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岗教师业务工作经验总结范例6篇

特岗教师业务工作经验总结

特岗教师业务工作经验总结范文1

【关键词】分岗轮训;实践教学;实训平台

随着地方本科高校转型的发展的需要,构建以市场需求、职业需求为核心,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实践体系为主体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成了地方本科高校急需研究的课题。那么要想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地方本科院校就必须注重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而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还需要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进行参与。特别是在该行业多个岗位中都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这非常有利于人才结构的培养。

一、分岗轮训在实践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分岗轮训实践教学模式是指在同一个实践教学项目中,根据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岗位需求及职业规划,设计相应的实践岗位,而这些岗位的制定必须是符合人才需求及企业的发展需要,并针对每一个岗位设计制定相应培养计划及实践方案。而学生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分别在相应岗位进行实践,指导教师根据培养计划进行指导。

从分岗轮训的实践教学形式不难看出,它是在传统实践教学模式上的一种升华,是传统实践教学模式的一种有益补充。传统实践教学在过程中注重学生主体活动的教育性、创造性和实践性,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和积极探索的特征,而分岗轮训实践教学除上述特征外,还对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通道进行规划,最终促进学生的的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所以分岗轮训实践教学模式运用对程中深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和研究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分岗轮训在实践教学中运用的基础

(一)学院的政策支持

重庆工程学院建校以来一直都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地方高校,建校多年一直对“产教结合、校企合作”进行多方探索与实践,曾经的提出“一系一公司”对“产教集合、校企合作”,做了较好的实践,现在重庆工程学院为了更好开展实践教学设立工程训练中心,而每一个二级院系也都设有该部门。学院还大力建设各专业的实验室、实训室,保障实践教学的实施。

(二)实训平台

重庆工程学院这些年来大力建设实验室、实训室,而我专业的实训平台――呼叫中心运行平台,是学院规模最大、设施配套最全的实训室。有4间客户服务实训室,可同时容纳360名实训学生,同时还配有培训室一间,可容纳120人。每间培训室都配有90台套客服专用耳麦、联想瘦身机。同时还有价值百万元的企业级服务器2台。这些硬件设施都有利的保障的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项目的引进

重庆工程学院呼叫中心行业在业内具有良好的口碑,和重庆市多加大型呼叫中心都有合作关系,如总部在香港的广州电盈综合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永川分公司、美音信息服务技术有限公司、先特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还有一些中型企业,项目涵盖了移动通信、保险销售等呼入与呼出多种类型。而我专业结合现有的实训场地及自身特点,选择了外呼业务为主呼入为辅的实践项目。

(四)具有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

实践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指导教师。因为指导教师贯穿了整个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培养的怎么样,能不能实现培养目标,达到培养目的,都取决的指导教师,所以指导教师一定要有责任心、要有行业知识及技能。指导教师只有懂行才会根据行业的需求培养学生。

在指导教师的选择上我们非常慎重,选择既有责任心的同时还要具有实践教学经验,还有具有一定行业经验,是真正的“双师型”教师。

(五)对口的专业

本实训平台除了满足呼叫中心客服专业以外,还可以满足市场营销专业电话营销方面的实训、电子商务专业中的模块实践教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中的岗位分析、薪酬管理、招聘与培训等多个模块进行实践教学任务,所以这个实训平台运用非常广泛。

广泛的运用,参加实践教学额学生比较多,可以根据情况分散进行实践教学,比如有的专业安排在上学期,有的专业安排在下学期,这样保证了全年都有人在做实践项目,保证的项目运行的稳定性,这也是校企合作的基础。

三、分岗轮训在实践教学中的教学模式

(一)岗位实践与模块化教学

根据呼叫中心行业特点设计多个岗位,如客户服务代表、排班师、质检师、培训师、数据分析师、班组长。

根据这些岗位的设定,专业指导教师要完成对各个岗位培训计划的设计还有实施,制定各个岗位的岗位能力要求、具有的职业素质及技能。根据培训计划开展实践教学还有指导工作。

分岗轮训的实施过程中为了更好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担任过那些岗位,掌握了哪些技能,根据情况进行查缺补漏。

(二)主题式任务驱动

根据岗位的设定及实施情况设置相关的主题任务,比如设置服务之星、质检之星、优秀班组长,优秀培训师,以此为主题,让学生在分岗轮训实践教学中积极学习各岗位知识和技能,以达到培养的目的

(三)兴趣激发式――活动方案

根据行业的特点可以制定相应的活动方案,如脚本大赛、客服技能大赛、优秀团队竞赛、优秀学生参观大型企业等,通过这些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参与性,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了学习兴趣。

四、总结

综上所述,分岗轮训实践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职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要想很好的开展实践教学还需要具备多个条件,要有政策的支持、要有实训室、要有适合的项目、要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同时还要做好相应的培训方案。当然在具体实施中还会存在一些的问题,特别是不同岗位的实践时间,应该多久适合,只有通过具体的实践来总结适合本专业的时间表。

总之分岗轮训实践教学是传统实践教学的有益补充,是促进实践教学满足地方应用型本科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金立军.实岗轮训教学法在“健康评估”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2010年13期

[2]马永辉.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现代企业教育・下半月 2014年09期

[3]祝开颜.建立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全面提升实践教学质量.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3年12期

[4]潘望远.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与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2013年12期

特岗教师业务工作经验总结范文2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会计 实践教学 行业需求 文

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但是,现行的会计职业教育存在着多方面的缺陷,尤其是实践性教学环节,许多学生在实践后会计基础工作仍然很不规范、不知道企业要纳税的程序、审计工作不知从何着手等等。下面,结合教学谈几点看法。

1.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现状

随着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职高专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已发生了重大、深刻的转变,由“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再到近来逐步树立的素质教育观。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已经有单纯的理论讲授转变为理论与实践并重,各高职高专院校高度重视能力、技能,积极组织学生在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教学,教学计划中显示,在校外内实训教学基地进行会计教学活动已经占到总教学时数的50%。各高职院校都在教学计划中加强了实践课程的份量,不仅在理论课教学中安排了实践课时,而且还开设了专门的实践课程。但是,在执行过程中还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实践教学的内容不够全面。从目前许多学校的实践教学来看,开设实践课程主要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而涉及纳税实务、出纳实务等课程的实习项目还非常少;忽视与信息化教学的结合,使信息化与手工实验相互脱节。二是实践教学安排上缺乏整体考虑。实践教学是通过多个环节、多个层次的会计实践活动来完成的。通过实践教学的整体设计,明确每一实践环节的目标、内容和要求,使不同环节相互联系、相互衔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才能使学生通过系列实训,提高专业技能,具备会计岗位工作能力。目前,一些学校的会计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缺乏有机联系,没有形成有机整体。三是会计实训教材缺少特色。从会计准则出台至今,我国公开出版的各类会计教材数不胜其数,但其中大多数教材结构、内容雷同,缺少自己的特色,教材编写重复混乱,精品极少。

2.会计人才需求分析

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集中会计师事务所、中小型企业、金融类机构和事业单位等。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大中型企业、金融机构等在减少招人或根本未设定招人计划,但是,一些中小型企业、基层单位仍有财会类专业的岗位空缺。 随着经济景气度的回升,各类人员需求越来越大,财会类专业的就业形势也明显的比其他专业的要好,在各地的招聘职位需求排行榜上,财经类专业一直处于领先,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社会对会计专业毕业生需求意愿较强,九成单位有长期需求。

大型企业、事业单位及大型金融机构,要求人才学历层次较高,一般应是本科以上毕业生。而中小型企业及基层金融机构,对专科毕业生较欢迎。本次针对用人单位的学历需求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在人才的使用上逐步趋于理智,用人浪费的现象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特别是中小企业对高职高专人才的需求成为了这类企业人才需求的主体。会计岗位按其性质可分为高级会计岗位群、中级会计岗位群、初级会计岗位群和会计相关岗位群。

2.1 高级会计岗位群

包括大中型企业,地(市)级以上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总会计师、会计主管、审计主管、财务分析、资讯等岗位;地(市)以上政府机关及大中型事业单位的会计、审计主管、财务分析、资讯等岗位;其它大型经济组织的会计、审计主管等。

2.2 中级会计岗位群

包括大中型企事业单位、银行及其它大中型经济组织的一般会计核算及审计岗位;小型企事业单位及其它小型经济组织的会计、审计主管;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一般会计核算、审计岗位及信贷、计划或营销部门的相关管理岗位等。

2.3 初级会计岗位群

各企事业、银行单位的出纳,微机录入等岗位,小型企业及其它小型经济组织的一般会计核算岗位等。

2.4 会计相关岗位群

指不直接从事业会计工作,但需要具备会计管理知识和能力的相关管理岗位。如企业总经理,分厂,分公司经理,计划、营销、投资、开发等综合管理部门主管,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证券、投资、资讯等部门业务岗位及其它各类经济组织需具备会计知识和能力的相关岗位。

上述四类会计岗位群,除去会计相关岗位群之外,高级会计岗位群需要人数较少,且对学历层次要求标准最高,一般应为本科生或硕士、博士学位人才;初级会计岗位群、中级会计岗位群对学历要求标准不高,一般具备专科、中专或技校毕业程度即可;相对需要人数最多,应是高职高专会计技术教育培养的首选方向。

3.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3.1 建立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基本技能训练、专业单项技能训练、综合能力训练、企业在岗实习四个部分构成,纵向上形成体系,横向上与理论课程有机结合,从而形成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改变目前高校会计实践教学项目单一的现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2 加强有高职特色的实训教材建设工作

与实践教学体系相结合,实训教材建设应注重实用性、综合性和灵活多样性。

3.3 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相结合

首先要在校内建立能够模拟企业财务运作过程的实践教学环境,实验室布局要按财会部门的现实分工和安排来设计,体现财会部门的特点,使学生步入其中就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其次要逐步收集完备的实验资料,实验资料不能采用传统的教材模式,要与企业加强合作,能够采用企业的实际会计数据进行实验。此外,还要在校外构建较完整的会计教学实习与学生就业实习基地,能使学生到企业进行在岗实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帮助学生对会计工作的整体环境和整个工作过程有更为深刻的印象。

特岗教师业务工作经验总结范文3

关键词:特岗教师;自我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4-0139-02

“特岗计划”是为了提高我国农村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国家、社会、设岗学校等为了稳定特岗教师队伍和提高特岗教师素质,做了大量工作。但是,外力只起加速或者延缓的作用,内力才起关键作用,要成为一位优秀的农村教师,特岗教师必须认识到农村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特岗教师的特殊使命和责任,在精神驱动下,自我约束,不断学习,学习专业知识、学习教学技能,追求进步,不仅有益于农村教育,更有益特岗教师的自我职业发展。

一、调整心态,激发工作热情

调查显示,很多大学生报考特岗教师,并不是因为十分热爱教师职业,更不是因为十分喜欢农村环境,更多的是由于就业的压力或者父母的建议。但是,从现在年轻人的个性来看,他们绝大多数绝对不会从事他们十分厌恶或者反感的工作的。所以,虽然成为特岗教师是教师职业之外的其他原因造成的,但是他们也绝对不反感这个职业。我们经常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现实中,一半以上的毕业生从事的都不是自己大学所学专业。虽然农村环境让特岗教师不如意,但是特岗教师大多还是从事自己所学专业或相近专业的,这一点比其他毕业生优越。

有哲人说过:“生活像面镜子,你哭他哭,你笑他笑。”很多时候,人的状况不是取决于事情的发生,而是取决于对待事情的态度。泰戈尔也说过:“当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的时候,你也将错过满天的繁星。”现实生活中,很多成功的人,并不在于他多么的聪明,而在于他能较快地适应环境,在别人还在哭泣和抱怨时,他已看到了机遇,并及时抓住,获得成功。所以,特岗教师一定要积极调整心态,既来之、则安之,干一行爱一行,用积极的心态去发现教师职业的神圣和农村生活的美好,如没有雾霾,有的是蓝天白云;没有城市的嘈杂,有的是农村的静谧;没有交通的拥挤,有的是田园生活的乐趣。特岗教师要认识到,最需要自己的地方,也是有所作为甚至可以大有作为的地方,农村是个广阔的舞台,农村教育需要高学历的教师,特岗教师能在这里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特岗教师应该把政策号召与个人选择统一起来,把服务国家与实现个人价值统一起来,情绪调整了,人的身心状态就会发生显著变化,自然而然也就会激发出工作的热情和动力。

二、提升职业精神,树立奉献理念

从事教师职业,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更要有一定的职业精神。教师的职业精神,是指从事教师职业所需要的理想信念、思想观念、道德素质、个性品质等。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学生,是活生生的,有思想、有个性的人,不是物,这也就决定了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教学双边互动的特点,决定了教学效果不是仅靠教师单方面的主观努力就能实现的,需要教师用心去了解学生、用爱去温暖学生、用情去感染学生,对学生要有信心,相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巨大的潜力,都会走向成功。在爱的基础上,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备课,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教学,尽一切可能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学生才会积极配合,主动地接受教育。正是这种复杂性增加了教师工作的难度,所以选择教师职业就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诲而不倦的品格、坚忍不拔的毅力、勇于奉献的精神。

对于特岗教师而言,农村地区经济落后、农村学校条件简陋、农村学生基础较差,就应该有更高的职业精神和操守。特岗教师都是80后、90后,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长大的,虽然一部分特岗教师来自农村,但是20世纪80年代我国已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政策,所以80后、90后的特岗教师兄弟姐妹较少,有的还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大多娇生惯养,较少吃苦受累。但是,既然已经大学毕业,既然已经选择了农村从教的工作,特岗教师就必须转变观念,意识到自己已是成人,自己的路要靠自己走,要知道艰苦的环境最能磨砺人的能力和性格,要有吃苦耐劳的心理准备,要有吃苦耐劳的毅力和较强的奉献精神。农村孩子父母多在外务工,留守儿童和少年居多,因此心理比较脆弱、逆反心理严重,面对这些学生,特岗教师更应该具有同情心,用关心和爱护打开学生的心扉,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使之身心健康发展。

三、加强自主学习,提升综合素质

很多特岗教师表明的离岗原因是忍受不了农村艰苦的环境、自己专业发展受困等,实际深挖这些原因的背后,认为大材小用、在农村委屈了自己的想法是主要推手。大学扩招后,报刊媒体一再宣传,我国已由精英化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虽然这个现实大家都已逐渐认可,但是社会上一些人包括大学生自身还是把大学生看成精英。很多大学生认为自己上了十几年的学,投入了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就应该在大城市工作,享受舒适的环境,拿着较高的工资,这也就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特别是在小型私企工作的大学生频繁跳槽和特岗教师离职的深层次原因。

一流的师资打造一流的教育,我国“特岗计划”绝不是仅在量上补充农村师资队伍,更重要的是在质上的提高。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情况相比,现在高中生上大学较为容易。1980年全国高考录取率仅为8%,1990年为22%,2015年上升到74.3%,从以上比例可以看出,当下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初高中基础知识与昔日大学生不可同日而语。因此,特岗教师应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知识的不足,增强自我学习意识,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另外,当今社会日新月异、发展迅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作为学生的领路人、开导者的教师更应该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方能走在时代的前沿,有效地传递知识、教育学生,传承文化。

有了需要学习的认识,就要制订科学的学习计划,自我约束,自主学习。特岗教师可以虚心向同事请教,了解农村风土人情、了解农村教学基本情况、了解农村学生,尽快适应农村学校生活;可以向同事学习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经验,经过消化吸收促进自己教学技能的提高。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为人们的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农村教师参加的培训较少,特岗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这个工具,获得电子书、查阅期刊和资料,网络公开课、慕课等,增强学科知识的学习;也可以在线观看教学案例、教学课件、教学视频,查阅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等,积累教学心得,进一步掌握教育教学理论和技能。特岗教师还可以订购一些经典著作,认真阅读,以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语言表达等人文综合素质。所有这些学习,不仅有利于特岗教师期满留任的职业发展,而且对他们期满离任后选择继续学习或转行工作,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四、坚持教学反思,实现教学相长

一个教师新兵,在课堂上,无论是语言的表达、活动的组织,还是学生的管理,都会显得力不从心。虽然有知识储备不足的原因,但是更多的是经验不足所致。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教学技能,新兵才能逐渐走向成熟。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文中指出:“伟大的阶级,正如伟大的民族一样,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人也同样,不仅要从成功中总结经验,而且更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教师作为学生智慧的启迪者,作为学生发展的领导者,更需要充分调动主体性,不断进行反思。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的劳动寻根问底的精神,那么任何提高教学法的工作都是不可思议的。”[1]

反思能使教师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教学态度、教学热情、教学成效、教育对象,反思促使教师总结经验修正错误,反思促使教师体会教书育人的幸福,收获工作的乐趣。因此,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反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一方面,需要养成反思习惯,并持之以恒;另一方面,反思还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方法不当往往事倍功半,造成烦恼和厌烦心理。为此,特岗教师应该从养成良好习惯做起,每次课后,都要坚持写教学小结,总结自己的备课、上课、答疑辅导情况,分析自己的哪些想法和做法学生反映比较强烈,哪些教学方法的使用和教学环节的设置有利于讲授知识、传授技能,哪部分教材内容处理恰当和效果较好,哪部分教材内容处理不当导致学生思想的混乱,哪种管理学生的方法比较受欢迎,哪种方法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哪句话说得恰如其分,哪句话说得不当等。记录教学小结,进行教学反思,刚开始会很费劲,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共性问题总结出来后就容易了,但是不能因为相对容易,就认为没有必要进行总结和反思了,教师每年面对的学生是不同的,教师工作绝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不断地发展变化,“年年岁岁教此书,岁岁年年法不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特岗教师还要具有持之以恒的信念,在整个教育生涯中,坚持反思,形成习惯,才能获得职业的持续发展。

教学反思是从教师自身出发,从教师自身找寻问题总结经验,但是仅靠教师一人的苦思是不能获得全面的结论的,很容易出现一厢情愿的结果。所以,特岗教师应主动邀请老教师听课,认真倾听听课教师的反馈,还要主动获取经验和查找自身不足,应积极与其他教师交流教学心得,互相讨论,澄清迷惑,提高认识。作为教育的对象,学生对教师最有发言权,所以特岗教师更要注重搜集学生反馈的信息,了解学生的所思、所困、所想,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学生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的期待,从而梳理和调整自己的授课体系、授课方法、管理方法,使自己的课堂成为学生喜欢的课堂,使自身成为学生爱戴、受益终生的教师。

总之,成为一名教师,与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是不同的,所以,大学毕业生通过“特岗计划”招录成为特岗教师后,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调整心态、端正态度,不断学习和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成为一名优秀的乡村教师,方能真正做到教师育人,服务乡村,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特岗教师业务工作经验总结范文4

关键词:现代农艺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5.1 文献标识码:A

桃源县职业中专现代农艺技术专业作为国家首批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的重点建设项目,现正在申报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为了将专业建设做强呈现特色,专业建设立足桃源县农业产业结构特征,本着“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原则开展校企深度融合,实行双主体育人模式。

1 “三年三循环”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基本内容

1.1 “三年三循环”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三年三循环”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即人才培养过程均须经过识岗、练岗、顶岗rm3个阶段,其中学校和行业企业本着“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原则开展深度融合,实行双主体育人。3年学制中具体依据农时农事,对大叶茶和烟草栽培过程中的育苗、栽培、病虫防治、产品收获、加工、销售等各个重要环节进行循环式教学。专业建设要求开发适应地域经济的乡土化特色教材;加大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开放式质量评价机制;3次循环式教学分别实施不同的教学管理模式等。

1.2 “三年三循环”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主体内容

1.2.1 “专业教学+基地+农户”三位一体教学管理模式(1、2学期)

第1学年的教学为第1循环,实施“专业教学+基地实习+农户生产”三位一体教学管理模式。主要是通过“基础教学+参观见习”,让学生在实习基地和专业农户的生产现场实践,了解自己毕业后的岗位工作情况和知识技能要求。为了更好的完成专业教学任务,通过组织参观大叶茶和烟草实习基地、农户的生产,依托实习基地,聘请农业专家,为学生明确相关工作任务。

学校的专业教学将根据相关工作任务,开展教师配备、实验实习条件建设、教材开发、教学资源准备等工作。专业教师团队和企业专家共同开发本土教材,构建专业的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模式。

1.2.2 “工作室+项目”工学结合教学管理模式(3、4学期)

第2学年的教学为第2循环,实施“工作室+项目”工学结合教学管理模式。专业教学重视实践,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比例大于6:4。根据茶叶和烟叶生产实际,教师先提前进行专业教学,然后组织学生到实训基地对每个专项技能实行全过程操作。实践后,结合理论教学情况进行教学效果验收,技能比赛。

通过引入企业规范的管理模式,健全“技能大师工作室”运行管理机制,完善“工作室+项目”工学结合教学管理模式。在“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基础上建立以专兼职教师为主体的微型车间,构建学生创业顶岗平台,提高学生胜任职业岗位的能力,实现专业人才培养与生产企业无缝对接。创新 “工作室+项目”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建立项目实训管理机制,践行真实项目教学,依托董事会探索与完善学生顶岗实习体制与机制。

1.2.3 “顶岗操作+技能鉴定”教学管理模式(5、6学期)

第3学年教学为第3循环,主要是通过“顶岗实习和技能鉴定”,让学生熟练掌握本岗位的工作技能。在第3学年,教师进行专业模块教学结束后,学生进入生产顶岗实习阶段。学校将组织学生技能鉴定,并颁发相关专业技能的职业资格证书,形成“课证相融、训赛相通、工学相长”的能力培养机制和素质养成体系。

2 “三年三循环”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探索

2.1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2.1.1 校企合作机制建设

由我校牵头,建立由县农业部门、学校和古洞春茶业、朱家港烟草合作社等主要企业行业参与的董事会或合作社(以下“董事会”包含“合作社”职能),积极探索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紧密合作的“校企一体、产教并举”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人才培养模式。在董事会的统筹下,整合校企教学资源,建成“现代农艺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群”,制定现代农艺专业人才培养标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桃源县地方经济建设发展提供人力支撑。在董事会领导下成立“现代农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现代农艺专业及专业群的发展规划,校企共同参与制定生产加工技术标准,进而制定基于此的现代农艺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及实训条件建设等。基于董事会开展工学结合和订单培养,按照参加“订单”培养的董事单位要求组织生源,培养合格的毕业生,使“订单”培养比例达到40%以上,招生就业实现“双定向”。

2.1.2 校内实训体系构建

吸纳董事会成员企业技术能手参与本专业技能大师团队“工作室”,由“工作室”根据岗位能力目标设计以任务驱动的教学“项目”,并在此基础上实施工学结合的项目教学,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改善校内实践教学条件,将原有实验室建成集理论教学、实训操作、技能鉴定、生产4大功能于一体的理实一体化技能教室。

对实习基地进行建设与完善,将现代农艺实验实训室改造为生产性实训工场,为“工学结合、产教一体”人才培养方式探索与构建搭建实践平台。并按学校校园建设和校内生产性实践要求,在校园中搭建学生情景模拟展示平台,在实训教师的管理和指导下,向学生开放职业技能实践区和情景模拟展示平台场所,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2 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核心课程建设

2.2.1 课程体系的构建

依托茶叶等产业的优势,在董事会的指导下,与古洞春等董事会成员单位合作,共同分析茶叶等产业人才需求,明确本专业主要面向的工作岗位,对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确定职业岗位所必备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以职业岗位工作流程和职业能力为基础,开发专业标准化实践教学、训练、鉴定项目课程,构建标准化能力递进式专业项目课程体系。同时,构建基于现场、任务情景模拟模块式课程体系,体现“做中学、做中教、做中会”,具有“教、学、做” 特色、体现工学结合的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及专业教学资源,通过基于工作过程及工作任务导向的实景、实境教学,真正体现专业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能力本位课程体系。

2.2.2 核心课程建设

从现代农艺技术工作任务的岗位需求出发,针对现代农艺设计员、现代农艺施工员、植物保护员、现代农艺绿化工、现代农艺产品营销等职业岗位任务所必备的能力尤其是核心能力和关键技能,开发乡土化特色课程。

根据职业岗位能力需要,结合行业标准,以工作任务为主线,加强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建成省级精品课程《大叶茶生产技术》、市级精品课程《植物保护技术》;建成校级专业核心课程《烟草生产技术》、《土壤肥料学》等。以省、市级精品课程、校级专业核心课程为课程建设目标,结合中职教学规律,研究专业实践教学特点,探索专业教学特色、方式、条件和手段等,形成具有自己特点的现代农艺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对以上4门专业核心课程的内容与编排体例进行改革,形成以情景模拟课程教学设计方案,贴近专业发展、贴近学生需求、贴近职业教育改革;通过与行业合作,开发《植物保护技术技术》、《现代农艺产品市场营销技术》等2本适合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实训校本教材和实践教学指导手册。

2.3 开放性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在专业建设委员会领导下,紧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适时指导修改现代农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调整课程教学内容,对过程中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层面、不同性质的评价。完善由董事会成员、烟草、茶叶行业协会、教师、学生、专业负责人、督导、毕业生、用人单位、家长及同行等多方参与的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建立由专业建设委员会、教务处和教师组成的三级评价机制,通过专业文化理论测试、项目实习评价、专业综合能力测试、作品展示和用人单位评价等多个环节对学生的职业能力水平、职业综合素养、学习质量、教学效果和教师教学质量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考核评价,最终达到现代农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2.4 加强“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

以“双师型”教师为基础,专家型教师为中坚,形成一支老中青相结合、职称结构合理、专业技能突出、具有创新精神专兼结合的双师课程团队。

实行“双专业带头人”制,即自己培养1名专业老师担任专业带头人,聘请茶叶协会高级农艺师为行业带头人,负责梳理专业建设思路,把握教学改革方向,组织教学、培训及实训基地建设任务。参加课程建设,制订并实施教师培训计划。

选取有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教学能力较强、有一定学术水平的教师担任主讲教师;使之具备较强的教研教改能力、课程开发能力、较强的教学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应用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能力。

从校企合作企业中聘请5名具有丰富现代农艺规划、生产管理、经营的实践经验,在行业享有高知名度的能从事实训课程建设、理论与实践环节教学,能在课程研发、校企合作、帮助学生就业等工作中发挥作用的技术骨干为兼职教师,兼职教师占专任教师25%,形成一支高素质、高品位的兼职教师团队。

3 “三年三循环”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效果

桃源职业中专从2010级学生起实施“三年三循环”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2010级1个班成功完成教学任务即将毕业,2011级3个班已结束学校教学任务进入顶岗实习。2012级2个班正在实施识岗教学中。实践证明,该模式符合中职教育的发展规律和企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受到学校、企业和学生的普遍认可,湖南日报、湖南科技新报、常德日报均多次对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宣传报到。

学校解决了实践教学基地少、设备不足问题,得到了企业的一定专业建设投入;学生在真实的工作过程中,亲身经历了大叶茶、烟草的生产加工等一线生产过程,提高了专业能力和技能水平;企业也解决了农忙时劳动力紧缺问题,实现了“多赢”。

4 结语

总之,桃源职业中专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在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特色专业建设基础上,正在努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争创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而“三年三循环”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取得了实效,充分发挥了学校、学生和企业行业的联动效应,形成了现代农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并将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使之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以利于在同类职校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胜元.中职秘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双元制”[J].管理、人力资源开发,2011(07).

[2] 彭志斌.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9).

特岗教师业务工作经验总结范文5

关键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

高职经管类专业承担着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高级技能型经管类人才的任务,而实践教学体系的不完善日益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瓶颈,明晰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显得迫在眉睫。

一、 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特征

经管类专业的实践教学特征是由其学科的性质所决定的,经管类学科既具有某些自然科学的特征,又具有典型的社会科学特征。因此,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具有双重性。自然科学特征最典型的表现是数学理念活动中数量的变化,作出运行规律的概括、总结和发掘,特别是对于许多经济现象都用一些经济模型来加以说明;但是经管类专业又是关于经济与管理的学科,经济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种基础和核心活动。因此,又具有典型的社会科学性质。正因为经管类学科的双重性,决定了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既包括实验室模拟实验又包括进入社会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当前实践教学的主要类型

一是分析型的实验实习。以案例教学法为主,案例教学法主要是让学生接触各种各样的实例,案例教学的实质是让学生学会运用已学的基本原理、知识和方法,锻炼和提高学生在实际经济管理中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从事实际管理工作的能力。

二是演示型或验证型实验实习。这类实验主要是培养学生实验的基本技能,掌握实验的基本方法、步骤。如会计的记账凭证的填制、登记账簿等;国际贸易单证中的信用证、商业发票、提单、装箱单等各类单证的正确填写。

三是设计型的实验实习。这类实验主要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设计能力,如营销调查问卷的设计,学生运用已学的专业知识,围绕自身的主要目标进行问卷的设计,确定调查对象进行调查、统计与分析。

四是模拟型又分情景模拟型和软件模拟型。情景模拟型又可称为体验型,如会计实习的综合模拟,教师根据专业特点与学生的情况,选择适合学生的企业会计业务,组织进行会计业务的模拟和学生职业岗位的模拟,使学生在完成单项实验的基础上进行融合与理解;软件模拟型又可称为实战演练型,如国际贸易软件的使用,学生可以借助于软件的各个角色分工,完成进出口过程中的一系列的手续与单证。又如市场营销模拟软件,各个学生分别代表不同的公司在市场上进行竞争,根据总体营销目标和面临的市场环境,及时对企业的生产与销售等各方面作出策略上的调整与制定,最后以学生的营销实绩来评价学生的实践效果。

三、高职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主体地位不突出

经管类专业课程一般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心核心课,其中专心核心课多是实务性强的课程,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来理解与巩固,但目前专心核心课的实践课时在总课时中的比例是比较低的,甚至在某些学校存在着实践课程开出率不足、随意调整实践教学内容的现象,尚未真正摆脱理论教学为主的传统讲授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计划中的独立实践环节,如大型作业、实训周、生产实习、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虽然课时充分,但由于实习基地不完善、就业压力大等原因,也存在着利用率不高的现象,影响了学生专业实践水平的提升。

2.缺乏完善的实践指导教材与师资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于职业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受教育观念转换滞后性的影响,使得目前许多实践教材比较陈旧,漏洞较多,不能与时俱进的进行更新,使得实训的要求与最新岗位需求不吻合,达不到实践教学的目的。同时由于实践指导教师受自身实践技能、工作经验、学历等条件的限制,还不能正确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实训任务,从而使实践效果大打折扣。

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

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使得知识也会随之创新,经管类专业相应课程的理论知识也随之产生一些更新与外延,实践技能更是产生较大的变化。职业教育要求以行业执业标准导入教学内容,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无缝对接”。由于专业教师多数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各门课程实践教学大纲、内容及教学计划的制订没有很好地协调、递进与衔接,造成职业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更难于将各门课程理论教学所支撑的职业技能汇总在一起形成的综合岗位职业能力。

4.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理想

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以职业能力为起点,搭建实践教学环境和实际工作岗位,由于经管类专业的特殊性和资金投入有限,校内的试验环境基本以机房和模拟环境为主,无法实现生产性的真实操作,因此,建立完善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就显得尤为重要。但由于重视不够、管理松懈等原因,多数校外实践基地基本提留在参观、实习的层次上,无法真正的纳入实践教学体系中去,更谈不上产学研结合的深层次合作。

四、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是实现培养高级管理类技能型人才目标的关键环节,是立足于企业需求,培养学生核心职业技能的核心。“工学结合”是指在完成专业培养方案基础理论模块的教学任务后,将专业教学过程与企业经营管理紧密结合,使学生专业学习与顶岗实践交叉进行,学生的顶岗实习成绩与学习成绩相关联。“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相互合作,企业深入专业及教学计划的设置以及具体的教学环节,学校深入企业了解企业需求甚至将课堂移到企业,双方在产学研领域深入合作,实现双赢效果。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能为学生提供更多时间熟悉和掌握不同岗位的技能和工作流程。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在职业教育领域中有着一定的传统,古代的“学徒制”,德国的“双元制”实质上就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实践表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拉近学校与企业的距离,实现教学与生产的无缝对接,优化职业教育资源,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和实践能力,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扩大职业教育规模的需要。

五、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措施

1.更新实践教学理念,紧贴市场构建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完善的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的必要前提,加强实践教学,要充分认识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方面的重要作用,充分认识实践教学在推进教学改革与发展、突出学校办学特色方面的重要意义,彻底根除头脑中“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思想,充分理解“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构建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架起学生、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进行“零距离”互通的桥梁。学校的办学适应了企业的最新需求,使学生真正掌握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意志品质、独立解决经济问题的思维能力、娴熟的操作技能、良好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学生、企业和学校均从中获益,社会职业教育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实现多赢的效果。

2.建立完善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建立功能完善的校外实训基地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重要方式,高职经管类专业应依托区域经济的结构和特点,充分采取多种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立模式,如定期定岗实习、订单式培养、校外实践教学外包等方式,努力拓展校企全程合作、互动互利进行人才培养的途径,研究校企合作模式,针对各种培养模式创新运行机制,形成实践教学全面发展的局面。

3.进一步完善与规范实践教材,提高实践教学师资水平

经管类各门课程和实践教学项目均应配置相应的实践教学教材,明确教学内容及规范的教学大纲和职业标准。在编制实践教材时,一定要明确该课程所支撑的岗位职业能力目标,明晰企业需求与职业标准,做到单项能力与综合能力的有效衔接和融合,避免漏缺或重复。同时,在制定教材编写方案时应充分征求和采纳本行业有经验人士的意见,尽量争取吸引企业人士参与到教材编写工作中去。

高职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要求指导教师既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水平,又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具体可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坚持教师“持证上岗”,要求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必须有相关职业资格证才能上岗指导实验;二是聘请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或经验丰富的一线在职人员担任实践教学兼职教师,发挥专职教师静态结构和兼职教师动态结构的互补作用;三是派送学院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以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4.实践教学形式多元化

经管类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具有多样性、综合性和易变性的特点,因此其实践教学环节应充分依托各个工作岗位,结合区域经济的特点,充分发挥政府的导向和中介作用,建立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一是建立公有私有企业相结合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鼓励学生到私有企业参加实训;二是校外实训与社会培训相结合,与相关部门合作建立功能完善的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同时兼顾公共培训,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三是与人才市场合作,为企业作针对性强的岗前培训和订单培养;四是采用多种形式丰富课程教学,如案例刨析、参观、专题讲座等;五是采取轮岗制,让学生在本专业不同岗位轮流上岗,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经济管理类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建设是一项艰巨的教育创新工作,我们应摒弃陈规、抓住关键、突破难点、拓展新路,本着“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理念,努力开创高职经济管理类实践教学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冯拾松.订单培养校企合作的有效载体[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3).

[2] 俞建新.校企合作——高职教育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J].辽宁高职学报,2004,(2).

[3] 蔡向朝.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形式与内容[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

特岗教师业务工作经验总结范文6

【关键词】职场体验;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09 -0137-01

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对高技能人才的强烈需求和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不强,是当前高职教育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反映了一所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整体水平。作为一所高职院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国家示范院校建设中,日照职业技术学院以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人为目标,遵循职业能力发展和认知规律,将职业环境资源引入教学进程,将职业素质教育贯穿始终,以“职场体验”、“实境训练”和“顶岗历练”为核心要素构建课程体系,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职场体验”在高职教学中的内涵发展

在学校的实践教学中,“职场体验”重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新生一入校即接受专业与职业入门、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等教育,组织行业、企业开展职业导训课,组织优秀毕业生与新生互动交流,安排学生到企业接受不少于一个月的职场体验,让学生了解职业、企业、行业,明确岗位是什么、岗位在哪里、怎样才能做好岗位工作。要求学生每年都要参加应聘活动,撰写应聘体验报告,进一步了解职业要求,准确把握成才目标。

“职场体验”是职业意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的第一步。紧随其后,学校递进发展了“实境训练”和“顶岗历练”两个环节。实境训练重点建设一体化实训室和生产性教学基地;依据学习领域课程和学习情境,设计真实的工作任务,营造真实的职业氛围;以产品生产或技术服务为平台,实行小学期、分段式、模块化的组织形式,实施行动导向教学;专业核心课程推行以项目为载体,实施“学训同步”的教学模式改革,变学习内容为工作内容,通过模拟工作来实现学习。顶岗历练就是安排学生到合作企业中进行不少于半年的的顶岗锻炼,重在让学生获得实际工作经验,强化员工要求、企业文化熏陶和工作经验交流,内化形成质量意识和社会责任。在顶岗实习的组织上,实行定岗位、定师傅、定任务的“三定制度”;在管理上实行学生自我管理、教师网络远程管理和企业指导师傅现场管理的“三元管理”;在考核上采取生自我评价、企业指导师傅评价和学院指导教师评价相结合的“三方评价”。

二、“职场体验-实境训练-顶岗历练”在高职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的“职场体验-实境训练-顶岗历练”的人才培养模式,经历了从提出、论证、试点,到反思、完善、优化再到推广的过程。通过实践应用与推广,不断明确了基于这一模式的课程体系构建方法、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步骤,提出了课程、双师队伍、实训条件建设的普适性标准要求。

学校在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过程中,主要做了几项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了“校内设厂、厂内设校、校企互动、双向介入”的校企合作模式,与日照市民管局合作,牵头成立了“日照市校企合作发展促进会”,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建立了双向对话交流机制,打造宽领域、深层次、多形式的校企合作育人平台。二是狠抓市场调研和职业分析,突出学思结合、学用一体的思想,按照教学做一体的要求,严格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论证程序,重组和重构教学内容,构建以实践为主导的课程体系。三是以课堂教学为抓手,深化实施课程改革,通过开展“观摩课”教学活动,树立课堂标杆,大力推行一体化教学;实施教学文件上网,规范课堂教学资料,突出工学结合特色,不断推进课程改革向实施层面转移。四是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建设,推进管理重心下移,进一步完善以二级学院为主体的两级管理体制,政策、经费、人员,优先保障教学;定机构、定职责、定岗位,不断提高行政处室服务教学水平;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有效实施,创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调动广大教职工投身教学、服务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的积极。五是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和合作企业聘请两条途径,吸引企业精英、行业专家来校兼职,建立由企业高管、高级技师和高级技工组成的兼职教师资源库;探索“一岗双职”专兼教师协作机制,设置专兼协作岗位,专兼教师“一对一、一带一”,互补提高。不断健全兼职教师考核和薪酬制度,完善了兼职教师退出淘汰机制。

三、“职场体验”在高职实践教学改革中的成效分析

学校教学改革的实践证明,“职场体验-实境训练-顶岗历练”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了服务社会能力,就业质量不断提高,推动了人才培养工作的健康发展、特色发展。

(一)提升了学生实践能力。

“职场体验”很好的解决了人才培养与需求相脱节的矛盾,增强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应性。通过真实环境、真实项目、真实生产工艺和流程的熏陶、感染与实践锻炼,突出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提升了学生的就业质量。

“职场体验、实境训练、顶岗历练”的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市场调研、专业调整、职业分析、岗位分析,这从源头上保证了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课程设置与课程体系的构建,完全适应了产业行业的发展要求,增强了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结构的匹配度。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适应了现代产业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保证了学生充分就业和体面就业。

(三)增强了学校社会服务能力。

校企合作育人平台的搭建,推动了学校办学资源的开放”。“课堂开放”以提高城市居民知识技能为主,面向合作企业职工、再就业人员和周边社区人员,部分专业课程实现了网上选课、随堂听课、免费学习。“文体资源开放”开发了社区居民喜闻乐见的科普、外语、书画、音乐、健身等学习项目,体育场所对驻地居民和合作企业开放。“实验实训室开放”承担了转岗再就业培训、企业员工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提升培训;承揽了企业技术升级研发项目。“教师队伍开放”聘请社会精英、地方名人、技术能手进校园、进课堂;专任教师进企业、进社会。努力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冯新广、孙刚.高职“职场体验-实境训练-顶岗历练”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北京: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0).

上一篇两只小狗

下一篇入户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