教学中的方法进行全方位的介绍,为的是更好地向学生传达有关透视的知识和更好地掌握物像透视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中学美术;美术教学;正方体透视;教学方法

正方体透视在绘画中一直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透视的存在就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绘画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习到了关于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等相关的知识。而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方面本身就存在着一个角度,正方体透视为的就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美术知识。本文主要从正方体透视原理出发,具体讲述中学美术教学中正方体透视教学方法的应用。

一、正方体透视的定义

正方体透视被简称为“透视”。它是通过透明的平面进行观察,进而更好地研究透视图形发生的原理、变化的规律和图形的画法,最终也就能够使得三维景物更好地落实到二维平面上来。正方体透视为的是能够更好地研究眼睛和物体之间的关系而存在的。应该说,透视本身就是一种视觉的误差,它的存在使得物体到平面之间一直都存在着立体感,这种变化本身也是存在着差异的。

二、中学美术教学中正方体透视的教学策略

(一)从生活中取得经验

要想让正方体透视的方法更好地被运用到中学美术的教学过程中,那么就一定要让学生取得一定的生活经验。因为很多中学生在刚开始的时候并不很了解透视的知识,而只有通过有效回忆生活经验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例如,在宽阔的公路上是否会感觉公路的宽窄有任何的变化?在公路上,路旁电线杆的高低是否存在变化?路上的行人由远及近是否会发生任何的变化?老师尤其应该通过引导学生通过这些环节来进行观察,之后再通过发现其中的规律和问题来引发透视现象。这样当正方体透视教学在不断运用的过程中,其教学的效果也会变得更好。

(二)运用已建立的“模具”更好地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之间的原理

在中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选择平行与成角这两个透视现象中典型的类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只有当学生更好地进行理解之后才能够更加正确地表现物体透视之间的关系,从而也就能够为学生今后的绘画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通过采用挂图学习和实物摆放的方法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先利用挂图给学生讲解视点高低和平线位置变化之间的关系,之后再了解物像远近之间的变化规律[1]。学生在这之后就可以利用正方体作为物体的重要代表,先复习模拟视域、中心点和其他方面的位置,之后再讲解观察摆放的变化。在此过程中,可以通过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方法来让学生观察不同位置之间的关系。学生尤其可以通过在实物观察的过程中更好地发现规律和相关显示的情况。之后再让学生根据观察的结果来更好地进行图示。学生如果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有任何的错误或者问题的话也尤其可以进行更好地巩固和纠正。在整个过程中,更加有利于我们把抽象的解释化为形象的感受,从而更好地方便我们进行后续的理解。

(三)写生实践教学

在以上学习的过程中,为了能够让广大中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正方体透视的原理,老师可以给学生安排写生实践教学,这其中石膏几何写生和建筑写生是最常用的方法。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将写生的观察和模拟的“意境”结合在一起,通过产生互补来更好地加深认识,从而纠正在实践教学中产生的错误。在进行写生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尤其可以将室外建筑写生和石膏几何体的写生相互结合在一起。但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室外建筑写生的难度本身就比较大,尤其需要学生根据实际的情况来选择合适难度的作用,并最终能够通过表现主要的透视关系来更好地进行简化。而在室外建筑写生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景物气氛和“美感”的表现,通过让学生了解构图和透视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让学生更好地进行绘画练习。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讲解

在中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老师单纯的理论讲解其效果可能还不是很好。因此,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讲解。作为老师,尤其可以通过运用动画效果和旋转功能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透视原理,也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原理让学生自己到台上来操作,从而更好地服务老师的教学。例如,在讲解成角透视的过程中,老师一方面可以通过摆放平视的角度来观察两组边线之间的关系,另外一方面可以通过观察摆仰视角度和摆俯视角度的关系来观察变化。

三、结束语

如果将中学阶段透视知识和原理都能够安排在初一上半学期进行上的话,那么对于今后的发展都会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如果能够将正方体透视教学中的难点加以突破,那么这将会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参考文献

[1]崔允新,王少非.有效的美术教学理念与框架介绍[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2,(3):58-63.

作者:杨明 单位:增城区仙村中学

第二篇:风景速写在初中美术教学的应用

摘要:风景速写是初中美术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对夯实学生美术基础、提高学生创作水平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但囿于种种主客观因素,当前我国风景速写教学模式依然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在总结多年初中美术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旨在促进风景速写教学质量获得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初中美术;风景速写;教学模式

风景速写是将自然界中的所见所感快速、简要表达出来的一种绘画形式。美术老师通过风景速写进行教学,不但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绘画思维,还能锻炼他们观察事物的能力以及视觉写实能力。但囿于种种主客观因素,当前风景速写教学模式存在一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初中美术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本文从分析问题入手,提出了一些改进风景速写教学模式的措施。

一、初中风景速写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美术老师重理论轻实践。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向学生讲授风景速写的理论知识,而忽视了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去采风、取景。这种教学方式完全与美术教学所倡导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原则背道而驰,学生在课堂上只能靠自己的想象去速写,其美术创作水平也断然不会有很大的提高。其次,过分要求速写作品与原物的吻合度。记得有一次在办公室看到一位年轻老师在学生作品上勾画了很多红圈,出于好奇我便询问他为何要画圈,他说:“这些作品与写生当天的实际情况不吻合,那天本来太阳高照、天气晴朗,而且没有刮风,但是这个学生却将晴天画成阴天,有的甚至还想象当天有微风,画出了树枝在风中摇晃的感觉,我必须圈出来,让他们以后注意。”听完这位老师的解释后,我内心感到既震撼又无奈。本来,风景速写不一定要有什么就画什么,是什么就画什么,而应该学会有效取舍,过分地强调学生作品与实物的吻合度,会扼杀学生的想象力,挫伤他们作画的积极性,也不利于提高其创造力[1]。

二、改进初中风景教学模式的具体措施

(一)让学生经常接触大自然,从中寻找创作灵感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同样的原理可以用来解释风景速写教学模式,即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接触大自然,多利用大自然的风景进行速写实战,而不是让学生每节课都待在课堂上,漫不经心地听着老师讲一些高深理论,长此以往,不但学生听得味同嚼蜡,老师讲课也没有多大地劲头了。因此,教师要将美术课堂搬到大自然中去,让学生留心观察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并能针对某一特定的景物运用所学的速写知识进行细致地刻画。这样做能够充分诠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同时,还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有效提升其美术创作水平[2]。

(二)引导学生首先确定速写主题,学会适当取舍

学生在初学风景速写时,往往不能很快确定绘画的主题,常常会问到两个问题:“这里的风景都好美,我到底该如何取舍呢?”以及“这儿的景物稀少且疏松,我要画哪一部分才好呢?”首先,针对学生面临的第一个困惑,美术教师在日常的户外写生练习中,应注意训练学生适当取舍的能力,即作画时首先要确定一个主题,知道自己在作品中主要想刻画哪一部分,一些细枝末节的地方就要果断删掉。比如,画操场的一角,画面要以嬉戏中的学生为主,远处的楼宇、旁边的大树以及静置的运动器械就可以寥寥数笔一带而过或者忽略,否则便会喧宾夺主,让绘画作品显得没有灵魂。针对第二个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大自然的美。面对眼前的画面,如一块奇石,一座亭台,一棵大树,教师要训练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景物本身,如此,才能体会到同一个景物带来的不同感受[3]。

(三)允许学生发挥自己想象力,充实作品的内涵

初中美术课就是一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造力的课程,而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摒弃过去那套因循守旧的教学模式,允许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丰富作品的内涵。因此,在风景速写教学实践中,针对一些学生的美术作品并不与原物相吻合的情况,教师不能给予否定的批复,相反,还要鼓励学生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例如,我有一次组织学生到植物园进行速写实地教学,在写生的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各类花草上,有的学生将视野扩展到天空中,还有的学生将目光锁定到植物园的各色建筑物上……不同的学生对事物有着不同的感知,即使面对同一个环境也能有不同的切入点。因此,鼓励他们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去表现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的美丽风景,让学生能够心无旁骛、无拘无束地作画。诚然,初中美术风景速写教学过程中肯定还存在着其他的问题,但是,一名优秀的美术教育工作者,在面对这些问题时,不能故步自封,认为创新教学模式与自己无关,自己只要把理论知识交给学生就是万事大吉了,而应该无所畏惧、迎难而上。只有时刻抱着这样的积极心态,才能为风景速写教学模式开辟新篇章。

参考文献

[1]韩玉龙.浅谈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进行风景速写教学[J].新课程•中学,2013,(9):61.

[2]黄婷.初中美术风景速写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中),2015,(6):136.

[3]廖播春.浅谈水彩风景画的选景与布局及其关系[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

作者:李众 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实验中学

第三篇:中学美术教学尝试教学法应用实践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中学美术教学中,逐渐应用尝试教学法。通过改革中学美术教学,能够深入贯彻素质教育理念,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阐述的是尝试教学法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从视觉体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几个方面入手,旨在全面推动中学美术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学美术;尝试教学;应用实践

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应用尝试教学法,要求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美术教学中,进而更好的激发自身的参与性,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全面提升中学生的艺术素养。初中美术教学应该及时转变教学观念,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全面提升中学美术教学质量。

一、强化学生色彩视觉体验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其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事物的美,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事物的美,进而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强化学生的色彩体验,实现学生心灵的解放与放松。尝试教学法能够从美术色彩入手,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强化学生的色彩视觉体验,进而提升学生对美术知识的兴趣,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能够采取不同的尝试方式,逐步强化学生的视觉体验[1]。例如:在初中《可爱的吉祥物》教学中,先介绍的是基本的美术知识,这部分内容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学,接着分析各个吉祥物在色彩应用上的规律与技巧。先让学生开展色彩临摹,接着逐步掌握画风与色彩之前的联系,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在《难忘的岁月》教学中,学生无法直接将色彩的运用技巧理解到位,只有在教师的帮助下,才能够掌握色彩的运用。并在学习中逐步掌握借助色彩描绘出陈旧画面的相关知识,强化学生对记忆,亲情、友情的认知。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在学生欣赏名师色彩构架的同时,播放《难忘的岁月》歌曲,在音乐欣赏中,可以在旋律的基础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实现学生心灵上的升华。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画面上的色彩,进而提升自身的美术欣赏能力。

二、教学中融入尝试教学法

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要将尝试教学法贯穿其中,在注重学生色彩观察的同时,逐步提升学生的美术技能,针对一些关键环节,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设计。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需要明确尝试法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性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探究学习习惯。因此,要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构建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就课堂教学而言,必须要让学生充分认识美术知识的构架,才能够强化学生的色彩认知,进而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为后期的美术鉴赏奠定基础。例如:在《五彩缤纷的风筝》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用照相机记录下不同形状、颜色的风筝,并搜集一些风筝色彩的资料,比如:老鹰的褐色等,接着要求学生以照片为参照物,画出对应的物体。在学生自主绘画过程中,能够更好的感受春天的盎然。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在周末进行野外写生,逐步强化自身的绘画技能,将身边的事物作为素材,养成良好的绘画意识[2]。在《会动的画》教学中,主要是为了了解皮影戏,绘画的灵活性是关键点。教师应该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某一动物、人物,以文字的形式将动物的运动方式记录下来。接着传授学生动态绘画技巧,最后让学生开展自行绘画。学生能够在绘画中,探究出适用于自己的动态绘画方式,进而实现了自身探究性能力的提升。

三、逐步深化美术尝试内容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色彩认识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在此背景下,应用尝试性教学方式,不同层次的学生其体验也各不相同。为缓解其中的差异性,教师需要科学设计教学环节,确保能够激发不同层面的学生,进而全面提升初中美术教学质量[3]。例如:在《山水画》、《花鸟画》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搜集大自然中的色彩,并找到相应的标本,比如:树叶、鲜花、杜鹃鸟等,接着要求学生进行色彩调试,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紫藤萝为参照,调出“紫色”,以玫瑰花为参照,调出“朱红”,以土为参照,调出“浅褐色”。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因材施教,以此确保全体学生均能够掌握美术知识[4]。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在美术教学中融入尝试性教学方式,可以实现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面对美术,进而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邱丽娟.尝试教学法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应用的实践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7,12(20):151-153.

[2]王永辉.农村中学数学教学中尝试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6,22(37):163-164.

[3]唐彩斌.敢于尝试,走创新之路——全国著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专家、尝试教学法创始人邱学华访谈录[J].小学教学(数学版),2013,28(01):114-117.

风筝教学设计范文8

初中美术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旨在让初中学生于生活实际中发现美、领悟美与创造美,以满足社会对绘画人才综合素质与审美能力的要求。然而,据相关调查可知,部分美术教师仍然沿用了传统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兴趣不高,美术课堂单调乏味,同时也不利于初中学生的美术学习。因此,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实践经验,针对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探讨至关重要。

一、结合实际,巧用各类材料

新课程改革引领了美术教材的新变革,教学范围也逐步扩大,有助于开拓初中学生的视野,而演示作品作为美术课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现代教学对其多样性和创新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前,教师应要求学生走进实际生活,找到不同形态、不同质地的材料,将材料本身看作一个美的事物,并将美术教学内容融入生活材料中,譬如废纸、树枝、布等物品,让学生深入了解到即使是简单的物品在揉入美术内容后,也可以变成不平凡的事物的整个过程,调动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使其享受于动手实践中。以美术教材《自然与生活的定格》为课例,某教师在课前播放了一段公园内放风筝的视频,并以“大家在视频中看到了几种类型的风筝?”来开头,让学生主动发散思维,有学生答道:“小鱼”“飞鸟”“龙头”“蜈蚣”“昆虫”“八卦阵”等类型,并畅谈了其放风筝的过程;然后,该教师组织了一场“大家来做风筝”的课外实践活动,要求学生收集实际生活中的物品,加工后制成风筝,有学生将落叶、树枝、布等充分利用了起来,将树枝作为支架,布作风筝的双翼,两边始终处于对称状态,该学生将落叶粘贴在风筝的双翼上,并用画笔设计出多种多样的图案,包括各种颜色的棒棒糖等,让整个风筝趣味盎然。该教师对这位同学制作的风筝称赞有加,其利用了实际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材料,发现了材料本身的美,在领悟美的基础上,创新出另一种美,整个风筝让人眼前一亮。美术教师应着重强调美术制作物品的实用性与美观性,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增强自身的审美意识。

二、重视引导,确保学生主体地位

鉴于美术学科的特殊性,传统的“灌输式”或“开门见山式”教学难以实现教学目标,且其无法带动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美术课程十分沉闷。因此,美术教师应确保初中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设出具体情境,通过新颖的课程资源导入新知识的学习。首先,美术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收集或下载一系列与美术课程相关的资料,譬如制作类小视频,让学生在观看视频时不断思考,找出视频中的闪光点,有效激发初中学生的创作欲望。以七年级美术教材《又画又做又印》为课例,某教师下载了《超级手工DIY陶艺体验》的视频,并剪辑成5min的短视频,教师让学生认真观看该视频后,以《漂亮的花瓶》为制作主题,让学生先构思后分成6人一组,就陶艺制作的具体步骤及短片中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探讨;由于教学条件有限,该教师让学生先用橡皮泥尝试制作出花瓶,在学生捏造花瓶的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投影仪,缓缓播放一系列陶艺作品图例,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指导;当学生完成捏造后,美术教师可就每组作品进行评价,选出“最佳工艺品奖”“最具创意奖”,并通过“不放弃,继续加油。”等话语来鼓励未获奖的学生,增强其自信心,以更加饱满的学习热情投入到美术学习中。

三、自主学习,争当课堂主人翁

初中美术课堂时间十分有限,要想快速地实现教学目标,美术教师须注意教学环节的连贯性,确保教学设计环环相扣,尽可能缩短教师讲解时间,给初中学生充裕的动手实践时间,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初中学生动手能力,进而成为美术课堂中的主人翁。某教师在讲解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材《让画动起来》这一课时,要求学生准备刻刀、油滚、白布、油墨、木板等制作工具。首先,该教师展示了一幅黑白色的染印花布,让学生仔细观察染印花布中的各个小细节,确定对染印花布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并做到对染印花布的每一个细节了然于心;其次,该教师让学生在空白木板上画出大致的草图,保证其与参考染印花布相似度处于可调整状态;再次,将绘画范围刻出来,并在刻除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该教师要求学生对照参考染印花布整体画面进行修改;最后,该教师指导初中学生利用油滚与油墨,将刻出来的位置填充,并将白布覆盖在上面。完成所有的步骤后,教师可就每位学生的操作步骤、操作熟悉度做出评价,让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有清晰的认识,帮助各学生查漏补缺、扬长避短,努力巩固自身绘画功底。在此过程中,美术教师须高度关注学生实际操作情况,便于及时发现偏离学习轨道的行为,并予以纠正,鼓励学生主动展示自己的工艺作品,并说出制作意图,让初中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审美能力。

四、总结

综上所述,作为一位美术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美术课堂对初中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作用,给各学生以高度的关注与重视,带动初中学成创新思维模式,自主动手制作美术工艺品,在实际操作中感悟美的内在含义,并赋予美术课程新的生机与活力,确保各初中学生满怀学习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美术课程中,为培养出德、智、体、美、劳的高素质人才做出贡献。

作者:季晖 单位:江苏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

第二篇:初中美术教学地方美术资源应用研究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们也越来越注重孩子的素质教育。国家也在不断地深化教学改革,来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现在的教学已经不再是传统的死板的教学模式,而是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尤其是现在的美术课堂,已经不仅仅只是靠传授书本知识来讲课,而是注重让学生参与其中,让他们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并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地方美术资源刚好能起到这一作用,本文则就其在初中美术教学的应用进行研究。

一、地方美术资源特点

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通过人们的传承而成长和成熟起来的美术文化资源就是地方美术资源,它是通过人们长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起来的成果,一般包含当地的历史文化和精神风貌。所以具有美术资源的地方一般是有文化内涵又有悠久历史的,只有这样,在其发展和人们传承的过程中,才会形成具有一定历史研究价值的独特的社会风貌。

二、初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应该尽量培养初中学生的审美观念,锻炼他们的审美意识,通过这种方法来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他们养成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但是如今很大部分的地区,美术课堂的教学方法仍然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不能完全解放学生的天性,激发出他们的审美潜能。有很多地区,对美术教学并不重视,不仅教学资源比较落后,老师的整体素质也并不能满足要求。他们并没有先进的全面的教学理念,传统的知识尚且掌握不好,就更不要提把具有鲜明特色的地方美术资源和美术课程有效的结合。

三、地方美术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和意义

1.地方美术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结合人教版初中美术课本来谈,其在七年级第五单元就已经引入了很多具有鲜明特色代表的地方美术资源,例如王致和的图标和九芝堂的包装,这些都是传统的地方品牌,通过各个时期的不同的标志或者包装的宣传而流传下来而被众所周知。再比如在八年级下册的课本中活动六的“小泥塑造型”和活动七的“折纸动物造型”这些都是代表不同地方特色的美术资源,泥塑更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有很多类型,例如陕西凤翔泥塑、江苏苏州泥塑、湖北省黄陂泥塑和天津泥人张,各个地区的泥塑也有其独自的特点,用料、色彩都不尽相同。由此可见,在美术的课程设计过程中适当地加入了地方美术资源,介绍了一些中国的特色民俗文化,但是仍存在着例子并不深刻或者没有代表性的情况,很多课程内容并没有实际结合学生的年龄和理解能力来妥善安排,所以造成有的学生不能深刻理解,学过就忘的现象普遍存在。例如徐州地区的历史文化厚重,历史遗迹较多,初中美术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徐州本地的美术资源来丰富初中美术课的内容,让初中生们学会把美术与地方特色相联系,如徐州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汉文化,汉墓、汉画像石、画像砖等,初中美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以这些具有徐州地方特色的绘画造型元素为素材,教学生们如何进行赏析,让学生们说出自己对这些汉画特点的看法,还可以让学生们以这些汉画像石、汗画像砖、出土的陶俑等为绘画的对象,这个过程既提高了初中美术课的丰富性,又可以让学生们学会赏析身边的美景,提高初中生们的艺术素养。在利用地方美术资源上初中美术课时,需要注意的是应该明确美术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合理选择具有地方性的美术资源,在选择地方美术资源时不能选择具有负面影响的素材,应该选择对学生思想有积极影响的美术资源,而且所选择的地方美术资源应该符合一定的规律性,不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抓不到教师所想表达的重点,同时在利用地方美术资源时不能够脱离美术教材,否则就会偏离教学目标的要求。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第一单元什么是美术的第一课“富裕创造力的造型艺术”这一课中,天津初中美术教师如果想在这一课运用地方美术资源,首先应该选择天津具有创造力的建筑或者其他艺术造型,如意式风情区的小洋楼、中国大戏院等,所选择的美术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都应该是非常高的,如果教师在选择美术资源选择了天津不具有创造力的美术资源就脱离课本的要求,不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什么是具有创造力的造型艺术,这对于培养初中生的艺术素养是非常不利的。

2.地方美术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意义

每个地方的美术资源都充分地体现了该地区的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环境状况,这是一种可贵的文化精神。学生在学习地方美术资源的情况下,也可以自己动手亲自参与,例如在人教版美术课本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传递我们的心声的第二课“精美的报刊”一课中教师就可以亲自教学生选择具有本地特色的一些报考进行赏析或者是收藏,例如承德的初中美术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赏析承德日报,这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他们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课堂活动,也使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得到传承。

四、总结

现在的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教学课堂也就更加重视素质教育,所以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美术课程的重要性。将地方的美术资源和课堂教学相结合起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了他们的思维,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也反过来促进我国地区美术资源的进一步传承和发展。所以,这必将成为我国初中美术课堂的新趋势。

作者:朱新明单位:江苏徐州市贾汪区徐州工业园学校

第三篇:初中美术教学个性化教育应用

摘要:

初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缺乏个性化教育的现象,这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了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教师应该把个性化教育融入初中美术教学。文章主要探讨了个性化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和教育意义,并分析了如何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在教育中的实际效用。

关键词:

个性化教育 初中美术 教学 应用 探究

个性化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每位初中生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这在美术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个性化教育比较重视学生的个性和特点,正确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教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变灵活的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意见,转变策略,加强指导,不断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一、个性化教育的内涵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全面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学生个体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教育模式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个性化教育是当前比较重要且有效的教育模式之一,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教育活动的针对性越来越强,多样的教育方式受到师生的喜爱。所谓个性化教育,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采取各种措施开展教学活动,给予学生独立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自己擅长的方向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从而实现个性化发展的最终目标。

二、个性化教学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意义

1.明确教学工作的目标

初中美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学生的个性特点,结合教学计划进行针对性教育。尤其是美术这样一门艺术性较强的科目,更应该培养初中生独特的美感,使其掌握相关技能,特别是绘画技巧等。在实际教学中,最终目标是鼓励学生发展自身的长处和优点,面对学生遇到的问题,教师要多多引导,及时纠正。教师要有明确的教学计划,结合学生的发展情况,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全面发展。

2.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以往的美术教学以班级为单位,强调的是统一性和一致性,忽略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最重要的是没有发掘出每位学生的特长和发展方向。只有抓住学生的个性特点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因此,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更有利于课堂教学。为了打破固有教育的束缚,教师有必要采取一些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特点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修改相关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三、个性化教育的策略方法

1.转变教学思想

实施个性化教育,教师不仅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发展其个人特点,还应该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每位教师都应该积极创新,勇于打破固有教育观念的束缚,转变思想,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教师还要树立个性化教育的理念,考虑到学生的想法和意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避免一致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开拓思维空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最终目的,激发其创造性的艺术思维,为将来的美术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如,教师可以多在一起讨论教学方案,也要时常关注教学类的相关资讯,多学习新鲜的教育理念,从而改变固有的教育观念,从实际出发,为学生打造一个全新的课堂,从根本上转变美术教育方法。教师也可以主动听取学生的建议,发挥学生的主动创造性,对教学计划加以改动后实施。

2.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初中美术的学习比较重要,关乎学生今后的发展。在这个漫长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找到高效、合适的教学方法,学生要找到理想、有效的学习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美术作品,教师应该多给予积极的评价,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创作灵感,鼓励学生不断进步。这样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素养。如,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应该从学生的个性出发,多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学生独立创作,教师加以指导,逐渐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或者教师布置绘画任务,由学生自主完成,最后在班上进行展示,大家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3.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教学标准比较统一,缺乏一定的灵活度,教师衡量学生的标准也是一样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思维模式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教师仅采用一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了改变固有的教学方式,更好地挖掘学生潜在的天赋和能量,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采用灵活的、多层次的教学方法。如,教师可以采用对美术作品进行赏析交流的方式,带领学生一起欣赏名作,再做讲解,这样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的知识,也利于学生之间的沟通探讨,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还可以在学生绘画的时候播放相关的音乐,为学生创造意境,激发其灵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结语

从整体看来,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多多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运用个性化教育,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性格、生活背景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将更多的重心放在发挥他们的特长和能力上,以此发展他们的个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提升其对美术的鉴赏力和创造力。

作者:杜少波 单位:江苏高邮市汤庄镇沙堰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赵永坤.个性化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初探.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11).

[2]朱新明.个性化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科技资讯,2013(31).

[3]彭文勇.个性化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初探.参花(下),2013(7).

第四篇: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初中美术教学运用

摘要:

初中美术教学的模式多种多样,小组合作是有效提升教学效率的一种方式。文章根据笔者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具体阐述实现小组合作教学的方法,希望可以为广大同仁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美术教学 小组合作 学习 教学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具体来讲就是将学生分成一定的小组,给每个小组提出一定的问题,让小组成员进行合作,共同探讨,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小组内的每一位成员都得到锻炼、提升。成功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既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能够树立、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逐步培养学生之间合作的能力,从而达到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通过合作学习,小组内每一位成员都可以参与问题的讨论,在相互帮助学习的状态下更容易产生新的想法,促使学生能力的整体提高。与此同时,课堂氛围也会更加活跃。最终,教师能够达到提升教学效率的目的,学生也能够在相互交流中得到成长。

1.受众面较广,学生的个性得到释放

班级成员相互都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之后,小组成员不会因感到尴尬而约束自己的想法。在这样的小组氛围中,每一位学生都能最大化地发散自己的思维。因此,单个学生较难解决的问题可以得到快速解决,从而保证了学生的共同学习效率。

2.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实践机会

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将自己的疑惑和经验进行交流,从而找到最佳的解决办法,学生可以放心大胆地动笔,因为不必担心自己一个人不能解决问题。同时,通过实践,学生的能力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让学生无所顾忌地实践,从而保证能力的最大化提升。3.学生的交流能力可以得到锻炼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下,每一位学生都需要和小组内的其他成员进行交流。即使原本比较腼腆的学生,也会因为解决问题的需求,尝试和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交流能力可以得到充分的锻炼,从而逐步提升和他人沟通的技巧。

二、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安排每个小组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首要难点,就是将每一位学生安排到最合理的小组中。在安排小组成员的时候,教师需要明确每一个小组中的成员都需要包含能力相对较高、一般、较低三个级别。同时,教师要把每一个小组的人数控制在六人以内。只有在这样的小组内,既具备领导人员,又具备执行人员,每一位成员才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小组解决问题的能力才可以得到保证。在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要善于发现对美术格外感兴趣的学生,有针对性地提高这些学生的美术水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安排他们担当教师的小帮手,从而保证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这些学生可以成为小组解决问题的“推动机”,帮助小组以最快的速度、最饱满的激情解决难题。

三、明确每一位同学在小组内扮演的角色,从而高效执行相应任务

每一个小组都需要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保证每一位成员都有事情做。与此同时,一些较难的问题,可以让小组成员齐心协力,共同完成。只有小组内每一位成员都有事情做,整个小组才能得到正常运转。如,笔者在讲述《春天的校园》这部分内容的时候,首先让每个小组给出一个具体的画图方案。这时,所有小组成员都有一个共同的任务,即将自己的观点表述出来。此外,小组内需要有一个明确的分工,一位学生将其他成员的想法记录下来,一位学生组织小组成员表述自己的想法。只有分工明确、齐心协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才能够最大化地发挥它的功效。四、小组合作流程要明了,以保证学生得到锻炼当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并不是没有事情做,而是需要进行宏观的把控。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做规定的事情,而不是浪费时间,降低学习效率。此外,作为一名合格的初中美术教师,其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探讨情况,明确每一个小组在同一时间进行到了何种阶段,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控,保证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得到提升。如,当笔者教学《纸浮雕》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首先明确整节课需要完成三个环节的任务。第一个环节,笔者需要对学生展示课本内容和具体的操作方法。第二个环节,需要每一个小组讨论出具体完成一幅作品需要的步骤。最后一个环节,需要小组成员对实践过程进行总结。在笔者完成第一个环节的演示之后,学生就会了解制作的具体程序。在此基础上,笔者展示不同的浮雕作品给学生看,并且向学生讲解这些作品的特点和需要注意的地方,从而打开学生的思路。在此基础上,学生就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并创作了。笔者按之前的规划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给学生布置了相应任务之后,让学生自由讨论。此后,笔者游走在不同的小组之间,查看不同小组的进度,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保证了每一个小组都可以完成任务,每一位成员都能够得到提高。

四、结语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不仅学生能够取长补短,提升交际能力、沟通能力,教师的教学效率也得到了保证,可谓一举多得。但是此类教学方法还不够完善,需要教师不断摸索,逐步改进。希望广大同仁可以不畏艰难,逐步完善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作者:张建桥 单位:江苏盐城市大丰区大中镇裕华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朱新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美术教学的应用研究.家教世界,2013(22).

[2]陆青.初中美术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研究.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2).

第五篇:初中美术教学情感教育渗透分析

摘要

初中课程教育改革的发展,对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的体现有了更为清晰的要求。美术课程是初中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及素质进行培养的重点课程,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引入情感教学,不仅能充分体现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还是满足课程教育改革要求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从学生角度出发,营造良好教学氛围,拉近师生心理距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初中美术 情感教育 渗透 本文

从现阶段初中美术课程教学的现状入手,围绕情感教学应用的必要性及重要作用展开论述,并就情感教学在初中美术课程教学中应用的有效对策给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意见,以期能够为今后初中美术课程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起到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情感教育是一个隐性的东西,它存在于情感与物质的模糊地带,它是如此的飘渺,又是那么的真实。将情感教育融入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在美术课堂上教给学生专业文化知识的同时,再加以情感教育,可以拉近师生、生生的距离以及学生与美术作品的距离。初中美术教学中加以情感教学,不仅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还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观以及个人魅力,进而培养了学生的高尚情操和文化素养,提升了他们的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例如,应初中教育改革的发展要求,江苏凤凰少年出版社主要出版以初中以下少年儿童为对象的政治、思想品德教育读物和一些儿童文学作品、连环画、科普读物,以及少儿工作者和家长培养教育少儿的辅导读物,它注重情感的渗透作用。其实,初中美术教学对学生的成长过程起到促进作用,在提高中学生情操和个人鉴赏能力的同时,增强了初中生的综合素质。

二、情感教育能在美术教学中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

随着新教程的改革,新的教育系统被重视起来。通过长期的实验研究发现,情感教育与文化教育以及艺术教育都存在密切的联系。情感教育的作用越发重要,它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探索事物的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在自我成就中获得源源不断的满足感。同时,情感教育可营造愉悦轻松的教学环境,使教师能够更自然地抒发自己内心真实的感情,并将以教学为核心转化为以情感的交流和碰撞为核心。其实,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每个作品都需要真实感情的浇灌,从而使其具有活力和生命力。例如:为了帮学生更深层次地了解美术,在时代的背景下,让学生了解现代美和人文美的同时,让学生加以丰富的想象,江苏凤凰少儿出版社利用现代多媒体的形式,采用多种类型的PPT或采用动漫的形式,吸引初中学生的注意力,在多媒体视觉的冲击作用下,再加以教师情感的浇灌和滋润,使初中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下,对美术作品进行理解。

三、情感教学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价值引领作用

美术源自于生活,是生活给了美术创作的灵感,可以说脱离了生活,美术便很快会失去立足之地,而生活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情感,也就是说美术离不开情感,所以情感教育在整个美术教育中占据核心地位。陶行知曾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自己的评分标准,要能在众多学生中发现具有创造力的特殊性人才,并加以培养教育,使之才华配得上其梦想,不至于使其才华在无知和忽略中泯灭。例如:江苏凤凰少儿出版社利用微博和座谈会的形式,请了不少具有号召力的情感少儿专家,对初中美术教学的模式进行指导,对初中教师进行心理疏导和交流,并讲他们的人生经历,对初中生进行心理滋补和心理暗示。不少少儿作家具有比较高的人气,是初中生崇拜的对象,通过他们对初中生所进行的鼓励,可让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去观察自然、观察生活、观察社会,并把感情融入到丰富多彩的美术学习中,从而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结语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不少教师受传统思维的束缚,将本来该生机勃勃的美术课堂上得很压抑,很沉闷。而在初中美术课堂上加以情感教育,可使呆板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使枯燥的传统课堂教学变得有趣可爱,为初中生美术的学习起到贯穿性作用,有利于培养全能型和情感丰富型的专业人才,进而为日后的美术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辛以方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楼王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陈莹.运用情感教育,提高学困生学习素质[J].中国校外教育,2010(23).

[2]孙宝贵.初中美术课堂情感教育浅谈[J].中国校外教育,2010(23).

[3]沈毅勇.情境教学在初中美术课堂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0(S1).

[4]陈锦洞.探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大众文艺,2010(15).

[5]王小红.浅谈"色调"在水粉画中的重要性[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6]张开升,戎永祥.把握美术学科“三性”构建有效课堂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第六篇:初中美术教学问题及对策探析

【关键词】

美术教学 有效性 目标兴趣

合作学习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涌现了新的教学理念;美术教学过程中,怎样运用新教学理念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已经是广大的教育者现阶段的首要任务。那么,如何在缩短美术课时间、精力以及物力的同时提升教学实际效率,这是本文论述的主要内容。

一、初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下,美术课有了巨大的变化,实际效率得到提升,但也不可避免地发生一些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部分美术教育者一味地注重“人性化”目标,和美术课的实际特征完全背离。三维目标设计不合理,虽将三维目标纳入到了教案中,但教学效果仍旧停滞不前。教学活动虽变得生动形象、多媒体技术虽越来越多样化,但美术原本具有的内涵却不再丰富。教学评价已经是当前课堂中不可少的一项环节,但常流于形式,阻碍了评价作用的发挥。有效教学的具体标准有哪些,教育者怎样才能实现有效性教学,这些问题都是广大的初中美术教育者必须深思的问题。

二、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1.有效设计。

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环境直接决定了学习的有效与否。教学环境设计过程中,除了要考虑教材外,还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及时掌握与了解他们的认知能力、学习兴趣以及评价能力,难度过大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太容易学生将获取不到新知识、新技能,依旧是没有任何效果的学习。例如,教育者在上《梅竹精神》一课时,把课堂设计成竞赛场,让学生们采用抢答、问答等形式来获取成绩,同时,教育者向学生介绍了梅竹的品质,传授了他们相关的技法步骤,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最后,选出最优的梅竹作品,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掌握了解梅竹的绘画技巧,学习有效性得到增强,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绘画中……

2.明确目标。

如果教学目标明确程度不同,那么,所获得的课堂教学效果将会有一定的差距,若教育者的教学目标明确,有具体的教学目的,课堂教学中始终以目标为核心而进行,那么,教学效果就十分的显著。教育者应在教学开始时要求学生确立清晰的教学目标,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对学习新内容的渴求度,进而激发他们的积极主动性。在编制课堂教学目标时,应始终围绕着知识、能力、情意这三方目标进行;教学设计过程中,教育者应通过文字的形式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充分掌握“行为主体、行为条件、行为过程、行为结果”这四方面的因素。同时,教学目标编制过程中,还应对美术的各学习领域加以考虑,比如,造型、设计、欣赏、评述、综合等,在目标取向上各异。在同一学习领域下的各学习单元,无论是学习内容,还是学习目标都有着不同。

3.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是促进教学走向成功的基石。初中时期学生的年龄是一个善变的过程,对他们学习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是提高学习有效性的前提。实际中,有不少初中生认为美术课不重要,有没有不要紧,所以,美术教学中常常不好好听讲,对于这一现象我们万不可强制性地制止,应正确地诱导,让他们充分认识美术课的重要性,爱上美术这门课程。这就需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采用诸多的有效手段激发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促进学习的有效性提升。

4.重视本体。

美术教育者课堂中无需太多话,差不多十五分钟的讲授时间即可。这十几分钟里,可通过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且,提出具体的教学任务,这样学生就能够合理地构思、绘制。对于美术教育者而言,学生的美术作品必须经过不断的练习才会突飞猛进。应在确保教学目标任务达到的情况下,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加以考虑,开展合理有效教学。学生在美术课教学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绘画的基本方法,而且,还切身地体会到了生活中的美与丑。教育者应扮演好主导者角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全面体现学生的能动性,发扬个性,让美术课堂教学回归到美术本位上来,提升美术课的有效性。

5.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的宗旨是互助、配合,小组内部成员应积极沟通交流,彼此信任,对共同完成的作品进行有效评估。合作学习是实现有效学习的最佳途径。比如,教育者在上《花圃》一课时,学生设计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分组合作,并告知他们具体讨论的主题是什么,明确主题后进行分工,可以看出学生们的积极性特别高,全身心地投入到合作学习活动中。这不仅使学生了解到了绘画的技巧、步骤,而且,还形成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

作者:刘斌 单位:张掖市甘州区党寨中心学校

第七篇:初中美术教学的特点与审美能力研究

摘要:

本文在探究初中美术教学特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研究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方法与途径,皆在为今后改进教学方法做一些早期铺垫工作,以期给广大同行朋友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初中美术 课堂教学 教学特点 审美能力 培养途径

根据我最近阶段的研究发现,目前初中美术教学中仍存在许多弊端。

一、初中美术教学的特点

1.美术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由于受到每年中考升学压力的影响,美术课程不像语文、数学、外语等参加统一笔试纳入中考成绩,因此很多校领导和老师都不重视这门学科。然而,换个角度考虑,我们学习的目的并不是考试,美术教学是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要改变以往错误观念,重视美术教学,为学生今后艺术教育打下良好基础。

2.教师的考核力度欠缺。

美术课程的考核在很大程度上是审美能力与动手能力的考核,这样考核弹性大,不像语文、数学、外语那样用一个具体抽象的数字概况学生成绩。鉴于这些特点,美术一般由任课老师自己考核,很多老师平时上课就不是很负责,最后却上报一个非常满意的学生成绩。

3.美术课程教学内容比较抽象。

美术课程与其他主科课程不同,具有很强的表象性和抽象性,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想象力。同时,如果美术教师的授课没有个性,那么美术教学就成为一种再现性教学,很难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能力。

4.美术教学富有时代性。

美术更是一门艺术课程。艺术与时代背景、时展有着密切联系,艺术会受到时展的影响,美术教学会受到时代思想的影响。因此,美术教师应该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才能增强教学效果。

二、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1.美术教学内容要多样化。

学校在初中阶段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音乐和美术等艺术课程的开设进行。美术课作为培养学生艺术修养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教学内容方面主要有:不断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各种形式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热情,进一步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同时,在该课程中,需要指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传递给学生一些技巧美术欣赏与方法,使学生的审美空间不断扩大。最后,鼓励和支持学生自主创作艺术。只有学生自觉进行艺术创作,才能真正实现美术教学目标。

2.注重开放性教学。

教学过程中,新课程改革提倡教师营造出开放的新的教学环境。美术教学课堂应该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教师需要对自己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逐渐开始由主导者向辅导者角色转变,学生应当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辅助性指导能帮助学生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美术课程具有抽象性特征,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教师可以在进行美术教学活动时,更多地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对美术与生活的关系有更为正确的认知。因此,教师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进行野外“写生”,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美术与大自然的联系。

3.将课堂目标延伸到课外。

教学内容想要得到训练与延伸,需要课外拓展训练。对于美术课程而言,美术课堂之外的理论知识学习及实践创作都是课堂的延伸。美术课程受到课时的限制,尤其自身学科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因此,单凭教师课堂讲解是非常难以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学生需要在课后加以训练,利用课外时间积累美术知识。课后知识梳理对学生美术学习而言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4.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

教师要想增强美术教学效果,需要与学生有更多交流与互动,不断改变自身传统观念。教师需要根据学生自身存在的差异,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对于学生而言,要想从真正意义上提高自身美术素养,就需要积极主动地投入该学习过程之中,上课认真听课与思考,不懂就问。

5.通过阅读和欣赏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是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人的情感与审美活动之间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审美能力培养的基础即情感,所有审美活动都会受到情感的支配。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这一过程之中,应当对学生的审美情趣给予足够重视,不断增强学生的情感意识。由于初中生对美术课程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阶段,因此自身具有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还比较低。在阅读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教学需要对美术作品的构图、色彩及美感等进行细致的讲解,让学生逐渐意识到美术作品色彩的浅重及线条的粗细等都是创作者情感的表达与反映。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不仅是美术教学中需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还是该课程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难点。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本身就是在培养感情,因此,教师需要逐渐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赏析,鼓励学生大胆发表对美术作品的看法,以此锻炼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总结

综上所述,平时美术课程没有得到应有重视,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考核力度不够,美术教学内容比较抽象等都制约着美术课程的发展。为此,教师应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开放式教学,加强课外拓展,增强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作者:何伟 单位:泗洪县魏营中学

参考文献:

[1]李莉平.中学美术教学策略浅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3(7):56.

[2]张倩倩.美术教学中的审美能力培养之我见[J].美与时代(教学版),2014:82.

第八篇:初中美术教学融入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思考

摘要:

我国社会经济水平在不断提高,教育事业的发展脚步也在加速,教学理念在不断创新,初中美术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应该不断创新,以跟上时代的发展潮流,培养出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深入调查分析我国初中美术教学活动,我们可以发现多数初中的美术教学缺乏创新意识,这对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限制了学生的进步。本篇文章就主要围绕初中美术的教学活动展开,研究在教学中融入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策略。

关键词:

初中美术 教学活动 现代绘画 艺术 创新意识 方法 意义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我国初中美术的教学也应不断实现创新,这样才能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在初中美术的教学过程中,融入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初中美术这门学科的教学质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符合当今社会的教学理念,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能力全面发展。此外,初中美术教学中融入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还可以丰富课堂形式,营造一种轻松的课堂氛围,对提高初中美术课堂的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总之,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对中学生本身以及初中美术这门学科的发展都有着很好的推动作用。

二、我国初中美术教学的发展现状

目前,在我国多数初中美术的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理念深入人心,老师在课堂活动中仍采用单一教学法进行教学,这样无法体现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此外,单一教学法的使用,还可能使课堂活动枯燥无味,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不到激发,初中美术这门课堂的教学质量就得不到保障。我国初中美术的教学现状主要表现在:

1.美术老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有限。

我国多数初中美术老师在初中美术的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对学生绘画技巧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部分美术老师的专业水平不够高,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教学内容枯燥无味,对现代绘画艺术这一知识的认识有限,这就对初中美术课堂的发展有一定的限制。

2.教学内容单一,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我国初中美术所使用的教材更新速度不够快,而教材是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重要方面,这就直接影响了学生的美术课堂学习效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单一,使初中美术课堂枯燥无味,无法营造出轻松的学习氛围,学生的学习活动也得不到顺利进行。

3.部分学校的教学设备落后。

我国部分初中学校中,可能缺少先进的教学设备,由于学校在发展中将大量的资金用于扩大教学规模、完善教学环境上。初中美术老师的讲课方式仅是讲解,无法使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美术的魅力,这就使学生无法更好地集中在课堂教学内容中。

三、初中美术教学中融入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

1.初中美术教学中融入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的重要性。

由于目前我国多数初中的美术教学存在着不足,改变这些问题是各初中学校发展进步的关键。老师作为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应该用自身所有的美术素养来激发学生对初中美术的学习热情,这样才能更加顺利地完成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活动。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初中美术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作引领,初中美术这门学科的教学质量才会得到保证。因此,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自身、初中美术教学的发展进步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2.初中美术教学中融入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的具体策略。

(1)提高初中美术老师的专业素养。

初中美术老师应该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素养,明白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老师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将美术专业理论知识机械地传授给学生,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素养,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意识。老师从自身开始做出改变,提高自身艺术素养、专业知识能力,才能在未来的教学活动中传授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2)初中学生培养自身的艺术创新意识。

任何一项教学活动都需要学生付出自身的努力,初中学生应该不断强化自己对初中美术的学习兴趣,积极地参与到初中美术的教学活动中,从而提高初中美术这门学科的教学质量。学生要从自身的生活开始,多多观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提高自己的审美意识,其艺术创新意识才能得到发展。

(3)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

老师在对现代绘画艺术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更加了解绘画艺术作品出现的背景以及深远影响等。比如,在对《蒙娜丽莎》这幅美术作品的教学中,老师可以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讲解,利用多媒体通过短片的形式让学生了解该作品出现的历史背景,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初中美术这门学科的教学活动,不仅仅要重视对美术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当今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中更好地生存。总的说来,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初中美术这门学科的教学质量。

作者:侯爱群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

参考文献:

[1]苏涵、周畅.初中语文教材插图的美术学批评.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年4期

[2]任庆伟.如何在美术课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3年5期

[3]王松.浅析现代绘画艺术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文理导航(下旬).2015年7期

第九篇:初中美术要求与对策探析

摘要:

目前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一般是导入、新授、作业、讲评四大环节,由教师事先设计好教学步骤,围绕教材设计提问,环环相扣,引领学生思维的方向和注意的倾向。但学生喜欢探知未知世界的奥秘,寻找自己想要了解的东西。基于此,文章探讨当前初中美术教学的要求与对策。

关键词:

组织行为学 初中 美术教学

在组织行为学理论下,合作学习是以现代心理学、教学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学等为理论基础,以开发和利用课堂中人的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全员互动合作为基本动力,以班级授课为前导结构,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改善班级的社会心理气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以短时、高效、低耗、愉快为基本品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统一。

一、当前初中美术教学的要求

当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的需要为目标的美术新课程进入日常教育教学之后,原先那些强制性的教育理应让位于先进的、民主的教育,这种教育贯彻新的教育理念,格外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师可视课堂情况开展活动,根据学生实际组织教学,使课堂始终处于生发状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美术学习是创造性的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创新,顺延学生的思路。因此,为了让学生学得更主动、创作更积极,教师要根据实际不断创设新的教学情境,营造适合学生创新的课堂氛围,带来课堂丰富多彩的美术互动教学,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以民间剪纸课程为例,备课应力求做好两个方面:一是语言质朴精练,二是课件、剪纸作品力求精美。这两个方面要达到同一个目的,即摒弃美术课华丽的外表,尽显其质朴,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笔者认为自己这两方面基本做到了,但还需要改进。首先是语言,因为过于精练而显得较为单调,缺乏新鲜感和美感。美术课中特别是美术欣赏过程中,应该有浓厚的氛围,这样提高审美能力才不牵强。其次在创作剪纸作品时,只针对教学中的某一个内容而忽略了知识的整体性和连接性,特别是板书设计缺乏整体的美感,忽略了它带给学生的享受,笔者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多注意每一个能带给学生美感的细节。

二、初中美术教学模式的创新

1.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及学习方式

以美感人、以情动人是审美教育的一大特点。在教学中以情施教,有利于运用情感手段发掘教学中的美的因素,寓美于情、以情育美,从而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其主动关注人类社会和自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随着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人类对客观认知的发展,一种“师从自然,抒发自我”,以发展感觉器官、促进认知发展的理念为主导,适应科技和艺术不断发展的需要,愈来愈注重人本身的意识和行为的自我发展的学习方式,正在成为现代美术教育的主流。新美术课标要求“不同地区的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和条件,选择和采纳这些学习活动建议,也可以向学生提出其他学习活动建议,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更灵活、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使教师的教学更加自由,给美术教学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使课堂教学体现了教师的审美素养和对课程内容的探究与开发能力。

2.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的能力

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强弱,美术素养有所差别,但这并不能成为阻碍其学习美术的理由,美术教学应帮助学生具备欣赏美、发现美和在生活中运用美的能力。基于上述认识,笔者自行确定了课程的教学内容。以“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表现美”的双主题教学原则指导教学,以双主体参与协同交互的方式开展教学,引入民间美术的学习内容充实和改善教学,并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初步了解造型、装饰特点;让学生轻松地画出自己喜爱的老虎形象。将“了解以虎为题材的民间美术作品的造型及装饰特点”确定为教学重点,以“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创造表现方法,画出自己心中独具特色的小老虎”为教学难点,建立起稳定的课堂结构和教学材料的组织线索,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奠定牢固基础。美术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美术知识,或是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在美术学习中,教师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入手,为其提供发挥能力的条件,使他们在具体行动中通过实践活动积累经验,体验创造表现的乐趣,做到学有所获,建立学习信心,逐渐培养创造意识。

3.德育渗透,形象而自然

美术课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美化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过节、过生日时自己设计贺卡,等等。学生设计、制作美术作品的过程,也是进行自我理想教育、培养独创精神的过程。在学生制作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精心设计,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美好理想和真诚祝愿。

三、结语

当今社会已经步入科学化、自动化、信息化时代,在信息时代,新的审美对象不断涌现,新的审美方式进一步优化我们的生活,传统的审美价值和审美观念也得到新的发展。这些不断出新的审美信息,对初中美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在有限时间内将这些信息有效地传达给学生。

作者:刘春定 单位:江苏高邮市三垛镇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侯晓燕.有效实现中学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赤子(上中旬),2015(22).

[2]吕宪广.初中美术课堂示范教学的优化策略分析.大众文艺,2015(14).

[3]曹文,杨超.谈初中美术教学中构建网络平台的必要性.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3).

[4]龙占超.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美术教育之我见.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7).

第十篇:创新初中美术教学探究

【摘要】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学当中,教师要树立创新的美术教学理念,研究和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把美术教学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创新能力结合起来,进行科学有效评价,达到教与学和谐发展的目的,培养出有艺术涵养的创造性人才。

【关键词】

新课程 美术教学 创新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成为必须遵循的教育方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全面提高为教育目标。初中美术是国家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教育,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智慧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新时期新课程的要求,探讨初中美术的创新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美术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一、打破传统的理念,树立创新的教学思想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在初中美术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与时俱进,树立创新的思想,在教学中灵活转换角色。在传统的初中美术教学模式中,因为老师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的不当,造成学生形成机械性学习的模式,大多教给学生的只是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巧,而在美学教育和艺术修养方面缺乏对他们较好的引导。美术教学的重要意义在于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让学生在美术的趣味性和品味性中接受美和艺术的熏陶。在创新的美术教育中,通过美术课和相关活动,对他们的思想品德、个性心理和意志品质产生影响,帮助他们树立高雅的审美观和提高他们的艺术感受力。为了改变初中美术教学的现状,教师打破传统观念是关键,确立起创新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把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性结合起来培养,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提高他们的艺术审美素质,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与发展。

二、优化教学的环节,促进师生互动

美术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人对美的感受、认识和创造的能力,从美和艺术中陶冶情操,促进学生形成完美的人格。在初中的美术教育中,教师做到从教学的内容、方法、课堂环节、材料以及学习美术的思维模式和作品成果方面着手,让学生在学习中提升创新和实践能力。教师作为知识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在教学当中占主导作用。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老师单向灌输给学生知识,没有和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在美术教学当中,恰恰需要教师在教学当中充当引导的角色,而学生是主体地位。教师在加强训练学生的基础能力时不能只是让学生做简单的临摹。

三、提升学生的美术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参与美术鉴赏

美术,它的艺术创作灵感来自于生活,艺术家们的创新性思维正是推动艺术创作的发展。艺术家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可见,生活处处体现着艺术,艺术丰富着生活。中学阶段,正是身体和智力发育的黄金时期,趣味性和启发性的实践活动将为他们的智力开发和情操陶冶创造良好的条件。教师应鼓励学生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美感,从生活中学习美术,用美术的思维去体验生活,提升他们对美术的理解和创新能力。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当中,初中美术的鉴赏教学分成五个模块,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美术鉴赏活动,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明确学目标的意义是重大的。比如,教师组织学生到美术馆欣赏作品或参观画展,让学生能结合作品的历史背景、生活环境以及画法色彩等方面进行鉴赏,从而促使学生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激发他们对美术作品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在教学当中,积极启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提升他们的美术创新意识的同时,使他们从对美术作品的直观层面上升到理论鉴赏层面将使得教学效果达到质的飞跃。对有美术特长的一部分学生来说,这将是激发他们为艺术创造的一个不可预知的推动力。

四、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评价学生的美术能力

新课程创新改革教学模式,在引导学生对美术有兴趣学习的同时,对他们的学生能力的评估也需要有个科学有效的方法。在初中美术教学创新过程中,教师应从以往传统当中教训。例如,某些教师因为对学生的美术作品和创作不满意而作出严厉批评或贬低,不但严重损伤了学生的自尊心,而且也导致了是学生对美术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做到尊重学生和分析他们问题所在和给予必要的鼓励和引导,对学生正确、合理的评价,使得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鼓励,进而获取学生的信赖。在课堂教学环节和作业批改中,教师不但要做到注意学生的发展和进步,适时给予表扬或赞赏,结合学生自身个性特点和学习能力,指导他们有效学好美术课程,同时在评价过程中应准确把握褒贬尺度,让学习好的学生不骄傲自满,让学习差的学生不失去信心。教学当中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实践能力,将对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作为美术教学,敢于打破陈规,树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让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个性创新能力的提高,与新时期新课标提倡的培养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把学习知识和生活体验融汇贯通起来,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五、总结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创新的美术教学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美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树立创新的美术教学理念到联系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能力以及个性特点,采取优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使得美术教学体现出时代性、人文性、情趣性、品味性。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特点,在教育创新中敢于打破传统思想与观念的束缚,这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起促进性的作用。

作者:胡青青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第一中学美术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