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作文模板范例6篇

考研作文模板

考研作文模板范文1

The two pictures illustrate vividly ……. In the left picture ……,while in the right …….

From the two pictures we can sense a crazy tendency of ……. Aside from ……,another telling example is ……,which was so successful in that ……. The pictures also make it obvious that we should …….

Admittedly,it is natural that ……. Nevertheless,it is the responsibility of our government and society to ……. In my opinion,what’s the more important is to ……. In short,…….

社会热点类模板2:

It goes without saying that this picture aims at revealing a current problem; ……. In this drawing,Even ……..

考研作文模板范文2

关键词:噪声控制;模态叠加法;局域共振型板;隔声

引言

均质薄板结构作为最基本的隔声构件,广泛应用于建筑、机车和航空领域。然而,受隔声质量密度定律控制,薄板结构在低频段的隔声量通常难以满足工程实际中的隔声要求。如何改进薄板结构设计、提高其低频隔声性能已成为振动与噪声控制领域非常关注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局域共振型板结构”概念的提出及其研究为板结构的低频减振降噪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局域共振型板结构是通过在均质板结构上附加周期排列的局域共振单元构成的一种新型板类结构。2005年,王刚等人率先研究了一种由板上周期性附加柱状共振单元构成的局域共振型板的弯曲波传播特性,实验证实这种结构存在弯曲波带隙(禁带),并发现在弯曲波带隙范围内,基体板的弯曲振动传递会被明显衰减。2010年,法国的Oudich等人研究了和王刚设计的构型相同的局域共振型板结构,他们基于有限元软件计算分析了这种结构的Lainb波完全带隙特性。2011年,Oudich等人又展开了相关的实验工作,验证了他们的理论分析结果,并指出局域共振型板在减振降噪方面具有潜在应用前景。2012年,肖勇等人针对一种由薄板上附加周期排列“弹簧-质量”共振子的局域共振板结构展开了研究,利用平面波展开法计算了无限大局域共振型板的弯曲波带隙,并利用有限元法仿真了有限局域共振型板的振动传递特性,研究表明在带隙范围内,薄板的曲振动传递被显著衰减。2014年,肖勇等人设计、制备了一种由薄板上附加周期阵列“悬臂梁式”共振单元而构成的局域共振型板,理论和实验研究均表明这种结构具有低频弯曲波带隙和低频弯曲振动衰减特性。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提及的局域共振型板研究重点是探讨其弹性波传播特性及减振特性,并没有设计其隔声特性研究。2012年,肖勇等人率先研究了局域共振型板的隔声特性及隔声机理,研究表明很薄的局域共振型板在低频段可以产生远高于同质量均质薄板的隔声性能,而在中高频段还可以抑制吻合效应,大幅提高薄板的隔声量,这为板的隔声设计提供了有益参考。不过这一工作只是针对无限大局域共振型板结构开展研究,并没有考虑工程实际中的边界条件,而工程实际中的隔声板件往往是有限大结构。为此,本文提出进一步开展有限大四边固支矩形局域共振型板的隔声特性研究。

考研作文模板范文3

乙方: ____________________

经甲、乙双方共同协商,本着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使“九宫格作文构思练习模板”这项新发明以及相关的“中国九宫格作文教学”项目尽快转化为教育培训的生产力,达成如下合作协议:

一、甲方授权乙方为 省 市 县“九宫格作文构思练习模板教学应用” 实验研究合作单位之一。同时为了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乙方一次性向甲方交纳履约保证金 元。

二、甲方职责:

1、向乙方提供合作范围内的《授权书》;

2、向乙方提供“九宫格作文构思练习模板教学应用” 实验研究的方案;

3、向乙方有偿提供从事“九宫格作文构思练习模板教学应用实验研究”和示范教学所需要的《胖胖鼠创意作文练习本》等相关教材。

三、乙方职责:

1、负责在当地办理“九宫格作文构思练习模板教学应用”实验研究合作项目的有关手续;

2、负责在当地开展“九宫格作文构思练习模板教学应用”实验研究合作项目的设计与实施以及阶段性的检验与评估;

3、自筹科研课题经费,并负责向各级教育科研部门申报教育科研课题;

4、乙方必须严格执行甲方所制定的实验研究设计方案,并及时向甲方通报教学实验研究的执行情况;

5、负责撰写“九宫格作文构思练习模板教学应用”实验研究报告或论文以及“成果应用证明”,并以书面版和电子版两种形式呈报给甲方;

6、如需甲方赴乙方所在地作现场指导、示范讲学,乙方需承担甲方讲课费、交通费、食宿费等基本费用。

7、乙方从事开展“九宫格作文构思练习模板教学应用”实验研究合作项目期间自行管理,自负盈亏,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四、项目名称及相关情况

项目名称:“九宫格作文构思练习模板教学应用”实验研究

“中国九宫格作文教学”是吉林省磐石市天下英才九宫格作文教学研究中心李永强研究员发明的一套旨在推动中小学作文教学发展的互动作文教学体系。它以“学生习作与教师再创作比较作文教学”为指导思想,以李氏作文三步构思法和十三种一句话作文构思法为基本方法,以九宫格作文构思练习纸为基本操作工具,是帮助广大中小学生快速提升作文能力的系统工程。

1、实验假设:

(1)使用九宫格作文构思练习模板的小学实验组学生,其“记叙文评定量表”的分数显着高于没有使用九宫格作文构思练习模板的小学控制组学生。(2)使用九宫格作文构思练习模板的小学实验组学生,其“写作态度问卷”的分数显着高于没有使用九宫格作文构思练习模板的小学控制组学生。

2、合作研究项目负责人应具备的条件:(1)具有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多年教育行政管理工作经验;(2)有参加教育科研的经历;(3)能够筹措经费和获得必要的研究条件;(4)能够切实承担起研究、组织和指导课题的责任。

3、合作模式: “九宫格创意作文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实验研究课程为研究者对小学生所设计的应用“九宫格作文构思练习模板”写作记叙文的教学参考方案。 在连续十五周中每周实施两节课共15单元的教学方案。教学内容为指导学生使用“九宫格作文构思练习模板”,并融入作文写作与评量之中,并创立“中国九宫格作文教学”写作模式,以李氏作文三步构思法“捕捉醒悟-感觉到位-心灵外化”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熟悉“九宫格作文构思练习模板”使用技巧,并实际运用于写作之中,提升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与成就,并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考能力。

4、实验教材供应及结算办法:九宫格作文系列培训项目产品均系独家研发,实验研究用培训教材50套起订,第一期作文教材每册124页,第一期阅读教材每册144页,这套书可使用一学期32次课,64学时,定价64元/套(含知识产权使用费24元,但未包括书款15%的邮寄费),建议以40元/套价格卖给学生。

五、发生以下情况之一者,本合同自行终止,甲方有权收回授予乙方的有关“中国九宫格作文教学”的相关权益。

1、乙方以甲方名义从事与甲乙双方合作项目无关的活动;

2、乙方违规办学;

3、乙方违背本合同的有关条款;

六、本协议未尽事宜,由双方友好协商解决;协议履行过程中,如发生纠纷,双方协商解决,协商未果交于甲方所在地的人民法院处理。

七、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自双方正式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一年,届时可优先续签。

甲方法人代表签字: 乙方法人代表签字:

考研作文模板范文4

中图分类号: TU973+.21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44523(2013)02022006

引言

随着中国城市建设的发展,众多形式新颖、轻柔大跨的建筑不断涌现,加之轻质高强建筑材料的使用,结构的自振频率不断降低,阻尼不断减小。部分建筑物中的楼板基频已进入到人群正常活动的频率范围之内,严重时会出现共振、抖振等现象,居民不适感明显增强。此外,随着居民生活方式的不断丰富,包括健身运动、舞蹈、观看表演等形式在内的人体跳跃激励对楼板的冲击作用不可小视,在大跨度楼板上的多人同时跳跃很容易引发楼板的大幅振动,甚至会导致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性下降[1]。目前,国内外对人体跳跃等节奏性激励的研究尚不够深入,一般将人群节奏性激励等效为将Fourier级数表示的正弦型周期荷载,在结构设计中考虑也不充分[2]。事实上,人体的跳跃包括起跳过程,腾空过程和落地过程3部分,是比较复杂的时变运动过程[3,4]。已有的结构分析方法不能全面真实地考虑人体对楼板作用力的冲击和时变特性,这可能会低估人群跳跃下的结构舒适度,导致设计结构的适用性和安全性偏低。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以人体运动学理论为基础,结合人体不同姿势和运动过程特点,将人体复杂运动问题简化在经典力学范畴内,利用较精确的动力方程或诸如多体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软件ADAMS以及生物力学专用建模器LifeMOD等进行仿真,从而得到人体与环境系统的动力响应[5~7]。然而目前关于人体及人群的跳跃、落地整体过程的仿真研究尚十分少见,且没有对结构动力响应规律进行充分分析。

有鉴于此,本文力求根据人体的多刚体模型,对人体跳跃激励进行仿真,在此基础上,利用数值计算研究板跨及人数等因素对楼板动力性能及舒适度的影响程度。

1人体多刚体模型

对人体跳跃及落地过程进行分析,首先需要建立适当的人体动力模型。由于人体及其运动方式的复杂性,将人体等效为简单的多自由度质量刚度模型不能准确地反映人体运动特征,而根据生物运动学原理将人体等效为链状多刚体系统则更为合理[3~5]。本文采用文[3]建立的人体四刚体模型进行动力分析。

假定人体在跳跃过程中只做竖向平面运动,足与楼板接触时,楼板为弹性体,并在起跳和落地阶段承受人体的冲击作用。如图1所示,将人体简化为由4段刚体组成的系统,其中刚体B1~B4分别代表足、小腿、大腿和躯干,各刚体之间以球铰Oj(j=1,2,3,4)相连,代表人体不同的关节。

在跳跃过程中,方程组(12)包含4个广义坐标θj(j=1,2,3,4)。将θ1和θ3作为控制坐标,其变化规律作为已知函数输入,从方程组式(12)解出其余2个广义坐标θ2和θ4。之后可以求得质心C处竖向加速度av。进而根据下式计算跳跃过程中蹬地力N的变化N=M(av+g) (16)在腾空过程中,人体与楼板没有接触,因此不会给楼板施加外力作用。腾空阶段的耗时可按下式计算ts=2vc0/g式中vc0为人体跳离地面时其质心的竖向速度,g为重力加速度。

在落地过程中,人体的足部与楼板瞬时接触后,各个分体均做下蹲缓冲动作,直到平稳后再缓慢直立。与起跳阶段不同的是,人体在落地时躯干部分(刚体B4)基本保持直立,因此髋关节角θ4可以假定为保持180°,相关人体动力方程均得到简化。

综上所述,将起跳过程、腾空过程和落地过程的人体对楼板的施力整合可以获得楼板实际承受的人体动力作用曲线。

3楼板动力方程及其求解

目前的结构人群动力荷载一般采用组合正弦荷载法,文[8,9]建议将周期性人群跳跃荷载用Fourier级数表达为P(t)=wp1+∑∞n=1ansin(2πnfnt+n) (18)式中P(t)为人群对结构施加的荷载,wp为人群重量,an为动力荷载系数,fn为荷载频率,n为相位角。

4楼板竖向舒适度评价

由人群跳跃荷载可以计算出结构的动力响应并进行竖向舒适度评价。国际上一般采用总加权值评价方法对结构振源激励进行频谱分析从而评估其上人体的舒适度,该法认为各频带振动相互联系,对人体产生影响的主要用1~80 Hz,20个1/3倍频带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分量的平方和根值即总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来评价[10~12]arms=∑20i=1a2wi 5分析算例

为验证前述四刚体人体模型的适用性以及在楼板振动分析中应用的可行性,本文对人体动力特性及其蹬地力对建筑楼板的作用进行了计算分析。假定单个人体的质量为50 kg,其他人体参数参考文[13]中的数据。根据一般人体跳跃的初始条件及前述理论,本文通过对由式(12)演变的时变隐式微分方程进行求解,获得了单个人体运动过程中刚体模型各连体轴之间的相对转角θj(j=1,2,3,4)的变化规律,如图2所示。单体蹬地力变化曲线及由组合正弦荷载模拟的动力荷载如图3所示,其中蹬地力为0的时程代表人体腾空阶段,通过比较可以认为组合正弦荷载模拟的动力荷载偏于保守,但没有反映人体腾空过程及起跳和落地阶段的缓冲作用。结合文[14]的仿真数据,可以认为本文使用的四刚体人体模型能够比较准确地获得整个人体运动过程中的主要部位的变化情况,且所计算的蹬地力充分反映了人体施加给楼板的动力荷载的时变特性和冲击特性,这是组合正弦荷载不具备的。结合人体统计数据,可以确定不同单体的质量、起跳时间等条件参数,从而可以通过叠加方法实现人群跳跃荷载的模拟。在此算例中,人体质量为正态分布,均值为50 kg,标准差为885 kg,起跳时间为0~012 s的均匀分布。图4为包含20个人的人群蹬地力时程曲线,结合图3可以看出,由于群体运动存在时间差效应等随机影响因素,人群动力荷载幅值比单体倍数荷载幅值偏小,且波形不规则,包含更丰富的频谱特性。由组合正弦荷载获得的蹬地力比由刚体模型计算得到的蹬地力偏大,因此在一般的结构设计中应主要采用简便安全的组合正弦荷载法,宜将刚体模型法作为辅助验证手段。

6结论

本文根据四刚体等效人体模型,将人体的跳跃和落地过程分解为起跳、腾空和落地3个阶段,对每个阶段的关节角变化进行了细致的考虑和分析,通过求解人体角的变化,对人体跳跃和落地激励进行了仿真,进而计算出人群跳跃及落地过程中对楼板施加的动力荷载。通过动力分析,研究了板跨及人数等因素对楼板动力性能及舒适度的影响程度。得到以下结论:

(1) 人体的跳跃及落地运动是复杂的运动过程,人体对楼板的蹬地力具有时变性和冲击性,同时人体在起跳和落地阶段的缓冲作用也不容忽视。将蹬地力简化为Fourier级数形式的组合正弦荷载不能反映充分反映上述的特性。

(2) 当研究人体在诸如跳跃及落地等运动过程中的动力特性时,根据人体结构和运动特征,将人体等效为多刚体模型是适当的。将各关节角取作广义坐标,并将其中部分关节角作为控制变量可以求解多刚体运动方程并获得与实测数据较吻合的蹬地力曲线。

(3) 考虑人体统计特性,由多刚体模型获得的单个人体蹬地力可以获得人群跳跃及落地对楼板施加的动力荷载。对不同跨度的楼板进行动力分析,结果表明由组合正弦荷载获得的人群动力荷载幅值较大,且简便实用,适合常规结构设计。由多刚体模型获得的人群动力荷载具有更丰富的频谱特性,在楼板舒适度评价中需要适当考虑其作用。

(4) 本文在分析中参考了部分人体跳跃运动实测数据,但鉴于人体运动的复杂性,在今后的研究中应通过实验数据建立更全面的人体动力模型,并考虑人与结构的耦合作用,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宋寒. 健身房人群节奏性激励下楼盖振动分析及设计建议[D]. 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8.

SONG Han. Floor vibration design proposals rhythm crowd analysis and for gym under loading[D]. Harbin: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08.

[2]Zivanovic S, Pavic A, Reynolds P. Vibration serviceability of footbridges under humaninduced excitation: a literature review[J].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2005, 279(1): 1―74.

[3]刘延柱, 周祥玉. 原地跳跃的动力学问题[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1987, 21(3): 93―99.

LIU Yanzhu, ZHOU Xiangyu. Dynamics of vertical jumping motion of human body [J]. Journ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1987, 21(3): 93―99.

[4]成万祥, 魏书涛, 张胜年. 人体不同高度下落地面冲击力及下肢关节肌力矩变化特征研究[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0, 36(3): 64―68.

CHENG Wanxiang, WEI Shutao, ZHANG Shengnian. Changing character of the ground reaction force and joint torque of lower limbs during landing from different height[J]. Journal of Chengdu Sport University, 2010, 36(3): 64―68.

[5]高云峰, 刘颖. 体育运动中统一的人体多刚体模型及动力学分析方法[J]. 工程力学, 2000, 17(2): 142―144.

GAO Yunfeng, LIU Ying. A general rigid multibody model of human body in athletics [J]. Engineering Mechanics, 2000, 7(2): 142―144.

[6]张鄂, 刘中华, 计志红. 人车系统的人体乘坐舒适性仿真及实验研究[J]. 工程设计学报, 2010, 17(2): 107―113.

ZHANG E, LIU Zhonghua, JI Zhihong.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human riding comfort in humanvehicle system [J]. Journal of Engineering Design, 2010, 17(2): 107―113.

[7]KIM T H, KIM Y T, YOON Y S. Development of a biomechanical model of the human body in a sitting posture with vibration transmissibility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Ergonomics, 2005, 35(9): 817―829.

[8]Allen D E, Rainer J H, Pernica G. Vibration criteria for assembly occupancies [J]. Canada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1985, 12(3): 617―623.

[9]Bachmann H. Vibration Problems in Structures: Practical Guidelines [M]. Birkhauser. Verlag, Basel, 1995

[10]ISO. Mechanical Vibration and Shock Evaluation of Human Exposure to WholeBody Vibration Part 1: General Requirements [S]. In: IS02631/11997.Switzerland: ISO, 1997.

[11]宋志刚. 基于烦恼率模型的工程结构振动舒适度设计新理论[D]. 杭州:浙江大学, 2003.

SONG Zhigang. A new annoyancebased vibration comfort design theory on engineering structures[D]. Hangzhou: Zhejiang University, 2003.

[12]何浩祥, 闫维明. 张爱林. 竖向环境振动下人与结构相互作用及舒适度研究[J]. 振动工程学报, 2008, 21(5):446―451.

HE Haoxiang, YAN Weiming, ZHANG Ailin. Humanstructure dynamic interaction and comfort evaluation in vertical ambient vibration [J]. Journal of Vibration Engineering, 2008, 21(5): 446―451.

[13]Hanavan E P. A personalized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human body [J]. Journal of Spacecraft and Rockets, 1966, 3(3): 446―448.

考研作文模板范文5

关键词:级进模具;设计分析;加工工艺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信息化网络时代的新形势下,脱扣板级进模具也在社会各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逐渐在建筑工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次研究设计的主要零部件为脱扣板级进模具,选该模具的主要原因在于其材料的刚厚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制件的刚度和厚度,同时此模具的外形比较简单,能够在使用过后合理对样本编排样式,减少废料的污染。脱扣板级进模具在冲裁件加工工艺方面的应用具有较高的弹性,本文对于脱扣板级进模具的设计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脱扣板级进模具的加工工艺分析

脱扣板级进模具的加工工艺分析主要是对冲裁件的工艺进行分析,从冲压工艺理论方面的分析,对其工艺的合理性进行衡量。在模具的加工工件以及冲裁件的工艺满足相应的要求时,其工件能够在最为便捷和最为经济的前提下被制作出来,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该模具的冲压性能和加工工艺较为良好,若相反,则说明其冲压性和加工工艺相对较差。在脱扣板级进模具的加工工艺分析过程中,工艺性能的好坏并非是绝对的,其工艺性能的好坏,直接受到模具工厂冲压技术以及相应设备的影响,通过对脱扣板制件的探讨和分析,可知该制件适用于冲裁加工;而同时虽然级进模具的结构相对较复杂,但是该模具有自动出件的装置,因此在综合考虑下,最终明确采用脱扣板级进模具工艺方案[1]。

2脱扣板级进模具的冲裁设计分析

对于脱扣板制件而言,主要的工艺制作问题体现在浮料装置的设计方面以及弯曲工序的设计和选择方面。通过对脱扣板级进模具的冲裁设计进行分析,在冲裁设计过程中,通常情况下应先冲脱扣板的孔后弯曲,而由于实际的脱扣板制件厚度和刚度较强,致使其孔的周围边距较小,因此在冲裁的过程中便需要充外形后冲孔,由此以避免其孔发生变形和扭曲等现象;同时对脱扣板的冲位应设置在冲裁工序进行之前,若将脱扣板的冲位设置在相应工序之后,则会引起脱扣板制件的变形,从而导致制件与工艺制件产生误差[2]。

3脱扣板级进模具的零部件设计分析

3.1脱扣板级进模具中模柄的设计分析

脱扣板级进模具在模柄设计过程中有其独特的设计优势,通常情况下脱扣板级进模具的模柄就是模具的安装柄,主要应用于脱扣板级进模具在冲裁床上的装卡。一般所设计的模具柄多用于小型的脱扣板级进模具,而对于相对较大的脱扣板级进模具由于受重力等原因无法保障点卡的精度,因此设计大型的脱扣板级进模具模柄需要在其周边设计卡点,以方便其均匀受力。在现代化社会中比较常用的脱扣板级进模具模柄有浮动式模柄、压入式模柄以及旋入式模柄等,根据对脱扣板级进模具与模柄的样式进行比较后发现,压入式模柄比较适合脱扣板级进模具的工艺要求[3]。

3.2脱扣板级进模具的构架和导向设计分析

脱扣板级进模具的构架主要是上脱扣板级进模座、下脱扣板级进模座、相应的模柄以及导向装置构成,对于脱扣板级进模具模架的要求主要包含其一是脱扣板用具有足够的厚度与强度,其二是脱扣板应具有相应的精准度,其三是脱扣板级进模具的上下模之间导向必须精准。脱扣板级进模具的导向装置在模具工艺构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脱扣板级进模具的导向装置,能够脱扣板级进模具上下模在运动中围绕相同的方向运动,从而使其在运动中达到相对精密冲压的目的。

4结语

脱扣板级进模具以其良好的塑性和较高弹性的特点在冲裁件加工工艺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在建筑工艺领域方面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对于脱扣板级进模具的设计分析,首先主要对脱扣板级进模具的加工工艺进行阐述,同时从脱扣板级进模具的工位设计对其冲裁设计进行分析,最后从脱扣板级进模具中模柄的设计分析和脱扣板级进模具的构架和导向设计分析对脱扣板级进模具的零部件设计进行研究,并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培剑,焦国昌,徐凯宏.塑料异型材挤出模具设计分析[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11,05(01):56-58.

考研作文模板范文6

关键词 电子白板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 数学教学

虽然现在全国各地大多学校都安装了电子白板,但是充分使用到实际教学中的却很少。怎样将电子白板和不同学科的教学整合起来,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的功能,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通过分析相关的文献和论文资料发现,国内关于电子白板的研究开始由最初的媒体教学技术性特征分析转到如何带领教师积极探索基于电子白板的交互教学模式实践研究,当前研究的主要关注点之一是深入研究电子白板课堂教学是如何促进学习者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发展的。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讨基于电子白板的“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例,从而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参考,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促进教师传统教学方式的转变。

一、基于电子白板的中学数学“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研究

1.“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教育理论

建构主义是由伟大的认知领域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来的。学习是一个双向建构的过程,是学习者将原有知识经验与新的知识相互整合,重新构建出新的知识经验的过程。比如,不同学生对同一道题的考虑角度和深度会有所不同。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解决数学问题需要经过探究思考才能得出问题的答案,这就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课堂主要强调两点:一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二是学生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探究和验证活动。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思考来重新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问题―探究的教学活动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2)思维发展理论

心理学家鲁宾斯坦在1958年对思维的发展做了详细的解释:问题情境能够促进人的思维的形成和发展。人在遇到问题时尝试的各种各样的解决办法就是思维过程的表现。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通过两个方面可以体现问题的重要性。

第一,提出的问题为学生设置悬念,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和思考。基于“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以使学生树立遇到问题积极面对的生活态度。

第二,问题能启发和发散学生思维,把学生的思维带入问题情境中,可以使学生的逻辑能力增强。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通过不同方式来解决问题。

2.基于电子白板的“问题―探究”教学模式

将电子白板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的特有功能和问题探究模式来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更加感兴趣,更容易掌握,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上教师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发散学生思维,把数学教育理念体现在教学关系、环境、过程的三个层面以及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评价及教学氛围的六个要素。笔者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和思维发展理论设计其模式如图1所示。

3.基于电子白板的中学数学“问题―探究”教学模式

(1)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分析新知识与学生原有知识之间的关系来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应具备四个特点:问题来源于生活、问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问题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且有层次性以及学生可以通过不同方法来解决问题,比如小组合作。

电子白板可以为实际的课堂教学提供合适的教学资源,帮助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在资源库中选择合适的内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结合音频、视频、flas创设更加生动的问题情境。

(2)呈现目标

目标可以全部呈现也可以部分呈现,目标可以是文字、语言、声音、动作等,但在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中都必须以问题的形式呈现。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提出问题,但前提是提出的问题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目标具有导向的作用,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

(3)互动探究

教学目标是通过动态教学过程实现的,教师需要根据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作出及时的调整,才可以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在传统的教学中,师生的互动就是简单的教师问学生答。电子白板参与到课堂中恰恰转变了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具体的操作,为有效的师生互动创造了条件。

(4)促进发展

新课标要求学生在多方面共同发展,尤其是总结归纳、评价、知识迁移三个环节。总结归纳就是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和高度概括。评价可以是学生自评,可以是互评,可以是教师评价。评价对学生有激励作用,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迁移是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进行拓展,与其他知识进行整合。“问题―探究”教学模式设计的问题要层层递进,让学生主动地探究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思维发散能力、概括能力等。

二、基于电子白板的“问题―探究”模式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1.教学案例设计过程

(1)教材分析

《圆》是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四章的内容,这一章的内容通常在中考压轴题中出现,可见它的重要性,与圆相关的问题大多都需要添加辅助线。本节课将总结如何在圆中添加辅助线,通过学生的观察和实际操作,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并能通过在圆中添加辅助线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在圆中添加辅助线的重要性,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在圆中熟练地添加辅助线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运用学过的相关定理,结合电子白板的使用,与学生共同学习和总结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和学习如何在圆中添加辅助线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后的愉悦心情,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关系密切,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圆中添加辅助线的方法和规律。

教学难点:通过添加辅助线解答综合题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4)学习者特征

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不同,但是喜欢接受新的知识,在几何课上学生可以自主探究,积极性很高,但他们的总结归纳能力还很有限。本次课针对的学生都具备使用电子白板的能力。

(5)教学资源

黑板和电子白板。

2.教学活动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

如表1所示,这一环节是导课部分,教师利用电子白板为同学们呈现小桥的图片,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并使用感应笔在白板上根据题意画出图形,让学生观察和思考。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也调动了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呈现目标,引导探究

如表2所示,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使用聚光灯照亮屏幕上的关键字切线,让学生注意到解题的关键,引导学生根据切线定理探寻总结规律。教师还使用电子白板的放大镜功能将直径两个字放大,让学生重点探索。在总结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时使用幕布遮挡功能,帮助学生自主总结和回忆所学内容,加深学生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评价:教师给出探究的题目,并适当地给出提示,学生根据问题,自主探究、主动思考画出辅助线,每条规律的探究都是两道题,通过这两道题的对比得出规律。教师不同的规律给出不同的题目,让学生自己添加辅助线,发现其中的联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总结归纳。

(3)联系实际,运用规律

如表3所示,这一环节,教师使用电子白板的数学学科功能画出图形,并对图形进行编排,使用拖拽功能移动圆的位置,操作非常方便和直观。

评价: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解题情况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

(4)发散思维,促进发展

如表4所示,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使用电子白板呈现大众的图标并转化为数学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问题,使用计时器为学生限定时间,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增强时间观念,提高课堂效率,最后使用白板的记录功能保存教学的全过程。

评价:教师使用大众图标吸引学生,让学生积极思考,调动课堂气氛,发散学生的思维。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使用电子白板回顾整节课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更深入地理解,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

(5)课堂小结

在课堂小结这一环节中,教师“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重新梳理知识框架,最后保存文件,有利于教师课后的自我反思。

三、研究总结

本文主要研究基于电子白板的“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电子白板的使用来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可以充分发挥其交互作用,弥补传统多媒体教学只能直观呈现的缺陷。同时,电子白板环境下“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在学科中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丁兴富,蒋国珍.白板终将替代黑板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技术――革新课堂教与学的新生代技术(2)[J].电化教育研究,2005(5).

[2] 凌秋虹.基于“交互工具”进行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1(6).

[3] 胡卫星,王洪娟.交互式电子白板课堂教学应用研究的现状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2(5).

[4] 洪志英.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