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养护剂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混凝土养护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混凝土养护剂

混凝土养护剂范文1

关键词: 桥梁高墩 混凝土养护混凝土养护剂

中图分类号: TU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引言

湖北十白高速公路处于十堰地区独特的气候条件下,白天温度偏高、光照强烈,而夜间温度相对偏低、时有骤雨,这就给笔者所在的十白高速公路第四合同段桥梁高墩施工中混凝土的养护带来诸多不便。为改善桥梁高墩施工混凝土养护,笔者引用RC-7型混凝土养护剂,研究探讨该地区桥梁高墩混凝土养护方法及其实际效果,为其他同类气候区域内的桥梁高墩施工提供有力参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桥梁高墩常规养护方法与RC-7型养护剂养护

1.1 养护机理

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水泥完全水化需要的水量仅约为水泥量的22%~27%,多余的水量是为了满足混凝土施工和易性的要求,因此如能保持住混凝土中未凝水分不散失,凝固过程中根本不需要养护。但实际施工时在自然环境中水分不断蒸发散失,难以保证水泥的水化反应,特别是在混凝土硬化的初期,保持适当的环境温度和湿度对混凝土强度和其它性能的提高非常必要。

1.2 桥梁高墩常规养护及实际效果

笔者所在的湖北十白高速项目,共有大桥两座,其墩式柱和薄壁空心墩高度由20米到63米不等,为全线第一高墩所在项目,因其墩柱高度质检部门将混凝土养护作为重点控制环节,为此项目经理部同施工单位签订了混凝土养生协议,并购置设备装置以喷淋方式配合塑料薄膜包裹进行养护。

1.3 RC-7型混凝土养护剂作用机理

RC—7混凝土养护剂是由连续相为水、分散相为-C-C结合的成膜物质,并配以高分子有机助剂复合而成。当涂洒于新成型的混凝土表面,随着溶液的分解挥发后形成化学薄膜,覆盖于混凝土表面,迅速在混凝土体的表面结成一层不透水膜,防止新成型混凝土中自由水过早、过多蒸发,从而保证水泥的充分水化以达到自养之目的。

2试验材料

原材料的组成

水泥:采用湖北葛洲坝三峡牌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细集料:采用汉江中粗砂,细度模数2.76,表观密度2.670g/cm3;粗集料:采用湖北十堰市柏林镇陈家坡采石场生产的碎石,其成分为辉绿岩,表观密度3.10g/cm3,压碎值8.5%,集料碱活性符合要求;外加剂:减水剂采用山西康特尔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KTPCA聚羧酸盐高效减水剂,掺量为胶凝材料的0.8%;粉煤灰:考虑混凝土耐久性要求加入粉煤灰,采用襄樊余家湖热电厂生产的Ⅱ级粉煤灰,细度13.0%,活性指数82%。

配合比:水胶比(0.35);每方用量:细骨料(725kg)、粗骨料(1290kg)、水(151kg)、外加剂(3.413kg)、粉煤灰(107kg);

2.3 RC-7型混凝土养护剂

主要成分为聚乙烯醇,外观为浅黄色液体,比重1.025±0.015,PH值7—9(5%的水溶液)。

试验方法

失水率:150 mm×150 mm×150 mm 混凝土试件,采用自然养护、洒水包裹薄膜养护和RC-7型养护剂养护三种不同的养护方法,分别在试件拆模后和到3d、7d、14d、28d规定龄期称重并计算它们的失水率。

抗压强度:150 mm×150 mm×150 mm 混凝土试件,分别采用自然养护、标准养护和RC-7型养护剂养护至28 d 后,测其抗压强度。

试验成果:(失水率对比): RC-7型混凝土养护剂养护失水率较小,当RC—7型混凝土养护剂溶液的分解挥发后形成化学薄膜,迅速在混凝土体的表面结成一层不透水膜后,使混凝土失水率趋于缓和。

1)、抗压强度:以三种养护条件分别养护至3d、7d、28d和60d,进行抗压强度试验,与标准养护条件下的抗压强度对比,RC-7型养护剂的养护结果:32.3/96.4、40.2/95.0、48.5/94.7、56.6/97.4单位((MPs/100),效果远远大于自然养护,且已能达到标准养护效果的95%左右。

2)、表面回弹强度深度:RC-7型养护剂条件下的结果39.5/106、43.1/101、48.5/99.9单位((MPs/100),

混凝土强度略高于塑料薄膜包裹加喷淋的养护条件,且前期增长速度明显较大。RC-7型养护剂喷涂以后分解挥发形成化学薄膜,覆盖于混凝土表面与外部空气接触,由于膜的有效期比较长,同样不易碳化。

现场应用观察混凝土外观及表面情况

由于湖北十白高速公路处于十堰地区独特的气候条件下,外加桥梁墩柱高度由20米到63米不等,为此笔者针对其所在标段选定了多种养护方式,并在夏季的6~8月份施工高峰期中进行了三种养护条件的对比性验证。

4.1桥梁高墩自然养护

经自然养护60d后,观察桥梁高墩混凝土外表,外观质量较差,细心观察可见表面有不规则的干缩裂纹和起沙现象。分析原因为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失散,造成混凝土表面干缩、龟裂、起毛,严重影响混凝土外观及整体质量。

4.2塑料薄膜包裹加喷淋养护

为加强桥梁高墩施工混凝土养护,项目部要求施工单位实行塑料薄膜包裹养护,另外配置喷淋装置增强混凝土前期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毕拆模后先做喷淋养护,12~18小时内立即进行塑料薄膜包裹,然后喷淋次数视气候情况和薄膜内湿度来定,要求养护7~14d。

5结论

试验和实践的结果证明,针对湖北十白高速处于十堰地区特有的气候条件下,在桥梁高墩施工混凝土养护中通过喷洒RC-7型混凝土养护剂使混凝土表面结成一层不透水膜,防止新成型混凝土中自由水过早、过多蒸发,从而保证水泥的充分水化以达到自养。同时,RC-7型混凝土养护剂与薄膜包裹加喷淋养护等其他各种现场养护方法相比,具有很多优点,相对施工操作简便,现场清洁,交叉作业干扰小,同时有效的降低了混凝土养护成本和劳动强度,从而有效提高了养护质量的保证率。

[参考文献]

混凝土养护剂范文2

论文摘要:根据多年的施工经验笔者总结了当前水工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最新进展,并对混凝土养护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

1 目前水工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主要进展

1.1 优先使用散装水泥

目前,我国的水工混凝土规定优先使用散装水泥。在水工混凝土中使用散装水泥可以方便施工、降低成本、改善环境、满足大规模的批量需求,是一项技术成熟、可靠性高的施工新技术。

1.2 水工混凝土中掺合料的使用

水工混凝土通常由胶凝材料、骨料、砂和水等组成,随着工程的需要,掺合料已成为水工混凝土中不可缺少的第五部分。混凝土中掺入掺合料后,可以降低水化热,抑制碱骨料反应,节约水泥,降低成本,综合效益非常显著。常见掺合料有粉煤灰(也有用作胶凝材料)、凝灰岩、硅粉、氧化镁、陶瓷、金属或非金属矿渣等。

1.3 水工混凝土中外加剂的使用

近10多年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飞速发展,品种越来越多,性能越来越好,技术也越来越完善,为此,规定在混凝土中必须掺外加剂。目前常用的外加剂有:引气剂、普通减水剂、缓凝减水剂、引气减水剂、高效减水剂、缓凝高效减水剂、缓凝剂、泵送剂等。在水工混凝土中掺入外加剂后,能够改善混凝土和易性,调整凝结时间,提高各项物理力学性能和耐久性,增强混凝土适应环境的能力等。

1.4 混凝土运输条码识别

在多品种混凝土同时运输的情形下,需要对其正确识别,传统的方法是在车辆的前部显著位置设置标志,然而这种方法易于出错。其工作原理为:当调度发布运行指令后,红灯转为绿灯,即装有条码识别牌的车辆可以通行。车辆在行进中触发安装在入口处的红外开关,微机检测到该信号后,指令安装在识别棚上方的摄像装置和图像采集卡进行采样,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图像识别处理,获取该车需运输的混凝土品种即秤杆号信息。根据每座拌和楼的生产状况,按照优化调度的原则,在识别棚出口处前方的显示牌指示车辆要去的楼号。同时,通知拌和楼按指定秤杆生产混凝土。整个处理过程大约在1秒钟左右全部自动完成。

1.5 混凝土保温技术

混凝土的侧面永久保温,已由过去的挂草席、布帘改为具有良好保温性能的化工产品。当采用拆模后外挂(或外粘)施工方法时,多选用适当厚度的聚乙烯卷材,为增加卷材强度,可在卷材两面覆上彩条布。当采用在立模后内贴施工方法时,多选用聚苯乙烯板材,拆模后保温材料就留在混凝土表面。当采用拆模后在混凝土表面喷涂施工方法时,则选用双组份发泡聚氨酯材料。这些新的保温技术,均比传统保温方法工效高,效果好,无污染,现场文明美观。

1.6 其它

除上述各项之外,还在陡坡与垂直运输设备、仓面五小机等技术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另外在预埋冷却水管的材料和方法、预埋件的施工工艺、大升层(3m)混凝土浇筑、施工缝面采用低一级配的混凝土或同一级配的富浆混凝土替代铺砂浆以及混凝土温控、养护等方面均取得了进展,这里不再一一详述。

2 水工混凝土养护方法研究与应用

2.1 养护方法

水工混凝土养护是混凝土生产中周期最长的工艺过程,养护时间视当地气候条件及水泥品种而定,一般养护从混凝土浇筑完毕12~18h开始,并持续21~28d。多采用洒水进行自然养护,还有喷涂薄膜养护和塑膜包裹养护方法,使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实现养护目的。

为了检验不同养护方法适应范围及实际效果,对具有壁薄、外形坡面与直立面多、表面积大、水分极易蒸发、施工水源远而不便等特点的成型混凝土构筑物。起初按惯例采用自然养护法,若在工程环境炎热、气候干燥的条件下,需在混凝土脱模后便开始养护工作.且草帘遮盖加洒水养护与无遮盖洒水养护要同时进行,养护时间21~28d,浇水次数根据气候情况和覆盖物的保湿能力决定,以保证混凝土有足够的湿润,固定专人养护.实践表明,遮盖加洒水养护的混凝土比无遮盖洒水养护的强度增长更快,28d强度回弹平均值前者高于设计10%以上,后者在设计值左右变动,后者混凝土表面有不规则的干缩裂纹和起沙现象.分析其原因认为构筑物表面持水性差,水源不便,养护质量易失控,达不到养护要求,严重影响到构筑物混凝土质量.在无风或风小的情况下可采用塑料膜覆盖养护方法,以不透水汽的塑料膜来保持混凝土中的水,满足混凝土强度增长的需求,但是养护效果检验认为,这种方法存在较多的具体问题,不能满足混凝土强度均匀的要求,保证率低。

因此,混凝土养护剂便成为混凝土养护方法中的新宠。最初是靠引进国外的养护剂,后因为成本过高,我国便自行生产了混凝土养护剂,并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标准。其中甘肃生产的JD混凝土养护剂,就能够保证混凝土早期强度的增长以及各部位强度的均匀性,满足混凝土养护质量要求和技术要求,消除了自然养护和塑料膜覆盖养护方法难以管理、不能保证养护效果的缺陷,成为施工单位乐于使用的养护方法。

2.2 混凝土养护剂使用的经济分析

混凝土浇捣密实成型后,逐渐凝结硬化,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耐久性,这个过程主要是由水泥的水化作用来实现的.水泥的水化作用好坏与快慢与混凝土的环境温度、湿度及养护效果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早期养护,如果养护时间短或养护期内不能经常保持在湿润状态,混凝土内的水分会迅速蒸发,混凝土表面因干缩而产生裂缝或形成毛细网透气渗水,使混凝土的抗渗性急剧降低.采用养护剂养护,由于保证了良好的水化热作用,生成晶态或胶态水化物,阻塞混凝土的毛细管道,降低混凝土内部的空隙率,增强混凝土的密实性,从而获得良好的抗渗性、抗冻性及耐久性.在一般工程环境条件下,要较好养护现浇混凝土,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只要能够按照相应的养护要求去做,从理论上是完全可以的,然而现实中往往做不到,特别是在炎热、干旱环境下,自然养护说来简单,做法明了,但要在混凝土养护期保持湿润状态却非常不容易,难在用水不便,有的结构难以覆盖与洒水,一般不便于监督,易习惯地进行象征性养护,养护次数与保湿程度不够,要真正达到自然养护的各项标准,其代价高于其它任何一种现场养护方法.塑料膜包裹或覆盖法,原理成立,但不能很好地贴在混凝土表面,一般条件下不易做到天衣无缝.混凝土中水分蒸腾,吸附于塑料膜下面,混凝土养护保证率低,难以达到应有效果。

混凝土养护剂范文3

关键词:道路工程施工;混凝土外加剂施工技术;混凝土的养护

一、混凝土的配比、生产及养护措施

道路工程中对混凝土的使用量很大,而在混凝土中掺入小量的外加剂则可以起到混凝土的改性作用。混凝土外加剂的使用量很小,品种繁多,但是往往可以起到很重大的作用。道路工程的施工周期、施工环境以及气候条件等对也对混凝土外加剂施工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道路施工中使用的混凝土外加剂一定坚持合理的配比,精准地生产,并进行必要的养护。减水剂应配制成均匀的溶液。外加剂沉淀的有害作用与外加剂掺量超大是相同的,每天应清除溶液中未能溶解的固体沉淀物。根据工程的需要,普通减水剂和高效减水剂可与其他可混溶的外加剂复配使用。在高效减水剂中掺入与水泥相适应的缓凝剂、高温缓凝剂、保塑剂或缓凝型减水剂可减少热天坍落度损失,用搅拌车或罐车运输水泥混凝土时,在浇筑现场可二次加入高效减水剂,经快速搅拌均匀后出料,不得多加水,并快速完成浇筑、振捣、饰面等;使用缓凝型的高效减水剂。

(1)进行正确的配比,控制好道路混凝土外加剂的配比和浓度。在工程施工前,专业人员按照工程的设计要求对混凝土外加剂的强度等级与调配比例进行配制,并且进行严格的实验配试获得级配报告,实施施工时严格按照级配报告进行。有统计资料显示,混凝土外加剂的配比与水的含量、水泥含量、砂石含量、石灰含量等均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混凝土一定要按实验室配给报告并结合实际的环境进行配制。同时,也要严把材料关,保证水泥、砂石、外加剂等的质量。

(2)加强道路工程混凝土的生产施工管理。混凝土添加外加剂配制时要按照根据施工现场砂石等含水率等进行适当调整后的配合比进行,使用适当的外加剂确保混凝土在保水性和和易性等方面的特殊要求,也要充分考虑到混凝土运输距离的不同和入仓进度有别应该适当掺入减水剂,防止运输过程的泌水。

(3)在道路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要实行严格的养护。道路施工位置特殊、地址地理条件均存在很大的变数,专业人员的权威测试数据显示,道路工程中混凝土养护一定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方案,尤其对浇筑量大、环境复杂的混凝土更应该配备专业人员负责养护,并且从水源、昼夜时间、表面覆盖等多个细节进行全面的考虑。与此同时,在养护期的督查也是必要的,养护期所采取的措施以及养护现场的具体情况都需要进行及时的跟踪并记录在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二、道路裂缝的混凝土外加剂施工措施

对道路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控制也是混凝土外加剂施工的一个重点。在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经常会产生裂缝。混凝土道路工程常规的静态、动态荷载以及次应力等的作用下会产生荷载裂缝,在温度变化悬殊时会产生温度裂缝,因为混凝土的收缩会出现收缩裂缝,混凝土构件内部钢筋被二氧化碳锈蚀时会出现锈蚀裂缝。

普通减水剂、高效减水剂在施工应用之前应检验pH值、密度(或细度)、减水率,符合要求后才可使用,最佳掺量的确定,必须满足工程环境条件的设计强度、工作性、耐久性及经济性等性能要求,根据供货商提供的推荐掺量,通过试配得到一个合理掺量。高效减水剂掺量过大会造成水泥混凝土严重泌水、水泥浆大量流失,导致密实度不足从而影响强度。减水剂应配制成均匀的溶液。外加剂沉淀的有害作用与外加剂掺量超大是相同的,每天应清除溶液中未能溶解的固体沉淀物。根据工程的需要,普通减水剂和高效减水剂可与其他可混溶的外加剂复配使用。在高效减水剂中掺入与水泥相适应的缓凝剂、高温缓凝剂、保塑剂或缓凝型减水剂可减少热天坍落度损失,用搅拌车或罐车运输水泥混凝土时,在浇筑现场可二次加入高效减水剂,经快速搅拌均匀后出料,不得多加水,并快速完成浇筑、振捣、饰面等;使用缓凝型的高效减水剂。

对裂缝进行控制一方面可以在结构处于自由变形没有约束的状态时,采取措施,使其自然填合裂缝,另一方面要在结构处于约束状态下,无变形余地时对其采取措施。只有在这两种状态时都采取合理的措施,才可以对裂缝进行有效的控制。在道路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可以采取很多细节措施对裂缝进行有效控制。首先,道路工程施工应该采用适合的水泥并严格控制其用量,降低混凝土产生自身的拉应力。选择合理粒径的砂石,减少因水泥使用过多而产生的泌水、收缩、水热化等现象。其次,对骨料级配和混凝土的含泥量进行严格控制,杜绝海砂的使用,避免有机质等杂物掺入其中。同时,也可以通过增加一定量的预埋件,来直接测试混凝土应拉力。同时,对混凝土外加剂施工技术的改进和加强技术管理也是一条防止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有效途径。

三、混凝土外加剂冬季施工措施

在道路工程中,混凝土外加剂施工对气候、天气等因素是非常敏感的,因此在冬季进行道路施工时,混凝土的施工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

(一)在冬季混凝土的施工中,影响道路混凝土强度增长的关键是水的形态变化较大。根据实际经验,当室外新浇筑的混凝土预养期较长时,混凝土的强度越高。因此冬季道路施工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延长混凝土的预养期。

(二)尽量缩短道路工程混凝土的运输时间,并在运输时采取必要的保温措施,当混凝土接缝时,应使其接合面在浇筑完成后继续保持正温,直到混凝土到达规定的抗冻强度。

(三)当混凝土外加剂施工完成后,应在其表面覆盖草袋或者彩胶布进行养护,保证初期的养护温度不低于防冻剂规定的温度。

参考文献:

混凝土养护剂范文4

关键词: 商品混凝土;非荷载裂缝;早期收缩;养护;控制裂缝

Abstract: Non load crack of commodity concrete is the serious quality defects in the 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 project, the consequence is a reduction in the main body of the power structure, basic equipment (especially GIS large volume concrete foundation concrete durability). Therefore,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difference of commodity concrete and concrete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the cracks, diversity of load non commodity concrete, points out that the non load cracks in commercial concrete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early cracking of concrete, and the root of early cracking is the early contraction time of commodity concrete is mixed concrete time. Therefor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controlling non load cracks in commercial concrete, mainly in the concrete before the initial setting timely maintenance; also stress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source of crack for process control and monitoring, with the various aspects of materials, construction,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etc..

Keywords: Commercial concrete; non load crack; shrinkage crack control; maintenance;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商品混凝土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是现代混凝土技术进步和整体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但随之也发生了一些新的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非荷载原因引起的裂缝,随着商品混凝土泵送法施工、外加剂应用技术和混凝土强度等级的不断提高,裂缝数量日益增多,开裂的时间大大提前,如有些大体积设备基础、变压器基础在浇筑后2~3天内就出现了贯穿性裂缝,建筑物中的现浇梁、板在刚拆除模板甚至浇筑后6~12小时内就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裂缝。

商品混凝土的应用在相应程度上解决了混凝土强度不足的质量通病。但是从质量管理角度上来看,商品混凝土的应用也给我们带来了结构上发生非荷载裂缝的质量通病。非荷载裂缝导致的严重后果是大大地降低了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早期收缩裂缝是非荷载裂缝的主要成因。近年来,对混凝土早期收缩裂缝的成因和控制开展了大量研究,并从各方面提出了很多措施,但裂缝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有效遏制,已成为建设工程质量的顽疾。为此,本文将通过对比现代混凝土与传统混凝土的差异,分析现代混凝土非荷载裂缝成因的多元性,并通过对商品混凝土早期收缩性能的试验研究,寻找降低混凝土早期开裂的有效途径,以破解商品混凝土非荷载裂缝这一长期困扰建设工程的技术难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控裂为防治商品混凝土非荷载裂缝提出建设性意见。

1、混凝土发展的差异性

1.1设计差异

对于自拌混凝土,已经形成的设计理论和措施是:增设构造钢筋、设缝等已能较好地控制非荷载裂缝;对商品混凝土,当采用了这些措施,甚至掺外加剂等技术应用后,裂缝的问题依然严重。因此从设计角度分析主要的差异问题是:

①增加构造钢筋的作用效果、适用范围、适用条件等理论问题和应用实践问题是否能够得到完善;

②原有的设缝间距依据是否仍然采用;

③外加剂的实际效果与设计技术指标是否吻合;

④在设计角度对材料的技术参数提出具体要求;

1.2材料差异

自拌混凝土的投料顺序为“水泥+砂+石子+水”;商品混凝土的投料顺序则为“水泥+砂+石子+水+化学外加剂+矿物外加剂”。同时,就原材料而言,自拌混凝土水泥筛余5~8%,比表面积250~300m2/kg,标稠用水量26~27%,掺合料1~2种;现在商品混凝土用的水泥筛余1~3%,比表面积350~400m2/kg,标稠用水量27~30%,掺合料8~122.3。

1.3混凝土性能方面

商品混凝土与自拌混凝土相比,坍落度大、强度等级偏高、早期强度高、水化热大、收缩大、早期收缩比自拌混凝土增大。

1.4施工方面

施工工艺从传统的现场搅拌为主转变为现在的预拌混凝土为主、泵送辅助施工的方式。坍落度从原有混凝土的30~50mm,到现在混凝土>100mm,振捣工作量减少了,可到现场经常会出现违背配合比计算加“生水”的现象。混凝土养护的方式、及时性未引起各方足够的重视。

1.5管理方面

自拌混凝土与商品混凝土的质量监理和质量监督的内容不同,同时监理单位和质监部门对非荷载裂缝成因及控制措施预控关注不足,特别是理解上尚存在一定差距,认为只是细微的裂缝,不足以重视,这些差异构成了商品混凝土非结构裂缝的质量通病。

2、商品混凝土裂缝的成因

2.1材料因素

水泥化学指标的变化、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和外加剂的应用,砂石资源短缺引起的质量差异,是导致混凝土裂缝增多的直接材料因素。

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对材料的可泵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高流动性、高砂率、和较小的粗集料粒径,从而是导致混凝土裂缝增多的间接材料因素。

2.2施工因素

商品混凝土浇筑方式和养护措施不到位,特别养护不及时和现场加水问题,是导致混凝土裂缝增多的施工因素。

2.3设计因素

非荷载裂缝控制的设计理论缺少系统的研究和计算,从而缺乏相应有效的设计控制措施,是导致混凝土裂缝增多的设计因素。

2.4管理因素

监理单位和质监部门对非荷载裂缝成因及控制措施关注不足,特别是理解上尚存在一定差距,是导致混凝土裂缝增多的管理因素。

3非荷载裂缝的预防和控制

3.1非荷载裂缝的预防

非荷载裂缝的产生主要集中表现在早期的收缩开裂,同时后期出现的一些干缩、温差等因素造成的非荷载裂缝的源头,也往往取决于早期收缩产生的细微裂缝。掺外加剂(主要是减水剂)使混凝土的早期收缩与不掺时相比急剧增大,是造成现代混凝土早期收缩开裂的重要因素;对掺减水剂混凝土,早期养护在抑制早期收缩、防止早期开裂中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对水灰比较小的混凝土,除了要在初凝前开始及时养护外,关键是要确保足够的早期养护时间;初凝后保证8h的有效养护,混凝土早期收缩将得到有效控制,从而大大减小早期开裂的风险。因此做好早期预控是控制裂缝的关键因素。

3.2裂缝预控的理念

商品混凝土作为现代主打混凝土,由于原材料、施工工艺等的变化,尤其是外加剂(主要是减水剂)的应用,使得混凝土的早期呈现较大的收缩性,易于开裂;通过试验室提供的试验数据表明:早期养护对抑制早期收缩、防止早期开裂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混凝土非荷载裂缝的成因多元性,与材料、施工、设计及管理等各方面的因素有关。

基此原因,针对商品混凝土非荷载裂缝的控制,我们提出以下控制理念:对于现代混凝土非荷载裂缝的控制简单而有效的措施是加强早期养护,养护的关键是“及时”与“有效”,即要在混凝土初凝前及时开始养护,并且要确保初凝后8h的有效养护时间;同时,为解决这一质量通病问题,应改变以往施工对养护的及时性、方式性缺乏足够重视的态度,改变监理单位和质监部门对非荷载裂缝的重视,转变建设、监理、施工等管理人员的观念,实现材料、施工、设计各方面的有效配合。

对于以掺外加剂为主要特性的高性能混凝土和泵送混凝土,应及早树立对养护是预控的关键因素理念,放弃以往对养护的轻视态度。做到对简单的养护要求和施工工艺有足够的重视,并严格执行。主要的要求包括:良好的施工组织规划,以避免先浇筑的混凝土得不到及时养护;采用合适合理的养护方法,比如PVC塑料膜覆盖法、蒸汽喷雾法、养护剂养护等多种养护方式;在适当的时间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抹平,控制机械的速率和方向等等,均能。

3.3养护标准、方法

判断混凝土养护的标准首先是控制混凝土表面的水分蒸发时间;其次是必须在初凝之前开始进行养护,不能因为混凝土表面潮湿而无需养护,。

养护的方法采用PVC塑料膜覆盖法、蒸汽喷雾法、养护剂养护、洒水养护等方式,尤其是蒸汽喷雾法的效果相对来说适合商品混凝土的特性。但是在混凝土终凝前不建议采用洒水养护,避免养护不均匀,产生微小裂纹。

4结论

(1)掺外加剂(主要是减水剂)使得混凝土的早期收缩与不掺外加剂(主要是减水剂)时相比急剧增大,控制混凝土早期收缩是控制商品混凝土非荷载裂缝的关键。

(2)掺外加剂(主要是减水剂)的混凝土,起始养护时间对早期收缩的影响十分显著,特别是初凝后8小时(h)内,是收缩的急剧增加期,对水灰比较小的混凝土,即使仅仅推迟2小时(h),均有可能导致混凝土的早期开裂。若从初凝后8小时(h)才开始养护,从早期控制收缩裂缝来说,将失去任何作用。因此,从抑制早期收缩开裂的角度考虑,必须在初凝前开始及时养护,并确保初凝后持续8小时(h)以上的养护时间。

(3)商品混凝土非荷载裂缝成为当前质量通病与材料、施工、设计及管理等各方面的因素有关,有其多元性。因此控制非荷载裂缝的主要关键点是:简单而有效的措施是加强早期养护,养护的关键是“及时”与“有效”,既要在混凝土初凝前及时养护,同时也要确保初凝后8小时(h)的有效养护时间,养护的方式有塑膜密封养护、保湿养护、养护剂养护等方法;

(4)在裂缝控制方面应着力强调对裂缝的源头控制与过程监控,彻底摒弃当前对裂缝被迫善后的消极补救方式,切实转变建设、施工和管理人员的传统观念,努力实现材料、施工、设计及管理各方面的配合。

参考文献:

混凝土养护剂范文5

目前,混凝土养护形式多种多样,各种养护形式对与混凝土养护效果参差不齐,本文通过对现有混凝土养护形式的优缺点、适应性及可操作性等进行调查研究,并结合养护效果的好坏对混凝土结构造成的影响,总结了混凝土养护方式的选择,对今后混凝土养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混凝土养护目的及原理

混凝土浇灌完毕后,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适当的温度和足够的湿度,满足混凝土的良好硬化条件,创造满足这种硬化条件所采取的措施,称为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是由水泥、骨料、水拌和后经硬化形成的人造石,水泥是一种水硬性的胶凝材料,水泥在水化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称为水化热。混凝土浇捣后,之所以能逐渐凝结硬化,主要是因为水泥水化作用的结果,而水化作用则需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因此为了保证混凝土有适宜的硬化条件,使其强度不断增长,必须对混凝土进行养护。

混凝土的养护目的:1、使水泥充分水化,保证砼的前期硬化;2、防止砼成型后暴晒、风吹、寒冷等条件而出现的不正常收缩、裂缝等破坏现象。

2.国内养护的方式及工艺

2.1自然养护

混凝土在自然条件下(气温不低于5℃),采取浇水湿润,防风防干的方法进行养护。水平方向混凝土的养护可采用洒水、蓄水、湿土工布、湿麻袋等覆盖物覆盖。垂直方向混凝土的养护可采用人工洒水、压力喷洒等方法。这里的关键是及时观测天气温度变化,确定阴天、雨天和每天早、午、晚洒水次数,以混凝土表面潮湿为主。洒水一定要洒均,开始洒水养生的时间,一般在浇筑后6~12 h进行。对于浇养困难的部位,可以采用养护液进行养护。

2.1.1人工洒水(蓄水)

依靠人力通过水管、水桶等工具使养护水直接喷洒到混凝土表面,可以适用于任何部位,有利于控制水流;水平方向混凝土可利用四周模板等将混凝土面围起,形成水平蓄水空间进行蓄水养护,蓄水养护多用于大体积混凝土。

缺点:人工洒水的劳动强度较大,洒水范围受到限制,一般难以保持混凝土表面始终湿润。蓄水养护仅适用于水平方向混凝土,且容易受到模板支拆的影响。

2.1.2自流养护

利用钻有小孔的钢管进行自流养护,其方法是在25MM粗的钢管上,按照150mm的间距,钻一排5mm的小孔,悬挂在大型模板下口或者固定在混凝土表面上,从小孔中溜出的微量水流,在混凝土表面形成“水套”。适用于高大的竖向混凝土结构以及覆盖洒水养护困难的部位。

缺点:自流养护由于受水压力、混凝土表面平整度以及蒸发速度的影响,养护效果不稳定,必要时需辅以人工洒水养护。

2.1.3洒水覆盖养护

对于已浇筑到顶部的平面和长期停止浇筑的部位,可采用覆盖洒水养护。覆盖养护的材料,根据实际情况可选用水、土工布、麻布、草帘等材料。土工布、麻布、草帘等材料不仅仅可以用于混凝土养护,而且也有隔热保温和混凝土表面保护的功效。洒水覆盖是最目前自然养护中最常用的方式,简单易行。

缺点:对于高大的混凝土结构,尤其对于竖向面的养护效果不稳定。

2.1.4化学剂养护

混凝土养护剂,又称喷膜养护,是在结构构件表面喷涂或刷涂养护剂,溶液中水分挥发后,在混凝土表面上结成一层塑料薄膜,使混凝土表面与空气隔缝,阻止内部水分蒸发,而使水泥水化作用完成,本材料具有防水、防冻,成膜时间快等特点。适于表面面积大、不便浇水养护结构或缺水地区使用。

优点:(1) 可提高混凝土均质性, 延长混凝土养护时间特别是提高高强混凝土以及不便于浇水养护的剪力墙等垂直构件、高层建筑上部结构的后期强度。(2) 节省劳动力,有利于文明施工。常规浇水养护需要配备2一3人, 铺盖草袋子需要人力、运输, 而且施工现场不整洁, 采用喷涂养护剂法可节省这一部分劳动力。(3) 节约用水。

缺点:(1)有关资料研究,养护剂并非绝对不透水,有效时间也短。(2)养护剂养护分人工直接涂刷和喷雾器喷涂2种。养护效果与涂刷均匀性及密闭性有直接联系,两种方式中人为因素较多,尤其是人工直接涂刷容易出现涂刷不均匀、漏刷等问题,不能确保养护质量。

2.2 标准养护

就是按规范要求,在温度20±2℃ 、相对湿度在95%以上的条件下进行养护,即为标准养护。尤其是对混凝土试件进行标准养护,是测定混凝土强度的关键。

2.3蓄热法养护(覆盖保温)

混凝土在养护期间采用保温材料加以覆盖,使混凝土始终保持一定温度。这种方法在平均气温不低于一10℃ 、混凝土表面率(表面积与体积比)小于5时较为适宜。多在住宅冬季施工中应用,若配合热水养生效果更佳。有时在模板上直接安装保温板等材料进行保温。

2.4加热养护

热养护是利用外界热源加热混凝土而加速水泥水化反应的方法,也称加速硬化养护法。往往在蓄热法养护达不到目的时采用。可分为暖棚法、蒸汽加热法、干一湿法、加压蒸汽法、电热法等。

暖棚法。利用保温材料搭成暖棚,把整个构件或结构围起来,保证棚内有较高温度,棚内加热可采用装设蒸汽管,也可直接生火炉提高棚内温度。棚罩内的空腔不易过大,一般略大于混凝土构件即可。

蒸汽加热法,也叫湿热法。利用蒸气加热,使混凝土得到较高温度和湿度,在湿热环境中加速水泥水化来达到加速硬化的目的。目前多用于铁路及公路上预制预应力箱梁的冬季保温。

2.5 冷养护

混凝土在气温低于5℃ 时制作称为低温混凝土施工(冬季施工),这时混凝土强度增长很慢。如遇到基础混凝土施工,就要采取水浸低温养护。冬季水浸养护最低水位要采取超过混凝土最高表面0.4-- 0.8m 加冰层厚,混凝土冻点为一2℃ ,而冰水临界水温为0℃ ,冰层下水温一般为4℃ ,在1~4℃条件下,水浸养护的混凝土7 d可达到设计标号R28的40% ,14 d可达到50% ,90 d可满足强度要求。

3.养护对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影响

3.1 养护对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影响

3.1.1塑性收缩裂缝

混凝土早期收缩裂缝的出现与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速率、泌水速率及初凝时间有关。如果新拌混凝土表面泌水层的蒸发速率超过泌水速率,塑性收缩就可能快速发展,是引起裂缝的主导原因。表层混凝土水分的蒸发速率、泌水速率和初凝时间都与混凝土的养护有密切的关系,因而养护对防治塑性收缩裂缝起关键作用。由于风吹、日晒作用,内部水分迁移速度小于上表面水分蒸发速度,使混凝土表面的收缩应力远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就会产生大量的不规则裂缝,如不及时抹压和覆盖保水养护,此类裂缝会迅速向内部延伸,严重时会造成贯通裂缝。

3.1.2温度收缩裂缝

水泥水化时放出大量的热,在混凝土内外产生很大的温差,使混凝土内胀外缩,便会产生温度收缩裂缝。实际上,混凝土浇筑初期(3~5 d),在无风的外部环境下,混凝土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大于10℃ ,此时混凝土受到的拉应力大于抗拉强度值,导致混凝土开裂,产生肉眼可见的裂缝。

3.1.3干燥收缩裂缝

混凝土硬化后期,内部的游离水会由表及里逐渐蒸发,混凝土产生收缩变形,当收缩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出现由表及里的干燥收缩裂缝。混凝土干燥收缩值的大小与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直接有关,并受环境相对湿度的影响,在施工中适当延长养护时间有利于控制干燥收缩裂缝的出现。

3.2 养护对抗压强度的影响

采用标准养护,混凝土强度28d强度最高,洒水覆盖养护次之,表面涂刷养护剂较不采取措施进行养护,强度可提高8 % -10 %。不同养护方式的抗压效果依次为:标准养护> 覆盖洒水> 涂养护剂> 不采取措施养护。

3.3养护对混凝土抗渗性的影响

混凝土的抗渗性与其养护条件有着密切关系, 掺膨胀剂混凝土中的膨胀组分只有在潮湿的环境下才能产生膨胀, 致密混凝土结构。如在干燥环境中不仅不能膨胀, 反而会产生较大的收缩。不同养护方式的抗渗效果依次为:水中养护> 盖草袋子浇水> 涂养护剂> 不采取措施养护。

3.4养护对混凝土抗冻的影响

混凝土受冻的原因,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1.水转化为冰,导致体积膨胀,在混凝土内部产生很高压力;2.在受冻和养护时,水分迁移,导致水分重分布和冰夹层的形成;3.整个多组分体系的不完整性,指由水分迁移和沉降现象影响的粗细集料颗粒与混凝土浆体之间的粘结力的降低。可见,混凝土抗冻与养护的效果好坏有直接关系,混凝土养护条件越好,混凝土抗冻性越强,养护条件越差,混凝土抗冻性越差。

结术语:

对于养护方式的选择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选择养护方式,鉴于目前市场上养护剂稳定性较差,能满足洒水覆盖的情况下,优先选则洒水覆盖。若采取养护液进行养护,应加强人工操作责任心,确保涂刷均匀、封闭,有条件可以加以覆盖。对于保温养护,无特殊要求,采用覆盖保温即可,但应达到其保温要求。当前,混凝土中绝大多数使用外加剂,而许多外加剂效能的发挥离不开一定的混凝土养护条件来支持,比如掺膨胀剂混凝土、掺防冻剂混凝土等,因此应严格按照其要求进行养护。对混凝土的养护要遵循相应的技术规程及技术要点 ,善始善终地切实执行,否则即使花费人力物力也未必能得到预期的养护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海臣 黄俊波混凝土养护技术探讨[J]. 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2012

混凝土养护剂范文6

关键词:冬季 混凝土 防冻 温度 养护

混凝土防冻措施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提高温度,二是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即降低混凝土冰点)

1、提供混凝土温度措施

提高温度包括:混凝土拌和物本身温度的提高和施工及养护温度的提高。

1.1混凝土成分

混凝土拌和物主要是砂、碎石、水泥、水等的混合物,按规范规定水泥不能加热,因此提高拌和物的温度主要考虑砂石料和水的加热。

济莱高速第六合同段混凝土施工砂石料加温采用加热管预热,每个搅拌站安装一台无压锅炉,从锅炉接出的热水管接入混凝土集料仓,并在料仓底部呈螺旋状环绕两周再接入另一集料仓,最后放接入热水箱,箱内热水用水泵送到搅拌机中。此种装置充分利用了该锅炉的热能,但热利用率仍较低,如果改用蒸气锅炉,且在集料仓内的管路下钻一排孔,利用蒸气直接预热集料,效果将更好,但对集料的含水率有影响。水可加热到100℃,但水泥不得与80℃以上的水直接接触。搅拌时投料顺序为:预热的集料—热水—拌和90秒—水泥及外加剂—拌和90秒—出料。用此种方法可保证混凝土出料温度在10℃ 以上。

1.2提高施工及养护环境温度

1.2.1提高隧道混凝土施工及养护温度的措施

隧道洞口设保温帘,只在中部设车辆进出口,尽量减少隧道内外空气直接对流,阻挡冷空气长驱直入深入隧道内部,在洞口及混凝土台车旁各设两个火炉,使进入隧道内的冷空气预热,保证衬砌混凝土的施工及养护温度。另外在衬砌模板台车内侧点数盏电钨灯照射钢模板,提高模板台车周围的温度。

1.2.2提高桥梁混凝土施工及养护温度的措施

桥梁墩柱及盖、系梁施工后采用覆盖棉被保温,脱模后混凝土表面包裹电热毯加热,并在电热毯外侧覆盖棉被,保证养护温度,以尽快提高强度到临界强度。预制箱梁则采用暖棚法加热养护混凝土,在暖棚内设12个火炉,其中6个火炉上放置盛水容器。以产生水蒸气来保证棚内湿度。项目部除配备常规温度计外,还专门配备了一把红外线测温枪(规格型号vc305),以检测混凝土脱模后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以保证混凝土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小于15℃。

1.2.3提高混凝土温度的其它措施

1)对混凝土运输罐车覆盖一层保温层,尽量减少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2)对储备砂石料采取覆盖措施,以防雨雪,防止砂石料冷冻结块及混入雪块、冰块。

3)混凝土模板有蓄热作用,适当延长脱模时间有利于混凝土尽快达到临界强度。

4)搅拌混凝土前,先用热水冲洗搅拌机,以增加搅拌机仓体温度,减少混凝土热量散失。

2、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

为提高混凝土抗冻性,一般采用掺加防冻剂的方法,增强混凝土自身的防冻能力。

2.1防冻混凝土防冻机理

防冻剂是根据混凝土冻害机理,结合抗冻临界强度、最优成冰率、冰晶形态转化等理论,并总结长期冬季施工实践总结的,一般由四种成分(机理)组成,其作用分述如下:

2.1.1早强成分

主要作用是加速混凝土的凝结硬化,使之尽快达到抗冻临界强度;在达到临界强度以后,能加快混凝土硬化速度,克服负温、低温造成的强度增长缓慢现象。

2.1.2引气成分

在混凝土体内引入微米级的细小气泡(有益气泡) ,其作用:

1) 切割、封闭混凝土内的连通孔道(有害孔道) ,减轻冻胀时的裂纹扩展;

2) 引入的大量气泡起到膨胀“缓冲器”的作用,吸收冰晶膨胀应力,减轻冻害。在混凝土内引入气体3. 5 % ,可消化6. 6 %的体积膨胀,在成龄阶段,可起到提高抗冻融能力、改善耐久性的作用。

2.1.3减水成分

其作用有:

1) 减少拌合水,从而减少游离水总量,从根本上减少可冻冰的含量,消除冻胀内因;

2) 通过减水成分的分散作用,释放包裹水,消除劣质水泡,使粗大冰晶转化为细小冰晶,优化水泥水化环境,减轻胀冻压力。

2.1.4 防冻成分

目前在混凝土工程中使用使用的防冻剂主要成份多为一些有降低冰点作用

无机盐,作用可概括如下:掺防冻组份(以nano2 ,掺2 %为例) 的水溶液冰点约为- 1. 5 ℃,当温度降到- 1. 5 ℃时,孔隙内临近受冻侧的游离水开始结冰,冰体内无机盐部分析出,剩余游离水中盐的浓度变大(冰点进一步降低) ;当温度继续下降(如降到- 5 ℃) ,又有临近受冻侧游离水部分结冰,剩余游离水浓度继续增大..,持续这一过程,直到亚硝酸钠最低共溶点出现,孔内全部游离水结成冰。由此可见,防冻成分的作用是在连续降温过程中保持混凝土体内始终有一定的液相水存在(过冷水) ,使水泥水化能持续进行(尽管此时水化速度已较常温时极其缓慢)。

2.1.5防冻剂的“使用温度”

任何一种符合标准的防冻剂产品,都有一个明确的“使用温度”(如- 15 ℃、- 20 ℃) ,说使用温度就是“允许混凝土施工的温度”并不错误,但应着重与混凝土抗冻临界强度联系起来理解,即在环境温度降到防冻剂“使用温度”前,混凝土必须达到抗冻临界强度,这样混凝土才是安全的,否则混凝土有可能被冻坏。混凝土的使用温度越低,说明该防冻剂的防冻效果越好,混凝土越有更多的时间(含负温区) 来增长强度,从而达到抗冻临界强度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目前国内生产的混凝土防冻剂的使用温度多在- 10 ℃~ - 15 ℃之间(可适用于日最低- 15 ℃~ - 20 ℃的情况) ,温度再低,防冻剂配方设计难度越大,不确定因素也增加,从这个角度讲,多数情况下没有必要非得要求防冻剂的使用温度一定低于施工时的最低环境温度,关键是必须在温度降到防冻剂使用温度前就使混凝土达到抗冻临界强度。

2.2.4抗压强度在不同条件(温度)下发展情况

成型后在-10±2℃温度下养护7天而做抗压,其强度为5.2mpa, 在-10±2℃温度养护7天再标养(解冻)12小时其强度为11.4mpa,在-10±2℃温度下养护7天后再标养7天其强度为29.7mpa, 在-10±2℃温度下养护7天后再标养28天其强度为57.9mpa。成型后标养7天其强度为59.1mpa,标养养护28天其强度为62.8mpa.

2.2.5数据分析

从以上数据可以总结出以下结论:

1)混凝土虽然掺加了防冻剂,但在低温下其强度不会提升(强度发展极其缓慢)。

2)掺加防冻剂混凝土,在低温条件下保持极缓慢水化状态,一旦环境温度提高,其强度会随着温度的发展很快。

3)掺加防冻剂的混凝土在经历过低温条件后,虽然强度会随温度上升而提高,但总有一些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